2023年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3 11:42:01
2023年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质15篇)
时间:2023-10-03 11:42:01     小编:HT书生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3、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谈感受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明白道理,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2、体会向导的语言及神态描写的句子。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解析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水底世界里的一些小动物吗?你能说一说你喜欢的水底的小动物吗?

2、本文写了有关太平洋绿龟的故事,请谈谈你对太平洋绿龟的了解。(师生结合收集查到的资料互相谈一谈)

3、假如你在海岛上遇见这种幼龟被海鸟啄食时,你会怎么做?是遵循自然之道还是违背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之道(板书课题)

二、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反馈。

1、回忆自学要求:

(1)读生字:抓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2)读生词: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查字词典。

(3)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所有字音要读准。

(4)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质疑训练。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小组里汇报、交流。

3、老师检查,对个别字、词提醒大家注意。

4、练一练: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后,再写出四个词语。

()无其事()贯而出争()恐()气喘()()响()云霄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地朗读。

2、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讨论归纳:

(1)课文围绕着幼龟离巢进入大海写了哪几件事?

(2)将全文内容按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训练说话)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内容。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们就从这几方面入手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二、按顺序学习,理解课文,了解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探究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当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对此“我们”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有关词句,完成下表。

神态

语言

我们

向导

(3)理解填空。我们要救幼龟的理由是,向导不救幼龟的理由是。

(4)最终向导有没有救那只幼龟?(救了,但是“极不情愿的”)

(5)我们再将描写向导的神态及语言的句子找出来,用心体会一下。

(6)分角色表演读第3、4段,着重体会向导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隐藏的对“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见。

过渡:正当“我们”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时,不料“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

2、探究学习5—8自然段。

(1)开火车读第5—8自然段。

(2)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一们同学用自己的话简单口述一下。

(3)幼龟的结局如何?(大多数幼龟被海鸟啄食)

(4)你认为造成这种结局的责任主要应由谁来承担?

(5)“我们”知道错没有?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6)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向导所说的话。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三、理解感悟,揭示道理。

1、了解课文给我们的启示。(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一。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列举一两件,在班上说一说,议一议。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误导众幼龟

“我们”救一只幼龟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违反“自然之道”事与愿违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二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2)基于阅读

指导朗读、默读,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

2、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

学生的概括能力相对较差,他要通过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本文,不要过于追求主要内容概括的特别简练,学生能说出大概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步引导学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终做到所概括的内容正确、语言简练。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3、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谈感受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明白道理,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评价任务

1、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整体感知

10分钟活动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三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用适当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尊重“自然之道”的启发。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之道”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适当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向导的话,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自然之道。大家事先预习过吗?读过课文吗?读过一遍的请举手;读过三遍以上的请举手。

2.知道“道”是什么意思吗?“自然之道”呢?

1.初步读文,学习词语。

加拉巴哥岛 巢穴 踌躇 结伴而出 侦察 颓丧

你自己在读课文过程中,还觉得哪些词不容易读好,提出来。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梳理人物: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和物?

适时板书:我们 向导 幼龟 食肉鸟

a.“向导”是什么人?这个向导可不是一般的向导。

c.幼龟,先是一只,后是一群,成百上千只。

d.嘲鸫、海鸥、鲣鸟,它们有一个总名称,叫做食肉鸟。

(2)串说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如果你觉得有困难,老师给你一点帮助。(你可以这样想:我们去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了什么情景?我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过渡:课文写了“我”和同伴本想救助幼龟反而伤害了它。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们救助那只幼龟?(3、4节)

1.(出示句子)(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出,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来。)

(1)“踌躇不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联系上文想一想,课文怎么写它“踌躇不前”?理解“探、欲出又止”。

(2)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幼龟。

(3)它的小心谨慎是有原因的,你能从上下文中找到依据吗?

我们都很焦急,可是向导却说——出示句子: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1)练读句子,体会“紧张与焦急”,理解“若无其事”。

(2)对比着读,体会对比的表达效果。

(3)读到这里,你读出了什么疑问?

(要点把握:向导为什么那么冷淡?向导说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想说说: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 ,其他的幼龟就 ;现在,那只幼龟没有回到巢穴,其他幼龟 ,于是 ,结果 。

2.讨论争辩:如果我们不去帮助那只幼龟,情况会怎么样呢?你的课文依据是什么?

3.练习并小结:

(1)我和同伴们看到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心想:

1.复习词语。

(1)读读,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你明白了?

(2)把词语放回课文中,边划边读。

2.填空作业。

出示,并准备作业纸:我们去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嘲鸫啄小海龟,向导却( ),我们很生气,责怪向导( )。向导在我们的要求下把幼龟抱向大海。不久,成百上千的幼龟从巢中( ),( )爬向大海。我们很快明白,自己干了一件( )的蠢事。尽管大家全力补救,累得( ),那些食肉鸟还是吃得饱饱的,叫声( )。

那只小海龟得救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课文里却写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读剩下的课文段落。

1、首先来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说,注意表达的顺序。

(我们派出去的侦查兵没有回来,他肯定看到外面没有危险,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他会返回巢穴中的。)

学生接着谈一谈。

2、老师: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来展开想象,选出其中一种情况写一写,看谁写的具体形象。

引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想象当时情景。

一只幼龟正兴奋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见到我亲爱的妈妈啦!忽然一只鲣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使劲地啄它的头。小幼龟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吓坏了,它本能地把头和四肢缩进了壳里。那只鲣鸟并没有放弃对幼龟的袭击,它用又尖又长的嘴朝着幼龟的壳里使劲地啄,几下子就把幼龟的头啄得血淋淋的。一会儿,小幼龟变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四肢无力地伸出了龟壳。鲣鸟津津有味地把幼龟吃了下去。

一只幼龟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脚步,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便向前爬着,边想回头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还没有张开口,就——

一只幼龟正低着头奋力地向前爬着,忽然听见同伴一声惨叫,它还没有回过神来,就——

一只幼龟刚刚把脑袋伸出巢穴,想追赶同伴,可就在这时——

……

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

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1)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采访学生:你会说什么?

老师总结:我们好心却做了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没有得到幼龟们的感谢,所以——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滩上。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比较句子,体会“悲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为什么会如此悲伤?(非常自责、后悔——幼龟的灾难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再次读这个句子,感受向导的悲伤之情。指读、齐读。

师小结:看来向导既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让饥饿的食肉鸟有口饭吃,他对幼龟的生活习性还是很了解的,也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危险,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又不得不做。当然,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

同学们,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可能出现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做决定或指挥;人不要自作聪明,要知道,有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好,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板书:遵循)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例就是人们破坏了自然规律,发生的后果总是事与愿违,都是有哪些呢?我们课下调查一下,下节课交流。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四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出示图片)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4、初读交流: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在文中的哪几小节?(3—5小节)

2、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3、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要演好第四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

生齐读: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师引读:我们很快明白:------生接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二、 精读课文

1、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2、 交流

课件出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1) 从哪些词中看出我们确实干了蠢事?

侦查、争先恐后、结伴而出、错误信息

(2)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1) 从哪些具体词中体会到?

(2) 指导朗读

(3) 想象:食肉鸟是如何“饱餐一顿”的?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出示课文插图并给出一些词语:争先恐后、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结队而出、侦查、响彻云霄)

师:用上老师给出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写一写。

3、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事先知道吗?向导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预设:

我们事先不知道。

句子一: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

句子二:“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什么!”

句子三: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向导知道的。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4、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5、 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划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三、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 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并说说“道”的意思。

2、 朗读全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谁能来更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五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借助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当堂练笔,提高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重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体会“我和同伴”看到“眼前的一幕”所引发出来的蕴意;

3、对文本空白处——食肉鸟怎样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的想象,内化语言,感受自然之道,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结合上下文,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太平洋绿龟的图片或生活习性等资料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品析体会——积累写话——课外深化

使用教材的构想: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质疑,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入三个场景,充分把握语文课的基础训练点,采取“以读促思,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反复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受到启示。

第一课时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3、读题质疑。

(预设: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认读生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了解主要内容,理清线索。

(1)课文围绕幼龟离巢进入大海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用“先……再(接着)……最后……”的句式训练说话。

5、质疑归纳

(1)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全班提出。

(2)全班质疑归纳。

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本节课中,你的收获是什么?能小结一下吗?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六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四年级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等。

教学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及同伴和一个生物学家的向导到加拉巴哥岛旅游,他们不顾向导劝阻,要求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结果导致许多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后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对此,“我们”很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教学本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读准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教学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想象体验法:发挥想象,体会情感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1、从百度中搜索关于幼龟,食肉鸟的图片,做成课件。

2、课前让学查找资料,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生活习性。

3、搜集有关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和案例。(百度搜索)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1、抓住文章的

主要内容。2、了解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二、导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又是什么呢?(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并齐读课题)

三、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绿龟的生活习性。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对照文中的拼音或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明确新词的意思。不明白的也可以请教同位或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3、教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确,对于难读或易错的读音进行指导。

4、再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5、每人一句话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标记出读的不准的地方,读完后再进行订正。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质疑。

1、指导学生用“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你有不明白的问题吗?(简单问题直接找同学回答,较难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供学生讨论时用)

3、针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然后逐一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自读课文,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把你的感悟体会与同位或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分享。

3、班内交流自己的感悟或体会。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相关内容。(看图感受幼龟被食肉鸟吃食的悲惨场景)

4、讨论: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明确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意义)

六、课堂小结:

1、今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如何遵循自然之道?

2、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七、课堂小练笔:从下面的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写完后班内交流。

2.假如你是龟群中的一个,当那么多的食肉鸟来袭时,你又会想什么做什么?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九、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有关违背自然之道的案例还有哪些?

十、作业超市:

1、读其他有关违背自然之道的文章,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的重要性。如《鹿和狼的故事》等。

2、学习了《自然之道》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幼龟受到伤害

9、自然之道(违背)禾苗枯死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文中的情感,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感受幼龟的心情变化。在感悟的过程中理解自然之道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最后的练笔,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了进行写作练习,他们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写出来的东西也很感人,表达了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在交流的时候教室内的掌声不断,可见同学们的心已经与课文的内容融为一体了。

不足之处是教师讲解的内容还是有点多,总不放心学生的学习,唯恐孩子们学不会,而不断的重复强调。这样就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后面的练笔时间有些短,有些同学没写完。另外,在朗读的指导方面还不到位,学生对感情的把握不深,还没有读出文中所表达的真正感情。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七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向导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要求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导致幼龟误以为安全,鱼贯而出,结果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文章的自然之道。

二、 精读:自由扫读,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标注在书上。也可以与同学交流。 重点理解:

1、 学习第三段:找出作者对幼龟动作的描写,模仿动作来理解词语。学习细节的描写方法,理解细节在文章中的写作效果。

3、 学习五、六段:复述当时的场面。(导:气喘吁吁的奔跑也无济于事。还在喘着粗气的向导 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导读最后一句话。

4、 理解最后一句话:体味 “悲叹”的心情。指导朗读。扩句练习:如果不是我们 ,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学习如果……就……的复句)

三、 小结:他们的做法错了,悔恨让他们心痛,他们终于理解了导向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做法错在哪里?(没有遵循自然规律)正是由于用主观的感情判断自然,导致了错误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自然,要遵循“自然之道”。(板书:遵循——自然之道)

四、 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的自然规律?(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五、 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规律?(阅读人类来自动物的灵感)

六、 总结: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八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4、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5、能把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写下来。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坏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理解课文“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收到危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一、激趣导入;

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然界有着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自然界法则的故事。

板书课题:14、自然界之道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新词

1、要求:请大家自由读故事,借助生字表及字典读准字音。

2、提示:读正确的同学将课后的生字朋友的名字读一读。

3、激发兴趣: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出示课件:

(2)课件出示词语:

提示:边读边思考:哪个词语的意思不懂。

4、提示:把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做到读流利。带着生字新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5、谁愿意把你的朗读成果展示给大家?

6、引导: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记忆字形。

2、谁来把你最好的记字方法展示给大家?

3、激发兴趣:让我们为他们找找朋友吧!

4、引导:观察每个生字,你觉得在写的时候哪些字的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

四、讲一讲身边违反自然界规律的故事同孩子们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朗读课文,通顺流利。

书写本课生字并组词语,看谁写得漂亮、组得多!

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文本分析:这篇课文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打动人的故事。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九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

2、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

3、通过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使自己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手段:

电脑课件

一、引出“道”

1、故事导入。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领悟“道”

(一)整体感知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生自读)

2、请几位学生分别读每个自然段。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我们在岛上都看到什么情景了?快打开书读读课文。(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并随机板书)

板书:嘲鸫 幼龟 救 食肉鸟 群龟

你们能按这样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说)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

1、师:我们当时究竟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使得我们那么紧张,而向导却若无其事呢?你能把描写这个情景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吗?学生读第3自然段。

出示课件1:“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自由读这段话,指名读。

指导朗读。理解“突然”、啄、“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踌躇不前)小幼龟的欲出又止,小幼龟的踌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你们了解嘲鸫吗?它是一种异常凶猛的海鸟,有时候甚至会攻击狗这样体形庞大的动物。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处境多么危险,这个场面多么令人紧张、担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自由读,指名读。

3、师:明明面对的是同样的情景,我们和向导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

师: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师: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随学生回答,出示2: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若无其事”什么意思?理解吗?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

师: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是哪样的呢?结合你的体会说说。

师: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师:“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

师: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

师:苦苦的哀求;发自内心的劝告;你对他进行了指责;

师:我们怎么忍心看着这一幕发生!老师请全体女同学读同伴说的话,全体男同学来读向导说的话,请一位同学来读叙述者的话。

4、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但在我们“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声中,向导也只能极不情愿地把幼龟抱向大海。请你体会我们和向导当时的心情,完整读读第4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

7、后来故事情节发生了哪些变化?那你们能说说我们救幼龟的过程吗?出示课件3:填空: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我们的向导摘下棒球帽,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9、学生说不同,说自己的体会理解。就请你们体会着我们以及向导万分焦急的心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出示课件3: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10、师:你能想象出我们当时看到什么情景才使得大家如此奋力拯救这一群幼龟的呢?你想象,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播放视频。画外音:幼龟从巢穴爬向大海,要经过一大段无遮无拦的沙滩,此时虽是黄昏,阳光仍很明媚,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了。你想象,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同座互相说说。谁愿意把你想象的情景描述给同学们听。(二至三名同学说说)

11、听了他的描述,你感受到那一大群海鸟的凶猛了吗?

12、即便我们如此奋力拯救幼龟,也于事无补,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此时听着食肉鸟饱食后发出欢乐的叫声,而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会想些什么呢?这时,我们有可能明白了什么?请你浏览课文。

13、师: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这小小的幼龟,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可是我们却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出示课件1: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现在你对向导的话,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谁来说说。就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自由读。

四、内化“道”

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老师这还有几个小故事,想听听吗?

故事:《狼和鹿》

五:升华“道”

像这样的事例,其实都说明在不了解自然规律的时候,千万不能盲目行动,因为有时候违背自然规律,好心也会办坏事。大自然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自然规律,遵循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十

1、继续品读文章,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2、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抓关键词、句品读。

3、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错事,自然规律是不能够违背的,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1、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错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理解“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ppt

一课时

一、破题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请跟着老师再次走进神秘的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中发生的这件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中,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得到启示,悟出自然界之道。”

齐读课题:自然界之道

2、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课题的句子吗?”

(目的:引出向导的第一次语言,以此为切入点)

二、以向导的第一次话为切入点理解第一条情感线即游客们的“好心”。

出示:“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1、读句子。

2、师:“叼就叼去吧,就是这样的”分别指的是什么?”

“请你从第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学生读段进行思考

让学生明确:“叼就叼去吧”指的是嘲鸫叼幼龟。”

“就是这样的”指的是嘲鸫叼一只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拖到沙滩上。

3、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段的意思吗?” (也就是嘲鸫想把幼龟吃掉。)

4、师:“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这段话?”(指名学生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5、师:“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何想?”

(目的:让学生体会到面对这种情况,大家自然而然便会产生怜悯之心,担心幼龟会被吃掉,初于好心,所以才会焦急地想去想办法求那只幼龟。)

6、师:“正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向导是个什么态度呢?请你用书中的词概括。”

引导学生找到:若无其事、冷淡

出示:向导却()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请你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再读一读向导的话。”

“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向导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对向导进行评价

7、师导:“旅行同伴们又是怎样的心情,请你从书中找找相关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学生画批相关的句子

出示: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师:“读一读这句话,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指导学生朗读:

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紧张的语气。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出游客焦急,紧张的心情,他们这样都是出于一片好心)

(以上环节是为了通过让学生理解“好心”这个情感主线,接下来就要让学生理解“好心却办了坏事”这条情感线。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了解到有时候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往往是好心也有可能办坏事的道理。)

三、感悟好心办坏事即第二条情感主线:

1、师:“向导在大家极富爱心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幼龟抱进了大海,后果如何呢?请你阅读课文的6-----9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画批)

2、出示:

(1) “很快引来了许多食肉鸟,这回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2)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物。”

(3)“一切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两只嘲鸫仍静静伫立在沙滩上,希望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龟作为佳肴。”

3、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三句话的含义 吗?”(大批幼龟受到伤害)

5、师:“这种后果是谁导致的?”(是我们)

追问:是我们什么样的行为导致的?

追问:“这样的行为也就是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

师:“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即使是好心有时能像我们想象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不是的,也许我们好心却办了一件……”(坏事)

6、出示:如果不是我们 。

师:“你能根据你的感受把上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并说一说你的感受或用你的读书声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感受填写,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后悔)

7、师:“如果我们要不让这些海龟受到伤害应该如何做?”

(不能因为好心就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有可能就好心办了坏事。这时学生对前后两个情感线有了感悟,也感悟到了由于自己一时的好心却让自己的好心办了坏事,从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了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从而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

四、升华理解向导最后发出的悲叹,揭示本课指的自然界之道究竟是什么。

出示: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分析句中带点词的用法。(双重否定表肯定)

(1)出示对比句:

a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是我们,这些海龟才受到了伤害。”

b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2)师:“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读句体会两句话表示的含义都是相同的)

(3)师:“两句话表示的是一个意思,那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那句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出第二句用了两个否定词,却表示的是肯定的含义即双重

否定表肯定,另外让学生体会第二句有增强的语气的作用,更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句中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我们,就不会。

(2) 在与动物的接触中,人类的哪些行为令你有同样的感慨?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人们( ),就不会( ),我们( )。

(3)师;“那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向导的话的?”

(即自然界之道的含义)

(4)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你能解释本文所指的‘自然界之道’就是指什么吗?”

五、走出文本,内化“道”

1、拓展:课外大家可以去找这样的故事来阅读,然后再读书交流。

2、延伸: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跟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由文本走向课外延伸,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全文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感悟,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是的,自然界之道存在着许多它固有的道理,我们不可以去违背,否则将会好心办坏事。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自然之道等我们去探索,解“道”在前,循“道”在后,顺其道而胜之。”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十一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情感目标: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想象,感知惨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讲的是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 ),因(救了一只海龟)而(伤害了许多海龟的事)。这就是课文的插图。

(二)探究原因,逐步悟道

一、从图片上我们感受到许多的小海龟受到了海鸟的袭击,这真是惨不忍睹的一幕,造成这一惨状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文中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什么?(救了一只幼龟)

二、对于这件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三、整理学生的问题

a、我们救幼龟的原因是什么?

b、为什么说救一只幼龟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现在,就请你们打开书,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四、交流,汇报以上问题。

读完了课文,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1、“我们”救幼龟的原因是什么?谁来读读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a:看见探头幼龟遇险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龟巢,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

在读的过程中,哪些词语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2、点拨:“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请从这段话中找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踌躇不前。

小幼龟的欲出又止完全是有道理的。因为: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b、不顾向导的劝阻

那文中的我和同伴的反映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读第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

师: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看来,我们救它的态度很坚决。

师:向导在我们无知而又激烈的逼迫下,是怎样做的?

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着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想一想,这个句子中的哪个词语进一步说明了向导的冷淡?“极不情愿”,向导不情愿是为什么?是不想救海龟吗?——是因为他知道“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再来回读这一段的内容,通过不同颜色的词来比较一下作者及同伴的态度。

师(过渡)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出示: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幼龟多、爬行的速度快)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成群、鱼贯而出)

师:为什么它们会成群的出来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龟,侦察兵出去好一会儿了还没回来,你会怎么想?(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机不可失……)

出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

师:成百上千的幼龟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奔赴大海,成了黄昏海岛一道亮丽的风景。可就在这时,天空中出现了几十只食肉鸟。如果你是海滩上的上海龟们,你会怎么想?此时此刻,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金色的沙滩上满是小龟的血迹……)

师:是啊,幼龟遇险,游人怎能见死不救?救它是人之常情,而正是这人之常情,却给幼龟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三、设法补救,深化认识

1、师:由于我们的无知,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于是无遮无拦的一大段沙滩顿时变成了食肉鸟的天堂。想象一下,食肉鸟是怎么饱餐一顿的?(引导学生从动作、眼神、声音、气势等方面说,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食肉鸟当时的动作、叫声、还建议大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来描绘。

2、面对这样的惨况,向导是怎么做的?体会到什么?我和同伴呢?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比较不颜色的词语:摘、抓、奔、奔跑// 赶紧、迅速、气喘吁吁)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不能弥补我们带给幼龟的伤害。

3、出示: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此时向导又怎样?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向导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叹?

(2)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事情前后他们的态度,一开始我和同伴的态度是焦急、紧张,现在是震惊、后悔,向导一开始是冷淡、而现在是悲叹。

(3)师: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你还会劝告吗?你还会哀求吗?你还会指责吗?现在你对向导的话,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的规律)

4、写话练习:假如你是那只被叼走的小海龟,你想说 ;假如你是那只吃饱了的海鸟,你想说 ;假如你是亲身经历这件事的作者,你想说 。

(四)回归升华,真诚解“道”

1、师:我们本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感到惋惜的同时,它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自然处处有规律,要遵循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作者经历这件事,回来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来告诫人们: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伯罗蒙塞尔 其实作者的这句话也是原自向导的这句话: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向导那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是那么意味深长。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人类也曾因为不了解自然之道,违背自然界的规律,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你了解哪些?(《拔苗助长》《被喂饱的熊是死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五)走出文本,内化“道”

1、完成小练笔。

2、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9、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遵循 保护

违背 伤害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 “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含义。

2、朗读感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新的一个单元,这一单元是关于什么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本34页,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大自然)

这节课呢,咱们就学习一篇题目就与大自然有关的课文——《自然之道》(板书)

2、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二、检查预习,学会字词

1、课件展示生字词,指学生读,检查预习情况

幼 侦 嘲 愚 蠢 吁 彻 啄

旅游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学生齐读

3、教师强调重点生字词的字音字形(愚蠢 啄 气喘吁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有不懂的词语要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读完后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回答的问题,概括全文内容

教师点拨(一群游客帮助当侦察兵的幼龟脱离危险回到大却给后面的幼龟带来了错误的信息,致使更多的海龟受到伤害。)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寻找含有“自然之道”四字的句子。(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看到幼龟遇到危险,作者和他的同伴们要求向导救它时)

2、找到描写幼龟出动穴的段落,画出描写幼龟出穴动作的词,并想象画面(探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学生上台表演

向导:若无其事 冷淡)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读出感情

作者怎么评价我们做的这件事情,原文中话回答。(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教师强调“愚不可及”的意思(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

5、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课件展示)

教师点拨:“悲叹”既写出了向导对自己行为的追悔,也是提示读者要尊重自然之道,不然会好心办坏事。

理解:不该干预自然界的规律,这样反而害了幼龟。

7、同学们,读到这里,你知道文中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了吗?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吧。

(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课件展示)

四、课下作业

搜集人类遵循或违背自然之道的例子,下节课同学们交流。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好心

自然之道

蠢事

(违背)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十三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出示图片)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4、初读交流: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在文中的哪几小节?(3—5小节)

2、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3、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要演好第四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

生齐读: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师引读:我们很快明白:------生接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二、 精读课文

2、 交流

课件出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1) 从哪些词中看出我们确实干了蠢事?

侦查、争先恐后、结伴而出、错误信息

(2)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1) 从哪些具体词中体会到?

(2) 指导朗读

(3) 想象:食肉鸟是如何“饱餐一顿”的?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出示课文插图并给出一些词语:争先恐后、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结队而出、侦查、响彻云霄)

师:用上老师给出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写一写。

3、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事先知道吗?向导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预设:

我们事先不知道。

句子一: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

句子二:“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什么!”

句子三: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向导知道的。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4、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5、 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划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三、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 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并说说“道”的意思。

2、 朗读全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谁能来更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十四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希望小学

四年级

刘玉芳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啄”通过教学这个字来告诉学生汉字中有许多字容易忽视一些藏着的笔画。

2.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和动物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简练的语言通过抓文中主要人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2、理解“道”,进而理解课题的意思?(自然规律)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咱们就赶快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看看课文里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读书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旁边做好标记。可以放开声音大声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自己的理解。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与理解情况。

都读准了,那这个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吗?

生答。在字典里啊,“及”的意思是比得上,那愚不可及谁能说说!生说。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就能准确的理解词语了!

那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是啊?看着黑板,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说说!

方法一:刚才他把内容说得很具体,语言可以再简单些!

我们来看,我们和向导在加拉巴哥岛看到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我们劝向导救了它结果却伤害了更多的幼龟。像这样,谁能再来说一说? 方法二:大家看先找出课文都写了谁,再说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事,用几句简单的话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白!

三、归纳方法

叙事的文章:写清事情的经过 写人的文章:人干了什么 写景的文章:通过几方面来写的四、以文带文:

读《“打扫”森林》一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板书设计:

起因:

经过:

结果: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十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深入学习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懂得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就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一件发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学情分析:

从四年级孩子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科整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书设计: 

遵循                      救

违背                      害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故事情节。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然之道,(板书:自然之道)

2、师:听写(旅游   侦察   欲出又止   嘲鸫   若无其事   鱼贯而出   愚蠢)

3、对照投影检查,师范写“愚蠢”,把写错的改正过来,愚蠢两个字再写一遍。

出示词语:愚蠢   欲出又止 ……

4、师:根据这些词语,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师:看来,我们真的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齐读一遍)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假设我们就是这一群人,跟着向导一起上岛,看看在岛上我们都做了什么蠢事。

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关句子,把你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3、把你的体会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领悟“道”

(一)推敲关键词,感受小绿龟的处境。

1、从哪看出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出示: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蹰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1)指名读这段话。

(2)哪些词句让你有特别的感受?(探、欲出又止、侦察)

师:你们能演一演小幼龟的动作吗?(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做动作)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幼龟?(机警、可爱、聪明)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出幼龟的机警、可爱、聪明。

(3)与欲出又止意思相近的词是哪个词?(踌躇不前)幼龟踌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4)师:你们看见过嘲鸫吗?嘲鸫是一种异常凶猛的海鸟,有时候甚至会攻击狗这样体形庞大的动物。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紧张、担心)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指名读!

(二)想象补充,体会游客与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

同伴——焦急(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

向导——若无其事

师:在我们眼里向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无动于衷、铁石心肠、无情、残酷)那我就要采访一下向导,看他怎么说?(我是中央台记者,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3)此时,我和同伴对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怎么理解的?(不要管它,随它去吧……)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5)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四:

生:不能不见死不救啊

师: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6)在大家的劝导下,向导(极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向导是个生物学家,可他的话我们并没有信任,我们却认为应该救(板书:救  龟 )这只小幼龟,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三)图文结合,比较分析,体会结局的残忍。

(1)师:然尔愚不可及的事远远不止这些,师范读5、6自然段。(边读边打开画面)

(2)师: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请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我们真的是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啊!此时此刻小幼龟们心理在想些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

(3)师:这些幼龟将要面临什么灾难?我们又是怎么做的?默读七自然段。

(4)这样做是补救吗?对于绿龟,这样的做法,弥补得了付出的代价吗?

(师引读:看,)

(5)是啊,向导心理难受极了,我们救了一只,却伤害了无数只。(板书:害)

出示课件六:(师引读,学跟读)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想想,如果不用“悲叹”,行不行?为什么?(齐读)

(6)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写话练习

出示课件七:

写话练习:

假如我是葬身嘲鸫之腹的一只小幼龟,我想说……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饱饱的嘲鸫,我想说…

假如我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说……

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小结:我们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会保护幼龟,如果人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伤害幼龟。(板书:人    违背     遵循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们好心办坏事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内化“道”

师: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拔苗助长》《我要的是葫芦》《“打扫”森林》,都是讲自然之道的课文。

五、回归升华,真诚解“道”

师总结:其实,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规律做事,就会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六、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关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资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6146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