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继承与创新篇一
继承与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继承,是对前人智慧和成果的传承与继续发展;创新,是在现有基础上,通过独特的思考和创造,开辟新的领域和未来。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共同推动着社会进步。在我个人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继承与创新的真谛,并体会到了它们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段:继承和创新密不可分
继承和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托。继承,是对历史和传统的敬畏与尊重;创新,则是对未来和梦想的追求与引领。继承可以使我们学习和借鉴先辈的智慧,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创新,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开创出独特的思路和方法。这两者相辅相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
第二段:继承的重要性
继承是对前人智慧和成果的传承和继续发展,是保持社会稳定和文化连续性的基础。正是通过对前人经验和知识的传承,我们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出发,不断积累进步。例如,在学术领域,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前人的理论和成果,从中吸取营养和经验,才能在该领域中取得丰硕成果。在家庭中,父母的智慧和父辈的教诲,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家族传统的基石。继承让我们与历史建立了联系,尊重和传承前人的智慧,我们才能建立自己的思考和创新的基础。
第三段: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革新的力量。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开辟新的领域和未来。例如,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和工业化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今,创新更多体现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科技创新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便利。创新的力量在培养人才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拘泥于教条和成规,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第四段:继承与创新的斗争
继承与创新,看似有时是矛盾的,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在继承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前人经验和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吸收,才能真正做到继承有道。而创新需要独特的思考和灵感,离开了继承,创新就没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继承与创新中,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既要扎实地掌握前人的智慧和已有的知识,又要勇于提出独立的观点和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第五段:我的体会与展望
在我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中,我逐渐明白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和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时刻保持对前人智慧和成果的尊重和理解,不断吸取他们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在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和创新,在书写作品、参加活动中,我总是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创造,不断刷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继承与创新,是同在一个方向上的两种追求,只有理解并统一了它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继承与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继承保持着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递;创新开拓着未来的领域和梦想。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共同推动着社会进步。我在个人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并将继续秉持这些理念,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添砖加瓦。
继承与创新篇二
所谓的继承与创新,只不过是新时代与旧时代的碰撞。有人守旧,就必定会有人创新。它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输赢之别,它只是一种观念,一种保守与开放的观念。
就拿近代的汉服与旗袍来说吧:继承的人会认为,原汁原味最好,有它特有的贵气与韵味,老手艺,老物件,自然不能糟蹋。而创新的人则认为,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改良是势在必行。于是,旗袍开叉开到大腿,汉服襦裙裁到及膝,各种作风的cos服接踵而来。
有谁错了吗?不,他们都没错,各有利弊,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相交之时。
有人看不惯巴黎、米兰的时装秀,欣赏不了维密超模的猫步。“衣着暴露,奇装异服”这是守旧之人的'评价。他们甚至接受不了染发烫发,纹身刺青,连女孩最爱的美甲,在他们眼中也是不务正业,糟践自己。创新之人则颦眉,这样的装扮对他们来说,是普通的。
有谁错了吗?他们都没错。
最近又有了新的头条,称一假发设计师在做展览时,因怕模特时装夺走观众的目光,竟要求她们裸体走秀。评论区里便炸开了锅。有人称这简直不可理喻,女子不守妇德;亦有人赞同,说不能用污秽的眼光来看待艺术。
大概这就是代沟了,继承与创新本来就是相对的。它们是两个极端,或许能共存,亦或许不能。社会的进步不能一味的继承,也不能一味的创新,它们在相互牵制的同时,又相互补充,缺少任何一种观念,社会都不会发展,甚至是停滞不前。
不过没关系,令人欣慰的是,现在二者已开始了较为基础的融合。比如继承派在老式旗袍中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创新派在新式汉服中添加了一些“流苏”成分。融合之后,那些原本普通的服装,竟让人惊喜,美得更美,媚得更媚,画龙点睛算不上,锦上添花更生动贴切。
是的,继承与创新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不矛盾的,单单人们把它定义化之后,将原本紧密的它们生拉扯开。其实,不必争吵,不必辩论,往往合二为一,融会贯通后,物体的本质才慢慢浮现出来。
就像继承与创新。有谁错了吗?不,谁都没错,它只是一种观念,一种人心底自生的观念。它就像一个圈,不迈出来,视线就永远是单一的,没有进步,永远被堵在瓶颈里。相反,倘若迈出来,说不定你会看得更淋漓尽致。
故而,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来看待继承与创新,既无对错之分,亦无输赢之别。
继承与创新篇三
继承与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继承是指在传统文化、经济体系、社会制度等领域中传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创新则是指在现有基础上对传统的经验和理论进行突破和改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只有合理地实现二者的平衡,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首先,继承是创新的基础。继承是对前人经验和智慧的承认和肯定。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千辛万苦,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文化领域,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例如,在文学上,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在艺术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在生活习俗方面,我们可以传承祖辈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只有通过继承前人的理念和智慧,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我们不仅需要继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更需要通过创新来将其发扬光大。创新是进步的阶梯,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造,社会才能保持活力。在科技领域,我们看到了许多创新的成果,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医学领域,创新带来了许多新的疾病治疗方法和医疗设备。在经济领域,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
继承与创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在继承中,我们可以发掘并借鉴前人创造的方法和思想,提高我们的继承能力。在创新中,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和创造来发扬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继承和创新是一项相辅相成的任务,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对继承和创新的权衡和把握。继承需要我们尊重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但也不应盲目地复制,而是要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改进和更新。创新也需要我们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复和错误。在实践中,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
在继承与创新的推动下,我们的社会将蒸蒸日上,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昌盛。
继承与创新篇四
从前,有两个雕塑家,一个勤奋刻苦,不断的去向前人学习,但终其一生无所作为;另一个大胆机敏,善于创新,却在自我独创中失去自我。
如果没有创新,继承就变成了一味的向别人模仿,久而久之便会失去继续传承下去的动力。正是因为创新,才有了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伟大成就。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创新,仅仅还是依靠种植老一代的普通水稻,中国有多少人会因为吃不上饭而被活活饿死,杂交水稻的出现简简单单的就解决了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放眼中国的整个发展历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创新,从最早的自己下田耕作播种,到今天全自动机械化的生产;从原来的骑马来回奔波,到现在乘坐飞机翱翔于天际。这一次次生活中变革,无一不是在创新的领导下。
但同样的,单单只有创新也是不行的。没有继承的创新,就好像没有土地的树木、没有源头的泉水,终有一天会枯萎干涸。创新并不是单纯地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胡编乱造,这是异想天开。真正的创新是指在前人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再添加一些正确的自我意识。天才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大家一定都觉得,他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成就,创新的作用功不可没。但他自己回应说:“如果说我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没有前人日以继夜的潜心研究,牛顿想要的出这些规律,恐怕还要走上不少弯路。所以只有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从古至今,继承和创新就是相互依存的一对。就像太极的两仪一样,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无论是哪一极出现问题,都将失去平衡,正是在继承和创新的共同引导下,我们的历史长河才能源源不断的向前奔流。
开头说过的那两个雕塑家,前者是理性的,不断的向前人借鉴学习,是因为他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但如果只是这样,无论走多远,永远都是原地踏步;后者相对来说更加感性,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为自己的想法付出努力,可到头来还是天马行空。两者的行为都没有错误,错在他们把继承与创新的一端发挥的太过了,从而忽略另一端。
如果说继承是一张绘制好的地图,那么创新就是你的指南针,依据地图你可以在任意的在前人摸索过的地方行走,可总有一天你会来到一片陌生的荒野,地图再也无法提供帮助。这时候拿出指南针,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新大陆吧。
继承与创新篇五
继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继承是文化传承的基础,而创新则是文化前进的动力。在实践中,继承与创新经常会形成矛盾和冲突。如何平衡继承和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多年来,我从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继承应重视传统的精华。继承并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在继承的过程中筛选出精华,对其加以发扬光大。有时,这需要我们对传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其独特的价值所在。比如,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和谐之道,这种和谐观念对现代社会仍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这种和谐观念,应用到当代社会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创新是对传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革新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我们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创新来改善现有的情况。比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创新方向。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创造出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和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能把传统推向新的高度,实现社会发展的持续提升。
第三,继承和创新并不是对立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则为继承提供了动力。继承和创新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在创新中又不忘记继承传统的精华。比如,许多现代企业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致力于创新产品和服务。这样的企业不仅能够传承优秀的文化,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四,继承与创新是个体和社会共同的任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任务。不仅需要个人有意识地进行继承和创新,也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机制,激励每个人的参与。只有个体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目标。
最后,继承与创新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传承和创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而是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继承和创新,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继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传统的继承,挖掘其独特的价值所在,并通过创新来推动社会的进步。继承和创新相辅相成,需要每个个体和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继承与创新,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继承与创新篇六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春去秋来,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时代在不停更替,事物在不停变更,职业在不停替代。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残酷的时代。
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现实中的种种职业无不预示着人民创新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更激起了人民奋勇向前的动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创新,人将无法立足于现代社会。诚然,职业也是这样,再强大的职业也终不敌先进科技和世事的发展。
大江奔流永无止境。在这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过去吃香的职业被当头一棒,面临着关门的处境,时代更替很快,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我们不能局限在已有的空间里,让自己的视野变的狭小。拓宽眼界,领略更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微信的出现让生活更加快捷,支付宝的出现给银行带来了压力,滴滴打车的出现给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带来压力。新兴行业预示着时代大潮奔流不息,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时间永无停息,创新没有止境,让明天向着朝阳前进。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这是一个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随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大量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以前没有或不出名的职业现在成了热门,他们追随着时代,紧跟着时代,与时代共同发展。
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产业都会消亡,“章丘铁锅”的意外走红,使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正是因为在新的时代,他们不负自己的梦想和使命,秉承“工匠精神”,从一直默默无闻到现在的名声四起。诗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从一无所有到统统都有,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所有的工艺都是从积累开始的,一步一步走向精致。现代社会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都离不开“实干”。数据分析师面对大数据需要实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需要实干;网上销售需要实干,实体店铺经营也需要实干。
同学们: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理念,以发展的思维面对新生事物,以实干的精神锁定自己选择的事业,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脚踏实地、奋发有为!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继承与创新篇七
有一种厚实,叫感恩;
有一种美丽,叫中药;
有一种力量,叫武术;
有一种传承,叫文化。
那张脸很平凡,走上街没有多少人会注意他;那张脸很特殊,凝聚着传统中医、中国武术、五行取名于一体的文化;那张脸很智慧,当我寻找一些创意灵感时,我总能看见他,那是姥爷的执着的脸。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黑白灰,我小时候身体及其虚弱,而父母又忙于工作,所以我一直在姥爷身边生活,听着他讲以前的故事,直到上小学。可以说,我的童年都是在苦涩的中药的气味中熬过的。现在我还记得店里的一切:浅绿色的木制药柜,一格一格的;高大的玻璃台面,姥爷戴着老花镜,一脸认真地写药方,并不时和病人说些什么;还有那小小的称——我的玩具,上面还残留着药材清香的气味。
我常常坐在小板凳上,看姥爷穿梭于柜台之间,满脸严肃,阳光为他都上金边,我看得到他额头上细细的汗液和他眼底的虔诚与温柔。这些药大概是姥爷的宝贝吧!我想着。
再大一些,姥爷会抱着我,教我辨认药材,那时的姥爷笑容满面,音调是平平缓缓的,仿佛任何人和事也不能打扰我们。不变的是他眼中的光芒。慢慢地,我知道了,那是白芷,这是豆蔻,那一种叫连翘……,姥爷还会讲它们的功效,可惜我那时只是马马虎虎就过去了。我的感觉是:这些药的名字真好听,说不定是仙子变成的,爷爷也喜欢仙子呢,哈哈!当我长大后和姥爷说起时,我们都大笑起来,笑中又有一种满足感——这么多年了,他仍执着于此,我真心为姥爷高兴,还有一种感动从我心里溢出。
所谓武源于医也成于医。“你姥爷去浙江省参加武术比赛得了一等奖啦!”我一进外婆家门,外婆便笑盈盈地指着奖状对我说。那份惊喜我难以用言语表达,我只记着高兴。那时我才回忆起,姥爷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出门锻炼,时不时在电脑里看一些别的门派讲拳法的视频。这一两年来政府部门开展了许多武术比赛和武术表演的活动,姥爷六岁时跟太姥爷学武术,一直到现在六十多岁坚持每天早上早起去公园练习中国南拳,风雨无阻,把十八般武艺练得出神入化,刚好在这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时期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现在他成了江南南拳刚柔武术协会的会长,常常带着众弟子参加市、县里的武术表演。他有很多弟子,除了清晨一起去练武外,有些到现在还会常来家里坐坐。他的左边额头上有一块不大不小的黑色的疤,因为小时候饿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爬上灶头找吃的,然后就掉下来了,鲜血直流,太姥姥赶忙从烟囱里抓了一把黑色的灰抹在他的额头上,血止住了,然后就留下了直径大约两厘米的疤。为了健身强体,从小便开始跟着太姥爷学习南拳。
那时村里也常常有跌打扭伤的人,他从太姥爷那里学会了制作扭伤药,以前养很多的鸡,把鸡窝笼里的鸡屎扫出来晒干,用火烧成灰,用筛子筛出细的跟另外一种香按一定比例搅拌。周边几个村里谁家手或脚扭伤了,就来拿一把过去,将老酒烧沸把药粉糊成膏状,摘一片丝瓜叶,用布裹上,几天后就好了。在我们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就连植物、动物的灰也能发挥特殊的作用,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一片宁静和安逸。
也许因为这些缘故,姥爷一直很喜欢中医,年轻时白天干活,晚上自学中医,摘录了很多笔记,虽然没派上什么用场,但还是一直坚持学习,太姥爷留下几本药学的书都被他翻破了。后来让小舅舅去读中医专业,现在他成了执业医师,家里也开了一家很大的药店,姥爷刚好英雄有用武之地。太姥爷留下的一本中医秘笈里的很多药方经过姥爷的临床应用,再经过小舅舅结合现代中医,对药方进行改良,治好了很多人的病。就像当年的扭伤药,现在肯定找不到原材料了,小舅舅就用更好的活血散瘀的药粉来替代。也感恩于这个时代,让中国传统中医养生和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药店里的人川流不息,有些是姥爷的弟子或太爷爷的弟子来切磋武艺,有些是来抓药治病,还有一些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为自己的孩子或店铺或公司取名字而来。原来姥爷还懂金木水火土五行,多少笔画的字对应着哪一行,根据相生相克的原理,免费给他们取一个吉利而好听的名字。在老百姓看来,这些都是很准的,也许因为在他们的心底一开始就注入了必胜的信念。
我可以看见,姥爷苍老的皮肤也遮不住的精气神与自信,不大的眼睛里闪烁的熠熠光辉,像注视药材一样,那是名为“热爱”的光芒!那是名为“坚持”的光芒!那是名为“感恩”的光芒!那是名为“继承与创新”的光芒!每每我想放弃时,就可以看见他的脸,那是一张在困难中不断创新的脸,给予我新生的力量,在黑夜中为我亮起不是特别明亮却已足够的光,让我沿着上一代人依稀的足迹披荆斩棘,重新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继承与创新篇八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这个时候,回眸中国一路走来的历程,还是很有意义的。
当中国还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时候,以孙中山为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在借鉴外国革命的基础上,力主中国革命有所超越,以摒除外国资本主义初期带来的弊端。虽然他们的革命没有完全胜利,但这种打破思想桎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想,这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不管是民主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亦或是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都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才会成立,才能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
时至今日,在中国正在不断向前迈进的同时,学习各种国学经典,又成为一股新的文化热潮。重要的是,在这些国学经典中,我们要学些什么,我们要继承什么,我们要发扬什么,我们要创新什么。很多国学经典是不变的真理,但在这些国学经典中,也不鲜有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而不是生搬硬套。对于学习经典,重要的不是学,而是用。弟子规、三字经张口便是,生活中却丝毫未见,这样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但你也要会在生活中用到。满脑袋之乎者也,满嘴的仁义道德,到头来未见真才实学,不得不说是十分可笑的。当继承已经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如何创新更是无从谈起。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当经典走进生活,创新便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了。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继承,创新无从谈起;没有创新,继承也不过尔尔。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继承和创新,正是我们前进的路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继承与创新篇九
日本人池田菊苗最先提取出一种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后来经过铃木三郎助的创新发展,提取出了“味之素”,而中国人吴蕴初则在味之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味精”。
铃木三郎助与吴蕴初的做法无一不体现了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他们善于研究,善于发现,善于创新,最先研制出新兴产品,被人们所熟知。
在继承中创新,在传统中流行。周杰伦是许多人追捧的歌星。他的一首《青花瓷》给听者带来了浓郁的中国风。周杰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青花瓷为题材,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使其一经发行就受到广大听者的称赞。周杰伦在继承与发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他的音乐才华。
在继承中创新,在传统中获益。四川的扎染艺术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花式多样,图案奇美而闻名。但在过去几年里这项传统艺术几乎无人继承大多数青年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当地政府看到这一现象便立刻采取措施,请许多会扎染的当地居民进行创业,并运用当下社会最先进的的染料进行扎染,并找当地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很快,经过创新的扎染艺术并迅速活跃起来,成为成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获赞。范冰冰是娱乐圈中国为数不多的国际影星,他的每次红毯秀都格外引人注目,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之前在戛纳电影节所穿的瓷裙。该瓷裙将富有中国特色的青花瓷融合入衣服之中,是裙子拥有极其浓厚的中国风色彩。还有之前穿过的龙袍更是令人赞叹,身着龙袍的范冰冰充分展现了东方美。如今,她已经成为了中国影星的代言人。
无论是周杰伦的将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相结合,还是四川扎染艺术的继承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收获的效益又或者是范冰冰的瓷裙都离不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所以,同学们,请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继承,加以创新,从而获得自己的一份成功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61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