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一
阅读一本书时,就像是接住作者抛出的球,并且作者通常抛出的不止一个球,你能接住多少个球,决定了你能理解多少作者所传达的信息。
大部分人都会领略到作品中的优秀之处,但是并不知道为何优秀,这本书所传达的方法是将抽象的感官体验,通过有逻辑,有目的的主动阅读,来转化为可以条理化输出的形式。即,读懂后可以讲出自己理解,并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横向的思考。为了达到这样优秀的阅读体验,需要明白阅读的四个层级:
1、基础阅读:可以认清所有字,能够通顺的阅读完整本书。
2、检视阅读:有系统的粗读和略读一本书,读完后不需要有深刻的理解,但需要有对整本书框架和侧重点有所理解,明白整本书的篇章,哪些是核心文本输出,哪些是辅助例证。简单来说,能看到人体的骨架,脉络,但不需要思考人是如何行走的。
3、分析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要难一些,需要带着问题去开展,分析阅读需要认真的去吃透每一个篇章每一个句子,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去解答心里的疑惑。去最大限度的接受作者传递的信息。如果说检视阅读是为了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那么分析阅读则是在无限的时间里理解最多最好的知识。
4、主题阅读:这是最难要求最高的一个层级,属于“返璞归真”的境界,当你完全真正读完一本书后,你所理解的东西一定会和现有的知识产生碰撞,你需要将他们合理的安放。你会用a书中的例证去补充b书的论据,会有c书的故事对比d书的情节,这个过程起初会使你混乱,但坚持思考下去,你会在杂糅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理解。
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都属于进阶阅读,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分析阅读,是读者一头扎到书中去,理解吸收一切所有明显和潜在的信息。因为信息的差异化巨大,所以在面对不同书籍,如想象文学,历史文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时,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而目的就是尽可能高效和深刻的去读懂每一本书,获取最多的信息。因此《如何阅读一本书》被划分到实用类书籍,和字典一样,在你看不懂某个字的时候翻起字典,在你不知道该如何看懂一本书时,去翻《如何阅读一本书》。
而主题阅读,则更强调主动性,首先要做到这一层次的阅读,你要理解你所追求的主题是什么,比如关于爱:情侣之间的我爱你,和我爱吃柠檬的爱是不一样的,这是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区别。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与情侣之间的爱是一个主题吗?可以是,因为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不是,因为亲情与爱情是不同的。这时候取决于你主动的思考,你需要去确定你想要阅读的主题。因此,这时候所有的书籍都变成你的资料,你只需要从你要的书籍中找到你要的主题就可以了,而过多的信息则需要被剔除。简单来说,分析阅读是得到过程,而主题阅读是取舍的过程。
如果你有相对的阅读量和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读到这里你会发现一个哲学问题:要使用主题阅读必须要读主题相对应的书,而除非你读了主题相对应的书,否则你没办法做主题阅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两个方向:
1、无指向的去今可能的多读书,自己本身就具备对应的知识体系,可以独立去思索筛选甚至是去定义对应主题。
2、有一个老师,告诉你哪些书是你该读的主题书,这位老师相当于在主题阅读的闭环里为你开了一个小口,接下来你可以独立的去循环,但是这个缺口有一天会成为你的障碍,因为老师所给予你的主题,是基于他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有一天你的知识储备所带给你的思考超越这个认知的时候,最初的主题则需要被打破。
这是主题阅读真正的难点所在,恰如一句话所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
回到本文开篇的问题,你是否想要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力?有时候你发现,重读一本书,依然有许多新的东西可以发掘,这是因为你的理解力进步了,你接住了作者抛出的更多的球。而当你重读时,感到乏味,则说明,你的理解和这本书持平(我个人还有一种观点,这本书远超你的理解能力)。在不断提升理解力的过程中,也自然会拥有识别好书的能力,这则是在阅读理解之外,心智上的成熟和进步。但当你的答案是否的时候,这一切都与你无关了。
回归理性,说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本身,它是货真价实的工具书!所传递的是抽象的思维模式+具象的实践方法。在读书这件事上,它就像一张网,你可以把这张网当作装饰挂在那里,不屑一顾。也可以去打捞一番,赚个盆满钵满。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二
《如何阅读一本书》最早出版于1940年,在7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本不能错过的经典读本。从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层次和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三部分出发,帮助你重新认识什么为什么阅读,怎样阅读。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阅读的目的: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越主动,效果越好。
真正的阅读:没有借助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是读的懂的东西;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是必须要读的东西,读某样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
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你学到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要是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蒙田: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要避免这样的错误——以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打算继续学习与发现,我们就要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三
本书自有展开论说的框架,但按照我的理解,本书其实回答了三个问题,阅读的意义、本质和方法,而且前两者比第三者更加重要。
第一、阅读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获取信息?娱乐?答案是增长心智,人的身心有些方面统一,有些方面不统一,不统一表现在身体在达到高峰后走下坡路,而心智则可以冲破身体的限制不断上升,但这是一种潜在和自在,还需要人自觉学习让它的成长成为现实。所以阅读的终极意义就在于帮助心智成长,获取咨询和娱乐本身无法帮助心智,但会享受成熟心智的成果。这一个洞见来源于阅读,但已远远超越阅读了!
第二、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交流,是与一位拥有体系化知识的人物谈话,所以读者要能激发起自己的主动性和热情,要积极思考对方的陈述,要不断提出问题。记住阅读就是在交流,要热切,也要勤思。
总之,本书名字普通,价值不普通!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四
这是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开通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原因是想借助这个平台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每日感恩日记(三件事),以便日后供自己回顾。
读书笔记的写作模式应该会遵循这样一个过程:
(职业、技能、工具类书籍)提出问题–挑选书目–阅读笔记–付诸实践–总结
(文学类书籍)选择感兴趣的书目–阅读–写读后感–转述或复述给身边的人听
至于感恩日记,发现每天打开公众号记录好像笔记麻烦,故而通过手机日历记载,到周末统一上传本周的感恩日记集。
9月份读完了第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读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纠正自己错误的阅读习惯。具体的说,在阅读本书之前,关于阅读方面,有一些困惑和难题。如下:
1、看过的书常常合起书本就忘了内容
2、即便记得内容,想要复述却很艰难,无法向身边的人分享
3、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好。
4、读书的时候不够专注,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
带着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我找到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期望书中能帮我找到答案。以下是我用百度脑图做的思维导图笔记。
不知道图片清晰不,百度脑图是经常用,但是第一次保存为图片上传到别的平台上来。这本书读了两遍,总共花了5个多小时,第一遍扫读花了1个半小时左右,第二遍精读花了3个多小时。阅读过程中的笔记都记载在微信读书app上,共21条笔记34处划线。
几年前读过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次听到主题阅读这个概念,学得之后爱上了这种阅读方法,常常喜欢就同一主题甚至同一题材同一作者阅读相关的一系列书。主题阅读是阅读方法里难度最大耗时最长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但是现在要兼顾工作、家庭和休闲,不同于当年上学时一样有大把的光阴用来消遣,所以才又买了这本介绍阅读方法的书籍看看。
这本书针对阅读方法做了很全面的介绍,语言很平实但很有力道,不仅很详细的介绍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阅读方法,而且开篇就从读书的根本意义出发引导读者要发自内心的正视读书的意义,重技巧更重态度。用主食、美食、果蔬和零食对书本进行分类,比喻非常贴切!读书笔记。第二篇介绍阅读的各种层次,主要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几种阅读层次也是许多名人推崇的,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第三章是关于速读的介绍和相关的训练方法。第四章介绍的是精读法,包括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反复阅读、如何复述和评论一本书。第五章主要是介绍主题阅读,第六章介绍了读和写的关系,第七章介绍的是读书的实践意义,最后一章则介绍了与读书有关的买书、借书、整理书架、结交书友还有阅读的三条道路。还有就是后记中有一段作者描述的关于阅读一本书的经过的文字,写得很优美,一不小心就把它背下来了哈哈。看得出来作者文字功力很深厚,只是写这样一本工具书尽量当然得保持严肃负责的文风了。
全书虽然介绍的很详细,但是看过之后感觉全书结构上有些逻辑不通,比如第二章介绍各层次的阅读方法时末尾两节突然开始介绍主食类的主题阅读法和美食类书籍的分析阅读法,然后第四、五章又分别介绍了这两种阅读方法,让人读的有点云里雾里。到第六章关于读写关系的描写时又突然开始介绍不同作品的阅读方法和如何学以致用,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些问题出现在我阅读过程中和读完全书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不过作者一直都在告诫读者:尽信书不如无书,求同存异和而不同,阅读的目的不是一味接受作者的观点。
总之,该书是作者很用心编写的一本书,力图大而全的介绍跟阅读相关的技巧和知识,如果能一边读一边将书中介绍的阅读方法立即付诸实践,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你想提高阅读水平的愿望也一定会实现的!
关于读此书前想解决的三个问题,此书基本给出了答案
1、看过的书常常合起书本就忘了内容
解决办法:忘了的原因是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好书多读、多做笔记、多思考回顾、多实践。
2、即便记得内容,想要复述却很艰难,无法向身边的人分享
解决办法: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理解能力,在做到第一点的同时,多跟身边的人分享交流。
3、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好。
解决办法:没效果的原因是,做完之后没有回顾。好书多翻阅,多回顾,多实践
4、读书的时候不够专注,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
解决办法:不够专注的原因是总是在喧闹的环境中阅读,手机经常干扰阅读,也有生理上的原因。解决方法是对一些比较难懂的比如专业类的书籍,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关掉电子产品,用番茄时间管理方法保证高效的阅读时长,不必违反生理学强迫自己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五
最近读了不少关于阅读的书,发现之前的读书方法有些问题,所以就决定”从头再来“。之前在阅读中了解到了主题阅读的这个概念,准备先读一部分关于阅读主题方面的书。
今天就读到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几天利用碎片时间,在网上也读了不少关于读书方法的文章。发现很多内容都出自于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可以说很多关于阅读方面的书,多多少少都有这本书的影子。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就是因为这本书出的够早,不过里面介绍的阅读方法,到现在看来也是很实用的。
书中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拆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层次就是基础阅读。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能识字读书的人都在这个层次,只要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在这个层次。
第二层次就是检视阅读。这个相当通读或者略读,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先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通过书名、目录、索引、作者介绍等,先对书的主旨有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根据自己对书主旨的了解,挑选几个跟主旨息息相关的章节来读。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放慢速度读一下,就这样快速的提取书中的精华部分。
当然我的理解是也可以整本书快递的阅读,一目十行,遇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在慢下来阅读。现在很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引经据典,一个章节精华部分也就是开头的引题,和最后的总结,中间全部都是举例说明。按照这个方法阅读,一般200页左右的书,几十分钟就能读完了。
第三个层次就是分析阅读。很多朋友都会疑问:像上面这么快速的读一本书能记住吗?分析阅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说白了这个章节就是教大家怎么做读书笔记的: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把以上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肯定还会重新回头去翻书,这就相当于又通读了一遍。当然,这些读书笔记也要拿出来经常看看,加深印象,这样才能把作者的论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第四层次就是主题阅读。这个概念我开头的时候提过,这里详细说一下。可能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的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可以通过读这本书同一主题类型的书来解决问题。
主题阅读首先就是先确定书单,大家可以通过书名、目录、索引、作者介绍等,先对一本书进行大致的了解,看看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书,最后确定一个书单。
主题阅读不仅能拓展我们的视野,还能让我们思考起来,在思考的同时,也是我们内化的过程。
当然,主题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输出。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主题阅读,不断的内化。形成一个我们自己的一套理论,能够把这套理论写出来,或者是教给其他人。这个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吃透这些书,达到我们读书的目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六
这个总结可以说算是一个模板了,只针对于看不下去但是想要找到技巧的人我把所有东西都打散总结了,可以说算是一条捷径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是针对一本书的两个步骤,检视阅读帮你分析一本书适不适合你读,分析阅读帮助你理解这本书的框架和内容。主题阅读是针对不同书中关于同一个问题探索的方法。
虽然总结了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去阅读,因为别人总结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你可以按照这个模板来阅读,你可能根据这个模板看完书之后会知道以后看书要时刻记住的问题但你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
一、检视阅读
1、看开篇目录序言索引出版社(了解作者)
2、挑关键篇章看(略读)
3、最后两页看精华!(看看整本书的走向)
二、分析阅读
在读的过程时时刻刻问自己这个书的主旨是什么
在看完一本书之后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这本书是什么类型?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这本书的主要框架?
4、这本书的细节是什么如何说明的
5、这本书真实吗?有道理吗?是整本有还是部分有
6、这本书对我来说是资讯还是理解力
7、这本书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三段话
8、这本书的读后感
三、主题阅读(针对某个问题特意去查找多个图书的阅读方法)
只挑对自己重要的关键章节阅读
用自己的语言代替作者的语言
归纳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事物的观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七
人容易陷入自欺而不自知的状态。如读书这事,读完几本书,就意外学到知识,增进理解力了。其实多数时间是浪费的,并没有达到该有的理解力的提升。
读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规避上述现象的产生。
作为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时,能够通过自己的话,回答四个问题。一,这本书大体上谈了什么主题解决什么问题?二,细节之处有哪些重要的观点和想法,如何形成这些想法和观点的?三,谈的这些内容是否有道理?四,该书与你何干?书中资讯有何意义,论点或观念能否增进你的理解力,能否解决你当下遇到的问题。
然后作者此处的读书比做事没有老师参与的自主学习。而学习对教材就有一定要求了。也就是说要选择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书籍去阅读,好比老师的知识要高于学生,学生才能学到东西。
如何确定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以及如何阅读,作者总结出两套规则。分别命名为检视阅读规则和分析阅读规则。
检视阅读规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有系统的略读,注意书名和副标题,阅读序言和目录甚至索引,让我们对全书大概在谈论什么以及如何构架结构有个直观感受。第二阶段称为粗浅的阅读,找出重点章节快速的浏览,遇到难懂的段落也不要停下来,继续阅读下去。还有时间的话,可以随意翻翻一些章节。试图对全书的细节部分有个大致感受。
在检视阅读之后,如果我们做出该书值得阅读的决定后,就需要通过分析阅读的规则,对一本书做生吞活剥。这部分内容是全书重点,值得耐心阅读几遍。
规则一,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就要明白该书是那一类书籍。这要求你在脑海中至少要有一个分类标准,同时清楚不同分类之前大致区别是什么。书中有一个简单的分类可供参考,作者讲书分为实用类和理论类的,实用类试图指导我们做某事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或步骤,理论类的试图证明某事物为什么会是如此。作者将所有经济类的都划分为实用类的,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分配资源以达到利益最大化。任何一本书,由观点、假设、推论所组成,然后理论类进一步可分为生物、物理、化学等科学类和历史、哲学类。
规则二,使用一句话或一小段文字描述该书。
规则三,找出该书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并能列出各个部分的'提纲。
规则四,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一本书,就是作者在问的问题的答案。
这三个规则的说明过程中,作者举了个很形象的比喻。把一本书比喻成一个人,对某人,我们内心会有个大致描述,比如此人的意图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就好像读书的第二个步骤。这是在说一本书是一个整体,就好像一个人一样的。另外一个人有主要的心脏和大脑,由骨骼和皮肤,由毛细血管等主体和枝干,就好像一本书一样的,这是在说一本书的复杂性。通过简单描述该书和为该书列举提纲两个步骤,来透视一本书。而要做到这样步骤,难度巨大。作者接来下了列举的规则,目的就是为达到上述三个规则。
规则五,找出关键字,并就该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因为读书就是一个沟通过程,只是单向传播不算沟通,必须要达成共识。一个关键字会有多种意思,这需要读者联系上下文,找出该关键字所指的意思。一般来说,各类学科专用术语都应该是重点关注的关键字,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努力挖掘出含义来,这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于我而言,任何让困惑的词,我都认为是关键字。这里就涉及到阅读速度的问题,很多时候,贪快,忽视掉一些关键词,这是让我对一本书似懂非懂的原因之一。放平心态很重要,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规则七,从相互关联的句子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一本书通常包含一个或一连串的论述,作者会解释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或者为什么这样做是正确的。
从关键字到关键句再到论述,起目的是让我们真正明白一本书到底在谈什么。有时,我们读完一本书,想要写点读后感,却发现甚是艰难,事实说明我们对作者想要回答的问题还不能算是明白的,真正理解了,一定是能写出点读后感来的。
规则八,确定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是未解决的。生活和工作中,会有无数的问题,成年人,多数问题都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我们当然可以从自身的经历和旁人的教导中寻找线索。而在书籍中寻找答案是较为高效的一种方式。
前四个规则,是帮助读者回答该书大体上在讲什么,后四个规则帮助读者回答细节之处在讲什么。至此,我们才好对概书作一番评判,对该书作者针对某一问题做出的解答是否在理,对自己是否有所帮助。
接下来还有几个规则是关于如何评判一本书的。大致可以总结为几句话,一、在没有真正明白书中内容时不要轻易做出判断。二,谈作者书中不足或错误时要拿出证据来证明你是对的。不要为争论而争论。
实际上,人们真正在阅读时候很少按照上述步骤走完,作者强调这只是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在通过阅读来学习时达到的理想状态。上述几个规则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了解书中大体的内容到明确书中细处谈论什么,到最后如何合理的评判一本书。
接下来作者针对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在应用规则时做出了灵活的说明。还谈到诸如辅助阅读,阅读的最终目标以及建议阅读的书单等内容。本文不做展开。
实用类的书,在作者说服我们认同其观点和方法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我们经常性应用规则,以形成习惯。才能真正的解决我们如何自主学习的问题。该书初版于四十年代,就现代而言,自主学习的途径扩展到网络视频教学,其中的一些规则也是同样适用的。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简介大致判断该视频教程是否值得花时间去学,学习过程中,脑海中始终带着问题和寻找答案的双线思维,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解决的,关键词有哪些,关键字有哪些,解决方案是否有道理,对我有怎么样的启发等等。
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高效的自主学习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八
对我来说,读书是一种享受。于是阅读就成了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次拜读艾德勒和范多伦先生的著作,加深了我对阅读的理解。
我常常觉得读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但阅读能使你接触自己以外几百几千个人的人生,能和古圣先贤对话,没有时空的限制。阅读当中能发现人生的花絮、山川、道路和旅程,阅读当中有日月星辰,有喜怒哀乐,有辽阔的感情大海,有理想的思维征帆,有无边无际的诗样的风。当你在读并且想的时候,这样的“喜悦”,还不能使你对阅读油然而生兴趣吗?重要的是,不论怎样的“喜悦”,都必须付出努力——在阅读时展开联想、想像和思考。任凭书中的信息在自己的大脑里乱跑,是不会有很强的乐趣。
有兴趣是乐读,无兴趣自然是苦读。
茶余饭后,课间假日,有计划地选读一些好书,不仅能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也是对枯燥工作生活的有效调节,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
培养语感强能力
阅读是心灵的旅程。对于精神空虚无聊的人,阅读或许是一种消遣;对于求知上进的人,阅读则是一种心灵的滋润。通过读书可历奇涉险,寻找激情,体验高贵;通过读书可与孔孟对话,与李杜为友,与素昧平生的人物风景相遇。拥有一段完整的时间和一个安静的氛围,可选择小说放任自己去感知;茶余饭后,床头枕边,随时拿起一篇散文、小品,在感受激越婉约、揣摩优美精致中,便有猝不及防的“惊喜”;晨练野游或独处无聊、激情难平时,正是读诗的好时光,或朗诵,或吟哦,或浅唱,随心所欲,随情而动。阅读既是心灵感悟的过程,也是语感实践的过程。“语感”是一个人对言语的具体感觉,听一个人讲话,用语当不当,句子通不通,逻辑强不强,朴素还是华丽,实在还是飘浮,语感强的人一听就听出来了。阅读也一样,但如果仅能读出上述感觉,还只是语感的浅层。语感不仅是一种内在的语言知识,是对语言好坏的感觉,而且是对情理、人格、心灵的感觉。
要读就用心灵去感知,有了自己的真感觉,最好用日记或批注的办法记下来,时间久了,自然便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六)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九
今天重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我在16年中,第一次离职的时候选择的一本书。它的来历跟这本书中推荐的方法毫无关系,我就是纯粹在书架上看到了它,然后买了这本书。说起来我的博库书城会员卡应该已经过期了。
今天重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以前没有重视的内容。因为读书更重要的是,“自己所看重的部分”。结合之前写的那篇《行为上瘾》读后感有些观点写的不是很清楚,导致读者朋友没能get到关键点。所以我想,自己以后写的文章,都会按照一定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梗概这本书,然后再其后花更多的精力写自己看重的点。
就像八股文一样,八股是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我决定给自己以后的文章分为4+1一共五个部分。
(起)讲述这本书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来说。
(概)介绍书的梗概内容。所以不至于有的部分没有提到。也许我不感兴趣但是朋友们会很感兴趣。
(核)着重说完自己看重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可能分多个步骤)
(合)给出自己的评定。也许一篇文章最后能刷足存在感的地方,也就是那一句“太史公曰”了。
然后附加的一个部分,就是自己(火花)这一部分了。比如现在的部分,其实是由这本书引起的一些想法,但是脱离了这本书的内容甚远。以后也许会有这个部分,但是也许会没有。(起)
看这本书的起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想要在指定的时间内消化更多的书。这是从博多·舍费尔那里得到的想法,想要在一年之中看100本书,那么第一件事情,是看一本关于快速阅读的书。
之前有跟codinfox讨论过,读过的书总是没有什么印象,那怎么办。他后来不知请教了哪位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好书是值得反复读的。前面也有评论里的好朋友决定要重读经典。而我现在既然决定了要认真做这个公众号,也是要重读这本如何读书的好书。使用它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之后的读书过程。这篇blog的结构也是基于我在读书之后的笔记。(概)
奥野宣之给我们推荐的读书法是包括从选书到活用的一整套的流程方法。所以概要结构从以下几个过程分别叙述: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其中我这次读书最看重的部分在于读书与活用部分,所以在概要里会简略介绍其他部分。
说来惭愧自己两年前看过这本书,但是也没有按照这个作者的策略来买书。
其实去书店随意闲逛,邂逅一本好书,也是挺有趣的事情。但是,坏处是,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别人推荐什么就选什么,没有目的性地读书,花费过多的选书时间,被广告和销量排行榜左右,因为冲动,买了的书堆成山却都没读过。这时,有一个购书清单,就可以在平时及时发现自己的需求,排除干扰,节省自己在书店的时间。
购书清单需要指定好书名、作者、出版社三个要素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购书网站。不管在什么时候,发现了好书,记到自己的清单里。假使自己其实不需要这本书,也许在清单里待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划去。定期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书,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
自己没做到这一点。就近来说,618从京东上买了十来本书。当然去年双十一的书还没看完,翻看两年前读书笔记里的读书计划上的《瓦尔登湖》什么的,也都是没看过。也许现在自己的心态,以及所感兴趣的东西不会让自己有那个心思去看《瓦尔登湖》吧。(核)
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对这个读书法形成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所自己总结的一套读书法,叫做“葱鲔(wei,3)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先大致阅读一遍,然后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折角做标记,然后下一次再精读,这样留下的部分则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把剩下的触动自己,引发思考的部分摘抄下来,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上,然后在就近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如果是简单的“哇,这个人好厉害”就不行,需要写下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摘抄与评论同时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葱、鲔鱼都有。当自己再看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快速的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作者认为,之所以用这种看起来笨重的读书方法,是因为它的确有效。因为“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在上面的步骤中,翻书的时候,在地铁上,在喧闹的地方,都可以完成。但是在最后一步,“活用”时,作者则推荐我们找一个固定的时间重读自己的笔记,一周一次或者两次。这让我想起了独处的重要性。也许当结婚之后,就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独处了。二十来岁单身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十分宝贵的时间了。
活用的另一个方法,找三本与问题相关的书籍拿来阅读,使用“要点”+“评论”的方式来阅读。这就像是请了三个有关的专家来给自己提意见一样,自己在总结出一条假设之后,再重读其中的要点与评论,一边反复思考,一边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最后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
比如最近我反复遇到的一个问题。究竟我们追求的目标的意义何在。
因为在与网友讨论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去年lol的世界冠军中单,现在gen.g的中单crown遇到了这个心理问题。之前的问题是,自己不觉得自己打职业比赛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了打skt,夺得世界冠军的目标之后,他开始刻苦训练,不断地克服苦难,终于在去年,在鸟巢,一波3-0带走了faker所在的skt。
我自己在看完半决赛就没有继续关注决赛了,但是说来也十分有趣,这样一个一边倒的bo5却让两边的中单都变了(其实也是遭遇了crown这样问题的人吧,然后他选择把两边中单都打自闭了)。的皇冠说,我没想到faker也会哭,原来他也是普通人,是有感情的。
现在crown遇到的问题是,他的目标已经达成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去做什么了。而自己最近读过的书,有奥尔特的《行为上瘾》与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两本书。恰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下是结论:
“如果把生活当成一连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种近乎连续失败的状态。按照定义,你任何时候都并不置身于体现了你所定义的成就或成功的地方。而一旦到达了那里,你会发现,你弄丢了那件赋予了你目的感的事情——于是你只好制定新的目标,重新开始。”
因此,不要靠目标,而要靠系统来过自己的生活。所谓的系统,就是“你经常做而且能提升长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对漫画家来说,可以是每天画一幅漫画;对作家来说,可以是每天写500字。和目标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系统提供的是持续稳定的“嗨”流。是日复一日充实的生活,而不是某个宏大目标的诱人图景,但没有如何前往的指示说明。
这个话题有点扯远了,但是我认为的确是很重要的东西。(合)
在此引用作者在后记中写道的一段话来结尾:“读书是与感兴趣的书的对话,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实,是每次去书店时的期待,是睡前温馨的陪伴。也就是说,在爱书之人的眼里,读书就是生活的全部。”
也许上次阅读的时候,我没有觉得这里写的这么煽情。但是现在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书这个爱好,不会被夺走,不会被比较(如果有人非要比较炫耀,你也会在心里甩他白眼,不会有任何影响对吧?)。人人都可以爱书,无害而又高尚。有了它,再卑微的心,也可以有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再喧嚣的环境下,也可以有一块自留地;有了它,就可以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路上,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希望大家都能从读书中受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68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