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1、巩固识字,明白偏旁与字的意思有联系,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觉积累词语。
3、区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说好普通话。
4、熟读儿童诗,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生字卡片
一、温故知新
1、出示带有三点水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水流的意思有关)
2、出示带有女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指女性)
3、出示带有口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嘴巴有关)
4、小结归纳偏旁表示意义,形声字的形旁都与它的意义相关。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
2、圈出反义词,多读几遍。
3、多种方式读,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三、读读想想
1、自由读这六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读,正音。
3、分小组读,注意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四、读读玩玩
1、读题目,猜猜这首诗会围绕题目鞋鞋什么。
2、自由读文,验证猜想。
3、边读边玩(学蝴蝶飞的动作)。
4、指名4个学生到讲台上根据不同内容表演,去他学生朗读。
五、读读背背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继续教读音。
2、找出大小不一样的字母(红色),多读几遍,加强记忆。
3、教师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帮助学生记忆。
六、自主识字园地
1、学生自读,同桌读。
2、交流。
七、安全教育一分钟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
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 实物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教学反思
空间想象能力要想在一堂课中就有不错的表现,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整堂课下来,只有那些基础很突出的学生才能基本掌握空间想象的方法,大部分同学还不能对某一物体进行想象,想象出从各个角度观察的结果。
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p、14)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四、课堂总结。
教学内容:我又长高了(p、16)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动吗? 教学反思:
整堂课,当我上到1米,在你身体的什么地方时?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兴趣,但是,有趣教具的有限,学生不能全部进行感受1米的高度,我想如果一人准备一个卷尺,那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内容: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3)门的高是---米---米。,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一、 单元教学目标 :
1、在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的学习中,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2、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中,探究诗词中的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个性与才智,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计15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 1学时
《毛泽东词二首》 2学时
《古代诗词三首》 3学时
《现代诗三首》 2学时
《歌词三首》 2学时
写作:自由作文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1学时
单元小结 1学时
三、单元的阅读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 有传统诗词五首,现代诗三首,歌词三首。其中,歌词应把它看作现代诗一样进行教学。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对中学生来说,学好诗词,懂些诗词尤为重要。我觉得,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初中生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在学习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
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又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
3、简介背景来理解诗情
不同时代的诗人、词人,同一时代各个诗人、词人之间,同一诗人、词人身处于各种不同遭遇之时,便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赋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
4、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阶梯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炼性,所以越是成功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整齐划一的鉴赏结果,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研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鼓励学生自主研习,是诗词鉴赏教学的核心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完成诗歌的表层理解。他们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来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深层理解。然后由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名家的、同学的),他们自行解剖、把握、模仿,这样一个研究——分析——模仿——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研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了学会鉴赏的过程。这样习得的能力比教师传授的更令学生终生难忘,也更“货真价实”;这样的学会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将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谈谈自己对曾经阅读过的诗词作品的感受。 畅谈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第2课时:《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
1、积累《沁园春 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 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 雪》的朗诵 看课文,听朗读
2 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
3 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
4、 组织评价 学生评价
5 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 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
7 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
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
4 小组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 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6、 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
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 雪》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沁园春 雪》 听歌曲学唱
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 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第3课时:《卜算子 咏梅》
学习目标:抓住《卜算子 咏梅》中梅的形象,感悟词的意境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两首《卜算子 咏梅》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两首《卜算子 咏梅》的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
2 从词中找出关键字词,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找关键字词,思考问题
3 组织交流 交流
4 组织朗读,评价 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全班齐读。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7 面对这样一株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组织语言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第二块:小组合作,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从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的学习中,总结学习方法 总结学习方法
3 交流,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戏曲《卜算子 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戏曲《卜算子 咏梅》 欣赏
课后学习:
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词作,简评毛泽东的词风。字数100字左右。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毛泽东诗词鉴赏》 公木著 长春出版社
网络资源
第4课时:《木兰诗》
学习目标:
1、 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2、 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 观看
3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阅读、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 交流、互评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第5课时:《破阵子》
学习目标:
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组织朗读及评价(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朗读、互评、齐读
4 组织交流、评价 组织交流、评价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课后学习:
1、 背诵并默写《破阵子》。
2、 仔细品味课本中《木兰诗》和《破阵子》中的插图,你喜欢这两幅插图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3、
第6课时:《观刈麦》
学习目标:学习《观刈麦》,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读一读:组织朗读,评价。(从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 朗读互评全班齐读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5 背一背:组织背诵。 背诵交流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收集白居易的其他诗作,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网络资源
第7课时:《树》《信念》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教师配乐范读两首诗 看课文听朗诵
3 组织评价,确定两首诗的感情基调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4 组织朗读、评价 朗读交流;互评
第二块:学会质疑,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写作背景资料 资料交流
3 组织交流、评价 展示绘画作品;互评。
4 组织学生质疑 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疑问。
5 组织交流、评价、解疑。 四人小组派代表发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作小诗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完成语文活动:“我作小诗人”的诗歌创作。
第8课时:《中国的土地》
学习目标:
1、 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3、与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中国的土地》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我最喜爱的国内旅游景点”导入 。 讲述
2 组织朗诵、评价 朗诵交流互评
3 品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你所想象的画面。 品读想象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5 发课外资料: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教师范读。 看材料听朗诵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补充
8 赠诗艾青《我爱这土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听讲齐读
课后学习:
收集艾青、罗洛、刘湛秋的其他诗作,选择其中1-2首熟读背诵。
附: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艾青诗集》 《新诗鉴赏辞典》《罗洛文集》
网络资源 /cnread1/sgsw/a/aiqing/poem/
第9课时:《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习目标:
1、 体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唱两首歌。
课前学习:朗读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我的中国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学唱《我的中国心》 跟唱
第二块: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跟唱
课后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家乡、理想、未来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有些内容已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形势。请你对歌词进行改写,创作现代版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10课时:《黄河颂》
学习目标:
1、 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唱歌曲。
课前学习:
1、 朗读歌词《黄河颂》
2、 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磁带,准备演唱。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课文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黄河颂》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5 思考:歌词《黄河颂》从哪几个方面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你最喜欢歌词《黄河颂》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思考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9 学唱《黄河颂》 跟唱
第二块:语文活动:爱国歌曲演唱会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演唱爱国歌曲 演唱
课后学习:
学唱其他的演唱爱国歌曲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网络资源
学习目标:写出真情实感,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第11课时: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写作 自由作文》
2 明确“自由”的含义。 全班交流
3 回顾本学期的作文专题,了解写作上需要遵守的必要规范。 阅读作文专题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相互修改。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1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略)
第15课时:单元总结
课前学习: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记下你的收获或还存在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交流收获或疑难问题。 交流。
2 你准备用哪一种形式来展示你学习了这一单元内容的成果。 思考,讨论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课堂发言的情况。
完成作业 的情况。
参与活动的情况。
学习兴趣的增强。
学习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的升华。
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这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有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台湾日月潭;有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新疆吐鲁番;有繁华而热闹的首都北京;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泼水节。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这是一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一定不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去实现,而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一组课文中的《北京亮起来了》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上学期已经学过《北京》一课,有的小朋友去北京旅游过,对北京已经有一些了解。而《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课文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吐鲁番、云南的傣寨学生大都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时都会带孩子去旅游,这会引起孩子对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好奇心,因此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学生是会感兴趣的。
1.与生活链接。通过在中国地图上画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的位置,给学生直观感受,以老师带领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旅游为主线,贯穿四篇课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好。
3.通过师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这四个地方的特色。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中国地图。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在地图上找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台湾、吐鲁番、云南、北京。让学生们结合《语文园地三》中“宽带网”的知识,了解我国56个民族,了解我国的28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地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这四篇课文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他们马上想学这四篇课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
2.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旅游情景,设置一些与旅游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3.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
4.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学等形式进行。
三、各有侧重
(一)《日月潭》
1.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日月潭清晨、中午的美丽景色,看谁读得美。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日月潭的图片,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延伸收集台湾其它的风景图片。
(二)《葡萄沟》
1.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刚才有那么多小朋友说喜欢吃葡萄,我们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莆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多么惹人喜爱,那我们怎么能把这种喜爱的心情读出来呢!
3.了解葡萄沟的位置,了解新疆是维吾尔族的集居地,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舞姿。
4.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我们家乡的特产。
(三)《难忘的泼水节》
1.以知识抢答的游戏导入新课。
我是大家的导游,欢迎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车,利用没到旅游景点前的几分钟我们做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看谁得分最多: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一个民族?你知道傣族生活在哪吗?傣族最有名的民族节日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去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板书课题)。今天来这里旅游的不仅有我们小朋友,还有一位尊贵的客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关于周恩来总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适当补充。)
2.了解其它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北京亮起来了》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文: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北京》一课,回忆一下那一课为我们介绍了什么?今天我们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北京的夜景。
2.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美丽的夜景,进一步理解课文。
3.小组内交流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图片。
四、交流展示
1.学习完这四篇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旅游归来交流会,谈一下你游览这四个地方后的感受?你还想去哪里?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把学生收集到的这四课的风景图片搞一个祖国山河图片展,看一看谁收集的风景最美,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小小纪念品。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赶花会》这首歌,了解我国的民俗风情“花会”。
2、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通过指导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演唱歌曲。
3、通过歌词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
教学重点:
感受庙会的感受,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唱准确歌曲中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请问大家每年什么时候将举办庙会活动,让大家描绘一下庙会的场景,介绍我国西南地区也有一种类似于庙会的活动,那就是花会,解释花会的含义。
2、出示花的图片,问:大家喜欢这些花吗?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花的歌曲《对鲜花》。
二、新课
1、听“赶花会”,提问乐器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2、听录音范唱,思考: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唱:一问一答)
3、歌中描写了哪些花?每种花有什么特点?
4、两人为一组,相互一问一答读一读歌词。
5、学唱歌曲:
(1)跟录音范唱初步齐唱歌曲。
(2)跟琴指导学生的演唱:
(3)男女生对唱歌曲。
(4)换过来进行练习,并加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5)两人为一组对唱,背一背歌词。
(6)跟音乐伴奏边做拍手游戏边进行对唱,两人一组。
5、创编活动。
(1)你能给这首歌曲加上好看的动作吗?
(2)请几组同学进行表演。
(3)书中只描写了四种花,可是我们知道的花有那么多种,让我们唱一唱更多美丽的花好吗?教师示范。
(4)小组进行歌词的创编活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级下册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重组,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介绍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带领学生在领略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重点是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美观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劳动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重点是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最后的“综合性学习”环节又回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重点是交流过节的故事或过程,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体会付诸文字。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习作中写清过节的过程。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展示、评价、改进。
7.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8.能说出有关句子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单元总时数: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单元课文:十八、三个太阳 (2课时)
及课时数:十九、录音新闻 (1课时)
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1课时)
二十一、新闻两篇 (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1课时)
写作 写消息 (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2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
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 了解消息、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写消息、通讯。
3、 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 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三个太阳
黄传会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一般常识
2、了解女画家及其他南极人的工作情况
3、通讯语言的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学习:
1、 通过查字典,自行解决生字词,自己划出课文中的好词生词
2、 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第一块:导入 新课
师 生
上太空才算英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去南极的,而且是一位女英雄。 倾听
第二块:整体感知
师 生
1、 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生字词划出并自行查词典解决
2、 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解决生字词
概括内容、交流
第三块:仔细研读,合作探究
不合适,该如何修改。 独立思考,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典型的事例个别读
课后学习:1、继续搜集有关南极的材料
2、用复述的方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南极工作者的情况
第二课时
师 生
一、交流收集的材料
1、 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将搜集的材料广泛交流,展示
2、 概括南极的特点 学生交流,朗读有关南极的材料
概括南极的特点
二、深入研读课文
读课文,划出文中语句
2、概括从中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理解南极精神) 概括南极精神
三、拓展想象
的具体含义 思考,讨论,交流
四、品味语言
有哪些特点 思考,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
1、 请举例说说通讯语言的特点
2、 根据文章内容,并发挥想象,画一幅画,再现壁画的内容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出征记
教学目标 :
1、 了解出征的经过,能概括航天员出征前几幅场景的内容
2、 品味朴实自然的语言,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学习:
1、 广泛搜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前后的资料
2、 推荐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了解航空航天的一些知识
师 生
一、 导入 新课:
一刻。今天学习的第20课就是报道航天员出征前的盛况的。 倾听
二、 整体感知
放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
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朗读
思考,概括
交流
三、 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 你认为哪个场面最感人,最激动人心,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 假如你是现场欢送的一员,你当时的心情如何,最想对杨利伟说些什么?
3、 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你想说的意思,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思考,讨论
个别朗读
说一句话,感受喜庆气氛,激起自豪感
课后学习:将搜索的资料张贴展示,交流学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
1、能了解新闻的内容,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掌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师 生
一、 导入 :由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 整体感知:
阅读页下注解(1)、(2),了解消息,了解背景,教师补充消息,构成部分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能读准字音
2、能准确标出消息的三部分
三、重点研读
,并向同学们介绍。
四、根据三路大军渡江报道的异同,了解新闻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倾听
看页下注解
朗读
交流标题、导语 、主体
画作战图,口头介绍(2-3人)
全班交流
举例分析消息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课后学习:
1、 修改完善渡江作战示意图,将它介绍给其他人
2、 搜集一则消息,进一步了解消息的构成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教学目标 :
1、 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能够通过标题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3、 从新闻的结构,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课前学习:1、课前搜集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原因的材料
2、回忆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祖国盛况
师 生
一、 导入 :1、回忆回归盛况
的怀抱,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报道这一盛况的。 学生回忆交流回归时的盛况,倾听。
二、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可以作为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标题) 学生读课文
语等部分
民族自豪感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划出有关语句,交流朗读
五、按新闻的结构,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思考,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学习新闻的结构,另一则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1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