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与理论心得体会(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5 02:51:18
2023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与理论心得体会(模板15篇)
时间:2023-10-15 02:51:18     小编:曼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一

实践与理论一直是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了理论的必要性和实践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我的体验和学习,分享我对于实践与理论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接触到相应的学科理论知识,这些理论不仅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更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基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我们学到的市场营销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市场、客户和产品的特点,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从而为企业制定更科学的营销策略。因此,理论是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每一个学科都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第三段: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理论的验证,也是理论应用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能够联系到具体的场景,了解问题的实质,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去发现理论的缺陷或局限之处,从而得到对理论的理解和深化。在我的工作中,实践也是一个好老师。只有实际经验会让我们认识到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也会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经过一个优化的闭环,每次反馈,我们都会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理论并改善我们的工作。

第四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和实践是互相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思考,能让理论更加立体和具体。实践中的经历和体验,又能够为理论提供更多的验证和升华。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从实践中过渡到理论和反过来,这些经历让我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迭代。

第五段:结论

在我的实践经历中,我认识到实践和理论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完成知识应用和优化工作流程。并且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问题,我们都需要寻求适用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证实、优化和升华,才能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二

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生命之源,同时也需要教育理论的滋养。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却出现了深深的裂痕乃至鸿沟,由此产生了教育理论如何表达实践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论在表达教育实践时,在叙述对象、叙述逻辑、叙述风格及叙述线索上存在着不足。因此,教育理论要想恰当、贴切地表达实践,需要从上述四个方面重新反思与审视。具体来说:在叙述对象上,新的.教育理论要避免从抽象的观念出发,应面向教育实践的具体问题;在叙述逻辑上,新的教育理论要摒弃那种实体叙述,运用关系叙述深刻把握变动不居的教育实践;在叙述风格上。新的教育理论要变宏大叙述为事件叙述;在叙述线索上,新的教育理论要变单一本质叙述为多元本质叙述。探讨教育理论如何恰当、贴切地表达实践。有助于实现教育实践的改善。

(《江西教育科研》20074李润洲/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三

世界变动的脚步极其迅速,商机四起,你看到在这永无止尽的变化过程中,有人掌握了转动的时机而迅速致富,催使另一群人萌生急迫致富的念头,然而从个人职涯或经营事业的角度来看,最终追求的应该是永续发展,因此,如何成为最后的赢家,避免输在最后一点,而不致到了中、晚年以后,徒叹事业或财富成就不保,陷入“白头宫女话当年”的窘境,对于看似机会蓬勃的新时代工作者来说,相形重要。

所有的机会都是给有实力的人,也只有实力坚强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因此建立实力、培养实力,就成为所有事情的核心,也是任何人都应该要积极修习的课程。我经常用等公交车来比喻实力和机会的关系。你一定要走到公车站,车子来了,才搭得上去。我们遇到的情况,大都是到了公车站,必得等候片刻,车子才会来;另一种幸运的情况是,到了公车站,车子随即过来,这样的机运相对微小;还有一种状况是,离公车站只差6、7公尺,车子来了,你当下跑步追上公交车;而如果你和公交车差距20公尺,那班公交车你是搭不上的。

如果企图及早搭上公交车,那么在前往车站的途中,就必须自始至终全速前进,而不是眼见公交车没到,就径自踱方步,因为车子比人快,当你发现公交车驶来,想要追赶,已经慢了一步。因此,不能因为还没看见机会,就磨蹭度日,应该要全速努力,才会搭上最早的机会列车,比别人早一步成功;也不要奢望没有实力,还可以取巧地莽撞上车,因为没有实力,机会就是别人的赛局,即使勉强上车,到底还是会半路出局,而且遍体鳞伤。

坚强的实力都是来自于扎实的基础建设,这里面包括受良好的教育、在专业化的环境里,从最基础的工作历练开始努力建构。不过全世界没有一件事情可以永久打包票,更何况还有其它许多的变量在左右结果。可以确定的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因此,如果实力丰沛、蓄势待发,机会却迟迟未到,也不要轻易失去耐性。愈专业化的东西、愈有价值的能力,学成的困难度愈高,必须投入的时间也愈长。当你需要比别人高一等的实力,就必须比别人更有耐心去历练。有的人耐心只能持续3个月,他就只有3个月能历练成的能力;有的人可以耐心熬上5年,就有5年才能历练成的能力。当你准备就绪,对事物拥有通透的了解,才不会在未来的判断上产生盲点,如此距离最后的赢家那一站,又靠近了一大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四

实践理论是指通过实践和反思,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过程。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但是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和深化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并应用知识。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理论的重要性。

第二段: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是基础。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如,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必须先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才能解决具体问题。同样,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掌握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和基础,是实践理论的前提。

第三段:实践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深化我们的理论认识。实践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比如,在学习编程时,只有通过实践多写代码,才能真正掌握编程技巧和思路。而且,实践还能帮助我们发现理论知识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让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和完善我们的学习计划。

第四段:反思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时常反思我们的行动和思考。通过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错误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同时,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完成有效的知识转化。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变得更加优秀。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会走向盲目性,缺乏目标性。而毫无实践经验的理论知识也只是一纸空文,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践,不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也要注重反思,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完成有效的知识转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五

王云玲

(摘自《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2.2)

从教至今仅十数年的魏书生成就斐然。他的显赫名声不仅誉满教育界,而且闻名全国。年岁刚过40的这位特级教师早已进入全国劳动模范之列,并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魏书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称号。这些较高荣誉称号的获得,不仅是他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的标志,也是他具有当代中国特点的教育理论的推行结果。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改革家,实践家,魏书生对教育理论探索的成熟性,可行性、有效性并不亚于从教一生的老教育家。本文拟从如下几方面对其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坚持正确的治学、办学指导思想,即明确的素质教育,是魏书生的一贯教育思想。

魏书生走上教育讲台的十数年,正是普通教育、整个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鼎盛时期。很难说有哪些政府部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哪些家长,甚至学生自己不是以追求升学率的标准来要求学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犹似一股强劲的飓风,刮得校长、教师、学生头昏脑胀。但,正是在这种飓风式的潮流中,魏书生尽管刚刚踏上教育讲台,却以改革家的胆略和气魄反其道而行之。牢牢地统帅他的教育实践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我想的是二十年后我们国家的一代新人。”为此,他象统计师一样给学生算了一笔帐,到仍有百分之九个几的人不能升入大学。“无论那时的他们和现时的你们,都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祖国各条战线的主力军,人生道路要靠自己走。因此,必须培养自载教育和自学能力。”这铿锵有力的一笔帐既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又能有力地顶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正是由于坚持把追求升学率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思想。魏书生的眼睛不是只盯住几个能升学的尖子,也不是单纯地抓住升学考试的几门学科,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苦心钻研差生心理,因材施教,满怀豪情地教育每一个学生。他大胆地冲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障碍,坚定地沿着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走下去。为此,魏书生采取诸如“道德长跑”;“健身长跑”,记忆力体操,智力体操,眼保健操等措施,并且每周还安排课外阅读、写日记,抄格言,唱歌,画画,游戏,观察自然,参加社会实践等诸多活动,把德,智,体,美作为一个整体既着眼当前需要,也着眼未来要求去培育学生。

二,推行科学的,民主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方法是保证魏书生教育效果的有力措施

只有端正的教育指导思想,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民主手段作保证措施,这种思想难免不成为空想。正确的思想要通过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的。十余年的实践证明,魏书生在短期内就能获得理想的成就,其有效的法宝就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民主的手段。在科学管理方面魏书生坚持是:1,建立计划系统;2,建立监督检查系统;3、建立总结反馈系统,关于民主手段,他认为,一是教师要有公仆之心,二是学生要有自主之意。在教育教学中魏书生用民主集中的办法把学什么、怎么学,目的要求是什么,明确地交待给学生。他在教育过程中完全废除了强迫命令,以及压服的手段,坚持师生平等的合作型关系,既注重教师的指导性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自治性主体作用,大力启发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与此相适应,在教学中魏书生创造地总结出六步教学法以激发兴趣、引导前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切实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魏书生很形象地把科学与民主比作教育集体这只鸟的两翼,缺一不可,否则这个集体是腾飞不起来的。三,教人以渔,终生受益是魏书生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出发点人们常用“授人以渔,一餐之需,而教人以渔,终生受益”这句话来表明“教给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是多年来认真而严肃谈论的话题。可是究竟怎么做,有谁做得怎么样?魏书生对此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出了肯定而出色的回答。魏书生不但非常赞赏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名言,而他自己也一再强调“我从来不计算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我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十余年来,魏书生始终遵循这条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原理,按照知,情,行、恒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并且取得了无可置疑的效果。

魏书生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理论和实践多次著文阐述。他所坚持的“培养习惯”的论点,好比一个几何图形,是由点到线,到面,最终形成一个自学能力的体。魏书生同时也形象地把培养自学能力的习惯比作一部机器,其运转过程即首次慢动,到逐步加速,进而控制时空,最后进入轨道。这是一个极科学而又恰当的比喻。自学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犹如冲破重重阻力进行空间轨道的飞行器,最后基本是靠惯性运行的。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作法,实践证明是非常富有效力的。他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通常是:1.、定向,引导学生画知识树,归纳知识系统,2、自学,指导学生按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自学,3、讨论,解决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4、答疑,由教师引导解答讨论中仍未解决的问题,5、自测,依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出题、自答,自评,自检效果,6、自结,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十余年来,凡是魏书生所任教过的班级学生不管换了几轮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仅从1985―1988年这届学生为例,便可一目了然。这三年中,他既是两个班级共135名学生的班主任,又是他们的语文任课教师。这期间魏书生离校开会近三百天时间,最多一年离校达四个半月。语文课学生自学;没请人代过一节课。这段时间班级还接待过全国20多个省市的老师近万人次听课。1988年暑假升学考试时,该两个班级135名学生全部达到了上一级学校录取的分数线,百分之百的都升了学。不仅学生的及格率占全县第一位,而且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也占全县第一位。与此同时,该两个班级达到省级中专录取分数线的人数比镇内其它学校的总和还多这一年全盘锦市中学毕业生的政治,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生物六个单科考试第一名也都是他任教班级的学生。全市44所中学总分超过600分的考生共30名,魏书生班级的学生就占三分之一。不仅如此,全市总分前三名都是他的班级学生。这真是惊人的创举。

魏书生从教的十余年中,没有让学生抄写一篇所讲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也不留作业,不考试,不批改作文,总之,在别人眼里通常都由老师做的一项,在魏书生这里都由学生自己去做,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又非常出色。其奥秘就在于魏书生把学习方法真正地教给了学生,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又不能不说,魏书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独具匠心的。

四,坚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魏书生成功的前提

我国的人民教师千千万万,从教一生的教师更是数不清,但是象魏书生这样成功的教师,且是“马到成功”的教师并不多见。总观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理论,实践,如同一篇完美的诗作,天衣无缝,令人折服。时间越长,越使人看得更清楚,魏书生的成功取决于他作为人民教师的素质。尽管他的学历不高,但是“自学”首先使他成为知识渊博的人。这使他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本人就是他所培养的具有自学能力的学生的楷模,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典范。这里不难看出,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他自己怎样认真读书,刻苦学习,并有所得的成功经验,他就是向学生传其所得的自学方法和科学规律的再现。魏书生的成功,还在于他不仅有“公仆之心”,而且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之行来熏陶学生。他常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在人世间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走”来自勉。他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他规定学生坚持“道德长跑”,他自己也率先写了几百万字的日记,笔记、文稿。他要求学生坚持的“健身长跑”,他自己也不辞辛劳地和学生一起做。他号召学生自学,他自己也带头自学,甚至不放过外出开会的任何空隙时间,等等。

在育人方面,魏书生还以身作则地抵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金钱冲击每个角落的时候,他的班级从不收费,更不借故乱收费,相反,魏书生还用自己本来收入不多的钱,拿出数百元给学生买书读。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却从来没要过一次补课费。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一些学生对社会及其关系的看法就容易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也难免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此魏书生想方设法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同时也以身作则地抵御来自方方面面的不正之风。“既教作文,又教做人”,这既是魏书生对自己教育思想的概括,也是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体现。

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改革的路是漫长的`,中国的教育改革无论是从理论的探讨还是在实践中的摸索都是无止境的。对魏书生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改革家,要求我这样一篇短文,把他的理论与实践作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精辟而透彻的分析,显然是不实际的,也是我力所不及的。不过,魏书生已经完成的改革业绩是有目共睹的,他留下的敢革足迹是清晰的。他不背传统教育的包袱,也不囿于传统教育的框子,他有独立的思维品质,他有着自己执着的追求。在教学改革中他闯出的是一条新路。他的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因为,以陶行知、叶圣陶为代表的老一代教育家对他都有影响,国外,苏联的主智主义教育流派,日本的“全人教育”流派,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他都有所吸收和借鉴,然而,他走的是自己的路,他的教育教学是有个性的,已经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教育风格。他是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中国的现代派,他是与日本小原国芳有别的社会主义的“全人教育”,从他身上能看到苏霍姆斯基的影子,又不全是。他的教育主张使人耳目一新,他的教育实践令人赞叹不已,他的教学效果让人折服。

为有成效地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为全面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为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深入研究魏书生,宣传魏书生,学习魏书生,如果本文能在这方面起一点作用,我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六

年初,按照《县单位(党组)中心组及成员理论学习考核办法的通知》,农办制定了《县农村工作办公室20xx年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计划》,并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报告。明确了指导思想,制定了学习计划、安排了学习资料、强调了学习要求。使我单位的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到达了学习"时间、地点、资料、参加人"四落实。

一、突出重点,丰富学习资料

(一)开展科学发展观专项学习活动

结合开展"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促跨越"作风建设活动,组织学习了《.....章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四个服从",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省委组织部"3个'五严禁'"等文件精神。经过学习,进一步深化班子成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成贴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组织学习《公务员法》、《五五普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培育了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和现代法治意识。同时加强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促进县"三农"工作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反腐倡廉知识学习

组织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防腐败体系实旋纲要》等材料。经过学习,加深了领导干部对党员义务、党内监督、纪律处分、选拔任用等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全面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不断强化了干部的廉政意识,提高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本事。

(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围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县委十一届十二次会议精神,组织专题学习活动,以庆"七一"和建党节实际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资料。经过学习,使党员干部认识到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加强自身建设的六个基本经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加强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六个方面的任务。

二、落实制度,多形式开展学习

(一)坚持集中学习

我办规定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要求所有中心组成员和干部职工不得缺席,学习时间为星期五午时,时间为三小时。所有党员干部能认真学习,并做好了学习笔记,写出了心得体会。

(二)坚持灵活多样的自学

班子成员根据年度计划抓好自学,资料可根据自我的分管工作选学,自学时间每周不少于3小时,读书笔记全年不少于2万字。

(三)参加党校《公务员个性化》学习

除了集中学习外,我办党员干部抽出时间,到党校参加公务员个性化选学培训。党员干部一致认为经过系统学习,涉猎了多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培养了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了党性修养。

(四)开展调研学习

在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领导班子经过下乡的时间,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农村实际情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同时对部分困难党员进行了慰问,为进一步增强全办人员的工作职责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开展专项辅导学习

结合今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我办举行了关于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专题学习。退休领导原农委主任苟克任在这次的学习中作了专题理论报告,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总结得出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与加强部门自身建设相结合,努力提干部队伍素质;要与增强服务意识相结合,努力提高农办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服务农业农村的参谋作用。

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于20xx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两会"又一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名正式党员,我觉得我更应当时时关注"两会"。

"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加以了解的,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报告探索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植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契合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贴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为鲜明的特点,也从根本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区别开来。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所以我们应当关注两会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业政策。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仅应当关注两会,更应时时关心时局,倾听民意,跳出自我的生活圈子,站在必须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尤其是一名入党进取分子,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职责和义务参与到"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进取的在思想,本领,作风上找差距,争取能够早日到达一名合格党员所要求的标准。每年举行的两会能够使我在第一时间准确的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经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干部应尽的义务,进取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

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本事,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我坚信,在党中央领导下,必须能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七

实践是思想的真理。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萧伯纳(英)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歌德(德)

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波斯)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

才智是实践的女儿。 ——达·芬奇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况(战国)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刘向(汉)

百闻不如一见。——班固(汉)

无征不信。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中庸》

不患践言之难。 ——元代文学家 苏天爵

力行而后知之真。 ——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读十篇不如做一篇。 ——清代文人 唐彪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 ——中国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 邹韬奋

实践是思想的真理。 ——俄国作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思向录·内篇》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明代诗人 周立 《饮酒》

1、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践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

2、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 达芬奇

3、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 达芬奇

6、嘴头的空话连篇,不如用劳动实践。—— 佚名

10、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 廖沫沙

11、任何法律都无权阻挠真理的实践。—— 雪莱

14、实践是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 (美国)

谚语

16、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 达芬奇

17、下水方知水深浅,探索真理靠实践—— 民谚

19、真理的长河里流淌的是实践的汗汁—— 欧洲

20、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去实践它。—— 佚名

21、烈火炼真金,实践检验真理—— 民谚

22、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卢梭

25、如果真理是名贵的珍珠,那么实践就是产生珍珠的大海。—— 谚语

26、只有希望而没有实践,只能在梦里收获—— 菲律宾

29、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林希元

31、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车尔尼雪夫斯基

32、实践是思想的真理。—— 车尔尼雪夫斯基

35、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萨迪

36、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 达芬奇

37、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 鲍波尔

39、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 陶铸

40、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得到它的钥匙。—— 托马斯富勒

42、当真理被践踏的时候,实践总一天会出来替真理说话—— 民谚

43、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列宁

45、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 费尔巴哈

46、勤奋出天才,实践出真知—— 民谚

47、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 邹韬奋

48、真理是存在的顶峰,正义就是在实践中运用真理。—— 爱默生

49、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

52、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 布鲁诺

53、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

55、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民谚

56、离开实践的希望,不过是一种空想。—— 佚名

58、不去实践的科学家,就像不酿蜜的蜜蜂。—— 佚名

61、智慧是珠,实践是线。要想珠成串,不能断了线。—— 佚名

62、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就像没有果实—— 欧洲

63、理论是思考的根本,也就是说,是实践的精髓—— 波尔茨曼

65、管理的控制工作是务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戈茨

67、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 歌德

68、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去实践它。—— 佚名

73、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歌德

76、真理是实践的女儿,不是权力的女儿—— 民谚

77、理论是实践的眼睛。—— 邹韬奋

81、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 马克吐温

83、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达·芬奇)

84、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达·芬奇)

85、理论是思考的根本,也就是说,是实践的精髓(波尔茨曼)

86、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歌德)

87、纯粹的理论除了争辩之外毫无价值(利希滕伯格)

88、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费尔巴哈)

89、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践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

9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

91、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毛泽东)

92、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

93、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

94、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东)

95、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相创造,必须学会理论(莱辛)

96、理论是冰冷的,但它可以教人怎样去获得温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八

理论与实践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理论是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概括和抽象,而实践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理论去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过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理论实践是我们活学活用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能力和素质的途径。在理论实践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启示和经验,结合我个人的体验,我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实践需要相互协调

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阅读书籍、听取讲座、参与讨论等方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基础。然而,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践脱节,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所以,在理论学习后,我们要加强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理论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两者相互协调,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段:理论实践中的挑战和困惑

在理论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惑。首先,理论所涉及的知识繁杂复杂,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理解和消化。其次,实践中的情况常常复杂多样,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最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我们需要耐心和坚持去实践。

第四段:理论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实践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对于个人而言,理论实践是提高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我们能够巩固和扩展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社会而言,理论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论实践不仅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还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

第五段:对理论实践的建议和展望

在理论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运用相结合。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式。未来,我希望在理论实践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通过理论实践,我们能够掌握知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理论实践是一个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九

实践与理论是两个不可分离的概念,两者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依靠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逐步提升理论水平。本文就围绕心得体会实践理论的主题,谈一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感悟与体会。

第二段: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为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用适当的理论来进行指导和分析。例如在项目管理中,我们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才能够规范项目的开展,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第三段:实践促进理论提升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理论水平的有效方式。在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理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加以思考、研究和反思,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例如在做科研工作时,我们需要兼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促进实践应用。

第四段: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

经验总结是将实践转化为理论的桥梁,是理论持续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实践中,我们要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理论,提出新的方法和认识,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指导性的思想和方法。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我们需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实现职业目标的相应策略和方法。

第五段:结语

心得体会实践理论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注重实践,探索实践,提高实践的效果和价值,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十

成人教育研究,一般区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大领域。二者以问题的关注层面为分野:前者面向学术问题,旨在探求成人教育之“公理”,构建一个规范的知识体系;后者面向操作问题,谋求解决实践问题的合理方案,形成一个有效的经验体系。理论与实践本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双翅,但在现实的成人教育研究中,似乎存在着某些摩擦和隔阂,甚至是分歧和对立。因而,审视成人教育的理论误区,澄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助于确立起一种新的关系范式:对话关系。

一、成人教育理论的误读与解读

分析教育哲学大师谢弗勒(ler)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教育的定义分为三种,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这为我们分析成人教育理论提供了一种思维路径。就规定性定义而言,所要回答的是研究者“认为”成人教育理论是什么,而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分别要回答的则是成人教育理论“实际”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必须首先明确成人教育理论存在哪些误读现象,并探讨其价值之所在。

(一)成人教育理论的误读

在现实的研究语境和话语系统中,成人教育理论常常表现出三种取向,即政策诠释、经验总结和理论演绎。尽管主观上研究者往往并非此意,但客观上的三种研究倾向,导出了有关成人教育理论自身存在的“价值性”问题。

1.成人教育理论即政策诠释

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是教育研究关注的两个命题,二者存在多方面的联系,政策研究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有助于澄清政策和实践面临的理论问题。但是政策诠释不能取代理论探求,因为二者存在着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区别。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中过多的政策诠释将导致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理论的政策化――偏离了理论的学术精神,不利于成人教育知识的积累;

其二,是理论的口号化――用各种政策口号取代学理探析,容易走向理论的俗化。

2.成人教育理论即经验总结

经验,是成人教育实践话语的一种归纳,蕴含着成人教育的实践智慧,但往往带有感性化和零散性的特点。在成人教育的研究文献中,经验总结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至于出现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经验化的倾向。理论来自于经验,但从经验升华为理论,有着复杂的理论抽象过程和精致的思维加工过程,简单地将理论研究视为经验总结,往往会导致理论的粗糙与板结,不利于成人教育学术话语的独立、发展和完善。

3.成人教育理论即教育理论的演绎

还有一种误读现象就是忽略成人教育的“个性”,而将普通教育理论直接拿来加以演绎的倾向,其目的在于希望由此获得类似于“成人教育学”的学术衣冠。这种做法乍看颇有几分“科学”的味道,似乎使成人教育理论在一夜之间“成熟”起来了。但是,应当明确,大部分的普通教育理论,以非成人的教育实践为蓝本,简单的话语移植并不能解决成人教育理论的贫瘠,更无法矗立起成人教育理论的脊梁。成人教育的立“命”之本,在于其教育对象的成年性;成人教育的立“学”之基,亦在于其教育对象的独特性。换而言之,成人教育理论必须确立它的无可替代性,而这种无可替代性的确立惟在成人世界中研讨成人教育,才有可能真正有所探获。回归成人,回到成人世界,永远是成人教育及其研究的根本。

(二)成人教育理论的解读

成人教育理论“应该”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困扰着成人教育研究者的永恒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往往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理论流派和学术观点,但同时这又是一个非确定性的问题。也许我们寻求的不只是“应该”,而是带有几分“规定”的色彩,是一种规定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兼而有之的东西。在中国成人教育的实践情景下,在当代我国成人教育知识的背景中,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理论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诉求。

1.探求成人教育知识

西方的哲学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知识论传统,也激发了学者们探寻真理的愿望,使得哲学成为“爱智慧”的别名,“认识你自己”,成为高高悬挂在理性天空的一面明镜。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首先是对成人教育哲学的研究,为自己的持续性发展奠定根基,解决困扰着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浑厚成就高远,在成人教育理论发展的初期,知识积累尤其重要。在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脆弱,极大程度上是其相关知识的匮乏,显然,构建和丰富成人教育知识及其体系是摆在未来几代成人教育理论工作者面前的无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2.完善成人教育学科

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领域,成人教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一个崭新的领地,是一块潜在的沃土,相信随着人的进一步解放,社会将更多地关注到成人群体的教育活动。完善的成人教育学科,需要一支专业化的研究者队伍,需要自己的理论空间和专业杂志,需要构建系统化的成人教育学课程体系,这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的现实使命。

3.审视成人教育问题

如果说美国“成人教育学”之父诺尔斯(malcomknowles)“重新发现”了成人教育价值的话,那么保罗・朗格郎(paullegrand)的终身教育理论则在全世界宣扬和拓展了这一价值,而赫钦斯(robothotchins)又在他的“学习化社会”中高高扬起了成人教育的大旗。但是,成人教育的进程总是伴随着种种问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给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成人正在期待教育世界的热切关注,社会也正在关注成人世界的教育问题,只有发现并解决了制约成人教育实践的症结,才能走向和谐的成人教育。对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同样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投入。成人教育理论,应该植根于实践的土壤,在问题领域中汲取养分,为实践提出一种理论的审视与理论的导向。

二、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范式与分析

理论与实践,是成人教育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理解,决定着成人教育研究的基本面貌。在成人教育的研究视界和日常的经验视界里,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基本范式,这三种关系范式背后存在着某种一致性的东西――二元论的哲学观。

(一)理论高于实践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经常听到“理论高于实践”的论调。倘若仅在知识形态的层面上谈的话,还有一些道理,然一旦延伸到理论者与实践者的层面,则容易导致误解。

“理论高于实践”,本意上是指理论在知识的抽象形态上高于实践中的经验性知识,它较多地表现为一套专业化的术语,从而与经验的情绪性话语有别。尽管存在抽象程度的差异,但丝毫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无关或隔离。理论知识源自于实践的土壤,而不是理论研究者闭门造车的产物。没有实践的根基,只能筑起“主义”的乌托邦,最终陷入“为理论而理论”的清谈,其结果及其价值必然遭受怀疑。同样,这也不意味着理论者与实践者之间存在“高”与“低”的关系,事实上,二者同是成人教育知识的创造者,理当互相尊重彼此的劳动。

(二)理论指导实践

从应用的角度看成人教育研究,至少可以区分三种形式,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开发研究”。开发研究是理论与实践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在各种环境变量背景中对基础理论进行的一种应用设计和实践。开发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决定了这种“指导”的意义和价值。没有这种媒介性、中介性的设计和开发,理论的指导只能是宏观的和面向理念的,而不是实践者所真切需要的、面向问题的和情景的指导。也许,这也正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三)理论解释实践

理论解释实践,是又一种现存的关系范式。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曾长期存在着解释论的取向,成人教育的研究者们将注意力置于实践的诠释方面,而缺少了一种研究的中立性和价值理性。

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使命,不仅是解释,更重要的是批判;不仅是描述,更重要的是反思;不仅是讴歌,更重要的是比较。理论不仅要建构,理论还应当去解构。在全球化时代到来之际,中国的理论研究者们必须从书斋回归实践,从本土拥揽全球,在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在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世纪走向中去探索、去研究。“全球视野,本土行动”,也许是这个时代对成人教育研究者的新的诉求。

(四)对范式的反思

通过对成人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范式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有着一种共同的倾向――二元论的观点。它将理论研究视为一种知识的生产,因而研究者控制了知识,掌握了话语的霸权;它将实践视为一种知识的应用,因而实践者被排斥在“正统”的知识研究之外,而理论研究者也由此走向闭锁,成为一种“自言自语者”,其理论未有机会在实践中证实或证伪。这是一种研究的惯性,阻碍着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脆弱,与缺乏一种理性的研究范式存在一定关系。

三、走向对话

(一)对话的价值

对话,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参与,也意味着理解。这种尊重、参与与理解,正是这个召唤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时代所倡导的新的价值观。走向对话,是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紧张关系的一种重要选择,在重建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重建对话有助于消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传统的视野中,成人教育研究一分为二,于是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研究者各执一端,许多人包括理论研究者自己,在潜意识中将自己归为某一群体,由此产生了一种观念上的鸿沟。重建对话,有助于消解这种横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提升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认同意识,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

其次,重建对话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和谐发展。理论的繁荣未必意味着实践的提高,实践的扩张也未必导致理论的发展,只有二者在“对话”的前提下相互参与,理论才能获致丰富的研究资源,实践也才能获得理性的关照。

说到底,对话关系要求理论与实践在“理解”的旗帜下建构一种理想的“沟通情景”,这就意味着二者应当走向一种崭新的关系范式――“行动研究”。

(二)对话的实现: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旨在提高具体社会活动的行动质量。其源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受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经历了由盛到衰又重新兴盛的历程,行动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转移:从重视量化方法的运用,到偏重定性方法研究,再到强调“批判性”的探索。然而,紧密联结理论与实践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旨。行动研究是成人教育实现研究与实践的合一,缔结理论与实践对话关系的现实途径。

1.走向研究共同体

走向行动研究,从本质上要求理论研究者和实践研究者建立一种新的存在关系,即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对话,为此建立“研究共同体”成为一种必要。“共同体”(community)的思想发端于德国社会学者藤尼斯,其核心理念就是“分享”,而走向研究共同体,就是旨在树立起“学会分享”的新的研究精神,即理论界和实践界以对问题的关注为核心,相互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困惑,彼此的挑战与智慧。这种研究共同体可以确立起二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在对话的前提下共同面向实践中的问题情景。

研究共同体,既是一种合作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形式。为此,构建研究共同体要求确立起相关的合作机制。首先,应当有共同的研究愿景,各个层面和领域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在共同愿景的前提下走到一起,形成一个充满“研究精神”的行动团队。其次,消除研究共同体中的组织智障,理论者与实践者相互尊重,重建起一种理解的关系,实践者不再只是理论者研究的对象,而成为研究过程中的伙伴。再次,建立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实现在分工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前提下分工相结合,以至在研究的每一具体问题上都能见到群体的智慧。

2.研究与行动过程合一

在行动研究中,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到实践中去,与实践者一起面对问题情景,这种角色立场的趋同,使原来处于摩擦与隔阂的两类人员能够达成沟通与理解。倡导成人教育的行动研究,即是倡导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走向合一性。

一方面,实现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不是在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的书斋中完成的,也不是单纯的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而是研究者在“现场”的行动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研究过程以行动开始,在行动中进行,并以行动质量的提高与否作为检验其效果的标准,可以说行动推动着研究的进展。

另一方面,实现在研究中行动。行动研究不同于经验的“行动”,要求人们把关于成人教育的假设付诸检验与实证。为此,要记录、搜集和分析关于行动背景、事件、行为和结果的证据。行动研究中的行动具有系统程序,与研究过程密不可分,与理论密切联系,从而,研究的过程就成为直接改进操作或改善实践的过程。

3.关注问题情景和反思

行动研究,完全可以顾其名而思其意,其过程的最大特点即是“行动”,是一种面向问题情景的研究,在本质上体现着研究的“实践性”。行动研究没有固定的程式,强调视具体问题情境灵活对待问题,但一般来讲行动研究过程有着类似的步骤: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计划、行动和考察,都是面对具体的实践问题情景,力求找准问题之所在,从而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且由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工作者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和研究结束时,强调参与者的反思,要求实现“在反思中成长”。

何解决成人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如何提高成人教育的决策与管理水平,如何提升成人教育教学的质量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理论界和实践界能够各自独立解决的问题,而需要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共同探索。为此,面向“问题”而不是局限“主义”,是成人教育现实对所有成人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期待。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研究,是成人教育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金刚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十一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实践则为理论提供验证。在我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步步走过了一个个坎坷和困难,也积累了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

理论是智慧的结晶,是前人智慧的传承。理论提供了一种指导,让我在实践中心明路,避免了盲目的错误尝试。比如,我在学习管理学的课程时,理论告诉我管理的核心是激励与约束的有效结合,于是,在我实际担任团队领导的时候,我利用这一理论,制定了激励方案和约束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理论不仅指导了我的行动,也使我的实践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效果性。

第三段:实践为理论提供验证

实践是理论的实证,是理论是否可行的重要检验。通过实践,我不断地验证和修正自己的理论。比如,我在学习市场营销的理论时,了解到市场调研对于决策的重要性,但只有亲身去进行市场调研,我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一理论的价值。通过市场调研,我了解到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将这些信息运用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中,最终使销售额大幅增长。实践不仅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也使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

第四段: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促进个人成长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对于工作和学习有益,更重要的是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推动作用。理论给了我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理解框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而实践则培养了我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也培养了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使我能够在工作和学习中持续进步,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第五段:总结

理论与实践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践;而实践的验证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我的职业和学术能力,也让我在成长中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我将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探索前进,实现更大的成就。

以上就是我对理论实践心得体会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实践,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十二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晚上好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话题是,艺术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哪个更重要。首先我方不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但我方更认为艺术管理的学习中理论比实践更重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成功。当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依靠的就是适合中国抗战环境的理论指导,只有全军将领学透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理论,领悟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根据不同的地形,兵力,装备,气侯等客观条件,灵活,机动,辨证的运用战术,才能确保无数个战斗的胜利,而不是靠一,二的胜利的战斗来指导整个战争的方向。现如今,立足国际经济环境,以西方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推动中国管理事业,是我们当前重要的使命。在改革中的中国文化艺术界,同样也需要建立和探索中国特色的艺术管理理论。欧阳修先生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随着各大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在中国人们已经把它当做一门学科来研究,目的正是通过对艺术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些基本的环节,来产生实践时的方式和技巧,最终使艺术生产形成一个与社会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各大高校先有理论课,再设实践课的原因之所在。

艺术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它的这种综合性,就决定了艺术管理者必须具备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体系。只有具备这些理论知识,才会在今后实践中具有驾驭市场,应变市场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连一部歌剧的由来和发展都没有足够了解的策划者,他怎么去策划这部歌剧呢?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你拿什么去实践?你凭什么去实践?就更不用谈实践是如何如何重要了。

理论不仅是实践的基础,并且理论贯穿于整个艺术管理实践之中。就是在实践的时候,还是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坐的各位都是学习艺术管理专业的,那么请大家想一下,艺术管理中的各种社会调查,决策,预测,分析,策划,哪一项在操作时能离的开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呢?实践永远只是为了证明已有理论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它仅仅是证明理论的一个辅助工具。实践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得出更多先进创新的理论,来进一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行动,使事物一步步向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实践终归还是为理论服务。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在艺术管理的学习中理论比实践更重要。谢谢大家。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晚上好

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直到科学的世界观牢固树立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而理论的学习,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是致关重要的。可以说理论是实践活动的基本与前提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对实践有着各个层面的影响作用,理论解释实践,理论从客观角度来说,就是对实践的解释,描述,批判,反思,比较,指导。

所谓实践就是人们所取得经验的过程。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那么实践也将陷入盲区,甚至裹足不前。如果不掌握理论,根本谈不上实践,因此不论实践以何种方式进行,其实施本身就是在运用理论。艺术管理这一学科是为了适应社会而产生的一门新新学科,我们在学习它时就更需要理论的支持与指导,而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所以我方观点认为:艺术管理专业应更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理论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知识的系统概括。(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各项事业的推进需要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专业的研究人员,同时也需要政治理论人才,需要理论创新人才,需要践行党的理论、传播党的理论的理论工作 正确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人的思想要保持先进、纯洁,就得不断接受正确理论的熏陶。市场经济越发展,理论的指导作用越重要。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我们就会迷失了前进方向。因而,不断创新理论、研究新课题,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党的使命的要求。

现在,我们正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需要千千万万国人的共同努力。而创新党的理论、传播党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让广大人民全心全意投入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需要方永刚这样的理论工作者。

列宁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认识就会停滞,工作就会被动或陷于盲目性,甚至裹足不前。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经济活动中没有系统和正确的理论必将走很多的弯路甚至走向一条不归路。

所以,我方认为,艺术管理的学习中,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问题:1、

2、

3、

小结:

艺术管理的特点

1。交叉性

艺术管理是社会学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原因在于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艺术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由此看来我们不但要有扎实的管理学习及艺术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有结合两种理论的能力。所以在艺术管理的学习中理论知识为重中之重。

例如:濮存晰担任北京人艺的院长职务这一事件

2。人文性

由于艺术管理中艺术学不是社会科学,其中包含着更多的精神内容,而这些精神内容是再怎么实践也不能获得的,只是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这就是艺术管理有别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原因,而就是这个特别的地方体现出了理论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例如:歌剧,交响乐等古典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艺术,流行艺术的社会主导地位

3。动态性

把动态观念用于艺术管理中,是非常符合科学艺术管理的规律的。所以我们要用动态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这门学问,那么关于艺术管理所有的理论知识并不是完全是词典式的,而大部分是一种方法论。由此看来,在艺术管理的整个学习和探索中一直贯穿一其中且占主导地位的是理论知识,而实践仅仅是在为理论知识服务,实践永远是被动的,而理论知识才是主动的,实践永远不会自己达到理论的高度。

4。时代性

大众传播是专业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在以后的艺术管理工作中,接触的大多是大众传播,所以在艺术管理的学习中,所有关于大众传播的理论知识在体现文化产业的时代性上是非常重要的。

5。新兴性〔中国〕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就已经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那么我们学习艺术管理的目的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那么我们首先必须借鉴西方的理论知识,而就中国的艺术管理现状来看,西方理论知识是占主导地位的,就比如中国的汽车产业,它是在借鉴国外的技术多年后才出现了红旗品牌的。所以就中国艺术管理的新兴性来看理论知识比实践更重要,通俗来说,不管是西方理论还是中国理论都比实践有市场,所以我仍坚持我方观点:艺术管理学习中理论知识更重要。

理论分为真理和谬论

在某种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是不会出现谬论的,因为这只会在研究某种学科中才出现。因而不要忽略今天辩论的范围是:艺术管理的学习而不是研究,如果一定要把理论分类,也是分为真理和无法证实的理论,较为合理。

无论是何种学科,也无论是人类的何种探索,不能证实的假说和理论都是某种程度的价值,这种价值句是想像的翅膀,不仅能引导人们广开思路,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且是人文学科创作的源泉之一。

就拿眼下对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而进行的种种争论为例,中医的很多理论一时不能被证实并不意味着中医不科学,因此不能否认中医的科学性,更不能取缔它,而它是以一种参照物的形式存在,以启迪人们的智慧,由此看来,无法论证的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都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我们不但要学习真理也要利用无法论证的理论来拓展我们的思维,而达到在继承中创新。

例如:霍金的时间理论:时间可以倒流,人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穿行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法证实。尚待完善的"元素周期表"等

好的,谢谢主席,同时也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总结:

理论: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现代汉语词典p:774)

实践: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现代汉语词典p:1145)

总结这次辩论赛呢,对方辩友一直在谈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实践产生理论,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方辩友一直在说,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都是实践的结果,试想一下,从电话到手机,从“大哥大”到今天的多功能手机,难道这都是实践出来的结果吗?如果是,给你几年的时间,你能拿出来吗?相信你拿不出来吧,没有理论作条件,缺少理论的指导,一切实践都是盲目的,甚至是失败,无结果的。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

有今天这样的认识,不正是因为我们站在许多前辈和巨人的肩膀上吗?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提出了那么多经典的理论,为我们作指导,让我们去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视,不去学习呢?而非得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盲目的实践。

化学元素有108个,如果对方辩友非得实践一下哪个有毒,哪个没毒,当你尝第一个的时候就已经一命呜呼了,还怎样实践下面的元素呢?所以,有好的理论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首先重视它的作用,正是有了好的理论,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少走弯路啊,否则,浪费时间,没有成果是小,丢了自己的性命就亏大了啊。

再拿与我们切身有关的例子来看,对方辩友认为实践的作用相对于理论更加重要,那对方辩友为何还苦苦从小学上到现在学习科学文化理论呢?依对方的观点还不如,在小学学习点理论知识后,就去实践,实践到现在,实践的东西又多,实践的时间又长,何乐而不为呢?上大学学习这一说法,就不必了吧!

艺术管理专业2019年刚在我们学校成立,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西方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了艺术管理专业,成立初期,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借鉴别人的理论,然后与我们中国自己的国情相合,发展自己的艺术管理事业呢?盲目的实践,只能使自己多走弯路,实践的归结点还是寻求或得出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理论是一,实践是多,一种理论可以对多个实践有效。相反,无数次的实践才可能得出一个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实践,完成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啊!

艺术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正是因为有了我们的存在,所以充满活力,我们肩上的胆子很重啊,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理论的作用,共同开创有我国特色的艺术管理事业。。。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的学习中,理论比实践更重要!谢谢!

1。对方攻辩: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因此错误的理论不会更好的指导实践

我方观点:文革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事物都是内因和外因造成的,不能用文革的失败来全部否定毛泽东理论,否定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国家发展做的贡献,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饿幸福生活,而且任何事物也都有它的两面性,文革不失败,我们怎么会意识到应该把思想阶段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因此才会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会有改革开放。

2。对方观点:毛泽东战略思想不有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吗?

我方观点:先后并不能代表谁重要,你不能否认正是有了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思想才会取得一个个战斗的胜利,仅凭当时我们的兵力装备,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我们怎么和敌人作战?正是有了地雷战,地道战等经典的(以理论做指导的)战役,我们才能以弱取胜。

3。对方攻辩:最近我过颁发关于大学生实践课的文件

4。对方观点:没有实践何来理论?

我方观点:先后不能代表谁重要,用实践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正确的理论,下一步有了这些正确的理论才会更好的知道实践,使我们的管理事半功倍,我想这样的效果是在坐的艺术管理者都所期望的,总的来说,实践从开始产生到实施自始至终都是在为理论服务。

5。反方攻辩说:艺术管理的新兴性,应用性决定了实践更重要

6 反方攻辩说:理论是死的东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近200字)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作为一名从业者,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实践,我不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实践中的体会,以及理论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段:实践初试(近250字)

初入职场时,我对实际工作一无所知,只有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理论上看似简单明了的事情,在实践中可能遇到各种变数和挑战。然而,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我渐渐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我明白了理论的作用,它不仅是为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更是帮助我对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和升华的工具。

第三段: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近300字)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我逐渐领悟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才能实现最佳效果。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实践中的问题,理论无法直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运用理论引导实践,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有时候,理论指导了我的实践,使我在处理问题时更加有条理和高效。通过实践,我也发现了一些理论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相关的理论。

第四段:理论的灵活运用(近300字)

然而,理论也不是万能的。实践是多变的,每个场景都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在实践中,我学到了理论的灵活运用。有时候,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不拘泥于固定的理论模式。这样的灵活运用不仅帮助我处理问题,也培养了我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也发现了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成功模式,通过理论的总结和归纳,我能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这些实践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

第五段:理论实践的互动循环(近250字)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一个互动循环的过程。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两者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需要我们对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和挖掘,以及对实践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总结。同时,从实践中抽象出的结论和经验也能为理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总结(近100字)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关系,以及理论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为实际工作服务,为个人发展做出贡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十四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为实践指引方向,实践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背景与体会

首先,我想分享一个有关理论的案例。我曾经在学习应用心理学时,学习了一个心理测试的理论知识。一天,我的朋友向我抱怨自己的学习状态不佳,让我帮她调查一下原因。我用刚学的心理测试的理论知识,通过简单的问题了解了她的情况,然后根据问题得出相应的结果和建议。她意外地发现我的建议非常详尽和贴心,果然理论知识能够指导我们实践,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三段:实践体验与体会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个有关实践的体验。在大学期间,我参加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在社区服务方面更有深入体验。我曾在社区卫生站做义务宣传员,给居民宣传环境卫生、预防传染病等方面的知识。当我在格外关心话题时,居民们也更容易关注和理解。实践中,我体会到实践能够使我们的理论知识更加深入、具体、有力地体现出来,而且实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四段: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互动是相辅相成的,你的实践并不总是告诉你正确的答案,而你的理论知识也不总是能够带给你可行的解决方案。任何一方面都不会完全覆盖全部问题和解决方案。所以,我们需要理智地使用理论指导实践,摸索出最佳的方案。理论与实践,理应相互促进,共同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我们的计划,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更有力地推进科学研究进展。

第五段:结尾

总之,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实践体验也能够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进而将我们的实践经验推向更成熟、更有成效的状态。让我们从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建设更加繁荣的未来出一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篇十五

一、总纲分

二、色空分

三、本体分

四、妙用分

五、果德分

六、证知分

七、秘密分

心经是一本文字简要,内容丰富的佛教经书,也是理事圆融,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妙文,历来注释很多,各出手眼,发挥妙义,有以唯识理论解释的;有以华严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观融会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论的。但总的都不离一实相印。

此经虽仅二百六十字,却是诸部般若的核心,是摄取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文约义深,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今融会大德们的注释,结合自己的点滴体会,简要地讲解此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先释经题。般若是梵语,翻为智慧,也称无分别智,故非一般所说的聪明智慧而是指能照见真空实相的清净智慧,或译为妙智,是指能通达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大智慧。‘波罗’翻为彼岸,‘密’翻为到,‘多’翻为上,意即智慧观照,息妄显真,到达解脱彼岸之上。也有把‘多’字解为定的,意即解脱生死烦恼之大定。‘岸’是假名,也无所谓彼此,以迷妄颠倒假名此岸;灵明觉照,假名彼岸。‘心’是指常住真心,又因般若为诸佛之母,此经又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故称心。‘经’有恒常的意思,诸佛言教,莫能改动,故曰常;又有‘径’字的意思,是修行成佛必经的路径,又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天台宗解释经典先讲五重玄义,即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般若波罗密多是法,故此经是单法立名,(如佛说阿弥陀经是单人立名;妙法莲华经是法喻立名。)是以实相为体,以观照为宗(宗即修行纲要),以度苦为用,以熟酥为教相,在五时八教中,属第四般若时。佛说般若历时最长,计二十二年,带通教、别教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

全经可分为七部分:一、总纲分,二、色空分,三、本体分,四、妙用分,五、果德分,六、证知分,七、秘密分。作此七分,层次清楚,纲举目张,易于理解。

一、总纲分

此分总的摄持心经主要含义,即修甚深观照法门,照见诸法皆空,出生死苦海,证无上菩提。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从菩萨大悲济世,寻声救苦来说,名观世音;从菩萨智慧广大,观照无碍来说,名观自在。从悲德与智德立此二名。菩萨本地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为利济众生,现菩萨身。

观心法门在初下手时,必先放下一切妄想杂念、心身世界,直下回光观看自己当下的心念,这时定觉妄念忽生忽灭,奔驰不停,要既不随逐流浪,也不著意遣除,因妄念本空,原是无可遣除的。久观纯熟,妄想分别便能逐步歇落,达于空寂。这是慧以资定,楞严经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时要继续前进,时时处处从寂定的性体上,起观照妙用,这是定以资慧,久久便能达到定慧一如、寂照不二的地步。所以华手经说:‘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而得大果报。’‘观自在’便是常寂常照,了了见性,自在无碍的意思。‘菩萨’具体称‘菩提萨埵’。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指一切众生),合称‘觉有情’。菩萨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觉觉他为行愿,功行圆满,便成为福慧具足的佛陀。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行’即修行。‘深般若’是对浅而言。凡夫无明障覆,般若不开;二乘人只证我空,知五蕴假合,并无实我,但不明法空,不明五蕴诸法,也是缘生性空,并无实法,所以见理不彻;至于初发心下位菩萨,观力微薄,都是浅小智慧,不能叫深般若。惟有像观自在这样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能以甚深智慧觉照,而证入定慧圆明,自在无碍的境界。‘时’正是寂照同时,体用不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凡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以及宇宙间一切物质现象,都属色法,因为是有形色、质碍之物。‘受’即感受,是五个遍行心所中的受心所,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想’即想像,是想心所。‘行’即造作,是思心所。‘识’即了别,是八识心王。这四者都是心。此色、心二法,皆是因缘所生,也即各种条件和合而有,并无自性,所谓缘生性空,故曰‘五蕴皆空’。五蕴之性虽空,但体即真空,譬如波相虽幻,但体即是水,水与波是不一不异。这里的‘照见’如渡船,‘五蕴’如大海,‘皆空’如彼岸。即依此般若渡船,渡过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诸相非相’即‘照见五蕴皆空’。如果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自性大光明宝藏,便全体现前了。

‘度一切苦厄’

身心痛苦不安,叫苦厄。般若不开,苦厄未除,不能叫度。苦厄归根属于心,度心只有仗甚深般若。照见五蕴本空,心便得解脱自在。凡夫不明苦厄的根源,不知五蕴的实质,更不知慧照的妙用,所以长劫沉沦于烦恼此岸。若能照见事事物物一切诸法,自性本空,就能破除我、法二种执著,不被见思、尘沙、无明种种粗细烦恼所缠缚,而能解脱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出离世间、出世间的一切苦厄,所以说度一切苦厄。

二、色空分

此分说明五蕴诸法,与真如空性,无二无别。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所说的‘色不异空’等四句,正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佛教哲理上的反映。据文献报导,在现代科学领域里,已以实验表明微观粒子不仅具有颗粒性,并具有波动性(如无线电波)。正像有些科学家所指出,所谓颗粒只是场强较高的空间,其中并无一物,这不是‘色即是空’吗?在宏观世界里,已以实验证明‘空生万法’的论点。如天文编号为:m八七无线电波星云旋系能从非物质的无线电波区,喷出长达一万光年的光炬,其中是高速高能电子,这种从非物质之中,也即从虚空之中,能射出物质,这不是‘空即是色’吗?心经关于色、空问题的精辟理论,正由科学实验不断证实。但这些仅是从物质世界方面,说明缘起性空,变幻无穷的情况,藉此作为比喻。实际上心经所说的涵义,则是大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所彻证的、超逻辑的‘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楞严经)、色空不二、性相圆融的圆觉境界!

当大弟子舍利弗,向观世音菩萨请问般若法门时,菩萨便以亲身所证答之。‘色不异空’就是说万法因缘所生,其性本空;‘空不异色’就是说,其性虽空,而不碍因缘和合,生起万法。故曰‘不异’。不异就是无差别、无二相的意思,也就是不离,说明并非离色别有空,离空别有色。又进一步说明,色与空不是二法,现象与本质不二。譬如水与波不二,同是湿性。又如镜与影的关系,所现的影,就是能现的镜。空是自性本具的真空,色是自性本具的'妙色。楞严经所谓色身、虚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不但真空自性与物质不二,而且与种种心念,也是不二的,所以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即有形之相,与无形之相,都与自性无二无别。影虽多种,同为实相。总之,觉性如宝珠,五蕴如珠体所现的五色。这就说明了色空不二,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是宇宙间事事物物的真理和实相。

我们在观心、看念时,寂寂无念,即真空;了了常知,即妙有。若能于此处悟入,便能彻悟空有不二,性相不二,体用不二,寂照不二,逐步证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了。

三、本体分

此分说明本来之体性,实无生灭、垢净、增减等相,无相之相,正是当人的本来面目。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菩萨又告舍利子:此五蕴诸法的真空实相亦即本觉理体,是本来无生,故亦无灭;本来不垢,故亦不净;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此六字,正显示人人本具的绝对心体。此心体离一切虚妄对待诸法——人我、是非、顺逆、得失、美丑、憎爱。分别既息,则无分别之妙智,昭然现前,非空非有,无实无虚,法尔如是,所以叫本觉,或本体。

我们如能时时返照这本来不生不灭的自性,便知现前念念生灭的,无不是空华幻象,因而不取不舍,自然随顺法性,归于空寂。而念佛之人,执持一句名号,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声相依,明明历历,念念转化习气惑业,而达到一心不乱,这正是由观照般若,而达实相般若。所以般若与净土二门,毕竟不曾分家。

四、妙用分

此分由体起用,空一切相。

文中有许多名相,先作一下解释。‘五蕴’的蕴是积聚的意思,亦叫五阴,‘阴’是能遮蔽真性的意思。前已讲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名十二处。‘根’是能生的意思,能生六识;‘尘’是染污的意思,能染污真性。‘十二处’的‘处’即方所,就是说根在内,尘在外,眼对色,耳对声,各有一定方所,也叫十二入,‘入’是说根尘互相涉入。‘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即十八界。‘界’是说各成界限。六根为内界,六尘为外界,六识为中界,六根、六尘、六识和合成十八界。此蕴、处、界三者,通常称为三科。主要为了破凡夫我执,根据对色、心所迷执的偏重,而有开合的不同。

文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简略之词,其内容即十二因缘,以前者为因,后者为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以叫十二因缘。‘无明’是过去世的无始烦恼;‘行’是依烦恼所作的行业;这二者是过去因。‘识’是受胎的业识;‘名色’是在胎中尚未成形,识心叫名,胚胎叫色;‘六入’即有了六根,就将出胎;‘触’是二、三岁时,不识苦乐,而能接触外境;‘受’是六、七岁时,能感受苦乐,这五者是现在果。‘爱’是十四、十五岁时,生起强盛爱欲;‘取’是到处求取;‘有’是有种种新业。这三者是现在因。‘生’是随业受生;‘老死’是有生必有死。这二者是未来果。所以这十二因缘,包含著三世因果的道理,总不离惑、业、苦三道。凡夫是顺生死流,即从无明缘行,行缘识,顺次相缘,以至老死,是流转门。缘觉从十二因缘悟道,知生死根本在无明,故首先灭去它。‘灭’就是尽的意思,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老死亦灭,便是还灭门。缘觉观察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二门,了脱生死,而证辟支佛果。(辟支译为缘觉或独觉。)

‘四谛’即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就是说生死苦果,是由惑、业集合而生,所以说‘苦、集’;寂灭乐果,是由修道断惑所得,所以说‘灭、道’。‘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出世间因果。知‘苦’便应断‘集’,慕‘灭’便应修‘道’。小乘弟子闻佛声教,悟‘四谛’理,断见思惑(简单说来,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与疑,叫见惑;贪、嗔、痴、慢叫思惑),而出三界分段生死,即阿罗汉(意为杀贼、应供、不生)。

今菩萨以般若观照,一切皆空。在真空实相中,不但凡夫所执之蕴、触、界,皆不可得,即缘觉所观的十二因缘法,声闻所观的四谛法,亦皆不可得;乃至菩萨六度万行,其能证的智慧与所得的理体,亦皆说无,即都不可执著,都归于空。若执著有智有得,仍不离法执、法见,仍有挂碍而非究竟。所以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又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不应住著于一切法,而生清净心。总之,自凡夫以至菩萨,自五蕴以及智与得,都不可取著,因诸法本空,无所得故。这正说明,此经是大乘法门,不仅破凡夫我执之病,并破二乘法执之病,乃至无智亦无得。修行到这一境界,寂照现前,了知本无生死可断,亦无涅槃可证,我法二空,一切无著,便证入大自在之境了。(‘无智亦无得’一句,有些解释仍作为空声闻乘法,而按文势,作为空菩萨乘法,更觉圆融完备。)

经文所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中‘无无明’及‘无老死’,是空去流转门,就是空生死,亦即我空;‘亦无无明尽’以及‘亦无老死尽’是空去还灭门,就是空涅槃,亦即法空。又经文说了许多‘无’字。此‘无’字是自性空、无所得的意思,如果作有无之‘无’解,便成断灭了。

五、果德分

此分证果。以上明体、起用、空相,而证解脱之果德。

挂碍为因,恐怖为果;颠倒为因,梦想为果。菩萨依靠般若觉照,诸法空净,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惑业究竟净尽,功德究竟圆满,名究竟涅槃。这是菩萨证涅槃断德,断尽一切妄惑。不但菩萨,佛亦依于般若,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得无上正等正觉——果超九界叫无上,不偏叫正,生佛同具叫等,遍知一切叫正觉。这是诸佛证菩提智德。可见般若是十方诸佛共由之路。

六、证知分

此分说明由证果而明白了知。

这里‘故知’的‘知’字,是证知,有亲见实相之妙!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从此自性所出,所以称般若为咒,即以密咒来表达此真空实相。般若无所不包,所以叫大;神妙莫测,所以叫神;无所不照;所以叫明;无可比拟,所以叫无上;无与伦比,又毕竟平等,所以叫无等等。‘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二句,是说以智慧觉照,能转化、灭除一切惑、业、苦果,是真实不虚的,这与‘度一切苦厄’一句前后呼应。

七、秘密分

此分是以密咒表不思议心地。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是显说般若,这是密说般若,以咒总结全文。因心地微妙,不可用言语来表达,故以咒表达之。咒是佛菩萨的真言密语,所以一向不翻,如果至心持诵,便能灭罪生福,速成佛道。

总之,般若观照是大法门,是诸佛之母,若能当下回光返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无住而生净心,离相而证实相,自可度一切苦厄,得真实受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325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