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民情日记(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5 13:51:08
驻村民情日记(汇总9篇)
时间:2023-10-15 13:51:08     小编:念青松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驻村民情日记篇一

这天早上,我们驻村工作组成员来到凤头村。村里的气氛感觉与平时不同,特别热闹,不单今天是7月初7,村民的节日。而是全民上下响应上级指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灾后复产。

我们来到现场,这是一处100米左右的河堤塌方,左边是河流,右边是几千亩良田。这条河堤要是冲垮,后果不堪设想,几十家农户将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事不宜迟,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受益村民自发组织人力准备了木桩,沙袋等材料,听说从早上6点就开始打桩。看到二三十个村民,有男有女在各自忙碌着,有的在打桩,有的在装沙袋,有的在抬,有的在堆,干得热火朝天,尽管天气炎热,全都汗流浃背,依然没有停下来休息。

与他们打了招呼后,我们叫人买来饮料,叫他们休息解渴,交谈中,得知他们都是受益户,热情高涨,团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切以大局为重,决心一定要把危险解除。然后,我们工作组同志也参加到劳动中,我也试着拿起木棰打桩,喊起号子,棰了几下很是吃力,感受到活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组长也卷起裤腿,下到水里,帮忙堆积沙袋。

活虽然很累,但难得与劳动人民一起,有说有笑。为了农民的利益,为了村里的发展大计,何乐不为呢?我们拭擦额头的汗水,我们笑了,看见村民也笑了。

风雨无情人有情,相信大家团结一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排除万难,胜利渡过难关。河水缓缓的流淌,一直流向远方,向沿途的人传递着信息。

驻村民情日记篇二

昨夜又住在村里了。

早上起来,嗅着大山里纯净的空气,整个人清爽了许多,就干脆沿着村委门口的进村公路到山上走走。

走了一会儿,就见到一位大婶儿背着一篓菜迎面走来。村里人很是勤劳,最珍惜这早晨的光阴。见到我,大婶儿大老远就笑问:“小林,这么早起来了?到我家坐坐去?”大婶儿的热情让我很是感动,赶紧快步走上去接过她手里的锄头,和她边说话边往回走。大婶儿家里有六口人,公婆都年愈花甲,体弱多病,丈夫在村里帮人干点泥水活儿,两个孩子都在镇上的中学念书。全家人的生活就靠着他们夫妇俩帮人干活和到附近的安大厂卖点蔬菜维持着。随着孩子们渐渐大了,公婆又常期看病吃药,家里的经济是越来越难了……听着大婶儿的诉说,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由于地处偏僻大山和诸多历史原因,清凉村曾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村民日夜辛苦劳作中失去了其璀璨的光芒,纯朴的村民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守着“金饭碗”还倒处找饭吃呢!作为文联驻村干部,我们有这个义务帮助清凉村乡亲们去发现这颗明珠,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帮助清凉村乡亲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

驻村民情日记篇三

清晨,村支书张同志急匆匆的赶到村里大队部我们的住处,告诉我村里昨天晚上发生了一起煤气中毒事故,一对刚结婚四个月的年轻夫妇不幸在家中煤气中毒,妇女当场死亡,男子送去医院抢救。得知这一消息,我带领工作组成员直奔死者家中进行慰问。看到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我的心里特别难受,为她24岁如花的年轻生命的陨落感到深深地惋惜。但是,我更担忧的是村民生火取暖的安全问题。担心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从死者家回来,我马上安排工作组其他成员针对农村生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情况,搜集相关的煤气中毒的预防常识,准备在村里的公告栏中张贴,并且打印出来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上,对村民宣传预防煤气中毒以及抢救的措施,防止这样的惨剧再次发生。

2月23日晴

今天上午我带领工作组成员到村里孩子上学的“五王庄中心小学”进行走访。与该校的丁校长和教务主任进行了座谈。了解了学校目前的年级设置、师资力量以及生源情况。得知该校的硬件设施比较薄弱,师资队伍年龄老化,学生生源不足,仅有一百多名学生在该校就读。农村的孩子何时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呀?农村真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帮扶的对象。

晚上,村里要召开两委会,我和工作组其他成员列席了该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关于水电费收取以及村机动用地承包问题。两委会的同志都积极发言,场面很激烈,可是总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被村民所接受。最后,我希望村里今后的事务也像今天一样能够先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中讨论形成决议,并做好会议纪要,随后在公告栏公示,向村民公开。能为村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心里感到特别高兴。此时,我又想起我们的工作要求,更深刻的感受到我们此次入村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农村的村务公开制度已经提了很长时间了,但真正做到村务公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该一步一步把村务透明化,议政日常化,让老百姓真正享有知情权。

3月2日晴

今天上午我带领工作组成员来到了胡白庄村北边一户农民张吉鹏的大棚和他一起干农活。这个大棚种植的都是绿油油的茴香,我们三个人分好工,一个人在茴香地里拔除杂草,一个人给茴香浇水,我和张吉鹏同志一起拔长成的茴香。大棚里湿度很高,刚进大棚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用眼镜布擦一下眼镜,一抬头碰到大棚的支撑上,汗水和露水混在一起洒落在头上。快到中午了,我们才一起走出了大棚。一上午蹲着拔茴香双腿都麻了,但我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在和农民一起劳动的同时,我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加深了和村民之间的友情。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菜农很辛苦,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很少有时间闲下来,常年累积下来,都落下了一身的病,特别是腰和膝关节疾病。我们应该从健康方面多关注和帮扶农民,国家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我希望国家还能从农民的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3月6日晴

今天我们在村主任张广如同志的陪同下走访了两户村民,我们先来到了已是七十多岁高龄的张吉安老人家。张吉安老人是青县县政府首批授予‘“德化模范”称号的先进代表。老人对村里的道路义务进行维修,路上有坑了,自己拉土把坑垫上;早上天还没亮就起来清除路上的垃圾,使村里的道路保持整洁,老人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之后,我们又来到了老支书张国亮家,看望他已是8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老太太因为脑血栓瘫痪在床四年了,她的儿子们做生意长期在外,一直都是由儿媳们伺候,妯娌们和睦相处,孝顺老人,老人精神矍铄,交谈时说自己现在心情非常好,吃嘛嘛香,都是靠了媳妇们的照顾。

走访的这两户家庭都使我们的内心受到了震撼,青县胡白庄村一直保持着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涌现了这么多的好人好事。农村和城市相比,生活条件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民风却是淳朴的。青县电视台推出了近十年的“德化人生”栏目,一直致力于挖掘县里的道德模范,鼓舞青县人民像他们学习。我们全社会应该向青县学习,挖掘全社会的道德模范,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月27日星期三晴

六里坪镇孙家湾村是我局“三万”活动的驻点村。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今天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在孙家湾小学举行的“三万”活动贴民心、访民情、解民困结对帮扶仪式。

上午10:30分左右,简短的结对帮扶仪式结束后,副局长罗荣宣布了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的学生名单。我结对的学生叫王诗嘉,家住孙家湾村十三组,今年10岁,在孙家湾小学上四年级。父亲王兴国长年在贵州打工,由母亲王小菊和奶奶监护。上午,王诗嘉的母亲和她上学前班的弟弟王文靖也参加了活动仪式。10:40分,我和副局长汪敬清同志一道与学生家长带着王诗嘉姐弟俩,顶着炎炎烈日,向他们家里走去。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询问姐弟俩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家长和姐弟俩非常高兴的应答着。走了20多分钟,我们来到王文靖的家里。

孩子的奶奶跟他们居住,老人家见来客人了,非常高兴地把我们迎进了家门。王家有3间砖瓦房,家里陈设比较简陋。屋里有台电冰箱和摩托车。家里有耕地近2亩,200颗桔子树。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丈夫王兴国在外打工和卖桔子,年收入在25000元左右。由于全家有5口人,2个孩子上学,经济条件在当地一般。

在问过了家里的情况后,我和副局长汪敬清向她们宣讲了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强农惠农政策,尤其是对农民负担政策、良种补贴、退耕还林政策、农机具补贴及家电下乡等政策进行了详细讲解。当我们问到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是否落实时,王小菊感慨万千:“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种田不交税、孩子上学不要费,还有这补那补,政策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家里的困难只是一时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我们又问道:“在生产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她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农村信贷手续复杂,建议简化手续;二是农村卫生医疗点布局少,农民看病较远。建议尽快回复村卫生室;三是组里的堰塘垮了几年,没有人管,导致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希望我们能够帮忙想想办法。对王小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们都一一记录下来。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们也给王小菊提出了几点想法。一是要从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多关心两个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二是多搞一些家庭副业,如养猪、养鸡,增加家庭收入;三是家里卫生要多打扫,为孩子营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王小菊连连表示接受建议。

不知不觉,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王小菊挽留我们吃饭,我们婉言谢绝了。临行前,王小菊依依不舍,握住我们的手说“下次再来啊!”。让我们感到了农民的朴实。副局长汪敬清还塞给她200元钱,叮嘱她给孩子多买点好吃的东西。

回来的路上,我和副局长汪敬清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次“三万”活动在农村所见所闻,并与农民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交谈,亲切地感受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优越性和农村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感受到国家“三农”舞台前途广阔,责任重大。

驻村民情日记篇四

下午5点多,我们驻村工作人员一行3人,跟着亚鱼村副主任姚本祥,监督委员会主任、综治工作站站长舒水保来到潘塘村民组。近日,潘塘村民组在进行入户道路硬化工程,我们也积极地投入了他们的劳动。据悉,这条道路是连着该组外面的李丫公路,属于一事一议项目,由财政出资金,村民出劳动力共同完成的。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完工并投入使用。入户道路修好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村民们表示,道路的硬化结束了以往雨天泥,晴天灰的`历史,坐在车上颠簸得不行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

驻村民情日记篇五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走出孙书记家,我们连走了七八户,但有人的只有四户。和孙书记说的一样,这个社的群众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异地搬迁。在走访中,我们也真遇到了两个没媳妇的大龄青年,一个还是村里最年轻的党员王长寿,他说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二人。我动员他搬迁,他说自己一没钱二没弟兄帮忙,没能力搬。说到这里他一脸的茫然。

驻村民情日记篇六

徐市溪尾村位于徐市镇东南部,村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有7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主要以毛竹、锥栗以及药材作为农民增收的产业。

时间:20xx年10月28日 地点:村民李接友家

村民李接友的新房盖在离村部不远的地方,占地60多平方米,三层楼。今天,我看到他三楼的模板已经完工了,他夫妻俩和几个工人正在忙活着。看到我来了,他很热情,放下手里的活就出来了,一定要我在他家吃晚饭。他带着我和村支书老郑来到他租住的房子,房子很简陋,是很早以前的木头房子,房内的电线也老化了,有些地方还漏风。晚饭安排在厨房内,风吹来有些冷。在吃饭交谈过程中,我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他生活贫困,从小与哥哥姐姐相依为命,现在全家四口人,一儿一女,女儿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建阳一中的女孩,也是他的骄傲,儿子还小,在徐市中心幼儿园上学。这些年,家里的经济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主要以水稻生产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直到今年,通过村里帮助贷款,村支书老郑个人借款以及村主任帮助购买化肥等等帮扶下种了一烤烟,就此一项,今年收入净增近四万元。也是因为今年的增收,才想到了盖新房。从交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看到他满脸的幸福,我觉得很欣慰,希望他的生活能像他的新房一样有个全新的改变,越来越好。

回到村部休息,我也在思考,老李的生活能得到改善是好事,不过这个改变是不是来得太迟了。我了解过,村里也曾经动员过他种烟,但是他因为听信别人,害怕亏本而一直犹豫。这其间,我们的工作是不是还有需用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如果以前能有人对他反复耐心的做工作,能够积极提供帮扶措施,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他的生活应该会有一个更大的改变。这也提醒我自己今后做工作要更耐心细致,要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所忧,争取“对症下药”。

时间:20xx年11月7日 地点:村民陈留备家

忙忙碌碌的一年又将过去了,根据镇党委的工作安排,近期走访的重点是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为年底的慰问活动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根据村里上报的困难人员名单,今天走访的是村民陈留备家。据了解,陈留备在1974年至1980年曾经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为人比较公道,曾经有机会到镇里企业站工作,但是他觉得文化程度低,把机会让给了别人。

走进老陈的家,房子很大,但是很简陋,是很早以前的木头房子。房内的摆设很简单,没有一张比较好的桌椅,更别说像样的电器了。老伴早已不在了,虽然有四个儿女,但由于长期在外务工,家里只有老陈一个人住,显得有些孤苦。老陈平时靠锄山作为自己的收入来源,即使已是近八十的高龄。但是近六年来,因为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能靠吃药来缓解病情,每年要花费上万元的医药费,又无法报销,导致生活愈加困难。和老陈交谈过程中发现,他的眼睛也不太好了,眼里布满了血丝,也因天冷风吹的缘故,眼泪一直流。不过老陈的心态很乐观,平时非常支持村里的工作,经常帮助做群众工作。

听着老陈的遭遇,再看看他的住所,心里有些难过。由于老陈担任村主干的时限不够,不能享受村干部的退休工资等待遇,但是我已把他列为今年年底的慰问人员范围,希望能在冬天里给他送去一点温暖。

驻村民情日记篇七

上午,我们和村委成员一起去三分子村走访特困户,了解需要帮扶的情况。

在村组长张瑞荣家,和他聊天得知,他本身挺有头脑,平常贩羊和农产品,做得挺好。村里通往外面的路常被洪水冲断,张瑞荣自己拿出四五千元维修过水路面。村旁护河堤上的树,全是张瑞荣自己掏钱种上的。可他家里还住着土坯房。

我们的特困户是穷,整个村子也不富,但是有这样为大家和村子着想的.村干部,我们的村子何愁不富?!

驻村民情日记篇八

记得去年十月初,我们第一次开车来到拉卡山村,当时进村的路上摊满了油菜杆,村里的田地里麦草乱堆,村道两旁全是碎屑和杂草,河道里随处可见群众倒放的生活垃圾,环境卫生脏乱差的让人惊讶。很多群众家里、院子里也是乱糟糟的,看的出来很久没有打扫过卫生。

我们走访了解到,拉卡山村里没娶到媳妇的年轻小伙有60多人,群众告诉我们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到村子里来,我个人觉得这和环境脏乱差是脱不了关系的!村子里脏,家里也脏,哪个姑娘愿意嫁过来?脏乱差从一个方面真实的反映出了部分群众干事懒惰,没有积极性。

要脱贫致富,就一定要改变群众心里“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起昂扬向上的生活热情,打扫环境卫生应该是最见效的一个方法。所以,我们驻村工作队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从去年11月份开始,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三清六乱”卫生大清扫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把村里的环境卫生,尤其是卫生死角进行了大扫除,脏乱差的现象彻底得到了改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看着现在的拉卡山,道路干净,河道清澈,空气清新怡人,党员群众精神面貌也得到极大改善,大家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也就更加坚定,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能打赢!

 

2.关于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3.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5.干部走访群众民情日记

7.下乡走访民情日记

10.下基层民情日记范文2017

 

驻村民情日记篇九

下午5点多,我们驻村工作人员一行3人,跟着亚鱼村副主任姚本祥,监督委员会主任、综治工作站站长舒水保来到潘塘村民组。近日,潘塘村民组在进行入户道路硬化工程,我们也积极地投入了他们的劳动。据悉,这条道路是连着该组外面的李丫公路,属于一事一议项目,由财政出资金,村民出劳动力共同完成的。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完工并投入使用。入户道路修好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村民们表示,道路的`硬化结束了以往雨天泥,晴天灰的历史,坐在车上颠簸得不行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380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