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 红楼梦作品简介心得体会(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5 16:07:16
2023年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 红楼梦作品简介心得体会(优质15篇)
时间:2023-10-15 16:07:16     小编:JQ文豪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一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贵族家庭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起伏,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欢离合。《红楼梦》结构复杂,人物众多,情节丰富,充满了诗词歌赋和哲理性的思考,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第二段:作品价值

《红楼梦》在文学价值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是一部揭示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的伟大著作,通过对封建家族的描绘,表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败,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其次,它以独特的形式展示了戏剧化的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如聪明伶俐的黛玉、聪明机智的宝钗等,甚至连一些次要的角色都栩栩如生。再次,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展示了曹雪芹卓越的艺术才华,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总之,《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

第三段:人物形象

《红楼梦》以其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而著称于世。其中,贾宝玉是作品的主人公,他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对美的追求常常让人陶醉;林黛玉是个富有才情的女子,她的聪明和敏感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气息;宝钗则是聪明机智的女子,她的风韵和深情让人难以忘怀;而秦可卿、妙玉等次要角色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形塑具有深刻的人性剖析,通过他们的言行,展示了对封建礼教的颠覆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四段:情节研究

《红楼梦》在情节的编排上颇为严谨,可以说是一部脉络清晰的作品。整个故事分为五十二回,前四十回为闺阁红楼梦之梦境,后十二回为悟梦记真。贾宝玉的出生和成长、黛玉的身世之谜、宝钗的婚姻问题等情节交织在一起,使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作品的结尾巧妙地将人物命运以及几代人的悲剧和离散画圆,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足以催人泪下的离别之情。

第五段:个人感悟

看完《红楼梦》我深深地为曹雪芹的创作才能和思想深度所折服。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谬和无奈,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美丽和丑陋。通过对爱情、婚姻、财产等问题的探讨,作品深入洞悉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更是一部社会、历史和人性的百科全书。当我翻开《红楼梦》的每一页,不禁被它的思想深度和形式美所震撼。作品中华丽的诗词以及深情的描写,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不仅更好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也更加深入思考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人性的复杂。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二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红楼梦》究竟有多少经典语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背景为林黛玉逝世一事

8、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

9、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某俗语

10、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9、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某俗语,描写袭人吐血一事

11、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描写尤三姐闻听退婚之事,而拔剑自尽一事

22、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25、人未见形,先已闻声。——众人语,描写湘云和香菱二人

30、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王熙凤对薛宝钗的评价

35、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

38、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39、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宝钗对黛玉所作的诗词的评价(注:诗词为描写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五位美女的一生)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三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之盛行不言自明。“红学”历时两百余年的研究不衰,令人叹为观止。《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我国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小说详情

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清情)薛宝钗(冷情)贾元春贾探春(敏情)史湘云(憨情)妙玉(度情)贾迎春(懦情)贾惜春(绝情)王熙凤(英情)贾巧(恩情)李纨(槁情)秦可卿(轻情)。

故事梗概

姑苏城仁清巷内的葫芦庙住着一名叫贾雨村的穷书生,他受乡宦甄士隐的资助,上京赴考,中了进士,做了官。只因他贪赃枉法,不上一年就被革了官职。他来到扬州,做了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幕客,教林女黛玉念书。过了一年,林如海的妻子贾氏去世,林黛玉由贾雨村护送,到了京都荣国府。贾雨村因此得到黛玉舅父贾政的帮助,不上两月,便复职选任金陵应天府,从此,官运亨通。

京都贾家是显赫的贵族,有荣国府、宁国府两座府邸。黛玉住进荣国府后,外祖母贾母疼爱她,与表兄贾宝玉相处得也十分亲密,晚上住在一起,白天也一道玩耍,过后不久,从金陵来了一封信,说黛玉舅母王夫人的同胞妹妹薛姨妈的儿子打死了人,应天府正在审理。但没过几天,薛姨妈却带着儿子和女儿薛宝钗进了荣国府。原来应天府知府是贾雨村,他见薛家是皇商,又与贾府有亲,便徇私枉法,不再追究凶手。

薛宝钗比贾宝玉年长一些,有一只能同宝玉的通灵玉配对的.金锁。她到贾府后处处随分从时,不像黛玉孤僻自傲,很快就得到了贾府上下的喜欢。

宝玉被送到家塾读书。父亲贾政只准宝玉背诵文史经传,要求十分严格。宝玉惧怕父亲,常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躲避。贾母却非常娇惯这个孙子,把宝玉看作是自己的心肝。

不久,林如海身染重病,黛玉被送回了家。黛玉去后不久,宁国府贾珍的儿媳秦可卿死去。荣国府的管家少奶奶王熙凤被请去协助管理宁国府。在送殡的那天,王熙凤住在馒头庵,庵中老尼求王熙凤办理一件退婚案,为了图别人3000两银子,王熙凤派人去打通长安节度使的关节,竟活活拆散了一对美满姻缘,断送了两条人命。

宁府丧事办完之后,林黛玉因父亲去世,无所依靠,又被接回了贾府。不久,被选入宫的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贤德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于是贾府在荣、宁二府之间丈量出三里半的地面,开始修建省亲别院,历时半年多建成,耗费了大量银钱,单采买戏子和服装道具一项就花银3万。次年正月十五,元春回家省亲,赐省亲别院名为“大观园”,对园内房舍也赐了名称,并叫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宝玉住怡红院,黛玉住潇湘馆,宝钗住蘅芜院,探春住秋掩书斋……宝玉在园内同众姐妹、丫环相处,倒也自在。

三月的一天,宝玉和王熙凤突然疯了,乱砸东西,满口疯话。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劝贾母快为二人准备后事,被贾母痛骂了一顿。原来这是赵姨娘为争夺家私、地位请马道婆作的魇魔法术。幸亏来了一个癞和尚和一个跛道人,拿着通灵玉念念有词,才把宝玉和王熙凤救了回来。

一次,宝玉去看黛玉,听黛玉随口吟出了《西厢记》的唱词。宝玉进屋,也念了两句《西厢记》的唱词同丫环开玩笑:“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黛玉一听便变了脸,哭着出门,说要去告诉舅父。宝玉慌了,急得赌咒发誓。

芒种节,黛玉桃林葬花,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词》。不料躲在桃林后的宝玉听了竟大哭起来。黛玉见是宝玉,抽身就走。宝玉叫住黛玉,说到:“你我从小一快儿长大,本该和气,为什么把宝姐姐、凤姐姐放在心里,不理我。”黛玉见宝玉一片痴情,心中很是感动。

端午节前,元春从宫里送来赏赐众姐妹的礼物,独独宝玉、宝钗的礼物相同。宝玉感到疑惑,问袭人是不是拿错了礼物。黛玉知道了这件事,很不高兴地说:“我没福气接受这礼物,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啦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人儿罢了。”宝玉一听,申辩说:“我心里除了老太太、父亲、母亲,第四个就是你了。”黛玉说:“你心里有妹妹,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过了两天,宝玉和黛玉又发生口角,急得宝玉取了通灵玉来乱砸,黛玉也气得呕吐不止。直到第二天,宝玉去向黛玉陪了礼,两人才言归于好。这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同金钏儿开了些不三不四的玩笑,王夫人以为金钏勾引宝玉忽地翻身而起,给金钏儿一个耳光,斥道:把好好地爷给带坏了。并说要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自觉出了贾府会被人耻笑,再者也无钱生活,于是投井自尽。就在这天,与贾府不和的忠顺府派人来找贾政,说宝玉带走了他们府中的戏子蒋玉菡,请贾府交出。宝玉一开始不承认,但来人却指着宝玉腰间的汗巾子说这明明是琪官的(即蒋玉菡),宝玉见他连这个都知道,便觉得瞒不住,就把蒋玉菡住在北静王的别院里的事告诉了他。贾政大怒。这时赵姨娘所生儿子贾环又乘机进谗,说宝玉强暴金钏儿未遂,逼死了人命,贾政一听怒不可遏,将宝玉叫来,往死里狠打。贾母闻讯赶到,痛骂贾政,众人才将宝玉抬回房中。宝钗带着药膏来看宝玉,宝玉很感动,心想:我不过是挨了几下打,她们各个都如此悲伤,要是我死了,还不知怎样呢!若是这样,我便死了也甘愿了!黛玉得知消息,慌忙赶去看望宝玉。宝玉见黛玉满脸泪痕,安慰她说:“我叫疼是装的,别信真了。”晚上,宝玉叫丫环送旧帕两条给黛玉。黛玉悟出了旧帕的意思,感到可喜、可悲、可惧、可愧,在帕上题了三首七绝,越加视宝玉为知己。

宝玉挨打后,宝钗也天天去探望宝玉,并劝宝玉读书上进。宝玉一听就生气,说:“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蠹鬼之流。”宝钗听了,自觉没趣,只好离开。一天,宝玉正睡午觉,宝钗又去看宝玉。见丫头正给宝玉绣鸳鸯戏莲花样的肚兜,宝钗赞叹花样很好,拿过来帮助刺绣。这时,只听宝玉在梦中嚷道:“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见不觉怔了,坐了一会,只好懒懒地离去。

宝玉身体复原后,在大观园中与众姐妹起海棠诗社,混迹在女儿圈内,做一个“富贵闲人”,更把立身扬名抛到了脑后。

大观园外,贾府上下安富尊荣,荒淫享乐,但经济状况已大不如前。在荣国府,王熙凤扣住小姐、丫环的月钱不发;王熙凤的公公贾赦看上贾母的丫头鸳鸯,打定主意要弄来作妾,被贾母骂了一顿;而元春的千两赏银以及其他收入已不够开支,王熙凤买通鸳鸯偷贾母的东西去当银子来贴补费用。在宁国府,年底黑山村来交租,折银2500两。贾珍说:“估计该交5000两,竟少了一半;我们共有八九个庄子,而今有两个庄子报了旱涝,真叫人别过年了!”

春节过后,王熙凤早产,一个多月不能理事。王夫人只好叫探春理家,并请宝钗协助。转眼过了几个月,宁国府贾珍之父贾敬在修道院中误吃丹药而死。贾珍妻子尤氏见无人料理宁府事务,将继母和两个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接到府中。王熙凤的丈夫贾琏见尤二姐漂亮温柔,在贾珍的撮合下,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事隔不久,王熙凤得知,便将尤二姐骗入了荣国府,从精神上百般折磨,使尤二姐吞金而死。八月,有人在大观园拾到绣春囊,王夫人见到这个伤风败俗的东西,气得浑身发抖,命人查抄大观园各房,撵走了被认为“轻薄”的模样儿标致的丫头。宝玉见此,深感大观园不久将散,悲痛不已。

一年过后,贾母提起宝玉婚事,很夸奖宝钗温厚平和。王熙凤看贾母眼色行事,极力怂恿宝钗同宝玉成亲。黛玉得知风声,病情加重,决定绝食待毙。不久,宝玉的通灵玉丢失,黛玉暗自庆幸姻缘有望,病情好转,不再绝食。但宝玉失玉后却神志昏迷。年底,元春病逝宫内,贾府全家悲痛。过了春节,贾母、王夫人见宝玉痴呆难愈,决定娶宝钗为宝玉冲喜。王熙凤献掉包计,哄宝玉说是同黛玉成亲。宝玉成亲之日,黛玉病逝萧湘馆。过了几天,宝玉神志渐渐清醒,得知黛玉死音,心情非常悲愤。

宝玉婚后不久,御史以贾府作恶多端为由,弹劾贾府。同贾府有怨的锦衣府赵堂官带人查抄了宁国府。贾政也因为处事迂腐,用人不善,被朝廷降职。这时,依靠贾府而飞黄腾达的贾雨村反过来狠狠地踢了贾政一脚。贾府彻底衰败了。接着,贾母去世,王熙凤命丧黄泉,与贾府联络有亲的史、王、薛等家也一个个败落。最后,宝玉看破红尘,抛弃了家庭,丢下了宝钗,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四

第 二 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 三 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 四 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 五 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 六 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 七 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 八 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 九 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 十 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 十一 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 十二 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 十三 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 十四 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 十五 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 十六 回 贾元春才扬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 十七 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 十八 回 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

第 十九 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 十 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 十 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携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 十 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 十 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 十 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红楼梦》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六

一曲《红楼梦》,将人世间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无尽落红悲声唱完。悲哉,叹千古幽情终虚化;泣哉,怜痴情儿女尽成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又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得一朵奇葩。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并且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长卷。

更多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七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 厌恶仕途,不喜读书.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身居于珠围翠绕、艳婢姣童不离左右的安乐环境中,过的是锦衣玉食的豪华生活,但贾宝玉偏偏寻愁觅恨在日常生活中,便时常表现出痴呆古怪的性格,贾宝玉又蔑视一切的功名利禄,却特别留意于“妙词艳曲”、“古今书”却杂学旁搜,爱不释卷.贾宝玉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总体上说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二、林黛玉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他们的相爱使曹雪芹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

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在文中表现的十分鲜明,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薛宝钗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八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文化的悲剧、人生的悲剧融为一炉,显示出小说内容的博大精深和主题思想的多元意蕴。具体说来,《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他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情节主线,也是作品的灵魂,以至作者称小说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宝黛爱情是一种经过长期共同生活的相互了解,建立在叛逆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新型爱情,正包含了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和习俗,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民主性精华,因此木石前盟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是腐朽的传统礼法所不能容许的爱情的悲剧和专横的封建势力所不能容许的叛逆者的悲剧。相比而言,金玉良缘更合乎贾府的家族利益,更合乎封建家长改造宝玉的意愿,“德言工容”俱佳的'宝钗理所当然地成为宝二奶奶的理想人选,象征着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着富贵结合的金玉良缘所取代。但宝玉的悬崖撒手,使得宝钗在得到有名分而无实质的婚姻之后不久就变为弃妇,她同样不是胜利者却反而成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殉葬品,无疑也是一场悲剧。

二、女子悲剧。作者在书中虚构了一个与污浊现实有所疏离的大观园,它实际上是与“须眉浊物”相对立的众女儿的精神乐园与理想世界,但发生绣春囊事件之后,大观园也迅速走向毁灭。生活于此的女儿们尽管出身地位各有差异,性格品德和思想意识也不一致,但她们都充溢着青春之美和生命之光。作品形象地展示出这些“异样女子”在各自不同的遭际中被摧残、被扭曲、被蹂躏、被吞噬的悲剧命运,以及殊途同归于“薄命司”的苦难历程,无论贵者贱者强者弱者叛逆者卫道者,她们处于封建末世的男权社会,都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都无可挽回地一起走向“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终极归宿。大观园的女儿悲剧是青春、美、爱和一切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悲剧,这表明这个社会的腐烂和不合理已经到了被整体否定的程度了。

三、家族悲剧和社会悲剧。《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作为一条重要的副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至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荣宁二府功名奕世、赫赫扬扬历经百年,却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走向“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之衰,表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族悲剧。小说揭示出这一家族必然崩溃的深刻原因:物质生活上穷奢极侈,导致坐吃山空;精神生活上腐化堕落,导致后继无人;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再加上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即使没有抄家之类的外来冲击,它也难以维持下去。贾府的由盛而衰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实际上就是它所寄生的封建社会的缩影,因此《红楼梦》又是一出巨大的社会悲剧。生于康乾盛世的曹雪芹,能透过表面的繁荣,看到封建末世不可逆转的衰亡之势,反映了他对时代脉搏的深切感受。

四、人生悲剧。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突出的叛逆性格,以及他身上透露出来的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识和人道主义思想。他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他生活在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鄙弃科举制度。他处在封建伦理观念巩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里,却痛斥八股文为“饵名钓禄”的工具,讥讽“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忠臣,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因此,在正统者和卫道者眼中,他自然是不折不扣的“似傻如狂”的“混世魔王”。他身为大观园里的“金凤凰”,从小在女儿国中长大,他不但对众女儿不加以轻视和玩弄,反而格外同情和尊重,以至于为她们“爱博而心劳”。其“水泥骨肉论”更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是对封建礼教的一个有力冲击,这种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否定。他虽然与封建秩序格格不入,但又对周围环境无可奈何,他虽然满怀希望寻求新的出路,但又无路可走,所以他的人生备感痛苦、困惑。当他目睹了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丑剧和悲剧后,对人生和尘世有了更多的独特感悟,产生了浓厚的失落感和幻灭情绪,出家就成为他唯一的归宿,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更多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九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更多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十

翻开红楼,满纸荒唐言;细读红楼,一把辛酸泪。红楼一个华美却易碎的梦,一曲世间悲欢离合的吟唱。

初读红楼,必会被宝黛薛的凄美爱情所吸引,但渐渐觉得这是一个大家族写成的血泪史。梦中的人儿或嗔或恨,或泣或笑,沿着那似乎早已安排好的命运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林黛玉和贾宝玉这对璧人是红楼中分量极重的人物。一个多愁善感,年少才高;一个偏僻乖张,痴情潇洒。要说他们俩的爱情是建立在何基础上的,我认为他们思想上的一致为爱情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他们都讨厌官场黑暗,都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如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写史湘云受薛宝钗的影响劝他步入仕途,却被宝玉反驳,让她下不来台,且接着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脏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真话正好被门外的黛玉听到,心里又惊又喜。这一“诉肺腑”这是宝黛思想成熟,爱情到达白热化程度的标志。他们的.爱情正因思想上的一致,才超脱世俗,生死不渝。

然而他们的爱情在封建大家庭下是不容存在的。不仅因为林黛玉赢弱的身躯,孤傲的脾气,而是他们的爱情是私定,是不合礼制的,是与封建家族利益相冲突的。最终这爱情遭受封建势力的压迫而最终夭折,于是黛玉吟着:“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泥陷渠沟。”在这梦中渐渐隐去,两人阴阳相隔,一个心身俱碎,含恨九泉;一个万念俱灰,遁入空门。但其爱情根深蒂固不可磨灭。

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她大大咧咧的行走,感受不到周围环境的复杂阴险,最终还是做了封建家族的牺牲品,被家人许配他人最终守寡。

红楼中还有一位性格泼辣的凤姐,虽心狠手辣,善用权术。但她对丫头们会慷慨救助,对刘姥姥虽有戏弄之情,但同情她的遭遇也厚赏了她,虽不识一字,却凭着敢想敢干有胆识有谋略的性格将贾府打理得井井有条,且成为铁腕人物。在贾母死后,她带病操办丧事,也可见其对贾府的忠心。只到了贾府被抄之时,她坏事做尽,威权尽失,最终郁郁不得志,死于荣府。正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个引人争议的奇女子随着封建礼教的灭亡而遁入黑暗。

红楼如一个悠长华美的梦,但又有无数遗憾。但有了遗憾才是真正的红楼梦。不会有完美结局的红楼梦正如不会事事顺利的人生,顺从便是毁灭,反抗便是重生。

一梦红楼,叹一曲红颜悲歌。

更多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十一

贾宝玉出生时带著一块玉从小就被宠大,喜欢和女子玩闹,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母亲在他还小始就去了,父亲在母亲过世後的几年也去了)就被接到贾府(黛玉母亲的娘家)!两人的缘分是上辈子就系在一起!(宝玉原是女娲补天时所剩下的一颗灵石,林黛玉原是某一株花(忘了是哪种),是前世宝玉替他灌溉生长的~所以黛玉是去报恩)两人在长长久久的日子下相爱,薛宝钗最终被王夫人(宝玉的母亲)的干预下於心爱宝玉完婚(宝玉被骗说是跟林妹妹结婚才高兴完婚),结局黛玉泪尽人亡,宝玉心伤出家,宝钗孤单到老!本篇故事中有很多事纠葛跟大宅子里的黑暗以上3人事故事中最主要的角色)(故事的朝代是清朝)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十二

《红楼梦》中,贾宝玉出生时带著一块玉从小就被宠大,喜欢和女子玩闹,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就被接到贾府(黛玉母亲的娘家)!两人的缘分是上辈子就系在一起!宝玉原是女娲补天时所剩下的一颗灵石,林黛玉原是某一株花,是前世宝玉替他灌溉生长的,所以黛玉是去报恩两人在长长久久的日子下相爱,薛宝钗最终被王夫人的干预下於和宝玉完婚,结局黛玉泪尽人亡,宝玉心伤出家,宝钗孤单到老!

更多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十三

贾宝玉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前世为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十四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此书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同时代人早已发出了“传神文笔足千秋”的赞叹;脂砚斋等对这部小说艺术上的创新之点和独到之处不乏有价值的评点;戚蓼生在为之作序时以“一声两歌,一手两牍”,“注彼写此,目送手挥”等评论,很有见地地道出了小说神妙的艺术手腕。鲁迅在概括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时更说过,“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给予高度的评价。《红楼梦》的确是一座艺术的宝殿,气象万千,蔚为大观,无论是她的整体还是细部,都能引人入胜,开人心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探讨这部杰作的艺术经验、概括其艺术成就,成为红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热点,大致涉及到下述诸方面。

一、从总体上看,《红楼梦》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她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浑然天成

《红楼梦》是一部以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为基础写成的小说,但并非作家的自传实录。从生活到艺术,期间经过了极大的提炼、改造、增删、虚构,所谓“十年辛苦不寻常”。小说虽则是为“闺阁昭传”、写儿女真情,却展开了极其广阔繁富的生活画面。从贵族世家、宫闱内廷、官衙寺庙,到市井闲人以至村野细民,一幅幅生活图景联缀交织、剪接生发,要耗费作家多少心血!历来对于《红楼梦》的“百科全书”之誉,不过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是赞叹描摹生活的丰富精微;实际上艺术创作更有其特殊艰辛之处,一切都要经过作家感情的熔铸、心灵的孕育,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小说所呈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人文景观,无不灌注着作家的血泪辛酸、人生体验。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血泪凝成、苦心经营的书,读起来却如行云流水、毫不费力,并不感到人工斧凿的痕迹,仿佛一切本来如此,作家不过随手拈来,照实录下。难怪有人读了小说要去寻访故址,调查事实,看成是作者自叙或历史上某人某事的影射,以致考据索隐,绵绵不绝。这种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除去读者自身的原因之外,同《红楼梦》这部作品本身的特殊性,也包括她在艺术上这样一种妙夺天工、不露人巧的特色有关。

看似平淡而细品醇厚,“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可以说是《红楼梦》艺术品格的基本特征,显示出艺事的上乘之境和大家风范。在这里,真和假、虚和实、平和奇达到了有机统一,能于假中见真、平中出奇、虚实相生,天功人巧已经浑然难辨了。

小说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其完整性和有机性。“佳园结构类天成”,人们对大观园的这一赞语移用于小说也是完全适合的。大观园是一座匠心经营又有自然之气得自然之理的人工园林。作家崇尚自然,并不排斥人巧。小说本身便如一座精心建构而又自然天成的“天上人间诸景备”的社会大观园。

1、《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艺术结构中的特殊的意义。前五回不仅是全书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引线,而且是整个悲剧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在这儿埋下了种子、形成了胚胎。它既是全书的一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前五回中的情事对全书多有总摄、提示作用,又很强的凝结力和概括性。如第一回开头女娲补天遗石入世的神话,隐喻“末世”的背景和“顽石”的品性,并借石头之言道出创作意图;绛珠和神瑛在仙界有甘露之惠,为后文在人间的眼泪之酬作了铺垫。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脂评)。又如第五回的“梦中之梦”新颖奇警、意韵深长,判词和曲文是主要人物性格的提纲和命运的预示。总之,前五回是序曲,总主题及各人物的主题旋律均已奏出,只待以后的乐章来丰富、印证、完成。领会了前五回的奥妙,仿佛掌握了打开这座艺术宫殿的总钥匙。

2、全书结构的支架通常认为是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以及与之相伴的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世家的由盛而衰的过程;有的研究者因王熙凤这个人物地位重要性格丰满而将其作为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小说故事的正式展开应在第六回,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一个小小人家写起,便进入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正面描写。从第六回起,有的研究者将全书分为四个段落,有的分成五个段落,不管具体如何划分,大体上都循着贾府由鼎盛至衰败的走向,以若干重大事件为标志,按情节的起落分合将其分作若干单元。可以看出,作家的笔力先是集中在一批主要人物包括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可卿等人物以及荣宁二府和大观园的环境描写上;继之着重写宝黛之间感情的日益绵密,复杂回环的历程,写宝玉和贾政逆子和严父之间的冲突及其激化;接下来,对大观园内外的众多女儿包括湘云、妙玉、晴雯、平儿、鸳鸯、香菱以至二尤和贾府上下的种种矛盾作了更为广泛的描写;从第五十五回起,全书气氛为之一变,贾府急剧衰落,至七十回抄检以后,发悲音、感凄清、衰象愈来愈显,全书虽未写完,但三春已去、众芳摇落,树倒猢狲散的大势已不可逆转。由于作家有全局在胸,全书虽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却首尾相连、八面贯通,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3、“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人们都认同的观点。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以至细节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作为整体的有机部分而存在的。比如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伏下了“二进”、“三进”。惜春出场的第一句话“剃了头作姑子去”,遥遥照应着这个“侯门绣户女”最终“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归宿。贾宝玉不喜读书,厮混内帏、结交优伶的种种“不肖”,酿成了“大承笞挞”的果,而挨打之后秉性不改,倒得贾母庇护游荡园中,更发展了他的自由个性,成为他不肖更甚的因。可以说,任何一个段落从书中抽取出来都有隔断血脉之虞。而每一个生活场面,又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获得多种意义。如元春归省,既是鲜花着锦的大喜事,又是骨肉离散的大悲剧。再如,用几枝宫花作引线遍串各房,几乎把十二钗都引了出来;为寻一只茶杯,就把场景从阖家赏月的凸碧山庄调度到了只有二人联句的凹晶溪馆水边。穿插得如此巧妙,转换得如此自然,使人不知不觉地随着作家走去。小说就是这样以金针暗度之笔、移花接木之文,把人物、事件贯穿成为一个整体。

4、有别于以往的古典小说几无例外地用全知叙事,《红楼梦》的叙事观点兼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长处,既可增强亲历亲闻的真实感,又可不受拘限地叙写大千世界。作者假托此书为“石头”所记,有时又让它代替“我”的角色在书中出现。读者看到石头的第一人称叙述表明他是故事的亲历者,更多的时候则因石头已幻化为主人公身上的通灵宝玉,能够观察了解周围事物,展开第三人称的自由叙述。有时则采用书中某一人物的观点来叙述,必要时也不排除“作者全知”。总之在叙事观点上灵活多变又转换自如。与此相关,小说中设计了甄贾两府和甄假两个宝玉来谐“真假”,用意在既要追踪蹑迹地实录真事,又要用“假语存焉”有所避忌。小说的主体部分是隐去了真事的虚构,在关键处如南巡、抄家等又特笔用“甄”事点醒。可见,以石头为叙述者,虚构了其与主人公灵性相通又非一体的微妙关系,通过甄真贾假此实彼虚两条线索来写历过一番梦幻的“真事”,既体现了艺术创作典型概括的`通例,也出于避忌文字招祸的需要,是作者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叙述方式。

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在人物创造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的,而且直到今天,也难以举出哪一部作品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不单是指数量而言,《红楼梦》创造了数十、数百人物,是一个长长的人物画廊,或说是整个形象的体系;更是指艺术魅力而言,书中各色人物艺术生命力旺盛,历久弥新。

1、首先,是对主人公的研究。贾宝玉这个人物异常新颖独特,又十分亲切可感。他既有石破天惊的新奇之想,又有扑面而来的世俗之气。在贾宝玉的性格素质中,很多独异之处:爱红;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作为贵族之家的精神囚徒,他被禁锢在高墙深园之内。生活天地的狭小,反倒激起了自由思想的翅膀。他不只咀嚼身边的小悲欢,担忧自己前途难测的爱情,而且苦苦追索难以解开的种种人生之谜,负荷着一般人还意识不到的痛苦和不幸。他似傻如狂地扰乱封建秩序,痛斥国贼禄蠹,大胆执著地追求纯真的爱情;有时却又呼唤自然,向往返璞归真、参禅悟道。作家有分寸地、生动地展示这种矛盾运动的复杂过程,使各个侧面有主有次、时隐时现、相反相成,由此产生一股强大的性格合力。贾宝玉这个“痴公子”就是这样一个难以穷尽的审美对象。

2、围绕着主人公的女性形象,同样是研究者经常瞩目的课题。其第一序列是“金陵十二钗”,不仅正册,在副册和又副册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人物。这些女性形象同样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又有丰富深厚的性格内涵。首先,要把大观园内外那一群年龄和生活环境相近的青年女子写得个性鲜明、色彩各异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她们其实也都是“富贵闲人”,闺阁之中并无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不过“小才微善”,然而,人们却决不会把他们混淆。大体上说,薛宝钗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冷”,黛玉是“愁”,湘云是“豪”,凤姐是“辣”,探春是“敏”,迎春是“懦”,元春是“贵”,妙玉是“洁”,香菱是“苦”,金桂是“悍”,莺儿是“巧”,紫鹃是“慧”,……。各人的性格色调是那样鲜明、不可更易;但就每一个人物而言,其性格世界又是十分复杂丰富的。

薛宝钗是著名的“冷美人”。冷美人之“冷”,是冷艳、淡雅;又是冷静、理智;有时又是冷漠、冷酷。从外表到内心,从克己到处人,体现着一种自我修养的很高境界。她衣妆淡雅、居处素净、罕言寡语、端庄典丽,显示出一种凝重、封闭的个性。她服食的“冷香丸”意味深长,以冷制热,喻示对自己内心感情的克制、压抑,天真被世故吞噬,爱恋之情被闺范礼教掩藏。有时,这种冷静到了冷漠、麻木、失去同情心的地步。冷香寒彻,终究导致雪埋金簪。冷美人始终未能赢得“痴公子”的赤子之心,只能在无爱的婚姻和孤寂的生活中抱恨终身。这一以“冷”为特征的性格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人称“病西施”的林黛玉整天愁眉不展,“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体态的病和心态的愁叠合为一,那淌不完的泪水是心灵之泉,是前生所饮的“灌愁海水”所化。人们看到,病愁、乡愁、为落花无依柳絮飘零而愁,自身的孤苦无靠和爱情的前景暗淡更使她陷入了无可解脱的愁的深渊。在这个敏感多愁的少女的精神世界里,同愁闷伴生的正是抗世违俗的自尊和目下无尘的孤高,潜藏着一种执著的人生追求和热烈的爱情向往,这是一种较《红楼梦》中其他女性远为清醒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要求。所谓“林黛玉型”应当不只是对其多愁善感的外部印象而言,还应当看到这一性格丰富的文化内涵,体察其超越群芳成为《红楼梦》第一女主人公的性格特质。

湘云之豪令人神往。她襟怀坦荡、言动爽快,烧鹿大嚼、醉眠花裀更有名士风度。然而笼罩在整个家族和社会头顶上的阴影同样追随着她,乐观豁达的云丫头也有自己的烦难和隐忧。最终也只有顺从命运的安排。钗、黛、湘可以说是全书中最重要的“鼎足而三”的女性形象,一个深沉,一个孤高,一个豪爽,三者都是美,却又是迥然不同的。

辣,应当是凤姐形象给予人的总体感受。然而,“凤辣子”的辣味仔细辨析起来也很复杂,是一种综合的美感效应,很难用一定的逻辑概念来规范,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体味,比方说包含着杀伐决断的威严、穿心透肺的识力、不留后路的决绝、出奇制胜的谐谑等等。有时辣得令人可怖,毛骨悚然;有时辣得令人叫绝,痛快淋漓。凤姐这个人,不论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还是好坏参半的事,都脱不了辣的特色,永远给人以新鲜感和动态感。凤姐不仅才识不凡,并且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当其出格出众,向男性中心的社会,的确扬眉吐气;当其机关算尽,为无限膨胀的私欲践踏他人特别是同为女性者的人格尊严以至生存权利时,则不能不令人心寒。这两者交织形成了一个以辣为特色的中国女性性格的奇观。凤姐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的戏曲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往往有极大的夸饰,以至就是某种品质的化身,如忠、奸、智、莽等。《红楼梦》所展示的不是单一的各种规范人格,而是血肉丰满的现实人格。鲁迅说《红楼梦》所写的“都是真的人物”,“和从前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这是对于《红楼梦》人物创造的很高评价。

3、《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体系充满了辩证的因素,在形象的相互联结和对照反差中极大地扩展了生活的容量。各色人物几乎都可以作多种排列组合,成为序列或对照映衬,在变化中见统一,在比较中显个性。如贾府四春、红楼二尤、黛与钗、宝玉与贾环、薛蟠与宝钗、探春与贾环、赵姨娘与周姨娘、王夫人与邢夫人、凤姐与李纨、贾母与刘姥姥、焦大与赖大、张道士与王一贴……不胜枚举。只要选取一定的视角,就能发现其具有可比性。艺术形象的多样性固然使人眼花缭乱,却隐然有一种韵律寓含其间。同时,对照和映衬更是交叉地多方位地存在的。钗和黛固然是一种对照,宝钗和她的胞兄薛蟠又是一种对比,一个通情达理,一个任性尚气;宝钗和她嫂子夏金桂又是另一种对比,金桂的骄横恣肆,在小姑平和自重的反衬下,更显得气焰灼人。贾环和探春是一母所生,一个俗,一个雅;宝玉和贾环是兄弟,一个对不情之物都有情,一个则对有情之人都绝情。尊贵的老祖宗和村朴的刘姥姥,发迹的赖大和背晦的焦大,……都在各各不同的反差中显出其特性。至于“晴有林风,袭为钗副”之类,则不仅是一种对比,而且是一种整体性的对应了。

形象体系的构成是长篇小说的重要美学问题,《红楼梦》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标志着小说艺术的成熟。

人物研究可以说是红学研究中最有成绩的方面之一,小说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论到了,尤其是重要人物更有深入透彻的分析。论者大多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辩证的比较的方法,使研究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红楼梦》创造了远迈前代、至今仍不失为楷模的第一流的文学语言

《红楼梦》的语言既平淡朴素,又文采斐然,或说其“文虽浅其意则深”,有含蓄蕴藉之美。语言艺术上的特色也是和全书总的特色相联系的。

1、《红楼梦》语言的佳处在于它的全体,而不在一枝一节,很难举出某一处来说明它语言艺术的成就,最好的办法是通读全书。而且,它的表现力不是呈现在词句的表面,而是含蕴在内里。它把宝黛爱情写得极其缠绵旖旎,通篇却找不到绚丽的词句和藻饰,作家只用普通的朴实的口头语来写,却把“儿女真情”表达得极为深婉曲折,许多盛大热闹的场景、粉淡脂浓的人物,并不是用华美的词藻堆砌出来的。脂砚斋在评点中常常赞美《红楼梦》在这方面不落俗套,不用前人用滥了的写法。而且常常用略貌取神、以此写彼的方法使人意会,调动读者的想像来补足。当然,小说中也不乏清辞丽句,亦有铺陈辞采之处,那都是切合特定场合的需要,而且非常精炼。

2、《红楼梦》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古典白话小说,但比过去的白话小说名著更有生活情致,更富文学意味,也更有全民性。《红楼梦》的用语基本是白话,间有浅近文言,但不觉生硬、不感板滞,很少套话官腔,显得灵活流动,当文则文,当白则白,和谐相间。《红楼梦》在把生活语言改造成精粹的文学语言上,其吸收、销融的器度是十分恢宏的。生活中的俗语词、方言词、社会习惯语、熟语、歇后语等都可以被驯化而为文学词汇。有的词语更是作家的独创,“意淫”、“禄蠹”、四句俗谚口碑连成的护官符以及判词曲子等包含的许多精警语句,既不见经传,也不是俗语,自《红楼梦》出来后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新典和新谚了。《红楼梦》中并非没有采用方言土语,论者也曾为吴语京语争执不休,由于作家的选择、提炼,用得恰到好处,中国的读者不分南北都能明白通晓,领略其中韵味,正好说明作者博采方言,熔铸成家。总之,《红楼梦》的语言,较之以往的小说作品,更加生活化,也更加文学化了,作为一种规范的文学语言,历来被各种权威性的汉语词典引为例子。

3、特别要提出的还有《红楼梦》在人物语言和对话艺术方面的成就。一般常归结为语言的性格化,所谓“闻其声如见其人”。《红楼梦》写了几百个人,要做到这一点则要写出“百人百声口”,书中人物流品复杂,个性各异,作家要设身处地、体察入微,描摹得当地为数以百计的人“代言”,这是何等功力!何况,就每一个人物而言,作家不能靠一种程式、一个腔调来实现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同一个人物,因时间、场合、心态等不同,其语言也千变万化。长篇小说人物对话技巧中还有一种众人交口的场合,这不是舌战群儒式的交替直流式,而是多人众口的错综交流式。《红楼梦》能在整体反映中照顾到每一个人,将身份相类、话风相近的人区分开来,难度是很大的。传说曹雪芹“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清·裕瑞《枣窗闲笔》)。除去辛苦锤炼之外,作家的语言天才令人惊叹。

五、发阐《红楼梦》中充溢着的诗意和蕴含着的哲理

从叙事文学的角度看,《红楼梦》所写的故事平淡无奇,近乎琐屑,然而却又那么经读耐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熔入了作家丰富的人生感受,在小说的深层蕴藏着诗情和哲理。

翻开《红楼梦》的许多篇章,诸如读曲、葬花、扑蝶、画蔷、醉眠、乞梅、诔晴,以至跌扇、篦头、观局、斗草等等,都会使人受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感染。多少诗人和画家从中汲取灵感和题材。这在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现象。诗意之于《红楼梦》,不限于其中数量可观的诗词韵文,也不限于某些可供吟咏作画的片断,也不仅指诗的构思和技巧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最根本的应是作家的诗人气质对小说艺术素质的影响和渗透。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生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都似乎有性灵和神韵,作家的喜、怒、哀、乐,伤悼和同情,辛酸和忧愤,那感情的波涛总在涌动。小说虽然不是抒情诗,却可以有浓郁的抒情性。曹雪芹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和修养在《红楼梦》里打下深深的印记。中国源远流长的抒情文学滋养了《红楼梦》小说艺术的机体。

单有感情的真醇还不够,《红楼梦》又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惟一达到哲理深度的作品。传统小说在艺术上令人最难以忍受的是那露骨的说教,即使某些包含优秀现实内容的作品也未曾超越道德伦理思想的层面,上升到对人生价值和生命目的哲理思索的高度。只有《红楼梦》,它对现实存在合理性的怀疑,对人生归宿的冷静关注,对生命价值的执著追求,使作品的思想升华到哲学的层面。这种思考和探求,又是非常自然地通过人物的精神历程隐然无痕地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整体之中,而不是生硬地把外在观念和生活形象拼凑在一起。这种渗透,当然体现在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一些警语中,即使是在全书的艺术构思、情节安排以至细节描写中,也几乎无处不在。书中对于盛与衰、热与冷、欢与悲、动与静、聚与散的处理,无不贯穿着盛极必衰、乐极生悲、静极思动这样的哲理内涵,有时更是热中有冷、乐中隐哀、相伴而生。《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耐读,同深入肌理的哲理思考是大有关系的。

还有不少论者探讨象征和隐喻在《红楼梦》中大量和巧妙的运用,指出其原因不单是由于伤时骂世不便明说,它和小说的悬念、诗歌的取喻都有关系。大而言之,神话的背景、幻境的阅历都有隐括和预示的作用;小而言之,服用冷香丸、柚子换佛手之类,都同人物的个性和命运相关合。数量众多的诗词、谜语、酒令、花名等,更是对各人品格和归宿的形象写照,既贴切又含蓄。连人物的命名都有讲究,谐音、寓意、因事、随缘,看似随手拈来,实则多有寄托。

六、文备众体,艺熔一炉

《红楼梦》除小说主体文字兼有各体之长外,书中包罗的其他文体可以说应有尽有: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等。以诗而论,又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即事诗、即景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有应制体、联句体、拟古体,……余不概举。可以说是真正的文备众体。而这一切又都是小说的有机部分,不同于其他小说的游离于情节之外,若删除这各体文字将会大大损害小说的艺术整体。在数以百计的韵文中,作者绝少自己出面,都系替人物“代拟”,要把各人之作,拟得“诗如其人”,诚非易事。如诸芳共咏海棠,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含蓄浑厚,湘云清新洒脱,互不相犯,可谓“按头制帽”。其他各咏亦复如此。

《红楼梦》对中国文化艺术集大成的丰姿,绝不限于文体和文学本身,各种姐妹艺术,包括戏剧、曲艺、绘画、书法、音乐、游戏,以及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服饰艺术、陈设艺术、编织艺术、风筝等手工艺术,至于茶文化、酒文化、果品、点心、菜肴、烹调等综合而成的饮食文化等,无不在书中有精妙卓绝的反映。举凡在当时社会生活中与物质文明相伴而上升为某种文化形态、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事物,几乎都被博学多识、才艺绝伦的作家收入笔底、活现纸上,令后人赞叹不已。《红楼梦》写了那么多大小饮宴,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那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技巧和文化的结晶。即从这一角度来看,谓《红楼梦》熔各种艺术于一炉,是当之无愧的。今天,“红楼文化”已伸展、渗入到各个文化艺术和生活领域,就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红楼梦的简介和读后感篇十五

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中有两本是写石头的故事:一本是《西游记》,另一本是《红楼梦》。这两个故事都很神奇,但在我这里,还有更神奇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女娲补天后剩下一块大石头。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它被劈成两半。时间久了,沧海桑田,两块石头越来越远,一块定居在花果山,另一块留在了大荒山。

大荒山的那一块时时哀叹命运无常,人生不公,恨自己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担心自己得不到重任。

花果山的那一块则不然,虽然未被用来补天,那去尝试另一种命运又如何?在天上动弹不得,还不如在人间逍遥自在的`好。想到这些,它开始每日吸收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努力让自己不再是石形。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猴子开始了他新的生活。他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护送唐僧取得真经,功成正果,他自己也成为斗战胜佛。这块石头就是孙悟空。

第二块石头请求一僧一道将它变形后,投胎到贾府。他虽然不愁吃穿用度,也无需奋斗,整天无所事事,却经常郁郁寡欢。后来,他虽然在科举考试里考中,却最终离开金陵,归彼大荒。它就是贾宝玉。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没有。

茫茫中,两块石头又相遇了。贾宝玉问孙悟空:“为何都是石头,你成了佛而我却只能留在原处独自悲愁?”孙悟空答道:“当你在抱怨时,我在努力获得生命。虽然只变成一只普通的小猴子,但我有自己的思想。我经历过时间对自己的洗礼,我自己犯过错也自己去改正。我充分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我竭尽全力才把唐僧护送到西天,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而你变成人是靠那一僧一道,在贾府里也没有经历太大的挫折。表面上你很幸福,但你的内心是空虚的。它没有经过风吹雨打,自然不会强大。自己不去努力,却只会不停地抱怨生活。不去思考和努力的人生是单薄的,只有心灵的圆满才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贾宝玉听了,一语不发,只是呆呆的站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3920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