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 晋朝历史人物介绍(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6 09:09:10
2023年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 晋朝历史人物介绍(大全10篇)
时间:2023-10-16 09:09:10     小编:JQ文豪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一

《晋书》云“妒忌多权诈”“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究竟是谁被称“酷虐”呢?此人便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晋朝历史上著名的贾后乱政便是出自她之手。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托孤辅政,出汝南王镇守许昌。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当时杨骏执政,与贾后对立,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291年贾后藉由楚王司马玮除去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亮与卫瓘掌政。不久贾后利用楚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卫瓘,再以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頠及贾模等人掌政。

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固。此时关中羌氐叛,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2其弟郝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叛变。2齐万年之乱平定。江统和郭钦都曾建议将胡族强制迁离,他所著《徙戎论》提出更完整的主张,晋室施行了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代替过去的强制迁徙,但是没有对有野心的分裂贵族采取迁徙和防范措施。

由于太子司马遹非贾后亲生,贾后意图废除。3太子被贾后污篾谋反,被废。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而后赵王伦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司马伦在诛杀贾后党羽和张华等人后自领相国位,独揽大权,不久即以金屑酒毒杀贾南风,贾南风死时只有四十五岁。

看了晋朝历史人物的还看了: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二

齐顷公八年(公元前591年),晋国攻打齐国,迫使齐顷公派公子彊到晋国做人质,晋军这才撤离。齐顷公,姜姓,吕氏,名无野,是齐桓公之孙,齐惠公之子。齐惠公十年(公元前5),齐惠公去世,无野继任齐国国君之位,是为齐顷公。齐顷公六年(公元前593年)春天,晋国派遣大臣郤克出使齐国,齐顷公让母亲萧同叔子藏在帷中观看他。郤克跛而登阶,萧同叔子嘲笑他。郤克说:“不报此辱,不再渡河!”回国后,请求讨伐齐国,晋景公不允许。齐国使者到达晋国,郤克在河内拘捕齐国四位使者,杀死他们。齐顷公十年(公元前589年)春天,齐顷公派兵攻打鲁国、卫国。鲁国、卫国的大夫到晋国请兵,都是通过郤克。晋国派遣郤克率领战车八百辆,担任中军主将,士燮率领上军,栾书率领下军,来援救鲁国、卫国,讨伐齐国。六月十六日,晋军与齐军在靡笄山下交战。六月十七日,在鞍地(今山东济南西北)摆开阵势。逢丑父做齐顷公的车右。齐顷公说:“冲过去,攻破晋军后聚餐!”射伤郤克,郤克的血直流到脚上。郤克想退回营垒,他的驾车人说:“我从开始接战,已经两次受伤,不敢叫痛,担心士卒恐惧,希望您忍着点!”于是又战下去。战斗中,齐军危急,逢丑父担心齐顷公被俘,就交换位置,齐顷公做车右,战车绊在树下不能行进。晋军小将韩厥拜伏在齐顷公车前,说:“敝国国君派遣臣下援救鲁国、卫国。”以戏耍齐顷公。逢丑父让齐顷公下车去取水,齐顷公才得以借机逃亡,脱离险境,回到齐军中。郤克要杀逢丑父。逢丑父说:“代替国君死而被杀戮,今后做人臣的就没有人忠于国君了。”郤克也就放了他,逢丑父于是得以逃归齐军。于是晋军追逐齐军直到马陵。齐顷公请求献纳玉器谢罪,郤克不答应,一定要得到曾经嘲笑郤克的萧同叔子,还要齐国将田陇全改成东西方向(以便晋军车马来往方便)。齐人回答说:“萧桐叔子是齐君的母亲。齐君的母亲也就是晋君的母亲,您怎么处置她?再说您以道义征伐而以暴虐结束,可以这样吗?”于是郤克答应他们,而让齐国归还侵占的鲁国、卫国的领土。齐顷公十一年(公元前588年),晋国开始设置六卿,奖赏鞍之战的有功人员。齐顷公朝见晋景公,想要尊晋景公为王,晋景公不敢接受,齐顷公便回到齐国。齐顷公回国后,废弃猎苑,减轻赋敛,赈济孤寡,存问病残,输尽积蓄,以救百姓,百姓皆大欢喜。对诸侯则厚礼相待。齐顷公十七年(公元前582年),齐顷公去世,其子齐灵公继位。

齐僖公——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

齐僖公,姜姓,吕氏,名禄甫,是齐前庄公之子。齐前庄公六十四年(鲁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31年),禄甫的父亲齐前庄公去世,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齐僖公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冬天,齐僖公与郑国国君郑庄公在石门会盟,此次会盟是为重温在庐地结盟的友好关系。齐僖公十四年(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五月辛酉日,齐僖公与鲁国国君鲁隐公在艾地结盟,开始和鲁国结好。齐僖公十五年(鲁隐公七年,公元前7)夏天,齐僖公派遣同母弟夷仲年访问鲁国,以巩固艾地结盟之事。齐僖公十六年(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春天,齐僖公准备要宋国、卫国两国和郑国讲和,已经确定结盟日期。齐僖公最终让宋国、卫国两国和郑国讲和。同年七月庚午,齐僖公与宋国国君宋殇公、卫国国君卫宣公在温地会见,并在瓦屋结盟[7],使其丢弃东门战役的旧怨。八月丙戌天,郑庄公带着齐国使者朝觐周桓王。冬季,齐僖公派人来到鲁国,告知鲁隐公宋、卫、郑三国讲和之事。鲁隐公派大臣众仲回答说:“君王使三国舍弃相互仇敌的图谋,安定他们的百姓,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岂敢不承受君王高明的好行动!”齐僖公十七年(鲁隐公九年,公元前7)冬天,齐僖公和鲁隐公在防地会面,策划攻打宋国。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三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史人物介绍庄子,希望能帮到大家!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人物事略:

材与非材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四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当时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成为了大夫。与妻子生下了孔子。取名丘。字仲尼。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在母亲与先生的教导下。孔子决定去做一位人人尊敬的君子。于是他朝着他的目标努力着。

孔子17岁时母亲离他而去。并且他也一事无成。生活的艰难没有使他屈服。

二十多岁时。他做过小吏。放羊。驾过车。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三十多岁时他开始广收门徒。有些人没有钱。上不起学。孔子教他们不但不要钱。而且还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不久便在当地小有名气。门徒们也都拥有高尚的品格。各个能文善武。

五十一岁时他做了鲁国的中都宰。他任职不过一年的时间。四周的地方都来效仿。因为他政绩出色且门人众多声望又高。所以很快就又做了鲁国的小司空。又过了不久他做了大司寇。这是管理刑罚的大官。后来齐景公与鲁定公在夹谷相会。让孔子去做鲁国司仪。其实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齐想借此机会像鲁抗议。让他们臣服。当齐国以奏四方之音为由。想劫持鲁军时孔子登上临时筑成的盟坛土阶责备齐景公但没明说齐景公明白了他什么意思。便以和平制定盟约齐国在其中加了一条让鲁国在齐国出征时要出三百乘兵车相从。否则便是坏盟。其实这无非就是让鲁国臣服于齐国。孔子便在这时让齐国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事后鲁君更加器重他了。后来鲁国统治越来越坏。孔子便在55岁时离开了。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五年他受到卫灵公的礼遇但不重用他。只是养起来。卫灵公死后卫国内乱。他就离开卫国离开后经过了曹国曹国不接待他。经过宋国宋国大夫甚至要杀了他。到了郑国后与弟子们失散。郑国也不接待。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后来吴国入侵。孔子与弟子逃走了。因为他的弟子大多在卫国做官他又返回卫国。卫国还是不接待他。他就返回了鲁国。他已经68岁了。专心写作写成了《春秋》一书。五年后他死在家里。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创立儒学。扬名千古。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五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盘古的历史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在民间有着很多关于盘古的各种资料,有关于他的出身的,也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的。

有关于盘古的资料提到他的出生,说到,在宇宙最初,那个时候还没有天与地的分别,整个宇宙都是处在一个名叫混沌的空间里,里面漫无边际。在这边空间的中心之处,有着一个呈现为椭圆形的巨型大蛋。而传说,盘古就是从这个大蛋里出来的。在资料中还提到盘古出来以后,就开始四处走动,为了生活,他不断地和各种各样的妖物作斗争,久而久之他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而且据说还开始修行。

再有就是民间资料中关于盘古开天的故事。长期的在黑夜中生活,使得盘古觉得周围黑黑的感觉不舒服,因此就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样的状况,能够不用再呆在这么黑的地方。于是他就开始四处去寻找方法,一次睡觉醒来,盘古有些烦躁,就用他的手中的巨斧用力的砸下去,这一下,就把空间咂出了一丝裂缝,在黑暗的空间中,从裂缝中露出的一丝亮光极为的明显。盘古极为的兴奋,用尽气力努力的将这丝裂缝不断加大。后来经过他不断地努力和坚持,这条缝隙变得无限大,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人们将上面的一边叫做天,下面的一边叫做地。

可以说,盘古的资料在民间是极为的多,只不过我们无法鉴定这些关于盘古的资料的真假。

盘古在世人眼中是强大的,无可取代的。但是他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学习,而盘古的师傅就是鸿钧道人。

传说鸿钧道人原本是西昆仑山上的一个生灵,一开始的时候是只拥有生命的,可是在后来的一次混沌大战之中,作为上古法器的造化玉蝶被打碎了,它的碎片落入了人间,其中一片刚好的落入鸿钧所在的西昆仑山上,得到造化玉碟碎片的鸿钧道人得以开启灵智,于是便开始了他的修炼之路。

经过千年不懈的修炼,终于他修炼得道,成为太乙真仙,为自己取名为鸿钧道人,不过就算是鸿钧道人已经拥有不死的能力,拥有强大的法力,但是他却是始终没有实实在在的身体,只是天地之间的一抹拥有意识的气体。修炼得道的鸿钧道人从此以后就在混沌空间里不断地游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盘古,他觉得这是一种缘分,而且他看盘古骨骼精奇,很是适合修炼成仙,于是就和盘古的父亲说想要带走盘古,跟随他学习法术。在经过盘古父亲的同意之后,盘古就跟随着鸿钧走了,就这样,鸿钧就成了盘古的师傅。

鸿钧自从收了盘古为徒之后,一直很用心的教导盘古,而盘古也很努力,知道师傅鸿钧愿意教导自己,所以一直都有很用心的学习。因为盘古的用功,就算再后来的时候,鸿钧又收了两个弟子,但是他对于盘古的教导也没有落下。

而且,据说后来盘古去开天,也是受了盘古的师傅鸿钧的命令去的。鸿钧对于盘古的影响极深。

在民间,几乎没有人没有听说过关于盘古和女娲的故事,不过就我们所知的几乎都是关于他们个人的独立的故事,可以说从来没有将两人联系在一起过。

盘古是民间传说中的开天者,是人们心目中的无私奉献者,大英雄。他无私无畏,坚强拼搏,为后世的人类造福。传说盘古在开辟天地以后,他就死亡了,但是他虽然死去了,然而他的身体却是转化成为了世间的万事万物,创造一个斑斓缤纷的世界,而盘古也是永远的留存在人们的心中,而且据说他的灵魂还脱离了身体,变化成为了人类,也就是说人类是有盘古创造的,他是万物之源,人类之始。

女娲在民间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女娲的故事最让人耳闻能详的就是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这两个故事了。传说在很久以前的时候,天地之间还没有人类出现,一天无聊的女娲来到河边,看着溪水中自己的倒影,看着旁边的洋泥,就动手开始捏了一个小人,看着手中的小人,女娲很高兴,谁知道就在他将小人放在地上的时候,泥人一下子变化成了真人,看到这样的情况,女娲很高兴,于是就不断的捏泥人。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类是有女娲造的。

可以说盘古和女娲都是传说中的人类制造者,而且除此之外,两人还有一个联系,那就是在神话故事中,天是有盘古所开,所以才会有了女娲后来的补天一说。

三国时代

《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五运历年记》记载:“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此则神话前半仍为阴阳分天地、孕人,后半部分则描写盘古躯体化生万物);《洞纪》记载:“世俗相传为盘古一日七十化,覆为天,偃为地,八万岁乃死。”

盘古

东晋时代

《枕中书》记载:“昔二仪未分,瞑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地皇生人皇九头,各治三万六千岁。”

南朝时代

《述异记》记载:“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

中唐时代

《灌畦暇语》记载:“旧说盘古氏之死也,头为五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又云: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又云: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又云:喜则为晴,怒则为阴。老圃曰:“信斯言也,则是盘古氏未死以前,未有海岳、江河、草木于下也;未有日月、风云、雷电于上也;未有晦明、阴晴于中也。然则盘古氏何所运其想而生?……其意若曰: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始也。”《艺文类聚》引《徐整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唐开元占经》引《徐整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开天传信记》记载:“直获得盘古髓,掐得女娲氏娘,遮莫尔古时千帝,岂如我今日三郎。”

五代前蜀

《录异记》记载:“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颇有灵应,民之过门,稍不致敬,多为殴击,或道途颠蹶。”

北宋时代

《益州名画录》记载:“《益州学馆记》云:献帝兴平元年,陈留高朕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东别创一石室,自为周公礼殿,其壁上图画盘古、李老等神及历代帝王之像。”(碑文残缺,补自《益州名画录》);《元气论》记载:“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以其首黑,谓之黔首,亦曰黔黎。其下品者,名为苍头。今人自名称黑头虫也,或为裸虫,盖盘古之后,三皇之前,皆裸形焉。”《太平广记》引《云溪友议》记载:“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太平御览》引《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云笈七签·卷三》记载:“神人氏出生,其状神异,若盘古真人,亦号盘古。”《元丰九域志》记载:“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

南宋时代

盘古《路史·前纪一》引《六韬·大明》记载:“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

元朝时代

《通鉴续编》记载:“盘古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盘古犹磐固也,浑敦未昭晣之谓也,皇王大纪曰盘古生于大荒莫,知其始明天地之道,达隂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于是混茫开矣。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尚然况于人哉以盘古之先为无君耶吾不得而知也。”《三国志平话》记载:“宰相皇甫松出班奏曰:‘自从盘古至今,此事两次。’”

明朝时代

《西游记》记载:“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感盘古开辟……盘古至今曾见风,不似这风来不善。”《封神演义》记载:“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自从盘古至今……盘古修来不计年……混沌未分盘古出……名曰盘古幡……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盘古至唐虞传》记载:“兹传自盘古氏直演至于今,文通雅俗,事流今古,不比世之记传小说,无补世道人心者也。”《广博物志》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瀛涯胜览》记载:“王居之侧,有一大山,侵云高耸。山顶,有人脚迹一个。入石,深二尺,长八尺余。云:人祖阿聃圣人,即盘古之足迹也。”《开辟演义》附录《乩仙天地判说》记载:“大吼一声,投下地中,化成一物,团圆如一蟠桃样,内有核如孩形,于天地中滚来滚去;约有七七四十九转,渐渐长成一人,身长三丈六尺,头角狰狞,神眉怒目,獠牙巨口,遍体皆毛;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镌二十字于其上曰:‘吾乃盘古氏,开天辟地基。’”《大复山赋》记载:“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游盘古峒记》记载:鸿漾之辟,肇于粤乎?何山以盘古名也?考邑乘,载花县辟于崇山峻岭中,北有盘古岭,下为峒,立庙祀盘古神,莫知所昉。

清朝时代

《康熙词典》记载:“首出御世,曰盘古氏。”《纲鉴易知录》记载:“盘古氏首出御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锋剑春秋》记载:“他是南海观音荐来,奉盘古之命、来东齐解危的襄王无奈,下台先行儿步,迎将上来。”《西洋记》记载:“治世老母生下了盘古,分天、分地、分人,诚恐他吃光了世界,特自走到须弥山上,收他下来。”《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记载:“代(世)所谓盘古氏者,神灵,一日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绎史》记载:“然则盘古以上,谓无君乎?吾不得而知也。”《桐柏县志》引《大复山赋》记载:“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桐柏山赋》记载:“盘古开天而首出。”《花县志》记载:“盘古峒,城北二十五里,在万山中,林木蓊翳,向为盗贼窟穴。旧有盘古庙,今圮。”

现代

1988年,广西民族出版社黄现璠主编书籍《壮族通史》撰写了一首歌谣《盘古开天辟地歌》:“盘古开天地,造山坡河流,划洲来住人,造海来蓄水。盘古开天地,分山地平原,开辟三岔路,四处有路通。盘古开天地,造日月星辰,因为有盘古,人才得光明。”

2003年,盘古的故事被收录于老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之中,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在第13篇课文《开天辟地》中讲述了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并配有盘古用手脚支撑天地的彩色插图。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六

赵伯驹,字千里,生于公元1120年,去世于公元1182年,是南宋时期著名画家,曾受到宋高宗赵构亲自召见。

赵伯驹绘画水平很高,《松隐集》里说:“赵希公及共兄千里,博涉书史,皆妙于丹青,以萧散高迈之气,见于毫素”。他擅长画山水、花果、翎毛,代表作品有《风云期会图》、《春山图》、《阿阁图》、《后赤壁图》。

赵伯驹除了是宋朝著名画家,同时也是宋朝宗室,是宋太祖七世孙。

一位画技精湛,才华卓绝,同时还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然受到宋朝皇帝的喜

。宋高宗赵构曾经亲自召见这位远房亲戚,授予他官职,赵伯驹后来官至浙东兵马钤辖。

赵伯驹绘画山川,游历各地,留下了不少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讲述他喝茶的故事。他喝茶不仅仅是解渴,还喝出了名堂,将这茶喝成了御贡之物。

赵伯驹在帮余杭径山寺画罗汉像之时,在寺庙中住了半年多,与寺庙中的和尚和来这儿帮工的工人都有所结实。在帮工中有一位人称“大鼻子师傅”的厨师,不仅做的一手好“素食”,而且很会“点茶”,每次赵伯驹来都是他在一旁“点茶”伺候。赵伯驹对他赞赏有加,由此与大鼻子师傅相交。大鼻子师傅不想自己能得皇族人重视,于是时常抽空来赵伯驹居住的小院为他“点茶”。

清明节的一个清晨,赵伯驹刚散完步回到小院,就看见大鼻子师傅从远处走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箱子。大鼻子师傅说:“皇叔爷,小的从家里带了一些新炒摘的土茶,请您尝个鲜。只是土货,虽不名贵,但也自有一番风味。”赵伯驹一听来了兴趣,当即就让大鼻子师傅冲泡。

当时品茶,步骤十分繁复。需得先从茶饼中取下一小块,放在碾药用的船形碾槽里碾碎,用筛子筛去杂质,再将茶粉末放在滤巾中,取水冲淋,使尽去杂质,然后将滤净的茶粉末放在壶中加水煮。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节添加佐料,诸如盐糖等。

然而大鼻子师傅取出陶罐,便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打开土纸包裹,就见一片片扁平如折纸的茶叶躺在其中,新翠之色不减,凑近嗅了嗅,分明还有新茶的芬香,与往日茶饼中的不同。这个时候赵伯驹已经感到新奇了,等到大鼻子师傅为他“点茶”之后,更是兴趣盎然。

没有如同以前那年繁复的步骤,大鼻子师傅取出少许茶叶放到茶盏之中,随后以沸水冲泡,香味更甚。

热水一接触,那本还扁平的茶叶,犹如绿芽萌发,一下子恢复绿意,甚至重新回到了以往的形状。赵伯驹倍感新奇,口说大善。等到茶水渐温之后,便拿起茶盏呷了一口。闭目回味了一下,只觉得一股幽香直冲脑门,真似醍醐灌顶,拨开十千魔障,让人忍不住又喝了几口。

赵伯驹喝的回味无穷,当即询问此茶之名。大鼻子师傅只说是土茶,未曾有人命名,既然您喜欢不如赐个名。

赵伯驹想力量一会儿,说:“这哪里是我该取的名?”这个时候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赵伯驹是宗室之人,受到宋高宗赵构赏识,得以随时入宫觐见。端午宴会之时,赵伯驹前往赴宴。当宋高宗向他询问在径山寺有

什么

趣闻妙事的时候,赵伯驹当即将这茶叶一事一一说出。

宋高宗对此表示十分有趣,让人取了茶叶下去冲泡,随后赏赐给在座大臣。但凡是喝过此茶的人,只觉耳目一新,宋高宗也不例外。于是赵伯驹趁机提出“赐名”一事,宋高宗当即命在座学士想一个好名上来。有一人呈“天尊御茶”得宋高宗准允,此后成为南宋宫廷御用之茶。而这种沸水泡茶,即饮、不加它物的饮茶法,到了元朝成为饮茶正道,一直沿袭到了今天。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七

故事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北宋时期,大宋王朝的西北部,很长时间以来,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威胁——那就是党项人。

党项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最初起源于青藏高原。

后来,在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时期,遭受到挤压的党项人,在大唐王朝的同意下,千里迢迢迁徙到黄土高原一带定居。

“安史之变”爆发后,党项人的首领还曾经带领自己的队伍,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城下,帮助大唐王朝收复都城。

但是,在宋朝建立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宋朝和党项人的关系并不是太好。

所以,党项人便借机对宋王朝发动偷袭,烧杀掳掠,给边境城镇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直到一位名叫王彦升的宋军统帅到来,这种情况才得以制止。

王彦升,北宋开国将领,是著名的骁将,因为剑术高超,人送外号“王剑儿”(善击剑,号"王剑儿")。

因为开国有功,王彦升被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为京城巡检,负责整个京城汴梁的安全。

但是,不久之后,他便因为四处炫耀自己的功勋和敲诈官员钱财,而被宋太祖调离了京城,到唐州去担任刺史。

在之后的多年中,又先后被调任为申州、防州和原州的军事主官。

让党项人为之胆寒的事情,就发生在王彦升担任原州防御使期间。

身为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武将,王彦升不仅为人粗狂,而且非常的残暴(性残忍)。

原州和党项部落紧邻,而党项人也因为粗狂的性格,时常会越界犯法。

当然,按照规定,在宋朝地界犯法的党项人,理应接受宋朝法律的制裁。

然而,王彦升却并没有这么做——对于那些胆敢违反宋朝律法的党项人,他总会在和部下喝酒的时候,把这些人叫来。

但是,王彦升一不审问,二不宣判,而是直接用手拧掉犯人的耳朵,当做自己的下酒菜(引所犯以手捽断其耳,大嚼,卮酒下之)。

而且,每次都会有多个犯人被王彦升如此处理。

然后,这些被处理过的党项犯人,就会被释放回去。

如此以来,王彦升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党项人的部落。

面对如此彪悍、暴力的宋军将领,党项人自然是不敢轻易招惹(西人畏之,不敢犯塞)。

于是,在王彦升驻守边关的那些岁月里,党项人从来都没有进犯过他所在的地方。

宋代文人笔下关于岳飞的记载很多,其真实性虽然有待考证,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代抗金名将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缘于认知水平和时代局限,有些记载虽然荒诞不经,但亦无损岳武穆英名,管中窥豹,走下神坛的岳飞也有平常人的一面,其血肉丰满的.形象呼之欲出,这才是英雄和普罗大众零距离的接触,或许这样的岳飞才更加真实可信。

《宋稗类钞》上说,岳飞本是韩琦家的佃户,也就是韩府的雇工或者保安之类的,显然韩琦对岳飞是比较照顾的,岳飞每见韩家子弟都恭恭敬敬的,必执礼以拜,吃水不忘挖井人,哪怕是此后执掌军权,位居高位,仍然不改旧礼,可见岳飞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此事亦有岳飞之孙岳珂《鄂王行实编年》印证,宣和四年,有流贼张超率百余名乌合之众围攻韩琦府第,岳飞时在籴米,怒喝一声,贼子安敢犯我地界?抄刀奋勇向前,后一箭射穿张超咽喉,流贼纷纷作鸟兽散,韩府得以保全。后来岳飞得以平反昭雪,谥号武穆,分封为鄂王,与韩琦曾孙韩侘胄“崇岳贬秦”,鼎力相助分不开。

岳飞年青时,曾在长安道上偶遇一位相士,此人姓舒,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舒老头眼见岳飞骨格清奇,长相迵异,主动上前攀谈,言道,年轻人啊,看你相貌堂堂,日后必定当显富贵,统帅大军,建功立业,可惜最终会死于非命。岳飞大惊,细问究竟。老头直言相告,哎,我认识你,你前世是猿精,猿长大壮硕后必定被害,你的功名富贵越显赫,越会有人妒嫉和记恨。后来岳飞果然树大招风,被奸臣和刻薄寡恩的高宗所害。(见《独醒杂志》)

还有一种说法,时大理寺卿周三畏为岳飞案主审,开始觉得岳飞谋反案坐实后,朝廷必有重赏,后来越审越不是个事儿,他曾听岳飞门下僧人惠清说起过一件事儿,说岳飞年轻时曾经遇到异人舒翁,曾非常隐秘的劝告过岳飞,君乃猪精,精灵流落人间,必有异事,此后会手握十万精兵,建功立业,位居三公,只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不会善终,得志后当早寻退路,以免被害。岳飞不以为然,后果然被冤杀。周三畏因良心使然,挂冠而去,不知所终。(见《夷坚志》)

岳飞当然不是猿精和猪精,只是后人牵强附会罢了,一则说明人们惋惜岳飞被害,此因天命所限,猿和猪都是难以善终的动物,归于天命,未必不是一种曲笔,其矛头安敢直指当权派和宋室朝廷,遣责其卸磨杀驴?二则也说明了岳飞的忠直秉性,只知精忠报国,不知激流勇退,安身立命而保全自己。

《三朝北盟会编》里还记载了岳飞一件隐事,岳飞驻军在徽州时,其舅姚某飞扬跋扈,仗势欺人,被老百姓举报到岳飞那儿,岳飞告诉了他的母亲姚老夫人,姚夫人严加训斥其弟,其舅怀恨在心。有一天,岳飞和他的舅舅外出,其舅打马前行,约有数十步之遥时,忽然回头张弓搭箭,一支雕翎冷箭径直射向岳飞,岳飞惊惧中闪身躲过,冷箭正中马鞍。岳飞知道这是舅舅衔恨报复,必欲置其于死地,于是纵马追逐,然后轻舒猿臂,擒落马下,取下随身携带佩刀,一刀就结果了舅舅性命。回家后岳飞把此事秉报给母亲,姚夫人责怪他,不该下手太狠。岳飞辩解道,如果当时射向我的那一箭,我若躲不过,我已经成为死人了,今日不杀舅,日后必为舅所杀。

岳飞杀舅一事不见正史,但《会编》作者徐梦莘是岳飞稍后同时代人,此书成于光宗绍熙五年,在此之前岳飞已经被宋宁宗平反昭雪,此后声誉正隆,作者不可能误会中伤岳飞,而《会编》史料丰富,记述详细,为历代研究辽、宋、金史的基本史籍之一,而作者徐梦莘倾毕生精力着述此书,治史严谨,因此岳飞杀舅一事很有可能属实,也体现了岳飞的杀伐果断和治军严厉,否则就会养虎贻祸,后患无穷。

另据《会编》记载,岳飞在驻军镇江时,泗州知州刘纲奉命前往帅府会商军事,刘纲请示岳飞,泗州(今江苏盱眙)位于淮河以北,易攻难守,无兵无粮,万一金兵打过来,是守好呢?还是放弃?岳飞反问,这个地方叫做润州,还有其他什么称呼?刘纲回答京口。岳飞再问,还有呢?丹徒。还有呢?南徐。岳飞笑了笑说,正是,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刘纲从帅府出来后,对岳飞心悦诚服,赞不绝口,岳鹏举真是有过人之处!

《齐东野语》里则记载了一则岳飞治军严明、军纪肃然的轶闻,岳飞在庐陵征讨流贼时,率军在闹市区安营扎寨住宿,第二天天亮后,带领士兵清扫街道门院,洗涤干净所用民间器物后整军出发。当地官员在郊区备好帏帐和劳军粮草,并且专门为岳飞准备了酒食饯行,队伍都快走完了,也没有见到岳飞本人,问队伍里士兵,大将军何在?左右对曰,大将军已经率领手下偏将们早就远去了。留下了一群呆若木鸡的地方官员,个个不由自主的伸出大拇指,为岳飞点赞,大将军不愧为中兴第一名将。

绍兴初年,在朝廷锲而不舍的求和下,宋金和议达成,高宗派遣了一个叫做士儴(此为别字,打不出来)的官员担任外交使臣到金国,士儴路过岳飞大营时,岳飞劝告道,金人诡计多端,不讲信义,大人不可久做停留。士儴说,肩负国家使命不可不去。告辞北去后不多远,忽见前方尘烟四起,杀声震天,士儴吓得赶紧弃路远遁,就在狼狈不堪惊魂未定时,望见一杆迎风飘扬的帅旗,再一打量岳飞已经疾驰而来。岳飞笑着说,我劝你别去,就是担心金人劫掠,我已派手下两员将领前往迎敌,胜负难料。你是皇帝身边重臣,肩负重任,我自当派兵护送。没走多远,岳飞手下两位将军前来报捷。后来岳飞含冤下狱,士儴力辩岳飞无辜,极力营救,并不是为了报当初之恩,而是亲眼所见岳飞兵贵神速,指挥有方。(见《齐东野语》)

就连岳飞含冤入狱,最后被迫害致死,似乎也早有预兆。岳飞被朝廷勒令回师,率军走到金山寺时,禅师道月再三劝阻岳飞谨防小人构陷,不要只身奔赴朝廷,岳飞执意不从。道月无可奈何之下赠诗一首“风波亭下水滔滔,千万坚心把柁牢。只恐同行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深涛。”岳飞到了临安后,即被罗织下狱,就在大理寺,有一小亭名曰“风波亭”,岳飞见后,方悟禅师语意。后来秦桧听说此事后,马上派遣手下打手何立前往缉拿道月。道月正在为众道徒讲法授道,看见何立后,说出了一段偈语“吾年四十九,是非日日有。不为自家身,只为多开口。何立从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言罢,端坐而化。(见《坚瓠集》)

依岳飞忠直善良天性,以及精忠报国志向,道月禅师的劝告再有效,也未必会听从禅师所言,后人尽可以议论岳飞愚忠,而在岳飞看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以青史留名的悲愤印证“莫须有”的罪名,未必不是岳飞的最好选择和归宿。

而下面这则记载则多少反映了岳飞最后的沉静如水和慷慨赴死,确切的说,岳飞想通了,也最终超脱了。岳飞在狱中时,有一个小牢子一直对岳飞非常敬仰,侍奉恭敬,可是忽然有一天变了,凶神恶煞一般,呵斥不断,岳飞不明就里,就询问小牢子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小牢子说“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君今疑臣矣,少保若不死,出狱则复疑于君,安得不反?反既明甚,此所以为逆臣也。”

岳飞听后,长叹一声,觉得小牢子所言如颇有道理,此后不复多言,索笔画押,所有泼向他的脏水照单全收。小牢子服侍恭谨如初(见《三朝北盟会编》)。此后不久,一代名将遇害身死。这个故事看似荒唐,其实切中要害,尤其让后人读到时深感凉薄,岳飞之死,则更显现的悲壮,苍凉,令人扼腕叹息。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八

个人简介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1841年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

林则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事必躬亲,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林则徐曾著《北直水利书》。《北直水利书》除经济之外,亦有治水方略,后来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将《北直水利书》改编成《畿辅水利议》。在新疆期间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

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曾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果不其然,六十余年之后,数百万领土已被蚕食鲸吞,历史证明了林则徐是正确的!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九

卫子夫是历史上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在后位38年,谥号思皇后,葬于思后园。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卫子夫的人物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卫子夫是中国汉代平阳(现山西临汾)人,原本她只是平阳公主身边的一名侍女,出身卑微。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跻身为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在皇后位共38年,是中国历史上皇后在位时间第二长的。下面来看看卫子夫简介。

卫子夫原本只是平阳公主家中一个歌妓。平阳公主由于平日里喜好歌舞,家中便养了许多漂亮的歌女舞女,而卫子夫就是其中之一。建元二年的春天,汉武帝去祭奠鬼神后,到平阳公主的家中做客,公主设宴招待武帝,并且将事先备好的女孩让武帝挑选,武帝却没有看上。直到筵席开始了,汉武帝一眼看中了在宴席上唱歌的卫子夫。平阳公主就当作顺水人情将卫子夫献给了武帝。

卫子夫入宫后并没有受到宠幸,只是当了一名宫女。一年后,由于宫中的宫女过多,汉武帝准备决定让年老体弱的宫女回去,卫子夫因要求出宫,得以再见到汉武帝。卫夫子见到武帝后泪如雨下,汉武帝便起了恻隐之心,于是留下了卫子夫并当晚临幸了她。卫子夫也因为这一次宠幸而怀孕。多年无子的武帝因此非常高兴,随即就封卫子夫为夫人,对她的宠爱也是有增无减。

元光五年,陈皇后因为勾结巫女暗行巫蛊之事被查办废后,逐出京城。在汉武帝年29岁的时候,卫子夫为他生下长子刘据,同年卫子夫被册封为皇后。随后,由于卫子夫到了中年之后渐渐的年老色衰,容貌与气质已经大不如从前,而武帝后宫佳丽三千,相继有王夫人、尹婕妤、赵婕妤受宠,慢慢的便失去了汉武帝的欢心,加上霍去病和卫青的去世,卫氏地位日渐式微。

征和元年的时候,公孙父子因巫蛊案件而遭人陷害,冤死于狱中,而公孙一家全部被斩首。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因为受到牵连而选择了自杀,卫青的儿子也被斩首。随后,卫子夫因在巫蛊事变中支持太子,汉武帝大发雷霆下令收走卫子夫皇后的御玺,卫子夫绝望自缢,葬于长安城外的桐柏。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一歌妓,却因一次酒宴而被汉武帝临辛,并因此而和弟弟卫青一并带入宫中,据记载,汉武帝在太子位时就已娶妃数载,却一直没有子嗣,而子夫自嫁与汉武帝以后一共生下三女一男四个孩子,其儿子刘据即为卫太子。

大女儿,卫长公主,前137年出生,卫子夫长女,当时汉武帝最为喜欢的女儿。据记载,卫长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下嫁平阳侯曹襄,第二次下嫁方士栾大,关于卫长公主《史记》与《汉书》只记载了她的两次婚姻,而对于网络剧中关于长公主被腰斩之事,正史包括野史都没有记载,无从考证。

诸邑公主,是卫子夫所生第二个女儿,据说,诸邑公主继承了母亲的美貌,自小便得汉武帝喜爱,而《史记》并没有出现此公主,《汉书》记载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一同因为巫盅而死。

卫子夫三女儿,也就是石邑公主,《史记》《汉书》中均未提起此公主,只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记载,诸邑公主是汉武帝与卫夫子之女,很多人以为跟着诸邑公主一起处死的阳石公主就是石邑公主,但据记载,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并非石邑公主,可见石邑公主并没有死于巫盅,只是其死因不详。

小儿子刘据,是汉武帝第一位皇子,是元朔元年,卫子夫为29岁的汉武帝生的长子。当时汉武帝已经即位十余年,武帝非常高兴,随后命令东方朔与枚皋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来感谢上天赐予了他一位皇子,又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神之祠。后汉武帝册封卫子夫为皇后,由此刘据由庶长子变为嫡长子,并于元狩元年立刘据为皇太子。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便是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乱”。在这场祸乱中,太子刘据被佞臣江充所诬陷,被迫起兵,失败后自杀。太子的生母,也就是大汉皇后卫子夫,在这场浩劫中,站在了支持自己儿子的立场上,事变后独揽全责,以一死换得太平。

但是,“巫蛊之乱”只是促进卫子夫之死的一个导火索。历史的进程,为这根导火索的出现,埋下了诸多伏笔。

首先,汉武帝晚年宠幸年轻貌美的妃嫔,对年老色衰的卫皇后态度愈加冷淡。而太子性格似母,仁慈谨慎。武帝在其他夫人生的儿子里找到了类似自己的影子,因而对太子的感情锐减。其次,武帝晚年猜忌多疑,对江充等佞臣的信任与日俱增。因太子与江充驰道结隙,江充便在武帝面前对皇后、太子进行构陷,导致夫妻不和、父子不和。第三,卫子夫本不会死,贤良淑德的品质让她承担了一切。巫蛊之乱发生后,武帝仅仅收走了能够调兵的皇后印绶,却无废除皇后之意。但卫子夫欲平复父子嫌隙,促进京城太平,终自缢于椒房殿。最后,历史结局的必然性促使了卫子夫的自缢。她知道,谋反之后,即使不死,也难安后半身。与其苟且存世,不如一死换得清白。大汉盛世下的卫皇后,就这样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十

滥设名目,强收杂费,这是历朝贪官污吏惯用的发财之道,清朝尤其严重。清世宗雍正帝把禁绝地方官员乱收杂费作为治吏安民的内容之一,倾力整顿,颇见成效。

地方杂费有不少是相沿成习的。如奉天府,老百姓做生意的时候如果有车辆进出,就要到奉天府衙门领取照票,边门验票放行,小车一辆收银十六钱,大车一辆收银三十二钱,每年都收两千两左右,此项银两均被府尹、书吏、经历司查验等官员分掉。另外,有猪羊贩卖进出也要按照每口三钱收费。由于官吏的勒索,致使边口地带物价腾贵。

此事被巡察奉天的'御史释迦保查实之后奏报给了朝廷,雍正帝立即下令严行查禁。奉天府府尹杨超曾遵奉谕旨,立即将车辆及猪羊收费项目尽行革除,不许再索取分文,雍正帝夸赞他办理得“非常及时,应该表彰”。在许多地方,给官员送礼长期盛行,如到任礼、端午礼、生日礼、阅城礼、盘库礼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东西上司一但收受,属员势必加征税课于人民,并且日后遇有请托便难拒绝,危害极大。在雍正帝的谕令下,各地规礼尽被裁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458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