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的散文诗(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8 16:38:04
山水的散文诗(优质13篇)
时间:2023-10-18 16:38:04     小编:曼珠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山水的散文诗篇一

山脚下,就是中国均人之父——朱德总司令的故乡马鞍镇。

从马鞍镇向西一公里多,有一座突起的高山,一峰屹立,青松翠柏,林密草茂,四季葱茏,这就是国家aaaa级琳琅山风景名胜区。走进她,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迈着轻盈的步履,走上琳琅山头,极目远眺,花团锦簇;菜花黄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更美了。宽阔的柏油路像一条玉带环绕琳琅山水。附近的村庄,果林绕宅,粉墙碧瓦,好一派田园风光。

海拔600米的琳琅山,高出周围群山,从山顶分出五个整齐的小山梁,从各方缓缓向下延伸,成了琳琅山的楞角,这使琳琅山成了一个自然生成的五角星。

在山顶上有一小平坝。稍事小憩,见坝中竖着一块《琳琅寨记》的石碑,碑文说:“琳琅,古寨也。……山高而秀,林参蓝天……”顺着小道向前走就是寨门,名曰“琳琅寨”。寨门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天外云峰新壁垒”;下联是“山巅武曲化干戈。”据同行者讲:过去山顶南面有一花园是清代秀才丁绍鸿所建,故名“丁家花园”。花园内草木繁多,并修有亭台、水榭,石桥,假山,显得十分别致,堪称寨之胜景。但那时只有富人才能进园观赏,而穷人只得望园兴叹。欣赏了山寨风光,站在遮天蔽日的树木中,远望周围众多的小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下山来就到了朱德总司令旧居纪念馆和朱德纪念园区。

1886年12月1日,朱德总司令就诞生在琳琅山下李家大湾。在这里他度过了之久的少年时代。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总司令旧居”匾额,悬挂在旧居大门上方。旧居左侧是丁家花园私塾,右侧是药铺垭私塾,都是朱德少年读书的地方。听老人们讲,小时的朱德喜欢同小朋友一道去琳琅山树林中玩耍,他喜欢这山的几个楞角。有时一天他们要把几个小山梁都跑完,在山上听鸟声,学鸟唱,采山花……他浇灌过的土地,游泳过的小河,亲手栽植的树木,都在琳琅山的环抱里。朱德从军后,他也特别喜爱五星。抗日战争时期,朱总司令在山西武功县栽植的`一棵杨树,树干、树枝横截面都是一颗五星,当地人称它为“红星杨”。在朱德故居纪念园区,你处处感到此地的奇异和灵气,可以尽情领略到大自然赋予的美景。

马鞍,地灵人杰,山水形胜。在故居纪念园区参观,总司令那“仗剑山河动,挥毫日月明”的气概;那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帅风豪气,令人浮想联翩,让人流连忘返。总司令一生是一首诗,琳琅山孕育了他特有一些气质,在朱总故里让人倍加怀念他那高大光辉的形象。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一座巍巍丰碑。

山水的散文诗篇二

深山古庙里,有一口钟。据说,撞响它,声音清越得能驱散瘟疫。

但在这座庙里,只有一个僧人,能撞得出这样的钟声。浑厚悠远的钟声飞出寺院,回荡在青山碧水之间,一圈一圈的无形的涟漪,似乎一直荡到了天国。

大家都认为这个撞钟的人定是位得道的高僧。

终于有一天,这位得道高僧告诉了大家一个惊天的秘密。他每次撞钟,心里都念着一个女子。这清越的钟声,是送给那已经遥隔阴阳、生死两茫茫的爱人听的。他用了心中所有的思念和挚爱撞出了最动听的钟声。

众人愕然:原来,他不但不是什么得道的高僧,甚至还是一个未绝红尘俗念的槛内之人。

故事中痴情的僧人已经远去了,但那不绝的钟声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得道”,“道”是什么?谁人又能“得”?

若说“道”是天地万物之法则规律,那么,“得道”便是对这法则规律的'洞察敬畏,从心所欲,而不逾这最高贵的“矩”。而在这所有的法则与规律之中,于人而言,最神圣与纯洁的莫过于人之本性与真情。

怀抱真情、秉持本性的人,才有可能得道;而对人生最美好的情感——爱——的真诚与执着的追求,恰恰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的真情与本性。

世上本无佛,佛皆来自红尘。来自红尘的佛并非是弃了红尘、绝了俗念,正相反,莲花台上的佛,正是对俗世有了太多太多的照拂,对红尘有了太深太深的悲悯,才把那小小的拥抱一个个体生命的爱,升华成了普照天地、温暖乾坤的大爱。

那个撞钟的僧人,心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子;俯视苍生的佛,心中有整个浩渺无穷的宇宙。而我们每个有幸为人、愿意以真诚的心灵歌唱的生命,心中皆有一个佛。

每一支动听的歌,每一首隽永的诗,每一章传世而不朽的乐曲背后,皆静立着一座佛。

为他吟诵,为他咏唱,心有澄明圣洁之感,恰似静悄悄、清朗朗的夜里,高悬一轮皎洁的月亮。

佛、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山水的散文诗篇三

在仇池古国――今甘肃省西和县,仇池山和晚霞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两个景点。

仇池山

仇池山胜万山之间巍然崛起,四壁峭绝,孤高入云。山上绿野平旷、阡陌纵横、村舍相望,真乃陶渊明所希望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理想世界。我想,如果陶渊明早知有仇池山,他也不愿采菊于南山。

这座山形势险要,地控陇蜀通道,有一百顷宽广,约万亩左右,上有池,四周绕一圈,大约有9040步,约20里;形状宛如一个翻倒的壶一样,拔地而起。其实,仇池山的出名得益于仇池国的建立。在汉献帝刘协建安(公元196―219)年间,氐族首领杨腾始居仇池,担任部落大帅。杨氏建立的割据政权――仇池国兴衰续断,传衍近4之久,逐渐形成了一个仇池文化圈。

神奇的仇池山被西和县列为“西和八景”之一,是因为在仇池山中有神鱼洞、净洞、小有天、伏羲仙崖、西勺瀑布等多处胜迹。不由得使人神奇、神秘、令人神往。

世间绝处,人间仙境。最令人慕羡的还是神鱼洞。神鱼洞是公元前3300年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重要分布地,依山傍水,崖脚涌出山泉一眼,汇作小潭,澄碧见底,每当清明节前后,有银鳞尾尾,随水跃出,倏而游回洞中。平时却不多见,据说欲想见神鱼,需心诚、戒斋,然后烧香求拜,只有神鱼闻到香味才能偶出现,难怪大诗人杜甫赞叹道:“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福地语真传。”

伏羲仙崖是仇池山另一处绝景胜迹。伏羲的神话和传说与仇池山伏羲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伏羲仙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源头。而伏羲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伏羲氏族、部落联盟为主体的先民所创造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伏羲在这里造书契、创八卦、作网罟、造乐器、制嫁娶、定历法等,至今山上还有伏羲当年活动的.遗迹。

在仇池山,每每峰回路转,是“千象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是“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是享受心旷神怡之感觉;是饱览新鲜花草的馨香;是沐浴和煦阳光的温暖;是感受伏羲当年的执着;是倾慕西勺瀑布激越的好据点。

古人曰:“登泰山而众山小”,仇池人云:“游仇池山而众山羞”。

晚霞湖

晚霞湖是一座人工湖,方圆20公里,四面秀峦奇石环绕,6道大弯,3个小曲,汇成壮如葫芦的一池碧水。夏秋季节时常雨雾弥漫,天地一片烟雨蒙蒙,象披着轻纱的少女,给人以朦胧的美感。云散雾开,显露出湛蓝的天空,万道阳光倾泻在湖面,一幅倏忽万变的彩色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人工奇石,玲珑赐透,形壮各异,在湖水中投下各自千奇百怪的倒影,湖光石色,浑然一体。

其实,最美的还是夕阳下的景致了。

越往近处走,越真切地发现,晚霞湖确是临近黄昏的情形态势。弯弯的,纤纤的,浅浅的,静静的,红彤彤。它宛然一个成熟而害羞的女孩,容貌恬雅,姿态丰硕,极有韵味,极吸引人。悄悄走至眼前,湖面上泛着细细的波儿。水波荡起,由东向西,一圈儿一圈儿,划过去,划过去。这一层刚刚走了,立马,下面一层紧跟着漾出来,紧跟着赶了去。如此络绎不绝的涟漪,层层叠叠,无穷无尽。而晚霞湖全是外物的影子。丘陵奇石,黑了脸面,在边缘起起伏伏,绕来绕去。夕阳下不多的几棵星星,象挂在水中的红灯,高高低低,闪闪烁烁。血丝丝的晚霞,一副沉重的样子,掉在水中央,任凭细水晃呀晃,摇呀摇,却稳如泰山,斯文不动。移至湖边位置,晚霞似乎泡软了,变成薄薄的,乏乏的,散散的样子了。这时,晚霞与湖水一致了,合拍了,老是飘呀飘,荡呀荡的。红红的晚霞,囫囵儿,似乎要让葫芦的晚霞湖掳掠了去。

山水的散文诗篇四

2.一羽不能加,一蝇不能落

3.相濡以沫,未若相忘于江湖!

4.你是个务实的人。无论是学什么东西,都要入迷进去,才能学出效果来。

5.老子革了你的命!

6.心如赤子,意如刚铁

7.“你的拳法白练了。”王超看着周雨馨,叹了口气:“其实拳术最终目的不是杀人,也不是养生。而是给弱者受辱的`时候能有以命搏命,血溅五步的机会。练拳的人没有这点儿血性,练得再高,也是个懦弱的弱者。

你看似很狠,其实骨子里面真的是个懦弱的女人。练拳的,胸怀要能容忍,但不能受辱。受辱怎么能不报?你自己受辱了,不敢血溅五步,却来报复别人,实在是………….哎!”

8.秋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9.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檀兮

10.你自己还在迷雾之中,其实今天地这一拳,能打出来,这是必然。我和你结交这么久了,你地人我也多有了解,不会看错的,你地心意坚定,而且蓬勃,有一股默然能御的意境,显然,有一股浩然磅礴的大气,对你感触很大,你被这股磅礴浩然的大气影响,举手投足,一拳一脚,都带有这股气势。

越是集中精神,遇到强敌,你的心意勃发,这股气势就越能发挥出来。就算功力比你强的对手,遇到了你,也要被你拳脚的气势缩震慑,处在下风。

你只要面临强敌,就一定能够超出自己平时的水平,这是你心意中蕴藏的东西,平息不受刺激,不显露罢了。练拳人,一味苦练,那是不行的,还要配合到心意的感动,一感动,人就会投入,忘记生死痛苦,爱恨情仇。这样的拳法,才是真正的上乘拳术,你显然以前专门修炼过心和意。

不然,也不会屡屡在强敌压境之时,爆发出身体内蕴藏的最强力量。

11.说把司徒光喂鲨鱼,要是被鳄鱼吃掉了,那以后在唐门之中,还有什么威信存在?

12.那一吻的沉沦`那一吻的相濡以沫

13.“姐姐,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神仙,我能飞升,也不为了长生,只为了保佑你生生世世都平安。”

14.国术打法一打就犯法

15.练法要学老子,心中空虚。养法要学孔子,循规蹈矩。打法要学魔鬼遇神杀神。

山水的散文诗篇五

回村里安排花木移植事宜,来帮忙的是一个膀大腰圆的村妇,有着一副大嗓门,和二姐说着来晚的原因:“彩墨回来了,说是雍婶的心脏病犯了,我去坐了一会儿,耽误了一点时间。”我愣了愣,“彩墨是谁?”“晓平的妹妹啊!”“他妹妹不是叫采蜜么?”“人家叫彩墨,东北人叫吐噜嘴了,叫成采蜜了”。她大笑着跟我解释。印象中那个女孩子清晰地出现在脑子里,是啊,是晓平的妹妹。恍忽间想起了晓平,是我十二年的同学,在村子里大概只有我和他之间有这么长的情份了,虽如是,却不得常相见。

我们村子在镇区的东侧,非常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地势,是个非常良好的小气候区,上高中时,父亲在大哥大嫂的技术支持下,号召村民种植苹果梨树,并作为一个产业推广到全村。从一进村子的后山岗开始,一直延伸到大队老果园,山岗上全是苹果梨树,一到五月上旬,漫山遍野的梨花开了,层层叠叠,竞相绽放,波澜壮阔的很是气势,在老果园的右下侧,便会看见一个满身书卷气的老农,正在打理葡萄园,他就是晓平的父亲,我们叫雍叔的人。

和晓平在一起玩够了,多半会随着他跟着雍叔荷锄而归,洗漱完毕,雍叔在西屋坐下,沏上一壶茉莉花茶,点燃一根自已卷的老旱烟,抽完后,在南窗的书桌上非常有仪式地铺上一张宣纸,静默半天,凝神下笔,丝毫看不出后期书本上所说的形而上的绘画技巧、创作冲动,以及美学范畴中关于山水画的勾、皴、擦、点、染、积墨、设色等刻意技法属性。只见在他简单的勾勒、渲染中作出一幅幅或浩瀚、或雄浑、或辽阔、或小巧、或简洁、或乖张的山水画的小品文来。一条线,引出几座峥嵘巉岩的山峰,一簇点,造就密林中清新幽远的山谷,一转折,渲染着平凡自然的北国风光,一顿笔,描绘出纯朴、高远的乡土气息,对其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从容,才知道什么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落款的时候,多会歪过头来语意殷殷地问我:“想不想学?”小时候对描红课的畏惧心理及狼狈情形多会浮现眼前,默默的摇头。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决定是多么轻率而任性。那时候,不知道也不会去探究一个国画大师怎么会甘心蛰伏于东北一隅,过起耕读传家的农夫生涯?怎么会甘心在山里垒坝筑堰、在荒野开荒造田、在沟垅种果播菜,然后在农闲中将一点水墨溶于水,用一纸生宣铺陈着一个人的心事?漫开来的岁月动静相宜的沉淀,他是怎么将农夫与大师的角色融合得这么融洽呢,对我来讲,是一个岁月中的谜。

耕读传家,是中国这个传统农耕社会中读过书的乡贤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吧?也是雍叔心中对子女的期待么?在雍叔作为国画大师的身份下,宅第很有书香味了,如果有儿女将山水画传承下来,就是耕读传家了。不知是雍叔的恬淡性格使然,还是说不愿儿女承受习作之枯苦?在我看到过的日常中,是没有发现他对三个子女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跟他学作画。也许是因为东北的小山村没有当时雍叔学作的浓厚氛围吧,其长子高中毕业后洄游到山东老家,其二子,也就是我的十二年同学晓平,在家乡小镇做起了商人,不知其女彩墨嫁与什么样的`人家。只是在印象中,高二寄读时的房东,是雍叔的徒弟,我跟晓平一同喊二哥的一个木匠,常常会去化解小师弟走读时被坏小子盯上找麻烦的困顿。不同的是,雍叔是以笔为工具在宣纸上作画,而二哥学成后以刀斧为工具在手工打制的家具留下一片片国画。

岁月无情亦有情,虽然与雍叔渐行渐远,从来没想过在工作上会有与雍叔也有交集的一天,上级部门建了一个“农村吉林”的网站,有一个栏目叫“乡贤人士”,所谓乡贤在我的理解中就是生于其乡,而众人共称其贤者。如今,时代要求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将乡贤之概念引申为文化带头人、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从文化站转过来的资料中,豁然见雍叔居于文化带头人之首位,是因为他早已经成为省书画协会会员,当配得上乡贤这个称呼了。

不由得感恩起少年的快乐时光中,有一位那么亲切的长者,将一朵花开、一棵草长,一抹春绿,一缕秋色的感悟都会跃然于纸上,让年轻的我得以启示和感动。就如同雍叔笔下的我最喜欢的山山水水,依旧拥有着纯天然的品质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旧时光。

雍叔名雍太慎,雍者,从容也;太者,大也。慎者,真心也。这位从容的大师级国画者,用独具匠心的山水画表达着中国人性情中最为厚重的沉稳,抒发着“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让我辈体味到国画不只是中华民族的底蕴、底气、更是我们的性情、图腾。

山水的散文诗篇六

山脚下,就是中国均人之父——朱德总司令的故乡马鞍镇。

从马鞍镇向西一公里多,有一座突起的高山,一峰屹立,青松翠柏,林密草茂,四季葱茏,这就是国家aaaa级琳琅山风景名胜区。走进她,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迈着轻盈的步履,走上琳琅山头,极目远眺,花团锦簇;菜花黄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更美了。宽阔的柏油路像一条玉带环绕琳琅山水。附近的村庄,果林绕宅,粉墙碧瓦,好一派田园风光。

海拔600米的琳琅山,高出周围群山,从山顶分出五个整齐的小山梁,从各方缓缓向下延伸,成了琳琅山的楞角,这使琳琅山成了一个自然生成的五角星。

在山顶上有一小平坝。稍事小憩,见坝中竖着一块《琳琅寨记》的石碑,碑文说:“琳琅,古寨也。……山高而秀,林参蓝天……”顺着小道向前走就是寨门,名曰“琳琅寨”。寨门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天外云峰新壁垒”;下联是“山巅武曲化干戈。”据同行者讲:过去山顶南面有一花园是清代秀才丁绍鸿所建,故名“丁家花园”。花园内草木繁多,并修有亭台、水榭,石桥,假山,显得十分别致,堪称寨之胜景。但那时只有富人才能进园观赏,而穷人只得望园兴叹。欣赏了山寨风光,站在遮天蔽日的树木中,远望周围众多的小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下山来就到了朱德总司令旧居纪念馆和朱德纪念园区。

1886年12月1日,朱德总司令就诞生在琳琅山下李家大湾。在这里他度过了14年之久的少年时代。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总司令旧居”匾额,悬挂在旧居大门上方。旧居左侧是丁家花园私塾,右侧是药铺垭私塾,都是朱德少年读书的地方。听老人们讲,小时的朱德喜欢同小朋友一道去琳琅山树林中玩耍,他喜欢这山的几个楞角。有时一天他们要把几个小山梁都跑完,在山上听鸟声,学鸟唱,采山花……他浇灌过的土地,游泳过的小河,亲手栽植的树木,都在琳琅山的环抱里。朱德从军后,他也特别喜爱五星。抗日战争时期,朱总司令在山西武功县栽植的`一棵杨树,树干、树枝横截面都是一颗五星,当地人称它为“红星杨”。在朱德故居纪念园区,你处处感到此地的奇异和灵气,可以尽情领略到大自然赋予的美景。

马鞍,地灵人杰,山水形胜。在故居纪念园区参观,总司令那“仗剑山河动,挥毫日月明”的气概;那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帅风豪气,令人浮想联翩,让人流连忘返。总司令一生是一首诗,琳琅山孕育了他特有一些气质,在朱总故里让人倍加怀念他那高大光辉的形象。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一座巍巍丰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山水的散文诗篇七

生活是水、生命是山,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便有了“山钢水柔”的秉性。水平淡、柔和,不时还会荡起点小涟漪,它的波浪时缓时急,遇石则绕、遇崖则冲、遇渠则流、遇滩则积,“守地理、遵规矩”,遵循着水往低处随波逐流的规律;“守天时、遵天意”按照春融夏涨、秋降冬封的节律。它旱时“化整为零”、涝时“化零为整”,不断的自我调节、已达到适者生存的法则和忘我的“境界”。

我们作为大众的凡人,我们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壮大,与“水性”有何不同?

?山的诞生便是大自然的一个杰作和奇迹,但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就显得非常之重要!如生在桂林便能“甲天下”,若生在西藏还可与“世界屋脊”相媲美,更不用说生在“西岳”,那便是以险为名天下知的“华山家族”,又如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等等……诸多名山,其成名各有故事、各有千秋,有的灵秀、有的陡峭、有的险峻、有的奇特、有的蜿蜒、有的浑厚、有的高大雄伟、有的气势辉宏、有的'小巧玲珑……不尽言表,但作“万物之灵、主宰世界”的普通大众,只有爬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顶峰,您才是“主宰”;您如果没有勇气、力量和能力,无法到达山顶,那你就只能在山脚下、河流之中,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做一块“垫山”之石、当一颗河底“雨花”之石,吸收日月之“精华”、取悦天地之“灵秀”!

人无论生活的多么平凡、多么普通,都会在生活中或悲或喜时,寄情于山水、或发泄于山水,历代古贤能者、文人墨客、士大名流、“雅士骚客”、高僧隐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或“上善若水”云云,更是“修炼”于深山、种花于溪边,把融情于山水做到了“极致”,给后世子孙留下了许多旷世奇作、经典传奇和精神“食粮”。“先贤”遗传给后人山水的情怀、禀赋和思想,现人便有了山的“骨架”、水的“血肉”,有山的世俗、固执、淡定,有水的理性、柔情、冲动;有山的刚劲、伟岸,有水的优柔寡断、“抽刀断水”和一路昼夜不息的“欢歌”;有山势的豪迈、苍凉,有水的波澜和博大的胸怀……无论是哪一种形态,都是一道别致、美丽的风景,都是一种最“原始”、最“本真”的力量和温柔之美。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无休止的轮回。山和水永远则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或枯木逢春、久旱甘霖,或者“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完成了一季、一年或一生的循环,走完了四季或几十年的历程,圆了一个生命历程轮回、梦想绽放的绚丽“华章”。一座山、一汪水、一个人或悲壮或传奇、或伟大或暗淡、或充实或空虚、或满足或遗憾……演绎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喜悦和悲切。但是,对大多数可敬、可叹、可谓的“凡人”,我们只是“过客”,生活或人生都是很简单、短暂、仓促而无声的“绝唱!”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笑谈中山水循环转、“戏说”着世事本无常;我只愿随遇而安岁月任“徜徉”、“随心而欲”日子如水长;我也“汗颜”彻悟,高处不胜寒,何苦苦登攀……可现实的生活中你、我都在苦“攀援”!

山水的散文诗篇八

当,驻足江南,再一次遥望庐山,我惊觉,这一别,已多年……

——题记

庐山脚下,浔阳江畔,斜阳正好,秋意偏寒。我小立片刻,对着这一山烟云,回忆着那些我与诗结缘的日子。

沿着环环弯弯的山路而上,右边,是绝壁的悬崖,左边,是空蒙的山色,好像一个转弯,我的思绪,便被甩出车窗之外,跌落白云之间。不必细数转过了多少弯道,且让这思绪躺在柔软的云里,细数过往,回首当年。曾经,在这里,我邂逅恩师,从此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一次偶然的相遇,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相知相惜的师生情谊,更有诗心一点,从此深藏山水之间。

一直都认为,用文字和相片记录,是两种很好的习惯,该让他们成自然。诗之与我,亦师亦友亦知音,我想,在诗的心里,应该也早已把我当作老朋友了吧。

光阴荏苒,春秋流转,在繁复的生活中,内心,总有那么一方净土,为诗而留,不必良顷千亩,无须蓬荜生辉,只须明窗净几,溪水环桥,便是天上人间。累了,就去那里小歇片刻,闲品清茶,浅蘸浓墨,写上几首小诗,亦或寻个偏爱的词牌,填上一阕雅词,或与诗友同赏,亦或独自端详,便觉春秋多彩,岁月留香。

抵达山顶,已近黄昏。如琴湖畔,群峰环绕,烟水清寒,温暖地阳光,懒懒地铺在湖面,泛起微红的涟漪。我沿着湖堤闲行,找到了多年前曾留影过的长凳,小坐,手搭凉棚,背倚斜阳,按下快门。

还记得初来庐山,一景一诗,未尝懈怠,从此以后,旅游中,立景题诗,便成了习惯。姑苏周庄,秦淮风月,扬州烟雨,临安西湖,这些美好的风景,都被深深地烙进了我的诗行,被淡淡地写进了斑驳的时光。如此,每次回首人生,走过来的那些路的两旁,都散发着淡淡地诗香。

山水的散文诗篇九

不是从山水的襁褓里分娩出来的我,却对山水有着一份特别的眷爱。面对祖国诸多的山山水水,总有一种想走近它亲临它的期待,渴望能有一天实现走遍山水的愿望,但时常也会怀念家乡的那座无名小山和那片清澈的河水。

于是,在泼墨的山水画里找寻连绵起伏的青山、绿水;找寻青石铺就的小巷、石桥;找寻石灰抹的土墙,盖着灰瓦的屋檐。记忆里的灰白缓缓地,缓缓地返回那片葱郁的绿色,连斑驳在老墙根上的那一块块厚厚的苔藓也在心里鲜活起来,是那样的翠绿而鲜艳,我仿佛重回到那些久远却又清晰的记忆里。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家中的房屋就是用黑砖、灰瓦搭建的。屋子的后面有一片水塘,虽不大,却很清澈。我就是吃这片水塘里的水长大的。水塘的不远处有一座叫“牛头山”的小山。听爷爷说,因为山峰似一条牛的牛头,所以称为“牛头山”。因为代代的不断开垦,牛头山越来越小。最后,山顶被开挖成一片水塘,人们就在水塘的周围种上蔬菜,关于牛头山的名字似乎已经被淡忘了。那时,经常跟随着奶奶在山上放牛,看奶奶种菜浇水。调皮的我,就经常爬到这山坡上来,捕蜻蜓,捉蝴蝶,挖野菜。直至后来,牛头山被政府征收而化为一片平地,这座山也从人们的记忆里淡忘了。

伫立在熙攘的城市,无数次地遥望远方,寻找那一脉幽蓝色的山影,可是,除了高大林立的建筑,就是拥挤的车流和熙攘的人流;无数次幻想遇见那一汪闪烁轻盈的波光,可是,除了城市繁华留下的荒凉,就是那混浊的河流。家乡的那座小山,那片绿水,已经被一座座高楼所覆盖。

山水悠悠,历史悠悠,情怀悠悠。游历于市井,栖身于楼林厦海,永远会眷恋家乡,依情家乡的山水。

山水的散文诗篇十

虽然我不是从山水的襁褓里分娩出来,但流淌的血脉里,却一直对山水有着一份特别的眷爱。面对大江南北诸多的山山水水,总有一种绵绵不舍的情怀,有走近它亲临它拥抱它的期待。

跳跃在眉宇的希冀,是多么渴望有一天能实现走遍山水的夙愿,当希冀飞出了瞳孔,家乡的紫金山和那片清澈的秦淮河水就渐渐清晰起来。家乡的青山充满了太多的故事。江南四大名楼的阅江楼,秦淮河上漂移的画舫,钟山的风风雨雨……俨如流动的经卷,停迫在一朵白云里欲说还休的述说着今朝与昨夕。那些传奇与典故,那些江河与湖泊,铸就了南京的魂魄,写下了南京的沧桑。

南京历来就有“六朝古都”的美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定都给南京带来了一度的繁华,成为东南物产丰饶的胜地。六代豪华春犹在,如今在南京城内散落的六朝遗迹可考、可赏、可叹。不仅如此,南京现存的民国文化遗迹有1000多处,可算是民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巍峨壮观的伟人陵、秀丽苍翠的林荫道……真是数不尽的风流,喟叹不已的山水风情。

岁月如流水,金针银梭的一直穿梭在古老的织布机里上下翻飞,稍有闲暇之时,心神便会潜伏泼墨的山水画里找寻连绵起伏的青山、绿水;找寻青石铺就的小巷、石桥;找寻石灰抹的土墙,盖着灰瓦的檩条、椽木;雕龙附凤的斗拱、飞檐。那一刻,那些盘踞在脑海的灰白地带,便会缓缓地,缓缓地返回那片葱郁的绿色,连斑驳在老墙根上的那一块块厚厚的苔藓也在心里鲜活起来,是那样的翠绿而鲜艳,仿佛又梦回那些久远却又清晰如昨的时光隧道幽深处。

儿时的记忆里,家中的房屋就是用青砖、灰瓦搭建而成的,纸糊的花格门窗,飞禽走兽的瓦檐,一直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屋子的后面就是秦淮区的月牙湖,面积虽然谈不上辽阔,水却碧蓝、清澈。我就是吃月牙湖水长大的。月牙湖的不远处有一座山叫“牛首山”。听爷爷说,因为山峰形似一条牛的牛首,所以称为“牛首山”,南宋名将岳飞就是在这里大败金兵的,留下了“精忠报国”的美名。牛首山,因为代代的不断开垦,牛首山越来越小。最后,山顶的一边被开挖成一片水塘,人们就在水塘的周围种上蔬菜,关于牛首山的名字似乎已经在我的脑海被淡忘了。那时,经常跟随着奶奶到山上惠济寺上香,乘奶奶焚香祷告,祈求家人平安之际。调皮的我,就经常爬到寺外的山坡上,捕蜻蜓,捉蝴蝶,摘野果……直至奶奶扯开嗓门大声疾呼时,我才会匆匆跑回寺庙,像做了错事的稚童,小心翼翼的搀扶奶奶沿着崎岖的蜿蜒山道,原路返回。

伫立在熙攘的城市,无数次地遥望远方,寻找那一脉幽蓝色的山影,可是,除了高大林立的建筑,就是拥挤的车流和熙攘的人群;无数次幻想遇见那一汪涟漪轻盈的波光,可是,除了城市繁华留下的荒凉,就是那混浊的河流。家乡的那一座座青山,那一片片绿水,已经被时光碎片所淹没、覆盖在蓝天白云深处。

山水悠悠,历史悠悠,思绪悠悠,情怀悠悠。游历于市井深处,栖身于楼林厦海,思乡的心如故,思乡的情始终,在外的游子永远会眷恋家乡,依情家乡的山水。

山水的散文诗篇十一

一、相遇蓝素,你是我不曾错失的美好

遇见蓝素,甚是温软。像一朵蓝色风信子开在水湄,开在旷野。蓝素传出的音波仿若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推着我穿行在山径丛林。

年岁渐长,记忆也在慢慢地倒退。人一旦念旧,便开始老了。忘了这是谁的句子,却是与我少有关联的。我在十五岁那年就开始念旧了。十五岁时,往复在我记忆中的只有一个人的脸,一个人的眼,一个人的身影,每每梦里,他走向我,抚摸我的发,深情地看着我,随后又残忍离去。三十年之后,步入中年,只是比年少时有了更多更为丰富的记忆。

我是一个活在往事中的人——这是我写在我散文中的句子。

某日的黄昏,我在乌镇。乌镇的水色里有蓝素留下的波影。一次次地前往乌镇,仿佛那里有个人一直在等着我。为了那个人,为了去看他,为了感受他的气息,我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某日,我坐在临水的河边。坐在一张餐桌前,点了一盘小菜,一碗黑米粥,漫不经心地拿着勺子舀起米粥放进嘴里,漫不经心地看着远方,听蓝素于2017年书香节为我特别制作的三期《旧书的似水年华》。感觉他的身影倒映在水色中,感觉我就在他温情的双眼中,感觉我们就在乌镇的似水年华里,感觉时光在水波中不再匆匆。

《旧书的似水年华》第一期播出的那天,我正好坐在丽水云和梯田酒店天台的藤椅上,夜空中有最亮的星,不远处的古街上,有人围着篝火歌舞,我长裙在身,思绪却随着蓝心的空灵之音飞舞,感觉那声音仿若头顶上的星辰落下来。这个异乡的夜晚如此美妙,疲乏顿失,心境澄明,感谢那一刻有蓝素的温暖陪伴。

第一次听说“蓝素”是在雁子那里。她找来一期节目给我听,在雁子的鼓励下,我将近期的一篇散文《尘世密语》投到了蓝素电台邮箱。这篇《尘世密语》是我沉寂将近一年之后的第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于我的意义远远超过文本本身,我将这篇文投给蓝素,实则是暗喻了某种不为人知又隐匿在内心的无法言说的东西,一如这篇散文的标题尘世密语,是密语,也是蜜语。

不想,第一篇投出去的文迟迟没有音讯,一度被蓝素雪藏,却在文友的催问中迎来了另一篇文的播出。那是我为玛格丽特?杜拉斯去世二十一周年写的散文《绝唱》。投给蓝素时用了《我们永远相爱。我们永远热泪盈眶。》这个标题。

在3月3日杜拉斯逝世二十一周年纪念日里,听到蓝素电台精心制作的节目。我知道,之前所有的想象都是美好的,之前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当开篇的第一段音乐响起,当蓝心读出杜拉斯生命的绝唱时,当蓝心和鲁易读至这篇散文的尾声部分时,我的内心已然决堤,我整个人被他们的声音淹没,我的眼眶里一直含着泪。

杜拉斯这个名字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停留了太长太久的时间。她风情万种地来,又苍凉孤独地离开。过去的那些年里,我写过很多关于她作品的评论,唯有这篇是我自己最为喜爱的。以前写她,我都是站在她的世界之外,用欣赏的眼光看她写她。她是我心中的女神,是文学大师,可这次却不同,我走进她的世界,她的内心,我站在时空的对岸和她对话,她不是文学大师,不是女神,她只是个女人,一个为了爱颠沛流离的女人。她是我的熟人,她是那个亲近我灵魂的人。

我久久地沦陷在蓝心的声音里,这期节目收到的反馈远远在我的意料之外。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之前已制作好的音频由于突发的故障而导致无法按期播出,后来我才知道3月3日那天晚上我听到的是节目是淡颜和蓝心、鲁易两位主播赶制出来的,那晚我在节目的留言板写下:我知道,今晚我注定会和她在蓝心,鲁易深情的朗读中重逢。听到尾声部分,再也无法忍住泪水。我想,如果真有天堂与灵魂,杜拉斯在天堂听到,她也会如我这般泪流满面。感谢蓝心,鲁易两位主播,感谢亲爱的淡颜,你们是天使,在杜拉斯逝世21周年的纪念日里,能得到这样的回应,我再无它求。

之后,蓝素又制作了一期男声版的,由主播王逸鸣朗读。圈中不少好友转发了这期的节目,很多朋友发来留言说,从头到尾听完,什么都不想做,被这篇文和这声音吸引,这1个小时真的值了。

傅菲老师留言说:爱是最深的人性,也是人性最温暖和伤痛的部分。相爱,多么美好,也多么艰难。爱是人唯一可以抗衡时间的东西。文章写得细腻,触动我内心。我相信,世人皆痴男怨女。非常好的播音,十分喜欢。谢谢作家写出美文。谢谢电台推出美妙的有声读物。

雁子在留言中这样写道:蓝心和鲁易,双声演绎得太完美了,在控制情节的节奏和人物性情的拿捏上,都殊为绝妙。绝唱,绝文,绝音,绝配。

我的好友夏云泥说:作品最后一个章节,是雪以原著经典告白为素材设计的,是整篇作品的亮点。这一段杜拉斯与她的中国情人老来见面的对话,听完后感动人心,几欲落泪,是最感人的部分。这种设计满足读者心愿的同时,也表达了雪对杜拉斯这段爱情的期冀和对爱的观点。

之后又有几篇散文被蓝素主播选读,我一直反复在听的除了《旧书的似水年华》《尘世密语》就是主播暮晓朗读的《孤独的和声》了。无数个寂静的夜,听暮晓的朗读,感觉像是被一种天然的气息所拥围。暮晓的声音空灵轻柔圆润,在节奏上把控得极好。蓦然地想起张文琮的《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我一直有说,比文字更能直接抵达人心的是声音。好声音是能安抚人心,让人心在瞬间得以安静。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往事、很多情感被暮晓的声音带了出来。

二、聆听蓝素,用声音温暖每一个孤独的灵魂

还是在秋色初绽的人间。

还是沦陷在蓝素的诗意时光和情绪风景里。

还是蓝心,那个用澄明的心,用绵长低婉的声音绘制着素色岁月的女子。

第一次真正地听完蓝素的节目是傅菲老师的散文《思念》。傅菲老师散文集《饥饿的身体》中,《思念》是我最喜欢的一篇,不知道已经读了多少遍,我只知道文中的那些句子,如苍穹里的某颗星子,落在我的眼睛里。星子落下来的时候,不见任何的声响,不见丝毫的波澜,只是落下来……在黑夜里,听蓝心和鲁易读这篇文,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走在森林里,漫无目的地走。在迷路时,前方突然晃动一缕亮光。我沿着那缕亮光,终于在黎明到来之前走出了迷雾般的森林。

蓝素制作的这篇《思念》在我眼中泛着无数的'亮点,男女双声中近乎完美的融合是亮点,音乐的选曲是亮点,后期精心的制作是亮点,而最打动我的有三处:

第一个亮点是《思念》这篇文中,有一段是有关俄国诗人茨维塔耶娃和里尔克之间的情感,是茨维塔耶娃书信中的句子:“莱纳,我想去见你……我想和你睡觉——入睡,睡着……单纯地睡觉。再也没有别的了。”这段文字如何用声音去表达其实很难,最终还是得取决于主播对这篇文的理解和对这段文字语境上的把控,如果做得再深入再细致点,还要对两位诗人的情爱有所了解。在朗读时,一旦表达过头就会感觉俗不可耐,而如果表达不足又会令人心生遗憾。那晚,当我听到蓝心读到这一段时,真的是被她深深地打动。原来这世上比文字更能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与人心相融的是声音。我爱极了这种深情的低沉的声音。茨维塔耶娃在这篇书信中发出的绝望的美好的纯净的愿望,都被蓝心表达得刚刚好,那种低沉哀婉的声音灌入到耳中时,令我竟生恍若隔世之感。

第二个亮点是蓝心读茨维塔耶娃的那首《我想和你一起生活》。我是一个对声音很挑剔的人,就像对这首诗的朗读版,曾经因写一篇文而想去找这首诗完整的朗读版来听,却始终找不到一个令我满意的,包括专业电台的主播的朗读,声音不是太飘以至于感情不到位就是煽情得过了头,听了很多还是觉得蓝心的朗读最能贴近我的内心。蓝心读的那一句“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生生地带出了我的眼泪。

第三处亮点是推出的时间。在一个深情的日子里播出这篇《思念》可以看出蓝素管理者的细致与用心,难得是她们内在的对外界事物的敏锐度和感知度。

因相爱而甜蜜,因相离而忧伤。傅菲老师用文字告诉你,思念是最温暖人的东西,也是最愁人的东西。听蓝素电台的两位主播告诉你,思念,就是和人一起衰老,让人深深地孤独。思念就是想起一个不再相见的人,就是迷恋她生命的一束光。

——这是我在那一天的晨,于上班途中写下的推荐语,分享给我所在文学群里,回应到的是很多很多的赞。记得有一次分享到一个微信群,群里有人一连发了几个大哭的表情,随后写下:这散文像一枚钉子,这声音像一把榔头,一下一下地敲进了听众的心里。甘愿被敲打,甘愿疼痛着。

在根本处

也正是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

我们是无名的孤独

——这是里尔克的关于孤独的诗。孤独自生自长,傅菲用文字造就了孤独。蓝素用声音成全了孤独。而我只是一个苟延残喘于俗世,自顾自地喜欢孤独愿意孤独且至始至终向往着孤独的女子,在那个孤独的夜里,听完了《孤独》,写下:

再也没有一个比你更让我挚爱的人

再也没有一支比爱更让我悲伤的歌

再也没有一个比孤独更为饱满的词

——前两句是傅菲老师写在这篇《孤独》中的句子,最后一句是我听完这一期朗读后写下的。

在听主播江南读文前,我已阅读了这篇《孤独》。我有说,要读出这篇《孤独》中的孤独之境是需要有一定功力的,这种功力不仅仅是指声音,而是在朗读者的内心。最好主播是男子,最好是一个孤独的男声,最好是带点沧桑感的男声。

初时,听江南说《孤独》,没有期待中我想听到的效果,心中不免会有些小失望。在和傅菲老师交流时,他却说,他非常非常喜欢江南的朗读。我听后,笑着说好,心中却不以为然。

奇怪的是,不以为然的我却一遍遍地听江南的朗读。早晨在上班的途中,午休时,下班回家的路上,在厨房里洗碗的时候也听,晚上入睡前再听。听多了,心里便会出现一个画面:暗沉的黄昏。孤单的老树。孤独的街口,空无的古物,滴答滴答的流水声。听多了,也就懂得了淡颜所说的一个假装平淡的男声,他在表达上却有着内敛而深厚的情绪。虽是平静的叙述却是字字撕心,句句牵肠。那种男声是在把力量往里推,不是向外放,让人内心碾压,让人无法不由人及己。对于这类情感类的文章,含蓄比外放更有张力。

而后又听蓝心读蒋德明先生的诗歌《彼岸人在》:这是一首让春光在瞬间黯然失色的诗。写诗的人在写完最后一句诗后挥挥衣袖,却将一片凋零的色彩留在了春的黄昏里。读诗的人,读完最后一句诗沉默不语,却把更多的沉默留在了夜色里。

最初的相遇,最深的思念,原来这世上所有的别离竟是如此相似。彼岸人在,是一曲消瘦的弦音,终究是无人应和。每一个正在爱着或者已然不爱的人,都是长于野地里的孤独的花。月色清寒,花落人散,从古至今,深情终是被辜负,有谁还会如你这般,在诗中写下:

春天走了我就不看花了

你走后我也关上门窗

在天上我等你成落雁

在河边我守你为沉鱼

虽然我知道,这只是一首诗。读了,听了,会让人伤感的诗。

两位主播内功非凡,把这首《彼岸人在》读得好生动听。读得我也想写诗了。读得让这妖娆的春夜也生出了几多寂寥。

吴佳骏《水下的乡愁》绝不是第一次读,却是第一次听。听一个空灵的女声朗读佳骏的散文,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坐在千岛湖岸边的某块石头上,水声哗哗,风声呼呼,有人在耳边,温言软语,对你说着千岛湖水边的静时光以及延绵在水下忧伤的故事。

有时,我们去到一个地方,看的不仅仅是风景,更多的是想要去探寻隐匿在风景内核里的故事。就像本文的作者佳骏那样,在千岛湖的风声里,在千岛湖的水波中,他听到了故事,也听到了藏在水下的乡愁。

我们的生命太短,来不及见证那些遥远到令人恍惚的词语,比如天长地久,比如天涯海角,比如沧海桑田,所以,我们要一边行走,一边聆听,一边写作。

一种颜色蓝得安静,一种心情素得淡然。这便是蓝素于不经意间焕发的美好,我身边越来越多的写作者加入蓝素,在快节奏的时代中,以文字挽回自己,用声音温暖自己。

无论是精彩生动有趣的《路上故事》,还是略带小忧伤却依然绚烂《情绪风景》依然迷人的《诗意时光》,当这些故事由蓝素的主播们向你娓娓道来时,都将在某一个安静的时光里,给你的耳朵,给你的心灵带来愉悦的享受。

哦,蓝素,我愿坐在你的身边,我愿避开这喧嚣的尘世,只愿在梦外谛听你。我愿忽略这满园的春色,只留下一抹清浅的蓝。

山水的散文诗篇十二

山水之恋,是人间流传千古世人美赞的佳话。

山则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守护神,守护着这方水土。山他高大,雄奇,山他叠嶂峰峦,

远望山那的翠绿,奇峰峻岭,处处山峦起伏。俊朗的山峰上镌刻着天地轮回的史诗。

但他并不在意这壮美的传奇,而则是眷恋着与水的情意。因为每道清流流淌着山魂前世久远的牵挂。

轻吻着流淌的清流,倾听着碧水诉说如梦的思绪。山依着水,水傍着山。千古万年不曾分离。

是谁打开了三生石的记载,是谁拨动了山水之情悠扬的琴弦。使得尘世落花细尘,落满了山之涯。

女人如水,如水的女人而柔情,妖媚。人生如山似水。

退去紧裹着的外衣,用最纯真的笑脸解读你的心声。

我笑了,我高兴的把水流溅在云朵山间。

淡泊与宁静中蕴含了深深的期许,我在自然与随意中默默地企盼。

清晨,我从你温暖的身边流过,将祝福带给你。夜晚,我静静的躺在你的怀里,去诉说着平淡与欢喜。

哼唱着歌曲,享受着心中的甜蜜。

恋你的胸怀,依恋你的风采,何时能走进你的眼里,你伟岸高崇的身姿,让我无法离去。

舞。我以我的柔情在你怀里四季中流转。渴望你能倾我一世柔情。

我天长地久,你深邃的眼眸里我读出,你把真情深藏,把柔情和关心埋在山谷里,你把我放在心底里。

的依恋。千古美传。我只是平凡的小溪,愿在大山的青峰里,欢快的唱着永为流传的恋歌。平淡相依,相守百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山水的散文诗篇十三

离开故乡越久,对故乡的山水爱得越深,以致常常梦到故乡的山山水水。山清水秀的故乡时时敲打着我的乡愁。

故乡的山,不高也不算大,最高的海拔只有1800,但在我心中感觉到豪迈、威武。放羊看牛的青年小伙一曲曲山歌,带着粗狂、豪迈,原始质朴的旋律,把一道道山梁唱得充满生机;把一个个姑娘唱得领回家培养爱情;把大山唱得四季分明……肥了牛羊、壮了庄稼,滋润了山里人的生活。

故乡的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一直萦绕依偎在这片土地。故乡的水清得让你害羞,蓝得让你动情,甜得让你忘情,柔得让你陶醉。是故乡的水滋润着这片美丽、肥美的`土地,养育着这里淳朴的乡亲、乡情、乡音。

有山有水,故乡就有了活力,充满了灵性。故乡的四面都被青山绿水环抱着……多美、多灵秀。小草青青、桃红柳绿、烟雨朦胧、牛肥羊壮、花香果甜……宛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山水画!

岁月在时光的流逝中划上了不同的符号,而故乡的山水留给人们的是永恒不变、最美的符号。

山让水更温情而柔美,水让山更高大而青翠。

水,是故乡的魂,永远流淌在游子的心中。山,是故乡的脉,永远在游子的血液里跳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694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