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0 16:27:03
最新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汇总10篇)
时间:2023-10-20 16:27:03     小编:文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篇一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独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个只有5岁左右的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树叶铺成的小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安静。封面上还有这么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看到封面我没有认为封面及插图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这些家长应该好好问问自己,好好反省自己。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给我们自己的尊严,却不是每一个家长所能办到的。在我们的传统中并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当成平等的人。这些家长应该学学向龙应台这样的母亲,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倾听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

有些孩子一下子周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课,这样忙碌的孩子,又让他们怎么慢慢来呢?为了不甘人后的家长们陪着孩子们学这学那,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那样的想当然,可是,可曾想过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呢?还是给孩子多一点“慢慢来”的机会吧。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篇二

自打记事以来,耳边就常常充斥着“快吃,要迟到了!”“快点儿做,看,都这么晚了!”“呦,你怎么会这么慢啊?”这一类的话语。没错,这些话基本上都来自于我亲爱的妈妈。“快”几乎就是她的口头禅,所以,我也只得在她的指令下,尽可能地快一点,再快一点。好像钟面上一根被拨快了的分针,更像一个不停被抽打的陀螺。所以当我拿起华人女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时,便被这书名给吸引了――就像封面上那金色的落叶般拂过我的脸庞,撩拨我的心弦。我忍不住打开它,慢慢的,慢慢的,看了起来。

当8个多月大的安安嘴里发出“啵”时,他的妈妈竟如没教养的女人般扯着喉咙高喊,这该有多么惊喜啊。不知道我牙牙学语时,说出的第一个词是什么,我的妈妈当时是怎么的表情。可惜,记忆里,妈妈似乎从没有说起过。

安安的妈妈给他讲《女娲补天》的故事时,安安突然用两只手指撑开妈妈的眼睑,惊喜地告诉她“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对!对!我也曾经在妈妈那不太深邃的瞳孔中看见过小小的我,甚至连表情都那么清晰真切,宛如一泓清水。安安的那如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我能体会。

飞飞出生,安安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独享父母的爱了。他变得敏感,认为自己不如弟弟可爱;他有点儿紧张,担心妈妈更爱弟弟;甚至有些叛逆,不刷牙,不吃饭,只为能像弟弟那样得到妈妈的宽容。看到这儿,我忍不住会心一笑――安安的情感变化或许别人无法体会,但我却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家也有两个孩子,和安安、飞飞不同的是,我们是双胞胎。从小到大,除了无数次被提问“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外,还老被拿来比较:“来,让我仔细看看你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嗯,眼睛好像姐姐大一些,个子似乎妹妹更高一点。”大有一种不分个子丑寅卯誓不罢休的意味。好在我们的妈妈会摸摸我们的头,笑着说:“是啊,你看,老二的眼睛是不是特别有神?老大腿长,是班上的跑步运动员呢!”这看似不经意的回答,总让我们姐妹俩觉得很舒服。

于是,我的视线离开书本,向妈妈的方向望去。她正将米饭平整地铺在海苔上,做着我们爱吃的寿司。夏日的余晖透过窗棂照射在她的脸上,她静静地将黄瓜、蛋饼放在米饭上,用竹帘轻轻卷起……那样仔细,那样专注,竟察觉不到我就这样一直看着她。就如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那个五岁男孩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一样。这一刻,我感受到“长长的路,慢慢的走”这一句从容不迫的话中,饱含着的是一位母亲发自内心深处的最浓烈的爱;同样的,“快一点,再快一点”里,不也蕴藏着满满的爱吗?只是,我的妈妈与龙应台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篇三

在这个每天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我们被一只无形地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我们不再享受美食,而只关注一顿饭能否填饱肚子。我们不再欣赏风景,而只关注何时能抵达目的地。甚至,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却少了许多深情的等待,不再愿意用一颗柔软的心,静静地守候着一颗幼小的“种子”发芽成长。我们似乎都忘记了:爱,需要慢慢来。

读着《孩子,你慢慢来》,我感受到了龙应台望子成龙的心愿,在字里行间,更多的是透露出她不急,希望孩子慢慢来,心慢下来,在慢慢的环境中,慢慢地成长。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篇母爱

日记

,记录作者两个女儿——华安和华飞成长的故事。但最触动我心的,是字里行间的款款深情。力透纸背的,是一位深情母亲殷切的爱意。是这位温柔的母亲愿意同孩子一起蹲下来,保持同等高度去看待世界的耐心与关怀。一天一天,她陪伴着孩子慢慢成长,所以在常人眼中,令人生恶的老鼠也瞬间因为孩子的兴趣盎然,而变得俏皮可爱起来。所以一个看似无趣的话题——触电的小牛,居然成了母子之间能够反复交谈的有趣谈资。所以,绿林好汉谱写的《水浒》传奇,只成了孩子口中咿咿呀呀学习语言的学前练习。一个一个温情的片段,一句一句动人的文字,使我仿若退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幼小的心灵被深深的爱意所温柔地笼罩。

深情的语言,像一股清泉静静地流入我的心田。我逐渐体会到,我的妈妈对我的那份深切的爱意。以前我不懂,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渴望得到妈妈的“救助”,每次她在一旁像个朋友一样,和我一起为困难烦恼时,我总是埋怨,为什么不能帮我一次解决?现在我才知道,这份等待与陪伴包裹的是浓浓的关爱。当一位母亲,愿意同孩子一起重新认识世界,给予孩子跌倒的机会,却一直默默地守候在她的身边时,其中需要付出的是多么强烈的爱。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篇四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刚见到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得很精神的小孩,穿着棉袄,低着头,慢慢地踩在铺满枫叶的小路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母亲和独立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通过内心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作者龙应台的文字温润朴实,情感深邃厚重。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每天,龙应台细心地照顾自己的儿子。去接华安的路上,龙应台一边给华安做导游,耐心地介绍这个世界,因为他是新来的。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华安把所有长长的东西都比作了龙。我觉得安安是多么的可爱,天真无邪。我也真希望回到安安那个年龄,整天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看见弟弟妹妹们在溜冰,我也想试试。刚穿上溜冰鞋,我一下子就滑倒了。我有些垂头丧气,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妈妈把我扶了起来,对我说:“一步一步慢慢来,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站起来继续慢慢练习:首先,我用手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向前滑动,渐渐地我尝试着放开栏杆,自己往前慢慢滑,我迈出左脚,接着又迈出右脚。突然我失去平衡,脚下的轮子往前滑,幸好我穿了护具,没受什么大伤。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这时,妈妈走来说;“南南,怎么样啦,会溜了吗?”我摇摇头,于是妈妈说:“来,我来帮你,我拉着你的手慢慢溜。”我愉快地答应了。我拉着妈妈的手,她一步一步后退,我也慢慢溜上去。溜了几分钟,妈妈看时间不早了,该吃晚饭了,她让我回去,明天再练。可我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让妈妈先回去,我再练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下来我竟然学会了,我慢慢滑,心情乐开了花一样。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我想:做事都应该慢慢来,不能着急,一步一个脚印。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篇五

机场上班的我,每天的快节奏已让我多年无暇顾及更多,生活全部是以女儿为中心,一切围绕她,孩子你慢慢来有感。加之性格急躁,对什么事都要做到所谓的完美,“快”字是我说话内容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整个生活高速运转着,令家人、朋友为我担忧。近日,友人推荐我看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朋友没有对书的内容做任何介绍,只是说你读读吧。在如此好意之下,我决定抽空看看。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儿时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和千千万万个家长一样,我也有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儿女一夜成才、考试成绩能代表一切的心理......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女儿,想想自己时常因生活、工作压力而表现出情绪上的不耐烦,甚至粗暴,“灭杀”了女儿多少的天真。对自己曾经没学的,甚至是现在的偏好,舞蹈、琵琶、书法、英语、奥数......认为女儿都应该学,林林总总课程填满和强压她的童年。每周休息的两天,只有半天在家还得写作业,更别提平常了。在女儿的日记里记录着“妈妈是机器人”“暴力妈妈”。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她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希望她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她有任何的退步。是的,我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女儿身上,希望她强大,希望她优秀,却忘记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

我终于合上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这本有太多的内涵且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书!仿佛与龙应台共同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育儿的经验、经历、感受和内心的美好憧憬,也一边回味我与女儿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我也在查找差距,并最终坦诚地承认:我很愧疚!是啊,我应该对这句“孩子,你慢慢来”有深深的反思和检讨,快快地“放手”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

也曾读过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手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但仍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过去看着学习上不是理想中全能优秀的女儿,容不得女儿偷懒,忽略了她身上很多的闪光点:阳光、自信、调皮、善说,还有很多自己的小想法。她接人待物从容文雅,有时还会劝解你、安慰你,她坚持自己的爱好,对她所学的肯努力……呵呵,现在,我面对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我要自己今后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是的,我不要做强人。就让我恢复温柔的本性,让女儿慢慢来:让她慢慢地学会识字,慢慢地与人交往,慢慢地观察世界,慢慢地......

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只想对女儿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妈妈和你慢慢地、坚强地一起走、一起长!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篇六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有时候一页反复读几遍,特别感动于书里面生活的瞬间,孩子对于母亲的意义,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一个温柔的世界对孩子有多重要.开篇讲了王爱莲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老师打个半死,最后带着三个弟妹投河自杀了,水很脏很脏.....接着又写了一个五岁孩子在系蝴蝶结,我愿意等上一辈子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看到这句话我挺心虚的,想到儿子自己脱衣服脱不下来,穿袜子穿反,我总是不耐烦地说他这么大了还不会,想起儿子当时无助的表情,心里觉得好对不起儿子,其实他都能做,只是做的慢,因为平时都是奶奶给他穿了,所以自己穿的时候就特别费力,不熟练,以后一定多鼓励儿子,不能一大早给他发脾气。

安安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小孩,学说话的安安,听故事的安安,调皮的安安,会说四种语言的安安......其实孩子的内心是特别敏感又特别柔弱的,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欢喜的又是充满无助的。记得儿子之前想学街舞,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学,因为爷爷和他爸爸都不太喜欢让他学,就没有继续。孩子也没有再提这件事情,我也忘记了。一年级寒假之前,爸爸给儿子说去学跆拳道吧,说怎么怎么好,比街舞好什么的,儿子突然就爆发了,我也特别意外,给爸爸发脾气说:“好什么好,为什么我喜欢的东西你就觉得不好不让我学,让我学我不喜欢的东西呢”哇的大声哭了起来,哭的特别伤心,我当时都蒙圈了,我不知道儿子内心是这样的',我抱住了儿子。爸爸也给儿子道了歉,我也给孩子报上了街舞班。因为自己这两年来回奔波于医院公司,对孩子的内心了解太少了,觉得挺自责的。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外出几个小时后妈妈回来了,问孩子“妈妈不在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孩子平静的回答“我在想事情”’妈妈忍不住笑着问他“在想什么呢”“恩,我想没有妈妈我该怎么办?”这句话太深有感触了,因为儿子也同样问过我这样的问题,记得儿子说“妈妈如果没有你了,我也活不下去了”记得那天给儿子说了好多话,突然觉得孩子是这样的需要我,需要我慢慢陪他长大.....

看了这本书突然觉得孩子的世界真的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有他们的思想,有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以后一定当儿子合格的聆听者,不去磨灭他的好奇心,耐心,对儿子更多的陪伴与关心。有时候快快放手也是必要的,就像儿子穿衣服这件事,如果不是嫌他拖拉不让他自己做,他不会现在也穿不好,快快放手更是给我们家长的任务!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篇七

一切是从孩子们的脸上开始的。

早上薇薇老师带着我第一次去接南湖的校车,牵着宝宝们往回走的路上,呼啸的西北风刀割似的划过每个人的脸庞,所有人都带着帽子,我情不自禁的说:“好冷呀…”,牵着肖子粟的手便更加收紧了,他们也都低着头,有些宝宝皱起了眉头。又一阵大风划过,整个人的身体都快要吹翻了。

突然,肖子粟把帽子一摘,大声喊着:“老师,好凉快呀!”边喊边笑着,左右摇晃着他圆溜溜的小脑袋,连着身体也一起随着刮过的北风摆动着,牵着小火车的小朋友们突然都把帽子摘掉了,一起喊着:“老师,老师,好凉快呀…好凉快呀…好凉快…”都跟着猖狂而过的西北风一起摇摆着。

前三天都是很不习惯的,尤其是第一天,他们的世界除了玩,就是玩,还是玩,有别于之前高压高效的工作节奏,属于孩子的节奏都掌控在老师的心里,几点吃饭,几点喝水,几点洗手睡觉,几点起床吃水果…教室的门口粘贴了幼儿园一整天的时间作息表,可我整个人依然像被抽空了一样,没有明确的目标。

这也太难了吧,什么是建立连接,什么程度算连接上了,应该只有马克思主义能解释这么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吧…还有,老师们都坐的好稳,是不是我的屁股太大了,我该减肥了,我是真的不太舒服!

打破惶恐不安的现状,是第二天的午睡。

肖博禹是第一个跑过来叫凌玲老师并主动做了自我介绍的孩子,中午睡觉就一直叫着要我陪,我就像模像样的学着陈琴她们,可还不敢大胆的直接钻进被子和他们一起睡,他就这样翻来翻去,翻来翻去,我边拍着被子边仔细观察着他,他总睁着滴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我,好吧,你的'睫毛比我长多了,“你怎么还不睡呀,大家都睡着了,我都轻轻拍你好久了…”,耳边响起了其他小朋友深深的呼吸。

“我睡不着,你陪我…”薇薇老师抱着睡不着的泽泽起床去走走了,肖博禹顺势半个身子直接钻进了我怀里,“我也要抱…”看着薇薇老师离开的背影,泽泽安静的趴在她的肩头,快要睡着了。

我就这样半抱着他,他也安静的闭上了眼睛,借着上方玻璃的光线,仔细看着他,呼吸越来越深,将来也是一枚小帅哥,嗯,小孩子皮肤真好。

只是一瞬间会有些恍惚,是不是我的母亲在我小时候也是这样静静的看着我,欣赏着我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大学毕业后的这几年,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旅游,一个人看病,一个人带着一个人的自由,突然怀里揣着一个热乎乎的娃娃,有点儿想丢又不好丢,不舍得丢了。

保罗的体温就这么直接的传过来,好暖,外面还是冬天呢,暗笑着自己一直不惧怕坚硬,这会儿偏偏还怕起柔软来了。

头开了,和孩子们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从“你是新来的老师吧…”,到星期四第一次去严老师团讨开会回来,陈琴说“你走了,他们一醒就都在问,凌玲老师呢,凌玲老师呢…”;从第一次一个人接南湖的校车他们四散逃开用各种行动抗拒着我的存在,到一下校车就过来自觉的牵好了小火车,从完全不跟你说话,到拽着你的衣服主动让你帮他们穿罩衣。

欣喜的看着他们的变化,欣喜的接受这一切,也欣喜的欣赏这一切。

有条不紊且循序渐进的幼儿园生活,让老师可以看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星期一在去绘本馆的路上,有新的红色花骨朵迎着寒风快要盛开了,每次,陈琴总会停下来,让他们看一下,摸一摸,他们会像对待娃娃家的娃娃一样,用怜惜的眼神看着花骨朵,轻轻的抚摸,一脸虔诚。

书中说“我的母亲也曾经坐在草地上远远地看着我爬行吧?现在,母亲的手背上布满了老人斑,那只曾经牵过我、抚过我头发的手。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行的孩子”.

生命课每个人都要修习一辈子,静待花开,静静看着他们的变化,也许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也许每个人到现在也都是孩子,未来,我也想自己是个大孩子,简单善良的相信很多事物,跌倒了再自己爬起来。

邹君妍曾经跟我说,“做老师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他们对你的依赖信任和他们因为你而发生的改变”.

我嘴倔的说:“才没有,他们都是会离开的,会上小学,会上初中,将来会读大学,等到了你我这个年龄,哼哼,他们就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记得我们了!”

邹凑过来的脸和逐渐升高的语调彰显着她的不满:“那你享受现在就好呀,难道他们现在不是跟你在一起,他们会的东西不是你教的,你现在没有陪着他们一起玩…再说了,你怎么知道他们长大了就什么都不记得了,我告诉你,小孩子记忆力很好的。还有,你敢说你不喜欢他们依赖你,你敢说吗,你敢吗…?”

对话结束的那天中午午睡,我难能可贵的终于能在幼儿园愿意躺下眯一下了。

之前的作息是不允许午休的,摘掉眼镜,伴随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呼吸声,突然,小悠从背子里面猛的站起来,大声叫着:“凌玲老师,我要尿尿,我要尿出来了”,吓得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戴上眼镜,跨到小悠面前,脱掉小悠的裤子,打横抱着小悠去了厕所,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后让她舒服的尿完回到床上,我也缓了一口气,之前听说她和添添多这样的情况算是遇见了。

惊讶的发现,三位老师都睡的好好的,主班老师就睡在小悠的身边,哎,也就是说小悠被尿憋醒,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她们三个,而是我,仔细回想一下,那会儿我已经躺下了呀,再三确认后开始自顾自的在内心欢呼。

哦~~也,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为这一发现惊喜了整整一中午。是否用马克思定义来解释,这就是跟孩子连接上了,为刘丹告诉我的这一事项能够达成而开心万分。

在幼儿园惊喜天天有,感动常常在。

肖子粟会说他将来要取我结婚,果果会在每天早上来了之后告诉我他好爱我,就连偶尔被调到k3班帮忙,将小朋友的东西弄丢了说自己会赔给她,(www.fwsir.com)换来的是刘诗颖的一句:“我不要!”,问她“为什么?要不老师赔个更大的给你!”,她用力摇着头说:“我不想老师花钱…要不,我们再找找,反正老师你今天还没出教室,可能还在教室里面呢…”

无法形容那一瞬间的震撼,即使更多的爱和尊重,规则和自由,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或者说中国式家庭孵化出的孩子仍旧无法逃脱自私的主旋律,聪明是一种天分,善良是一种选择,小孩子似乎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小心眼,有的时候,我会被他们兜的团团转,要不要耍这点小心眼,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考验着他们的情商。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让我们一起,慢慢来,慢慢进化成更好的人。

”做教育的人要慢下来“,忘记这句话是谁说的,只是总觉得”做教育“这三个字过大了,做自己还行。

小时候的我情商智商双低,不像情商智商双高的成鸿锐,其他班的小朋友找他玩,要将他从自己班的小朋友分离一会儿借玩一下,自己班的小朋友不干,他说:”你们别吵了,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以前的我是耿直还是无知,喜欢谁就是谁,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总是容易伤害到别人,甚至伤害了别人都还不自知。

在慢下来之后,总是可以发现性格上的过多缺陷,也因着这些人和事的美好,渐渐将残缺的部分补全,也终于可以丢掉那个自卑的自己。

忘记了是在哪次的对话中,当李宇华说到跟家庭中父母甚至亲戚的沟通时,我居然勇敢的承认”从小单亲家庭长大,我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也不知道怎么被别人爱,或者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去主动爱和接受别人的爱才是对的,一不小心就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

我想以前的我是羞于承认这些东西的,它会潜藏在内心的最深处,那些父母因为不会爱和不懂爱而起的纠纷和冲突带来的彼此伤害就会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席卷而来,最终归于平静的原因,是李宇华聊到班上的小萝卜头们带给她的惊讶,诸如xx事情他们是xx解决的,他们怎么可以这么聪慧等等,孩子总能将她带回生命爱的起点。

她也总能慢下来,并影响着我,光是每天十点半准时睡觉,就已经带动着我杂乱的作息从身体开始归于平静。

而让心归于平静的,是去年最后一天偶然听到李倩玲上课的时光,无法想象那个于我而言总是穿着粉红睡衣半趴在宿舍上下铺栏杆上对着门口掰着手机可以保持这个姿势几个小时不变的妞,有着上善若水的魅力,短短几十分钟的讲课,快则快,慢则慢,小萝卜头们的注意力因她带动而变化,因为能够完全的掌控全局被我心里取了”淡定姐“的外号。

当然,我是天生的急性子,欣赏慢得下来又有节奏的人。细致的课程背后有着对孩子极致的观察和对于教学深厚的积累。心的平静,瞬间就找到了出口,榜样的作用总是巨大的。

我也试着让自己静下来,毕竟天生的心浮气躁,经常上火。

试着欣赏lily家的花花草草,试着多些时间坐在她家阳光充足的三米多观景阳台上看着那一大堆多的叫不出名字的多肉植物,听着她为她的多肉们做着自我介绍,多肉妈妈总是觉得多肉会说话似的,每种多肉都是一个故事。

端上一杯水,拿上一本书,让太阳给我杀杀毒,也给脚边的小白消消菌,小白会用蠢萌蠢萌的眼光看着我,偶尔想要跳到腿上来抱抱,都会让我挡回去。

话匣子打开了就停不住,我想我是想念刘丹了,在过完年之后想她了。

犹记得第一天来幼儿园,她开心的跟我说了好多好多,我能记住的很少,就那么三点,”第一,有孩子的地方就要有老师,明白了这句话你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第二,团队合作很重要;第三,随时随地跟孩子建立连接…“我一直以为是只有这三点刘丹语录留在脑海里。

在看了《孩子,你慢慢来》之后,我想是有第四点的,那最最重要的第四点是:”听起来挺多的,没事,不要急,你慢慢来!“当初的我,一直忽视了这最最重要的第四点。

只有懂得停下来的人,才能更好的前进。不要急,慢慢来。

.2.24樱桃班―许凌玲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篇八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陈旧的凤凰牌自行车后座上,有着我的"专属"座位,那是专门为我设计的"小椅子"。小时候,每当我哭闹时,一直是妈妈用自行车推着我,从村子的一头到另一头,我总是一边哭一边还有"一万个为什么"在妈妈耳边晃悠,就这样和妈妈边走边说,直到再也看不见夕阳,直到我早已忘记为什么哭泣。

"妈妈的眼睛,还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说不出有多么遥远的门,看着看着,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还记得我刚读高中的那会儿,第一次远离家,离开爸爸妈妈。爸爸和妈妈一起把我送到学校宿舍,妈妈一边帮我理东西,一边嘴里唠叨着:晚上睡觉毛毯盖盖好、想吃什么自己去买、多吃点水果、多交几个朋友……爸爸妈妈走后,顿时觉得--"凄惨",我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也只想用这个词来形容。三天后,给妈妈打电话,我大哭了一场,据说,妈妈也哭了。但我当时在电话里没感觉到。读了龙应台的文字,我才意识到也许妈妈比我伤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妈妈都早已习惯了类似这样的别离。我要来上海找工作,妈妈说:去吧!当时还觉得妈妈怎么这么狠心,没有说一句挽留的话。现在想来,或许应该感谢她,因为不知何时,妈妈已经学会了放手,放手让我自己去承担该承担的一切。()每一位妈妈的内心都是柔软的,都是细腻的,但唯有作家是幸运的,因为她们可以用自己美妙的文字来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孩子无尽的绵柔。我的妈妈不能,但我依然爱她,因为她是我的妈妈,我是她的.女儿!

"而我,突然觉得人性是极易判断的:世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喜欢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欢孩子的都是坏人"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篇九

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孩子和一个母亲。他们平平常常的生活着,好好的扮演者自己的角色。

老大华安和老二华飞常常打闹嬉戏,而妈妈则在边上温和的看着他们。所记录下来的,是平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同样,也像是孩子成长的记录册。妈妈怀着平淡的心情将孩子的生活用平淡的语言记录下。但却能真切的感受到那朴素文字中流露出的细碎的爱。

孩子,你慢慢来。一个小生命逐渐长大,慢慢的学习、明白,正如书名一半,我们也应该慢慢来,慢慢地做,慢慢地想,以致去做的更好,而不是去急切的完成。当一个生命慢慢成长,途中必定会遇见一些变故,只有细心地将它清除,才能继续向前。正如龙应台所说,长长的路,慢慢的走。她是作家也是一位母亲。她既要作思索,也要毫不思虑的爱。这便是对生命的礼赞。

那时的天还很蓝,碧绿的草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清晨的雾气早已退去,而温和的阳光挥挥洒洒,散落在地上。草地上是孩子和他的妈妈,他就像一个平常的其他的孩子一样,个子小小,身体肥嘟嘟的。他抬着头,脸上绽开了笑容,两条肥肥短短的手撑在地上,妈妈微笑着也看着他,蹲下来拍拍他。他吃力的抬起身子,在妈妈的辅助下站起来,妈妈的动作轻柔小心,仿佛面对易碎品。最后,他还是站了起来,小小的身子轻轻晃动,在轻柔的温暖的风里试图迈开步子,微微的倾斜身子,看起来却要跌倒,却仍是跨开步子,稳住了身体。像渴望飞翔的鸟儿,又在渴望新的一步。妈妈站在身后,淡淡的微笑。下一秒,他却趴倒在绿色的地上,嚎啕大哭,不愿起来。

他挥动小手,他的母亲面上带着微笑,再次蹲下拍了拍他的背,像是有魔力的手,让他慢慢平静停止了哭泣。金色的阳光,落在身上,照起了一层光辉。在这短短的时刻,他慢慢走远,妈妈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心里仿佛在说: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静静地专心干着同一件事,妈妈也专心地做着同一件事——看着孩子。他们都幸福,天地是如此和谐。母爱是不怕时间的磨损的。妈妈愿意花上一辈子的时间来看着孩子长大,纵使岁月苍茫,侵蚀了她的身躯。妈妈,希望在你慢慢变老时,也能像你拉着我一样,我也能拉住你的手,对你说:“妈妈,你慢慢来。”

轻轻抚摸着这本书,我也有些感触,甚至对华安,华飞有些思索,羡慕,他们所拥有的是更多幸福,在这阴雨绵绵的季节,温暖包围我心。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篇十

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爱”,龙应台笔下的那孩子更是可爱。

读《孩子你慢慢来》,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儿子,一个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孩。两岁的时候,就已经会说三种语言了,他和妈妈讲中文,和爸爸说德语,在幼儿园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却是用瑞士语交流。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时常会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一次见到金色的飘荡彩带时,龙应台误以为是龙,安安这么一个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德国的两岁小孩又怎么会知道呢?这么抽象的东西,作者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回到家,安安用自己的玩具车排了一条弯曲的长队,指着它说:“龙。”对,好一个“车水马龙”,这也说明他一半的血还是中国的,依旧和龙有很深的渊源。

光说这可爱的安安,我似乎忘了还有一位主角——母亲,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时候,软绵绵的,胖乎乎的,像个小球。作者很爱这小家伙,亲他的头发、脚、手,几乎全身都被亲遍了。我想,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也曾被母亲如此的亲吻过吧!龙应台说,当一位母亲低着头微笑地看着孩子吸奶时,这画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爱是那么的甜美,谁又愿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亲的爱就分割了一半给弟弟。当安安开始不听话,当作者抱着泣不成声的安安,安安说:“我觉得你更爱弟弟。”当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懂得母爱无法分割,当一位母亲也因做错事而愧对孩子时,我的内心泛起了波澜。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个孩子都爱呢?重男轻女的现象在社会上还很普遍。爱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应该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亲的奶水长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树下、路边卷起衣服便喂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广众之下喂奶很丢脸吗?不是的,那是一位母亲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该读一读这书,好好地感知母爱。无知的女人,你更应该细细品味这本书,爱自己的孩子,这有何羞耻的呢!龙应台和安安一起洗澡时尚且能向她解释每月一次的月经,我想,这就是母爱吧,不马虎的母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900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