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实验小论文 爱科学实验小论文(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08:45:07
最新科学实验小论文 爱科学实验小论文(优质10篇)
时间:2023-10-27 08:45:07     小编:念青松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一

今天,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外婆拿出今年刚收的花生,要炒给我们吃。妈妈说:“炒花生多麻烦,还得用沙炒。”我说:“干嘛非要用沙子,直接炒不是更快吗?”妈妈说:“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看谁说得对?”

我的方法是直接炒。等外婆把灶烧热后,我把一大碗花生倒入锅内,先用锅铲慢慢翻炒,二十几分钟后,锅里冒烟了,我慌忙加速翻动铲子,可花生还是越来越黑。我说:“花生应该熟了吧!”外婆说:“还早着呢!”我只得耐着性子又炒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外婆才说可以了。我盛起来一看,花生个个都已经变成“焦黑碳”了。我拿了几个尝了尝,不是焦的就是生的。

唉,看妈妈的吧!只见妈妈把一大碗沙子倒入锅内翻炒,一分钟后,倒入一碗花生。只见妈妈不紧不慢的翻炒着。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她把花生盛了起来,滤掉沙子。我不相信妈妈能这么快就把花生炒熟,用惊奇的眼光望着妈妈炒好的.花生:皮略有点泛黄,拨开一看,仁也熟了。我尝了尝,既香又好吃。

“哦,对了!如果直接炒,花生受热的面积小,而且受热不均匀,难怪我炒的花生有的焦,有的生呢!而用沙子炒,沙子受热速度快,传热性能高,它能很快的把自身受到的热均匀的传递给花生,使花生全身也均匀的受热,所以花生反而熟得快。”我大声对妈妈说。妈妈听了我的想法,赞许的点点头说:“我的女儿真聪明!”

哦,真想不到炒花生还藏着这么大的学问,这真是身边处处有科学啊!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二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逐渐进入了计算机网络发展时代,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以及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很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办事效率。当然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推动社会发展基础上,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网络是把双刃剑,能够造福社会,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涉及很多个人信息以及数据等,特别是一些重要文件,若是丢失或是泄露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应重视对数据安全策略的分析以及研究,积极探索更加优良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策略。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三

摘要:科学实验数据是定量实验结果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体现研究结果的重要证据。并且在小学教学阶段开展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对于观察、收集、测量、和统计等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本文重点探讨了在进行科学实验中对于数据分析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科学实验;小学阶段;数据整理与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经过学生分析完其统计的数据后,得到这样的结论:“经过科学的实验证明……”然后教师会再请其他实验小组进行发言,所有小组发言完毕,教师将最终的结果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在这种形式主义下,往往会看到一些一脸茫然、沉默寡言的学生。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询问教师分析数据的思路,更别说怎样整理数据了,这种让教学流于形式的后果必然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培养的缺失。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呢?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一、使数据的整理实现有序化

散列的数据就像一颗颗宝石,闪闪发光但是杂乱无章。只有将这些宝石进行有序化的整理后才可以发挥出强大的价值。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一种由形象转化为抽象的关键时期,因为数据的变化很抽象不像实体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无法进行有效分析的困境。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归类、作图、列表、收集等各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的《声音》这一单元时,就可以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首先准备三只空烧杯分别标上a、b、c三个英文字母,然后再往烧杯中依次加入1/3、2/3和全部灌满的水量。最后用小金属棒依次敲击a~c三个装有不同水量的烧杯,从中得到声音变化的数据如下表:编号烧杯a烧杯b烧杯c音高高中低通过一份这样的表格,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当烧杯中加入的水越多时,呈现的声音就会越沉闷音量也就越低,加入的水量越少,声音越是清脆,音量也就越高。当然了,这样的实验涉及的数据可能相对较少,但如果换成其他实验,那么实验数据就不再仅限于这些了。本文鉴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故采用了理解起来较为方便的实验。再如使用文字整理法整理数据,在教学六年级上学期的《物质变化》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通过加热白糖观察它的.溶解过程。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记录表较为简单,但是展现出的实验现象却是纷繁复杂的,导致学生一时间很难去构建物质变化的概念,所以,只有使这些文字实现了有序化才可以让学生构建出物质变化的概念。从而得出:(1)形态变化的过程是从固态(白糖颗粒)变成液态(2)气味变化的过程是从无味到甜味(3)颜色变化的过程是从最初的白色到黄色再到黑色的结论。

二、关注数据的科学本质

当结束一组实验时,可能会得到很多的数据,那么是否所有的数据都是真实的呢?其实不然,有时数据也带有一定欺骗性,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透过数据看清事物的本质。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磁铁》这一单元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并且得到了一组数据:如图,ns是一块条形磁铁,通过让磁铁吸引回形针观察磁铁每个部分吸引回形针的能力,探究a、b、c、d、e五部分的磁性强弱,经过实验得到下表:实验结束后很多同学认为磁铁中间是没有磁性的,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边最强,依次向中间递减,到中间部分无磁性。“那么条形磁铁的中间部分真的没有磁性吗?”在教师的启发下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不一样的看法:虽然磁铁的中间部分无法吸住回形针,但是手上依然能感觉到条形磁铁对回形针微弱的吸引力。这时,教师可以用更小的曲别针或者小铁钉代替再次实验,事实证明,采用小铁钉或者更小的回形针后,磁铁的中间部分确实有能够吸引铁磁物质的能力,这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了磁铁中间磁性的存在。所以,在实践中不能盲目的相信实验得出的数据,因为数据所反映的不一定都是事实的本质,有些数据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为了弥补数据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能力,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根据自己的判断得出实验结果。总之,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分析对顺利开展科学实验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只有透彻了,学生才能在每一次的科学实验中逐渐体会到数据作为依据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多方关注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精心设计实验过程,尽最大限度的努力使得到的数据客观、全面、准确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媛媛.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数据整理分析的指导策略[j].新课程导学,(11).

[2]应小敏.小学科学课堂中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学习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08).

[3]许水勇.对小学科学实验数据分析的策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02).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四

学生观察实验后的讨论交流环节,是他们运用探究获得的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解释、推理论证的过程。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只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陈述或展示获得的现象、数据,并没有对数据进行剖析,组与组之间没有互动交流,没有集体的相互论证,对个别小组的特殊数据亦以“可能你们小组测量的时候出了问题”等个人的经验感受来回避,最后以教师的小结作为结论而结束。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有三:一是学生对自己的观察与实验结果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容易产生为了随大流而篡改数据的现象;二是缺乏分析与解释使学生难以在数据与结论之间建立关联,使概念真正内化于心;三是缺乏对学生科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以“热起来了”一课为例就数据的获取、呈现与论证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改进器材,科学获取数据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实验数据的获得,如实验仪器的不精密、实验材料的不典型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都会造成学生获取的实验数据不精确。在此数据基础上的解释与论证就会偏离预定目标,与建构核心概念背道而驰。

1、改进仪器,避免估值影响数据小学科学中有很多测量是需要学生进行估计的,如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玻棒式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等,学生在利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记录数据时会有估上估下的误差值,单独一个数据或两个数据对比明显的情况下,不会受影响。但如果是一组连续的数据且数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估值的上与下就会对数据的分析与解释造成直接的影响。“热起来了”一课中,教材安排的是采用玻棒式温度计测量一本字典的温度,它只能精确到1摄氏度,每一小格之间的0、1至0、9摄氏度的值是需要学生来估计的,这个值的大小有人为的主观因素,甚至同一位学生在前后几次的估值中都有差异,这就使得个别小组在记录的数据中出现了“裹了衣服后温度升高了零点几摄氏度”的情况,这为后面基于数据的解释与推理带来了麻烦。温度能否不用估计就直接显示出来呢?基于本课核心概念建构的需要,我们对仪器进行了升级,用数字温度计代替玻棒式温度计,解决了学生人为估值影响数据的问题,也符合新科技产品走进科学课堂的理念。使用数字温度计优势明显:一是灵敏度提高,节省了温度变化的等待时间;二是误差更小,数据更准确;三是温度不需要估算,消除了人为估值对数据的影响,更便于学生在excel表格中直接输入与呈现,为后续的论证环节做好了铺垫。

2、改进材料,防止他因干扰数据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往往对探究材料特别感兴趣,领到材料后,经常会不自觉地把弄一些材料,如对材料进行“亲密接触”,而这些材料又对“接触”比较敏感的话,就会对实验数据产生干扰。“热起来了”一课中部分小组在领到温度计以后不是先记录起始温度,而是用手握住了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致使温度升高,这时再记录起始温度,这样得到的数据显然不科学。特别是在测量几分钟内的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些同学把温度计取出来放进去反复操作,致使数据上下波动。这就导致了好多组数据出现温度升高的现象,也成了这节课上数据难处理的一大症结。除了在实验前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强调以外,可以改进选用的材料。在本课中,可用一瓶接近人体温度的温水来模拟身体,代替教材中安排的字典。数字温度计一开始就插入瓶中,学生领到材料后,主观上不容易接触到温度计敏感的下部。由此,困扰教师的干扰数据问题迎刃而解。

二、借助图表,直观呈现数据

在学生获取实验数据之后,把数据呈现出来以供解释与论证尤为重要。常见的方式有三:一是学生根据记录表读、报数据;二是小组成员把记录表在实物投影仪上边展示边宣读;三是各组把数据填写在教师准备的汇总表中。显然,第一种方式失去了数据的价值,第二种方式比较常见,但缺乏全班整体数据的横向比较;第三种方式相对比较理想,但需要教师准备一张大的汇总表,且不利于数据的直观处理。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利用excel等软件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呈现,同时可以对数据进行直观处理。

1、借助柱形图呈现数据整体excel中有个数据透视图功能,经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将数据汇总并以我们需要的图表形式直观呈现。“热起来了”一课采用柱形图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全班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效果比较明显。数据的输入、呈现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同步,在学生用数字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每获得一个数据,各组就可以指定一名同学到台上电脑图表中输入数据,实时呈现在大屏幕上。有了全班同学的无形监督,避免了个别同学对数据的任意篡改。同时,学生在测量温度的间隙也不再无事可干,可通过大屏幕随时观察各组同学测得的实时数据,初步进行分析与思考。全班同学实验完毕,数据也同时输入完毕,一张全班各组数据的柱形图便呈现在大家面前。(图1)此图充分利用了excel数据处理模块,直观形象地呈现了12组学生的实验数据,使学生面对全班大量的数据不再眼花缭乱,通过图形与具体数据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观察与分析、推理与论证。

2、借助折线图呈现数据趋势有时候我们并非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呈现与对比分析,而是显现数据变化的趋势。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折线图来达成目标。“热起来了”一课中学生在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后发现,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同时发现:裹了衣服温度反而还在降低,那衣服还有作用吗?而这个问题教师有预设,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事先在其中一个小组增加了一个对比实验,这时就可以把这个小组的对比数据以折线图(图2)呈现,使学生对裹了衣服和没裹衣服的温度变化趋势一目了然,也使学生对保温的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保温并不是能一直保持温度不降,而是减缓热量的散失,使温度降低的速度变慢。

三、利用数据,深入剖析论证

科学获取数据并借助图表直观呈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解释,培养实证精神。因此,在交流研讨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数据来说话、来解释,使研讨交流成为学生对话的平台,成为学生推理论证的契机,在个体到集体的论证中,思维得到发展,概念得以完善与提升。

1、自我分析,个体论证个体论证是本人或本组成员对自己或本组的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交流与分享的过程,是学生基于自己的观点寻求证据进而完善自己观点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从证据上升到解释,促进思维的发展。“热起来了”一课中,全班学生在探究活动前就已经借助生活经验与感受建立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和“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但这两种观点都建立在学生主观感受的基础上,所以都成立,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用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解释。“事实”和“证据”就在学生实验中观察到的数据里。因此,研讨交流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组织学生开展个体论证,要让学生观察图1中自己小组的数据,对起始温度、1分钟后的温度、2分钟后的温度、3分钟后的温度等几个数据作纵向的观察与分析,用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在观察分析中,有些小组发现自己数据中的四个温度没有一个上升,说明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与当初的观点一致;而起初持不同观点的小组也发现自己的四个数据没有上升,与当初的观点不一致,从而产生了认知冲突。在这里,是坚持自己原先的观点,还是尊重事实,尊重数据,体现了科学态度与精神的渗透与培养。

2、全班互动,集体论证在个体论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论证,让全班同学对其他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质疑批驳或解释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相互“交锋”,产生思维碰撞,在实现从个体表征到集体建构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热起来了”一课,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另一方面则要求他们对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观察。这时,有些同学就会关注一些特殊的数据,并提出自己的分析、质疑与推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全班的角度观察数据,从上升、下降或者基本一致几个方面分析数据。学生很快发现,图1中没有一个小组的温度上升,说明了衣服不能增加热量。同时还发现绝大部分小组数据有下降的现象,这在学生的意料之外,更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分析原因,去联想生活实际来思考。在相互的交流论证中,知道了温水在不断地向外界散发热量,而衣服只是起到了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下降的速度减慢。这样,学生的汇报交流就不再是数据的简单呈现与结果的主观臆断,而是一个不断对话、交流的理性过程,更注重概念建构与思维发展的有效融合。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基于数据的分析与解释,能有效解决汇报交流单纯呈现数据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改变为记录而记录、为汇报而汇报的现状,慢慢引领学生对数据的尊重、对数据的利用,以及运用数据来推理与论证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五

在机械装调技术教学中,要抓住细节部分,特别是机械装调技术的课程知识内容要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只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这些细节问题,才会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要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克服每个难点,学生在学习机械装调技术的同时,可以将机械装调技术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记忆更牢,使用更活。

3.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机械装调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机械装调技术时,才能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机械装调技术的乐趣。机械装调技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兴趣时,才会体会到学习机械装调技术的动力。而对于机械装调技术学习过程中,要从各个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让机械装调技术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动画和图片来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教师设置的任务与同学进行相互协议,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相互的讨论,才会让知识点学习得更加有效。高职院校学生对机械装调技术学习的兴趣本来就不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让学生的心能够回到课堂中去。加强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积极地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机械装调技术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扎实地推行乐学模式,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将自己疑点与同学进行探究。学生要积极地加入到课堂中,教师也要采取非常有效地方法让学生喜欢机械装调技术教学。

3.3师生角色互换的交互式教学方法

师生角色互换的交互式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对书本中某些章节内容,根据课题需要主动查阅、收集资料或调查研究;同时,在课堂上适时变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鼓励学生上讲台演讲,而教师有针对性辅导点拨,依据学生所讲内容的需要,设置生活中常见并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分组讨论。

4结论

机械装调技术课程对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对这门功能的了解和掌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并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感觉到枯燥,不会觉得学的很辛苦,只有及时地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行教学改革,将问题解决好,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效率。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六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作者/杨利蓉

杨利蓉

【摘要】新课程改革,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搞好实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小学科学实验根据实验的环境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家庭实验。根据实验人员的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那么如何搞好科学实验教学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认真做好科学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

1.课前认真检查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要逐一检查。如酒精灯,需检查酒精的剂量是否足够,灯芯是否完好,是否可以点燃。如小灯座,要保持内部接触良好,能让灯泡亮起来。只有器材完好,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另外,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熟练地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在课前试做实验,体验一下效果,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规范而熟练地,并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的实验与观察,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必要时还可对教材进行处理。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中对第二个实验是用烧杯加热煮熟鸡肉,这个实验需要时间太长,不适合课堂实验,可改为烤五花肉。这样试验时间缩短,实验变化加大,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食物的营养》实验中,教师只负责准备铁架台、托盘、酒精灯、碘水、镊子、培养皿这些必须要用到的器材。所有的食品――包子、白菜、米饭、鸡蛋、黄瓜、萝卜、瘦肉等都由学生自己准备。(教学论文 )事实证明,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他们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食品,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实验效果非常好。

3.教师必须具有处理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准备

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准备实验时充分考虑解决方法。如演示《食物的营养》中,小刀要保持干净,以免引起食物混合,造成实验结果错误。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氧气瓶中需要加少量的水,以免水星四溅炸裂集气瓶底部。

二、科学实验中应注重的几个内容

1.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课程,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2.注重科学实验中的科学猜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太阳系的家族中,冥王星是一位姗姗来迟的小弟弟,它的发现和命名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佩西华尔?洛费尔认为,天王星和海王星运行轨道的误差是由于受到一颗离太阳更远的未知星体的影响。并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最后被年轻的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在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肉被烤熟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金属热胀冷缩》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铜球加热后会通过铜环吗?为什么?因为有前面《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两课做基础,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注重科学实验中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汇报工作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载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实验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求同存异”。

如在教学《花、果实和种子》一课时,让学生解剖油菜花,发现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单上雄蕊的数量有的小组填的是6,有的小组填的是5或4,汇报时同学们就雄蕊的数量产生了争论,我没有制止学生的争论,也没有马上把正确的数量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几朵油菜花,说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与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开的很好,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了。我又提醒学生观察这几朵油菜花的雌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的雌蕊要粗一些。”“喔!我知道了,油菜花本来是有6个雄蕊,是后来掉了的。”我听着同学们的讨论最后总结说:“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衍新生命的任务。花朵传粉后,雄蕊的任务已光荣完成,这时花朵枯萎,花瓣、雄蕊凋谢,植物把更多的营养提供给果实,使果实长得更好。”学生很高兴,觉得收获很大。

4.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科学实验后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做好科学实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获得更高的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621700四川省江油市三合镇双江小学)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七

关键词:电子实验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开放实脸室

0前言

电子系列课程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在课程体系中担负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不仅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是培养工程意识的基础。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理论轻实践,总是把实验教学看成理论教学的附属。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原有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1改进实验内容

随着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和大量应用,电子技术在应用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品更是日新月异。然而,作为系统培养未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目前的实验项目主要是验证性实验,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研究性实验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实验相对较少闭。学校的电子实验内容多且琐碎,学生不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而且还要会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同的专业基础不一样,同一个专业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习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

(1)要与现代发展器件和新理论教材知识点相结合,合理安排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适当调整实验内容。每项实验除了必须做的内容外,应增加选做内容,使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学习得更多。

(2)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按照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师编写与不同专业配套的实验指导书。

(3)难易实验内容项目间隔安排,从而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抓住电子技术的特色,突出其应用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4)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

(5)增加实验课学时。据调查,大多数高校实验课学时与总学时的比例不到20%,有些专业竟不到13%,远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应当合理分配课时,加大实验课比例,让学生爱上实验课,成为乐学者。

2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引起教学资源相对紧张,而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暴露出不利于学生知识面扩大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弊端。因此,在原有实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充势在必行。通过采用现代教育多媒体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作为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补充,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和实验室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条件。所以采取以下措施:

2.1课前预习

根据电子实验的特点和目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和虚拟仿真技术进行预习。多媒体教学具有图、形、声并茂,学生在预习时有不明白的问题随时可查阅多媒体课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时进行实验,并且不需要耗材,节约了资源和设备费用。由于仿真条件可以理想化,电路参数调整起来方便,容易发现主要问题。

2.2课堂上实际操作

课堂上用较齐全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实际实验操作中应用的实际元器件,都是非理想化的,所以与理想化条件下得出的计算结果和仿真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出人,让学生把这两种情况下的结果进行比较。因为学生是通过多媒体和虚拟仿真初步了解实验现象后再进行实际操作的,所以实际操作时就会顺利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印象也会更加深刻,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3改进实验教学的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程往往是教师从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一一讲解,然后让学生按部就班去操作。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优点是便于统一结果,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但这往往忽略了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使得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减小,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即使实验做完数据都正确,但对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案的拟定很少考虑,很多学生做完实验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反映电子实验学习难度大,虽然课前老师要求学生预习,但真正预习的学生,预习后明白的学生不多,所以很多学生上实验前不知所以然,表现的很焦虑。因此,需要对原有教学过程的组织进行改进。

3.1减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焦虑情绪

在实验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不违反实验室安全条例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犯错误,当错误出现时,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让他自己去评价自己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宽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同时在授课中要给予学生向教师提出对知识点疑问的机会。

3.2实验教师应把固定的实验灵活化

传统的实验一般都是将实验中所给的一些数据固定化,这样便于统一结果,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某些数据灵活化,例如通过由信号源、电阻、电容组成电路观察两个波形间的相位差这个实验,可以把原先电阻固定参数设置成可调电阻,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来确定电阻的参数,从而检验数据的正确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互抄实验数据,而且使学生对实验更感兴趣。

4加强对实验的管理

在我国很多高校不仅学校对电子实验重视不够,而且学生对电子实验的重视也不够,所以很多老师也都不愿意就业实验岗,学生也出现实验课逃课现象,因此,必须从最基础的地方抓起。

4.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学校对实验教师的重视,转变师资队伍的教育观念阎,组织学习、安排进修交流、培训等,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实验师资技术队伍建设。组织学生对实验教师进行评教,对实验教师形成一种监督。

4.2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教学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程度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验考核体系应改变传统的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的考核方法,将笔试、口试和操作性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验考核根据所用时间、有无错误操作、线路正确与否、实验步骤的完整性等进行评分,真实反映学生实际操作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3加强实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严禁出现缺课、迟到和早退现象。对学生不参加实验学习,加大惩罚力度。比如实验课占多少分值或不参加实验课理论课不给成绩等等措施,并且严格执行。

5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电子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地位更加重要,而上课时间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电子技术实验室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因此,电子技术开放实验室也应运而生,但必须建立完善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机制,确保在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方法、组织方式等方面实行开放式教学。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允许学生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弹性地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享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冈,从而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要。

6结语

总之,通过学校加强对实验课的重视和加大对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力度;通过实验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内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拓展教学空间。相信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社会更具综合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八

科学备课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白瑞春(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合作探究式有效教学方面紧跟新要求,寻觅新思路,破解新难题,取得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教学成果。目前如何把我们所取得的成果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课堂之上,把我们培养新时代多样化人才和创新人才的目标变成现实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备课作为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实现科学合理的备课是教师落实有效教学研究成果、达成新时期学生培养目标、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备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

导言

备课作为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简单的写教案过程,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师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指的是教师在课前自行研读教材内容及相关资料,遵照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特点,进而明确教学任务与目标,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完整教学方案的研究过程,这个教学活动具有整体性、实在性、可操作性、创造性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基础活动,是当前实现多样化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对于贯彻有效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关键作用。每一节能够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课堂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始终讲求有效性,积极关注学情,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完成对学生知识点的传授及相关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始终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活动中尽可能地挖掘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有利因素,尽可能地找到适合学生有效学习的因素,进而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实现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同时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讲求不断的创新,积极开发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有效教学模式,这也使得在新课改条件下所取得的新成果有开花结果的深厚土壤。

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也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首先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学情、关注自身在课堂上的地位、关注有效的教学方法等问题,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教学相长。其次在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中,通过对提高课堂教学的积极思考和反复实践,教师逐渐加深对新课改要求的理解的同时也会形成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科学合理地备课,正视新课改条件下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备课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的主导的师生关系。在整个有效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名领路人。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整个备课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坚持和贯彻这一关系。这样有利于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避免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打压式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打下情感基础;这样也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们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含量是教师研究学情的首要方面,通过研究,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整个备课活动都应紧紧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在有效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准确自我定位,客观分析自身的能力素质,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二、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创新应用教材和教参

思想政治新教材,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组织学科教学的专家和其他相关人员开发、编写而成的极其重要的育人载体,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托。思想政治新教材在实际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担负着主动、积极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而教参是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实际编写的重要的辅助材料,是教师科学合理备课必不可少的工具。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必须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注入灵魂。在整个备课活动中,教师要坚持有效教学思想,充分做到知识目标有助学生接受,能力目标贴近学生实际,情感目标引起学生共鸣的原则,做到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具备不同层次而不在于内容有多少,不在于内容有多深,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原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潜力,突出课堂的张力,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深入研究学情与知识构成,创新设计教学情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能够给学生们呈现出清晰合理的知识框架,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能够有力地支持一个贴近学生认知、方便学生理解的合理有效的情景设计,一个思路清晰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政治课教材的编写编排有很大的变动,采取了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形式,我们教师应该正确看待教材的这种改变,新时期新版本的.教材是我们推进有效教学、实现新课改目标的重要尝试,是当前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领域所取得新成果的呈现。教师的备课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提供情景设计思路的重要参照,我们的备课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出于这一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活动也必须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增加学生的知识体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合理的备课活动要准备的不是传统说教模式的课堂而是学生能说话、学生有话说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四、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确定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

有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新时期情景教学方式日渐被教师接受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形式上的情景教学方式,为了设置情景而设置情景,没有把握情景教学的真谛,课堂变得华而不实,丧失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时期教师备课活动中情景设置一定要本着有效性的原则,坚持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里特别强调情景设计的问题设置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情景问题设置的具有创新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即时时政信息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入手展开教学,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其次情景问题设置的明确性。针对教师而言必须明确设问在情景设置中具有的明确地位和用途,设问语言必须清晰,方便学生理解和回答,对学生而言设问为其指明了思考探究的方向。再次情景问题的设置要有可讨论性,情境问题的设置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要经得起学生的讨论,值得学生讨论,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避免使教学活动简单化、庸俗化,避免哗众取宠,同时也要避免知识讨论过深,超出学生的实际。

五、深入整合备课资源,编写教案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注重融合新课改科学元素,首先坚持教案编写的规范性与课堂实施的生成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在保证知识传授完整性、系统性前提下,充分组织课堂活动,完善情境设计,保证学生课堂参与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这里突出强调情境设计的问题设置要明确具体,落实到书面上。同时在编写教案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时间因素。一方面留有一定的预设环节,包括备用的情境设计环节、处理突发教学活动的环节以及临时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环节等,真正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张力。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时间界定来规范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再思考”,是检验教师自身教学经验与客观教学实际是否相符的重要环节,是新时期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全面性,反思过程中既包括成功之处也包括失败之处;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要包括教学方法、知识点的重新整合还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既关注教学结果又要关注教学过程等等。坚持以学生为准,在反思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学”出发,坚持客观标准对课堂活动进行反思(学生的听课状况、学生的参与状况、学生的接受状况、学生的做题状况、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状况等等)。坚持细致教学原则,关注每个教学细节,挖掘每一环节的最大有效性,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坚持创新原则,防止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防止教学事例固定化,保证课堂教学的张力,防止学生的思维僵化。想要我们的学生成长成才,我们教师自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必须让我们的课堂具备有效性。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乃至成长壮大,都需要创新品质。要想坚持科学合理的备课,也需要我们教师具备创新品质,这对于教师进一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备课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想要我们的学生成为创新型的人才,我们教师自己必须具备创新品质,必须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具备创新品质。

参考文献:

[1]郭炳山。思想政治备课应把握的几个关键[j].思想政治课教学,,(4)。

[2]李环环。政治课备课探思[j].科教文汇,2008,(10)。

[3]李琼琳。关于教师备课问题的思考[j].高校讲坛,,(1)。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九

黄老师让我们在周末做一个小实验,接到消息的时候我都还没有主意。到了星期五,我突然想起来黄老师发的一篇范文,这篇范文写的是“实验是水中点灯”,我觉得这个实验很不可理解,为了解除我心中的疑惑,我打算挑战水中点灯这个实验。

第一步,先准备材料。我准备了一根蜡烛,一把剪刀,一卷双面胶,一些水和一个矿泉水瓶的细段,也就是瓶口段。

关于这个瓶子,我为什么选的是细段呢?那是因为我这次实验开始前,我先做了一个预备实验,我选的是矿泉水瓶的瓶底段,结果预备实验开始没有多久,蜡烛就漂起来了,我吸取上次的教训,不用瓶底段,选用细的瓶口段。

第二步,我用双面胶把蜡烛粘在了瓶子上,倒入水,水不要超过蜡烛。

第三步,我让妈妈妈点燃了蜡烛,哇!太美了!我看见了火焰,把蜡烛的顶部烧出了一个小盆地,接着我又看见了蜡油,从盆地溢出,流向了水面上。这时我的小心脏一下子提到了嘴里,差点就跳了出来。我想蜡油流到水面会怎么样呢?是会凝固,还是原来的样子?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这些我都不知道。

当蜡油流到了水面的一瞬间,蜡油一下子就凝固了,下一波蜡油流到了第一波蜡油上,又流到了水上,又凝固了,这样一层一层的叠加和扩散,像火山喷发后岩浆的冷却凝固。一会儿我的蜡油形成一个大圆岛,我特别得开心。

不过快要到最刺激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意外。事情是这样的,在火焰熊熊燃烧的时候,我在火焰上滴了几滴水,接着,我听到了劈里啪啦的声音,火苗挣扎着,慢慢变弱,后来竟然熄火了,这是水能灭火的道理。我让妈妈用打火机复活我的小火焰,打火机点了几下,火焰终于又熊熊发出光芒。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火焰的周围形成一个更大的.盆地,中间的火焰已经到水面以下了,但是火苗还是没有熄灭,又过了一会儿,火苗慢慢熄灭了,消失在蜡油之中。

原来蜡油遇到水会凝固,这样形成了一道围墙,挡住水,保护蜡烛芯不被水浇灭。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身边处处有科学。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十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指能够依据公理、原则、事实等剖析事物,沿着科学步骤解决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而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各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了。

一、在对不疑现象质疑中打破思维定势

在学校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学生在相同的环境里接受相同的信息,养成了相似的思考方式,也对很多经常发生的现象习以为常。而不一样的思维精妙之处就在于,在不疑之处发现疑问,在通常思维之外发现生机。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是在人们习以为常的苹果掉落事件中发现了奥妙。而一旦推倒了这堵思维的墙,开阔了眼界,就能洞悉事物的真相。所以,教师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特别要推翻已有的思维定势和惯性。

如在上完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后,笔者单独上了一堂《1+1=2?》。首先列出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1+1=2的例子很多,诸如1个人加1个人等于2个人,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2个苹果,1辆汽车加1辆汽车等于2辆汽车等等。但是,真的所有的1加1都等于2吗?学生们一下子愣住了。笔者见机引导,1滴水加1滴水呢?有的同学说2滴水,有的同学说还是1滴水,但绝大多数的同学说是2滴水。于是,笔者说:“那我们一起见证事实吧!”就拿着滴管往试管里先滴1滴水,接着再滴1滴水,让学生看一下在试管里有几滴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还是1滴水,只不过是1大滴水。然后笔者进行拓展,大家还能举出1加1不等于2的例子吗?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如1块板拼接另1块板还是1块板等等。最后笔者总结1+1可能等于1,也可能等于2,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等于2,当然也可能等于其它的`数,加法是这样的,那么减法呢?通过这堂课,学生定势思维的墙被推倒了。

二、在无标准答案中训练思维的开放性

学校中的数学教学一般都建立在有标准答案的基础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拥有大致相似的思考路径。而生活中遭遇的问题大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事先也不可能知道,所以学生一旦遇到这样的问题,常常会束手无策。因此,对于解决无标准答案的问题,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而这种科学的方法必须在实践中才能感悟到。

基于此,笔者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以《访问水果店的老板》这节课为例,笔者将学生带到校门口的水果店里,让学生听水果店的老板介绍他自己是怎么做水果生意的,同时介绍水果的种类、价格。学生一边听一边记,笔者则特别强调每人回去后写一篇“如何让水果店盈利水平提高”的具体方案,完成时间是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结果出乎意外,学生的方案里充分利用了学过的数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计算成本和利润,虽然很多方案体现出学生年龄上的幼稚,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份创意却令笔者惊讶。这说明经过不断的锻炼,思维就能绽放不同的光芒。

三、在不同前提条件中锻炼思维多样性

在不同的前提下,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答案,这也为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思维奠定了基础。但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缺乏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至于放弃思考,长期以往,就导致学生思维固化了,更扼杀了他们自由思考的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练习的编制上下了一番工夫。如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笔者经常增加一些通过改变条件而得出不同结论的应用题,譬如: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底面周长是9.42平方分米,高5分米,做这个水桶至少用了铁皮多少平方分米?至少能装多少水?这是一道原题,接下来笔者把它改成一个有盖的铁皮水桶,底面周长是9.42平方分米,高5分米,做这个水桶至少用了铁皮多少平方分米?至少能装多少水?又譬如某汽车制造厂上半年生产小汽车4800辆,下半年比上半年增产10%,问该汽车厂这一年生产小汽车多少辆?这也是原题,同样也进行了如下改变:某汽车制造厂上半年生产小汽车4800辆,下半年比上半年减产20%,那结果又是如何呢?经过不断的练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思维活跃,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展现学生不一样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灵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8527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