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都是成长的催化剂。写总结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夸大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一
段一:引言(200字)
中医药膳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中医药膳的发展变得愈加重要。我对中医药膳发展的心得体会,主要从对中医药膳的重要性认识、发展的现状以及优势、发展中的瓶颈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唤起人们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关注,并促进中医药膳事业的繁荣。
段二:重要性认识(300字)
中医药膳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药食同源、药食兼顾。中医药膳通过调理饮食,达到养生、治病、保健的功效。与西药相比,中医药膳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中医药膳发展的重要性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医传统文化,以及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
段三:发展现状与优势(300字)
中医药膳在我国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这主要得益于中医药膳在治疗慢性病、促进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中医药膳的发展现状可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膳的健康理念,积极运用中医药膳以提升健康水平;二是在科技的支持下,中医药膳研究获得了更多的进展,相关产品的研发不断完善。
段四:发展中的瓶颈与对策(300字)
尽管中医药膳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瓶颈。首先,中医药膳的传承与发展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力量的提升。其次,中医药膳在管理和监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此外,中医药膳的推广和普及也面临困难,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人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段五:总结与展望(200字)
中医药膳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膳事业繁荣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此外,要加强中医药膳专业人才培养、加强科研力量、完善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等方面的努力,以推进中医药膳事业的持续发展。展望未来,我相信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中医药膳将在我国健康产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福祉。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二
近年来,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医药发展规划,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在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参与规划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也意识到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下面,我将分五个方面来表达我对中医药发展规划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中医药博大精深,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经验。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医学知识逐渐被边缘化。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亟待加强,只有通过更多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才能让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其次,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中医药强调以人为本,重视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注重预防为主。这与现代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而且,中医药在一些慢性病的治疗上也有不可忽视的优势。通过合理的中药处方和中医诊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广泛应用。
第三,中医药发展面临着现代科学认可的问题。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到了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以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事实上,中医药的疗效和疾病的治疗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证明,才能够被更多人所接受。因此,中医药科研机构应该加强与现代科学的对接,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和标准来验证中医药的疗效,以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第四,中医药人才培养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现实情况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中医药专业的培养机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和技术,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其次,中医药医师的培养也亟需改革。目前,中医药医师的职称晋升和评价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给中医药医师的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以适应中医药发展的需要。
第五,中医药的市场化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推动。虽然中医药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市场基础,但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当前,中医药企业在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投入较少,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中医药产业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中医药产品的市场化发展。
总之,参与中医药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深入体会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并认识到了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加强保护和传承、推动科研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市场化发展,中医药必将在现代社会展现其无穷的活力和奇妙的功效。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三
中医药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经验,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这个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和广泛性。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它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健康的不懈追求。中医药文化丰富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个方面,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学习中医药文化,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对中医药的疗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信心。
其次,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作为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需要传承,保留其经典理论和实践方法。但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也需要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如今,中医药结合现代科技,在医药生产、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也深感到了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的呼声。
再次,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多年来西医药文化在中国的盛行,中医药文化曾一度受到冷落,甚至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中医药文化正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是中医药文化得以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中医药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最后,我体会到中医药文化对个人的积极影响。学习和研究中医药文化,不仅让我理解了健康的重要性,也让我改变了对待疾病的态度。中医药注重治疗的根本原因而非症状,提倡“治未病”的理念,要求人们在生活中注重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我在运用中医药文化来调理自己身体的过程中,发现身体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也更加懂得如何保持健康。中医药文化不仅可以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在这段时间的中医药文化学习和研究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和广泛性,体会到了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必要性,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得到社会关注和支持的重要性,也亲身体验到了中医药文化对个人的积极影响。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和独特优势,我们要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受益于中医药文化。并通过传承与创新,让中医药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四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药膳逐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长期的中医药膳开发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药膳有着独特的优势,是人们健康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对中医药膳发展心得体会的总结:
第一段: 中医药膳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药膳是中医学在饮食方面的具体实践。中医药膳有三个特点,即饮食养生的高度特异性、饮食疗法的渐进性和个体化的饮食健康方法。中医药膳的主要优势在于对人体的调养和防治疾病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例如,黄芪煲鸡汤可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感冒;莲子枸杞粥有抗衰老等多种功效;绿豆汤有清热解毒等作用,有利于热病、中暑等败火问题。中医药膳的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气候等制定相应的药膳方案。
第二段: 中医药膳的发展历程
中医药膳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唐代,就有了《饮膳正要》一书,推崇“药食同源”,将食材和药材结合使用。明代医家马莳著作的《食疗本草》以及清代李时中的《本草纲目》也有着大量中医药膳的记录。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医药膳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逐渐增强了对中医药膳的管理力度,在民间和市场中可靠、有效的中医药膳广受欢迎。
第三段: 当前中医药膳的发展现状
尽管中医药膳有着可以肯定的优势和发展基础,但目前中医药膳市场上的乱象不少。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有很多假冒伪劣、低价甚至没有中药成分的中医药膳进入市场,误导消费者。对于中医药膳的市场形势,我们需要通过规范、标准化的管理,加强消费者的教育宣传和认知,才能够保证中医药膳的真正价值和消费者的权益。
第四段: 中医药膳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近年来全球健康饮食热的背景下,中医药膳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中医药膳可以与现代科技结合,并灵活应用在餐饮、社区服务、养老等多个领域。我相信,随着中医药膳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将逐步提高,中医药膳行业将发展壮大。
第五段: 我的个人感悟
作为一名中医药膳的从业者,我非常珍视我的行业和职责。我坚信中医药膳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需要我们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药膳的理念和实践。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中医药膳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期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推动中医药膳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五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为了推动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提出了中医药发展规划。参与规划研究,我深感这一规划强调了中医药的价值与重要性,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令人信心满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药发展规划注重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医药体系,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规划提出了要“传承古老智慧、融入现代科技”,既重视了保护和传承中医药的根基,又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的路径。在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中医药需要不断融合先进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医疗事业。这样的结合将使中医药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
其次,规划提出要加强中医药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的研究和推广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中医药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还要具备现代医学知识和科研能力。规划强调要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高整个行业的素质。同时,规划还提出了要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人才。这将为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规划强调了中医药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中医药是中国人民的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中医药的健康福祉,规划提出了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包括中医药门诊服务、中药材和中成药产业等。强化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中医药服务更贴心、更便捷,让更多的人受益。这一思路非常符合社会主义医疗保健制度的要求,体现了中医药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的特点。
最后,规划还提出了要推广中医药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中医药意识。中医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治疗方式。规划强调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信任中医药,并让中医药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度和使用意愿,也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医药发展规划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深入学习和研究规划内容,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资源。只有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公益性的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中医药文化,才能使中医药在现代社会发展壮大,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我愿意为落实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让中医药在走向世界的同时,能够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膳的发展逐渐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我也是中医药膳的爱好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医药膳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以下是我对中医药膳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药膳注重整体调理。中医药膳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各个器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通过调理整体,才能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我曾遇到一个患有胃病的亲戚,他平时喜欢吃辣和油腻食物,导致胃火旺盛,经常胃痛、消化不良。我向他推荐了清热降火的中药膳食,如黄连煲猪肚汤等,他坚持食用一段时间后,胃病得到明显改善。这个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膳的整体调理原则的重要性。
其次,中医药膳注重个体差异。中医药膳强调“个体观念”,即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及需求不同,需要针对个体进行调理。在实践中,我发现同样是感冒,不同人的症状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是寒性体质,可以适量吃些姜、葱、蒜等温中散寒的食材;而有些人可能是热性体质,需要清凉、滋阴的食材,如绿豆、冬瓜等。因此,在制定中医药膳食方案时,必须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来进行个体化调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三,中医药膳注重对食材的选择。中医药膳讲究食物药用,即通过食材的选择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在中医药膳中,常用的食材有枸杞、山药、黄耆等。这些食材具有滋补、养生的效果,可以调理人体的脾胃、肝肾等器官。我常常在家里煮一些滋补的中医药膳,如红枣银耳羹、大枣炖莲子等,这些食谱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还可以养生。通过对食材的选择,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可以达到调理身体的功效。
第四,中医药膳注重药食同源。中医药膳的理念是“药食同源”,即食物和草药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曾经有一次感冒,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嗓子痛,我父母给我煮了一碗鲫鱼汤,里面加了一些白果、黄芪等草药。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用,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这个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食物和草药之间的关联,并对中医药膳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中医药膳注重长期调养。中医药膳强调长期调养,认为只有经常食用适宜的食材,才能使身体得到持续的调理。中医药膳并不追求速效,而是通过持续的调理,使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改善。我自己养成了每天早晨喝一碗薏米红豆粥的习惯,薏米红豆粥有消肿去湿、益肾利水的作用,让我感到精力充沛,精神焕发。这个例子让我认识到,中医药膳的调理效果是慢慢积累的,需要长期坚持。
综上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离不开整体调理、个体差异、食材选择、药食同源以及长期调养这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医药膳,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健康效益。中医药膳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升大众的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相信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膳认识的不断提高,中医药膳将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推广。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七
落实好各项中医药扶持政策。我市对已有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督查和梳理,总结经验,推动基层中医药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围绕上级实施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国医堂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投入、地方为主、相互配合的投入机制;()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基层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全市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内涵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县中医医院的中医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各个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暨国医堂;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向下流动,不断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机制。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计划,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加中医临床骨干和中药实用型人才数量;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帮扶指导的措施,在所有的县级中医医院和市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帮扶,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
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带动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优势的充分发挥;以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设为抓手,带动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以中医药特色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为抓手,结合国医堂建设,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增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为抓手,强化培训,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以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为抓手,带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使用。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八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使医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强劲提升,医院门诊量80万人次、出院病人2万人次、自制制剂年销售1500万元。
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我院确立了以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为龙头,以名牌带动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以二级分科建设为拓展,树立做精做优中医专科的理念;以专病建设为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在现有肛肠、针灸、心内、皮肤四个省级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加大妇科、骨科、内分泌、微创外科等科室的建设,近年来,我们加强“神农堂”建设,做实中医继承工作,把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融入于医院建筑与环境建设中,将神农堂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医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造就了一批名老中医,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组织力量充分挖掘整理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通过名医带徒、跟师学习,继承了名老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制定了一批协定处方,开发了专科制剂,不断丰富中医药学术理论,提高科研水平,近四年,医院在学术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市级课题18项。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协作,推广适宜技术,不断引进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每年举办针灸、推拿、敷贴、手法正骨等简、便、验、廉适宜技术培训班十期以上,不仅提高了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更突出了中医药特色和文化特色。
目前我院有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门诊。每个病区都建立了单病种中医的诊疗常规。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逐年上升。中医的.康复中心、亚健康治疗中心为功能障碍性病人的恢复期、康复期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随着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医院把重心放在多发病、疑难病、急危重病等病种上,在临床治疗中倡导“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提高中医药在治疗中的参与率,医院制订了中医干预政策,明确规定了外科在收治病人过程中要有中医治疗方法和手段,对病人的会诊、术前讨论都要请中医人员参加等。同时医院重点加强制剂中心建设,使制剂中心成为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显著特征,目前已生产二十种剂型,94个品种使医院真正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新格局,不仅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促进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可持续发扬。
由于近年来医院整体实力的增加,中医的急诊技术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市内的120急救分站,在急诊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对一些疑难病例疗效特独之优势,逐步改变了中医“慢郎中”的形象。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和知名度。对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病人,采用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中药扶正,益气健脾利湿、养阴、活血等方法,配合西药治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采用自拟的“祛瘀生新止血方”治疗,疗效显著。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在急症病人中的使用,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医院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作规程,加强中医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提高。对护理队伍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都进行不少100学时的中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重点中医专科和整体护理病区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护理。在各病区将中医护理知识编入《病员手册》,作为康复和辅助治疗的指导。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九
**市**人民医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情况汇报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xx〕31号)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中医药局等部门关于实施四川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意见的通知》(川办函〔20xx〕255号)文件精神,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提升医院中医药管理服务能力,按照综合医院中医建设标准,结合我院中医药发展现状,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能力基本情况
(二)中医集中诊疗区设置情况
我院因受到业务面积限制,前期将医院中医馆设置于门诊部二楼,中医(康复)科设置于涌泉光华院区。20xx经过院领导班子实地调研,听取科室及病员意见,决定将中医馆、中医(康复)科回迁至医院二住院部,筹集资金79万余元将卫生局原招待所食堂及卫生局车库进行合理改建成为医院中医馆、中医康复病区和运动康复治疗室,初步建设中医集中诊疗区域。同时在中医集中诊疗区域统一标识、标牌。建设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区大门、走廊;科室内部增设了中医药相关的宣传知识及中医适宜技术的简介,使就诊人员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医,在体现集中诊疗区形象的同时加强了中医工作宣传及中医药常识宣教。
(三)中药房标准化建设
继续加强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进一步规范了中药及成药库房管理规范。根据医院实际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完善了医院中药房人员基本配置,目前医院拥有中药饮片415,中成药》50种,中药品规能满足中医药诊疗服务,同时配备了自动煎药包装机等设施设备。
中药房、中药库房和中药炮制室经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家中医药创建专家组20xx年及20xx年的检查均合格。其中中药库房规范整洁程度在国家中医院先进区评审中获得了国家专家组的肯定,认为是中医药管理工作的亮点。但是目前医院中药房位于门诊部,未在集中诊疗区域内,医院已计划将中药房迁至二住院部,形成与中医馆、中医康复病区一体化的集中诊疗区域,此项工程目前已完成施工方案,预算金额14.7万元。
(四)中医科室设置
中医科业务用房面积1268m符合二级医院诊室的面积,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m及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的相关要求。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医科作为我院的一级临床科室,设立中医病床41张,占医院标准床位数8.5%;开设中医门诊室个中医专业,达到二级医院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2个要求。
(五)中医药人员配置
目前医院拥有中医药人员24名,其中中医师18主任医师3名),药剂人员516名中医师中有**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硕士生3名,另有1人师承国家级中医药专家;拥有护士1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7人,均接受过中医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医院还根据本院业务发展需求,在有计划地充实队伍,形成年龄、学历、专业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不断强化中医药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六)设备设施配备
中医科配备了开展临床工作必需的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其中电脑中频治疗仪、超短波电疗机、多源治疗仪、多源红外频谱治疗仪;恒温蜡疗仪、智能控制蜡疗仪、颈腰椎治疗多功能牵引床、股四头肌训练椅、电动起立床、坐式踝关节训练椅、腕关节屈伸训练器、前臂旋转训练器、肩关节旋转训练器、肘关节康复器、电脑骨伤治疗仪、中药熏洗床、智能熏蒸仪、医用智能汽疗仪、熏蒸治疗机、经穴治疗仪、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五官超短波电疗机、智能上肢关节康复器、智能下肢关节康复器、cpm下肢关节被动训练器设备。病房内配备了治疗台,送药、换药车各1台,无菌柜3个,急救车1辆,轮椅2个,自动煎药包装机1台,除湿机1个以及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等设施。
(七)中医药知识宣传
我院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加深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识为基础,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使群众了解中医药有关生命、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保健知识,掌握常见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今年4月份医院在中医康复科区域内完成两块中医药相关内容的宣传展板,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推动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长期开展,通过组织健康讲座、义诊咨询、文体表演、知识竞赛、教授健身方法、科普游艺互动等活动,丰富宣传内容。今年10日**电视台采访播出我院中医康复科的“天灸”特色治疗。
(八)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医院大力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根据临床需要开展了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药服务36展了中医会诊、转诊和中医师到西医病区查房和中医特色服务等方式,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本院的中医参与临床西医治疗率达到100%。本院中医科推进了治未病工作的开展,积极运用治未病的预防措施和临床中医综合治疗手段,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内涵。
二、提升中医药服务重点工作
(一)提高认识、重视组织领导:
今年医院按照**市卫生局、**市中医管理局《关于转发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成卫发〔20xx〕2号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医务科、中医管理科、药剂科、中医科、康复科等负责人共同讨论,制定了《**市**区人民医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科室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切实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为中医药工作创造更加适宜的外部条件。
(二)制定可行方案,推进中医药工作开展。
按省卫生厅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加强中医药工作具体措施,进一步分解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各项工作开展取得实效。
(三)加强中医药知识宣传,传承中医文化:
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门诊、病房和中药房等区域内的设施和内部装修、标识、科室简介等要体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便于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同时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业务咨询、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和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中的优势和作用。
(四)全面落实中医药工作
1.中医管理科积极指导、督促西医临床科室开展中西医结合服务,重点做好呼吸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等西医科室应用中医药情况的考核工作;同时要积极推进中医药特色专业比如康复专业、中西医结合烧伤专业等建设;在进一步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比如天灸、熏洗、按摩的同时,加强中医应急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医应急体系,制定中医应急方案,适时组织演练。
2.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进一步完善中医科、中药房的设立,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充分发挥中医馆的作用,提高诊断室利用率,要加强年轻医师门诊工作。
3.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加强医院中医药人员配备,积极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合理补充中医药人员,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有计划地充实队伍,形成年龄、学历、专业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不断强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20xx年引进中中医专业增加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公招引进硕士研究生一名;招聘规范化培训毕业生一名;招聘本科生二名;招聘康复技师一名。
4.加强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
一是大力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
三是进一步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开展,积极运用治未病的预防措施和临床中医综合治疗手段,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内涵。
5.加强中医护理服务建设。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项目服务。
(五)强化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1、加强中医特色病证诊疗管理。为了规范特色病症中医诊疗常规,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各临床科室根据专科疾病谱,制定了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诊疗活动中认真执行,对各病种诊疗方案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使临床中医诊疗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2.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非手术科室积极开展以中医药内病外治、专病专药等为主的中医诊疗技术,如中药穴位外敷、针灸、推拿按摩、理疗、中药熏蒸、热敷、针刀等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技术。
三、存在问题
(一)按照卫生局中医集中诊疗区域建设要求,我院中药房位于门诊部,未在集中诊疗区域内,医院已计划将中药房迁至二住院部,形成与中医馆、中医康复病区一体化的集中诊疗区域,此项工程目前已提交总务科完成施工方案,预算金额14.7万元。拟在20xx年年底前完成。
(二)中医药护理人员不足,目前仅有一名经过中医药护理专业培训。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中药房迁建。中医管理科、中医科、中药房、总务科多方共同努力加快中药房改扩建,确保在今年年底完成此项任务。(二)安排适当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中医药专业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我院中医药护理专业技能。
(三)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参与西医临床会诊及临床诊疗工作。中医参与率继续保持100%。扩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应用。
(四)制定中医药五年发展规划,尤其是人才培养,科室人才梯队建设。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十
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完了大一的第一学期。此时此刻,回头看看走过这一学期所留下的脚印,想想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学期里学到了些什么,问问自己这一学期忙碌过吗,有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然而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只知道大学和初高中真的不一样,除了期中期末要考试之外可以说什么都不同,这个时候靠的全是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而这个时候最离不开的就是学习方法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而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我们又可以做更多事,这也许就是所说的高效率吧!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大一上学期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虽然我们已经结束了对于它的学习,但是对学习方法地谈论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十一
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完了大一的第一学期。此时此刻,回头看看走过这一学期所留下的脚印,想想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学期里学到了些什么,问问自己这一学期忙碌过吗,有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然而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只知道大学和初高中真的不一样,除了期中期末要考试之外可以说什么都不同,这个时候靠的全是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而这个时候最离不开的就是学习方法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而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我们又可以做更多事,这也许就是所说的高效率吧!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大一上学期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虽然我们已经结束了对于它的学习,但是对学习方法地谈论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想必学中医的`我们知道精、气、血、津液、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又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个体,将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概念、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清晰地条理,以便我们掌握。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对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中医药发展心得篇十二
在开始进行大三学期的选修课的选择时,我看到了中医药膳这门课程,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其实最开始我选择中医药膳课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吃,“民以食为天”嘛。但当我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我更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周俭老师为我们讲的都是一些易于制作的,贴近生活的药膳方子,都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而做的,使我学到了很多养生的方法,原来好身体是可以吃出来的。很多人以为食疗和药膳是同样内容、同样目的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们都是通过食物来调理机体,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食疗是以纯食品为原料,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式。而药膳是以食品和药品共同制作,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可以说中医药膳学包含了药膳和食疗两方面的内容,但更偏重于药膳。中医药膳学注重调理,没有峻药猛药,只要长时间坚持服用,一般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随着中医药膳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社会上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各地都陆续出现了以药膳为主题的餐厅,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药膳这种防病治病的方式,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药膳方子被研究出来,应用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吃饭就达到治病、防病、养生的目的。
通过对中医药膳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现在我也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方子。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和家人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药膳调配,可谓终身受益。但是药膳方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则。药膳方子一定不能犯中药禁忌。既然药膳是通过将药材与食材相结合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那么就不能对人体有任何害处,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中的药材互犯禁忌,那药膳就不是治病的药了,而是“致死”的药!当然,这是最为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药物犯了禁忌,是一定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那么你通过药膳养生的目的就事与愿违了。其次药膳还一定要能够平衡阴阳,因为食用药膳的目的就是要养生,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不能平衡阴阳,那么服食久了就会导致体质阴阳失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药膳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将体质内有失偏颇的阴阳二气通过食材的药理作用进行调和,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中医药膳的目的还在于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将药材融入食物中,通过日常三餐,慢慢作用于患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患者体内的邪气就会逐渐被食物中的药材祛除,疾患也会慢慢的治愈。通常人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吃了这个好,自己就跟着吃,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中医药膳要讲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是说不同的人体的素质禀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人体,于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血气盛衰也有所变化。
进行药膳方子的制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区别对待,采取最适宜的药膳方案。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态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在选用药膳方子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选取适应当地特征的药材、食材。最后就是因时制宜,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四时不同的气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比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的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西瓜之类。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能经过夏天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宜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吃饭的时候配合乳制品、蛋类、梨、苹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这些都是制作药膳方子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黄帝内经》一书中说:早在多年以前,《黄帝内经》一书中说:五谷为养,五“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食之,以补精益气。”果为助,《神农本草经》收载了许在古代,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多治病与养生皆宜的品种,如大枣、薏苡仁、芝麻、山药、药膳,古代称为“食疗”莲米、核桃、龙眼、百合、蜂蜜等。药膳,古代称为“食疗”、食治”食补”“食治”“食补”等。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如张仲景、孙思邈、、孟诜、陈直、忽思慧、李时珍、王孟英等,都曾对药膳有过,论述。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设药膳专篇《食治门》“”认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忽,深刻地阐述了养生之道,思慧曾著药膳专著《饮膳正要》特别是饮食与保健的辩证关系。陈直曾著老年保健专著《养,“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老奉亲书》说:人若能知其食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92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