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19:13:04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3-10-27 19:13:04     小编:影墨

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梳理,是我们书写文章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最后,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写作总结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一

摘要:化学表述能力不仅是获得化学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较快发展化学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述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化学教学表述能力重视阅读交流

化学表述能力不仅是获得化学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较快发展化学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述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若学生化学表述能力欠佳,则知识内容的复习与巩固,就难以有较好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通过几年实践教学,我总结以下经验:

一、注意学生化学阅读能力,培养提炼信息能力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老师通过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论是在课上、课下,每次阅读完,都要让学生在阅读后找出关键性词句,并用笔划下来,同时让学生讨论、交流这些关键字词的意义。如“学习原子”时有一段描述:当水分子分解后,重新组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让学生多读几遍,找到关键词“分解”“重新结合”按图理解,然后布置练习“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磷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一现象,真正理解了化学变化的本质。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才能很好地审题、做题,完全读不懂是无法做题的。

二、加强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夯实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俗话说:“心中有,口上才有。”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化学概念、规律是整个化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在概念教学中,把形式各异的化学概念、名词、术语列举出来,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弄清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记忆,并注意与相近的概念加以区分。如学了单质的概念,可用“单质中只含一种物质”“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等问题辨析概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要认真细心,思考问题要全面准确,养成思维周密的习惯。对规律的教和学,要立足于观察和实验,全面理解规律建立的过程,找出书本中有关规律表述的关键词,认真咀嚼,深刻体会。如:“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而不能说成反应前物质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质量,词语的位置不能颠倒,词语表达不能缺斤短两。其中参加指实际参加反应物质,而不是加入物质。”

三、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增加主观性试题,培养文字表述能力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复习、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来培养能力、训练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矫正的主要途径。新教材及其教辅书对习题设计有了较大改革:分析题、解释题、说明题、设计题里增加了对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习题质量和题型的多样性,有意识培养和进行表达训练。

主观性试题的回答,需要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教师可适当增加简答、分析说明、信息、探究等这类主观性试题的训练,通过批改作业,评讲试卷,帮助学生提高文字叙述的准确性、精练性和逻辑性等。目前教学的动态也是如此。

四、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表述能力

第二课堂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手段,结合教材教学、因材施教。适当布置一些扩展性作业为研究性课题。如学习空气时与生活联系紧密,举办手抄报评比活动;学习水资源,让学生调查水资源状况、参观自来水厂办一期报纸进行交流;举行演讲比赛、化学知识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网络资源,通过参观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既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和信息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4),(9).

2.化学实验和仪器.2008,(3).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二

教师把课讲清楚了,学生不一定就明白了。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加强疏导和引导来提高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严格要求,从一字一词一句抓起,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知识,一定要认真;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中注意听讲,从理解入手,课后复习并独立完成作业。

2、开拓学生思维

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拓学生的思路,把“讲懂”变成学生“想懂”,进而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注重技能培养,使学生学会取巧,变巧为快,培养学生敏捷思维。在讲授知识时,联想前后知识,比较相似概念,使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

3、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典型示例介绍他人学习经验或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一些学习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三

语文可以说是小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学科,它是一门情感丰富、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的教育模式非常的呆板,不懂得变通,进行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不是很理想,这种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地教,学生在台下摇头晃脑地学的方式,是怎样也不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的。现如今,新课改已经实行多年,这也给现代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教育方式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成了素质教育,新课改使得现代的教育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其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小学生开辟出了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围绕教师来的,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台下听,中间连互动都很少。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的气氛非常沉闷,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精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小,课堂教学缺乏活力。长此以往,教出来的学生就会像是数学教学中用到的算盘,有人去拨一下就动一下,学生根本就没有创新意识,小学生活泼好动,创造力惊人的天性被过早地抹杀掉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模式的革新。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应摒弃掉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模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与模式。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微机课或者在家里上网时自己查阅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资料,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实践上向课外进行延伸,如此一来不单单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且还提高了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最主要的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创新意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故事性还是很强的,不得不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越来越符合儿童的心理,比较贴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单单只是能够使得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但是,由于现代的生活环境不同,现在的小学生们都是生活在一个钢筋水泥的建筑里,很少雨大自然接触,语文课本里关于大自然的景物、动物等描写很难让小学生产生共鸣。虽然,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会适时加入一些图片来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本所要阐述的内容,可是图片是死的,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无法靠一张静物图片就能在脑子里勾画出美好的大自然。并且课本里有的故事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过于久远,很多那个年代的事物学生是无法通过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就能够理解的。比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一篇文章叫《松鼠与松果》,课文中说:“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他高高兴兴地摘了一个又一个,每个松果都是那么香、那么可口。”松鼠是一种野生动物,他们主要是以壳斗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但是在大自然中也会吃一些昆虫,而核桃、栗子等坚果是松鼠们的最爱,咬开坚硬的外壳,对松鼠不但是游戏,也可以帮忙磨耗牙齿。对于很多现在的小学生而言,松鼠也只是偶尔在电视中看到过,即使看到过也不一定就知道松鼠长什么样,还有松果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小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最多困惑的地方,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些。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该课文的内容制作成ppt的模式向学生展示,或者搜集这方面的视频,搜狐、爱奇艺等等视频网站上都有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找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观看松鼠在树林里有时候跳来跳去、有时候又停下来抱着一个核桃或是栗子在那里啃肯定会很开心,在将课本中的内容套进去一下子就对课本中的松鼠与松果有了清晰的认识。如此将信息资源运用到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的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并与其他学科、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相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小学生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就必须要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来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全面性。比如戏曲《刘三姐》的录像带里就有一段刘三姐划着竹排在江面上航行的画面,那时画面中的漓江的水很清、很静,山也很奇、很险。多媒体将桂林的山水呈现在了学生们的眼前,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带的形式很快就能将脑海里的那个朦胧的桂林山水的景象转换为清晰的画面,从而达到学生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将信息化的技术当成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学习的资源进行共享,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拓展,并且在整合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四

摘要: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如今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如何应用现有的技术来提高课堂教育的效率,是当今教育事业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不再局限在教师的说和写,而是开始将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中学化学中涵盖着大量抽象的、难以观察的实验和理论,这时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这些微观现象生动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化学;教学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上的很多的事物都在进步,当然这也包括人们非常重视的教育。从几千年前开始,我们就开始有了教育,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一直在不停的进步。直到出现了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我们的教育彻底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信息技术的应用方便了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尤其对于化学这种抽象化的学科。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化学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准备充足,才能在课堂上绽放光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准备时获得大量的知识呢?这时候计算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帮手。我们运用计算机来采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化学教学设计带给自己教育的灵感。在网络中取其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化学教学课堂的设计。

2、教学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过程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学生学习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时,需要为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在以后的测验中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那仅仅靠老师的形容和讲解,很难让学生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甚至会使学生对化学感到厌倦和困惑。但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像和声音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对这些枯燥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同学们不仅不会枯燥,相反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通过将教学知识与图像、动画、声音相结合,制造出一种愉快氛围,让学生快乐的参与进去。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的说为主,很难为同学们创设情境,就算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创设出情境,学生们也不容易融入进去。所以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高科技技术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化学中的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以一种幽默的表现形式,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结构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创设出一条捷径。

4、帮助总结

计算机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板书简化成一个课件。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如果遇到复习,就会产生大量的板书,这个时候会消耗一节课甚至几节课的时间来板书复习资料。而且板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化学现象很难达到清晰明了的要求,学生看着满黑板的知识点,很难有心情参与到复习中。然而多媒体可以将所有的复习资料整合到一起,便于学生整理。也可以制作化学知识的素材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知识分类,提高复习效率。

5、检测反馈

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是及时的反馈,及时的改正。计算机的知识储量较大,分析能力较快,利用这个优点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计算机建立中学化学的考试系统,在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的时候,及时发现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建议。教师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不足。计算机还可以分析学生每次回答试卷的情况,找出学生在哪个化学反应或对哪个物质的理解有问题,在下次训练时多侧重于学生易错的地方。这样可以满足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大大的提升学生的进步空间。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尽管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的替代了教师的存在。所以在这个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合理的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中学化学的教学中,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进步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一下两点。

1、多媒体技术不能取代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多媒体技术的相互融合,既不能没有多媒体的辅助,也不能失去教师的引导。在多媒体技术出现后,存在部分教师产生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觉得只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省去一切的教学步骤。但这样往往使他们丢失了一个作为教师的义务,从教学的引导者变成了旁观者。化学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播放动画,学生很难从那些琳琅满目的图画中找到哪些才是学习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很难使学生得到提高的。

2、不要用信息技术取代实验

信息技术是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很多教学中很难完成的事情,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需要实验的课程。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得以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论信息技术多么的强大,都不应该为了方便,简单的通过为学生播放视频来达到实验的效果。在遇到化学实验时,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自观察实验现象,这样才能使他们对化学反应现象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但如果是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亲自实验的,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达到实验效果。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教学成了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的、正确的处理教育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得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李萌 杜雪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荣林《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版

[2]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等教育出版

[3]许乃英、黄慧《课堂电化教学研究》教学科学出版社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五

一、思维导图的制作方式

(一)思维导图制作准备工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丰富课堂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引导学生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每一张白纸上只有一个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每一张白纸的中心都有一个关键词。在关键词周围,要留出足够的空白区域,让学生想一些与关键词相关的次关键词。例如,在讲解有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水循环”作为关键词,并且从这个关键词出发去思考更多的关键词,包括定义、过程、内涵、意义等。引导学生将关键词逐步进行拓展,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交流,以此让思维导图的准备工作更加有趣。

(二)思维导图制作注意事项

明晰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基于此展开思维导图学习,有利于学习过程得以优化。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每一个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主题,思维导图的主题是唯一的。只有这样,思维导图才能具有主体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更加清晰。其次,每个思维导图的主干最多控制在七个,每个子主题都需要一个关键词来描述。思维导图中不能用大段的话去描述,以此来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另外,每个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级别要控制在三到五个之间,从而精简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让思维导图更加通俗易懂。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

(一)分析适用性,在新授课中应用思维导图

将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需要考虑思维导图的适用性。教师要分析思维导图与课本教学内容的协调性,也要考虑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考量学生是否可以接受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构建是让地理知识实现从繁到简归纳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考虑思维导图是否有应用的价值。此处以高一地理学习内容为例展开论述:在高一学习结算,学生主要学习有关于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以及地表形态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认知结构,在课堂练习与检测中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与思维导图自然相遇,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个高效、有趣的学习方式。而在接下来的地理学习中,学生能够了解更多有关于交通、工业、环境与农业的人文地理知识,这些知识难度相对较小,但较为琐碎,不太容易记忆。而为学生解决记忆难题,是思维导图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对此,教师应该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在讲解《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的核心部分,写出海洋自然灾害这一核心词,让学生扩展思维。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展开地理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讲究高效性,在地理知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复习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如果不加以复习,学生则很容易记忆课堂所学。思维导图的利用,可以在教授新课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在复习环节,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对此,教师在组织学习进入复习学习阶段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内容整理,制作思维导图,并进行合理分类。以思维导图为单位,制作一个地理知识体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知识,形成健全的知识结构。在复习过程,学生只需要从每一个关键词出发,于头脑中回忆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以及对应的详细内容,就能够完成地理知识认知体系的构建,从而轻松、高效地完成地理复习任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做好思维导图内涵的传递与学生思维导图绘制能力的培养工作,是思维导图应用的难点。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之逐渐习惯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将思维导图的特点与地理学科的特点相结合,让思维导图的应用,在促进地理教学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情境教学的提出,国家更加注重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情境教学和小学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结合。根据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教师完善教学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音乐;探究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学科,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要求并采用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的方式,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还会让学生对小学音乐学习产生厌恶感,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教育现状。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2.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小学音乐教学当中。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3.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法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一些生动形象或是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情境教学正好符合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周围事物的模仿能力较强,甚至有些学生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模仿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发展特点,在实施情境教学时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在教学《小红帽》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将全班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并分别编号一组、二组和三组,然后让学生对小红帽与灰太狼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一组学生在表演的时候还为小红帽找来了一顶红色的帽子作为道具,二组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对人物语言对话有所改进,三组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增加了一些灰太狼的语言,使表演的内容更生动有趣,学生能够通过对角色的扮演积极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实现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2.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生动形象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设备的时候首先应该搜集和教材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或是视频,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小雨沙沙》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与雨的视频、图片或是音频,让学生感受一下不同的雨有什么不一样的特征,然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并对学生说:“同学们,下面来听一下这段音频并告诉老师这应该是什么样的雨”,学生仔细听教师播放的音频,学生一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这应该是淅淅沥沥的小雨”,然后教师说:“那下面同学们来看一下这张图片,看一看学生一回答是不是正确的”,说着教师就展示了一张小雨的图片,学生对小雨的特征产生了直观的印象,学生在学习《小雨沙沙》时,不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带入歌唱当中,还能充分参与到《小雨沙沙》的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聆听和观看有关小雨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的`环境中不断增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3.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这样实践的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某些理论知识的了解。教师在教学《理发师》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回想爸爸妈妈带着自己到理发店剪头发的情景,这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理发师理发的工作,同时学生将在回忆的过程中得出的感悟带到音乐的学习当中,使音乐更有灵魂,更能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回忆理发店的情景,并在课堂上模仿理发师的动作、语言,让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当中,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并提高自己对音乐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的方式使情境教学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学音乐的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雄智.中小学音乐教育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j].音乐时空,(5).

[2]刘晓燕.小学音乐教学刍议[j].考试周刊,2014(7).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七

21世纪是创新型人才社会,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将来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更具有竞争优势,提升学生自身综合实力。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地传授给学生知识,涉及知识面窄。化学学科涉及知识面广,学生本就处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对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满浓郁的好奇心。然而,部分教师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性,反而抑制了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原因、提出对策和验证结果。所以,教师应积极落实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引导学生不断钻研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认识水平。

一、将课堂话语权转交给学生

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化学学科知识,能立足于所学化学知识思考特定化学现象或反应产生的原因。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尚不能适应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也不敢向教师指点问题。教师应加强课堂提问,将课堂话语权转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与想法,增强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推敲性。比如,教师在上《水的.组成》一课时,教师先介绍氢气的化学性质。教师播放一段燃烧氢气的教学短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氢气燃烧时的现象。教师再提问学生氢气燃烧时的特征,有利于学生根据气体燃烧现象判断气体组成中是否含有氢气。然后教师播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动画短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正负两个电极上的现象,并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学生经过观察可知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负极气体体积为正极气体的2倍。教师再在动画短片上点击燃烧按钮,模拟火柴在正、负两极的状态,提问学生通过火柴在两极上的火焰特点有什么实验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的实验结果,以此来验证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逐渐提高问题深度,促使学生一步步触摸到问题的本质,加强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教师应善于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自觉思考问题,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化学实验

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论学习,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化学操作能力,利用化学实践增强学生对化学原理和实验知识的理解程度。由于教学任务紧张,大部分教师只要求学生记住化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点。学生没有经过实际操作过程难免对实验会有生疏感,也丧失体验实验乐趣的机会。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已有实验条件,多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比如,教师在上《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时,教师事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各个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打坏、损伤仪器。教师组织学生按照秩序进入实验室,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听从教师指挥。教师分别拿起实验桌上的试管、酒精灯、烧杯、铁架台、集气瓶、量筒、试剂瓶、水槽、试管夹、玻璃棒、石棉网,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在介绍仪器的同时允许学生拿起自己实验桌上的仪器就近观察,鼓励学生遇到不解的地方直接向教师请教。然后教师再随机拿起其中一个仪器,提问学生该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检验学生对仪器名称和用途的掌握能力。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提供化学实践机会,让学生能近距离观察实验操作,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细节,规范自身操作技能。

三、挖掘与生活有关的化学教学素材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前并未接触过化学知识,在学习生僻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知识时难免无所适从,无法理解化学知识本质。学生往往更能接受熟悉的事物,也更能提起学习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挖掘与生活有关的化学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化学联想能力。比如,教师在上《碳与碳的氧化物》一课时,教师先写下碳的化学符号“c”,向学生介绍碳元素。教师再举例说明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教师通过指出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用途分别为钻石和铅笔芯,加强学生对金刚石硬度高和石墨硬度低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根据两者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对两者在外观、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上不同点的掌握。然后教师介绍几种无定型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教师接着放映几组图片,第一组图片内容为火药、冰箱去味剂,第二组图片内容为食品脱色剂、净水剂,第三组图片为金属、水煤气,第四组图片内容为油墨、染料、橡胶轮胎,有利于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区分四种无定型碳的应用范围。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将化学概念与生活事物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角度看待生活。教师应立足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养成化学思维看待问题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總之,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层面。教师应避免将过多的教学主导权只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应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形成平等、良好的互动,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师讲解上。因此,教师应从教材已有内容出发,整合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增强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八

运用灵活即解答试题、习题和实际问题得心应手,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归纳、整理已学知识,使其形成系统,并在各系统中进行比较,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在平时训练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在训练程序上要有一定梯度。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九

1、精心选择课堂智慧的制高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引领者

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把握智慧生成的制高点,课前精心预设,课中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

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一上课我便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果不其然,学生们都“跌”了进去:我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事先将黄、白两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分别放入8个箱内,让学生们分8个小组从箱子里把球摸出来,摸出黄球多者为胜。当都摸完后学生们“气愤”地发现,一些小组的箱子里全是白球,根本就不可能摸出黄球,而另外一些小组的箱子里却全是黄球。结果无论是赢的小组还是输的小组都觉得“太不公平”!

我见时机已成熟,就因势利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只放了黄球的箱子里去摸会怎样?”学生十分肯定地说:“只能摸出黄球!”“对,是‘一定’只能摸出黄球!那么能否摸出白球呢?”“不可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在只放了白球的箱子里去摸又会怎样呢?应该怎么说?在小组里说说看。”学生根据前面的说法:“在只放了白球的箱子里去摸,‘一定’只能摸出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接着我又将黄白球混合放到8个箱子里,这时再去摸,“猜猜看结果会怎样?”根本不用再去摸了,学生都知道“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到此,通过学生喜爱的摸球游戏活动,建构起了“概率”最基础的知识:“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个概念及它们出现的特定情况。

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

2、善于捕捉课堂智慧的闪光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发现者

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燃烧起来。

如在教学“射线和角”时,学生知道了射线的特征,教师让学生举例。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看成是射线。你还能举出另外一些例子吗?,生: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不是射线,是线段,因为被东西挡住了。头发是射线。(全班大笑。)师:你们有意见吗?(多数学生感到疑惑。)师:那我们来假定一下,假如你的头发都是朝着自己的方向笔直笔直地长,再假如你长生不老,而且永远不剪头发,那么你的头发就是射线。此时那位学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我想学生这一会心的笑来自于教师那幽默的两个“假如”,来自于教师的镇定自如和教学机智。面对教学中这一突如其来的真实问题。教师没有逃避,轻而易举地用了两个“假如”为孩子营造了轻松、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举例的片面性,巧妙地化解了提出质疑的学生面临的尴尬局面,使全班学生受益,成功地做到了既“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这样就把有可能变成教学遗憾的新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3、灵活把握课堂智慧的生长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创造者

在动态生成的不可控制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与教师的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正是新的课堂生成的契机,是课堂智慧的生长点。教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即时资源,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认识人民币”,当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环节进行教学时,发现学生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于是,教师果断地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人民币,你知道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大致覆盖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有的学生说5角、1元人民币上画有少数民族人物像;有的说人民币上还画有桂林山水、三峡风光等我们国家风景很美的地方;有的说拿一张人民币对着光可看到藏在里面的图案,那是防止坏人造假人民币用的;等等。这样一调整,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还为学生展示在社会的.大课堂里获得的其他知识提供了舞台,让课堂教学变得既轻松愉快,又丰富多彩。

4、努力寻求课堂智慧的切入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开发者

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教师必须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智慧的切入点,把即时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们在研究中发现:虽然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但它们的展开图却不一样,前者是长方形,而后者并不是三角形却是扇形;圆柱的纵截面是长方形,而圆锥的纵截面是三角形;圆柱的横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而圆锥的横截面是大小不相同的圆,所以圆锥的上底面可以看成半径为零的圆;圆柱、圆锥是由平面与曲面围成的,这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最大区别。当有人提出“圆柱和圆锥都有无数条‘高’,但圆柱的高都相等而圆锥的‘高’却不相等”时,立刻有人提出应该将“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确定为圆锥的高,并通过查阅课本得到证实。这些对比中的发现,是学生全身心投入探究活动的结果,它使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反思这一意外的收获,正是因为教师及时放弃了“只研究圆柱特征”的预设方案而生成了“将圆柱、圆锥放在一起研究特征”的实施方案,顺应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需求,使学生探究的过程更加深入,探究的发现更加精彩。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教学要体现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身为数学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从生命高度指导教学行为,使教学各要素、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发生彻底的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的课堂,让动态的生成更真实有效,让学生的生命得以充分地舒展。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简要分析了几种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有效性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动性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就要从这两个目标出发,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再利用短片、语言创设出美国人民当时饱受压迫和威胁的情境后,利用文章演讲中激昂的情绪和变化的语调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在特定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可以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不仅能够利用演讲内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书写能力,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阅读写作结合教学,加强写作教学效果

写作教学是高中需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各种写作手法,如词句的使用、文章结构的安排、特定对象的描写手法等,不仅能够在现学现用的模仿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熟悉度,也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章中回忆的描写手法,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描写景色和情感表达的手法,提高学生作文的色彩饱满度。

三、增加游戏教学成分,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语文的学习是沉闷的.,长时间的学习难免让学生产生烦躁的心理,这时适当增加游戏教学,不仅能够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节课时时,教师在通篇的文言文学习中,可以加入“情景剧”,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来编排相应的剧本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四、结语综上所述,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轻松、多变的环境中产生更多的学习激情;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能够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这些措施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是非常关键的。

参考文献:

[1]陈靖惠.浅谈新课程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02).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一

摘要: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之中,情境教学就是当下教育改革的产物。所谓情境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将课本知识运用于一定情境之中,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并且能够突出重难点。在本文中将着重介绍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教学

知识理解为前提,实践运用为目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源于自然生活,最终也需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就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而言,学生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把握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发展自身科学素质以及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关于教师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1营造探究的情境

1.1营造探究情境的内涵:“探究式学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生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个性不被抹杀,学习思维不再抑制。营造探究情境的目的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综合生活经验与原有理论知识大胆得进行猜测以至总结出探究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注意自身观点的前后变化。

1.2营造探究情境的实例:在一节关于氯气性质的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电影《苏乞儿武状元》的节选,视频中释放出了氯气。从视频中学生们可以直观得观察到氯气的物理性质,比如颜色。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了氯气的密度,毒性,酸碱性等性质。随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来主动分析氯气性质的内部原因。通过教师设置的一系列情境提问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达到了深刻掌握知识的目的。

2营造生活的情境

2.1营造生活情境的内涵:基本上所有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学校与课本也就完全将学生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不能正确了解到自身的责任与所学知识的价值。这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得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自然科学与课本联系起来,指点学生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并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摆脱泛泛而谈的听课,而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置身于科学之中。

2.2营造生活情境的实例:在一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打开一听可乐,这时立马会有气泡冒出,随之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何冒泡的问题,引起学生初步思考。随后将可乐分别倒入常温与冷却的玻璃杯中,观察到常温杯中气泡更多,向学生提问。为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晃动可乐瓶,便可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通过演示上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认识到了化学反应速率。从上述中可以看出,化学知识就隐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为营造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教师们更要留心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3营造史学的情境

3.1营造史学情境的内涵:古今中外不乏有大量优秀的化学家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对科学的态度,他们在科学道路上走过的艰难旅程以及他们的做出的贡献和成绩无不影响着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每位化学家或者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为教学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活教材。在教学中营造出史学情境,可以将课本中固有的知识追根溯源,使学生了解到历代化学家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科学方法。

3.2营造史学情境的实例:在介绍“苯”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入的是法拉第发现了苯的存在,其次讲解法国科学家日拉尔等人是如何确定出苯的分子式以及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最终介绍化学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凯库勒通过梦境确定苯的结构式。通过上述关于化学教学中史学情境的运用,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由来能亲身可感,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营造实验的情境

4.1营造实验情境的内涵: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这门自然科学源于自然,同时也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度了解化学知识的机会。在实验中可以将课本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并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开发了学生对化学研究的新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强化化学科学探究的意义。

4.2营造实验情境的实例:在进行“钠”的焰色反应课程讲解中,首先引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比如烟火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家庭中使用的食用盐遇火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最开始引用这些常见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教师进行钾与钠的演示实验。演示结束需要学生自己总结看两者的不同与相似。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钾,钠,铜,钡,钙的颜色实验,记录实验结果。通过亲自实验,学生们能更清楚明了地把握书本知识,同时体验到化学实验学习的乐趣。

5营造多媒体的情境

5.1营造多媒体情境的内涵:在当下这个科技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事业都需与时俱进,包括教育事业。教师们需要做的是把握当下最新化学科学的动态,最新社会与化学科学有关的热点时事,最新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们应充分运用当代科技产物,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化学科学的前沿领域,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5.2营造多媒体情境的实例:在就“现代生态保护问题”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收集,制作,展现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现如今社会热点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能源枯竭等。而化学科学在这些问题上也在致力寻求解决办法,比如降解物质的研究,新材料的研究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情境将这些问题研究一一展现于学生面前。通过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方法,教师将知识与现代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学生更可以明了得在了解社会时事的同时把握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6总结

总之,如何高效得上好一堂高中化学课,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值得思考一整个职业生涯的问题。对于上述关于情境教学的一些介绍,只是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中的区区一角。重要的是能够不断得创新改革,使每一套方法都能适用于所处环境。同时,教师应将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二

所谓的环境教育就是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特殊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则体现为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认知和评价人文同环境之间链接的技能和态度的达成过程。环境教育在化学层面主要包括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以及保护环境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教育。

1.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高中化学新课标中,要求掌握的许多知识点都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高中教学内容一改初中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常见的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气体,突出了氯、硅、硫、氮等元素,包括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罪魁祸首”―――汽车尾气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通过高中阶段系统的学习,学生就可以清楚认识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的产生、演变、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的危害性。化学教育教学的核心在于认识物质的性质。而性质怎样决定着不同用途,也决定是否产生环境污染。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杜绝污染源的产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去治理污染。譬如一氧化碳气体就是环境污染的典例,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通过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学生就能够在生活中有效地避免一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及懂得中毒后的应急处理等。当然一氧化碳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就频频出现,如的全国新课标i的理科综合试题就一展风采,一氧化碳的中毒后的应急处理也是化学反应原理的一个特例,是值得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和拓展的。知识改变命运,没有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就不能很好的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天津市的塘沽开发区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所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物质的性质,避免有毒物质产生环境污染具有时代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2.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实验过程中

实验探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有力抓手,化学实验就是课堂一种较为直观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能够产生环境污染的试验物品,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讨论。如测定雨水的ph,这是教材后的一个探究实验,通过该实验探究使学生清楚了产生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演变过程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最终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的是硫酸。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时,更应该达成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在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所需要作cl2、so2、no、no2、nh3等等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这些都是有毒性的气体,在完整的气体制备的装置中一定存在尾气处理装置,其目的就是用来防止有毒气体的排放。同时,每次实验结束后的残留物应放入指定盛器内,因为实验所使用的药品与环境是不相同的,胡乱丢弃就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由此可见,化学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更能养成良好的环保素养。

3.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中

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大课堂的必然趋势。作为化学学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有现实意义的。一方面,通过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开展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驱动学生追求化学真知的欲望。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中mp2.5的含量、测定城市某一交通路口附近的so2的浓度,走进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净化处理流程……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环境污染的严害性。从另一方面来讲,通过化学知识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为,其中,利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环保是很重要的途径,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如强化低碳意识,注意节约能源,让学生认识到平时节约每一滴水就可以减少生活废水的排放;通过减少煤气、石油液化气等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空气的污染;通过化学知识中的物质分类去合理存放生活垃圾、回收部分废物来减少土壤的污染;通过尽量减少或不使用洗涤剂、购买无磷洗衣粉等洗涤剂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但如果没有化学知识作为后盾,那么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必定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总之,高中化学教学知识在教材、应用在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来达成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资源。没有什么比人类生活的环境更重要的了,学生应该学会从学习做起、从探究做起、从实践做起,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吧。

参考文献:

[1]蒋明汐.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4)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三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地引发初中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进而产生对知识进行认知的需求,使初中生能够产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倾向,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动机。问题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式方法,问题情境教学主要将问题作为载体,使学生能够在师问过程中以及生问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必须要围绕整个教学目标开展,以便能够促进学生实施定向性学习,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实施教学必须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性跨度,在创设问题情境以后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促进初中生实施目标指引性学习,只有身为生物学习人员的初中生才能够正确并且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并且在初中生得到自身所期望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初中生的学习才能够是成功的学习。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使初中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能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甚至会引起初中生将某一个领域中的研究和分析看成是自己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任务,进而使初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明确目标。实施初中生物教学必须要有一个生活化场景,只有拥有生活化情境才能够将学生生活与生物教育教学的距离拉近,使初中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生物学。创设一个冲突的情境,营造一个知识建构的契机,在过去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形成一种自己对于各种现象的看法以及理解。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要营造和谐的生物课堂氛围

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一直都是相对集中但是并不封闭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通过其态度以及语言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支持初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者建议,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要根据生物教材的内容和目标,采取一种讨论法、谈话法以及探究实验法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对其实施主动的发问。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为了解答疑惑而不耻下问。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具有目的性的设疑,要引导学生能够从无意识设疑转向有意识设疑。很多初中生物科学史十分生动、有趣,将其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实施情境创设,引入新知识和新课题,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引起学生对其进行注意,会使创造以及设疑能够有机结合起来。

三、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通过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进而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经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和体验,在初中学生个人进行探索这一个重要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互相纠正和补充,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总结和归纳指出本节生物课的内容。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鼓励以及肯定的形式满足学生想要成功的欲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生物教师还必须注重生物课堂的调控,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和新内容进行小结和归纳的能力。学生自己预习而获得的知识是片面和零碎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常都是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并不能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内涵,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在学生知识归纳的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课堂中具有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可以发挥的余地。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来实现多维教育的价值。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要实施问题情境教学、要营造和谐的生物课堂氛围以及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9506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