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是对文学、电影等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阐释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作品的核心思想。总结需要突出主要成果和亮点,避免琐碎细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一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那种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将被彻底打破,鉴于此,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以下简称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将列入教学工作重点。xx年,我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了省教育厅电子商务专业教改遴选,并于当年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教改专家组检查,同时正式确定为教改试点专业。两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许多工作,其中成绩突出的要属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除增加新的课程以外,更主要的是将一些课程的内容重新整合,形成一些特色鲜明的课程,效果较好。现主要对电子商务专业教改中两类课程内容的整合谈谈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整合的实践过程。
所谓“整合”,就是强调系统的整体协调,发挥综合优势,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现代科学的系统论为依据的。而“课程整合”译自英文“curriculumintegration”,也有人译为“课程统合”、“课程综合化”,是指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环节)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做到优势集成,亮点聚合,以发挥其综合优势。
实施课程整合的实质,在于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门类过多,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体优化,既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又有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但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增加学科“课程”,以叠加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即把课程整合看作是“课程拼盘”。为此,通过课程整合,可以淡化每门学科之间的界线,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科学和社会系统的联系。改变按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在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科建设的今天,加大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实施力度很有其现实意义。因为课程整合代表了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反映了人类知识发展综合化对课程的要求,也反映了全面发展教育和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
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受到旧有观念和势力的自然排斥,实施课程整合遇到的最大障碍来自“学科本位”。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分科教学阶段,老一套的东西早已在其头脑中根深蒂固,各学科教师之间往往是“泾渭分明,各司其职”,教师只关注本学科内部体系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少关注学科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衔接和沟通,对学科之间综合的、整体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据此,为推进课程整合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要求教师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打破系科界线,有意识地加强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由以往各门学科的“独自作战”转向学科之间互相协作的“立体作战”。
在实施课程整合的起步阶段,我们教研室进行了多次关于课程改革的讨论,比如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电子商务概论应掌握哪些计算机网络知识”等问题。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就应该是“最重要而且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就此类问题达成共识是不难的。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高职院校建立一套整合的课程体系并不难,而这种课程体系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因为“整合”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结果。另外,科学的、理想的、全面的课程整合一时难以达成,是否可以先降低一些要求?是否可以首先进行局部的整合?假若这样做可行的话,我们可以积累经验,为实现理想的课程整合打基础。
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因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整能否到位,直接影响着课程整合的实施。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还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课程设置常借鉴本科院校,没有形成高职特色和学院特色。加之,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较新的复合性学科,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都是“课程的拼盘”。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角色一旦确定,不少学生就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由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狭小,导致课程设置目标定位过窄,内部结构极不合理。这种在课程设置上较大地倾向于按学科专业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过分强调学生对未来所教学科领域知识全面、系统、精深的掌握,而授课教师又一味强调本门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其他课程长期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严重背离了体现“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其结局只能是传授学生一部分理论,而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经验。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还表现在:由于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系统、精深,专业课程设置向纵深分化,造成门类多、科目杂、体系散,主干课不突出,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贯通,致使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欠佳。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上,要一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一元选择,也不再置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于不顾,单纯地追求学科体系的严谨和完整,而是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追求学生、社会、学科之间最大限度的统一,寻求其整体价值的融合。具体落实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优化组织各类课程,使之相互补充,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并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其中,课程整合无疑适应了这一迫切需要。
1、对于《网上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整合
《网上贸易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也是全国助理电子商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及网上贸易业务尤为重要。本课程整合后包括网络营销和电子交易两大模块,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熟识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的相关常识和具体做法,了解网上单证流程的设计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子合同的签订过程和电子合同的签订中身份认证的重要意义以及电子交易过程中电子信用卡、电子钱包等的相关常识和基本运用方法。为此,我们整合教学内容,编写了教学讲义,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加强教学效果。
在具体讲授中,以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考证大纲为主要依据,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我们在讲授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教学内容与相关的网站、网页挂钩,比如:在讲授网络商务信息搜集中搜索引擎的应用,直接登录目前流行的搜索引擎网站百度和google;在讲授网上单证流程的时候,登录电子商务网站当当网,让学生直接观看当当网的模拟单证流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模拟操作。该软件不但是本课程的教学模拟软件,也是助理电子商务师实践能力考核软件,所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演示和学生练习,强化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
通过此门课程的整合,有如下收获。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结合全国助理电子商务考试,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电子商务概论》的.内容与《网络技术应用》课程的整合
《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技术应用》均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课程。两门课程虽侧重点不同(《电子商务概论》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网络技术应用》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lan技术、wan技术、网络互联设备等内容),但有些内容也有重复现象,况且两者有密切联系,在《电子商务概论》中的网络基础设施中有相当大的篇幅是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教学效果不好。在整合中将这部分内容删掉。同时将原《电子商务概论》中的计算机网络的商务应用融合到《网络技术应用》中,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增加了windowsxxserver的常用操作部分内容,可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windowsxxserver的常用操作的实践操作。删除了简单枯燥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的介绍。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整合,有如下收获。
(3)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面。
3、课程结构的优化整合
课程结构改革实质就是要优化课程结构,获得课程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展现强有力的课程功能。但优化的标准、优化的突破口、怎么优化一直是历次课程结构改革的迷茫之处。要优化课程结构,就是要使其往好的方面发展,但好在哪呢?用什么确定好的标准呢?可用两个方面来概括:一是课程的有序性和序变能力。课程结构有序性就是让课程要素之间搭配得更加合理,提高教育的效率,充分发挥育人价值。课程结构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受到来自社会、个人要求的影响,能否及时作出反应,充分地满足其要求,表现为课程结构的序变能力。这些是一个好的形式结构标准。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多次邀请计算机系和基础部的教师参加计划调整的讨论,对课程的开设的先后顺序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于部分课程的开设学期和课时进行了微调;二是课程结构的合目的性,即从实质结构的分析入手研究是否符合育人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大多借鉴大学本科的课程,而大学本科课程是学习前苏联的结果,它与专才教育相联系,形成了结构严密的体系。按课程层次分,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种。长期以来在课程编排上,都采取了“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的“三段式”线形模式。这种模式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学科渗透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改变这种固定的课程设置模式上,我院作了改革的尝试。根据教字[xx]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我院在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教学计划的修订,主要是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确立了模块化教学。将教学计划分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和个性化发展模块三个部分,结合电子商务特色和全国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试的要求,将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分为专业基础模块、网络应用模块、网络营销模块、电子支付与物流模块和操作模块等五个模块。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二
经过五个模块的学习,让我又学会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了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同时在经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项目学习来指导教学。
1、“项目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项目学习”的特色之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
2、“项目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项目学习”项目重视过程、体现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3、“项目学习”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说》中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这一诠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六个字中,“传道、解惑”好理解,关键是“授业”,怎样“授业”呢?“项目学习”项目的核心之点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象在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
要运用“合作技能要素”和“自我导向技能要素”来更好地管理项目学习,还要懂得运用“小组交流”、“拓展”、“写信”、“写反思日志”等方式来反思整个项目学习、完善整个项目学习。我还特别记住课程内容中的这句话:让反思成为一种心智习惯、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句话每一个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真正致力于教改的老师都应该记得!
理论上的项目学习是学完了,实践层面上的项目学习才刚刚开始。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学习:辛苦,但受益匪浅!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三
总结一:
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课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要想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际运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创造性运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新课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础。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总计二
经过五个模块的学习,让我又学会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了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同时在经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项目学习来指导教学。
1、“项目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项目学习”的特色之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
2、“项目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项目学习”项目重视过程、体现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3、“项目学习”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说》中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这一诠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六个字中,“传道、解惑”好理解,关键是“授业”,怎样“授业”呢?“项目学习”项目的核心之点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象在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
要运用“合作技能要素”和“自我导向技能要素”来更好地管理项目学习,还要懂得运用“小组交流”、“拓展”、“写信”、“写反思日志”等方式来反思整个项目学习、完善整个项目学习。我还特别记住课程内容中的这句话:让反思成为一种心智习惯、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句话每一个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真正致力于教改的老师都应该记得!
理论上的项目学习是学完了,实践层面上的项目学习才刚刚开始。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学习:辛苦,但受益匪浅!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四
长久以来,语文练习题都是围绕课文设计的,做作业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厌于做题,感觉乏味,学习语文的天地也被人为地缩小了。更为严重的是,做作业已被视为提高成绩的重要渠道。于是,学生的身心感受被置于不顾,大量单调、枯燥甚至重复的作业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使学生不堪重负。作业已引起了学生的反感甚至是恐惧。有些地方,还因为作业问题引发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有感于此,多年来我致力于语文作业的改革,其中有一条就是自己编制一些有趣味的题目,意在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喜爱语文,感受语文之关,最终达到提升思维水平和语文素养的目的。从下面几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我的这番心血没有白费,且有莫大乐趣。
一、“对不起,欧阳修先生”
这句话是一位学生做错了下面这道题后发出的感慨:
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入适当的量词。
欧阳修虽然一度官做得比较大,但文人习气仍然很重,平素与一一棋、一一酒、一一琴、一一鹤、一千一金石书、一万一藏书相伴为生,故人称“六一居士”。
有不少学生把其中的“一对鹤”填成了“一群鹤”,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可笑,有个同学说:“对不起,欧阳修先生,我把你当成个体养殖户了。”有个学生把“一壶酒”填成了“一缸酒”,他也跟着向欧阳修道歉:“对不起,欧阳修先生,我错把你这位文人当成一条梁山好汉了。”在笑声中,我告诉大家,选用哪个词语,也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才能做到准确,否则就要闹笑话。以前大家从不重视量词,做了这个作业,方知量词也不可小觑。
二、“茶联里面有学问”
茶联,即茶馆里的楹联。我印了几十副茶联给学生阅读。
大家最感兴趣的是“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这一“回文”联,倒过来读,便成了“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这副茶联也颇受好评,他们说,想不到几个词语的简单排列,便能构成一幅气韵生动的图画。有些同学则喜欢嵌字联,比如,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用重金征得的嵌有“陶陶”二字的茶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烹饮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堪称一绝。
我说,这些茶联都有较高的艺术性,而有些茶联不以巧思取胜,而以贴近生活、雅俗共赏见长。于是大家找到了这么几句: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一双脚行不尽世间路,莫慌张,暂停履;七尺躯能担当古今事,且放下,可吃茶。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细细品味这几句茶联之后,大家说除了有一种辛酸之外,更含有一种谐趣。在这里,饮茶已非小事,似乎具有慰藉辛苦人生的意义。有位同学还说,以前读苏轼的《承天寺夜游》、张岱的《湖心亭赏雪》,似乎觉得只有文人雅士们才有闲情逸致。其实,从这些茶联可以看出,那些贫苦劳顿的平民又何尝没有一种闲适心情?一杯清茶就能给他们带来优游享乐的片刻。这几副语言朴素的茶联反映了底层人民的从容情怀、生存智慧。
不久,我让同学们以“我们缺少……”为题写篇作文,许多人写的是缺少时间,缺少金钱,缺少友谊,而有个女孩则认为我们缺少的是闲适的心态。她在文中说:“拥有闲适的心态,才能体验单调中的丰富,才能发现寻常中的美。闲适能放飞想象,还能孕育创新。所以,我想送给大家一副对联—一白天忙,夜晚忙,忙里偷闲,打场球去;做题苦,考试苦,苦中取乐,唱首歌来。”我对她说,上次学习古今茶联,你算是得其“神”了。她说,茶联里面有学问,值得好好欣赏!
三、“思考诚可贵,质疑价更高”
国庆长假后又开始了正常学习,那天,大家坐在教室里,显得懒洋洋的,一时还提不起精神来。我说,我们先做一道和国庆有关的题目吧。题目如下:
国庆那天,许多地方都挂有“庆祝祖国58周年诞辰”的横幅。你认为这句话有无不妥?
不少人说,这句话不通,要把“诞辰”改为“生日”,或是把“庆祝”改为“欢度”等等。改来改去,终不妥帖,于是我提示:不要光思考词语,而要从内容上去质疑。还有一首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的歌曲也存在同样问题。
经我这么一提醒,个别同学马上举手发言,他说,应该把这句话里的“祖国”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可马上又有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就是我们的祖国吗?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大家认识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祖国,但我们的祖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我们的祖国只有58年的历史,那么,现在58岁以上的老人在出生之时还没有自己的祖国,因为祖国还没有诞生,所以,把祖国的诞辰定位于1949年10月1日,显然不妥。
这么一讨论,不仅振作了大家的精神,活跃了思维,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懂得了要学会审视生活,要重新思考那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人们感到没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这就是质疑。
不久,我让学生以“节日”为话题写篇作文。许多人都赞美节日,甚至说要让生活着的每天都变成节日,而有位学生却写了篇题为“愿天下无节”的作文。他说,印度农村有个“打夫节”——这天妻子可以打老公出气。如果夫妻之间一直平等相待,此节岂不多余?如果妇女和劳动享有尊荣的地位,日历上就会少了两个大节。如果绿荫铺满城乡,要植树节何用?如果教师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又何必设立教师节?他的观点是:各种节日,尤其是有关权益和倡导性的节日,最好一个也不要,因为它们有着尴尬的背景。此文让我眼睛一亮,我在班里诵读,并让这位同学谈谈体会,他只说了一句:思考诚可贵,质疑价更高。
四、“逆向思维出创意”
请给下面这则题为“逆向思维”的故事加一个结尾。字数不超过100。
妈妈给儿子报了美术兴趣班,可是儿子对此不感兴趣,一直画不好。
前几天,兴趣班让所有的孩子都报名参加了全市的`“儿童画作品大赛”,儿子的作品是《一只猫》,那只猫被画得很糟糕,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爸爸看了很是恼火,说:“这只猫垂头丧气、灰头土脑的样子!你没见过动画片里的猫吗?见到老鼠的猫,眼睛睁得溜圆,神气十足。我看你还是重画一张吧。”
儿子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说:“明天就要交,重画来不及了。”妈妈说:“那就算了吧,把这张交上去,快去睡觉。”
许多人在做这道题时会忽视题目中很重要的四个字:逆向思维。那自然无法续写出好的结尾。但即使掌握了这个概念也未必能做好这道题,因为还需要想象力。
许多同学绞尽脑汁仍无法找到满意的结尾,就在心灰意冷之时,我启发道:如果说真理是朴素的,那么创意也往往是简单的,不必把问题想得太复杂玄妙,只需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重组,创设一个新的情境即可。看看还是不行,我又说:在猫和老鼠的关系上多想想吧。很快,一位同学即举手发言。
“原来儿子从爸爸的话里受到启发,要抓老鼠的猫才有精神,那么,这只猫因为没抓到老鼠才显得垂头丧气的嘛,第二天到了学校,儿子就拿笔在画上写了一句:‘抓不到老鼠,很无奈。’就把它交上去了。”
他的答案让大家信服,对此,他说:逆向思维出创意。
五、“且当一回古人”
从来都只是把古文译成现代文,我却“例行逆施”,要学生把一篇现代文译成“古文”。我刚说出这一想法时,学生中就发出了夸张的叫苦声。我告诉大家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有时甚至非如此而不能符合特定情境之需要一比如介绍一处名胜古迹,若用大白话来写就很不相宜,这时就用得上文言文了,似乎只有古雅的文言文才能与所介绍景观的古色和沧桑感相称,只有典雅富丽、可供玩味的文字才能与景观深邃的历史内涵暗合。听我这么一说,大家觉得有理。
题目是这样的:
江苏伊芦山景区筹委会决定在石壁上镌刻一篇文字,向海内外游客介绍此处名胜。下面是一段介绍伊芦山的材料,现请你将它写成可用文字。
黄海边的伊芦山,长有十几里。商代有名的宰相伊尹在做官受挫的时候到这里隐居,所以当时叫它伊来山。后来海岸向东迁移,沼泽和芦苇把整座山包围了。因为伊尹在这里用芦苇盖了房子,就把山名改为“伊芦山”。山上到处都是古老的松树,巨大的石头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上面刻了许多字,都是历史上来此游览的文人墨客给后人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
带着新鲜感跃跃欲试,有个同学还风趣地说,那就让我们且当一回古人吧。可是做起来才感到谈何容易。第一句话就不怎么好译。有些人把它译为“黄海之滨有十多里长之伊芦山焉”,还得意地说是模仿了苏轼《石钟山记》中“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一句。我说,虽善于借鉴,但读来拗口。那句“山上到处都是古老的松树,巨大石头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还比较好译,可是有的把它译成“山上古松多,巨石到处滚”,我说,文字是精炼了,似乎欠雅,而且你这么一写,谁还敢上山啊。
不管怎样,这道题引发了大家的兴趣,甚至课间、午休都能看到有人在讨论此题。此题也有力地向学生说明了文言文学了并非无用,经过同学们反复讨论,终于有了以下的答案:
伊芦山,横卧黄海之滨,绵延十余里。商代名相伊尹,政道中落隐于此山,时名伊来山。后海岸东迁,沼泽芦苇,环抱山麓。伊尹在此以芦结庐,遂易名伊芦山。山上古松遍地,巨石栉比,石上多有题字,皆历代文人墨客之瑰宝。
译完了材料的第一段,同学们又让我把全文交给他们翻译。他们有如此的积极性,令我颇为感动。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五
二.课程设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课程理论工作者可谓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认识与理解。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多方面探讨其产生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课程设计是课程领域最常用的术语之一,说白了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设计。内容决定目标,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且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课程设计的策略,在一般意义上与课程设计方法是一样的,但是目前阐述的课程设计策略的'文献很少,一般认为有六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
基本思路:一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目标中心思路(或称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其他设计步骤都要围绕所定的行为目标来进行;其次,它主张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第三,它强调目标的结构性。不足:首先,目标模式的科学观过于质朴、简单,着眼点是效率和准确,它无法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毕竟正确的科学应该是由信念、审美、个人的参与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过程,而这些正是目标模式所难以包容的。其次,目标模式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而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第三,目标模式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这就歪曲了知识的真义。
四.课程评价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体现人类行为的自觉性与反思,事实上,评价广泛渗透人类所有意识的活动中,课程评价如此,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的发展,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课程评价属于方案评价的范畴。迄今为止,在方案评价模式中,cipp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在很长时间内,cipp模式包括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这4个环节的评价。最近,为了描述和评价长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斯塔佛尔比姆把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可应用性(transportability)评价4个阶段,由此构成了7个环节的评价模式。
五.中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它涉及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的、评价方案以及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课程评价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规范的课程评价程序对于评价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在中小学推行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三条原则。(1)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即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有机联系起来。(2)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即活动设计应以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列为线索。(3)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即在活动实施的时空条件、人员组合、评价方法等,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另外,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好能够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陈述.其文本格式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安排、评价提示、活动结果等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方案规划、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课程方案在规划与设计、实施、实施后三个阶段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评价和改进课程方案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评价领域只注重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领域,那就是方案评价。因此,本文的选题是针对这一缺失而提出的。本文的叙述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方案评价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分析方案评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几种比较成熟、有效的评价模式,以此确认方案评价应该秉持的评价理念,以及方案评价所涉及的要素。同时,通过文献的整理,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案评价标准。这一部分为建构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模型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首先对课程方案进行分类研究,明晰校本课程方案的内涵与外延。然后分析校本课程方案评价要素的特征,并尝试建构“多主体动态协同评价”的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的实践模型。第三部分,主要关注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的实践操作。根据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模型,具体阐述不同的评价主体应该如何在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这三个阶段开展合理有效的评价活动。为此,论文提供了一些评价策略、方法和工具,并附上一些相关的评价实践案例。第四部分,阐述有效的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明示校本课程方案评价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本文提出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的有效实施需要组织、制度、人员上的保障。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六
摘要:课程设计环节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在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引入wwh理念,阐述在理论学习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评价体系中引入psp评价方式,对软件代码进行评价,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重视度不够、教师评价难的问题。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sp
1前言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即实验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实验教学环节是对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实践;而课程设计环节是对本门课程乃至之前学习的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练习和实践,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设计是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策划的研究活动,具体来说是指在学完专业课一段时间内,安排组织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组织或者分散地完成一些任务。目前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程序设计类课程都开设了课程设计,以期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1]。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河南中医药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总结遇到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包括对课程设计不重视,认为课程设计不重要;有教学计划设计问题,指软件工程课程安排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之后,学生对软件开发流程没有整体概念,无从下手;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单一,且随意性强,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造成课程设计的质量下降。可见,问题集中在学生的态度问题、基本开发软件的技能、教师的评价标准这三个方面[2]。鉴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原因主要为:课程为考察课,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学习起来太难,难以接受,更不想动手做东西;课程设计以往采用分组形式,每组人数较多,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对此,教师在组织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引入wwh模型,从学习动机、知识储备、实际操作三个方面对学生课程设计实施过程进行干预。
2课程设计过程控制
在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wwh模型来完成课程设计的组织和实现。wwh具体是指why、what和how。其中,why解决的是在态度层面上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来学习本门课程;what解决的是在知识层面上学员的知识储备不足问题,也就是学生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的知识才能支撑具体的编码实现;how解决的是在技能层面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课程设计实现中的疑难困惑。why(为什么学)why是学生对待课程设计态度层面的问题。进行课程设计的意义需要借助相应的素材,从专业层面、课程层面、就业层面进行分析。使用最常用的方法案例,选用一个正面案例及一个负面案例。正面案例讲授的是用心完成课程设计,将获得什么收益,包括对前期知识系统性复习,代码调试能力提升,代码量增加,取得很好的成绩;反面案例讲授的是如果不学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挂科、重修等。what(学什么)学什么是知识层面的问题。学习的知识一般包括定义、概念、标准、要求、原则、区别、特点、基本组成要素等。课程设计时需要分析学生在掌握相关技术时还缺乏哪些知识,哪些技能掌握比较匮乏。比如:“软件工程”中软件开发的系统化流程,结构图、流程图的绘制,在代码结构以及代码调试方面能力较差[3]。由教师提供相关的书籍、材料进行补充。how(如何做)“如何做”是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如何做”一般是指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需要学生重点实现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报告、软件,如软件开发中各个模块分配的时间比例如何?哪个模块分配的时间最多、人力最大?“如何做”包括了软件开发的流程以及软件开发中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指导,协助学生分析各个模块重难点,进而确定分工。
3课程设计目标考核
在课程设计环节执行过程中,除了加强过程控制外,对结果目标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的态度问题究其原因,其中一个方面是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课程设计环节评价指标不明确,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评价结果与实际有偏差,造成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存在。所以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质量如何衡量、如何评价,是课程设计评价环节的一个重点内容。河南中医药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s)模式进行评价。psp认为在软件评估过程中有下列四个因素需要考虑。1)任务有多大?用代码行数(不包括空行/注释行/单字符行)来表示,或使用功能点来表示。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首先确定功能点的个数,按照功能点逐个确定代码行数。2)花了多少时间?一组人所花费的时间可以用人数*时间来表示,但是由于学生的基本功有差距,此标准对学生课程设计的`工作量计算并不适用。3)质量如何?交付的代码中有多少缺陷?在课程设计中将交付定义为在“代码完成”的时候,交付给负责测试的学生,并完成测试用例表。使用缺陷的数量来除以项目的大小,也就是缺陷的数量除以总的代码量,衡量评价一个软件的质量。4)是否按时交付?这个指标对学生不适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有明确的要求,不能延期交付。综合以上几点,在课程设计目标评估中,结合psp模式并对其进行课程设计评估的相关修改,通过功能点数、代码行数以及缺陷数来评估课程设计中软件的质量。
4结果调研
按照wwh模型组织实施课程设计进行过程控制和引入psp模型进行课程设计目标考核,在现有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上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学生在课程设计的代码量均在1000行左右,最少的在600行。从代码量来看,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代码量在各个小组之间差距不大,这有助于小组之间竞争,并进而促进软件功能点的增多。在软件开发中引入psp评价代码质量,使用测试用例方式统计软件完成情况、性能、稳定程度,进一步提高了代码的质量,并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了解了软件开发的流程,课程设计报告的完整度和质量有所提升。
5结语
课程设计是程序类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课程设计量和质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合理评价体系对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和软件质量进行评价,是从结果逆向来促使学生提升课程设计质量的一种方式,加强目标管理也是实践性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加强过程管理以及目标评价,是提升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3]李茂民.《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软件工程师,(5):48.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七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八
人事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部分,面对大量的人事工资信息,财务部门采用人力处理将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且数据的准确性低。因此,开发一个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的人事工资管理软件进行自动化处理变得十分重要,这正是本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而本系统的开发,为工作效率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为此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本系统的运行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第二,本系统的运行可以节省许多资源;第三,本系统的运行可以大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第四,本系统可以使敏感文档更加安全。第五,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1、基本思路
用vb设计界面,编写代码,在vb中通过调用sql数据库实现查询,删除,修改,添加等功能。
2、作业目标
1 人事信息录入,编辑,修改,查询,打印
把员工信息记录进数据库,可以随时查看,起到档案的作用,登记了人事信息,便于管理。该系统按照人事劳资管理人员的书写习惯,可对员工的编号、员工的姓名、性别、所在部门、职位名称、最高学历、等基本信息进行记录,为了方便起见,还增加了备注的功能,可以对员工进行评语及特点的描述。信息录入后最终自动生成详细的易于操作的人事档案表,可以随时的记录了解本公司的员工信息,一目了然。本系统支持任何一种输入方法。
2 工资管理录入,编辑,修改,查询,计算,统计
工资信息主要包括员工的底薪、补贴、奖金、加班费、房贴、养老金、等项目,另外,系统会自动统计该员工的工资的总工资等信息。
3 各种信息的查询统计
查询可以提高了工作效率,输入字符即可获得符合条件的信息,统计可以从杂乱的数据中,分析出有效的数据。
4 系统数据的安全保密,设定系统用户
系统为区分了身份,因此由用户和密码,级别构成,这样系统在系统登陆界面进行身份验证,将输入的信息和用户表进行比较,让符合身份的用户通过验证。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九
1.互补功能。小学阶段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和活动课程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如以活动课程为出发点,它具有对必修课程的补充功能。由于必修课程的内容因顾及到全体学生而产生一定的限制,而活动课程则完全可以发挥弥补作用以适应个体。因此活动课程的容量可随个体需要而改变。其次,活动课程还能对个体在必修课程学习活动中出现的缺陷加以补充。与此同时,活动课程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大大帮助了学生们对必修课程的学习。
2.发展功能。活动课程的潜能性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功能。每位学生都存在个体缺陷和集体潜能两个方面,而活动课程恰恰发挥了挖掘个体潜能的良好作用。它的发展功能就是要为那些具有某种兴趣爱好,特长天资的'学生创造条件。使之比其他大多数人进展得更快。
在活动课程中,由于教学过程和目标不加限制,人群组合往往是“志趣相同”,更容易发展他们的个性,扩展所从事项目的活动目的,其发展趋势往往是令人十分满意的。值得一提的是:当一位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时,当他的特长被认可时,当蕴藏的潜能被挖掘时,他的满足感、成功感会促使他的更大发展。
3.德育功能。活动课程进入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后,大大改变了过去基本上以学科教学为中心、智育至上的课程体制,有利于当前改革开放环境下对广大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前提下,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和基本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同时,活动课程的德育功能还体现在加强对学生动手和创造、热爱生活和劳动以及体育和美育等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上。在活动课程中,个体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大,为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起极大的作用。
4.交际功能。交际是现代人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针对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机会少且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开发活动课程的交际功能尤为重要。在必修课程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大大少于教师对学生群的单向交流,而活动课程的参加者则是动态的学生群体,他们的自愿、自主活动极大增加了人际的交往机会。活动课程的许多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调动所有感官,在动脑、动手、动口中锻炼和培养交际能力,从中改变孤独、自私、自我封闭等不健康心理状态和习惯,促进礼仪、文明、团结、协作、合群等品质和人格的养成。
5.情趣功能。活动课程的开发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兴趣--情趣,包括成功或失败的体验、美感、满足感、责任感以及求知欲、探究欲等情感。用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来衡量,活动课程具有丰厚的美育功能。正是活动课程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活动的欲望,随意发挥自己的爱好,并在欲望满足时得到愉悦情感之体验。这就是情趣功能的所在,这一功能对于青少年学生完美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养成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十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所呈现的目标、内容、方法为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前瞻、领先的幼教理念和具体可行的实践性、操作性,内容设置涵盖了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五个领域,还单列了数学,有其独特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领域课程根据儿童心理及发展规律教育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和独特性,解决了以前其他课程不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形式,积极寻求不同领域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渗透,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呈现出许多问题,现将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材优点具体表现
1、课程设置具有整合性
该教材着眼于幼儿八大智能培养,同时整合了五个教育领域,没有单一的学科分界,对教师需要全面熟悉领域目标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课程设置具有开放性
该教材提供了预设课程的内容,又给老师生成课程提供空间,为教师自主开发园本课程,根据儿童兴趣自主设置课程提供了余地,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形成一定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家园沟通、交流与合作。
3、课程设置具有生活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根据儿童需要,源于儿童生活。从主题的选择、内容的规划到活动进行,都注重儿童生活经验,体现生活教育理念,例如其主题单元设计:奇妙的蛋;相反国;感官总动员;头发、膝盖、肩膀、脚等主题单元设计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
4、课程设置具有游戏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具有生动有效的游戏趣味,具有教、学、玩合一的特点,满足幼儿玩的天性。
5、课程设置让环境说话
该教材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内容“情景化”的论述,利于师生把环境布置与主题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主题单元进程设置主题墙,让环境与教育目标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主题单元设计:“我家和我家附近”,孩子可画好家园线路图粘贴墙上,在主题单元“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单元设计中,教师根据需求可在活动室布置“交通工具展示角”,幼儿自带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展示角玩耍游戏交往。
6、课程设置具有操作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每个单元主题都有可供儿童动手的色彩鲜艳的图卡,让幼儿自己玩耍操作,克服了单一的传教方法,促进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7、课程设置具有严谨性
该教材各年龄段层次内容在设置上不但生动灵活,教育性强等,而且各层次目标、内容等方面还有内在严密的逻辑性,遵循了因材施教、循序发展的原则,尤其在“我的数学”,因其数理学科特点,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性,而难以与其它领域整合,就单列为“我的数学”,利于对孩子进行完整的数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的培养。同时数学课程设置学习趣味浓厚,游戏性强,避免了枯燥、单调。
8、课程设置充满人文主义关怀
看得出教材是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基础,在具体内容设置上强调本土与多元文化学习相结合,注重人文与生态关怀,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不足具体表现
1、在艺术方面,比较注重儿童对艺术各方面的习得培养,但在歌曲选定上,显得偏少而且曲调不是很优美,艺术性不强,对儿童的歌曲欣赏设置较少。
2、在语言领域方面,故事儿歌较少,尤其是儿歌不押韵,不朗朗上口,故事体现不出年龄特点,有时大班故事太简单,例如故事《叶子》,有时又太复杂,例如中班《过年》。同时主题表现形式挖掘不深,还可再丰富。
3、本土文化过浓,例如在社会方面,很多让幼儿感知理解的是南京地区周边文化,这对老师生成本土过程虽说提供了一定空间,但也不利于老师实际操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例如《元宵》、《看灯》等。
4、小班数学过难,儿童操作依靠老师过多,多数不能独立完成,数理逻辑方面显得秩序性不是很强,比如在感知数量形成等数概念问题中,没有呈现系统学习,其中可能穿插分类、排序比较认识等其它数学问题。
5、教参上,家园亲子合作较多,同时对家长要求过高,有时难与落实。
6、一个主题单元有时涉及某个领域太多,而另外领域又不足,例如在“头发、肩膀、膝盖、脚”等主题单元活动中,健康涉及过多,而语言等其它领域涉及又较少。
7、课程重复多,例如在主题单元活动“伞的世界”中,语言领域呈现的这几个问题,在其它领域也多次重复呈现。
8、总的感觉有时显得有的课程设置处于一种拼凑状态,教材不是很尽善尽美。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十一
活动课程的“五大功能”
活动课程的“五大功能”朱玉龙
1.互补功能。小学阶段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和活动课程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如以活动课程为出发点,它具有对必修课程的补充功能。由于必修课程的内容因顾及到全体学生而产生一定的限制,而活动课程则完全可以发挥弥补作用以适应个体。因此活动课程的容量可随个体需要而改变。其次,活动课程还能对个体在必修课程学习活动中出现的缺陷加以补充。与此同时,活动课程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大大帮助了学生们对必修课程的学习。
2.发展功能。活动课程的潜能性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功能。每位学生都存在个体缺陷和集体潜能两个方面,而活动课程恰恰发挥了挖掘个体潜能的良好作用。它的发展功能就是要为那些具有某种兴趣爱好,特长天资的学生创造条件。使之比其他大多数人进展得更快。
在活动课程中,由于教学过程和目标不加限制,人群组合往往是“志趣相同”,更容易发展他们的个性,扩展所从事项目的活动目的,其发展趋势往往是令人十分满意的。值得一提的是:当一位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时,当他的特长被认可时,当蕴藏的潜能被挖掘时,他的满足感、成功感会促使他的更大发展。
3.德育功能。活动课程进入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后,大大改变了过去基本上以学科教学为中心、智育至上的课程体制,有利于当前改革开放环境下对广大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前提下,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和基本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活动课程的德育功能还体现在加强对学生动手和创造、热爱生活和劳动以及体育和美育等教育上。在活动课程中,个体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大,为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起极大的作用。
4.交际功能。交际是现代人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针对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机会少且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开发活动课程的`交际功能尤为重要。在必修课程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大大少于教师对学生群的单向交流,而活动课程的参加者则是动态的学生群体,他们的自愿、自主活动极大增加了人际的交往机会。活动课程的许多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调动所有感官,在动脑、动手、动口中锻炼和培养交际能力,从中改变孤独、自私、自我封闭等不健康心理状态和习惯,促进礼仪、文明、团结、协作、合群等品质和人格的养成。
5.情趣功能。活动课程的开发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兴趣--情趣,包括成功或失败的体验、美感、满足感、责任感以及求知欲、探究欲等情感。用现代教育观念来衡量,活动课程具有丰厚的美育功能。正是活动课程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活动的欲望,随意发挥自己的爱好,并在欲望满足时得到愉悦情感之体验。这就是情趣功能的所在,这一功能对于青少年学生完美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养成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十二
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经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着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资料,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景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我的一份贡献。
景导学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将个人的智慧与团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评价、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经过网络上一些教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当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经过网络上一些教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当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必须的学习要领,构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本事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本事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经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本事立意”不可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经过把握课堂教学来到达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经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忙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梦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当经过自我与团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十三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十四
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数据库课程设计,这项任务是分组分工完成的,我们组有五名成员,分别是我们班学号的后五位同学,很荣幸地我被推荐为我们组的组长,在组长的“英明”指导下,全体组员团结奋斗,使得任务完成地比我们预期的要稍早一些,也比预期要漂亮一些,这一点我们都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
王婆卖瓜时间过了,言归正传吧。凡是都要有个总结,以下便是我在这个课程设计中的一点心得。
首先我分析一下我们组任务顺利完成的成功之处并总结一些经验,供以后反省参考用。
凡事预则备,不预则废。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深有感悟的几句古语之一。在这个项目的开始阶段,老师便让我们做了个进度安排表,我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花了较多心思作出了一个很详细的进度安排表,之后我们组任务的完成也是严格按照这个进度表进行的。当然我后来去了解了一下别的组的情况,有些组的进度安排表没我们组做完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这一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到底还没什么概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个是基础太差不能理解老师安排的任务(当然这种人比较少),一种是缺乏交流,这个交流包括组内的交流,也包括组间的,更包括与老师之间的,这也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心得。
多交流,这是我这次项目的第二个心得。对于这种分工完成的项目,组员之间的交流是极其必要的。如果组员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不仅会做很多无用功,而且也会做很多重复的工作。组员之间很好的互通有无,表明自己正在做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才能使工作很好的开展开来。而我们组这次就做到了这点,我们每天都会在qq上或者见面相互交流,并及时修改进度安排表;除此之外,我们还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或者共同解决问题,比如说这次的概念模型的设计,我们组负责设计概念数据模型的同学(赵##)和负责数据需求分析的同学(左##)就经常沟通(因为两者的任务联系比较紧密),共同解决问题,才会做出令我们组员都比较满意的数据概念模型和漂亮的数据需求分析文档;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常会去与老师沟通,老师也在关键的设计地方也给了很多很多的宝贵意见。当然不得不作出检讨的地方是组长这次与老师交流的比较少,反而不及组员,希望在接下来的项目中能有所改观,起好带头作用。我同样也有观察别的组完成情况,发现有些组出现了组长包干或者组长与个别组员的包干的现象,我觉得导致出现这种可怕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组长,组长的任务不仅仅参与部分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分配任务并协调组间关系,是沟通交流的一根主要管道。通俗的讲就是组长上要联系老师,中要与他组交流,下要与组员积极沟通,我觉得这也是组长这个角色的设置的必要所在吧。我真心地希望在我们下一个创新课程j2ee的训练中我们班不要再出现这种现象,每个人都有平等得到锻炼的机会,组长不认真分配任务不积极与组员沟通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组员得到锻炼的机会,而更可悲的是很多组员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以上很简单的三点让我们组在这次设计之中顺利完成了任务,下面谈谈我们组在这次任务中做的不足的地方吧。
首先得从组长自身谈起,刚有说到组长与老师交流较少是第一点,第二点是组长一直以来的老毛病了,就是基础不扎实,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很多考完就忘的干干净净,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又返工去补习部分数据库的知识,而且我们的组员大部分也这样,甚至班里有很多同学也是这样的。所以以后对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定要牢牢把握,绝不能追求过一门算一门。不过话说回来,组长这次返工还是较有成效,很快的理解了设计任务,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详细的进度安排表,需要被鼓励一下呵呵。第三点就是组长对问题的解决程度缺乏完美的追求,说通俗一点就是不求甚解,其实在我们的设计模型中,有一些地方还可以做调整的,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将会进一步提升,如果我带领组员朝这个方向再多努力一点,水平就不仅仅提高几个档次了,但是组长鼓励组员去解决了一部分,且在一些地方确实做了修改。
其次说说组员,这几位组员中有两位与组长合作过一次,默契还不错,在这次的任务的完成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是周#和左##,分别担任功能需求说明书的编写和数据需求分析说明书的编写,曾在第一次小组会议就表示一定要交出令组长非常满意的作品,而且事实的确是这样,都完成的很出色。而其余两位同学相对主动性就差了点,总是要组长不停的花心思督促能勉强完成任务,令组长很是头疼,但总的来说还是很配合,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组内组员水平出现较大差异。
怎么办呢不足之处真还少,可能是组长反省的还不够吧,等以后反省彻底了再和老师说说吧。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篇十五
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场上,体现国家意志的基础上,学校和班级要成为学生“好玩”而“有趣”的地方,学校和班级生活要引入时尚元素,同时又要十分重视引入课程概念,创意学校生活,启迪智慧,支持学术,悦纳草根,帮助每一位学生个性多元发展。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报告分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实现自我的动力各不相同,中国人最大的生活动力是对子女发展的期望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人际优势、追求一生平安、尽力做好本分、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分别列第三至第八位,第九项才是生活情趣。
这个数据给我们学校教育怎样的启示?我们同样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的学校好玩吗?有趣吗?”当然我们有太多的.无奈,功利化的社会逼迫着学校教育,但只要我们有一种坚守,学校还是能像学校的。北环中学几年来的改革和探索,实质是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教授的“被动的主动性”的教育改革理念的本土化、本校化实践,“被动的主动性”或者说是“消极”的教育变革,也就是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累积进步,有所作为。
北环中学今后的改革和探索,至少在未来三年到六年仍将秉持“被动的主动性”,“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不切实际的改革同样是死路一条。在现行国家学科课程设置的情形下,在北环中学现有人力等各种资源的状态下,我们可以引入课程概念,努力创意学校生活,让学校逐步回归原来的“好玩”和“有趣”。
引入课程概念,也就要有整体规划学校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学校春学期的“和之美”文化艺术节和秋学期的“和之力”体育文化节将是每年学生们的艺术、体育盛会,整个学期都将会充盈着艺术和体育文化的元素。北环中学每位学生在三年的体育文化节中会经历“故土”、“民族”、“国际”的情感和体验,“怀有故土情愫”、“扎根民族之魂”、“具有国际视野”,相约健康、健身技能、阳光心态,为每一位学生追求幸福所需的情感和精神提供保证,为每一位学生追求幸福所需的身体和心理提供支持。
北环中学每位学生在三年的文化艺术节中会经历典雅、清静、高洁的情感和体验,情趣生活、闲暇时刻、约会美丽、相拥经典,为每一位学生追求幸福所需的情感和精神提供帮助。同时学校在每学期还将分别设计与实施四项主题活动,春学期的“开学日”课程、学生风采展示主题活动、“北环﹒印象”课程、九年级毕业生离校活动课程;学校秋学期的“开学日”课程、学生风采展示主题活动、“班主任日”、迎新年“相约健康日”。
学校成立的学生发展服务与指导中心、家长发展学校也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基于个性多元,基于民间草根,利用寒暑假、平时课余时间设计与实施微型主题活动,引入适合学生实际的时尚元素,吸引学生参与学校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95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