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书中内容产生共鸣、思考和疑问后进行的书面表达。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个人经历、社会背景等因素,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样本,希望对大家的读书和写作有所帮助。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一
种子有没有救生衣呢?是谁的种子当然有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一条红鲤鱼在池塘里欢快地游着。它看见一个小球飘在水面上,就顽皮地用头去顶。谁知小球叫了一声;“哎哟”,红鲤鱼吓了一跳仔细一看才知道这个球是睡莲的种子。
睡莲的种子说:“我身上穿着又软又松的救生衣,里面有空气。”
第二年夏天到了。一天红鲤鱼看见水面上浮着一朵粉红色的花,就游过去关心它问:“你怎么掉到水里了?”“你不认识我了吗?我就是去年那棵种子变的睡莲哪!”
“什么,你就是睡莲?你身上的救生衣呢?”红鲤鱼惊喜的问。睡莲说:“我救生衣里的.空气都跑掉了,我就沉到了水底,后来我生根发芽就长成现在这样子了。”
红鲤鱼和睡莲成了好朋友。
每一个种子都有衣服,只要有衣服才能保护它。瓜子是向日葵的种子,它的救生衣是一层硬壳。花生种子的救生衣是一层就象两个小屁股一样的壳。黄豆种子的救生衣是一层比较薄的壳。还有很多很多种子都有救生衣呢。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二
在我温馨的小卧室里,有一个很漂亮的书柜。记得妈妈很早的时候就给我买了各种各样的书。儿童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有国际大奖小说,中国当代获奖儿童文学作家书系,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系列,杨红樱系列,曹文轩系列……还有儿童百科全书,中国通史少年彩图版等等。这个暑假我迷上了杨红樱的科学童话系列画本,这些书图文并茂,杨红樱阿姨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科学知识。每次我一翻开这些书,就沉醉其中,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间,看得津津有味。其中《穿救生衣的种子》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睡莲的种子是漂在水面上的,漂了很久很久,“救生衣”的空气跑掉了,种子就沉到了水底,到了第二年春天,它就开花了。读着读着,我仿佛就看见了一个小球似的种子,穿着救生衣在水面上漂呀,漂呀,漂了很久,忽然慢慢下沉了,第二年春天,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睡莲的种子是多么有趣啊!
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要数《木房子花房子》了。因为里面的大灰狼真笨,它在第二年春天就找不到木房子了,也没看到小白兔。大灰狼明明肚子都咕咕叫了,还不吃那只小灰兔,一定要吃小白兔。你知道大灰狼为什么那么笨吗?我来告诉你吧,因为木房子被爬山虎缠了起来,变成了花房子。小白兔长大了,变成了小灰兔。雪娃娃融化了,变成了小水塘。所以大灰狼就被弄糊涂了。
杨红樱阿姨的有魔力的科学童话系列,希望其他小朋友也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有很多惊喜,像我一样,也会入迷的。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三
我读了一本叫《穿救生衣的种子》的书。里面有许多科学故事。作者杨红樱阿姨把枯燥的科学加入了一点有趣的情节,这样,故事就变成了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了。比如说睡莲是怎么侨居下来的:
睡莲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它是“水上漂”传播种子的典型(种子传播类型有:动物传播,动物吃了植物果实后,种子随着动物的粪便被排出。例如柿子;风传播,一阵风吹来,种子就随风飘荡,风灭便落。例如蒲公英;水传播,种子落入水中,随水漂浮。种子渐渐沉入水中(或浮上岸),并且腐烂,长出幼芽。例如睡莲;弹射传播,种子成熟后,原先植物把种子弹射出自己的营养吸收区以外,以免幼芽跟自己抢营养,自己无法吸收营养而死。例如豌豆)。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的外面包着一个充满空气的袋,浆果成熟后,许多种子浮在水面上,好像套着个“救生圈”。它可以漂很远在路途中,袋里的空气慢慢消失掉,种子就逐渐下沉到水底下,等到种子在水底烂掉以后,第二年春天,一颗美丽的新睡莲就侨居下来了。
看完后,我想,我要向杨红樱阿姨学习,也当个作家,写故事!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四
曾多次听过俞正强老师的课与讲座,每次都是在笑声与回味中度过。他的课与讲座不仅幽默风趣,而且有深度与内涵,这次看到了他撰写的书籍,仍然吸引了我。
俞正强在书中引言中说,教学三十余年,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如何有效地破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这两个问题,也是我们同行们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从他的《种子课》一书中,或许有一些启发。
一、如何上好种子课
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这是我一开始翻阅这本书的初衷。俞老师认为,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如以计量单位为例,一共有八类,这八类中,长度单位是小学生最早接触的,也是最基本的。因此,长度单位的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应该具有种子特质。而在这一系列中,第一节课的《厘米的认识》无疑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所说的种子课。而后面的《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就是生长课。如果只在数学知识层面上这三节课,就会出现雷同,学生就将会失去兴趣。但如果将数学思考部分融合进来,那么这三节课就雷同中透出不一样来,学生就会有新鲜感。
那在这么多课中,怎么来判断一节课是种子课呢?关键是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与后延。这个过程一定有其发生的基点,发展的节点,这些基点与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一定要花力气,精雕细琢。这些课上好了,学生的学习将不会模糊,那么其他的生长课上可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难了。
二、如何面对学困生
在我们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学困生,他们虽然听不懂老师的讲课,但又必须认真听,还不能走神,有时想想这些小孩真不容易,而在我们教学中,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也是我们老师头疼的问题。在我们办公室内,经常可看到我们的老师课后在辅导学困生,教师累,学生烦,关键成绩还不一定上去。俞老师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班上的学困生,他课上多提问,不让他们走神,课中多指导,不让他们掉队太多,课后多补课,尽量讲懂当天学的东西。两年下来,花了十分多的力气,孩子终于考了七八十分上初中啦。孩子上了初中后,又打回了原形。这让俞老师不禁想到,他可以给这样的孩子补课一年,两年,可补得了三年、四年吗?我们说,学习的好坏主要还是基于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果教师能与学生一点心的沟通,教师持之以恒的关怀,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可能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俞老师认为,等待也是一种好办法。他说了一个这样的案例。
学生也没有找人补课也就会了。而教师的'守候,则给了学生成熟的时间。因此,有的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于学生的暂时不成熟而引起的,等一等,不要急着下结论,可能也是个好办法。
俞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他说如果要给学困生问题开出一剂药方:那只能是四味中药:即体力劳动一分,拼时间花力气,大量补课,成绩短期内会有所提高。价值追求二分,即改变孩子的心,而心的改变是不能急躁的,要慢慢来。他认为,如果我不能改变学生,但至少可以不伤害学生。方法求索三分,即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对话寻找原因,只要原因找到了,学习困难也就解决了。生命等候二分。()即学生的学习困难可能既不是方法问题,也不是态度问题,而是生命的成熟问题。教师要耐得住寂寞,要静待花开,每个孩子总会有属于他的花期。
三、教师如何反思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学的得与失,另一方面是关于得与失的原因。能否找到得与失的原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重要因素。一个成熟的专家教师是倾向于从自身寻找原因的,当然也不忽视学生和外在的因素。反之,如果把失误的原因归之于学生或客观因素的老师,专业发展都很难得到发展。教师在反思时,有时会停留在浅显的表面。比如我们学生常犯的一个计算错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包括学生都认为是粗心,心里有时还会侥幸说,反正会做,就是粗心了一些。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会跟孩子说细心一点。却不知只是这样一说,孩子们还是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努力。事实上,孩子计算出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数字抄错,有的是书写习惯,有的是进位时的瞬时记忆,有的是口诀误读,有的是计算顺序,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归为粗心,是很浅薄的,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找出草稿纸,寻找到算错的真正原因,这样孩子下次粗心的机率就会降低。
我们的教师常常抱怨自己在上面口干舌燥讲,可孩子们在下面却不听。或许我们老师该反思自己课的设计是否吸引学生,或许思考一下当天孩子也有突发状况,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一味的抱怨与怨天尤人都是不可取的,对教学得失作出正确归因,这才是我们教师应有的情怀。我们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专业有所发展,但效果不佳。在努力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专业发展的追求,于是工作就成了一件依惯性而为的工作,失去了乐趣。而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方法,就是思考与践行,将束缚自己的原因去掉,才能破茧而出!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五
我读了叶圣陶爷爷的一篇文章《一粒种子》,读完以后,我在心里思考了很多。
有一粒种子,它是世界上的唯一,长的又大又圆,像核桃那样大小,它可以开出全世界最美的花,每个人都想得到它。
国王首先得到了它,种在白玉盆里,黑天白夜,四季交替,精心呵护,希望花开彰显他尊贵的身份。
富翁得到它,也像国王一样,他请来专业的花匠专心照料种子,希望花开显出他的高雅,赛过其他富翁。
商人得到它,把它种下,盼着花开带给他更多的财富,士兵得到它,种在土里,期待花开带给他官运。
国王,富翁,商人,士兵,他们都得到过种子,因为没有待到花开,又都放弃了种子,他们都带着功利之心希望种子发芽,开花,带给他们内心想要的东西。
最后农夫得到了种子,把它种在土壤里,他像照料其他的种子一样照料它,顺其自然,最后它开出了举世无双的花朵,带给自己芬芳,也带给了众多村民芬芳。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慨,我们每一个孩子不就像这一粒种子吗?每个孩子都是世界唯一,没有第二个一模一样的我们。
可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却有的像国王,有的像富翁,有的像商人,有的像士兵,他们带着不同的期待,希望我们能像他们所想一样成长,给了我们太多的关注,呵护,甚至拔苗助长,课内,课外,兴趣,拓展,我们一刻不得闲,我们好累,所以也很难开出父母想要的花,有多少父母因为失望而放弃。
爸爸妈妈们,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不同于其他任何种子,我们期待自由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成为一株小草不也一样可以带给春天生机吗!
《穿救生衣的种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六
杨红樱阿姨写的《穿救生衣的种子》是一本科学童话,也许你会说它肯定很枯燥无聊吧!其实不是这样的,杨红樱阿姨以童话的形式把一些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了出来,让人把这些故事读一遍,科学道理也随之明白了。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哦!
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故事是《老马过生日》。这个故事大概讲的是:有天是老马的生日,可是它的屋子里空荡荡的,桌子上只摆着一盘孤零零的咸菜。热心的小羊看见了,连忙喊来其它的动物给老马过生日。瞧啊,小鸡送来了一盘小虫子,大象送上一筐嫩树叶,猴子送来香蕉,松鼠送上一袋松子……(它们送的都是自己最爱吃的食物)老马看了,感动得热泪盈眶。可是,它只收下了小山羊和老牛送来的两大筐青草,其它的礼物,老马都送还给了它们的主人。那些动物都非常奇怪——老马为什么不收它们的礼物呢?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一读到这里,便忍不住笑了,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其它动物送的东西,老马都不爱吃,老马属于食草类动物,它只吃草,小山羊和老牛送的东西才合它胃口,所以老马只留下了它们俩的礼物。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送别人礼物时,一定要思考一下别人真正喜欢什么,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行事,这就叫做“投其所好”。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样的礼物不合他人心意,别人也许会假装喜欢地收下,从而束之高阁,放在家里也是一种浪费。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自己也有过老马类似的经历。过生日的时候,好朋友给我送了礼物,小巧玲珑的熊猫挂饰、造型奇特的圆珠笔、色彩明丽的存钱罐等等,各种各样,应有尽有。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好朋友送我的熊猫挂饰,她很喜欢熊猫,又知道我也很喜欢熊猫,所以就把这个熊猫挂饰转送给我了。以后,我也要象她一样,送别人喜欢的礼物,想他人之所想。
这个故事只是《穿救生衣的种子》这本书里的其中一个故事,这本书里还有许多许多精彩的故事,我就不一一说了。同学们,你们自己去细细品味吧!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七
穿救生衣的种子
读后感
杨红樱阿姨写的《穿救生衣的种子》是一本科学童话,也许你会说它肯定很枯燥无聊吧!其实不是这样的,杨红樱阿姨以童话的形式把一些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了出来,让人把这些故事读一遍,科学道理也随之明白了。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哦!
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故事是《老马过生日》。这个故事大概讲的是:有天是老马的生日,可是它的屋子里空荡荡的,桌子上只摆着一盘孤零零的咸菜。热心的小羊看见了,连忙喊来其它的动物给老马过生日。瞧啊,小鸡送来了一盘小虫子,大象送上一筐嫩树叶,猴子送来香蕉,松鼠送上一袋松子……(它们送的都是自己最爱吃的食物)老马看了,感动得热泪盈眶。可是,它只收下了小山羊和老牛送来的两大筐青草,其它的礼物,老马都送还给了它们的主人。那些动物都非常奇怪——老马为什么不收它们的礼物呢?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一读到这里,便忍不住笑了,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其它动物送的东西,老马都不爱吃,老马属于食草类动物,它只吃草,小山羊和老牛送的东西才合它胃口,所以老马只留下了它们俩的礼物。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送别人礼物时,一定要思考一下别人真正喜欢什么,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行事,这就叫做“投其所好”。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样的礼物不合他人心意,别人也许会假装喜欢地收下,从而束之高阁,放在家里也是一种浪费。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自己也有过老马类似的经历。过生日的时候,好朋友给我送了礼物,小巧玲珑的熊猫挂饰、造型奇特的圆珠笔、色彩明丽的存钱罐等等,各种各样,应有尽有。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好朋友送我的熊猫挂饰,她很喜欢熊猫,又知道我也很喜欢熊猫,所以就把这个熊猫挂饰转送给我了。以后,我也要象她一样,送别人喜欢的礼物,想他人之所想。
这个故事只是《穿救生衣的种子》这本书里的其中一个故事,这本书里还有许多许多精彩的故事,我就不一一说了。同学们,你们自己去细细品味吧!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八
大家好,现在他们都叫我小书虫,因为我一有空就看书,但是我最喜欢的就非《穿救生衣的种子》莫属了。这本书里有《穿救生衣的种子》、《无情鸟》等,但我最喜欢的就是《小骡子是谁的孩子》了。
在一片无边无际的绿油油的草地上,小兔、小牛、小羊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小骡子看着看着就哭了起来,因为小骡子找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可爱的小兔、温柔的小牛、善良的小羊和天真的小骡子一起顶着热浪,一起去找小骡子的爸爸妈妈。它们先找到了老骡子,可爱的小兔问骡大伯:“小骡子是您的孩子吗?”骡大伯说:“可爱的孩子们,小骡子不是我的孩子。”接着,它们又看见骡大妈,温柔的小牛问:“骡大妈,小骡子是您的孩子吗?”“傻孩子,我们骡子是就不会生孩子。”骡大妈说。四个小伙伴很吃惊。小骡子说:“我们不用找了,我没有爸爸妈妈。”“别泄气,小骡子我们有爸爸妈妈,你也有的。”小兔说。在一口井边,一匹红色的马在喝水,“这不是我的孩子吗?在你出生的时候我就给你带了一个小铃铛,里面还有三颗玩具钻石呢!”老马说。三个小伙伴一看,果然有三颗玩具钻石呢!哇!小骡子的妈妈是马,爸爸是驴。
从这个故事里,我有一些不知道的,现在也知道了。最后,我总结了一个道理:看书真有用呀!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九
今年暑假,学校布置了教师的读书活动,我是一名数学一线老师,所以我选择阅读了俞正强特级教师的《种子课》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们多年未解的疑惑顿时解开,还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启迪。下面谈一谈我对《种子课》一书的几点读书心得。
俞正强老师把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对课的这种分法他用“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来描述对“树”的态度。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比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什么是种子课?俞特是通过举例的方法来说明的。通过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了那些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即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的课,可以称之为“种子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其特点是需要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以深刻达成简约。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看成种子课,因为它是可供迁移的,如果学生掌握好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够充分理透脉络,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就会轻而易举,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与种子课相对应的是生长课,生长课就是“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是让学生充分自主的课。相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认为《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看成生长课。同时,我认为“生长课”更适合使用导学案,适合“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理念的落实。
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各种零件似的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学生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及合适的生长环境。
有人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等着我们去描绘,可以任意涂鸦的。事实上,学生绝非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她带有太阳的能量,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为是颗种子,所以她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
俞特认为,数学教学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定要打好关键的几仗,关键的几仗打好了,就形成势了,其他仗就会势如破竹般地获胜。种子课上好了,生长课就会轻而易举。可见,“种子课理论”带给了我们课堂改革的新方向。
急于表现对知识结果的了解,从而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失去耐心,更别提好奇心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千万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当“成人”。
支撑等量关系式理解的经验是一种可以概括为“互逆”的经验。而这种互逆的经验在学生的生活中十分普遍。比如从家向东走到学校,那么,从学校向西走回到家;上坡走到学校,那么走下坡回到家;等等,这些关于“互逆”的经验支撑了学生对等量关系式的理解。
而支撑等式性质理解的经验是一种可以概括为“守恒”的经验。比如一支队伍可以因为间隔不同而呈现不同长度,但其人数不变,由此体会到长度变了但数量没变,或者对同一对象虽然形态变了,但重量没变等,但这还不足以支撑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当学习个体的守恒经验从关于一个对象发展到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后,意义就不一样了。可是学生对这种“守恒”经验却很少。从而使得学生在某段时间习惯于用等量关系式解方程,而在之后的又一段时间内,习惯于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这需要我们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孩子采用不同的解题依据,而不是想当然地省略某个阶段。
总之,读了《种子课》这本书,给了我们对课堂、对学生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和启发,我们愿再次细细地读,慢慢地品——《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在名师的指引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十
暑假里,我读了《小种子》的故事,被这粒细小的种子深深感动了。
一粒小小的种子躲过了炽热的太阳,飞过了冰山、大海、沙漠;逃过了馋嘴的小鸟和老鼠……这粒小种子很顽强,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都没有放弃,终于落在在大自然妈妈的怀抱中。
几个月过去了,冬雪化了,春天来了!
小鸟飞来了,太阳出来了,春雨落下来了。种子们开始长大了,我们的小种子长成的小植物飞快地生长着,但它的邻居长得更快,有的还开出了美丽的花了。小种子长成的植物没有心急,还是这样孤独地、努力地生长着,它长啊,长啊,一刻不停。阳光照耀着它,雨水滋润着它。它有很多叶子了,它越长越高。比人高了!比树高了!比房子都高了!
现在,它也长出了一朵花。附近的人们,甚至远处的人们都来看这朵花。这是他们看到过的最高的花,整个夏天,小鸟,蜜蜂,蝴蝶们不停地来拜访,它们也从没有看到过那么巨大,那么好看的花!
又是一个秋天到了,巨大的花失去了它的花瓣。它在风中摇晃着,一阵风吹来,果荚打开了,无数小种子从里面飞出来,随风飘去。大风吹来,把花种子们高高地扬起来,带到远方。有一粒特别细小的小种子,又要到哪里去呢?是不是又会有一个小种子的故事发生呢?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妈妈说我就是一粒小种子,要展开翅膀迎着太阳,不怕风雨勇敢的飞翔,像那粒特别细小的种子一样克服自然界的各种困难,找到春天的沃土,发芽、开花、健康快乐成长!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十一
周六要去图书馆给孩子们讲艾瑞.卡尔的绘本故事《小种子》,这几天都在看这本书,看多了,那种感觉慢慢就上来了,仿佛体验到了作者当初写这个故事的心境。
小种子生下来很小很小,一阵大风吹来她跟着兄弟姐妹一起飞,有些飞的高的种子被太阳烧焦了,有些落到了雪山被冻死了,有些掉到了海里,有的种子掉在又干又热的沙漠没法发芽,整个过程磕磕绊绊,所幸她活下来了。落地了,没想到新的一轮考验又来了,有颗大种子被一只大鸟吃了,有颗种子埋在地里,被下面的老鼠吃了。
还好小种子因为小没有被发现,所以没有被吃掉,得以保存到春天来到。在春日的阳光雨露下,小种子迟迟不发芽,结果有些早发芽的小树苗被着急出来采青的孩子踩断了,有些先开花的被男生摘下来送给了他的女朋友。
等着等着,小种子终于发芽了,她长啊长啊,长得好高好高,并开了一朵巨型化。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演绎了对小种子最终得以存活并成长的欣喜,也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敬畏。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的体验,一颗种子从孕育到成熟到落地到发芽到成长,最终开花结果,然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生命历程,这个过程何其象我们的生命啊!
有的人骄傲自大,高高在上,最后被盲目的自我烧焦了自己;有的人冷漠,自己的心也被冻住;有的人在危险的时候害怕了,没有坚持的勇气,就会放弃自己;有的人太浮躁,急于表现自己,结果反倒没有慢慢积蓄自己慢慢发力的人来得长久和从容。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生命中会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情,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最棒的。所以,我们要尊重所有的存在,对所有的生命给予尊重和珍惜。
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浸着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很多的道理,比如关于生命,关于自我认知,关于尊重和接纳,关于人际交往,关于环保,就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
带他们体验了小种子的生命之旅,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就埋下了对生命敬畏和尊重的种子。不需要什么大道理和空洞的说教,这些东西早已内化到他们的灵魂中,这就是好的故事的力量。
由此也明白了为什么好的故事能够历久不衰。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十二
20xx年的暑假,我认真拜读了俞正强老师编著的《种子课》一书。这本书从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感悟学生发展;反思教师成长四个部分来阐述他的教学思想。读完这本书,自己对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有了一定的认识,梳理如下:
一、什么是种子课。书中这样介绍种子课,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例如《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的第一节课,而长度单位又是计量单位八种类型之一,所以它就是一节种子课。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课本会安排三个课时,即厘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等等。《厘米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单位是一种规定;单位与整体的关系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学生无论学习什么长度单位都会将这两种经验进行迁移。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二、如何上好种子课。俞老师认为上好种子课的前提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思考哪些课是“种子课”。
(一)上好种子课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琢磨他们知识理解的“内因”、“内在图式”。小学生他们的“内因”、“内在图式”大多隐于经验之中,教师只有完全了解学生“内因”、“内在图式”,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落在支撑点上,不至于浮在半空,如云无影。
(二)上好种子课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俞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很多样,方法也很多样,但不管怎么多样,知识的结构、人的认知方式是有定式的,这个定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序”。要循序渐进,首先要明确“序”,并将“序”立起来;至于“材”的选择,一定要简单、朴素,有利于呈现数学的本义,千万不要给材料附加太多的行头,从而将数学淹没在修饰之中。
(三)上好种子课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体验与探索知识。俞老师认为探索是过程的最终目标,经历是基础,体验则是学生由经历走向探索的泵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探索材料组织得有吸引力,同时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对探索材料的关注中不知不觉地经历这个过程,享受其中的乐趣,然后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及时带领学生进行过程整理。因为学生的体验一方面来自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另一方面是对经历过程所带来的情绪回味。在学生独立探索的时候,教师应把握的是让自己走出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去指点就可以了。
一本好书需要你细细品味,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髓,然后再去应用于你的教学。读完这本书,我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相信我的课堂会让孩子们学得更有质量、教学过程更有魅力!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十三
每个人是一棵种子,发展周期不一样。
数学课中有些课就是种子课,特别重要,特别要重视!种子种好了,下面的发展就顺多了!
例如我在讲授《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就是代数的种子,于是我参考了俞老师(种子课)的教学设计:自始至终以两种颜色的纸包作材料。俞老师认为用字母表示数这课的序是这样的:
一、认识一个数的状态——不确定的,有范围的。
二、接受一种数学规定——不确定的,有范围的数在数学中可以用字母表示。
三、在同一事件中,通常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不同的数。
四、在同一事件中,表示不同的数的两个字母存在》、《、=三种关系。五、在同一事件中,明确两个数之间存在相差或倍比的关系时,在用一个字母表示数的前提下,另一个数可以用字母式表示。
六、体会用字母式表示与用字母表示的区别——字母式既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又可以表示与另一个数之间的关系。
因此,同一个事件中两个数若有联系,尽量用字母式表示比较方便。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十四
一颗种子,三种命运;一个关爱,多样诠释;一种教育,多种演绎。在教育的路上,迫于各种外界原因,我们有时候揠苗助长,像本;有时候过分宠溺,像静… …毫无例外,无论哪一种所收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题记
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一条通道。”那什么样的“爱”才称得上“高尚纯洁”呢?我觉得,“适合”即是“高尚纯洁”。其实,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快乐的城堡,每座城堡都需要知识的铸造。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无疑就是帮助每个孩子用“知识”把他们自己的城堡建设的独一无二。但所有的孩子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有层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每个孩子量身选择、传授。
绘本中,安有着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再去播种。当然,安的莲花开得也是那样美丽,那样惊艳。其实,孩子就是一粒千年莲花的种子,等待着适合的阳光雨露的恩赐,“可是我拿什么送给你,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各位家长和老师们一直冥思苦想的问题。因为时间总是那样白驹过隙,我们都希望在你那灿烂的时光,给你童年的幸福,让我们的爱与智慧和你同行,共同成长。
首先,我们教师不再是成批生产的“工程师”而是个性凸显的“裁缝”。教师是工程师,幼儿是没有生命力的钢铁,幼儿在教师的拿捏下成为一模一样的零件。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成了“裁缝”,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倾注毕生所学,为幼儿在童年做一件终身受益的“衣服”。
其次,各位家长也要有点“虎妈”“狼爸”的精神,让孩子从小明白“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虽然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但并不意味着“物以稀为贵”,因此适当地放手,适当的摔打,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更是是一笔获益匪浅的财富。
或许,我们的孩子是铁树,不开则以,一开惊人;或许,我们的孩子是梅花,只有在适宜的季节才会凌寒独自开;或许,我们的孩子是大器晚成,大智若愚… …探索那教育的真谛,静静等待那一朵朵花开吧!时间就在我们用心走过的每一天内,时间就在我们执着守望的童年里。要相信,为了孩子们微笑的花朵盛开的刹那,我们为之去付出,去努力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十五
故事是这样的,冬天的雪花纷纷飘落的时候,寺院里的老师父给了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下去吧!”
本和静立即就开始行动了:本拿了锄头,把种子种到雪地里,因为看不到种子发芽而气急败坏;静则找来最好的花盆,查阅关于莲花种植的书籍和资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不久,他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了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因为没有阳光和氧气,结果枯死了。静垂头丧气。
而安他把种子装在小袋子里,一直挂在胸前,然后像以往一样平静地为寺院扫雪、做斋饭、挑水,课后悠闲地散步。春天到了,安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他的种子,有一天挑水时看到了嫩芽,到了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盛开了。
一颗种子,三种命运;一个关爱,多样诠释;一种教育,多种演绎。在教育的路上,迫于各种外界原因,我们有时候揠苗助长,像本;有时候过分宠溺,像静……毫无例外,无论哪一种所收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穿救生衣的种子读后感篇十六
故事从秋天开始,风把种子吹了起来,开始了风中的飞行。
在飞行的过程中,好多种子死掉了:一颗种子被太阳烧掉了;一颗种子落在雪山上,冻得不能发芽;一颗种子掉进海洋淹死了;一颗种子掉在沙漠里,又干又热,不能发芽;大风停息,一颗种子被鸟吃掉了;冬天到了,种子们静静地躺在泥土里,可是一颗种子被饥饿的老鼠吃了;终于春天来了,种子们发芽了。
可是一棵小苗被野草抢走了阳光和雨水死了;小种子还没发芽,这时才终于发芽了。孩子们出来玩,一棵小苗被踩断了;小种子长出了三片叶子,旁边的一棵小苗长了七片叶子了,还开了花,可是一只手伸过来折断了那枝花,一个男孩摘了花送给了女孩。
夏天到了,小种子长成的树苗不停地生长,长得“比人高了,他长得比大树高了,他长得比房子高了”,终于,他开了一朵巨人花,人们,蜜蜂,蝴蝶都来看花。
终于又到了秋天,花瓣从巨人花上掉了,风越吹越大,巨人花的果荚打开了,“好多小种子弹出来,乘着秋风飞向遥远的地方。”
绘本最后还有一篇上谊编辑部的导读文章《从一朵小花看世界》,介绍绘本的文、图以及孩子会有的感受,很值得父母们品读。
整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篇华丽的生命之歌,虽然刚开始讲的都是种子的悲剧故事,但并不让人觉得沉重,而是对幸存种子的幸运感恩,等风停歇,仍然有很多危险,甚至等发芽,一棵野草,一只脚丫,一只手都足以毁坏一棵小苗。
而幸运的小种子,终于渡过了所有的危险关头,渐渐长大,绽放出巨人般的花朵,在秋天弹出成熟的种子,开始新的一轮生命之旅。
和孩子读书的时候,在风中掉队的种子,似乎没有多少惋惜和惆怅,但等到发芽,那样的疼惜就会多一点,等到花开被摘,痛心就更多,孩子读到摘花的时候都要打一下那只手,而等到小苗长大,开花,似乎也随着花儿的绽放而满心喜悦,等到再次的秋风吹起,伴随的不是苍凉感而是完整的满足感,因为有那么多饱满的种子随风飘散。
孩子在读到一颗小种子在冬天被小老鼠吃掉的时候问我:“那颗种子不安静吗?”我告诉她每颗种子都很安静,只是那颗种子不幸被老鼠发现了。
每个人,每个生命,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更多的是因为幸运,因为被特别的眷顾;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努力,还有很多的事情我们只能接受。孩子后来在一次画画的时候,特意画了五棵小苗,但是划掉了其中四棵,告诉我五棵中只有一棵活下来了。
也许也正因为这样的幸运,生命才如此宝贵,更应该在生命中尽情地恣意生长和绽放,这样到了秋天,在肆虐的风中,飘散的才不是悲凉而是完满。
我们有一句俗话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本绘本正是对这句话的'诠释,但是两者的意境还是有很大差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包含了太多对无常和人生短暂的叹息,而《小种子》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感恩和礼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96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