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可以系统地整理和呈现研究或工作中的成果与问题。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信息的整理和归纳,确保逻辑清晰。这些报告范文是基于实际情况撰写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一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办事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结合我办事处实际,提出我办事处辖区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办标准化、规范化寄宿制学校为途径,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分散、办学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当、资源优化、队伍精干、管理科学、效益明显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基本情况及学校布局现状分析
(一)杜鹃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黔西县杜鹃街道办事处位于黔西县城西部,距县委、县政府驻地4.5公里。全办事处辖8个社区,由原老城关镇的3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加林泉镇的5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总人口28246户,共40650人,其中0-6周岁5874人,学龄人口(7-15周岁)8412人。
(二)学校情况:
全办事处现有公办中学1所(野坝中学),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所(星星、金阳、自立),在读初中学生1123人。野坝中学现有中学教师27人,校园占地面积53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图书室、仪器室、微机室各一间、实验室两间,每间均为48平方米,微机室共有微机42台,但均不能正常使用。
现有中心小学1所(第十小学),在校学生442人,教师15人,校园占地面积12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68平方米,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各一间,每间48平方米,微机室共有电脑32台。
现有村级小学4所(韦寨小学、野坝小学、海西小学、岔白小学),民办小学2所(新华小学、振兴小学)在校学生2636人,公办教师48人,校园占地面积122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86平方米,各校只有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各一间。
办事处辖区内无一所公办幼儿园。
(三)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对“上好学” 的期盼日益强烈,特别是“城建带县”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口向县城及周边聚集,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现有学校布局与新的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
部分学校学生逐年减少。我辖区内距县城较远的海西小学、岔白小学、韦寨小学、野坝中学学生最近几年都在逐年减少,现以上三所小学学生均不足170人。野坝中学学生仅354人。学生减少的原因一是小学分布密集,二是部分学生流向城区。
学科教师不配套。由于点多面广,学校规模小,资源整合不好,导致学校教师存在学科不配套情况,村级学校基本是1个教师就承担一个班的教学,部分课程如音乐、美术等无法很好地开展起来。
各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的占地面积、体育场地面积及体育场地设施、功能教室、图书仪器配置、师资配置等办学条件与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不利于均衡发展,更不利于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
三、全办事处人口及中小学生(幼儿)数预测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岔白工业园区和野坝小城镇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办事处总人口将达到120000人,其中,适龄人口初中达4500人,小学9000人,3-6周岁幼儿4500人。根据目前学校的分布情况,7-12周岁儿童只能分布在第十小学、岔白小学、海西小学、野坝小学、韦寨小学及民办学校。3-6周岁儿童只能选择各小学学前班及部分民办幼儿园就读。
四、规划的原则
盘活的原则。
五、学校布局规划
规划后全办事处2所初中,5所小学,2所幼儿园。具体情况为:
1.保留野坝中学。招收大兴社区、岔白社区及周边适龄少年就读。覆盖人口20000人,预计15班,在校学生750人,学生宿舍预计容纳500人。
2.在杜鹃大道中段新建黔西十五中。招收杜鹃大道沿路及向阳社区等适龄少年就读。覆盖人口达45000人,预计36班,在校学生1800人,学生宿舍预计容纳1000人。
3.拆并现在岔白小学及海西小学,新建岔白小学(村级)。招收岔白社区及工业园区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20000人左右,预计36班,在校学生1600人。
4.保留野坝小学(村级)。招收野坝街及周边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10000人,预计12班,在校学生550人。
5.保留韦寨小学(村级)。招收大兴社区等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6000人,预计6班,在校学生300人左右。
6.扩建第十小学(中心小学)。招收向阳社区及周边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20000人,预计36班,在校学生1600人。
7.杜鹃大道中段新建黔西二十小。招收育才社区及杜鹃大道沿路等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30000人,预计42班,在校学生2220人。
8.办事处辖区内现有的黔西六中、黔西二小分别能解决我办事处辖区内适龄少年1800人,适龄儿童2700人入学。
9.新建黔西第四幼儿园位于毛藤坡地块,规模为12班360人,占地6500平方米,招收向阳、育才社区及周边儿童入园。
10.新建杜鹃办事处中心幼儿园于五里牌,规模为24班720人。占地11000平方米,招收大兴、岔白社区及周边儿童入园。
11.鼓励和支持有资质及资格的个人或企业在办事处辖区内投资修建民办幼儿园,以满足3-6周岁儿童的入园需要。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杜鹃街道办事处成立以潘波主任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徐彬主任为副组长,教管中心主任及教管中心工作人员为成员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管理中心,由教育管理中心主任龙胜勇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二)机制保障
1.强化领导。杜鹃街道办事处成立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全面规划、领导和组织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工作。
2.多方筹措。积极争取教育局校园标准化建设等资金,积极协调街道和各社区、村委会的关系,争取资金投入学校建设。
界热心支持和各级组织、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社会群众大力拥护,形成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局面,确保布局调整工作又快又好的向前推进。
杜鹃街道办事处 2013年11月27日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二
一、学校基本简介、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我校坐落在离县城25公里处的逊让乡逊布村,学校始建于1969年,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时,撤销原逊让教委,成立逊让乡中心学校,2010年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将庄头小学、八里小学、塘坊小学、后拉小学、武胜沟小学、逊布小学等6所学校撤并到中心学校,2013年3月初步形成了一乡一校布局调整的格局。目前全乡保留小学两所,其中兰家明德小学只设一、二年级,麻什藏小学本学期暂时完全保留,此校九月份保留一二年级,其它年级撤并到中心学校,这样中心学校将逐步建成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学校现占地4266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664平方米,全乡现有学生1690名,其中小学生1077名,中学生613名,中心学校合计学生1426名,设28个教学班,剩余两所小学合计学生272名,全乡现有教师95名。
我校校安工程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于2011年7月12日开工,2012年12月校安工程的竣工给我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2013年3月1400多名学生全部都搬进了新教学楼内进行上课,解决了近3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共消除了“d”级危房1274平方米,目前,校内“d”级危房已全部消除。
二、布局调整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家长不理解调整后带来教育教学效益,动员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经过政府与学校的的宣传动员后,家长也比较支持。
2、家长觉得负担加重,学生不能在家门口念书了,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校安工程的结束也就排除了这种疑惑,住宿生不但能保证一日三餐,而且还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3、家长担心因布局调整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校舍的闲置。布局调整后我乡的闲置小学办走教点和幼儿园,校舍得到了充分利用。
4、完成征地和农户搬迁的问题,刚开始村民不理解国家的政策,对此项工作持 1
有不同的意见,但是通过乡政府、学校的政策宣传宣传协调,顺利解决征地和搬迁问题。
整合后取得的成效:
1、优化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益。
整合前村村有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办学规模。学校合并后,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改善了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益。
2、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水平。
整合前,由于缺少教师,有的学校只能开设语文、数学两门课,没有专职的体、美、音等科目的教师,更谈不上优质教育,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教师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少,也没有机会。加上一人一班,听课、教研无从开展。
整合后,优化了教师队伍。学校成了规模,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教研教改的氛围不断形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显著增强。
3、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学校整合后,大部分学生都住校,解决了每天学生来回走几里路上学的困难,减轻了父母为子女服务的时间,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劳动、工作,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4、学生各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校里的集体生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学生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通过集体就餐,学生的饮食得到有力的保障,一日三餐,合理科学的营养搭配,均衡的饮食,使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文明生活习惯的形成;学生良好的学风形成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文明教育扎实,学生文明礼仪已养成。
布局调整后,我们在教育教学、校园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
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为: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加大。整合并校后,从1—6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到中心校就读,寄宿生大幅度增加,学校承担了原先由社会、家庭承担的许多责任,如寄宿生的安全、生活、学习辅导、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又要对寄宿生实行全天候的管理,星期天至星期四晚上上晚自习,星期一早上至星期五早上早自习,教师的工作时间拉长,工作强度加大,心理压力明显增加,尤其是寄宿生的安全问题方面的压力更大。
建议布局调整后应加快我校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学校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班子队伍素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谐发展学生。
三、教学点的设置及师资配置、闲置校舍托管和利用情况。
我校结合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布局调整方案,根据全乡实际并征求村民意见后保留了两所小学,其中兰家明德小学只设一、二年级,麻什藏小学暂时完全保留,教师配置齐全,各科目课程基本都能开展。我乡各小学合并后,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需要,在后拉小学、尕漏小学、八里小学、麻什藏小学、庄头小学开设走教点,学前教育学生就近入学。武胜沟小学和逊布小学开设幼儿园,幼儿按划分区域入园,基本解决了各村幼儿入园的问题,塘坊小学因校舍的陈旧等原因交付于村支部管理。
保了住宿生的安全。
本学期住校生756名,生活补助下放按去年的459名学生为准下拨,共计24.6875万元,每周早饭鸡蛋汤和稀饭各两次,中午做两顿牛肉粉汤,两顿鸡肉粉汤,晚上三顿面食,一顿两菜的米饭。每星期伙食费生均达到20元,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蛋奶工程,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专人负责管理,规范营养改善计划和蛋奶工程的送接手续,建立发放台账,运行良好。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因依教学工作为中心,安排的管理老师年龄偏高,精力不足,按学校管理要求,有些差距。建议安排专职管理教师。
五、交通方面:
我校因没有符合条件的校车,本学期三公里以外的学生都安排了住校,三公里以内的走读生不存在校车接送的问题。家长、学校、公交车车主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每周周五晚和周一早上由公交班车接送住校学生回家,并三方签订了安全责任协议书,学校配合公交接送,每个路线安排了一名负责教师进行管理学生,按站点、按时间点名学生上下车,中心学校方面不存在校车安全方面的问题。目前,中心学校所管辖的逊布幼儿园存在校车接送幼儿的问题,结合县政府、县教育局整治校车安全的方案。5月9日乡人民政府、中心学校领导对逊布幼儿园校车进行了驾驶员驾照、车辆行驶证、交警部门颁发的准运证进行检查,青a52829车辆上学期已停运,青a52887车辆手续齐全。解决建议:因目前部分住校生岁数小,住校时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另外三公里以内的学生上学回家也会占用很多时间,如果以后能实现公交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格局,我校的这部分走读学生就能在公交车上解决上学问题。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三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规划布局,制订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平稳发展,按照教育局要求,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组织专门班子对全镇各学校发展布局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布局现状
2001年,山口镇政府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关于中小学定点布局调整意见»,对全镇学校布局进行了较大辐度调整,先后撤、并了12处定点小学或教学点。目前,全镇有初中两处,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定点小学五处,三处教学点,定点小学中三处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两处达到区级规范化学校,二十中和东碾疃小学正积极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名单见附表1)。
二、存在的问题
山口镇通过布局调整,收缩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分散、弱校过多的状况,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质量提高和优势打造。但是随着生源的回升(见附表2)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学校办学条件及师资不能适应生源的需求。随着生源的回升,多数小学出现了校舍紧缺的现象,同时对教师的需求逐年增加。
二是由于定点布局,变一村主办为多村联办,容易造成互相 1
扯肘的现象。
三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学校环境差别较大。
三、采取的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由于定点布局以后生源增加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定点布局调整是上级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始终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对下一步定点布局以后出现的问题也作了预测,成立了领导小组,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山口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近几年来,山口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与镇政府及各联办村积极协调,扩大了学校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办学思路,实行集中办学。由于定点布局调整后,各定点小学已无法容纳1-6年全部学生的入学要求,对此我们及时采取对策,从2004年开始将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两处中学,利用初中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实行集中办学,几年来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质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始终在全区名列上游水平。
务、权利和责任,切实做到各负其责、联办联心,对于新的建设投资,一是充分利用和严格执行学校建设筹资政策,二是加大学校建设资金的落实力度,确保按时按要求到位,三是加强学校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定点布局调整以来,镇政府与各联办村共出资100万多元用于新建校舍和危房改造。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与各联办村努力协调,力争在三年内改变各小学校舍不足问题。
4、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创建aaa级校园,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推进山口镇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启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出台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及考核办法。二是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完成7所中小学三a学校创建工作,使全镇所有中小学达到三a学校标准,目前二十中已经是市级三a学校。三是加强教风、学风、班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四是挖掘学校德育资源,开展古诗文诵读、征文演讲、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育人渠道,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四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对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我校高度重视布局调整工作,现将我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汇报如下。
一、校目前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成效:
一、二年级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就读或在凤山就读),***只保留一所幼儿园。
自我校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基本解决了小学教学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教育资源配置更合理、规范、优化,极大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村校点也十分重视教育的投入,各个自然村已经完成教学点的修葺、重建工作,薄弱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优质教育的资源的覆盖面在逐渐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布局调整后,我校成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它解决了许多人民群众,适龄儿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寄宿制学校首先解决了每天学生来回走十几里路上学的困难,给农村学生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通过学校里的集体生活,农村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学生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通过集体就餐,农村学生的饮食得到有力的保障,一日三餐,合理科学的营养搭配,均衡的饮食,使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更能推动现代社会文明生活习惯的形成,学校高质量的后勤服务,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广泛支持。
二、布局调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我校布局调整实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调整学校布局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撤点并校方面,撤并学校是符合调整学校的需要,但是,学校并校后,服务范围较大,学生上学路途较远,需要家长接送,增加了家长负担。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撤并后距离乡路途较远的村子,给学生的上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寄宿制学校建设及管理方面。我校缺乏专职生活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如,校医等}相关配套设备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经验不足。
3、合班并校后,学校出现了闲置校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个别学校村子不重视。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建议上级部门应重视幼儿教育的开设,这样不但解决了偏远山区幼儿上学难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当地校舍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教师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学生安全责任压抑着教师的心理,使广大农村教师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生怕学生出事,心理包袱越来越沉重,加上农村学校编制紧张,一个教师白天要上课,早晨、晚上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及安全。用教师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支撑着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边缘。
三、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1、学习先进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
2、筹措资金,合理利用资金,补充设施的不足,逐步将学校办成群众满意的寄宿制学校。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五
一、学校布局调整主要成效
1、改善了办学设施条件。
通过撤并学校,基本消除了危房, 并逐步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多媒体室、体育室等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仪器等也都更加集中,使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充实和改善。
2、改善了师资队伍状况。
通过学校布局调整, 教师队伍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组合, 中心小学体、音、美等学科配置了一些专职教师, 师资队伍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布局调整, 撤并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 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利用,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的师资配置合理、教学设备比较完善、教学管理也比较规范, 因此能够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 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二、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合并后部分小学生上学路程较远(豆坪、产坑等距离中心小学10多里),学生上放学交通工具欠缺,途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子女教育费用增加和生源流失。有些孩子搭乘公共汽车或拼车上学,额外增加了交通费用;有些孩子在学校就近租房寄宿,还有些学生流失到县外和县直学校就读,增加家庭支出和致使生源流失。
3.并校后生源层面多(生活、学习、家庭等习惯差异)使中心小学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4.布局调整教师相对集中,优秀教师9个流动至县直实验小学,使学科配置难于安排,教师队伍老年化,中心小学221位教师中,女教师50周岁以上达10人,男教师55周岁以上达68人。
5、调整后的中心校学生数相对集中,中心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专职教师配置不齐(只有中心校本部配备各科1-2个,其它完小校几乎没有),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6、校安工程未完成,整合后的学校(坑里644平方米、湖田998平方米)危房未拆,还在其中教室上课,存在安全隐患。
三、部分布局调整失当的原因分析
1.一些地方对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片面,没有按照就近入学、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就学困难。
2.一些地方盲目地追求合并后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办“大校”、“花园式学校”等为办学方向,脱离实际。
3.布局调整应坚持因地制宜与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进行实际深入的调研。
四、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建议
1、应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科学合理地“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
2、应深入调研当地社会、经济、教育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客观实际合理地规划调整工作。
3、因地、因时制宜,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避免过快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
4、优化搭配老、中、青年教师,配齐各校各科专职教师,按各校学生术或班级配备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
5、解决布局调整后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虑由地方政府出资,在集中办学后为中心学校配置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家校;最后,各地应充分组织、协调当地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加开公共客运班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等多种办法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村学生的交通困难问题,并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6、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尽快完成各校配套教育教学设施建设。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六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几年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调整结构、资源重组、盘活资产,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一些村小,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打破村村办学的“小而全”办学模式。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数不足15人的一般不再设成小学。可设网点小学;距离中心小学较远的村,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网点小学;方便学生就学。
二、学校布局现状
(一)总体情况:我镇中小学布局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小学校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基本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未来几年,我镇经济社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人口结构和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势在必行。
(二)教育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布局已不适应需要,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学生逐年减少,每个年级学生都在8人以下,全校学生也只有二三十人,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孟常小学,长发小学,双福小学德信小学、东北小学。
2.一些学校缺乏再发展的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展。
三、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1.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学校布局与城镇建设和城镇整体功能不协调的问题。
2.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四、布局调整方案
(一)农村小学调整方案
1.原则:循序渐进、自然过渡,留足发展空间。
2.工作目标:原则上保留现有中学、完全小学。
3.布局调整重点:将年在校生低于40人的村小学学校逐步取消;重点规划孟常、长发、东北、太河、德信、双福等学校。
(二)村校调整规划
1.原则: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轻重缓急、稳步推进。
2.工作目标:
(1)成立1个农村小学中心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2),建设规范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3.布局调整重点:
(1)组建规范化中学,将二中迁入一中,对双中学进行扩建,规划等。
(2)调整结构,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发挥效能。
将孟常小学、长发小学,规划到双兴小学,成立农村小学中心点。
将德信小学规划到双阳小学。
将东北小学规划到联发小学。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由中心校长牵头的布局调整规划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二)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发挥其作用。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七
为了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科学发展,4月8日至4月9日,市政协组织教育界部分委员和部分教育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在市政协主席宁文孝同志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到市一中、五中、汉坝小学、市二小、三中、铝业学校、广武中学、**学校、连湖学校、光辉中心小学和蒋西小学等12所中小学,实地查看学校教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育资源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听取了学校的情况介绍,召开小型座谈会11场。4月9日下午,调研组又专题听取了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就全市学校布局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市中小学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现状
1999年,**市率先在全区各市县(区)完成了第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任务。此后至2007年,在原有基础上,又不断地对学校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调整,包括高级中学建成使用和实现小坝城区高、初中分离办学等等。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5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职教中心1所,12年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制学校7所,小学79所,幼儿园16所(含民办幼儿园9所)。在校(园)学生52139人,其中幼儿园(学前班)8290人,小学25550人,初中11538人,普通高中5068人,职业高中1693人。十年来,通过“普九”复查,教育强市强镇创建工作,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和“两基”迎国检,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也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适应日益凸现,不断科学合理地调整中小学结构和布局就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任务。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
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师资,高中短缺,农村中小学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小坝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上学难、上好学”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区“超规模、大班额”现象普遍
第五中学占地48亩,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人,平均班额67人,最大班级77人;市二小,占地16亩,原设计规模为18个班900名学生,现规模为32个教学班,在校生1900人,平均班额60人;市三小,占地25亩,办学规模为24个班1500多名学生,平均班额65人;汉坝小学占地18亩,办学规模为37个教学班,2184名学生,平均班额为59人。几所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远远超过了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发展,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包括饮水、上厕所等问题。
(2)城区以外部分学校生源不足,校舍闲置。
近几年来,小坝城区以外的中小学生大量流向城区,许多学校生源不断减少,造成部分学校校舍大量闲置的现象。如铝业学校,是一所12年制学校,占地108亩,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100人,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但生源不足闲置教室29间;市三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占地83亩,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良传统,但现在只有25个教学班1200名学生,11间教室闲置;蒋西小学、渔粮小学办学规模太小,全校各40名学生,最小班级9名学生。
(3)师资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
多少年来,学校没有补充新的师资,造成大部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严重老化,据不完全统计,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60%以上,平均年龄为42—45岁,已经超过教育儿童的最佳年龄段。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学科不配套问题突出,小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缺额大,长期影响正常教学,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
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资源重新整合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对部分学校包括校长教师和家长学生的眼前利益和情感产生一定冲击,校长教师考虑个人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家长学生考虑上学成本增长和安全问题,这些现实问题解决不当就会成为学校布局调整的阻力,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小坝城区需要新建几所学校,需要大量投资,落实资金的难度很大。
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建议
1、充分认识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洪荒天子 网游之一统天下 莫问天 光明猎人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致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加剧了。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了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教育不均衡现象的蔓延。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也经历了类似过程。科学合理地调整学校布局是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有效途径,关系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
2、全面规划,分类实施。
2008年市教育局制定了《**市2008至201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方案整体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从教育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看,结合2009年国家出台的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方案需要进一步补充、调整和完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新方案必须充分考虑以下五要素:一是学生来源及消长预测;二是学校规模;三是办学条件;四是师资学科结构;五是地理位置分布。同时要注意做到六个紧密结合:与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与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结合;与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结合;与自治区学校建设“七个一工程”结合;与小坝城镇化快速发展结合;与**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建设结合。
(2)分类实施,争取三年内形成学校布局的新格局。
高中阶段。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逐步撤销三中高中部,合并三中初中部和培红小学,将三中建成九年制学校。逐步撤销铝厂学校高中部,迁建新一中,扩大高级中学办学规模,在县城建成两所各60个教学班规模的标准化高级中学。筹资建设职教中心二期工程,使职教中心尽早达到72 个教学班规模。届时,普高和职高总班级数达到192 个,可容纳高中在校生10000人,即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也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了基础。
县城初中小学。新建四幼、五小和六中,在县城形成四所幼儿园、五所小学和三所初级中学的格局,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结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扩大学校规模,小学不少于250人,初中不少于1000人,实现每个镇一所标准化初中和一所标准化小学的目标,逐步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3、加快县城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进程。
县城初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突出,要集中财力精力加快调整步伐。通过新建、扩建、置换等措施,新建一所初中、一所小学,消减五中、汉坝、二小、三小四所学校办学规模,化解突出的大班额问题,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
洪荒天子 网游之一统天下 莫问天 光明猎人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八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校点,而是在于优化校点布局,调整的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和公平接受教育。
话 题 缘 起 或新建或改扩建,在江苏省徐州市相对偏僻的农村地区,121个中小学校点不久将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缩短孩子的上学路。今年,名为百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改扩建的工程被徐州市摆放到重要位置,将解决近13000名家校距离5公里以上学生路途远的问题。
在不少地方还在继续撤并小规模学校的情势下,徐州市为什么作如此选择?市教育局副巡视员徐保卫介绍,数年之前的大规模布局调整压缩了不少农村校点,不少农村孩子深受上学路途远、交通安全等系列问题的困扰,而本地小学新一轮入学高峰近在眼前,无疑令业已存在的农村学校布局问题越发突出,这促使当地重新考虑学校布局。
最终,徐州市决定因时而变,尽快采取行动。去年底,市政府明确:今后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调整的重心在于优化,最终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当地重新研究和完善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决定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地方恢复一批、新布点一批农村中小学,同时改善一批薄弱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满足群众就近上学、上好学的强烈需求。
专 家 视 角
我们能有勇气恢复和建设农村学校,意味着我们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认识的成熟和实践理性化水平的提高,值得赞许。
恢复和建设是布局调整的重要内涵 邬 志 辉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以来,县域学校数由2001年的464962所减少到2010年的241010所,减幅达48.17%;县域教学点由2001年的113656个减少到2010年的66736个,减少41.28%。10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让部分人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学校布局调整等于撤并学校,这样的认识需要纠正并在行动上矫正。
首先,学校布局调整并不等于学校撤并,它有完整内涵。
应该说,学校布局调整针对的是现实中“不合理”的学校布局。那么什么是学校布局呢?学校布局是指在一定的人口聚落范围内,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数量、地点、规模、层次、功能等所作的规划设计以及对教育要素资源所进行的配臵安排。它既涉及学校的空间分布,还涉及学校的结构与功能构造,即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办多少所学校、办什么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办多大规模的学校、办在什么地方,如何定位学校的功能、如何对办学的要素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配臵与使用等。那么,当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龄人口数量结构和流动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有的布局就会出现“不合理”的状况,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就这些变化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学校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这一过程就是学校布局调整。布局调整既包括撤销学校、合并学校,还包括恢复学校、新建学校、扩建学校、改变学校功能(如由学校改为教学点)、改变学制结构(如由小学六年制改变为“学前教育与小学前三年一校制”、“小学后三年与初中一校制”等),更包括因学校空间和结构改变而对教育要素资源所进行的重新配臵。
判断一所农村学校究竟应该撤并、保留还是恢复的依据,不能只看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这一点,还要看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上学远近、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还要看政府的经济承受能力。所以,当前徐州等地恢复和新建农村完小和教学点的做法,本身就是对以往片面学校布局调整观的一次纠正,同时也是在“试误—反思”基础上对学校布局调整认识的一次升华。换句话说,不仅“撤并”是布局调整,“恢复”也是布局调整,甚至是更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整。我们能有勇气恢复和建设农村学校,意味着我们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认识的成熟和实践理性化水平的提高,值得赞许。
其次,提高教育质量与方便就近入学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兼得。
过去10年,我们之所以快速度、大幅度地进行农村学校撤并,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就是“只有集中办学,实现办学的规模化,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臵、提升办学效率”。正是在这一前提理念下,部分地区认为那些学龄人口有所减少的村小和教学点不是今后的办学方向,所以采取了“不投入、不建设、不发展”的“三不政策”,导致这些学校破败不堪,许多家长由于看不到村小和教学点的发展希望,不得不被迫走上进乡进镇甚至进城的择校道路,而农村家长进城择校陪读反过来又成为我们加速撤并这些学校的理由和借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是社会底层群体实现向上流动、改变身份命运的最后机会。在农村社会存在许多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当身边的学校被撤并的时候,他们没有能力选择到更远的学校去上学。可以说,就近上学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公正的需要。那么,小规模学校真的就没有办法提高教育质量吗?以陕西省缓德县义合镇党家沟教学点的胡永锋老师为例,由于她的教学素养高、教学态度认真,她所教23名学生(包括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班)的考试成绩连续多年在全榆林市排在前三名。农村小规模学校能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是否能吸引优秀教师任教,而不在于规模的大小。
再其次,适度恢复和建设乡村学校不仅可以实现就近上好学,还有助于降低交通风险、节约教育经费。
过去,地方政府撤并学校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可以节约教育开支。但是近年来,随着学生上下学交通事故频发带来的社会压力以及增加校车引发的经济压力,让人们重新发现恢复和建设一批乡村学校的好处。一方面,恢复和建设一批乡村学校可以大幅度降低学生的上学距离,如果控制在2.5—3公里的范围内,学生只要步行上学即可,无需乘车,因而也就永久性地杜绝了校车事故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不恢复和建设乡村小学而是采用购车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上学需求,可能花费会更大。我们以1万名学生需要乘校车上学为例,按每台校车乘载学生45人计算,那么至少需要220辆校车,按每辆校车40万元计价,则至少需要投入8800万元;司机工资、汽油、维修保养等运行费用每年约1500万元,合计要1亿元以上。所有这些都是以乡村公路符合校车行驶条件为前提的,且这些投入并不是投在了能直接提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要素上。但是,如果恢复乡村学校,就可以利用原来因撤并而闲臵的校舍,除了恢复乡村学校的基本维修费和新建校的基本建设费外(平均每校50万元—500万元不等),即使按每校500万元计算,三年建设40所学校就基本可以解决就近入学问题,花费也只有2亿元左右,但政府提供的却是就近入学的便利、根除校车风险的烦恼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实惠。
由于过去10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存在过快过度的问题,因此适当恢复和建设一批乡村学校是必要的,但是在“恢复型”布局调整问题上,要加强预测、科学规划,全面考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推进、学龄人口变化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同时要把加强已恢复和没有撤并乡村学校的教育要素资源配臵和内涵建设放在重要位臵上,仅“恢复”而不“建设”,乡村学校仍然是没有吸引力的。
局 长 声 音
全市民族学校撤并的权限上划市教育局;全市教学点不再撤并,同时进一步改造校舍,优配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重心从撤并转到强化建设上来 宝 丽 华
内蒙古通辽市教育局局长
最近,媒体报道了徐州市改建濒临撤并边缘的农村中小学并恢复部分撤并的办学点的做法,我不禁为之叫好。徐州市的做法切实体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代表了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新趋势:布局调整的工作重心从撤并转移到强化后续建设上,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小学布局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受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发展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总是阶段性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衡量中小学布局调整成功与否的指标,并非是撤并中小学的数量多或合并后的学校规模大,而是能否为当地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切实保障及教育质量的提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完成“两基”达标的背景下,我国各地陆续开始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10多年来,布局调整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个别地区违背校点布局的科学规律,过于强调集中办学,大幅度撤并中小学、教学点,对于学生就近入学、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其实,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学校,我们就应该想尽办法办好,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中小学布局调整关系到千家万户,各地区、各学校的情况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既积极推进,又稳步实施。规划学校布局,应重点考虑人口及学龄儿童增减趋势、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方便就近入学及控制辍学。“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这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撤并学校要分类进行、严格程序、先建后撤。就当前实际情况看,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比撤并更为紧迫。如果不加强建设,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更无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通辽市在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今年,我们下发文件对全市中小学校撤并标准、工作程序做出新的规定;全市民族学校撤并的权限上划市教育局;全市教学点不再撤并,同时进一步改造校舍,优配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重心从撤并学校转移到强化后续建设上,即以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努力使广大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们还将继续有计划地按照校安工程建设标准改扩建校舍,进一步为广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今年全市规划建设中小学校舍33.8万平方米。在去年新建83所幼儿园,率先实现一镇一所标准公办园基础上,今年再建100所中心行政村标准公办园。“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舍将全部实现安全达标,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学校率先实现标准化。
当前,我国中小学布局还远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状况。深化布局调整改革,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编 辑 连 线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范 先 佐:
这是对实事求是精神的敬畏
针对布局调整后,偏远农村地区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一些地方或新建或选择恢复被撤并的农村校点,并对已有村小、教学点提升改造,为农村教育“补点”,这在学校布局调整已大规模实施推动10余年的大背景下,是大有必要的明智之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校点,而是在于优化校点布局,调整的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和公平接受教育。但一段时间,布局调整更多追求的是效率目标,偏远农村地区一些成班率不足、校均人数未达标的校点很快便被撤并,这就必然出现在效率目标的追求下对公平的牺牲和对孩子就近上学权利的侵害。尽管撤并校点可以增加偏远地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但问题恰恰是,边远地区的孩子很可能因为上学远、上学难而失去或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甚至加大了辍学和失学的风险。因此,为边远农村地区教育“补点”,是对实事求是精神的一种敬畏。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九
调查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安排,我局组织审计力量,按照“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检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为核心,对我县2006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现将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审计调查工作进展情况
由于此次审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这段时间教育部门要进行高考、中考、升学考试和学业水平测试,审计人员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同时及时增派审计人员,充实审计力量,将审计组分为1个表格审核组和2个实地调查组,严格按工作方案要求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工作。表格审核小组对教育局所填表格(表1-10)进行指导、审核,及时请示有疑问的事项,确保按时、准确完成表格的填报;实地调查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和表格数据,为下一步调查作好充分准备。
1人(其中初中10455人、小学8670人),分别占我县初中、小学数量和学生人数的15.88%%、8.28%、11.21%。
以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电话访谈和问卷填报4种走访方式进行走访调查并规定了相应流程。截至6月22日已经调查了23所农村中小学,走访了700多位学生和家长。目前表1-10已上报市局并通过校验,走访调查表和抽查表正在核对汇总,即将完成。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城镇中小学存在大班额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农民在乡镇、县城买房的增多以及家长对基础教育的重视而追求高质量教育,大批农村中小学生涌入城镇,城镇原有的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大量农村学生的涌入需求,从而导致大班额现象。
2、部分学校学生包租车上学安全隐患较大。在我们走访的学校中,有部分学校学生由于上学距离较远,学生自发包租车上学,原本只能乘坐7人的面包车,一般都要乘坐1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5人左右。虽然学校与家长,家长与车主签订责任书,但是超载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雨雪天或者交通拥挤的情况下,事故隐患较大。
村道路改善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学校服务半径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在乡镇、县城经商买房的增多等原因,造成村小或教学点自行消亡。导致城区学校学生增多、压力增大,农村办学条件滞后、师质力量薄弱;同时存在农村学校校舍闲臵;农村中小学的撤并造成低年级学生上学不方便,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4、部分村小和教学点教学条件滞后。保留下来的农村小学或者教学点师资力量大多以以前的转招民师为主,教师年龄和知识老化、缺乏音体美等专业教师;教学设施设备、仪器器材和图书等配备缺乏或者很少。
5、存在校舍闲臵现象。调查发现存在闲臵校舍现象。一是大部分闲臵校舍产权不清,特别是校舍占用土地大多为集体所有,导致闲臵校园校舍处臵起来困难较大;二是大部分闲臵校舍缺乏规范的管理,由于常年失修,质量不高等原因被废弃;三是国家没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处臵农村中小学闲臵校园校舍造成处臵工作难以有效执行,闲臵校园校舍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三、存在的难以把握的事项
1、部分数据填报口径难以把握。表1完整口径的“财政收入”具体是哪几项财政收入;表3教育基本建设类资金及改善校舍情况表,基本建设类资金下面没有社会捐赠,导致我们社会捐赠的数据没有填写。
2、辍学的学生数难以核实。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因产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引发部分中小学生辍学。因学生辍学问题较为敏感等原因,部分学校未能如实提供学生辍学情况,还有的是不知道是转学(去外地)还是真正的辍学。部分学校将凡是不在学校上学的学生的都归为辍学生。
3、走访调查表涉及辍学的学生信息填写不完整。由于辍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基本不在家中,大多在外地打工,联系方式也变了,根本找不到具体的家人填写。我们有联系方式的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联系不到的有的是通过班主任填写的,有的是找辍学生的亲戚填写的。
4、7种类型无法全部满足平衡要求。由于我县公立学校均没有配备校车,只有部分规模较大的私立学校才有校车,所以我们在走访调查中乘坐校车的学生类型就较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果材料;7月22日前向省市厅局提交调查报告。
2、加强对抽查表和审计调查报表的数据的核实,保证质量。我们不能简单将教育部门或学校填报的表格直接用做审计证据,严格遵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由审计组认真填报和核对审计调查表,并对数据的质量负责,以保证审计调查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3、随时关注省厅在ftp平台和腾讯通上发布的相关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4、克服困难,按时高质高效完成任务。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汇报沟通,解决在审计调查以及相关表格填写汇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按时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十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县教育局:
本学期以来,我校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抓教育教学和学校常规管理,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现将有关具体工作情况作出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全学区8所学校,其中六年制小学5所,3年制村学2所,教学点1个。现有学生399人,其中女193人,现全部已入学。中心校现有学生132人,全学区有教师28名大专学历的有7人,其中民办教师4名,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二、教育教学
至2008年3月术布学区新一届领导上任以来,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扎实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县教育局的各项工作安排。针对术布学区教师出勤率低、校园赌博、喝酒、随意旷课、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教学质量差等情况,学区在广泛调查、多方面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借在全学区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力契机,全面地修订了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奖优罚劣,激励进取”的长效机制。通过集中学习、个别谈话、严肃整治处理了教师随意旷课,考试作弊等重大事情,使全学区的校风焕然一新,彻底的杜绝了在校园内赌博、上班期间喝酒、随意不到岗的现象。“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根据术布学区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教师学历水平普遍低、学生水平差等实际情况,学区根据县教育局“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主题,大胆创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学区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服务化”的目标不断推进,通过统筹配置资源,全学区的教育局面不断向“公平合理、公正均衡”的方向发展。
为了使各项工作开展的更加有效,各项工作更加规范,从2008年第二学期开始,学区对下属学校10个方面进行了统一,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课堂、教案、作业、教研、德育、出勤等多方面进行监督检查、集中检查和不定时检查,使全学区的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为了更好的落实县教育局的部署,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术布学区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把德育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每周星期一早上值周教师对上一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学生国旗下讲话,值周领导训话,星期二德育主题教育,星期三全校的少队活动,学校领导根据出现的情况不定时的讲话,班级的思想品德课,周会课也要求把德育内容贯穿融入到每节课堂当中,从思想品德、礼仪文明、养成教育、法制安全、卫生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使本学区德育教育内容全面,覆盖面广,成效显著,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素养,做到了不轻易缺课,语言行为文明,见到老师敬礼问好等可喜的举动。
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区除了强化学校管理之外,加大教师学习配训力度。除学历教育和推荐外出培训外,还不断加强在岗自修和校本培训,以制度的形式要求每位教师在每学年必须订阅两种以上报刊、杂志。并在学期初召开全学区教师大会,从教学常规、教研教改、德育、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校本培训指导。利用学期总结、教研教改经验交流、各类会议等各种形式积极的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组织全体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的努力。至2008年12月,全学区14名中青年教师,有12名教师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通过学期初的集中配训指导和第九周的普通话教育讲座,做到了教案备写完毕、作业批改细致规范、教学的各个环节完善,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的得到了提高,一支具有“开拓创新,主人翁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为了使每一位儿童得到全面发展,学区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培养五育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狠抓德育建设。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端正态度、发展情感、培养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强化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突出因材施教,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培养问题意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分层次教学,交给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决禁止教师无教案进教室上课,鼓励备超周课,每节教案必须有课后反思。在中心校全面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业面批、加强辅导、建立优点卡实施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鼓励对学生进行随机教育的新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三包制度”,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在教研教改方面,明确要求、确定方向、规定时间、结合每节课的课后反思,组织公开教学,不断的强化教研教改的力度。在中心学校数学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业面批”的赏识教育新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优点卡,进行赏识教育。每周星期四下午集中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以成常态。同时加与家长联系的力度,每学期毕业班召开家长会,其他年级家访,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根据术布学区各学校规模小,经费少的特点,学校因地制宜,每周更换黑板报、张贴一些永久性标语,绿化美化校园,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
三、四年级达56%以上;
五、六年级达89%以上、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术布学区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越办越好。
以上不妥的地方,请上级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术布学区 2008年12月29日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十一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几年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调整结构、资源重组、盘活资产,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一些村小,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打破村村办学的“小而全”办学模式。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数不足15人的一般不再设成小学。可设网点小学;距离中心小学较远的村,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网点小学;方便学生就学。
二、学校布局现状
(一)总体情况:我镇中小学布局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小学校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基本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未来几年,我镇经济社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人口结构和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势在必行。
(二)教育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布局已不适应需要,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学生逐年减少,每个年级学生都在8人以下,全校学生也只有二三十人,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孟常小学,长发小学,双福小学德信小学、东北小学。
2.一些学校缺乏再发展的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展。
三、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1.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学校布局与城镇建设和城镇整体功能不协调的问题。
2.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四、布局调整方案
(一)农村小学调整方案
1.原则:循序渐进、自然过渡,留足发展空间。
2.工作目标:原则上保留现有中学、完全小学。
3.布局调整重点:将年在校生低于40人的村小学学校逐步取消;重点规划孟常、长发、东北、太河、德信、双福等学校。
(二)村校调整规划
1.原则: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轻重缓急、稳步推进。
2.工作目标:
(1)成立1个农村小学中心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2),建设规范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3.布局调整重点:
(1)组建规范化中学,将二中迁入一中,对双中学进行扩建,规划等。
(2)调整结构,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发挥效能。
将孟常小学、长发小学,规划到双兴小学,成立农村小学中心点。
将德信小学规划到双阳小学。
将东北小学规划到联发小学。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由中心校长牵头的布局调整规划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二)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发挥其作用。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十二
建设工作总结
五年来我校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区教育工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延安市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查找和解决我校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学习和研讨,积极探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围绕“抓班子,带队伍,改进作风;抓教育,建防线,治理源头;抓党风,带行风,廉洁从教;抓监督,促管理,树好形象”的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抓住工作契机,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抓班子,带队伍,改进作风。学校党支部认为,只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抓好党员干部队伍,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向社会展示良好的教育形象。
1、党支部确定了“强化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树立勤政廉政新形象”的工作目标,在党政班子会议上强调了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学校党务、行政工作的重点,纳入到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
2、所有干部按照分工,实行领导责任制,对分管的工作承担决策、监督和一管到底的责任,直至实行责任追究。
3、党支部领导干部带头从自身做起,影响和带动全校教职工。及时向党员干部传达上级党委的文件,认真开展反腐倡廉。
4、校务会成员深入教育一线,直接参加教育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和做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进。
5、党员干部关注留守儿童、特困生和问题学生,效果明显。
二、抓教育,建防线,治理源头。
1、在宣传教育的方式上我们采取了“四个结合”。即:理论灌输和案例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与预防性相结合,把小事当大事抓,把苗头当隐患抓;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逢会必讲,常抓不懈;正面疏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做到警钟长鸣。
2、在宣传教育的内容上主要开展学习《党章》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市坚持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学习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学习融入其间,纳入理论学习计划,严格党内生活,加强法制教育,把依法治校当做深入推进学校规范管理的抓手。加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学习,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全面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党支部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专题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迎接建党90周年和迎接党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时间节点,确定创先争优活动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动员部署、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等步骤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取得一定的成效。
3、在防范措施上,健全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制度具有根本性。一年来,我校进一步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根除腐败病毒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确实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抓反腐、促廉政。
(1)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监督制度。必须正确坚持校级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礼品礼金登记上缴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等,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审查和监督;健全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专题民主生活制度,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的方法,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坚持定期向教代会、党代会述职述廉,由教工代表、党员代表对领导干部进行无记名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考核、考察、使用干部和重要依据之一,确保对领导干部的督查效果。
(2)加强党务校务公开制度。为了加大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便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有效监督,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公开的内容更加全面,公开的信息要更加及时准确。凡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领导干部的工资、奖金、补贴、干部考核结果、重大决策和重大财务收支项目等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的问题都要公开。公开的形式要更加多样,采用在宣传橱窗的校园网上开设校务公开栏、定期召开支委会、党政工联席会议、校长例会、中层干部会、党员会、教职工大会,以及利用校园广播、校报、会议纪要、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分层次进行公开。
(3)加强重大工程、器材、教材招标和采购的监控制度。工程建设和教材、器材的采购,是易出问题的环节,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因此,我校不断完善并加大力度切实落实建设工程、教材图书、仪器设备、等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标办法与配套制度。
(4)定期或不定期实施廉政考评制度。为及时发现问题,坚持对主要领导廉洁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评,随时了解和掌握其廉政情况;坚持对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5)加大对行业的整风纠风制度。纠风,即纠正不正之风。纠风的主要任务是抓“两风”即教风和学风。教风是对全体教师而言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良好的教风对育人成才的质量直接关联。教师的政绩应由学生、教务处、群众共同评价,对教学事故、教学态度不端、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实行一票否决。学风既包括教研人员的学术之风也包括学生的学习之风。学校进一步健全落实科研学术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教师的学术道德、科研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并完善相应的惩戒机制,坚决抵制科技工作中的捏造或篡改、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学术不良风气。学生以学为主,出现考试弄虚作假等情节恶劣者,一定从严查处,以视正听。
(6)切实实行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追究制,出了问题,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责任领导的责任。各级党组织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办法或细则,并加以贯彻落实。中心小学坚持对各级学校领导分管业务范围内出现的腐败问题追究责任。
三、抓党风,带行风,廉洁从教。
党支部注意把政治思想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着力提高党员和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1、抓党风,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了《党员手册》,党员的民主生活、联系群众情况、学习体会都记录在册。组织党员系统地学习《党章》以及《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影《袁隆平》、《人命如天》,增强了全体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了党员干部新形势下拒腐防变的能力。
2、带行风,把反腐倡廉与师德教育结合起来。学校党支部组织全校教工开展了师德大讨论和开展了教育行风评价活动。党员带头,典型引路,弘扬了正气,抵制了歪风,2010年所有的学校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收费,没有发现乱收费的现象,没有违反规定为学生征订教辅材料,没有发现一例有偿家教的行为,呈现了河市中心小学良好的教风和校风。刘兴法同志的《志在教育,执着追求》的先进事迹刊登在区教育工委的网站上,全国优秀教师。
3、结合开展普法教育、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率显著上升,家长、社会人士对学校评价良好。
2012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10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