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会试图去理解和解读自己的情感体验,以便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情感需求。总结要突出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反思。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我们可以学到如何组织材料和整理思路的方法。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一
我一生有幸曾三次到过井冈山。不久前,又随团到革命圣地井冈山重游,惊叹苍山翠竹、红壤清泉等风景外,令我从心灵上受到震动的还是一处处革命遗迹、一件件历史文物和恍若可及、可触、可体察的浓重的艰苦奋斗精神。
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艰苦奋斗精神之源”。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新局面。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精神,其主要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井冈山精神是无数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丰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力量红色之旅井冈山心得体会红色之旅井冈山心得体会。今天,我们继承发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应对市场的严峻挑战,打赢效益保卫战大有裨益。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敢于创新精神等等,都是对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有力地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疑问这种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当时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军事上“围剿”、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妄图把革命队伍饿死、困死。但是英勇红军没有被艰苦的生活和极度的困难吓倒,相反,连续击退了反动势力的四次“进剿”和三次“合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创建了一整套红军建军原则,提炼了红军战争的战略战术。正是因为有坚定信念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井冈山根据地才得以巩固和发展起来,直至将革命的烈火燃遍全中国。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忆往昔,岁月峥嵘”红色之旅井冈山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井冈山时期,艰苦卓绝,在物资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毛主席却将新领的棉衣赠予贫农御寒,自己只穿两层单衣;他和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与官兵同甘苦共患难,“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吃“红米饭、南瓜汤”。没有食盐,广大军民把房屋老墙上的土取下来熬硝盐。红军医院缺少医疗用具,医务人员自制竹刀、竹镊子等代替。为储备粮食,朱德、毛泽东带领红军将士,走小路从井冈山下挑柴担米上山,朱德的扁担至今被人铭记。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二
红色,代表着希望、和谐和美好,是中华民族的颜色。每当到春节,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对联,街头巷尾的红红的装饰。到处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洋溢在邻里之间,但是欢乐背后的心酸,大概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懂得。
曾几何时,茫茫的沼泽地上,迸发红军义无反顾向前冲的精神;曾几何时,冰天雪地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的营地;曾几何时,出现红军在枪林弹雨中飞奔的身影。。。。。。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盼来了渴望中的胜利。
彭绍辉,生于1906年,逝于1978年,湖南省湘潭市杨林乡(属今韶山市)人,是新中国赫赫有名的独臂将军。在一次战斗中,彭绍辉的警卫员说:“首长,子弹可是不长眼睛的,您可以小心啊!”话音刚落,从一棵树后射出一串子弹,彭绍辉为了挡住就要中弹的警卫员,自己的左臂上却连中四弹,胳膊上的骨头已经被打成几截,但他却继续留在最前线指挥战斗,并右手提枪,冲了上去。后来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把敌人消灭,彭绍辉才上了担架。由于伤势太重,有些骨头已经粉碎,加上受伤后没有及时包扎固定,而且没有及时止血,所以失血过多导致身体的抵抗能力很低。最后决定截肢。当时没有找到麻醉药,只好向乡亲们借用了一把钢锯,把胳膊生生锯掉,他一声不响,后来人们佩服的称他“关云长第二”。剩下右臂的彭绍辉重新回到部队里,担任了红34师师长。
今天,我们生活在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美好生活中,要牢记长征精神,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才不愧对胸前的红领巾。革命的岁月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革命精神却永驻我们心间,它永远指引我们前进。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来到了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城——遵义。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常能看到街头的“背篼”成群结队,打牌或席地而睡。然而这座城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其地貌与其散发的气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这里的山与城相处的是如此之融洽。它拥有贵州特有的山区的乡土风情,又不失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更是三伏天的避暑胜地,恐怕没有那座城市能与之抗衡。这座城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义更是无与伦比。
到这里,我便直奔盼望了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老城子尹路,这条路也称红军街。由于会址正在维修之中,故只能看到其外观。这座楼是中西合璧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听导游讲解,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30年代最宏伟的建筑。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随后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馆里一间小屋基本复原了遵义会议室的原貌,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柜,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摺叠靠背椅,共20张,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此次会议的与会人员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又名博古)、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等人。其中一位还是被担架抬进会议室的。虽然这是复原后的场景,但我似乎看到了一位位与会人员激扬文章,踊跃辩论,指点江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在这一刻开始改写,而国民党面临的,将是党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馆内陈列了不少当年红军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送给百姓的东西等。其中最有趣的便是那些门板,上面写满了宣传标语。当年红军部队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凡是会写字的红军,每天必须写一条宣传标语。从这些标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军民团结一致,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以及老百姓对国民党的憎恨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些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弊病。
师。得到朱德、周恩来的支持。可由于情报有误,敌人不是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0000多人。战斗打了几个小时,却无法取得预期胜利,而各路追敌正奔集而来,可谓灭顶之灾几乎就在眼前。毛泽东果断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西进,从而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蒋介石得知红军一渡赤水后在扎西一带作短暂休整,急令滇军孙渡部和川军潘文华部从南北方向向扎西推进,周浑元纵队主力从白蘭、叙求进击,企图聚歼红军于扎西。毛泽东看清了蒋介石的意图,分析敌人的兵力调动,造成黔北空虚。于是,他立即命令部队“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在二渡赤水的几天内,红军连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克遵义,歼敌2个师又8个团,毙伤24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大量的军用物资,这是长征以来红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蒋介石痛心疾首地说:这是追剿红军以来的奇耻大辱。
扎西扑空后,蒋介石亲飞重庆指挥围剿,当他发现红军在遵义以北地区集中之时,命各部紧缩包围圈,妄想围歼红军于乌江之西,巴黔大道以东地区。毛泽东洞察秋毫,将计就计,故意在鲁班场地区徘徊,摆出一副寻找战机的样子,待敌人被我调动之后,即命红军从茅台镇西渡赤水(三渡赤水)。
红军三渡赤水后,敌人的追剿部队仿佛是按照毛泽东的调度一般,纷纷沿路西进追击。而此时,毛泽东神机妙算似地命令红军乘机东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敌兵空虚的贵州境内,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顿时惊慌失措,急令云南省主席调滇军昼夜兼程,火速驰援贵阳。然而,蒋介石不知毛泽东逼贵阳的目的是调出滇军,果然中计。待他清醒过来之时,毛泽东指挥红军西出云南,在几乎不设防的金沙江的皎平渡口,2万多红军花了六天时间全部渡过金沙江,把几十万追剿的敌人远远地抛在身后。
这场战役使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它是我军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也是毛泽东人生中最得意的一笔。
从会址出来,沿途到了红军山,参观山中的革命烈士纪念园。山下大型的革命英雄形象的石雕左右对应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大门。沿梯而上迈过据说是365节的台阶,便可看到烈士纪念碑,其屹立在半山腰,一如革命先辈们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最后,当然,也不能错过毛主席故居。
此次旅游如了我愿,虽然一路下来身体疲惫,但心中的情绪确难以平静。遵义会议、青杠坡战役、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一幕幕历史剧在脑海重演,国民党军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与严刑拷打,对老百姓的欺压摧残,我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的血腥味道。然而,红军仍不怕远征难,哪怕万水千山,他们仍若等闲。我感受到了军民共乐的喜悦,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那段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革命历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它带给我们的无论伤痛还是那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我们原本应该谨记那段屈辱并终生为和平而奋斗不止,然而,这几十年来,世界从未停息过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着铸剑为犁,要谨记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是我们的行为上为何又与之背道而驰呢?名不副实啊,中国人病了,地球人都病了,而且病的不浅。
那些呼喊,那些精神,早已被我们冠上的“所谓”二字,早已成为了龙门阵的一部分。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胡锦涛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说道“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行动起来,那么中华民族将成为最伟大的民族!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四
红色地标,意味着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和传承。在近年来的“红色旅游”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了去探访一些红色地标和革命遗址,感受历史的沉淀和血脉的传承。本文将会分享我探访红色地标的体验和感受。
第二段:探访延安革命纪念馆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全国革命遗址和红色旅游景区的重要代表之一。这里保存了许多革命历史文物和珍贵的历史文献,如毛泽东手书的《延安整风文件》、《抗战胜利以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在馆内,我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充满革命热情的年代。这些珍贵的历史遗物,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个特殊的时期,也让我更加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探访毛泽东故居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毛泽东这个名字,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在湖南韶山的毛泽东故居,记录着毛泽东的成长轨迹和思想演变的历程。走进故居,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察看着毛泽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想象着年轻时的他是怎样努力奋斗的。在解读员的讲解下,我深刻体会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内涵,更加确信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所在。
第四段:探访西柏坡纪念馆
在河北省邢台市西柏坡镇,有一个有名的红色旅游景区——西柏坡纪念馆。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的重要场所,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活动基地。在参观时,我特别被西柏坡的群众路线和精神气质所感动。纪念馆内的多媒体展示、场馆建筑和人文景观,都融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很好地演绎了当年革命的理念和思想。
第五段:总结
探访红色地标,不仅让我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还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红色地标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它们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涵盖着重要的意义。我相信,通过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承,红色地标的历史和精神将会永流传下去。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五
打卡旅游已然成为当下年轻人最热衷的一种旅游方式,因为其中蕴含着互联网世代所强调的新事物探索的基因。而红色地标打卡则是此类旅游方式中具备重要意义的一项。在看过众多游记后,我下定决心踏上了自己的红色地标打卡之旅,这次旅行使我意识到了所谓的红色地标对老一辈人心中的意义和前辈们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段:景点赏析——曾经是红色革命前线的地方
在去赏析红色地标之前,我做足了功课,仔细阅读了每个景点的介绍、历史背景等,这让我对这次旅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里,我看到了党的早期活动或革命战争时期的苦难历程。在纪念馆、纪念碑、革命纪念馆中,一幅幅历史画卷向我展开,讲述了那段曾经坚固而崇高的红色革命前线。
第三段:旅行际遇——红色精神的传承
与一些红色革命家的子孙在当地相遇让我倍感幸运,他们记述着曾经父辈们参与革命的经历和曾经的辉煌。这些小故事让我更加深刻理解革命的艰辛和革命精神的真正含义。这些人震撼之余亦感慨颇多,仿佛跨越了时空咫尺,而那些充满红色符号的建筑增添了我心中的爱国之情。
第四段:共同认知——让历史价值得到传递
与我一同前往的还有来自其他地区的小伙伴,我们相遇的一瞬间就发现彼此都有着强大的热情和爱好,于是愉快地开始了自己的红色地标之旅。我们亦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思维启迪,让我们深刻感悟到革命历史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指导性。
第五段:总结
红色地标的打卡之旅结束了,而走过的旅程给我留下了无数的感悟,那种红色精神所传达出来的感觉更是深印在我的心中。所有的走读换来的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对于红色革命史上的贡献和它所代表的精神的认知与感受,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六
红色地标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符号,探访这些地标能够让人更深刻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感受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与奋斗。最近,我和我的同学们共同探访了一些著名的红色地标,这次经历让我深受感动。
第二段:西柏坡之行
首先我想分享的是我们去了位于河北省的西柏坡。这个小山村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地方,我在一位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故居和历史文物。当我站在毛泽东故居旁,想象着那时的环境与氛围时,我感觉到他们的精神依然弥漫在这里,不曾被时间冲淡。
第三段:延安革命纪念馆
接下来我们探访了位于陕北的延安革命纪念馆。这里展出了许多珍贵的照片、文件和实物,大家可以通过这些展品充分了解延安革命时期的艰苦卓绝、激流勇进。 我看到了抗日战争期间由延安出发的战士们穿越荒野的艰辛,并看到了延安整风运动中干部们深刻反思自己的现象。参观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苦且漫长的历程。
第四段:上海历史博物馆
我们还参观了上海的历史博物馆。尽管这座展馆并非专门介绍红色地标,但是却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去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进程。这里有很多有关上海百年历史的展品、史料和历史图书,尤其令人感到震撼的是三楼关于抗战胜利展厅的展品,让我深入体会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磨难。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几次探访,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和伟大历史。我想,向大家推荐这些地方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探访这些地标,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近代史的了解,激发人们对未来的信任和希望。同时,这次体验也增进了我的学术研究,使我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历程,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研究中,将自己历史认知不断提升。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七
经过五天的红色之旅,不单单是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更多的是感慨和收获。
一、感受和心得,这次旅行对于我而言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历史,对心灵的又一次洗礼。
井冈山,革命的摇篮,新中国的起源地,是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出处所在。也了解了在艰苦条件下,井冈山在新中国成立中它的地位。
在历时两天的行程中,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和对革命老区崇高的敬意,参观每一个景点。在井冈山烈士陵园门前的重温入党宣誓,更是心潮澎湃,甚至比当年的入党宣誓更胜一筹。随后参观了黄洋界哨口、大井朱毛故居、小井红军医院、造币厂,瞻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一路上我感受着道路的蜿蜒崎岖,虽有山路给身体所带来的不适,但是所到之处,我无不被每件历史实物及革命先辈英勇事迹所感染,一切的不适都烟消雨散,脑海中不断浮现电影中革命先辈带领老区人民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动人场景;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是一座古老的二层木楼,十分简陋,颜色呈灰黑色,如浴火后的残体。当年,为了改善红军伤病员的医疗条件,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红军官兵们纷纷将平时发的伙食尾子募捐出来,军民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在小井建成了这所杉木皮盖的屋面、全木质结构、上下两层共32间的红军住院部,取名“红光医院”,里面光线很暗,条件更是无法想象的简陋,竹子的手术刀、镊子、山上采的草药等等可正是这里,医治了许许多多将士,使得他们能重上战场与敌厮杀。
尤其是在小井红军医院曾志的女儿陶斯亮对她母亲一生的评价,对我触动很大,她说:“您所奉献的超出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出一个母亲。”同样是女人同样是母亲,而烈士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她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是我们现代女性所不能比的。她具有常人难于超越的崇高信仰,而我作为新时代女性自愧不如。
通过此次红色之旅,使我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我深深感悟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神圣和先烈们的伟大,一次次在心里经历了前所未有震撼,井冈山现在一片祥和宁静,枪声和炮声早以不复存在,只有青山依旧,诉说着人间的悲喜。如果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那里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回顾战火硝烟的年代我们更应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在今后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我更加要好好珍惜、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一定要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井冈山精神,以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本职工作,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接受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追忆了井冈山革命先烈英勇抗敌、顽强斗争的感人历史,缅怀了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激发我们的革命热情,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碰到困难在所难免,但就像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所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愿为我我所热爱老龄事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八
最近,红色地标打卡活动在我所在的城市开展了。这个活动引起了我和我的朋友们的极大兴趣。我们认为,该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更能激发我们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与荣誉感。因此,我们决定一起参与这个活动,去“打卡”那些红色地标,亲身体验,了解更多的历史与文化。
第二段:参观红色地标的收获
我们玩了好几次这个活动,每次都是收获满满。我们曾去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清明上河园、中央电视台新址等许多有名的红色地标,每一次都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和敬畏。
例如,毛主席纪念堂的宏伟气势和里面陈列的历史遗物,引发了我们对毛泽东主席和新中国的由衷敬仰。而人民英雄纪念碑旁的升降国旗仪式,更是让我们感到激动和自豪。看到国旗冉冉升起,听到国歌激昂嘹亮的旋律,我的心中燃起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第三段:参观红色地标的启示
这些红色地标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的骄傲和荣誉,这些胜利、奋斗、信仰、献身、互助、友爱、创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代中国人为了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领导作用与不懈追求。
这些故事也给了我们启示:革命的胜利不仅需要有勇气与毅力,更需要有艰苦卓绝的心态去迎接,付出,坚持。通过参观这些红色地标,我们体验到的不仅是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更是能够在今后生活与工作中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使命与方向。
第四段:感悟红色地标打卡活动的意义
通过向历史致敬,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当下与未来。红色地标打卡活动,不仅是一次有趣的学习体验,更是一次让我们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不可分割的连续性。它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在历史巨变和前进道路上的艰辛和成就,让我们知道了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幸福,我们需要勇气,需要梦想和志向。
更重要的是,红色地标打卡活动教会了我们尊重历史与文化的背景,加深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它就像是一个文化的“养分”,可以使我们继承,创新,不断成长。
第五段:结语
“红色地标打卡”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思想和价值的传递。通过多次参观和游走,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历史,还加深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此外,我们也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发现了未来的希望。我想,这个活动不仅是一次人生的收获,更是对我们精神成长的一种重要贡献。我们乘着“红色地标打卡”的列车,在这美好的旅途上继续前进,坚定自己对享受生命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的执着追求。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九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色地标充满了浓厚的革命情怀和历史底蕴。在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首府北京的中国共产党纪念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两个地方无疑是我最让人难以忘怀的红色地标。下面,我将从历史背景、展陈设计、体验方式和参观感受四个方面,与您一同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让我来为您介绍一下这两个红色地标的历史背景。中共纪念馆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地方前身是中共中央驻北地下党部旧址,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则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是中国共产党初次建设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成功的见证,是今天中国共产党的象征。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背景,我们更能够深入体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其次,这两个红色地标的展陈设计也非常吸引人。在中共纪念馆中,通过文物陈列、图片展示以及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特别是那些由毛泽东等伟大领袖亲自书写的文件和诗词,它们透露出诗意与智慧。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则以丰富的军事实物和照片,以及逼真的场景还原,向人们展示了解放战争的艰辛和胜利。这些精心设计和布置的展陈,使我们步入其中时仿佛穿越时光,亲身经历革命的艰辛与细腻。
此外,参观这些红色地标的体验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共纪念馆,我们需要提前预约,限制每日参观人数,这样能够提供更好的参观环境。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则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参观方式,不仅有导览员讲解,还配备了多媒体引导系统,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历史。此外,两个地方都设置了互动展厅,让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这种全方位的体验方式,更能够让参观者感受到红色地标的浓厚氛围,加深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敬意。
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参观这些红色地标时的感受。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革命烈士们的先知先觉和不怕艰险的英勇精神,心中不禁涌动起一种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之情。通过参观,我深刻地意识到,正是这些先辈们不屈不挠的奋斗和不断的奉献,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成为可能。他们的事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同时,在参观过程中,我也思考了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奋斗。
总之,参观中共纪念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一次难得的历史之旅。通过这两个红色地标,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同时,这次参观也加深了我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理解和崇敬。我相信,在这样的红色地标的教育下,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十
引言段:
红色地标作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内涵。近年来,为了更好地突显城市的个性和风貌,各地纷纷点亮红色地标,给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通过亲身参观观摩,我深深地感受到红色地标的神奇力量和美好意义。
主体段1:红色地标的历史文化价值
红色地标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例如,中国的故宫、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都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地标。点亮这些地标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让人们记住历史的一种方式。此外,很多地方的红色地标也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如中国的九龙壁、印度的泰姬陵等。点亮红色地标,不仅能够凸显城市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传递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主体段2:红色地标的时代精神内涵
红色地标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更蕴含着时代精神内涵。在现代社会中,红色常被用来表达热情、激情和激昂。点亮红色地标,是对城市繁荣和进步的象征,也是对城市居民奋斗精神的肯定。例如,香港的太平山顶红炭烟台,每当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时点亮,整个城市的气氛都会变得格外热烈。红色地标的点亮既能够带给人们视觉的冲击,更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动力,推动城市和社会的进步。
主体段3:红色地标的美好意义
红色地标的点亮不仅仅是一种装点城市的手段,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红色地标的点亮,能够给城市带来一种活力和魅力,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生机勃勃。例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巴黎的巴黎圣母院等红色地标,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其中的美好意义正是吸引游客流连忘返的原因之一。点亮红色地标,给城市注入了一份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
结尾段:
红色地标的点亮不仅仅是为城市增光添彩,更是凸显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内涵。点亮红色地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愉悦和启迪。希望以后更多的城市能够点亮自己独特的红色地标,为人们提供一个更美好的居住和旅游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点亮红色地标的方式传递出更多关于城市文化、历史和精神的美好信息。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200字)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近日,我参与了点亮红色地标的活动,深感身为党员的自豪和使命感。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活动,它旨在通过点亮红色地标,让人们铭记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下面我将分享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参与活动的感受(200字)
在活动中,我亲自参与了点亮红色地标的过程。当红色灯光逐渐亮起时,我感到一种庄严和自豪。红色代表了革命的烈火和无尽的牺牲精神,每次看到点亮红色地标,我和许多党员一样,都为这份光芒感到自豪和激动。通过亲身参与活动,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第三段:活动带给我的启示(200字)
点亮红色地标的活动让我意识到红色文化对于我们党员的教育和引导作用。红色文化是对革命历史的传承和弘扬,是党员自觉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方式。通过点亮红色地标,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红色文化,能够有效地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坚定了我在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方面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段:点亮红色地标的实际意义(300字)
点亮红色地标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和纪念活动,更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首先,点亮红色地标有助于唤起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记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红色地标在城市的高处熠熠生辉,向人们传递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其次,点亮红色地标能够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通过红色地标的点亮,人们会对英雄烈士的事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以此来引导社会公众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最后,点亮红色地标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通过光芒耀眼的红色地标,我们将革命先烈的事迹永远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中,让英雄们的光芒永不熄灭。
第五段:个人感悟和展望(300字)
通过参与点亮红色地标的活动,我不仅收获了对红色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更激发了我向党的事业奋进的热情。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继续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未来,我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类似的活动,将红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并用红色文化的力量引领社会进步。我相信,随着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进步和美好。
总结:通过点亮红色地标的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力量和重要性。红色地标代表了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对国家的热爱,点亮它们使我们能够铭记历史、感恩奋进。作为一名党员,我将永远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文化,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红色地标心得感受篇十二
贵州是一个被偏远的位置和各种流言所遮盖的神秘土地,与云南相比,贵州不沿边,很难满足猎奇者对异域风情的爱好,与四川相比,贵州自古是少数民族所居,开发很晚,出的人才没有那么多,因此名声也就不如四川大。加上不知什么时候传下来的那三句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竟然流传四方,更把贵州的形象搞得灰头土脑。其实,你如果抛开先入之见,你会发现贵州是一个风光无限的省份。
沿京广线南下,穿过山重水复的湘西,你就进入了这个山之国,从湖南进贵州,第一站是玉屏,在这个盛产箫笛的县份,万籁俱寂的夜晚,你听着坐落在山谷中的县城传出的笛声,会感到一种远离了尘嚣的宁静;但如果你要观风景,前面一站的镇远绝对值得一看,这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山峡谷中小桥清溪、亭台楼阁,与古朴秀丽的边地风光融为一体,一派天然去雕饰的自然风貌,绝对不会亚于沈从文笔下诗意盎然的凤凰小城。列车出了镇远,穿行于长长的隧道和桥梁之间,(也许贵州是中国铁路隧道和桥梁最多的省份)扑面而来的永远是无休止的一座座险峻的高山以及山谷间蜿蜒流淌的清澈河流,在河流与山谷之间,你会看到一片片别致的木结构的房屋,大概是因为雨水多的缘故,屋檐很长,屋顶是弧形的青瓦片,四壁是木版,这就是当地的村庄—寨子。贵州的寨子十分独特,大多依山傍水而建,与北方那些整齐而呆板的乡村相比,这些寨子并不讲究方向,而更讲究自然风水,背山面河又顺着山势的起伏而建,错落有致,星星点点散布在谷地里,与周围雄奇而又清秀的自然风光显得如此和谐,也许这才是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这些依山回环的村寨中,你也会感到“地无三尺平”的含义。列车奔驰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铁道的两边,常常蜿蜒着狭窄的乡间公路。但汽车不多。
黔无驴,你在贵州见不到驴子,却可以看到马车,贵州的马车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那就是马车夫往往是双脚叉开直立于车上,两手握住缰绳赶马,那样子有点威风凛凛,也有点滑稽,据说,这是贵州一怪。贵州地势起伏很大,筑路不便,因此,公路等级不高,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比浙江(10万平方公里)几乎大一倍,通车里程却比浙江少(浙江3万6千公里,贵州3万3千公里),但比江苏(2万7千公里)多。如果比等级,贵州就有些惨了,全省现有的两条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贵阳到黄果树以及贵阳到遵义的公路),有一部分路段都是2级路。不过,与一般狭窄的柏油马路相比,这些路段在贵州还是显得十分宽阔,贵州几乎所有的公路都是盘山路,它们在崇山峻岭、峡谷江流间起伏,你如果乘汽车旅行,一路上都会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历险经历,车稍不小心,就会翻坠到万丈悬崖,跌得粉身碎骨,这类的车祸,在贵州也经常听到。
列车离贵阳越来越近,但周围依然是高山峻岭,除了那些分布在山上和铁路边上的越来越多的各种简陋建筑显示了人口的逐渐密集之外,你几乎很难想象到在这山沟中会藏有一座一百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要知道,贵阳比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南昌、海口、南宁、拉萨、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的人口都要多。进入贵阳车站,那简陋的月台和周围的景色仍然使你难以相信你已经来到了一座省会城市。举目就可以见到乱石嶙峋的山。车站周围乱糟糟、灰蒙蒙的各种建筑也使人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颇为不爽。但是,在贵阳呆了两天之后,这种印象逐渐改观,虽然凌乱的感觉并没有消失,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这种凌乱中也蕴涵着一种活力。
这座群山环抱的城市面积不大,但是十分紧凑,从市中心步行到城市的边缘地带用不了多长时间。市区似乎有点拥挤,但处处透着一种繁华热闹,给人的感觉是无处不商,遵义路、瑞金路、中华路、延安路以及中山路等市区主要的干道,整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其中尤以中华路的商业最盛。在这条大约四公里长的商业大街上,高楼林立,寸土寸金,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店铺,几乎找不到空隙,两边人行道上人头攒动。大约是因为城区面积限制的缘故,贵阳人对城市空间做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新建的住宅楼房很少低于八层的,街道上不仅两边的店铺密密麻麻,就连所有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设计都考虑了商业的用途,每个地下通道里都是一座座的商场。在市中心,一座以有机玻璃筑成墙体的环形过街天桥,外表非常美观,里面既可行人,又是一爿爿小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10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