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03:11:13
最优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0-28 03:11:13     小编:雨中梧

在一段时间内,总结不仅能够总结经验教训,还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触类旁通,将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提供写作指导的典型范文。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一

高中阶段的学习面对着高考这一分水岭,所以在教学时,许多老师会采取比较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太过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的变动,而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没有过多的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能力上的偏差,并且高中生处于自我意识较为强烈的阶段,表达自我想法的愿望也比较强,如果教师不能够加以很好的引导,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1科学合理分组,注意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班级中的学习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将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中,再由小组成员进行自由的任务分配,最终达到解决数学学习任务的目,所以小组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分组。但是分组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按照人数分为几个小组,也不是按照学习成绩分组,如果不能够科学合理的分组,那么学生的学习任务就不能够顺利的完成,会造成部分小组霸占课堂,而有的小组并没有表现自我的机会的情况,也会引发学生的攀比心理,形成不良的班级风气,所以在分组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教师在分组时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的态度和兴趣,在解题时的惯用思维,以及在数学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分组时才有根据,以保证小组的整体实力的均衡。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每一个小组都有能力去独立完成,每一位学生也都能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样的分组之后,学生就会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也就更为明确,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2竞争合作共赢,共同完成提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这体现在小组之间的竞争,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就会更加高度集中,在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时也就更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去及时的弥补,以便于更好的完成任务,也能够让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提升一个层次,所以说学生在面对外部的竞争时,那种心理压力会驱使他们更加团结自己的小组成员,那么整体班级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就得到了共同的提升。小组合作使学生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学生“闭门造车”式的学习方法,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能够发现别人的长处,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的优势都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有的学生在运算上有着十分突出的能力,而有的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是十分全面的,而有的学生喜欢用与他人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些数学能力都是值得每一位学生去学习的,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也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再对比自己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仅是在数学学习上做到提升,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自我的认识、弥补和提升,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能够更加积极地用谦虚的心态向别人学习好的方面,提升自我。

3学习合作方法,促进合作效率

合作是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的,每一位小组成员可能各有不同的意见,如果不能够掌握一定的合作方法,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将会非常混乱,不仅不能够做到上述的提升学习水平的效果,还会造成学习进度的拖沓,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合作方式。每一个小组教师都要让学生自己选出一位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遇到问题由组长进行调配,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合作时,用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是合作的重要保障,如果别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每个人都来插话,那不仅让表达的人不能够完整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也不能够结合别人的意见进行再思考,所以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别人表达的时候积极思考,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当别人说完之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交流会显得更有逻辑,更有层次,也会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维逻辑。其次,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既然有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同样也是不能够达到交流合作的目的的,所以要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清晰的表达自我的想法,最后,学会共同承担,既然是一个学习小组,那么不管任务完成的好坏,都要学会共同承担,如果在某一个环节上出现错误,要让学生懂得,互相鼓励比互相埋怨要好得多,让学生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对面对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即使有错误,只要及时的加以改正,那都是一种收获。

4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团结组内成员,更好的完成数学任务,用高效率的合作,高质量地解决数学问题,不仅使数学水平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够积极地与他人合作、分享,能够在他人的身上发现自身的不足,积极的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杨景花.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03).

[2]董爱华,尹立鑫.大学英语合作学习策略及其培养模式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01).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怎样才能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思考。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教师如何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让小组中的学生良莠搭配,每个成员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如,我把全班学生按学习程度的差异分了优、中、差三个等级,全班42名同学平均分成了7组,每组有优、中、差学生各1名。优等生任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安排;中等生任组长助理,负责协助小组长;学困生是组员,负责监督组长和助理。这样分工就明确了,每个学生都各司其职。其次,要向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内容、形式、目标等,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学习小组成立了,但怎样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教师要做好预设工作,在设计合作这一环节,预设出学生自探阶段会出现的问题。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我预设出这样3个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1)向圆柱形水杯中不断注水,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

(2)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另外,我们在掌握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时机上要做到: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凭个人能力解决不了,或学生意见不一致时,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交流,达到我们预设的目标,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在小组交流活动中,教师也应当作为活动的一份子走到每个小组中间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参与讨论,进行及时有效地指导,这样不但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讨论的进度,同时也拉近了师生关系。

三、学会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就是以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如:在学习中组员不会的问题,由助理、组长及时给他讲解,组员、助理课堂上没学会,由小组长帮他们补课。这样一来,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事可做,能力也提高了;学困生也责任到人,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享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四、建立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为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小组评价上我采用了捆绑式的奖励办法,将每个学习小组作为一个主体进行评价。如:我建立的苹果表彰榜,每次测试结束后,我会将3人成绩均达到良好以上,该小组被评为“白苹果”小组(喻意白色的苹果花),优秀以上被评为“青苹果”小组(喻意待成熟的苹果),特优以上被评为“红苹果”小组(喻意成熟的苹果)。当然,在集体学习中,我也没有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个人成绩特优者还可获得个人“红苹果”称号,期末根据苹果榜上的苹果数量评出最佳学习小组、最佳组长、最佳助理、最佳组员。这样一来,不仅是组与组之间充满了竞争,就连小组内也是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不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只有课堂上有了切实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得到改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成长,在合作学习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三

前言:

在新课改的推动和渗透下,新时期的历史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任务和目标。学生不仅要在历史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同时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历史学习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中实现综合能力提升。为确保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收获历史学习能力进步,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为了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主动发掘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手段。这种学习方法能够为初中历史注入更多的活力,是提高学生历史水平的关键措施。

1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应用问题

从现状来看,当前国内初中历史教学仍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首先部分教师并不能有效区分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师生一同讨论与观察问题,在一同合作下完成知识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处于和学生同样的地位,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经验参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则更注重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养成探索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过程。而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理解的不深刻,导致学生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遭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态度养成。其次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组员配置不合理情况。由于小组成员配置不合理,所以学生在探索问题时,经常出现有的小组能够克服学习问题,有的小组则怠惰的放弃学习情况。教师多以班级座位划分学习小组,不仅会导致学习效果无法提升,同时也会限制学生合作意识养成。最后教师展开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非常单一,课堂学习流程为设置问题,学生探索问题,教师提问。重复性的学习方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1]。

2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应用方法

2.1合理配置小组团队成员

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教师就必须合理分配小组成员。首先教师应当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学生在历史课的座位。在历史课前,学生自行完成座位的调换,保障不同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保持均衡,以防出现课堂秩序紊乱问题。其次为保障学生能够长期保持高亢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为每一名小组成员均布置合理的任务和身份。如确定组内组长、协调员、资料收集员等职位和身份。这样学生便会产生明确的责任,提高合作意识与学习态度。

2.2明确小组团队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性工作[2]。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自行完成问题的探索和分析,是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就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与目标,以便学生能够有学习的方向,积极的完成任务的探索,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为确保学习有效性,教师需要结合小组能力,与班级学习进度合理分配任务,站在历史教学大纲的角度设置学习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必须具有启发性和目的性价值[3]。学生应当在问题探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如在学习夏商周灭亡知识时,教师不妨设置这样的活动:请同学们自行完成夏商周三个朝代建立与灭亡时间的总结,并掌握三个朝代的都所与现代位置,以及从夏商周朝代灭亡所得出的启示。在学习任务布置以后,学生便会积极探索获取资料。从找到的资料中总结问题,在小组探索与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思维碰撞和见解提出。这么做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历史分析与知识总结能力。

2.3多元化学习方式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丰富有趣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牢牢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学生才会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学习,这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历史见解与感悟的重要前提。如很多初中生对于角色扮演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历史情景剧。如学习独立和平外交知识时,教师让学生用组为单位,表演当时我国外交上的困境,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周恩来、美国国务卿等人。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活力。此外教师也可以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学生以组为单位,在课后先行将知识难重点进行总结与统一,在进行了课程设计以后,每次安排一名学生上台进行讲课。通过翻转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配合,实现学生问题探索、发现、分析、解决、思考能力的提升。在高效率、多元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水平。

3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历史技能掌握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合理分组,并为小组布置合适、科学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明确的目标方向下,完成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学习。另外为保障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还要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多元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历史知识学习。这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2]杜强.初中历史结合小组教学中的问题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8(01):67.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四

摘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能力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培养团结的意识。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优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组合作、现实意义、实施策略前言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了有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体育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已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而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形成。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试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了“无威胁”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在瑞典举行的世界教育大会,把“学会合作,学会共处”作为会议的主题,并认为它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合作小组教学也是现代教育基本理念之一。倡导合作学习来自两个渊源。第一是寻求教育机会均等的尝试。在种族、民族混合的新型班级中人们发现,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种族隔离倾向,于是人们试图将不同种族的学生编入同一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增强不同种族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结果证实这种方式有助于改善种族关系,实现教育过程中的种族平等。第二是提高学业成绩的努力。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倾听,共同阅读,友爱互助,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在教学中,将4至6名学生按性别、能力、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等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学习团体。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

2.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2.1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反映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使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在共同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开发主动精神,从而提高认识水平、运动技能技巧,促进非认识因素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也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2.2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具有浓厚的情意色彩,这正是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2.3为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形成创设条件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要求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能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气馁。而小组合作学习却有助于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能淡化教师权威、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的增强,注重了学生互动式、互助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赞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

3.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3.1传统体育课教学活动是按部就班式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人过分地注重了教育适应社会的价值,而忽视了教育促进人发展的价值,不重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体育课上,体育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一切行动听指挥。从课堂的准备部分开始:慢跑、做操;基本部分:某种练习,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再讲解、再示范、再练习。结束部分:集合、小结、下课。这样一节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从表面上看这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被体育教师忽视了,那就是学生的心理感受。

3.2教材内容陈旧,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对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必然导致体育课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体育教师忽视教学研究,传授多、探索少。在教学中一味填鸭式的灌输、包办代替,以为向学生传授得越多越好,致使学生不善于独力思考,习惯于循规蹈矩,缺乏独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教师没有热情,学生失去激情,学生的个性也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这样的现象还可以举出很多。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要求相距甚远,与时代的发展的要求不符。

4.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4.1选择和创建小组合作活动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参与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但长久以来,大部分学生习惯了做听众,没有一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无所谓个性的发展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既有集中的合作性,又有个体的主动参与,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

4.2首先,创设合作的舞台在体育教学中,我运用游戏教学模拟“临时合作伙伴”。让学生根据游戏不同要求与同学合作。如:“捕鱼网”游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场地内,先有两位同学手拉手合作捉同学,捉到一位同学就多一位合作伙伴,依此下去最后形成一个大鱼网,把所有的同学都捕完就算完成游戏。在此游戏中,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3其次,运用“小集团学习法”

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集团。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利用小集团的协同学习,使全体成员经常地合作学习锻炼。通过小集团成员练习时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互相监督,进一步学会合作学习。由此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需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我控制的本领。

4.4再则,给学生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每次课我都开辟了“课课练”天地。要求学生在这特殊的天地内,根据教师的不同要求,通过学生间合作自学、自我锻炼计划。教师根据学生合作自锻的情况,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把学到的知识逐渐积累,运用于实践锻炼中。久而久之,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兴趣、动机相对要强烈一些,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

平时,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愿、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发展。如:在投掷教学中,我首先多准备一些投掷的器材,然后引导学生自由分组自选器材,进行练习。教师对每组的练习进行点拨、指导,能获得投掷成功的都给予表扬。然后,对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小组再进一步要求,对那些没有获得成功的小组,教师在语言上先激励,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启发他们根据小组状况不断调整要求。从而使每位学生、每个小组都获得相应的成功,也树立起参与学习、参与竞争的信心。

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创新的内容以讨论交流的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小组合作精神、挖掘个体的学习潜能。例如:跳跃教学中的“模仿各种动物跳跃”,通过小组学生合作创新、展示交流、全体讨论,使学生由被动学为主动学,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也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结束语

通过近二年多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与实践,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合作的意识也提高了,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因材施教,创设了学生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效的解决了体育教学中学与教的关系。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课题,要求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五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课题而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并向全班宣布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只重视“教”而忽视“学,只重视“知识能力”而忽视“行为能力”的教育偏差,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活动的新要求,是实现新课标教学的需要。

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科学编定座位,合理组建小组

合理组建小组,即以五至六名同学为单位组成一小组,全班共有六至八个小组。班级编定座位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兴趣爱好,同时考虑性格、性别诸因素,每小组优等生、普通生、后进生要合理分配。

固定好小组成员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领袖级的中心人物,这个组长不一定学习特别好,但是一定要有号召力,有组织能力。

二、在合作中竞争

在分组学习时,要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在加强组内合作活动的时间的同时,还争取在小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让学生从互动中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体会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爱,并从合作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态度,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加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为本组的成功做最大努力。这既给了学生机会和权力,也赋予了义务和责任,并能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内驱力,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同时,在合作竞争中让学生发现别人,使学生能看到每个组组员的优点,对小组都有作用,要尊重他,而且意识到只有全组努力合作才是取胜的关键。最后,是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要理解他,并帮助他改正缺点,正如他人帮助自己一样,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就能促进组员团结合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合作,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更浓厚。

三、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优势,教师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兴趣点的激发;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讨论。

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六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理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小组合作学习英语教学

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和应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对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1.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置的悬念、冲突、矛盾、迷茫等心理刺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有意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能引起学生学习与合作兴趣的语言情境,进行有意义的操练。话题最好涉及到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即“话题回归”。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就会觉得有话可说,可以使课堂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运用过程,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2.正确把握好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叫学生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们经常看到,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松了一口气,似乎这是课堂中得以放松、休息的机会。这就是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的合作者,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灵活参与,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合作小组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进行调控,给予巧妙的点拨与导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及时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的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有助于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对小组合作成果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在评价时,要根据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反思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合理分组,避免分组不公平。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能力、学习成绩等因素来分组,每4人小组中,有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两个中等学生,一个差生,这样有利于探讨问题。编组一般要小,从同桌两人小组,发展到前后两桌四人小组,分组时要避免差生过多地集中在一个组内,这样不利于合作。

2.选择适当的时机、恰当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它能发挥同学互相帮助的优势,使基础不一的学生跟上相同的教学进度。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学习,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同样,并非所有的材料、内容都可以拿来作为学习的素材,因此,教学材料的运用要具有科学性。

3.合作学习不能代替个体独立思考,两者应有密切联系。

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更新、提高的过程。针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学习者应在个人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协商,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进一步补充、修正个人的认识,在合作中互相吸纳思维的闪光点,在合作中进行互相监控,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注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就合作学习而言,交往能力往往决定着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效果,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应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始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所学内容,去创设一些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情境,结合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乐于参加的笑话、谜语、游戏等进行互动。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一些话题,通过说、问、评、议等方式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还可以交叉使用短文朗读、情景对话、学生间互问互答、自由式讨论等方式。这些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进而大大提高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热情。

“课堂不是传授艺术,课堂艺术在于激发、启迪和活跃。”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七

利用态势语讲英语故事,比单纯念课文、放录音效果好。比如讲《公鸡和狐狸》课文时,可边让孩子们听故事的配乐朗诵,边打出狐狸和公鸡的幻灯片,老师同时表演出它们的表情和动作。学生看后,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和表演的愿望。接着两个学生一组分别扮演公鸡和狐狸,边说边做动作。这样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留下了清晰深刻的印象。

实践证明,利用态势语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既增加了小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又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态势语的帮助下,容易做到敏捷反应、脱口而出,由消极学习英语变为积极学习英语。

[1]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八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要求2到7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模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在小组之间,成员们通过相互的帮助,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能够充分的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主体作用、互助作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乐于与人合作,树立正确的与人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愿

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到观念意识的支配的。所以,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合作学习的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文章中的积极合作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合作的意义;然后在积极的组织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通过组织这些积极地合作学习的活动,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小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要以一个管理者、促进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参与到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2.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时间要恰当安排

丰富的话语内涵是语文学科特点,小学生在对语文学习的过程,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理解模式与感悟角度,学生在理解时需要适当的分析、综合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安排小组学习模式。

合理安排时间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时间可以依据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教师可以在较集中的情况下多时间的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就一个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辩论。无论是何种小组合作形式,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实现学生思维的充分表达。

2.3做好小组分工与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资料搜集员以及记录者和发言人等;在一定的时间后,小组的人员之间需要进行角色转换,这样能够使得小组成员在每一角色中都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同时,优化分组还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起到一个切磋、交流的目的,有利于小组间进行公平的竞争。在这样一个小组中优等生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则能够从优等生那里得到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2.4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究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的兴趣点,对他们进行提问,或者选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愉快的、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2.5通过有效的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自始至终都做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身份。虽然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但是教师切不可置身事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有时候对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指导小组分工,时刻监督者小组的合作的情况,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思考、讨论和交流。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课程的安排合理的调整教学的计划,根据课文资源组织一些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的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语文学习的质量。

总而言之,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每一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因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程中,要准确的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极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2].莫国夫.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追求.[j].中小学教师培训.(4):31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九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比,初中历史学习是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师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教师的课堂组织不当,会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看似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开展学习活动。乱哄哄的议论是没有教学意义的,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讨论起来,教师再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课堂讨论缺乏针对性,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提出的是学生心中明知道答案的问题,却还让他们讨论,这样的讨论活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要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课题,促进合作学习模式效率的提高。

1.科学选择主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合作学习主题。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适合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的内容开展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会让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得以创新,促进学生融入到历史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时,可以开展一个寻访丝绸之路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导游组、地理学家组、历史学家组与美食组等不同的小组,根据小组特色制定学习任务,从多个角度对丝绸之路进行了解。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更能扩展学生的历史学习的视野。

2.科学组织课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引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到课堂中,促进合作学习活动效率的提高。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成为历史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知识,在团队协作中掌握历史知识,会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高效化,也能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十

文/唐先锋

摘要:初中英语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点阐述了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及具体策略。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十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心态,能较大程度发挥集体互助力量。近段时间,在探索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方面,我们在进行积极地探索。以下是高年级语文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1、有效分组

针对我们学校班级多,班级人数多的情况,我们把学习小组进行合理分配,每四人结合为一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至少有一名同学成绩优秀,有一名同学成绩在班级中相对较差,其他两名同学成绩中等。这样的组合,可以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力基本均衡,小组成员之间能够齐心协力,搞好学习。

2、成员职责

学习小组确定好以后,组内民主选举一名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在小组活动的时候,担任“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小组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引导本组学习困难的同学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建议小组长每隔一个月左右进行流动,使组内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

3、发言顺序

作为小组成员,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没有先后顺序,互相出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加以检测并订正。但是在讨论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时,要求组长一定要组织小组成员全部发言。发言的顺序,建议让小组内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对同学见解有不同看法,可以加以补充,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在班级交流的时候,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发言,发言的时候,要以“我们组认为・・・“来进行交流。

1、确定话题

进行小组合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话题让学生交流合作。低级的检测等形式的合作对教师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出示探究性的问题时,要求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为学生提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探究的问题过难或过于容易,都会使小组合作的成效不明显或者说不够有效。同时,要在日常程教学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法,使合作学习凸显实效。

2、教师参与

目前,我们的学生都基本能够在小组内发言,但是,对于倾听很多同学做的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参与其中,在班级内进行巡视,询问学习成果,如果发现有学习困难,及时进行点拨。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不善于发言,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哪怕他们说的很少,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及时鼓励。

同时,教师要注意调控合作的时间,不能太短,学生尚未讨论出结果。但也不能过长,一节课毕竟有限,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远不止这些,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的挖掘,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对初中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确定了影响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的因素,在初中化学与数学的教学中,合理应用交流与合作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交流;合作;策略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重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认知的价值,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体现,学生的意愿、差异、情感态度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在一种压力和感到威胁的环境中学习。新课标下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源泉。

一、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现状

目前,课堂上教师们都在积极构建“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模式,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但同时还存在相当部分的“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导致交流与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师设问,宣布讨论,学生便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这似乎也成为公开课必备的点缀。可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存在的学生“交流与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有甚者,不让别人插话,全得按我说的办,老子天下第一。当教师示意结束时,每小组的代表发言有条不紊,汇报时说的是:我认为……,“我想……”,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试想,这样的轰轰烈烈,有“形”无“质”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把学生引向何方,有多大的实效性呢?目前交流与合作学习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将小组交流与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

2、自由放任,缺乏监控和指导。

3、交流与合作学习的随意性。

4、“热闹”掩盖下的少数人学习而多数人休闲。

5、分配交流与合作学习小组的随意性。

二、影响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的因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其学生时代,交流与合作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人交流与合作的技艺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理念也未能有效构建,从而造成交流与合作教学技巧的贫乏。尽管许多教研活动都把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重点进行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适度难控,很难收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学生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尚未养成,教师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违背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不讲清要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随意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没有动态地变更小组人数及成员的角色,不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能科学处理好独立学习和“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一味地让学生交流与合作、讨论,结果只能是表面热闹,实效不强。

同时,教师往往忽视学习小组带头人的功能,没有让“领头雁”的作用发挥好,小组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能协调发展,使得交流与合作不能深入。另外,教师还没有及时转变角色,融入小组讨论中。

2、学生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交流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效果必然有限。

二是部分学生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等因素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存在较强的胆怯、羞涩心理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心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和机会。有的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有的学生不愿意当众表露自己的思想,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常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影响“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效果。

3、评价方面的影响因素

目前尚不能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堂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教师分不清“交流与合作学习”是手段还是目标。有的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某个学生的成绩好了就可代表集体成绩;或者是小组成绩一般就说明全组学生都一般。操作上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念指导和科学评价,缺乏创新,长期以往,势必造成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三、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初中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呢?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对必要的社交技能进行了总结,认为“组成技能、活动技能和交流技能”是交流与合作应具备的条件。因此,交流与合作学习应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技能技巧上入手。

1、组成交流与合作小组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分组或自己组合活动小组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交流与合作的第一步就卡住了,其原因在于一些基本交际语言的使用上出了问题。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从学生的基本社交性语言入手,积极引导,提出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成为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一个重点。如:“你好,交流与合作愉快”等一类的打招呼,互相问候,自我介绍,或微笑、握手、击掌等,创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氛围。这些常见的“打招呼”语言和动作是组成交流与合作体的重要开端,具有“打破僵局”的作用。

2、小组活动技能的培养

一个团体需要凝聚力,有凝聚力的团体才有生命力,缺乏这一点,交流与合作体就有可能解体,或流于形式。那么,这种凝聚力是什么呢?它应是小组成员对共同目标的确认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互相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表达感谢与应达感谢,倾听和尊重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及对鼓励参与的应答”,“尊重差异,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对小组成员的成功表示赞赏,失败表示鼓励,以及倾注情感、平等相待等,都能增强交流与合作体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而“理解和友谊”则更能产生凝聚力,这样便逐步形成与人相处的技能。

3、交流技能的培养

“交流就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第三个职能是交流的职能,即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在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对话,让学生积极提建议与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与不赞同的应答,或学会说服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也就是“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的积极引导,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养成习惯。

四、在交流与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1、在实施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全班教学、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做到开放空间与开放时间相辅相成,不能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尤其在课堂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只有那些能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才能体现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价值。

2、关于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如何从整体上对每一成员进行评价,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结论评价如何有机地相结合等,都还没形成一套适宜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学会交流、交际、与人相处的过程。由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殊国情,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是一个普遍现象,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环境之下,既是交友,又是交流,既有交流与合作规则的约束,又有自主的探索、相互的激励和影响,对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民主精神、个人责任感和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

在初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和数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星,杨国斌等.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国斌等.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8-9).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十三

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的变化,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校的全体教师,继续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进而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准备阶段,搜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确定研究方向,开展广泛的调查;课题实施阶段,拟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探索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进行阶段总结,适当调控;课题总结阶段,有关教师写出总结、研究报告。下面把我们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做一简单汇报。

本阶段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为了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了解合作学习现状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阅读大量有关理论专著和有关文献。主要阅读文献有《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王坦《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吴幼颖等,理论的武装使我们能更加准确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注意积累实验材料,及时做好阶段总结,新学期以来,我们学校大规模的进行了全员性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参加了讲课、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们的课堂调控方法,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完善学案教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修改、完善。

结合研究过程撰写论文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行调整我们的思路,并为下阶段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我们及时整理阶段性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顺利地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我们所撰写的论文和小结都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接受组员的评价和检验。

(1)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和交流。我们根据本课题的阶段性和课题的有关环节定期召开研讨会,以交流和会谈,相互流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新认识和新的体会。

(2)与其他研究小组的交流。我们和其他研究小组不定期交流研究的心得,互相交流研究心得体会,互相借鉴。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十四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我县及镇教育工作管理部门的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广“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肯定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过程。我校在学习兄弟学校及其他学校优秀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内涵为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广“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后进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增强自律意识、学习意识、团结互助意识,培养其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全面性原则。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评定,不以某一学科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重过程原则。突出学校、班级日常性过程评价,将日常评价与学期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日常评价材料的积累,不断充实学生成长档案袋。

3、激励性原则。引导学生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不歧视后进生,将每位学生融于小组集体,不暴露个别学生的的短处,尽量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及时进行星级评定与表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公开性原则。在班级内设立评定专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示,及时将每个小组的进步张榜公开,同时接受全班学生的监督。

以前小组编排是这样的,在同一个小组里安排好、中、差三类学生。因为老师觉得优可以带中,领差。可是长期下去会发现,对差生的引领作用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因为大部分优等生不自然地会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尤其体现在平时对学习内容的合作上,这种感觉会让差生更显得自卑!在一个小组内,优越感和自卑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凸现在优等生和差等生没有共同学的语言,平时的交流优等生一统天下,差等生唯命是从,从根本上谈不到合作,更谈不上差等生有抒发自己的见解的机会。

结合以上问题,我们在编排小组时可以先按照班级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同学寻找学习伙伴自由结合为一个小组。这样以来,多数的优等生会聚合在一起,而差等生往往会被分散到各种等生形成的团队里,这样的'团队中等生成了核心,成为领导,差等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完全由差等生组成的团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只要“偏爱”一下这个团队,平时多指导,多帮助,在讨论和交流中让这个团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起团队的自信,提高起来也是效果显著的。中等生往往是班级内的灰色儿童,那是因为这批孩子各方面表现平平,不引起老师关注所致。平时他们散布在班级的各个小队,教师的精力更多的是被差等生和优等生分散了,很难集中关注他们这一批“中间力量”。现在除了优等生和差等生组成的小队外,大部分小队有这批“中间力量”组成,他们聚合在一起,自然也就会引起老师的关注了。没有了优等生的“压力”,他们也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再加上小队成员水平,更易于沟通,达到各项能力的均衡提高。

如此一来,三类同学都得到了平等的机会,都有了自己的发展。每班学生最多分为6个小组,参考以上办法,切实编排好各小组。

坚持日常评价与期末测评相结合,灵活采用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家长评、科任教师评、班主任评、校领导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1、为了确保本方案实施到位,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的的小组学习评价领导小组,确保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2、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班主任会,安排小组学习开展事宜,各班要撰写小组评价实施计划,落实好该项工作。各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做到激励优秀生、照顾后进生,适当调整评价标准。

3、全体教干教师都有权利、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评价,要

在集体场合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防止滥发、滥用,教育学生珍惜所得的荣誉,珍惜小组集体获得的荣誉;班主任要在每周的班会上总结小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小组。

4、班主任及时组织阶段优秀小组交流会,引导学生在组与组之间展开良好竞争。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十五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6).[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4[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9).[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6]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7]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6).

小学小组合作的论文篇十六

“巧设参与活动方式”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活力

文/王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互教;全员参与;互评

日本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阐明:“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这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教师们共同的愿望,也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挑战,是保障每个人学习权利的挑战。而这一挑战中的关键词就是:尊重、信赖、倾听与交响。”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困境分析

首先,很多思想品德课堂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然而、冷静观察后会发现,有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不具备有效的内容,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讨论时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合作探究,甚至可能在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名义解决各项课上、课后问题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有些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学生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小组学习逐渐失去了活力。

教师巧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草,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巧设参与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巧设学生参与活动方式,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困境的尝试

1.给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互教的参与活动平台

只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教,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教来解决。正如巴洛赫在《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一文中说:“在一个小组中确实有帮助,因为有些事实一个人永远也想不出来,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观点的交流,就可以达到更多的理解。”一个学生学会了,就教另一个学生,这样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就可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教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如,我在学案导学的“自学探究”环节,先让学生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自主自学”,在教材上标注出答案。“自主自学”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互教。因为小组成员构成是按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自觉性的优劣组建的,所以优等生教学困生,既有监督、督促其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很快地教会学困生自学中遗留的问题。以优促差,使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再如,学案导学的'“互助探究”环节,七年级下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为例:

“自立”大家谈

学习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集体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区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个“互助合作”环节,我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将各自的发言记录,填写在导学案中,并提示组长关注本组中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想办法带动他们多表达、多交流。在小组互助合作交流环节结束,由各组组长代表发言将各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既丰富完善了答案,又让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对自立知识加深了理解。这堂课落实“自立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很扎实,而且在互助合作中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生活中的实践去感悟“自立的意义”,达到的教育效果是很到位的。“合作互教”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全员参与,以优带差,共同进步,扫清了教育死角。

2.将“参与活动”渗透到课外,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思想品德课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学,在学中能受到感染和教育,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植根于时政热点,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对最新的新闻热点的关注与讨论,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显灵动,更具吸引力。

但现实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才更具有教育意义,新闻热点只有亲自观看和摘录才更有印象,才能真正做到“观天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外活动,既可相互帮助,又可以培养带动学习兴趣,培养协作意识。如,为了让学生感觉学习思想品德课有意义、有兴趣。(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我在课下设计了“观天下新闻纵览”活动,活动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一周为一期,上网或观看新闻电视节目,关注一周的焦点新闻。(2)每位小组成员将自己一周来搜集的焦点新闻图文资料及视频,交给组长进行“观天下新闻纵览”校报栏目编排。在校园网上公开展览。或张贴在班级门口固定展示栏中,供学生浏览。(3)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配合工作,及每周的焦点话题提示。小组每位成员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说:“平时看电视就关注电影娱乐节目,上网就玩游戏和聊天,通过这个活动我知道了世界上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让我的作文内容丰富了很多,我也了解了如就业、外交、军事、科技等实事。”我的大部分学生对“新闻30分”是每天必看的。

如,我在教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课时,我采用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去采集我村周边河流、沟渠的水样,了解我们这一地区的水污染情况。当我们走到一条条污水横流的河流、沟渠时,学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原来清澈见底,鱼虾游动的河流,现已污秽不堪,鱼虾绝迹,更可怕的是,我们这一地区的河流几乎全被污染,并且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健康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顺着被污染的河流、沟渠找到了几处正在排污的排污口,这时学生再一次被从排污口涌出的冒着白沫的黑色和黄色的污水震撼了。回校后,我们将这次采集到的水样,反映污染情况、排污情境的资料照片,贴上采集地标签,在学校和新建小区组织了一次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的环保展览,引起了师生极大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知识中解脱出来,而且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增强国民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定义务。

3.积极参与互评活动,培养小组团队精神

首先,对小组内部每个学生日常上课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作业质量、课下行为表现、参加文体活动、晨测成绩等具体量化指标进行统计,由组长监督实施,将每周量化结果计入月小组得星统计中。在组员间互评可以激励自己积极学习和积极参加小组互动的热情。其次,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各小组要在参与活动中注意观察其他小组的参与情况和达到预期效果,活动结束后要小组间进行互评,并在小组互动评比表上粘贴“成果红星”。每月由班长统计得星数量,公开评比月小组明星个人和明星小组。教师把以前单一对学生成绩评价改为现在的学生互评,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学生评价更客观公正,更能引发学生有力而自觉的合作行为。团队精神的形成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

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天津市沙井子学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1114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