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个人在某一特定经历或阶段的感悟和领悟的总结,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发内在的潜能,提高自我修养。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经历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为他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我想写一篇心得体会来总结这段经历,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8.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应该遵循逻辑推理和事实分析,给人一种严谨和科学的感觉。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一
国企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国企改革工作经历了的艰难历程,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从最初的松绑放权、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国有民营到产权制度改革,冲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和观念障碍,在产权关系这个核心上进行“剔肤见骨”的改革,使企业制度和资产组织形式得以创新。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改组、改造、改善,逐步摆脱困境,重焕了生机。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体改部门“统筹规划、研究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凭借历经多年改革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敢于触及敏感部位,触动深层次问题,从制度创新、机制转换、改善环境上寻找出路,在企业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经验是:
一、搞好一个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改干部队伍是做好体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多年来,我们结合体改部门实际,加强体改部门自身建设。一是注重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干部政治素质。针对体改部门是清水衙门这一现实,要求全体干部要正确对待金钱、名利、地位,以全面深化我县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为已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努力做到身在体改、安心体改。二是注重增强业务学习。改革无模式可套,无先例可循,只能边改革边摸索。鉴于综改部门办公经费严重匮乏,根本无力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我们便注重增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上级有关改革方针、政策,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认真收集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和先进典型材料,结合我县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对上,能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谋助手;对下,能给企业提供全面的指导,深受领导和企业的好评,真正做到身在体改、精于体改。
二、抓住二个关键。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二大关键。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权力再调整、利益再分配等深层次问题,在改革过程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难点和热点,只有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协调配合,才能把改革措施推进到位、落到实处。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注重争取领导重视、协调疏通部门关系以形成改革合力。全县各系统企业改革都成立了由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的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每个系统企业改革方案的审批,先由我委、主管部门、企业形成初步方案,再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论证,重大问题县分管领导亲自现场办公,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由县长办公会议审定。由于方案论证扎实,部门配合密切,领导重视支持,确保了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扣紧三个环节。
1、扣紧调研环节。企业改制前,我们常年有序地深入各个企业调查研究,与职工广泛交流,广泛征求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吃透情况,帮助企业选择改制模式。并牵头组织财政、国资、土地、建委、劳动、企业主管等部门研究探讨,形成企业改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上报政府审批。
2、扣紧实施环节。改制方案确定后,积极协助企业选出职工代表,成立改革工作小组,制定改革任务目标。针对企业改制过程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我们又经常深入企业,帮助分析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改制方案加以调整、补充、完善,确保企业改制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3、扣紧“回头看”环节。企业改制后,发生三大变化:企业体制从全民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公司制;职工身份由原来的干部、全民工、集体工转变为新企业能进能出的股东或职员;企业经理、厂长由原来主管部门任命转变为职工民主选举、竞争上岗,使改制企业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但新企业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上还存在许多困难,要求我们经常深入企业跟踪调查研究。为保证改制后企业规范运作和健康运行,对内,帮助企业按《公司法》进行规范完善,对改制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班子的工作职责、会议制度、财务制度等规范运作问题,制定了指导意见,促进企业开拓市场,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对外,帮助企业协调疏通部门关系,为改制企业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环境。帮助企业联系招商引资,解决资金缺口问题,确保改制后的企业脱胎换骨,焕发生机与活力。
四、落实四项工作。
1、宣传工作。多年来,我们注重广泛深入宣传上级有关企业改革方针、政策。企业改制前,多次召集职工大会,深入群众宣传改革政策,反复向职工阐明改革的出路和不改革所面临的严重后果。通过广泛的宣传、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统一对改革的认识,使职工对改革从不理解到理解,最后支持改革,形成了领导重视改革、部门支持改革、职工参与改革、社会理解改革的良好氛围。
2、清产核资。一是为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不流失,要求改制企业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取得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发资格的评估机构对企业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二是合理处理企业历史包袱。对报废、残次资产据实从资产中剔除;对应收账款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金,确已形成的死账,一次性扣除;对非生产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对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在改制后三年内免收土地使用费。三是在改制中让金融部门参与企业改革的始终,充分让金融部门的同志出主意、想办法来解决企业债权债务的转移和担保落实等问题。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前社会经济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优化。经过三年的改革实践,我对国有企业改革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来说,核心是深化产权制度和改革激励机制。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在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创新能力。其次,改革激励机制是保障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该着眼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大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国有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加大投入,培养更多的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加强企业治理,推动内外部监管体系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改善企业治理,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透明度。通过加强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规范企业运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市场规范,化解企业的风险。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注重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通过深化产权制度和改革激励机制,加强市场导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强企业治理和内外部监管,注重员工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可以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希望未来国有企业改革能够更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最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指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在阅读和研究这些指示后,我对国有企业改革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坚持市场导向。指示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市场竞争力,实行市场化经营。这意味着国有企业应当放开手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调整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只有通过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才能真正提高效益,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要有开放的思维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及时抓住市场机会,做出有效的战略决策。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需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指示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决策科学性和透明度。在过去的改革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过于集中,决策不透明,导致管理混乱和资源浪费。而指示的出台,则进一步强调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决策过程的监督,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确保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指示明确提出要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实现市场定价,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这意味着国有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质量。只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加强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效率和质量水平。
第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人才引进。指示提到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管理团队。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国有企业更是如此。只有通过培训和引进优秀人才,国有企业才能拥有专业化、高效率的管理团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广泛参与社会力量。指示鼓励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引入社会力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能。这不仅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可以提高国有企业与全球市场的连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社会力量的参与还可以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指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员工培训和人才引进,广泛参与社会力量。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真正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益和竞争力,迎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既充满了挑战,又蕴藏着巨大的机遇。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了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意义和重要性。本文将从组织架构调整、市场竞争力提升、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风险管理、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应注重组织架构调整。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组织架构,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运营能力,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灵活的机制。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适时引入市场化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次,提升市场竞争力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关键。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国有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三,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要充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通过培训和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四,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的重要环节。改革重组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因此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前识别和防范各类风险。这不仅能够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发展,也能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安全。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在改革重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要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关注员工的福利和安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只有追求企业和社会的双赢,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任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才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通过适当调整组织架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将能够在改革重组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并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不断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个人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迫切需要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机制。尽管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一些领域,特别是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创新方面,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地位相对垄断,无法真正体验到竞争的压力和刺激。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市场监管,为其提供更加公平和开放的竞争机会,以激发其创新潜能和活力。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往往面临着人才流失和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国有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同时,我们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有才华的人才加入国有企业,为其发展和创新提供强力支持。
再次,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需要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过去,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通常被政府所垄断,这使得企业的决策过程相对封闭,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通过引入各类投资主体,扩大企业决策的参与者范围,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上市,为其注入更多的市场资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容易受到政府干预和行政指令的影响,这容易导致企业决策的不规范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阻碍。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明确权责的界定和行为的规范,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改革进程的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股权多元化以及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我们有信心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更大的进步。希望未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视以及改革举措的实施使得国有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国有企业职工,我亲身经历了这三年的改革,深切感受到了改革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国有企业改革三年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改革带来的机遇(250字)
国有企业改革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首先,改革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了优化。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许多企业得到了政策和财务上的支持,大幅度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改革为国有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中国国有企业得以与其他企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展开竞争,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再次,改革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在改革的推动下,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经营策略,展开新的业务领域,从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第三段:改革面临的挑战(250字)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改革带来了企业内部的不稳定。改革涉及到组织架构调整、人员裁员等问题,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员工队伍产生了一定冲击,需要企业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稳定内部环境。其次,改革需要企业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国有企业面临着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需要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另外,改革还需要管理者具备更高的责任担当和领导能力,面对变革时能够稳定队伍、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第四段:我所认识到的问题与对策(300字)
通过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并思考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企业在改革中需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之前的国有企业职工有一些人员过剩问题,改革过程中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通过培训、转岗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竞争力,确保每个员工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其次,企业需要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企业也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第五段:总结(250字)
在国有企业改革三年来的实践中,我认识到了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思考了相应的对策。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为企业带来了优化的经营环境、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创新空间。但同时也需要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创新意识以应对竞争压力。改革是一项持续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适应变化、开拓创新,才能在改革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相信,通过持续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将不断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介绍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背景和意义(字数:约200字)
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原有的大而不强、重而不实的国有企业形态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因此,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重组,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第二段:论述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字数:约300字)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进展,只有通过改革和重组,才能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的需要。通过改革重组,可以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使国有资本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推动不断优化和完善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次,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推动经济效益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通过改革重组,可以消除冗员,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效率。同时,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益和质量。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改革重组,可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发展。这对于解决当前经济增长的困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段:总结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成果和经验(字数:约300字)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首先,通过重组整合,我国国有企业形成了产业链延伸、资本链优化、技术链整合的新特点,提高了综合竞争力。其次,通过改革重组,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级企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崛起,推动了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再次,通过改革重组,我国国有企业在创新和科技领域获得了突破和突破,推动了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最后,通过改革重组,国有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为我国经济走向强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段:分析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的问题和挑战(字数:约200字)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有部分企业改革重组效果不明显,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其次,部分国有企业在改革重组过程中存在着冗员和资源浪费现象。再次,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竞争机制和优势。最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还需要处理好政企关系和解决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
第五段:展望和建议(字数:约200字)
未来,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还需要继续深化和推进。首先,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市场导向,提高国有企业治理和运营效率。其次,要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再次,要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要进一步加强政企分开和政企关系的处理,构建健康的市场环境和法治体系,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结: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革重组,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推动经济效益增长和结构优化,以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时,改革重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管理机制,加强政企分开,构建健康的市场环境和法治体系。未来,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撑和有力的保障。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迫在眉睫。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示和政策,以推动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提升效益。作为国有企业中的一员,我深受这些改革指示的影响,也不断总结和体会。在此,我将以五段式的形式,简要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立足市场。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市场竞争,就必须坚持市场导向。过去的国有企业往往为了政绩和维护劳动者权益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和效益,导致效益低下和经营困难。改革指示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立足市场,减少政府干预,培养市场竞争意识,重视效益指标。在实践中,我们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销售渠道,拓展市场份额。这些措施使我们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企业效益也有了明显提升。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注重创新驱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改革指示提出了要加强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改进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我们企业,我们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我们建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引进了一批高级技术人才,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推陈出新。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内部管理创新,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通过创新驱动,我们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指示强调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决策科学性和透明度。在我们企业,我们建立了独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加强了内外部监督,优化了企业决策机制。这有助于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决策失误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披露,增强了企业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改革指示明确指出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在我们企业,我们注重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我们设立了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激励机制,建立了多元化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根据员工的贡献和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这些措施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和使命感,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要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改革指示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打破行业壁垒,开拓国内外市场。在我们企业,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我们与国内外一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我们获取了新技术、新市场和新经验。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指示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推动了我们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提升效益。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需要我们从市场导向、创新驱动、公司治理、员工培训和激励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创新,国有企业才能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九
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实现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三年来,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从改革政策的制定、市场化运作、激励机制、转型发展、对外合作等方面总结我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心得体会。
二、改革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改革政策并严格执行。我们需要重视市场导向和竞争机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特点。此外,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相关政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只有在合理的政策框架下,国有企业才能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提高竞争力。
三、市场化运作与激励机制
市场化运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市场化运作,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在市场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实行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此外,要注重增加企业自主权,尊重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权。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激励机制的改革,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转型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转型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在转型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转型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国有企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五、对外合作与开放发展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对外合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国有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对外开放,寻求与国际企业合作的机会。通过对外合作,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同时,要注重国际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增强品牌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对外合作与开放发展可以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任务,但在三年来的改革中,我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可以使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运作,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积极参与对外合作和开放发展,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尽管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领下,我国国有企业将逐步实现繁荣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加快。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示,其中包括深化改革、降低成本、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在工作中,我深入学习领会这些指示,不断思考、调整工作思路,努力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以下将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我在国有企业改革指示中的收获与心得。
首先,从指示的实践操作中,我明白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过去的工作中,我经常只关注企业的短期利润,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指示强调要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企业的核心业务。因此,我对企业的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通过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我成功地将企业的核心业务从低附加值环节转移到了高附加值环节,为企业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其次,指示要求国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过去,由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薄弱。然而,指示明确指出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调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我积极引进了一批科研人才,与高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同时,我还积极鼓励员工参与科技创新,设立了创新奖励制度,提高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大幅度提高。
另外,指示要求国有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在过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浪费和低效现象。指示明确要求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发挥规模效益,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针对这一要求,我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首先,我对企业的运营流程进行了优化,减少了过程中的环节和时间浪费。其次,我加强了与供应商的合作,降低了采购成本。最后,我大力推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通过这些措施,企业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效益明显提升。
最后,指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员工的安全和福利。在过去,企业往往只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了员工的福利和安全。然而,指示明确要求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关注员工的发展和安全。在实践中,我积极投入资金和资源,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同时,我还加强了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确保了员工的人身安全。通过这些措施,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企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得到了有力保障。
总之,国有企业改革指示的出台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和贯彻这些指示,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努力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科技创新的加强、成本的降低和员工福利的关注,企业的发展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同时也要注意指示的适用性,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和转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调整方向,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一
为进一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必须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2016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着力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等四大目标。对于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国企改革,深刻领会中央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深刻领会中央对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期望与重托,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强大使命担当,自觉落实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企业改革。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在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理直气壮抓改革、抓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最后,在深化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更好地推进企业改革。
二是要切实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国资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加紧工作,毫不动摇、毫不懈怠、毫不松劲,坚定不移把改革往前推,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当好先进、作出表率。要加强对中央文件的学习和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改革的顶层规划、实施路径、阶段性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工作谋划和顶层推动,更好地牵引和推动深化改革。
三是要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发展。要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创新作为用好机遇,把改革政策落实好、把改革难题掉,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要把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在目前发展阶段,很多经营层面的难题,也需要通过改革来。譬如“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各单位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精神,坚决抓好中航工业“瘦身健体”六项任务的落实,严格执行总经理7号令,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精神、魄力和韧劲去突破瓶颈和痼疾,开辟改革发展新局面。
四是要勇于担当、大胆突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重、挑战多、难度大。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以攻坚破难、不胜不休的勇气锐气,盯住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企业不放松,打好主动仗、啃下硬骨头,确保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迈上新水平。要尽快健全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关键是完善有利于企业领导人不断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研发人员创新的利益分享机制、健全有利于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引导机制、建立有利于企业领导和科研人员创新的容错机制。不能以盲目自大的狭隘观念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羁绊,不改革或改革慢了都只会是死路一条,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才能取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改革发展效果。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推动传统行业与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在新的高点上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路子来。只有将战略引领与深化改革、要素创新相结合,用改革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才能落实好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要求。国企改革要在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等四方面下功夫。
五是要必须啃下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硬骨头”。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一定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改革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搞没,更不是要私有化,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国企改革要牢牢把握市场取向,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国有企业打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围绕“三降一去一补”五大任务,推动省属企业“瘦身健体”。本轮深化国企改革中,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市场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家市场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应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大胆推进。应该认真学习借鉴国企改革的探索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成功案例,国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步伐。国企改革重点是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制定国企监管的权力边界。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发展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内部市场化机制上下功夫。国企诸多管理人员特别是经理层人员身份的“行政化”,诸多发展方式的“行政化”,承担的诸多社会事务的“行政化”,严重制约影响着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增强与发挥。省属企业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省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导向,通过上市、并购、整合等多种手段,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考虑优化配置资源,以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
六是要稳抓混合所有制为推进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解决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国有经济布局过宽、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已定,但还需要不断探索具体路线。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从国有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国资监管体制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手段,国有企业改革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国有企业在微笑曲线的资源端制造端较强,而在研发创新和市场客户两端较弱,要发挥自身天然优势与实力,积极主动成为整合者,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造,才能真正实现有活力、影响力、竞争力与控制力。要淡化“商而优则仕”的激励导向,引导鼓励体制内优秀的企业领导干部转换身份,要不拘一格选聘混合所有制下的经营管理者,让更多非国有身份的经营管理者加盟、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家队伍。现在企业发的年终奖,基本和业绩无关,只和往年的奖金数有关,原则上还不能低于往年,花了钱,没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效果不好,要改变发放规则,形成新的奖励制度,作为三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云南冶金集团总经理孙勇谈到,云南冶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驰宏锌锗在今年6月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超过5000人,认购金额2亿元,员工真正参与公司各项工作,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凝聚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好处初步显现。
七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终极动力在于企业,要通过改革来构建供给“新动力”,通过调整来设计供给“新结构”,通过创新来生产供给“新产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构建是当前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与传统动能一并形成新的“双引擎”。去产能不是简单减少数量,不能为“去产能”而去产能,必须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调整企业内部一切不适应市场的“结构”,闯出一条国企改革之路。
八是国企改革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情况存在差异,各个企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国企改革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走特色发展道路。作为国企具体管理者,就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要进行交流学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打开改革思路,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学以致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的改革路子。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二
抓好党建是各级党组织最大的政绩。当前,抓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关键就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贯彻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扛起各自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落地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国企党的建设,效果是明显的,抓党建、强党建的氛围更加浓厚。但也要看到,仍有一些国有企业不抓党建、不治党风、不讲政治担当,有的对党建工作不过问、不研究,有的企业党组织软弱无力。实践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
从去年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到党中央召开这次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一个鲜明指向就是推动从严治党责任在国企落实。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聚精会神抓党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才能使国企党建得到根本加强。
各级党委首先要明确,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重要政治责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深刻领会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国企党建问题上不能含糊,也不能有模糊认识。必须把抓好国企党建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地方各级党委要把国企党建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解决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落实好政治责任,做到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加强国企党建,国企党委(党组)担负着主体责任。履行好主体责任,就要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坚持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聚精会神抓研究谋划、抓部署推动、抓督促落实。党委(党组)书记要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专职副书记、纪检组长(纪委书记)、其他党员领导人员都要履行好各自职责,共同形成抓党建的合力。还要着力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确保国企健康发展。
促进国企党建责任落实,关键要用好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要既报经济账、又报党建账,把党的建设考核同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经营业绩考核衔接起来,同企业领导人员任免、薪酬、奖惩挂起钩来。要高扬问责追责利器,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党建工作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该诫勉的要诫勉,该组织调整的要调整,该纪律处分的要处分。
全面从严治党任务十分艰巨。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国企党建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我们就能开创国企党建新局面,推动国企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学习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体会:扬“党建”之帆,行国企特色之路
大国之崛起,必先有企业之兴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中流砥柱”和可依靠、可信赖的力量。此次,***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国企党建的“不动摇”“不偏离”“不能变”“不放松”的要求,可谓是,着眼全局,针砭时弊,对症下药,为国企党建鼓了劲、加了油,为做好新形势下国企党建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建工作始终是国企独特的政治资源和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企“走出去”战略最需要保持的“政治底色”。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没有特殊、不可例外、更不能缺席,必须坚定不移高扬“党建”之帆,厚植思想“沃土”,延伸党建“触角”,夯实责任“基座”,用党建“敲门砖”掌好国企之“舵”,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行国企特色之路,让国企在竞争的浪潮中无惧风雨、乘风破浪、茁壮成长。
厚植思想“沃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清清楚楚,行动上才能明明白白。有的国企负责人对党组织的地位认识不够,抓党建“一手硬、一手软”,导致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党建兴则国企兴,党建强则国企强,党建工作与国企经营应是“一条心”,而不是“两张皮”。国企领导人员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不抓党建是渎职”的思想,加强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拧紧思想螺丝。要敢于创新,勇于改革,不断激活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走出一条与国企发展“适销对路”的党建工作新路子。
延伸党建“触角”。党建工作与国企发展融合才有生命力。国有企业要一以贯之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党建方向,围绕“经济效益”“竞争实力”这个中心,找准党建与国企改革发展的契合点,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延伸“触角”,实现全覆盖,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组织的政治灵魂效应,将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和谐共振、无缝对接、有机融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
夯实责任“基座”。邓小平说:“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国企改革发展要抓好“领头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建好班子、配好干部、抓好队伍,认真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有权就有责,有责要担当。各级党组(党委)要各司其职,自觉把管党治党放在一切工作的核心位置,拿出更多时间、精力,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夯实责任,既挂帅又出征,敢于对不正之风“亮剑”,敢于喊响“向我看齐”,当好党建工作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
风正劲足好扬帆,深化改革正当时。越是“险滩”“暗礁”丛生,越要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越要坚定不移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让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三
根据《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市国有企业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1、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紧扣“两聚一高”、办好“十件大事”新实践的高度,推动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解决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存在问题为突破口,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政.和治核心作用为根本,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不动摇,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领导和把关作用不能变,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建设“强富美高”新扬某某提供坚强保证。
2、明确党组***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国有企业党组***治理的领导核心政.和治核心,其他治理主体自觉维护企业党组织这个核心,企业党组织尊重其他治理主体。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和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等写入企业章程,把党的领导***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治理结构中,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过程中的权责边界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3、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全面推行企业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党员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按照有关规定配齐配强专职副书记,适当增加进入董事会的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人数,确保党组织作用在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都能得到有效发挥。经理层成员与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适度交叉任职。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一般不安排进入党委班子。对因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而新成立的国有资本投资、***,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党组织,党组织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
4、建立健全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运行机制。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建立健全企业党委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明确党委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前置程序,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委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经理层作出决定,不得以其他会议形式代替党委会讨论重大事项,不得以书记个人参与决策、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强化抓党建与抓改革同步对接的意识,落实党的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
5、坚持选准用好严管干部。贯彻“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标准要求,将政治素质好、经营管理能力强、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选好配强企业党委书记,使之既成为优秀的党委带头人,又成为经营管理行家里手。规范干部动议、酝酿推荐、考察考核、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选人用人程序,严格落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五项规定。对市属企业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总监等关键岗位人员的选拔任用,实行事先通气、任前备案。加强企业后备干部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充实国企后备干部库,选派年轻公务员到国有企业生产一线、服务一线经受历练,选派国企优秀年轻人才到市场前沿、困难企业、重大项目锻炼成长。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培训,切实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重点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关键岗位和权力行使重要环节的监督。制定并实施市管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办法,一企一策,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完善企业领导人员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6、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经理层依法用人相结合。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创新党管干部原则有效实现形式,有序推进董事会选聘经理层成员工作。党组织在董事会选聘经理层成员工作中发挥确定标准、规范程序、参与考察、推荐人选等作用,保证人选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廉洁不出问题。扩大选人用人视野,积极稳妥推进经理层成员市场化选聘。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加快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从现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中选聘一批经验丰富的同志转任专职外部董事,逐步探索从***、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组织选聘一批优秀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兼职外部董事。
7、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严明政治纪律政.和治规矩。防范廉政风险,健全人财物等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深入推进企务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厉查处利益输送、侵吞挥霍国有资产、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问题。抓好巡察问题整改整治,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二十条实施意见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
8、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的建设成效。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围绕生产经营创新载体、搭平.建台,实现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相互促进,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9、服务地方发展。融入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紧扣“两聚一高”,办好“十件大事”,支持基本产业发展,承担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民生服务质量,推进宜居宜游宜创城市发展。发挥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经营性资产规模、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扬某某的重要力量。
10、促进改革推进改革。把企业改革发展中热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与企业发展模式相匹配、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相协调的党建工作机制,更好发挥党建工作对企业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政.和治核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鼓励支持职工积极参与改革,为企业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11、抓好党的组织有形覆盖有效覆盖。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到哪里,把党的组织建到国有企业各个层面、基层一线,消灭覆盖盲区和空白点。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规范化建设,培育一批示范党支部。深入开展“四强”(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党组织争创活动,使企业党组织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12、以支部书记为重点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研究出台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注重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按规定配齐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建立党务工作者和经营管理人员双向交流制度并且同考核、同待遇、同奖惩。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争做“四优”(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共产党员活动。把大走访大排查活动拓展到国有企业,深入基层一线,认真倾听职工群众意见,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困难。
13、着力推动党群工作一体化。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优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生产一线、进车间班组,引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加强企业职工队伍特别是妇女职工、青年职工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创造力量。注重发现、培养、宣传先进典型,推动形成旗帜精神、榜样力量、灯塔效应。
14、严密责任体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解决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四化”问题为突破口,根据“五可”要求探索制定国有企业党建“责任清单”。地方各级党委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履行好牵头抓总责任,国资监管机构担负起领导责任,纪检机关、宣传部门等发挥职能作用。国有企业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党委班子成员认真严格履行各自职责。每年初制定国有企业党建“项目清单”,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15、加强分类指导。遵循国有企业党建内在规律,根据不同类型企业行业特征和个体差异,分类提出指导意见,切实增强国企党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指导推动驻扬企业党委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属地管理制度,加强与属地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主动开展党建工作。指导督促国有企业境外分支机构,采取单独组建、依托协会商会联合组建等方式健全党组织,坚持内外有别、灵活简便、安全保密、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党员活动。
16、严格考责问责。改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党建纳入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评体系,增加党建工作权重,提高考评精准度。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同企业领导人员任免、薪酬、奖惩等挂钩。建立国有企业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年度党建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十四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正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作为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企业党建必须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从而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至目前,全县纳入党统内统计企业共有598户,已建立党组织91个,其中单独组建74个(党委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69个)。联合组建17个,覆盖企业334户,覆盖率55.85%,成立非公企业工会组织65个,团组织16个,妇女组织9个。下设了6个党建工作指导站,选派了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的38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深入42户企业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切实履行“工商所与指导站一体化、市场主体准入与党员、党组织信息采集一体化、培育市场主体与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一体化、经济户口管理与党组织(党员)户口管理一体化、网格化监管服务与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网络化工作指导一体化、延伸服务链与开展党建活动一体化”六个一体化的工作职责。以“六个一体化”的方式切实推动非公企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一)坚持“主业主抓、固本强基”,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理论武装先行,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营造学习教育的生动局面。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采取支部书记带头学与党员群众自觉学相结合、集中系统学与深入持久学相结合、专题研讨学与教育培训学相结合、联系实际学与整改落实学相结合等措施,及时抓好党的十九大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以及中央和省、市、县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在干部职工中结合每周一的政治业务学习,做到学习内容、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找准了工作着力点,为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非公企业中形成了把学习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的良好势头。
(二)坚持“主体准入与信息采集一体化”,着力提高非公党建两个覆盖。党组织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县非工委和各党建工作站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的工作职责,坚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在市场主体准入过程中从源头抓起,做到了“市场主体准入与党员、党组织信息采集一体化、培育市场主体与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一体化、经济户口管理与党组织(党员)户口管理一体化、网格化监管服务与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网络化工作指导一体化”,严格落实县非公党工委成员包抓责任制和“党建指导员全覆盖”制度。采取全面摸排源头建、党群共建促组建、经费保障促组建、督促考核促组建、完善机制配合建等方式,确保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组建率得到稳步提升。特别是依托群团扩大党的工作覆盖,做实“党建带群团、群团跟党建”工作,把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作为非公企业党建主攻方向,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把组建群团组织、开展群团工作作为建立党组织的先导性措施,把非公企业业务骨干、生产一线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为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后备军。止目前,指导和帮助非公企业组建工青妇组织90个。
(三)坚持“充实力量、强化培训”,努力提高两支队伍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县非工委把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党建指导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列入工委、党建工作站年度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健全了工委、党建工作站两级联动抓培训的工作机制,本着"实用、实在、实际"的原则,以提升政策理论水平、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沟通交流艺术、提升党务工作能力作为培训重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流动党课”两大培训平台,分层分类的采取上课堂、典型发言、座谈讨论、主题活动、组织自学、观看电教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种教学形式。分批次对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建指导员进行轮训,同时建立党务工作者、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一卡通”(即每个党务工作者、党员参加培训后由非公企业党工委在卡上登记参加培训人员基本情况、培训时间、出勤情况、考试成绩等信息),考试成绩作为年内评先选优的依据,通过党性教育、技能培育、人文涵育,努力提升了党员自身素质。
(四)坚持“网格化监管服务与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网络化工作指导一体化”,实现业务工作与非公党建工作双赢。各党建工作指导站与党建指导员结合日常开展的市场抽查、消保维权、企业回访、安全检查等业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课堂的优势,按照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深入企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企业发展党员、完善阵地建设、开展三会一课,把寻找“隐形”党员、“口袋”党员与开展业务活动相结合,认真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切实的服务举措,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五)坚持抓瓶颈,重日常,**工作难题。不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到民主评议、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制度体系,切实将工作抓在经常,增强了党内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采取“六查一登记”(查党员名册、查党员档案、查组织关系介绍信存根、查支部大会决议、查组织生活会记录、查党费缴纳情况,填写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办法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准确掌握基本情况。
1.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增长与非公企业党建“两个覆盖”发展滞后的矛盾。国家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使得非公企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弊端,比如企业注册认缴制,导致了“皮包公司”、“口袋企业”的大量出现,很多人只注册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装在皮包里或口袋里,“乞求”或牟取国家贷款和资助,并没有实体上的公司,没有开展业务,成为“僵尸公司”。如此一来,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就远远上不去,党组织组建率低,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够宽,导致党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比较薄弱,部分从业人员中的党员难以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一些入党积极分子无法正常的培养和发展。
2.空壳党支部的不断增加。非公企业变动频繁,同时由于非公企业投资主体的多样性,也带来了从业人员队伍构成、思想观念、就业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大量小微非公企业很难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地保持3名以上正式党员,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党的组织。非公企业的这些特性,导致员工不稳定,流动性强,甚至出现组织负责人动辄不再任职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本来就只有三四个党员,党员流动时常造成企业党组织空壳化,而且由于片面追求党组织组建率也造成大量空壳党支部的产生,使非公企业党组织有支部无党员,无法也无人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导致活动难组织、党员难发展、作用难发挥。而为使党组织组建率达到目标要求,这些所谓的“党支部”也只能继续存在。
3.部分企业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全面、不到位,出现思想误区,认为非公经济组织单位小,企业开业、息业比较频繁,党员人数少,担心党组织活动多影响生产,而不愿意过多的关注党建工作,没有真正发挥非公党建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非公党建开展的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员工没有吸引力,导致整个团队没有向心力,没有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是企业发展缺乏活力。
4.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政治思想观念淡薄,入党意愿不强或者入党动机不纯,思想上向往的是加薪,而不是为人民服务,这为党组织的建立带来了负面影响。部分企业党员素质不高,政治觉悟不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认为在私企工作不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导致员工工作懒散,工作效率不高,积极性不强。
5.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设置不合理,部分企业处于创办、扩建、兼并、转产或倒闭的运行轨迹,成立党组织的条件不成熟,并且对党组织的建立持消极态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财政对非公党建工作不支持,使得党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的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总之,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近年来,党员规范管理和发展慎之又慎,严之又严,非工委成立初期党员突击发展和转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党员流动及后续管理困难,党组织发挥作用小,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的不利的影响。
1、建立党内表彰和教育惩处并重的机制。要抓好先进典型的巩固和发展经常性工作,更好地发挥党内表彰工作的激励作用。在党内表彰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方面,要强化党委主要领导的职责,公开评选程序、方法,表彰的典型要经得起时间、人民的考验。要重视做好先进典型后期的管理选树工作,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先进典型的作用,激励绝大多数党员树立良好形象。党员是党的肌体中最小的细胞,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个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集体,甚至全党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党员的形象好,共产党就得人心,党员的荣誉感也必将增强。反之,党员形象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失去人心,党员的荣誉感将相应淡化。在此同时,要加大党员违纪处理力度,疏通不合格党员出口渠道,真正做到进口严、出口畅。
2、要准确把握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定位,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沟通政企关系、协调劳资关系、维护各方利益、密切党群关系等作用,引导非公企业主转变“重发展、轻党建”的观念,提高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对企业主的教育培训纳入培训规划,加强对业主党的知识、形势任务、社会责任、民主法制和企业管理等知识的教育,既提高业主的经营管理能力,又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要树立政策导向,制定出台激励政策,把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情况作为企业评奖评优、信誉评审、企业信贷的重要评价内容,作为企业主担任社会职务、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3、坚持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
企业文化
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创先争优,创新活动载体,使党员有进步、职工有实惠、企业有收获。组织实施“岗位先锋计划”、“党员成才计划”,激发企业党员的荣誉感、事业心,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要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流动性、分散性”较强特点,着力改善服务党员工作,做到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便利化、组织生活方式灵活化、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化、发挥作用形式多样化,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4、派驻到企业上的各党建指导员要真正能“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组织并参与所指导的企业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同时,党建指导员要充分发挥联系企业广、信息资源多的优势,主动做好由工商干部向非公企业一份子的角色转换,以主人翁的态度指导党建工作,帮助企业发展生产、提高企业效益。党建指导员和各党建指导站要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探索如何与企业发展的互促共赢上,努力在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方面诚心实意想办法、出主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企业主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5、创新企业党员培养培训方法。实施科学管理,建立非公企业业主和党务工作者定期培训制度,鉴于非公组织党员流动性大,培训集中难度较大问题,可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为非公企业业主和党务工作者提供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如定期举办民营企业发展论坛,加强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建设,即达到培训的目的,走完培训的过程,又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引导其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应当提高政治觉悟,树立和实践新的政治观念。一是要增强业主党建支持度,要引导业主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在制定经营方针、年度计划、改革方案、工资福利分配时主动听取党组织的意见。二是要从思想上重视非公党建工作,要加强对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同时要加大对非公党建工作的财政支持,解决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做到党组织开展活动有物质保障,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有利于宣传非公有制党组织的思想。最后要做到真正的关心员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处理事情公平公正,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取得员工的信任。
7、稳步提高党组织组建率。提高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组建率和覆盖率,有利于发挥党员在非公企业的先锋引领作用和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有利于促进非公企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这里说稳步提高,就是要根据具体实际,通过挂靠、独建、联合组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按照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稳步提高组建率和覆盖率,避免因片面追求党组织覆盖率而盲目组建党组织,导致大量空壳党支部的产生。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五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要成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增强活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加强监管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要切实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采用的科学方法。要正确处理推进改革和坚持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搞好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关系,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推进,把握好改革的次序、节奏、力度,确保改革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积极进展,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
——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更加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监管手段和方式不断优化,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
——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护资源环境、加快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充分发挥。
——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更加巩固,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四)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区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五)推进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对这些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也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对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对这些国有企业,在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同时,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的考核。
(六)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这类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中要引入社会评价。
(七)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八)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要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均应有职工代表,董事会外部董事应占多数,落实一人一票表决制度,董事对董事会决议承担责任。改进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强化对董事的考核评价和管理,对重大决策失误负有直接责任的要及时调整或解聘,并依法追究责任。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拓宽来源渠道。
(九)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形式。上级党组织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广开推荐渠道,依规考察提名,严格履行选用程序。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推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
(十)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权是企业的法定权利,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的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严格规范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严禁将公款用于个人支出。
(十一)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对特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委托人才中介机构推荐等方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建立分级分类的企业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规范企业各类用工管理,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真正形成企业各类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
(十二)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大力推进依法监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
(十三)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科学界定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
(十四)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总体要求,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培训等的作用,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切实保障退出企业依法实现关闭或破产,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推动国有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合理限定法人层级,有效压缩管理层级。发挥国有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国有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
(十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具备条件的进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按照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工作体系的原则,抓紧制定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十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通过实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径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对于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改革要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公开公正,切实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出资人的产权权益,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十七)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相关安全审查规定,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工作机制。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十八)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
(十九)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在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资产评估,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
(二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明确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巡视以及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建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企业内部监事会对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进一步发挥企业总法律顾问在经营管理中的法律审核把关作用,推进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管理。集团公司要依法依规、尽职尽责加强对子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职工民主监督。
(二十一)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出资人监督,加快国有企业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以及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规范操作流程,强化专业检查,开展总会计师由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委派的试点。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制度,明确职责定位,强化与有关专业监督机构的协作,加强当期和事中监督,强化监督成果运用,建立健全核查、移交和整改机制。健全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实行企业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对企业国有资本的经常性审计制度。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和巡视工作,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使权力等的监督,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狠抓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创新方式,共享资源,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建立健全监督意见反馈整改机制,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
(二十二)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设立统一的信息公开网络平台,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和监管、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建设阳光国企。认真处理人民群众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来信、来访和检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有效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十三)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评估、决策事项履职记录、决策过错认定标准等配套制度,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问责机制,对企业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敷衍不追、隐匿不报、查处不力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失职渎职责任,视不同情形给予纪律处分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创新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保证党组织工作机构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稳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经理层成员与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适度交叉任职;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般由一人担任。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切实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坚持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聚精会神抓好党建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织班子其他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党建工作。中央企业党组织书记同时担任企业其他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设立1名专职抓企业党建工作的副书记。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发挥好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深入细致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根据不同类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科学确定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职责定位、管理模式。
(二十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企业改革发展需要,明确选人用人标准和程序,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强化党组织在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中的责任,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坚决防止和整治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领导人员,切实解决企业领导人员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以强化忠诚意识、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增强创新精神、锻造优秀品行为重点,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二十六)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纪检机构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加强党性教育、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正确履职行权。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与企业考核等挂钩,实行“一案双查”。推动国有企业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巡视工作,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反“四风”规定,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二十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加强国有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优化制度、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建立稳定可靠、补偿合理、公开透明的企业公共服务支出补偿机制。完善和落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土地变更登记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有企业退出的相关政策,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调整、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问题。
(二十八)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和国有企业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等方式,剥离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和所办医院、学校、社区等公共服务机构,继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二十九)形成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实践、创新。全面准确评价国有企业,大力宣传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的典型案例和经验,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履行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促落实,确保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带头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方面不足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十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必须理清公有和私有之前的关系,必须理清如何去使用和运用国有资产。
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批通过了《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我公司作为具有公有制地性质的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对于如何做好我院的改革,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国有企业必须明确公有制属性,必须遵守国有企业的各项制度。
1、国有企业资产属于公有制资产,属国有资产,需要加强监管。通过规范资产配置管理,加强资产使用管理,提高资产使用率;需加强国有资产处置及收入监管,防止资产流失,国有资质的收购和转让等都需要经过严格把关;需要进行全面清单管理,完成各类资产编报工作。
2、国有企业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选人用人上要任人唯贤,从严监管。坚持委任和骋任相结合,坚持德才为先选人用人风向标。
3、国有企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资金的使用有一定的计划性,职工的工资要有计划地增长。
二、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找准定位,把握方向。
1、国有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把握好方向。我公司属于地质行业的技术型企业,必须坚持地质主业不变,稳固和发展地质延伸业。
2、要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共同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3、国有企业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需要丢掉旧的不好的东西,继承和保留好的传统和经验,开拓新的思想。所以只有通过大胆地创新,拓展思路,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要求、作出部署。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毫不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出台《若干意见》,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升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从严选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履职行权的监督;适应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需要,加强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领导;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若干意见》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党委(党组)和各国有企业党组(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不断完善党委(党组)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加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11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