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尾部分,可以用激励和展望未来的方式来提升文采。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的实例,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当列宁亲自主持召开了共产国际成立大会、呼吁“国际世界革命在全世界已经开始并加紧进行”之后,一对俄国夫妇悄然踏上了中国这块正在迸发革命火种的土地,他们就是维经斯基和他的夫人库兹涅佐娃。
维经斯基到中国的第一站是北京,见到的第一个熟人是正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苏俄左翼人士鲍立维,他对鲍立维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需要有一个置身于革命浪潮之中的汉语翻译。维经斯基出生在俄国,早年参加美国社会党,尽管除了母语之外还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他知道,受共产国际委派来中国了解情况,与中国革命组织建立联系,没有这样一个翻译,他仍将寸步难行。
鲍立维推荐的不二人选是张太雷。
张太雷
听了鲍立维介绍了张太雷的情况,维经斯基欣然应允。
此后的共事也确实让维经斯基对张太雷倍生好感,在他第一次逗留中国的9个月里,张太雷协助他与各方人士开展了交流,而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北京与李大钊讨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问题。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二
维经斯基终于要回国了。
191月,共产国际在伊尔库茨克设立远东书记处。原俄共中央远东局委员、苏俄红军第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委员舒米亚茨基上任之初,就想到了维经斯基,并任命他为远东书记处的秘书。而维经斯基在奉命回国之前,向李大钊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派出一名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代表同去远东书记处协助工作。
此时,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早已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随后,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也正式成立;同一时期,湖北、广东、济南、湖南也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风生水起,在此时派出代表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对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的扩大,都是一个绝好的契机。
机不可失!可是,派谁去好呢?
李大钊考虑再三后决定派张太雷去,自有他的理由:第一,张太雷参加过“五四”运动和工人运动,革命立场坚定,工作积极负责;第二,张太雷加入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筹建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具有革命工作实践经验;第三,张太雷当过鲍立维和维经斯基的翻译,并获得了他们的好评;第四,张太雷大学毕业后,目前尚无固定工作,可以立即动身赴任。
维经斯基一听是派张太雷去,自然高兴,不过他也担心:“张先生会同意吗?”李大钊对张太雷的思想和为人了如指掌,自然信心十足:“一定会去!”
对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来说,则不仅是抓住了一个扩大国际影响的契机,而且也为物色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人选埋下了一个伏笔。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三
197月,上海望志路106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们从四面八方走到这个红色起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
_年风雨历程,这个熠熠生辉的红色起点,为今天昭示了一颗初心、一种信仰。这值得我们一再追寻历史——为何是上海这座城市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一历史选择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必然性?这需要我们总是牢牢铭记——不忘初心,肩负使命砥砺前行。
南昌路100弄,这条上海小弄堂,在四周车水马龙的映衬下,静谧地诉说那段历史。_年前,这里诞生了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
南昌路100弄2号,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旧址,也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建之地。19,陈独秀风尘仆仆来到这里。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因散发传单被捕,遭囚禁近百日。此后,在李大钊护送下,他离开北京,辗转天津,由海路来到上海。
意属上海,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底色是红色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代表着先进文化,工人阶级则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胚胎里的红色基因。
当时出版印刷业的发达,使上海成为思想舆论传播的重镇,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各类思想学说争相登场、展开论战。而随着陈独秀的南下,上海又迅速崛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中心。
住在上海的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等留日归国学生,都热心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1920年4月,由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俊校译的《共产党宣言》,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四
_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回顾那一个历史时刻,细节虽已模糊,但意义却更为清晰。在中国共产党诞生_周年前夕,本报“朝花·夕拾”专栏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联合推出“伟大的开端”特辑。今起隆重刊发首篇文章《树德里的灯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召开过十八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民主革命时期,分别在上海、广州、武汉、莫斯科和延安等地召开了七次党代会,其中,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都在上海秘密召开。
共产国际代表现身上海
1921年夏季的上海,濡湿闷热。租界的洋人们沉浸在异域财富带来的快感与苦恼中,上海的小市民正在一如既往地终日劳作。没有人注意到,那天下午,一位年近40岁、身材高大的外国人正踏步走下十六铺码头的台阶。化名为安德莱森的这名外国人戴一副金丝边框眼镜,衣着考究,他搭乘的“阿奎利亚”号(acquila)轮船经过一个半月的航行,途经新加坡来到上海。自3月份离开莫斯科后,他沿途游历维也纳、威尼斯,到达上海已是6月3日。他正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在此前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来到了上海。
他们来不及欣赏这个城市的繁华景象,而是急切地要面见李达、李汉俊两位中国人。李达、李汉俊,这两位曾经留学日本并读过大量社会主义文献的年轻学者,此时已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他们接待了陌生的外国来客。
1920年秋到1921年上半年,北京的李大钊、武汉的董必武、济南的王尽美、长沙的毛泽东、广州的谭平山以及留日的施存统、留法的张申府等人已先后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如何将中国这些分散的小组发展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政党,马林、尼克尔斯基与上海的这两位成员商议,应当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和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等事宜。于是,李达、李汉俊立即写信,函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让每地速速选派两名代表赶赴上海开会。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五
教学内容:
《伟大的开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的第一课。
课程标准: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事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取优秀影视片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为祖国富强和中华民族复兴勤奋学习的态度。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
设计理念: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我的1919》,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历史线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二、在活动中感受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通过两次讨论活动,从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和课文图表等史料着手,通过概括图表史料的共同点,形成抽象概念——“五四精神”;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或教师直接介绍民主革命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史实,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开天辟地” 和“焕然一新” 的历史结论。
学情分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第一阶段说明了时代背景;第二阶段指出了兴起的标志;第三、第四阶段介绍了兴起的表现;第四阶段的最后为我们展示了革命的前景。
本课的标题取名为“伟大的开端”,意在说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它们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命运。课文通过两个部分来加以阐述:“五四风雷”——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20年代初出现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中国革命出现新面貌的一个重要表现。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实。难点为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关于“五四精神”,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和课文图表等史料着手,通过概括图表史料的共同点,形成抽象概念——“五四精神”;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或教师直接介绍民主革命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史实,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开天辟地” 和“焕然一新” 的历史结论。
板书设计:
1、爆发原因:巴黎和会
前期:
五四运动 2、经过: 中期:
后期:
3、结果:
4、历史意义:
1、历史背景:
中共诞生 2、中共“一大” : 1921、7月 上海
3、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
看完之后:
师提问:中日双方在会上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呢?(是山东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趁机窃取了山东的主权,日本认为中国已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德国在山东特权应转让给日本,无需在会议上讨论。
同学们,听了顾维钧反驳,你们感觉怎么样?(真是有理有据,意正言辞,痛快淋漓)参加和会的各国代表有什么反应?(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扬他,说他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可是中国的合理要求得到同意了吗?帝国主义国家根本没有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在和约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我们也是战胜国呀,为什么还任人宰割?弱国无外交呀!同学们!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太弱了,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美、英、法和日本其实都要控制和侵略中国。列强出卖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人民答不答应?(不答应)
就这样在中国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终于爆发了。
一、五四风雷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师板书)
老师提问,由学生回答:阅读63页的两段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什么联系?(它们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根据63页的两段内容提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侵犯?(组织学生讨论:1、中国当时受日本唆使参加一战。虽是战胜国,但受制于日本,不可避免被其宰割。2、中国自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一直遭受外国的侵略宰割。得出结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弱;北洋军阀政府仍然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所以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是中国人民反抗列强的必然举措。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师板书)
学生阅读64页内容,老师提问:五四爱国运动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得出:
1、前期:中心在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
2、中期:中心在上海,运动主力为工人
3、后期:全国各地,工人商人学生的大联合(师板书)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师板书)
阅读65页第一段,总结得出五四运动的结果:
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师板书)
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老师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1)性质:五四爱国运动使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原因:a、五四爱国运动的目标。这从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和书上《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等资料都可以看出来,五四爱国运动的目标使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实质使反帝反封建。这同以前各种运动显然是有区别的。
b、五四爱国运动的力量。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在运动的后期成了运动的主力军,李大钊、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正是由于运动的领导与中坚力量区别于以往一切运动,才使这场运动具有彻底性,并取得了初步胜利。
(2)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在运动的后期成了运动的主力军,李大钊、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讨论:五四运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里?(如学生理解能力较强,老师可以作进一步解释。)
a、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这是以前的中国革命中所没有的。
b、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与以前指导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相比,是全新的,是最革命的,是最科学的。
c、群众基础:具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参加的有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为革命力量的团结作了一次成功的准备和预演。
d、革命前途:此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领导阶级的局限性,革命失败。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在经过艰难曲折后走向胜利。
e、历史时代:由于它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也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老师: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同时又是一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运动,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功绩在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那么中国共产党正是这一伟大功绩的产物之一。通过越多65页最后一段内容,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诞生时机的成熟(师板书)
阅读65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展示《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设问: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于哪些地方?(国外有东京和巴黎;国内有北京、上海、济南、武昌、长沙、广州等)。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3、早期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老师设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了哪些地方的党员?(上述国外和国内的党员)。
(二)、标志(师板书)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阅读课文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地点,参加大会的代表以及大会的主要内容?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选举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大会的内容:确定党的名称
制定党的奋斗目标
确定党当前的任务
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三)、历史意义(师板书)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给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讨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新”表现在?
引导学生回忆: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联系中国革命今后取得的胜利:如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得出结论。(如学生理解能力较强,老师可以作进一步解释。)
“新”是指:
a、新的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b、新阶级的代表:代表无产阶级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c、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d、新的道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e、新的目标:最终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开始了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在中国的领导之下,先后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成就,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推翻并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课文最后一部分就简单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一些情况。
小结:
观看幻灯片小结部分。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斗争性加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选择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前途——社会主义,诞生新的舵手——中国共产党。
作业:
完成幻灯片小测验。
完成自我测评。
反思:
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六
在历史上留下悬疑的不仅有这次会议时间的始末、代表权的争论,还有此次会议产生的两份重要文件以及至今未见影踪的“宣言”。
经过代表们激烈争论后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确立了共产党的纲领及奋斗目标。令人惋惜的是,这两份珍贵文件的原件并没有保存下来,现存于世的有前苏联的俄文版和陈公博的英文版。
陈公博后脱党,1923年2月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4年完成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硕士论文,在其论文附录中收入了中共“一大”的纲领和决议案这两份文件,后来随着学术交流传到中国,这是英文版“一大”党纲的由来。俄文版是1_7年苏共中央移交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档案,其中第九卷中有中共“一大”的这两份文件,现保存于中央档案馆。这两个版本的具体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个别文字上略有差别。研读这份党纲,你会惊讶地发现,它与《美国共产党党纲》和《美国共产党宣言》内容有些相似,可见刚组建的中国共产党参考了曾经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美国统一共产党的章程和纲领。
至于中共“一大”上是否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不少与会代表回忆中都肯定会议讨论过宣言,并因对南北政府的观点分歧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据陈公博的说法,会议最后决定由他把“宣言”带到广州,交由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陈独秀来决定是否发表。由于陈公博在陈独秀那里力陈“宣言”内容偏激终“决定不发”,致使这份手稿未能发表。
当年,参会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尚未超过28岁,如初日般朝气磅礴,意志风发,其领袖陈独秀、李大钊亦只有42岁和32岁。他们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就有李达、李汉俊等7人,中师学历的有毛泽东等4人,高师学历的陈潭秋1人和中学学历的邓恩铭1人。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他们辨别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在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复杂中选择后来的道路,这其中有奋斗目标始终如一的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共6人,有离开党组织后为党作出有益贡献的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包惠僧4人,也有脱党沦落为后人所不齿的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3人。而这次会议的开幕时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学者多方考证,方才将其定格在197月23日。至于闭幕时间,仍存在几种说法,尚未能最终确定。
1921年的中国并不太平。仅史书明确记载的地震就达10次,水灾、旱灾、火灾及鼠疫此起彼伏;国内军阀混战,匪盗和兵乱蜂起。中共一大,这个后来被称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开天辟地大会,当时在社会上却没有引起任何注意。然而,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了。
从历史的眼光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肇始,就确立了鲜明的旗帜,规定了革命前进的方向。一个共产主义的巨影开始在中国踯躅着,反射出这个巨影的中坚力量,充满着勇往直前和专心致志的革命精神。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树德里的灯光从窗棂门缝中透出,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前行的征途,引导着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乘风破浪,抒写了从建党到执政的辉煌篇章,构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七
作为一个高中生,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牢记学习伟大开端的意义,因为它将会影响我们的整个人生。作为每个人的起点,它决定着我们的未来。这里,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伟大开端是成功的关键。正如很多成功人士所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开始,开始学习,开始行动,开始创造。我们无法成为聪明的人,但我们可以成为勤奋的人。学习伟大开端可以激励我们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使我们在学习中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
其次,学习伟大开端是我们打造良好品德的基础。我们可能听过这样的话:“德才兼备者为上。”学习伟大开端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付出努力,还要在品德上不断完善自己。我们要学会诚实、宽容、善良、公正、勇敢等品德美德,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最后,学习伟大开端是我们践行国家教育理念的证明。中国的教育理念是为了培养健全人格,发展个人潜能,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人。通过学习伟大开端,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如何去实践。
总之,学习伟大开端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踏实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品格和知识,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八
196月,当上海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时,远在万里之遥的莫斯科,张太雷、俞秀松、杨明斋三位中国共产党人正肩负着千钧压力,为襁褓中的中国共产党亮相共产国际舞台,进行着一场生死较量,并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抓住契机,初登舞台
1921年1月,共产国际在伊尔库茨克设立远东书记处。原俄共中央远东局委员、苏俄红军第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委员舒米亚茨基上任之初,就想到了维经斯基,并任命他为远东书记处的秘书。而维经斯基在奉命回国之前,向李大钊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派出一名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代表同去远东书记处协助工作。
此时,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早已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随后,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也正式成立;同一时期,湖北、广东、济南、湖南也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此时派出代表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对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的扩大,都是一个绝好的契机。
李大钊考虑再三后决定派张太雷去。为了革命,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张太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程,成为了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参加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
1921年3月29日,受上海共产党组织派遣,俞秀松到莫斯科,住进德累斯顿旅馆,与张太雷同住一个房间。杨明斋紧随俞秀松到了伊尔库茨克,并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汇报了中共建党及同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随后,前往莫斯科。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九
1921年夏季的上海,濡湿闷热。租界的洋人们沉浸在异域财富带来的快感与苦恼中,上海的小市民正在一如既往地终日劳作。没有人注意到,那天下午,一位年近40岁、身材高大的外国人正踏步走下十六铺码头的台阶。化名为安德莱森的这名外国人戴一副金丝边框眼镜,衣着考究,他搭乘的“阿奎利亚”号(acquila)轮船经过一个半月的航行,途经新加坡来到上海。自3月份离开莫斯科后,他沿途游历维也纳、威尼斯,到达上海已是6月3日。他正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在此前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来到了上海。
他们来不及欣赏这个城市的繁华景象,而是急切地要面见李达、李汉俊两位中国人。李达、李汉俊,这两位曾经留学日本并读过大量社会主义文献的年轻学者,此时已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他们接待了陌生的外国来客。
19秋到1921年上半年,北京的李大钊、武汉的董必武、济南的王尽美、长沙的毛泽东、广州的谭平山以及留日的施存统、留法的张申府等人已先后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如何将中国这些分散的小组发展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政党,马林、尼克尔斯基与上海的这两位成员商议,应当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和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等事宜。于是,李达、李汉俊立即写信,函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让每地速速选派两名代表赶赴上海开会。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十
1920建党大业在上海展开年2月4日,陈独秀抵达武汉,应邀到武昌文华大学去演讲,“打破阶级的制度,实行贫民社会主义”是他演讲的主题。这次演讲轰动社会各界。陈独秀刚回到北京的家中,警察就尾随而至,陈独秀只能转移到李大钊家中。李大钊则提议,让陈独秀去上海,那里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的所在地。
2月的北京风大雪浓。夜里,北京朝阳门驶出了一辆带篷的骡车。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对思想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转向建党的实际行动。据记载,他们在车上商谈了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事宜。
19的春天来了。4月的一天,上海老渔阳里2号响起了敲门声,来人拿出李大钊给陈独秀的信。他叫维经斯基,身份是共产国际代表。在与李大钊多次的恳谈后,维经斯基认为中国已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他表示要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于是,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专程到上海与陈独秀会谈。
在那个乍暖还寒的春天,陈独秀与维经斯基的商谈越来越进入实质性内容,他们一致认定,建党大业应该在上海展开。
1920年春,陈独秀和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沈雁冰在老渔阳里2号召开了五人会议,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这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并且起草了党纲。
8月,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老渔阳里2号正式成立。
此后,老渔阳里2号鸿雁来往不息,进步志士纷至沓来,犹如大本营似的推动着中国各地共产党发起组的积极建立。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十一
同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湖南由毛泽东组织,在武汉由董必武、刘伯垂等组织,在山东通过王尽美、邓恩铭组织。陈独秀的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无形中起到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并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做好了思想和组织准备。
对于组织的名称叫什么,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当时,欧洲很多国家的工人政党有叫“社会党”的,也有叫“共产党”的,陈独秀为此致函北京的李大钊,询问叫社会党还是共产党,李大钊等人经过商量后明确回答:就叫共产党,这也是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意思。
陈独秀接到回信后非常赞同,他说:就叫共产党,旗帜鲜明,中国要走俄国革命道路。
19马克思主义火种在老渔阳里2号点燃时,邵力子38岁,沈雁冰24岁,李达、李汉俊和陈望道都是30岁。陈独秀在这些年轻人中年岁最长,也不过41岁。
今天,老渔阳里2号的历史使命早已完成,然而,门口挂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铭牌依旧让人充满敬意和豪情。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石都见证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意气风发、激情满怀的人格魅力,这里的每一道缝隙都吸收过他们划时代的高谈阔论、豪言壮语。
老渔阳里2号,一座承载着革命传奇的石库门,前事辉煌已写成了历史,但往事悠悠,我们的眼前依旧能看到无数风云人物活跃其中,那一把越燃越旺的革命火种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十二
19的那个夏天,在我们这座城市的中心,在当时叫做法租界的一条小弄堂里,悄然走来一群年轻人,他们以迥异的地方口音,交流信仰,碰撞思想。他们也许不是先觉者,但他们绝对是先行者;他们也许并非个个才智过人,但他们在那个当下却是理想饱满,激情澎湃。当很多上海市民还过着他们庸常的生活时,一个政党已在他们的身边诞生,这个政党将改变他们的城市、他们的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
_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回顾那一个历史时刻,细节虽已模糊,但意义却更为清晰。在中国共产党诞生_周年前夕,本报“朝花·夕拾”专栏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联合推出“伟大的开端”特辑。今起隆重刊发首篇文章《树德里的灯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召开过十八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民主革命时期,分别在上海、广州、武汉、莫斯科和延安等地召开了七次党代会,其中,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都在上海秘密召开。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十三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月22日至7月12日在莫斯科大剧院召开。
让中国共产党代表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与他们先后到达莫斯科的竟然还有国内其他形形色色的所谓的“共产党”组织代表,而且有两家已经获得大会的代表证。一家是由姚作宾等人组织的所谓“中国共产党”。另一家是由江亢虎组织的“中国社会党”,自称党员数达到52万之多,建立有490个支部。后屈服于袁世凯淫威,曾宣布解散。江亢虎原是无政府主义者,作为北大名教授,当时的社会影响不亚于李大钊和陈独秀。眼下,他以“中国社会党”和“东方无产者代表”的双重身份,取得了出席共产国际三大的代表证,并获表决权。
前景,因此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如果江亢虎代表的“社会党”、姚作宾代表的“共产党”,和张太雷、俞秀松他们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都被共产国际承认,那么,中国今后将同时存在三个“正统”的共产主义政党,中国革命将面临复杂的局面。
如果不能及时正本清源的话,正在襁褓中的中国共产党就有夭折的危险,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将被重新改写。
6月22日,即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幕之日,俞秀松十万火急地发出《中共代表俞秀松为姚作宾问题致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声明书》,指出“自称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姚作宾等其实并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在第二次中国学生大罢课期间已成为中国学生唾弃的卑鄙叛徒,没有任何资格同共产国际进行联系,并要求共产国际撤销对姚作宾所谓的“共产党”的承认,取消姚作宾出席大会的资格。
接着,张太雷、俞秀松又发布了《张太雷、俞秀松给季诺维也夫的信》,揭露江亢虎是十足的政客及其反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强烈抗议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承认江亢虎的代表资格:“鉴于资格审查委员会给骗子江亢虎以代表资格,本代表团认为有必要提出抗议,特作如此说明:江亢虎以何种名义出席代表大会,是代表中国并不存在的中国社会党?而在这并不存在的社会党里更没有什么左翼,那么他以何种名义参加?江亢虎在中国只是作为一名总统顾问为人所知,他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如果第三国际允许北洋政府的总统顾问参加,就会失去中国青年的信任,给我们重大打击。”
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国际派驻远东的全权代表舒米亚茨基给予了中国共产党以最大的支持。舒米亚茨基帮助张太雷完成了《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太雷同志的报告》。
共产国际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代表们的意见,经过研究后,果断地收回了江亢虎、姚作宾的代表证。对此,江亢虎表示“抗议”。随后,江亢虎悻悻回国,写了《新俄游记》一书,开始攻击十月革命。
后来江亢虎投入汪精卫怀抱、姚作宾在抗战前期投靠日寇成为汉奸的事实,也佐证了这场生死较量的必要性。
伟大的开端体会篇十四
本课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一节课,首先的向学生介绍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为了通俗易懂的让孩子们明白我把整个概念分为三段“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引导孩子们回顾以往学过的革命《辛亥革命》并把革命与改革《戊戌变法》做比较,得出“革命”是用暴力的武装斗争的方式达到目的。其次民主主义,提问民主的反义词---专制,由此引出“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即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近代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所以我们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除了反封建还要反侵略。而这一革命任务应该由资产阶级完成,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为之奋斗过吗?答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结果呢?失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想要完成这一任务很困难。那么最终是由哪个阶级带来我们完成这一任务的呢?中国近代史结束后中国走上了什么道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19中华大地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一运动把伟大的无产阶级推上了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由此开始。那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分的主要标准就是领导阶级不同。而革命的性质是不变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讲诉这个标题花了大概20分钟,但是我觉得这种通俗的讲解方式还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我通过学生已知的“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这些知识来引出新知识,这样学生们极容易明白,又有很高的参与度。初中的课标要求本来就很低,学生们只要知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分标准是领导阶级的不同即可,不像高中要分清革命的任务、前途等等知识点。
《伟大的开端》课标要求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简述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五四运动一目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初探五四运动的原因;五四运动的基本过程结束;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教学中我个学生选择了一段电影《建党伟业》的视频材料,介绍五四运动当天学生们的斗争过程。观看视频时要求学生们那笔记下运动中任务的名字,喊出的口号,运动的路线同时体会学生们的斗争精神。这样学生们对于五四运动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同时可以感受到震撼的爱国精神。好的视频加上恰当的问题引导可能会超过老师的一言堂效果。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同样将问题展示给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带着问题看书,这样的学习效果我想会跟好。在介绍一大代表是我还注意联系热点最近召开的十八大,提问孩子们知道十八大有多少代表?代表全国多少党员吗?孩子们都抱着瞎猜的心态给出无边无际的答案,当他们知道今天中国已有八千多万党员是都很惊奇。这样也更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本课小结时我围绕着伟大的开端的开端两个字,强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14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