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中国思想史读后感(案例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05:30:09
最热中国思想史读后感(案例19篇)
时间:2023-10-28 05:30:09     小编:念青松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文化内涵。如何通过读后感来反思自己的成长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下是一些读者们写的精彩读后感,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评价这本书的。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一

一直以来,我并不懂得幸福是什么。当有人问起的时候,我只是笑着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而今天,当我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后,终于进一步理解了“幸福”的含义。暑假期间,带着无数的好奇心,我去采访了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认为:幸福就是能吃饱、穿暖,一家人一起坐在饭桌前谈笑风生。我觉得也对,因为以前能吃上一顿饱饭就很满意了。我想:这应该是最简单的幸福吧。爸爸、妈妈认为:幸福就是有很好的事业、智慧、美丽、爱情。不但自己一家人过着美好的生活,还要献出爱心,帮助贫穷的人们摆脱困境。

听到别人的答案,我综合《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也好好地想了想:天天吃人间美味当然是一种幸福,同时,能看看高山的雄壮、听大海的.怒吼、闻花草的清香,拥有强健有力的体魄,不是更幸福吗?还有我的良好表现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周围的人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那也是一种加倍的幸福。

三代人对幸福的看法,从物质上的追求到精神上的追求,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慢慢变化,这些让我们明白: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人们对幸福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一个个小家的幸福离不开一个大家的幸福,只有国家富强了,一个个小家才能幸福。

可是我又想,当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由于爆竹的爆炸,汽车的尾气,喇叭的高鸣,森林的减少,溪水的变质,人类生活的“地球村”正在被“无形的大火”改造成一个“可怕的黑洞。”中国的人均耕地不到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人均谷物产量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俄国的二分之一!人均淡水、石油、森林等重要资源都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在这样的起跑线上,向新的幸福目标出发,不知要跨越多少个障碍,这个任务是多么的艰巨啊!

为此,向更高的幸福出发,就要跨越这些障碍,需要十三亿中国人齐心协力,更加积极地加入到建设幸福中国的大队伍中去。同学们,为了让国家更加强大,为了让人民更加幸福,让我们节约资源、爱护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吧!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二

比起史书,将本书看作一本20世纪重要思想的目录工具书似乎更合适。作者枚举了20世纪产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和科学发现,语言通俗流畅,具有科普价值。

但在我看来,缺点至少有二:首先本书行文脉络不是很清晰,似乎只是一个个重要观念的简单罗列和堆砌,缺少对这些思想之间逻辑关系的梳理,因此读起来不免有割裂和琐碎之感。

第二个缺憾比较隐晦却更加重要,即作者的个人意识形态观念表露得过于明显,甚至有些夹带私货之嫌,特别在谈及苏联时,作者的个人厌恶情感都快要溢出文本。虽说春秋笔法早已是史书撰写的默认原则,但如此明显的二元对立式评判却还是让人不适。

比起这些流于表面的评价,其实我更希望看到作者对诸如苏联文化现象与思潮的深入剖析,例如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了这些思想,它们又对世界产生了何种深远影响。因为即使是负面事物,如果我们不能理性深刻地看待和分析,而只是以个人好恶来评价,那么我们将很难从中吸取教训,以史为鉴的意义也不复存在。

综合来看,本书的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因此觉得有些可惜。但最后我仍然要给四星,多一星仅仅因为这本书的索引价值,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十分友好。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至少值得再读两遍!总算是读完第一遍了,诶,差不多看了两个月,经常是看几段就得时不时去查百科,越读越心虚,虽说一遍下来也算满载而归,但遗漏的东西更多。对这位作者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整整一百年的历史,涉及科学、经济、文学、艺术、哲学、医学、考古等等诸多方面的起源和发展,以世界级的眼光加以描述和评论,这种思想高度,仰之弥高!

近110万字的大作,不算我读过书中最厚的一本,但想到这是由百年历史所凝聚而成,即便是浓缩版,也足以彰显其份量,更何况这并不算简史,历史虽纷乱,但作者很切实的遵循年代纪,以时间主线来记录,轻重有序,对思想史上重大事件和成就,无有遗漏,当然,站在自己东方人的地位上,难免抱怨书中对于亚洲和印度和成就提及太少,但正如作者所言,20世纪,确实是西方世界的舞台,东方这个20世纪,拿得出手的成就确实寥寥无几。

看书的过程中,曾数次幻想过,若书中的知识点,都能不查询而略知,即便是只一二,才不枉自称读书人,所以难免心虚,且当是份美丽的愿望吧,有待努力!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四

从东周后期开始一定程度上富含贵族共和民主成分的分封制逐步瓦解,以商鞅改革后的秦帝国为代表的军事官僚实体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趋势,秦帝国的倒塌并未影响政治思想家们对王权主义君主专制制度的信仰,后面历朝历代虽然各种政治调解手段措施层出不穷。

但总的来说反而朝着不断强化君主集权的方向发展,直至清朝集封建专制统治术之大成,皇权空前膨胀,也造就了一个被自家皇帝痛骂“寡廉鲜耻”的官僚阶级,竟然在嘉庆年间发生天理教叛乱打进紫禁城的的千古奇谈,这表明密不透风的统治机器看似依然不可侵犯,但社会的内脏已严重病变。

旧的历史演进路径已然走进死胡同,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打断了传统的历史进程,也给今后的政治思想家们带来了截然不然的思想资料。

基督教的政治思想、伊斯兰教的政治思想和传统中国的政治思想有挺多的相似之处,前两者是一神教,后者崇圣崇道,本质上都是道统法统归于最高统治者所有,之下有着官僚体制,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介入社会生活,一般社会成员没有政治权利没有独立人格。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五

读完第一卷的感受:对于我启发最大的应当是精英思想和一般思想的论述,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有一部分也是与此相关(虽然是清代),5月答辩时,我说道:“学术史的发展固然由大儒们创立、推动......为后世学者推崇、敬仰,但是他们那些不出名的学生,身为地方士绅,却也在为传播吾师之学做着自己的贡献。他们也被裹挟于清初“由文趋质”的过程,是学术流变大背景下的小缩影.....”之后计划的硕论部分也与精英士人与地方普通士人的思想互动关系有关,不过因为最近太懒不想写研究计划书(日常反思自己的“无为”)(这一段话写于上周,与后文可能有所脱节)

正文开始:

读完整本书以后的感受:可能是二位都出身于中文系的缘故,感觉葛兆光与赵园二人在描述思想流变、现象时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必须称赞二人的文笔),但若是概括思想概念(尤其是宋明理学和佛学中的一些概念),我是觉得不如张岂之的那本教科书,不过葛兆光在导论中已言他并不希望模仿传统精英思想史的叙述方式,希望去关注整体的思想史发展,这种处理方式固然打破了传统思想史研究的桎梏,但我觉得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以研习经典思想史写法为先较为妥当。

关于中众多对其“虎头蛇尾”的评价,我感觉有失偏颇。三代秦汉时代,思想史文献本就缺乏,葛征引了大量新史料,所以未显得累赘。第二卷进入近世思想史后,由于近世的文献众多,若按照传统的“精英思想史”叙述,本就会内容庞杂,葛在导论中已论他希望开拓思想史的新写法,关注到“思想大背景”的流变,而非局限于传统“精英思想史”论述,为了保证书不止于过分庞大,对于概念性的内容,以及近世思想史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并不会过分关注。与此同时,他又引了好多新史料(比如宋代的洛阳,以及清代的地图、西学等),如此谋篇布局之下,就显得传统文献史料太少了,也无怪乎有人会言“虎头蛇尾”,材料征引过多等等评论。这也是我在上文所言,此书的思想流变、想象描写优于思想史经典概念的概括。我倒是觉得这种处理开启了思想史书写的新趋势,如果追求经典概念,那么去读张岂之的《中国思想史》就好了,此书我认为是优秀的教科书,但张先生的书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桎梏,不能为如今大多数的初学者接受。

十八、十九世纪之际考据学的转向》时,里面提到“清代初期的政治权利就相当巧妙地垄断了本来由士人阐释的真理,并使帝王的‘治统’兼并了‘道统’”,我感觉杨念群的《何处是江南?》一书便是以此为论点进行挥发,比如关于经筵与讲会,清初由文趋质的分析便是由此而展开。前日买了杨念群的新书《百年清史研究:思想文化卷》,大概明日就到,对于这本书,我挺期待其中的内容,因为开头便是讲研究范式,后又有一节专门研究经史观,感觉这些都会对我未来的硕论有所启发。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思想背景的描述。在计划硕论时,我曾为此困惑不已,看了一些元典却也不思其解,虽然我注意到了清初浙东地区由文趋质的现象(此点当然是受杨念群《何处是江南》一书的启发),但其中从黄宗羲到章学诚的学术变化的困惑仍未得到解决,外因与内因如何交织,地方普通士人的思想在其中起到何种作用,这都是我接下来需要思考的话题。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好书,打开我研究新思路的好书。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六

今天读完了《先秦卷》,简单谈几点理解。

1、本卷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流派(儒法道等)的主要政治思想观点和其思想发展历程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阐述。

2、商朝神权与王权交织,用人活祭和普遍的神灵崇拜倒是有点类似阿兹特克帝国。

3、春秋以来,周朝旧的政治体制开始解体,思想家们提出了各自的理想国,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对统一的追求和或明或暗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支持是思想家们最大的共同点。对统一的执着可能跟周天子臣民这一共同的身份认同有关。《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结束乱世再造天下成了最终极的政治桂冠。而为何君主专制制度的情况较难理解。我想可能有几点原因:一是君主\圣人被认为是作为贯通天地人三者的存在(君主就是“王”字那一竖),这使得君主获得了独占政治权力的法理性;二是分封制的解体导致官僚治理的郡县制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方向,权力依附于君主的官僚阶层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三是在前现代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大一统与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内在联系,这一点和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内在原因是由于从城邦国家发展到一个跨地区跨种族的大国一样。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七

本书汇总后的建议有:

(1)终结双轨制的改革策略,尽快减少甚至消除政策扭曲,真正实现竞争中性,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2)主动、积极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取消生育限制,建设良好的老年与幼儿护理措施,加强对妇女的职业保护,鼓励生育。

(3)保护知识产权、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改善诸如补贴与国产化等产业政策工具,建设基础设施,消除政策障碍,支持创新与产业升级,并充分重视对国际市场的溢出效应。

(4)公共财政的重点应从支持经济稳定转向提高经济效率与改善收入分配。

(5)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推进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改革,改革监管体系,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间关系。

(6)彻底打破城乡长期分隔的`局面,取消户口限制,改革农村土地的产权安排,支持农民工市民化,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

(7)采取市场化的政策手段,比如征收污染税与实行碳排放交易,让中国经济走上绿色与低碳排放的发展轨道,提高生产与生活质量。

(8)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开放政策,明确进一步开放的承诺与时间表,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在与国际经贸体制的互动中,灵活处理发展中国家议题。

建议各个维度都有,我个人是这么看待这事:

总是有一部分是要解决社会性问题,但社会性问题或者安全维度问题不一定促进经济增长。分列较为合适。

跳过所谓的中等经济陷阱核心就在于中国的企业在全球的经济链条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过去相当于依赖一些极为基础的要素比如劳动力(世界工厂等)、投资(基建等)、消费(房地产、城镇化等)等就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这是在特定形势下才有的机会。后续则显然需要升级,尤其是面向外部的产品服务升级。形象讲是只有小米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苹果。这在内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树立企业在全球中的位置。反过来讲就是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多的华为,需要能经营全球市场,而这达到一定规模后,就根本不单是经济问题,政治经济不协调就会出现华为、中兴这类事情。与此同时解决老龄化等带来的民生等问题,确保基本消费。

总结来看,就还是世界上就只有政治经济学,没单纯的经济学。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八

上编是对于针灸的文献整理,作者从这些古籍中“再发现”了许多原本存在却被后人抛弃的理论,由此深化了对于针灸中许多概念的认识。下编主要是针对一些尖锐问题的探讨,同时反思针灸发展过程中的弯路以及今后的针灸学应当何去何从。

“缺乏对自然的反抗精神”或许是现在的中医对自己的最大限制,医学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仅仅排在第三,作为外来者的儒家与道家反而更加重要。张树剑老师在书中提到借助于“法象”来使中药“归经”已涉及虚境,对于这一点我个人并不是十分的认同,根据药物的外形来揣摩其治疗效果其实是具有一定道理的,正如仿生学的应用一般,在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应用此种取类比象的方法是可取的,但是过于执迷与方法论而忽视了对现实的考察,才是步入虚无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是古人研究天地规律,认识世界的工具,它代表着一个极具特色的宇宙视野,对于未知的真理给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到医学面对的并非是不可知的天地之“道”,而是实实在在的人体之“理”,不同的方法论指向的却是相同的人体解剖结构与功能,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中医理论受到哲学影响太深,或者说从哲学家改行中医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是所谓的“儒医”。带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激愤的这一群书生,喜欢的显然不是血淋淋的人体,而是更接近圣人的经典,于是从宋朝开始,整理文献反而成了医生的天职,这正是我特别反感宋朝医学的一点,而只有到了礼乐崩坏的金元时期,医家才开始重新拾起临床经验,但此时的中医学界显然格局已定,我们顺着自然哲学塑造了理论,如今又是顺着古人的错误继续下去。

“干针”与“针灸”之争指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行业内利益的驱使阻碍了中医的发展。理疗师为了避开美国法律从而谋取私利,因此想要把“干针”独立出来。而如今的中医行业也存在新旧之分,新学派的出现必然会撼动旧学派的地位,而旧学派往往都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学术界的革新一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因为国家政策的扶持,各类“伪中医”也想要分一杯羹,从中混水摸鱼,彻底搅乱了本就不平静的业界,外人甚至已经分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什么才是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如今的中医明面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但这对于一个根本上还没有厘清思路的庞然大物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中医理论究竟是什么呢,合上书页的我,再一次陷入了深深地迷茫与思索。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九

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回顾及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管理思想,比较了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需要充分吸收中国文化的精华,开拓创新。中国的管理思想的研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研究对象模糊、缺乏史料的考证、不注重时代背景、对各种管理思想之间的关系缺乏梳理等。加强中国管理思想史学科的建设,能为中国管理思想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科技、人才支撑。

关键词:中国管理思想史;传统文化;管理方式;研究对象

中国的管理思想史是关于中国历代管理活动的一般原则的思想史,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文化典籍涉及多个方面,如治理国家、战争攻守、教化百姓、文化礼仪以及探究天理、人性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有些思想在当今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回顾

从时间维度来看管理学,中国管理思想史包括了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管理思想研究。其中出现的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和兵家的管理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都为现代管理思想打下深深地烙印。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逐步确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企业管理和改革实践不仅需要管理理论支持,更需要具体管理思想的指导。在引进西方管理思想的同时,我国的学者也开始致力于开发创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与总结新的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管理路子。

1984年,前国家经委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讨会,研讨会的召开对中国管理思想研究及其现代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后12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研究组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该专业学术团体主要从事发掘和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管理现代化服务。1984年,杨先举、覃家瑞合作编写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一书是由中国大陆出版,是中国第一部探讨中国文化遗产在现代经营管理方面应用的著作,中国古代的兵家管理思路独特,方法卓越,有关《孙子兵法》中诸如“庙算”、“七计”、“以正合,以奇胜”等的一些研究成果,其运筹和决策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管理思想,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开拓创新,在面对全球激烈的经济竞争时,我们才能使用新的管理战略与决策,在管理和实践中熟练运用,促使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进步。

(二)建立在企业管理研究思想上的中国近代管理思想。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封建制度瓦解没落,外国列强主义入侵,社会团体不断迭起的内外交困之中。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于特殊的环境中诞生的中国近代企业,其生存和发展的路径就是不断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后来形成的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所以中国近现代管理思想的研究基础集中表现在洋务运动,及之后的企业管理思想研究上。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下,19世纪60年代兴起了官办军用工业工业,但是清政府由于财政问题不得不放松对于工业的要求,致使民间资本参加的企业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这种“管督商办”的形式使很多商人失去了积极性。晚清洋务派“官商合作”的经济思想逐渐取代了“管督商办”,这种经济管理思想是近现代企业创始初期的开拓之举。其形式弊端也很明显,由于管理权仍在官府,官商矛盾不可避免。企业缺乏生命力使得这种管理思想的实践最终陷入困境。甲午战争后,洋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面临着重大的改革问题,不得不转变经营方针,更多的官员和商人被发动起来,成立了具有更多民营性质的商办企业。

中国近现代管理思想,不仅是通过对企业管理活动的调研,反思了新式企业实践中诸多的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还要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方式,从多方面进行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改革和提升。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企业制度发展完成了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变。但是由于国家商业体制目前的局限性,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始终没有摆脱官办和管督商办的模式,使得我国近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之路复杂而曲折,近代企业的发展受到遏制且没有明确合适的发展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初期,国内开始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国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要求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但是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经济欠发达,企业管理经验匮乏,管理技术缺乏系统性指导,所以便积极引进了前苏联的管理方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在党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引下,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企业逐步贯彻落实新的管理理念,经济发展管理出现了新局面。改革开放后,基于以人性假设为主线索的西方管理思想理论渗透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发生了演变,以学习、引进、发展西方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新一轮管理思想改革开始了。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思想也在不断深化和转变,科学性管理的指向不断向人文主义倾斜。组织文化管理模式不断应用,并影响着企业内部软实力,围绕服务宗旨、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最基本的文化要素进行经营管理,以共产主义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为主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和思想导向,鼓舞调动着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二、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比较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使得民族之间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差异、技术水平参差、社会制度区别,使得各个民族之间形成的管理思维模式、管理方式和管理风格蕴含强烈的地方特色。

(一)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思维模式不同。中西方的管理思维模式有着很大不同,西方管理注重“精准”、“细致”等理性思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以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为代表的唯理哲学。它们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用实证检查、观察,通过数据来验证假设,将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推广,贯彻科学的原则。从理性角度出发认知事物,排除情感的因素,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事物构成因素的分解,找出规律,整理和分析达到对事物的认知。西方的管理思想是理性和明确的,以条文、规章等条条框框规范个人行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则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的管理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入世”,具有广泛的的涵盖性,即“劳心者治人”。在管理实践中,人起着主导作用,以道德伦理为辅助来对人进行约束,从自我管理的角度出发,倡导个人对自身、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的管理思想由人情贯穿,重“义”轻“利”,属于感性的思维方式。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管理思想有着双重的影响,既有促进其发展的利好因素,也有阻碍其发展的障碍成分。传统的管理思想必须经过不管的改进发展,去粗取精后才能更好的与市场经济相容。

(二)中西方的管理思想方式不同。西方管理方式仍然比较关注于科学性。西方管理科学崇尚,“个人中心主义”,其强调单方面个人的私人利益,提倡竞争精神,包括适者生存的淘汰法则。所以,平等的思想在西方社会深入人心,因为在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无法形成泾渭分明的等级关系。刚性管理为西方管理科学的主线,注重制度化,规范化,注重分析,避免滥用权力,最大程度提高管理效率。以工作为中心,以合同及规定原则所认定的契约关系进一步明确个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与西方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是,中国的管理方式更具艺术性,以人伦关系和情感法则为中心,受传统道德和历史文化的制约。人伦结构分匹配了行为角色,赋予个人应尽的等同行为角色的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其权利和义务因对应的人伦关系不同而不同,因此展现不同的行为习惯。中国管理方式多以较为柔和和人性化的'方式进行,这是由中国的传统思想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更注重是人情管理和感情舒畅。中国追求社会稳定与和谐,通过提升修养,知行合一,管理方式效法自然,这种柔性管理注重人的情感,以人为本,更多采用以思想教育和政治熏陶为主的管理方式,甚少使用强制手段。刚柔管理并无优劣之分,二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刚柔并济,才能真正发挥管理的科学作用与艺术之美。

(三)中西方管理思想的目标不同。由于中西方核心价值观以及主流价值体系的不同,其所引申出的价值管理对象和管理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西方管理思想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发展起来,交易贸易促使商品的流通,也促进了以利益为重心的主流意识的形成。西方管理目的是通过提高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注重过程和细节。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西方管理的核心问题,以此获取更大的利润,整个管理过程都受“利”的支配,不受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西方的管理着重于细节的微观管理,对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运转,而相对忽略社会的宏观管理。

中国管理思想的理想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各得其所,各有所安、其乐融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都着重“大家”和奉献精神,不提倡“小家”和个人私利,核心集中在对“人”的个体修养的研究。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团队合作,虽然要求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和水平,以身作则,但是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形成一种良性的管理循环状态则是提高管理质量的主要方式。

三、中国的管理思想史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的思维惯性,中国管理思想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管理思想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和革新,管理方式层出不穷,但是也存在某些问题。

(一)研究对象模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以“仁”和“礼”的管理思想为基础,进行解释和阐述。古代思想管理家的理论基础多借鉴文化史料,其阐释的主要是一国君王的封建制度管理,即“治国安邦”。古代管理思想的目标是社会的安定,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而近代管理思想主要研究的是企业的管理,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商业贸易活动。古代管理的管理背景环境是可以预期的,而现在管理则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因素及国家政策变动。古代管理对象的侧重点是人,如何判定一个人的修养本质,没有一个明确的论断。虽然人也是近代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其本质是追求人所带来的效益和最终结果,通过管理人把过程做好,对于管理者自身的修养标准并没有作以界定。由于管理学各个阶段的内涵和主体的差异性,相应的管理思想也不同。所以中国思想管理史的研究是从古代治国安邦的不断过渡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及管理的,这两种管理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应是何种思想,或者该不该去明确的划分对象主体,如何划分,划分后的结果预期等,这些都尚未得到解决。

(二)缺乏史料的考证。中国的管理思想史于古代就初具雏形,到进入实践和发展的阶段不断融入西方管理思想是中国管理思想史的转折点。与西方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科学的管理理论不同,中国的管理思想大多是在论述其他问题时附带提出的副产品,这些理论的提出缺乏假设检验和模型运算,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我国在管理思想方面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迄今还没有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发掘和整理工作。

(三)不注重时代背景,缺乏管理领域间的关联思想研究。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管理思想涉及行政、经济、军事、文化管理等各方面,但是主要研究内容多集中在伦理规范和国家管理两方面。对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中国现代管理实践的研究只注意两者之间的演变联系,忽略了它们在研究方式方法上的差异和创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张通过管理者自我修养的提高产生影响力,使被管理者从主观认可服从,从而外部的监督和管理成为辅助力量。而中国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往往忽略历史条件和背景,站在古代的视角对当代的管理思想做出牵强的解释。如果以当下的经验来对历史进行研究,会脱离思想史本身的含义,得到武断的结论。

四、对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的展望

商业全球化和信息化带给管理思想新的血液和影响,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史实的层面,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为深刻的理解它。

(一)加强中国管理思想史学科的建设。由于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管理思想的研究还集中在对于传统管理思想的挖掘,停留在资料收集阶段,缺乏进一步的考证和验证,而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应该系统分析各时期管理思想的来龙去脉。中国企业的管理尚在“思想”层面,缺乏管理科学的实践性理论,缺乏针对系统的理论支撑。我国还没有中国管理思想史这门学科的设置,导致中国管理思想史不能形成自己专业的队伍。中国管理思想史是一门管理学与史学相结合的学科,只有赋予中国管理思想史独立的学科地位,才能为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正确的借鉴西方的管理思想。对中国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必须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管理的发展现实出发,只有借鉴现实管理工作发展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其研究和开拓工作更具代表性和针对性。中国的历史条件决定,中国须在自身社会主义发展的现有基础上,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借鉴西方先进管理学科理论,调整和吸收,使其变成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现代经济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不仅同经济、技术、文化相关联,而且和民族特色有着密切联系,这在管理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中国管理思想史的研究除了探究历史的真相,更是通过历史来揭示未来。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研究管理思想各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理清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是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京文.中国管理科学发展方向之管窥[j].南开管理评论,,12(1):4~7.

[2]李孝迁.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j].安徽史学,2009(3):22~29.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十

今天起开始阅读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史》一书(版本为九州出版社5月第一版)。此书是1950年应张其昀之约而写,于1951年完稿,1952年出版,1977年作增添校订再版。

此书主要概述了中国历代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要义,时间上是从春秋中晚期到现代,分为44个条目。这本书只有280页,这对于整个中国思想史而言,肯定是比较简略的,本书只做扼要提示和点拨。钱穆著作中可以作为本书参考书的,多达十多种。所以,要想进一步研究中国思想史,就可以参考钱穆的其他专著,像《国史大纲》《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四书释义》《墨子》《惠施公孙龙》《庄老通辨》《阳明学述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等书,而单篇论文则可参考《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这部《中国思想史》,仅仅是上述这些著作的“赅括而综合的叙述”。

钱穆治学主张会通,所以研治思想史,他说应注意通史及文化史,故上述著作如果不能一时遍读,那就至少要读《国史大纲》和《中国文化史导论》这两本书。另外,也要注意旁通西方思想。

本书的写作风格是,力求简易通俗,可是由此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对各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之处,不容易快速了解。那怎么办呢?钱先生给出建议,最重要的是“细心玩索”,不要着急,循序渐进,“明得一家是一家,明得一节是一节,明得一句是一句”。这看起来不是太慢了吗?其实如果反复研究玩味思考,长期积累下来,自然就会豁然贯通。这一点正是朱熹教人读书的方法:“近日看得后生,只是教他依本子识得训诂文义分明为急。自此反复不厌,日久月深,自然心与理会,有得力处。”

钱先生认为,思想可不仅仅是文字,思想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思想是有生命的。在例言中,钱先生说:“无思想之民族,决不能独立自存于世界。思想必有渊源,有生命。无渊源无生命之思想,乃等于小儿学语,不得称之为思想。”本书例言写于1977年,对于当时的中国思想界,钱先生认为正不幸像犯了一小儿学语之病,也就是没有思想,因为思想失去了渊源也就失去了生命。要改变这一现状,那就是去追溯中国的思想渊源。这也是钱先生写作本书的目的:“指示出中国思想之深远的渊源,抉发出中国思想之真实生命。”

读了这本书,读者会有哪些收获呢?钱先生说:“学者由此窥入,明体可以达用,博古可以通今。”对于中国的现状,对于民族的未来,将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去寻觅出路。

最后钱先生提醒读者,“切勿以知道一些旧公案,拾得一些旧话头,即为了事”。就像朱熹所说:“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又有一种,则一向泛滥,不知归着处,此皆非知学者。须要熟看熟思,久久间,自然见个道理,四停八当,而所谓统要者,自在其中矣。”钱穆解释说:“读书即心急要求统要,此是心不宽。有些人,遂求于一言半句上既见出统要来,此如初格一物,便要明天理。其实此等统要与天理,仍只是己见耳。但放开心,不责效,又易泛滥;一书看了又一书,一物放过又一物,到底心中还是无所得。故看书须熟看熟思,尽在此书上多挨,挨得,自然有得也。”(《朱子学提纲》“朱子论读书”)

既然讲思想史,那就先明白什么是思想?钱先生开篇即引佛经的话:“有生灭心,有相续心。”一般人都有生灭心,就是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并不总是持续地专注地想某一个问题。只有很少时候能做到持续而专注地思考某个问题,这个时候,才算是有了思想。而有的人,对某个问题长年累月地反复思考,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去研究思考这个问题,他们便是思想家了。那么,什么问题,是我们最关注而又最不容易得到确定答案的呢?恐怕要数宇宙问题和人生问题了。这不仅仅是一两个思想家关注的问题,而是众多思想家关注,而且往往关注对象不同,谈论的方向不一,结果不一致,于是形成了思想史上的派别。

接下来,就是什么是中国思想史?这很简单了,作为一个有文化有历史的民族,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意见,不断延续的过程,就是民族思想史,中华民族的思想史也就是中国思想史。放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思想史也只是世界人类思想史的一个派别而已。

那么,讲中国思想史,太远的不说就从春秋说起。

人类对宇宙人生的认识,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生死问题,而其他问题只是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在春秋时期便对生死问题有了成熟的思考。钱先生以两个人举例:郑国的子产和鲁国的.叔孙豹。

子产的思考,是从“见鬼”说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十一

读完《别了,我爱的祖国》这篇文章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深深打动了我。在即将赴远洋求学之际,作者站在高高的船栏上,与前来送别的亲友告别,心中固然有着千万的不舍,但他对祖国被侵略的痛心和战胜帝国主义的决心让他毅然地站在了甲板上。看着祖国大好的山河,作者心中自然充沛着骄傲与自豪,但帝国主义的军舰硬生生地挤入了眼帘,刺痛了作者的心,刺痛了所有中国人的心。

作者是理智的,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没有选择飞蛾扑火,而是决定师夷之技以制夷,暂时离开自己深沉爱着的国土。纵然有再多的牵挂,纵然有再多的不舍,带着山河破碎的心痛,作者毅然决然地登上了轮船,看着自己与家乡渐行渐远。

然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让作者有丢下祖国的负罪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流传的当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信念。众多赴洋的留学生都沉溺于声色犬马中,“盘着大辫子”,忘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但作者没有,他宣誓要加入中国的建设之中,宣誓要彻底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宣誓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养育了他的中国!这种民族责任感是当时乃至于现在很多青年都不具备的。

回想当下,越发觉得祖国需要一批批如作者般有志的青年。远的不说,近日的事件,黄海上的韩美联合公演,印度于喜马拉雅山脉虎视眈眈,越南文莱新马泰齐插手南海……中国的四周局势不能说不紧张。回看国内,各种高科技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外国,龙芯半途而废,一汽收购双龙几乎完败……太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还不够强大,还需要千千万万能够加入这大时代工作的有志青年共同登上轮船,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形形色色的诱惑,一头扎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

而对于我自己,要成为那千千万万分之一,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努力学习,还有积极地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不被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蒙混了视听,一直保持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这样,我才有无穷的动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才有坚定的毅力在所有的困难面前都咬牙坚持!

这是我的誓言!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十二

思想史是文化史的一个分支。在高考注重考查能力的今天,思想史复习教学一方面要同整个文化史复习教学一样,点线面结合,以形成完整有机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针对思想史本身的特点,应重点从深度、广度、高度上加大复习教学的力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试分别加以论述。

一、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思想史复习教学的起点。历史复习教学不同于历史研究和常规性历史教学。历史研究和常规性历史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历史复习教学有时便不一定要从具体的现象和材料开始。具体的事物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从具体的东西入手,不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反而会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抽象和概括,在思想史复习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从一个个概念入手,在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运用逻辑的方法,即从简单的历史范畴逐步进入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历史范畴,这样便能使学生一进门就抓住问题的实质,并层层延展,对具体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辩能力,从而将思想史复习教学置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例如:“绝对平均主义”是小生产者要求平均享有社会一切财富的幻想,只要对这个历史概念内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就有助于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因为这种思想是农民小生产者幻想的产物,它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因此,它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这种落后的理论武器最终不能将农民战争引上胜利的轨道,如明末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便是例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它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直接相违背,带有落后性和破坏性,这就为科学认识1958年我国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失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理论观照。如:“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概括孙中山前后期思想的两个基本概念。“三民主义”的重大缺陷是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而“新三民主义”则在三大政策的基础上容纳了这样一项重大内容。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的差异,学生便能判断这两种思想孰高孰低,并以之分析孙中山前后期革命斗争的成败得失及内外政策所体现的不同政治色彩。如:“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基本概念的了解,必须深入到对这种思想体系合理内核及局限性的全面把握。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合理内核,才会明白它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只有深刻地领会了它的局限性,才能根据历史事实,科学地推断出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而且必然会被科学共产主义所取代。

二、纵向深入,突出思想史

复习教学的深度。

思想的发展大多数是呈线型的。为避免对一部思想史流于作单薄的知识记忆,教师应借助于基本理论的指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各种思想的发展作小切口、深分析,以突出思想史教学的深度。具体来说:

1.钩沉索隐,深入探讨各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1][2][3][4]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十三

前两天,我学了一篇新文章《小英雄雨来》,读后,我深有感触,我很佩服主人公雨来。

在生活中,父母处处关心我们,不仅交钱供我们上学,给我们吃好的,穿好的,还很宠爱我们。我们的学校既宽敞又明亮,可有的同学还不好好学习,而雨来在豆腐房里上夜校,那里又破又旧,雨来学习却很认真。希望我们都能好好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读了海底二万里之后,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追捕海怪.他们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依然不放弃追捕海怪,一定要把这个“谜”弄清楚。我在以后的学习上,一定要向他们学习,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十四

姓名:本网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91年7月17日)

居住地:南京

电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5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网络游戏

职位:游戏策划师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经济思想史

学校:南京理工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网络游戏

目标地点: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游戏策划师

工作经验

2015/6–2015/11:xx有限公司[5个月]

所属行业:网络游戏

策划部游戏策划师

1.检查系统策划,执行策划的工作情况,确保产品按照正确方向。

2.游戏版本的规划,监督执行,多个项目间的协调,对游戏主要功能进行验收,确保达到设计预期。

3.协调程序部,美术部之间的.沟通,整合各方资源完成既定任务,制定部门的新人培训计划和内容,以及部门的日常事物管理。

2014/8–2015/5:xx有限公司[9个月]

所属行业:网络游戏

策划部游戏策划师

1.分析市场形势,确立项目类型及内容,游戏框架构建及系统规划。

2.游戏ui框架规则及各系统ui设计,游戏数值设定及系统功能设计。

3.资源、功能需求管理及验收,版本及流程控制。

教育经历

2010/8—2014/6南京理工大学经济思想史本科

证书

2011/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多年的游戏行业研发经验,熟悉策划案的编写格式,在提需求的时候,更能预估项目人力和时间问题,撰写策划案时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与运营、策划、程序、美工都有过沟通,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懂得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十五

30天能环游中国?捧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满是疑惑。当我真的伴着这本书,体验了一次“不走路的旅行”,内心里无时不升腾起自豪之感。

我为祖国的名胜古迹而骄傲。随著书:我游览了故宫、长城、天安门,观赏了龙门石窟、敦煌壁画等许多名胜古迹,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金水河上横跨五座汉白玉石桥,桥的前面有一对雕刻精美的大石狮,还有一对挺拔秀丽的华表。说起华表,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华表顶上各有一个承露盘,盘上都蹲着一个石吼,石吼面向南。传说它经常注视着皇帝外出的行动,当皇帝在外游逛久了,它就劝皇帝:“国君呀,你不要在外面游逛了,快回来料理国事吧。”因此人们管它叫“望君归”。

我为祖国的历史文化而骄傲。随著书:我参观了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走进气魄雄伟的展厅,登上检阅台,俯视俑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浩浩荡荡的军阵场面:前边,由210件武士俑组成的三列横队,每列70件,面朝东方,随后,是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38路纵队,兵马俑披甲穿袍,战车由四匹战马拖拉,这是军队的主力。在它们的南北两侧和最后面,各有一队面朝外的武士俑。他们是军阵的侧翼和后卫。这些陶俑陶马,大小和真人真马一样。不同兵种的武士,神态各异。有的凝视、聆听周围的动静;有的执弓拉弓,目视前方;有的`骑在马上,表情严肃、坚毅。陶马匹匹膘肥体壮,矫健有力。真是令人惊叹的奇迹,考古学上的伟大发现!

我们的祖国的山河虽然壮丽雄伟,但是在历史上还不是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辱。圆明园集中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和难以计数的文物珍品和金银财富。它不仅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伟、建筑最富丽的大型园林,也是人类世界上收藏最丰富的艺术博物馆。可是令人心痛的是:这样宏伟壮丽的艺术之宫,连遭英发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毁灭性的洗劫,一座名园变成了一片废墟。“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让许多无辜、善良的中国百姓丧生在侵略者的刺刀之下!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用科技建设祖国,捍卫祖国的尊严。

《30天环游中国》真正实现了让你不用走路的游览!它不仅能增长你的见识,更重要的是让你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十六

当超级女声在中国持续火热时,当哈韩哈日风暴在中国风起云涌时,这个中国男孩的出现来的有点突然,有点突兀。他的名字叫:洪战辉。

他的故事更像一部传奇:自幼母亲出走,父亲疯癫,捡回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但却凭一已之力顽强地生活着。这一切对于洪战辉来说都来的过于险促,在别的孩子都还在撒娇的年龄,他便开始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或者说他是个异类,在我们开始享受生活和亲情的温暖时,他在另一个孤独的世界挣扎。当脆弱成为时代病,同情和理解都成为时尚的呻吟时,他让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可以说,他唯一比我们富有的.便是那颗坚韧不拔的心,它有力的搏动着,使他的人生在苦难中升华。

当我读着他日记本中的那些不屈的字句时,我感动,我自惭形秽。而本书告诉我们的不仅是深深的感动,我们真正在乎的是:是否能从洪战辉的承担中看到我们自己的承担,并努力为之。作者并非用诸如“艰苦卓绝”等词语来形容他的生活,但平凡的语言带给了我们更多的触动。为什么他的人生就如此惨烈,为什么生活就如此不公?从平凡的字句中,我们找到了一种生活,一种我们愿意相信而始终不能相信的生活。在洪战辉面前,我们太过脆弱,他的光芒刺痛了众多习惯黑夜的眼睛。

纵览此书,难道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种难言的触动?可以说洪战辉的传记是一部最能催人泪下的作品,而作者却告诉我们:“其实任何道德的标高都反映出现实的缺失。“洪战辉的故事不应该被遗忘,他的精神更需发扬光大。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洪战辉的人生不需要被复制和刻意模仿。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心存对生活的爱和希望,只要你历经磨难而不放弃对生活的爱和希望,就能从你身上找到洪战辉的影子。

只有在苦难这个迥异于常人的背景里,我们才能看见洪战辉的坚持,只有在洪战辉被击倒一千次后第一千零一次爬起来,我们才看得清他的价值。是的,总有一种精神会让我们感到得泪流满面,总有一个在人性的大漠上踽踽独行的开拓者会触动我们蒙垢的心灵。与其说我们发现了洪战辉,不如说洪战辉拯救了我们!

中国男孩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十七

一个人,被伤害后会感到伤心和无助,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这样,我们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一举一动。

文中所说的小男孩对别人发过脾气后,无论怎样解释,都不会抹去印在对方心灵上的伤痕。无论说多少次“对不起”都不会是受伤的心灵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我对自己说:如果每个人都能赞美别人,让美丽的光环笼罩对方的心,世界就会充满爱。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十八

你听过《苏东坡画扇》的故事吗?你听过《善报与恶报》的故事吗?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来自于一本书――《中国民间故事》。

暑假里,我迷上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故事,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善报与恶报》,故事讲了一个贪心的哥哥和一个贫穷的弟弟不同的故事结局。

哥哥的儿子结婚了,哥哥却并没有请弟弟,弟弟想:无论如何我也应该给侄儿庆祝呀,于是弟弟就带着礼物,去了侄儿的婚礼现场。这时,哥哥凶恶地说:“你来这干嘛?”就命令保镖将其赶了出去,弟弟在众人面前受不起这样的侮辱,就出海捕鱼散心去了。

果然,善有善报,弟弟捕到了一条小金鱼,从小金鱼肚子里取到了一枚戒指。这时,正巧被贪婪的哥哥看到了这一幕,他就马上问小金鱼要戒指,金鱼叫他把手伸进嘴里来,因为哥哥非常想得到戒指,所以就信任了金鱼,可这时,金鱼一下子就咬断了哥哥的手,哥哥不但没得到戒指,还失去了一只手。哎,哥哥真是自作自受啊!谁叫他那么贪婪,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佛经里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生活中,我们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给别人真诚的微笑,别人也会回你友好的话语;你处处算计别人,处心积虑地谋私,最终可能一无所获,甚至没一个好下场。

“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品质,让我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多种“善因”,才会收获更多的善果。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篇十九

当我拿到《中国梦》这本书的时候,初略一翻,感觉谈的都是国家大事,“梦”太大了,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然,“中国梦”和我们息息相关。比如:书中提到的“安居梦”、“环境美好梦”等等,这样梦原本就一直萦绕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像我们这样在小房子中一住就是十多年的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谁不希望能拥有一套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这不,新小区的入住真真切切的圆了我们期盼多年的“大房梦”。再加上矿上整洁干净、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高效快捷的各项公共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倍感舒适。

再提到“乐业梦”,我的理解是乐就是快乐,业就是工作,所谓乐业应该是说我们快乐的工作吧。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也不同,也许有很多人并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难免会把工作当做负担,每天应付差事,能推的就推,不愿意多干一点儿。这样的人他一定就觉得“我只是为老板打工,我只是在为领导工作”,这样他根本就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殊不知自己在推掉任务的同时也推掉了成功的机遇,也就不会有出色的成绩。那么如何才能快乐的工作呢?这就关系到一个人“心态”,关系到你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从你的内心深处认为“你在为谁工作”。如果我们是把自己当企业的主人,把工作当事业,始终认为是在为自己工作,能用快乐的心态去从事事业,积极应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挫折和难题,这样,你便会在成长的路上收获一路的风景。

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曾经的每一段经历,每一次磨难在现在看来都是生命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你在为谁工作》一书中约翰·洛克菲勒提到“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生活的质量。”是的,只有工作才能让一个人过的充实、活的有意义。这对于十多年前还是待业青年的我来说体会深刻。所以,能有一份工作是我当年最大的梦想。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对饮食业一窍不通的我在家人的支持下干起了“烧烤小吃店”,爱人在工作之余是我的得力助手。

从接下小店儿那一天起,聘请烧烤师傅,并邀来表弟做学徒,摸清进货渠道,学习经营方法,我从零起步,为自己打工,开始挤进“生意人”行列,真切体验了做生意的艰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起步确实很难,也曾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并没有放弃,也行当时真的有一种“为自己工作”的心境,不求小店儿能赚来多少的利润,只希望自己能有事做,小店儿能经营下去。于是我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每一次总是能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迎刃而解,度过难关。就这样,因我们全身心投入,小店儿在后来那近两年的经营中生意兴隆。那段日子虽然很苦很累,但它确实为我们赢得了财富,扭转了当年因爱人一个人工作经济紧张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让我倍感充实。

“对工作心怀感激”。能够成为一名正式员工,是我和我们全家人多年的梦想,那一年,从我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我便满怀感激之情。书中说“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其实,刚上岗之初,我只是一名环卫工,干着又苦又累的脏活,使满怀希望走上岗位的我有些失落,总感觉这份工作离自己的梦想太遥远。曾经在和朋友聊天时倾述心中的烦闷,朋友说“你至少已经前进了一步,如果你不能改变现状,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情,换一种心态去面对,也行你会收获另一份欣喜。”

是啊,一个新的开始,一份新的体验,我为什么不能好好把握呢?于是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尽快调整心态,尽心尽力的做好日常清扫保洁工作。同时我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听广播,来为自己充电,给枯燥无味的工作增添了一份乐趣。渐渐的我明白了许多事理,心情开朗了很多。在这样的积极心态下,加上平时的努力,使我在两年后从环卫工走上了资料员的岗位,迈出了走向成功的又一步。也许这份经历正印证了书中提到的“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所以我们要有一种“为自己工作”的心态,要想比别人强,我们就要善于比别人多做一点,这样成功的机会就会多一点。

总之,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点燃你的工作热情吧,就像书中提到的第三位工人那样,为拥有一个工作机会而心怀感激,让我们每一天都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用心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份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领导的笑脸,也不是为了能拿多少薪水,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为了实现自己更多的梦想而努力工作。

中国梦读后感(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15763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