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反映了我们的成长和变化。注意文段的连贯性,避免信息断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案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一
这个暑假,学校给推荐了万伟教授的《课程的力量》这本新书,我很欣慰,因为它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迫切需要的,以下就是我看了万教授的书之后的所思所想。
万教授的这本书,主要围绕“课程”这两个字来展开各式各样的'相关话题。万教授认为:学校的课程意识在逐渐苏醒,以锐不可当的态势,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最核心的关注点。本书主要阐述了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综合实践内容的开发与实施评价,课程的统整,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等内容。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各种情感体验;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方案,无计划、无意识地对学生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经验也是课程;课程是跑道,是人生发展的轨迹,课程是一条教育之路,课程也是塑造学生心智模式的重要工具。
课程:唤起学生沉睡的潜能中提到,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指向人的,而人绝不明白他是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什么和自己能干什么,他必须去尝试。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每一种教育的作用也并非事先所预料的,教育总是具有无人事先能想到的作用。”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课程就是有可能激发孩子潜能的试金石。课程为孩子的发展打开一扇可能之门,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课程的力量,对于孩子潜能的激发,是无法小觑的。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二
“双减”政策推行以来,为了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教育部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新课程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学习内容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新时代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标准,必须做到一是教学态度上转变,以前教法太过熟悉,教学过程带有浓重的经验主义色彩,先在心理上告别经验主义的束缚,一切从零开始;二是教材地位的转变,以前教材是个树干,题海战术、辅导材料实现了它的枝繁叶茂。现在教材是树根,是枝繁叶茂的基础。教材不仅是中考题的源头,也是能力素养培养的源头,更是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源头。
因此,要快速适应新课标,多角度研读是最有效的方法。读课标要求,明确目标。对照课标读教材,吃透新教材的编写内涵;读教材内容结构,构建知识网络,梳理章节间的横向联系,对比新旧教材理解新教材编写思路;读教材呈现方式,用好新教材的不同栏目,设计教学策略,最终实现:情境创设、问题驱动,问题探讨、灵活评价相融合的高效课堂。
作为一线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有几方面感悟。感悟一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其磅礴的力量,可以说奥妙无穷,要通过对课标精研、教材的挖掘去汲取去找寻。感悟二是精心备课永远是在教学上最大的投资,是学生和自己最大受益点。感悟三是理论学习永无止境,理论指导实践,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走在学习的路上。感悟四是学会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最有力武器。感悟五是只要在教学上善于积累、善于反思,你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除此之外,新课标要求教师倡导学生学会在迁移中创新,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参与到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语文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还要科学运用评价手段与结果,针对学生学习表现及时提供反馈与帮助,反思教学行为和效果,教学相长。
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应更重视信息化背景下语文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支撑。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我们教育者更应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与实践,争做优秀的教育者。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三
胡华生活化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在我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时,我对它抱有一定的好奇心。在课程的介绍中,老师强调这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能够帮助我们学会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听了这些介绍后,我对这门课程充满了期待。
第二段:课程内容和实践的体验
胡华生活化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沟通交流、人际关系、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仅听老师讲课,还要进行实践和讨论。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我们有机会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我记得有一次课上,老师给我们分成小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这个任务需要我们充分运用时间管理和团队合作的技巧。通过这次实践,我学到了很多珍贵的经验和技巧。
第三段:课程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改变
通过学习胡华生活化课程,我逐渐意识到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以前我很少关注自己的沟通方式和人际关系。但是在课程中,我明白了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我开始主动与他人交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我不再害怕和陌生人交流,而是主动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讨论。同时,我也学会了管理我的时间,合理安排我的生活和学习任务。这些改变让我感到非常的满足和自信。
第四段:课程对我未来发展的影响
胡华生活化课程不仅仅帮助我们解决当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未来发展所需的素养和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时间管理和情绪调节的能力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我相信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已经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段:对胡华生活化课程的建议和总结
虽然胡华生活化课程已经给我带来了许多益处,但我还是希望课程能够进一步完善。例如,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课程中的讨论和分享也可以更加活跃一些,让学生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总之,胡华生活化课程是一门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了丰富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实践和应用的机会,使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我相信这门课程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增加,教育的目标也逐渐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实用能力。因此,生活化课程逐渐成为了教育的热点之一。生活化课程注重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阅读生活化课程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资料后,我对生活化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首先,生活化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学习兴趣不高。而生活化课程则能够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学习的动力。例如,通过在课堂上讲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主动地踊跃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其次,生活化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生活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生活化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境的探究式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此外,生活化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生活化课程中,学生经常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解决现实问题。这种合作不仅仅是分工合作,更注重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还能够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十分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与他人合作,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生活化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生活化课程倡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解决。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生活化课程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生活化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们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理解,注重实践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同时,学校和社会也要共同努力,为生活化课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持,使之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五
课程规划是一种高难度的编织艺术,他既编织的学生当下的生活,也创造了各种可能的未来。
课程规划就是学校对本校实施的所有课程的开发、实施、组织、管理与评价的整体设计安排。包括三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学校课程愿景设计。学校课程规划首先要回答。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课程规划的目标是什么?通过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课程愿景的规划过程,也是凝聚人心,统一认识,增强学校向心力的过程。课程愿景需要用简明清晰而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让大家都了然于胸。
第二,课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学校课程内容结构设计,课时安排。教学建议,评价设计,管理与保障等内容。
学校组织是一个为了实现集体目标而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这种人际关系网络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上,学校才可能成为一个高绩效组织。他们把这种的学校成为合作型学校。学校的组织建设必须由原来的注重常规管理的条块分割行科层组织,转向注重课程教学研究的合作性团队。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团队的组成、权力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团队考评规则等。其目的在于使团队的工作都集中在提高课程的质量上。
学校课程的规划是非常复杂。至少考虑社会要求、人的发展、学习本质,知识特点,这四个方面的因素。难点是这几个方面完美的编制在一起。课程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编织的艺术。
你在课程规划方面存在的最初的问题就是。在课程规划设计时候,往往只考虑学校的需求,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不考虑学子的成长发展特点与需求。学生学习的规律特点,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等,很完美结合起来。
学校开发出来的课程。仍然呈现出知识本位成人本位学校本部的特征,并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喜欢。
正确的做事,与做正确事。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六
第一段:介绍胡华生活化课程的背景和目的(200字)
胡华生活化课程是一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而开设的综合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教授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实际技能。
第二段:讲述自己在胡华生活化课程中的收获和变化(300字)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知识和技巧。通过各种团队项目的实践,我逐渐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和互相依赖性。我学到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调,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并学会了解决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这门课程还教给了我许多实际技能,比如烹饪、编程和家庭维修等,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三段:阐述胡华生活化课程对个人发展的影响(300字)
胡华生活化课程对我的个人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它提高了我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课程中的各种实践活动,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学会了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其次,这门课程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我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并锻炼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最重要的是,这门课程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在团队项目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帮助其他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第四段:分析胡华生活化课程对社会的积极影响(200字)
胡华生活化课程不仅对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生活实际技能和创新思维,这门课程为社会注入了更多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人才。这些学生将成为未来的领导者和创业者,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段:总结胡华生活化课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00字)
胡华生活化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实践技能和实际知识,这门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也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同时,胡华生活化课程也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社会带来了更多有能力和有创造性的人才。总的来说,胡华生活化课程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七
在当今社会,教育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本知识教学,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因此,生活化课程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化课程中,阅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在参与生活化课程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下面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生活化课程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生活化课程中,阅读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文学经典,也有科技杂志,还有音乐艺术方面的读物。通过阅读这些不同类型的材料,学生可以接触到各个领域的知识,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这样一来,学生的视野被打开了,他们会对世界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从中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至关重要。
其次,生活化课程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在生活化课程中,阅读并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和理解。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这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非常有益。阅读科普书籍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原理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思维。阅读艺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通过这些阅读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生活化课程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在生活化课程中,阅读的作品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这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同时,阅读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和价值观念,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入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最后,生活化课程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在生活化课程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生词和表达方式,拓宽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水平。同时,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到写作和表达中。通过写作和表达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会得到更好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总之,生活化课程阅读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参与生活化课程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质,培养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保持对生活化课程阅读的热爱,并且将所学所得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阅读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八
今天,我再次阅读了《走进编者心里,读懂课程标准的心意》这份材料,感受颇深,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并且确定了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母语课程,它是陶冶人性、建构灵魂、完善心智、促进生命个体成长的摇篮。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自己要勤学多读,培育自己的语文气质,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同时,面对教育的新形式,教师要有“危机感”,在一片“减负”声中不断给自己“加压”、“充电”,积极参与学习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要走出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迷途必须加强对课标的研读与领会,用课标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要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标对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要求。同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看透教材”“吃透教材”,要条分缕析、细致入理地把文本题旨领略透彻,保证教好教材、学好教材,有余力者再用好教材,再有余力者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不能走极端,不能提倡素质教育就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必须求实,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训练。基础训练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要加强写字训练。把字写好,做到工整、规范、美观。
2.要加强诵读训练。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背书,形成良好的语感。
写好字,读好书,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必须注重语文实践,不能让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要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活学,要内外兼顾,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语言是根、是本,少了语言文字训练,就不是语文课。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将语言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理解性层面上,而应该牢牢抓住文中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参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内容的感悟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的天空里自由放飞。
《语文课程标准》详细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我们要把这个要求真正落实到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是要加强读写结合。教师要借助于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二是要加大课后练笔。如写日记,仿写片段,写读书笔记,写随笔,办手抄报……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教学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1.加强观察训练。除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坚持写观察日记,从身边的平凡小事、所见所闻中发现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语言的积累,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2.要重视对习作的评改。评改时要多激励,少打击;多保留,少删改;及时批,及时评。对习作中的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作出总体评价之后,对其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或是做上记号,或提修改意见,可让学生自己动笔修改,然后抽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重点讲评。对一些学困生,应适当采用作文面改法。
有些学生明明对知识已经掌握,但却因为字迹笔画不够规范、错别字、漏题等一些小粗心、小不经意而遗憾丢分。这种失分,它的本质是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学习细节还不够完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平常的心态;在每一次作业中,要强调笔画到位、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准确;在口头问答训练中,要求学生答得完整、明确……诸如此类的学习细节,看似与知识无关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瓶颈,减少粗心、漏题、笔误等一些不必要的失分。这样,那些“聪明但不细心”的学生一定能在成长中飞跃一大步。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九
胡华生活化课程在我校多年来一直被广泛推行,并得到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赞许。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商以及综合素养为目标,通过生活化的内容和互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参与胡华生活化课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段落二:开设胡华生活化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胡华生活化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将学生与真实世界相结合,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以致用、动手实践。课程的内容包括生存技能、品德教育、社交礼仪等方面,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各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开设,学生可以不仅仅是获得书本知识,更能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段落三:胡华生活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
在胡华生活化课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情景模拟活动则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真实的情境,提高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实地考察是课程的一大亮点,通过参观实际场所,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实践和生活技能,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段落四:我在胡华生活化课程中的体会
参与胡华生活化课程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学会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急救知识、防范犯罪等。这些知识不仅让我感到安全,也为我未来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我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学会了倾听和沟通,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让我更加理解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胡华生活化课程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培养了我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让我们成为有思想、有担当的人。
段落五:总结和展望
通过参与胡华生活化课程,我认识到只有融合知识与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能力。作为一门生活化的课程,胡华课程将学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商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也需要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与时俱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胡华生活化课程将进一步完善,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其中,成为未来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总之,胡华生活化课程是一门具有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个人能力,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胡华课程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胡华生活化课程的开展,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融合,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学生。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改变。生活化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关注。通过对生活化课程的阅读,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教育意义。
首先,生活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过去的传统教育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输入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而生活化课程则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通过生活化课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如何管理金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实践工作。
其次,生活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社会上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仅仅有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生活化课程则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等。通过生活化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自身的竞争力。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非常重要。
此外,生活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生活化课程则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生活化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这将对我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通过生活化课程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教育的使命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在过去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而生活化课程则注重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创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和有趣,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的来说,生活化课程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通过对生活化课程的阅读,我深切体会到了它的教育意义和它对学生的重要性。生活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我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实践工作。同时,生活化课程也使我对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生活化课程会成为我们教育的主流方式,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有能的人才。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十一
前两天,我阅读了万伟老师的《课程的力量》一书,一开始阅读,我充满了迷茫的,有很多的地方不懂,也比较难以理解,随着不断的阅读,这本书给予我不断的震撼,让我沉浸其中。
我们知道,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的课程意识逐渐苏醒,但是在课程的实际开发和建设中,却又存在着太多的盲目性、随意性,背离了课程的本质,教师普遍缺乏对课程真谛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而此书尝试用一种“中间”的话语方式,游走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既有理论的色彩,又有实践的温度,是老师们能够看得懂也能够看得进去的课程。
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但这些潜能的挖掘需要相关外部条件的激发,课程就是这样一块有可能激发孩子潜能的试金石。因此,如何设置和有效开展课程又成了新的问题,这也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深入思考。
我们有些老师教了很多年的书,对他们来说课程就是自己课表上的课,这些课表上的课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对他们来说他们并不关心这些课程属于什么类型,他们更多关心自己如何按计划完成自己的课程内容,而对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经验关注不够,这样的认识是有很大的偏差的,正因为这样的认识,导致了我们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社会发展的变化进程中,课程的定义得到逐步发展,课程的内涵越来越宽泛了,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各种情感体验,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方案,无计划、无意识地对学生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经验也是课程。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的老师应该要持有一种整体的、敬畏的育人意识,在我们的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任何影响、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课程,我们要谨慎对待我们教育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这些均是课程的一部分,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课程观,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好。
对于课程的理解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的问题,作为学校层面,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和设计,从学校自身的传统和文化上挖掘,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学校发展特点、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既立意高远,又符合现实发展需要,既有长远战略考虑,又有清晰可操作的课程愿景。作为一线老师,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不是课程的“局外人”,而应该是课程的“创生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包括目标意识、学生意识、结构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反馈意识,我们要从这六个维度来整体规划我们的教育活动和行为方式,这样才能成为课程的动态生成者。
教师的眼界决定了课程的边界,学校课程建设,我们正整装待发!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十二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借本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有了一次小小的收获: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正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构建和楷的新课堂。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十三
我相信,有一本书,一定藏在远方。它是你的至交,它的肚腹中藏着一句话,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月光在云层上抛洒,像银色流水般慢慢融化了云层。星在耀,月在浅笑,夜很安祥。蓦然间,我陶入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晶莹的光流进我的心灵。
朱自清原名自华,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这篇文章中我读出了……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很少人走……”读着,我仿佛身临其境,欣赏着荷塘月色,流柔情,荷杆颤动,拨响了我心中的琴弦,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思绪辗转于柔肠,无奈的感悟,隐没了意图,爱热闹,爱群居----当然是想大家一起生活;爱冷静,爱独居----在这种不满现实,想自由,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感情,当然,想住在“世外桃源……我的心也随着波动起来。”
看着看着,月光躲进了云层,蝉声,蛙声,声声入耳,《采莲赋》,《西洲曲》让心凉了一地,无奈,这一夜,我辗辗未眠,荷塘月色的美景,使我感受到朱自清对荷塘月色的赞美之情,但更感觉到作者厌恶现代生活,不禁蹙了蹙眉,握住笔与“白色恐怖”作斗争的精神,令我敬佩。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十四
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旨在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思考能力。在这个体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价值与乐趣。
第二段:认知与沉浸
在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中,我感受到了对知识的认知与沉浸。课程设置与真实生活场景相互契合,让我能够将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我不再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并运用知识。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第三段:合作与竞争
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中的合作与竞争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在与同学们组队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协商、分工合作等能力。圆满完成任务时的喜悦感让我深刻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课程中的竞争也激励了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我追求比赛中的成绩,不断超越自己,努力提高。这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与坚持。
第四段:情感与体验
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注重情感与体验的建立。通过情感的共鸣,让我产生了对课程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入,使得课堂不再是枯燥的学习场所。在游戏化的情境中,我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聆听了不同的声音,体验到了不同的感受。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第五段:成长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自我成长与价值观的提升。我学会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在课程中,我发现对专注力、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胜过灌输式的教育。同时,通过反思和总结,我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人生追求。生活化游戏化课程让我更加自信,也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总结:
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是一种别致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让学习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成为了一种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认知与沉浸、合作与竞争、情感与体验以及成长与价值观的培养,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并且激发了我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我深信,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将在未来的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十五
初看,感觉这本书没什么,艰涩而难读。全书共十二卷,上下卷之间也没什么关联和递进,同一文章中段落之间也没什么很清晰的脉络,甚至有时毫无关系,似乎作者思维很跳跃。语言上毫无华丽可言,十分平实、晦涩还有点反复和拗口(其实这是精华所在),如果不静下心来读,或许你就把它撂在一边了。然后当你静心读它时,你会发现它的思想是很深睿的,平淡中表达了一位帝王对人生的思考,排除世尘的杂念,净化人的灵魂。
这是一本富有哲学思想的书。作者受斯多葛学派的影响,书中充满哲学的思辩。他认为“死亡与生殖一样是自然的一个秘密,是同一些元素的组合与分解,而全然不是人应当羞愧的事情,因为它并不违反一个理性动物的本性,不违反我们的结构之理。”至少那时的马可·奥勒留对生命有一种理性的认识,而不依附于神学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他还认为事物总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的,并且相互联系着,他说“正如一切存在的事物都被和谐地安排在一齐,新出现的事物不仅仅表现出继续,并且表现出某种奇妙的联系。”“我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它们都不会消逝为非存在,正像它们都不可能由非存在变为存在一样。那么我的每一部分就都被变化带回到宇宙的某一问好分,并将再变为宇宙的另一部分,如此永远生生不息。”由此作者发出要关爱人周边的人。
这是一本有关道德教育的书。作为帝王,他热爱学习,但学的不是用人御人之术,也不沉迷于权力情欲之中,他重视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这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礼貌日益丰富的同时,现实社会的精神礼貌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礼貌”的钥匙。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到这样的话,“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马克西默斯,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任何东西所左右。”他极力宏扬人性的真善美,认为这才是人的本性所在。
“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研究,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我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当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我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我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我的缺点和行为。在当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不断膨胀的世代,这是一曲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少埋怨社会,多想想自我为社会做了什么。
这是一本对人生充满思量的书。在马可的时代,还是由神权所统治。但作者有勇气挑战自我内心,这是悟性的开启,是人认识自我和神灵的最关键一步。他想到这世界如果无法改变,那么只能选择改变自我。他试着借助自我的创造力,用那些哲学、伦理和逻辑来摆脱内心困境。他对善与恶的思考,痛苦与欢乐的选择,正直与阴谋,权力与义务等,其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人类的道德。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中,真正扮演救赎主角的其实便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道德。如此说来,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内心欲望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终极目标,可是是道德。如果我们能战胜自我,由一个高尚的道德所引导,那么这个社会的丑陋面也会随之淡去。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马可·奥勒留他告诫人们在轻看世俗的荣誉、名声,他说“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不要老想着你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人认为最好的东西,然后思考如果你还未拥有它们,要多委热切地追求它们。”
书中也充满了心理学的知识,马可·奥勒留认为引起我们情绪变化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这与abc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本书的最终一章节还异常论述了死亡,提出“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说:“希波克拉底在治愈许多病人之后自我病死了。占星家们预告了很多人的死亡,然后命运也把他们攫走。亚历山大、庞培、凯撒在粉碎数以万计的骑兵和步兵、频繁地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之后,他们最终也告别了人世。”作者再三向人们展现,死亡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是天命。圣贤也好,皇帝也好,平民也好,谁都无法逃脱。必然应对的事情,恐惧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死亡的思考:如何让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要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得从个人的修养着手,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一个人仅有奉献于社会,有益于社会,才是有价值的。所以政府官员多读此书很有必要。
在本书中,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我,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我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我说道:“你错待了自我,你错待了自我,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我。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能够经过阅读,理解《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十六
近年来,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能够参与这样的课程,通过亲身经历,我对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下是我对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几个关键心得体会。
首先,生活化游戏化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则将学习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们在数学课上进行数独游戏,通过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我们不仅能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感到轻松愉快,增强了我们对学习的动力。
其次,生活化游戏化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中,许多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比如,在语文课上我们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需要分工合作,通过表演来理解文本和情感。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合作,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我参与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倾听别人的意见。
第三,生活化游戏化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各种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在科学课上,我们通过进行实验来验证科学原理,我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结果,从中得出结论。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亲自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自信心。
此外,生活化游戏化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中,学生经常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创意来解决。比如,在英语课上,老师会给我们一些有趣的问题,要求我们用英语解答,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创意。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参与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因此,我坚信推广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十七
——林丽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本学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程标准》,并努力把《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相互协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读后感)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十八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谈谈我培训后的体会。
1、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2、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课程标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十九
为了让我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学校精心设计了教师寒假作业,建立并完善自己的教育博客和阅读书籍是假期的必做作业。这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在假期里我看了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课堂观察》、《作家和你谈课文》和《新课程标准》等书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课程标准》这本书,《小学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的改革。它吸取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九年义务教育一共分为四个学段,由浅入深,分为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我现在所教的班级处于第三学段,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是比较高的,首先在识字与写字这一教学中,就必须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这样看来《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我们班少部分同学还是没有达到。
其次是阅读,看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其实就是平时我们考卷上所考察的内容,比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又比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再比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结合本班学情,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掌握文章结构,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需要学生有条理性的思考,这正是他们所欠缺的,而更深入一点的是感受文章语言美、思想美这样的的境界,就更难了,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后,我对教学阅读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接下来我要思考教学的方向,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是势在必行的了。
然后是习作,一直以来课堂习作,我们所用的时间为两课时,但是《新课程标准》却明确指出40分钟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而我们的作文考试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来年,我需要加强学生的习作练习,尤其是对时间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最后是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一直以来我注重读、写的练习,总是忽视综合性的学习,殊不知已经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定好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回想过去的的教学工作,自己非常努力,经常一堂课下来筋疲力尽,可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学习,我恍然大悟,我在教学中没有正确定位,自己在课堂中不停的讲课,不停的提问,不停的解答,学生轻而易举得到答案,但并不深刻,所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在今后我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都很喜欢表现自己,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老师要多说一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读了《新课程标准》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反思过去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我提出了明确的教育方向,我必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教学。只是我也发现如果我仅仅是提高认识不提高自身的素质也是难以达到,作为老师要真正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不努力学习探索是根本不能达到的。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前提是老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已经加快了学习的步伐。制定了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希望在新学期我能快乐的教学,孩子们能快乐的学习,今后的教学要不断反思,不断思考,让自己变得聪慧,充满正能量。朝着《新课程标准》努力前进。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二十
今天,我再次阅读了《走进编者心里,读懂课程标准的心意》这份材料,感受颇深,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并且确定了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母语课程,它是陶冶人性、建构灵魂、完善心智、促进生命个体成长的摇篮。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自己要勤学多读,培育自己的语文气质,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同时,面对教育的新形式,教师要有“危机感”,在一片“减负”声中不断给自己“加压”、“充电”,积极参与学习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要走出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迷途必须加强对课标的研读与领会,用课标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要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标对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要求。同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看透教材”“吃透教材”,要条分缕析、细致入理地把文本题旨领略透彻,保证教好教材、学好教材,有余力者再用好教材,再有余力者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不能走极端,不能提倡素质教育就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必须求实,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训练。基础训练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要加强写字训练。把字写好,做到工整、规范、美观。
2.要加强诵读训练。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背书,形成良好的语感。
写好字,读好书,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必须注重语文实践,不能让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要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活学,要内外兼顾,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语言是根、是本,少了语言文字训练,就不是语文课。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将语言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理解性层面上,而应该牢牢抓住文中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参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内容的感悟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的天空里自由放飞。
《语文课程标准》详细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我们要把这个要求真正落实到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是要加强读写结合。教师要借助于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二是要加大课后练笔。如写日记,仿写片段,写读书笔记,写随笔,办手抄报……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教学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1.加强观察训练。除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坚持写观察日记,从身边的平凡小事、所见所闻中发现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语言的积累,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2.要重视对习作的评改。评改时要多激励,少打击;多保留,少删改;及时批,及时评。对习作中的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作出总体评价之后,对其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或是做上记号,或提修改意见,可让学生自己动笔修改,然后抽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重点讲评。对一些学困生,应适当采用作文面改法。
有些学生明明对知识已经掌握,但却因为字迹笔画不够规范、错别字、漏题等一些小粗心、小不经意而遗憾丢分。这种失分,它的本质是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学习细节还不够完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平常的心态;在每一次作业中,要强调笔画到位、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准确;在口头问答训练中,要求学生答得完整、明确……诸如此类的学习细节,看似与知识无关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瓶颈,减少粗心、漏题、笔误等一些不必要的失分。这样,那些“聪明但不细心”的学生一定能在成长中飞跃一大步。
生活化课程读书心得篇二十一
我有一本魔法宝典,有了它,可以让我的心胸变得宽阔起来,不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不再为一些小挫折垂头丧气。这本宝典的名字就叫《波丽安娜》,这是一本很少人知道,但一个世纪来在西方国家销售一直不断的文学作品。自从1913 年问世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可爱的波丽安娜已经成为美国文学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人物形象之一,“波丽安娜”一词在美语中代表了快乐的意思。
这本书的主人公波丽安娜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失去了双亲,唯一的亲人就是波丽?哈林顿姨妈。波丽安娜带着她的愿望和笑声来到了波丽姨妈家,波丽姨妈是整个农庄最富的人。但波丽安娜一开始生活得一点儿也不好:波丽姨妈不许她提所有有关她爸爸的事情,讨厌她撞门的声音,让她睡在小阁楼„„一切总是不顺心。可波丽安娜对于姨妈的批评一点儿也不烦恼,总是笑着说我很乐意,我很高兴,好像波丽姨妈整天在表扬她似的。其实这是爸爸教她的一个“快乐游戏”的功劳。
小时候的波丽安娜生活在妇女慈善会里。当波丽安娜想要一个布娃娃,却从慈善会募捐箱里拿到一根拐杖时,她哭了。可爸爸安慰她说:“你应当为我们的身体都很好,不需要拐杖而高兴。”从此,波丽安娜经常玩这个快乐游戏,已经很熟练了。
读着波丽安娜的故事,我回忆起了暑假里的一件小事。一天下午,我在做作业,妹妹来到房间里,对我说:“姐姐,我要去玩,你陪我去吧。”这正是我做作业做得最紧张的时候,如果我去玩,作业就要拖到明天完成了。我头也不抬地说:“我没时间,去找舅妈玩,别来烦我!”“不,我喜欢你,就要你陪!”妹妹又一次请求。我甩甩手,不耐烦地说:“我不会陪你去的,你去找别人吧!”妹妹不说话了,两眼直直地看着我。大约过了5 秒钟,只见妹妹张开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大颗的泪水一滴一滴从她的脸上滚了下来。这时,妈妈闻讯赶了来,一边安慰妹妹一边对我说:“妹妹比你小,你要让着她点。走,陪妹妹到下面玩。”我无奈地放下笔,陪妹妹下去玩。等到妹妹回杭州了,没人陪我玩时,我发现了《波丽安娜》这本书。我迫不急待地读完了这本书,想想这件事情,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妹妹住在杭州,来一次不容易,要我陪她玩是喜欢我,我却认为是无理取闹,真后悔。波丽安娜告诉我,“快乐游戏”是让你知道凡事都有另外一面,只不过它在事情的底部。找到了这快乐的一面,你就会觉得这事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我的“快乐游戏”也玩得可以。比如说妈妈买错了我想要的背包,但我能得到另一种漂亮的背包,这不值得高兴吗?妹妹把我的书撕破了,我能从中知道我书存放的位置不对,这不值得高兴吗?数奥考试,我得了88 分,至少说明我没有全部做错,即使全部做错了,我也还能再复习、再考,我要为这高兴。
看了《波丽安娜》这本书,我发现我学会了谅解、宽容、开心„„心胸开阔起来了,很多事都能容忍了。这本书的力量很大,只要你读了它,你就发现自己变了。换一个角度去发现,说不定你的收获会更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26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