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先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是一些总结的规范和标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强调教师拥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的综合性。
评估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有效性,首先要了解该学科并非只是一门完全心理放松,形式自由的辅助学科,其同样是一种向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兴趣培养的有很多方面都要涉及心理学。例如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发展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等,都离不开心理学知识。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当属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的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1利用心理学创造有效性的首要层次——提高运动兴趣
90后的学生对于体育兴趣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有数据表明2/3的中学生离开校园后就中断了体育活动;而在离开中学后,中断体育活动的人更高达90%,在现实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揭示了同样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完成对学生体育兴趣有效性的培养,导致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成为泡影。体育教师是否能做好一个导游,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时效性呢?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巧妙的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渠道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体育课上经常补充一些和所学内容有关的新知识,补充一些学生想掌握但课本上没有的、都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样,注意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减少单一刺激所引发的超限抑制,利用青少年大都具有好胜、上进以及荣誉感强的心理特征,在练习中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2利用心理学创造有效性的第二个层次——获得成功,体验自信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合理设置目标,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处处充溢这成功,体育教师应注意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主要不是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标准,而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相应的表扬和鼓励。笔者曾经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学生性格内向,对于常规的体育运动总也提不起兴趣,经常借故请假,逃避体育课。在各项常规考核中成绩普遍较差,自信心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该生在雨天室内进行的体育课中,扑克打得很好,经过有意的观察和分析,发现该生非常适合“慢运动”,所谓慢运动是与竞技体育有所区别的一种运动,以健身、娱乐、修身养性为目的,以低强度,持续性为特征,衡量的标准不仅是更健康,而且包括更快乐,果不其然,在该生参加了瑜伽和台球第二课堂的学习后,果然取得了非常好的兴趣效果和锻炼成果,身体素质得到了加强,而且心理方面也获得了缓解,性格开朗了许多。
3利用运动心理学创造有效性的最高层次——增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众所周知,中学女生对于中长跑的练习和考试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良的心态已演变成了异化心态。由于项目的特点,跑者在跑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极点”现象。在这种状态下,心跳加快,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知觉下降,想退出运动的心理倾向明显。这种状态一定需要跑者有充足的心理能量克服生理和心理的困难,靠顽强的抑制品质坚持下去。
从心理途径分析,除了加强认知水平和平时对于意志品质的培养方面外,必须从心理上要求控制焦虑,在竞技体育中,教给运动员在比赛情景中控制焦虑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很容易理解,如果个体对自己的焦虑进行积极解释时,可以促进运动成绩的发挥。掌握心理放松能力的心理训练需要成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被普及的一种深层次技能。由于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缺乏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客服困难的毅力。
这种现状促使我们体育教师需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练习内容方面下一番功夫,比如让学生从单调、枯燥的跑道中解脱出来,获得愉快的心理和轻松环境。同样有氧,但学生获得得是心理上的认可,获得得是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得是新鲜的感觉。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训练,同时消除了畏惧心理。
4结论
运动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及体育科学的相关理论、原则、技术等付诸应用实践,以促使运动者得到心理、行为上的改变,进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提升运动体验以及促进个体身心成长的目的。将运动心理学的实践应用于有效教学中既反应了科学性,又体现了应用性。评估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不应只局限于上述层面,有效性的要求应该是一种针对教育者本身完善知识结构的反馈作用,使不断达到的有效性目标丰富教学者的知识类学术贡献。简而言之,就是从“为师者”的根本出发,用灵魂的力量去感受每个学生的心灵,让心理学成为一种沟通的工具,发现每一个年轻心灵中属于自身优势的运动细胞。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二
《心理学与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许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简单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爱好;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洁的排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按部就班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动身,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动身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钦佩;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许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可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我以往向许多同学和挚友举荐过这本书,我认为,假如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就必需要看这本书,而假如是一个已经对心理学很有探讨的人我也觉得这本书同样很值得去看。我自我也已经读过几遍,有时候闲下来的时候,也会间或翻开某些章节看看,里面写得许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对生活好像很有启发的样貌,让你不由的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视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四周的人和事。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介绍教化技术学基础的书也完全能够仿照这本书的写法。国内的学科基础的教材,总是很喜爱介绍许多学科的概念性的东西,介绍许多有关学科历史的东西,介绍许多晦涩难懂的理论与方法,让刚刚学习这个学科的人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倦。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当然很重要,可是我觉得应当运用按部就班的方法,更多的是从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动身,运用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对这个学科产生深厚爱好的同时,又能让初学者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学问结构,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三
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验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更加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渐渐发觉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慢慢了解自己之后,我发觉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爱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困难。但是现在我发觉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学问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验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起先学会如何去关切他人,处理事情时起先考虑的周到了些。渐渐起先视察、理解挚友的心理,心情上的改变,并力所能及的赐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劝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或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变更,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学问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很多心理特点,也让我驾驭了如何正确对待四周的挚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哀痛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最终明白了“欢乐其实很简洁”。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涵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胜利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许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许多许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起先有点小懊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假如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学问,深化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学问,通过在参与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学问。我想驾驭更多的心理学方法,相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实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询问与心理治疗的学问。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意的状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安静,如何放松自己,找寻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欢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行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欢乐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欢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欢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英勇一点,博学一点,那欢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溢欢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四
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验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更加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渐渐发觉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慢慢了解自己之后,我发觉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爱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困难。但是现在我发觉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学问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验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起先学会如何去关切他人,处理事情时起先考虑的周到了些。渐渐起先视察、理解挚友的心理,心情上的改变,并力所能及的赐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劝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或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变更,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学问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很多心理特点,也让我驾驭了如何正确对待四周的挚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哀痛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最终明白了“欢乐其实很简洁”。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涵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胜利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许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许多许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起先有点小懊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假如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学问,深化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学问,通过在参与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学问。我想驾驭更多的心理学方法,相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实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询问与心理治疗的学问。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意的状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安静,如何放松自己,找寻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欢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行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欢乐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欢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欢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英勇一点,博学一点,那欢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溢欢乐!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五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六
这段时间,我通过在网上参与华南师范高校中远程培训网的相关教学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学有了肯定的相识并产生了深厚的爱好。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并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学问。
心理学是心理现象,从中发觉及其本质和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肃穆的科学,它有明确的科学学问体系,有科学的实证探讨方法。心理学探讨人的行为方式,习惯,性格,探讨心理改变与行为的,并通过探讨的结果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料。心理学是人类在探讨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关系中发觉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学问,全部的心理学,事实上都是处理人的关系:人的自身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离不快乐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干脆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改变,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询问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心情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订正,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应实力。为以后在教学工作中运专心理学学问渗透到教学中供应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七
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看到别的孩子和爸妈在一起时感到很羡慕,时间久了,在心理留下阴影,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力差,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甚至存在厌世嫉俗的心理。
2.焦虑心理
一些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父母在外创业,自己不好好读书就对不起在外辛苦挣钱的父母,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焦虑。
3.厌学心理
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的功课,一些孩子学习时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
4.人际交往障碍
由于远离父母,缺乏起码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这些情绪情感变化,常引发种种人际交往障碍,同周围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甚至仇视一切。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八
一、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有利于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他人的真诚、接纳和同理心可以使我们获得成长。因为,当人们被接纳和获得奖赏时,他们就会以一种更关爱的态度对待自己。当人们以同理心倾听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倾听对方内心的感受。那些关注他人的个体更能体验到社会的支持,更能享受生命并有效应对压力。朋辈心理辅导在实施中是以真诚、关注、尊重为基础的,因此受过训练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能给对方带来真诚、关注和接纳。罗杰斯通过经验还发现,人的本质是积极的、向前发展的、建设性的、现实的、值得信赖的。人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些特性,是因为人的内部存在一种要向完美发展的先天性倾向性,罗杰斯称这种倾向性为实现倾向性。每个有气息的有机体内部都有这种实现倾向性。柳圣爱认为,这种实现倾向性存在于个体的内部,它促进个体不断地扩张、延伸、发展、成熟、奋发。因为它的动力来源于自身内部的动机,因此,它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自律能力和自主能力,而且最终可以实现自我。因此,朋辈心理互助辅导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二、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体现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在助人自助的同时使学生彼此间开始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增强了他们应对挫折、解决问题和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避免了各类心身疾病和危害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美国学者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也表明,朋辈心理互助辅导虽然提供了一种非专业的辅导服务,不能取代有资质证书的专业咨询与辅导,但却是美国学校教育尝试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一)朋辈心理互助辅导调动了学生自我反思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实现自我的身心成长是减少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根本保证。因为愉悦的心理气氛,团结、向上、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学生乐观、宽容和具有创造性,从而能够愉快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不适。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成员在活动组织、开展与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咨询者,既需要大家互相协助和学习,又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活动与咨询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逐渐调整、确定整个活动计划的实施和确保咨询的效果。对于朋辈心理互助成员,在督导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更需要通过对自我进行不断地反思,用强有力的自身感受、体会和经验去帮助其他同辈同学调整行为,驱散心灵的雾霾。实际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就是个体的心理体验过程。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既调动了自己和同伴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了心理自助互助的能力,又突出了他们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帮助每一位同伴强健了抗压力,最终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产生。
(二)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品质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始终以人本主义的每个个体都有实现自我潜能的要求为指导,积极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为宗旨。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证明,人的积极心理因素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驱力,它能使人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拥有自信,给予自己积极的自我评价,并引导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因素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m.赛利格曼(m.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它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积极力量与潜能,要着重关心人积极的心理品质(见表1),它还提供了积极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另外,它一直在为每个人的终身幸福而努力,引导人们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重视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因素,能够使人更好地调控情绪,有意识地提高自我的幸福基线水平,增强生活的目标感、价值感和效能感,增强心理品质。
(三)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强化了学生主动应对危机的能力
危机应对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要锤炼,它需要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意识到关爱自我,满足自我的需要,习得积极情绪体验对自我身心健康保持的必要性。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促使同伴积极地去认识、客观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最终实现自我的身心成长。实践显示,面对复杂的社会状况,学生们在应对心理危机时,必须利用内部积极力量和外界无私支持的双向危机干预机制,才能增强他们自身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主体性。据调查,在众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中,人的认知偏差是其根源之一,此时若只采用纯粹的外界干预,其效果实际上并不理想,因为心理问题的最终解决归根结底是要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的,所以加强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有利于强化他们主动应对危机的能力。
三、如何借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发挥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性
(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施朋辈心理互助辅导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成员来自同学中间,他们处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生活、学习在学生中间,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最方便,也最容易发现周围同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成员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性,编辑不同心理健康知识主题的宣传报纸、网页等进行宣传,也可以利用宣传展板、漫画展等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可以在班级、宿舍组织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心理训练活动,还可以根据周围发现的心理问题编写、排演校园心理情景剧等,扩大心理影响的效能。
(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实施朋辈心理互助辅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一个途径。在该课程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内人,真正调动学生上课的主观能动性。鉴于心理辅导咨询的保密性原则,在课堂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主要集中在心理危机识别与预防、心理健康常识、自我成长等方面。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大班授课的特点,事先选择高一年级的朋辈辅导人员2~3人作为课堂上的团体和实践体验活动的实施人,经反馈,效果很好。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加强了课堂的学习效果,而且使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得到进一步的内心体验,双方的实践目标顺利实现。
(三)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实施朋辈心理互助辅导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满怀各种憧憬,对新环境既新奇又陌生,为了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变,尽快融入班级集体,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可以使他们顺利适应新生活,推动整个班级学生群体形成互助、关怀和支持的氛围。据反馈,新生在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平等、安全和信任,在这种氛围里,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对自我的接纳程度变高了,并开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制订合理的目标。研究结果也表明,朋辈心理辅导对于提升新生的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四、结论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抓住了人的本质是积极的、向前发展的、建设性的、现实的、值得信赖的特点,这些特点无不显示出任何个人都有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愿望和潜能。在朋辈心理辅导与咨询过程中,朋辈成员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疏导、排解同学心中的不良情绪,既实施了关注自身、成熟向上的自我心理教育,又使他们得到彼此的情感支持和经验知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随之形成。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是学生乐于接受、覆盖面广的体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一种辅导方式,它的实施和推广既增强了学生心理互助、自助和心理危机应对的能力,又提高了周围学生的心理素养,加固了学校心理安全稳定的屏障,因为在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不仅心理辅导员们能真正体验到自助成长的心理快感,被辅导的学生也能感受到互助的快乐,从根本上成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体。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九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重视长远发展,考虑周全的科学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新时期,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各环节中,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完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让林业资源能够得到相应的保护,从而促进林业经济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林业经济;措施
1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林业经济结构单一
目前,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很多地区还没有形成规模,尤其是与林业经济有关的企业,在规模上还不够壮大,没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很多地区林业经济还是单一结构发展的态势,导致很多新的理念与新的技术无法在管理上得以深入实施,影响了林业经济的整体管理水平,导致很多林业资源大量浪费,这些都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不符。林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是影响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林业经济结构还将面临更大的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林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的问题,就会进一步阻碍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森林资源数量逐渐减少
我国是林业大国,森林资源原本是非常丰富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林业资源大量消耗,另一方面部分林地转成农业用地,导致我国森林资源越来越少。虽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对于森林资源破坏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很多地区还是存在着滥砍乱伐的现象,导致森林资源逐渐减少。造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人造森林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发挥效用。而且我国现在人造育苗技术还不够成熟,很多人造森林的树苗成活率比较低,因此人造森林与木材大量需求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而这也是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阻碍因素。
1.3林业体制改革进程过于缓慢
目前,我国比较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持续时间过长,进程缓慢,导致林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更多的困难。由于经济体制落后,很多权责方面比较模糊,而且现有的营销活动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最重要的是目前林业经济发展没有得到对应的资金支持,导致林业经济体制的完善进程更加缓慢。
2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林业经济,需要满足理念上的要求,同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我国是人口大国,森林资源却在不断的减少,我国人均占有森林资源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率。为此,国家需要针对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进一步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降低森林资源的损害程度。我国丘陵地区面积广阔,而且这部分地区本身不适合农业发展,为了发展农业就需要破坏原始植被,往往这种传统的农耕方式效率非常低,很大程度上还会引发自然灾害。因此,国家与各地政府要加以重视,要对应的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让林业经济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重视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
林业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改善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可持续发展下的林业经济要重视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入到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保护原始森林的资源,而且还能从整体上提高森林的技术水平。加强树苗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升树苗的成活率,保障树木的质量,缩减树木的成长周期。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植树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当前树木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大力推进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我国林业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改革之后不仅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充分体现林业经济的独有特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林业部门要针对目前的情况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出发,推动林业经济朝着可持续目标发展。要重视林业的产权分配,从而推动体制改革,在使用森林资源时更加懂得治理,明确经济发展与维持生态平衡并重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林业部门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上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优化林业企业管理策略,让林业企业更加现代化,从而促进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4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林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森林防火条例》等。从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来看,部分内容的侧重点存在偏差,而且侧重点一般放在保护森林与惩罚破坏森林的行为。关于林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涉及得比较少,尤其是林业企业生产经营方面,几乎没有涉及。为了促进林业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弥补法律内容上的一些缺失,国家有必要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国家土地资源机构共同协调,在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让林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我国国情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国家林业部门与经济部门深入研究,不断丰富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模式,促进林业经济能够及时实现结构上的优化,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统一,实现自然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幼瑞.强化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科技风,2016,(23):143.
[2]周亚杰.谈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145+147.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何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对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详细描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肥使用频繁直接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减低,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生产效率降低,会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同时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人们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技术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一些技术水平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陷入了恶性循环。近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不能够通过自然消解,同时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大量的垃圾产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
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城乡差距加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据统计,目前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直接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农民不能够摆脱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使贫困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这使得贫困地区陷入了ppe怪圈。
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灾害的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等,会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2]。
3、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无限制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4、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4.1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农业耕作模式
按照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应当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将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引进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鼓励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成集约型的生产形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必要的破坏,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4.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统一。在农业发展模式方面,针对不同的地区指定切实可靠的发展措施,不能一味的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在丘陵地带,应根据其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祥禄,郭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6):8-10.
[3]李炜,李刚.夯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综述[j].农村工作通讯,2015(15):23-2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十一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海林业也发展较快,在青海林业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注重青海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从以往的发展经验看,将林业资源脱离经济发展这个大环境,将不利于林业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只有将林业资源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才能促进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笔者对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概述青海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青海林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林业经营理念不先进、林业品种引进不合理、林业产业体制不完善,其具体内容如下:
1.林业经营理念不先进
林业经营理念不先进是青海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在林业经营管理中,青海林业虽然提出了分类经营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做到落实,分类经营还仅仅停留在意识领域,缺乏实际行动做支撑,而在进行生态公益林的规划时,没有把那些脆弱的`生态资源如森林资源等归入其中,而却把一些没有必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划分到了生态公益林当中,这些都是不符合分类经营这个理念的,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林业品种引进不合理
林业品种引进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青海林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青海林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对于林业品种的引进缺少重视,没有很好的引进优良品种,制约着青海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青海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青海省中,沙棘面积就达到了将近16万公顷,而现在对这部分的改造面积却不到5%,还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改造,要想实现青海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进优良的新品种以及合理的划归经济林。
3.林业产业体制不完善
林业产业体制不完善使得青海林业发展陷入困境。从青海林业的发展现状看,由于政府对林业扶持较少,尤其是林业产业体制方面工作的不到位,使得青海林业发展受阻,青海省在发展林业时没有起到很好的鼓励、支持的作用,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科学技术的支持,没有相关政策的引导和管理,而且全省从事林业发展的企业规模都不是很大,究其原因,这都是由于林业产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因此,探索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势在必行。
二、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为实现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在了解青海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优化林业经营理念,鼓励青海林业发展
优化林业经营理念,鼓励青海林业发展,是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从经营理念入手,重视经营理念的引导作用,不断优化林业经营理念,鼓励青海林业的发展,无疑将对青海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应从青海林业发展的长远考虑,注重发展生态林业,确保青海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青海林业的宣传,鼓励青海林业的发展,使青海林业为青海经济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2.合理引进林业品种,开发生态经济林业
林业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林业的效益。合理引进林业品种,开发生态经济林业,对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青海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合理引进林业品种,即根据青海林业发展的需要,引进优良的新品种并合理划归经济林。青海省地处高原,一方面,选用经济价值较高的浆果类植物,在取得一定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为青海省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推动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经济林的开发,如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森林、花卉或者是灌木等,能够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满足该地生态效益的需求。
3.完善林业产业体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完善林业产业体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青海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加强对青海林业体制建设,完善林业产业体制,对青海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在完善林业产业体制的过程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扶持,建立相关的制度明确产权和经营权,使青海林业的发展有章可循,可以保障农民的权益不会收到侵害,使收益的农民积极投身到林业产业的建设中。不仅如此,通过以政府为向导,结合社会资金,大力发展林业的发展以及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创建特色的产品,以此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将推动青海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之,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优化林业经营理念,鼓励青海林业发展;合理引进林业品种,开发生态经济林业;完善林业产业体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面对青海林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青海林业发展水平,促进青海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伟,康凯.浅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中国-东盟博览.,(06).
[2]徐通.基于城市林业资源调查有关问题探讨[j].现代园艺.,(08).
[3]何文萍.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6,(07).
[4]李航.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06).
[5]胡云云.我国森林资源结构变化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4,(s0).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十二
摘要: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中来。
关键词:
永续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历史性转变;林业建设方针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1、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息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公务员之家:
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
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
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
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十三
[摘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农村远程教育的一种,在其10余年的试点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电大开放教育在逐步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只有认识自己的不足,进行必要的改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学习型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农村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大学及省级开放大学的纷纷成立,电大教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那么,作为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农村远程教育项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将如何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也能适时转变,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为新农村建设,为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电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是基于此原因,探讨“一村一”如何深度发展的问题。
一、“一村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部正式设立“一村一”项目,交由在远程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中央电大实施,想通过远程教育成本较低,容纳量大的特点,推动整个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中央电大也积极行动起来,于当年就筹集资金万元,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扶持100个县级电大开展试点工作。借鉴之前河北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经验,此项目要顺利开展,学生的学习费用,必须由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用人单位资助、学生个人缴纳、学校减免等多种途径来解决。如果仅靠中央电大筹集到的经费来维持此项目,显然举步维艰。但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导致当地政府及用人单位在扶持和资助力度上差异较大,东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当地政府和用人单位对“一村一”较重视,支持和资助力度也较大,“一村一”发展较快。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状况较差,政府财的政收入有限,对“一村一”的支持和资助力度较小甚至没有。这就导致了对学员学习费用的减免力度也有限,这对收入本就不高的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也是“一村一”招生人数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2.地区、专业发展不均衡
“一村一”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地区发展不均衡。如前所述,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各地财政收入存在巨大差异,对“一村一”经费投入存在地区差异。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直接影响着“一村一”的.发展状况,招生人数是其最明显表现。有研究者对电大“一村一”招生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表明,累计招生数中,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拔得头筹,占全国招生人数的近43%,同样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中地区累计招生人数次之,而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的东北、西北等地,招生状况就相对较差。这种招生情况的差异,从某方面反映了当地政府对该项目支持力度。其次是专业发展不均衡。“一村一”在农业院校试点就是考虑到,要让学生增强农业生产技能,毕业后回到农村,造福农村,因此在专业设置时,尽量突出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电大的“一村一”是对普通农业院校的再发展,在专业设置上,充分借鉴了农业院校的成功经验,设置了一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当然,为了给农村培养管理人才,同时也设置了农村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从“一村一”10余年招生情况看: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村经济管理这些为广大农村培养管理人才的专业招生比例高达83%,而农业科技类的专业所占比例仅为17%,专业发展极不平衡。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一村一”作为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素质的教育,理应采用言传身教并重的教学方式。而,电大传统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存在言传方面比重过大,而在实践教学方面相对薄弱的弊端,这极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据笔者对部分“一村一”工作站的调研发现,西北地区“一村一”学习中心大都设在位于县城的工作站,很少向镇以下延伸。这就导致,其仅有县城周边极少的实践基地,加之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较为薄弱。这就极大影响了农村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
4.资源建设不理想
对远程教育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办学特点。这些优势能够得以体现,不是在于其教师的多少,而是在于其拥有大量的网上资源。学员们能够在自己闲暇时间,通过网上学习资源进行自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上互动教学平台向教师请教,与同学进行探讨。电大的“一村一”是在农村成人教育中采用的远程教育教学方式,其有远程教育的特性。但相对城市中的学习者,农村学习者有许多特殊情况,农民群众没有像城市上班族一样有固定上下班时间,他们在农闲时间相对较闲,但在农忙时节,夜以继日地抢种抢收庄稼,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学习。开放教育所推行的定期面授,在农村实行起来较为困难。因此资源建设在农村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相关研究及笔者调研显示,现阶段“一村一”在资源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除了一些与开放教育较为密切的课程,教学资源较为丰富之外,农业科技类课程的资源建设非常薄弱。这种资源建设状况会严重影响“一村一”的深度发展。
二、推进农村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上下一致,高度重视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国民素质提高的问题成为影响现代化深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和国家也开始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先后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已成为影响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要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未来的主战场应该在广大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农村有更为广大的学习需求和更艰巨的教育任务,这一教育任务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和任务,也应该是社会和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对此,整个社会应该达成共识。在推进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远程教育中,应予以高度重视。这个重视,除了给予政策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经费投入。我们应该摒弃只有当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才值得投资的观念。对农村远程教育的投入,利也许不在当时,但功在千秋。只有我们认识提高了,对远程教育有了足够的重视,新农村建设和学习型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2.改变现状,促进农村远程教育地区、专业的均衡发展
农村远程教育存在地区、专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均衡,主要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在教育上的体现,是各地在农村教育经费支持上存在差异的反映。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加农村远程教育的经费投入。当务之急是通过社会对农村远程教育重要性达成共识,真正形成各级政府资金支持,办学机构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农民自身对教育认识的提高,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专业发展不均衡,其实主要反映了学员的来源问题。之所以83%的学员选择了管理类专业,是因为这些学员大都是村镇干部,他们有固定工资收入,为提高自己管理能力和水平乐于接受教育。而广大农民群众,由于学费问题,工学矛盾问题,加上农村远程教育是否能提高他们生产生活的问题,致使其参与度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源还是要降低学习费用,同时开设真正能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的专业。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农村远程教育的吸引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真正能提高农民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当下,我们农村许多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对纯理论的东西理解不了,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但农村远程教育机构自己动手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既会面临经费问题,又会面临管理问题,并非明智之举。农村远程教育机构可以与12种养殖专业户合作,将他们的种植、养殖基地变成农村远程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众多实践基地的建立,必将增加农村远程教育的吸引力,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水平。
4.加大力度,建设适合农村远程教育的资源
至于资源建设问题。加大资源建设的投入及与其他教育机构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是许多研究者一直强调的解决办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但笔者认为,农村学员比起城市学员其学习时间更加零碎,在资源制作方面我们与其耗较大资金制作长时段的课件,还不如根据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制作出时间较短的微课件。这样既能节约经费,又适合农民碎片化学习需求,提高对他们的吸引力。
三、结语
电大的“一村一”是远程教育逐步向农村扩展的具体表现,从20开班招生至今,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发展过程。但相对于广大农村巨大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型社会、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教育要求,还有非常大的距离。我们只有认识现实,高度重视农村远程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其地域、专业发展的不均衡,着力解决其存在的师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适合农民学习要求的精品课程资源,农村远程教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才能为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心理发展理念论文篇十四
一、拓展水利经济发展方向
水利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要考虑综合原因,在国家积极倡导水利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把握好时代契机,用科学手段可持续性发展水利资源,构建完善的水利资源市场,不断完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财务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机制,从而拓展多方面的水利经济发展方向。
1.构建完善的水利资源市场
水利资源是具有综合性强的一项资源,以往开发水利资源,大多重视投入,对于后续环节的产量忽视,收益达不到预期经济效益,国有水利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循,水利发展相关的法律规章,各个水利单位工作得以落实,在国家支持水利发展的有利条件下,充分利用这一条件现有的经济政策,保障水利经济发展有良好的未来。例如部分地区,天然环境条件,推动旅游业经济发展,而水利项目的开发,更是促进经济效益,针对水利经济发展的投资渠道的拓展,可以从企业融资的方式中找到解决的途径,融资体系的进入,大大的增强了水利项目发展的投融渠道。而在水利资产管理机制当中,必须要有懂得经营管理的技术性人才,在岗位上才能得以更好的发挥,经营管理水利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必须组建专门人员,以更好的发展水利经济为前提,落实监管各个水利部门遵守相关制度。从而水利经济发展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水利经济发展必然有丰硕的效益。
2.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市场的构建通过市场机制的调整得以实现,长期的缺少市场观念的影响,水问题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过去我们主要是解决城市居民供水问题为主,忽略了水利经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我们不仅要保证过去的原则,还要构建水市场,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得以发展水市场,调整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从而实现水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水利发展主要是投资渠道缺少,大多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很多水利工程,在国家财政建设不足的情况下,都阻滞了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国家对于水利建设往往只能满足基本,导致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的周期长,甚至水利发展工程被搁置的情况。
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发展水利经济
在发展水利经济的具体实施当中,建立合理的一系列具体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水价机制。在水价机制当中,水费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目前水价比成本价格低很多,对于节水,维持生态平衡都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水污染日益严重,对于水质的要求逐渐升高,人们往往不了解这些,水资源无法有效的体现出被重视的情况,造成市场的供求关系不能有效的合理分析。水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为满足各类用水的需求,水资源的得以利用,就要通过水价来促进引导水资源流动,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的有效实施,对于发展水利经济,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已建好的水利工程,收取一定的水费,也是为了更好的规范每个人都能珍惜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无论在城市居民中,还是在农业项目中,都应该加大节水的宣传力度,使每个人都了解水的'重要,以及水资源日益缺少,人们的基本用水如何层层过滤,才输送给千家万户,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节水。从生活中节约用水,保障水循环,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在可持续发展水利经济当中,首先要完善水利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是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保证,只有管理体制得到提升,水利经济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之中才能得到提高和完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体制改革,国家财政当中关于无偿投资的份额,在每年的经济发展当中,关于水利经济当中国家关于无偿投资已经逐渐减少,有有偿投资逐渐增多,在国家实行无偿投资减少,有偿投资增加的趋势中,社会投资就变得日益重要,企业对于水利经济项目发展投资已经非常重视,首先就要建立关于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在这样的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当中,就是要建立财政投资于市场运作想结合的多元投资体制。在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当值,只有多元投资体制的建立,才能确保水利经济的良好发展。在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当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水利建设融资机制,各种融资手段的结合,都是为了实现水利融资机制的构建与建设的完善,在利用原有有效的融资机制的同时,我们还要开拓新的社会融资渠道,创建新的市场投资,达到水利经济发展建设中资金链的保障。
三、结语
针对我国的水利资源能可持续的发展,以上本文做出的几点简单的分析,希望对于今后水利资源可以实现合理配置,经济效益能够有显著的成效,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经济的不断提高,意味着水土资源,水利发展是我国目前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37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