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大家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教案范例,提高自己的教案编写水平。"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一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二
1、铁路网(文科要求)
五横:
京包-包兰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滨洲-滨南昆
七纵
京沪京九京哈京广焦枝-枝柳宝成-成昆兰青-青藏
2、修建铁路的意义作用:
政治战略意义--(1)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2)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三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
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长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走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
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讨论,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师:从对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出示图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观察这幅图片,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
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出示图片“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师: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
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
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
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具体说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师:不错。(出示图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
(生讨论,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也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
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
课后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差异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认识到其差异性。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四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五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六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表现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七
(1)解释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掌握天体的系统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本节内容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也是同学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重要内容。其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结构是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宇宙的组成和运动变化的基本内容,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问题] 什么是宇宙
[问题] 宇宙中的物质通称为 。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别它们
恒星
行星
卫星
星云
流星
彗星
[问题] 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有何运动关系
将天体系统层次用简图表示:
[问题] 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数据完成
(1) 在示意图中标注九大行星名称、小行星的位置
(2) 注意九大行星的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及轨道,参比公转和自转的周期。
(3) 按结构把九大行星划分为类地、巨、远日行星,它们各有哪些
[问题]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又不同于太阳系中其它的行星,为什么
(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和九大行星的数据资料,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问题] 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收集关于ufo、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资料,批驳一些伪科学言论)
[问题] 人类如何好好保护自己的家园——-地球
(省会考纲要)
1. 什么是天体:
2. 用简表区别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 日地的平均距离是:
4.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
说明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
【板书】2、天体系统
【启发讨论】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复习提问】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九大行星
【板书】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过渡】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题】(投__,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
【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九
本节的重点在于:
1.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节的重点及难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3.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具体知识点请点击:盘点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期中考试知识点
三、地球的运动
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内部圈层,二是外部圈层。内部圈层部分首先介绍了对地球内部探测的主要手段——地震波,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在这三个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地壳。外部圈层部分主要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在这几个外部圈层中,重点介绍了大气圈。而且在大气圈中还介绍了大气的垂直分层,这是因为大气的垂直分层是地球大气最主要的特征,大气的分层结构与大气的热量、运动以及许多大气现象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在本教材中,将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合并,统称为高层大气。这样处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为了更加突出与人类关系相对密切的对流层和平流层,二是因为影响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的电离层跨中间层和热层两层,很难将它划在其中的任意一个圈层,所以只有放在高层大气中讲述才显得较为合理。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尤以对流层最为重要,因为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而且对流层的天气变化,也是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十
1.人口增长量庞大,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超过万,净增人口在1400万左右。每年有2000万以上人口进入劳动年龄等待就业,每年新增的国民收入有l/4以上用于新增人口。
3.近年来出生婴儿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4.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社会抚养问题日益突出,1993年,我国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2%,老年人口达7350万。在一些出生率较低的地区,如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我国目前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人口估计有近7000万。1993年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5.5%,其中80%以上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十一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十二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用约20分钟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并能够建构基本知识体系。
2、完成本节的教材助读中的问题,并用红笔标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
3、预习中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归纳,并注意联系实际。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类别。
2、知道水资源问题的基本情况及产生的原因。
3、知道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4、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问题的主要特征。
教材助读: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和的总称。
2、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和两大类。
3、的迅速增加和的加速增长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水资源在和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
4、、和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
、以及等,使土地资源严重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
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生物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非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天然气b.稻谷c.土地d.液化气
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1、结合课本p20页文字,完成课本p21页活动第1题。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思考课本p22页活动1—2题。
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4、预计到2010年,,我国20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矿产和大宗支柱型矿产,如石油、、铁、铜等,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当堂检测: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原因是()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
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半湿润地区
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十三
1、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掌握东亚季风环流及成因。理解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地位于作用。
2、能够运用所学的季风环流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已知的条件,命制题目的能力。
3、通过对地理原理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1、通过对地理实际问题的探讨,最终掌握季风环流发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
2、根据已知的地理情景,并根据教师要求命制题目是教学的难点。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启发法、小组合作、辩论法
环节一:区域如何作为呈现地理情景的舞台
1、出示区域地图,介绍地图中等大风日数,等年降水量等值线。创设区域承载必修知识的情景。
2、逐渐减少区域中的地理信息,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自主回答区域定位的方法。环节二:如何通过学生命题,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实际问题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命题题目,互相考查。
1、出示等大风日数图,鼓励学生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个角度命制关于等大风日数的题目,首先学生从大尺度出发,命制的题目应该比较容易把握在理想的范围内,即从西北到东南递减,并追问原因。但在命制小尺度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诸多教师无法掌握之题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功课做足,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
2、鼓励学生从大小尺度命制关于等年降水量的题目,首先学生从大尺度出发,命制的题目应基本在教师的掌控中,从小尺度命制题目时,教师要多做准备,做到充分准备,将学生可能命制的题目尽量列出,并做好准备。
3、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小组合作,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环节三:图解区域与季风环流(必修知识)在高考中的侧重点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是上述内容的总结及延伸,她在本节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结构如下:
环节四:总结提升季风环流
当向学生讲解了区域地理与必修地理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后,进一步将季风环流提升总结,知识结构如下: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十四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重点: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高一学生由于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地理常识的了解很少,所以学习水平不太,但是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问题,他们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在学习了宏观上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后,从微观上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教学方法使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要求的原则,将传统教学法和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法相结合;采用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并达到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选择】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形式,用flash动态演示冷锋系统、暖锋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播放一些关于台风、寒潮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理论基础,以及给我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3分钟)
播放一则天气预报,思考: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引入新课。
思考、踊跃发言:有冷锋、暖锋系统,低压、高压系统。
引起学生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用ppt形式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齐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0分钟)
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自主学习题。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的概念和分类。
2、锋面系统:
(1) 锋面的概念。
(2) 锋面的结构。
(3) 锋面的分类。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气压系统与天气
2、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书本寻找答案,记好笔记。
为了更加充分的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0分钟)
用ppt展示合作探究题。
1、小组内绘制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
2、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3、归纳总结冷锋、暖锋的区别方法。
4、举例说明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5、绘制南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采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6、完成课本p57思考活动第(1)、(2)题。
小组讨论,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分层讨论,先一对一,再组内共同讨论总结完善。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精彩展示
大胆质疑
(15分钟)
及时做补充讲解。(ppt)
展示,用简洁清楚地方式展示各组的正确答案。大胆质疑,从疑惑中成长 。
精彩展示,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十五
1、知识与技能:理解高压、低压系统的活动规律与天气特点。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防灾抗灾意识。了解科技前沿,树立学习科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理念。
1、能根据气压分布图判断其气流状况及天气特点;
2、能读懂简易的天气图,推测近期的天气变化趋势,并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导入】新课导入
【ppt投影】展示阅兵仪式的照片: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激动得流着泪的抗战老兵、踏着“七彩祥云”而来的空军方阵。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阅兵仪式上那道最美的风景——湛蓝的天空呢?事实上,如此美丽的天空,来之不易。为了确保阅兵的顺利进行,从8月20日起,北京地区正式启动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通过全市上下共同联动,积极协调周边省市协同减排,全力保障阅兵纪活动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至9月1日,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天天优良,空气质量保障情况甚至超越了2008年奥运会期间。当然,如果没有老天爷帮忙,谁也不能保证当天一定是好天气。就像秋游之前,你是否也担心过老天配不配合呢?先让我们来看看专家9月2日的分析预测吧!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我们发现文中在讲到晴的时候,提到了当时“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东移的槽脊”。
【讲授】引出“槽、脊、高压、低压”的定义
教师引导:其实槽和脊是天气系统的名称。天气系统通常指引起天气变化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锋面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而所谓天气预报就是对各种天气系统的预报,通过对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产生、移动和消亡的变化来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请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了解“高压与低压”、“槽和脊”,并归纳在这些天气系统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的气压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学习到了“高压”和“低压”,“高压”即中心气压高于四周,“低压”刚好相反。由高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由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教师引导: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师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可先找到高压脊,画与之相垂直的一条线,请同学们说说其与等压线相交的点上分别对应的数值,对比后发现,脊线上的气压值高于两侧。所以脊线本质是气压比两侧都高的点集合。
【活动】探究一高压与低压的大气运动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活动一案例分析,研究控制北京附近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北京天气的影响
活动一(1)标出控制北京地区的天气系统的名称
学生活动:读图后,分析北京附近气压的'分布情况,找到天气系统的中心,通过比较中心与四周等值线的数值分布,结合教材内容,找到了“高压”中心,并在图上用“g”标出。在此基础上,画出由它延伸出来的高压脊(脊线)。(一位同学上黑板演示,其余同学在学案上画。)
活动一(2)画出此时北京和伊尔库茨克的风向
教师引导:先请同学讲讲风向的画法。
学生活动:画过北京的风向的基本步骤,回答要点如下:
1、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2、北京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偏右(右手定责画法),风向右偏。
3、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确定风向,用箭头标出。
4、准确说出风向:西南风。过伊尔库茨克的风向的画法类似,为西北风。
活动一(3)(4)完成高压(反气旋)示意图(画出高压系统周围四个点各处的风向以及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并用简要的文字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请学生在黑板上标出该高压系统北部和东部的风向。
学生由此发现,在高压系统的不同部位风向是不同的。水平方向上大气好像发生了旋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气水平涡旋,我们把它叫做反气旋。高压和反气旋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一个指气压状况,一个是指气流状况。画过北京、伊尔库茨克等四个风向后,可利用这一方法在高压系统的模式图当中将大气运动的示意图画完整。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做规律小结。
学生活动:(抽两名学生上黑板画,一个画北半球反气旋示意图,一个画南半球反气旋示意图。其余学生在学案上画。)主要步骤:
1、在高压中心用“g”标明。
2、画四点的水平风向。
小结:
1、通过画图,我们得出结论:北半球,反气旋顺时针向外辐散,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向左,所以逆时针向外辐散。因为近地面水平方向上中心空气会不断辐散,于是垂直方向上,由高空空气下沉来给予补偿。
2、关于天气,高压区,垂直方向上,高层大气自上而下来补充,盛行下沉气流,空气下沉升温,教师可引导“云消雨散”,故少雨。描述为,在高压控制下的地区,天气一般“晴朗干燥”。联系北京9月3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活动】案例分析,研究控制东京附近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教师引导:【ppt投影】9月3日上午,部分地区的卫星云图
学生活动:观察北京上空的云层特点,发现此处晴空万里。继而验证了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的规律。
教师引导:那么在该高压系统的东面呢?可能正在受什么天气系统的控制?
学生活动:该处云层厚,很有可能是多云或降水天气。可能是受低压(气旋)的控制。
学生活动:
1、标出低压、低压槽
2、画出此时伯力、东京的风向
3、完成低压(气旋)示意图(画出abcd的风向以及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
4、水平方向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天气阴雨。
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边画、边想、边理解。自然地理难,往往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其科学性强,逻辑性强,一环扣一环。这个活动题中,从确定中心气压性质(低压区),到画风向(水平方向上,大气从四面八方向流入中心),到了解垂直气流方向(中心的空气上升,盛行上升气流),最后推测天气变化(气流上升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往往形成阴雨天气),一步接着一步。只要学生能把整个过程从头到位不折不扣地理通理顺,那么这个问题就解决,掌握了,甚至可以说,以后都很难忘记。
【活动】探究二研究2015年8月6日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分析有关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天气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又时时刻刻使天气也随之变化。生活中,我们研究天气系统,也是为了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安排好生产和生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活动1、请根据等压线数值,标出甲、乙分别是何气压中心。
学生答:甲,低压系统;乙,高压系统。
学生活动2、图示时间,影响北京和上海的分别是什么天气系统?
学生答:北京受低压控制,上海受高压控制。
以上两题,难度系数都较低。第二题中,学生答出北京受低压槽控制,超出预计水平,说明对槽脊的概念已经理解掌握,能在图中判断并描述出来了。
学生活动3、假如你是天气播报员,请你来播报一下当时北京和上海的天气情况。
学生答:北京,阴雨天气;上海,高温晴朗。
这一题难度系数略高,一方面需要结合之前刚学的规律,从高低气压来判断天气,这个还不算难;更难的一面是,题目要求“假如你是天气播报员,请你来播报一下当时北京和上海的天气情况”,这就需要学生用规范的术语来回答这个问题。普遍的结果是学生知道意思,却不会表达,或者表达得不够精确。以此作为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既要用准确的文字来表达,也要通过口述,来检验其合理和流畅的程度。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用较为简略的语言来描述,言简意赅,突出天气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特点)。
提供当时的天气预报,ppt展示文字材料,一来验证学生的推测分析,提高趣味性,二来引导学生作出更精确的归纳。北京:天气闷热,降水概率高。上海:高温天气,且无降水。
过渡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就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引起的。
学生活动4、据图判断当时影响台湾的天气系统。
学生答:低压(气旋)。
教师引导:这题本身不难,但是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探究。例如:
2、等压线排列如此之密集,又反映了什么?
学生活动:受教师的启发后,思考并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强烈发展的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就大,表示四周风力很大。学生恍然大悟,是台风。
介绍有关台风的源地、移动路径等知识。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十六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
1课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请大家认真观看,录像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教师提问:以上录像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生:种植业。
师:很好。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阅读p47图3.10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示):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归纳总结)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4.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学案【知识梳理】一
(总结归纳)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学生探究)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1.探究方案:需要着手组织哪些方面的相关材料知识。
2.列出资料清单。
3.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友情提示)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水平。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小麦、玉米
(学生活动)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3.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教师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总结归纳)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参考答案:
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学生活动)
通过这个案例3,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学生活动)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教师提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学生活动)学案【知识梳理】二
(总结归纳)二、美国成为世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区位优势
评价
为实现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利于作物生长、稳产
集散便利、降低运费、提高效益
(三)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规模经营
竞争力比欧洲强
(四)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现代农业所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
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五)先进的科技:国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广系统,免费提供科技成果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实现
(总结归纳)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学生探究)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
水稻
自给一商品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等
商品农业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十七
1、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城市功能分区。
4、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2、中心地理论。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补充图片。
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1、通过探讨,使学生学会分析城市分区及其土地利用情况的方法。
2、利用个案分析,归纳城市功能分区划分依据和研究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确城市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
“不同聚落的景观图”
师请学生观察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并回答城市与乡村有何区别。
生(回答)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与乡学%科网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师(承转)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城市的区位因素。
板书:一、城市区位分析
师什么是城市区位?
生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间构成的空间关系。
生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图二)重庆位置示意(图三)
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讨论探究(图一)、(图二),二组讨论探究(图三),讨论后回答。
二组:为什么在临近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地方,有利于形成城市?
师(激励性评价后,精讲)从图中,我们观察到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对
城市区位选择有很大影响,另外,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也有利于形成城市,而且,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学习了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请同学们来完成下列探究题。
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在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会相对密集?在滨海地区、平原地区、低海拔的河谷地区,为什么城市会比较多?请谈一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资源库生(合作讨论,探究后回答)因为在中低纬度地区,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所以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河口三角洲,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带。滨海地区、平原地区、低海拔的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地理区位。
资源库(承转)以上举例,分析的是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城市的经济区位。
师(提问)什么是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生(读书后回答)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关系。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思考:武汉与攀枝花的形成与经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生(合作探究后回答)武汉位于京广线上,并有汉丹线、武大线等经过,因此,铁路交通很发达。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汇合处,水路交通很发达。攀枝花的兴起是随着攀枝花铁矿的开采而发展起来的。
生(阅读教材后回答)还有港口、城市、商品、农业基地等经济事物。
师(继续提出问题)这些经济事物对城市经济地理区位的影响是否有变化呢?
图片“株洲城市的发展图”
师分析讨论哪一要素的变化对株洲的分布及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生交通线的变化。
师(评价后指出)这说明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师城市区位除了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外,还有什么样的区位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活动材料,并讨论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生城市区位还包括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分析城市的地理区位,应从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来分析。
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十八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课重点应该是“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特别在这部分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即通过对比九大行星结构特点及运动特征,使学生明确地球与其它行星有很多相似特性,由此说明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在了解地球的特殊性时,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即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料库查找有关火星相关的资料,并与地球进行对比,由此说明为什么火星至今没有发现生命物质的痕迹,地球由哪些与其不同的条件,使其能够有生命存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处理资料的技能,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节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宇宙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三、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认识到到地球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行星,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颗行星是不可替代的。
2、尽管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当迅速,但远远没有达到认识宇宙全部的地步,我们有无数的天文之谜需要在未来逐渐揭开。
3、激发学生对于宇宙之谜进行探索和思考的兴趣。我们并不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认识宇宙的全部,但毫无疑问,人类将永远执著地去探索,去追寻宇宙的真谛。因为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一个美丽而精彩的星球的一部分,这个星球正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茫茫的宇宙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当地的条件组织学生做以下探究活动:
1、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注意带上照相机和笔记本),让学生搜集尽可能详细的天文资料。
2、组织观看有关的天文科普录像(如星际探寻、登陆火星、苍穹寻奇、不明飞行物等)。
3、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人类宇宙认知的变化。如地心说、日心说等。了解一些天文假说。
4、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天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如张衡、郭守敬等。
5、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参观天文馆、看录像、查阅杂志书籍、浏览互联网等。写一篇“我生活的宇宙”的论文。
6、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办一期地理板报。最好能体现最新的科技发展对天文学研究的指导。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十九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由于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地理常识的了解很少,所以学习水平不太,但是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问题,他们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在学习了宏观上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后,从微观上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使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要求的原则,将传统教学法和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法相结合;采用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并达到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选择】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形式,用flash动态演示冷锋系统、暖锋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播放一些关于台风、寒潮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理论基础,以及给我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五、教学设计过程(1个课时)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导入新课
(3分钟)
播放一则天气预报,思考: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引入新课。
思考、踊跃发言:有冷锋、暖锋系统,低压、高压系统。
引起学生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用ppt形式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齐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0分钟)
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自主学习题。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的概念和分类。
2、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念。
(2)锋面的结构。
(3)锋面的分类。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气压系统与天气
2、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书本寻找答案,记好笔记。
为了更加充分的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0分钟)
用ppt展示合作探究题。
1、小组内绘制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
2、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3、归纳总结冷锋、暖锋的区别方法。
4、举例说明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5、绘制南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采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6、完成课本p57思考活动第(1)、(2)题。
小组讨论,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分层讨论,先一对一,再组内共同讨论总结完善。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精彩展示
大胆质疑
(15分钟)
及时做补充讲解。(ppt)
展示,用简洁清楚地方式展示各组的正确答案。大胆质疑,从疑惑中成长。
精彩展示,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二十
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
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长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走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
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讨论,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师:从对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出示图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观察这幅图片,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
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出示图片“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师: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
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
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
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具体说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师:不错。(出示图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
(生讨论,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也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
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差异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认识到其差异性。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二十一
1、能描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2、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3、据表分析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4、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
5、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及含义,并能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及防御措施。
6、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7、通过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8、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运用读图表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据中国台网测定,2005年10月08日,11时50分36.0秒在巴基斯坦(北纬34.4,东经73.6)发生7.8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从这一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外,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活动智能要求预测点拔活动1
阅读p107“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图4-32。完成: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特征?(结合实例来说明)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哪些影响?
4、自然灾害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分为哪些?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读表“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及“中国的自然灾害”分析完成:
1、从自然灾害的类型来看具有哪些特征?
2、自然灾害通过哪些途径来限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
3、中国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据表分析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活动3
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灾情”回答:
1洪涝灾害包括哪几类?各是一种什么样现象?
2读表归纳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含义及特点。
读“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及“长江洪水淹没范围”分析:
1这次全流域洪水有什么特点?
2形成洪水的气候因素是什么?
3从河流形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5从图中分析防洪压力特大地区是哪些地方?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读“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回答:
1成灾的原因是什么?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什么?
2我国气候有什么特点?它对洪灾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3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是什么?
4分析暴雨形成条件是什么?我国暴雨具有哪些特点?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分析长江洪水造成哪些危害?通过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读“淮河流域图”,回答:
1淮河流域包括哪几个省区?
2淮河水系有什么特点?说出淮河流域的省区、水系特点提示水系的类型。读“淮河流域有关资料”,回答:
1从地理位置上看,淮河流域易造成洪灾的原因是什么?
2从气候因素分析易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3从地形分析易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4从水系分析易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5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易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6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有什么特征?
治理淮河的措施有哪些?
7一般河流防治洪涝灾害应采取哪些措施?能从分析中掌握一般分析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措施。提示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分析。
略
高一地理教案鲁教版篇二十二
知识与技能
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展示,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
1.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教学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活动】判断背斜和向斜
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
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表现为山岭;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表现为谷地。
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练习】褶皱构造判断及成因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甲乙两处何处是山岭?何处是山谷?
3.解释甲地形成山岭,乙地形成山谷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
【讲授】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
1.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且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交界处活跃,碰撞的位置多火山地震
4.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地表的基本面貌
【活动】板块构造学说应用
1.为什么亚洲多火山地震?
亚洲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2.‘为什么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而大西洋沿岸火山地震相对要少?
太平洋沿岸多板块交界处,印度洋沿岸较少
3.新西兰地震的形成原因?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活动】褶皱构造与矿产
1.为什么背斜多能成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油、气密度小,上浮,因而分布在背斜。
2.为什么“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水的密度大,由高处往低处渗流,因而分布在向斜。
【讲授】探究分析: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讲授】火山活动的影响
有利影响: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磺、建材、能源(地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温泉);有利于火山研究(或火山科研考察)。
不利影响: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当地冰雪融化,形成洪水;空气中的悬浮物增多,污染大气;火山灰漂浮在空中,影响航空和旅游业;还会使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减少,引起地面温度下降;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会影响到人的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42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