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20:09:11
2023年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范文(13篇)
时间:2023-10-28 20:09:11     小编:灵魂曲

总结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反思,为未来的规划提供依据。写总结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和自律,能够培养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能会找到一些启示和思考的点,希望对你写好一篇总结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一

小学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数学学习环境就是课堂教学,学生在这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要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计算、感悟计算、领会计算。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一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体会。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计算练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只有营造浓厚的计算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情境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就能感到自然、亲切,学生的兴趣就能倍增。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课程标准》也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所以教师要重视演绎推理,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感悟算理算法,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理,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最终具备灵活、简洁、准确、合理、速度、优选的计算能力。当然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其中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标准》提出“算法多样化”,就是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去发现许多富有个性的计算方法,但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方法的同时,也要熟悉、了解和掌握其它的计算方法。如果仅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达到优化是不容易的,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判断和选择,通过优化比较,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这也给学生创设了机会,提高他们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探索中不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识结构。

注重交流,让学生在计算教学中充满对话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有时候把重点放在计算方法上面,忽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所以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学生在交流、辩论中,深刻地认识到要注意些什么。课堂学习就是在交流、对话过程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深入,为他们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二

单位名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个知识点,在解决问题中都要写出单位名称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单位名称,却忽视了利用单位名称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下面案例也许会对老师们有所启发。

案例:为什么这里的单位不一样

内容: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例题:(用情境图的形式呈现条件和问题)同学们进行团体操表演,每个方阵8行,每行10人。这样的三个方阵有多少名同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题,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10=80(人),80×3=240(人)

方法二:3×8=24(行),10×24=240(人)

方法三:3×10=30(人),30×8=240(人)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仔细观察三种方法,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后,有学生回答:方法一和方法三的单位都是“人”,方法二的单位是“行”。

教师抓住这个信息追问:对呀,为什么这里是“行”了呢?

学生回答:因为方法一用8×10是求的一个方阵多少人,3×10是求的3个一行有多少人,所以单位都是人,而用3×8是求的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所以单位是行。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了学生生成的问题,利用单位名称的不同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进而理解了这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单位名称虽小,但它的作用还是很大的。通过单位名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解决问题策略的不同,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单位名称,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单位名称的变化来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三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研讨会,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每一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老师们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幽默,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都令我印象深刻,不断的反思自己。以下是我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了师生关系,有的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如xx老师就是开课前简短的交流,给学生平易近人的感觉。xx教授,让孩子想一下,大学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使孩子对自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打破课堂常规。每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他们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反思。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地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耐心地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xx教授教学真分数与徦分数的教学时,把分数看作是一个家族,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注重板书的设计。教学中,教师都板书清晰明了,他们没有过多地利用多媒体

课件

,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适当板书,使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一目了然。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经验,将研讨会的精神,应用于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6节课,聆听了6场讲座,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这次学习给我的触动很大,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要有巨大的魅力。

(一)备课。

xx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说到几点:

1、备课时,要把握数学本质;

2、把握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模型、变中不变等);

3、重点引发学生数学思考,要让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长见识,悟道理。

(二)课堂上的深度对话

正如在他的讲座中谈到的“课前三问”:学什么?为什么学它?我们要学会什么?让学生有准备地学,让学生转变思想,学会学习。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

xx老师的一句话“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培养自己”让我印象深刻。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来,调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成长要有深度的反思

先贤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也许做不到那样,但是见贤思齐,经常反思依旧是让我们快速成长的最佳途径。在xx老师的讲座中便提到通过“反思自己的课和通过别人课的好坏”来反思自己。我觉得这一点尤其重要,在自己讲过每一堂课后都要反思自己的优缺点而不断改进,学习;在每次听完别人的课时,好的地方借鉴学习,不好的地方要引以为鉴。

在这次外出学习中,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老师们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课堂中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短短的观摩学习已结束,但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我会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四

真武小学 姜阳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在这短短的两天内, 我观摩了8位优秀老师的示范课,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教学经验。8位老师各有各的风格,不同的设计思路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他们对教材的理解、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教法,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技巧。同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理解和掌握教材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强震球老师的《认识分数》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是非常到位的,结合图片和练习,引导学生一遍遍说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根本上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同时,在做题过程中,他不断提问“为什么它们都是四分之一”,“为什么每一份表示的分数不一样”等,引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一节课下来,教学重难点都被学生内化吸收,效果显著。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杜海良老师在讲《体积和容积》时,先是往空杯子倒水,让学生体验空间,为学生正确认识“体积”奠定了基础,再让学生摸一摸桌肚,进一步对空间增加感性认识,最后往水里丢石子,通过“溢出的水多说明什么”概括出体积概念。他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最后验证,逐渐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难点,选准切入点和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上好一节课。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

-1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继续好好研究教材,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五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1、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孙悟空、猪八戒分饼,最后只剩下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分呢?这样自然的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块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顺利地直观地完成了预设目标。

2、 这样的环节设计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才能收到预测的效果和目标。如《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学完后,在班上组织了“小小商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当售货员或顾客,使每个孩子对人民币的互换以及使用都更加熟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一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1、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在学习相遇应用题时当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后,有出示这样的练习:王师傅开着客车从甲地去乙,每小时30千米,同时李师傅开着货车从乙地去甲地,每小时40千米,经4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王师傅,你停在相遇点向前看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要是王师傅回头看呢?如果换成李师傅你们还有什么新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自己提出不同的叙述方式的问题,加深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题的兴趣;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圆柱,体验圆柱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动手用尺子、绳子量一量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这种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促进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5、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六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五分之三。同时,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练习课。如何上好一堂练习课呢?如何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呢?对此我谈谈心得体会。

主要是回忆已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本课内容所需的基础知识,此时可安排一组准备题,使学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识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也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算、笔算的基础训练等)。

练习课开始时就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充分明确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以及练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励,用鼓励性语言提出本练习课中采用的激励政策,充分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

设计好练习是成功练习的前提。习题可以自编也可摘选,但应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确保练习有意义、有趣味。练习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运用,不可千篇一律,注意口练与笔练、集体练与个人练等的交替运用。习题题型也要多变,封闭题型与开放题型、填空题型与选择题型、顺向题型与逆向题型、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编题与解题等,均应根据练习需要而灵活把握。

3、1练习题的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若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则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也是很有意义的。

3、2练习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练习课中,先口算,再笔算,复习再现笔算减法的法则,并与不退位减法进行对比,接着进行辨析练习,最后是两位数加减(进退位)混合练习,这样的练习设计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收到理想的练习效果。

3、3练习题的设计应能体现分层要求,既有基本题材又有拓展题材,既让后进生“吃得饱”,又让学优生“吃得好”。练习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任何时候、任何班级,都会有差异。在练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3、4练习题的设计分量和时间应合理。练习数量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程度而定,保证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特别是要避免机械重复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境,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性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4、1目的性原则。练习课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练习中巩固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沟通哪些联系等,是练习课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练习中要把练习的意图集中地体现出来,做到有的放矢,要旨鲜明。还要注意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4、2层次性原则。练习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不在一个平面上盘旋。有层次和合理的梯度,才能使学生产生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悦感,才能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知识,让知识向技能、智能转化。

4、3多样性原则。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练习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特别是练习时,在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乏味地巩固强化,学生就会对学习无兴趣。如果练习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应变能力。因此,练习课教学形式要多样性。

4、4启发性原则。通过练习,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不断地受到启发,达到以例及类、闻一知十的目的。

4、5趣味性原则。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是动力系统。它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内驱、维持和强化的作用,练习效率往往是和趣味性联系在一起的,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趣味性,要有新的形式、新的题材、新的要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新的体验。

练习课也有必要像新授课一样将整个课堂分为几个部分与环节来进行,最好能够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设计一个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选择一些有新颖的题目当做例题,放手让学生探讨,并与学生一起总结规律,得出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往往这样的例题需要精练精讲,是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精心设计、追根求源、透彻剖析。抓住重点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科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抓纲带目,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这是因为重点内容具有极强的共性和概括性,能产生广泛的迁移。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善于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机蓬勃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讲解要能吸引学生一起开动脑筋思考所讲内容,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联想,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可接受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想产生飞跃,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顿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喜悦。然后让学生适时地进行类似的练习,以巩固。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题目的要求和解题的思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表达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活动欲望、兴趣、热情、好胜心。有人曾说:“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的乐师,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有效调控教学的重要方法。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七

《面积的认识》这节课,吴正宪老师很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引领。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季国栋老师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问题,一步步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研讨会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八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六年多的数学教学生涯,我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技术不光光是一门学科,同时已经慢慢的渗入到其他学科中去,尤其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下面就从我的教学中谈几点体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构建起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以后,将音、形、像、色融入数学课堂使其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堂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比作是一幕剧,它的序幕精彩,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未知“剧情”的渴望,用高涨的兴趣推动学生去探究知识。一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序幕就能够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建构的速度。例如:教授《角的初步认识》时,从生活中抽象出了很多角,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角的世界里,他们马上有了学习探究的欲望。

再例如,在圆的教学中,新课伊始打开计算机,屏幕出现这样一组画面:小狗、小猫等五只动物在跑道的起跑线上准备赛车,他们的车轮形状各异,有轴心在车轮中心的圆形车轮,有轴心在车轮边上的圆形车轮,有椭圆形的车轮,也有正方形的车轮,还有长方形的车轮。“砰!”出发令声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谁能最先到达终点?”教师把这个悬念留给学生。同学们看了小动物们滑稽的比赛场面感到十分好笑,教师提出问题后更是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都想说出正确答案,但因知识的限制,怎么也讲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用略带神秘的表情说:“如果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肯定能解答这些问题。”

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2、化解难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传授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可以形象直观的演示,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都可以进行动态模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集合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六年级整理和复习《空间和图形》时,我便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熟练地计算这些图形的棱长和、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等。

数学偏重于逻辑推理,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情境可以再现。学生可以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通过自己的逐步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再现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增强自信心,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物体的前后平移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可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根据今天的学生内容,自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时,他们便发挥自主创新精神,设计了平移和旋转嵌套的有规律变化的丰富图形。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九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有以下几方面。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接触到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在此情况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它的内容应设计科学。必须能引发学生进行层层深入,津津有味的认真思考,能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起广泛的联想,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出示一个圆,然后以圆半径作为正方形的边长,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小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学生众说纷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学生把这个小正方形来量已知圆,得不到结果失败了。有的学生把圆平均剪成4块,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是不行,有的学生想出剪的份数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更接近,减少了重合与空隙部分。教师给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十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教育也得到了重视和关注。数学深度教学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广泛认可和采用。近期,我参与了一场关于数学深度教学的报告会,深感受益匪浅,下面将从认识改变、教学策略、问题导向、学习动力和评估反思等方面进行探讨与总结。

首先,参加这次报告会让我对数学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机械的运算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够。而数学深度教学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参与报告会,我意识到数学深度教学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其次,我也了解到了许多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报告会中,教学专家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问题情境导入、分组探究、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这些策略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师在数学深度教学中要充当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在报告会中,问题导向教学也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重视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而数学深度教学则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他们在思考中积累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

此外,学习动力也是数学深度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参与报告会,我意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供学习动力对于数学深度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表扬学生的努力、提供适当的挑战等方式,激励学生投入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和探索。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供适当的学习动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数学深度教学。

最后,评估反思也是数学深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报告会中,教学专家告诉我们在数学深度教学中要从过程和产品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在过程评估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方法是否得当,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而在产品评估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思路,而不仅仅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参加数学深度教学的报告会,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了解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供学习动力,同时也会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评估反思,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十一

静下心来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素材俯拾即是,如通过对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数学本身的特点,数学家的创造活动,数学发展史的挖掘都能提现数学的文化元素和内在价值.回忆自己教的内容:

如在讲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时,可以介绍笛卡尔,他在生病时还一直思考如何把点和数结合在一起,而墙角的蜘蛛和蜘蛛网让他得到了启示,把蜘蛛看成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据确定下来,,他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过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设计旅游方案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暑假时间,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完成这项活动,在整理自己旅游方案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运用了很多看似和数学无关实际却紧密相连的内容,如学生学习如何用电脑制作图片,如何规划最优路线,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在讲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后,出示韩信点兵故事,让学生猜测解答并让学生课后查一些有关中国剩余定理的资料,下节课汇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数学不仅好学,还好玩。

再讲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金子塔的高度这样有趣的小故事。

把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到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育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十二

一趟好课涉及方方面面:学生观、数学观、教材观、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学科素养……每一个要素都可能对一堂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这些要素毕竟还会有主次。倘若非得从这些要素中提炼出最重要的一条,就目前笔者的切身体会而言,我更愿意给出这样的见解,那就是: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我所坚持的,好课应该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有人总是留恋、感叹于优秀教师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被其深深折服与感染,并试图将其“原样”复制,让这份精湛和美感同样绽放于自己的课堂。然而,无数类似的努力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撇开优秀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技术、智慧难以简单“克隆”之外,更深层的问题是,大家忘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与技巧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在某种意义上,优秀的课堂其实并不完全具备“可分析性”“可解剖性”。因为,它本身是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是执教者众多优秀品质通过无疑是整合后,有内而外的一种散发。你很难理解地做出解读,诸如“这一环节为何要如此设计”“面对这一教学现场,他为何要做出如此引导”等等。事实上,有事,即便是执教者本人,他也未必能就这些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很多时候,课堂中的诸多细节和火花,对他而言,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换言之,那是从他们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无须言说,更无以言说。

不,我认为,我们无须如此悲观!

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既如此,那么,与其站在这股清泉的最下游,坐以赏其美妙的泉姿与乐音,倒不如溯其流而上,去其源头活水处,领略其最初的姿态与原动力。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撇开一切外在的干扰因素,触摸到最真实、最本色的风景。

我们常听人告诫:想被人学习,切莫仅习其一招一式。学其形,更要得其神。那么,作为一堂好课,其内在的神究竟在哪儿?笔者看来,无它,唯教师的精深学养而已。

练武之人,最高境界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是深厚的内力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气魄。教师的内力在哪儿?不是华丽的语言或精妙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本身精湛的学科涵养,以及将其自然转化为教学影响力的智慧。不妨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内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十三

1、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小预备铃后首先学生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文具盒、练习本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或者上节课老师让带的试卷、报纸并且把这些试卷类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由此也能养成自我们整理收拾的习惯。二是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自我们调整身体、心理和情绪,这样有利于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多数数学老师要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提起学生的兴致,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本节数学思维状态。三是上节课知识回顾,课前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或者是讨论有关的数学问题,总结学习经验等等,作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这对课堂是一个重要的铺垫。

2、培养学生善于举手发言的习惯

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同时举手也要注意不能两只手随便举,要坐端正举起右手,左手放在胸前,眼睛看着老师。

3、培养学生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

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老师应为每个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表述。声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问题更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也是很自信的。

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

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

这样的学生在我们们身边还真不少见,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动手,用许多家长的话说就是“懒”、“拖拉”。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计算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严密性,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容易不等于简单”,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

1、养成品读的习惯

品读在数学学习中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主要用于对定理、性质、法则的理解,对数学题意的理解,品读时要注意文字中有用的数学信息,理解出题的意图。经常对学生进行数学方面的品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

2、培养学生勤于记录的习惯

善于学习的同学也善于进行课堂记录,必要的课堂记录有助于过后进行讨论学习,便于重新拣起细细思考慢慢消化,有效的记录有利于日后的学习,是期中期末复习的重要专题材料。记录绝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地作重点记录,比如重要的经验方法、不大理解的问题、做错的或容易做错的典型题目、某些新的发现或心得体会,记录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并且当天一定要作好整理归类,记录可以写在课本上,可以写在卡片上,也可以写在专用的分类记录本上。课堂记录作为学生学习的信息,善于记录和整理分析的学生一定能从他的记录中收获明天。

3、培养学生勤于反思的习惯

小学生粗心马虎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不但是小学生有粗心马虎的现象,大人也有。要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强针对性训练之外,养成反思的习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常常听到学生考完试后这样说,“唉,很多题我们都会做的,由于粗心大意就做错了!”其实粗心大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自我们安慰的一个借口,成为学习进步的烟幕弹,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数学学科尤其如此。

一般情况下,学生表现粗心的地方,大都是问题当中要求细密的地方,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那些细密之处和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有利于引起对细微之处的注意。经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细心,思维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考虑问题一定更加周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会渐渐丰富。如果对反思的结果作一些书面的记录总结,特别是对那些“粗心过的地方”作适当的记录总结,反思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4、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一般低年级学生喜欢提问问题,这是孩子的天性,要保持孩子的这种爱质疑的习惯,老师也要给与一定的解释,因为这是说明孩子在思考,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他发现问题,创新的基础。教师绝对不能给予否定。

1、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在别人回答问题时,首先你认真的倾听是发言者的尊重,最起码的礼貌,另外认真倾听才会领会说话人的意思,等到老师或同学说完再发言才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切不可叽叽喳喳的乱插嘴,这样不会提高学习的能力。还会让人厌恶。

2、培养学生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外部事物的有效的关注,是一种良好的感知状态,注视者两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擞。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用眼睛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应当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某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应当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做的动作。

课堂上与注视相反的情况有发呆、走神、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这些人两眼黯然无神,委靡不振,不能经受一点点干扰,身边稍有动静便思想分散。数学课与数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紧密相连,有的是计算和推理,规则性比较强,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直观教学,加强情感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的主题鲜明的课堂气氛。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里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另外一点切勿只重吃鱼,轻视授渔,(忽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一味教学,为教学而教学,这样即使学生今天学会了一点,明天还是需要别人牵着鼻子走路,由此产生的学困生也越来越多。)作为数学老师应多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多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每个细节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提高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论持久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4506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