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03:11:17
专业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汇总19篇)
时间:2023-10-29 03:11:17     小编:紫薇儿

通过阅读,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开阔思维。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一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不仅包含母亲对孩子的爱,也现代人如何养育小孩,这养育并不是生理上的照顾,也包括孩子的心智和脑力发展,引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事。龙应台的教育是能启发家长,教育不应着重背诵,而是 "好奇心",小孩每次一问,能增加他们对世界的兴趣,我们不应抑压和剥削他们的权利。这本书的吸引之处,不在于行文,而是在于一颗心,一颗天下母亲的真心。

我分了3天看完了龙应台教授的《孩子你慢慢来》。 在刚刚开始看时,已被文章深深吸引着,眼前彷佛出现龙应台如何跟儿子相处和教导的画面。其中一篇是说送儿子上幼儿园的途中,一路上两人是很忙碌,因为妈妈要做导游,介绍这个世界给安安,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短短一条普通的路上,有说不圆的东西。如天上的云,一团团一块块的,有时白、有时黑,云的背后是蓝色的天空,偶然飞机经过时有长长的尾巴,把天空分开。如此细腻的描写。

下面是节录一些片段 :

妈妈从城里回来,小男孩挣脱保姆的手,两只牛臂张张开像迎风的翅膀。小男孩吻吻妈妈的项子、耳朵、直起身来瞧瞧久别的妈妈。这一场痛苦的久别毕竟是前前后后六小时。

「宝贝,妈妈不在的时候,你做了什么?」

小孩平静地回答 : 「我想事情。」

妈妈差点噗哧笑出声来----两岁半的小孩「想事情」?

小男孩庄重地回答:「我想,没有妈妈,怎么办。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有在上各种兴趣班,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想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孩子可能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就像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就像学英语,有些小朋友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这有必要吗?我一直想着。万一到了小学吧拼音混合在一起了怎么办?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二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完完全全投入于阅读中。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认真看的作品,因为即使听着音乐,我也可以完全过滤掉一切无关的干扰,要的只是能够让我凝神静心的轻轻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对,看这本书时心情一直如轻风般缓缓流动,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所以读安安的成长和读妞妞的故事不一样,自始至终,不曾落一滴泪。

我很难写好一篇读后感,因为我看书往往只是沉浸于看书的过程,看过后就忘了许多细节,甚至连自己有过的感受都会忘记。在整本书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记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宝宝?”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婴幼儿刚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个国度的时间不长,他们有着柔软的肌肤、清澈的眼眸、纯粹的泪与笑,这是上帝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丽的印记,这些印记还未经过岁月的冲洗,所以显得如此动人。他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孩子你慢慢来,体格与内心才能不断茁壮、强大。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着朴实。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三

这两天连着把《孩子你慢慢来》读完了,感觉不错。在读这本叙事散文的时候,我时常会感受到看《绝望的主妇》时曾经带给我的温暖。不同的是,这本书是这样文雅细腻,像一杯袅袅的茶。这本书里犀利的 龙英台先生是那样温柔,光辉,深情。那样的被孩子们需要,信赖,爱。她不急于与你分享,她始终在他们的世界里,在他们生活的片段里,惊喜,忧虑,思考,一边惊讶于孩子的成长,一边体会着自己的成长。很想再读她写给孩子的另外两本书,继续享受他们的幸福。

这本书还让我回忆起齐豫在《女人与小孩》里唱的歌词,很想把她顺便也贴在这里。(这是齐豫最温暖的一首歌):我不知道这个小孩怎样凭空而来,他可能让我告别长久以来的摇摆,带他回来给他一个温暖的家,每天晚上散一个小小的步,慢慢有人说那个小孩长得象我,跟我一样需要爱一样的脆弱,跟我一样害怕孤独和寂寞。象我这样的一个女人,以及这样的一个小孩,活在世界上小小一个角落,彼此愈来愈相象,愈来愈不能割舍。我不知道这个小孩是不是一个礼物,但我知道我的生活不再原地踏步,陪他长大给他很多很多的爱,让他拥有自己的灵魂和梦,因为一个小孩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跟星星一样奇异一样发着光,跟水果一样新鲜,花儿一样芳香。象我这样的一个女人,以及这样的一个小孩,活在世界上小小一个角落,彼此愈来愈相爱,愈来愈互相依赖,愈来愈相信安排。哦,我的星星,星星。

是啊,平庸的我们如何创造出孩子这么完美的存在呢?所以孩子一定是上天的礼物。他们神奇的能力每每总是让我们惊讶。下面是摘录的安安2岁的故事:

妈带着安安来到台北的龙山寺前,庙廊柱子上盘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龙,长长的身躯绕着柱子转。安安指着龙突出的彩眼,惊喜地扯扯妈妈的裙角,“妈妈,什么?”妈妈蹲下来,牵起安安的手,伸出去,让他触摸龙的身体,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这是龙,宝宝,这是龙,说,龙——”

妈妈另一只手还握着菜刀,跟着华安进了房间。地毯上是华安的车队:卡车、吉普车、巴士、摩托车、旅行车、拖车……一辆接着一辆,紧密地排列成歪歪斜斜的长条,从墙脚延伸到床头。“妈妈,”华安指着车队,郑重地说:“龙!” 妈妈弯下身来轻吻安安冒着汗的脸颊,笑得很开心:“对,宝宝,龙;车水马龙。”

关于放弃了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是否后悔,这可能是很多人想要问的。龙应台在书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精彩,神来之比。

“这种种理想、计划,做了妈妈以后都不能实现了,对不对?”

妈妈软软地躺在沙发上,很没力气地:“对!”

“你后悔吗?”若冰问的时候,脸上有一种透视人生的复杂表情,她是个研究人生的人。

华安悄悄地爬上沙发,整个身体趴在母亲身体上,头靠着母亲的胸,舒服、满足、安静地感觉母亲的心跳与温软。妈妈环手搂抱着华安,下巴轻轻摩着他的头发,好一会儿不说话。然后她说:“还好!”沉默了一会儿,又说,“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

我觉得安安去的太是时候了,似乎就是为了给妈妈勇气,在妈妈心里闪过一丝犹疑的时候,安安给了她最大的支持。人到底追求的是幸福,在那一刻,所有的追求都已然在手了。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读得我直笑。这是她给儿子选故事书时发生的,这样的故事还在每个家庭以不同形式的上演着:

妈妈讲完了故事,心里觉得不太舒服:野狼也是动物,和小白兔一样是宇宙的宠物,童话里却老是给野狼开膛破肚,不是尾巴给三只小猪烧焦了,就是肚皮被羊妈妈剪开,放进大石头,掉到河里淹死了。妈妈觉得野狼受到不公平的歧视。而且,野狼遭遇的凄惨也使她开始注意到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

妈妈心惊肉跳地读着白雪公主的故事,短短的情节中,有各形各式杀人的方法:用刀子砍头,用剪刀剖开胸膛取出心脏,用丝带套住脖子把人勒死,用毒药给人吞下……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妈妈抛开书,自言自语起来。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妈妈倒抽了一口凉气,慌忙把《白雪公主》和《阿里巴巴》两本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华安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站在高椅上,妈妈把不让安安看的故事书一一排列,排着排着,她突然笑了出来,心想:这岂不是和警总一样吗?查禁书籍。

我妈妈问他:“你将来想做什么,安安?” “喂——”他在考虑,接着说:“做公主!” “你为什么要做公主呀?” “做公主,嗯——”他侧着头想想,说:“跟王子,结婚。” 妈妈边讲,边觉得像吃甜食时突然咬到沙子一样,非常别扭。这样的童话,无非在告诉两岁的小女生、小男生:女孩子最重大的幸福就是嫁给一个王子,所谓王子,就是一个漂亮的男生,有钱,有国王爸爸,大家都要向他行礼。故事的高潮永远是——“她终于嫁给了王子!”狗屁王子!妈妈心里想着,这是什么时代了,人人都是王子。或许“现代王子”是商贾巨室的后代,在财富中累积财富,有个富可敌国的爸爸,大家也都要向他敬礼。现代王子甚至也长得漂亮,因为从小营养充分,生来一嘴乱七八糟的牙也可以请牙医矫正。但是现代的姑娘可有不嫁王子的权利。即使是灰姑娘,也不需要依靠“嫁给王子”的恩典来取得幸福。咆,若生个女儿,一定要好好告诉她:这故事是假的……这时安安已经睡着了,脸庞贴在书页上,王子和公主结婚的那一页。

在文章里我也读到了很多龙应台关于教育的思考。感觉她并不在意孩子是否有所成就,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是否精神健康,是否快乐上面。

其实我想说的都说完了,按道理我还应该给我的读后感写一个结尾。要不就算虎头蛇尾,又要不及格了,好吧,我还想说的是,“朵朵,妈妈在这里,你慢慢来!”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四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我想,是因为这段文字,让我爱上了这本书,让我有机会看到龙应台的另外一面,那个睿智又温柔的女人,叫母亲。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的亲切,它的柔软,它的沉静。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名老师,我抱着受感动,受教育,受批判的心态去读这本书,书中没有所谓的说教,没有所谓的评判,没有所谓的建议,却深深打动着我。

“只有十五分钟的路程,安安却走了一个小时零十分”。“孩子,你慢慢来”,这是一种对生命个体的敬重;是坚定地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着健全发展的可能性;是一种母亲对孩子细腻的呵护与理解。

“他爬、他笑、他摇头,他站起来又一次跌倒,他眨动着圆滚滚、亮清清的眼睛。我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每一个动作。”感动于作者对孩子细腻的呵护与理解,同时也懂得了“慢”的内涵:我们做母亲的尤其是做教师的,应该有理由静下心来,慢慢地陪着孩子们走,一路慢慢地领着他们欣赏和享受,耐心等待着孩子们的长大,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和爱!这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清晰记得,在深圳大街上四处张贴的广告“时间就是金钱”,在这个时代,似乎成了一列太拥挤的地铁,人人必须赶着往前走,否则你便掉队,赶不上来,让周围的人失望,承受各方面无尽的压力。连我们的孩子都已早早被他们的父母、教师或推或拉入这个赶车的行列,几乎没有例外。“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要小学化,小学要初中化,初中要高中化”等让人难以承受的重成了我们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社会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多少儿童本应充满纯真和快乐的童年不在、让多少青少年本应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春不在,醒着的时间就只有一个字——快!要知道,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只能慢慢等待,要把人生当成是一趟旅游而不是一场赛跑!只有有了旅游的心境,我们才会对我们的人生学会欣赏、学会享受、学会快乐!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不应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

“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是啊,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更是一门艺术。做一个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时刻牵头引领,只能望向他蹒跚的背影而已。

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但愿,我们的教育真的能慢得起!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五

前些日子,朋友给我推荐了xxx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我在书店没有找到,于是在网上看了这本书。龙应xxx湾著名作家,她的著作很多《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等一些较有影响力。读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感触颇多。

书中以第三人称来叙事,仿佛作者也在和读者一起来打量这对母子的生活常态,你看不到一个母亲面对着你絮絮叨叨那些生活的细碎。华安在玩耍在淘气中认识这个世界……妈妈在做家务在赶稿子在给孩子念书在生气……那些文字最朴实、最细腻、也最简洁地还原了一幅幅岁月画面,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说教,只是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出众,而是让人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遗失的细节。它们渺小、无谓,它们太习以为常,太容易被遗忘,可它们就这么漂漂亮亮地给留了下来,写了下来,一篇篇,一幕幕,长长短短,晶莹剔透,甚至不要求情节完整,只要那股依附在事件上的情绪传达出来,就行了。

作为一位母亲,一位老师,“孩子你慢慢来”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这个孩子去和那个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们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们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们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强大,希望他们优秀,希望他们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们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xxx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

想起xxx《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xxx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班上的孩子,我越来越觉得做老师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母亲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班上学习上不优秀的孩子,却忽略了他们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们阳光,他们自信,他们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们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们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xxx的母亲般的老师!只想对学生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再想想自己的孩子。我们已经习惯快节奏的当今现代生活,我们常常要孩子,快点、快点!从孩子一睁眼:快点起来,上学要迟到了。吃饭快点。妈妈要洗碗了……什么都是快点,快点,孩子跟不上节奏,于是责骂声便接连不断,孩子就在这样的情景下长大。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殊不知这快点两个字,没有考虑到孩子成长的规律。现在感觉有拔苗助长之嫌。感谢xxx,让我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人生态度。我要说:孩子,你慢慢来吧。其实也应该对自己说:别急,慢慢来。什么事情想清楚再做。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同样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看完书觉得xxx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因为作家的工作性质,反而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能陪伴孩子如此重要的幼年时光,能亲眼看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和进步。对于我们这样的上班族母亲而言,因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孩子,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六到周日要忙着带孩子的忙碌生活,让大多数的我们蒙住了眼睛,总是只记得低头走路,不会抬头看路了。正因如此,我们总是错过孩子无可复制的每一个瞬间。

所以,还是放下自己身上无形的压力吧,不要奢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全能的妈妈。做一个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时刻牵头引领,只能望向他蹒跚的背影而已。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六

读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细腻如水的女子。 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带有异域特点,短句较多,段落简洁,读来别有一番感受。书的封面是作者和儿子的照片,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洁净。书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间夹杂一些彩页,很是浪漫。如第一个彩页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书中是‘的’)走”。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只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是本书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买花时看到的一个情景:一个5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动手给花束系上蝴蝶结,而作者就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静静地等。在等待的过程中,作者追叙了一个昔日冰冷的事实:一个追不上别的孩子功课的女学生,带着自己的弟妹,跳进了冰冷的河里。由那凄惨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来。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

作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看看的一个人,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而已。她写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亲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朴,孩子的真实,孩子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在她的眼里,孩子是我们成人的老师。我们走在岁月的路上,遗忘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颗纯真的心,用一双稚嫩的手,帮我们一一拾回。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在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做母亲的龙应台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事情:在母亲的眼里,“龙”就是古人视作图腾的那个四不像的东西,那个很神圣却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而在孩子的眼里,一条彩带,许多玩具汽车排列起来,也是龙。在做母亲以前,她喜欢的歌曲可能是忧伤的,比如“滴不尽相思血泪……”而有了孩子以后,她却会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鸭带小鸭”。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许是被孩子带动了,也许是被孩子唤醒了。

母亲总是希望为孩子遮挡住那些利剑、阴云、污秽之类的东西。《白雪公主》、《小红帽》的故事,想必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了吧?但是我们中间有多少个母亲考虑过它们的负面因子?如装扮成老妇人的皇后勒住白雪公主的脖子,继而想用毒药去药死白雪公主。可是龙应台考虑到了。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纯净的世界,她把书藏到书柜中,藏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因为爱孩子,所以她不想让孩子读《水浒》,因为怕那些绿林好汉的性格影响到孩子们,怕这样的书破坏了自己的生活教育。难得她如此用心地做母亲!

因为做母亲,所以失去了青春时的“野心”,所以任孩子把自己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因为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一边悉心照顾小的孩子,一边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她发现:那做过父母的,而且养育过两个孩子以上的,来看婴儿时,不会忘记多带一份给老大的礼,那不曾做过父母或只有独生儿女的,只带来一份礼。她知道,该怎样帮助那个大的孩子摆脱掉心里暂时的阴影。也许在她的心里,自己只是那个最先来到世间的,而大孩子是来得稍微早点的,小孩子是来得最晚的,大家同样需要爱,而孩子就是上帝送给那个做母亲的女人的最好礼物。

这本书的字数不多,我用了两天的业余时间,就翻阅了两遍。但是书中所蕴含的爱的气息,仿佛在这炎炎夏日里吹来的春天的气息,就那样慢慢飘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变得静谧美好,不再那样焦虑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别人那样奔跑,我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优秀,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们。我想对他们说:孩子,你慢慢来到这个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爱你的人,都会耐心等你!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七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完完全全投入于阅读中。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认真看的作品,因为即使听着音乐,我也可以完全过滤掉一切无关的干扰,要的只是能够让我凝神静心的轻轻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对,看这本书时心情一直如轻风般缓缓流动,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所以读安安的成长和读妞妞的故事不一样,自始至终,不曾落一滴泪。

我很难写好一篇读后感,因为我看书往往只是沉浸于看书的过程,看过后就忘了许多细节,甚至连自己有过的感受都会忘记。在整本书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记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宝宝?”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婴幼儿刚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个国度的时间不长,他们有着柔软的肌肤、清澈的眼眸、纯粹的泪与笑,这是上帝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丽的印记,这些印记还未经过岁月的冲洗,所以显得如此动人。他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孩子你慢慢来,体格与内心才能不断茁壮、强大。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着朴实。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八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前些日子,朋友给我推荐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我在书店没有找到,于是在网上看了这本书。龙应台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她的著作很多《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等一些较有影响力。读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感触颇多。

书中以第三人称来叙事,仿佛作者也在和读者一起来打量这对母子的生活常态,你看不到一个母亲面对着你絮絮叨叨那些生活的细碎。华安在玩耍在淘气中认识这个世界……妈妈在做家务在赶稿子在给孩子念书在生气……那些文字最朴实、最细腻、也最简洁地还原了一幅幅岁月画面,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说教,只是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出众,而是让人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遗失的细节。它们渺小、无谓,它们太习以为常,太容易被遗忘,可它们就这么漂漂亮亮地给留了下来,写了下来,一篇篇,一幕幕,长长短短,晶莹剔透,甚至不要求情节完整,只要那股依附在事件上的情绪传达出来,就行了。

作为一位母亲,一位老师,“孩子你慢慢来”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这个孩子去和那个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们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们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们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强大,希望他们优秀,希望他们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们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班上的孩子,我越来越觉得做老师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母亲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班上学习上不优秀的孩子,却忽略了他们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们阳光,他们自信,他们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们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们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般的老师!只想对学生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再想想自己的孩子。我们已经习惯快节奏的当今现代生活,我们常常要孩子,快点、快点!从孩子一睁眼:快点起来,上学要迟到了。吃饭快点。妈妈要洗碗了……什么都是快点,快点,孩子跟不上节奏,于是责骂声便接连不断,孩子就在这样的情景下长大。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殊不知这快点两个字,没有考虑到孩子成长的规律。现在感觉有拔苗助长之嫌。感谢龙应台,让我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人生态度。 我要说:孩子,你慢慢来吧。其实也应该对自己说:别急,慢慢来。什么事情想清楚再做。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同样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看完书觉得龙应台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因为作家的工作性质,反而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能陪伴孩子如此重要的幼年时光,能亲眼看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和进步。对于我们这样的上班族母亲而言,因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孩子,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六到周日要忙着带孩子的忙碌生活,让大多数的我们蒙住了眼睛,总是只记得低头走路,不会抬头看路了。正因如此,我们总是错过孩子无可复制的每一个瞬间。

所以,还是放下自己身上无形的压力吧,不要奢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全能的妈妈。做一个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时刻牵头引领,只能望向他蹒跚的背影而已。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不仅包含母亲对孩子的爱,也现代人如何养育小孩,这养育并不是生理上的照顾,也包括孩子的心智和脑力发展,引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事。龙应台的教育是能启发家长,教育不应着重背诵,而是 "好奇心",小孩每次一问,能增加他们对世界的兴趣,我们不应抑压和剥削他们的权利。这本书的吸引之处,不在于行文,而是在于一颗心,一颗天下母亲的真心。

我分了3天看完了龙应台教授的《孩子你慢慢来》。 在刚刚开始看时,已被文章深深吸引着,眼前彷佛出现龙应台如何跟儿子相处和教导的画面。其中一篇是说送儿子上幼儿园的途中,一路上两人是很忙碌,因为妈妈要做导游,介绍这个世界给安安,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短短一条普通的路上,有说不圆的东西。如天上的云,一团团一块块的,有时白、有时黑,云的背后是蓝色的天空,偶然飞机经过时有长长的尾巴,把天空分开。如此细腻的描写。

下面是节录一些片段 :

妈妈从城里回来,小男孩挣脱保姆的手,两只牛臂张张开像迎风的翅膀。小男孩吻吻妈妈的项子、耳朵、直起身来瞧瞧久别的妈妈。这一场痛苦的久别毕竟是前前后后六小时。

「宝贝,妈妈不在的时候,你做了什么?」

小孩平静地回答 : 「我想事情。」

妈妈差点噗哧笑出声来----两岁半的小孩「想事情」?

小男孩庄重地回答:「我想,没有妈妈,怎么办。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有在上各种兴趣班,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想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孩子可能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就像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就像学英语,有些小朋友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这有必要吗?我一直想着。万一到了小学吧拼音混合在一起了怎么办?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读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细腻如水的女子。 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带有异域特点,短句较多,段落简洁,读来别有一番感受。书的封面是作者和儿子的照片,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洁净。书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间夹杂一些彩页,很是浪漫。如第一个彩页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书中是‘的’)走”。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只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是本书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买花时看到的一个情景:一个5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动手给花束系上蝴蝶结,而作者就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静静地等。在等待的过程中,作者追叙了一个昔日冰冷的事实:一个追不上别的孩子功课的女学生,带着自己的弟妹,跳进了冰冷的河里。由那凄惨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来。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

作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看看的一个人,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而已。她写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亲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朴,孩子的真实,孩子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在她的眼里,孩子是我们成人的老师。我们走在岁月的路上,遗忘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颗纯真的心,用一双稚嫩的手,帮我们一一拾回。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在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做母亲的龙应台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事情:在母亲的眼里,“龙”就是古人视作图腾的那个四不像的东西,那个很神圣却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而在孩子的眼里,一条彩带,许多玩具汽车排列起来,也是龙。在做母亲以前,她喜欢的歌曲可能是忧伤的,比如“滴不尽相思血泪……”而有了孩子以后,她却会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鸭带小鸭”。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许是被孩子带动了,也许是被孩子唤醒了。

母亲总是希望为孩子遮挡住那些利剑、阴云、污秽之类的东西。《白雪公主》、《小红帽》的故事,想必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了吧?但是我们中间有多少个母亲考虑过它们的负面因子?如装扮成老妇人的皇后勒住白雪公主的脖子,继而想用毒药去药死白雪公主。可是龙应台考虑到了。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纯净的世界,她把书藏到书柜中,藏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因为爱孩子,所以她不想让孩子读《水浒》,因为怕那些绿林好汉的性格影响到孩子们,怕这样的书破坏了自己的生活教育。难得她如此用心地做母亲!

因为做母亲,所以失去了青春时的“野心”,所以任孩子把自己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因为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一边悉心照顾小的孩子,一边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她发现:那做过父母的,而且养育过两个孩子以上的,来看婴儿时,不会忘记多带一份给老大的礼,那不曾做过父母或只有独生儿女的,只带来一份礼。她知道,该怎样帮助那个大的孩子摆脱掉心里暂时的阴影。也许在她的心里,自己只是那个最先来到世间的,而大孩子是来得稍微早点的,小孩子是来得最晚的,大家同样需要爱,而孩子就是上帝送给那个做母亲的女人的最好礼物。

这本书的字数不多,我用了两天的业余时间,就翻阅了两遍。但是书中所蕴含的爱的气息,仿佛在这炎炎夏日里吹来的春天的气息,就那样慢慢飘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变得静谧美好,不再那样焦虑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别人那样奔跑,我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优秀,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们。我想对他们说:孩子,你慢慢来到这个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爱你的人,都会耐心等你!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九

前些日子,朋友给我推荐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我在书店没有找到,于是在网上看了这本书。龙应台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她的著作很多《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等一些较有影响力。读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感触颇多。

书中以第三人称来叙事,仿佛作者也在和读者一起来打量这对母子的生活常态,你看不到一个母亲面对着你絮絮叨叨那些生活的细碎。华安在玩耍在淘气中认识这个世界……妈妈在做家务在赶稿子在给孩子念书在生气……那些文字最朴实、最细腻、也最简洁地还原了一幅幅岁月画面,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说教,只是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出众,而是让人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遗失的细节。它们渺小、无谓,它们太习以为常,太容易被遗忘,可它们就这么漂漂亮亮地给留了下来,写了下来,一篇篇,一幕幕,长长短短,晶莹剔透,甚至不要求情节完整,只要那股依附在事件上的情绪传达出来,就行了。

作为一位母亲,一位老师,“孩子你慢慢来”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这个孩子去和那个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们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们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们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强大,希望他们优秀,希望他们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们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班上的孩子,我越来越觉得做老师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母亲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班上学习上不优秀的孩子,却忽略了他们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们阳光,他们自信,他们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们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们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般的老师!只想对学生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再想想自己的孩子。我们已经习惯快节奏的当今现代生活,我们常常要孩子,快点、快点!从孩子一睁眼:快点起来,上学要迟到了。吃饭快点。妈妈要洗碗了……什么都是快点,快点,孩子跟不上节奏,于是责骂声便接连不断,孩子就在这样的情景下长大。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殊不知这快点两个字,没有考虑到孩子成长的规律。现在感觉有拔苗助长之嫌。感谢龙应台,让我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人生态度。 我要说:孩子,你慢慢来吧。其实也应该对自己说:别急,慢慢来。什么事情想清楚再做。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同样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看完书觉得龙应台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因为作家的工作性质,反而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能陪伴孩子如此重要的幼年时光,能亲眼看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和进步。对于我们这样的上班族母亲而言,因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孩子,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六到周日要忙着带孩子的忙碌生活,让大多数的我们蒙住了眼睛,总是只记得低头走路,不会抬头看路了。正因如此,我们总是错过孩子无可复制的每一个瞬间。

所以,还是放下自己身上无形的压力吧,不要奢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全能的妈妈。做一个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时刻牵头引领,只能望向他蹒跚的背影而已。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十

看完《孩子你慢慢来》是一个内心纠结的过程。一边,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更多的安安的成长趣事;一边,我又担心太快把它看完了,怕那美丽就如昙花一现。后来真的就看完了,平平淡淡地过渡到最后,毫无察觉。因为,这并不是故事的最后,安安还在继续着他的生活。所以小说的结束也就不需要一个形式上的结局。而我也不再惧怕美丽就这样被画上句点,因为我知道,更多的好作品在等着我。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十一

寒假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独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个只有5岁左右的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树叶铺成的小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安静。封面上还有这么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看到封面我没有认为封面及插图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这些家长应该好好问问自己,好好反省自己。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给我们自己的尊严,却不是每一个家长所能办到的。在我们的传统中并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当成平等的人。这些家长应该学学向龙应台这样的母亲,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倾听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

有些孩子一下子周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课,这样忙碌的孩子,又让他们怎么慢慢来呢?为了不甘人后的家长们陪着孩子们学这学那,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那样的想当然,可是,可曾想过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呢? 还是给孩子多一点“慢慢来”的机会吧。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十二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觉得自我应当充实一下自我,选择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闲暇时翻看着这本书,与这位母亲一齐分享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

从龙应台与两个孩子的交流相处,我觉得她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她有自我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能够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我的情绪,但在应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都会忍不住要拿自我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认为他样样都不应当落后,我们期望他有出乎意料的提高,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这就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我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期望他强大,期望他优秀。有的时候却忘记了,谁是孩子命运的主导,谁是自我生命的主人。

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其实都能深刻地感悟到,也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坚持。

想起文中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帮她包花十分吃力的5岁男孩,她这样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凉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的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在应对班里的孩子时,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应对班里的孩子们不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自我是否有耐心让孩子慢慢来呢?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而我们有时候有,有时候却没有,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每一天都坚持为同一种心态,也不可能脱离纷杂事物的干扰,但我们如果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是不是会让我们自我的心境明亮起来?会不会使我们的内心充盈起来,会不会让我们的心境欢乐起来?苦闷是一天,欢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欢乐呢?耐心能够换来感动,急躁易有抱怨。

教育是一项工程,也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欢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我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让自我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时的自豪与欣幸。这就是耐心的教师吧。

我愿从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项慢速作用的过程,母亲需要静静陪伴,教师也是这样。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样,而要想很好地观看这个世界里的风景,“慢”是最为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十三

热爱读书是我们应该要有的态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的知识深似海,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因此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我们一起来写写关于读书的心得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最新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书中的孩子给人无限快乐,华安的调皮可爱更是让人大笑不止,最让我惊叹的是德国的教育,书中看似含影射沙的显现德国教育的宽松,但这种暗示好像有无所不在,我不太赞成这种教育,但更不赞成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教出的孩子不灵活,不会应用。中国孩子学习时间太长,扼杀了孩子玩耍的天性。而德国呢,相对来说却十分宽松,只学一个上午,作业量却只用15分钟即可完成,这样的教育,却耽误了正在读书时的少年,应适当在添些时间学习,学习时间较之玩耍多些,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又锻炼了学生手脚并用能力,将来对学习一些科目也有所帮助,这样。,最妙。况且,我们还有在初中高中再适当加些学习时间,时间要呈金字塔状慢慢累积,不能过度学习或过度玩耍。相对来说,美国教育我更赞成些,因为它更贴近事实。

书读完了,但它生动形象的内容,使我久久难以忘怀,刻在了我脑海的深深处。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算是一个沉重的开头。

婆婆对孩子的呵斥,也许只是一种对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对孩子的耐心等待,让我看到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

也许是因为已为人母,当我在图书室看到《孩子你慢慢来》一书,就立刻想带回家看起来。

我没有看过该作者的早期作品,却听说她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著称,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作者却以温柔笔触描写了亲子间的亲密互动,用温婉细腻的笔法表达了自己身为人母的点滴感受。看完这本书,让同样都是生为人母的我感触很多。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十四

读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浮此刻我眼前的,是一个细腻如水的女子。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带有异域特点,短句较多,段落简洁,读来别有一番感受。书的封面是作者和儿子的照片,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洁净。书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间夹杂一些彩页,很是浪漫。如第一个彩页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书中是‘的’)走”。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仅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是本书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买花时看到的一个情景:一个5岁的孩子,非要自我动手给花束系上蝴蝶结,而作者就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静静地等。在等待的过程中,作者追叙了一个昔日冰冷的事实:一个追不上别的孩子功课的女学生,带着自我的弟妹,跳进了冰冷的河里。由那凄惨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来。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理解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样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等自我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我心的劳累。

作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自我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我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看看的一个人,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而已。她写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亲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朴,孩子的真实,孩子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在她的眼里,孩子是我们成人的教师。我们走在岁月的路上,遗忘了许多完美的风景,忽略了许多完美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颗纯真的心,用一双稚嫩的手,帮我们一一拾回。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回到童真。

在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做母亲的龙应台发现了许多自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事情:在母亲的眼里,“龙”就是古人视作图腾的那个四不像的东西,那个很神圣却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而在孩子的眼里,一条彩带,许多玩具汽车排列起来,也是龙。在做母亲以前,她喜欢的歌曲可能是忧伤的,比如“滴不尽相思血泪……”而有了孩子以后,她却会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鸭带小鸭”。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许是被孩子带动了,也许是被孩子唤醒了。

母亲总是期望为孩子遮挡住那些利剑、阴云、污秽之类的东西。《白雪公主》、《小红帽》的故事,想必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了吧?可是我们中间有多少个母亲研究过它们的负面因子?如装扮成老妇人的皇后勒住白雪公主的脖子,继而想用毒药去药死白雪公主。可是龙应台研究到了。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纯净的世界,她把书藏到书柜中,藏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因为爱孩子,所以她不想让孩子读《水浒》,因为怕那些绿林好汉的性格影响到孩子们,怕这样的书破坏了自我的生活教育。难得她如此用心地做母亲!

因为做母亲,所以失去了青春时的“野心”,所以任孩子把自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因为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一边悉心照顾小的孩子,一边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她发现:那做过父母的,并且养育过两个孩子以上的,来看婴儿时,不会忘记多带一份给老大的礼,那不曾做过父母或仅有独生儿女的,只带来一份礼。她明白,该怎样帮忙那个大的孩子摆脱掉心里暂时的阴影。也许在她的心里,自我只是那个最先来到世间的,而大孩子是来得稍微早点的,小孩子是来得最晚的,大家同样需要爱,而孩子就是上帝送给那个做母亲的女人的最好礼物。

这本书的字数不多,我用了两天的业余时间,就翻阅了两遍。可是书中所蕴含的爱的气息,仿佛在这炎炎夏日里吹来的春天的气息,就那样慢慢飘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变得静谧完美,不再那样焦虑功利。我不再要求自我的孩子像别人那样奔跑,我不再强求自我的学生非得优秀,不再强求自我的学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们。我想对他们说:孩子,你慢慢来到这个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爱你的人,都会耐心等你!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十五

读书是精神上的粮食,读书能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以至于我们不会成为一个粗鲁、没有文化素养的人。让我们一起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吧!让我们共同努力,向着智慧之门进发。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30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也许是因为已为人母,当我在图书室看到《孩子你慢慢来》一书,就立刻想带回家看起来。

我没有看过该作者的早期作品,却听说她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著称,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作者却以温柔笔触描写了亲子间的亲密互动,用温婉细腻的笔法表达了自己身为人母的点滴感受。看完这本书,让同样都是生为人母的我感触很多。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算是一个沉重的开头。

婆婆对孩子的呵斥,也许只是一种对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对孩子的耐心等待,让我看到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

书中的孩子给人无限快乐,华安的调皮可爱更是让人大笑不止,最让我惊叹的是德国的教育,书中看似含影射沙的显现德国教育的宽松,但这种暗示好像有无所不在,我不太赞成这种教育,但更不赞成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教出的孩子不灵活,不会应用。中国孩子学习时间太长,扼杀了孩子玩耍的天性。而德国呢,相对来说却十分宽松,只学一个上午,作业量却只用15分钟即可完成,这样的教育,却耽误了正在读书时的少年,应适当在添些时间学习,学习时间较之玩耍多些,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又锻炼了学生手脚并用能力,将来对学习一些科目也有所帮助,这样。,最妙。况且,我们还有在初中高中再适当加些学习时间,时间要呈金字塔状慢慢累积,不能过度学习或过度玩耍。相对来说,美国教育我更赞成些,因为它更贴近事实。

书读完了,但它生动形象的内容,使我久久难以忘怀,刻在了我脑海的深深处。

这是《孩子,你慢慢来》书中卷首的一段话,“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正是这段文字吸引我继续读完这本书。

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在教育时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发展水平高的学生,你有能力快点就快点,而对于水平稍低的学生,你慢点老师也等你啊!

慢慢来却比较快。慢慢来,孩子。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十六

前些日子,朋友给我推荐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我在书店没有找到,于是在网上看了这本书。龙应台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著作很多《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等一些较有影响力。读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感触颇多。

书中以第三人称来叙事,仿佛作者也在和读者一起来打量这对母子的生活常态,你看不到一个母亲面对着你絮絮叨叨那些生活的细碎。华安在玩耍在淘气中认识这个世界……妈妈在做家务在赶稿子在给孩子念书在生气……那些文字最朴实、最细腻、也最简洁地还原了一幅幅岁月画面,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说教,只是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出众,而是让人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遗失的细节。它们渺小、无谓,它们太习以为常,太容易被遗忘,可它们就这么漂漂亮亮地给留了下来,写了下来,一篇篇,一幕幕,长长短短,晶莹剔透,甚至不要求情节完整,只要那股依附在事件上的情绪传达出来,就行了。

作为一位母亲,一位老师,“孩子你慢慢来”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这个孩子去和那个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们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们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们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强大,希望他们优秀,希望他们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们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班上的孩子,我越来越觉得做老师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母亲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班上学习上不优秀的孩子,却忽略了他们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们阳光,他们自信,他们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们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们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般的老师!只想对学生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再想想自己的孩子。我们已经习惯快节奏的当今现代生活,我们常常要孩子,快点、快点!从孩子一睁眼:快点起来,上学要迟到了。吃饭快点。妈妈要洗碗了……什么都是快点,快点,孩子跟不上节奏,于是责骂声便接连不断,孩子就在这样的情景下长大。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殊不知这快点两个字,没有考虑到孩子成长的规律。现在感觉有拔苗助长之嫌。感谢龙应台,让我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人生态度。 我要说:孩子,你慢慢来吧。其实也应该对自己说:别急,慢慢来。什么事情想清楚再做。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同样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看完书觉得龙应台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因为作家的工作性质,反而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能陪伴孩子如此重要的幼年时光,能亲眼看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和进步。对于我们这样的上班族母亲而言,因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孩子,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六到周日要忙着带孩子的忙碌生活,让大多数的我们蒙住了眼睛,总是只记得低头走路,不会抬头看路了。正因如此,我们总是错过孩子无可复制的每一个瞬间。

所以,还是放下自己身上无形的压力吧,不要奢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全能的妈妈。做一个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时刻牵头引领,只能望向他蹒跚的背影而已。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十七

一直觉得《孩子你慢慢来》这是一本好书,我们现在,又或者是等到为人父母,都可以读一读。初读龙应台的书,便是这一本《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的作品,几乎都是铁骨铮铮,有着女权主义意识,针砭时弊的。然而这一本,却是例外,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女子与小人》里的为女权抗争的胡女士,不再是《野火集》里追求民主的评论者,有的,只是讲述,或者说是记录,自己作为母亲,和两个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

文中的龙应台,不知是不是初为人母的欣喜,才决定用这样细腻温情的文字,这样充满母爱和童真的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看了几页,我就醉心于她的文字,才发现,这个以笔为剑的作家,竟也有万丈柔情的一面,也许是同许多家长们一样,一被加上妈妈或者爸爸的角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孩子的成长,欣喜地与我们分享。也许,之所以爱上这本书,也是爱上那种关怀孩子的感觉,不掺杂多余的情感,只是出于自己的疼爱。读到后面,在那些文字里,也找不到一处刻意修饰的温情。龙应台习惯把文中的称自己为“妈妈”,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她就像是和读者一起,看着这两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和他们温柔的妈妈,在这小小的册子里,一起经历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岁月自然不会总是快乐,无忧无虑的,也会有孩子的吵闹调皮,会有自己感觉累的时候。然而,在书中,并没有看到作者絮絮叨叨抱怨的一面,也没有太深情的言语,甚至于没有刻意分享的喜悦,没有标榜自己的教育理念,龙应台只是用自己淡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一起,那些看似琐碎,不经意的细节,比如妈妈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偷偷跟在孩子后面看他回家,警惕童话故事里残酷、不符合准则的情节,当孩子偷拿了超市东西的时候,手捧鲜花和孩子一起向老板道歉,也就是在这些细节中,表达自己对于孩子们的爱和期盼,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像树一样正直的人”。龙应台在书中说,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因为知道了如何去关爱一个更弱小的人儿,如何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处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她始终认为,孩子是上帝给予母亲的天使,所以并不遗憾孩子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在朋友来欧洲拜访她的时候,她还得满足孩子的愿望,以致于和朋友交谈几句的时候,还给抽出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当朋友问起她遗不遗憾孩子打乱了自己计划时,她觉得陪伴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也就没什么遗憾可言了。

文中龙应台对于孩子的爱,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她尊重孩子的权利,耐心尽到自己的义务,也教导他们不能因为是孩子就能随意犯错。她并不刻意要求孩子们去达到什么目标,但却关心他们能不能成为有真正道德的人,正因为如此,在看到孩子们能够知错改正,内心逐渐成长时,我也总是能够在字里行间,细节之处,体会到她作为母亲的幸福。不同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龙应台的教育观是“孩子你慢慢来”,她不主张消灭孩子的天性来强迫孩子,不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不好,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善良而纯真的,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用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孩子如果犯了错,就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内心逐渐成长。但是,她也注意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到过于世俗化的东西,比如比较残酷的故事情节,她会把《水浒传》放到高高的书架上,不让孩子们拿到,讲童话故事的时候会警惕一些不适宜的情节。孩子犯了错,她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武力。慢慢来,因为龙应台希望孩子们可以珍惜他们的童年,期盼他们能够学会独立自主,慢慢成长为“正直的小树”,而不是过早地接触这个社会,和那些本不应该过早出现在孩子世界里的东西。并不是跑的早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最先冲到终点,慢慢起步,也未尝不能后来者居上。“你在想什么,妈妈?”钓鱼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亲。母亲叹了口气,说:“妈妈不快乐!”伸手去揽那小小的身体。小伙伴却站直了身子,摸摸妈妈的脸颊,正经地说:“妈妈不要不快乐,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母亲像触了电似地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安安很快乐呀。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孩子的内心单纯,简单,慢慢来,也挺好的。

《呐喊》读书心得

读书主题心得

暑假读书心得

关于读书心得

边城读书心得

目送读书心得

幼儿园孩子教育心得

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心得

中国咱们慢慢来高考满分作文

自己的读书心得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十八

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我们现在,又或者是等到为人父母,都可以读一读。初读龙应台的书,便是这一本《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的作品,几乎都是铁骨铮铮,有着女权主义意识,针砭时弊的。然而这一本,却是例外,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女子与小人》里的为女权抗争的胡女士,不再是《野火集》里追求民主的评论者,有的,只是讲述,或者说是记录,自己作为母亲,和两个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

文中的龙应台,是不是初为人母的欣喜,才决定用这样细腻温情的文字,这样充满母爱和童真的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看了几页,我就醉心于她的文字,才发现,这个以笔为剑的作家,竟也有万丈柔情的一面,也许是同许多家长们一样,一被加上妈妈或者爸爸的角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孩子的成长,欣喜地与我们分享。也许,之所以爱上这本书,也是爱上那种关怀孩子的感觉,不掺杂多余的情感,只是出于自己的疼爱。

读到后来,在那些文字里,也找不到一处刻意修饰的温情。龙应台习惯把文中的称自己为“妈妈”,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她就像是和读者一起,看着这两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和他们温柔的妈妈,在这小小的册子里,一起经历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岁月自然不会总是快乐,无忧无虑的,也会有孩子的吵闹调皮,会有自己感觉累的时候。然而,在书中,并没有看到作者絮絮叨叨抱怨的一面,也没有太深情的言语,甚至于没有刻意分享的喜悦,没有标榜自己的教育理念,龙应台只是用自己淡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一起,那些看似琐碎,不经意的细节,比如妈妈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偷偷跟在孩子后面看他回家,警惕童话故事里残酷、不符合准则的情节,当孩子偷拿了超市东西的时候,手捧鲜花和孩子一起向老板道歉,也就是在这些细节中,表达自己对于孩子们的爱和期盼,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像树一样正直的人”。

龙应台在书中说,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因为知道了如何去关爱一个更弱小的人儿,如何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处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她始终认为,孩子是上帝给予母亲的天使,所以并不遗憾孩子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在朋友来欧洲拜访她的时候,她还得满足孩子的愿望,以致于和朋友交谈几句的时候,还给抽出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当朋友问起她遗不遗憾孩子打乱了自己计划时,她觉得陪伴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也就没什么遗憾可言了。文中龙应台对于孩子的爱,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她尊重孩子的权利,耐心尽到自己的义务,也教导他们不能因为是孩子就能随意犯错。她并不刻意要求孩子们去达到什么目标,但却关心他们能不能成为有真正道德的人,正因为如此,在看到孩子们能够知错改正,内心逐渐成长时,我也总是能够在字里行间,细节之处,体会到她作为母亲的幸福。

不同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龙应台的教育观是“孩子你慢慢来”,她不主张消灭孩子的天性来强迫孩子,不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不好,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善良而纯真的,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用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孩子如果犯了错,就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内心逐渐成长。但是,她也注意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到过于世俗化的东西,比如比较残酷的故事情节,她会把《水浒传》放到高高的书架上,不让孩子们拿到,讲童话故事的时候会警惕一些不适宜的情节。孩子犯了错,她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武力。慢慢来,因为龙应台希望孩子们可以珍惜他们的童年,期盼他们能够学会独立自主,慢慢成长为“正直的小树”,而不是过早地接触这个社会,和那些本不应该过早出现在孩子世界里的东西。并不是跑的早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最先冲到终点,慢慢起步,也未尝不能后来者居上。

“你在想什么,妈妈?”钓鱼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亲。母亲叹了口气,说:“妈妈不快乐!”伸手去揽那小小的身体。小伙伴却站直了身子,摸摸妈妈的脸颊,正经地说:“妈妈不要不快乐,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母亲像触了电似地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安安很快乐呀。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孩子的内心单纯,简单,慢慢来,不也挺好的。

孩子我们慢慢来读书心得篇十九

这是《孩子,你慢慢来》书中卷首的一段话,“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正是这段文字吸引我继续读完这本书。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为青蛙的我已忘记自己是怎样的长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阶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态就明显有心急的嫌疑。“你看你啊,讲了几遍还不明白吗”“怎么到班里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把书拿出来”等的话语经常不经过自己大脑就熟练地从口中蹦出,说完后意识不到有什么不妥却也没见起到什么效果,反而更让自己心里添堵。文中的“妈妈”是个聪明、睿智、理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一个非常简便却又符合儿童身心生长的方法,孩子你慢慢来。这个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也可以较好的运用吗?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在教育时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发展水平高的学生,你有能力快点就快点,而对于水平稍低的学生,你慢点老师也等你啊!

慢慢来,孩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59457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