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04:42:11
优质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模板19篇)
时间:2023-10-29 04:42:11     小编:影墨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和计划。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我们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一

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和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同时大型企业的管理也有了全新的目标。经济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因为它可以为本企业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经济管理的特点是:对企业工作中价值运用所实行的管理行为,也就是说,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我国近几年在市场改革中使用的力度很大,同时外国企业对我国本土经济市场的冲击也非常大,因此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

1.1对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大型企业和国际贸易之间的默契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我国的产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众多成员国当中,拥有很多惠国的优厚待遇,进而使得很多国家的跨国区域经营活动越来越多。这也迫使我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一定要进行完善和更新,深入开发带有资本性的项目,建立一批全新的技术密集型部门。

1.2对于我国人才环境变化的影响

目前,是人才资源竞争最激烈的时代,我国现在已经不再需要“物美价廉”型的人才,因为国外的企业给予的待遇比国内丰厚,导致我国的人才全部走入国外,使得我国的经济管理人才流失严重,所以我国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把经济管理人才,在企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吸收过来。从另一层面来看,我国经济管理人员整体的素质还不高,同时信息化水平也很低,因此,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3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

目前金融工具在不断地更新,为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了新的.风险,例如:汇率及利率风险等。因此,国内外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让企业如何规避风险。我国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型企业在金融投资方面遇到了全新的机遇,这就要我国对金融机构的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所以,我国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把大型企业的投资安排在新的技术产业上面。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二

随着社会发展,以往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医院发展需要,作为人事部门,要想跟上时代发展,就不能只拘泥于做好传统人事工作,而是要从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角度去思考,逐步实现职能转化,以适应发展需要[1]。该研究从分析近年来医院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的意义及对策。该文选取以来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以来该院基础设施、设备及人事管理等方面资料。机构设置:设临床、医技科室54个,行政后勤科室26个。医疗设备:配有ct、核磁、数字减影机、dr机、超声诊断仪、血液净化设备、海扶刀、腹镜等。基本建设:门急诊综合楼1座,住院部大楼2座,教学培训大楼1座。基础设施:配有设备带、智能电梯、视频影像、监控、电子屏、空调及供暖系统等。开放床位900余张;年均门诊量90余万人次;住院患者3.6万余人次。人力资源配置:职工总数1500余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00余人,占80%以上;专业分布:医疗470余人,护理660余人,医技80余人,药学50余人;职称分布:副高级及以上230余人;中级300余人,初级及以下800余人;学历分布:硕、博研究生310余人,本科570余人,大专及以下600余人。

1.2方法

针对现有机构、设施及人力资源等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从中获取相关信息,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结果

从目前人力资源结构看,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人才层次和梯队不合理,专业人员中初级和专科及以下学历占比偏高,加之每年职工退休、离职等减员情况,使得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这成为困扰和影响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从管理层面看,医院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投入不大,加之受传统观念和文化氛围影响,成为影响员工积极性的不利因素。

2.1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过程中,逐渐强化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功能,提升了医院管理者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但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仍不完善,无法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需求[1]。近年来人事业务逐年增加,但多停留在考勤、工资、绩效、社保、招聘、合同管理等事务性工作中,对于人力开发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有所淡漠,缺乏成熟的经验和制度保障,尤其在管理层,对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划相对欠缺,使得管理队伍整体水平发挥受限,部分科室出现人才断层现象,从而制约了学科发展。

2.2对人才建设重视不够。

随医院发展,近3年新增员工300余人,其中医疗130余人,护理150余人,如此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带来严重困扰。同时,受绩效及成本因素影响,部分科室为提高个人效益,刻意控制人力成本,甚至忽略了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多数员工缺乏有效培训和职业规划,管理层指导、干预不够,从而延缓了梯队发展。

2.3缺乏科学完备的'绩效体系

绩效管理是医院有效管理员工,确保其工作行为和产出与医院目标相一致,进而促进个人与医院共同发展的持续过程。绩效系统包含计划、实施、考核和反馈4大方面,其中绩效考核,是整个绩效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通过考核实现对科室及员工的绩效评价,为其他环节提供参考,做出决策。该院现行的是综合目标考核方法,实行院科二级考核,考核指标涉及工作量、质量、效率、管理等多方面。经总结分析,现行考核体系还不够科学、完备,设定指标多而泛,部分项目还流于形式;另外对科室二次考核分配指导、监管不够,影响了员工积极性。

2.4医院文化凝聚力不足。

人才是医院发展第一资源,而使人才发挥作用的有效方法,则是要塑造有共同理想信念、正确价值取向和高尚道德境界的工作群体,充分体现文化凝聚力的作用。近年来医院稳步发展,职工薪酬不断提高,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职工仍存有安于现状的思想,加之文化建设、人才工作力度不够,部分科室淡化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习惯于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影响了员工情绪和积极性发挥。

3讨论

结合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s优势:建院历史悠久,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技术实力和文化底蕴,职工薪酬相对稳定,队伍逐年壮大,整体素质较好。w劣势:高层次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梯队不合理,制约了学科发展。o机会:上级政策支持,可按需招聘和引进专业人才;借助援疆平台,柔性引才及加大人才培养。t威胁:医疗竞争激烈,人才竞争严峻,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流动愈加频繁等。经上述分析,充分明确现存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最大利益化。

3.1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

通常对医疗资源的认识,多偏重于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对于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开发和利用有所忽略。随着医疗发展,医院人力资源已不仅指人员数量多少,还包括人员素质、结构及整体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因此,要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各级人员都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多关注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人事部门更要跟上时代,适时更新理念,加强学习与实践,逐步实现从传统人事工作向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化。

3.2逐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体系

医疗行业的发展,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医院应不断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充分发挥人力优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实现良性运行。建设过程中,坚持的导向应为发展战略,以战略实施需求为依据,充分分析所有员工的内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外部供给工作,以达到供求平衡[2]。结合岗位设置要求,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科学设置岗位,理顺组织架构和岗位关系,把各岗位融入总体目标,与员工职业规划相结合,将合适的人调至合适岗位,发挥最佳效能,促进医院及个人同步发展。

3.3建立人才评定机制,科学选拔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时,基础性的工作为选拔人才,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应先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用人计划,按照用人计划选拔,避免多选、少选或错选的发生,注重人才学历、经验的同时,还应关注人才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素质水平等,保证人才技能与素质兼具[3]。可采用人才评定方式,结合人才特点、岗位需求,制定选人计划,设定考核体系、激励机制,明确职责、待遇,实行任期考核,促使其坚持不懈的学习,培养学习型人才,以持续提升专业水平,发挥人才作用。同时增强员工归属感,以留住人才,避免人才流失。

3.4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机制

持续推行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评体系,坚持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绩效目标为核心,逐步完善考评机制,适时调整框架结构及指标体系,将月度、年度考核相结合,应用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现代绩效考核评价方法,从岗位胜任能力、职业道德、业绩、价值取向等维度对员工总体评价。加强环节监管,定期分析效果,使绩效分配充分体现突出业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勤罚懒原则,有效发挥正性激励作用。

3.5进一步培育医院文化凝聚力

良好的文化能优化组织机构、经营决策,能降低矛盾,减少内耗,提高员工忠诚度,使员工围绕医院及自身奋斗目标,努力工作,提高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避免人才流失。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培育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气息,围绕医院规划,打造健康向上的学习、行为、环境、制度等文化,培育文化凝聚力,调动全员力量,共谋发展大业;在文化建设中,把员工作为管理首要因素,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创造条件,发掘潜能,营造和谐氛围,使其体验到职业神圣感、工作喜悦感及事业成功感。同时还须培育良好职业道德,以提高社会信誉,赢得良好口碑。综上所述,实现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需经历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激励机制,同时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高度关注人才工作,才能有效提升医院整体实力,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求得生存,才能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燕玲.浅谈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措施的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5(33):177.

作者:李亚新路庆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三

摘要: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必须树立新的行政管理理念,打造成为素养良好、结构合理、管理高效的行政管理队伍,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然而,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日益显现的问题和弊端逐渐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

分析了目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对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四

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形式或样式,它与管理方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们各自使用的范围和处的层次上。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划分成不同的管理模式。按照管理的主体,可将其划分为体育部门管理模式、全物业管理模式、单位协作管理模式、个人承包模式等。也可将其分为传统式管理模式(体育部门管理)、专业化管理模式(专门管理部门)、混合式管理模式(体育部门与专门管理部门两种模式并存)。还可按照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将其分为传统化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和现代化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下面按照传统式管理模式、专业化管理模式、混合式管理模式来进行调查分析。

1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类型与数量

传统式管理是指体育场馆由体育部门体育系、部、组或教研室管理。一般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开展体育活动等都是由体育部门负责,为方便体育部门使用,长此以往,学校体育场馆就以体育部门管理为主。由于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场馆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规格的体育场馆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学校会根据体育部门的需要而专门成立体育场馆器材管理中心、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等机构,而此类休育场馆管理者仍是对体育部门领导负责。表1显示,传统管理模式在陕西高校中仍占主体,76.5%。专业化管理是指学校设立专门职能部门来管理场馆,是学校专门成立的中层管理机构,直接对校领导负责。如体育学院成立的体育场馆处。体育院校的场馆数量多,质量高,体育活动的专业化程度也高,对场馆管理专业化的需求更迫切。同时体育院校具有学科优势,在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方面拥有众多专家,场馆开放意识较强。在陕西主要体现在西安体育学院。混合式管理是传统式和专业化两种管理模式的综合,这种管理形式是根据场馆的使用和维护的需要将责任区分开来,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承担。主要表现形式为综合类大学对新建成的、投入比较大的综合类体育馆的管理。如,西京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的体育场馆管理最具有代表性,西京学院的体育场馆由体育部门管理和使用,而维护和保养等则有神禾公司负责。陕西师范大学的体育场馆由体育部门管理和使用,而具体的维护和保养等则有后勤集团负责。陕西高校中这种管理模式占17.6%。

2各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下的体育场馆运行效率

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体育场馆的使用价值和师生的切身利益。也是体育场馆管理水平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向学校的体育场馆管理层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陕西高校体育场馆运行中,认为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高的占比最多,达到近60%;认为采用传统式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高的近三成。反之认为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低的占比最少,仅占12.5%;采用传统式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低的近三成。可见,普通高校中运用混合式管理模式的效率要高于传统式管理模式。

3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层对各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态度

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效果怎么样,应该怎么管理、与学校体育场地管理人员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针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问题,对陕西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层人员的态度进行了访问调查,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有61.5%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有12.0%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持不满意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主要认为混合式管理给体育使用部门减轻很多工作负担,持不满意态度的主要认为协调起来比较麻烦。有50.0%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设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有20.0%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持不满意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人认为专业化管理重科学,有水平;持不满意态度的主要认为管理的严谨也会带来不灵活的负面影响。有41.5%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采用传统式管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有20.5%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采用传统式管理模式持不满意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主要认为自己管理使用方便,持不满意态度的认为管理水平不高。

4学生对各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态度

高校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应该如何管理,高校学生的态度将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随机抽取在校学生进行访问调查(每所学校抽取10人),结果显示,有47.6%的学生赞成学校体育场馆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但也有13.0%的学生持赞成采用传统式管理模式,有39.4%的学生支持混合式管理模式,如表4所示。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是向往学校体育场馆的创新、科学、高效管理。

5社会对各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态度

高校体育场馆有服务社会功能,社会体育锻炼者的满意度是衡量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程度的重要尺度,随机对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的社会人员进行访问调查(每所学校抽取10人),如表5所示,有43.5%和31.8%的社会体育锻炼者对学校体育场馆的专业化和混合式管理模式持支持态度;但也有14.7%的社会体育锻炼者对传统式管理模式持支持态度。对学校体育场馆的专业化和混合式管理模式持支持态度的主要认为管理规范、服务好、有层次;对传统式管理模式持支持态度主要认为使用方便。

6结论

通过对传统式管理模式、专业化管理模式、混合式管理模式的调查分析,传统管理模式在陕西高校中仍占主体;普通高校中运用混合式管理模式的效率要高于传统式管理模式;体育场馆管理层对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更倾向于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学生和社会公众更支持学校体育场馆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和混合式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德法.现代管理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0—105.

[2]霍建新.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179—181.

[3]徐广华.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以陕西20所高校为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2):59.

[4]李鹏,张俊伟,史有宽.河南省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

[5]陈永浩.西安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1.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五

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弊端

(一)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僵化

虽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时期,但是由于长期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仍呈现出统制划一的特征,比如统一的行政管理模式,统一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统一的教育大纲、课程设置标准,统一的考试和评价等,统一僵化的行政管理模式造成政教不分、政事不分、教育机构臃肿等弊端。另外僵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容易使下级管理部门或者学校层面深受权力的影响,使其或是依附于权力部门,或是屈服于行政压力而敢怒不敢言。诸如此类,造成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长期效率低下。当然,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僵化与行政工作本身的性质(例如办事要遵守一定的程序)是有关系的,但是与高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安排、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办事程序的设置等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二)高校行政管理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完全是由政府垄断提供,就高校行政管理而言,不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其不注重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在从事公共教育物品的生产时,高等教育行政官员花的是纳税人和学生(家长)的钱,也就是说花别人的钱,去为别人办事,自己并没有在其中得到利益,所以就使得失去追求利润为动机的高校教育行政官员不会把他们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成本压缩到最低限度,也就是缺乏一种使他们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使得不计成本的教育行政行为不断发生,从而使得高校行政的效率低下。

(三)高校行政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机构,行政工作人员自身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他们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最后还是政策的评价者,这样的监督力度可想而知。此外,高校行政机构必须要接受教师监督、学生监督、家长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等,但是现实情况是,他们处在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学生及社会公民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有效地监督高校行政机构及其成员的活动,因此,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进行监督没有什么作用,也起不到什么实效。

(四)忽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高校为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育的跨越发展,高度重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高校纷纷加大了师资的引进力度,出台各种奖励性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而作为高校全面健康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的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轻视甚至忽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致使行政管理队伍良莠不齐、服务理念缺失,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改善现行高校政管理体制僵化局面

现行高校行政管体制是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彻底的产物,长期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呈现统制划一的特征,这种局面如不改变的话,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就无法明显的提高。众所周知,现在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基本上与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一致,其实高校内部很多的.机构是没有必要的或者说职能重叠的很厉害,由此造成诸多不必须的浪费,同时导致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的效率低下。要改变当前这种局面只能改革校内机构设置的方式,根据高校行政管理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机构,而不是迎合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设置与之对口的相应机构。

(二)建立高校行政管理的激励机制

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管理机制大致由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风险机制、更新机制、监控机制等部分组成,其中激励机制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人力资源是任何组织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激励对于国家行政机关至关重要,同样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对高校行政管理有三个作用:一是调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的需要;二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三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范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需要。只有激励才能产生高效率,只有激励才能产生凝聚力,高校行政管理才能获得源源不绝的动力,才能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下去。

(三)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是否故意刁难办事职工或是推诿不及时办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等。要充分发内部监督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监督作用,以促进持续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在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存在着行政工作人员自身既是球员又是裁判的特殊情况,在具体的工作中,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最后还是政策的评价者,这样的监督力度可想而知。因此,必须发挥教职工、学生及不同处室的监督作用。制定监督标准并告之相关人员(包括教职工、学生等)非常重要,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监督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也没有什么实效。

(四)建立大学生协助性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不断突出。现在大学的管理模式也在进行逐渐的改革和完善。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也是高校人员构成中数量上的优势群体。因此,通过大学生协助性参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并能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更趋细致到位。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适当参与高校的某些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趋势,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锻炼的平台。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作为高校管理者参与高校行政管理早已成为一种制度。例如:在法国,新大学法提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学生和学校各层次成员一样都有权选出代表参加大学的管理机构。实践证明,该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几年来,国内的部分大学已在进行允许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初步尝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让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有利于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同时也是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这项制度,需要从学校管理共同目标的设定、权限分配、权力制衡、激励制度、管理成效的评估几个方面着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管理民主化、实现最优管理效果。

(五)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化行政管理队伍

首先,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选拔,选择综合素质优秀、专业对口、能力强的人才进入行政管理队伍。在人才引进时,要通盘考虑,综合衡量。其次,建立在岗人员的制度化培训机制,在培训中,注重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建设、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以及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等服务理念建设。

三、结语

作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管理工作,在保证高校健康有效运转、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的大背景下,改革高校行政管理的诸种弊端,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现代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改革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进程中,改善现行高校政管理体制僵化局面;建立高校行政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大学生协助性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化行政管理队伍应成为改革的重点工作。总之,未来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只有向高度透明的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才能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等方方面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使高校的发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六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都属于政府或行业主管,行政管理模式和体制多是参照行政单位,在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运作和管理方式理念等各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行政部门分工不够细化,不够明确,权责不够分明,不够透明,部门(院系)之间配合不够密切,沟通不顺畅,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的出现,并严重地堵制了行政工作的成效。学校行政化问题日趋严重,行政领导干部臃肿,副职和虚职不少;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上的分配上不平衡,学术权力远远比不上行政权力,因为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大多数决策都是领导说了算,在决策上不够科学民主,在沟通上也存在不畅优,再者管理方式缺乏创新,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没有完全分开,“双肩挑”问题严重,导致工作人员“头重脚轻”,社会压力颇大,行政管理人员担任课程多,从而影响了其行政管理工作,教学与行政都无法全面兼顾。但是行政管理人员如果少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而其科研成果少,这与教学科研人员相比,评职称缺乏优势。职称上不去的行政管理人员,就会自我成就感较低,地位不如高职称的员工,使得个别行政人员产生消极情绪,而影响工作能力和效率。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辅助教学和服务性的常规事务,看似简单,无需过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是很高,在一所学校,同个岗位工作多年,机械式的工作程序和老化的工作心态,加之领导不重视员工关怀和发展,不能及时给予员工认同感和先进的职业培训,员工看不到明确的发展,就容易产生一些懈怠厌倦。同时,在国有单位中的员工,由于工作的稳定和存在发展的排资论辈问题,导致多数人缺乏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精神;但实际是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是学校的一份子,是学校这一大机器运转的一部分,他们的辛勤劳动息息相关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等,因此也关系到整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和长远发展。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策略

2.1实行行政管理理念创新,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创新培养人才理念,改变固有的观念,引进新颖创新的时代精神,确立正确、合理的行政管理目标。根据学校特色,探讨新的培养模式,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学校毕竟是一个公益性服务机构,所以要淡化官本位、防止官僚化和权利过于集中,坚持以人为本和服务至上不可或缺,提倡一切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理念。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和定岗定编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绩效考核,构建高效节能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实行垂直管理和延伸管理,特别是多校区的院校,更应摒弃多重领导,重复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的改革,确保行政管理的质量,以增强行政管理的效益,完成行政管理工作的价值,实现高效的服务型的优质高职院校。

2.2改革管理方式和制度,加强行政沟通,合理平衡权力。我国绝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具有副厅或正厅级的行政级别,下设机关机构也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延续下来的落后管理制度,转变官本位思想意识;考虑成立质量监控办公室,实行规范化及制度化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决策,鼓励员工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丰富创造力,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组织的工作效率。为保障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的正常和平稳运行,各个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系(部)等必须明确职能和责任,加强沟通和团队合作,防止不必要的误会发生,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学校各部门间责任职能明确的同时,科学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正常合理平衡权力,防止官僚化和权力过度集中,可建立教授委员会等教授治学和协助治校,使各种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合理化。

2.3明确人员职责,提高人员素质,改善行政管理环境。明确分清专职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完善人事制度,改变行政人员“双肩挑”现象。因此,严格控制行政人员兼课的课时量,杜绝因兼课而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现象,而授课质量和科研水平又因行政管理工作繁忙等受影响,造成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

三、小结

合理制定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制度,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实践,可外派企业学习锻炼和挂职,及时学习先进知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无纸化合网络化办公,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和行政管理质量。同时,积极改善行政管理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人文氛围。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七

目前,大型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的综合管理,使大型企业工作和谐。由于我国目前经济管理受到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因此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阻碍了大型企业的发展。

2.1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传统思想观念落后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可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在我国根深蒂固,所以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效果也不好。企业的管理层很难接受全新的经济管理制度,有时候还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这就严重影响到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更新与发展。

2.2我国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体系还有欠缺

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使本企业工作和谐,因此,大型企业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管理制度,这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2.3大型企业经济管理人才还不够

我国的经济管理才刚刚起步,进程有些晚,所以才显得人才缺少,而且国外企业给予人才的待遇比国内要丰厚得多,导致了我国流失了很多管理人才。而留在大型企业中的那一部分管理人才,也都知识老化,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都不是很高,他们做出的管理决策,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全新变化。

3想要改变经济管理现状,应当采取的措施

3.1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要进行全面的转变

大型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当今的环境进行经济管理理念的更新。

3.1.1必须符合国际化战略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中立足,经济管理的制度制定就要以国际化为标准。

3.1.2要在投资理念中,加入一些多元化的因素。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的门槛相对于之前比较已经降低了,很多国外企业的资本,也慢慢地流入到了我国的市场,这就是企业的商机,要与国外企业密切合作,学习他们的经验,最终提升我国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

3.2建立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型企业的经济资源已由物质变成了知识,一些外国的预言家也曾表示,知识资源对任何一个企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都可以达到80%以上。我国目前为止仍是人才竞争相当激烈的时候,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把人力资源融入到经济管理中去,建立一套全新的、财务和人力两方面资源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特点划分管理层次,每个层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分工必须明确,在员工完成每项指标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奖惩。

4结语

我国的大型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管是制度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大型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方向,及时解决在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大型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对经济管理加以重视,看清现状,吸取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对企业自身的欠缺之处进行改正,从而提高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真正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实现大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八

摘要:文章就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入手,根据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的含义

建筑工程管理的含义就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目前拥有的资金和其他资源状况,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有效、合理的设计、组织、协调以及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并以取得理想的建筑工程质量与效果为最终目的的管理工作。建筑工程管理贯彻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每一个工序中,包括工程项目投资、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准备、工程项目施工以及工程项目竣工等多个阶段中,而主要的管理工作可以分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

2、当今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2、1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个工程项目是否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任何一个建筑企业当中,一个有序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建筑管理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不够健全,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2、2技术管理松懈、意识薄弱

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企业成败的重要条件,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工程技术管理力度,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很多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不科学、相关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松懈、意识薄弱,只是一味的追求工程利益,而擅离职守、未对质量监督控制严格把关,造成了很大的工程事故,给国民经济和人身安全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2、3施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是现场施工阶段,现场施工和建筑质量以及人员,工程管理等等息息相关。机械和人员的问题在建筑施工阶段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具体表现为机械化的程度还比较低,效率不够高,并且采用的机械数量不足,老化,性能等等问题。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实际水平和文化专业程度不相符,专业水平大部分都不高,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工程管理人员。缺少新机械,新材料以及新的技术知识和创新的意识。

2、4施工人员管理不规范

正确合理的管理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建筑业相对别的行业工作人员较密集,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建筑质量当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今的建筑施工单位当中,暂时还没正确合理的规范去约束施工人员,人员的管理和调配非常乱,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人员使用环境和流动体制。

3、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

3、1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在施工现场直接领导工人进行施工,这种情形下,施工企业应该十分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必须要做到每项施工项目都有专业人员负责,对于部分违章操作的施工项目,应当及时的予以纠正和整改,要及时的排除安全隐患,并且还要有力的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要坚决杜绝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不仅要十分重视规章制度的完善,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进度实行层层把关,在每一个施工阶段,相关的责任人都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监督人员同时还必须要按时检查、督促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当中是否及时的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那些没有明_安全生产责任的建筑施工单位或企业,要责令对其进行整改。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据,确保施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3、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劳动力非常密集的场所,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配置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也是建筑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而采取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只有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够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能够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良性、健康的发展。

3、3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不同的岗位,对于不同的工作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使施工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能够尽快的适应岗位需求,在工作之前,应当及时的对施工人员实行岗前的培训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的质量,同时也会使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人员提升其对施工的'管理的水平,并且还能及时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在施工中减少和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得施工项目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

3、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目前信息化推动着社会整体在不断进步,而将信息化运用到建筑工程当中则对建筑企业实现高质高效高产有不小的帮助。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项目中需要进行信息化的工序和部门,并设计出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负责人配置,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处理平台和管理系统,使工程管理人员无论在哪里都能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处理,实现各方在关于工程管理问题上的信息交流,工程管理人员也可以及时接收到现场监理人员或其他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控制工作的反馈,从而设计出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

3、5加大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力度

要改善现时的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就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力度,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的控制、项目成本的控制以及进度的控制。其中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应该放在首位,管理人员应该完善施工过程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制,以加强每个岗位的人员对自身工作质量的责任心。

4、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仅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还可以降低施工工程成本,提高施工进度。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中总结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通过此粗浅的分析,为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的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九

论文关键词:现代成本管理经济全球一体化宏观成本体制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企业的成本意识有所加强,但成本管理松弛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建立成本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对于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推进当前的国企改革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应该是包括财务成本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组织成本管理在内的一种全面的成本管理。

1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几乎还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计划、核算和分析,而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缺乏对产品生产价值链的成本核算与分析。

1.1企业成本管理重心偏移,未能真正考虑需要企业是成本管理的主体。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是实现成本管理的动力,但是有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

1.2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1]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

1.3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如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2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成因

2.1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削弱了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积极性在大部分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成为竞争性企业的同时,还存在具有计划经济性质的垄断性企业(如邮电、银行、电力)。这些垄断性企业不依靠降低成本仅依靠垄断就能获得高效益。

2.2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监测不力,影响了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成本管理机制的主动性在变国家对企业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的过程中,宏观成本监测、控制职能明显弱化。在财务会计制度上,规定把企业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处理,不需向外公布,使国家对企业微观成本管理行为的调控失去了信息来源。

2.3市场观念不强,缺乏成本竞争意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企业在生产效率水平、工作质量水平、企业素质水平特别是经营决策水平等方面,明显缺乏成本竞争意识,不适应成本竞争的需要。

3我国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

3.1确立现代成本管理新观念

1)更新成本管理主体观念,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成本管理观念。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价值规律的引导下自主经营。因此企业的成本管理转向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成本管理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实现成本管理企业主体化。

2)实现成本管理对象的广义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成本管理的内涵已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了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信息成本、产权成本、开发成本、环境成本、劳务成本、服务成本等新的成本概念。

3)树立成本管理的效益观念、突出成本考核、加大成本考核力度[2]。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经济效益决定企业自身的前途命运,因此进行成本管理必须以增加企业盈利为目标。确定企业产品成本是降低还是提高,应以是否增加企业利润进行决策。如果提高成本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就不一定非要降低成本。所以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必须确立成本效益观念。

3.2采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强化企业成本管理

1)强化企业各级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全员的成本管理素质。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成本管理成为一项全体员工的工作。成本管理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和生产工艺特点,做到对产品成本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从而使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与考核。企业应建立健全各种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以便为成本计算和成本考核、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这是强化成本管理的重要前提[2]。要加强和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监督管理作用。成本管理应与当前行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招议标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从而调动起各级人员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企业应该学习和应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尤其是要学习那些科学的定量管理方法。在成本管理中,必须加快电算化步伐提高电算化应用水平,加速培养电算化人才,从而实现成本管理手段现代化。

综上所述,加强在企业内部确立成本管理的中心地位至关重要;降低成本必须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以人为本是改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只有把现代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使会计和管理科学适应环境的经济化调整,配合经济发展的步伐,有节奏地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实施改革,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长江.企业成本管理探讨[j].决策探索,2008(6)

[2]张轶韬.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6)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以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措施,旨在不断提升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探究月(上)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探究陈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摘要:本文以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措施,旨在不断提升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探究

绩效管理是在新医改下对公立医院提出的新要求,通过优化绩效管理制度能够不断提升医院的内部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医院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探究成为现今较热的话题,如何对其进行应用,成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

1.公立医院的特征公立医院就是由国家投资兴办的医院,我国公立医院主要包括:社区医院、县级医院和大型的市级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等。公立医院主要解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以服务为主体,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主要有如下特征: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最显著的特征,公立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多层次化,由于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不同,其服务的对象也不同。2.绩效管理相关概念绩效管理的概念源于企业管理,通过制定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反馈等方式激励员工能够始终保持工作热情,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种优秀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公立医院中,并且在公立医院的建设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绩效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式,以实现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3.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我国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而逐渐深入发展的,并且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要求公立医院逐步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的改革。鼓励公立医院将政事分开、管办分开,不断完善补偿政策,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公立医院格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也要随之完善,加强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评价分析、完善现有成本核算机制等方面工作,不断加强绩效管理的应用能力。

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医护人员的参与度不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由管理层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制定的,在管理中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绩效管理与医护人员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就会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抵触。很多员工将考核任务看作是医院用另一种方式难为大家,因此对绩效管理的理解不足,导致部分员工对绩效管理存在认识误区。2.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机制发展时间较短。在体制上也不能够完全切合公立医院的实际经营状况,因此就导致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一是用绩效考核替代绩效管理,从而限制了绩效管理的应用范围,也容易让医护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产生误区,使绩效管理变得单一。二是在现在的绩效管理的制度中,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使管理缺乏能动性。三是绩效管理的人力资源开发上能力不足,导致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战略目标缺乏前瞻性。3.缺少科学的评价机制在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内容以及指标较为随意化,不能够全方位地就医院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绩效考核,又会导致绩效管理的无序。最终会导致员工的发展与医院整体战略发展目标错位,不仅降低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还会极大程度降低员工的工作热情。4.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足绩效结果是对医院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薪酬调整、职位晋升的主要依据,也是整个医院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成果体现之一。但是大多数医院执行考核条例的时候,没有将薪资调整与实际的绩效考核情况相统一,这就导致考核制度的执行结果能力不足,使职工对绩效管理失去信心。

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策略

1.提升全院职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1)定期对全院职工开展绩效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思维、管理效用的讲座,不仅仅局限在绩效管理浅显的知识讲解,而是让每一位职工能够更加深层次提升对绩效管理的认识。(2)加大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将绩效管理制度渗入其中,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是面向整个医院与各个部门联系最密切的部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依照医院的实际经营状况、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各个科室的专业能力和应诊能力,对人事进行合理的调配。例如,医院要打造内科权威级别的门诊质量,人事活动就要依照这样的发展目标,整合内科的医疗资源,协助相关部门打造一支内科素质优越的团队,实现医院发展目标。通过这样的人事调动安排,能够使整个医院重视对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执行,并在绩效管理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工作。2.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设计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通过完善绩效管理工作,转变绩效考核替代绩效管理的发展模式,将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落实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1)建立专门的绩效管理部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由医院的院长担任,部门成员则由各个科室、各部门主任担任,从而有效保障绩效管理的落实力度和执行力度,各个科室、各部门主任都是相关行业的专家,这样的组织结构能够保障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为绩效管理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2)完善薪酬管理。新医改要求将绩效薪酬中对传统工资中的薪酬工资与绩效工资进行拆分,以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院可以将职工的工资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此外再加上根据绩效管理效果体现的补贴工资。对主动加班、热情服务的工作人员,也给予补贴工资。这种工资形式的推出,能够在保障医院公益性的同时,提升工资的效益性,通过工资结构的调整,完善绩效管理制度。(3)科学设计绩效指标。根据新医改的明确规定,通过完善分配制度,以激励的手段,实行岗位应聘制和管理制度。首先,将医院的公益性转化为各个部门、科室的实际工作内容,并根据不同的服务能力制定不同的指标,指标的设计不能过于烦琐,主要分为优、良、中、差四个,根据医护人员提供的服务的能力,进行考核。其次,注重指标内容。以往公立医院的指标制定过分关注完成程度,而忽视指标的执行过程、质量如何,与管理的根本目的相违背。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员工的指标执行过程加以检查,能够保障考核完整性。再次,不同的指标要有轻重之分。将能够短时间体现医院效益的指标有效执行,如果指标有了轻重之分,就会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有所侧重,尤其是对医院的学术研究和技术水平之间的衡量,在指标设定中要注重把握权衡原则。最后,柔性绩效管理指标。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除了关注指标的评价以外,还就职工的个人兴趣、人际关系、工作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医院留住人才,满足现代人才管理的需要。但是在人性化管理中也要注重把握尺度,以管理为主,避免出现人浮于事的问题。3.加强对绩效结果的落实首先,医院要根据各个科室、部门的考核大目标的完成度(在考核中注重对上文中考核指标的衡量),对各个科室、部门进行津贴、奖金的发放,再由各个科室、部门根据内部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发放奖金。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医院还是科室、部门,都必须要保障透明公开性,这不仅是对绩效管理制度的维护,也有助于打造公平正义的工作环境。其次,将评优情况与年度单项结果挂钩,对医院设备、医疗、护理、医保等单项管理工作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优。最后,重视医院内部每一名医护人员职业的发展空间、潜力、职业规划等,使个人成长的信息能够整体感知,提升工作热情,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在增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提升全院职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完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设计、加强对绩效结果的落实,不断地促进公立医院竞争力、服务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慧,岳金凤,田丽君,等.新医改背景下某公立三甲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35).

2.黄梅娜.分析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经贸实践,2017(11).

3.陈忆,潘悦华,崔梦迪,等.公立医院临床医生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研究:以上海瑞金医院北院为例.中国医院,2017,21(3).

4.葛凤丹,吕婧,张素红.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以南京地区公立医院为例.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7).

5.邓伟.新医改背景下分析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建议.人力资源管理,2017(4).

6.董音茵,李萍.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实行绩效工资的难点与对策.中国总会计师,2017(3).

7.贾露.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趋势及方式探究.天津财会,2017(4).

8.李欣欣.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国总会计师,2017(1).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十一

1.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2017年至今连续7年参加我县卫生系统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对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一级综合医院)、2个民营医院及本年度卫生支农医院(甘肃省华池县悦乐卫生院)的院内感染管理监督检查,发现基层卫生院由于条件的限制,感染管理工作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744500甘肃省镇原县中医院感染管理科,王倩

理人员,没有明确的院内感染管理部门,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感染管理监测不力、监控失灵。

1.2.业务学习、培训不够。单位没有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的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及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培训。医务人员不能够全面的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技术、工作规范和要求。

1.3.医生常规消毒、无菌观念自律性较差。护士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隔离知识掌握的较好,有30%医生消毒意识淡漠,自律性差,表现在手卫生依存性差,55%大夫换药不戴口罩、帽子。

1.4.物表消毒流于形式,多数医院只是在病人出院后做了空气消毒,不能做到一人一桌一抹布,对物体表面进行规范消毒。

1.5.不能够规范湿式扫床,没有床刷套,至始至终就用一个干刷子,造成细菌大搬家,感染几率大大增加。

1.6.医疗废物管理欠规范。大多数卫生院没有锐器盒、非手动式污物桶及规范的医疗废物收集袋,没有规范分类,密闭运输,有的单位还用纸箱收集医疗废物,且在科室存放时间较长,焚烧后未进行深埋处理。

1.7.止血带数量不足,消毒不规范。19个卫生院一个病区不及五根止血带,更有甚者,用一个止血带做完所有病人的治疗,才清洗、消毒。

1.8.手卫生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欠缺,接触病人前后不能够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洗手意识有待提高,不及时更换手套。手卫生设施不完善,无洗手液、非手动式龙头及快速手消。90%的单位都是自制带龙头的装水桶,潮湿的肥皂,还有8%的单位用盆子盛水洗手,手卫生状况不言而喻。 (2)(2)

1.9.供应室布局不合理,不能达到“三区三分开”标准(4)。多数都是一间房子洗、消、存、供于一体,一般都是比较潮湿的角落,适度温度都不达标,多数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谁用谁消毒。清洗消毒设施简陋,缺乏必备的的器械清洗设备,包布破损,器械老化、锈迹斑斑、无酶清洗剂除锈剂,消毒物品无包外消毒指示卡、湿包现象也比较多。

1.10.常规无菌操作落实不到位:92%的护理单元没有无菌盒,加药针管在治疗室裸露;80%的单位对开启的药瓶口未用瓶口贴保护;15%的单位碘伏、酒精等消毒液未注明开启时间,对开启后有效时间概念不清。

1.11.均不能开展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全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前瞻性监测、回顾性监测、现患调查均不能开展。

1.1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淡漠。双向预防措施、职业暴露跟踪处理落实不到位,工作区域进食饮水、接打手机。高危科室无护目镜、隔离衣、防水袖等防护用品。

1.13.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欠规范:索证不全,保存环境不规范。 (3)

2.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几点改进意见

2.1.加强督导、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促使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感染工作是医疗质量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管医院感染工作看不到效益,但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杜绝院内感染爆发,效益是无限的,所以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院的督导、检查。改变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观点,提高责任感,加大投资力度,注重供应室建设,促进医疗机构建全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落实各项制度。

2.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各级医疗行政部门及医院感染质控中心不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班,要求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及兼职或专职院感管理人员参加学习,然后将新知识、新理念传授给广大医务人员,使全体职工提高法律意识,了解、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感染预防控制技能。

2.3.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医疗机构加强认识,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消毒监测工作,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监控管理工作。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十二

一、公立医院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

管理会计俗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根据内部管理部门的特殊要求(资金分配,经菅决策、业绩评估等),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大体来说,管理会计具有三方面的职能:预测分析职能、组织控制职能和考核评估职能。现代医院管理会计作为结合现代管理会计学和我国医院改革的实践经验建立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由于经验不成熟、方法不规范,能够从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绩效等方面成功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公立医院为数不多,管理会计在医院的`实践和应用尚处在初始阶段。

二、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在提供管理信息方面。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及时把管理过程中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提供给管理人员,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和决策,从而促进公立医院增收节支,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在责任会计方面。目前在大中型公立医院应用责任会计较普遍。例如有的医院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实行分级经济核算管理,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责任中心,并直接对总会计师或财务科长负责,其具体职责为:编制责任预算;日常记录、计算、编制责任报告;比较、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提出纠偏的措施等。其中以责任预算和业绩分析为工作重点,在设立责任会计的同时要设立科室管理员制度,科室管理员为科室经济核算责任人,负责科室经营核算、记账、统计分析的管理,并直接对科主任负责,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网络,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在经营预测方面。大多数医院在医疗经营规划中均能较好地将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预测分析。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就是运用专门的数学方法进行经营预测,例如对医疗需求的预测,对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决策的预测等。

(四)在经营决策方面。在医院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货币计量的指标、工作量指标和医疗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利用量本利分析、价值工程,来计算综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评价决策方案的依据,预测与决策是紧密相关的,借鉴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一些医院的财会人员依据成本性态原理,利用变动成本法开展成本决策分析,并选择最优方案。

三、建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新棋式,逐步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体系

(一)提高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意识是能否成功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推行管理会计是一句空话。

(二)设置总会计师制度,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管理会计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全成本核算、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限价的有力保证。公立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会计三者必须由总会计师加以协调,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建立总会计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科室核算员为一体的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监督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全过程。

(三)建立现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新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还处于以财务会计为主的核算型模式。为了适应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要实现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新模式,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涵。

(四)创造条件积极稳妥的推进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要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知识培训,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成立管理会计专题研讨小组,积极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要完善管理会计机构,逐步在大型医院进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机构分设的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试行。中小型公立医院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专(兼)职管理会计岗位,并逐步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十三

摘要:当下,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介质的作用,信息在媒体所构建的平台上迅速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媒体”的概念。这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的结果。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更为明显。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发声源,又是记者和观众。这就使每一个问题或现象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与传统传媒相比,这种传播信息的方式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高校也同样在这种大环境之下经受信息的冲击。大学生通过手机、电脑在不断接受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同时向外部发送信息。新媒体是科技不断发展必然出现的事物,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的校园文化等、学术交流等都存在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新的难度。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对高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是高校教学及管理者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管理;教学

1正确认识新媒体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象牙塔相对封闭的教学状态,学生处于信息开放的洪流之中。媒体也不仅仅只是社会和政府的信息发布平台,而是渗透到高校的课堂教学、学生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电脑、手机等一切终端都是信息接收的工具,每个人,每一刻都在跟新媒体打交道。本文将重点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在纷繁的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形成正确的社会认识。

1.1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有效引导

高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人才的自身素质,同时提高科研水平。在学生的政治教育方面,高校阶段的学校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信息发展的速度使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更多的考验。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大学生这个群体更为活跃,他们更有能力及热情去接受新的观念和知识。当新媒体这种信息传播平台出现,就更容易被大学生群体关注。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及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维护社会的道德标准。

1.2加强高校信息交流

我国的高等院校一般采用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不同的学院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独立的院校管理模式形成的基础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的。这种模式的形成有助于发挥各自不同的专业优势,对于管理者来说,既定成熟的管理方式可以被熟练运用,效果显著,管理者的积极性就更高。但客观地说,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是高效的模式,从资源配置到人员安排、部门设置都存在浪费,一些功能的重叠造成高校统一管理的困扰。同时,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知识面的拓展也受到相应的限制。新媒体的介入,使得信息获取的形式更为多样及便捷、内容包罗万象。这必然带来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在高校之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除了对纸媒的冲击之外,也对高校的管理形成挑战。信息传递便捷,使高校之间的交流更多、更便捷。这种信息的交流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1.3利用新媒体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接受知识快的时期,这个年龄阶段也是性格形成、价值观塑造、追求时尚等的关键时期。传统媒体对于学生追求时尚及丰富文化追求方面的需求满足度不足。新媒体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当前,许多大学生自建了符合自己功能需求网站、社区以此来丰富自身的日常生活,对新媒体的利用具有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单纯的思想容易在海量的信息中缺少辨别的能力。如果接受的垃圾信息没有被及时筛选掉,继续形成传播效应,则会带来许多负面的问题。这也是高校教学管理正在面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正确认识新媒体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新媒体既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是一无是处。能有以正确的态度认识新媒体,是至关重要的。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尤其要处理好这一问题。一味屏蔽各类消息不能解决新媒体时代的任何问题,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对新媒体的把控不在于筛选屏蔽一切不利消息粉饰太平。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堵不如疏。新媒体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能够及早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高校教学中找到正确的管理方法,使高校教育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平台,使之成为自己的宣传阵地,并且从自身网站建设、微博、微信等平台,做好宣传工作。及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导向,展示自身形象,使新媒体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一个得力的平台,是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的正确做法。

3调整应对新媒体的方法

新媒体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展示的是最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必心存畏惧。只是需要掌握正确的利用方法。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在教学管理中应用新媒体技术,但目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管理者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重视的态度不够,另一方面源于管理制度的缺失。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应对新媒体的措施。首先,不断对校园信息接收、发送信息进行审查。目前来看,高校信息审查制度普遍缺失。许多管理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具体的措施可以作为审查的依据及标准。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发展的需求难以与新媒体自身的发展相匹配。因此,完善信息审查制度是当务之急。其次,不断强化校园自身的新媒体建设。校园管理工作应不断适应多元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趋势。及早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第一,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相结合,使传播手段得以不断拓宽。第二,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自身的优势,对信息进行有效传播,通过借助互联网,以图像、文字、音乐、视频等不同形式,增加舆论宣传方式的选择多样性。再次,始终坚持既定的原则不动摇。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充分的肯定新媒体的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其存在的负面影响。新媒体所传播的一切信息,必须与国家政策相一致。这是新媒体管理过程中的明确底线。在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应符合三方面的要求,即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新媒体从业者不断进行自我审查;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辨析能力,正确辨识信息的真伪。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十四

一、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缩减,进而形成了学术权力日渐服务于行政权力的局面。“官本位”而不是教学、科研本位的观念普遍存在。从管理学角度来看,行政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强调管理事务的理性方法,强调按等级分配权利和按程序和规范办事;另一方面,它又有极强的“扩张性”、“放射性”及“膨胀性”,常常跨越其自身的职能范围。由此,致使在高校中,行政权利对学术权利过多介入。行政化的管理和无处不在的行政权利,强化了官本位,相对弱化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尊重学术权利和学术自由,是高校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前提条件,行政权利的泛化将使高校的整体发展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二)待遇、学历、职称与教学队伍差距过大

高校的行政管理队伍在高校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在高校里一直存在轻视管理工作的偏见。具体表现在:第一,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待遇偏低,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向教学大量倾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更是远远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第二,年轻的、学历和职位高的人员,认为行政工作没有前途而不愿从事管理工作。即使有些从事行政管理的高学历、高职称管理者,则都是教学、管理双肩挑,甚至是教学、科研、管理三肩挑,很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第三,专职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或学历偏低,管理水平也较低。高校的教师随时可以脱产进修学习,或者攻读学位,而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这种机会,或者机会很少,造成管理人员的学历很难提高,而这种低学历的现象,不仅降低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在高校中的地位,更直接影响到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内部行政人员队伍素质低下

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行政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人员。但是在高校中,行政人员的素质问题却往往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有些领导认为,行政工作任何人都能干好,因此在人员安排上,不考虑工作性质和个人的性格、气质、品质、特长以及爱好,这导致许多行政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压抑个性的成长,每天只是消极的应付工作,而无法从中找到乐趣。与此同时,由于进入行政岗位的人员所学习的专业并不能与其岗位吻合,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的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二、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规章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现实,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就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人员认识到规章制度是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和准绳,促使管理人员依章履行职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使高校行政管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制度齐全、纪律严明,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依章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检查落实来体现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从而有力地保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全面工作的顺利行。

(二)切实转变行政管理理念,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

针对当前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理念对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一是明确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服务观念作为行政工作人员首要的和根本的思想意识,对有效开展管理服务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二是注重管理者自身能力的理念。高校行政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具备实施依法治校的能力,提高自身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协调能力等。三是树立重岗位、轻职位的理念。在实施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所有行政管理职位的设置应该以职位与岗位相称为原则,对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进行严格界定,引入竞争机制,按岗择优聘用合适人员,最大限度杜绝人浮于事现象的.发生,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增强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定位失当,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因此,应该更新思想,改变观念,“把原来'管'学生的工作观念与作风转变为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和作风。”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进高校管理者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高校行政管理者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行政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确保高校教学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企业效益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对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技术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简化管理程序,缩短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实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进行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网络技术本身就构成一种新的组织。网络对话所形成的知识沟通也创造了创新的新的机会和环境。”当前,协同办公、虚拟办公、自动化办公等管理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校行政管理也相应呈现出新的特征: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校园网内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把有关决定、通知、会议精神传达到相关部门或院系;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上传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学生成绩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板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学、食堂、住宿等方面的情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有序、便捷和高效。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十五

【摘要】台湾高校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行政人员管理及继续教育等方面都有优势和特色,台湾地区与大陆在文化上一脉相传,加强两岸高校的相互交流,曾经两岸高校的相互了解,对大陆高校学习台湾高校治学办校积累的优秀经验,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台湾高校;行政管理;调研报告

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组织了“浙江大学高校行政事务专题考察团”赴台湾考察调研,就高校行政管理事务专题向台湾兄弟高校学习取经。考察团一行15人,由来自学校机关各部门、基层院系和附属医院的行政人员组成。考察团走访了岛内的成功大学、东海大学、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大学和文化大学6所高校,以及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座谈、参观等形式,围绕高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行政人员管理以及继续教育等主题与兄弟高校同仁开展了学习和交流。考察团还重点参观了各高校的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台湾地区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教职员工真诚、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让考察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产、学、研”深度结合,教学平台宽广

与企业紧密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教学平台,是台湾高校的很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考察的多数高校均结合自身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学科特点和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在访问成功大学的行程中,恰逢成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兰花研究中心与兰花生技产学联盟主办的“兰与禅生活”展览,不管是其展出的精品蝴蝶兰、兰科养生产品、书法作品等有形展品,还是会场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展会文化底蕴营造等无形观感,均体现出学校“产、学、研”深度结合,全方位教学培养学生的丰硕办学成果。

二、全面推行“博雅”教育,塑造健康丰富的人生

博雅教育是在台湾大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台湾系统的现代博雅教育开始于台湾大学,考察团所访问的东海大学推行的博雅书院很有特色。例如,东海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分为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时事、社会分析及道德推理、科学与科技、外国文化与语言五个大类,博雅书院还定期举办“博雅夜谈”,通过多种基本知识、技能和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丰富的人生。

三、组织架构精简,重视建章立制

台湾高校组织架构精简,在管理上注重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不论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运行机制。例如,台湾大学进修推广部总共4个部门12个工作人员,以平衡计分卡为基本管理工具,通过绩效考核、业务电脑化、工作简化、机制创新等途径,使其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四、教职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卓越

台湾高校教职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卓越。他们有思想,有能力,知识面宽、素质高,责任心强,做事务实,以学校利益为重,处处体现了为学校着想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做事情都会做认真充分的准备,追求卓越。例如,考察团在清华大学校园参观期间,无意间进入一个艺术展览馆,虽然离开馆时间还相差两个小时,工作人员在不知道考察团是浙江大学来访客人的前提下,依然认真准备,热情接待,像正常开放时一样逐一介绍每一件展品,还开玩笑的把考察团的突然到访称作是一次上级的突击检查,给全体团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6天在台湾的学习交流考察已经结束,在台湾的交流学习,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自身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提升。浙江大学虽然在办学规模、硬件设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与台湾兄弟高校相比,很多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全校教职员工更要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将台湾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用于工作中去,为学校世界一流发展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军.台湾高校的管理与改革及其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10).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十六

新医改对于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所执行的会计制度虽然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而有所改变,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适应时代的需要,没有根据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调整和完善。中国目前进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医院的内部管理状况正发生着变化。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所体现出来的不适应性更加明显。对于中国的医疗事业而言,新医改要求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需要深层次调整,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周到的医疗服务。

一、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影响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活动展开情况,还要考虑到医院业务活动中的资金管理情况。因此,新医改需要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旧会计制度主要适用于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新会计制度则在旧制度适用范围内有所扩展,延伸到基层卫生机构,实现了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全覆盖。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适应了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公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制度的适用范围以明确,即本制度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都适用,这就使得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可以有效地保障医院会计信息质量[1]。随着中国医疗机构市场化发展,非公有制医院的数量增多,这些医院主要执行的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一些履行医疗服务的民间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医院需要对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参照执行。对于不同层次医院制度管理中所存在的差异,新医改中强调“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这就意味着公立医院将工作重点体现在公益性和公共性,在此基础上转制改革。公立医院的社会化发展,使得闲置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优化医院管理布局,使医院的功能性得以充分发挥出来。新医改在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还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竞争,以推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核算的影响

会计核算基础包括两种,即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所发生的是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其标准是本期款项的实际收付,只要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即便该款项不属于本期,也被划入到本期款项范围内;权责发生制更为注重本期的收入权力和费用支出义务,其标准是属于本期的收入权力和支出义务,以此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按照旧会计制度,医院的会计核算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来执行,同时还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新会计制度对于医院会计制度核算以进一步明确,取消了收付实现制,要求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在对医院会计收入进行确认的时候,要求医疗服务活动已经发生且收到货币资金。与此同时,还要对记入账目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由此而使得成本核算更为准确,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2]。此外,在新医改中明确“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经济效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按照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医院可以通过服务渠道对这部分损失以弥补,诸如药事服务费、技术服务费以及各种政府投入的增加等等。新医改中以推进医药分开为主,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那么,医院会计制度中的“药品进销差价”作废,同时,“以药养医”的核算也被取消,由此而改善了医院的运行机制。医院的会计信息内容主要涉及到医疗费用、价格以及各项财政补偿等等,会计信息更为充实而准确。

三、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内容的影响

按照旧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非盈利的固定资产资本明显不足,一方面体现为公共服务的补偿机制缺乏合理性,导致医院的财务问题没有真正意义地解决;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账面使用“累计折旧”科目虚增,导致财务业绩失真。新医改中对于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卫生系统的服务体系的设计都应该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原则。”这对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主要是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还没有将相应的公益性会计科目建立起来,因此无法提供有效的公益会计信息。医院的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公益性资本化的设计,这就需要医院将公益性补偿机制建立起来,尽量少量占用社会公共资源,避免公共资源按照资本化处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深化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将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公立医院改革后,能够充实会计制度中所存在空白,促进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发展,会计制度中可以对单独的公益性科目以设置。增设公益性会计科目后,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方式得以创新设计,使得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得以区分[3]。公益性科目的设置,有利于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准确会计信息,以获得相应的公共服务补偿。随着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大,营利性医院参考新会计制度也得以运行,能够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税款。改革医疗会计科目、药品会计科目以及相应的会计核算方式,使核算内容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减少医院在收入上的亏损。根据医院运行实际,将统一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建立起来,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并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水平,能够使医院的成本类型、费用涉及范围、会计核算口径等统一化,使得成本信息更具有可比性。此外,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大度风险金的管理,从而确保会计制度更加完善。第一,确保医疗风险金的科学性。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作用下,风险金应当从医疗收入中计提,用于支付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时所赔偿的资金,那么,风险金计提的比例不应该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而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专用基金医疗风险金”科目。由于医院不同科室间有很多的差异性,在处理医疗风险时,只是按照收入比例进行分摊会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医疗风险金应该选择更加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摊,从而使得各科室的成本得以真实的反映出来。第二,加强医疗风险基账户管理。风险金超支的部分,要在提高下一年的缴纳比例,对于没有医疗事故的科室予以奖励,下一年降低计提比例,并将剩余基金结转到下一年使用,从而降低风险金管理的风险。同时,医疗风险金应当设置专户管理,在“专用基金—医疗风险基金”账户设置各科室的明细账,然后加强对风险金进行科学的管理,一旦发生医疗事故,需要对医院匹配数额和风险金账户实际支出差额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确保医疗风险基账户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第三,风险金核算内容。某公立医院建立了医疗风险金专户,专款专用,例如计提风险金为100万元,医院出资70%,职工缴纳30%,计提的风险金80%用于支付医疗纠纷补偿费用,20%用于奖励医疗质量高的临床科室。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医改对促进公立医院会计制度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来,与旧医院会计制度相比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着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医院会计制度核算以及会计制度内容的影响,需要在具体执行中能够对相关内容有充分认识。此外,还要建立统一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以使成本信息更具可比性。

参考文献

[2]程文.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的分析[j].会计审计.(13):63.

[3]韩萌萌.新医改会计制度改革对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影响研究———以s医院为例[d].山东大学.2013.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十七

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作为医改主体的公立医院的经济总量日益增大,经济活动趋于复杂化,这对整个行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因此,推动公立医院传统的财务会计向全面的管理会计转型,成为提升卫生行业会计工作水平,促进公立医院提供更加高效、更加公平的医疗服务并满足社会公益性职能的基础之一。

一、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升级版”。

应当说,管理会计是在传统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财务会计只是从事简单的报账、记账、核算、报表等工作,通过会计报表信息给医院的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数据。随着医改对公立医院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复杂,体现在诸如医保付费方式的多样化、医院全成本核算要求、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等方面。

这种情况下,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已经不能满足管理者对医院经济数据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式的要求,培养和引入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成为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迫切需要推进的工作。

虽然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升级版”,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工作目的和内容上,更应该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因此,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必须克服用财务会计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管理会计的工作。

二、管理会计提升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在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可在其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管理会计有助于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迈进。管理会计通过参与公立医院的规划和决策过程,可以使规划的目标和决策的行为更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管理会计有助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目标的实现。医改越来越重视公立医院公益性职能的发挥,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论证,及时控制和调节医院的经营活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确保公立医院提供“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管理会计有助于公立医院绩效考评的实施。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等现代管理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公立医院的管理中,管理会计可以通过这些管理工具的应用,在传统的资产负债率、利润增长率等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有效地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内部流程、客户满意度全面融合起来,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多措并举推进转型。

为实现公立医院会计思维向管理会计的顺利转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完善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强化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对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公立医院应当以此为契机,积极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落实三级公立医院设立总会计师的要求,增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主动性。

第二,加快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满足管理会计工作需求。灵活多样的数据采集既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手段,也是管理会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依据。由于公立医院管理的复杂性,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提供支持,信息技术的优劣成为了决定管理会计能否发挥更大作用的关键因素。

第三,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为加大公立医院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国家卫计委财务司启动了卫生计生经济管理队伍建设“335工程”,即面向领导干部、领军人物、全体工作人员等3个层次,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3个基本,覆盖财务、审计、价格、资产、绩效管理等5个领域,培养一支适应卫生计生改革发展需要、符合卫生计生经济管理工作实际的高质量经济管理队伍,为三级医院以及大型卫生计生机构配备总会计师做好人才储备。这也是完善和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途径。

改革促进发展,医改逐渐进入深水区。《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探索构建适合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是今后一段时期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方向。

培养一批坚持依法理财、精通财会业务、善于经营管理、把握事业发展规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管理会计人才,将为推动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充足人才储备和强大智力支持。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十八

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好坏则直接影响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决定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研究明确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肩负着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协调和服务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是每所高校所担负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提升高校各项管理工作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建设一支现代化的、结构稳定合理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是当前高校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行政管理队伍“以师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高校师生是行政管队伍存在的前提条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是行政管理队伍的工作宗旨,是行政管理工作者工作职责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因此,高校应该逐步培养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教育就是服务于师生”的管理理念,杜绝行政管理队伍高高在上、不考虑教师和学生实际需要的现象发生。可通过座谈、讨论的方式积极向广大师生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强同师生之间以及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破管理壁垒,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学习需要,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各个管理部门都能以一种良性的、积极的状态来工作,确保各部门工作有效开展,真正落实到实处。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增强行政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

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建立全面、全员、全程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做到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制度健全,纪律严明,指导性与操作性强,使行政人员把规章制度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保证每项工作都按照管理流程来完成,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另外,制度的建立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把爱岗敬业贯穿于行政工作始终,勇于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承担责任,认真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不足,力求更好地开展工作,为高校的发展多做贡献。

3.倡导终身学习,提高行政管理队伍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提升业务管理能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内部的培训组织,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倡导和探索终身学习、创新学习、发散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要适当扩大学习范围,为行政管理人员定期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干部特别是基层行政干部要不断加强修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涉及师生利益的紧迫问题。此外,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形成合理的年龄和知識结构梯队,做到老中青三代相结合。总之,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要把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长期目标,确保高校整体优势的不断延续。

4.加强绩效考核,激发行政管理队伍的进取精神

高校要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每学期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具体表现将其考核结果纳入对应的等级,其结果公布要重视沟通,重视解释绩效结果,由行政领导对行政基层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找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尽快转变工作作风。通过考核、竞争从而更好地实现优胜劣汰,对工作中低学历、无责任心、无进取心、工作懈怠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简分流,反之,则进行激励。另外,在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上,分析行政人员的现状,不断加强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行政管理艺术,掌握各类从业人员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学习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办事效率。

三、结语

针对如何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高校管理工作者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研究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进一步简化管理机构,理清管理思路,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开展科学的高校管理模式,探索出可行性的管理经验,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责任意识与服务理念,对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聂扬.探析高校学生行政管理工作[j].改革与开放,,(24).

[2]钟凌风.浅论提高高校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j].经济师,2010,(05).

[3]王明臣.高效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4]杨毅敏.关于加强高效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32).

[5]严清.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9).

[6]符小花.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向导,2011,(06).

[7]刘珊梅.提升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创造力的途径[j].职业时空,2010,(02).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分析论文篇十九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即党的基础,同时基层党组织也是党生命力的基础和动力。在教育事业中,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在高校建设中起着基础的领导作用,所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高校能不能在党的指挥和领导下顺利完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同时也决定着各高校是否可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稳定发展为改革作出积极的贡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加强学校党委各个时期中心工作任务精神的传达,提高研究和制订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的效率;汇报本院部安排部署的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并研究和制订抓好全院各时期中心工作的方法措施;对全院各个时期中心工作任务的结果进行有效审定,并确定各项相应的实施方案;对高校管理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决定。在以往的高校管理工作中,因为其管理责任和工作机制都没有分工明确,致使在院系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权责认识不明确、领导体制混淆、工作体系残缺以及运行机制办事效率低下等等问题。对于这些在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党中央的新政策的强有力保障下,高校按照中央新政策的决议,在高校院系中实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这就促进了党在基层建设、内部管理、民主决策及工作效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中的现状

(一)现阶段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中推行的主要问题

在各大高校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的院系都是根据本院系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使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基层管理制度中充分应用,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中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在各高校实施院(系)党政联系会议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工作惯例影响着部分二级单位,在研究讨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等重要问题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党组织负责人排除在外,这种情况势必会在客观上造成党组织保证监督职能的弱化[4];第二,对于党政联席会议是二级单位的主要决策形式部分二级单位领导班子的认识了解不够充分,对本单位党政联席会议、总支委员会议、院务会职责及其关系划分不明确,这就造成了高校领导班子容易将日常教学、思想政治工作、科研及行政管理、党的建设等常规性工作、一般性事务等也都提交党政联席会议进行讨论,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党政联席会议的工作内容从而影响了本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第三,少数党组织负责人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造成了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对日常行政事务进行过多的干预,从而对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地开展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二)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实际成效

在高校基层管理中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使得党政领导权责分明步调一致。领导和管理方面的工作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党政领导人员会通过定期的会议召开来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使党政领导人更加明确自身的权责,同时可以使党政领导人员在各项决策和管理上实现认知和步调的一致,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各成员之间由于缺少交流和沟通而产生的误会甚至是隔阂。思想政治方面和党员发展、党组织建设以及人事等方面是高校管理中党组织主要负责的工作,而高校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行政事务等等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行政领导人员负责[5],除此之外,行政领导人员还要支持、协助党组织来完成高校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基层管理方面的推行,使高校的党组织和行政领导人员在对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之前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有效意见,权衡各方面的利弊,从而在各重大问题面前作出最恰当的决策,有效的提高各方面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决策失误的风险。其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推行使得党内外民主和整体凝聚力不断增强。由于在高校院系一级举行的党政联席会议规模不大,所以在一般的会议讨论中民主党派并不参加,而在高校中存在二级工会的,每次召开的党政联席会议在规模上较大,所以二级工会的组成人员都要参加,这样在高校基层管理中就形成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方面的推行,促使高校的党政关于各项事宜的决策更加民主化、透明化,同时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推行使得党组织和行政领导人员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此外,高校工会参与到党政联席会议中促使党组织更加充分利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来更高效率的完成各项工作。高校工会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以高校的中心工作而展开,这样工会可以更加全面的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以及整个高校进行全方位的辅助,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进行。

三、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的建议

(一)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到系的层面

党政联席会议是一种领导班子集体议事的会议形式。实施这种会议形式能够有效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党政联系的协调,对促进工作决策的民主化有重要意义,此外,党政联席会议的推行能够及时调度、安排、研究以及处理领导班子在各项决策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使领导班子与下属人员可以及时沟通思想交流想法,形成思想行动上的统一行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在高校中应该充分而全面的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使高校的各个层面的领导人都可以充分的参与到会议中,使得高校的党政联席会议的成员之间得到有效而充分的沟通,互相学习和采纳各自的意见,使高校的各项工作更加有效的落实和执行。同时各个层面人员的积极参与也有利于更加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使高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更好、更加全面的推行,从而促进党组织和整个高校的各项工作的有效解决。

(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具体推行过程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是根据每个院校原有的组织和结构特点来进行磨合和推行的,相对于原有的各项高校管理制度来说,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全新的管理工作制度,它可以有效的克服高校原本运行制度中存在的各项弊端,此外还可以和各院校的各自的特点优势相结合,根据各院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中的推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决策和管理能力,使得高校各个方面的意见相结合,提高高校的民主化,使得高校更加优异的发展。所以,各高校应该根据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规模适当的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此外高校党组织还有组建党政联席会议考评机制,及时纠正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及时的给予修正意见,最终使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展成一项具有实际意义长效管理机制。综上所述,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是加强党对新时期高校管理的重要举措,同时充分发挥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作用,对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有重要意义。因此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在基层行政管理中适当的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提高高校基层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加强高校内部科学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62756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