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中学美术教案好(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05:34:10
最热中学美术教案好(模板19篇)
时间:2023-10-29 05:34:10     小编:温柔雨

教案应当合理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案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欢迎大家查阅以下教案范文,了解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案设计。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一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

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

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邳县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p17p18)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作品教师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七、板书:

民间艺术――作品展示

一、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朴实、富装饰性。

二、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神话。

三、制作方法:剪、刻。

四、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五、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六、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二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2)l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学生讨论。

(2)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3)教师总结: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画家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吗?如果你是评论家,请你评一评这幅画。教师从表现方法上进一步引导(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天气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光与色的关系人手,了解作品对光与色的客观表现。

(5)教师总结:《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北部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写的方法,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画法显然不同。当它公开展出时,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文章,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这一本意为嘲讽的名称,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瞬间印象的艺术主张。

3.欣赏作品,加深体会。

学生讨论。

(2)将课前对早晨印象习作进行再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不同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

5.知识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赏。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三

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 课业类别: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剪纸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审美心理、丰富的表现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白剪纸朴素的美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美化生活,而且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 教学难点:剪纸的方法、要求。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范例剪纸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艺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的剪纸艺术。写出课题:第五课:剪纸艺术 讲授新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剪纸贴于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这些作品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一、认识民间剪纸艺术

1、剪纸艺术的流派

我国幅员辽阔,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剪纸艺术亦如此,虽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希望圆满顺利及吉祥的心理是相同的。

(1):北方剪纸:粗放朴拙,天真浑厚;陕西的安塞、山西的浮山、河北的蔚县等地区

(2):南方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广东的佛山和潮汕地区。

2、剪纸的样式:窗花、墙花、门花、喜花、炕围花、寿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3、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 形式:折纸剪、随意剪 纹样有:

(1)阴刻: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在背景色块面中展现线条的方法。北方剪纸多用。(以块面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2)阳刻:刻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的块面,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南方剪纸多用。(以线条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3)阴阳兼刻: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展示作品实例)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及作品欣赏(讲出作品的内容、含义)

1、祈得吉祥

2、消灾避祸

3、获得丰收

4、美好祝愿

5、神话传说人物

6、文学作品人物

7、生肖剪纸

8、标志

三、剪纸方法

1、将设计的纹样画在彩纸背后,文字要反写。

2、剪刻由内向外、由小到大,最后剪外轮廓。

3、剪的过程中要做到“线线相通,物物相连”,注意“千剪不落,万剪不断”的剪纸特点。 教师示范剪纸。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本节课讲授了剪纸艺术的流派、样式、形式、表现内容,欣赏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艺术,讲解并示范了剪纸方法。重点讲解了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并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欣赏。讲解并示范了剪纸的方法。

课外作业: 任选一种表现形式,以自己喜爱的物象为内容,练习剪纸一副,表达美好心愿。完成后贴于16开白纸上。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四

一、色彩感觉

a.红、橙、黄——暖 b.蓝、绿、紫——冷

二、分析色彩

1.些色彩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这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三、欣赏画作

2.梵高用笔用色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

笔触:生动、有力 色彩:饱满、圆润 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炙热。

四、小结

五、作业:春、夏、秋、冬的色构任意一张

《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关于色彩,我们已经不是第一天接触,它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产生的,万物因为有了色彩才美丽,那马我们对色彩有了解多少,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了解并学习色彩。

a 红、橙、黄 b 蓝、绿、紫 红 橙 黄和蓝 绿 紫是属于神马色系的颜色呢 大家考虑回答一下 恩 不错 它们分别属于冷色调与暖色调 那马 下面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个问题:

二、分析色彩

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三、欣赏画作

2.梵高用笔用色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

笔触:生动、有力 色彩:饱满、圆润 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炙热。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简介荷兰画家凡·高 凡·高在阿尔居住期间,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态,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在黄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四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画的一样。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更大一些,它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效果,我这一幅是以更加简练的手法画出来的。"(凡·高)

凡·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这幅画被认为是凡·高在黄色小屋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课后作业

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寂寥、悲凉的色调。(2)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涂色及绘画活动的兴趣。

2、观察线条的变化,提高幼儿沿虚线描画重阳糕的能力。

3、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均匀涂色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活动重点:能够沿虚线描画重阳糕。

2、活动难点:在一定范围内均匀涂色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ppt课件:重阳糕图片集

2、范画:重阳糕

3、每人一张重阳糕画纸、一盒油画棒。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课件:重阳糕图片集

认识各种重阳糕,激发幼儿对重阳糕的兴趣。

提问:你看到过这些重阳糕吗?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重阳糕,重点观察重阳糕的颜色和形状)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述故事《重阳节的来源》。

2、教师出示没有涂色的重阳糕范画,引导幼儿说出重阳糕的名称和颜色。

3、引导幼儿欣赏范画。

4、教师示范涂色方法。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线条的变化,沿虚线描画重阳糕。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沿虚线描画再涂色。)

教师:我们一起来帮重阳糕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吗?

5、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涂色时不要着急,颜色不超过线外,知道重阳糕有不同的颜色)。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讲评。

(请几名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从描线和涂色上相互评价)

2、将作品展示在教室内的展板上,让幼儿互相欣赏。

五、教学延伸:

通过家校通,让家长带幼儿去超市糕点区观察,在家和幼儿一起品尝重阳糕,帮助幼儿加深对重阳糕的认识,教育孩子从小要尊敬老人和长辈。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六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

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

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邳县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p17p18)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作品教师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七、板书:

民间艺术――作品展示

一、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朴实、富装饰性。

二、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神话。

三、制作方法:剪、刻。

四、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五、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六、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七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

结合欣赏我国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与配色。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第一课时教具:

针织花边,民族花带2~3条。2、古代及少数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图。4、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5、绘制步骤分解图。

第二课时教具:

运用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第一课时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第二课时学具:

水粉颜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笔(大、小各一支)、调色盘、盛水瓶、课本、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单独纹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单独使用的纹样。

出示针织花边,民族花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花边),那么这些花边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1、概念:(约2分钟)

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意义:(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及现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实物)(约4分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由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应用最多: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连续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广西的壮锦,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二方连续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

展示各种不同的骨式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

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

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骨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

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着色完成作业。

设计要点:

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

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骨式。

注意各种骨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花边。

要求: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2.课内要完成铅笔稿。

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检查学具。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图案的色彩是图案“纹样、骨式、色彩”三个主要部分之一,是表现物体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音调不美,尽管是好台词也唱不出好戏,色彩不美,尽管是好纹样,也谈不上是好图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并完成了铅笔稿。这节课重点学习着色。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的色彩

(展示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彩图)

底色:底色是为花纹服务的,为的是增强画面层次,突出花纹。一般淡底色配深花纹或深底色配淡底色花纹,但都必须适当掌握明度。使纹样在底色上鲜明突出。底色要求均匀,一般要加入白粉颜料才容易均匀,如果用水粉颜料,就不一定要加白色。

配色方法:(以前在学习单独纹样的过程中,已学过图案的配色方法,这里可以提问的形式复习。)

设问:哪些色属于同种色配合哪些色属于类似色配合哪些色属于对比色配合它们分别会产生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八

《我们身边的线条》 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3课。

[课型]

绘画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

线的组织及变化

[作业 要求]

用各种各样的线画一幅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可自己想象,要求表现出线的疏密变化又有秩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认识线的种类(4分钟)

1、心情导入 新课

老师折电线

师:你们知道老师此时的心情吗?

生:紧张、乱……

师:老师现在心情平静了应怎样表现?请每个小朋友拿起电线把老师的心情表现出来。

生齐折电线并展示

师:谁能变出更多的心情?你能叫出这些线的名字吗?

生用电线变出直线、折线、曲线……相互交流,并归纳。

师投影直线 、折线 、曲线 、交叉线

[上课时随机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使孩子原本不安份的心一下子被老师手中的电线吸引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注意力得以集中,并初步认识了几种线。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1)师:看准能找到我们身边哪儿有这些线?谁能找出最多。

生自由走动在教室内寻找(地板、黑板、桌椅、风扇、服装、头上、窗外……)

(2)在他们发现身边的线后美术字揭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17分钟)

1、感受生活中的线

师生共同找出各类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引导孩子观察并思考:这些线给我们什么感受?

师生共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受。

3、线的情感性

师生一起用彩带、电线分别体验曲线、直线、折线给人的不同感受。

师:刚才各种不同的线分别给我们什么感受?

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师投影部分词汇(活泼、快乐、坚硬、挺拔、严肃、安详、温暖、兴奋、感动、惊奇、赞叹)。小结:线也能表达各种感情。

4、线的运用和表现

(1) 欣赏课件中中外画家的几幅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

(2) 赏析赖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师:小组讨论这两幅画给我们什么感受?为什么?

全班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师总结:波状弧线,整体又规律性的层次横跨画面,造成律动的幻觉,给我们强烈而又刺激的感觉。

(3)赏析线画《缅甸仰光大金塔》

师:比较这幅画和刚才两幅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以直线为主,表现了严肃、庄严的氛围。

师:画家用不同种类的线表现不同的情感,我们国家对线的研究更为精深。从古代就非常重视用线造型。

(4)赏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师:这幅画在线的运用中有什么变化?

师生共同体会线的疏密变化产生的节奏美感。

(5)小游戏

师:每人手中都持有一小张黑卡,现在请大家在黑卡上画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根线,然后各组谈谈每张画给人不同感受。

生画出并讨论

师:不同色彩、不同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线能表现出不同的美感。

小结:线有丰富的表现力,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种类、不同粗细、疏密变化的线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

三、布置作业 (3分钟)

1、讲述“我的梦”(语言描述)

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的梦,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最深最感兴趣的梦。

2、请大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用线画出来,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业 要求:可自己创作,也可自由组合共同完成。选择适合自己所画内容的纸、笔把它通过不同种类、不同粗细、不同疏密变化的线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画(12分钟)

教师巡视辅导(选择轻松、愉快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愉快乐的氛围。)

1、巡视作业 中构图情况及线的组织。

2、作画中间集中辅导:针对作业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3、分组指导:针对小组个别问题及时辅导。

4、对孩子进行个别差异指导。

五、作品评价,课外延伸(4分钟)

1、展示各组的绘画作品

(1) 各组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互评,推选出一名代表;

(2) 请各组代表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两、三名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从构思、线的组织、工具、材料的使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 师进行客观评价。

2、总结延伸:展示几幅用线表现自己对这段背景音乐感受的作品。

师:音乐与美术是姐妹艺术。

我们回家听一段音乐,用线表现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体会音乐与美术有什么联系。

画完后可以与父母共同欣赏,装饰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九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人体比例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图画纸;橡皮;铅笔、钢笔等。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约20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体育课上小伙伴们的各种动作姿态,并相互表演一下这些动作。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动作画下来?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如何画好我们的校园伙伴。

(幻灯片2展示)课题—校园伙伴

(幻灯片3展示)

活动一

学习与研究:a、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

b、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2)幻灯片4展示研究主题:a、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

(出示人体不同姿态比例挂图)

如果以人体头部长度作为一个单位,那么人体总身高可以确定为几个头的比例?其它姿势呢?请同学们观察讨论后回答。

如果是坐姿,人体垂直高度是几个比例?(5个半)少了多少?(1个半)是哪部分变短了?(大腿和臀部);席地而坐呢?3个半,只剩头顶到臀部的高度了;如果是蹲或跪呢?3个半加脚长(脚长不足1头高)不到4个半)。结论:站7、坐5半、蹲4半、盘3半。

(3)幻灯片5展示研究主体题b、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补充:要想画好人体,在抓住了人体比例变化后,还要把握好动态人物的重心线和动态线。那么,什么是重心线和动态线呢?请看屏幕:

(幻灯片6展示图例—运动人体:重心—重心线—动态线)

体现人体运动总趋向的主线就是动态线,它是随着人的脊椎的弯曲程度和四肢曲伸而变化的。

(二)发展阶段

写生与表现(约22分钟)

活动二:

1、画出课本第9页照片中人物的重心线和踢球伙伴的动态线。

2、你知道该如何表现小伙伴的动态特征了吗?

1、(幻灯片7)展示

下面,我们就来画画我们的伙伴。

2、学生写生:

a、分别找男女生各一名当模特,男立女坐。

b、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确定位置比例、重心及动态变化。

c、注意把握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及性格特征。

(三)展示讲评(约3分钟)

交流展示作业,让学生互评作业优缺点,总结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

(四)课后拓展(幻灯片9)

(1)随时做一些校园生活中的人物速写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并为以后的创作搜集素材。

(2)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用线条对家庭成员或其他身边的人物进行写生练习;尝试画运动状态中的人物速写。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十

?寻古探幽》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21世纪亟需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这一时代的脉搏,以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为“综合?探索”课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在研究性的学习中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寻古探幽的学习过程可设计为三课时进行,它融以下个学习领域为一体:

融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内的融合(第一课时)。

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到阅览室、图书馆或者通过上网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有关资料,课上互相进行交流和探讨。在查阅、记录资料、短剧表演和评述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养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融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内的融合(第二课时)。

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欣赏评述,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画像石、画像砖的基本知识后,运用阴线刻、仿制一块画像转。在画、刻、雕、拓的过程中感知泥材特有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并进一步去理解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基本的造型要素。

融人文地理、摄影、文字撰写、手抄报编辑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多学科间的融合(第三课时)。

先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或参观博物馆,或采访民间的收藏家,或考察探寻当地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并采用拍照、设像、手绘线条、文字记录等不同的手段记录好探寻的来龙去脉。返校后每个小组创编一份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1.教学目标

a.体验与发现:通过考察当地文化古迹,探访民间收藏家或参观当地博物馆的方式寻古探幽,与古老文明对话,鼓励学生对未解之迷大胆设想和推测,用汇编考古手抄报的方式传承家乡的文明,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

b.实践与创造:运用阴线刻、凸线浮雕等艺术手法,动手在泥板上绘刻、仿制一块画像砖,感知泥材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造型能力。

c.欣赏与评述:学生通过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资料,课堂上交流收集到的与画像石、画像砖有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在评述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及语言表达力,养成崇尚文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

2.教学内容

3.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呈现的内容、思想内涵及其艺术风格。

(第二课时)刻制“画像”的方法。

(第三课时)培养崇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手抄报的编辑常识。

4.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特色的理解,如何正确认识其艺术和考古价值。

(第二课时)对浮雕中的线条、形状、空间、肌理等造型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课时)外出考察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安全保护,时间的统筹安排。

5.建议课时:3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具:制作各种画像石、画像砖的幻灯片。

学具:课前布置学生围绕课本上的范例,收集有关画像石、画像砖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

2.教学策略

欣赏、感悟、交流、表演、评述、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的_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3.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讲述历史故事的自制课件(《靳轲刺秦王》画像石拓片加配乐录音)

t;创设古朴庄重而神秘的情境,准确诠释古代画像石的内涵。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十一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园林,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现的,园林建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我国民居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体现“长幼有序的_念”,主要是实用性。

教材中第一段先对中国园林的地位、起源、特征加以概括的说明;第二段对中国园林的分类、设计思想、艺术手法作了介绍;第三段讲的是欣赏方法与欣赏要点;然后是分别介绍拙政园、网师园、圆明园与颐和园。

民居建筑一节,首先强调了其实用性及民居的分类,然后对南、北及少数民族民居分别加以概括的介绍。

对我国的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林、民居建筑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于建筑的审美的提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通过对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提问、欣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

(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要素:

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导,园林是延伸部分,服从于建筑,使园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园林三大要素: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

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借景有多种形式:

远借如,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

邻借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

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

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

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

园林的景的欣赏

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

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

动观(类似欣赏短片)

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其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西方"流动空间"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

尤其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一批面积狭小的私家庭园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将动观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庭园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之。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能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庭园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庭园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引导学生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又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

欣赏了我国的园林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显示一组民居图片),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鲜明的民族特色

(新疆喀什地区天旱少雨,居民喜爱户外生活,院落四周设廊,廊下砌土坑,上铺地毯,是平时待客及家人活动之处。

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为自卫防御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聚居环形大楼,外墙用土造,厚达一米多,大楼一般为一环,高2~4层,每层16间,多的有32开间,内部各间有回廊相连,外部下层不开窗,第三、四层开小窗。)

北方寒冷,人口相对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间大些

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为楼房

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

课后思考题:

l请举例说说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十二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三、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风景画欣赏导入。展示许多风景写生的范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揭示课题,《风景写生》,板书

三、学习新课: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

课堂外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四、学生作业:

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请其他学生来点评,指出画的好的地方和还欠缺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出去写生的感受。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十四

欣赏——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与评述

初二、初三学生(第二学期)

共68课时

1、理论知识目标:以环境电脑设计图片展示直观性为思维探索和扩展的突破口。

2、审美能力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对环境电脑美术设计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审美能力。

3、德育目标:加强学生作为现在公民的环境意识。

以环境受现在工业污染为现突破口,以sketchup(草图设计大师)为学习载体,教会学生会运用sketchup的基本操作工作——做一些简单的环境电脑美术设计的创作。

学生对sketchup载体中工具的运用和渲染能力。要求学生作品要体现环境保护的创新性。

经过近一年的基础学习和相关的电脑美术作品展示和灌输,要求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比较有创新性独立的批评,加上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年龄,学生在学习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多展直观探索性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安装适合学生运用的电脑软件。

(一)开始阶段:欣赏导入课题:

1、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付有诗意的音乐渲染下,悠然的进入课堂课题: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环境电脑美术设计作品。

设计意图:

a、体现轻松愉快的教学原则。

b、切合实际的音乐辅垫和优美环境图片。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c、时间限制在十分钟左右。

屏幕展示建议如下:

优美的室外环境设计、优美的室外建筑设计、优美的室内建筑设计、蓝色的海洋或绿色的草原、夕阳西下蔚蓝色的海滩边、绿色的草坪上一栋精美别墅、一些优美花园、巴西亚马逊美丽的植物和动物、中国的黄果树等等。

2、多媒体播放一些忧伤沉重的音乐作为情感铺垫,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受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环境图片。

设计意图:

a、严肃的教学态度。

b、切合实际的图片展示我们的环境所经受的污染程度。

c、时间限制在十分钟左右。

屏幕展示建议如下:

由于石油泄漏——一些海洋生物正挣扎垂死边缘图片、最近几年因海啸所产生的灾难和相关图片、我们的温室气体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季节问题及相关图片等等。

(二)进行阶段(音乐解除)

第一部分

a、教师:电脑环境设计是多种载体形式当中的一种(包括电视、影视、报刊、橱窗广告、招贴广告等多种载体)针对适合在课堂里进行,用sketchup软件做环境设计时,应该注意到:

(1)必须以此软件具体功能传达鲜明的主题。

(2)负有感召力创意环境设计的生存点,它能鲜明的主题展示我们的环境文化。

(3)具有快捷、鲜明的展示效果。

3、b、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好屏幕上的这些图片,并加以思考,这节课我们将以环境为创作主题,具体的学习sketchup(草图大师)这个美术设计软件。然后要求大家运用这个软件进行独立的环境设计。

1、教师分析

教师要对上述的一些比较直观和主题鲜明的图片要加以详细讲解,其目的就是要以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心里感化,用科学的角度去分析我们的环境、去创造我们环境,理性的唤起人们从人的良知点出发,去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设计好我们的环境。

2、教师提问:

看了上述的这些图片,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特别喜欢其中的哪一幅,特别同情其中的'哪一副,什么原因?(屏幕显示)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教师小结:以上的这些图片是教师从电脑中下载的一些相关的图片,只要有利于课堂内容,就多去寻找。这样有利于学生多开拓眼界,当然学生看了以后会有不同的见解,因为人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是不相同的,在欣赏图片中、在教师讲解中、在学生自己的讨论中,他们就已经确定了自己创新意识,为下一节课他们了解sketchup的运用工具以后,为他们今后的设计好作品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

(教师以多媒体详细讲解四十五分钟)

第一课sketchup草图大师的界面与绘图环境

1、sketchup的安装及工作界面设置

2、sketchup简介与小实例应用

3、sketchup简介与小实例应用

4、sketchup视图的各操作

5、sketchup的六种显示方式

6、sketchup的六种显示方式

7、边线显示设置

8、物体的选择方式

9、物体的选择方式

10、阴影的设置

(教师以多媒体详细讲解四十五分钟)

第二课:sketchup草图大师的绘图工具

1、矩形工具

2、直线工具

3、直线工具

4、直线工具

5、圆形工具

6、多边形工具、徒手画笔工具

7、圆弧工具

(教师以多媒体详细讲解四十五分钟)

第三课:编辑工具

1、移动和复制物体

2、移动和复制物体

3、旋转和复制物体

4、缩放工具

5、缩放工具

6、缩放工具

7、偏移复制工具

8、偏移复制工具

9、小房子实例

10、小房子实例

第三部分

a、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设计。(限制时间二十分钟)

b、教师对学生的作品逐个点评。(限制时间二十五分钟)

c、教师课后等待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详细解答。教师小结:电脑在美术环境设计中,它只是一种载体,一种工具,它本身没有思想,更谈不上什么创意,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去摸索和开拓自己审美能力,在实践中努力的去研究自然和环境,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有效手段。才能更有效的实现我们理想的思维空间和精美的设计理念。

1、通过这节课的实际学习吼.移学生所学到的程度和各自审美的特点,是完全不会相同的,教师应该对有的学生不应要求他们急于求成,应该认识到这样的多样性的学习方法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帮助他们在“提示中”“设立中”“选择中”“学习方法中”“树立人生观中”去寻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答案。

20xx年8月23日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十五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意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通过现代化多媒体课堂教学,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除了本学科(美术)外,同时还涉及了文学、历史、德育等学科,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第2课:〈我的故事〉,是按照国家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置。在现代生活中,卡通已成为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它以其鲜明的主题、典型的形象、幽默风趣的造型、简洁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能力的考虑,本课主要用卡通艺术形式来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描绘“我的故事”。

三.学生分析

本课学习的对象是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从小看着卡通动画片长大的,他们特别喜欢卡通故事,喜欢卡通形象,也喜欢画卡通形象,所以本节课很受学生欢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卡通画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练习、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增添学生的幽默和智慧,激发学生寻找生活的神奇与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

2.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六.教具与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卡通范画等

2.学具:学生搜集和查找的资料、卡通形象,素描纸、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七.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教师活动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边有一些有趣的事吗?请讲给同学听。(板书课题——我的故事)

2.学生活动:

学生到讲台前讲故事(教师应提前布置,故事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说的,或是历史故事、科幻故事均可。)

2.设计意图

安排学生讲故事,可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为学生画“我的故事”做铺垫。

(二)看卡通谈卡通

教师活动(以下省略)

师问:除了用语言叙述故事外,还可以用什么手段来表现故事情节呢?

学生活动(以下省略)

生答:文字、影视、绘画等手段

师问:如果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你最喜欢用什么形式来画呢?生答:卡通形式

师问:什么是卡通呢?(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资料)

生答:卡通一词是英语“cartoon”的音译。在英语中,“animatedcartoon”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师问:大家喜欢卡通片或卡通画吗?你最喜欢的卡通形象是谁?并说出理由。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及理由(如孙悟空、哪吒、花仙子、狮子王、黑猫警长等,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进行德育教育)

师生:共同欣赏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

师问:(看完之后)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卡通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卡通画的特点:1.造型夸张变形。2色彩鲜艳。3.语言简洁、生动、幽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中外的卡通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谈卡通,引导学生对卡通画的思考,并对卡通片或卡通画有了初步了解。

(三)画卡通

1特殊符号

学生欣赏带有特殊符号的卡通画图片,分组讨论卡通画常用的符号,声音:放射状短线;速度:短横线;奇怪:折线;发怒:冒火。

教师总结:引用一些特殊的符号,使表现更简洁、生动。

2人物表情

学生上台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如伤心而哭、开怀大笑、恼羞成怒、惊讶万分)

学生欣赏带各种表情的卡通形象。

教师总结:夸张变形是卡通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

3人物服装

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装特点。

教师总结:服装是卡通画中人物身份的标志。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画一个卡通形象,学生直观感受绘制步骤

学生尝试画卡通:设计“我的故事”中主要的卡通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现,画出草图,并且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为下节创作做准备。

(四)评卡通

学生作业完成,,请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也可学生互评,之后教师总结。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十六

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三)美术作品赏析。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_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_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_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_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_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_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_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_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_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六)结束语:

一、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二、出一期相关主题的墙报三、开一个相关主题的班会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十七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2)l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学生讨论。

(2)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3)教师总结: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画家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吗?如果你是评论家,请你评一评这幅画。教师从表现方法上进一步引导(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天气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光与色的关系人手,了解作品对光与色的客观表现。

(5)教师总结:《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北部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写的方法,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画法显然不同。当它公开展出时,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文章,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这一本意为嘲讽的名称,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瞬间印象的艺术主张。

3.欣赏作品,加深体会。

(2)出示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作品的光源来自哪里?给画面带来了怎样的色彩

感受?

学生讨论。

(2)将课前对早晨印象习作进行再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不同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

5.知识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赏。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十八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1.教师出示邳县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p17p18)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作品教师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民间艺术――作品展示

一、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朴实、富装饰性。

二、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神话。

三、制作方法:剪、刻。

四、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五、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六、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中学美术教案好篇十九

【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墙壁小装饰的多种表现形式,学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壁饰的设计与制作。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与实际操作,学会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注意提升环境的艺术品质,丰富室内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

【难点】

结合学过的景物、风景画设计有创意、符合室内环境的墙壁小装饰。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和实践指导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皮革纸、麻线、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纽扣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张图片,一张是只有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室内空间图,另一张是经过装饰的室内空间图,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两幅图片的室内空间有何异同?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进行直观比较并回答,教师小结:装饰对居室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墙壁小装饰则在家居装饰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自然地引出课题——《墙壁小装饰》。

(二)直观感知

教师分发多幅不同表现形式的墙壁小装饰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触摸。

师:这些墙壁小装饰都有什么材料构成?

师生共同总结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材料: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毛线、纽扣等。

教师展示由生活中常见的静物、风景、动物等图案进行变形、夸张,而组成的墙壁小装饰,提出问题:

从这几幅装饰中,你能看出这是生活中的哪种事物?是如何进行描绘的?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小结: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景物,拓展想象力,适当夸张造型和色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6432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