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劳动的开端教案(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07:52:04
热门劳动的开端教案(模板16篇)
时间:2023-10-29 07:52:04     小编:笔舞

教案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指导教学而编写的一种详细记录编写教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学生需要达到何种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一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应该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引发思考,把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课堂真正的主体是思维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这篇课文是学生所学的课文中最长的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短,读透,进行简要复述是需要着重进行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3、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读为主,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受“艰难”

二、精读课文,研读艰难

1、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挑煤?详写的是哪一次?

2、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写“我”“第一次挑煤”的。

3、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我”心急的句子。

4、出示“我心里像油煎一样”这一句话,指名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这一个句子。

7、出示“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9、如果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在比较中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爬进去挖煤,又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10、“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11、“只好”能说明什么呢?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的?

四、感情升华

1、作者又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向前走。”

2、激情引读;(这时候他不顾、这时候他忘了、这时候他忍着)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作者挑起的难道仅仅是一担煤吗?

3、课文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吗?

教学反思:

本文讲述了他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第一次挑煤的经过。重点是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艰难历程,体会旧社会穷人生活的艰难;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旧社会穷人生活的艰难。

在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家里有电脑的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很多小故事与大家分享。我还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这两本书课前借给学生传阅。

在讲解时,提问: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我”的艰难?整堂课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在教学“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时,我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通过默读、自读、品读……多种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学生体会到“我”第一次挑煤的艰辛时,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能体现“我”第一次挑煤的艰辛的语句。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谈体会。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与文本和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同时,让学生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体贴父母。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你们对课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谈一谈。

(教师可以适时简介吴运铎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2、推荐课外读物《把一切献给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

挑煤赶路详写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跌倒山腰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略写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三

太阳落山了,别的人大概早已到车站了,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

天渐渐冷了下来,周围陷入一片漆黑。冷风吹动树枝,夹杂着野兽的号叫,吓得我冷汗淋淋,浸湿了衣裳,加上冷风一吹,我不禁浑身直哆嗦。

我挣扎着想站起来,扯动到伤口,刺骨的'疼。我用右手轻轻按住伤口,左手撑着地,慢慢地起身。“哎哟”我不禁呻吟了一声,身子又趔趄了一下跌倒在地。不知撞到了什么,又划破了几道口子。后来才知道,是草丛里的铁钳甲虫,狠狠地夹了我几下。多么可怜的穷人,连虫子都来欺负!

自我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课本原文补写的小练笔,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重点补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描写。优点在于运用了声音、环境、语言、动作等衬托了“我”的可怜与痛苦。心里描写很细致,总体来说很不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哦!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四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先通读这三段话

2、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适。

~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以上就是六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 、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2、体会课文中比喻句在文中的用法。

3、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坐在教室里安心地读书、学习,衣食无忧,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在旧社会,那些和大家同龄的孩子却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背负起生活的重担,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让我们一起走近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他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

板题,齐读课题。

二、汇报任务一。

通过昨天的预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学生汇报交流。

(1)“我”很懂事。

出示: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心里像油煎一样”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心里很难过)

你能读出“我”难过的心情吗?

指名读。

(2)“我”很要强,不服输。

出示: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又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

你从“像个瘦猴子”、“扁担”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我”身体很单薄、瘦弱,力气小,根本挑不动煤)

师: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我”身体很单薄、瘦弱,力气小,小赵根本不想跟“我“比,而“我”为了能让小赵带“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以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你能读出“我”的好强吗?生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3)“我”很聪明。

出示: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来看,问中的“我”是一个多么懂事、要强、聪明的孩子啊!

三、汇报任务二。

过渡:在黑暗的旧社会里,那些本该像我们一样的孩子在学校里上学读书的孩子,那些本该像我们拥有幸福、快乐和理想的孩子们,却要过早地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12岁的吴运铎,因家境所迫,只好去挑煤,这其中的艰难时可想而知的。

学生汇报交流。

1、 路远难走。

(1)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

(2)太阳落山了,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了车站,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离车站还有五六里路。

(3)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读着这一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带着我们的想象和感受读一读。

2、人小担子重。

(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师:同学们,当我读着这句话,我仿佛觉得自己肩头的担子越来越沉,仿佛自己的肩膀越来越疼痛。请大家用心读一读这句话吧!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师:这是一份艰难的劳动啊!这担子对一个大人来说也许不算重,但对12岁的吴运铎来说那真不堪重负啊!对小小的吴运铎来说这是多么艰难的劳动啊!

(2)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3)红肿的肩头跟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4)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头上就直冒冷汗。

课文中四次写到了“我”的肩膀,通过这四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肩膀越来越难受你,越来越疼痛。

谁能将“我”肩膀的这种疼痛个变化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受侮辱。

出示: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调,矿上的办事人开磅称煤了。

这里用“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来比喻什么?(比喻“我”突然重重地摔在地上的感觉,说明“我”摔得很重、很痛)

这里的“抽调”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抽调”表明矿上的办事人态度冷漠、动作粗暴,根本不管桌子上躺的人的死活,从中可以看出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穷人是没有地位的,到哪里都受到欺侮。)

4、受伤。

出示: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酒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了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哪些词说明“我“的伤势较重?

指名读。

师:作者劳动的开端就是从12岁第一次挑煤开始的。为了谋生,半夜动身,直到太阳落了才带着满身的伤痕,挑着空筐回家。第一次挑煤使他饱受劳动的艰难与辛酸。其实,在那样的时代,又何止是吴运铎一个孩子如此呢?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旧中国的黑暗与罪恶。

文中还有一处地方生动地描写出了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难?

学生汇报。

出示:工人进出连腰也身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从两个“像狗一样”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在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艰苦,劳动繁重、累,生命没有保障,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看待,更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就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

请把这两个词送入文中,读出旧社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汇报任务三。

过渡: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

出示:汇报任务三:默读课文第22—28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1、 母亲是含着眼泪的,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

(辛酸、无奈、心疼、痛心的泪水)

2、我对母亲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此时此刻,站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小运铎?

(自强自立、懂事、坚强、体贴母亲、有顽强毅力……)

五、引导想象,填补文本。

出示:填空

小运铎半夜起来挑煤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挑着煤在山路上、一步一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被饥饿和疲劳压倒、倒在床上的时候,我们正在(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 ),他的生活却是如此地( )。但他并没有屈服,第二天,他终于用稚嫩的肩膀把煤挑到了车站。

师小结:这就是面对揭不开锅而用劳动解除饥饿威胁的吴运铎,这就是打算用自己力气去挣几个小钱的吴运铎,这就是肩肿皮破仍然咬紧牙往前走的吴运铎。他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此他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六、小练笔。

瞧,小运铎正挑着煤向我们走来,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练习写,班内交流。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六

上一学期,我在双流县中和小学讲过观课议课的话题,讲课结束,我记得一位老师给我说过:“很想听陈老师给我们的学生上一节课。”我记着这件事。

这一学期,刘校长希望我做一次现场的观课议课,他们原定的计划是我观察两节课,然后由我引导和组织老师议课。在他们和我交流计划和设想时,我说我也可以上一节,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为了避免自己上课离学生实际太远,耽误了学生的时间,我希望先观察学校的老师上课。

中和小学的程主任传来了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劳动的开端》,我们都上第二课时。读了几遍教材,没有找到好的感觉。上网看一看其他老师的处理,对比喻句下功夫是很多老师共同的选择,于是琢磨比喻句如何处理。

要根据文本样式和风格教课文,这是我的想法,也是我的实践。这是传记文学《把一切献给党》中的选文,虽然写的是事,但“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形象是需要解剖的。另外作者的时代、作者所经历的事件,要今天的小学生再经历一遍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比如在认识作者曾经的艰辛时,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都再像作者那样艰辛一番,重要的是面对艰辛的态度和选择。这是我思考的拉近学生生活与文本的距离的方法。也就是说,认识过去的社会,不是去过过去的生活,而是从过去的生活获得未来生活的启示;拉近读者与故事人物的距离,不是拉近生活环境和生活故事的距离,而是拉近美好人性的距离。

基于上述思考,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检查和巩固上一节课的识字成果;体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通过阅读,了解过去的历史和他人的生活;了解人物形象(第一课了解故事的结构),体会小作者为家庭担当、不怕困难的品格,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和亲情。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文本中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意识,就我的想法,是学生提出来了,就根据作者原意说一说,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我不愿意有意播种“斗争”哲学。毕竟,为家庭担当、不畏艰辛、母子亲情更有益,也更普适。

想好了目标,再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取舍。我想,自己要尽可能把文字中的东西想得细一点,多一点,要争取在学生出不来的时候自己有东西给学生。

然后设计教学活动,总体的教法是“不会才教,以教导学”。老师走进教室要“弱者道之用”,“有”似“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无中生有”。

因为是第二课时,就不必在教学导入上多下功夫,而是在复习上要做足功夫,主要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计划巩固和检查识字成果,让一同学念生字词,找两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写,其余同学自己在被子本子上写,写完以后自我对照检查,不会写的生字词再写一次。第二环节是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总——分——总” 教学中的第一次“总”。这两个环节可以说是复习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新课主要设计这样三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写得生动形象?准备你勾画的句子和思考与同学们交流。”主要目的在于引出和分析比喻句,是学生体会比喻的作用,学习如何比喻。这是“总——分——总”的“分”,是对语法和表达的精细分析和语言文字的品悟。

学习活动二:“读一读,想一想,你在文章中‘我’和‘母亲’身上读出了什么品质”,主要目的在体会人物形象,学习文中人物美好的品质。这也是“分”的过程,是对人物感情的深刻剖析和感受。

学习活动三:“说一说,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体会”,这又回到了“总”,是对收获的梳理和整理,同时要学生感受“学有所得”的快乐——“让学生高高兴兴回家”。

这样设计好了,内心就充满走上讲台的渴望。

这时我想到了另外的问题,那就是另外一位老师的课如何议,学校请我到学校组织观课议课的目的如何达到。原定的计划是第一节叶丽老师上,第二节我上,第三节、第四节议课。我想我上过了,大家的注意力很可能就转移到我的课上来了,议课的目的就不能实现了。

7号下午我才想到这一点,想过以后,我给程主任打电话,建议作出调整。我说第一节叶老师上,第二节议课,第三节我上,第四节请大家议我的课。并请程主任早一点接我,在上课之前我们要召开观课前的课前会议。

8号一早,程主任接到了我。到学校7点40,我们召开观课前的会议。执教的叶丽老师和参与议课的四位语文老师与会。针对参与教师紧张的现象,我首先明确了这次活动不是讨论这节课如何上,不是要对这节课下评语,而是利用课的平台研究和解决平常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的活动定位。接下来是确立和协商观课议课主题,大家的意见是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和有感情地朗读句段”和“如何处理长文短教”。然后是主题分解,大致分解成这几个方向:“课文中的哪些文字最需要深刻理解,并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研究;“促进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教法有哪些”,这是教法的研讨;“学生深刻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效果和原因”,这是相关效果的研究,体现以学伦教的思想;“长文短教的取舍办法”(这个问题因为实践的原因,后来没有讨论)。课前会议本来还应该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说明,但考虑到参与的教师曾经做过集体备课,这一个环节减省了。

我们到上课地点,参与的不仅仅有中和小学的语文教师,双流县三十多所小学也各派了两名语文教师,看起来济济一堂。叶老师上课前,我询问了我将执教班级的语文带班老师,打听了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观课和议课的情况省去不说。我自己的教学情况也不说(后面我将整理教学实录),让人高兴的是,在我询问学生“这一节课,老师教了你们什么”时,一位同学毫不犹豫地说:“老师什么也没有教我们。”在问到收获的时候,学生说到了学会如何“读到文字背后的东西”等等。课是在同学们依依不舍中结束的。

上课结束,我做教学设计和实际实施的说明,然后由老师提问交流。老师们大致有这样一些问题:“简单教学背后的深刻如何来?”“还有那么多同学在举手争取回答问题,你就把教学引导了下一环节,会不会让学生受打击?”“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这样的形式效果如何?”“以读带悟,如何体现读的层次性”……我对这些问题诚恳地做出了问答。我相信这些回答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这就到了十二点多。

下午休息一阵,从4点到6点,讲《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但不知为什么,没有把准备的周雪峰处长的一首诗做进ppt。这样的失误在过去从来没有过。交流结束,我说:“我来参加的是和美论坛,只有我发言,就不叫论坛。我希望有老师提出问题和批评。”有一位老师上讲台拿起了话筒,看他的意思是要批评我,但在发言中又两次说到“如果你的讲课是面对小学教师,你的两次讲课我都要给你100分”,我始终不知道他要批评什么,后来我尝试着梳理:“你是不是认为我讲的故事太细腻?”他也不置可否。我还是对他的参与表示感谢。下来后,我向其他老师讨教,他们说也没有完全清楚意见到底是什么。

需要的资料没有放进去,把注意力放在已经结束的讲课中,没有课前的再一次检查,这才是我需要检讨的。

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七

《劳动的开端》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到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其中,课文10到29自然段紧扣课题,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在第一天挑煤中所受到的饿各种苦难。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文的的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

2、 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3、 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4、 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我”的坚强与“母亲”的痛苦。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内心的痛苦。

教学重点:

1、 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2、 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理解课题

你怎么理解“开端”一词?谁能告诉我“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呢?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运铎先生所写的《劳动的开端》,齐读课题两遍。

3、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谁可以来介绍一下?

4、 我们马上来看看吴运铎怎样走上艰苦的人生道路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你认为课文哪些自然段和词语是需要我们大家注意的?

3、 谁来给我们读读这些自然段?

4、 谁来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5、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上先 再 最后的关联词语。

三、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 作者参加的是一项怎样的劳动?在2自然段找找,并勾画出来。

汇报理解——读“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2、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要还要去挑煤?

汇报理解——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心里像油煎一样”和“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4、 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什么?把你感受深的词语勾出来,在旁批注你的体会。

5、 这个本该拥有幸福生活的孩子,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重任,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汇报理解——读几句表现挑煤艰辛的句子

8、 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母亲落泪了,而“我”怎么说的?(我明天还去挑)

四、总结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吴运铎爷爷劳动的开端。在他稚能的肩头,一头挑起的是沉重的煤筐,挑起了苦难的生活,另一头挑起的确实坚强的意志。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八

劳动是初晴的彩虹,虽起初阴雨绵绵,但往后就是五彩的礼物,劳动是进步的源泉,虽起初满头大汗,但往后却是甜美的笑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付出才有甘甜的泉水,这句话真是名副其实。

春天到了,水涨高了。鱼儿探出了头,柳树姑娘正打扮自己,看着水中的自己看得入迷,花儿更是五彩缤纷,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我悠闲的坐在小区长椅中欣赏大自然的美,这时我的眼珠子慢慢移动,到我们家的花园里,看到了几盆花苗,这时才想起了答应种花的事,霎时不知所措。

一声电话响起来了,原来是爸爸,他第一句话就问我种的怎么样了,我的心像十几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只好硬着头皮说完了,看着空空如也的花园,关上电话,我连忙跑回家,拿了几把叉子就奔向花园,一手拿着种子,一手拿着工具的我毫不犹豫地挖了几个大坑。它们大小不一,看着很怪,但手里的活儿还要继续。

我将花苗埋下去时,不小心遮住了根须,它一根又一根的下降,花儿也渐渐地枯了,完了,父母马上回来了,看着枯了的花。忽然爷爷回来了,他听见了,嘲笑我说:“你将根放水中泡一泡,一会儿就好了……”。我想了想,只好先将一株浸没。一会儿,花渐渐地抬起了头,根也变长了,我喜出望外,然后如法制泡的将其他花苗救出“魔爪。”

可我又发现了难题,花儿虽然种上了,但花却没有变得更好,反而不到十分钟,花全干了,我急得团团转,心想:是不是缺水了?我将一碗水捧在手里,拿过来灌溉它的心,这时门开了,爸爸回来了,他拿了一些肥料,我又施肥,又浇水,又培土。不一会儿花笑了,它伸展腰肢,在汗水下成长,我也笑了,虽然汗水扔布满脸蛋。但它只存在于我的劳动结晶中。

虽然那天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的,但花儿的微笑就是我们劳动的结晶。劳动真快乐!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九

劳动是光荣的,现在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全身心去学习。其实那样并不好,让我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来感觉不到大人们的辛苦。

有一天我在电视新闻上看到山区的孩子们什么都要靠自己,还没有我们吃的好穿的好。我很受触动,我们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每天只看到家长忙忙碌碌,自己却一点也不干。我就下定决心,从平常的小事做起,洗碗是我的劳动的开端。我9岁的一天看到妈妈很累。吃过晚饭,妈妈就去屋里休息了,用过的碗筷都在厨房的水池里。我就来到厨房打开水龙头,开始洗起碗来。由于碗上有油,光溜溜的,我就滴上几滴洗洁精,用洗碗巾刷起碗来。由于碗太滑,我一不留神把碗打破了,妈妈听见了赶快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我说我洗碗不小心打破了。妈妈说没事,然后教我怎样洗碗,原来洗碗还有几分技巧,我听了妈妈的话,洗后边的碗就顺手了。我把水池里的的碗都洗得干干净净。妈妈看了夸奖了我,我心里很高兴,虽然我弄湿了衣服,但我的`付出让我尝到了劳动的喜悦。以后我要常帮助妈妈做家务,因为我知道只有劳动才会收获。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

记得我12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在东北方的深山里,煤藏离地面很近。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也靠人工。挑脚的一担一担地把煤挑到车站。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想叫他带我去。

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右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

“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点儿起来!”

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我约上小赵,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哪知来得太早,还没有一个人影,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里面没有灯光,人都在睡觉。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帐用的。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瞅着了。睡得正熟,我匆忙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时辰,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打麻烦!”

我一睹气挑上就走。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脚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一进门,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

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你怎么啦?”

我说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不肯下地洗脚。

我对母亲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

我回答:“我不饿。”

第二天一早,我喝了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头上就直冒冷汗。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先多赶几步路,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就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一

劳动永远是人类的财富,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特别是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更让人兴奋。

我劳动的开端,是在八岁那一年的一个星期六。中午十二点了,我的肚子饿的咕噜咕噜的乱叫,妈妈还没回来。我决定自己亲自下厨房。吃些什么呢?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还是油炸鸡柳?一个个我喜欢吃的菜,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但是,都太有难度了。最后我决定,吃个方便面吧。

就算是方便面。说实在的,我也不会,翻开一页页脑海中的记忆,想起来了方便面的做法。

“稀里哗啦”的,我在厨房找了个锅。东瞧瞧,西看看,终于找到电磁炉了!我拿起锅,接了些水,把锅放在电磁炉上,插上电源,选择了火锅模式,最大火力煮!没过多长时间,锅底就出现了些小泡泡。泡泡迅速上升浮出水面。我非常激动,水开啦,可以放面了!一不小心把方便面袋直接扔进了锅里!哎呀,不对。我急忙伸手去捞,急忙撕开袋口,调料包又连包带料掉进锅里,我顾不得手被烫的的疼痛,手忙脚乱的伸手去拿调料包,一下子扔到了地上,手指烫得通红!捡起料包,把调料放进面里,用筷子搅一搅,一股香味飘鼻而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面煮完了!盛到碗里,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吐噜吐噜地吃起来,一会儿,一碗面就下了肚!真是美味,好香!连电源都忘切断了。

吃完了面,想一想煮面的过程,真是酸甜苦辣啊!但这种酸苦辣是值得的。高尔基说的话:“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们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吴运铎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感受作者自强自立,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

二、 研读课文。

1、打开课本,请大家认真地去读读作者挑煤赶路这一部分内容,看看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请你用——划出来。然后再好好地去想一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你?开始。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课件:

句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只好听下来歇一歇。

1)这句话中的“移来换去”“吃不住劲”、“只好”说明了什么?

2)是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吗?

板:担子重

3)感情朗读

课件:

句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1)“一步三滑”的路是什么样的?

2)“来回晃荡”说明了什么? 仅仅是路难走吗?

板:路难走

3)你有没有走过这样的路?有什么样的感觉?

4)感情朗读

课件:

课文插图:

1)看,这就是挑着煤,走在一步三滑的山道的作者,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

2)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3)看到作者这疲惫的神情,扭曲的身躯,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他吗?

4)感情朗读

课件:

句3: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1)“滚水烫过”是什么感觉?

2)“流血”、“只好”说明了什么?

板:身受伤

4)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再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想还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

板:受人欺

小结:同学们,当时的作者只有几岁呀?这样的年龄,本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可他却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冷暖,本该和我们一样拥有幸福和理想,却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第一次挑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不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流泪,为之感动呀!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劳动,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板:艰难)

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学习“母子对话”

1)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孩子,妈妈是怎么说的?从“轻轻”一词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

2)母亲含着泪,这泪是什么泪?

课件出示

填空:

例:这是辛酸的泪,因为母亲看到儿子为了生存去挑煤,感到很辛酸。

1、这是痛心的泪,因为

2、这是的泪,因为

课件: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4)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对作者说写什么?

板:坚强、自立

小结:是的,作者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第二天有去挑煤了。

齐读第五段

5)童年时候的吴运铎是可怜的,但更是可敬的。多年以后,他写下了这样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

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勇

板书19 劳动的开端

受人欺

担子重

艰难坚强

路难走

身受伤

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勇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三

每当植树节的时候,看着别人在种树,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几年前的经历。

我们先对着树根的大小画了一个大一点的圈,大家一起来挖土,再把树苗填进土坑。可谁知,刚填进去,树苗就歪向一边了。又弄了一遍,还是歪了。我有点不耐烦了,就去把它扶正,他们去填土······终于完工了!可我话音刚落,刮了一阵风,树就在晃动,我们就在找原因,可问题接连发生。我们就去把保安请了过来,保安看了一眼,就找出问题了。原来,我们种树的地方土太干,就是现在再浇水,也来不及了,必须把树苗重新种。我擦擦头上的汗说:“那我们刚才的劳动岂不是白费了?”保安叔叔耐心的说:“也不完全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嘛。”我听了以后,思索了一会儿:保安叔叔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哪有什么事情一干就能成功的。想到这里,我就联想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农民伯伯也真不容易啊!我们几个人种了一棵小树苗,就累得腰酸背痛,更何况他们一天要种多少······噢,终于种好了!看来,我们的劳动真没有白费!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四

爸爸妈妈最疼爱我,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我真惭愧。

记得那时我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可是却连一块小手帕都没洗过。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午觉醒来,我发现全身被汗浸湿了。这时,一个念头猛然间从我脑子里闪出:自己洗衣服。我第一次洗衣服,笨手笨脚,丢三落四的,一会儿想起洗衣服,一会想起拿肥皂……我提起水桶,打开自来水龙头,望着哗哗奔流的水,我兴奋地哼起了自己的小曲。当我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时,哗哗的流水声,把我“唤醒”了。不好,水漫出来了,我急忙把水龙头关了,满满的一桶水,我怎么也提不起来,只好舀出了一些水。我费了半天的工夫,才洗了一条裤子,真羞死了,但我并不泄气。

这次劳动今天回想起来,我还觉得挺有意思,那毕竟是我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五

那是一个周末,我们家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开始时我基本没干什么,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写作业,我可不想打扫什么卫生呢!可天不助我,这样的好事没持续多久,妈妈太累,到我房间里来了,立刻听到一声歇斯底里的尖叫:“陈若彤,你这房子简直就是……”脏!乱!差!熟悉这句台词的我,一下子接住了后面的三个字。一起身,便被妈妈拖到卫生间,接住她甩来的毛巾和一句“恶毒”的话:“把你那猪圈打扫干净去!”“我又没打扫过,告你们使用童工!”我不服气地嘟哝了一句。但也只能拿着毛巾打扫了。

可是,看到我的房间,我心里后悔啊!早知道妈妈要我打扫房间,就不弄那么乱了嘛!唉,苦命啊!想归想,我还是迫不得已地打扫起来。

我想,再铁石心肠的人,听了我的阐述,都会觉得我好可怜。

首先,我把桌上的书一本一本捡起来,从小到大地摞起来,放在桌子一角,再把毛巾裹在食指和中指上,开始擦拭桌子上被我弄脏的桌面。“吱,吱”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可那污渍像是长在桌子上了,硬是擦不掉,气得我牙痒痒。无奈,我只好向累得不成样的妈妈求助。很快便得了她不耐烦的回答:“自己从卫生间拿一瓶类似洗手液的喷壶,在门后面。”于是,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到厕所,拿出我的“救星”,再奔回卧室,喷在污渍上,面对威力无穷的液体,污渍只好败下阵来。

一场与垃圾的大战下来,我已经累得浑身酸痛,把脑海里被妈妈称为猪圈的样子拿来对比一下,简直就是判若两屋。

接着,我把我领导——妈妈请进来,她老练地检查,环视了一下卧室,说:“总体还不错……”表扬之余,还不忘损我一句:“就是嘛,这比刚才那个狗窝好多啦!”“啊!又狗窝了!”我吃惊地望着她。虽然被妈妈挖苦了,但我一方面觉得自己终于独立打扫完卧室了,很开心,另一方面,又觉得从此以后,我打死也不想打扫房间了。累啊!不过,妈妈要打扫客厅、她的卧室,还要洗衣服,比我累多啦。

妈妈真是太辛苦了!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六

同学们,大家坐在教室里安心地读书,衣食无忧,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旧社会,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就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背负起生活的重负,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劳动的开端》,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检查预习 解题激疑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开端”是什么意思?(开始。)

三、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四、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我”决定去挑煤

从课文中哪些词语能体会出他家生活所处的困境?(“揭不开锅”、“挨饿”、“威胁”、“没有灯笼”、“没有火把”。)

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所面临的共同艰难。

出示句子: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这是个什么句子?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用打比方写出了“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感情朗读。

(2)“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这里两个“像狗一样”突出了什么?

突出了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艰苦,干活太累,生命没有保障,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看待。 更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感情朗读

从作者“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随机再练习朗读)

(3)“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像个瘦猴子”比喻“我”什么?

身体单薄、瘦弱,根本挑不动煤,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感情朗读

小结:

从这几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

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定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

2、“我”第一次挑煤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

是呀,作者想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饥饿的威胁,尽管劳动条件异常艰苦,尽管作者“我”当时只有十二岁,但他却道毅然决定挑起生活的重担——去挑煤。

(1)找出作者第一次挑煤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半夜 天亮后 午后 太阳落山)

按词语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a、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b、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c、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栽倒在半山腰,煤洒了一地; 

d、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从这几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时间)

抽生朗读(8-20段),思考:

(2)课文中那些句子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a“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这里用“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来比喻什么?

“我”突然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的感觉。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没有人情味,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穷人当人看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6898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