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数学绘画相关论文(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10:30:16
实用数学绘画相关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3-10-29 10:30:16     小编:FS文字使者

总结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和规划。写总结时要注意清晰明了的结构,分段合理,逻辑严密,避免重复和冗长。接下来是一些关于个性发展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较为发展缓慢的东北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出现更多的父母死亡家庭,随之而来的是很多的儿童变成了孤儿。他们有的能在当地得到家人或亲属的照顾,并按照入学年龄上学,有的则延缓了入学年纪。等到入学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令数学老师们感触最多的是,他们的数学成绩普遍差,最差的失分最多的就是他们的计算题,所以本文着重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孤儿;互相学习;巩固;夯实;计算能力

从毕业来到吉林省孤儿学校,接触到一群特殊的天使们,从内心里有一种责任在心中冉冉升起。我执教的学生们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失去了亲生父母。他们没有了依靠。第一次熟悉校园,我看到一张张笑脸,那么灿烂。亲切的和我打招呼。后来我被安排到了6年级3班。一个年级偏大的年级。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小学生的课堂。由于之前我从教的是初三的孩子,所以从讲课速度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上看都有点缓慢。之后我就调整了语速和教学进度。但是经过一次期中和一次期末考试,我就发现了,明明是掌握很好的知识点,在考试卷子上却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还有的同学三步计算只会第一步,有的同学最后结果还是弄错了。到我已经在孤儿学校从教5年整了,交了三个六年级毕业班,一个完整的4到6小学高年段数学小循环。为此对所交学科,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做一个相对全面的解析与研究,努力找到适合孤儿学生的解决方式方法。

一、班级学生的构成不同,使得数学计算出现问题也不尽相同

接触到的第一个班级的学生,相对于其他班级是一个全新的班级,就是这些学生是新招生过来的学生,他们被分到了一个班级。全班级20多名学生,明显思维相对活跃。但是由于新到了一个环境,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还是略显拘谨。但是数学课堂上还是比较活跃的。几次测验发现有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是题目还是没有答对。渐渐发现有的学生会有抄袭现象。这种学习上的陋习可能是在原来学习环境中,缺乏家长的管教,老师的监督,自然会有习惯抄袭。那么就这样欺骗了自己。而其他班级的学生在学校已经学习了几年,也适应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除了理解能力差跟不上的同学,其他同学不会明目张胆的抄袭作业。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会将即将布置的作业放到课堂上来完成,自己进行监督。每节课抽出5分钟进行练习题目。这样会有效的规避一些投机取巧的同学抄作业的陋习。学生做完题目立即批改,慢慢养成了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一些提高。最后在总复习中,学生也很轻松的完成复习阶段工作。以上是我发现学生的自身习惯导致数学计算出现问题得到解决的方式。随后我又从5年级开始执教。五年级班级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学生出现了小面积的传染疾病,有十多人被隔离,有将近两周时间没有上课,期间有给学生补习,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个年级的数学出现了分数,小数的乘除法计算,估算,运算律的应用。这些问题一旦掌握的不扎实,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知识上的漏洞。一旦一个人的惯性思维出现了,之后就会很难纠正的。曾经在历年试卷中发现过经常考察一些特殊的同学们容易马虎的题目。但是我发现我的学生们并没有在那些题目中出现很大的错误,而是自己平时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的错误题目。但是这些题目在平时纠错的时候老师已经进行过反复强调了,结果还是徒劳的。由于从教两个班级学生,学生中有一些学生来学校之前没有进行正常的学习,有的学生年级偏大或偏小,班级同学的教学反馈也是不一样的。

二、有的同学掌握的很好,有的掌握的很差。

计算题目的时候仔细认真程度差,因为孤儿学生从小缺乏安全感,遇到事情没有依靠,没有主心骨,所以就连学生中也没有一个敢于较真的精神。他们就会依赖老师的对与错,并不会自我进行知识的再加工,再判断。所以对于学生很多学生并没有任何的探索精神。因为作为一个老师不能只去关注少数学习好的同学,还要面向全体。针对于大部分薄弱的同学,针对于计算问题,我有采用新的策略,同一个问题反复练习,进行同类变式。再进行同类变式开始开展的不错,后来再进行考察发现有的同学还是屡次出现相同的错误。这让一个新的问题浮出水面,就是学生知识掌握的肤浅,没有主动复习钻研的主动性。为此我将班级同学分成小组,有一个担任小组长,组长检查组员计算准确与否,随后从计算题库中选择题目布置给小组成员,组员做对了组长加分,组员相应加双倍分数。这样的带动下,我顺利完成了这一批学生的教学任务。这两年,招生的孤儿普遍年龄偏小,原因是上学有的比较早。有的家人想早早的把学生送到学校来,出现了一些学生9岁就读到了4年级。由于我们的`班额小,所以相对于全体同学,一个班级出现2到3名这样的学生的话,学生的理解水平就会降低。体现在数学学习能力上九更加明显了。有的同学书写偏慢,单位时间内布置的计算题目根本完不成,数学理解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很好的动笔能力。这种方式是学生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能力,特别是语文学科更需要很多的文字书写速度。经过调查,孤儿学生大多数在完成作业方面会先语文后数学,由于数学需要很多思考时间,学生们会把思考时间较少的语文先写完再去写数学作业,所以由于没有家长监督,学生的学习时间少,久而久之教师更乐于经计算的作业布置给学生。但是有的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或者急于完成作业而去进行计算。特别是写作业慢的同学,更是跟不上趟。最后他们也只能草草收兵,交上作业,应付了之,所以中后的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较慢。针对这一个严重现象,我会建立特殊学习小组,让每个班级7到8名薄弱学生利用活动课时间或者大课间时间到办公室来一对多辅导。并进行面批。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也不用担心有同学比他快了。这样落下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才能补上来你。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并解决了学生出现的关于计算的问题。今后还会继续从学生心理发张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让策略更加丰富。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二

一、给学生创造气氛和谐的课堂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主要是课堂,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小学生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他们都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师不断进行交流。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轻松的环境和平易近人的教师,使他们愿意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要从心理和行动上为学生创造好的交流学习的环境,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为课堂教学内容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用心去体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并对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使整个课堂充满学生的智慧。小学生的思维充满了新奇和想象,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思维。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森林里有5只兔子,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兔子,还有几只兔子?一个学生大声回答:“还有4只兔子。”另一个学生说:“一只兔子也没有了,剩下的兔子都吓跑了。”很多学生都同意这个答案。这时一个学生又说了:“还有3只兔子。”其他学生都说这个答案不对,教师问学生:“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问什么你认为还有3只兔子吗?”这个学生说:“因为这5只兔子是一家人,猎人把兔爸爸打死了,兔妈妈吓跑了,还有三只刚生下来的兔宝宝。”真是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回答啊,学生和教师都鼓起掌来。所以,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时,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思维的积极发展。

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一)小学生的耐心方面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他们的耐心很有限,如果教师给出的题目过于复杂,计算步骤又多,就会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不想算下去。这样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

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会不自觉地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体现出了计算速度,但是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会把题目中的数字或运算过程中的数字看错,从而导致计算出现错误。

(三)小学生对题海战术反感

在进行计算训练时,教师为了集中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给出学生大量的计算题目。学生开始进行计算时,还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由于计算题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减弱,使他们在后面的计算过程中会出现边玩边做的情况,影响计算的速度,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率。

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在进行计算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出发,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在进行训练时,教师要每天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他们具备快速、正确、灵活计算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在进行笔算时,学生能把通过口算获得的能力迁移过来,使笔算速度也相应提高。这个训练要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能从训练中不断获得提高。

(二)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工夫

在让学生进行计算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概念进行理解,通过理解来进行计算,为计算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才能使学生通过计算训练获得突飞猛进的计算能力。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法则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这些法则编成儿歌或顺口溜,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把这些法则运用到计算中,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良好的计算习惯过程中不断提高,使他们在读题、解题过程中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在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时,我请教了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告诉我,在学生审题时让他们把题目小声地读出来,可以避免他们在进行计算时看错题目中的数字导致计算出错。对待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出发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的教师想通过大量的计算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习效果不佳。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条理。在进行计算时,要使学生运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个计算题目。在计算时,既要保证计算的迅速,又要使计算的正确率不断提高。为了减少学生的错误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使他们在计算完成后形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三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所有数学学习的基础,这项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以后漫长的数学学习道路上的解题能力。因此,端正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传授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也要督促学生加强计算练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措施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学生的计算能力将取决他们在小学阶段得到的训练和积累。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和灵活的进行计算,并且教师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机械地灌输数学知识给学生,不如使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学任务,还可以得到极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练习,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简便有效的计算方法。其次,改善训练形式,寓教于乐,在注重练习强度的同时变化不同的训练方式,例如使用游戏和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上黑板完成限时的计算题解答任务,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适当的奖励。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直观的发现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外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来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计算方法,才能够熟练运用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在教授两位数乘法的时候,在讲解16×11的过程中,可以先列出16个11相加的式子,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乘法的实质是相加,先求出十个16相加是多少,再加上剩余的一个16,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两位数乘法先分两步乘,再相加。通过更多的实例教学,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运算的方法。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以及书写的规范。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训练学生在审题的时候能够看清数字和符号,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抓住题眼。第二,训练学生能够明确计算的顺序,例如,先乘除后加减这种基本的运算规律。第三,训练学生能够使用最合适最简洁的运算方法,例如,将一些可以凑成整数的数字组合在一起先运算,并且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特殊的数字组合,像25×4这些组合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多种方法解题。第四,要督促学生养成解题后及时检查的习惯,培养学生验算和估算的能力,这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四、加强计算训练

数学计算的准确度和熟练度取决于训练的频率,口算的能力也对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因材施教,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并且不断加深训练题目的层次,逐渐提高题目的难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时刻保持耐心,用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练习。训练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增加一些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五、分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

1.常见的错误原因。

第一,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急于得到结果,容易因为数据较大或算式繁琐而失去耐心,而因此看错题或选择了错误的计算方法,造成计算结果的错误。第二,小学生学习时的注意集中力不够,不仅容易在审题、演算的过程出错,甚至在将上一行的文字抄到下一行时都容易出错,这样肯定会得到不正确的计算结果。

2.对应措施

重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在计算时,熟练运用连贯的解题步骤,解题的过程中,聚精会神,一气呵成。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例如,事先准备100道计算题,将这些题分成五到八组,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每一组题目,每组题之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并且在每一组题做完之后立即进行讲解,让学生对错题进行订正和记录。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追求做题的数量,提高效率才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明白做一题对一题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每一次练习,每一道题的重视程度,并且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错误,对于易错的题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以达到训练的目的。高效率的练习也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耐心,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小学学习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教授学生科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昌世芳.浅析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j].速读(上旬),,(12):198.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四

我们都知道,数学计算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与我们的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数学计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的事物,它影响着学生对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老师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利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等进行计算时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学生要乐于学习、乐于做题,多练多做才会有一定的解题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习兴趣,改正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降低解题错误的概率,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新知识,学生的大脑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计算数学试题时,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加深学生对试题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基础知识也是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关键,计算存在问题很有可能是对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导致的,要想计算能力有质的飞跃,就必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枯燥的法则,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儿歌或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入。例如:“混合运算”法则的讲解就可以通过“加减乘除是一家,我们学习要用它;加和减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两个弟弟一样大,两个哥哥一样大;哪个在前先算谁。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妈妈的怀抱是括号,括号里是谁先算谁。”这一首儿歌来带入教学。

二、帮助学生合理的创立解题思维

知识背景、数学问题及其表征、操作空间等基本要素包括在数学问题的意境里面,通过数学问题的意境掌握,我们能够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合理的解题思路:(1)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生活经验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构建一个将生活与数学交融的学习体系。例如通过对红领巾、书本的边角进行观察,就可以推论出对角的基本认识,而日常生活的购物则会让学生们对“元、角、分”有一定的认识。(2)要善于将现实问题的表征与学习的问题建立直接联系。例如要很好地理解余数除法的教学内涵,可以通过“有余数的除法应用——租船,将租船模拟成呼啦圈的使用情况,每个呼啦圈4个人,那么14个人需要多少个呼啦圈?”这一问题建模来让学生直观演示,这样就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度。从教科书的问题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年纪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同学生沟通,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的解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答题能力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注重基础掌握,强化练习

每一道数学题的解答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数学原理上的,所以解答计算题最先要做的就是对基础原理、运算法则的熟练掌握,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度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就必须对相关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才能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如95+5×(1-0.5),要解决这道题,要对先计算括号内再解决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保证这道题的正确率。随着年龄的提高,知识也会不断提升难度,基础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数学的学习就不能急功近利了。口算的训练也极为重要,不过数学始终离不开多做多练,口算是计算一道问题的基本能力,要通过思维的计算在头脑中快速的解决问题。而在日常生活中,口算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重在平时,贵在坚持”的原则贯彻落实下去,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表,小学生应该做到朗朗上口、十分熟练。

四、勇于探索,发现计算的奥秘性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结合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新的知识点牢记于心。比如简单的两个数相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探讨17+18=?和12+9=?之类的例题,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位数相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来得出相同位数上相加减,满十进一的结论。而当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根据旧知识7+5=12来加大运算700+500=120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要把握好与学生交流的语言用词,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原谅学生偶尔会犯的错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归纳出问题正确的解决方法。例如在解决1000-234=?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建讨论小组,让学生们讨论,一起交流共享讨论结果后,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带0时,0点上的退位点变成9,其他数字相应减1”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真相,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是有一定帮助的。总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最重要的目的,而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养。教师适当的激励、训练与培养不但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解题思维的清晰程度。因此,对于小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五

1.一些教师习惯于搞题海战术,过度追求算法多样化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计算教学认识理解不够深刻,不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开展计算教学;同时,对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觉得计算教学就是搞题海战术,无休止的练习,导致学生对计算教学缺乏兴趣。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情境教学的重视程度比较高,而对于计算教学还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然而,一些数学教师过度关注现代化教学手段,无论教学方案还是教学内容,都习惯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反而影响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另外,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度追求算法多样化,追求新型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虽然越来越多样,但是却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基本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没有发育完善,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表面的数字,至于数字数据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于数学计算缺乏完整性的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些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导致计算错误,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抄错数字,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把加法看成乘法,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漏写数字,总之,不良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影响着小学数学计算效果。对基本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也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教师讲解计算方法时,学生不认真听讲,觉得自己已经弄明白了,在遇到同类计算题时,也能够将结果算出来,在计算过程中不会举一反三,对概念规则理解不深,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改革

1.培养学生计算兴趣,注重学生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非常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以便于增加学生计算兴趣,培养学生坚韧的“计算意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心算的培养,心算是以书面为基础的,准确、快速的心算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更有利于根据教学内容提高口算、心算能力。注重学生口算、心算的培养,不能够急于求成,要从易到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一步一步地提高,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注重学生口算、心算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口算、心算比赛,题目的设置可以突出一个主题,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找规律,注意探索规律,养成良好的口算、心算习惯,以便于学生日后做题过程中,能够主动寻找题目的规律所在,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以有效激发学生心算兴趣,提高学生心算能力。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同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数学融入数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计算教学的价值。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拿到数学题后看清楚要求,掌握主题中给出的信息,然后根据主题中最重要的信息找到解决方法,心里有了把握才能做对题目。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计算,仔细书写,仔细检查符号算法是否正确。写作一定要认真,要看清楚数字的标题和运算符号,在运输过程中书写格式必须规范,不急不抢,垂直对齐,数字连贯。做完数学题后,要将结果正确填入空格内,并仔细检查计算结果,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

3.端正学生计算数学态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还要端正学生计算数学态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小学生在计算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计算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死套公式,总是不能够摆脱固定的计算方法,导致一旦遇到计算步骤较多、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题,就会失去耐心,导致计算错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端正学生计算数学态度,引导学生认真计算、检查,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计算的重要性。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数学计算是一个多种思维的过程,不仅需要观察力、判断力,更需要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学会总结和反思,以便于能够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少走弯路,进一步理清解题思路,提升计算能力。

三、结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一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于学生学好数学非常关键,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4]孙晓燕.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109-109.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六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掌握必要的估算和计算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要达到计算迅速、方法灵活、运用合理和答案准确的基本要求。计算主要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计算也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讲清数学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新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理解算理在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更要让学生知道这样算的理由是什么,即算理。正确的运算必须要建立在透彻的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法则才会记得牢固,这样计算时才会有条不紊。

二、注重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计算能力,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每天会利用课前二分钟时间让学生练习口算,通过口算簿、听算、视算等形式出示口算题,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对每组学生的口算时间进行记录,一星期后以口算结果的正确率和口算时间为参考条件,比较各组的口算成绩,哪组学生答对的题数最多,并且答题用所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获胜。此时,我会针对比赛的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培养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估算是检验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快速而又简便的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为了及时渗透估算思想,我经常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运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以此提高估算的意识。同时,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运用估算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四、善于发现错误,寻找解决方法

学生的计算错误既有普遍性又有相通性,导致学生计算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1.犯科学性错误:学生对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导致在计算时下意识地犯了错误;

2.不良的学习习惯:审题不仔细、读题不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没有验算习惯等;

4.自我检查能力欠缺:对于已经做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我检查的能力,他们很难找出自己的错误。有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容易能纠正过来,但有些错误深深根植于脑中,纠正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会将收集的错题和易错的地方和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培养细心审题的习惯

2.培养认真分析的习惯

部分同学做题时大致浏览完题目就忙着下笔答题,对于题中的隐含条件以及数量关系还没有分析清楚,就这样糊里糊涂答题。在学生做题时提醒他们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所表达的题意,看清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根据题目的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式子进行计算,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

3.培养有序验算的习惯

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因此,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事实上,笔算依旧是验算的主要形式,是保证数学计算正确率的重要手段。而笔算杂乱潦草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在能口算就口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稿纸上笔算时,书写要清晰有序,这样,有利于学生迅速看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便于学生有条理地自我检查。

五、激发计算兴趣,加强计算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中,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恰当融入有趣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比如童话、游戏、比赛等等;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更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进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开拓学生的数学视角。

在课堂上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比如高斯定理的由来、陈景润是如何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等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提高计算能力。

3.加强训练

全面提升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还需加强计算练习。我会结合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设计不同层次的计算题。题型主要有三种:基础题:基础题的训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算理和计算法则,比如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掌握。易错题:针对学生易错的计算错误,我会有针对性出一些相应的计算题,通过对错题的训练,进一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题:设计一些可以简便运算的计算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进而提高计算能力。特殊题: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比如25×4=100,125×8=1000,11×11=121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计算时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悉心耐心的指导,更依赖于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不眼高手低,摒弃轻视口算的错误意识,这样我们的计算能力才有提高的可能性。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七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而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其对于各项能力的发展都属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都是重复,机械的练习,而忽略了运算法则推演的过程以及计算技巧的传授,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经过一定探究认为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兴趣为引子,让学生参与课堂

兴趣是我们学生最好的老师,其也是推动我们世界前进的直接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若想让我们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首先就需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要想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就应该利用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积极创立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课程,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就能够调动我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来,为创立合理的课堂情境,从而更好地执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如下途径:(1)以故事为主体的课堂提问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的限制,所以对于任何的事物都怀着探索之心。我们的孩子从小到现在一直在听故事,看动画片。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我们在实际的课堂上,可以以学生熟悉的故事或动画片为出发点,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其对于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就能产生一定的兴趣。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这一课时,就给学生在课上放映《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羊羊运动会的情节,我会让同学们通过各个运动中所展示的各个运动项目中所出现小羊的数目来对数目有初步认识,这样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我们就能引起学生对于数这一概念的兴趣,然后我们在课堂讲授的时候可以借助动画片里面的场景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学生就能感觉到课堂上也仿佛如在实际的动画场景中一样,这样就能更容易接受知识,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随着故事的推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探究与学习,这样进行探究式教学就能有效的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来进行知识的传授,从而基本明白了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计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也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为的高效有趣味。(2)以动手为途径让学生加深印象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很强的,而进行实际的动手尝试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对于所探究的东西进一步的加深印象,这样所获得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借助一定的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教学的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加深知识。我们在实际的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对于所学的东西进行一定的动手探究,根据课本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时候,我就让学生首先根据自己在小组内进行列竖式进行基本的尝试计算,在结合所教学的内容,教师在课上安排一定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给学生出十道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再指出其运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然后再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一定的探索,这样学生在自己一步一步的运算过程中就能够明白如何列竖式以及运算的基本技巧,从而能够学习到数学的初步计算。(3)以竞争为刺激让学生更加努力良好的竞争竞争环境对于我们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进度。因此我认为在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后适当的展开一定的竞争,以加强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这样就能有效激发我们学生的好胜心,逐渐培养起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能力。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就经常开展具有竞争因素的小游戏,如算数比赛等,这样来进行新的知识的学习与旧的知识的温习,通过游戏竞答对于学生的求知欲与注意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在此以外,我认为我们在开展探究式的竞争的过程中还应该多多鼓励我们的学生,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竞争中因为一时不利而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加高效的进行。

二、以能力为根本,让学生养成习惯

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最后要落在实处,计算要求学生要严谨等,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训练学生书写工整,重视验算,最终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再培养其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八

一、引言

随着网络公开课和精品课程的普及,网络教育逐步走进大众视野,进而成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新方式。mooc是a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被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作为网络教育最新的主角,依靠名师、名校、互联网的便利,以及其迅猛之势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知名学府纷纷加入到mooc的平台当中,奉献出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成功的让数以千万人品尝了世界知名学府的精华。有人认为:mooc的兴起将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可以坐在家里,在任何时间、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而不必支付交通、住宿、学费的高昂成本。也有人认为mooc会和传统的网络教育一样,缺乏管理和完善的考核体系,不被社会广泛认可,终将昙花一现。因此,有关mooc的研究成为了当前非常热议的一个话题。

二、将“幕课”引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由于“幕课”在多媒体方面的交互性及生动性,打破了以往单纯依靠幻灯片以及黑板、粉笔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将“幕课”引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能够增加高等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其次,随着网络“幕课”教学环境的完善,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观看“幕课”作业,作业既可以是对新知识的预习内容,也可以是学习内容的补充,从而加大了课堂内容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幕课”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一流的教育资源,消除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将“幕课”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知识的传递过程真正转变为教育价值建构的过程。“幕课”的兴起,加大了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态的改革力度,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在“幕课”的平台上,学生们可以自主学习、在线交流讨论、完成提交作业。学生不但可以在平台上与名师提问,还可以定期得到学习反馈、问题解答,再现真实的课堂,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的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的发展需要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创新人才。“幕课”的诞生,给广大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课堂教学与“幕课”深度整合,不但充分考虑了学生们可能的专业知识不足、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而且还方便不同需要的学生们选择不同的课程自由组合,完成订制专属的“个性化”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三、“幕课”与高等数学教学的融合

首先,教师要注重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幕课的大环境下,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数学的思想以及思维方法。除了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外,更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将一个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知的内容来求解。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幕课”的已有成果。例如,在让学生预习以及复习已有知识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通过“幕课”的平台学习对应的内容,完成作业,上课时,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贴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学与用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微分方程求解时,可以由实际问题:已知初始人口的数量及其年龄分布,如何预测该系统未来某时刻人口的数量及年龄分布的数学问题引入。然后,给出微分方程的解题方法。最后由学生分为讨论小组解决问题。最后总结:生活中有很多用微分方程解决的问题,如:将一杯水放在室内,多长时间内温度会和室温相同。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最后,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也要积极的'利用幕课的优质资源,将自己变成真正的受教育者,虚心领略大师的风采,改进课堂教学。同时,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通过科研,开阔眼界,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后,幕课的成功需要团队合作,以及学校在实验设备、网络环境维护上的大力投入和支持。

四、教学质量评价

单纯从学生成绩评价教学质量显然是片面的。时间效益分析法从花费时间的角度来探讨和分析教学质量或一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益问题。

教学的时间效益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测验的成绩,分析学生成绩的变化情况,通过成绩的变化情况,计算出不同起点的学生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的期望时间。基本程序如下:

1.统计实验前学生的分数等级。

2.根据学生成绩的转移情况,列出转移矩阵b.

3.计算矩阵c=i–b.

4.计算矩阵c的逆矩阵。

5.求出每个学生达到目标的期望时间。

实例:

下面,我应用时间效益分析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采用两个班《高等数学》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于是我们得到了每个学生的两次考试成绩。两个教学班级为同一份考试试卷,由同一教师授课,两次考试的成绩均是客观可信的。

1.统计实验前学生的分数等级。

根据分析,学生的学业成绩基本上是呈现正态分布的,我们根据正态分布规律进行等级划分。

优秀:p(z1.5)=0.06681良好:p(0.5z1.5)=0.24173中等:p(-0.5z0.5)=0.38292及格:p(z1.0.=“”z=“”-1.5)=0.06681实验班为86人,对照班为88人,我们把两个班级的两次成绩按照上述所占的比例分别划定每个学生期中学习成绩和期末学习在各自整体中所处的等级。

2.根据学生成绩的转移情况,列出转移矩阵b.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频数矩阵如下:

五、结束语

“幕课”自出现以来,得到了受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其传播和发展之迅速出乎意料。因此,“幕课”对高等教育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严峻的考验,如何吸取“幕课”的优点,发挥传统高等教育的优势,使二者有机整合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十分重要,我们由时间效益分析评价可以看出:实验班级较对照班级的学生到达预定的教育目标的期望时间缩短了,从而改变了以往单纯考虑学生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定量分析的指标,获得到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方法反应的信息,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提供合理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晓明。mooc理念打开了一扇创新的大门[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

〔2〕李志明。mooc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3,(9):23.

〔3〕焦建丽。m00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05):6.

〔8〕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00c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0):3-10.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九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创新

1利用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意识。如:在常见的数时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中工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笔者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钮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了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4=12×7=84(个)

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提示新旧知道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入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掌握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规则。

这样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活动,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增长智慧。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十

情感教育理论在教学中有重要意义。而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理工类的一门必选基础课程,所以不仅是从课程性质的需要,还是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高等数学情感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高等数学情感教育的概念,从两个方面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情感教育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的途径,综合分析利用高等数学情感教育作为有效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然而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学生的文化基础也变得越来越参差不齐,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也就变得十分困难。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高等数学教学。笔者认为,应该把情感教育理论更多地注入高等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理论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含义,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而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理工类的一门必选基础课程,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准备课程。把情感教育理论应用到高等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便于教学有效展开。

一、高等数学情感教育的相关概念

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性的教育,学生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高等数学就是高等院校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高等数学科目的特殊性,故在其教学方法上,不能一味的采取灌输、填鸭式方法。由于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成熟性,所以采取人文主义关怀模式尤为重要。情感教育并不是新鲜事物,在我国早期传统文化中,情感教育就已经渗透其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等。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的情感教育思想就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完备化的理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应当具有实际意义,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然而,现状是枯燥乏味、千人一律,知识传授过程中照本宣科,成为一种大学生的机械学习行为。尤其在数学教学中,产生一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绪。作为高等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通过自我完善,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和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平等、信任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情感教育因素和理论知识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高等数学情感教育。

二、高等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课程性质的需要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学生入学后即开始学习高等数学,通过学习认识微积分的来龙去脉,了解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专业课程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讲课时要带有情感,面带微笑,抑扬顿挫,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授理论基础课程时,教师要尽量使所教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有“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学生成长的需要

人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过程。情感交流既是人心理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人的生理机能的物质表现形式。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关怀,反之,情感上的关怀又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三、情感教育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的途径

(一)创立新情境,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且大多学生在高中时数学成绩不理想,所以改变传统方法尤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一种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来认识到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学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自然的、宽松的气氛能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如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那么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也愿意和教师交流。当学生感觉到被教师尊重、欣赏、理解时,学生就会主动地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向教师的引导方向前进,学习成绩自然能够得到提高。所以在日程教学过程中,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变得十分重要。

(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课堂言语表达能力

教师的言语如果富有情趣,再加上教师把对学生的热爱全部倾注到课堂上,真正进入教学角色,这样一来就必然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一名好的教师要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课堂语言组织上花时间。此外,教师还应掌握运用非语言符号,例如表情、手势等。动作和表情是情感的特殊表达方式,具有传递信息的特殊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掌握和运用非语言符号,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让学生感觉更加自然、亲切,让他们感到课堂知识更真实、丰富,从而能感受到高等数学的魅力,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把传授知识寓于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这样对我们数学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职学生的思想具有独立性,且个人主义色彩较浓。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始终要抓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准绳,努力探索情感教育在课堂上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应用性,把情感教育作为一项有力的工具,更有效地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3]刘伟.浅谈情感教学理论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00(3):53.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十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 田吉平

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先出示题目: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几个瓶?再让学生读题,分析解题思路。当学生回答出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看2.5千克里有几个0.4千克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几个瓶,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算出结果为6.25,我问学生:“按‘四舍无入’法我们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学生回答说“不可以。” 我又问:“为什么?”学生都知道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装剩下的0.1千克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最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并告诉: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了“去尾法”。由于这些例题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这样也引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问题正面学习完以后,仅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基本掌握,有的学生因用错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而把题做错。因此,应加强从反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我故意设陷阱给学生,创设下列情境:一是使学生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二是诱使学生“上当”“中计”。经过分析批判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正确程度是正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

四、教师要设计好练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下,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2.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3.设计一题多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运用“一题多变”,可以防止学生的认识局限在所学的例题里,还可以避免解题的思路来束缚原有的路子,从而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下,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通过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427110湖南省桑植县陈家河贺龙希望小学)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十二

摘要:“高等数学对职业院校学生有什么用”这一疑问则始终横亘在授课教师与学生心中,悬而未解。我们过去一直在讲“学以致用”,这个“用”,实际体现在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应用。数学应用层面的深挖和教学,应该成为相关专业学生学业考查的重点,这对学生未来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深度研究大有助益。这就要求我们数学专业的教师及各学科专业的老师通力协作,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行创新,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促进高等数学教育在职业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离不开微积分、线性代数、解析几何等数学工具。高能物理、精炼技术、生物制药、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改造等等离不开大量数据的处理和运算。这些处理和运算都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而统计学的基础则是微积分与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的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手段,教学形式相较其他学科比较传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将兴趣融入其中。尤其是在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高等数学教材题库可以做到年年更新,但教纲与教学内容的变化却乏善可陈,这也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发挥空间,只能在理论教学的侧重点上有所偏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形学,尤其是3d图形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计算机处理3d影像的过程,是用二维的图像模拟三维的画面,这里离不开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知识,甚至包括了拓扑理论等相关知识。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眼观六路”,及时进行知识更新,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本门课程的实用性。

1教学内容创新

1.1以综合学科为导向的内容创新

看似深奥的专业问题往往都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原理解答。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把专业课内容融入数学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找得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科专业,掌握一定程度的.高等数学知识,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而且可以就某个细节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另一方面,数学是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桥梁。新时代的人才需要具备综合性素质,既有职业专攻,也有跨界思维。在教学内容的梳理上,教材的编写者们需要结合多个学科,“一式多讲”———把数学公式带入各个学科专业的案例场景中,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各个领域的使用场景。过去我们常见的做法是大量讲解原理和公式推导,而实际应用的部分则交给习题。实际上,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未来发展的指向性比本科院校学生更加明确,学习考查的方向应该更偏重应用场景。

1.2以计算机应用为导向的内容创新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计算性能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侧面加速了各个学科前沿的发展。大量需要进行复杂计算得出结论的部分和大量数据处理的部分现在有专门的程序帮助人们完成。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为例,从教授内容来说,我们的学生本应具备解决一定实际统计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教学、考查的侧重点仍然偏重原理的记忆和推导计算。计算机应用,可以将学生已习得、掌握的原理和公式进行工具化处理,更多地关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有了程序辅助,原本消耗在计算上的时间减少,我们可以在考查内容里加入更多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学生想要得到正确结论,必然需要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更加真实,贴合实际。

1.3数学建模的相关内容引入

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应该提升数学建模这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让学生通过数学模型的学习,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比如,在“微积分”概念的学习中,就可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通过模型更加透彻的了解微积分的概念。微积分知识的应用中,也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建模能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复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数学建模大赛,是针对高等院校学生开展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的操作能力。

2方法创新

2.1由结果到过程———目的指向型教学

高等数学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没有不同,教学的主体只能有一个,就是讲师,这是经过历史实践认证的最科学的授业方式。近年在谈到教学改革时经常有学者和教师提到所谓双主体模式,强调学生参与授课过程,增强互动性。“互动性”是一个模糊的教学概念,依赖教师对互动的理解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表面上合乎逻辑,实则难以操作。高等数学对学生而言是枯燥的,尤其是在职业院校里,学生更会将其理解为“影响毕业但无用的课程”。前面提到了在内容设置上如何让这门课“有用”,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内容调整后,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授课模式,对新的内容予以支撑。高等数学的知识点和难度是逐渐累加的,前面环节的缺失,会导致后面的学习无法进行。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不强,或是觉得有些内容简单,没有跟进学习进度,导致了中间断档,后期无法深入。反之,教师可以在授课内容进行之前,列出阶段性问题,作为标定阶段性学习任务的考查点及课后作业,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了学习的目的性,也使学生在能够回答相关问题后,获得成就感。针对非考查重点的引申性知识点,甚至可以由学生通过反复查阅教材,教师进行必要的辅助指导的形式进行教授。这样一来,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习惯可以得到培养,教学的目的业已达成。

2.2分组作业———案例式教学

前文提到,综合性学科内容引入高等数学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使课程本身富于实用性。在教授特定专业的学生时,其他综合性学科都可以做为相关知识点的补充性材料和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以小组作业的形式进行延展,案例背景分析、问题抽象化、解题、汇报。给不同的小组不同的案例作为单独的任务,最终通过汇报的形式交流分享心得,或者通过竞赛的形式,相互比较成果,都可以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感。高等数学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辅助教学工具不仅匮乏,也没有较强的实用性,从根本上说,还是需要从方式上想办法,如何让学生会用、爱学,是教学本身能够收获的最大价值。这还需要教师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特性上寻找突破口,对学生的表现欲、好奇心进行因势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2.3差异化考查“差异化考查”与“分层次教学”

在本质上异曲同工,都是为了将学生根据个人素质进行分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性和同一群体的共性因材施教,区别考核。但不同点在于,“分层次教学”是根据所谓学生的“学力”进行划分———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很容易得到“有的学生聪明,有的学生笨”或是“有的学得快,有的脑子不转弯”的畸形结论。之所以说是“畸形”结论,是因为这种考验“填鸭式教学”下记忆能力的比赛是简单粗暴的,没有将学生的个性考虑在其中,也没有意识到人做为个体,是有着极强的差异性的。差异化考查,结合上文的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有序地调整考核的比重。如,在目的指向型教学模块中,有主动学习表现的一类学生,他的成绩会偏重于阶段性问题的作业解答;在案例式教学模块中,小组中积极解决相关问题学生,成绩会有一部分来自小组比赛的表现。常规的授课教学模式仍然会是大部分教学时间里的主要手段,因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必不可少,并且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单纯“听”课的环节有着良好的表现和领悟力,那么这部分学生,仍然可以用作业和考试作为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目的指向型教学、案例式教学可以作为常规教学方法的补充模块,根据实践的效果随时调整比重,最终反映在差异化考查的结果中。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讲课风格、与学生的互动能力进行有机安排。内容的创新是核心和根本,它可以使高等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具备时代性和时效性,可以使数学教科书成为指导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工具书。只有结合了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晓燕.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展望初探[j].亚太教育,2015(25):108.

[4]周建华.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4(22):266.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十三

在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内容,将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一)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比较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高效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查找或者自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故事,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统计》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创一个小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如“小熊一家通过辛勤的努力,在秋天,收获了大量的粮食,其中水稻500kg、高粱450kg、玉米800kg,小熊一家一共收获了多少kg的粮食呢?”在故事的编造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插入插入问题,可以逐渐增加问题难度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建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的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发散思维,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量的计量》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回忆,如“我们共学习过哪些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各是什么?”等问题。在学生进行积极发言的同时,指导学生汇总和整理各种学习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三)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内容,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内容,在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例如买小食品时,需要计算总金额;收取物品时,需要计算物品个数等等。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这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同学们,从我们的教学楼走到学校门口的最短路线是怎么走的?”、“我们生活中,什么物品是等腰三角形形的?”等问题,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形成良好的探究性思维。

(四)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情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比较喜欢游戏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游戏类的活动项目,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欢快、轻松课堂氛围。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在对行程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两个学生一个以每秒钟0.5米的速度从教室的门走到窗户边,另一个学生按照同样的路线和速度,从窗户边走到门前,在3分钟后两人相遇。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式:(0.5+0.5)×3。

在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观念,将现代教育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十四

论文关键词高等数学初等数学教材内容比对衔接

论文摘要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问题,是切实提高高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材中有关“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等内容及教学要求进行了比对,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经过调研了解到,3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出台之后,新出版的高中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新教材进一步加强了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联系,高中教材中安排了大学数学课程里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试图从教学内容方面解决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问题。但是,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数学学习形成了障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亟待解决。

1“函数与极限”的衔接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高考要求较高,学生掌握也比较牢固。高等数学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基本相同,但内涵更丰富,难度也提高了。

(1)函数概念:在原有内容中,增加了几个在高等数学中经常用到的实例,如取整函数、狄利克雷函数、黎曼函数、符号函数等。因此,在学习中,函数概念部分可以简略,重点学习这几个特殊函数即可。

(2)初等函数:反三角函数要求提高,新增加了“双曲函数”和“反双曲函数”等内容。反三角函数的概念在高中已学过,但高中对此内容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会用反三角函数表示“非特殊角”即可。而高等函数中要求较高,此处在学习中应补充有关内容:在复习概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悉其图像和性质,以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新增加的“双曲函数”和“反双曲函数”在高等数学中经常用到,故应特别注意。

(3)函数极限:“数列极限的定义”,高中教材用的是描述性定义,而高等数学重用的是“”定义,此处是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引导,避免影响函数极限后面内容的.学习。新增内容“收敛数列的性质”虽是新增内容,但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正常安排即可。“极限四则运算”处增加了“两个重要极限”,要加强有关内容的学习。

2“导数与微分”的衔接

高中新教材中的一元函数微积分的部分内容,是根据高等数学内容学习需要所添加,目的是加强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联系,让中学生初步了解微积分的思想。

(1)导数的定义: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教材中,这一内容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学习要求。高中数学要求: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例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的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概念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也就是说,尽管极限与导数在高中已经学过,但主要是介绍概念和求法,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不作要求。到了大学,概念上似懂非懂、不会灵活运用,成了夹生饭。但高等数学要求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这是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处应用举例增加了利用“两个重要极限”解题的例题,在教学中应给与足够的重视。(2)导数的运算:高中新课标教材要求较低:根据导数的定义会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会求简单的复合函数导数。重点考察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要求: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初等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求法,会求分段函数、隐函数、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了解微分的概念与四则运算。

建议:高中学过的仅仅是该内容的基础,因此需重新学习已学过的内容,为本节后面更深更难的内容打好基础。

(3)导数的应用:高中新教材中仅是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并通过实际的背景和具体应用事例引导学生经历由函数增长到函数减少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导数的关系,要求结合函数图像,知道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通过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是:先介绍三个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然后严格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和曲线的凹凸性,给出函数的极值、最值的严格定义,及函数在一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求最大最小值的应用问题,以及用导数描绘函数图形的方法步骤。

建议:由以上分析比较可知,高中数学所涉及的一元微分学虽然内容差别不大,但内容体系框架有很大差异,高等数学知识更系统,逻辑更严谨。学习要求上,对于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简单函数的一阶导数,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都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点,是重点强化训练的知识点。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建议一点而过,教学重点应放在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定理、函数极值点的第一、二充分条件定理以及曲线的凹凸性、拐点等内容上。

以上主要分析比较了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复知识点。除此之外,二者之间以及高等数学与后继课程之间还存在着知识“断裂带”。

3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知识的“断裂带”

高考对平面解析几何中的极坐标内容不做要求,鉴于此这部分知识在高中大多是不讲的;而在大学教材中,极坐标知识是作为已知知识直接应用的,如在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中求曲率,以及定积分的应用中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等。建议在相应的地方补充讲解极坐标知识。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除了在教材内容上的衔接外,在学习思想和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也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学生刚开始学习高等数学,不能很好地衔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放慢速度,帮助学生熟悉高等数学教与学的方法,搞好接轨。首先要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在备课时,了解中学有关知识的地位与作用及与高等数学知识内在的密切联系,对教材做恰当的处理;上课时教师要经常注意联旧引新,运用类比,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

总之,努力探索搞好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学习衔接问题,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第五版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数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数学绘画相关论文篇十五

一、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或者指导者的角色。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与认可。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倾听,并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培养创新潜质的基础。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重在思考,而思考来源于质疑,事实证明,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质疑能产生认识困惑,从而促使学生动脑筋去学习和探索。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将平行四边形图形展示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同时提示学生:想办法把它转换成已学的图形。于是学生思考,最后终于想到用切割互补的办法把它转换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思考、质疑,最后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营造和谐氛围,孕育创新思维

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才是和谐的。在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让每一位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教师要注重把微笑和关怀带进课堂,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想象,让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要注重把希望带给学生,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此一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孕育出更多的创新思维的种子。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感知、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发现新的规律。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5朵,红花8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时,我采用复合片,先出示5朵黄花,8朵红花,再覆盖活动片,将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使学生清晰可辨红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就要从8朵红花中去掉与黄花同样的红花朵数,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用减法计算,即8-5=3(朵)。这样通过直观演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所学内容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还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演示力,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趣,加强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7444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