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大学政治学论文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12:46:12
最优大学政治学论文范文(17篇)
时间:2023-10-29 12:46:12     小编:笔舞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名著,希望能够开阔大家的视野。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一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深度审视

2、日本政治文化的个性与特点

3、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分析

4、英国政党制度的最新发展

5、中外文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

6、东南亚政治文化的特点与趋势

7、伊斯兰世界的女权主义发展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二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音容宛在—张奚若的生平与思想

军队事务办事公开问题研究

论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及其完善

藏族文献中的王臣文化研究

中国语境下的政府信任问题研究

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政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比较

女性主义政治思想流派纷呈原因初探

两难中的政治家

安全、自由、参与

清末江苏地方自治述论

弱势群体偏差行为社会矫正的制度分析

国学

校实施公民教育初探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在国家理论上的共识和分歧。在国家的产生上,诺思对国家模型的构造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分析之上的,具有深厚的唯物主义基础;在对国家职能的认识上,诺思在暴力潜能、统治阶级利益的至上性、国家的暴力潜能和“诺思悖论”这四个方面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的一种归纳或展开。在两者的分歧方面,指出了诺思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攻击的错误性,论述了诺思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归结于“暴力论”或“掠夺论”的不适当性,并在最后简单地总结了诺思国家理论的五个方面的不足,这些也是与马克思主义者国家理论的分歧之所在。但诺思等对国家的有关论述又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并且他们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政治等问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据报道,最近英国在网上评选千年的思想伟人,马克思名列榜首,得票率远远超过位居第二的爱因斯坦。[1]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对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道格拉斯・c诺思(dauglassc.north)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史学家、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199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把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他和另一位美国学者福格尔(robertforgel),以奖励他们在“把现代的统计方法用于对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重新研究”方面以及在“证明稳定的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称诺思是“新思想的启迪者和提出者”。新制度学派以制度作为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不仅在经济学界,而且在政治学、社会学、行政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这种新制度主义(newinstitutionalism)分析方法在其他领域内的交叉运用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为社会科学界注入了一股活力。[2]诺思的国家理论是其三大理论支柱之一[3],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说过:“理解制度结构的两个主要基石是国家理论和产权理论。”[4]尽管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的成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可能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同日而语[5],并且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对这一点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但客观地说,在新制度学派的国家理论中有一些带普遍价值规律的东西,在一定的意义上它们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是有相通之处,而且,不管怎样,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思路和角度,对于拓展我们的思路和视野是不无裨益的。怎样认识这两种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对这个问题的论述,理论界并不多见。所以,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在学理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作用两个方面来作一下分析和梳理,并在最后对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学派的国家理论的不足之处作一简要的总结。

(一)

对于什么是国家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没有一个人能界定它的科学涵义,没有一个人能正确分析它的作用和影响。各种非科学的解释把国家问题复杂化,“未必找得到第二个问题,会象国家问题那样,被资产阶级的科学家、哲学家、法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有意无意地弄得这样混乱不堪。”[6]马克思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将国家的本质根植于市民社会中,从而科学的揭示了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了国家的产生必须从社会中寻找之后,接着就论述了国家是怎样从社会中产生这一问题。在这一方面有最经典论述的是恩格斯。他在掌握了大量的历史材料之后,特别是根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中的材料,完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得出了关于国家的科学定义:“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10]所以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论述是从历史上的社会物质关系入手的,这是其科学性的原因之所在。

对国家产生的问题,在诺思那里同样是其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理论。

他首先批判了理论界的两种国家观念,即契约理论和掠夺理论。他认为契约理论只是解释了契约为什么被订立和契约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而没有注意到在实现集体利益时个人利益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多彩的个人利益被忽略了,也就是说这种理论只解释了最初达成契约的得利,但未能说明在国家产生后不同成员如何实现其利益最大化;而掠夺理论虽然注意到了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向被统治者收取租金的一面,但它仅仅注意到国家的暴力性质,而没有注意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者之间的互动,实际上被统治者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他们对被统治者也有一种制约的关系。所以他认为这两种理论“都是不全面的。”[11]在对它们进行反思后,诺思依靠他经济史学家所特有的缜密和严谨,在浩如烟海的经济史材料中,特别是在对英、法、西班牙以及罗马等近现代国家进行分析后指出:“专一的公共所有权的发展,

导致专业化和分工的扩大和一种规定、裁决和实施所有权的特殊组织形式国家的出现。”[12]国家的出现是“古代世界最主要的成就”,[13].因为他认为,“在整个历史上,当人们需要在国家(但可能具有剥削性)与无政府之间作出选择时,人们均选择了前者。几乎任何一套规则都好于无规则。”[14]这里诺思的国家的起源同马克思的国家起源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也是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来论述国家的产生,从经济方面而不是从超念的理性方面来论述国家产生的必然性。

在前面批判的基础上,诺思创立了一个关于国家的理论模型:1、为取得收入,以一组产出保护与公正作交换。并且提供这种服务具有规模经济;2、国家试图像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那样活动。为了使国家收入最大化,它将选民分为各个集团,并为每一个集团设计产权;3、存在着能提供服务的潜在竞争对手,国家受之于其选民的机会成本。[15]从上面这个模型可以看出,诺思是将国家看作一种特殊的组织,这种组织中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潜在的统治者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前提下进行博奕,带有浓厚的经济人色彩。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子。

但是在国家产生这一问题上,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又有很大不同,他们正是以此来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展开批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第一,诺思等新制度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没有解决好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之间的冲突问题。他们认为,在马克思主义者那里,集体理性好像同个人理性是一致,整个阶级的行动是每个阶级成员行动的总和;诺思等认为,个人理性只是集体理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将经济人的假设推广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同一阶级内部的行为也要作一番成本―收益分析。对于这种差异,诺思认为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中,“阶级作为基本的行动单位,这个集团太大了,内部情况也很不一样。马克思在许多非正式分析中承认这一事实,……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还是新古典方法,都没有解决白搭车[16](freerider)问题,这个问题对解释集团活动是至关重要的。”[17]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著名的代表人物,奥尔森(mancurolson)也对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果组成阶级的个体采取理性的行为,就不会产生争取阶级利益的行为”[18],其理论的落脚点是要解决阶级理论中的集体行动的问题。

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学派的在阶级问题上的一些分歧,我认为应该从全面的宏观的层面上去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不是没有注意到作为整个阶级与作为阶级中的一员在行动上的差别,相反马克思、列宁在许多地方谈到这一问题并妥善的解决了新制度学派所说的“集体行动”或“搭便车”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了“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成为一个阶级来行动”[19],列宁揭示了阶级意识的重要性,“只有当每个工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工人阶级中的一员,都认识到他每天同个别老板和个别官吏进行小的斗争就是在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政府的时候,他们的斗争才是阶级斗争。”[20]无论是组织成为先进的政党还是加强阶级意识的培养,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无产阶级作为一整个阶级来行动,按新制度学派的说法是为了解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冲突的问题。其实诺思自己在另外一个地方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者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贡献,“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阶级觉悟、阶级团结和意识形态的大量文献中被大量引证(虽然是反面的)。列宁及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已充分意识到这现实问题,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极其革命实践提出搭便车问题”[21]在这里,诺思实际上已经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者的阶级觉悟、意识形态等理论是解决“搭便车”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与他自己的理论构想,即“为解决搭便车难题,需要构造一个意识形态理论”[22]是完全一致的。如果马克思的阶级意识、觉悟等不能够解决搭便车的问题,那么诺思所构建的意识形态理论同样也不能解决。[23]诺思在这个问题上好像陷入了矛盾和困惑之中。个中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全面、深入地考察马克思主义,只分析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的表层而没有对它进行透视。

第二,诺思简单地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归结到他所批判的掠夺理论中去,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的误读。诺思认为,“国家掠夺论或剥削论由一些极不相同的.社会学家所持有,他们包括马克思主义者……”[24]实际上,马克思主义者是反对掠夺论或暴力论的,国家的产生只能到经济根源中去寻找。这在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里有精辟的论述。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本原的东西必须从直接的政治暴力中去寻找”这一荒谬的论点时,以私有财产的形成为例,指出:“在私有财产形成的任何地方,这都是因为改变了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为了提高生产和促进交流因而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产生的。在这里暴力根本没有起任何作用。”[25]并且按诺思自己对暴力论的有关评判,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国家并不符合暴力论国家的标准。诺思说过,“掠夺论忽略了签约最初签订的得利而着眼于掌握国家控制权的人从选民中榨取租金。”[26]而恩格斯在描述国家的产生时,就精辟地指出:“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27]从这里可以看出,恩格斯所指的国家,并不是“忽略了签约的最初得利”,相反,在国家成立时,无论是对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来说,都有好处。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国家才变成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而拼命地为自己榨取租金。诺思等新制度主义者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错误,是在于他们把国家在产生后日益成为一种脱离社会之上的力量这一历史现象看作一种永恒,没有认识到国家产生于社会并终将回归到社会之中。

(二)

部门,却完全忽略了公共工程部门,结果,“不能按照不列颠的自由竞争原则――听之任之原则――;来发展的农业便衰落下来了。”[32]社会职能主要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如法律、公共工程等。由于国家在本质上是阶级统治,所以,社会管理职能是服务于、从属于阶级的统治职能,社会职能的扩大并不能否认和抹杀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内部职能除了有政治统治的职能和社会的管理职能之外,还有外部职能,即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预防外敌的入侵或侵略他国,在这两种职能中,内部的职能是主要的,它制约一国的外交政策和走向。

国家职能同样是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者所关注的对象。在诺思那里,根据他的的国家模型,国家的主要作用是界定和行使产权,“国家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博奕的基本规则。”[33]据此,他提出了关于国家的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规定竞争和合作的基本规则,以便为统治者的所得租金最大化提供一个所有权结构(即规定要素和产品市场的所有制结构);另一个目标是,在第一个目标的框架内,减少交易费用,以便促进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税收。这两个目标导致一组公共(或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用以降低规定、谈判和实施构成经济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34]无论是追求自身统治租金的最大化,还是追求社会产出的最大化,都可以说是国家经济人性质的表现。这两个目标的实现要受竞争的约束和成本的约束。至于国家为什么处于界定所有权结构的地位和提供各种制度安排,诺思认为国家具有一般社会组织所没有的“暴力潜能”(violencepotential)的性质,由它来界定和行使产权,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避免因“搭便车”行为所造成的制度短缺或制度创新机制的丧失,并且由国家来提供产权具有规模经济,能降低交易费用。诺思根据这两种目标来分析历史上有效的和无效的制度创新,以及以此来解释历史上国家兴衰的原因。国家提供保护和公正,并不是不耗成本,当成本大于潜在的收益,当统治者追求租金最大化和推进经济增长这两大目标相冲突;当统治者代理人的利益与统治集团的利益不一致以致监督费用很高时,就会使得对经济增长无效的产权制度得以出现或延续;另外国家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所组成的集合体,是不同利益的“均衡者”,制度的变迁或创新必然会引起利益的调整和重组,同时居于统治地位的个人或团体在政治上依赖于特定群体的支持,所以经济政策的选择往往是具有政治上的意义,如果利益集团与统治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国家的中立性就无从谈起,一项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制度创新就不可能得以产生,或者是一项无效的制度安排就得以保留,所以诺思说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象一个带着“歧视性的垄断者”。这里诺思揭示了“诺思悖论”:“国家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35].国家的两重性源于制度供给的非中立性或歧视性,而制度供给的非中立性或歧视性又源于理性分析下的各种成本――收益计算,国家正是通过制度安排这一内生变量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在这里诺思的独到之处在于把已有的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同国家理论结合起来,说明经济组织的存在和相互替代,也说明了国家这个特有组织的特性和作用,从而将国家这个组织与一般的经济组织区别开来。

再次,诺思对国家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组织的论述,揭示了国家的非中立性,认为它不可能超越各种社会利益集团而追求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总会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产权,“即使对历史和当代世界作一般的考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无效率’的产权是常态而非偶然。”[37]诺思对国家非中立性的揭示,其实可以理解为是对国家的阶级性的翻版,因为阶级性同样是一种非中立性。

(三)

诺思的国家理论,在很多方面有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影子,他所提出的关于国家存在的重要性、国家的垄断性、暴力性以及国家对产权的规定行等方面,在马克思主义那里都有较详尽的论述,所以通过了解诺思的国家理论可以更好的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精髓,重新认识马克思理论的伟大意义。在肯定诺思国家理论一定的积极意义时,我们必须认识其局限性:

1、将国家视为一种组织,自然可以将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移植到政治学领域,为国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将国家与经济联系起来,但将国家当作经济人,指出国家具有追求自身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却是新制度主义的贡献,对于国家的经济透视使学界走出了长期以来运用历史的、伦理的、宗教的、法律的眼光来分析国家、建构理论的窠臼。”[39];但是国家毕竟不同于工厂、企业,它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在一国内的统治和被统治者的许多追求和行为方式并不能用工具理性的成本――收益去解释和处理,自由、平等等价值理性不能靠斤斤计较来解决。尽管诺思提到过意识形态的作用,说它“是种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环境,并被一种‘世界观’导引,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单明了。”[40]但理性经济人的色彩在其国家理论里面依然是浓墨重彩。

2、在国家职能上,它不仅仅是提供秩序、安全和博奕规则,也就是说它不仅仅具有社会管理职能,更为重要的是国家还具有阶级统治的职能,它所制定的法律规章无不打上了阶级烙印,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诺思对此不是视而不见,而只是转换手法。实际上他所提出的追求租金最大化的目的和特定的利益集团对制度安排的影响方面,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阶级分析的影子,只是他不愿意提及罢了。

端,陷入了“制度决定论”泥潭。固然,自然禀赋、人力资源、资本等离开了制度离开了制度就不能发生作用,只能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活动;但是同样,离开了人,制度的创新和实施都将是一句空话,离开了人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一具美丽的僵尸。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仍然具有本原意义,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是国家形态和社会结构更替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而人是生产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4、诺思作为经济史学派的典型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大厦是建筑在有充分的经济史料的基础之上。他的三位一体的制度变迁理论,即产权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和国家理论,都可以从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找到佐证,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诺思受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但是他对历史的许多考察所得出的结论是与马克思主义是相左的。对于封建庄园里农奴劳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封建主和农奴的关系是一种赤裸裸的剥削与压迫的关系。但是诺思将此问题看作是在产权界定不清的情况下农奴以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封建主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的保护,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交易关系。因此要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不是对农奴的强制剥夺,而是民族国家的兴起、排他性产权的确立和法律体系的建立。我认为这是诺思为了追求其制度变迁理论的精巧而对国家的阶级性所作出的强制性剔除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诺思只看到他们之间的一种交易或契约关系而对其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视而不见,这不仅是他与马克思理论之间的一个差别,而且也是其理论的局限性之所在。

5、诺思等新制度经济学家建立起制度、个人选择、经济绩效的分析模型来解释长期经济变迁的成因。……个人在微观层次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构成了宏观经济结果。[41]“将行为研究和制度研究融合起来是新制度主义研究努力的方向”[42]可以看出,对个人行为、个人利益的强调是诺思理论的显著特点,在他的制度变迁理论中,个人在组织中的作用被赋予了全新的解释,“阶级”、“国家”和“政党”等不再被看作是同个人一样活动的集体。也就是说对集体单位的分析和评价是建立在对个人成员的地位和行动的分析和评价之上,这在方法论上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这就导致了他过分地热衷于个人的算计。而在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中,对阶级的分析强调的是阶级利益、集体利益,在方法论上属于典型的集体主义。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方法论集体主义并没有完全忽略对个人偏好的分析,只不过个人的偏好、利益严重的受他所属阶级集体的影响。

注释:

[1]《报刊文摘》,10月11日。

[2]对于新制度学派在政治学、行政学领域的交叉运用,在国内有很多例子。就笔者所收集的资料看,有几篇文章是介绍了这种交叉的趋势,如杨龙:“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学意义”,《政治学研究》,第3期;何增科:“新制度主义:从经济学到政治学”,选自《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吴毅吴淼:“制度与国家: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透视”,《天津社会科学》19第3期。至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或是农村的制度创新等更是不胜枚举。新制度经济学的活力可见一斑。

[3]诺思的三大理论支柱是: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68页。

[4][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17页。

[5]实际上诺思的新制度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的理论是诺思的新制度主义理论的源泉。诺思自己对马克思的有关分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参见[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68页。

[6]《列宁选集》第4卷,第42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38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30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52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6页。

[11][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2页。

[12][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中译本,第64页。

[13][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106页。

[14][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4页。

本,第25页。

[16]“白搭车”与“搭便车”是同一意思,只是翻译在不同版本中的不同表述。

[17][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中译本,第62页。

[18][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中译本,第128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8页。

[20]《列宁全集》第4卷,第191~192页。

[21][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32页。

[22][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33页。

[23]意识形态是诺思关于制度(institutions)分类中的非正式约束(informalconstraints)。“意识形态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心的主题。新制度经济学家更具体地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引自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版,第21页。诺思将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看作是他的制度理论的三大基石。其中其意识形态的理论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克服搭便车的问题,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一些群体不再按有关成本与收益的简单的、享乐主义的和个人的计算来行事。”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59页。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中有关阶级觉悟等的论述,其实质上就是为了克服个人的斤斤计较,从而推进整个阶级的集体行动。

[24][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2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02页。

[26][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2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6页。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19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81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7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9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5页。

[33][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4页。

[34][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中译本,第25页。

[35][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0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3页。

[37][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33~34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22页。

[39]吴毅吴淼:“制度与国家: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透视”,《天津社会科学》年第3期。

[40][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53页。

[41]何增科:“新制度主义:从经济学到政治学”,第346页,选自《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版。

[42][美]詹姆斯・马奇约翰・奥尔森:“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年第5期。

[43]比如说,诺思等认为国家的主要作用是界定和行使产权,也就是说政府的主要作用范围、作用对象应该是有限的、有所选择的,它应该从“无所不能,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中走出来。这对我国现阶段政府职能的定位具有启发意义。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四

第一段:介绍政治学系的概况和重要性(字数:200)

政治学作为人文社科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政治学系学习的大学生们,更是拥有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政治学系的一员,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了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第二段:政治学系的学习特点和心得体会(字数:300)

政治学系的学习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科的广度和深度上。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国内外各种政治体制和政治思潮,还要了解国际政治关系和国内外政治热点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紧密联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政治学的精髓。在参与各类论坛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逐渐获得了自信和自主能力,并学会了如何以一个政治学系的学生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并为之做出贡献。

第三段:政治学系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方向(字数:300)

政治学系学生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既可以从事政府机关、政策研究机构、外交部门等政治界的工作,也可以从事企事业单位、媒体、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工作。政治学系的学习培养了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非常宝贵的。在高度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政治学系的学生还可以从事国际政治关系研究、国际组织工作等国际化的职业方向。政治学系的学生在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非常有竞争力。

第四段:政治学系的研究和实践(字数:200)

政治学系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还要参与各种科研和实践活动。政治学系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多种多样,研究领域涵盖国家、政府、政治组织、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实际应用,并对政策制定和政治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政治学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政治现象和社会变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字数:200)

政治学系的学习经历让我深深意识到了政治学的重要性,培养了我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和政治意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政治学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对社会和国家产生积极的影响。我相信,我们政治学系的学生将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政治学系心得体会大学生将是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五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文言文教学

1.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文言文的环境

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所谓的学习环境是指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学习,自由地探讨,自由地发言的学习场所。从建构主义者的角度来看,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比较广泛,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沟通,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都成为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是通过老师讲、学生听,不再是老师念、学生记这样的途径而获得的。(1)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在大多数的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短暂的讨论,就会把答案告知学生们,这样学生就会变得更加懒惰,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来,老师应该给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其主动和自主学习,自己动脑去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从而得出自己所认可的答案。课本中大多数文言文都有许多注释,且十分详细,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不懂的地方去查工具书,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这样是完全可以梳理一篇文言文的,比如说《陋室铭》,全文只有81个字,对于这样篇幅短小的文章,老师可以放手让同学们独自完成,老师只需从文本出发,在关键处做一些点拨就足够了,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文本。(2)以课外阅读充实课堂教师不应该为应付考试而考试,教学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给予一些相应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在阅读一些与课本中相似的的文言文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去理解和思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2.重视学习者之前的经验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生们并不是一无所知地,大脑一片空白的走进课堂的,无论是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学生们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其中有很多的事情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任何的经验和体会,但当事情发生在他们的身边,他们可以根据有关的经验和结果,凭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己的判断能力,对问题进行某种的解释和说明,这种解释我们不能看成是一种乱猜,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假设是合乎逻辑的。”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当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们的想法,教师要认真地观察学生这些想法的由来,从而更进一步来地提高学生自身的价值。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建构主义教学目标来看,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是要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原文的讲解和学生们对文言文的背诵,并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们真正的理解、明白文言文教学真正的内涵及其意义。我记得当我学到《鸿门宴》的时候,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启发下,我们班有个男生提出了“如果在鸿门宴上项羽把刘邦杀死了,那么结局又会怎样呢?”我记得很清楚,老师和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很惊讶并且也很感兴趣,这时,同学们都展开热烈的讨论,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项羽真的杀了刘邦,他仍然打不败韩信,仍然谋划不过张良,胜利的将是另一个人。”乙同学说“项羽即使杀了刘邦,他也做不久天下,项羽分裂天下而封诸侯,诸侯实力强大之后,必反之。”丙同学说“项羽就可以和虞姬做一对神仙眷侣,幸福恩爱的生活一生。”这样的提问拓宽了学生们思维空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加强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才更加有意义。

4.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把学习看做是一个不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是单单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应当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们的智力,也有利于将学生们“隐藏”的能量释放出来。观看黄厚江老师《阿房宫赋》的课堂实录,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黄老师很注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黄老师让学生们用三个字概括出本文的内容和结构,“阿房之宫,其形可谓雄矣,其制可谓大矣,宫中之女可谓众矣,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其费可谓靡矣,其奢可谓极矣。其亡亦可谓速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矣!”从这段文字中学生们足以概括出“奢、亡、鉴。”正像黄老师所说,今天,我们不会去做“监察御史”,也没有人去做唐敬宗,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收获:“奢”必导致“亡”,要以“亡”为“鉴”。这是国君要借鉴的,也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所要借鉴的,这样简单明了的概括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奢”对自己的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有多么大。

二、总结

显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它对我们的学习和教学都提出了许多新方法、新观点,新思想,我们应该吸取其正确的观点,教师也能从中找到相应的指导策略。建构主义教学将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具体,它必将有一个灿烂的未来,同时对我国文言文教学也有很多的启示,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六

1. 政治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2. 网络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研究

3. 中国行政文化创新研究

4. 市民社会研究

5.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与路径研究

6. 社会转型与政治稳定研究

7. 政治合法性研究

8. 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

9. 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阻力因素分析

10. 村民自治与草根民主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七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实效。就政治课而言,教师如何充分发掘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针对这次课改,初一政治课的内容不再强化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内化,将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构建在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基础之上,并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能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教育思路符合初中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的认知规律特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他们改变以往对政治课的一贯看法,能够对政治课感兴趣,喜欢政治课。在这种教学思路的引导下,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又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有一些体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

在讲“合作精神”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游戏————撑杆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排抬起双手与胸齐平,手心相对,五指并拢,大拇指下放,把一根长杆放在所有人食指处撑好,要求大家把杆子下移至地面处,然后上移至原处。在这个过程中,若谁的食指离开杆子,便被罚下,若每组罚下三人,就是失败。其间同学们可以商议,看哪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游戏特别强调所有人的一致性,结果虽然每组学生都很用心,但大多数组在开始不久就把杆子举过了头顶,然后就相互埋怨。每组做完后老师借此告诉大家,合作要求有一个领导,步调要一致,不能只考虑自己;出现问题就相互埋怨,只会把问题越搞越乱,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在相互理解,共同探讨失败原因的前提下才能找到成功的出路。最后老师挑选靖个同学做示范,告诉大家这个游戏是可以成功的,打消同学们认为老师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的疑虑。这个游戏很有教育意义,学生乐于参与,认识很明确,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精神,加深了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2、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功能。

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让你感动的生命展示会”的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听闻等,每人介绍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并说明令人感动的原因。同学们找了很多,如深海动物要承受巨大的海压和漆黑的世界,南北极动物要经受极度的寒冷和刺眼的阳光,迎客松能在石缝间求得生存,小草能在柏油路的间隙求得生存,仙人掌能在极度缺水的沙漠求得生存,残疾人能参加各种运动会等等。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种生命,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从而鼓舞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生命的强者。在讲“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时,学生讲出了许多人与动物相互关爱、母与子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敢于、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相互交流和影响,其教育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一言堂。

3、利用现代媒体、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如在讲“成功者的品质”时,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如《阿甘正传》展现执著有助于成功。在讲“生命的脆弱”时播放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的`影片,这都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在讲“关爱身边的环境”时,放《后天》的一些片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不关爱身边的环境,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还有一些歌曲也可拿来一用,如迈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等。

4、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例如,通过课下聊天,笔者了解到一位学生爱看刘墉的书,便与他交流,产生共鸣。他先后三次借书给笔者,笔者也借给他几本他没有的,我们就这样建立了书友关系,相互督促着看书。他其实是一位特别内向的学生,若不是因为借书这件事,可能笔者始终不会注意到他,他也不会对政治课有兴趣。但因为有了这样的接触,他因为喜欢与笔者沟通,继而喜欢政治课,也给笔者提供了更全面认识学生的机会,可以说双方都是受益人。这是笔者教改的一大收获————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课下交流,了解了许多学生的不同特色,如声乐、器乐、绘画、外文、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以及开朗、内敛、冲动、理智、大方、自私等性格特点。通过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友情,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开展好主题探究活动。

在开展设计班徽的主题探究活动中,笔者要求每位同学都自己设计。首先,让同学们找了各种设计得好的徽章,进行学习、揣摩。其次,要求班徽设计要简明、有深刻内涵、能体现本班的特点。再次,拿出一节课展示设计,让每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班徽,并说明设计理由。大家可以对某一设计提出建议,设计者可继续修改,然后将所有班徽在墙上展示一周,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本班班徽。选出后,请一位同学帮每人打印一个班徽,并对此同学给予加分表扬。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满足了自我需要认可的内心需求,反响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6、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动听,要注意模仿影视演员、相声演员的语言技巧,音调和节奏也不能太单一,要抑扬顿挫。老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和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7、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老师以一句“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话来警告说话的学生,同学们因为都看了电影《天下无贼》,明白老师的意思,在清脆的笑声中,所有人停止了小声说话。这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也达到了警示的目的,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方式。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围绕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而因材施教,总可以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达到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奠定基础。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八

对于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肺炎疫情的到来给我们的祖国蒙上了一层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突然间,天空黯淡,世界阴冷。然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一群团结友爱、不怕艰难的人民,他们坚守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着“乌云”背后的灿烂的阳光。今天,通过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让我对疫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课程由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优秀教授进行讲解,解读了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了防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艾四林教授认为这是一节鲜活,生动,难忘的思政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疫情进行了讲解。第一个方面,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就是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心出产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无疑是幸福的基础,生命权、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第二个方面,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使用野生动物,迫害生态环境等问题,反映出了是人和自然,人和动物的关系问题。人和自然是个有机整体,事实上,人类过度征服自然,导致自然环境危机,一次又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要尊敬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生活方式。第三个方面,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的一个重要启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合作共赢是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我们知道,病毒无国界,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是行不通的,世界各国携手战“疫”,打一场全球狙击战就成不二选择。艾四林教授立足于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

秦宣教授将聚焦“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王炳林教授将从我国历的防疫斗争历程出发,分享从磨难中奋起、化危机为转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冯秀军教授将以战“疫”里的青年责任与担当为主题,深情讲述这场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风景,引导大学生群体担当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祖国的广袤大地。

疫情防控工作涌现的感人案例,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在这个特殊时刻,从医务工作者到人民子弟兵,从公安民警到基层干部,从志愿者到快递小哥……14亿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造了一系列的战“疫”中国速度、中国奇迹。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趋势,全党全局全国各民族人民都站在一起,心连着心,携手抵抗疫情。“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危难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温暖话语,坚定着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继抗击非典后再次出征,深入疫情前线。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无数医务人员不畏生死、不计报酬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成为20新春的集结号。我们要坚定信心,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措施。作为学生干部,做好学校和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络员,时刻关注班级同学的假期动态,做好班内疫情防控宣传。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恐慌也不能轻视,应该相信党,相信政府。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有侥幸心理,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的认知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我们一定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取得胜利。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战疫一线逆行者”克服困难,负重前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哪里有困难,党员就在哪里,党员干部定会在防控一线。党员干部们扮演着很多角色,有“逆行者”、有“宣传员”、也有“组织员”。进社区,进农户,“地毯式”摸排,严把入口,24小时值班坚守。有的防控点远,就餐不便,饿了就以零食或泡面充饥;有的忍受疲惫困倦和寒冷,在服务点坚守岗位。为抗击疫情,他们不得不在春节与家人分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坚守自己的岗位。而普通百姓,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宅在家就是最幸福的事,这份幸福也是“一线逆行者”辛苦坚守为大家换来的。

作为一名学生,要做到,第一,就是注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个人防护,要做到勤洗手,出入时佩戴口罩,合理地掌握自己的作息时间。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保护生命该是我们生而为人的首要任务。第二,保持一个合理健康的情绪,当人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时间过长之后,多多少少就会有一些自我的负面情绪。但是在面对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应该保持-种开放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节。第三,以一个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这次的疫情,不随意听信在网络上面出现的一些谣言,尽量从官方渠道了解和疫情相关的信息。第四,和亲友加强线上联系,同时和自己的一些同学朋友互相鼓励和支持,消除孤独感。越是特殊时期,越能检验一个人的本性。坚信风雨过后必见彩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九

本学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我了解了很多基础知识,思想上收获很多。所以对很多事也要重新定位,毕竟学习让我们变“深”了。……现在如果有人问你,“思想政治教育”课后,你的思想收获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对一般事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的同时,我学会了如何看待一个问题、一件事,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正确的成为社会人。具体感想如下:

2“思想政治教育课“这门课很实际,在生活中处处可用,不像有些课程必须在特定的领域,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施行。……“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很生动,很吸引人。以前的政治课教师总是没忘没了的板书和知识要点,课后死死地背诵,好不痛苦。而现在老师的授课方式很轻松,愉悦,她不会把课本翻来覆去的朗读,她不会强迫我们记忆,更重要的是,她口中的故事总是娓娓动听,变幻无穷。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呀!

3人之贵,贵在思想;人之美,美在心灵,心灵美也就是行为美,思想美。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受美学的启发。人无完人,而学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后,让我自身有了一种对美的渴望。让自从第一次上此课程开始,我们便从大学开始的做人的基础上能够明白了做人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在以后的课程中,更是针对我们大学生的信念、爱国精神、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上进行全面剖析。大学生不仅要成才,但更重要的是成人。就象我们在学期末举行的诚信考试,更是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实践考查。……明白了做人不仅是“君子以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也是这就是我学学完后最深的感悟。己不断的去追求美,而且这种美不单局限于外在美,更是深入到了心灵行为。

学习此课程后,我们一定不忘加速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用科学先进的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不说为四化建设出一份更大的力,也许该向家乡的人们证明点什么,或者更好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准备。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十

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晃大学四年生活已过了一半,回想这两年来,有过欢乐,有过痛苦,自己在生活的磨练中也逐渐走向成熟。刚上大学时的欢乐心情和莫名兴奋还历历在目,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吸引力;大二的时候,心情平淡了一点,思想上日趋成熟了,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我为自己两年的大学生活的心得体会做了一个总结,以此作为自我鉴定的基础。

一、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我喜欢真诚、友好地对待每个人,微笑着度过生活的每一天。因为我相信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所以一直以来与同学的相处都非常融洽。两年来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并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二、在思想品德上,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的过程。惟有不断地学习,用理论来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用理论来指导实际上下功夫,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我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并且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味其内涵。

三、在学习上,我在学习主专业的同时,又辅修了第二专业。认真学习食品科学的理论知识,并且注重培养自己在实验室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懂得食品的加工工艺,储存方法,以及食品的营养价值、感官评定等。在第二专业的学习中,我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法律的逻辑以及严谨、致密的思维特点,使我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理性的看待一切问题,面对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的找出问题的根源,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问题带来的后果。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司法程序,我利用课余时间在区人民法院实习,这让我对司法程序有了切身的体验以及深刻的认识。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于是我通过自学以及报班学习,现在已能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能够巧妙地利用ppt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演示文稿,并学习了计算机三级网络建设有关的内容。上学期获得了专业奖学金,并且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对于其它科目的学习也从不放弃,平时注重英语口语的练习,并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我也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我会在忙碌的生活中看一些名人名著和杂志书刊来缓解压力,并且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我相信“没有目标就等于失去了方向”。特别是在大学这样自主性非常强的生活中,这种计划性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是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经过大学两年的生活,我变的更加成熟更加睿智,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的互助合作的能力,锻炼了我的意志,也陶冶了我的情操。大学这两年是充实的两年,我想这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美美地珍藏着。

看了该文章的读者还看了: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十一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的名师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石亚军教授(2011年4月上旬,温家宝总理对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呈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成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政治与行政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张桂琳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mpa教育中心主任、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常保国教授。中国政法大学"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杨阳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蔡拓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政治与公共管理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丛日云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林存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长敏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孙承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主任庞金友副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潘小娟教授。

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现任(2011年)领导

院长:常保国

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李程伟

副院长:贾文华

分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怀军

副院长:卢春龙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十二

政治学系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对于政治迷或者对社会政治问题感兴趣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专业。作为一个政治学系的大学生,我在这个领域里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政治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大学期间,我们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第二段:政治学的独特之处

政治学是一门非常广泛而复杂的学科,涉及到政治、历史、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在政治学系的学习中,我们被要求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象。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政治学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政治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机制,对社会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段:政治学系学习的困难和挑战

政治学系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课程内容繁杂,需要我们学习大量的理论和思想,同时还要进行研究和分析。政治学老师对于我们的要求也非常高,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在社会科学领域,政治学也面临着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需要我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来不断完善和发展政治学的理论。

第四段:政治学系给予我们的成长和机会

虽然政治学系的学习困难重重,但它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成长和机会。在政治学专业中,我们常常需要参与到政府、政党、非政府组织等实践活动中。这些实践经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政治的实际运作,并培养了我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政治学系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和写作的机会,通过研究论文和学术会议,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思辨能力。

第五段:政治学系对我们的影响和价值

政治学系培养了我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有观点的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公民,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政治的影响力和必要性,激发了我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而这种积极参与又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改变社会状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结:政治学系的学习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学习政治学,我们了解到了政治的重要性,并培养了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政治学系让我们成为了有思想、有观点的人,并激发了我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为改变社会状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政治学系的学生,我深感自豪,也坚信政治学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十三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我们今天的课上讲的是大学生的恋爱观.

接下来的四段是老师给我们讲的一部分内容.

一 爱情就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另一个异性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

接下来是我自己的感想,观点,希望不会吓到大家.虽然我的年龄在寝室是最大的,但是我寝室的同学还要经常照顾我,嘿嘿,不过我也会经常照顾她们哦!好了,言归正传,接着我们的话题.

我自己感觉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是在中国,或多或少的会掺入一些家人的意见,这些意见也或多或少的会影响两个人原本的感情.这时就需要两个人共同去努力改变反对因素,如果有一方在此时懦弱的话,会伤到对方的心,而且会很深很深,她就会感觉自己的爱人对自己的爱情不真不深,否则不会轻言放弃,即使他没那么说,但是他的行为已经那么表示了.

两个人的人生观即使不能完全一样,但是最起码应该大致一样.因为没有一个共同的人生观,那么两个人以后的努力方向就会不一样,要是遇到一个胸无大志的男人,那么这个女人这辈子就完了.这就是俗语所说的"男要入对行,女要嫁对郎".

我感觉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而且还要对对方忠贞不二.只有这样两个人才能长久相爱地相处下去.

我感觉选择自己的另一半一定要有感觉,如果没有感觉,即使对方有再多的钱那也是毫无意义的.找自己的另一半,不需要找一个外表帅气,高大威猛的,因为那些都只是一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美女也会人老珠黄的.

我不喜欢在学校里看到两个谈恋爱的人搂搂抱抱,那算什么啊,就你们俩是对象,有对象啊?!干吗呀?毕竟学校是个让人学习的地方,学校应该是一座纯洁的象牙塔,不应该随意玷污它的纯洁.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你可以任意表达,但是一定要分场合,地点.

再有一点我想说的是相爱的两个人可以有性生活,但是我不太赞同大学生有性生活,尤其是一些大学生会在周末,双双对对进出旅馆,住的还是双人间,究竟人家在房间里做了些什么,大家总可以做到不言而喻了吧,再多的我不想说.我感觉虽然现代人的思想在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会变的更为先进,更为新潮,但是在这一点上,我始终不敢苟同.我认为任何人都不能保证以后两个人会在一起,会结婚,会相伴到老,那么为什么为了不知道的未来作赌呢?尤其是女生,万一出现点什么意外,男的要是不敢承认,那你该怎么继续做人啊?虽然现代的医学发达,但是面对自己的老公时,你是否会有些许的歉疚呢?与其到时候后悔不如现在就好好保护自己,即使彼此现在是相互深爱的,为了以后还能见面是朋友,还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还是不要做那么多不该做的事吧.涩果的滋味不是任何人都敢尝试的,要知道这所要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老师说,现在有一些青年男女,张嘴就说老公老婆,那样不好,那是婚姻生活中才可以有的词,说到这的时候,我寝室老六瞅着我,我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有说.我不知道她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回头看我的,我也不想去多想多说,因为那没必要.只是那时我的心里有了些许的触动,或许那一个词不该随意在我的口中说出,因为成年人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管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态.

对于爱情,我真的不敢再多言语,因为毕竟自己没多少经验,我所说的都是平时看一些杂志中的爱情故事后的感想,都是一些登不必了大雅之堂的东西罢了,希望在看到这些东西之后不会吓到大家.

在写这些的时候,我的脑袋转的飞快,但是手跟不上速度,思路有点乱,请多多见谅.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十四

作为一名大学生,政治学习是我们整个学习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大学团课中,我们有幸接受了系统的政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收获颇多,特此写下这篇心得,与大家分享。

首先,在政治学习中,我学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众多政治思想家的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孔子的仁政思想等等。这些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将其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例如,通过对当前国际事务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将所学的政治理论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学,也使得我们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在政治学习中,我认识到了政治对个人命运的重要影响。政治不仅仅是国家治理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影响个人生活的力量。政治决定了国家的运行方式、经济的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状况和未来发展。我们身处一个多党制的国家,政治的多元化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选择。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政治对我们个人命运的影响,要积极参与其中,关注社会问题,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通过参与政治活动,我们可以为个人利益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也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在政治学习中,我深刻理解了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民主和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两大基石,也是我们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民主代表着人民的意志,法治保障了公平正义。在我们团课学习中,我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了解了民主与法治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民主和法治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我们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亲自感受到他们的力量。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珍视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也才能为今后的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政治学习还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在团课学习中,我们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思想,还积极参与了政治实践和社会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我们亲身感受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社会问题和发展现状。这些经历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更好地了解了社会,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政治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是一种主动参与和探索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得到了从课本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总之,在大学团课的政治学习中,我收获颇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政治学知识,政治对个人命运的重要影响让我认识到积极参与政治的必要性,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让我对国家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广阔的视野让我更加开阔和自信。希望通过这篇心得体会,能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政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积极参与和探索,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十五

摘要:大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影响大学生心灵成长,塑造认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文化空间的关注,其工作开展可以探索空间视角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次路径探索的努力,都关乎大学生成长的此在与彼在,关乎其现在与未来,更关乎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视角路径;探析

大学是作为存在和实践着的文化空间而存在的。教育的目的是人的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在文化空间存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空间视角切入,探索有效路径,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文化空间与大学生成长

大学是文化空间,也是大学生生命体验的重要部分,直接关乎心灵成长,影响人生境界。大学生成长在一定的时空中来完成,大学由人、事、物组成,不仅是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存在,也是重要的文化空间和空间实践。一方面,大学与时推移,处于不断在实践中生成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大学是空间场域,有其共时性、在场性和构成性。文化空间影响心灵成长。大学生成长离不开师生与相应环境的在场性与构成性,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共时性。文化空间的构成变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成长。学生是大学这一文化空间中最具活力的构成力量,其成长与文化空间相互作用,共塑空间实践过程。文化空间塑造认同。认同是一种情感,使思想有依附。“同学”之称本身就是认同的体现。同在一地一校的人对于校园文化传统多少都有了解,对于校园的文化标志物都有记忆,对于学校重大事件都有记忆等等,这些都建构相同或相似的认知,塑造大学中的根基性的认同。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视角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心灵成长、塑造认同,其研究离不开对文化空间的关注,其工作开展可以探索空间视角路径。

(一)注重现实空间与理想空间的分析和表述

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价值归宿。大学生成长是在现实空间和理想空间的交织中进行的。现实空间就是大学生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空间;理想空间就是心中想象空间。空间表述影响学生认识和学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空间表述要注意把握方向,既坚持实事求是,又要注意传递正能量。大学生总要有一个地方来寄托精神,陶冶性情。理想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投影,有理想就不会热情消失。积极的心理暗示在现代人才培养中具有引导作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要充分肯定现实空间中的有利因素和理想空间的积极因素,肯定其追求的方向和力量,又要注意指出道路之上可能需要优化的地方,这样才能在重视学生个人价值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

(二)引导主体在文化空间中寻求认同和归属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塑造认同和归属。大学生既作为思想的个体而存在的,又作为思想的群体和集体而存在。作为个体而言,需要寻求认同和归属。大学生成长过程就是大学生对文化空间的不断认知和深化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作为个体又作为集体一员的身份不断得到强化,从而生成出学校、学院、班级和自我同在的心灵归属感。大学生思想引导需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尽快熟悉环境并适应环境,利用有利条件获得自身成长,爱校爱班爱自己,尊重多元化的个体价值。文化仪式是塑造认同和归属感的实践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仪式,文化仪式应当把握学生思想特点、用心组织、主题鲜明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在网络空间阵地把握主动权,传递正能量

信息时代人人作为自媒体存在于网络空间中的影响难以预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占领网络空间阵地,把握主动权。信息扩散具有人际关系链接的特点。网络空间的思想引导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营造红色网络文化氛围,培育健康文明的观念,树立良好榜样;另一方面需要反映迅速,积极传递有效信息,不断传递正能量,尽快消除消极不良信息给学生的心理暗示;再一方面,需要加强信息管控,合理使用新媒体,持续不断的化解危机和传递健康成长的声音。网络思想意识阵地的优化方式值得不断探索和实践。

(四)注意文化扩散中的中心与边缘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文化扩散规律和特点。文化扩散具有从核心到边缘传播的特点,从内向外不断散发出影响力。大学之中,从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的群体来看,辅导员、班干部和党员相对处于文化扩散的中心位置。在实践过程中,辅导员要注意自身言行,开展工作严谨有序。对于学生干部和党员,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抓关键少数,抓党员干部,形成凝聚力,发挥影响力,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准确的传递信息给学生,推动工作开展。边缘群体需要特殊关注。

(五)积极建构记忆空间延续学校文化传统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建构记忆空间延续学校优良传统。大学(新建的除外)一般都有其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大学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在延续传统中继往开来。不管是校徽校歌校训,校风校规校纪,还是学风班风等,都是大学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被提及的,正是文化传承的记忆,不断被文化仪式(如典礼、校庆等活动)所强化的,正是文化传统。传统基于认同,一所大学的发展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积极创新,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组织起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建构起大学生的记忆空间。

三、小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视角是一个棱镜,映照出大学作为文化空间的多个侧面。大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文化空间处于稳定性与变化性交织的实践过程之中,这一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次路径探索的努力,都关乎大学生成长的此在与彼在,关乎其现在与未来,更关乎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十六

各位老师好!我叫,来自,我的论文题目是“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评估”。在这里,请允许我向xx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从论文的思想内容、结构框架、遣词造句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在思想内容上,本文以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遗漏点,即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为切入点进行探索。通过对图书馆近百本著作进行调查,我发现其中仅有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学原理、公共行政学涉及到了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作为官场中的“第二种友谊”,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论题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任何行政组织内都会产生一定的非正式组织结构。行政组织或多或少受到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纵观非正式组织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它可能成为正式组织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正式组织发展的阻力。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对其加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把握其概念、和特点和作用,正确运用其正向功能,克服其负向功能,从而使非正式组织朝着更有利于组织发展和目标实现的方向迈进。

大学政治学论文篇十七

教育实习既能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熟悉教师工作,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对于我们师范生非常重要。在实习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做好知识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要注意角色转换,每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以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怀着希冀与期盼的心情来到了中学,开始了我的教育实习生活。实习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每天都要早出晚归。

这两个月是我过得最充实,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成就感和最有挑战性的一段快乐时光,这段日子里,我终于体会到了要做好一名教师,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也明白了要做好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感和重要性,总之,这是一段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的日子,我把这近两个月的许许多多感受与心得记下来与大家分享。

以下我把总结分为知识方面,教师素质,全面教育分别论述。

在知识方面

在知识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再昼夜苦读;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师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知识结构要合理,当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新兴学科不断出现,只懂自己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扎实的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技巧,操作,并运用自如,熟悉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我在这次实习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还很欠缺,就拿理论知识来说,虽然学的专业课程确实不少,但距离实际工作要求还远远不够。不但自己涉及的面比较窄,而且学习的深度也不够。掌握的知识不够细致,扎实。而实践方面了是如此,虽然实习过程中学会了许多东西但距离熟练操作也相差很远。更何况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只是实际情况很微小的一部分,用"沧海一粟"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要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深化已有的知识。也只有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的处理好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难点,才能有对教材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左右逢源的贯通,举一反三的应用,从而保证教学流畅地进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还发展了能力。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我面对的学生是正在成长中青少年,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去解答和引导。只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活动时,往往会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问题,甚至于有时学生提的问题也是我前所未闻的。教师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由此给予人生观上以有益启迪,就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此,教师必须广泛的涉猎个学科知识,培养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以"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来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得到发展。

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还必须具有教育,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懂得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树立起科学教育思想观念,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在教师素质方面

我领悟最多的是在职业道德,教师素质方面。"教书育人"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素质道德方面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要教书育人并重,这就一定要做到我们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思想品德教育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点在班主任工作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一)热爱教育事业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有可能搞好教育工作。培养人是一项伟大而复杂是艰巨事业,它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一般职业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得过且过,更是和教师的职业性质格格不入的。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他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们在实习期间也体会到了,教师真的很累,早上六点半起床已经太迟了,晚上六点钟很可能还没回来,教师并非一个理想的职业,相等待遇情况下,它比一般的行业要更累,甚至在八小时外还不能休息。因此就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

(二)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体现,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育是知识的传递,人格的塑造,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只有首先付出对学生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师生之间架起了感情的桥梁,学生才能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教育才会有实效。因此,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实习中我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管他学习好不好,他的家庭背景如何,我都一视同仁。消除了学习不好同学的自卑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实习刚开始我就对学生说,我对你们都还是陌生的,你们每个人在老师心目中都是一样的,不管你以前表现如何,现在一切可以从头开始。正因为做到这一点,学生对我也很尊敬。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在实习中,每天出发前都要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校微带了没有。因为我明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朝夕相处的学生起着示范榜样的作用,学生也正是从教师那里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人。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作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就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教学活动也收到了实效。这让我想起我们温师院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正在努力用实际行动去注解她。

全面的教育能力

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并直接影响其活动效果的基本要素。教师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成员,除了具备现代人的基本能力素质,如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之外,还必须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从教能力。我觉得,教师全面的从教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教学能力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师最主要工作。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分析处理教材,掌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技术手段和教学组织能力;具有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我往往在早一个星期就开始查资料,写教案,然后试讲,再修改,直到上课前还在考虑各种细节问题。具有根据对象和情境的变化,迅速捕捉教育实际的应变能力。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和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要做到在快乐中学习,不能孤立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样,而应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

(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

由于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和与同学交流的主要手段,所以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行业是比较高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准确规范,简洁生动,富有逻辑性,感染力和说服力;书面语言表达观点正确,内容充实,行文流畅,书写工整是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起码要求。除了与学生很好交流之外,对其他老师,领导也要做到尊敬,有礼貌,然后很好地沟通,能够表现自己的能力。与个别同学的语速过快,讲话不够简洁相比,我在这一点还做得比较好,上课时语言简洁,有逻辑性,也能很好地与学生互动交流。

(三)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工作经常面临的对象是班级集体,学校集体,而在集体中进行共同的活动,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我觉得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的文体活动;善于把不同个性的同学组成一个良好的班级体,现在的独生子个性都很强,很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同学相处的能力;善于把任课教师,团队组织以及学生家长,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协调一致的教育学生。在班主任结婚请假的期间,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全面考验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这点在学校担任班干部的经验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四)教育科研能力

具有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拥有教育科研能力也是高质量的教育和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教师的科研大量的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的,其研究能力具体表现为:不拘泥于教材,有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敏锐性,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筛选运用教育科研成果,概括和升华自己教育实践经验,观察记录,积累经验,以及合理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这是我在实习中发现自己所比较欠缺的,对于一些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也没有深入地研究,现在还有一些时间,我必须要努力在最后的大学生活中加强自己的科研能力。

综合上述,在本次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我的收获非常大。我谦虚,谨慎,严肃,认真地贯彻"尊重教育的理念"。教育实习使我增强了教学实践能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在这两个月中与学生一起生活,学习,也体会到了做为人民教师的乐趣和光荣,这更激励着我坚定了作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信念。我决心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中,争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7907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