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对读书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抒发内心的情感。那么,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书籍内容的要点和核心思想,抓住关键细节进行分析和解读。其次,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将所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其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此外,读后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不仅要表达对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最后,读后感需要有条理和逻辑,通过合理的组织和文笔的优化,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读后感范文,希望它们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一
“凤辣子”就是名着《红楼梦》中贾琏的妻子——王熙凤,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
因此在第五回写到王熙凤的出场方式也与众不同,众星捧月式的出场。当众人都坐定之后,方听到外面有人笑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只见一些婆子妈妈们簇拥着她,从后院进来。她穿着妖艳华丽,大红大绿的服饰可见她在当时贾府中,是志得意满,也可见当时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鼎盛繁华。
然而她能在贾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不仅是美丽的外表,显赫的家世背景,更重要的是她的才智手腕,机巧言辞。每每遇事她总能有个打算,说出个一二叁来,考虑得无比周全,让人无不敬佩。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可以说是一个手腕强悍,言辞伶俐,心狠手辣的女人了,还表现在王熙凤害死尤二姐这件事。王熙凤的丈夫贾琏偷娶尤二姐,她一面指使人去控告贾琏,一面让尤二姐塬来的未婚夫控告贾琏强夺人妻。接着,王熙凤假装温柔地将尤二姐骗进贾府,表面上对尤二姐好得不得了,背地里让自己的丫环百般虐待尤二姐,还下药使尤二姐流产。最终,尤二姐忍无可忍,吞金而亡。
读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王熙凤就是一个可恨的小人呢?那么我们不妨读一读《红楼梦》中的第十叁回。宁国府上上下下都是由王熙凤管理的。贾府从上到下,每一个都被凤姐管理得服服贴贴的。若不是王熙凤这几年一直在管理贾家,贾府早就破产了。
比起大观园中金陵十二钗的其他姑娘,王熙凤是个心气很高的人。比起贾链的其他女人,尤二姐太过于懦弱无能,秋桐虽也强悍,但只属乡野村姑之流,与王熙凤相比,格局小太多了。人活着到底要求什么?王熙凤说到底绝对是个明白人。虽然活了二十五岁,人家没见的也见了,没吃的也吃了,衣禄食禄也算全了,所有世上有的也都有了,气也赌尽了,强也算争足了,就是寿字儿上头缺一点儿也罢了。
我之所以喜欢王熙凤,是因为她不做作,将自己的情感全都写在了脸上。有时候,真小人要比伪君子可爱得多。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二
“吴宫花草成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读罢红楼,合上书细细品味,想想这个真实的故事,充满了太多的戏剧化和我们看来不可能的情感和悲欢离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袭布衫读不出昔日荣华富贵,千言万语只谱在一曲红楼!
贾宝玉,它是将作者的原型和血肉情感融合在一起的真实角色,说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又怎会有“可恨我为什么生长在这侯门公府之家,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是把人荼毒了”的叛逆之言?这实则是对于他生在富贵之家的一种否定,也是对古代贵族纨绔的一种睥睨和厌恶,这就是他,古人眼中的恶魔,作者笔下的天使。
薛宝钗,他是人们眼中完美的女子,同时也是封建礼教孕育的傀儡,他就像娃娃一样被人操控,心灵像最温顺的宠物一样没有自我,只能在黑暗的旧社会中摇尾乞怜,她精于世故,像传统中那样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只是她华丽空虚的外表,难掩外表下空虚死板没有个性的心,封建的心,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林黛玉,当属当时这般礼教的奇女子,“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美丽的外表同时有一颗才华横溢的心“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她深爱那个顽放不羁的贾宝玉,却因凤姐的一招掉包计,在病痛中熬夜相思,传来的却是心上人成亲的消息,最终,却落了个“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的悲惨结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宝玉看破红尘,当了和尚,而黛玉,有葬在了那处香丘呢?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三
俗呼凤姐,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王夫人内侄女,贾琏之妻,贾赦、邢夫人之媳。因贾琏在宁荣两府都排行第二(贾珍、贾琏;贾珠、贾琏),故又习称二奶奶,琏二奶奶。在小说中,她是除宝、黛、钗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角色,也是作者着力刻划并被他写活了的一个人物。
一说到凤姐,人们便会想起奴仆兴儿对尤二姐说的那段话,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历来评论者也常引用这些话语,把她作为“两面派”的典型,作为“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来看待。在《红楼梦》里,她大概是首屈一指、又公认一致的反面人物。诚然,在王熙凤的身上,确有着许多两面派的性格特点,这是无庸置疑的;但如果仅仅给王熙凤贴上一些这样的标签,那就未免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因为王熙凤远不是那种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类型化人物,而是一个性格丰富、血肉丰满、立体感很强的艺术典型。
读完《红楼梦》,谁都会对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和强悍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出场时不过十八岁左右,却实际执掌着荣府的经济和人事大权。她威重令行,争强好胜,治家严厉有方,不愧是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女强人。
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从小儿顽笑时“就有杀伐决断”。以后嫁到了贾府,贾政和王夫人将总管家务之事交与贾琏、王熙凤夫妇。贾琏无能,完全受她辖制,于是她就成了贾府的实际当权者,在实践中磨炼得越发干练老成。
王熙凤的女强人性格特征在第13、14、15三回的协理宁国府事件中表现得最为充分。秦可卿死后,正巧尤氏偏又病倒,贾珍愁府里无人照管,央求王夫人让凤姐过来帮忙料理一个月。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好卖弄才干”,因而巴不得就应承了。她一走马上任,很快就理出了事情的头绪。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可见她在治家方面的才能与识见。
当然,重要的还在于她实际的管理能力。凤姐决不是那种只会发空议论的书生,她首先是个实干家。当即,她就命人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第二天,就按花名册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然后按照人员和工作量情况,分派好各人的岗位职责。她所实行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岗位责任制之类。这一招果然利害,由于职责清楚,分工明确,众人“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人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迷失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要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真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凤姐不愧为治家有方的女能人。
“威重”才能“令行”,要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没有严厉的措施是不行的。小说第14回专门写王熙凤来到抱厦内,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畏惧。凤姐“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并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过去,论者多以此为凤姐狠毒无情的例举,连打板子也要利上加利。诚然,凤姐性格确有狠毒的一面,对此小说有充分的描写,但这里所表现的,主要是凤姐的“杀伐决断”和“威重令行”。没有这点威势和魄力,遇事讲情面关系,如何能做到令行禁止?果然自此以后,大家“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敢偷闲”,事实证明凤组“整治”得很有成效。这是凤姐确有管理才能的表现,它显示了凤姐女强人性格的一面,我们不能以“狠毒”来评价她的一切。
王熙凤是个权欲极强的女人,她明白要在贾府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第一要紧的是要得到老祖宗贾母的支持。为此,她曲意奉承,一切依贾母的眼色行事,深得贾母的欢心,以致贾母片刻离她不得。初见黛玉时她那脸上的表情的戏剧性变化,日常饮食起居中数不尽的插科打诨,都是她那“只看老太太的眼色儿行事”的行为准则的体现。连赌钱她也要变法子输给贾母,从而哄得老祖宗喜笑颜开。她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就是深得老祖宗的欢心和恩宠,因而使她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对待邢、王二夫人的关系上,前者是她的正经婆婆,后者是她的姑妈。但她看出了贾母的偏爱,因而“雀儿拣着旺处飞”,亲姑妈而疏婆婆,这样荣府的内政大权就完全掌握在她一个人手里。这正如兴儿所说的:“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她。”在名义上,她是合族女眷中二人(贾母、王夫人)之下,三百多人之上的权要人物;实际上,贾母、王夫人安富尊荣,把荣府的全部内务都授权给她处理,她们自己则躺在王熙凤的甜言蜜语上睡大觉。这样,王熙凤的权力欲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她可以“挥霍指示,任其所为”,而不受任何人约束。
攫取权力除了满足一种欲望,更重要的是为了谋取私利。权力和金钱,这两者从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权势来谋取金银,可以说是王熙凤的“拿手好戏”。第15回的凤姐弄权铁槛寺,就是以权谋私的典型。即使是平时,她也从不放过任何机会,利用月例放高利贷便是她的惯伎。她利用手中权力,采取先支晚放的办法,仅众人的月钱这一项就每月翻出有几百,加上她本人吃穿都是动用官中的钱,将自己的月例也省下来放高利贷,这体己利钱又是一年上千的银子。这正如袭人所说的:“难道她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确实,凤姐和一切贪得无厌者一样,越是有钱,越是贪婪。以权谋私,而算计到拿着众人的月钱赚利钱,则是凤姐的精明过人处。李纨对她有一句评语说得好:“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可不是如此。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凤姐采用先支晚放的办法,拿着众人的月银赚利钱,这事当然不可能不走露风声。她自己就说过:“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都要生吃了我呢。”连凤姐也知道了自己放帐的名声不好,可知此事在贾府上下已是人所共知的秘密。凤姐既以此事获罪于人,那她因此而招祸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凤姐的贪婪在一些细小的地方也表现出来,如金钏死后,几家仆人为了自己的女儿顶这个肥缺,常来孝敬她些东西;她乘机大捞外快,自管迁延着,等那些人把东西送足了,然后乘空方回王夫人。凤姐生日,众人为她凑分子,她不仅拉上周、赵姨娘两个“苦瓠子”,而且人前作情,假替李纨出分子,过后却又作弊赖账,想蒙混过去。这些细小处都表现了凤姐的精明贪婪,正像尤氏所悄骂她的:“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
毫无疑义,在王熙凤的身上,确具备了我们通常称之为“两面派”的性格特点。兴儿所形容的“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是指此而言。凤姐的这一性格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她毒设相思局和计赚尤二姐这两件事上。
小说第11、12回,写凤姐从秦氏处出来,正一路欣赏宁府花园的景致,猛然碰上了从假山后走出的贾瑞。贾瑞不自量力,癞蟆蛤想吃天鹅肉,用言语调戏凤姐。按凤姐之身份地位,只须正言警告一下,即够他胆颤心惊。但她却反“假意含笑”,引他入港,说了些使对方心痒的话。以后贾瑞来找,又是“假意殷勤,让茶让坐”,一连四个“笑道”:“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来。”“你哄我呢,你那里肯往我这里来……”逗的贾瑞一会儿“喜的抓耳挠腮”,一会儿急的赌咒发誓。暗中她却“点兵派将,设下圈套”,一而再、再而三地捉弄对方,弄得贾瑞病势沉重。就在此种情况下,贾瑞祖父来求人参治病,她却只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去敷衍。最后贾瑞一命呜呼。从贾瑞方面讲,他这是自讨苦吃,罪咎自取;但从凤姐方面讲,未免过于心狠手毒。
在计害尤二姐过程中,她更施行了一系列的阴谋诡计,有人把它归纳为十条:一是迎骗入园(指凤姐把二姐迎骗入大观园),二是清除君侧(指凤姐把二姐身边的丫头“一概退出”),三是操纵官司(指凤姐指使张华告状并“打点”都察院),四是大闹宁府(指凤姐到宁国府大哭大闹,把宁国府闹了个天翻地覆),五是沽名钓誉(指凤姐在贾母等跟前赢得了“贤良”的美名),六是剪草除根(指凤姐务欲置知情人张华于死地),七是造谣装病(指凤姐造谣中伤二姐,自己装得气病),八是借刀杀人(指凤姐借秋桐之刀杀二姐),九是烧香拜佛(指凤姐为二姐落胎病重祷告),十是猫哭老鼠(指二姐死后凤姐假意悲哭)。确实,在这个事件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凤姐口蜜腹剑,心狠手毒的两面派本质:她阴谋害死了人,被害者生前却看不出她一点坏形;她欺骗愚弄了众人,却反博得人们的称誉。这个叫作凤姐的女人,真是被曹雪芹写绝了,写活了!
在凤姐身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或者可以说是优点,就是她的过人的口才和难得的诙谐。这是构成王熙凤性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没有这个要素,那么王熙凤也就不成其为王熙凤了。
凤姐的口才是贾府首屈一指的,周瑞家的曾说过:“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李纨也说过:“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袭人则说:“真真的二奶奶的这张嘴怕死人。”这都是夸奖凤姐过人的口才和诙谐。确实,除去一些特殊的情形,一般她走到那里,那里就有她的欢声笑语,那里就有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
我们不会忘记凤姐初次出场的精彩表演:随着一声“我来迟了”的笑语声,她以独特的“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风姿出现在我们面前。她先是笑着赞美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你看,她一到,贾母就笑,整个气氛马上就变得轻松活跃,这不能不归功于她那比演员还要出色的表演。
凤姐的口才和诙谐在贾母跟前表现得特别充分,这是她讨取“老祖宗”欢心的一件“常规武器”。无论是晨昏定省,还是饮食起居,或是家常闲叙,只要有凤姐在场,她总少不了引逗的贾母畅怀大笑,十分喜悦。在小说中贾母的笑声十有八九是由凤姐而起。而玩笑取乐,这对贾母这样身份的“老封君”来说,可以说代表了她生活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因此在老祖宗的心目中,凤姐才成为一个任何人不能代替、一刻也不可缺少之人。
凤姐的口才和诙谐不只在贾母的日常生活中起着痛快身心、增加食欲的作用,而且在贾母生气时还有着化怒为喜,缓解气氛的特殊功效。小说第46回,贾母为贾赦、邢夫人要把鸳鸯算计了去“气的浑身乱战”,因而连王夫人也一并错怪在内,说“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一时气氛紧张,谁也不敢发一言。探春进来指出贾母错怪了王夫人,气氛始有缓和。最后还是凤姐的一番妙语,才使紧张气氛缓和下来。当贾母责怪:“凤姐儿也不提我”时,凤姐笑道:“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贾母听了,与众人都笑道:“这可奇了!倒要听听这不是。”凤姐儿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凤姐儿笑道:“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了。”贾母笑道:“这样,我也不要了,你带了去罢。”凤姐儿道:“等着修了这辈子,来生托生男人,我再要罢。”贾母笑道:“你带了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了!”凤姐儿道:“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就这样,经过凤姐的一番“以攻为守”,倒派不是,贾母的怒气消了,众人如释重负地笑了,凤姐的口才和幽默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效用。
当然,不只是在贾母前,在姐妹和夫妻间,凤姐也是谈笑风生,妙语如珠,使对方应接不来。聪明如黛玉,口才在诸姐妹中算是个尖儿,但遇上凤姐也只能甘拜下风。至于贾琏之流,当然更不是凤姐的对手。正如最早评论《红楼梦》的脂砚斋等人所指出的:“阿凤之弄琏兄如弄小儿,可怕可畏。若生于小户,落在贫家,琏兄死矣。”确实,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凤姐面前,一言对答不来的贾琏未免太煞风景。
口才是令人羡慕的天赋,幽默和诙谐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只有那些智商高的人,才有可能具备这些天赋和优点。有人也许会奇怪:怎么在凤姐这样一个十足的“坏人”身上,会有这样一些优点和可爱的地方?其实,这正是凤姐性格复杂多样和真实可信的地方,也是《红楼梦》与历来小说叙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的地方。因为生活中的真人本来就是无比丰富复杂的,生活中的好人和坏人,决不像抽象出来的好人和坏人的概念那样明白易认。作为生活真实反映的文艺作品,理应写出生活的复杂性,写出生活中真人的复杂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艺术形象,而不致使人物成为图解某种概念的僵尸。
凤姐的一生,可谓是聪敏过人,机关算尽,威重令行,不可一世。但谁能想到,像她这样一个霸王似的人,最终也落了个家破人散、身败名裂的可悲结局。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凤姐也是随着家族的衰亡而走向末路的,就这一点而言,她也和其他姐妹一样,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性人物。但她和其他姐妹不同的是:她还参与了悲剧的制造,她的所作所为直接引发和加剧了家族的衰亡。“忽喇喇似大厦倾”,她是埋葬在被她自己蛀空和推倒的大厦的瓦砾里。
关于凤姐的最后结局,现续书是写她被冤魂所缠而死,死前要船要轿的,说到金陵归册子去。这是呼应第5回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描写。册中画凤姐“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关于凤姐的最后结局,就隐寓在这首判词内,其中关键是“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这句谜语式的诗比较含混,可以有各种理解,现有的说法就有十数种之多。流行的说法是,这句诗代表了凤姐和贾琏关系的三个阶段:开始是顺从,继而是使令,最后是被休弃。旧社会丈夫休弃妻子,这是妻子很不光彩的一种结局。凤姐最后得到的很可能正是这样一种不光彩的结局。根据脂砚斋等人评语透露的有关线索,贾府“事败抄没”后,凤姐还曾一度被捕下狱,后来有狱神庙一大回文字。以后“身微运蹇”,以至执帚“扫雪”,终至于“回首惨痛”,“短命”而死。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四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红楼梦》的四大主角儿是宝、黛、钗、凤,而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塑造得最鲜活、最生活化又最出彩的是“凤辣子”王熙凤。借用已故前辈红学家王昆仑先生评价凤姐的话是:《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去,《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凤姐何以会具有如此的魔力和魅力,请吕先生为我们演讲《王熙凤的魔力和魅力》。大家欢迎。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的讲题是《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那也许朋友们会问:“魔力和魅力有什么区别吗?”应该说从词义上没有什么区别。“魔”和“魅”这两个字,从现代汉语词典查到《康熙字典》,“魔”,魔鬼、恶魔,当然“魔”还有佛学上的解释,那就是更深一层的东西了;那么“魅”呢?就是鬼魅、螭魅,从字义上,“魔”和“魅”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那么魔力和魅力呢,应该说也都是一种吸引人,使人着迷,使人倾到,使人沉溺,这样一种力量。那么为什么这样命这个题呢?我想魔力和魅力从语感上,从我们通常的用法上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差异。比如说你这个人很有魅力,我想这是一种褒义的,那么魔力呢,多少有一点点偏贬义吧?我们很少说“你很有魔力”。那么之所以来这样命题,是我的一位朋友出的题,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提醒我们要关注王熙凤这个人物,她很丰满,很丰富,很复杂。我们说魔力和魅力,是说这个人物她的丰满和复杂,我们不要把它表浅化了,简单化了,我是这么样来理解的。
关于王熙凤今天我打算谈以下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谈一下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地位;第二,谈谈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讲座的一个主体部分;第三,谈对王熙凤的评论,在近年来或者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见和误区;最后,王熙凤的结局。
现在我们先谈第一个问题: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书中的地位。首先我想凤姐这个人无论在《红楼梦》书里或者是书外,都是受到议论或者是评论最多的一个,遭人褒贬,亦赞亦咒。我们都很熟悉,在书里头上至老祖宗贾母,下至小厮兴儿,都有评语,是吧?王熙凤一出场的时候,贾母说“这是我们南省的泼皮破落户,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是贾母对王熙凤的昵称,可以说是一种爱称吧。那么兴儿关于凤姐的一段评论,大家也很熟悉了,“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有一大段,可以代表贾府里面那些下人们的一种民意。那么其他呢,像同辈的人,李纨也罢,尤氏也罢,对凤姐都有很多评语,另外比如周瑞家的,她对凤姐也有评语,虽然很夸奖她,说她是“男人万不及一的…”,但是也说“待下人呢未免太严些个”,你想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娘家人,关系很好的,都这么说,可见凤姐之为人。那么除了说出口的之外,还有一些在心里头对凤姐也有评议。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黛玉刚刚进贾府,凤姐出场,凤姐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在《红楼梦》里头以至于在中国文学当中是一个很经典的出场,那么当时林黛玉心理面就想:“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她虽然没有说出口,也是一种评论。她就觉得有点儿纳闷,有点奇怪。那么这些无论是说出来的,还是不说出来的,都表明凤姐这个人物在《红楼梦》里面都是受到议论、评论很多的。
至于在书外,就更是这样。《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凤姐的各种评语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凤姐叫作“女曹操”,把凤姐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是吧?这种评语那真是比比皆是。那么在以往的评论当中,有一句话为人传颂,刚才傅光明同志已经提到了,这就是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论凤姐》,就是《红楼梦人物论—论凤姐》这篇文章里面的一句名言,就是“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恐怕是我们每一个《红楼梦》的普通读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五
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不这样做没人听啊!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沮不成方圆,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可与包青天相比了。(抱头,躲,没砸着)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嘿,她一个人的活要三个人(李纨,探春,宝钗)来干,由此可见,她持家确有一套。
凤姐的坏名声,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尤二姐之死。各位请想想,你们的那个他(她)有了另一个人,你会怎么办?哭,闹,是一般的,杀人不至于,愚意度之,杀人之心怕不止一个人会有吧!凤姐也是一个女人,自然也不例外。她视尤二姐为眼中钉,肉中刺完全可以理解,把她放到眼皮底下,对她有些虐待的行为也不算什么吧。(错的可是尤二姐呀,谁让她做奶的)至于尤二姐自己不堪忍受吞金了,那是她自己干的呀!凤姐又没有人!
尊敬长辈,爱护弟妹,嫉恶如仇,持家有方,不搞婚外恋,这就是王熙凤。
姐姐妹妹们,不要学什么宝姐姐,林妹妹,学学凤姐姐就对了。
哥哥弟弟们,不要追什么宝姐姐,林妹妹,追追凤姐姐就对了。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六
象贾府这样的人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老人也不需要儿孙端茶送水的,所以,孝敬主要的表现就是尽量让老人活得开心一点。老太太在一群儿孙中最喜欢的就是宝玉了,可宝二爷从来就没让她老人家舒心过,正经书是从来不好好念的,三天两头的要摔玉,偶而还“害人”跳跳井,您说,摊上这么个活宝,老太太能开心吗?别的姐妹,也没看见谁有空把老太太逗乐了。倒是凤姐,最能明白老太太的心意,有事没事就能把她逗笑了,凤姐是“财迷”,陪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目的无非是让她开心而已。凤姐有一回过生日,她那个混帐男人居然要拿出剑来追着她砍,您说,她心里多窝火呀!可是,在老太太出面调解后,她也就不吵不闹了。所以,至少比起宝玉以及他的那几个姐妹,凤姐算很孝敬长辈的了。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七
王熙凤,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外貌美丽、华贵、俊俏,她的神态狡黠刁钻,她的言行伶牙俐齿、机敏善变。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见风使舵。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精明能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施政者,她高踞在荣府几百口人的总理宝座上,有着八面玲珑之威,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却又有些心狠手辣、笑里藏刀,是一位有计谋的管家奶奶。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读罢《红楼梦》我掩卷沉思,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雨满面,又曾不止一次因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但最让我为之心动的却是那位被世人认为刁钻泼辣、放诞无理、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她虽没有黛玉娇滴可爱,也没有宝钗温和宽厚,但我却说她的确是一个世间少有的奇女子。
论其相貌,她是一个极“美”的女人。在凤姐未出场之前,作者就在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说她“模样极标致”而她的外形美,在第三回出场时表现得最为精彩: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这里用了画家的渲染法,对凤姐这个人物的外形美作了极力渲染,肖像服饰描写也突出了其与众不同。凡不一般人必有不一般的装扮,从其服饰打扮可看出其极强个性,我们再看那“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粉面含春、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站在我们面前的活脱脱的一个美人坯子,一出场便满堂惊艳。难怪曹公说她是“美的恍若神妃仙子”!恐怕也只是“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吧。而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种美独独又是一种“冷艳”型的美,“三角眼”、“吊梢眉”仿佛在向世人诠释他的美是不容侵犯的。而对于像贾瑞那样的好色之徒更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从贾瑞愿在“风月宝鉴”虚幻一回直至搭上小命这事实可见,王熙凤的美并不是吹嘘出来的!所以把她比作“冰山”上的“一只雌凤”最是极好的。
后来,第六回又借周瑞家的之口这样描绘:“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一样的模样儿……”。而当刘姥姥在周瑞家的招呼下进入凤姐房内,一派富丽堂皇的陈设,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这段描写,充分显示出这位贵族之家奶奶所特有的雍容华贵,悠然自得的气派。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作者笔下的王熙凤是个貌若天仙,娇媚可人,风趣泼辣的美艳佳人,她的形象,她的神态,她的气质,全显露出来了。就连拥有美妻的贾蓉这个英俊侄儿也禁不住王熙凤的迷人风韵,对她有暧昧情怀,曹雪芹对凤姐这个人物,是从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式进行塑造的,她的形象也从各方面得到映照,这是凤姐这一形象极具特色,有血有肉,既生动又逼真的根本原因。如果单单要就王熙凤的美作个比方,我想最好是酒,是一种包装精致香醇漫溢而又辣醉过人的烈酒。
而论其性格,她却是一个极“辣”的女人。我们初识其辣是在她首次出场,人未见笑先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其放诞无礼与周围人的敛声屏息,恭肃严整形成强烈反差。也难怪初到贾府的黛玉会纳罕,而贾母戏谑的称之为“凤辣子”更是恰当不过的。再有王熙凤对黛玉的盛赞:“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样的这话说得巧妙绝伦,既赞美了林黛玉,取悦了贾母,也暗中夸奖了在场的迎春、探春和惜春。这是她“辣”的体现,也是她绝佳口才的展现,所以说后来她能把说书的`唬的瞠目结舌,道:“奶奶好刚口,奶奶若做我们这行,我们也就没饭吃了!”冷子兴也说“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也是不无道理的。而王熙凤的一哭一笑也皆有来由,哭是因为她想到贾母见到外孙女必定会引起失女之痛,所以这哭是为贾母而哭,而当他听到贾母说到“我才好了,你到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她忙转悲为喜,情绪变化之快无人能及。而从她回话王夫人,笑答贾母等情节,更生动地显现出其善于逢迎,精于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之特性。至于其后,则更有“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等,活脱脱将一个“凤辣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王熙凤之辣,却不似寻常的泼妇悍女。
她辣,却辣得脱俗,辣得让人有的不是打心眼里的厌恶,而是深深的铭记和久久的回味,就像一杯哭咖啡,苦涩中透着那种浓浓的香韵,这正是“恨凤姐,气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然而仔细想来,却不得不说,王熙凤之“辣”,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这个深宅大院之中,贾母高高在上,无人能及;王夫人妻以夫荣,又母以子贵,地位非凡而牢固;邢夫人虽无甚地位,然终是贾母长媳,亦不可小视;李纨为贾政那个出色的长子之妻,以其贞节在贾府倍受尊重,又有子。而王熙凤呢,她有的是什么?公公不务正业,婆婆愚蠢无能,丈夫荒唐奢淫,又无子嗣;而于她自己,又不若看似贤淑端方的秦可卿般善用其色,她恪守妇道,自尊自重。要巩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只能靠自身的努力,只能凭其“辣”。而当她不再“辣”时,她也就不再受人重视了,有的只是为尊者的误解与责难,他人的白眼与讽刺。心中万般委屈悲愤,却无处诉说,不得宣泄,更不得夫婿体谅。一个女人,一生却不得丈夫真心以待,情何以堪。其临死的凄惨之况令人不禁潸然泪下。也许我们更应该为这个“辣女人”洒上一把同情的泪水吧。
可论其才智,她竟是一个极“能”的女人。她有着不同于与她同时代文弱女子的独特个性,她精明能干,把一个大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也许她腹内空空,既吟不成诗,也做不得对,既不及宝钗的停机之德,更不及黛玉的咏絮之才,可她正像第二回冷子兴所云“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的确,在整个红楼梦中没有一个男人能超过王熙凤的才干及处事的魄力。王熙凤自信、刚强、作风男派,堪比男人。她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自幼假充男儿教养”。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她女儿身上铸就了男儿的性格——自信、大胆、刚毅,这是大观园中其它的裙钗也远不及的。且看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事,在宁国府理事,王熙凤又只是“挂职”,权力可不是那么好集中的。但她却理得有头有绪,针对宁国府五大“疑难杂症”(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她可是能一一对症下“药”。首先是分班管事,职责分明;其次精细考核,不容混冒;第三赏罚严明,树立威信。于是头绪清楚,成绩立见:“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利害,自此各人兢兢业业,不敢偷安”。一个身处封建世家的女子,竟能担起持家重任,并且干起事来能得心应手,怪不得秦可卿早就给了王熙凤定论:“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也怪不得当今许多“红迷”纷纷称赞王熙凤是个卓越的领导!这样八面玲珑叱咤风云也绝非一般男子所及!所以,王熙凤----这位绝世佳人,这朵红楼奇葩,遗世而立,撼人心魄啊!
重读《红楼梦》不觉被王熙凤深深地感动,遂成此文。
【知识扩展】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八
自有红楼以来,论者多多,大都对宝黛爱情称颂有加,对宝钗小姐也偶有赞词,独对王熙凤女士视若“最毒妇人心”的典型带表,小子专喜打抱不平,且言上两句。这王熙凤实在是优点多多。
第一:孝敬长辈
象贾府这样的人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老人也不需要儿孙端茶送水的,所以,孝敬主要的表现就是尽量让老人活得开心一点。老太太在一群儿孙中最喜欢的就是宝玉了,可宝二爷从来就没让她老人家舒心过,正经书是从来不好好念的,三天两头的要摔玉,偶而还“害人”跳跳井,您说,摊上这么个活宝,老太太能开心吗?别的姐妹,也没看见谁有空把老太太逗乐了。倒是凤姐,最能明白老太太的心意,有事没事就能把她逗笑了,凤姐是“财迷”,陪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目的无非是让她开心而已。凤姐有一回过生日,她那个混帐男人居然要拿出剑来追着她砍,您说,她心里多窝火呀!可是,在老太太出面调解后,她也就不吵不闹了。所以,至少比起宝玉以及他的那几个姐妹,凤姐算很孝敬长辈的了。
第二:恪守妇道,嫉恶如仇
凤姐的老公贾琏有个族弟,名叫贾瑞,这人更加混帐。按说贾瑞的爷爷还是教书先生,他本人也读了不少书,可他居然打起了他嫂子———凤姐的主意。这要换了一般的人,说声“no”也就完了,可凤姐是谁呀?她眼里可容不下沙子,对这种狼心狗肺的东东不给点颜色瞧瞧,说不过去呀!报告上级?不行,怎么能让老人操心呢?自己来吧。于是,贾瑞上套,就在大冬天冻了一夜,活该!按说这事就完了吧,可贾瑞大概是冻糊涂了,色心不死,接着来。凤姐可不是好惹的,你还不死心啊?苦头没吃够!于是这回,贾蓉贾蔷一人收了他五十两银子。从此,贾瑞再也不敢往荣国府跑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于婚姻是忠诚的,而且她不象一般的女人那样,她能够用自已的力量去惩罚恶人,比只会哭哭啼啼找妇联的人强得多了。
有一次,凤姐的公公———老流氓贾赦看上了老太太的丫环鸳鸯,可他自己又不敢说,于是托她的婆婆邢夫人找到凤姐,希望她去找老太太说。前文说过,凤姐很孝顺啊,自然不能指着贾赦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臭流氓!”可是,她又那么的嫉恶如仇,自然也不能帮他的忙啊!于是,凤姐就展开她的聪明才智,三十六计,躲为上计。最后邢夫人在老太太那碰了一鼻子灰。百善孝为先,老流氓的行为又确实让人不齿,凤姐该怎么做?能有比躲开更好的办法吗?不失孝道,不为非作歹,凤姐,难能可贵呀!
第三:友爱弟妹
有一次,宝玉和那一群姐妹们要开什么诗社,没银子,找管家婆———凤姐拿银子,按理说,荣国府的.日子早就过得紧巴巴的了,凤姐不给,也说得过去啊!“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们”的道理凤姐还是懂得的,二话不说,银子摆上。还有一次,贾环和丫头赌钱输了赖帐,凤姐见到了,把他骂了一顿,出钱替他了帐。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弟弟妹妹也是很好的,这样的嫂嫂,没话说。
第四:持家有方
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不这样做没人听啊!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沮不成方圆,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可与包青天相比了。(抱头,躲,没砸着)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嘿,她一个人的活要三个人(李纨,探春,宝钗)来干,由此可见,她持家确有一套。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九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判词解释: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一从”即“自从”之意,“二令”即“冷”字,“三人木”就是“人来”二字,合起来就是“自从冷人来”。但是,“冷人”是谁呢?他认为是“冷面冷心”的“冷郎君”柳湘莲,也是就是脂批所说“日后作强梁”的“柳湘莲一干人”,即指“绿林好汉、义军骁将”。于是他探测《红楼梦》后几十回的佚稿中,原有“暴民”造反的`内容。“农民造反,震撼朝廷”,“这样,贾府及其政治代表就像唐代的杨玉环及其家族一样,成了众矢之的。皇帝于是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赐贾元妃以死,并籍没贾府,逮捕民愤极大的贾赦、凤姐等人,‘以谢天下’。”简单点说,《红楼梦》的原构思是:不仅要写出四大家族的毁灭,而且要写出一代王朝的覆亡。”
第四句说的是最后回到了娘家金陵,解决更是悲惨。
判词前画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风(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极危险。
王熙凤是“护官符”说的“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的小姐;嫁给荣府贾琏为妻。她的姑母是贾政的妻子,即宝玉之母王夫人。书中说金陵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即指此类。
王熙风掌荣府管家大权的时代,已是这个家族走下坡路的时期了。准备迎接元妃省亲时,凤姐慨叹:“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可见书中写的富贵生活较之其家族鼎盛时期还差得远,接着又趋向衰亡,所以说她“偏从末世来”。王熙风实际上是荣国府日常生活的轴心。她姿容美丽,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秦可卿托梦时说她:“你是脂粉堆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秦可卿出丧时,她协理宁国府,就是在读者眼前进行了一次典型表演。从千头万绪的混乱状态中,她一下子就找到关键所在,然后杀伐决断,三下五除二,就把宁国府里里外外整顿得井井有条,真有日理万机的才干如果她是男人,可以在封建时代当个政治家。然而她心性歹毒,为了满足无止境的贪欲,克扣月银,放高利贷,接受巨额贿赂,为此可以杀人不眨眼,什么缺德的事全干得出来,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女魔王。她的才能和她的罪恶像水和面揉在了一起。因此当贾家败落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将要凄惨地结束其短暂的一生。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十
一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二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十一
王熙凤的性格又是善恶兼具的。有关王熙凤的恶迹,明显不过的要数凤姐指使惩治撒泼耍赖的焦大(第七回),“毒设相思局”治死那“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贾瑞(第十一、十二回),“弄权铁槛寺”收受老尼的银子却弄得金哥一对有情人自缢投河(第十五、十六回)。她当着平儿,挖苦贾琏“眼馋肚饱”,“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第十六回)。在赵嬷嬷面前,又嘲弄贾琏“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有内人的他才慈软呢,他在咱们娘儿们跟前才是刚硬呢。”(第十六回)他这番尽声尽情的说笑,流露的是蕴蓄在她内心的妒意,笑里含着酸,乐中茹着苦。
王熙凤与贾琏的关系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极为独特,极为复杂,也极为深刻。他们除了夫妻间的亲昵作爱的相融、争风吃醋的龃龉,尚有着隐含的争权夺利的冲突,传递出了大量的社会信息。他们的关系显示了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联络、依存。王熙凤在贾家的特殊地位、她所以能挟住贾琏靠的正是王府的财势和这种网络关系。她曾两次向贾琏炫耀王府的富贵,说:“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第十六回)
她待下人骄横跋扈,颐指气使,在贾母王夫人面前则卑恭温顺,俯首贴耳;她在得意时心高气傲,争强好胜,不得意时便心灰意懒,乃至想抽头退步;她平素行事果断坚决,胆大妄为,一遇上邢夫人便疑虑重重,畏葸难前;她常是一脸庄重尊荣、怡然自得的样子,但又不时露出轻浮浅薄,甚或赧颜生愧;她经常是情致勃发、兴高采烈、欢声笑语,但也曾着气含悲,心灰意冷,哀哀哭泣……这还仅仅是我们在前八十回看到的王熙凤,就已经如此复杂丰厚、多姿多采了,如果能看到曹雪芹后半部原稿,我们肯定还可以为王熙凤的性格结构增添上几种新的要素。
所以,王熙凤的性格,并非是单一的线性结构,而是复杂的网络结构,是由一组组相互对立统一的要素组成的。构成王熙凤性格结构的诸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集合于王熙凤内在的性格核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王熙凤的性格核心,便是她的权势欲和金钱欲,她的所有性格表象,情感波动,都由她的权势欲和金钱欲衍生、支配,都因金钱权势的得失而转化,而向着两极辐射。她作恶,固然是为攫取金钱、权势;行善,则因她有钱有势。她骄横跋扈,颐指气使,是在运用权势,让人服服贴贴;她卑恭温顺,俯首贴耳,是在邀怜取宠,巩固权势。她心高气傲,争强好胜,怡然自得,情致勃发,是顺利得势时的表现;她心灰意懒,畏葸难前,赧颜生愧,着气含悲,是受挫失势时的表露。正是这种对金钱和权势的无穷贪欲构成了王熙凤性格的稳定性因素。她的各种性格要素,均以她的权势欲、金钱欲为核心,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互为因果,组合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的性格系统。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十二
摘要:作为荣国府的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王熙凤是《红楼梦》生气贯注的艺术境界里连接荣国府和大观园生活的“聚光点”。本文试从王熙凤的不朽的典型形象的创造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王熙凤;形象;创作
《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艺术性最高、思想性最强的作品。我认为,在《红楼梦》“生活全景”的形象世界里,创造得最为成功的不朽的艺术典型,当是王熙凤。
王熙凤在小说里的第一次出场,是第三回林黛玉刚到荣国府的眼中所见。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同贾母、刑王二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见面之后。这是一个刚刚经历过感情激动的氛围,而远客林黛玉已对这外祖家的外貌、家规有了初步了解,这时才让王熙凤上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艺术天地”,而这个众人都在的场面,也便于通过她的言谈行动,多面地、立体地突出她的形象和性格。
未见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人还在后院,却先传来了笑声,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就引起了林黛玉的特殊感受:“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可见她一出场给予林黛玉的印象就已显示出她在荣国府的特殊地位。在这样老少三代人奉侍老祖宗的场面上,居然来了这样一个大声喧哗的年轻媳妇,怎能不使正在“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刚来外祖家怕被人耻笑了去的林黛玉的敏感和吃惊!而由远客眼中所见,也昭示了她平日的无拘无束。自然,也恰恰通过王熙凤这“放诞无礼”的出场,才有力地表现出她深得贾母的宠爱,也显示了正是这种宠爱给了她特殊的地位。
这是王熙凤第一次出场所造成的特殊的艺术境界,你看她出场后的瞬间的具体行动,包孕了这个典型人物多么丰富的个性与心态:看到林黛玉的容貌,立刻联想到“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的嫡亲的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黛玉的美,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提到黛玉母亲的去世,假哭起来,可一听到贾母的“责备”,立刻转悲为喜,表现了她不露痕迹的善于逢迎和作戏。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又询问婆子们对黛玉和伴随人员的安置情况,一方面是通过热情待客的表白,来炫耀她的管家奶奶的地位和权威;一方面又是为了表现她对黛玉的周到的关心,以取悦于贾母。所以,王熙凤的第一次出场,虽是借助于林黛玉的明眸,其中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却极富概括力、多侧面地塑造了王熙凤的鲜明的形象和性格。
王熙凤在小说里的第二次出场,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亲眼所见、亲身感受的荣国府管家奶奶的形象和生活。如果说,王熙凤在林黛玉眼中的.出场,这位荣府管家人的形象,主要是靠场面上的烘托,王熙凤本人言谈举止的透露,林黛玉“灵窍”的感悟,显示出这位管家人形象性格中的机敏干练,和深得“老祖宗”与王夫人的信任。那么,映入村妪刘姥姥眼帘的,却是王熙凤的家居种种。在曹雪芹笔下,刘姥姥心目里的王熙凤,是血肉融合在贵族生活的形象世界里。这里不过是荣国府中的一个小院落。这位老村妪一进王熙凤的屋子,就已目不暇接:“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晕目眩”;“斯时唯点头咂舌念佛而已!”置身在此时此境中的刘姥姥,差点儿没把平儿当成“真佛”拜了。在这个场面上,作者借用这个老村妪的鼻、身、目的感官,更深一层地揭示了这位荣府管家人的“勤劳冗杂”“并骄矜珍贵”的生活气派,所谓“借刘妪入阿凤正文”,“曲折顿挫,笔如游龙,且将豪华举止令观者已得大概”。
王熙凤的第三次出场描写,是“协理荣国府”。这可说是曹雪芹对王熙凤作为“管家人”的行使权力的正面重场描写。作者写这偌大的丧事场面,就是为王熙凤铺陈一个适合于她大展管家人才能的机遇与境界。
王熙凤本是荣国府的管家人,作者却避开在荣府日常家务的环境,实写她理家的才能,而把这有声有色的场面留给“客串”的“协理”宁国府了。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作者突出表现了她杰出的才干,杀伐决断,行令使权,游刃有余。看她对宁国府发“风俗”了解得何等透彻;令出如山,何等果断;分班执事,何等职责分明;而且说到做到,威重令行。她虽“未办过婚丧大事”,却筹划得十分整肃,料理得井然有序。
王熙凤的这三次出场描写,虽从不同的艺术氛围烛照出荣府管家人典型性格的某些侧面,但从《红楼梦》形象世界整体性格风貌来看,还不能说是它的“真的人物”的全貌,而只是她的个性锋芒开始崭露。曾经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典型形象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在美学上,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典型在读者心目中所造成的富有深广社会意蕴的形象感受。
王熙凤大不同于大观园里那些较单纯的贵族少女,作者对她的多样组合的典型性格有着洞察入微的概括和刻画。可以说,王熙凤的不朽的形象的创造,以惊人的艺术魅力反映了伟大作家曹雪芹的天才。
参考文献:
[1]于天池.明清小说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十三
在更多的情况下,王希峰的“热手”表现为权力的滥用和惩罚。在这方面,《红楼梦》中有许多描写。她通常是怎么惩罚那个女孩的?她说:“跪在磁砖上晒太阳,别给我茶和米饭。”当她发现她的小女孩看起来jialian之后,她喝她的生活“把绳子没有主人的鞭子和打破蹄在她的眼睛”,并威胁她的烧嘴燃烧铁,用刀切肉,立刻拔出了发夹戳小女孩的嘴里。这个发夹叫做“想破刑具”,戳人很疼。她马上在小女孩的脸颊上拍了一巴掌。子章:另外,当你看清虚官,一个小道士,那真是个孩子,不小心撞到了王希凤,王希凤举起手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在这样的地方,王熙峰的手真的是“热手”,因为它的重要性,无情和速度。在贾樟柯的豪宅里,这样做的人并不多。在仆人眼中,就像那些小女孩和道士一样,王希凤真的很害怕。这时,王喜峰真的像个魔鬼。难怪一些仆人在她身后诅咒她,说她是“地狱之王”,她是“夜叉”。于是在这个时候,所谓的“杀生决定”就有了寒意,让人不寒而栗。
路的尽头。所谓“小量不君子,无毒不丈夫”。与其他女性和王女士相比,王希凤没有“女性之仁”或“慈悲”。她做了某事之后,从不后悔。此外,她会割草和根。如果我们不忘记这一点,贾玉村将填补他的头发远远的门,了解她自己的细节。这时王喜峰已经掌握了张华父子的把柄,最后,我们必须想办法杀死他。从这样的地方,我们可以充分理解王希凤的热手段,这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热手”往往是外在的形式,心灵是藏在里面的,当然两者是有联系的,虽然“心灵”是藏在里面的,但也有痕迹可循。人们常说,王希凤很少说“她心里有一万个眼睛”,这意味着她有很多的计谋和变化的速度。这可以从王希峰的日常表现中看出。王希凤的《日报》常常有利益权衡和得失计算。有一次,为了支付大观园诗社的费用,王喜凤和李婉的姐妹们在那里开玩笑。因为这个诗社需要花一点钱,王喜凤笑着对李婉说:“你还是大嫂吧!”她说:“你一个月有十两银子,是我们的两倍。还有一个孩子,足够再加12个,到了年中,你是所有孩子中最优秀的一个,一年有四五百银元。”
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篇十四
演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值得推敲的艺术,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说话的好与坏关系交往的功效。而揣测对方心理,把话说到别人的心里去,是说话得体、动听从而达到成功交往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可称典范。下面仅就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话加以说明。
王熙凤初见黛玉,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王熙凤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她的权势多半是来源于贾母的宠信,所以熙凤行事说话时时刻刻都依据贾母的爱憎好恶,揣测其心理。初见贾母的外孙女黛玉,便恭维她是天下最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似乎是在说她从未见识过,而周旋于贾府上下人中,又是名门之女的王熙凤不是没有见过世面,为什么对黛玉如此夸奖呢?我们知道:是贾母一再致意要把自己惟一的女儿的孩子黛玉接进贾府的,承受失女之痛的贾母自然会把对女儿的感情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心肝儿肉地疼爱。听到有人这么夸奖外孙女,贾母定是欢喜,尽管这话已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但又有谁能拒绝呢!接着,熙凤又说黛玉不是贾母的外孙女而是孙女,这显然违背事实。
但有时候,假话比真话更让人爱听。由外孙女到孙女,其潜台词是想告诉贾母:黛玉就像是她自己调教出来的孙女一样。此话如扑面之清风,贾母怎不受用?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置身于人地两疏的贾府听到别人的夸奖,并且说自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孙女,除了高兴之外,说不定还有感激呢!不仅如此,王熙凤始终没有忘记,或者说更清楚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姑妈去世。女儿的去世会给贾母以精神上的打击,而失去母亲的黛玉感情上更是不必说。所以熙凤又向二人表达自己的悲伤与衷痛——“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真是做尽了人情,好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真可谓:言为“心”生甚机敏,巧于周旋太聪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86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