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农村水利科技论文(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20:35:08
实用农村水利科技论文(模板21篇)
时间:2023-10-29 20:35:08     小编:书香墨

总结是一种反思人生的方式,通过总结过去的经历和成就,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应该突出重点,突破大众思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总结范文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触发新的灵感。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一

1科技投入与投向

从科研活动类型上看,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比例为4.8%,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多在20%左右,相对较低的日本也在10%以上。受我国科技投入基础研究比例偏低影响,水利科技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也一直停留在低水平,20仅为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农业、林业的水平。

2科研力量布局

在科研力量布局方面,主要介绍国土面积较大、人口也较多的美国和俄罗斯的情况,并与我国进行对比。美国联邦层面的水利科研机构主要包括陆军工程兵团水道试验站、内政部垦务局技术服务中心、内政部地质调查局水资源研究处、国家气象局水文实验室、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水土保持实验室。流域层面没有下属的科研单位,其科研任务主要由大学、相关研究所和企业承担。各州虽说有成立自己水利科研机构的权力,但是大多都设在州立大学中,如爱荷华大学水力学研究所、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水资源研究所、托莱多大学伊利湖水资源研究中心、德克萨斯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美国的水利科研力量布局与水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其科研布局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设置,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土保持科研机构和地方科研机构多数挂靠在高校,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部分科研机构特色鲜明,如托莱多大学伊利湖水资源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态系统的水问题;学研结合紧密,人员培养与研究相结合,创新能力较强。俄罗斯联邦层面的水利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研究总院、国家水文研究所、土壤改良科学研究院、水工科学研究院股份公司。流域层面没有下属的科研单位。各研究总院基本都在地方设立了分院,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研究总院设立了8个分院,覆盖了俄罗斯全境,分别负责各地区水利科研工作。俄罗斯的水利科研资源高度集中,有利于攻克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按照水资源、水文、水工、水土保持设置研究所,分工明确;基本不存在竞争;缺乏激励机制,难以淘汰低水平研究人员;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能力较弱。我国国家层面的水利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水科院、南科院、中科院涉水研究所、部分教育部高校。流域层面有长科院、黄科院、珠科院等科研机构。地方层面有26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水利科研机构,部分地方高校也承担一些科研任务。我国的水利科研力量布局与水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密切相关。优势是科研机构可直接服务水利行业;科研与流域、区域发展结合紧密;能够吸引人才从事长期研究,并且熟悉流域和地方情况。劣势是存在区域分割,竞争不足;区域的特殊性问题不一定能支撑地方科研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流域、区域、地方高校科研平台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能力不强。

3科技项目管理

在科技项目承担主体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的联合申请,如日本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组成技术创新联盟承担政府部门科研项目。欧盟科技框架计划每个项目申请要求至少3名合作者,并且具有互补性。我国水利行业由于缺乏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在科研中发挥的作用不足,且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在项目立项评审方面,同行评议是目前比较普遍的评审形式,国外基本都采取了分类立项评估的方式,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建立了不同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注重评审专家的独立客观性,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如欧盟科技框架计划通过招标方式公开遴选评审专家,通过签署一系列合同和协议,避免专家与所评审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确保专家作为独立人参加评审。在项目组织实施方面,我国科技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管理”问题比较严重。欧盟科技框架计划和德国会对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预期进度的吻合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提出下一步建议,甚至取消项目资助。在科研诚信制度方面,发达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科研不端行为,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处理科研诚信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水利科技计划实施中失信行为惩处力度不够。如欧盟科技框架计划对于失信行为除了取消未来几年内申请科技项目的资格外,还建立了违约赔偿金和罚款制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国外十分重视对科研间接成本和人力资本的合理补偿。美国对间接费用占直接费用的比例没有设置上限,间接成本率为58%左右;人员费用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申请,如国家科学基金人员费用可以占到总经费比例的80%,在职科研人员约25%的工资可从基金项目经费中支出。我国科研经费对间接费用考虑不足,劳务费和绩效支出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科技成果评估方面,国外一般采用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对不同类型科研项目采取分类评估,基础研究注重其创新性,应用研究注重其应用和推广前景。此外,除了对单个项目的评估之外,特别重视对科研机构的整体绩效评估。

4科技转化与推广

在科技推广经费方面,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每年在7亿元左右、林业每年也有2亿元。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专项经费每年只有4500万元,地方设立的推广专项经费每年投入规模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推广经费总规模十分有限。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方面,农业、林业设立到县一级的推广机构,农业则覆盖到了乡镇一级。与农业、林业相比较,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十分不健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仍未设立相对独立的科技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科技推广机构缺失。在企业发挥作用方面,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发一般都由企业主导,企业依托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政府负责推动产业与科技的结合。如美国设立了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计划、英国产学研模式多样(教研公司、科学园区、联系计划、法拉第合作伙伴研究中心)。在科技转化服务机构方面,美国、俄罗斯、日本的部分高校或科研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科技转移中心,加快技术转化和商业孵化。在扶持政策方面,美国规定联邦政府实验室要把其研究经费的一定比例用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为创新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英国还专门为设立了激励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奖励。

5思考与建议

水利科技体制改革要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框架下进行,此外,事业单位分类来gaige、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都会对水利科技体制改革产生影响。因此改革要有系统思维,需要统筹推进,要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同时,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提出以下粗浅思考和建议。

5.1明确各类创新主体的定位,促进水利科研力量布局不断优化

进一步加大竞争立项的力度,特别是应用研究项目,应打破流域、区域的保护和封闭,要改变“撒胡椒面”式的投入方式,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对国家、流域、区域层面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优化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分工明确、科学合理的科研力量布局。基础性、前沿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水利科技问题主要由国家层面的科研单位承担。结合具体需求的水利科技问题主要由流域、区域科研机构和地方高校承担,要放开竞争,促进布局合理化,形成有流域、区域特色的研究机构。部分区域科研机构根据主要业务进行职能转变,更多地承担技术中介、推广等工作。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开发,企业应作为实施主体。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依托水利部教育部共建水利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新突破,省部共建水利高校可更多地参与到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当中。

5.2完善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的投入和管理机制

投入上,加大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研究投入,提高水利原始创新能力;建立政府的财政为主渠道的公益类科研投入机制;产品类项目应以企业投入为主,对于政府引导企业开展的科研项目,可采用“后补助”及间接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立项上,基础研究继续实施政府导向、自由申报、同行评议的管理方式;应用类科技项目实施公开招标,择优选择。评估上,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研究由用户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着重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产品类和产业化开发由市场和用户评价,着重评价对产业发展的实质贡献。

5.3完善科研间接费用和人员费用管理

完善科研间接费用和人员费用管理需在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间接费用补偿政策。在成本核算基础上通盘考虑,区分科研承担单位类型,区分科研活动类型,不同单位可根据科研人员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部分调整。加强间接费用监管。一方面,健全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科研经费尤其是间接费用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项目承担单位可结合自身情况,完善间接费用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制约机制。重视科研人力资本支出,落实并提高绩效支出比重。适当增加经费使用灵活性,授权高水平创新团队按规定自主支配科研经费,探索顶尖人才自主使用科研经费模式。

5.4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科技评价机制,加强科研信用管理

注重维护学术研究的独立自主性,在立项、成果评估等环节采用独立的第三方专家团队进行评估,出资人和评估执行者相分离。建立专家数据库,扩充专家库的专家数量和专业范围,实行评审专家轮换、调整机制。实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评审开始前,专家要签署利益冲突声明。制定水利科研信用管理办法,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进行信用评价,并按信用评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记入“黑名单”,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请财政资助项目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建立违约赔偿金和罚款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根据年度报告、中期检查等节点评估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研究资助,建立项目退出机制。

5.5进一步完善科技转化与推广体系

建立和完善包括水利部、流域机构、省、市、县、乡在内的水利推广机构,鼓励科研单位、技术开发企业设立推广机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技术推广工作,由政府支持的推广机构完成;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开发类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推广。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及信贷、匹配性资金、税收等政策性投入,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推广投入,加大对重大公益类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经费投入。创新产学研模式,扶持和培育一批水利高新技术企业,对易于推广的产品设备进行系列化开发及生产,形成一批拳头产品。探索以奖代补,设立激励水利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奖项。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二

1贵州水利现有科技发展情况

“十五”以来,贵州水利系统各单位承担了省级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有科技基金计划、重大专项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等,承担的水利部项目计划有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948”计划等。附图为贵州水利科技计划体系图。在当前水利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下,贵州水利科技围绕解决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在工程建设重大关键技术、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治理、水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为贵州省水利建设事业提供科技支撑。“十一五”以来,以贵州水利建设为依托,共开展了6项水利部“948”项目、公益性行业项目专项、科技推广和项目等应用研究、2项省级重大科研专项、14项省级社会发展科技攻关、农业科技攻关等项目研究,省水利厅自主立项开展了《复杂地基上混凝土高拱坝抗震性能研究》等71个项目的研究工作。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3项,编制完成1项水利行业标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完成《全坝外掺氧化镁混凝土拱坝技术规范》(db52/t720-)等2项地方标准,立项开展4项省地方标准《贵州省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测定技术规程》等编制、参与了水利部行业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启动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2科技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技项目立项管理机制不完善。“十一五”以前,由省厅自主立项的科技项目管理立项机制不健全,缺乏专家评议程序和科学决策过程,由于水利科技项目资助力度不足,水利与科技厅、教育厅等各单位间科技项目计划缺乏有效信息共享,也存在项目多头申报重复立项问题,产生效益低下,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现象,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不够。

(2)承担单位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贵州省水利厅自主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有3个中止,占立项数的4%,已完成项目中,有5个不能达到预定计划目标,占立项数的7%,主要原因是负责人更换、项目实施中遭遇自然灾害等问题。未完成预定计划的主要原因是立项时承担单位对项目研究方向调研不够,对拟达到的目标计划制定不切实际,也有对承担单位抗风险能力等方面评估不到位等原因。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不确定性,对科技项目执行中不确定因素估计不足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3)项目规范化管理不到位。当前,各级的科技任务多是传统过程管理,主要通过阶段性考核、现场检查、汇报会等方式进行监管。如省科技厅立项的项目,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水利厅并没有真正监管权力,仅仅签署任务书时知晓,沟通不畅。项目主管单位受人力时间、专业等多种因素影响,也不可能对所有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通常项目出现问题后,再被动进行调整,往往只对省重大专项等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其他项目监管方式也多是中期,年终时,根据项目承担方填报的年度执行情况开展常规检查或者现场抽查等,很难全面深入掌握项目实施过程的情况,项目执行不易到位。科研诚信体系制度也还未建立,缺乏有效的监管,对项目实施中存在较大问题者也没有严格惩罚措施和手段,仅仅只是几年内不予再申报新项目。

(4)项目预算执行不一致。虽然在项目任务安排时都做了预算编制,比如水利部也采取了项目负责人约谈制等方式,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但是各来源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差异较大,进展不均衡,预算编制和实际使用脱节,测算依据不充分,执行过程中变更较多。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不足,实际情况与预算情况不一致等等,影响资金计划的下达。

3当前科技改革的需求

,国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了系列部署。根据改革方案,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主要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评估、监管等。并将对国家层面近40个部门管理、近百个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合并整合,避免再出现项目不能聚焦战略目标需求,多头申报、重复资助等问题,使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进一步适应创新规律。水利部现有水利科技计划体系是基本完善的,涵盖了科技创新的自主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吸收、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推广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根据国家改革的统一部署,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治水思路,和《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11号)、《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水利部与各部委共同开展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要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解决科研项目不能聚焦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方向的等问题。贵州省科技厅也针对省内出现的科技计划碎片化、科研项目取向聚焦不够两个重点问题开展了改革探索,即科技计划的“452”架构,着力四大改革举措,优化五大计划体系,形成两大功能体系,并在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开始施行。新申报方式强调按照目前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的科研方向聚集资金,整合资源,集成攻关;同时以后补助支持方式推动从项目管理向创新管理方式转变。“452”架构改革部署,重在强调资源统筹、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功能发挥,参照中央后补助管理方式,依据刚刚出台的《贵州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后补助管理暂行规定》,分先备案后补助、后审查后补助、科技服务后补助三种方式进行管理。这些对行业科研管理部门原有的管理方式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合理、有效进行科技项目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应用在解决水利发展需求的关键问题上,保证项目实施可以产生既定的科技创新或推广目标越发显得迫切和必要,改革现有的管理机制已成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4对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建议

(1)创新申报项目方式。根据改革的要求,国家将近百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成五类: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省级层面的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三类计划,都强调将自上而下的战略研究和自下而上的产业创新相结合,强调创新目标、技术产出、服务经济社会等指标,从而形成创新功能体系;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建设计划,以企业创新行为的绩效以及各创新要素服务企业的绩效为主要考核指标,从而形成成果转化体系即后补助功能体系。作为省级行业部门,更应该根据当前水利建设的需求,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行业内科研力量,改变原来分散申报的模式,结合需求提出重点能解决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促进产学研结合的,能推动提高整合行业科技贡献率的项目。

(2)加强项目监控和评价体系。为了保证项目立项、监管科学、客观、公正,各单位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但更需要引入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思路,开展科学的项目评估和监控评价体系。如:完善科技项目评估程序,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库,发挥行业内专家的决策支持作用。可以通过同一个问题引入竞争机制确定承担单位,也可以通过发布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邀请招标等确定。在中期评估体系上,关键是现场考核、时间进度和验收管理上,应加强未结题项目管理,对不能整改、不能按时结题的单位记录信用管理体系,视情况减少今后项目的立项数。

(3)建立专业机构管理具体项目的模式。科技项目的监管评估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水平,在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有专业背景的中介组织替代政府部门延伸行使部份管理职能,参与项目跟踪反馈,在独立调查分析基础上对计划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监管。

(4)推进科技计划信息化管理。改变传统人工评审时在时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根据顶层设计的目标,建设项目管理信息数据,包括立项审批、合同管理、预算申报管理、中间进度实施控制、项目验收、成果登记等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效率,并可实现资源共享。贵州水利厅也根据当前科技改革的情况,组织开发了贵州水利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建立了水利科技业务数据库,在项目申报、专家论证、审批立项、进度跟踪、验收等环节实现网上管理,可方便地实现水利系统的相关文档和资料统计、查询、管理,并可提供科技信息、科技成果服务。当前,贵州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正在实施,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要求和生态保护要求在工程建设的同时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还存在着喀斯特山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科研难题和新技术推广需求。在新的形势下,科技计划管理也要统筹衔接水利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以水利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来引领各项水利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梅伟.对科技项目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6).

[2]李旭红,徐玉高.关于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9).

[3]苏玲媚.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5).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三

1水利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政府重视不够

政府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对水利科技的推广应用普遍不够重视,很多地方没有成立推广机构,缺乏较为系统的水利科技推广政策法规,缺少针对水利科技推广应用的扶持政策。

1.2标准化环节薄弱

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应用于工程建设的依据,而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形成往往需要较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较长的时间周期,因此新技术在初期很难有相应的标准化依据,受此限制,设计、施工和项目法人往往不愿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造成水利科技推广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1.3专项推广经费不足

水利科技研发和推广离不开资金支持,按照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经验,科研、开发、推广的资金比例一般为1:10:100。在我国,经费不足是制约水利科技推广的瓶颈,具体体现在推广机构运行经费不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缺乏财政扶持等。

1.4水利科研和推广应用脱节

水利科研和推广应用存在脱节现象,一是水利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和验收对推广要求不明确,很多科研团队将工作重心放在项目的申报、完成和验收上,验收完成后就束之高阁,没有开展项目后继推广工作;二是科研院校的科研方向与水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没有将科研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存在“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现象。

1.5专业推广人才匮乏

水利科技推广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善于营销,还要具备一定的水利专业知识。目前,省、市、县推广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兼职技术推广工作,知识结构、工作时间都难以满足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需要;技术持有单位一般会组建营销团队,但其优势在市场营销,而水利工程一般为公益性项目,以财政投资为主,在水利科技推广过程中既要具备一定水利专业技术功底,又要善于与水利主管部门、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目前相当部分企业营销团队欠缺这样的经验和能力。

2促进水利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促进水利科技的推广应用,需做好以下工作:

2.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

水利科技的推广应用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政府的重视程度、推广的力度,在一定程度决定着水利科技的应用程度。为促进水利科技的应用,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推广机构,出台鼓励政策,引导水利科技研发和应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水利科技推广资金,建立水利科技示范基地,总结应用经验,扩大应用范围。

2.2加强水利科技标准化工作

为使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据可依,需加强标准化工作,适时制订技术标准,编制规程规范,促进水利科技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一是鼓励新产品或新技术申请专利;二是委托权威机构进行第三方鉴定,考虑到水利科技推广成果大部分属于企业、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一般应用技术成果,由技术持有单位或研发单位自行组织的专家评审会,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一般对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可建立针对水利科技推广的鉴定认证制度,选择具有相关水利资质且不以赢利为目的公益性事业组织为鉴定机构,对水利技术(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技术评价,颁发推广鉴定证书,为水利技术(产品)的选择和推广提供有力依据;三是将已成熟的技术或产品标准化,对于已经相对成熟,取得一定市场份额,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的.技术或产品,向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制订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

2.3增加推广经费预算

经费保障是开展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基础,在水利科技推广市场化不足的情况下,尚需政府对水利科技推广予以财政支持,一是在年度水利经费预算中,适当增加对水利科技推广经费的预算额度;二是在水利科技创新项目经费预算中,对有推广需求的科研成果,单独设立推广经费;三是在水利基建项目立项前期的概预算中,设立创新技术和材料使用费;三是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工程项目适当提高财政补助比例。

2.4加强信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水利科研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在申请立项阶段和验收阶段设立推广应用考核指标。对于应用研究类项目,需在立项阶段,明确该研究成果能够解决目前水利工作中遇到的那些具体技术问题,在项目验收报告中应对立项时所提出的问题予以详细深入说明,验收专家应当对该项目的推广应用范围、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给予明确评价,对于成果转化与推广类项目,需在立项阶段,明确该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具体工程和解决的具体问题,在项目验收报告中应对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重点说明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验收专家应当对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效果做出评价。

2.5加强专业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21世纪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利科技推广同样需要出色的专业推广人才,目前广东省内推广人员不专业、综合素质不高、优秀推广人才数量少的问题尤为突出。建议主要从以下方面解决:一是提高现有推广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水利科技推广业务培训;二是鼓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优秀技术人员和应届毕业生,从事水利科技推广工作,为其设置专门的岗位和编制,改变水利科技推广机构人员少的现状;三是在推广机构的指导下,鼓励第三方水利推广团队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水利科技推广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水利科技推广事业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其才能。

2.6建设水利科技示范基地

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是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广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很多水利科技成果成功推广是以建立示范地基为基础才逐步拓展市场的。建立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水利科技示范基地,应用展示一项或多项水利科技成果,搭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由实验室、工厂到工程应用的桥梁,探索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成果推广应用。

2.7加强网络推广平台建设,加大水利科技推广宣传力度

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当今发展趋势,网络推广平台在科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水利科技推广网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水利科学技术与成果推广转化宣传普及,通过科普讲座、科技开放日等方式,采用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广泛传播普及水利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为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广大水利用户提供科技信息,营造促进水利科技应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四

水利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主动性的途径一是要组织编研,档案利用工作的主动性,可借助于编研资料而得以充分发挥。选择服务对象,组织专题编研,是实现档案利用工作主动性的重要途径。档案编研工作做得越多越好,人们获得档案资料的途径就越多越易。编研资料不仅仅限于水利《基础数字汇编》《观测资料整编成果》等资料,这对广泛的档案利用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编研资料编写内容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水利工作的发展,能够满足所选服务对象的需求即可。新时期,水利系统更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倡水资源绿色环保,水质监测编研,大量保留了水质检测的数据,便于监测人员研究水质情况,保证水源地的饮用水安全绿色。防汛抗旱编研资料,汇总综合分析历年水文数据,汛期水位、雨量、泄洪流量,使工程技术人员在防洪防汛中直接获得信息数据。档案只有通过组织编研,让它走出深闺,它才会像金子一样熠熠放光。但强调一点,组织编研是带有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科学价值的见解,面对水利工作新形势,要求编研要突出“早”;要选好编研对象;要掌握好适当的数量。二是要方式多种多样。水利科技档案利用工作有较强的生命力,主要在于科技档案利用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由于水利科技档案专业的特性,利用工作需要一个良好的行业氛围。可以说,理论素养的提高,每个档案工作者都能办得到,关键是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觉得工作能完成就行了。要有争一流的创新意识,要做一个有心人,眼观当今世界水利发展动态和趋势,对照自己的工作,主动出击。第一利用各种机会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大力宣传科技档案内容,发放科技档案目录和内容简介,制作精美橱窗宣传科技档案价值;第二利用水利学术期刊、杂志等广泛宣传;第三定期召开利用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参观学习,从而拓宽利用工作主动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邹韶华.浅谈科技档案的利用工作[j].兰台世界,2005,(12)

[2]高凌.浅谈企业科技档案的利用[j].云南档案,2009,(5).

[3]赵劲柏.如何提高科技档案利用效益[j].陕西档案,2010,(5).

[4]王艳丽.做好科技档案的“收、管、用”[j].机电兵船档案,2014,(2).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五

1水利科技成果数量显著增加,成果转化需进一步加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关键时期,科技成果转化需符合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真正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近几年来我国每年获得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逐年增加,然而科技成果转化商品率不高,转化后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比例也较低。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水平,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仅为20%~30%。鉴于目前的科研经费主渠道还是国家财政拨款,水利科技成果大多由科研机构完成,科研大多难以面向市场,如何使大量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使其在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发挥先导、支撑和保障作用,仍是我们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研究大多以市场为导向,课题的设置、研究过程与生产紧密联系,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对技术研究和开发成果不断提出新要求;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法规的制定,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2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

2.1适应市场需求,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高效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市场力量始终是科技成果产生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动力。在美国,科技投资中的70%投向应用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多数高新技术成果在进行转化时都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市场需求是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基本驱动力,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靠市场机制,市场引导科研向应用研究倾斜。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经济萧条到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强国之一,其主要原因就是积极地开发技术市场,以市场的迫切需求快速实现研究成果的商品型转化。

2.2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科研单位不可能完成。当某些科研项目涉及多学科、跨多个领域时,研究人员须打破部门界限,与相关行业企业和领域建立合作关系,联合攻关,共同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在美国,为了加强跨学科、高技术领域和生产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许多大学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80年代又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在日本,生产企业与研究机构建立科研项目的共同研究制度和委托研究制度。如日立、日本电气、富士通公司和东京大学的合作,是由企业的研究人员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集成电路和中央演算装置等生产过程中相关项目的研究开发。企业亦可提供经费委托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由于企业具有资金优势,科研单位与企业保持合作关系,在企业的支持下发挥科研机构人才、实验设备、仪器等优势,有利于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

2.3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促进成果转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是一个放任自流的过程,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采取经济手段创造政策环境,主要包括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以及保持政府较高的研究与发展资金投入等。在德国,政府在科技进步及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政府主要通过加强科技立法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宏观调控,先后制定了《科学技术法》《专利法》以及《德国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等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以及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法律法规,同时成立德国技术转移中心,该中心为全国性非盈利公共组织,主要从事技术交易、咨询和技术信息服务。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强国,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美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在法律体系方面的政策扶持有效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成果的推广转化。美国颁布的《联邦技术转移法案》授权联邦科研机构与州政府及企业的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研究,鼓励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美国国会通过的《技术创新法》指出,联邦政府对国家投入的研究与成果的转化负有责任,要求政府部门推动联邦政府支持的高新技术向地方政府和企业转移,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在法律政策上的支持,为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提供了保障。

2.4建立面向社会的科技成果转化

3加快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施

同时建立了以水利科技推广、技术产权交易为主体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据统计,从至,水利行业技术重点推广指导项目增加了1倍以上,大量水利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取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还应看到,目前仍有大量的创新成果处于科研成果阶段,没有得到推广转化,大约有70%左右的科技成果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成果转化周期长,水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水利科技成果多但相关水利专利少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科研与市场需求对接仍显不足、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不足、研究成果应用性不强、研发部门缺乏科技成果经营人才、企业缺乏对科技成果资源利用的主动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加快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应进一步增加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随着水利科研资金投入的增加,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我国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资金投入应坚持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以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的多部门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方式。当前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资金虽然有所增加,但仍显不足,国家要增加对水利科研成果推广的资金投入,强化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组织对成果的评价和评估,形成成果转化的平台;鼓励社会企业和相关单位增强竞争意识,加大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的投入,打破行业和地方保护,提高自身产品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制定多元化、多渠道增加资金来源的相关政策,按照共同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单位投入更多资金,促进和加速水利科技成果转化。

(2)建立水利科技成果信息与市场需求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平台

科研机构不了解市场技术需求,企业不清楚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是否适用,这种状况会极大地制约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水利部门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平台已逐步建立,每年各级水利部门都会召开水利科技新技术推介会,并要求有需求的企业参会,对加大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使其更好地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需要搭建更加完善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信息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平台,让需求方与供给方都有表达想法和展示成果的平台,让研究者真正做到对开发的水利科技成果的市场应用价值有客观的了解,使水利科技成果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密切关联、处于同一平台之上,是水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提高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环节。

(3)促进政府和产学研结合,完善水利技术创新机制

世界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表明,政府部门与产学研一体化是科技发展和加快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政府部门和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各方的作用应有明确定位。政府部门主要是完善相应的合作环境,包括法规、政策、市场等方面,同时也给予一定的资源投入以推动和促进合作,合作的主角是产学研。高校拥有大量的基础研究人才,理论知识更新快,应增加基础性科研项目的研究;科研机构与市场接触较多,也有相当的理论知识,适合应用性研发。企业应配合科研机构进行新技术试制以及科技成果全面的产业化。调研结果表明,随着市场产品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与科研机构或高校开展合作的期望非常高,大部分企业很希望加强与科研机构或高校的合作,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科技推广部门应建立水利成果转化推广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科技推广成果转化的投入、考评奖励办法和相关政策,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激发社会和企业的内在动力。要建立新时期产学研的联合开发研究和生产的新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科研和成果转化提供条件、奠定基础。

(4)完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

强化服务意识。科技推广转化服务机构是政府为连接高校、科研院所与新技术成果需求企业和市场建设的桥梁,也是促进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能应包括成果评价、技术交易、技术咨询等多方面。应改变目前服务机构覆盖面小、技术力量不足、服务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手段落后现状,强化服务机构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开通科研与生产联系渠道。要提高机构的服务手段,使水利中介服务机构具有一定规模,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要建立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层人员队伍,加大对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引进懂水利技术、懂市场和经营服务的高层次中介人才,为技术的供需双方提供可靠的中介服务,保证双方的有效合作和权益。同时,服务机构要加强对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做好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协调处理好水利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与水利技术供需双方的关系,引导水利成果转化市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把对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最大的水利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六

1提高认识,加大科教兴林工作力度

广大科技人员投身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推广项目获县政府以上奖励13项,占总奖项的64%。四是抓典型。县五大班子包乡镇包村屯,每名干部抓一个示范点,从制定推广计划到落实技术措施一抓到底。五是抓投入。除积极争取省、市科技项目资金外,还从育林基金及项目工程款中提取5%用于科技推广和示范点建设。

2突出重点,打好科技成果推广硬仗

富裕县根据林业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科技推广的总体思路。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全县生态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两个转变”(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健全“三个体系”(科技推广体系、科技示范体系、科技培训体系),重点实施“四个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嫩江流域沙地治理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种苗基础建设工程),努力实现“五个提高”(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良种使用率、林业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林业科教管理水平)。

2.1实施“良种工程”

近年来,富裕县共引进、推广良种30多个。已建成融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种苗繁育中试基地1处(由林业推广站牵头),县级苗圃2处,各乡镇至少有一处6.7hm2以上育苗基地,村村有骨干苗圃,实现了育苗基地化、良种化,使富裕县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县。继大面积推广小黑杨等杨树品种之后,近年来,根据生产实际,重点繁育推广小黑14杨,银中杨,现已繁育优质种苗1000余万株,为林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2.2提高“科技含量”

近年来,富裕县认真落实省林业厅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努力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造林良种率达90%以上。应用新技术占林业生产的75%以上。县政府每年在下达造林任务的同时,下达科技推广项目,由林业局制定技术方案,明确规定了技术标准,确保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的转化。例如:富裕县林业局规定,育苗不是良种不算育苗面积,不准进入造林地,造林前必须用“保水剂”、“生根粉”等浸根;造林整地必须采取高台宽床封闭式整地。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2.3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和科技示范体系

富裕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精神,建立健全科技推广和科技示范两个体系。目前,全县有推广机构12个,其中县级2个(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总站),乡级10个。建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示范内容的科技示范点14个,其中县级4个,乡级10个。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和科技示范体系。在管理上,把科技示范点建设纳入责任目标管理。县、乡、村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示范点具体落到人头,抓出了实效。特别是在杨柳新品种育苗、造林,观赏花木引种、繁育,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林业上的应用,废弃地利用,丰产栽培技术,珍贵树种培育,优质果园建设等示范推广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效益。

2.4抓好培训,提高林业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是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员文化素质。一是积极鼓励系统内职工进行深造。国营场圃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依托科研院校提高职工素质,对代培人员优先安排岗位就业。二是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短期与中期、课堂与现场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400余人次。三是通过林学会开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印发科技宣传资料等扩大科普面。四是在林业生产关键环节,定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为林农提供各种实用技术。由于科技普及率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七

1.我国水电站对过速保护系统的使用历史

我国在发展基础工业的初期阶段,绝大多数的技术和机器都来自前苏联。水力发电从解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全套引进得前苏联水轮发电机组设计技术,并且同步使用jsx型机械转速信号器作为水轮发电机组的过速保护监控。但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性,该型机械转速信号器只能发出过速保护信号,而不能根据信号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也就是说只有报警而机械不能相应的执行保护操作;另一局限性表现在该型机械转速信号器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会出现误传信号或者作业失灵的现象。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研究者针对前者只报告信号不操作的局限性,增加了带执行操作部分的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但该由于当时电子信息技术尚不完善,在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生读卡不成功导致拒绝执行操作现象。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国外的产品和技术被引进到国内,有几种国外厂商提供的纯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被一些水电站使用,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国外的纯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与水轮发电机大轴连接的卡环设计有瑕疵,在安装的时候还需要增加一道在水轮机大轴上加工齿口的工序之后,才能保证该装置不在水轮机大轴上做轴向位移,即才能保证装置在轴上的稳固性。我们知道轴承的材质和大小、粗细、长短的规格,都是经过严格计算的,在水轮机大轴上再加工齿口必然会对大轴的强度产生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拿货时间、购买预算、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对国外产品技术的掌握和其产品的售后维修服务都在重点考虑之列,故使用国产的、性能可靠地、能解决上述局限性的过速保护系统装置是势在必行。

2.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优势

2.1通过技术知识的积累和以往现场作业反馈给我们的经验可以了解到: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优点就在于获得的转速信号不是来自于机组的转速测量装置,而是由于装置本身的离心探测器通过机组转速上升而增大的离心力带动柱塞作径向位移而直接启动事故配压阀操作液压回路来关闭的导水机构,完全是同一机组上的另外一套测速方法和感应、操作的装置,避免了因为电器测速系统出现故障之后可能发生的机器损坏和飞逸事故的发生,可以确保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国内就已经拥有极高的.技术力量去生产,机器维护简单方便,相对于昂贵的国外产品,可靠性高、经济预算少、适合国情,对于关系到国家大中小城市、村镇的水电站作业可以达到广泛应用。

2.2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技术要点和设想

2.2.1在调速器失灵的情况下,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能实现“零时间”无缝链接,直接启动事故配压阀操作液压回路来关闭的导水机构,从而实现紧急安全关机。

2.2.2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与电子调速器的有机结合,实际上就是完成了两套过速保护装置系统的安装,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本质上是一套在电器测速系统发生故障、电源系统和调速器同时失控的情况下的备用保护装置,完善了过速保护装置的工作系统。

2.2.3鉴于机械运动必然产生的高温和轴承的变形,以及在作业的应用范围,比如应用到水电站的地下深层取水,应用到石油工业的地下深层取油过程中,必然要遇到高温和高压的问题,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必须要克服高压和高温德难关。。

2.2.4标准液压元件已经在水电市场的大量应用,将标准液压元件应用于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不仅能大量节省制造时间,提高水电辅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并且降低了操作难度和维护的难度。

3.装置工作原理

3.1机械原理

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为两级控制的切换阀。离心探测器由两个半法兰圆环、弹簧以及配重块组成。法兰环安装在大轴承上,当轴承旋转的时候,法兰环也随之旋转,而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则由探测器中弹簧产生的弹力作用在轴承柱塞上消除力的作用,使其保持径向的相对静止状态,而法兰圆环上配置的配重块,则加强了两个半法兰圆环运动的平稳性。而当机组处于过速状态且其他过速保护装置不能正常控制速度时,当机组转速达到了设定的上限17.8r/min时,则离心探测器中的柱塞产生的离心力大于弹簧的弹力,从而使柱塞产生径向位移,离心力增大产生的径向位移直接的结果就是增大了柱塞的旋转半径,径向位移增加到一定的值时,则柱塞可以直接撞击到切换阀的撞块,使得切换阀开始动作,通过与其串联的电磁先导阀作用于事故配压阀,然后通过压力油推动事故配压阀来切换油路,从而实现快速关机的操作。同时电气接点导通,发出事故停机警报。

3.2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机组正常运行时,过速保护装置内的切换阀处于开的状态,事故配压阀上的电磁先导阀不动作,此时事故配压阀只作为主配压阀操作导叶接力器管路中的一个通道,使得压力油经过主配压阀和事故配压阀通道进入导叶接力器。当机组过速运转且调速器调速失灵,急停电磁换向阀和事故配压阀上的电磁先导阀等过速保护装置未能正常启动时,一旦达到设定的临界值117.8r/min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离心探测器中的柱塞旋转半径加大撞击到切换阀撞块,使得切换阀进入动作程序,使得事故配压阀左侧油导入到漏油箱,而排出油,其另一侧压力油则导致了两侧管道的压力差,由于右侧油压力产生的压强,右侧的压力油便将事故配压阀活塞向左推动,使得压力油通过事故配压阀的内腔直接进入到导叶接力器的关腔,并同时切断经过主配压阀的压力油回路,并通过导叶接力器关闭电气阀门。在此运行过程中压力油不经主配压阀而直接通过事故配压阀的内腔操作来关闭导叶接力器,缩短了压力油的作用路线,既缩短了导叶操作的反应时间,也减少了油耗。还有一点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启动紧急事故停机流程来关闭机组进口快速闸门的时候,也同时启动了事故停机流程来关闭导叶,双管齐下保证了停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在水电站作业中的可用机组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由标准化耐高油压事故配压阀为主体构成的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符合各项大工业时代对机械产品的需求:标准化程度高、耐高油压、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经济实用。机械液压过速保护系统在水电站作业中可用于额定转速为2500r/min以内,轴承直径在100mm~2500mm内的轴流式、混流式、贯流式、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目前在国内大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水电站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运作中已经避免了数起事故的发生,反响极佳。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配合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使用,水电站需要在引水管道上加装一道检修闸门,以方便水轮机的使用和维护,此项装置需要增加一笔费用,不过其总体费用与传统过速保护装置所需要的总体费用相比仍然较少,符合经济实用的需求。

5.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对机械自动化的推广和自动控制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机械的稳定性和对操作的安全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机械操作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系统目前在电气测速系统发生故障或者电源和调速器调速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已经成为过速保护的最后一套保障装置,能基本满足生产的需要,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研究人员还要顺应生产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革新,设计出更安全的甚至是完全智能化的过速保护装置。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八

1多措并举、精心组织,水利科技工作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搭建各类水利科技服务平台,为创新水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增加了对农水科研试验站的投入。淮安市有涟水、淮阴、盱眙三个水利科学试验站,其中涟水试验站是水利部批准确立的全国100所农水科研重点试验站之一,共有职工15人,试验用地123亩,兴建了试验基础、试验大棚以及水土保持测试示范区,为进一步研究淮安市水利科技推广与应用创造了条件。二是搭建创新技术服务新平台。淮安市水利局与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签订水利科技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淮安市科技兴水、提高科技贡献率进入到一个新层次。三是建立了雄厚的技术人才。淮安市水利系统除了局机关及相关直属机构外,还有甲级设计单位1个,一级施工企业1个,二级施工企业6个,水利系统职工总数约4000人。其中技术人才总量占在岗职工队伍总数约50%,为淮安市水利科技推广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2投入不足、人员结构老化,水利科技工作仍有问题

“十一五”以来,水利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就从水利当前发展的力量上分析,水利发展还没有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目前水利科技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

2.1科技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随着水利服务领域的拓宽,科研成本的提高,当前的科技经费投入仍不能满足水利科技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需求。未设置专项科研基金和奖励基金。

2.2水利前期工作中必要的研究工作开展不够

主要体现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内在动力,设计方案及技术支持储备上准备不足,尤其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没有跟得上。

2.3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淮安市水体允许纳污量、地下水回灌技术、水环境管理模式等研究进度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水花生打捞处置一体化技术、生态清淤技术等研究有待创新突破。

2.4智能水利发展提出的新问题

在全球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提下,淮安市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各系统信息交换编码体系和技术规范、中心数据库动态维护、主要应用系统实现智能功能等要求,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大挑战。

2.5水利科研基础设施老化

三个水利科研站长期资金缺乏,配套设施没有及时到位,加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维修更新,在长期的运行中严重老化,加之数据采集手段原始,精度难保证。

2.6水利科研人员结构老化

人员年龄偏大、学业偏低、专业人员偏少。

2.7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

少数县区和单位对水利科技工作重视不够,技术创新和推广意识淡薄,科技优先发展的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

3构建体系、建立机制,让水利工作插上科技翅膀

“十三五”期间,将针对工作的热点、难点开展一批项目研究;引进、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水利科技成果,建设一批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成水利科技知识普及基地;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的水利科技创新投入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投入强度。

3.1完善四个推广体系

科技推广是一项促进水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水利行业科技进步,为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服务的一项重点科技工作,必须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具体在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勘测设计技术推广,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推广成熟的技术产品、优化工程布局和结构型式等工作;二是以水建公司为代表的水利施工企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施工效率;三是三个水利科研试验站,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水利科学试验站,在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开展水利基础技术推广工作;四是以乡镇水利站为基础的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包括村组水管员,在工程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推广成熟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2建立四项研究机制

科技研究平台,在水利科技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紧紧围绕淮安市水利发展大局,深入开展水利现代化、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等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提升淮安市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全面小康社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能力。一是合作机制,在淮安水利系统内广泛开展与扬州大学、河海大学、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合作,由这些单位每年提供3~5个科研课题,与市县水利局进行对接,开展课题研究。二是奖惩机制,建立水利科技奖励基金,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设立水利课题配套研究基金,对部、省立项的项目给予经费配套;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对获得上级奖励的项目,按获得奖金的不同比例给予配套奖励;设立水利学术论文奖励基金,年底组织优秀论文评比,主要作者在水利初、中级职称评审中给予加分。三是引进机制。与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省水利厅密切联系,争取在推介的技术指南中优先安排最新的水利科技成果在淮安水利工作中推广应用,引进推广“948”项目等。四是创新机制。针对水利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和激励系统部门单位大胆运用新思路、新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破重点、化解难题、提升效能、激发活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推动水利创新创优工作上层次、出精品。

3.3建立多个科普平台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积极开展水利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重点抓好五个交流平台,并以樱花园等一批区域内水利工程为基础,探索建立淮安市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在“淮安水利”网站上设立专栏,办好网上水利科普园地,让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能在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城市水利等各方面参与交流;建立qq交*群,为淮安水利科技工作者建立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能够实现科技信息共享,广泛快速传递水利科技信息,解决在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拍摄制作水利科普宣传片;办好《淮安水利》杂志,编发水利科普读物,加大科普宣传工作。

4精心挑选、科学布局,积极推进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

水利科技示范区是将水利科技成果进行试验示范,集成配套,发挥推广示范效应的水利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区域。能够充分发挥水利科技成果在开发、转化、推广、产业化中的示范作用,促进水利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

4.1科学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示范区

紧紧围绕水利工程生态化、科学用水节约化、配套工程标准化、科学设计人性化、建筑形象景观化、用水调度科学化、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队伍组织化等八个方面积极推广科技知识,建设现代化灌区,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4.2节水高效的管道灌溉示范区

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运用管道节水灌溉技术对项目区进行节水改造,充分发挥其作用,管道工程可大量节约用水、减少输水渠道占用耕地面积、降低提水费用、节约灌溉用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灌溉矛盾等方面。

4.3生态河道建设示范区

对农村面广量大的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实施活水、净水、洁水等工程,从而使河道在满足防洪除涝、灌溉供水、通航等要求的同时,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相互和谐、协同发展,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

4.4长藤结瓜式现代化灌区示范区

在盱眙县,结合灌区改造工程,打造长藤结瓜式的现代化灌区。通过对渠首泵站、输水、配水渠道系统(称之为藤)和灌区内部的小型水库和池塘(称之为瓜)进行科学改造,利用科学手段对蓄水、调水、提水、引水等方案进行优化,并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使灌区使用效益、效率最大化。

4.5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在盱眙县和市废黄河两岸沿线,打造水土保持示范教育基地。市樱花园已创建成全国第三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形成了完整的平原沙土区城市河道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起到了城市水土保持示范、引导和辐射的作用。

4.6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

按照构建“水畅、水活、水清、水景”的城市水利治水方针,努力打造生态水城。水畅,即建成流的进、排的出的安全水系统;水活,即建成相互补充、相互流动的动态水系统;水清,即建成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生态水系统;水景,即建成风景优美、独具特色的景观水系统。

4.7水利信息化示范区

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水利工程运行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如3g技术在防汛指挥系统可视化会商中的应用,推出“防汛快e通”产品,并在全市防汛系统加以应用,有力提高了淮安市防汛指挥系统应急指挥能力,是全省乃至全国信息化示范项目。

4.8水源地保护示范区

采取在地表饮用水源地和工业集中取水水源地设立保护区,在一级、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及防护设施和禁止任何污染水体或者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各类活动,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监视监测,确保水源地安全。水利科技工作是水利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和基础,我们将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举措,切实加大水利科技工作力度,以水利的科技进步推动淮安水利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九

今年暑假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现状与问题:

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对策与建议:

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调查报告系作者与个政府部门的相互配合调查下得出的总结报告,希望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所在时能作出相应决策,为促进人民生活发展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保障。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十

摘要: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本文旨在根据目前的经济环境,结合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指出当前的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问题;措施;发展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集体所有的财产管理不严格。

以致一些村干部为了个人的私利而私自变卖集体的财产,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第四,一些地区在没有对项目做必要的调查研究以及市场评估时,就盲目地跟风投资,且其本身也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特殊情形的发生,其结果往往就是企业出现严重的亏损,给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2)没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却因财务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其没有被登记入账,最终导致账面和实物不相符的现象产生;第五,对于一些费用性支出没有规范的审核流程。

(3)农民个人的理财制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农民都有或多或少的积蓄,而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积蓄就成了现今农村亟须解决的问题。

许多理财制度、理财产品也应运而生,村里内部也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理财方法。

但由于许多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村里的财务人员及理财小组的人员大都是分配而来,没有相关的业务经验来胜任理财工作等,导致许多理财方法都没有发挥出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1)提高农民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农村中党员与群众,以及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对于账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完善和良好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仅仅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能够使农村更加稳定,使农村其他相关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

(2)按照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相应的工作。

每个地区的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当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控,不仅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检查,还应专门抽出时间对农村的财务管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加大检查和监督的力度,及时发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各村在执行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善相关的制度,使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详细、具体,更好地发挥作用。

(3)加强对集体所有财产的管理。

农村集体所有的财产归属于广大的农民群众,我们要科学的评估这些财产的价值,并将评估出来的价值予以入账。

在对农村集体所有的财产进行管理时,我们要明确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并在村干部决定将其对外出租或投资时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以防止一些村干部用集体所有的财产来牟取私利。

对集体所有的财产应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以防止出现账实不符、资产减值、流失等现象。

(4)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农村财务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样就使财务人员有了必备的专业知识,防止工作中因专业水平欠缺而出现失误或错误等。

而在平时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各地区的财务部门也应定期的对当地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政策的变化及相关业务的处理方法,使得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时得到更新。

同时,在招聘农村财务人员时,应进行公平、公开的招聘,选择出具有胜任能力的财务人员,确保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

三、增加账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1)公开农村财务的账目,增加财务的透明度。

在实际的农村生活工作中,经常会因为账目不透明而引发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一系列矛盾。

群众认为干部们多花了村里的钱,而干部们称自己是按照实际工作进行必要的支出的。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矛盾,我们可以将相关的账目进行公开,让广大的群众更加清楚,也为村干部们解决了“被贪汚”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将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内容予以公开,例如:现金的收支情况、账目的往来、预提的代垫费用等内容。

这些公开的内容可以写在较醒目的位置,以方便农民群众浏览和知晓。

(2)改变传统审计的时间,增加审计内容的覆盖面。

传统的审计往往在业务发生之后进行,但这时具体业务及相应的财务处理工作均已完成,要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往往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

而若我们将审计的时间予以提前,在事前或者事中对相关业务执行相应的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还能大大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

例如,一项业务预计要花费3万元,并按照3万元进行申报,但在款项划拨之前由专业的'审计人员对该项目进行审计后发现完成此项目仅需1―1.5万元,此时就能节约一大部分的经费支出。

(3)进行必要的职责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农村所需要的支出,在以往的管理下只需要村支部书记一人审批即可,这就给其提供了以权谋*的机会。

在新的管理制度下,我们可以将仅由书记一人进行审批改变为村主任进行审批。

村里的支部书记往往是村里的“一把手”,由他进行审批时没有人能再对他进行监督,而由村主任进行审批时村书记则能对其审批后的内容进行再次审核,增加了以权谋*的难度。

参考文献

1.郭光耀.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完善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

2.杨秀球.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分析.北京农业,2015(33).

3.李春辉.临朐:聚焦问题立规矩挺纪律.中国纪检监察,2015(18).

4.李成学.浅析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十一

摘要: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重视培养音乐师资队伍,改善办学条件,以努力提高农村音乐教育质量。在音乐教学中,应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质,促进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十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要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农机部门要认真考虑如何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献策献计。

1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助推力量

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作物产量、质量等方式直接增效,同时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农业机械可以节省人力、种子、化肥等成本,从而达到增效的目的;二是农业机械化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业机械,打破了人、畜体力的限制,可以大规模生产,同时也能够避免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作业质量,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农艺的要求,因此,农业机械化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作业质量,大大的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营造了更和谐的劳动条件;三是农业机械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推动力量。农业机械化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促使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四是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农机新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如深松整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都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深松整地技术达到了对土壤和水分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目的,秸秆还田技术则可以避免秸秆大量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又使秸秆得到了有效利用。

2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措施

2.1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的农机化发展政策扶持体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机化的发展,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化的有序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以此为契机,提高发展农机化的认识,大力完善各项政策法规,为农机化发展做好保障。

2.2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由于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具备大型先进的.农机具和技术,因此,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联系周围的农户,为其提供农机作业及产后加工服务,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的收入,同时也为其他散户提供了农机服务,从而提高整体农业机械化水平。政府部门应该鼓励这些做法,同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2.3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大力推进机械化连片作业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以规模化生产为基础,在零散种植的条件下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成本较高,也无法发挥出农用机械的最大效率。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调控、政策引导等方式,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区域性特色产业,鼓励农民统一种植,这样既可以达到规模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利于农业机械化连片作业,以促进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2.4加大创新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针对目前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品种、不同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进行研发,努力将农业机械覆盖全品种、全过程,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对于相关的关键农艺技术也要配套研发,以达到农机农艺结合发展的目的。另外,要积极吸取国外农业机械化先进经验,采用引进与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的性能及多功能性。

2.5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要加大对农民,尤其是农机手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农机基本工作原理、农机操作、保养维修及一些农机技术,使他们在正确操作农机的基础上,能够正确使用、保养、简单维修农机,从而保证农机发挥出最大作用。通过培训,也可以向广大农民推广新技术、新机型,因此,培训不仅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农机推广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2.6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

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机械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二是根据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大需求,推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旱作农业、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农业。

3结语

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工程,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机相关部门应该以此为契机,围绕农机发展群策群力,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十三

1.农村金融的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具有二次元结构,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农村的资金向城市等发达地区大规模流动,导致了农村经济的缺乏。政府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却无力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未能有效解决问题。

2.农村金融效率的影响

农村金融效率主要是指相关金融机构利用资金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速度和质量。由于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金融机构,且信息传递、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较少,资金的流动性不强。如何将有限的金融资金发挥其作用,就必须让金融资金进行高速运转,从而减少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需求量,并缓解农村经济的压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金融机构开始落户农村,并开始对新的服务产品进行探索,通过不断的创新,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新的服务,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向多样性和多层次发展。

二、农村金融理论的相关分析

农村金融理论主要包括信贷补贴理论以及市场论,下文进行详细分析。

1.农村信贷补贴理论

该理论认为,低收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农村经常出现资金短缺现象,农村地区人民资金收入不高,储蓄不足,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农村政府必须要吸引外资,建立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从而促进农业部门的发展。

2.农村金融市场论

该理论主要是在对信贷补贴的批判上产生的,其主要的作用就在于强调市场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提倡利率市场化。该理论可以让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弥补农户的高交易成本,并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

三、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分析

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对管理人员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有利于商品的交换,有效生产率。

1.农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

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供了支付交易系统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最大的作用就在于提供快捷方便的支付系统。如果不存在支付系统,则会增加生产者和商家的成本。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下,开始发展各种金融产品,如储蓄卡、信用卡、支票、资金电子划拨系统、支付结算系统等。这些又进一步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更深远的影响。

举个例子,我国山西某农村金融通过提供支付系统,从而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该农村的金融系统较为发达,其货币化程度和发展水平都非常高。可见,支付交易系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的有效性。有效的投资能为资金的增长奠定基础。由于金融中介机构和市场在规模和政策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并能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共担的机制。此外,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投资者可以对金融产品的品种进行选择和组合,从而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

(3)增加储蓄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不仅有利于金融的聚集,更有利于降低交易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通过实施金融政策,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又能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举个例子,陕西某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开拓信贷交易,对社会和企业的债权和债务结构进行整合管理,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2.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

农村金融和增长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经过支付手段,从而有效提高储蓄率和资金的支配效率。此外,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会对金融产生促进作用。一方面,正规的金融机构能促进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使银行卡、信用卡等服务能得到延伸;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两大经济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和企业,因此必须要加快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村金融业务量。

举个例子,为了要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某地区农村政府建立多样化金融中介机构,降低机构的进入标准。通过对机构进行不断的改革,实现多方面合作,从而满足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农村的实际例子,对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只有调节好政府金融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促进两者的发展,才能有效提高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则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06(4)

[2]陈军,王亚杰.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02(3)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十四

摘要:从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来,农村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其底子薄、范围广、数量大、欠账多,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改变家长陈旧教育观念,加大力度推进家园合作等。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对策

1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1.1经费投入有限,办园条件差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就更大,再加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筹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先天不足。当前,虽然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加大,并有意识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但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却是杯水车薪。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一些农村幼儿园选址不合理,幼儿活动空间狭小,班额远远大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且对于整个园所缺乏合理的规划。在设施设备上,一些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数量的可供幼儿操作的玩教具,大型的活动器械除了滑滑梯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园在安全、保洁、消毒设施方面的欠缺。

1.2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流动性强

教师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足折射出农村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农村,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缺少专业发展机会等原因,鲜有具有幼儿教师资历的合格教师选择去农村工作,即使去了一些人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换取工作经验的“跳板”。这种现状一方面致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陷入极度匮乏的状态,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虽然有优质教师存在,但教育质量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1.3“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还是对将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都起着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始终存在于小学的影子里,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管理还是教育评价上都成为小学的预备班。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回顾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中普遍重视“读、写、算”的教育,而轻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

1.4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在一些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孩子的教养大多是由祖父母承担,在祖父母辈的人眼里,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他们不会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而孩子的父母也因为不在孩子身边,再加上工作繁忙,与老师很少有充分的沟通,甚至有部分父母觉得幼儿园没什么好沟通的,等孩子上了小学再于老师沟通也来得及。这种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脱节,使得幼儿园教育往往事倍功半,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对策

2.1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当前,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经费不足。现阶段,政府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经济支持者,在今后政府工作中要提高对这方面政策倾斜力度同时坚定不移的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巨大的资金缺口仅仅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填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拓宽资金来源,通过社会募捐、慈善捐助、企业对口援助等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我们要利用已有的经济支持,合理规划园所,维护、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2.2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尽快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教师编制、待遇等问题,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以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并将她们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其次,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可以通过与城镇优秀幼儿园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不断的交流研讨中改进观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园长的管理能力等。再次,可以通过城乡幼儿教师的双向流动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成长。

2.3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就要用活环境,不用死书本。首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孩子的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户外相结合、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其次,在五大领域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天然的环境,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自然事物或生活事件,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幼儿自由的环境,积极的引导幼儿去探索、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要更关注农村幼儿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发展。最后,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重视民间传统游戏的的价值。

2.4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推进家园合作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完成。我们必须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指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只是智育。幼儿园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家园合作,针对农村地区大多由祖父母辈的家长教养孩子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家园合作形式。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父母的沟通,将幼儿的成长现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父母,并向父母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j].2010.

[2]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十五

农村产业经济论文摘要

摘要:本文主要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农业产业化形成的有效途径,以此来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实现现代化农业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产业经济论文内容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农业经济也不断地发展。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必须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业生产为寻求生存,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农业产业化,力求将我国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化产业,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技术,采用标准化的生产,以大力发展农业,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为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开始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实现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能促进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从而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城镇化。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农业产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为使我国农业的发展更具国际化,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转变以往的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能突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将市场作为农业生产的导向,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2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2.1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新农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能使农业的发展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农业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优质产品数量增加,促使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实现规模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农业开始慢慢转型,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形成产业链,以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2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

农业产业化打破了传统小农经济模式,让农民的生产更具有导向性,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以使其生产更具有针对性。农业产业化将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效的结合,将小农户团结在一起,减少风险指数。通过产业链的形式,让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发展,进而保障农户的收益不受到损害。农业产业化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减少农业生产劳动时间,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率,创造更多的利润。其主要是通过企业和农户或是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来进行农业生产,以使企业和农户共同承担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一同享受所获得的利益,以实现产业经营一体化,扩大农业的收入来源,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保障农民的生活质量。

2.3农业产业化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能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将农业与市场相结合,以实现城乡结合,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由于农业产业化是将农业与工商业融合在一起的新道路,其能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形成,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3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形成的有效途径

3.1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前提便是拥有专业的生产基地,以形成区域化生产。生产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基本情况,要以当地的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此发展特色的农业产品,开拓产品市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农业生产要重视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以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2不断地创新科学技术,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的发展中也不例外。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不断地创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精加工技术和降低耗能的技术。深入农业改革,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与时俱进,具有现代特点。要做好农业技术示范工作,教会农民如何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大力宣传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保障农业产品的高质量,促进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3.3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做好指引工作,制定科学的相关政策并贯彻落实;要在各地区之间做好桥梁工作,加强协调作用,以保障各地间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进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结束语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使我国农业在新时期下获得发展机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农业产业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陈旧的农业生产观念,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农村产业经济论文文献

[1]史继红.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以商丘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视角[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5).

[2]王玉锦.加速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

[3]徐文亮.浅析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3(13).

[4]唐本政.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经济的必要途径[j].北京农业,(30).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十六

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超前性主要是指具备战略的眼光,所生产的产品不仅要具有区域文化的特色,而且还能引领当前的时代潮流。

农村文化建设论文范文一:产业融合中农村文化产业论文

摘要:总的来说,以农业为主导实施多种产业的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产业所具有的服务性以及辅助性等功能。

立足于彼此交叉、融合和渗透,能够产生新的产业形态,让现代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实现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农村文化产业

一、产业融合背景下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对策选择

1.提升产业融合的责任意识以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发展经济是各地政府的职责之所在系,也是本区域之中所有人应负的责任,因此,政府和本区域之中所有人均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全力积极维护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文化上的传承。

这样一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现本地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这是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

对于诸多农村地区来说,其区域之内特色文化产业往往积淀相当深厚,文化产业传承的任务极为艰巨。

要相积极传承特色化文化,不仅要注重于保护,而且还应当对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实施更为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依赖于市场化的运作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积极做大与做强我国的农村文化产业。

如此才能为文化产业之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有鉴于此,各地方政府均应在保护与传承文化产业经济责任意识的带动下,全力支持与引导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

2.出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提升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农村文化产业所具备的独特竞争优势就在于特色化。

在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应当致力于发挥特色,展现出优势,这就无法离开政府的积极指导与规划。

政府所提供的政策性支持能创设出一流的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情境,从而营造出肥沃土壤,落实文化产业经济今后发展的趋向,提升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凝聚力。

各级地方政府在当地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中应当着力体现出规划、引导以及管理等各项职能。

要在实施充分调查与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我国农村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依据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依据本区域的特点以及优势,健全完善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农村文化产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特色化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规划中要做到以绿色文化产业观为主导,积极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

3.推动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以提升农村文化产业的活力

持续创新是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就当然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经济所提供的各类农业产品具备了质量不高、服务层次较低等问题,由此而导致农村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欠缺活力。

文化产业经济能够为现代人直接提供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消费品,所以,要求文化产品以及服务应当扎扎实实地立足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的创新性开掘,以目前已有的农村文化资源为前提,积极开展文化再造,满足持续变化的精神层面上的需求。

要按照消费需求所出现的新变化,运用产品创新以实现产品与服务具有适应性、超前性以及高质性。

适应性主要是指应当观察市场的变化,让产品能符合广大客户的切身需求。

超前性主要是指具备战略的眼光,所生产的产品不仅要具有区域文化的特色,而且还能引领当前的时代潮流。

高质化主要是指要合理地融入现代新元素以及新技术手段,持续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做到以质取胜。

在农业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中,还应当适时从政府主导往市场运作进行转换,从而真正落实文化产业经济所具有的市场主体地位。

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农业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全面鼓励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共同来经营我国的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并且积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进入到文化产业经济市场之中。

二、结语

总的来说,以农业为主导实施多种产业的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产业所具有的服务性以及辅助性等功能。

立足于彼此交叉、融合和渗透,能够产生新的产业形态,让现代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实现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在产业融合程度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积极促成农村文化产业与别的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就能推动农村经济取得不断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多种产业的集聚区,进而发展成为动力极大、基础设施设备健全、人才资源丰富、资金力量雄厚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农村文化建设论文范文二:小议农村文化建设中文化站的价值

摘要:综上所述:乡镇文化站是一种多层次、多视角、多文化的复合型基层文化单位。

是一种以国办文化为主导,以精神文明为核心,以文化网络为布局,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队伍为主体,以提高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满足最基层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乡镇文化站

当前特别是乡村文化工作队伍人员知识结构偏低。

有的乡村没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专职人员,有的地方虽然保留了乡镇文化站机构,但人员素质状况不理想。

农民自办文化发展没有得到扶持,基础薄,起步困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文化站干部普遍以乡镇为主管理,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无法调配,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不能交流,缺乏活力。

同时,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任务是综合性的,要应对多个部门,难以专心于文化工作。

根据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因地制宜,首先是政府要重视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的功能,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然后是文化站要从当地情形出发,制定乡镇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活动深度,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有些少数乡镇党委领导,由于对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不是经济条件制约的情况下,乡镇文化站及基层文化工作发展滞后。

因此,加强乡镇文化站及基层文化建设,首先是乡镇党政领导要提高对做好文化站及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认识提高了,措施得力了,工作也就上去了。

文化站也要积极配合上级举办的各种科学、艺术、文化节等活动,向上级反馈乡村文化活动情况,及时得到主管部门的指导,同时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必要的文化活动内容的调整与活动形式的更新,及时将外面先进的信息资源传递到乡村,使农民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与时俱进。

三、加强文化站队伍的建设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关键,乡镇文化站的'文化员是弘扬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首先要加强自身成员的学习和提高,积极参加上级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函授班及加强个人业务自修,不断学习,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

同时,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农业科学技术,加强组织活动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使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头脑,使农民能信任自己,让他们产生亲切和依靠的感觉。

只有这样,各种文化建设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四、狠抓村落文化建设

村落文化的建立是整体乡村文化建设最基础的单元,村落文化是沟通社会与家庭的桥梁,村落文化是农民学习和传播知识的理想场所,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载体,村落文化的发展便于农民直接参与,增进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同时可以调动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精神,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前哨阵地。

因此,乡镇文化站应随时与农民保持联系,了解农民的知识需求和精神需要。

与农民一起根据当地的人文特点和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五、企业文化的建设

应对企业文化与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起到积极的作用。

企业文化和农村群众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乡镇企业的崛起及经济实力的日益增长,必将有力地推动乡镇文化以至农村整个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站要利用文艺手段和方式,协助企业组织一定规模的业务活动和联谊活动,协助培训文艺人才,围绕企业文化开展宣传,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使有关企业从中利益,乐于在经费上对农村文化事业作出反馈。

这就为文、企双方长期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新农村整个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六、乡镇文化站要做伯乐,及时发现人才,培养村落中新的文化和科技带头人文化站的成员不能呆在办公室里,必须保持走乡串村的良好习惯,甚至到田头地边去与农民交流,做农民的好老师和好朋友,激发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帮助鼓励村级文化室的建设,有条件的村要加大对文化室的投资力度,建力各类活动室,使农民有地方去,有地方学习。

综上所述:乡镇文化站是一种多层次、多视角、多文化的复合型基层文化单位。

是一种以国办文化为主导,以精神文明为核心,以文化网络为布局,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队伍为主体,以提高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满足最基层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乡镇文化站是最基层、最直接与广大农民群众打交道的文化工作单位,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它承担着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职能,是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为一体,服务于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

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十七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提倡’惠农(政策,因此,政府与农民一起承担的农村公共品的数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农村公共品供给能够促进农村农业技术的发展、增加农村物质和让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前进。

本文阐述了农村公共品的基本理论,剖析了农村公共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供给;关系

一、前言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对于促进农村和城镇经济一体化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比较少,供给预算较少和供给体系不完善,但是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在逐渐增大。

因此,分析农村公共品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必要的。

二、农村公共品的含义

农村公共品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由国家公共部门由于社会发展或者农村技术原因提供给农村居民的与其他消费品没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以定义为只要国家政府提供给农民的产品与服务就可以成为农村公共品[。

]。

三、农村公共品的特征

(一)具有公共品的一般特征

普通公共品没有竞争性、排他性,并且是不可以分割的。

农村公共品没有竞争性,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农民对其消费时,如果多一部分消费品并不影响其成本。

农村公共品没有排他性是农村居民消费过程中使用的农村公共产品数量就在本地公共品数量范围内。

农村公共产品是向整个农村区域供给的,被供给区域的农民可以共同享受,不能被分割成多份。

(二)有限范围性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对特定的农村区域,一般是本区域中的农村居民可以共同使用,比如是辖区内的绿化建设,只有此辖区内的农村居民可以获益,其他区域的农民不能获益。

农村区域由于交通等原因往往是偏远的,其人口、物质不能有效流通,因此,农村公共品不能让所有人受益,其具有有限范围性。

比如,对于靠近海域的农村区域提供的防台风措施和靠近江河区域的农村居民提供的防洪措施并不适用于内地的大陆农村居民,此类农产品供给是有一定的范围局限性的。

(三)特殊区域性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的农村范围其气候、人口与和风俗都是相差甚远。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本地的政府单位根据本地的经济水平为了满足当地农民的经济需要发放的,因此这样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具有独特性和区域性。

比如在我国靠近海域的农民有防台风措施,靠近江河的农民有防洪措施[(]。

同时,对于人口较多的农村区域,国家给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要把握数量,满足当地大量人口;对于人口较少的农村区域,国家给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要合理、实际,不能造成农村公共品的浪费现象。

(四)政府保障性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通常是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生存和生活的需求。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首先要满足农民的生存,保障农民的经济能力和相关的权益。

我国的城乡经济一直在一体化的道路上,事实上农村的经济水平与城镇经济还是有差距,其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公共品需要增加。

比如,对于农村公共品的医疗、教育供给过程是受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保护的,获益的当地政府必须严格依照国家规定实施、执行。

四、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农村物质资本的积累

我国现在农村区域的物质依然比较匮乏,因此从多个方面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于物质资本是固定的、基本的,是别的任何东西不能代替的,所以通过政府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尤其重要。

农村物质资本的积累可以推动农村消费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缩小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之间的鸿沟。

农村公共品供给实质就是物质资本积累的一个方面,是物质积累的基础,按照农村经济的需求,对农村提供水、电、交通等方面产品的供给,增加对农村的公共品供给。

农村公共品供给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收入,返过来又为农村物质资本的积累创造经济条件。

在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注重对农村物质资本的’量的积累(和’质的变化、。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本的积累

新型信息时代的到来导致农村的物质资本可以被复制。

促进农村经济高效地进步,要注重劳动力的知识储备带来的利益。

劳动力资本是知识力量的主要传播者,因此,整合劳动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本的内在和外积累。

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还是满足其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也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增加其知识储备的途径。

农村教育公共品的供给发展、积累农村劳动力,培养农村知识性人才,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储备。

同时,农村公共品供给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上升,吸引城镇人才向农村区域发展,增加农村区域的劳动力资本积累。

目前这种现象仍然较少,但是随着国家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和政策的完善,加大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这种现象时有可能实现的[)]。

(三)促进农村技术资本的积累

农村经济技术的发展是农村经济进步和现代化的关键。

从国外农村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农村技术资本是其他任何资本形式都代替不了的并且不可比拟的。

增加农村劳动技术资本的积累,是保障、促进农村农业经济进步的最有效方式。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进行农村经济技术积累的基础,也是其主要途径。

农村公共品的对农村经济技术的供给包括对农村的水、电、交通、教育、农业技术、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供给。

比如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对农业生产知识的'宣传、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农业生产资料的发放。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可以帮助农村的基本技术变为新型的高效的符合现代科技化的技术,农村基本技术的变革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的保障,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可以满足其条件促进其变革和发展。

五、结论

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促进农村人力、物质和资本积累,夯实了农村经济基础。

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当中,首先保证足够数量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其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供给机制,在丰富农村公共品的基础上保证其供需平衡,以此来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农村经济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凤,赵建欣,朱璐华,等$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h]$安徽农业科学,(%。

[2]李毅$农产品供给激励、货币调控与通胀的管理目标[h]$经济科学,(%。

[3]郭燕枝,郭静利$我国农产品供给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h]$农业经济,(%。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十八

摘要:农业机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文章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简要阐述了农机推广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推广;农村经济;发展

1农机推广对农村经济的助推作用

农机推广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数据表明,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3.2万台,配套农具达到6.1万台(套),其中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285台(套),玉米、水稻收获机830台,公主岭市农机总动力85万kw,乡村人均收入5200元。

而到了,据不完全统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4.4万台,配套农具达到8.6万台套,其中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000台,玉米、水稻收获机3890台,该市农机总动力112万kw,转移劳动力30万人,乡村年人均收入1.1174万元。

随着农机具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显著增加。

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营造良好农村生产环境

在生产过程中,能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是生产工具的发展。

因此,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疑对农业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农村的生产环境得到改善,从以往的各种锹、镐、锄等零散工具到现在的大型耕、播、收等不同机械,使农村生产环境更加整齐、现代、立体,增加了农民的幸福感。

1.2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后,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剩余的劳动力即可转移到城市打工赚钱,在增加农民自身收入的情况下,也解决了城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城市的发展也能够贡献一份力量。

1.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浪费了大量资源,很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而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后,大力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使土地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农业机械生产效率高可对传统人力所不能及的土地资源充足利用;另一方面在单位面积土地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往传统耕作的方式由于人们的生产方式及自身体力等因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较低,而应用农业机械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方式更先进,因此,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1.4带动农机技术周边产业发展

农机技术的推广最直接的作用是带动农机技术周边产业的发展,例如农机配件销售、农机维修等。

这些周边产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农民可以瞅准商机,适时适地地投资,同时农村也可以因地制宜招商引资建立农业机械生产厂,均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加强农机推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1健全农机技术推广机制

建立健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符合的农机技术推广机制,从而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作出贡献。

一是各农机部门要同心协力为发展农机推广工作共同努力,使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各级政府也要大力支持,组织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农机推广工作中来,使推广达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营造一个从领导到企业到农民都重视农机推广工作的氛围,从而使这项工作更加顺畅的开展。

2.2加大扶持力度

随着国家对农业重视程度的逐年增加,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其中也包括与农机相关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对农民购买农机的做法是个极大的鼓励,也使得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农机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继续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既是提高农机购买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2.3打造综合素质较高的推广队伍

决定农机推广工作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各级推广部门首先要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业务水平高的推广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机推广工作有效开展。

主要做法:一是对已有人员进行培训,既包括业务知识的培训,也包括思想政治的培训,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才讲授、到先进示范区参观及自我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之后进行相应考核,以保证培训效果。

二是竞聘上岗,全社会范围内招聘相应的专业人才,通过层层选拔,聘用到适合本岗位的人才。

三是到大专院校选聘专业学生,为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既是更新知识、更新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储备人才的有效之举。

2.4大力宣传,加强示范

加强宣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发放传单等方式对新农机、新农机技术进行宣传,让农民更多地了解新农机、新技术及农机的发展动态,吸引农民多多关注农机发展。

同时,也要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各级农机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农机示范基地,让农民真切观看到应用农机的农业生产,同时利用该基地也能够培训农民如何使用农机。

从而,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十九

新农村建设时期,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实现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是现阶段中国改革农村经济的正确方向。实现农村金融的正确转型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农村金融结构转型的原因

1.金融机构相对单一,金融机构之间缺乏竞争性

国有商业银行结构性市场退出和农村民营金融市场进入不相匹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真正走上了商业化道路,实行“大银行、大城市、大行业”发展战略,逐步从县级市场退出,压缩了基层经营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是民营企业和居民融资的主要渠道,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和小企业失去了金融支持的主渠道。

建立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就必须要保障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会带动金融业务的多样化,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满足我国农村的金融需求,而且还会进一步推动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在在农村及乡镇的金融市场占主导地位,为农村金融注入了很大的一部分资金,在农业的资金周转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农村信用社开展这项业务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并且存在一些不利于这类贷款业务发展的因素:一是单笔贷款的额度小、期限短,贷款发放成本较高;二是贷款的.利率低,机会成本较高;三是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有限,无法全面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巨大的金融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金融组织的参与。

2.县域内农村信贷紧缩。

一是农村资金流出严重,特别是通过金融渠道(包括邮政储蓄)实现的农村资金净流出份额较为巨大;二是县域内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基本没有放款权利,对县域内经济主体的贷款增加很少。三是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的放款主要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国债配套资金和生态建设贷款等大型项目,而对农业生产和中小型工商业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却处于全面紧缩的状态,大量农村资金“农转非”,使本来不足的农村信贷资金越发捉襟见肘,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3.农村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不健全

尽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但农村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很小,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一是缺乏股权融资渠道,内部融资比例高,资金供给仍然主要依靠间接融资,较为严格的企业股票上市条件,只对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上市有利,导致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称。二是债务融资渠道单一,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债务融资,而债务融资绝大部分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较多的农村中小企业不得不以非正规金融形式融资,造成企业的成本上升,而对于大多数农村企业,由于无力支付民间资金的高利率,企业的发展后劲受到影响。

二、农村金融结构优化的思考

1.健全农村经济金融体系

要发展更全面的金融组织来参与农村的经济活动,大力的支持农村需要的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降低他们的门槛,给他们一些优惠和好处,让他们看到农村经济体制中需要他们,从而解决农村金融结构单一,资金融入小的问题,加大农村金融的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三农经济发展。

2.优化农村金融组织结构

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协调运转的机制,打破和消除垄断格局,真正形成基于竞争的农村金融业组织结构,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并存,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

3.农村金融结构转变方式

一是放宽对内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建立一批与传统体制脱离关系的、以民营企业为主要股东的银行,专门为高新技术产业、民营成长型企业服务。二是整合现有县域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金融机构的县域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组建地方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三是对现行农村信用社进行制度创新,改制为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继续保持目前的信用社合作性质,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四是合理、明确界定民间金融与高利贷、民间金融与非法金融之间的界限,并对一些具有创新性质的非正规金融市场活动给予引导。五是因地制宜地推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建立,构建以传统农村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市场。

三、结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支点,起到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血液”,它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和各类经济主体,在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没有高质量的金融发展,就没有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良好的农村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能够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良好的农村金融结构体系,必将撬动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4]何广文.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的路径选择[j].中国改革,2007,03:34.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二十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环节,中央已经连续12a将一号文件定为“三农”问题解决研究。

由此可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抓对象,也是中央关注点所在。

分析我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进入了“十三五”规划新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了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新常态。

在这情况下,持续快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对此,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3个方面来阐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发展新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要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首先要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速度,用更先进的农业科技去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例如,首先,利用现代化科技革新农业生产工具,将更多更先进的农具农机向农民推广,提高其农业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其次,加快农作物改良,利用生物科技和农业科技结合的优势,发展更多高产、优产的农作物品种,让农业增收增效。

1.2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兴的农村经济组织,既是连接农村家庭分散产销和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多年来聚焦“三农”问题所得到的产物。

通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首先,存在由当地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合作社,这种方式可以一切都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如合作社人才的招聘以及将农业研究成果转换成市场产品等,有龙头企业牵头,其产供销模式更加贴近市场要求。

其次,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其产业链也会进一步加长。

原本只存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但此时会向两端继续延伸,向上会将良种培育、品牌建设等,向下则是可以延伸到特色农产品市场调查等,不断了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和满意度[1],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更加丰富,更具发展潜力。

1.3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惠农政策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和补贴,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

首先,充分发挥农具、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作用,通过惠农政策来支持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其次,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防止受到不合理渠道的强制购买,导致农业发展受到阻碍。

最后,建立完善农业金融制度,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可行的信用担保,为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2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潜力

2.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技能

当前,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实施人才兴国战略。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现代化具有全局性的作用。

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科学文化水平就相应得不到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就会减缓。

因此,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必要保证。

当前,义务教育实施已经逐步迈入高水平,当务之急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在农村兴办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以此培养具有相当水准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新型农民[2],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在农业生产之余也能通过劳务输出获得额外收益,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生活富裕的要求,需要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完备依赖度比较高,畅通的交通运输能力、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快捷的电力通讯系统以及互联网交易系统都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正在来临,互联网交易平台逐步成为人们交易的主要媒介,农村也不例外。

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农村特色农产品,效果不可忽视,而这要求农村有着畅通的互联网信息网络[3]。

因此,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村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农民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手段。

“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等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农民增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当今,在我国农村中,实现“一村一品”等战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农户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借助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很好的效果。

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农户解决购买生产资料与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而且对于农产品后续的加工、运输等产业链也有着促进作用,使农户能够分享其余环节的利益,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其次,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会逐渐产生相关联的产业链,如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食品贮藏和保鲜运输等相关产业,还会促进物流产业进驻农村,提高农产品具备的附加值,这也是发达国家倡导并实施的提高农民收入最有效的手段。

在西方国家中,农业生产的初级产品直接销售的份额所占比例非常小,大部分的初级产品都会经过一系列深加工之后再进入市场销售环节,从而使其附加值成倍增加,如美国有80%的农产品会经过加工,附加值平均增长5倍。

4结语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针对农村、农业、农民三者制定彼此联系又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措施,三位一体的同时相辅相成。

增强科技推动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这些具体的措施是共同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2]胡文.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3]付涛.陕西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篇二十一

摘要:从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来,农村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其底子薄、范围广、数量大、欠账多,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改变家长陈旧教育观念,加大力度推进家园合作等。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对策

1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1.1经费投入有限,办园条件差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就更大,再加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筹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先天不足。当前,虽然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加大,并有意识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但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却是杯水车薪。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一些农村幼儿园选址不合理,幼儿活动空间狭小,班额远远大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且对于整个园所缺乏合理的规划。在设施设备上,一些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数量的可供幼儿操作的玩教具,大型的活动器械除了滑滑梯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园在安全、保洁、消毒设施方面的欠缺。

1.2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流动性强

教师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足折射出农村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农村,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缺少专业发展机会等原因,鲜有具有幼儿教师资历的合格教师选择去农村工作,即使去了一些人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换取工作经验的“跳板”。这种现状一方面致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陷入极度匮乏的状态,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虽然有优质教师存在,但教育质量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1.3“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还是对将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都起着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始终存在于小学的影子里,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管理还是教育评价上都成为小学的预备班。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回顾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中普遍重视“读、写、算”的教育,而轻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

1.4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在一些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孩子的教养大多是由祖父母承担,在祖父母辈的人眼里,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他们不会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而孩子的父母也因为不在孩子身边,再加上工作繁忙,与老师很少有充分的沟通,甚至有部分父母觉得幼儿园没什么好沟通的,等孩子上了小学再于老师沟通也来得及。这种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脱节,使得幼儿园教育往往事倍功半,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对策

2.1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当前,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经费不足。现阶段,政府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经济支持者,在今后政府工作中要提高对这方面政策倾斜力度同时坚定不移的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巨大的资金缺口仅仅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填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拓宽资金来源,通过社会募捐、慈善捐助、企业对口援助等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我们要利用已有的经济支持,合理规划园所,维护、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2.2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尽快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教师编制、待遇等问题,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以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并将她们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其次,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可以通过与城镇优秀幼儿园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不断的交流研讨中改进观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园长的管理能力等。再次,可以通过城乡幼儿教师的双向流动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成长。

2.3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就要用活环境,不用死书本。首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孩子的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户外相结合、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其次,在五大领域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天然的环境,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自然事物或生活事件,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幼儿自由的环境,积极的引导幼儿去探索、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要更关注农村幼儿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发展。最后,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重视民间传统游戏的的价值。

2.4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推进家园合作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完成。我们必须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指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只是智育。幼儿园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家园合作,针对农村地区大多由祖父母辈的家长教养孩子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家园合作形式。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父母的沟通,将幼儿的成长现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父母,并向父母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j].2010.

[2]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9508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