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00:30:02
最热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时间:2023-10-30 00:30:02     小编:QJ墨客

历史是人民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总结不只是对事情的简单归纳,还要有对过程的回顾和对成果的评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绘画技巧和艺术作品,供大家学习和欣赏。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体会思想感情。

3、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思想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树”中间的“又”第二笔变为了点,然后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把有关“去年的树”的命运的问题确定为主要问题。)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接读课文,其余注意倾听,看是否能朗读得正确流利。

2、正音,重点学习四个生字词的读音,齐读词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再次指名接读课文,分别是从开头到“向南方飞去”、从“春天又来了”到“鸟儿向山谷飞去”、从“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到”鸟儿向村子飞去“、从”在一盏煤油灯旁“到结尾,逐段引导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相机板书。

然后,让学生结合板书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看看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交流:

(1)鸟儿和树之间有了一个什么约定?

(2)这是一个怎样的约定?结合”一定“理解鸟儿的郑重承诺和决心。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体会二者之间的深厚感情。

3、指导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练读、同桌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思考:树会怎样被人伐倒?鸟儿会怎样向山谷飞去?

2、根据个人理解,完成填空:

鸟儿地向山谷飞去。

3、交流答案,谈谈自己的理由: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经过二年级的读和说为重点的训练,学生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学生们经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大量的阅读训练说话,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敢于在公共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使用生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准则设计教学。

本册教材编排的特点。本册教材采取自然发展的方式编写,单元的递进主要是为了突出阅读,防止附加的关于文体、写法之类的说教,以便促进儿童的大量阅读。课文中反复出现诗歌和儿歌,这不仅是增加情趣,更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逐步让他们感受美,创造美。学生的写作不仅仅成文,都有情感的支持、召唤,都有韵律、节奏的配合,所以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也应视作是更深的层次上的写作基础。本册共有课文48篇。在语文训练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上我们有以下几点计划:

一、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才能为上好课打下较好基础。通过读思查,反复诵读课文,认真思考与教材和教学有关的主要问题,然后适当地去查阅或参读教学参考资料,做到多读多思。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精心设计教学

首先教学设计树立大单元教学意识,从单元整体出发,从宏观上考虑好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时间,分配好每篇课文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从微观上来精心设计每篇课文、每个课时的教学。其次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感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的阅读过程去设计教学。最后教学设计注意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交错使用讲、读、议、练、问、答等多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注重学生的学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时刻挂在心上,考虑怎么学,学得怎样。抓好学生的预习,给预习的硬任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好自主、合作、探究,目标让学生明确,教材让学生感知,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小结,效果让学生评价;运用共同学习的原理,组织学生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尽量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学法指导,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坚持学教合一。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出路,课内外相结合

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光学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课本的文章无非是例子,让学生根据此掌握学习方法,大量的实践活动应靠课外去完成。

三年级部编版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花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三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观察翠鸟的外形,学会外貌描写的一些方法。

3、体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学会外貌描写的方法并实践。

体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一、导入

1、师: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节课就我们走进习作单元第一篇课文《搭船的鸟》去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出示搭船的鸟的图片。提问:看到图片,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见图质疑)

作者看到这样的画面,也有和同学们同样的疑问,那他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生:第一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看出来“我”观察了翠鸟的外貌。

生:“我”观察了翠鸟捕鱼的样子,从第四自然段看出来的。

2、师: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到位,预习工作做的很扎实。

三、深入研读

1、师:第一自然段说的是“我”在船上观察到的场景,那“我”都观察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师出示课件(图片文字)

生:我和母亲、翠鸟、船夫、下着雨、雨声沙啦沙啦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通过你们的回答,老师知道观察不仅是眼睛看到的,还有耳朵听到的。沙啦沙啦这个拟声词就是最好的证明。

2、第二自然段是对翠鸟外貌的描写,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这只翠鸟进行细致观察的?(出示课件)

生:美丽

生:作者是从羽毛、翅膀、长嘴的颜色进行细致观察的。

师:对呀同学们,这种先写总体印象,再说具体特点的结构是我们之前了解过的什么?生:总分(副板书:结构总分)

师:除此之外,这一自然段出现了一个动物——鹦鹉。它的出现是为了干什么呢?

生:和翠鸟做对比

师:用最有特点的、最常见的、最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体悟翠鸟的美。(副板书:手法对比)

4、师:看着这只美丽的翠鸟,用自己的话,介绍翠鸟的外形。(板书:羽毛翠绿翅膀蓝色嘴巴红色美丽)

四、小练笔

1、出示大熊猫图片,填空。

我看见一只大熊猫(),多么()。它的()

师:它的眼圈像戴了一幅墨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副板书:修辞比喻)

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种结构——总分。学习了一种表现手法——对比,巩固了修辞——比喻。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和之前学过修辞手法,按一定的观察顺序,用上写好外貌的小妙招,动手写写这只可爱的拉布拉多吧!出示拉布拉多图片。

五、主题升华

1、解“搭”

师:搭是什么意思呢?生:乘、坐

师:这种乘船的鸟,我们从后文知道它是要去捕鱼。翠鸟赶搭我们的船,我和母亲愿意让它搭船,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画面,一次多么平凡却有与众不同的旅行呀!原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这么的美妙。

2、出示课件,总结课文内容,板书留心观察、细致观察。

六、作业

练习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完成观察记录单。

教后反思

优点:

1、课堂设置环节完整、结构清晰。

2、外貌描写指导到位、层层递进。

缺点:

1、评价语过于单一。

2、过渡语缺乏美感。

3、上课过程中语气缺乏情感,没有抑扬顿挫。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四

第五课动物世界

教学内容:唱游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2、通过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表演,使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通过解决歌曲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感受切分节奏和符点节奏的音乐表现。

教学分析: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台湾叙事歌曲。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深受儿童的喜爱。可以借助故事教唱,以音乐表演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电子琴、蜗牛和黄鹂鸟的卡片、打击乐器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春天在哪里》带学生走入教室。

二、引入教学:

教师:“春天到来的时候植物们都开始发芽了,这时候有一种小动物也偷偷的探出了小脑袋。”(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图片)

三、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听音乐,讲故事。“那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

2、学生讲故事,做动作。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语气和动作。

3、(出示歌词)带有节奏的朗读,选一位同学带读,教师打节奏。

注:“葡萄成熟”和“等我爬上”的节奏。

4、听音乐,模仿动作。

5、教师:“那你们想不想把故事唱出来呢?”学生跟琴演唱。

6、教师范唱。请学生分析演唱的不同点,处理歌曲。

7、分角色演唱,四人一小组讨论自己担任的角色:“讲故事的人”、“蜗牛”、“黄鹂鸟”。注:“一步一步”的演唱处理。

四、音乐剧表演

小组讨论表演形式。1、先随音乐全班一起表演;2、请表演出色的学生来台上表演。

五、拓展

1、讨论:你喜欢蜗牛还是黄鹂鸟?为什么?

2、欣赏《蜗牛过桥》的组图,让学生发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六、小结与下课

说一说: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回家讲给父母听。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掌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五

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

2、本册要求认识303个字,会写300个字。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措施和方法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7、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评价工作安排

本学期评价主要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以品德修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成绩等几方面进行abc等级评价。

四、教学进度及每单元教学目标:

第1周:1——2课第2周3——语文园地一

第3周5——6课第4周7——语文园地二

第5周9——10课第6周机动

第7周11——语文园地三第8周13——14课

第9周15——16课第10周语文园地四——17

第11周18——19课第12周20——21课

第13周22——23课第14周24——25课

第15周26——27课第16周28——29课

第17周30——31课第18周32——语文园地八

第19周期末复习考试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六

1、借助工具书,积累字词。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乡土情结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川、草木、人物,故乡的一切,总是始终萦绕在心头。过去,有些准备漂洋过海谋生的人在背井离乡时,总要怀揣一把“乡井土”,并永生永世珍藏起来。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有一种聊以慰情的迷信,还以为人在百年之后,阴间有个望乡台,好让死者的幽灵在月明之夜,登台望一望阳世的亲人。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

2、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1910年生于北京,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并兼任旅行记者。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等,译作有《好兵帅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等,此外,还出版过多种英文著作。1999年2月11日卒于北京。

1、字词积累,注记拼音。

蹊跷嫣红倘若山坳掀启

镶嵌玛瑙草坪萧乾厂甸

2、火眼金睛,辨识字音。

(1)踏访踏实(2)殷实殷红(3)核桃枣核

(4)劈柴劈头盖脸(5)荷花负荷(6)匀称名称

3、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你是如何理解题目“枣核”的?

(3)文章围绕“枣核”都写了哪些事?请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的行文思路。

4、自主展示

在阅读中,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写在下面与同桌分享。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请你独立、快速完成《练习册》第六课一至六题,然后小组内交流。

《枣核》是一篇朴实中见深情,平淡中显奇妙的华人思乡文章。读完后必会引发你对“思乡”的深刻理解,那么,请你把你对乡思的认识和关于乡思的诗词写下来。

你对乡思的认识:

你积累的关于乡思的诗句: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王建《杂曲歌辞·辽东行》)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七

1.学习内容分析: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但是学生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本质、基本要求以及和以德治国方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同时,本节课又是在学习了第二课“树立宪法知识”之后,所以学习这课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崇尚宪法的深入理解,又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认识问题的经验,但是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还不强;而且针对治理国家,学生虽已有一些零星生活经验,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一个表象阶段,很多还模糊不清,而且学生从情感上也渴望了解关于治理国家的问题,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但是,由于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思维方式简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同学生一起编写课本剧,通过课上的展示、交流讨论到课中的头脑风暴及实践平台活动,使学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树立法制观念;

(2)理解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意义,能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了解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行使监督权。

2.能力目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2)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贯穿教师教学流程和学生思维发展两条线。首先是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从而为引入本节课做铺垫。

教师:古代的“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也就是所谓的“人治”(“君王即为法”)。

思考:是否有比“人治”更理想的治理国家的策略?

【设计意图】引发思考,突破难点。

教师归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治国安邦,曾是无数政治家和思想家苦苦思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法治是最为安全、代价最小,最能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首先我引导学生要想了解依法治国问题,(教案)让我们先来看看法治的内涵。

概念区分:法治与法制。

(ppt出示:法治――“法的统治”,相对于“人治”而言。法制――法律制度,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而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法治的内涵导出法治与法制的区分。帮助学生提升归纳总结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三)小组学习、合作探讨。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教师出示三个问题:由谁来“依法治国”?依据什么法?怎样理解“治”?

由怎样理解“治”,引导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展开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等三个问题的讨论,得出依法治国的主体、本质及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四)头脑风暴、培养能力。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课本剧中的案情发生在新发地商品批发市场,又会是怎样呢?让学生对比课本剧中说到的“人治”进行思考。(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归纳: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要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当然,实行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除要进一步加强、改进立法工作和执法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和机制,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我们中学生也是国家的主人,要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分析,加深对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实行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我们中学生要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实践平台:透过发改委关于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征求意见(视频),看依法治国策略的实施。

教师归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凭借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以德治国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方略,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是以实践平台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依法治国策略是如何实施的。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感受政治学科的学科价值。当然,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凭借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以德治国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方略,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二者相互联系、补充,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巧妙地渗透了辩证思维方法。

(六)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教材讨论题。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八

1、出示四字词语:

2、出示佳句名诗: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年之计在于春。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学生读词读句子。帮助学生进行有关春天的词句积累。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示《春日》)教师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指名读,师生评议。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第一课《燕子》讲讲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春天的美丽。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2、在其他别的诗人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课外再找描写春天的古诗阅读,体会诗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

师生合作读诗。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背诵古诗,默写《咏柳》;

2、完成指导丛书。

板书设计:

1、咏柳碧玉柳枝柳叶

妆打扮

一树满树

2、春日胜日晴日

滨水边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九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4、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重难点:识字,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我会认

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2、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方法。

5、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三)展示台

1、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2、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3、想认识谁的名字,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2、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3、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

4、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二)我会写

2、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学生自由读拼音)

3、教师范写“春”字。

4、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5、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三)读读背背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花园果园》。

3、小组互相读。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

6、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朗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2、留心观察春天。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1:“说春天”

(1)出示图,谈话导入。

(2)学生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和春天有关的故事、古诗与课文。

(3)指名说、背。

(4)说说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境2:“找春天”

(2)分小组交流。

(3)指名说,评议。

3、创设情境3:“赞美春天”

(2)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厅”和“剪贴组”。

(3)明确要求。

(4)各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

(三)总结

2、学生唱《春天在哪里》。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十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兴趣会比较大,但对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远离海域的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鱼类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大多数学生都缺乏感性的认识,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图片、视频展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等21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通过品读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语句,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以及物产丰富的段落,体会其准确、生动、形象的写法。

2、教学难点是:学生远离海域,对西沙群岛的景色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时要做适当引导,把语言文字转换为具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进行口头表达,在交流中加深对海滩的认识。

师:总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朗读课文,读懂文意

2、第二遍朗读,解决生字词

3、第三遍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由个人带动集体再来朗读感受美的句子。

4、第四遍朗读,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大意

(三)文本鉴赏

1、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顺序,找出风景优美的部分,抓住关键词落实鉴赏,朗读感受。

2、找出物产丰富的部分,鉴赏。

3、归纳文本结构,总分总。

(四)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习惯。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法,从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等几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进一步激起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经验不够丰富,对西沙群岛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对一些陌生的海洋生物缺乏感性认识。但是,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并且求知欲极强,他们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激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特点,本课教学首先立足本学科特点,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动画课件,冲破时空限制,创设恰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此,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目的,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演示法、设境酿情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平等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游览一番。

[课件演示]

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师旁白:在距离海南岛东南33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

(以谈话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对西沙群岛了解的兴趣,直接感观,简明扼要。)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

读文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此设计旨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整体感知本课所学内容。)

2、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自然段:

[课件播放海面景色]

(1)学生把从图上看到的,和同桌用最美的语言说一说。

(2)回到课文,指名读。

(3)勾画靓词佳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媒体提供的形象,能更好地理解内容和重点词句;教师则引导他们学会一种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三、四自然段:

齐读。

教师出示阅读提纲(这两段描写了海底的哪些生物?这些

生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画出表现鱼多的词语和句子吗?),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3)每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汇报,同时完成教师设置的练习。

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用“读―画―议―说”的方法,展开自由学习。教师巡回指导,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2)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对汇报不完整和有疑问的学生,教师将鼓励其他同学补充或再次以直观的图象引导他本人理解。

分男女生朗读。

第七自然段:

全班读。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祝愿的语气。

为什么把西沙群岛比作祖国的南大门?

教师小结。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抛出答案,只注重对学生引导、启发、点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多媒体播放抒情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这个环节,让学生完整地读,再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拓展

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美丽的景象选你最喜欢的来画。

喜欢动笔的同学,请你们把今天旅游的收获写一写。

喜欢唱歌的同学,试试把今天我们看到的景象唱一唱。

喜欢看书的同学,上网或者看书找找看看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爱说话的同学,不妨做一做小导游,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西沙群岛,喜欢西沙群岛。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拓展延伸,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教学后记

这是一次借助计算机媒体来完成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适时适当地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了学习主体的热情,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此外教师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十三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4、熟度背诵《花园果园》。

【重难点】正确书写句子。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节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前边我们学习了古诗《春晓》,又开展了找春天的活动,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请用完整句回答问题)

板书:公园、田野、我们身边……

二、我会认

1、出示板书: (学生自由读字)

2、小组合作学习,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3、集体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4、出示板书。

5、小组学习:

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字。

三、展示台

1、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几个新的汉字朋友。

2、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3、想认识谁的名字,你就走过去请教他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积累词语,正确书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过渡引入。

2、学生分组自由读词语:

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

4、扩展练习:

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二、我会写

1、过渡。

2、看看谁最先知道我写的是什么句子?

(学生自由拼读)

3、教师范写“春”。

4、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漂亮?

(学生书写)

5、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展示。

三、读读背背

1、过渡。

2、学生自由朗读《花园果园》。

3、小组互相读短文:

写的是什么?

4、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

5、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朗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

〖学习目标〗

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留心观察春天。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进入“日积月累”,揭示课题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

二、创设情景,口语交际,说春天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

(请几个学生简单说)

既然大家都说春天很美,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春天好吗?

这次说话有三个要求,请大家看着投影跟老师读一读,然后请大家在说的时候记住按要求完成,比一比这节课谁最好。

(学生说几个,教师板书一些)

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帮助大家说好话。请大家看投影,自己快速记几个,待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你喜欢的。

(学生看投影,边读边记)

(用一句或几句说说,要按要求说)

大家刚才说得真好,看看投影里老师还帮你提供了些什么?

(学生看投影,观察公园景色,然后同桌互说)

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什么?

(用一两句话说说,教师随时纠正)

说完后,再次看投影,让学生互说。最后指名说。

春天来了,在我们身边,你们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给学生看一两张画面,让学生准备说话)

学生开始说话,教师随时指导。

在春天里,你除了刚才说的和投影上看的以外,你还看到了哪些变化吗?

(蝴蝶、青蛙、蝌蚪……)

(教师板书题目)

三、指名说话

小朋友,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的景色最多、最美,但是要按要求说,好吗?

(再看一看投影上的要求,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投影,从中选择自己想说的春天的某一地方,按顺序说出特点。)

学生开始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名说,师生评议

刚才大家说得都很好,现在我们让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比一比,看谁的好,好在哪里。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十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3、指导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提示)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司马光,最后。

[低年级小朋友的概括能力不强,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说得较有条理。]

过渡: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读,想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指名读,交流,相机理解个别词语,朗读句子: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古时候:距离现在很远的时候,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是发生在距离现在近一千年前。)、地点(花园里)、人物(司马光和小朋友们)

提示,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好。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远处有一口水缸,缸里有水。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师:是啊,小朋友们在这里玩真是太危险了。<你说得真清楚,相信你能把第一小节读得很好。

过渡: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可你们知

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读读第二小节,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水缸里。)

2、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缸?(指名说,强调“在假山下面”,“大”,“装满水”)一位小朋友掉进这装满水的大水缸里,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呢?(指名交流)

3、是啊,这时的情况十分危险,真是“千钧一发”(出示词语,领读)突然发生这们的意外,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4、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

(1)他们会怎么喊呢?

(2)小朋友们有的都急哭了,有的大喊救命,还有的跑去找大人来帮忙,急坏了的小朋友还可能会怎么做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3)小朋友们真是急啊,你们看到这们的情景心里急吗?那你们一定能读好这一小节。(自由读,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读读第三小节,把写司马光动作的词圈出来。

2、指名说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3、比较句子:

司马光没有慌,他拿起一块大石头,砸那口缸。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4、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1)指名。

(2)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3)一起读好这句话

五、总结全文

1、小朋友被救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可多亏了司马光了,谁来夸夸司马光?

2、司马光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一点也不慌,我们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形容(出示:“临危不惧、从容不迫、方寸不乱”领读)在这么危急的时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办法,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出示:“多谋善断”领读)。

4、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齐读全文。)

[“多谋善断”这个词语是指“很有智谋,又善于决断。”课堂上小朋友们想到的办法,可能司马光在当时也想到了,这是他的有智谋,但这些办法中用石块砸缸在当时是最好最有效的,司马光善于决断,总结下来,司马光是个“多谋善断”的人。可以看出重点是在办法的好坏、是否有效上,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在对比中突显司马光的“多谋善断”。修改如下: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十五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基础知识:(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基本技能:(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2)培养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第二课时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自主阅读中悟出表达方法;读后的感受;发表个人见解。

3)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词,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行为:

(一)检查预习:

1提前一周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学生课余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资料。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为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做铺垫。

(二)激趣导入:

2播放风光片。这节课我们就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加美妙的感受。

3板书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请学生说说看到课题有什么问题。

4点明本课时学习目标。

1听师导入,观看地图,找西沙群岛的位置。

2观看风光片。

3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4明确学习任务。

1从学生喜欢的旅游导入,激发学习欲望。地图的出示使学生明白西沙群岛是我国海防前哨。

2播放课件创设独特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辅助作用。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4目标总领本课教学。

(三)自主学习:

1提出自读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组织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威、武、辈、蓝”。

4说说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交流词义。(字面理解,换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3书写生字。

4自由发言。

1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运用多种形式理解词义,克服过去死记硬背词义的现象。

3规范学生的书写。

4学生谈读课文的感受,整体把握课文。

(四)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2)西沙群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特点?

2教师板书:风景优美:(海水)

物产丰富:(海底)(海滩)(海岛)

3谁愿意把2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注意思考海水有什么特点?圈出最能体现特点的两个词。

板书: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4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5海水真美呀!为什么这么美?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6及时朗读指导。

8板书:

a)珊瑚:各种各样有的像像

b)海参:到处都是懒洋洋蠕动

c)大龙虾:披甲威武

d)鱼:

数量多:成群结队数不清一半水一半鱼

种类多:各种各样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9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1齐读自读提示。

2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的可爱呢?课文怎样具体描写的?

3(1)学生汇报最能体现特点的词。(2)具体说说海水是怎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

4观察课件,齐读这段话,用“因为……所以……”来解释。

5用“因为……所以……”写一句完整的话。

6带着想象把海水的美读出来。

7小组讨论交流:

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8把喜欢的海底生物介绍给大家。

9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

1学生围绕自读提示自主学习,构建了“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概括段落的初步能力。

3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

4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说话,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5读写结合。

6反复读中感悟,不知不觉地积累、记忆,轻松简单。

7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现了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

8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9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情感。

(五)课堂检测:

出示课堂检测题。

1听写词语。

2课文按、()、()、()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课堂检测题紧扣课文重点词语和课文的写作顺序来设计。

(六)课后小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知道了(),走进了海底,欣赏了(),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海岛上又是怎样呢?下节课继续游览。

学生说说学了本课的收获。

学生说出阅读本课的感受,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七)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2抄写生字,每个字写两遍。

写作业。

作业布置紧扣基础知识。

(八)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光优美物产丰富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a)珊瑚:各种各样有的像像

b)海参:到处都是懒洋洋蠕动

c)大龙虾:披甲威武

d)鱼:

数量多:成群结队数不清一半水一半鱼

种类多:各种各样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课文重点词语。

(九)教后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行为:

(一)激趣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和海底,谁愿意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介绍。

2大家可以考考小导游,有什么问题尽管提。

3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5—7自然段,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宝岛的感情。

2)欣赏优美词句,体会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感情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自由介绍。

2学生质疑,释疑。

a西沙群岛的海面为什么五光十色?

b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齐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

1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西沙群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阅读能力。

3学习目标统领全课教学,突出“任务型教学”。

(二)合作探究:

1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又是怎样呢?有哪些句子比较感兴趣?

2出示自读提示:

1)海滩上又有什么呢?它们有什么特点?

2)默读六自然段,用“--”画出表示鸟多的词。

3根据学生汇报及时板书:

贝壳:美丽大小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海龟:庞大成群四五月产卵笨重

鸟多:天下各种遍地堆积厚厚

4随着祖国的建设西沙群的前景怎样呢?着重强调“更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再用不同的符号批注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2齐读自读提示。

3小组自学,讨论,交流,汇报。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边读边批注,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围绕自读提示进行小组自学,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4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三)总结提升: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在你们的手中西沙群岛的前景会更好!所以,你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从小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谈谈学了这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自由表达,发表个人见解,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拓展延伸:

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的课件。

阅读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推荐网站。

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五)课堂检测:

出示课堂检测题。

1照样子各写三个词语。

圆溜溜()()()

飘飘摇摇()()()

2选择正确的解释。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水和鱼一样多。()

2)水多。()

3)鱼多。()

3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1)下课了,()。

2)公园里的花五彩缤纷的,美丽极了,()。

突出词句的训练,注重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写话能力,增强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学习文中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六)作业超市: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你对西沙群岛的向往和热爱。可以写一写,可以画一画。

学生写一段话或者画一幅画。

分层布置作业,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使主题升华,课文得到了延伸。

(七)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贝壳:美丽大小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海龟:庞大成群四五月产卵笨重

鸟多:天下各种遍地堆积厚厚

板书突出重点词,使人一目了然。

(八)教后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十六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体会思想感情。

3、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思想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两课时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树”中间的“又”第二笔变为了点,然后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把有关“去年的树”的命运的问题确定为主要问题。)

1、指名接读课文,其余注意倾听,看是否能朗读得正确流利。

2、正音,重点学习四个生字词的读音,齐读词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再次指名接读课文,分别是从开头到“向南方飞去”、从“春天又来了”到“鸟儿向山谷飞去”、从“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到”鸟儿向村子飞去“、从”在一盏煤油灯旁“到结尾,逐段引导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相机板书。

然后,让学生结合板书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交流:

(1)鸟儿和树之间有了一个什么约定?

(2)这是一个怎样的约定?结合”一定“理解鸟儿的郑重承诺和决心。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体会二者之间的深厚感情。

3、指导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练读、同桌分角色读)

1、指名读,思考:树会怎样被人伐倒?鸟儿会怎样向山谷飞去?

2、根据个人理解,完成填空:

鸟儿()地向山谷飞去。

3、交流答案,谈谈自己的理由:

部编版三年级枣核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背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文章。文中的语句生动、形象,大量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是刚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习作的一篇好素材。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句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

2、运用排比的手法,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把事物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2、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

3、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二、感受鱼多,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鱼多)

2、这么多的鱼,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赶紧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鱼很多。

【出示句子】:

1)生1: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西沙群岛的海底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生汇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看【出示选择】

渗透写法:作者夸张地写出鱼占了海洋的一半,这样写的目的不仅告诉我们鱼多,还能引起我们丰富的想象。这么好的修辞手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试着用上哦。

2)生2: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引导学生理解“成群结队”】

过渡:积累词语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写好习作,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可要记住了!

4、作者不仅在这段的开头总体写出了鱼多,他还对鱼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请默读这段话,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

5、1)你喜欢哪种鱼?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并板书:颜色、外形、动作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讲讲排比句的好处:

大家有发现作者是运用了什么句式把这四种鱼的颜色、外形、动作写具体的呢?(排比句)

小结:作者运用结构相似的排比句,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就把鱼写得更有趣、更生动了。来,一起读一读这些好看的鱼吧!(齐读)

6、好看的鱼还多着呢。想不想看?【出示图片】

7、1)现在你就动笔从颜色、外形、动作三个方面写下你喜欢的鱼,再用上比喻、拟人把它写得更生动。

2)学生写作

3)片段展示:来,把你写的鱼介绍给大家。(展示两到三篇学生习作)

8、小结:从同学们的笔中,我们又见到了这么多种鱼,不过就算我们全班人一起写,写个几天也写不完西沙群岛的鱼。怪不得人们都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教学总结:

在这节微课中,我主要讲授课文第四自然段鱼多的部分。我能抓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运用排比的手法,在让学生仔细观察出示的鱼的图片的基础上,仿照第四自然段“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把所看到的鱼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0291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