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00:37:06
专业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大全(19篇)
时间:2023-10-30 00:37:06     小编:GZ才子

通过总结,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进行相关资料和文献的查阅,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一

小学的时候,我读到了钱学森的故事,懵懵懂懂间,对“航天”有种崇拜的认识。那个时候的“航天”之于我,是崇高、神秘而遥不可及的。当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机缘巧合的进入了“航天”这个大家庭,慢慢的理解了承载着国人对“航天”事业的光荣背后的厚重。

记得那年初到,单位的档案库里封存已久的资料需要整理,翻着那一页页年纪比我还大的发黄纸片,手都会不自觉的小心翼翼,生怕这些历史会被我的不小心撕破——在这片鄂西偏远的大山里,在环境条件恶劣、科技资源匮乏的年代,是什么样的信念,通过这一张张手写的图纸、设计文稿,生产、制造出一代又一代高精尖的航天产品。

翻开江河大事记中这样记载:“1970年3月19日,以七机部四院组成,以三八厂副厂长张星堂同志为首率领选点人员起程选点。成员有:……”我搜尽脑子里的历史知识,试图去想象那个若即若离的年代,却始终打不开时间的门。也许是这样一个热闹而艰辛的场面:勘探选址的队伍怀着一腔扎根三线为国防的信念,走进了莽莽大山,或许因自然所带来的挫折而有过艰难,但是始终陪伴的还是那颗燃烧着的拳拳之心。今天,俯瞰这“三道沟”,从蛮荒到因为来了勘探队而形成的阡陌,再到如今的整齐工房,闭上眼,只需静静的听,似乎风中就飘荡着永远流传着的故事。

“三线”虽然偏远而清苦,但是始终会有一种信念在激荡着每一个参与航天事业的人。现在再去读钱学森的故事,更能深刻的理解为何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他毅然决然放弃条件优渥的国外,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信念能如此之强。

“一定要把三线建设好”……等标语。站在它们面前,觉得时空会瞬间转移,回到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它们并不是一行行沉默的文字,而是整齐的队伍在党旗下庄严的宣誓,铿锵有力、响彻耳际!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筑成梦想。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二

“5、4、3、2、1,点火!”(10月31日)15时37分,伴随着01指挥员铿锵的点火口令,长征五号b遥四火箭承载着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直奔寰宇。梦天实验舱精准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与发射塔架隔海相对有这样一处地方——这里树木苍翠,草叶青葱,一年四季都透露着鲜润与生机,山的怀抱中,阳光映衬下,闪烁着四座纯白色的测控设备圆顶,这里就是铜鼓岭测控点。测控点内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手握“万里海天第一棒”,编织成一张“光雷遥安测控网”,在白云山海间踏浪逐梦,为胜利提供保障。

“我要做追踪火箭的千里眼!”

铜鼓岭测控点内,巨大的防护罩缓缓打开,光学设备的巨大镜头在阳光照射下光彩闪烁。一旁的综合机房内,李浩正端坐在电脑前进行跟踪飞球的演练,光学设备在他手中“听话地摆着头”,稳稳地追踪预设目标。

“我的工作就是追踪火箭,留下高清图像。”据李浩介绍,光学设备跟踪测量是个精细活,小小的操纵杆控制方位可变360°的庞大光学设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失目标,导致任务数据收集的缺失。

“压力总会有的,但压力督促我全力以赴。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次练习都要有成效,哪怕更加稳定一毫米。”李浩说,每次训练他都会当成实战看待,摊开李浩的手掌,清晰可见的红肿,这是长时间手握操纵杆形成的。

为了锻炼自己操作稳定性和跟踪目标的能力,自担任光学操作手以来,李浩几乎有空就“赖”在设备上。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不行就练什么。为了更好指挥决策和处理图像信息,他根据不同跟踪环境,不断提升训练难度,改进训练手段。上岗6年,李浩累计完成50多次航天发射任务,因跟踪稳定、拍摄清晰,受到了上级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2019年,李浩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党组织接受了他的入党申请并按期转正。“作为一名党员,我将继续为自己热爱的航天事业不断奋斗。”李浩在转正时这样向党组织保证,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用手中小小的操纵杆助力祖国的航天事业。

“我们和点号共同成长。”

为了检查设备,雷达技师管世磊正爬上4米多高的雷达基座。为了防止海风和雨水侵蚀,基座上安装了一个直径2米多足球样的钢罩,罩外三十多度的高温,闷热的罩内已达到四五十度。管世磊要一点点排查电路,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每次检查完都会湿透衣衫,而这样的日常检查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从业20余年的管世磊是铜鼓岭上的老人了,被大伙亲切地称为老管,“我来铜鼓岭已经9年,从一名普通的雷达岗位操作手成长为雷达技师,和这个测控点号一同进步。”管世磊说,2013年铜鼓岭测控点刚开始建设他就来到这里,参与了铜鼓岭测控点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建设过程。

“每次火箭发射屏幕上的两道短杠就是我们的目标。”管世磊说,火箭升空后,他们需要通过雷达设备实时捕获火箭的姿态以及方位距离和角度等数据。“从有效捕获、判别再到重新送出数据,要在5到7秒内完成。”据管世磊介绍,作为第一棒,如果他们操作的雷达设备未能有效捕获信号并将数据传递下去,后续分布全国各地的测控点将如同大海捞针一般,为此管世磊练就了一手跟踪绝活,参加超过百次任务的他,从未丢失过目标。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能够作为一名航天人有幸参与到祖国航天事业当中,我觉得很自豪!”管世磊说,“如今中国能够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我深知这离不开老一辈航天人的付出与努力。作为新时代的航天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在本职岗位上,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突破,苦练本领,不断提升能力,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作出贡献。”

“做一个不分白昼的追星人。”

遥测岗位主要负责在发射过程中对火箭遥测数据进行接收,并传送至中心计算机。为了保证遥测数据接收平稳顺畅,经常能够看到马亮等遥测岗位人员加班加点鏖战在机房,反复检查核对数据参数,进行设备性能检查评估,“一切都是为了火箭发射之后能够跟得住、数据传输得更加平稳。”马亮说。

任务前夕,为了做好万全准备,马亮和同事们一同进行“双想”。这是岗位上的传统科目,回想设备曾经出现的故障,提前检查,整改到位,预想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处置预案。“备份的工控机板卡是新换的一批,如何保证使用中不会出现突发问题?”“火箭起飞后,基带需要在两个状态下切换,码率、帧长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状态下如何保证火箭信号不受干扰?”一个个问题被提出,被解决,以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遥测岗位不仅需要执行航天发射测控任务,还常年担任卫星长管任务,设备技术状态的频繁切换给岗位人员增加了不少压力。测控点三面环海,夜间常有雷雨天气,马亮等遥测岗位人员经常要半夜跑到基座关设备,断线路,以防设备被雷击损坏。“出现强风雨根本不能打伞,关闭设备回到宿舍衣服早就湿透了。”马亮憨厚地笑着说,晚间有时设备还会丢失卫星目标,需要重新向上级申请参数,计算跟踪弹道,并切换手动重新跟踪目标。工作实际使得马亮经常不能睡个好觉,但他从未有过抱怨。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后,马亮和大家简单庆祝,当晚又匆匆投入到新一轮长管任务中。

“执剑九年,从未出鞘。”

铜鼓岭测控机房内,安控系统组长张瑞正和组员反复来往于中心机房和设备基座,测试各项数据,认真比对参数指标,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我们的工作事关火箭的安全控制。”据张瑞介绍,安控岗位是火箭飞行状态判断和应急处置的关键岗位,在火箭升空后,如果出现故障或者是偏离轨道,它会向火箭发射一道安控指令,让故障的火箭炸毁,避免对途经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除了日常设备维护,还需要进行跟标测试。“我们会自己安装多个靶标,再用设备进行跟踪训练。”张瑞说,这些靶标需要挂到测控点旁一座陡峭的野山顶上,因为尚未开发,每次张瑞只能和组员带着镰刀开路上山,一来一回,道路泥泞,蚊虫叮咬,枝叶划伤,这些都不能阻止他们的脚步。“上山挂标的路并不好走,但为了提升设备跟踪性能一切都是值得的。”张瑞说。

自投入使用以来,安控设备状态指标时刻保持正常,但却从未使用,“作为执剑人,希望这把利剑永远不会出鞘,但我们一定会随时做好准备,守护火箭飞行的最后一道保险!”张瑞坚定地说。

问天之路踔厉奋发,航天未来辉煌可期。空间站任务的圆满成功让铜鼓岭测控点的航天工作者们信心满怀、激情澎湃,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继续紧握“万里海天第一棒”,将“测控网”编织得更加紧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工作,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贡献更多航天智慧、航天力量、航天成就。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三

10月31日15时37分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11月1日4时27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至此,中国空间站已经三舱合体,梦天实验舱将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将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总重量约为90吨,是我国太空在轨最重的航天器。

这也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中正式安家了,央视发了一个视频汇总中国空间站发展历程。

从1992年9月21日正式立项算起,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走过了三十年,最终使我国在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

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已经将14名23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队伍选拔新老混搭,形成梯次合理的“英雄天团”。

在系统构建方面,我国已经拥有两型低温液体火箭、两座用于载人航天发射的不同维度发射场、组建了陆海天基一体化的接力测控网、建成了体系完备的着陆场系统,未来还将开发新一代载人飞船。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四

决胜空间站,建功新时代。10月31日下午,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又迎来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

海天相接处,高大挺拔的发射塔架巍然矗立,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进入发射倒计时。

即将发射的梦天实验舱,将在轨与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t字形基本构型,标志着国家太空实验室建设的全面“竣工”,意义重大,使命非凡。

总长约17.9米,最大直径约4.2米,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和资源舱组成……据介绍,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方向实验柜,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大创新实践。

“各号注意,1小时准备!”

14时37分,发射任务01指挥员廖国瑞的口令响彻发射场区。远远望去,超大整流罩上印制的五星红旗图案和“中国载人航天”6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30年。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确立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为了“三步走”战略,一代代中华儿女仰望星空,将个人梦想和祖国航天事业相交会,生生不息、奔涌不止。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15时07分,指显大屏上,摄像头无死角传来长征五号b火箭的各角度画面和各项数据。高度可视化、信息化、自动化,是这座中国最年轻航天发射场的鲜明特征,也是空间站建造的强大支撑。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文昌航天发射场走过了15年。

2007年8月,为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海南文昌建设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一声令下,西昌航天人从“长征”一词的诞生地出发,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文昌航天人走过了2年。

这两年,面对突破极值的高密度任务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牢牢把握“一个体系推进、三个重中之重”工作指导布局,确保疫情防控和航天发射“两个万无一失”“两个全面胜利”,在这些年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下,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奋勇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的连战连捷,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

“5、4、3、2、1!点火!”15时37分,烈焰轰鸣、响彻海天,长征五号b火箭犹如一条巨龙,托举着梦天实验舱一飞冲天。

观礼台上的人群沸腾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热烈响起,欢呼声、喝彩声连成一片。发射场外的航天科普中心、淇水湾沙滩、石头公园人山人海,人们挥舞着国旗、高唱起红歌,举目礼送梦天实验舱飞向太空。

“中国空间站从这里飞向太空,这是文昌航天人的骄傲!”站在庆贺成功的“大红屏”前,广大航天工作者自豪地表示,要按照党的-建设航天强国的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10月31日,我们共同参与历史、见证历史!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五

长五b火箭是为了满足我国空间站建设等大型低轨有效载荷的发射需求而研制,它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中的一员,也是我国低轨运载能力最强火箭。火箭研制攻关历时10余年,克服了4大关键技术,为中国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长五b火箭已经圆满完成了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

此次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是长五b火箭执行的第三次空间站舱体发射任务,为了确保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航天人对火箭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长五b火箭不仅安全可靠、能力强,还可以为不同的“乘客”定制不同的“客舱”。在这次送“梦天”的任务中,长五b遥四火箭根据梦天实验舱的形状、重量进行了定制化设计。

梦圆航天 正当其时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作为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五b火箭是承载中华民族对浩瀚宇宙向往的“梦想之箭”,自出生开始,就被寄予厚望。

梦想启航,使命担纲。

2021年4月29日11时22分,伴随着撼天动地般的巨响,长五b火箭搭载着天和核心舱一飞冲天,拉开了中国空间站正式建设的大幕。

这一天,中国正式开启空间站时代。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长五b火箭送“天和”、托“问天”、举“梦天”,一次次点燃的航天梦,是伟大祖国的强盛之梦,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宇宙有多大,梦想就能走多远。

再过几天,梦天实验舱将带着中国人的梦想奔赴太空。对于中国航天来说,空间站只是飞向更深更远宇宙的一个必经坐标,未来,随着火箭助力中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中国航天的舞台也会更大、更好。

心怀梦想 不懈努力

在这次长五b遥四火箭转运中,与火箭朝夕相伴的航天人也一路相送,眼里尽是航天的“诗和远方”。面对未来,航天人将不负党和人民的嘱托和期待,踔厉奋发,坚定不移沿着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之路勇毅前行,以确保中国航天重大任务的成功,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

凝聚精神力量 继续奋斗前行

空间站建造任务过程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这个见证中华飞天梦想之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五b火箭和长七火箭用一次次新的任务标注着崭新的中国高度,以一次次新的飞行描绘着壮丽的中国航迹。

每一次发射前的转运都有一个激励人心的标语,凝聚精神力量,鼓舞士气、催人奋进,激励着航天人誓夺任务圆满成功,筑梦空间站。

2022年10月25日,长五b火箭与梦天实验舱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如今,空间站建造关键之战的号角,已经吹响。

向着光荣与梦想,航天人必将在党的光辉引领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秉承航天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六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公馆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贤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有的同学不顾集体利益,一心只为自己。例如他在拌种来回走动,看见一张桌子跌在地上,他不但不把桌子弄好,而且还残忍地踢上一两脚,是桌子雪上加伤。又例如是拔河,内部不团结,那肯定是全军覆没。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始一句警惕学生的话句。

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所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任重道远。团结是力量,刻苦是精神,科学是基石。

首先,我们要学习他们那顽强的意志。航天员在做超重耐力实验时那浮肿变形的脸,呼吸困难时紧咬的牙关,噪音环境下强制入眠,那超常的心理素质,无一不让人震撼!这是向人类极限能力发出的挑战。他们应当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其次,我们要学习他们那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航天员必须经过近乎苛刻的选拔,算得上万里挑一。更难的是,要掌握涉及30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没有刻苦的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七年磨一剑。他们应当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再次,我们还要学习航天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杨利伟曾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但是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在耀眼的光环背后,更多的是奉献和牺牲。所以,他们应当是我们人生的偶像。

所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或在你暂时还落后于别人时,请你想想这种航天精神我相信,你一定会把困难踏在脚下,把胜利握在手中!

每当我们遥望夜空,总会引得我们无限神往,何时能到月球上尝一尝吴刚捧出的桂花酒?何时能亲眼一睹寂寞嫦娥舒广袖?而今,希望将变为现实,20__年或许还要更早,或许那时,你们中的一位会坐在神舟n号上,带着全中国人的梦想飞向月球。努力吧,学子们,有了航天精神,你一定会一飞冲天!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七

今天,我们收看了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天空一号上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我们中小学生,讲授失重条件下的物体运动特点,以及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等内容。

在太空,可以随意地做翻跟头、打滚等高难度动作。在太空中吃饭可以像两人做游戏一样—你挤一点出来,另外一个人就用嘴巴接住。嘿,最有趣的是转陀螺了。当王亚平将手中的陀螺转动起来,我觉得此时的陀螺像有生命一样,像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上下翻飞,美丽极了。

在这里水是奇妙的。水可以像蒲公英一样飘浮在空中;水也可以像玻璃球一样被抛来抛去;在水上插上棒还可以变得像棒棒糖一样,真想上前舔一口呀,尝尝这里的它是什么味道!

在这里看地球是神奇美妙的。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辩,景色十分迷人。

啊,太空!你是我向往的地方。你的魅力、你的美丽、你的广阔和神秘吸引着我。请你告诉我你究竟有着多少秘密。

这浩瀚的太空上有着中国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国,我为你自豪,我为你骄傲!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八

航天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廉洁报国。

中国的太空部门,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最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中国太空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国内各行业中投入和产出比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头等的战略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航天部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工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廉洁报国的行业风貌,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应该像过去的大庆精神一样,成为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所有行业的楷模。

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当代大学生学习航天精神

1、学习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

由于美国和欧洲颁布的禁令,我国很难从国外获得关键的航天技术,中国也没有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航天事业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风险面前,中国航天员表现出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是顽强拼搏的斗志。航天员这次出舱面临着失压、缺氧、辐射和巨大温差等诸多困难。他们用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

2、学习航天人极其严谨的科学精神

神舟七号飞船零配件产地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并以百分之百的发射率和零失败率,创造了航天发射史上的辉煌。各参研参试部门和单位为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准备工作。从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焊接缝,到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宇航员细致的检查安全系带的动作,认真地阅读飞行手册等,这一切都是高质量、高标准、一丝不苟的,是来不得一丝疏忽大意的。这种不允许失败、不准有丝毫瑕疵的严谨工作作风,保证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

3、学习航天人志存高远、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漫步太空,这个在当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神七”升天意味着将打破这种局面。当我们沉浸在“神七”带来的欢乐和喜悦时,当我们为航天事业的辉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航天人勇于攻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特别是要学习他们在航天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志存高远、为国奉献、立足本职工作的精神。

结束词:

神七的成功发射不仅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代表航天事业的航天人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它促使当代青年学生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践行航天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九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它不是那么伟大,却隐含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现在的我们朝气蓬勃,可以大胆地追逐梦想,用青春的汗水挥洒生命的力量,用青春的画笔描绘生命的色彩,用青春的音符谱写生命的乐章。

小时候,我常听爷爷奶奶讲月亮上的美好故事:有美丽的嫦娥,有可爱的玉兔,还有一棵茂密的大树……现在,我给爷爷奶奶讲,月亮上确实有“嫦娥”——我国的月球探测器,还有我们的月球车。虽然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年纪大了,但年轻一辈已接过建设祖国的大旗,怀揣着更大的梦想,带着五星红旗奔向浩瀚太空。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北斗”指路到“嫦娥”奔月、“天问”探火,从无人飞行到载人航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中国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一次次在浩瀚太空中刷新“中国高度”。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像王亚平一样的女航天员。当我看见王亚平和其他两位航天员飞上太空时,我内心十分激动和自豪。我也想去太空看一看有多美、有多神秘。我梦想着到月球上游览一番,捡几块石头往上一扔,让石头飘在空中。我想在月球上散散步,感受空中漫步的美妙。我长大后要为祖国航天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为我的航天梦而奋斗,为中国梦助力添彩!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

我从小的愿望是:长大以后能当上一名宇航员,并像杨利伟一样,坐着航天飞机遨游宇宙。

有一天,我梦见我戴着航天头盔,手上拎着一个小箱子,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有人对我说,我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航天员,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氧气,需要这个小箱子维持氧气。

我乘着航天飞机飞上了太空,在太空中看见了美丽的景象。我们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到月球上探索信息。我们到了月球上,把种子种了下来,可是种子竟然消失了。我们还在月球上做了各种实验,返回地球了。我们把月球上的情况告诉了人们,人们对我们又是惊讶又是崇拜又是敬仰,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醒了过来,一看,啊,是一场梦。

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宇航员。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一

航天——这两个字从小就一直吸引着我。它对我来说很神秘,也很奇妙。

在我很小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宇宙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因为当时我很小,所以个人认为,宇宙是一个有趣好玩的地方;当我上小学时,老师告诉我:“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我才慢慢懂得了:宇宙是一个广阔而又神秘的空间。人类为了深入的了解它,创造了航天事业。

我开始被航天吸引。我也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穿着航天服,做在航天飞船上遨游宇宙,透过航天窗看着外面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的航天梦作文300字四年级作文。

我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去探索月球的奥秘,亲眼见证月亮上有没有嫦娥仙子和玉,有没有桂树和广寒宫。

想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我梦见我坐在航天飞船里,向神秘的宇宙驶去。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二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州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准备期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带领大家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聂荣臻元帅、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务,稳操接力棒。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三

大家好,我是海棠北校前京小学三(2)班的季子策。每个小海星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我也不例外,我就有一个航天梦。

我的梦想是当宇航员,在无边无际的宇宙畅游,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贡献。

这次神舟十三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其中有位女航天员王亚萍让我非常敬佩。王亚萍阿姨从小希望自已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女航天员。我想:她一定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只有付出过,才会有收获。终于,在选拔中,她斩兵截将,一路披荆斩棘,突破层层关卡,终于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目前第一位去航天的女航天员,让我们永远记住她的芳名——王亚萍。

我慢慢积累有关宇航员的知识,在太空里没有重力,物品如果不收好就会到处乱飞,所以在太空宇航员吃的一般是压缩饼干或者是装在瓶子里的牙膏状食物。除此之外更辛苦的是,宇航员要忍受长时间的孤独,遭受生理、心理的双重考验。

有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见我长大了,真的上了太空。太空真美啊!太阳系里有一颗通红通红的大火球,散发着蓬勃的热气,给予所有的行星旺盛的生命力。在众多行星中,有一颗最引人注目,那就是地球。她由生机盎然的绿和沁人心脾的蓝构成,绿色是森林,蓝色是海洋。海洋和森林的上空,弥漫着白色的气流,这便是供人类呼吸的大气层。她给了人类生命的基础,我多想从太空俯视她的全貌!

有梦想就要去实现,我一定要刻苦学习,热爱科学,为实现我的航天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四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是为什么呢?新征程的中国航天未来如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梦圆航天正当其时是为什么呢,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5、4、3、2、1,点火!”今天(10月31日)15时37分,伴随着01指挥员铿锵的点火口令,长征五号b遥四火箭承载着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直奔寰宇。梦天实验舱精准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与发射塔架隔海相对有这样一处地方——这里树木苍翠,草叶青葱,一年四季都透露着鲜润与生机,山的怀抱中,阳光映衬下,闪烁着四座纯白色的测控设备圆顶,这里就是铜鼓岭测控点。测控点内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手握“万里海天第一棒”,编织成一张“光雷遥安测控网”,在白云山海间踏浪逐梦,为胜利提供保障。

“我要做追踪火箭的千里眼!”

铜鼓岭测控点内,巨大的防护罩缓缓打开,光学设备的巨大镜头在阳光照射下光彩闪烁。一旁的综合机房内,李浩正端坐在电脑前进行跟踪飞球的演练,光学设备在他手中“听话地摆着头”,稳稳地追踪预设目标。

“我的工作就是追踪火箭,留下高清图像。”据李浩介绍,光学设备跟踪测量是个精细活,小小的操纵杆控制方位可变360°的庞大光学设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失目标,导致任务数据收集的缺失。

“压力总会有的,但压力督促我全力以赴。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次练习都要有成效,哪怕更加稳定一毫米。”李浩说,每次训练他都会当成实战看待,摊开李浩的手掌,清晰可见的红肿,这是长时间手握操纵杆形成的。

为了锻炼自己操作稳定性和跟踪目标的能力,自担任光学操作手以来,李浩几乎有空就“赖”在设备上。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不行就练什么。为了更好指挥决策和处理图像信息,他根据不同跟踪环境,不断提升训练难度,改进训练手段。上岗6年,李浩累计完成50多次航天发射任务,因跟踪稳定、拍摄清晰,受到了上级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2019年,李浩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党组织接受了他的入党申请并按期转正。“作为一名党员,我将继续为自己热爱的航天事业不断奋斗。”李浩在转正时这样向党组织保证,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用手中小小的操纵杆助力祖国的航天事业。

“我们和点号共同成长。”

为了检查设备,雷达技师管世磊正爬上4米多高的雷达基座。为了防止海风和雨水侵蚀,基座上安装了一个直径2米多足球样的钢罩,罩外三十多度的高温,闷热的罩内已达到四五十度。管世磊要一点点排查电路,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每次检查完都会湿透衣衫,而这样的日常检查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从业20余年的管世磊是铜鼓岭上的老人了,被大伙亲切地称为老管,“我来铜鼓岭已经9年,从一名普通的雷达岗位操作手成长为雷达技师,和这个测控点号一同进步。”管世磊说,2013年铜鼓岭测控点刚开始建设他就来到这里,参与了铜鼓岭测控点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建设过程。

“每次火箭发射屏幕上的两道短杠就是我们的目标。”管世磊说,火箭升空后,他们需要通过雷达设备实时捕获火箭的姿态以及方位距离和角度等数据。“从有效捕获、判别再到重新送出数据,要在5到7秒内完成。”据管世磊介绍,作为第一棒,如果他们操作的雷达设备未能有效捕获信号并将数据传递下去,后续分布全国各地的测控点将如同大海捞针一般,为此管世磊练就了一手跟踪绝活,参加超过百次任务的他,从未丢失过目标。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能够作为一名航天人有幸参与到祖国航天事业当中,我觉得很自豪!”管世磊说,“如今中国能够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我深知这离不开老一辈航天人的付出与努力。作为新时代的航天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在本职岗位上,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突破,苦练本领,不断提升能力,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作出贡献。”

“做一个不分白昼的追星人。”

遥测岗位主要负责在发射过程中对火箭遥测数据进行接收,并传送至中心计算机。为了保证遥测数据接收平稳顺畅,经常能够看到马亮等遥测岗位人员加班加点鏖战在机房,反复检查核对数据参数,进行设备性能检查评估,“一切都是为了火箭发射之后能够跟得住、数据传输得更加平稳。”马亮说。

任务前夕,为了做好万全准备,马亮和同事们一同进行“双想”。这是岗位上的传统科目,回想设备曾经出现的故障,提前检查,整改到位,预想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处置预案。“备份的工控机板卡是新换的一批,如何保证使用中不会出现突发问题?”“火箭起飞后,基带需要在两个状态下切换,码率、帧长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状态下如何保证火箭信号不受干扰?”一个个问题被提出,被解决,以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遥测岗位不仅需要执行航天发射测控任务,还常年担任卫星长管任务,设备技术状态的频繁切换给岗位人员增加了不少压力。测控点三面环海,夜间常有雷雨天气,马亮等遥测岗位人员经常要半夜跑到基座关设备,断线路,以防设备被雷击损坏。“出现强风雨根本不能打伞,关闭设备回到宿舍衣服早就湿透了。”马亮憨厚地笑着说,晚间有时设备还会丢失卫星目标,需要重新向上级申请参数,计算跟踪弹道,并切换手动重新跟踪目标。工作实际使得马亮经常不能睡个好觉,但他从未有过抱怨。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后,马亮和大家简单庆祝,当晚又匆匆投入到新一轮长管任务中。

“执剑九年,从未出鞘。”

铜鼓岭测控机房内,安控系统组长张瑞正和组员反复来往于中心机房和设备基座,测试各项数据,认真比对参数指标,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我们的工作事关火箭的安全控制。”据张瑞介绍,安控岗位是火箭飞行状态判断和应急处置的关键岗位,在火箭升空后,如果出现故障或者是偏离轨道,它会向火箭发射一道安控指令,让故障的火箭炸毁,避免对途经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除了日常设备维护,还需要进行跟标测试。“我们会自己安装多个靶标,再用设备进行跟踪训练。”张瑞说,这些靶标需要挂到测控点旁一座陡峭的野山顶上,因为尚未开发,每次张瑞只能和组员带着镰刀开路上山,一来一回,道路泥泞,蚊虫叮咬,枝叶划伤,这些都不能阻止他们的脚步。“上山挂标的路并不好走,但为了提升设备跟踪性能一切都是值得的。”张瑞说。

自投入使用以来,安控设备状态指标时刻保持正常,但却从未使用,“作为执剑人,希望这把利剑永远不会出鞘,但我们一定会随时做好准备,守护火箭飞行的最后一道保险!”张瑞坚定地说。

问天之路踔厉奋发,航天未来辉煌可期。空间站任务的圆满成功让铜鼓岭测控点的航天工作者们信心满怀、激情澎湃,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继续紧握“万里海天第一棒”,将“测控网”编织得更加紧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工作,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贡献更多航天智慧、航天力量、航天成就。

梦天实验舱是个身长17.88米,体重约23吨的“大块头”,内部设备达900多台(套),接口更是多达10万余个,其中不乏身材需以毫米甚至微米衡量的精微元器件。别看它们身材小,重要性却不遑多让,在浩瀚太空中展现着“中国精度”的力量。

在梦天实验舱上,微型特种电机是仪器设备完成各种动作的“神助攻”。可以说,凡是舱内需要动作的地方,都离不开电机。它们的外径可以小到几十毫米,最轻不过几十克。“在航天任务中,微特电机是真正意义上体格小、能量大的‘小金刚’‘小灵通’。”中国电科集团21所电机事业部高级工程师戚振亚说,该所共为梦天实验舱配套了10多个品种的微特电机,它们可以作为温控阀驱动机构调节舱内温度,也能担任货物转移的“搬运工”,还能驱动太阳能帆板对日定向,实现“蚂蚁搬大象”的效果。

如果把电机比作关节和肌肉,芯片则是大脑。中国电科集团55所主任设计师余旭明举例说,一枚仅6平方毫米的氮化镓功放芯片,却是载荷系统发射电路的关键核心元器件。它是深空信号传输的“放大镜”,为天地通讯搭建起高速路,且经过工艺和电路设计的技术创新,发射功耗降低了20%。目前,该所共有25种核心器件在载荷、火箭、地面测控等系统中应用。

航天科工三院33所研制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则是让梦天实验舱实时“感知”自身速度、位置的重要测量元件。如果有机会将它拆开,你会看到其核心部件石英摆片最薄的“梁”,厚度仅有头发丝粗细的三分之一左右,可谓“吹弹可破”。因此其生产过程必须精雕细刻,且要在洁净环境中完成装配生产。

而在梦天实验舱的“座驾”长五b火箭上,一条轻巧绵薄的纳米气凝胶隔热毡,能为发动机燃气管路周边的电子元器件提供有效热防护。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06所第五技术部副主任张凡介绍,气凝胶材料密度可低至水的四十分之一,却能在1500摄氏度的高温下显示出优异的隔热性能,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航天工程中将大有作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五

众所周知,中国航天虽然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我们中国有一个劲敌———美国。

这是我憧憬的中国航天技术的未来,我相信我们伟大祖国的航天未来不是一个梦。这不仅仅是祖国的航天梦也是我的航天梦。我长大之后一定要让这个航天之梦成为现实,让中国的航天技术攀爬到世界的最顶峰,帮助祖国实现这个航天梦。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党从艰难中诞生,在艰难中生存发展。白色恐怖中,凡共产党员和追求共产主义的进步人士,都有掉头的危险。一次次武装起义,一次次反围剿,我们的党和军队,都是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才生存下来的,当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数万人的红军仅仅剩下了两万多人,有名的、无名的,躺在雪山草地里的无数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托起了民族的希望,换来了我们今天的中国梦。

为了新中国,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视死如归,流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朱德、陈独秀、蔡和森、董必武等等,这些共产党的创造者、领导者和革命者,他们或清贫,或富贵,但为了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拯救灾难的人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选择了艰苦奋斗,不惜牺牲自我。

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都离不开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他们是民族的旗帜、先锋队和脊梁,他们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筑路者,他们用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英雄无畏的牺牲付出,挽救了中国,建设着新中国,富强了人民,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筑梦路上》,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前进足迹,对全党、只要用心观看,用心理解,我们就不难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高亢赞歌、这句人民肺腑之言的深刻涵义。吃水不忘挖井人,观《筑梦路上》,今天,无论党员干部、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唯有感谢党恩,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才能更筑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

孔明灯带着人们的希望升入高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点燃了人们渴望飞翔的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俄罗斯发射了第一个载人飞船,登上了那令人遥不可及的月球,插上了俄罗斯国旗。遨游太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广袤的太空充满了期待与向往。经过长时间的渴望与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许多成就。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基地起飞。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天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08年“神舟七号”也一遨游了太空,再次带着全国人民的心飞向了太空。2011年“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并以组合体方式成功实现在轨运行为举世所瞩目。我深信: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飞翔都牵动着炎黄子孙的心。

从1999年到现在,经过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航天事业终于得到了突破。这突破一直被人们牢牢的记在心中。希望在将来我国的航天事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希望在将来航天事业的鼎盛时期,大多数人可以亲自到宇宙中探索,揭开广袤宇宙神秘的面纱,完成自己心中飞翔的梦。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勤奋学习,以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每当夜晚仰望皓月群星的时候,在图片上看到宇宙景象的时候,在看着“神舟”号载人飞船拖着橘红色火尾从发射台上冉冉上升形成壮观景色的时候,我心中对神秘的宇宙再一次充满好奇心。“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千百年来无数的人对神宇宙的奥秘充满向往,希望能寻找到开启宇宙奥秘的金钥匙。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能找到这把金钥匙,文具盒类对宇宙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让我国的航天事业达到顶峰。

从小有人问我:”左汶鑫,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摇摇头,说:”不知道。“

现在有人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会坚定地对他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航天员!“

如果我真的当了航天员,那我会在火箭里看那调皮可爱的星星,我会对流星许愿,我会安慰嫦娥不再伤心!在宇宙中我会去探究奥秘,我会去寻找宇宙最大的行星,我会到火星看外星人,我会到木星去旅行,我会在飞船里像一只小鸟一样飞来飞去!我会拍许多的照片留作纪念,我会捉一个小星星做“星星”项链!看着满天的星星,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航天员!成为新时代一名杰出的女航天员。

梦想源于创新,实干成就未来。

——题记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本心是勇敢前行。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漫漫航天路,我们一直前行。

筑梦

古人对美好又神秘的宇宙有着别样的幻想与憧憬。他们创造出一个个神话故事,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表达内心对未知宇宙的期盼。在古人眼里,月亮里有嫦娥和玉兔,还有一段凄美又深沉的爱情故事,更有一段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情思。在他们眼里,宇宙是神秘的。于是乎,古人便开始了对宇宙的“求索”,这也恰恰萌生了航天梦的种子。

汉代学者张衡曾经提出无限宇宙的概念。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对于宇宙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一个人若没有怀揣过大的梦想,也就无法到达向往的地方。”我们的前人也正是怀揣着对神秘宇宙的幻想,筑起了这坚实的航天梦。

追梦

我们始终在追梦的路上。那片星辰大海,留下了我们的无数“第一次”——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嫦娥一号。从零到一,中国人凭借着自己的力量站稳脚跟,一往无前,无关比赛,无关输赢,这是我们对古人万般真切的航天梦最好的回应,这是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的执着探索。

先驱者们,带着面对未知的勇气,向太空挺进,无数次克服重重困难,无数次从头再来,才拥有火箭升空那一刻的光芒。中国人,航天人,用行动定义了中国勇气,定义了梦想究竟为何物,以及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我们始终在追梦的路上不断“上下求索”。

圆梦

随着我们不断求索,航天梦已真真切切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观察到了舱内的神奇设计,解答了我们心中对于太空生活的种种疑问。对于此次直播,我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的迅速发展,也看到了中国航天之路的光明前程。

若无实干,梦想也只是空想,又谈何创新?天文学家南仁东对待科研认真严谨,他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为我国的天文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没有踏实努力、反复实验、不懈研究,那么梦想就仅仅是个梦想罢了。科学家是如此,我们也是如此;航天是如此,学习也是如此。吾辈青年,应当投身于实践,做行动上的巨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本心是勇敢前行。筑梦,追梦,梦想的彼岸便是那星辰大海。

小时候看夜空的星星,我总觉得很神奇,喜欢问爸爸妈妈为什么天空中会有那么多亮晶晶的星星,它们都叫什么名字,我们可以触摸到它们吗?而爸爸妈妈的回答则激发了我更大的兴趣。我便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各种关于星空的课外书。每次拿到新的书籍,真是如获至宝,我有时都顾不上吃饭睡觉,恨不得一口气都看完。

为什么我对这片星空如此痴迷?那是因为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太多让我感到新奇的事物。宇宙是那么有趣又充满神秘色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也因此吸引着古往今来许多有志之士的追寻和探索。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万户的人想到月亮上去看看,于是他坐在椅子上,下面装了好多火药,椅子两边绑了风筝。虽然最后他失败了,但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想飞上月球的人。

后来,这个飞天梦也是中国人的`梦,所以我们国家一直在研究探索。东方红一号,嫦娥一号,神舟一号至十三号……这些都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的成果。现在我们抬头仰望,在那片浩瀚美丽的星空中,还有我们的三位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他们要在太空“出差”6个月,完成很多重要任务。

我相信有一天我们都能飞上太空,在空间站里飘着“走”,自由自在。到那时,我们可以到月球上去体验不一样的太空生活。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心中的航天梦积攒力量,让祖国的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

我在梦中乘着探索号载人飞船来到了太空。啊,地球真美!地球像蓝宝石镶嵌在无边的宇宙中。突然,我看到了一架蓝色的飞船向我飞来,透过玻璃看去,一个航天员向我点头示意。天呐!我竟然在太空中见到了航天员。我确定,他不是外星人,是和我一样来探索宇宙奥秘的人。我们用无线电波相互问好。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对日月星辰发出了追问。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当代少年继续完成中国航天梦的历史使命……我和搭档完成了太阳监测卫星计划,了解到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原理。我仔细地记在了探索太空的日记本上,等我回到地球,要告诉同学们,让他们知道中国航天之伟大。“叮铃铃……”这时,我的闹钟响了。我试着把眼睛睁开,原来我做了一个回味无穷的航天梦。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担负使命,传承梦想,努力学习,报效国家。我想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在宇宙中自由遨游。未来,随着每一次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将再一次挺起胸膛,向下一个目标阔步前行!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六

近年来,随着祖国的经济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科技事业也飞速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中,航天科技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杰出的。

在我年幼的时候,曾听妈妈给我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从那以后,我开始憧憬着,向往着有一天我也能像嫦娥一样飞到月亮上,去看看那传说中的广寒宫。

原来我以为只有传说中的天神才能在宇宙苍穹间畅游,但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人类也可以飞向宇宙,在其间自由的翱翔!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安全返航;二零零五年,“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二零零七年,“嫦娥一号”探月飞船发射成功;二零一零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可那时我还未出生,没能亲眼目睹那历史性的一刻,也不能在记忆中留住它。但从二零一八年以来“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等等航天成就,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航天梦的种子。

月亮是那茫茫宇宙的一点,而“奔月”也将是我迈向宇宙的第一步,我的梦想是奔向我向往已久的月球,飞向我遥遥神思的苍茫宇宙。

我会带着希望出发,载着梦想起航!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七

航天,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航天,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航天,一次科学智慧的较量。航天,一组气壮山河的诗篇。

——题记

“科技是国之利器 ,国家赖之以强 ,企业赖之以赢,人民赖之以好 。中国要强 ,必须有强大的科技。”科技是航天技术的核心 ,航天科技技术在世界中脱颖而出。 航天精神折射出了中国创新的熠熠光辉,承载着中国对浩瀚宇宙的无尽探索,表达了我们对天空的无尽向往 。

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从1956年我国第一个由钱学森担任火箭导弹研制机构研究院院长 ,我国第一个成立国开始向航天方面进军到如今“天问1号”成功登陆火星。在这60多年时间,我国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将航天事业领先发展至世界前沿,这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离不开航天人员的科学探索和无畏探险。航天事业的成功展示着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勇气,表现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敢于超越、热爱祖国的航天精神 。

航天精神诠释的是“追逐梦想,协同攻坚”的坚定信念。嫦娥5号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研发的首个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 。它承续探月梦想,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对接,携带样品再返回等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正式完成 。他的成就与突破正如深刻指出的 “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我国在航天领域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航天精神诠释的是“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在2021年5月,“天问1号 ”成功登陆火星, 揭开了我国外的外形探测新篇章 ,创造了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多个新突破。 “天问一号”代表中国航天首次登上火星,实现了我国首次的外行星着陆,推动我国星际探测再上新台阶,“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凝结着航天人昼夜不息的执着攻关和卓越创新。

航天精神诠释的是“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高尚品质,中国航天人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航天人从从地面走向深空,从月球走向火星。他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敢于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将梦想比作现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拼搏的精神为我国航天事业做贡献。

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让我们学习卓越的航天精神,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本领,为祖国未来发展积蓄力量,为祖国添一份力,增一份光。我们要踏着先辈们铸造的航天宫殿,去实现更伟大的航天梦想!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八

在这个新时代,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梦想!人有了梦想,才有可能成功,国家有了梦想,才有富强的可能。因此,航天梦也是中国的强国梦。

为什么要有航天梦?有人会问。我个人认为,之所以要有航天梦,因为我们要去探索宇宙,在我们青少年眼中,宇宙是神秘的,在宇宙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宇宙的意义其实就是前两个的结合体。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来说,宇宙是奇特的,神秘的,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宇宙中的事物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如果未来我们人类能在火星上生存吗?黑洞真的有那么可怕吗?等等都可以让我们的好奇心“更上一层楼”。我希望未来的我们可以在宇宙中尽情得探索宇宙中的新鲜事物,为少年时期对宇宙的幻想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小时候的我就常常仰望星空,想在上面探索,长大后我特别想到太空冒险,每当看见火箭发射的时候,我都无比激动,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但是要飞入太空,没有那么容易,它需要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经验,长期的科学训练,而且未来的宇航员还要适应各种艰苦的条件,是为了适应宇宙上失去重力的生活。

中国的每一个航天工作者,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想,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去实现中国航天梦,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他们有自信,有坚守,有担当,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就会有希望,国家就会有前途。

宇宙之美,要你我去发现,宇宙奇妙,要你我去探索,宇宙之面纱,要你我去揭晓。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九

在那遥远无比的天际,有一个未知神密的世界,正在等着我去探索,发现。

一个清凉的夏夜,我听着蝉儿的鸣叫,在空无一人的院子里走来走去,无意间看见了漆黑的天空中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我见了,伸出小手想摸一摸那小星星,却怎么也够不着,于是,从那刻起,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将一粒梦想的小种子种到了我的心田。

我好似被一股力量吸引了,每天闲时便疯狂地学习关于航天的知识,每翻一页,就觉得自己又离宇宙近了一步,快乐无比,每读一字,就觉得一股力量涌入我的大脑,惊喜不已,人们都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们是对的,我感觉面前有一条长长的阶梯,终点便是那我往的神秘世界,我闭上双眼,默默地向天空许愿,在我不知不觉时,一颗流星微笑着划破天际。

当天晚上,我随着柔和的月光入睡,梦到了一派奇景:一只鸽子把我带到了天空,撒下了一片白茫茫的雪花,我轻轻一跳,眼前便是一片漆黑,用手一指,整个宇宙出现在在眼前,壮观无比,我一会在天王星上躺着,一会又到了火星上,欢笑声挤满了太空。

“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的!”我满怀希望地说:“总有一天,那颗梦想的种子一定会发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0317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