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热衷于探索宇宙的奥秘,寻找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按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归类,提高逻辑性;请看以下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和写作的启示。
古诗诵读心得篇一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意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全部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我总结了几种方法:
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古诗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现有的插图,仿制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感受诗的意境。如教《所见》这首诗时,画面以诗的内容为背景,一片森林浓荫覆地,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吹着短笛,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乐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后面插入一段知了叫声,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小诗所设的情景,又能唤起对夏天扑蝉趣事的回忆,使学生在领会诗的意境时,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学生到牧童的角色换位。又如在教学《草》时,我采用全诗配画的方法,让学生给每一句诗配上一幅画,使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学生也在配画过程中直观地理解诗意。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诗词的语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意境,须发挥想象。”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许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庐山,单靠一些呆板的图片是无法体会庐山三叠泉的雄伟和壮观。这时我在教学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庐山三叠泉的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瀑布的声音再想一想三叠泉就在你的眼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是多么的雄伟和壮观。
古诗诵读心得篇二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幼儿学习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引入古诗课程,让幼儿从小接触古代文化,我也有幸在幼儿园的古诗课程中收获了许多。下面我将分五个方面介绍自己在古诗诵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古诗诵读的韵律之美
在古诗诵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之美。古诗往往采用严格的韵律和格律,每句诗的字数、字调都有严格的限制,造就了古诗优美动听的音韵。当我诵读古诗时,感受到了古诗音韵的流动,每一个字都像是在跳动、喧哗,给人一种如歌如泣的美感。这种美感使我更加喜欢古诗,也让我懂得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之美。
第三段:古诗诵读的情感表达
在古诗中,每一首都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通过对古诗进行诵读,我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能够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例如,当我读到《静夜思》这首诗时,能够体会到作者孤寂的夜晚,引发出自己对孤独和思念的情感共鸣。通过古诗的诵读,我慢慢明白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悟古诗中的情感。
第四段:古诗诵读的文化熏陶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道德观念。通过古诗的诵读,我了解了许多古代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例如,我通过诵读《白日依山尽》这首诗,了解到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和对祖国的思念。这种文化的熏陶不仅让我对古诗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热爱和认同。
第五段:古诗诵读的艺术享受
古诗是一种艺术,而古诗的诵读也是一种艺术享受。当我认真诵读一首古诗时,我会进入到诗的世界中,将诗人的思想和意境融入到自己的心灵中。这种艺术的享受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和美好,也让我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向往。通过古诗的诵读,我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第六段:总结
通过古诗的诵读,我不仅学会了欣赏古诗的韵律之美,还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情感表达,领略其中的文化魅力,同时还能够享受到文学艺术的审美乐趣。古诗诵读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拓宽了我的思维和见识。感谢幼儿园给予我这个学习古诗的机会,我相信这将对我的成长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诗诵读心得篇三
小时候,在妈妈的督促下,我每天都要读很多遍的古诗词,什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还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天知道,我有多么恨古诗词,因为它不仅夺去了我玩的时间,还经常因为背不好而遭到妈妈训斥。
上了小学,我惊奇地发现,语文课本上的古诗我几乎都背过,所以背古诗时老师经常夸奖我。听着老师的夸奖和看着同学们嫉妒的目光,我竟然渐渐的喜欢上了古诗词。
现在的我喜欢古诗词,不仅仅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因为它隐含着作者浓浓的思、浓浓的情。
亲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每读到这篇古诗,我仿佛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母亲,在发出微弱光的油灯下,为她即将远行的儿子,一针一针地仔细补着衣服,生怕有遗漏的地方,冻到她的孩子。诗中的母爱是让人感动的。
爱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每读到这篇古诗,我都感觉到心里泛起了一层涟漪。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细腻的女人在寻找她心爱的男子。诗中的爱情是幸福而甜蜜的。
乡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每读到这篇古诗,我仿佛看到了诗人远眺故乡,在心里想象着兄弟们插着茱萸登山时的情景。我感受到诗人想回到家乡并见到亲人的急切心情。
友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每每读到这篇古诗,我仿佛看到了一对忘年之交在路口诀别时,相互安慰,相互开玩笑时的情景。这让我感觉到友情的伟大。
看,古诗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也是含有很多情义的。
古诗诵读心得篇四
经典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凝练的文字、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读经典古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我们内心得到平静、深思和启迪。在我诵读经典古诗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影响,获得了许多心灵上的体验和触动。
第二段:经典古诗带给我的美感
在诵读经典古诗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诗歌带给我的美感。古代诗人们运用精妙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色、人情世故和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给我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例如,杜甫的《春望》中记述了春天的景象,让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春天,听到了百鸟的欢歌。这些美丽的画面和音乐让我感到心旷神怡,也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
第三段:经典古诗带给我的思考
经典古诗还带给了我很多思考。在诵读中,我常常琢磨诗句之间的意境和隐含的哲理。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我为何要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读过这句诗后,我感到李白的心境是那么宁静而晴朗,以至于床前的月光都给他带来了凉著。这些思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人的感悟,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细节和内心的体验。
第四段:经典古诗对我的启迪
诵读经典古诗还给了我不少启迪。有时,诗中的一句话能够点亮我心中的灯塔。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给了我很多启迪。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坚持正道的重要性,不论岁月如何变迁,人间的正道始终是不变的。在诵读这句话时,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沧桑和不易,也意识到了自己要始终坚持正道的价值。
第五段:诵读经典古诗的收获
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我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收获。首先,我能够感知到古代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他们的诗歌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诵读他们的作品,我能够更加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其次,我在诵读中培养了对于美的鉴赏力和敏感度。经典古诗教会了我如何去感知和欣赏美,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最后,诵读古诗还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文化传承的感动。这些古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通过诵读它们,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结: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心灵的需要。诵读经典古诗可以给我们心灵上的宁静和启迪,让我们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体验。通过阅读和诵读经典古诗,我们可以品味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也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因此,我真诚地推荐大家多读、多诵经典古诗,感受其中的美感、思考和启迪。
古诗诵读心得篇五
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这是语文书中的一句话。
这次活动结束后,我虽然不能算是受益无穷,但也可以说成是感受至深。
通过这次诗歌学习,我仿佛真的看见了那个诗的美丽的世界。
我学会了怎样写诗,自己也尝试了写诗。以前都是写作文,几乎没有写过诗,就算写了一两次,也都是胡乱写的,因为那时还不会。而现在,我真正学会了写诗。写第一首诗时有点困难,但写第二首就渐渐熟悉了,不再那么难写了。后来,写的虽然不算好,可也是得心应手了,就像有无数的想象力和灵感充斥在笔端上。
体会诗中的意境,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诗中的画面,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你也会体会得一清二楚。
“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里,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伴我们一生!”
古诗诵读心得篇六
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我们需要的这一切就是诗意。
年化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诗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古诗诵读心得篇七
作为一位学生,我一直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经千年,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着重要地位。而我在小学时就开始接触古诗词了,每到周末,老师便要求我们背诵古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我对古诗词的了解也逐渐变得更加深入。如今,我已经高一了,我想谈一谈我对古诗词诵读的体验与感悟。
首先,古诗词的音乐美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爱上了这门文化。说起来,古诗词是中国乐曲的前身之一,没有什么比自己读出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更让自己陶醉了。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古诗词文化精髓所在,又能感受到旋律的韵律美,这种美妙的感觉是无法言喻的。比如,我很喜欢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的旋律非常具有感染力,让人一边读一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古代饮宴的场景之中。
其次,诵读古诗词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使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更为敏锐。古诗词语言简练、清新脱俗,表达了深刻而优美的意境,读懂古诗词便能够更好地领略其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对于我这样的学生而言,诵读古诗词是一种锻炼自己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同时,古代文化背景和文学思想也需要我们逐渐的了解,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供语文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另外,诵读古诗词更能让人体悟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获得人文关怀教育和人生启示。古诗词不仅仅是声音,而是更深层级意义中的一种文化传承和人生哲学。例如《咏鹅》里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家住无人河畔,兔从门下过”,看似单纯的描写背后,其实包含了无尽的人生哲理,这也是我们诵读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之一。
而对我个人而言,从诵读古诗词中,我最深刻的感悟便是“品味生活,感受人生”。正因为古诗词的优美和深沉,我们才能从中领略到古代人们对生活的诠释和关怀,而我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份欣赏生活的心态和感悟人生的智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需要我们有一种内心自在的感觉,蕴含始终的快乐,而古诗词的丰富性和情感性正能够使我们做到这一点。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领略到其音乐美、提高自身语文能力、体悟人生哲学、感受生活的诸多价值和意义。因此,我深信只有通过诵读古诗词,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漫长的发展历程。同时,我们也能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获得更多属于我们的自在和快乐。
古诗诵读心得篇八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古诗诵读心得篇九
首段:古诗诵读展示的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参与者之一,我深有感触。这次活动不仅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领略到了古诗的魅力与力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在准备古诗诵读的过程中,我重新与古诗结缘。我发现,古诗所蕴含的字字句句都是那样的精致与美妙。读起来,字里行间充满了韵律之美,每个字都犹如一个独立的画面,在我脑海中跃动。不仅如此,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通过这些文字传递到我的内心。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让我感受到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李白的《静夜思》让我沉浸在寂静的夜晚,思考生命的意义。通过与古诗的交流,我开始欣赏和感受到这些文化瑰宝的真正价值。
第三段: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也体验到了古诗的独特魅力。通过模仿古人的语调和节奏,我发现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与古人心灵相通。古诗的语言优美而含蓄,抓住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当我用自己的声音演绎这些古典之作时,我慢慢地融入其中,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我所爱的古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美丽风景,读出来,就像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让我深度感受到了那段历史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四段:古诗诵读的展示活动不仅仅是个人的表演,更是一次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在活动中,我与其他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他们优秀的表演,并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理解方式,通过观看他们的演绎,我受到了启发和鼓舞。我明白到,古诗诵读不仅仅是读出来,还要通过自己的艺术处理和理解,传递出内心的情感和意境。我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独特而精彩的表演方式,这让我对古诗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加深了我对这个活动的热爱。
第五段:通过这次古诗诵读展示,我不仅发现了古诗的魅力和力量,也意识到了它对我个人的影响。古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食粮。在我心灵疲惫的时候,读一首古诗可以让我的情绪得到舒缓与升华。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染了我,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生活。通过古诗诵读展示,我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这种热爱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欣赏古诗,同时也在我日常生活中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美感。
总结:通过这篇文章,我分享了在古诗诵读展示中的心得体会。古诗散发出的魅力和力量让我深受感动,使我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表演和交流,更是一次感悟和体验的机会。通过与古诗的亲密接触,我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和情感寄托。我相信,古诗诵读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记忆,也将伴随我走向更广阔的文化世界。
古诗诵读心得篇十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结晶。它们有着优美的音韵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和愉悦。诵读古诗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我的诵读古诗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诵读古诗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古诗优美的音韵和独特的韵律可以让人感受到语言的美。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我会注意诗句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通过不断地重复诵读和练习,我可以更好地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脚,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诵读古诗,我也可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外,诵读古诗还能够启发我对文化的思考和理解。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首古诗都可以引发我对历史、文学和艺术的思考。例如,诵读李白的诗歌,我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痴迷和对自由的追求,这让我对他的人生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诵读古诗,我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价值观念,这对我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诵读古诗还能够帮助我培养审美情趣。古诗之美不仅在于它的意境和思想,还包括了它的音韵和形象。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会注意句子的平仄、韵脚和押韵,这让我更好地欣赏和体味古诗的韵律美。此外,古诗中的形象描写也是其独特之处,通过诵读,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形象,欣赏到其中的细腻和唯美。通过诵读古诗,我逐渐培养了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这使我更加热爱艺术,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此外,诵读古诗还能够帮助我放松身心,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当我把注意力放在古诗的诵读上时,我就能够暂时抛开一切的烦恼和压力,专注于文字和声音的美丽。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我会陶醉于其中的意境,享受到诗歌带给我的美好。这种放松和宁静的感觉让我能够更好地思考和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为我带来了心灵的满足和安宁。
综上所述,诵读古诗是一种有益而愉悦的活动。通过诵读古诗,我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培养审美情趣,并且还能够帮助我放松身心。诵读古诗是一种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方式,也是一种丰富自己的内涵和提高个人修养的途径。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诵读古诗,就会收获更多的体验和智慧。
古诗诵读心得篇十一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只奇葩,源远流长。为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班将与10月8日起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努力塑造班级文化氛围,营造书香班级。
三、诵读内容
《小学生古诗词》中的30首和《朱子家训》。
四、实施建议
1.每天早晨安排10分钟进行诵读;
2.每周利用研究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3.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的评选活动。
4.充分发挥家长作用,督促学生诵读经典。
5.布置家庭作业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五、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确定篇目。
第二阶段:诵读经典、训练强化。
1.每天利用语文课、早读10分钟、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学生全员参与。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定期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3.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4.形式可以多样,抽背、师生背、接龙、诗配画、画配诗、诗文串联、古诗新唱等等。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检验成效阶段。学期结束阶段,组织举办“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来检测诵读效果,激发诵诗热情。
古诗诵读心得篇十二
小学生阶段,如何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古诗词 教学 小学
小学生阶段课本中古诗不论是哪个年级段,都有一板块是古诗,可见对古诗多么重视。学生们都要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又是最难的,小学生知识结构简单,理解能力有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诗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那么如何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怎样学好古诗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要了解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学习古诗时,要学会理解题目,然后紧紧扣住题目,这样才能想到作者写的内容。最后,要自己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诗词中的诗意,这样在体会到诗词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出诗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或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感受。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即将所学的某一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不管怎样,只有在准确把握了作品的背景资料时,才能正确地去理解作品的意境、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领会句子含义,把握重点句子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朱晓娜.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j].魅力中国,20xx(7).
[4]孙艳莲. 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之我见[j]. 华章,20xx(3).
[5]王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xx(5).
[6]胡虹丽. 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xx(3).
[7]张连英. 入经典之门 闻古韵之香——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j]. 中国校外教育,20xx(5).
[8]郭燕红.“文”与“言”比翼齐飞,“效”共“趣”长天一色[j]. 中学教学参考,20xx(5).
古诗诵读心得篇十三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
女:跟随诗人去欣赏四季风景美丽的轮回。请欣赏三(8)班诗朗诵的四季诗。
男:春,多么迷人的字眼,早春的柳芽初吐,桃花绽放
女:满天飞舞的风筝,无不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领)《村居》清 高鼎
(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男:夏的脚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女:夏天是那牛背上牧童的歌声,是那声声叫着夏天的鸣蝉。
(领)《所见》清 袁枚
(合)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男:秋天是登高远望的季节,天高云淡。
女:满山红叶,那满山的枫叶比春天的花海更加迷人。
(领)《山行》唐 杜牧
(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男:冬天来了,带来了皑皑白雪的圣洁,带来了声声爆竹的喜悦。
女:在无比的严寒中,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在期待:
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领)《江雪》唐 柳宗元
(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男:吟诵着动人的诗篇,陶醉在四季动人的风景。
女:让千古名句陪伴着我们美好的童年让!
(合)让幽幽书香浸润我们蓬勃向上的心灵!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古诗诵读心得篇十四
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我想谈一谈自己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妙哉——诗词诵
每节课预备铃响后,由领读员带领大家反复朗读书写在黑板一侧的诗词,直到任课教师到来。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黑板上的字呈递减趋势;全擦掉了,学生就又背过了一首诗。利用好这短暂的课前二分钟,每周可熟记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便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了。晨读时放上一曲《春江花月夜》,则更有助于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效果更佳。
美哉——诗词画
古代诗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所谓诗中有画。诗配画就是让学生将诗词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学生在描绘诗词展现的胜景佳境的同时,自然会更深地体悟出诗家动人的情思,感受到字里行间美妙的旨趣。将学生的诗配画作品装订成册,美其名曰《诗情画意》,可以供同学们日常赏阅,还可以定期评选优秀作品,予以奖励。
乐哉——诗词牌
悠哉——诗词队
放学时,同学们背诵着诗词走出校门。从操场整队出发,到距校门百米以外解散,这段路程中每支队伍要背诵不少于三首诗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琅琅的诗词朗诵一路响起,路人纷纷侧目。背诵诗词出校门,避免了拥挤打闹现象,又给校园增添了一丝文化气息,一举两得。
善哉——诗词赛
每学期临近期末,我都在班上隆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小队竞赛。竞赛设有必答题,如“请你小队背出含有动物名的诗句”“请你小队背出含有颜色词的诗句”等等;有抢答题,如“请说出下列名句出自谁人之手?”还有一场难解难分的擂台赛——各队轮流背诵诗词,不许重复。最后综合各轮成绩,看冠军花落谁家。
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不断地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从中享受到莫大的精神愉悦。也许有许多诗句他们并不全懂,不必太在意,当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就会逐渐体会到那些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的真义。老师们,就让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循着李太白、苏东坡等人的足迹踏遍千山万水,走遍海角天涯,在古代诗词营造的精神家园中留连忘返吧。
古诗诵读心得篇十五
小学生阶段课本中古诗不论是哪个年级段,都有一板块是古诗,可见对古诗多么重视。学生们都要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又是最难的,小学生知识结构简单,理解能力有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诗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那么如何,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怎样学好古诗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要了解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学习古诗时,要学会理解题目,然后紧紧扣住题目,这样才能想到作者写的内容。最后,要自己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诗词中的诗意,这样在体会到诗词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出诗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或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感受。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即将所学的某一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不管怎样,只有在准确把握了作品的背景资料时,才能正确地去理解作品的意境、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领会句子含义,把握重点句子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朱晓娜.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j].魅力中国,20xx(7).
[4]孙艳莲.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之我见[j].华章,20xx(3).
[5]王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5).
[6]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3).
[7]张连英.入经典之门闻古韵之香——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j].中国校外教育,20xx(5).
[8]郭燕红.“文”与“言”比翼齐飞,“效”共“趣”长天一色[j].中学教学参考,20xx(5).
古诗诵读心得篇十六
为了完成小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与任务,我精心设计了《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一课。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这节课是成功的,它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古诗词朗诵能力与水平,而且由于有音频视频上的名家示范朗读,对学生课堂上朗诵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借鉴与提高产生了莫大的作用。现反思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项:
1、提升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与水平。
2、强化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继承与弘扬。
3、探索阅读教学朗读指导的落实途径与方法。
将提升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与水平放在首位,这是由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这节课的性质与内容决定的。同时,因为是小课题研究课,所以实验、探究并创新阅读课朗读指导方法,就自然成为本节课的目标任务之一。
共分为四个步骤:一是为了使学生对古诗词文学知识有所认识与了解,特设置了领悟诗的内涵环节。这是上好整节课的前提与先决条件。所谓“诗无达诂”,只有理解了古诗词的本质与特点,掌握了它表情达意的方式与手法,才能准确把握每首诗词的主旨与情感,也才能吃透诗歌,与诗人气脉相通,读出意境,读出文字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二是佳篇名作诵读,先听录音欣赏视频,再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所谓诗情画意,每首诗词就是一幅绝好的画卷,而优美的音乐更是为诵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再加上知名播音员声情并茂、饱满深沉的示范朗读,使所有学生在朗读方法与技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指导与启发。三是佳篇名作吟唱,先欣赏视频中的诵读与演唱,再由学生进行诵读,也可演唱。古诗词不仅能诵读,而且可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这对学生来讲又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这也是我这节课的创新之一,虽然吟唱与朗读完全不同,但两者又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事实证明,学生的情绪在这个环节达到了整节课的最高潮,而古诗词朗诵的质量也得到了质的提升与飞跃。四是作业,这是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扩展,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得到的朗读知识,继续提升朗读能力与水平,并为下节课的复习提问环节奠定扎实的基础。
客观来说,本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这首先得益于教学设计的精心与用心,因为进行阅读课朗读指导的研究而专门设计一节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课,这种情况应该很少,至少这样做操作的难度相当大。其次在于本节课朗读指导教师的范围有了质的变革,不仅是过去的执教老师,而且最重要的是“音视频”老师。而且其朗读的质量常人难以匹敌,对学生来讲更是异常震撼、刻骨铭心———原来诗歌可以这样诵读,太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啊!
古诗诵读心得篇十七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在发展与放弃之见,在索取与奉之间,存在着的是太多太多的矛盾。大一点说,古人的智慧在今天仍可作为治国之道和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则;小一点说,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礼仪,可以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国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都不被重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中国人造成了太大的伤害,很多人把这归咎于传统文化太过于保守,不能适应时代潮流。但这些人的目光同样太狭隘了,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根本就不缺少改革创新精神。有些事情我们必须深刻思考,从百家争鸣到八股取士,这到底是怎样一条畸形的道路呢?腐化的封建统治者对传统文化根本就没有做到最起码的尊重,而只是将其作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最终致使人们对民族文化信心不足。
今天我们很幸运,可以在古人无穷智慧中任意选择自己想要的,但有时不幸的,虽知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在接近被遗忘的东西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确实很困难。面对的是一片熟悉而又未知的海洋,我们需要的就是做个好水手。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不拘小节,或是说把“礼”给遗忘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从自己眼中的礼仪之邦,到亚洲闻名的礼仪之邦,再到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但转而成为宇宙闻名的不讲理之类,仅仅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几十年里,我们失去了多少,想把失去的找回有多么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掌握和熟悉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处。我们应首先“知礼”,然后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将“礼”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国学小名士》中的一个环节,考验的便是选手们平常的礼仪。生活中有太多不易被关注却能充分考验人利益的事。“不以善小而不为”,一块垃圾,一次红灯,捡与不捡,等与不等,一瞬间的决定,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学习国学最重要的还是不能太过于形式化,将国学中的抽象的道理真正理解,并不是用来向人表现的,其真正意义在于让人在生活中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应该怎么做”,也就是让人有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有评判的标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古诗诵读心得篇十八
1.读准字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品读诗句,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
屏幕显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设计意图:简洁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语境和情境。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识画。
教师明确: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时而抚琴,时而吟唱,以抒寂寞的情怀,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
2.深读入画。
齐读,男、女生分別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心情,补充“竹”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
屏幕显示:
竹:
(1)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2)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写作背景: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陕西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
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思考: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教师明确:诗人通过“幽”“深”“明”几个形容词来营造出月光普照大地的幽深空旷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坐”“弹”“啸”几个动词来描写人物活动,从而把诗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美读赏画。
古筝配乐,师生齐读,学生个读。这首短诗仅仅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屏幕显示王维所处时代的文献及诗歌资料)
思考: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明确: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锺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设计意图:朗读是一种教学技能,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有节奏地吟咏,抑扬顿挫,寓情于声,以声传情,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三、拓展延伸
1.教师范读《江雪》《山居秋暝》《鹿柴》等诗歌,学生欣赏品味,感悟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情怀。
2.学生配乐诵读《竹里馆》,在低缓而有韵味的朗读声中结束第一首诗的教学。
设计意图:朗读不同的诗歌,品味文人高雅之情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识,揭开面纱,感受朗读魅力;温,重读经典,传承传统文化;秀,争相竞放,品味那时花开。
四、硏读《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话导入,做教学铺垫。
春夜,不知何人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了大诗人李白无尽的乡思。
李白二十多岁就离开四川老家游历,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等地。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本诗情真意切,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设计意图:以抒情的话语创设诗中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为学生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做好铺垫。
2.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朗读,感受诗中美句。
屏幕显示: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节奏。
(2)朗读之后教师释义,学生再朗读。
(3)提出问题:请大家说说自己读诗后的感受。
教师将教学视点引导到诗歌的最后两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生对话,做好如下内容的准备:
结合注释解题:
教师明确: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以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翻译诗句:
初识乡情: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间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意图:在不断的回旋往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亲近古诗,引起情感共鸣。
学生活动二:朗读,解说诗中难句。
(1)读诗歌,看注释,自读自讲句子意思。
(2)讲句子,悟乡情。
(3)提出问题:说说你对课文中句意的理解。
师生交流的内容有:
扣住“暗”让学生展开想象。
教师明确: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用此“暗”字,十分恰当。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理解《折杨柳》。
教师明确:“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句“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像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別时的情态。在古典诗歌中,“杨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
交流赏析表达故园情系列的诗句。
教师准备: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样韻。
——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设计意图: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拓展阅读相关诗句,可使学生更易读中入境,理解诗句之意;境中体情,体味诗中之情。
学生活动三:朗读,熟读成诵。
(1)读诗歌,话李白。
(2)悟乡情,诵经典。
教师明确: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设计意图:深入朗读,走近作者,领悟诗情。
古诗诵读心得篇十九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只奇葩,源远流长。为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班将与2015年10月8日起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努力塑造班级文化氛围,营造书香班级。
三、诵读内容
《小学生古诗词》中的30首和《朱子家训》。
四、实施建议
1.每天早晨安排10分钟进行诵读;
2.每周利用研究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3.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的评选活动。
4.充分发挥家长作用,督促学生诵读经典。
5.布置家庭作业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五、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确定篇目。
第二阶段:诵读经典、训练强化。
1.每天利用语文课、早读10分钟、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学生全员参与。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定期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3.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4.形式可以多样,抽背、师生背、接龙、诗配画、画配诗、诗文串联、古诗新唱等等。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检验成效阶段。学期结束阶段,组织举办“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来检测诵读效果,激发诵诗热情。
古诗诵读心得篇二十
1.投影仪、记分牌及投影片若干。
2.学生选定诵读篇目、备齐纸笔。
3.学生自带一本诗词读物或一幅抄写诗词的书法作品。
学生自愿组成3-5人活动小组,推荐一名选手上台参赛(小组成员要轮流当选手,不能连任),另选两首课外诗词写在投影片上(各小组选题重复的不能超过3首)。
老师分发记分牌和投影片,主持人给小组和选手编号,通报各组选题。
将已经学过或要求背诵的古诗词题目及作者写在纸条上,由选手抽出三首诗,当众背诵,每首诗满分为10分。
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且正确、流利。观众席上各小组用记分牌打分、亮分,各组打的分数之和即为选手得分,由老师在黑板上标出。
选手依次背诵自选的课外诗词,主持人投影出示诗词全文,各小组对照投影给选手打分,要求及做法同上。
此外,选手若能加背一首课外诗词,另奖2分,但必须正确、流畅,否则倒扣2分,而且加背的诗词不能超过三首。两轮竞赛得分之和的前三名即为此次活动的背诵能手,全班鼓掌祝贺,这三位同学的名字将写进班集体的光荣榜。
竞赛告一段落,各小组交换课外读物、摘抄课外诗词,然后自由诵读。老师巡视、答疑。主持人收集书法作品,课后组织评委评选,择优张贴到“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学习、欣赏。
下课前5分钟,挑战者(包括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可选用古诗联句、报字说句、报题背诗、据问背诗等形式让背诵能手检验自己的实力,并选读或加背1一2首课外诗词。
如能胜出,即为“擂主”(下次活动的主持人),名字也上“光荣榜”;如果出师不利,就在背诵能手中推荐一名同学做“擂主”。不过,“擂主”评选一般比较灵活,比如有一位挑战者虽然在按要求背诗答题中表现欠佳,但最后因声情并茂地自选朗诵了一首诗,赢得满堂喝彩而顺利当选。
教师小结时以鼓励表扬为主,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向同学们提要求、发号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04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