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5-31 15:12:26
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
时间:2022-05-31 15:12:26     小编:宋同学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

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一

要是说起我的学校,那我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鱼池啦!因为在我还没来这个学校的时候,校园里那个鱼池还是没有水的,后来我们的校长决定把鱼池里面放上水,再放点鱼进去。校长觉得再添点东西吧,校长又添了一条很大的假鱼,鱼嘴里还会吐出水来。在鱼后面建了一座假山。我觉得校长这个主意很好,又给校园里的学生添加了乐趣,同时又给我们的校园添加了美丽。
所以我很喜欢这个鱼池,我喜欢鱼池还有一个理由就是鱼池旁边的一圈还种有花和草,鱼池的样子也像扇子,这个鱼池旁还种有一棵美丽的樱花树,这棵树会开出粉红色的花。春天的时候那棵树和鱼池在一起真的太完美了!
我最喜欢我们的学校了!

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二

送走了夏哥哥,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给人间添加了许多色彩,她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校园。

十一月深秋,北方的校园早已寒风瑟瑟,一片肃条,树上的叶子早已被寒风吹落变得光秃秃的。而我们的校园凉爽··清新。

瞧!校园的人行道上的七里香开满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虽然很小,但香气扑鼻,香气布满整个校园。小花坛里的秋菊正开得灿烂,而夏天的灿烂紫色小花却枯萎了,只剩下一根细藤。走廊的三角梅一年四季都开得鲜艳,从不枯萎,不怕风吹雨打。

教学楼前面的绿草坪脱下了緑衣服,换上了黄裙子,像一位服装设计师,不同的季节给自己设计不同的服装。

瞧!学校门口的大榕树仍枝繁叶茂,不怕秋风,像一位坚强的士兵守护着我们的校园。校园的周围种满了芒果树,芒果树也像大榕树一样坚强,不怕秋风。升旗台旁边的玉兰树満树黄叶,秋风一吹,満树黄叶像金蝴蝶一样在半空中翩翩起舞,一直飘落到地上,像跑到大地妈妈的怀包中,大地妈妈也打开双臂欢迎它们来到怀抱中。

“洞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这就是校园秋色,我爱校园秋色!

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三

秋,是古今中外文人所寄情的季节。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他们的眼中,秋多是萧瑟的,悲凉的,寂静的。然而,二中的秋色,在我心中却别有一番韵味。

秋天,总让人想起满地落红,枯枝在风中独舞的情景。但二中的秋色中,绿树依旧茂盛,一如往常充满了生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那棵榕树。繁密的枝叶,重重叠叠,似乎让校园怀抱一个绿球。长长的根须,密密匝匝,如瀑垂下,远远的望去像挂着褐色的帘子。仰头凝望,看到的是点点绿意,如同斑斓灿烂的星图画。在树下,呼吸着清新的秋晨空气,总让人十分惬意。

秋日的午后,保安搬一把坐椅,坐在花圃前,闲适地享受秋日的沐浴。身后的花圃中,朱蕉鲜红动人。路过教学楼,一眼便看见枝叶依旧葱茏的玉兰树,在风中婆娑起舞,似向我们问好,似向我们微笑,似向我们招手,留给人夏日般的热情与活力。

忽而,几片落叶飘过。哦,原来是那褪去浓妆的重阳木,正以另一种姿态告示四季的轮回。凝望着,心生苍凉之慨。哦,不与葱翠争荣,原来也是秋日的一道风景。秋风拂过,给人丝丝凉意,不免让人想到“萧瑟秋风今又是”的景象了。

绕过教学楼,又是另一番秋景了。没有春的明媚娇艳,没有夏的茂密浓深,但却有一种生命力的绽放。那娇红的朱蕉,细叶尖长的龙血树,还有小帆船似的宝莲灯,都在秋日中,用它们的热情,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秋日胜景。

阳光下,那红妆耀眼的是什么?

哦!原来是虎刺梅。长长的刺儿,别看十分吓人,你若用手抚摸它,会惊奇地发现,它的刺竟然十分柔软。用手轻轻一碰,它便卷了进去,一会儿,它又慢慢舒展开,十分有趣。虎刺梅旁的水池里,还有独立的莲花,花已残去,但高擎的莲蓬,不由让人吟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中的秋色,带点活力,带点闲适,带点凉意,有着另一番的秋味!

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四

一年四季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有人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嫩绿;有人喜欢夏天,喜欢夏天的葱郁;有人喜欢冬天,喜欢冬天的白雪;而我喜欢秋天,喜欢秋天的金黄。

秋天来了,秋天的美是成熟的、理智的。它不像春天一样羞涩、妩媚;也不像夏天一样坦露、火热;更不像冬天一样内向、含蓄。秋天悄悄的来了,来到了田野、来到了小溪边、来到了山上,给大地换上了迷人的秋装。

秋天,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噼里啪啦的往下掉,而松树的叶子不但没掉、没变黄,它的叶子反而长得更加翠绿,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湖边柳树的叶子也变得金灿灿,慢慢坠下,仿佛一只只花蝴蝶在翩翩起舞,跃跃欲试,落下的叶子若是飘落在湖中,便成了一只小船来回载运游客,让他们欣赏金秋的美景。

树上的叶子落完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在为冬天的到来做着准备。

落叶为街道穿上一层衣服,为人们铺了一条地毯,直到被环卫工人扫走,完成了它从春到秋的一生。它们相信明年那棵树会发出更多的嫩芽,长出更葱郁的叶子,那些叶子还会为人们遮阴,让人们乘凉,直到从那棵树上落下,所有的叶子的命运是一样的。

秋天是个色、香、味俱全的季节。秋天到了,到处一片硕果累累。板栗熟了,苹果熟了,春天种下的庄稼也熟了,到处一片丰收的景象。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凉了,秋天的早晨,乳白色的雾朦朦胧胧,像仙境一样。

我爱美丽的秋天,秋天很美,所以我们要珍惜。

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五

一场黑色大暴雨过后,我推开窗,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往窗外一看,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那美丽的小花儿被暴雨打得支离破碎,花柄被狂风吹断了。前几天小花还开得那么灿烂,可是现在已经看不到它们的辉煌了,我为小花们感到惋惜!在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在旁边的小草,它们经过风吹雨打依然那么挺拔、鲜嫩!这令我想起了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草,它是一个细小的生命,绿油油的,小小的。小草,它虽然没有大树那样高大、健壮,也没有花儿那么芬芳、美丽,但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没有大树、花朵,但在水源的附近,小草就在那儿安了家。

在山上,有些巨石边,竟然会长出小草,可小草才不会就这样被石头活活地压死。它很灵活,会用力地顶起石头,找一个缝隙钻出去,茁壮成长。

小草就是这样,就是那么顽强、坚韧不拔!

秋天,它悄悄地凋谢,慢慢地枯黄,但是根却牢牢地扎在地下。春天,又悄悄地生长,供我们氧气。它们不求名利,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和大自然做出贡献!

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六

秋天在我总是萧瑟的,尤是深秋,是不敢多看落日的,就是不经意地瞥见了,也会无端地叹息一番,内容倒也没什么差别,无非是景象萧条、物是人非之类无故又令人烦心的东西。今年又是一个深秋,是我第一个在校园度过的秋,在校园的游游走走间,无可避免地触到了秋,竟发出了几声别样的感慨。

几天前临近傍晚去跑操,偶然抬头间看到西边的天空:云彩很厚重,却不沉闷,越往上越稀薄,到了头顶,就成了深深浅浅的瓦楞,蓝色的天与白色的云斜斜地交替着,层层密密的,那些厚重的云彩的一端,突兀地染成了红色,仿佛洁白的宣纸上泼了一抹朱红,界限分明,刺得人睁不开眼,却格外妖娆灿烂,映得你的眼、你的脸、你的全身都红了个透,伴着跑步时整齐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我突然没有了“残阳如血”的伤感。原来,在这充满生机的'校园里,秋季也可以变得如此令人快乐,我便开始享受这校园的秋。

深秋更浓时,我开始注意到花坛里一种不知名的小植物,因它结着深红的小指尖般大小的果子,我就称之为“红珍珠”。它的叶已落尽了,只剩下透黑的枝干和上面的果子。令我觉得奇怪的是,以至深秋,果子早该熟透,它却只一半变红,剩下的还是青涩的微白颜色。我常想,它是怕红色没有陪衬会显得单调,因而才决定牺牲了自己吧。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那青色的“珍珠”也有了些可爱的味道,心里便想起“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也奇怪,青梅本不是这个季节的,却单单想起了它,大概是因为这时的好心情不亚于“倚门弄青梅”吧,可是面对萧瑟的秋还能产生这样好的兴致,不会单因为这秋景吧,应还有这校园里的环境,校园里的事和校园里的人,是校园里蓬勃的朝气,因而呵得气也暖了,看得青果也可爱了。

呵,这是我至今过得最好的秋了,是在校园里的秋,因这祥和的气息和青春的风采,这荒凉清冷的秋也就变得美丽了。

人也总是这样的,明明是一件东西,不同影响下却产生不同的情思和改变,有些改变是好的,精彩的,就像这校园生机勃勃的秋,也有些是不好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对!

校园的景色作文【通用7篇】七

一阵阵秋风吹来。它赶走了酷热,把秋天送到了我们的身边,送到了我们的校园。

走进校园,一阵阵浓郁的桂花香扑鼻而来,噢,原来是桂花开了,桂花树的枝头开满了一朵朵金色的小花,桂花树虽然不高大,但还是很引人注目。桂花树的下面长满了洁白洁白的野花。它用绿绿的茎和洁白的花瓣,把桂花树装点的更加美丽。连蜜蜂也来凑热闹。雕塑旁边是碧绿碧绿的杜鹃花,虽然它没开,但它在为开花做准备呢!阶梯教室旁边的花坛里种满了菊花,一丛丛,一簇簇,枝繁叶茂,但是还没有盛开,它们的花苞鼓鼓的,像个小拳头,可爱极了。

你走到自然实验室的门口,你就会看到一个小园子,园子里种满了一朵朵月季花。红红的花瓣散发着清香。自然实验室的门口还有一个花坛,花坛里种着一棵枫树,枫树枝上经吐出了火红的枫叶。花坛里还长着粉红色的小野花。

你再往前走一点,就是操场。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蚂蚱、蝈蝈和蛐蛐也在做游戏,组成了一道风景线。

啊!校园秋色真美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16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