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理常识论文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16:48:05
最新物理常识论文大全(14篇)
时间:2023-10-30 16:48:05     小编:字海

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掌握改进的方向。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人在总结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拓宽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视角。

物理常识论文篇一

这可怎么做啊!连一点准确的信息都没有,根本就无法解答。我心里埋怨起来。

不过我发现,第一种分4块,第二种分5块,这只间应该有什么联系。我又认真地思考,寻找突破口。

第一种比第二种每人多分1块饼干,而所需的`饼干数就多了15块(9+6),就是15个小朋友了。

我虽然还不敢确认一共有15个小朋友,但我就先用这个“15”套进去算一下。

开始计算了,已知有15个小朋友分饼干,每人分4块,多9块,每人分5块,则少6块,有多少块饼干。共有69块(15×4+9或15×5-9)饼干,再验算一下,69÷4=15……9(这是根据题目需求,才没除尽),没错,正好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一样。

这道题的答案就是,有15个小朋友,有69块饼干。

物理常识论文篇二

同学们要掌握单词拼写与发音之间的规律,发好每一个音标,读准每一个单词;还可以把包含同一元音的单词归为一类(如mistake,change,pain,gain,amazing…)集中操练,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过瘾!通过发音背单词不但很快就能记住单词,更能练出地道发音!

导致中国人背单词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发音不过关,单词读不准。所以一定要跟着标准的录音背单词。把音量开到最大,反复听录音并跟着大声朗读单词。这时候你的眼睛、耳朵、嘴巴全部用起来了,不断刺激大脑,印象也特别深刻!

“默默无闻”地背单词效果极其低下!一定要用“三最法”狂读狂背每个单词。背单词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当你用“三最法”操练单词时,你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记忆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你不仅记住了单词,还锻造了国际口腔肌肉!

英语中有很多单词属于同一类别,可以把同一类别的单词集中起来一起操练,从而大大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对本书的单词进行分门别类,抄在小纸条上或制成单词卡,然后集中轰炸、专门突破、分类记忆!

物理常识论文篇三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去掉引起变形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尺寸的能力,叫做弹性。

金属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叫做刚度。

通常用弹性模数、弹性极限等指标衡量金属材料的刚度和弹性性能。当材料受外力作用发生弹性变形,而外力和变形成比例增长时的比例系数,叫做弹性模数。而材料能承受的、不产生永久变形的最大应力叫做弹性极限,它表示金属材料的最大弹性。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抵抗能力,叫做强度。它常用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来表示。

屈服点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用s表示。

抗拉强度是金属材料受外力拉伸过程中发生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用b表示。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叫做塑性、塑性变形或范性变形。常用的塑性指标是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单位为,延伸率是金属材料受拉伸断裂后,其总的延长长度与原始长度的'比值。断面收缩率是金属材料受拉伸断裂后,断口缩小面积与原截面积的比值。

金属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体的压力,其表面或者说材料对局部塑性变形的抗力,叫做硬度。常用的硬度分别为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和维氏硬度(hv)等。

物理常识论文篇四

多用音标和联想记忆。这个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记单词时我们要多看看音标,将它的发音记住,并且多读几遍。在碰到的时候能读出来就可以将它写出来。联想记忆是我们在碰到单词时,将学过的相似单词找出来相互比较一下,这样可以加深记忆,也可以不弄混淆它们。

多听多写多记多读。这个是我们最基本的记单词方法,如果用功的话记单词不在话下。坚持不懈下去,相信记单词是不会难住我们的。

时间分配:不要花大把的时间对着单词书,那样只能发呆;要利用零散的时间,挤出时间,等车的时候,坐地铁的时候,饭前十分钟,睡前十分钟,等等。

利用上面步骤的时间,我们就开始背单词。针对第一次背单词书的同学,整本书大概翻一下,如果都是生词,跳过下一步骤中标记生词的部分。

整本书第一遍:重点标记生词。每本单词书第一个词都是abandon,不用记了都知道什么意思了,这一遍熟悉的词停留4秒巩固,生词画下不用背,每天10页左右。第二天要把前一天的10页也过一遍,以此类推。这样时间往上增加。

物理常识论文篇五

一、辨析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认识议论文

有人把议论文的特征概括为“一”“二”“三”“四”。“一”指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二”指两种论据形式: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三”指议论文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四”指四种常用论证方法: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下面先来看看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把握论题,明确论点

生活中常常有对某一事件或现象,各执一词。有人能赢得别人的赞美:“说得有道理!”这是说他对事物或现象的见解、对问题的主张,较为准确、深刻甚至有独到的见地。所以说议论往往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的议论总是围绕一个话题——论题进行。论点就是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题往往显现为议论文的标题,直白的如《谈骨气》,含蓄点的如《错过》。论题的核心词或相关的近似词,大多会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使文章论述有机统一。

论点作为作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主张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表述形式往往是个明确的表态,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有些论点直接落实在标题上,如《多一些宽容》,有些则藏身文本中,需要稍加辨析,如《创造学思想录》。

论点的位置,出现在开头结尾居多。开头提出论点可以统领全篇,结尾归结出论点是为有力收缩全篇。同学们常常可以在开头结尾,觅见存在论题中的关键词或者意思相当的词语的句子。那些态度明确表明主张的,往往是论点。

当然有些文章,不止一个观点,这时你需要判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鲜明的统摄全篇的中心论点,其他则是围绕它展开的分论点。有时议论文开头由故事或事实导出,论点就在紧跟而出的分析论述中。

(二)理清关系,选好论据

议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要想拿出的观点要让人信服,就要有充分的论据。什么是论据呢?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就叫论据。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即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据有两种,一是事实论据,二是道理论据。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所以要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得很有说服力。要注意事例的典型性,表现的是本质的东西。千万不可选择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更不能事例本身有失偏颇。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还是具体事例的论据。初中议论文阅读常有“判断下面这一段话的论点,并为其补充一个(两个)事实论据”的题型,考的大多还是学生课内外获知的生活或书本上的人物事例。

多个事实作为论据,这些事例的选择是否有必然的依据?我们以《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为例,作者先后举了阿基米德、第欧根尼、王尔德、一个少女的事例。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事例前后有“一切贤哲”等“平庸”议论的句子。所以事例间的联系不难判断。至于前三“贤”的选取标准,同学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答案当然是不行。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分别是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非常有代表性。当然,我们鼓励同学们做其他先进人物事例的迁移训练。因为这对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发展课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并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是很有帮助的。

道理论据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规律、法则,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道理论据往往经过证实,其中的格言警句更因精辟警策广为传播。所以论证论点很有力度。

(三)选好角度,分析论证

单纯地拥有论点,堆砌论据,分析论证不能到位,还不能构成一篇真正意义的议论文。没有分析,犹如不给米和水足够的热量却希望出现一锅热腾腾的饭一样。由论据到论点的过程,就是让米和水充分融合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论证。援引事实后要,概述要紧扣论点。运用道理论据时,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大多放在分析后做佐证。有深意的引用后一定要加以分析。季羡林老先生的《成功》引《人间词话》中的“三境”说。三种境界如何和“成功”关联?季羡林老先生紧接其后作了这样分析:“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议论文要解决两个问题: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解决构成论证。论证方法的划分有两种,一是“摆事实”(事实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还有一种是事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也包括作者自己的说理)、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当然一篇文章的论证,一般会综合且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证明其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写作技巧

(一)强化规范的文体意识,使学生掌握规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

一篇好的议论文应是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规范议论文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清晰的论证结构的议论文,其中论证结构规范是写好这一类型议论文的关键,而规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大致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强调分析问题的结构模式

(1)提出观点(引入――提出观点)

(2)分析:(为什么)

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3)总结(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中心)

第二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两者兼顾的结构模式

(1)提出观点:是什么

(2)分析:为什么、怎么办

(3)总结

在这两种基本思路中,“为什么”是必不可少的,是文章的论证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所在。要想把“为什么”说清楚,就要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论证模式。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模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以并列式为例可以进行以下分解:

(二)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提高思路意识。

作文的写作过程包括审题――构思――写作――修改。在考试中,由于时间紧迫,要使行文时一气呵成,就必须有高效的审题和构思过程。议论文写作因其文体特征,特别需要清晰的.写作思路,所以在平时进行写作提纲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写作效率。写作提纲训练包括几方面的内容:(1)拟题目(2)定中心论点(3)列出分论点。其训练过程可以设计以下几步进行:

1、出示确定的作文题。

2、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按要求写出提纲。

3、选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提纲,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对学生个别辅导交流。

4、师生对黑板上的提纲进行点评。

5、学生整理修改自己的写作提纲。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就可以快速立意、快速构思,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和写作速度自然获得提高。

(三)用“范文”引领学生的写作。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模仿范文是写作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奠基石。用“范文”引领学生的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一定要让学生面对具体的例子,教师的讲评才会有的放矢,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要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摘录,在讲评时,用例子说话。特别是对那些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同学的范文是最可能攀上的台阶。所以每次作文写完后,我都会把优秀作文在课堂上认真讲评。如果总是以高考满分作文为例,以高考满分作文为标杆,学生就会一味模仿,失去自我,而作文水平低的学生则会觉得高不可攀,失去写作信心,使作文陷入泥潭之中。

四、面批――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无论老师如何精心准备作文讲评,都无法真正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详细写评语,学生可能无法全部理解,这样就失去了作文批改的作用,而当面批改,就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面批时,教师指导针对性强,学生听得专心,效果自然就好。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他及时对文章作出修改,这种修改对学生也是作用很大的。学生只有发现了问题,认识了问题,并付诸行动,去解决问题,作文才落到了实处。

物理常识论文篇六

文学常识这么多,怎么记?下面是文学常识巧记忆法,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特征记忆法

即抓住文学常识在外部的共同特征进行快速记忆。

(1)关于“最”或“第一”的,如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关于“数字”的,如明末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又如“九歌”、“九章”、“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三经”、“二十四史”等。

二、归纳记忆法

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某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强化记忆。

(1)按文体归纳,把同一体裁的作品,不管古今中外,全部集中在一起复习,既有利于文体知识考试,又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

(2)按流派归纳,中学课本中涉及的文学流派主要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现实主义又有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如高尔基、鲁迅等)之分。另外,中国古代作家中也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

三、联想记忆法

如提到荀子,就联想到韩非子、孟子、墨子、庄子、老子、孙子和列子;由《战国策》的国别体联想到《史记》的纪传体和《资治通鉴》的编年体。

四、重点记忆法

有的文学常识关键在某一要点,抓住要点,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都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

物理常识论文篇七

一、辨析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认识议论文

有人把议论文的特征概括为“一”“二”“三”“四”。“一”指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二”指两种论据形式: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三”指议论文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四”指四种常用论证方法: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下面先来看看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把握论题,明确论点

生活中常常有对某一事件或现象,各执一词。有人能赢得别人的赞美:“说得有道理!”这是说他对事物或现象的见解、对问题的主张,较为准确、深刻甚至有独到的见地。所以说议论往往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的议论总是围绕一个话题——论题进行。论点就是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题往往显现为议论文的标题,直白的如《谈骨气》,含蓄点的如《错过》。论题的核心词或相关的近似词,大多会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使文章论述有机统一。

论点作为作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主张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表述形式往往是个明确的表态,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有些论点直接落实在标题上,如《多一些宽容》,有些则藏身文本中,需要稍加辨析,如《创造学思想录》。

论点的位置,出现在开头结尾居多。开头提出论点可以统领全篇,结尾归结出论点是为有力收缩全篇。同学们常常可以在开头结尾,觅见存在论题中的关键词或者意思相当的词语的句子。那些态度明确表明主张的,往往是论点。

当然有些文章,不止一个观点,这时你需要判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鲜明的统摄全篇的中心论点,其他则是围绕它展开的分论点。有时议论文开头由故事或事实导出,论点就在紧跟而出的分析论述中。

(二)理清关系,选好论据

议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要想拿出的观点要让人信服,就要有充分的论据。什么是论据呢?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就叫论据。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即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据有两种,一是事实论据,二是道理论据。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所以要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得很有说服力。要注意事例的典型性,表现的是本质的东西。千万不可选择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更不能事例本身有失偏颇。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还是具体事例的论据。初中议论文阅读常有“判断下面这一段话的论点,并为其补充一个(两个)事实论据”的题型,考的大多还是学生课内外获知的生活或书本上的人物事例。

多个事实作为论据,这些事例的选择是否有必然的依据?我们以《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为例,作者先后举了阿基米德、第欧根尼、王尔德、一个少女的事例。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事例前后有“一切贤哲”等“平庸”议论的句子。所以事例间的联系不难判断。至于前三“贤”的选取标准,同学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答案当然是不行。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分别是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非常有代表性。当然,我们鼓励同学们做其他先进人物事例的迁移训练。因为这对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发展课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并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是很有帮助的。

道理论据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规律、法则,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道理论据往往经过证实,其中的格言警句更因精辟警策广为传播。所以论证论点很有力度。

(三)选好角度,分析论证

单纯地拥有论点,堆砌论据,分析论证不能到位,还不能构成一篇真正意义的议论文。没有分析,犹如不给米和水足够的热量却希望出现一锅热腾腾的饭一样。由论据到论点的过程,就是让米和水充分融合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论证。援引事实后要总结,概述要紧扣论点。运用道理论据时,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大多放在分析后做佐证。有深意的引用后一定要加以分析。季羡林老先生的《成功》引《人间词话》中的“三境”说。三种境界如何和“成功”关联?季羡林老先生紧接其后作了这样分析:“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议论文要解决两个问题: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解决构成论证。论证方法的划分有两种,一是“摆事实”(事实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还有一种是事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也包括作者自己的说理)、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当然一篇文章的论证,一般会综合且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证明其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写作技巧

(一)强化规范的文体意识,使学生掌握规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

一篇好的议论文应是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规范议论文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清晰的论证结构的议论文,其中论证结构规范是写好这一类型议论文的关键,而规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大致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强调分析问题的结构模式

(1)提出观点(引入――提出观点)

(2)分析:(为什么)

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3)总结(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中心)

第二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两者兼顾的结构模式

(1)提出观点:是什么

(2)分析:为什么、怎么办

(3)总结

在这两种基本思路中,“为什么”是必不可少的,是文章的论证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所在。要想把“为什么”说清楚,就要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论证模式。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模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以并列式为例可以进行以下分解:

(二)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提高思路意识。

作文的写作过程包括审题――构思――写作――修改。在考试中,由于时间紧迫,要使行文时一气呵成,就必须有高效的审题和构思过程。议论文写作因其文体特征,特别需要清晰的.写作思路,所以在平时进行写作提纲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写作效率。写作提纲训练包括几方面的内容:(1)拟题目(2)定中心论点(3)列出分论点。其训练过程可以设计以下几步进行:

1、出示确定的作文题。

2、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按要求写出提纲。

3、选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提纲,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对学生个别辅导交流。

4、师生对黑板上的提纲进行点评。

5、学生整理修改自己的写作提纲。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就可以快速立意、快速构思,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和写作速度自然获得提高。

(三)用“范文”引领学生的写作。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模仿范文是写作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奠基石。用“范文”引领学生的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一定要让学生面对具体的例子,教师的讲评才会有的放矢,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要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摘录,在讲评时,用例子说话。特别是对那些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同学的范文是最可能攀上的台阶。所以每次作文写完后,我都会把优秀作文在课堂上认真讲评。如果总是以高考满分作文为例,以高考满分作文为标杆,学生就会一味模仿,失去自我,而作文水平低的学生则会觉得高不可攀,失去写作信心,使作文陷入泥潭之中。

四、面批――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无论老师如何精心准备作文讲评,都无法真正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详细写评语,学生可能无法全部理解,这样就失去了作文批改的作用,而当面批改,就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面批时,教师指导针对性强,学生听得专心,效果自然就好。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他及时对文章作出修改,这种修改对学生也是作用很大的。学生只有发现了问题,认识了问题,并付诸行动,去解决问题,作文教学才落到了实处。

物理常识论文篇八

表达主要是议论,观点主张要鲜明。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提出问题叫引论,分析问题是本论。

联系论据和论点,解决问题作结论。

论点用来被证明,论据用来作证明。

怎样证明有方法,道理事实做基础。

举例比喻正反对,道理论证必须用。

横式结构总分总,逐层深入纵结构。

议论方式分两种,立论驳论要分清。

语言准确有严密,概括简明修辞用。

听刘涛老师上《蜡烛》一文有感

中山市语文教师:郑权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作者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沉的爱,尽情的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谊。本文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可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却并非易事。

在教学设计上,刘涛老师是这样做的: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1、通过分析老妇人的动作,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刘涛老师设计了一张有烛光的照片,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些诗句、由什么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中的“蜡烛”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支怎么样的蜡烛?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一文,共同感受文章的深意!

这是老师做了精心设计的课前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其能够抓住生活中的“蜡烛”与课文的“蜡烛”的相通之处,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灵,因势利导进入课文。

二、回顾旧课: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能够说出文章的故事情节,主要事件等。这都是上次课程的收获。做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思想感情。

让学生在书上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且朗读给同学们听。而且说明理由为什么感动?

这些题型的设计是有高度的,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还要阐述理由,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现在教学中,有的同学能够找出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这样设计也是也是可取的。

四、通过分析老妇人的动作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

这是中考的必考考点,老师设计这样的题型,说明一个问题,老师对中考考纲的把握是非常熟练的`。

这一阶段的设计用时分配也是最多的,要让学生能够小组合作,找出老妇人的三“爬”三“跪”,找当然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但是老师的问题设置没有停留再表面上,而是上升到了本质阶段,找出之后自己认真阅读,大家一起朗读,感受老妇人育乞西当时的心理状况。并说说此时她怎么想?进一步体会老妇人的思想感情!

这一设计犹如“骗子”设计的圈套,让学生一环扣住一环,不断深入,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应该是达到一定的高度,而其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的理解也是不能忘记的。不然,在中国来说,我们远离战争已经很多年了,现代当代的年轻人要感受战争的痛苦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老师在第一课时给学生讲解的背景资料及故事也是理解这一题的关键。

五、感情提升部分:

这是中考考点的变通题型设计,这是起到画龙点睛的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说明了两国人们用血肉凝成的情谊,像火焰一样永远不熄灭,永存心中。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够利用课内的知识点不断和中考的考点相互契合,那么我们的学生成绩就会稳步提高。

六、总结收获:

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谈出本节课学到什么,还有那些不足之处等,老师再点拨,这都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检测当堂课的学习效果的好方法。

七、板书设计:

刘涛老师在黑板上设计了一支巨型蜡烛,在蜡烛的周围联系上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到课文的最后,感情深化和升华主题的部分,老师在蜡烛上加上了火焰,图文并茂的板书结构,能够使学生很快识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而且直观形象,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课后作业设计:

主要以学习辅导作为课程的依托,让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夯实根基!

总之,对刘涛老师这节课是非常满意的。当然,在评课时候也许会听到不同的杂音,这是生活的常见之事。我对她上课的每个环节都做了仔细的分析,是因为我听过她课也是多次了,这一次是在前面所上课的基础上达到了质的升华,不管是在学习目标的定位、时间把握,导入语言的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小老师的展示、学生的参与度都是比较完美的,任何一堂好课,看的不是一个方面,而是多方面的综合体现,这次课成了我学习的楷模,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让自己不断成长!

物理常识论文篇九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具有指导意义,以供参考。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幼儿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程中的关键时期。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会采用多种形式实现教学目的。经过研究分析,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幼儿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学习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从而开拓思维,提高反思能力,掌握反思方法。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反思的契机,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反思的水平。要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加强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在反思中成长。

每个教师都渴望成长与理解,都需要有同伴与之真诚交流。然而在大部分幼儿园,管理层习惯对教师进行命令式的指导,这样的方式容易使教师情绪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因此,在与教师研讨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幼儿园相关部门应当学会尊重并聆听教师的心声,引导教师说出自身的想法,鼓励其挖掘自身潜能。指导者应当学会转变观念与角色,努力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探讨氛围,帮助教师缓解情绪,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和改进。

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解决问题是反思的全过程。通过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达成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记录有助于教师快速地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若记录不详细,反思就没有事实依据,无法指导实践。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重视教育记录工作。在幼儿园中,应当让教师定期做教育记录,使其对幼儿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于日后研究。

教师能力有高有低,对反思的认识程度也不一致。通常情况下,只有少数的教师愿意进行自我反思。因此,幼儿园可以成立教学小组,定期进行研讨,针对问题深入分析,提出解决策略并及时付诸行动。这种方式能够对教师的内部动机形成冲击,激发其自我成长的意愿,帮助其认识到反思对提高专业能力的作用,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反思。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教师逐步完成对一个失败的教育活动的探讨。这些内容可以让教师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当教师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时,就能够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分析。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当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时,幼儿园应当加大对教师的指导力度,协助教师解决难题。在日常指导工作中,幼儿园应引导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对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建议。另外,应当鼓励教师认真撰写教学成果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幼儿的日常状况与发展水平相结合,提高工作实效。

幼儿园管理层应当创建合作式的情境,为培养教师的合作能力搭建平台。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合作研讨等方式增进教师之间的了解;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其作为教学研讨及反思的主题。在每周教研活动中,教师都可以对自己的见解进行充分阐述,并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获得新的收获。

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学的研究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取决于教师教育技能的提升,而教育技能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思与实践的开展情况。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当带领教师学会反思,使其不断提高自主反思的能力,成为研究型及反思型的教师,进而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2]蔡秋美.幼儿园备课审阅工作的调研与优化[j].新校园(理论版),2011(4).

物理常识论文篇十

在幼师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舞蹈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幼儿舞蹈职业教育的技能、适应幼儿园舞蹈教育工作外,还要求对学生开展美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在幼师的舞蹈教学中,应渗透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领悟舞蹈之美,学会由内至外、从丰富的内心世界出发,带动躯体去展现舞蹈作品。《中国艺术百科辞典》记载:“舞蹈之美,在于运用富于生命活力的人体——即由富有审美价值的动作、姿态造型、技巧、表情和心态所组成的人体运动形式,创造出身心合一、形神兼备、诗情洋溢、饱含乐感的动态形象,是一种富有生命活力、变化万千、转瞬即逝的人体动态美。”由此可见,要想展现舞蹈之美就必须学会“身心合一、形神兼备”,也就是“舞由心生”。美国著名舞蹈家肖恩说过:“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得到滋养、熏陶以及锻炼。”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上,主要从加强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和幼儿舞蹈三大教学部分入手。在实际的招生过程中,入校的新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乡镇或是县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对舞蹈接触甚少,了解不多,且在情感表达上太过于害羞,不敢与老师交流。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自身舞蹈素质或身体素质(肥胖、柔韧度不佳等)原因,从而失去信心,这给舞蹈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因此,作为一名幼师的舞蹈教师,要从身、心、情、感四个方面来训练和培养学生,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激发情感,建立自信,让学生内心萌发出对作品或组合的理解,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形神兼备、舞由心生。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它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展示人内心的精神世界,表现舞者的审美情感。如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性格。对于舞蹈课程的认识,很多学生在入校前从未接触过真正的、规范的、深层次的舞蹈,不知道什么是古典舞、什么是民间舞、什么是幼儿舞。因此,教师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就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舞蹈,以及舞蹈的种类。如舞蹈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而其中生活舞蹈又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和教育舞蹈。艺术舞蹈则根据不同的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和新创作舞蹈等。并且教师要着重介绍两方面:一是古典舞蹈的表现手段——“身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通过“身韵”的训练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目的。二是民间舞蹈的风格和特点迥然不同:温暖的地方,舞蹈韵味委婉、婀娜多姿;寒冷干燥的地方,舞蹈风格粗犷、豪迈凝重;海边的舞蹈,热情娇俏;草原的舞蹈,舒放开朗。因此,在学生入校最初的舞蹈课中,首先,可以通过影像资料和舞蹈杂志的形式让学生基本了解舞蹈的种类。其次,在基本功教学中主要解决学生身体的软、开度以及腿部能力的训练。通过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学生可以认识到什么是含、腆、迎,什么是姿态造型,等等。最后,在上民间舞课时,让学生分组模仿老师所示范的组合进行表演,并互相加以点评,可以通过组合中个别元素动作的重、难点,来让学生进行分析。例如,通过蒙古族民间舞——柔臂的练习,让学生明白手臂动作时发力点应该是由肩发力,然后带动大臂到肘、到小臂、到腕,最后延伸到指尖。通过以上的学习和模仿尝试,学生对舞蹈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基本掌握肢体,能控制每块肌肉的力量,并保持有一种探究的心态,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致以及积极性,同时建立自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身韵课的教学是通过规范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其中的韵味。例如,在课堂上给学生教授古典舞基训中最为常见的连接动作“风火轮”,在整套动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动作规范中可对学生提出以下两点要求:一是这个动作由双臂造成身前一个立圆,身后一个立圆,通过腰的横拧、敞仰、倾伏的连贯运动过程综合而成。二是除了横拧、敞仰、倾伏的腰部条件外,弓箭步、扑步和大八字步都要有极好的基础。让学生在明确动作规范的情况下进行“风火轮”的练习。整个练习过程中,有学生只是在耍膀子,表情呆滞,而且手臂动作生硬,没有产生如“风”啸啸、“火”腾腾、“轮”滚滚的动作要求。就以上情况,可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首先,让学生在脑中联想汽车轮子快速转动时的景象;其次,让学生在把自我化作飞速的车轮,飞驰在熊熊烈火之上,使双臂的动作发力猛、速度快,而脚下步位大、幅度深,只要单臂产生“轮”感,双臂才能有“风”和“火”的感觉,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节奏和音乐情感表达出不一样舞蹈韵味。通过教师的启发教学,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从动作的规范性到教学情绪的变化都有较良性的提升,并使动作完美地呈现了“风”啸啸、“火”腾腾、“轮”滚滚的动感形象。

在中华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使用课堂讲授法外,还可实施情感启发法配套进行教学。所谓情感启发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直观材料、形象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在学习各种动作过程中努力辨别不同时空变化与着力方式,以及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尽可能通过身体将它完全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某个地域与某个民族舞蹈情感表达的认同。例如,在教授蒙古族民间舞中的“柔臂”动作时,教师首先指出动作规范的要求,是以肩部动作的延续和波浪形伸展,它是整个臂部关节大幅度变化的动作。大部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手臂肘关节僵直的状态,两臂动作生硬,无肩部动作的延续,更无波浪形的伸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联想自己就好比草原上一只飞驰的雄鹰,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翱翔,从而使得手臂、肩关节得到松弛,使动作更加延续、伸展。而在马步动作的学习中,学生只是单一地进行脚下步伐的练习,而忽略上身人骑在马上的.神态,使上下身的动作失去了协调,毫无美感而言。在长跑马步和走马步的练习中,为了更好地区别两者之间的不同,让学生用走马步模仿牧民骑马走在草原上,惬意地欣赏着无边的草原。然后再用跑马步模仿马的奔跑、跳跃的形式来展现蒙古族牧民悍健有力、热情奔放的性格。以上两种方式让学生得到启发,能更好地模仿动作,把情感融入动作中,达到形神兼备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舞蹈学习的教学质量,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就可以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互动和享受;反之,则可能使整个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不耐烦,甚至可能产生抗拒心理。对此,可尝试把游戏与音乐融合在一起,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跳舞时产生舒畅、愉悦的心情,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教学状态。课余期,闲暇时融入学生生活学习,寻找共同兴趣爱好,谈论话题,了解学生喜欢的舞蹈,等等。拉近师生关系首先使学生厌倦、抗拒等不良心理得到放松,使师生间产生心理共鸣,由此可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当中。由“心”生出舞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方法向学生讲述最基本的练习技巧是不可能达到良好效果的,而更多的应是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难度较小、旋律优美、蕴情丰富的舞蹈组合学习尝试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舞蹈“内心感觉”,这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认识舞蹈之美,并且通过感受简单的基础训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相结合,由此让学生学会用肢体表达感情,用情感带动动作,用音乐感化心灵。例如,在古典舞身韵元素——含、腆、迎的短句训练中,首先在音乐上可选用民乐《春江花月夜》作为伴奏。授课前先让学生欣赏音乐,并引导学生把情绪溶入音乐中,想象自己漫步在湖边,用含蓄的身形欣赏着美丽的倒影,抬头迎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然后再学习元素动作。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很好地根据“内心感觉”在音乐中用情感带动肢体来表现短句的训练。在幼师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学生的身体通过训练使之能达到一定的柔软度、开度,从而能更好地完成动作的规范性,还要教会学生学会从内心领悟舞蹈的含义,对动作、音乐要有自己的见解。

总之,学生要在舞蹈时抒发自己的情感,不管是对舞蹈风格还是韵律都要有自己的认识,把自己对舞蹈动作、韵律的理解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用心去支配肢体,这样才能将感觉融入其中,发自内心地释放,只有这样由心的摆动肢体,跳出的舞蹈才能吸引观众眼球,甚至撼动观众的心,由此达到身心合一、形神兼备、舞由心生。

[1]民间舞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2]艺术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国艺术百科辞典舞蹈卷[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5]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物理常识论文篇十一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容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物理常识论文篇十二

我国的法律体系庞杂,其中的部门法较多。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相对而言,会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法理学、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诉讼法等相关知识。重点来说,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的内容比较常见。

具体而言,以考试为导向,法理学知识不作为重点部分进行考察,但是一些基本概念各位要理解透彻。宪法部分涉及新法修改以及与时政相关联的知识,比如已经涉及到的特赦的决定和宣布以及关于授予国家勋章或者荣誉称号等知识,仍然需要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学习。

宪法部分的知识的学习侧重于记忆,并结合一些时政内容,提升自己的知识敏感度。行政法知识中,常规重点内容依然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从考题来看,行政法的比重仍然较大,其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是行政处罚相关知识, 把握好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宏观要列框架,微观要辨区别。

民法知识的学习依然是法律部分的学习重点,尤其是接下来要通过的民法其他分编的内容以及民法典的编纂,都将是考试的重点。而且民法考查倾向于实务化,像之前涉及到的“一房二卖”的考题,侵权责任法的相关知识,都是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知识,需要在学习中特殊留意。目前来看,《民法典》的热度很高,是各位考生需要学习的重点。

刑法知识的考查较为常规,学习重点和以往相同,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模块。总论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犯罪构成部分,分论知识部分学习注意把握此罪与彼罪的区分。新法部分,延续每年必考的趋势,关于个税法的学习要更加注重细节,对于新的刑事诉讼法涉及的新知识点依然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把握。

(二)考查方式

法律的出题方式既有记忆性的,比如,宪法的考查就比较侧重于记忆,一两个字的记忆偏差可能就会导致题目的错误。所以需要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重复记忆,熟能生巧。但是法律里面也有很多的理解性题目,比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的一些内容都是单纯的记忆所解决不了的。所以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案例,理解一些相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能够把所学习的知识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现象结合起来,已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出题趋势

从法律的出题情况看,法律题目的难度是逐年增加的,仅掌握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已经不能再满足应考的需要。另外,法律题目也有越来越“接地气”的趋势,出题人会要求考生对一个社会事件从法律的角度作出相应判断。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留意典型的法律案例,分析背后涉及到的法律知识,为考试做好准备。

(四)复习方法

在复习法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需要考生进行记忆,但是,这部分真正要拿高分的话还是要大家去理解一些法律原理。因为法律的体系非常庞大,只有真正理解了法律的原则和其精神实质,才能在碰到陌生知识点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法律的专业性非常强,没有法律背景的同学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仅凭一己之力就能达到理想效果,所以建议大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进行专门的法律知识培训。

物理常识论文篇十三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个光滑,一个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物理常识论文篇十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共力点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牛顿第一定律

2、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惯性

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牛顿第二定律

5、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3587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