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业气象服务方案(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01:16:12
精选专业气象服务方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0-31 01:16:12     小编:紫薇儿

方案是指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时所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策略。在制定方案之前,我们应该先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这里有一些相关方案的参考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一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统领,以“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利用培训资源,探索民族贫困地区培训新模式、新办法,扶持到人,为全县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由县职业学校负责牵头,县扶贫办配合,组织对2016年下达的第二学年200名“两后生”进行技能培训。

2、由县职业学校负责牵头,县扶贫办配合,组织对2016年下达的580名“两后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一是依据省、州、县相关通知和会议要求,决定在我县职业学校“临夏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设驾驶和汽修技能培训班,在全县范围内招收“两后生”学员,优先考虑贫困户“两后生”和计生户。二是对2016年秋季学年入学就读“甘肃省贫困地区‘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集团成员单位学校”的职业中专、高职、大专贫困学生进行补助,报名时间为2016年11月5日—2016年11月25日。

培训科目:在东乡县职业学校“临夏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设驾驶员、装载机、挖掘机、电焊工、塔吊工、电工、汽修工技能培训班。培训时间原则上开设1年,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经考试合格后发放驾驶证、上岗证。

报名时间:2016年11月20日——12月10日。

补助标准:汽车驾驶c照、b照、装载机、挖掘机、电焊工、塔吊工、电工、汽修工每证补助1500元。培训结束后,经县职业学校评定考试合格后,由县职校将补助资金通过农户一折统或个人账户落实到人。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二

本方向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熟练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同时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从而能够胜任比较专业的英语口、笔译及初级水平的第二外语翻译工作。本方向同时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因此该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及跨国公司等不同部门从事广义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修课,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连传技巧、同传培训,专题口译和笔译等。

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生在从事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单位的翻译、高校教学及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7、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原则上要以学院所提供的一门小语种作为第二外国语。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程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语听说、连续传译、笔译、高级阅读、毕业论文写作、第二外语。

六、专业特色课程

口译系列课程(专题口译、国际会议同传、fgd同传)、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计算机辅助翻译。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附表一:英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三

专业名称:英语(翻译方向) 专业代码:050201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翻译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口笔译技能,毕业后能够在教育、外交、外贸、金融、媒体、旅游等行业以及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国际会议等承担口笔译及相关文字交际与沟通工作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英语语言、英汉翻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英语语言、笔译技能、交替传译技能等实践能力训练,具备良好的汉英双语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双语在涉外场合进行语言与文化的沟通与组织工作,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基本的研究与协调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

(一)通识类课程(应修41学分,其中必修29学分,选修12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应修49学分)

(三)专业方向课(应修46学分,其中限选21学分,任选25学分。)

(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修34学分)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四

随着本学期接近尾声,整个本学年的工作也即将结束。展望新一年的工作,想的最多的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妨把下一年定为教师专业成长年。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活动。

学习培训是重要的手段。本学期我们也派出了部分老师外出学习培训。下一年还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通过外出学习,让老师开阔眼界。当然除了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这一点做得很不好,下一学期要加强。然而更重要的是要让老师找到自身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否则这种学习培训就不是系统性的,可能这次是学习这个,下一次就成了学习另外一个,而能否与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还是未知。所以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要从课堂教学的问题入手,要从每一个老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要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也就是教学基本功。从教态、课堂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教学的设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课堂的调控等各个方面开展专题研究,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一个质的提升。

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地研究、细致地打磨。不仅仅是出示一节公开课,也不仅仅是评评课就完事了。要针对每一个人的课堂表现,进行细致地打磨。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追踪,不要说有人听课是一回事,自己上课又是一回事。要坚持这种改变,让课堂充满活力。

要继续给老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本学期部门老师在读书方面进行了展示,但是还很不够,展示的不够深入,从某种程度上还比较肤浅。要让老师有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当然这种机会除了教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个人才艺方面的。而这种个人才艺的展示又会激发出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使学校的整体氛围更融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在下一年中让自己、让学校有一个大的改变和提升。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五

学生阅读课外书种类较集中,对故事类的图书兴趣较大。在阅读书籍的习惯上还有很大的引导空间,比如选择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图书;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推荐其他同学阅读自己觉得不错的书籍。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愿意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时时与好书相伴。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感受成长。

4.推广亲子阅读。

(一)准备阶段: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学生拥有图书和阅读的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讲解借书要求,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3.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做好删选、整理和统计工作,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1)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到校至上课之间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认真组织晨诵午读。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晨读时间、中午的“美读”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开展交流活动,如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箱,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可以把这些作文、读书笔记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栏里,供大家欣赏。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讲求个性读书,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平时日记和读后感日记时间、数量要安排好)

4.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个故事,利用阅读时间谈谈读书心得。

5.利用黑板报、古诗天天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给画配诗,给诗配画,做书签、古诗文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6.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推荐优秀读物,组织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交流感悟。.

(三)总结评比。

1、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利用空余班队课),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2、定期进行班级评比,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背诵大王”。

3、随时更新展览班级学生的读书笔记和好书目录。

1.《木偶奇遇记》 (注音美绘本)

2.《不一样的卡梅拉》(6册)

3.《 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郑渊洁

4.《笨笨猪》 杨红樱

5.《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周锐

6.《我不是坏小孩》(全3册) 叶姝

7.《 一千零一夜》(世界儿童共享的经典丛书)

8.《 洋葱头历险记》(意大利)罗大里

9.《丁丁历险记》(小开本全22册)(比利时)埃乐热

10.《电话里的童话》(意)罗大里

1.《安徒生通话 》(丹麦)安徒生

2.《小布头奇遇记》 孙幼军

3.《爱丽丝漫游奇境 》(英国)卡罗尔

4.《狐狸列娜的故事》(法国)阿西季诺夫人

5.《小熊温尼》 普(英国)米尔恩

7.《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罗尔德·达尔

8.《 精灵鼠小弟》《 吹小号的天鹅》(美)怀特

9.《 伊索寓言》

10.《昆虫记》(美绘本) 法布尔

九月

1、书香氛围建设,包括图书角、成长季节的作业展示区、准备“采蜜本”。

2、活动要求指导,包括书籍推荐,借书看书要求,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要求。

3、班级竞赛活动宣传。

十月

1、学生诵读经典诗文

2、班级图书角正式规范开放,设立专门图书管理员,做好借阅登记本,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3、鼓励学生借阅学校阅览室的图书以弥补班级图书的不足。

4、每周三的常规教育日进行班级好书推荐,每周一国旗下,选一代表进行好书推荐。

5、开展“日有所诵”的晨读,午间的“美读”。(每日)

6、一次阅读指导课。

7、一期“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板报。

8、班级“阅读之星”评比

9、“亲子阅读”活动宣传,要求学生与父母制定好阅读计划,认真执行,做好记录。

十一月

1、准备古诗擂台赛

2、开展“好书交流”主题班会。

3、班级“阅读之星”评比

十二月

1、继续每日一诵,读书交流,各种阅读评比等活动。

2、“迎新年,庆元旦”诗歌朗诵会。

3、故事会比赛主题班会

4、“阅读之星”评比

20xx年

一月

1、班级读书活动资料整理、小结。

2、优秀“采蜜本”班级展览

3、整理评比“亲子阅读”活动积极参与者,收集相关资料(阅读书目,读书感想)。

4、故事会比赛

二月

1、布置寒假读书书目,鼓励学生读好书。

2、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份寒假读书心得。选择闲置好书,进行制作书签比赛。10月26日下午第三节课进行“书签互激励,好书共分享”活动。

3、做好寒假读书活动小结。

三月

“写给春天”现场征文比赛,班主任做好宣传,指导工作。

四月

组织推荐一个关于“春天”的古诗美文诵读节目

五月

开展制作读书推荐卡

六月

1、收集读书名言

2、自己创作读书名言,推选优秀作品。

3、评选优秀的“阅读之星”和“书香家庭”。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六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掌握多方面翻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教育、科技、商务、传媒、法律和旅游等多个领域从事口、笔译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要具备比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比较系统地了解中西翻译理论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口、笔译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1、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英汉语口语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与写作

口译、英汉笔译、汉英笔译、翻译概论、语言学导论

371

七、气象特色课程(除大气科学概论以外)

十、辅修专业说明(如不开设辅修可不填) 十一、课程体系关联图(附后)

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图

372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七

类别课程

编码课程名称开课

学期学

时学

分备注

公共

基础课10001001马克思主义理论春季603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外语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基础外语课,但必须修读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100020001002-x基础外国语春季

秋季804

学科

基础课2000汉语言专业基础秋季804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中文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20002010理论语言学秋季402

20002010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秋季402

20002010语言学方法论春季402

专业

200020103002对外汉语语音词汇问题研究春季402

200020103003汉语语法问题研究秋季402

200020103004中国文化专题研究秋季402

课专业方向课20002010400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春季402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课程。

20002010400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3语用修辞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4语篇分析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5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6跨文化交际专题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7汉字教学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8应用语言学导论春季402

200020104009社会语言学春季402

200020104010语言测试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11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12中国文学专题秋季402

公选课、跨专业课100020004026现代教育技术春季

秋季402

10002000402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春季

秋季402

必修

环节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3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为课程讲授和研讨并重,选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水平论文、著作进行研读并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其中至少有一门学科基础课的考试为闭卷形式。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等书写规范和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全部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入学3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由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由导师组教师参加。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学位论文答辩

提前修满学分,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学位论文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在第三学年末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一至第五学期进行。第一学期开始,结合所学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知识,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参加留学生教育学院的教学见习活动。教学见习活动要听3门以上主干课程,每门课不少于4课时,并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完成1次教案写作,参加统一试讲。完成以上环节的学生可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教学实习。教学实习要在学院统一安排下进行,集中进行一至两次讲评,教学实习不少于20学时。教学实习结束后,撰写3500字左右教学实习报告。

附:经典文献目录:

一、汉语本体研究(13)

1.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2.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语文出版社,。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陆俭明、沈阳著,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10.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11.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2.沈阳编著,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二、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5)

14.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

16.刘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17.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也在1994年至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

18.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三、语言学习与习得(5)

19.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温晓虹,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21.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2.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3.ellis,r.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四、二语/外语教学法(7)

24.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

25.彭增安、陈光磊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6.徐子亮、吴仁甫著,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7.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8.杨寄洲、崔永华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9.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语言教学的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五、文化教学(3)

3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2.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3.赵金铭,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六、语言测试与教学评估(3)

34.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5.杨惠中,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6.张凯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七、教育心理学(3)

37.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8.江新著,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9.李广平、杨玉宝主编,教育科研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八、对外汉语教师技能(11)

40.陈宏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41.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42.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3.李泉主编,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4.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5.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6.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7.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8.卢福波著,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9.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0.周健著,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八

摘要:近年来,泾源县草畜产业快速发展,对专业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本文根据泾源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介绍了泾源县气象局现有草畜气象服务方式。通过对草畜气象服务工作的实践,探讨了泾源县草畜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气象为草畜产业气象服务的对策及建议,以此来提升泾源县草畜产业气象服务能力。

关键词:草畜产业;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对策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地处六盘山东麓,属中温带半湿润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无霜期短,呈现出“春寒、夏凉、秋短、冬长”的特点,六盘山生态核心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泾源县聚焦产业优化升级,坚持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定位,草畜产业作为泾源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荣获“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为此,分析泾源县草畜产业气象服务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气象服务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泾源县总面积1131km2,耕地总面积3.86万hm2,85%为山地,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1.53万hm2,全县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留床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左右。20,全县种植青贮玉米3266.67hm2,全县安格斯肉牛存栏达2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16.7万头,其中存栏9.7万头,牧业收入达9亿元,牧业人均收入2173元。近年来,泾源县紧紧围绕“一特三高”(即特色农业和草畜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五位一体”(即培育壮大草畜产业的龙头企业、饲草种植加工、肉牛养殖基地、品种改良和防疫服务、产品销售市场五个体系)发展模式,走出了泾源特色的草畜产业发展路子,“泾源黄牛肉”获得国家地理著名商标。年泾源县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2草畜产业气象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草畜产业气象服务现状

为保障泾源县草畜产业健康发展,泾源县气象局积极响应,探索开展草畜产业特色气象服务,努力做好草动物产决策气象服务。期间,气象服务人员通过对畜牧专家、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养牛大户等的走访和沟通,了解气象条件对泾源县草畜的主要影响及其需要的气象服务和服务产品,以此为依据,制定了《泾源县草畜产业周年气象服务方案》,围绕草畜产业发展提供气象服务,撰写的专题服务材料涵盖了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牧草种植和肉牛养殖等环节。草畜产业管理部门、龙头企业及种养殖户利用气象信息合理安排草畜产业生产,防范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达到了趋利避害的作用。目前泾源县草畜专题气象服务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把相关部门、单位、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手机录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重要天气预报,提示草畜产业管理部门及种养殖户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二是《草畜气象服务专题》材料通过书面、微信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至县领导、农牧局等草畜产业管理部门、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三是遇有重大紧急气象灾害,电话通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有时当面向县领导汇报。

2.2草畜气象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泾源县草畜产业气象服务2017年开始开展,在气象服务的深度、内容以及形式上存在欠缺。一是观测资料时序短,对牧草生育期进程、肉牛饲养环境指标、病虫害和疫病发生情况持续监测欠缺;二是草畜产业气象服务范围窄、深度不够,草畜产业产品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未开展服务;三是草畜产业气象服务产品单一,对策建议科技含量较低,泾源县草畜产业气象专题服务正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提供的气象信息基本以温、降水实况及预报为主,产品内容大多是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经验性评估,缺少关于牧草、肉牛科技气象服务指标的支撑;四是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对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有针对性的培养,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必须进一步通过科研等方式提升草畜产业气象服务的能力,更精细、更深入的开展特色气象服务,以适应草畜产业快速发展的服务需求。

3对策及建议

3.1加大基层农业气象服务科研投入,提升基层气象服务科技含量

近年来,泾源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现有的气象服务产品无法满足特色农业产业对气象服务日益提高的需求,因此,建议对基层台站农业气象技术培训及农业气象科研项目等方面应给予优先考虑,鼓励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提升基层台站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服务水平,提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

3.2气象服务融入地方特色产业,促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要紧跟特色产业服务需求,把专业专题气象服务融入到地方政府重大特色产业项目中,争取地方投入和支持,促进特色产业气象服务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同时围绕特色产业的需求,与当地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发挥气象科技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气象服务品牌,以精准的气象服务,促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3.3建立健全气象服务动态评估机制,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效益

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主要是“公司+农户”或者“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完善对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气象服务定期回访机制、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机制等机制建设,及时了解和掌握特色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根据掌握的需求、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或调整服务方案、服务方式及方法,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效益。

4结语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特色产业对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气象部门必须加强农业气象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深化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产品内涵,提升气象服务产品科技含量。在今后的特色产业气象服务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优化气象服务模式,提高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助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九

本方向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熟练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同时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从而能够胜任比较专业的英语口、笔译及初级水平的第二外语翻译工作。本方向同时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因此该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及跨国公司等不同部门从事广义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工作。

1、 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修课,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连传技巧、同传培训,专题口译和笔译等。

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生在从事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单位的翻译、高校教学及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7、 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原则上要以学院所提供的一门小语种作为第二外国语。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语听说、连续传译、笔译、高级阅读、毕业论文写作、第二外语。

口译系列课程(专题口译、国际会议同传、fgd同传)、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计算机辅助翻译。

附表一:英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

1.物流管理方向(logistics management)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掌握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基本的应用工具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能够从事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经营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向(purchasing and supply)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系统化掌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能够从事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国际物流方向(international logistics)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系统化掌握国际物流管理和经营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能够从事国际物流管理、物流业务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了解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身心健康;

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基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习制为3-8年。

管理学学士学位

工商管理学科

运筹学、物流学、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设施设备、港口物流等。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一

简单介绍了我国眼视光专业人才现状,以山东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专业为例,对高职高专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讨,具体阐述了该院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调整及优化,为国内其他同类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

眼视光 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

近几年来,由于学生近视发病率的逐年快速上升、眼镜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眼镜的要求不仅从科技含量、新材料的应用,还是款式设计等要求越来越高,眼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已逐步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眼镜生产和消费国家。根据“十二五”规划精神,眼镜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富民产业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行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升级转型,验配服务该如何向个性化、人性化纵深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不仅是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要,也是眼镜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企业最急需的人才是高级实用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尽快培养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始建于20xx年,20xx年学院与日本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建设和发展眼视光技术专业;20xx年合作开办“豪雅视光冠名班”;随着该专业的不断发展前进,培养体系也逐步完善。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学院提出了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0xx年以后,学院与豪雅光学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快速提高学生素质。企业单位定期派遣技术专家来校指导、讲课,学院定期派遣学生和老师到企业学习和实习;企业每年向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近年来,该专业在日本豪雅、日本尼德克、上海天鸿光学和宁波明星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水平和专业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近3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还未毕业,就已被众多企业预订一空,目前本专业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发挥了高职生技能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特点,并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1)“实景模拟、就业为根”模式。以促进学生就业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按照视光师真实的工作过程设计工作任务,通过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满足学生学习的行动过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实习、人才推荐、社区服务、技能展示、课证融合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做到学习工作融合,真正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2)“由简到繁、工学结合”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以验光配镜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之间呈递进关系。虽然工作任务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但完成任务的过程不变,都能够反映出其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组织方式、工作技能和工作要求等;同时,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教育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3)“双重考核,激发自主学习”模式。建立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调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突出过程性考核,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4)“双师带动,推进结合”模式。在教学总体设计上,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和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一部分学习情境的学习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主要由校内主讲教师和实训老师负责完成。一部分学习情境的教学可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主讲教师协助完成。

(5)“工学交替、企业顶岗”模式。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学院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根据企业需要,从学生第二学期开始,学院就把学生分成固定的实习小组安排到学院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班实习上班。实习期间学生和企业的正式员工一样,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学院定期与学生实习企业的领导和外聘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暑假期间尽量安排学生在家庭住址所在地的眼镜公司进行上班实习,暑假结束后撰写一份实习和市场调查总结;另一种方式就是顶岗实习,采取校企联合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相关管理办法(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共同制定实习任务书,做好顶岗实习任务下达,实习全过程管理、实习成绩考核与评价工作;建立并完善学校与企业联合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制度;完善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企业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学生生产性实训成果的评价标准和企业评价学生实习质量标准。

我院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20xx级到20xx级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及市场的需求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优化,形成一套动态的方案,以使毕业学生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1] 周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z].20xx.

[3]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xx(7).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二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软件需求分析、软件系统设计、程序实现及其测试、网站搭建等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计算机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软件的设计开发与运营维护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知识要求: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

(3)掌握搭建网站的基本知识;。

(4)掌握移动互联软件应用开发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备计算机程序设计开发能力;。

(2)具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实现的能力;。

(3)具备开发互联网及移动应用软件的能力;。

(4)具备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5)具备文献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综合素质要求: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较强的法制观念和创新意识,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好的身心素质。

4、适宜就业方向:在计算机软件、移动信息服务、网站设计与开发等行业,从事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和运营维护等工作。

准学制2年,学习期限为2-3年。

毕业学分:55个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三

[论文摘要]文章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所得的结果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构思。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教高[20xx]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人才培养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拔高,而是培养掌握必备知识结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确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性与职业性共融的主线,以素质培养全程化、能力培养对应化、岗位选择多元化的思想为指导,加以正确定位、认真设计、稳健落实。

(一)高等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基准

商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人才的培养定位应以高等性为基准,但它绝不等同于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的高等性。199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高等教育划分为5a、5b两个类型,5a类是理论型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类是实用技术型的教育,“主要目的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按此归类,我国现阶段以文化知识延伸、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教育型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当属5a教育;以技能操作、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当属5b教育。因此,商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不是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压缩”,而是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两套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科高等职业院校更强调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知识、技术的应用性而非创造性。

(二)职业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根本

由于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属性,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能力要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与工程技术类高职院校相比,商科类高职院校的技能更具有柔性而非刚性的特征,更强调工作实践的层级积累和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的培养。此外,同一职业属性的内部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活动范畴的限制呈现出层次性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的高低和所需知识深广度的多寡。所以,即使同属商科类的职业教育,商科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不是商科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拔高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注重某一特定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只需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即可;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人才的教育,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外,还需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

由此可见,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失的两特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既不同于中专纯技能型人才培养,也不同于本科或研究生创造性的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零售企业服务管理一线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零售服务工作中从事多岗位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的劳动,能够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完成目标任务,能够将最新的理论、设计、技能要求成功变成高品质、高效益的服务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基准就是: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门店店长、大型综超各部门经理、总部各部主管等。

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在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以后,围绕“怎么培养人”这一中心而展开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策划分析,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架构体系、具体课程设置等要素。只有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实施、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笔者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应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重点突出对学生定向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与可迁移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发展)的培养。职业素质又分三个层次,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素质:“为人的基本素质”(做人)、“为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做职业人)、“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做有专业特长的职业人),三者之间呈现出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趋势。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置中,实践课程解决“怎么做”,理论课程解决“为什么这么做”,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课程相辅相成。因此,能力型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置不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对原有理论课程的深浅、实践课程的多少进行调整,而是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使理论知识从属于实践,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工作任务引领理论教学的新的课程设置。

(四)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即通过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以及到相关企业工作实习,让学习者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去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及技能要求,了解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流程,逐步完成从学生到合格职员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高等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其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以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与可迁移能力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型课程架构体系。

(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所属行业(主要针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专业就业服务面向和岗位(群)要求,对岗位(群)进行职责任务分析,在这里的岗位分析对象不是相对孤立的一个个单项能力,而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根据商科行业背景,最终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为现代零售业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业态的服务、管理领域,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门店的理货员、收银员、超市及专卖店店长、大型综合超市部门负责人及总部商品部采购、配送中心库管等。

在此基础上,构建以通识能力培养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实训、实习是体现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将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融于三个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相辅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功能。

(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初次就业,也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利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选修课程。在遵循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规范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和教学形式,力图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如理论课的教学中,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采取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多样话的教学方式;实践课教学采取技能训练、模拟实验、工学交替、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在课堂、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交替进行、良性互动。

(四)产学合作,多方介入,共同培育“教育产品”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应主动争取相关协会、企事业单位专家的参与,并与企业建立互惠合作的长效机制,在项目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思想,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断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推荐】人才培养方案范文合集五篇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汽修人才培养方案

精选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五篇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汇总九篇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但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借鉴国外相关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针对我国高校实际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式,以此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海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主要包括:(1)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和实验室已有设备解决问题,通过解决一些专业问题,达到展示和设计实验项目所需的基本技能的目的[1],这个过程是与国内高校培养的主要差别。(2)提供电子工程基础知识以及辅助的数学、科学、计算机知识,通过这些基础知识学校,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3)对于海外高校而言,他们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些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习,能够为他们本科与研究生,甚至在工作岗位上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4)海外高校同时还非常注重社会服务,很多高校在开设专业课的过程中,嵌入一些专业实践环节,这些专业化实践课程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接触社会的机会,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团队合作、领导力、服务和专业化的组织等方面。

在美国高校当中,对于工程类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而言,大学要求学生在四年内修满120至180的学分。在这些学分中,基础课程学分一般占总学分的1/3,而且必须修满60学分的专业课程;修满8-12学分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对于独立项目或研究计划,要求高年级学生用1年至1.5年的时间参加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以此作为课外实践。近年来,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已经不是以往的工科专业课程为主,随着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美国人和高校发现了通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美国高校甚至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也是目前相当多的美国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与此同时,美国高校的电子工程专业对本科生的要求是,在四年内必须修满180个学分,其中数学和科学课程加起来大于等于45个学分。工程课程加起来大于等于68个学分,包括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专业写作、特殊领域课程、设计类课程及选修课程等。剩下的其他课程加起来大于等于60个学分,包括人文科学、通识教育、语言等课程。

(一)每学期的总学分数适中,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海外高校通常将每个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在每个学期内,学生的学分数一般在12-18学分左右,换句话说,学生每星期只上12-18节课,其余时间参与学术研讨、自学和工程实践等活动。

(二)数学、科学课程与工程学专业课相配套,且专业课涉及面较广

在给学生开设专业课程前,开设与专业对应的数学课程作为数学工具,同时开设科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在这些课程当中,不仅包括了一般专业基础课程(如信号与信息处理),而且包括仿生视觉、机器视觉等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反映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发展超前的专业视野。

(三)通识教育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不可轻视

很多海外高校为了学生全面素养,开设了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学生在四年时间内必须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人类和社会学四大领域,选择学习多门通识教育课程。

(四)为了填补工科学生表达能力的不足,高校开设专业英文写作课程

在前面三年的学习中,每一年的一个学期开设写作课程,而且是专业英语写作。在专业实践方面,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室科学研究工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电子工程科学研究过程,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为了给学生提供接触实践的平台与机会,很多高校联合电子企业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甚至有些美国高校要求学生修满12个学分的项目,为此鼓励一些优秀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

(一)应用型与创新型相结合原则

应用型与创新型是同一目标下的两个不同侧面,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创新驱动,以及创新意识的训练、创新成果的转化,而不断创新才能确保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原则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适当压缩学分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课程群和跨学科专业选修课,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学位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能力的复合化。

(三)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凸现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对接

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处理好通识教育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系统优化课程结构。以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与前沿性为着力点,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重点解决课程内容过时、分割过细等问题,增设社会经济发展最新需求的课程,构建逻辑严密、前瞻性强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丰富课程形式,鼓励开设讲座式课程。

(四)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原则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和“双创”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在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在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还需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方法和能力培养。

[1]白鹏飞.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6).

[2]叶红.美国高校电子工程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浅析[j].高等理科教育,20xx(6).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五

[论文摘要]文章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所得的结果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构思。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教高[20xx]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人才培养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拔高,而是培养掌握必备知识结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确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性与职业性共融的主线,以素质培养全程化、能力培养对应化、岗位选择多元化的思想为指导,加以正确定位、认真设计、稳健落实。

(一)高等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基准

商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人才的培养定位应以高等性为基准,但它绝不等同于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的高等性。199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高等教育划分为5a、5b两个类型,5a类是理论型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类是实用技术型的教育,“主要目的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按此归类,我国现阶段以文化知识延伸、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教育型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当属5a教育;以技能操作、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当属5b教育。因此,商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不是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压缩”,而是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两套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科高等职业院校更强调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知识、技术的应用性而非创造性。

(二)职业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根本

由于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属性,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能力要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与工程技术类高职院校相比,商科类高职院校的技能更具有柔性而非刚性的特征,更强调工作实践的层级积累和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的培养。此外,同一职业属性的内部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活动范畴的限制呈现出层次性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的高低和所需知识深广度的多寡。所以,即使同属商科类的职业教育,商科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不是商科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拔高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注重某一特定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只需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即可;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人才的教育,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外,还需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

由此可见,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失的两特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既不同于中专纯技能型人才培养,也不同于本科或研究生创造性的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零售企业服务管理一线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零售服务工作中从事多岗位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的劳动,能够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完成目标任务,能够将最新的理论、设计、技能要求成功变成高品质、高效益的服务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基准就是: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门店店长、大型综超各部门经理、总部各部主管等。

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在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以后,围绕“怎么培养人”这一中心而展开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策划分析,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架构体系、具体课程设置等要素。只有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实施、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笔者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应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重点突出对学生定向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与可迁移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发展)的培养。职业素质又分三个层次,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素质:“为人的基本素质”(做人)、“为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做职业人)、“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做有专业特长的职业人),三者之间呈现出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趋势。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置中,实践课程解决“怎么做”,理论课程解决“为什么这么做”,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课程相辅相成。因此,能力型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置不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对原有理论课程的深浅、实践课程的多少进行调整,而是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使理论知识从属于实践,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工作任务引领理论教学的新的课程设置。

(四)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即通过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以及到相关企业工作实习,让学习者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去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及技能要求,了解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流程,逐步完成从学生到合格职员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高等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其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以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与可迁移能力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型课程架构体系。

(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所属行业(主要针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专业就业服务面向和岗位(群)要求,对岗位(群)进行职责任务分析,在这里的岗位分析对象不是相对孤立的一个个单项能力,而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根据商科行业背景,最终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为现代零售业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业态的服务、管理领域,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门店的理货员、收银员、超市及专卖店店长、大型综合超市部门负责人及总部商品部采购、配送中心库管等。

在此基础上,构建以通识能力培养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实训、实习是体现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将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融于三个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相辅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功能。

(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初次就业,也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利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选修课程。在遵循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规范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和教学形式,力图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如理论课的教学中,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采取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多样话的教学方式;实践课教学采取技能训练、模拟实验、工学交替、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在课堂、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交替进行、良性互动。

(四)产学合作,多方介入,共同培育“教育产品”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应主动争取相关协会、企事业单位专家的参与,并与企业建立互惠合作的长效机制,在项目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思想,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断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六

针对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出现的定位不清,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提出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前提:一定要弄清软件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不同,进而把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内涵;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因材施教;一定要了解社会需求,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在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法方面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法,按专业知识点整合讲授内容的方法,面向工程的培养方法,如何体现人才自身特色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示范性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前提

自从教育部、国家计委发文(教高[20xx]6号)《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批准设立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以来,软件工程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层次来看,大体可将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和其他本科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两类,其中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大多分布在985工程院校中,这类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清晰地定位为高端软件人才,其课程体系虽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差别很大,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说理论教学仍然在其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这与其学生的素质好、教师的水平高、教学投入大是密不可分的。与这些985工程院校相比,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在开设软件工程专业时面临着学生的层次多、教师总体上综合能力弱和教学投入不足等更多的约束,如何在这些约束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总体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找准定位,体现因材施教,展示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掘学校自身培养人才的潜能。

社会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学校的学生层次差别很大,不同专业的内涵不同,尤其是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之间更需要体现不同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弄清软件工程的内涵。软件工程脱胎于计算机软件技术,随着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开发、使用、维护软件不得不采用工程的方法,以求经济有效地解决软件问题。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诸多学科,今天的软件工程己由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成为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工程性是软件工程有别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大差别,而二者采用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是相同的。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一定要有体现工程性的课程和训练内容。

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要因材施教。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生源水平差距很大,简单地用现行的本科、高职、技校来划分学生的培养层次对本科生的培养是不合适的,如在辽宁一本和二本的分数线差距就达到100分左右,即使是在一本学校中985院校和其他学校的分数差距也少则几十分,多则上百分之多。因此,所有各学校在制订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和接受水平。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了解社会需求。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采用工程化的方法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在这些具体的领域内也存在低、中、高端人才的划分,因此各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有针对性,要有市场细分的意识。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法

教学管理者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时应该在考虑学生的层次、所在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学校的教学投入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体现本专业的内涵。

我国各地教育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各高校同一专业入学学生的成绩存在重大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安排理论课程的比重,不同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以便做到因材施教。极端的情况的下甚至可以考虑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

所在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也是一个现实的约束,我们应该量体裁衣,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扬长避短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教学指导和训练。

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与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软件工程专业是否为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关系到学校的软硬件投入,因此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该对学校的投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不能制订太脱离实际的培养目标,以免造成后续试验环境难以搭建问题的出现。

目前,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绝大多数都要走上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软件开发、测试等技术能力,这就要求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对技术能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以便学生顺利就业。当然,更为全面、细致的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对专业目标的制订具有契合实际的指导作用。

软件工程专业是以工程性为其专业特征的,因此必须注重工程素质的训练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软件工程师。

此外,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内容,例如虽然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但培养方案也要为其中少部分高素质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知识和训练;工程师素质的训练要与技术的学习相结合;学生就业和其长远发展相结合等。

(二)按培养目标确定学习知识点,整合课程内容

软件工程专业虽然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体系为背景,但在本科阶段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却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既要能整体上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体系,又要学习软件工程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所以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点和软件工程学科的知识点两部分。

目前,在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不按知识点确定讲授内容,而是把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直接照搬到软件工程专业开设,如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这种方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软件工程专业需要讲授的课程过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应该学习的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如需求工程、软件工程过程等又没有时间讲授。

(三)面向工程的培养方法

工程不是科学,甚至也不是“应用科学”。科学是分析性的,是努力去了解自然;而工程是综合的,是努力去创造,但受自然、成本、安全关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学、可靠性、生产能力、可维护性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工程要求在制约中进行设计。国际著名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三个层面是对所有工程学科通用的,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以参考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abet于1996年制订的ec20xx等认证标准来实施。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定要体现工程的设计性,要安排尽可能多的设计性学习内容,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训练、扎实的课程学习和广泛的探索兴趣结合起来,安排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实际项目来培养学生。

(四)体现自身培养特色

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应该体现特色。特色的确定可根据自身的积累,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可行性来确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是全国煤炭类院校中唯一一家软件学院,多年来为煤炭企业开发了很多软件,熟悉煤炭行业特点,了解煤炭企业运行机制,所以其打造的第一个特色就是面向煤炭行业软件开发的能力和优势。辽宁抓住世界信息产业地域转移的机会,提出打造软件外包强省的目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目标,决定培养面向对日外包领域的软件人才。语言是对日软件外包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开设了128学时的日语课程,为学生从事对日外包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面向煤炭行业和面向对日外包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五)课程设置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兴趣,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培养方案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在入学之初可采用兴趣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考虑开发一个软件系统,教师将各个模块编程实现,然后在课堂上讲授软件系统的功能,在实验中指导通过设计基本的参数将各个模块组装成实际可用的系统,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兴趣。在后续的某一方向课程中做课程内的实验,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大三下学期和大四阶段可通过就业压力和工作之后达到的美好前景督促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最终向社会输送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理解软件工程专业自身的内涵,认清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区别,从而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素质来确定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培养方法和特色,进而采用必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地提高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要认识到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领域,所以,还要有动态更新培养方案的机制,以便适应社会需求和技术潮流。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七

本专业培养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服装艺术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熟悉设计程序和相关法律,了解中外服装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实践能力强,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设计、新闻等生产和管理领域从事相关服装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服装设计方向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主要学习服装艺术设计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服装设计方面的设计思维与方法及基本设计技能、技巧的训练,具有服装设计与实践、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新思维、重创造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服装艺术设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从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2、知识结构:具有较扎实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获得服装艺术设计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设计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懂得艺术设计学科的一般规律,能胜任相关单位的服装设计工作和研究工作等。

3、素质结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4、毕业生应获的知识和能力: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热爱服装艺术设计事业,具备基本服装艺术设计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服装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并有较强的使用现代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备能力;具有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较高的美学修养;掌握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术研究、创新方法;掌握和运用现代设计技术,特别是平面辅助软件、网络技术的能力;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营销学、心理学、设计美学等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设计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了解服装艺术设计行业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艺术设计学、文学。

服装概论、构成艺术、服饰图案、服装效果图技法、服装设计基础、主题设计、专题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学、服装材料学、服装色彩设计、服装立体裁剪、针织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推板排码、计算机辅助设计。

教学实践、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实习、专业考察实习、毕业实习等等,四年共按排 4~5次,累计6~15周。

四年,文学学士。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八

(一)培养目标

面向风险管理及保险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基础和保险业务知识,能够从事风险管理、保险实务和保险监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2、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保险相关职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高层次人才的资格认证要求。

3、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及信息工具运用技能,具备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能够组织保险相关工作的运行、协调与管理,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任职要求。

4、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使用外语开展保险相关工作。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进行多学科、宽口径培养。招生院校应建立适合不同培养方向的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习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二)成立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的导师组,或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吸收企业与行业组织或监管部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论文指导工作。

(三)鼓励案例教学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四)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五)加强实践环节。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

(一)必修课程(15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1、政治理论类课程(2学分)

2、外语(3学分)

3、保险学研究(2学分)

4、保险法律制度与监管政策(2学分)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均为2学分的三门专业必修课。

建议培养单位将宏观经济政策、合同法、风险管理研究、保险财务分析、保险数理基础作为专业必修课。

(二)选修课程(12学分)

选修课程包括限选课(4学分)和任选课(8学分)。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为1-2学分的任选课。任选课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设置,通过不同系列课程组合的菜单式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元选择。

鼓励培养单位将我国保险及相关行业中高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课程或国际保险业及相关行业普遍认可的专业资格考试课程作为开设任选课的选择范围。

(三)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模拟实务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实习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践教学累计不少于1学年。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突出学以致用,体现学生运用保险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

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1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1位具有丰富的保险实务和风险管理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外专家。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保险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九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在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规划、建设、运营、经营等各环节都缺乏高素质的群体。面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通过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我院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了“厚基础、强能力”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建设、发展,到20xx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5万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铁路达3万公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成总里程达6000多公里,到20xx年底,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交通运输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促使该行业急需一批在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而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用人需求量也很大,其供求紧张关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随着科技技术含量的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的全面实施,将会对铁路、地铁员工的素质、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1)培养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2]部分本科院校大多重视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部分高校明确提出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可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却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模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学的知识多而杂,最终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用性不强。

2)实践教学力度不够。目前部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由于理论教学大多采用以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起来轻车熟路,教学成本较低;而实践教学对场地设备有较高的投入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因此部分高校对于模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校企合作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则较少采用,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不够。

3)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整体薄弱,缺少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师资队伍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需要一大批熟悉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而大部分高校教师多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缺乏在相关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往往不能落到实处。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陕西省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当前,同类重点高等院校注重理论知识及学术研究,实践技能相对薄弱;而同类高职院校虽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却有局限。交通运输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学科,专业性质和将来的职业都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我院在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上,始终坚持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厚基础、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必然成为人才培养内容的重中之重。

(3)我院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平台及有力措施。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按照“彰显特色、系统集成、合众举一、各尽其能”的建设思路,集中全院各种资源支撑轨道交通大系统建设。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结构与运用实训基地”分别被确定为“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和“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设有城轨行车调度指挥实训室、城轨综合仿真驾驶实训室、安检实训室、旅客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室等;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新建了425米电气化铁路线路,配套了“交院号”电力轨道车、货运油罐车、货运敞车、客运空调软卧车,以及渼陂车站、牵引变电所、行车调度室、检修棚、综合检修工区、通信信号系统等,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训、实习的需要,学生可以在基地实践不同的岗位角色,锻炼和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可以模拟不同的设备故障、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作业流程,实现特殊作业的锻炼。另外,学院还投资建设了tdcs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实训系统,同时,还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建设有22个实习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为交通运输专业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与实训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也为我院实现真正有特色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1)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我院组织教师和学管人员到新丰镇、西安西站、宝鸡车站、户县车站等地实地学习,组织专业教师到西安铁路局、西安地铁等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要求进行调研,确定培养目标。

2)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内容,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根据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岗位能力要求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改变了传统课程体系设置模式。

3)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占据基础地位,这是由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功能所决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础,为专业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专业教学中应加强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途径。

1)通过就业单位的信息反馈找准培养方向;同时通过对其他同类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准我院存在的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

2)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采用新的实训大纲和教材、评价体系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效果调查,及时调整方案和修改实训内容,保证我院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3)对我院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分别采用上述新人才培养方案和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效果对比。两个年级的课程设置、教学环境和授课教师均相同。期末考试按教学大纲要求命题,实行教考分离,采用同样的试题及实训模块进行考评,对比教学效果及实践动手能力。

交通运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途径上也仅初步确定了研究内容及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及教科研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在实践中实现“厚基础、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吴彪,庞然,齐晓杰.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项华录,何春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5306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