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作者的用意。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观察,从而与书中的内容产生共鸣。欢迎大家一起探讨这些读后感范文中的观点和见解。
读灯笼读后感篇一
暑假,我读了《陈土豆的红灯笼》这本书,主人公陈土豆成长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陈土豆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城里打工,他自己一个人独自生活在乡下,把自己的学习、生活照顾的很好。父母生意失败,家庭陷入困境,妈妈带着妹妹回来了,无法承受重压的妈妈,抛下兄妹二人去城里找爸爸,陈土豆毅然担当起了独自照顾妹妹的责任:教妹妹读书、识字、带妹妹赶集、买新衣服新书包等等。妈妈疯了,土豆不得不休学在家照顾妈妈和妹妹;过新年了,土豆把生病的爸爸接回家里照顾。年少的土豆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任。我不得不佩服他这种独立自主,敢于担当,乐观向上的精神。
我也喜欢陈土豆正直勇敢,敢爱敢恨的品质。同学张春妮和班长产生了误会和争执,匆忙赶来的土豆,一怒之下与班长大打出手。读到这里,我特别钦佩他这的勇气和胆量,心里觉得他真正的是个小小男子汉。农闲时间,很多人来家里打麻将消遣,当有人为麻将钱发生争执而愤怒地把桌子掀翻的时候,土豆站了出来,像个男子汉一样,大声说:这是我的家,我陈土豆的家。过年爸爸把钱给土豆,土豆建议爸爸:“大家过日子不容易,如果你不还这钱,我以后也要替你还!过日子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读到这里,我又为土豆的是非分明,正直勇敢默默地喝彩:土豆,你好样的!
我更喜欢陈土豆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的品质。他喜欢毛驴,就像对待家人一样的照顾它,关爱它,允许他偷着乐,更允许它随性地“尥蹶子”,自由地撒欢儿。毛驴不见了,他请假在家,失魂落魄地四处寻找。这样善良的土豆,让我的内心无限温暖。土豆教妹妹和屯里的所有小朋友识字;张豆腐的杨树林,土豆帮忙修剪,帮忙照顾打理……这样热情善良的土豆,得到了乡邻们的好评,也得到了我们的喜欢——好一个温暖的土豆,你的善良和爱心,一定会照亮你人生的长长道路!
与陈土豆相比,我和他还有一段差距。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也会像土豆一样做一个独立自主,善良勇敢,有责任担当的小小男子汉。
读灯笼读后感篇二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绘本,名叫《我有一盏小灯笼》。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女孩提着小灯笼走山路去上学的故事。她天不亮就出发了,一路上充满了恐怖和危险。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平安到达了学校。
读灯笼读后感篇三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封建思想横行于世的背景下,女主角颂莲不得已嫁入豪门,成为陈家四太太。大太太信佛,儿子经商。二太太是个笑面虎,想方设法为在老爷那儿得宠。三太太戏班出生,因受老爷宠爱而任意妄为。就在这高深的.陈家大院里,四位太太各怀鬼胎,为了争宠得权上演一幕幕的酸甜苦辣,最后却以三太太的死、四太太的疯、又来五太太而卷旗息鼓。
正如女主角颂莲在电影开头时的所做所为,当时的女性作为父权社会的经济附庸,丧失了几乎所有的权利,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希望嫁个有钱人。而陈家二太太看到老爷喜新厌旧娶来了颂莲,不得不一边向老爷争宠说想再生个儿子,一边向颂莲背地里捅刀子,费尽心思地为了得到老爷的重视。由此,后院之中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即便是读过一年大学的颂莲也无法抵抗地被封建思想,即人人口中的“老规矩”所左右。
本片从头至尾渗透着传统女教封建伦理观念。姑且不论陈家女仆个个不识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单是大太太初见颂莲说的那一番话就只得推敲:“好,好,多过书好,知书达理就好,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好生伺候老爷。”可见,到头来高学历却被认为是懂情理,还是要以“好生伺候老爷”为重。
另外,女性被禁在家中,众人也是习以为常。电影唯一一个外景是颂莲入嫁时执意自己走去陈家时的情景。在此之后颂莲再无踏出过陈家大门,就连看病也是由仆人请医生上门。众太太对在院中一隅秉承封建理念享受荣华富贵早已麻木不仁。他们就在这大院中平日无所事事,晚上以得到老爷垂青,服侍老爷为乐。
最后,本片还体现出了女性被排除在政治之外的尴尬境地。片中,点灯锤脚的场景出现过若干次,在某位太太院里点上大红灯笼,代表这位太太晚上将伺候老爷。而当晚老仆给太太锤脚,则正如老爷所说:“脚理顺了,就更容易伺候男人了。”由此可见,单是这两点就使得太太们在勾心斗角、争宠求点灯的同时,放弃了作为女性基本的政治权利。他们甘心泯灭自己对于权力的希望之火,并极力依附于男人。如此的好计谋,可谓一箭三雕。
本片陈老爷从未在镜头前路过一次正脸,在寓意着“老规矩”的同时,更突出了女人们的地位低下,如此的表达手法甚好。而镜中四位演员更是将剧中人物鲜明的性格演得惟妙惟肖。在夺得一个个国际奖杯后,该电影更因故事背景被改革初期的新中国所不容,于90年代初期被禁播过一段时间。但禁播的行为反而更能体现出该片描述的当时妇女地位是否属实。
读灯笼读后感篇四
说起这部电影,是好久之前看过的,那个时候,纯粹是为看电影而看,这次回味在看一次,不由得多了些许感想与收获。
《大红灯笼高高挂》把我们从视眼中带入到一个被中国几千年来难以解脱的束缚枷锁之中,就是这种阶级的封建,人性的摧残,这种生活,我们是很难以想象的,从影片中,我们细细的品味到一番阶级性的封建枷锁,更是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可怕,人与人之间利益的一番斗争,这是不管在哪种社会中,都是清晰可见的。
先说一说故事中的女主角,四太太颂莲,一开始,就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当踏进大门时,就已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这种枷锁,深深地封死了人性。也使得这所院子里的每一个人封锁的无缝,抹杀了人性的善,而使得人性麻木,人不像人,鬼不想鬼。
大红灯笼,这个标志性的枷锁在这所院子里是一个特别明显的象征物,也表示着陈府老爷对妻妾恩宠关系,这种恩宠,使得自己便在这所院子里,显得格外有权,可以享受锤脚,享受生活,也算是人高一等,这样的日子,谁都愿意享受,更愿意显得高贵。而正是如此,却将人物的命运推向悲催。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显得格外耀眼,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生硬的恐惧,是一种软化的入心恐惧。表面看着二太太为人可亲可善,却藏着不可思议的坏心,时刻想着谋害,当从雁儿的屋子里掏出布娃娃,逼问之下得出的结果,当从三太太的嘴里说出那种悲情的故事,一个慈善仁义的二太太完好无损的形象便从内心世界里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切,便是来源于这种争夺的权利,来源于这种可怕的枷锁。使得人心难测,永远看不出别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电影,想表达的就是社会,生活,表现这个社会,生活中,何尝不是这种现象,往往在你不知道人心的情况下捅你刀子,最后却满嘴的仁义道德问候,你却难能分辨。这样的恐惧是如此的难以置信。
人的命运就从一开始锁死在这样的枷锁里,他们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实在的权利,只有通过灯笼的高高挂起来稍微解脱下。这种深沉的斗争便彻底的将人束缚住了。丫鬟的命运是苦的,做着当太太的美梦,偷偷的在自己的屋子里挂着灯笼,很不幸,她却成了一枚棋子,被陈府老爷肆意的摆布,被二太太充当了一颗棋子,最后的命运却活活的冻死在院子里。这一切的悲伤,终归于这个院子里束缚的封建枷锁,使得人性显得如此悲哀,如此无力,这几千年的封建枷锁牢牢的锁着每一个人,每一个悲惨的命运。
导演也是用独特的视觉效果将这种无力的命运表现的完美,镜头中,院子的格局,一层围着一层,将人物套在环境中,也正是想表达这种感觉吧,将冷暖色彩的突出也灵活性的表现人物的命运,时而冷的院子里,从画面透出一股悲伤之情。
故事活像一个社会,用在任何时代都没有被束缚掉,即使现在,我们看这部影片,不难看出社会中的一些弊端,人与人之间更多了些是利益,却少了可贵的真与诚,当我们看到眼下这个社会一次又一次的被道德绑架时,我们却不敢说出来,只是默默的随波逐流,当我们眼下这个社会看到一次又一次的跌倒时,我们却不敢去扶,只是默默的当一个看客,当眼下这个社会听到一次又一次的爱国时,扪心想想,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这何尝不是影片最后的那一幕可笑可悲的画面。
是如此,让人与人产生了陌生,让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友谊长存。也是如此,也是因为这种权贵,人们努力的向往,最后却得不尝失。我们对于人物是既可悲又可叹,只能刻意的去思考着。
读灯笼读后感篇五
这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读了《陈土豆的红灯笼》,文章朴实无华,就像陈土豆的生活一样。这本书主要写得是留守儿童陈土豆在村子里的生活,本来还能过得去的生活,随着爸爸生意的失败,债主到家逼债,让生活陷入了绝境。
在这种情况下,陈土豆承担起家庭责任,照顾妹妹,妹妹要上一年级了,他在家开始给妹妹补课,母亲发疯后他又把妈妈接回来照顾,后来听说爸爸在外生病,他又把爸爸接回家照顾。我们的孩子像陈土豆那么大的时候,还是家里的宝贝,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玩,大部分时间都有人照顾,回到家张嘴吃饭,伸手穿衣,星期天上课外班还觉得很辛苦,而陈土豆又要种地,又要照顾家,又要上学,又要做饭,这样一个孩子的出现,让学生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当我读到陈土豆生病的那一章,可怜的孩子高烧不退,家里只有妹妹一人时,都是邻居们帮忙找大夫,三天后醒来的陈土豆是那么的憔悴,听着故事的孩子们神情沉重,感觉好似为陈土豆担心,又似走进了这个悲惨的故事中没出来,有一个女孩悄悄地笑了一声,其他孩子立刻反驳“笑什么呢?没有同情心。”“笑什么,可笑呢?”,说的那个女孩立刻回归到书上,原来走思的孩子也可以这样拉回来。
陈土豆的善良更是所有孩子看中的,他不计较得失,对待动物和人一般,舍不得毛驴受打,舍不得毛驴受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看到了班里很多孩子的影子,尤其是白悦洁,她爱小动物,家里养着小仓鼠,当说起她的小动物时,她可谓是眉飞色舞,说出来都是满满的爱。记得有一次,说到去世的小仓鼠,眼泪汪汪。就这样一个感性的`女孩子,在我眼前她和善良的陈土豆重叠成一个人。
在低谷中乐观对待生活,一步一个脚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这样一个孩子,让我佩服,让我学习。
读灯笼读后感篇六
当一位15岁的男孩陈土豆,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为家撑起一片天空时,我被震撼到了。他的懂事,他的担当,不禁令我自觉惭愧。
陈土豆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与妹妹都去城里了,本来是在父母庇护下的年纪,却独自撑起一个家。好不容易妈妈回来了,却还带来了一个坏消息,爸爸的工地出了事,因为欠债,他和包工头都跑了。爸爸一走了之,可屯里那些被他招去干活的人,都来家里要钱。家里也只有陈土豆、妹妹和妈妈。妈妈因为生活压迫,出去找爸爸,找不到爸爸,妈妈疯了。爸爸回来也得了重病,妹妹又年幼,家里所有的重担都由陈土豆担着。
也许,在亲人弃他而去时,他也曾伤心过;在亲人回来有难时,他也曾迷茫过,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这个家需要他,他必须为家撑起一片天!
担当,简简单单两个字,却拥有巨大的重量。陈土豆在担当的路上,渐渐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在我的家里,也有一位懂得担当的男人,他就是我的爸爸。听妈妈讲当年的故事。爸爸妈妈结婚不久,家族就分了家。当时,爸爸妈妈才分到一百五十块钱。后来,爸爸妈妈白手起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在家里,爸爸便是“担当”二字的代言人。钱不够了,我去赚;有好吃的了,给妻子和孩子吃。在爸爸身上,确确实实存在着担当精神。更何况,妈妈小时候因为发烧烧坏了肺,不能干重活。作为一个男人,爸爸不仅把家里的一切重活都包了,还要帮妈妈干家务活。里里外外,爸爸简直是一个“超男”!
我敬佩陈土豆和我爸爸,他们都是顶天立地有担当的男人。
在这篇小说中,陈土豆的信念与坚持令人佩服,遇到困难,他总是乐观地想办法,主动去承担。在家庭里,他时刻撑起天,把安稳和幸福送给家人,我想,将来在社会中,陈土豆也一样会撑起一片天。
担当,是中华民族最美好、最动人的`品德。男人,就应该像陈土豆一样顶天立地。
读灯笼读后感篇七
说得直观一点,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近代社会极度黑暗面,让我这个90后,感知到了时代变迁给每一代人带来的苦与甜。
女人,在那个年代,完全没有地位,自己的幸福完全掌握在男人手上,一个妻妾成群的男人,在当代仍然备受尊重,人人仰视。同时也能轻易地操纵一个女人的命运。
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宽广的视野,有更好的连接世界的方式,也正因如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的急躁,那么的不愿等待,无不渴望一步登天。
但是究其个人,真正是这个世界变坏了吗?还是说从来都没有好过呢?
有的人,想做一颗不起眼的小草,有的人则想做一颗大树。做小草的人,生活得不奢求,给自己一个不高的要求,经济上能有富余,过上和家人简单幸福的生活。那想要做大树的人,则不断地拔高自己的要求,有的时候目前的能力无法支撑起来,就会摔下来,这一类人活得非常痛苦,因为是自己的欲念太多,舍得舍得,便是其中的道理。
读灯笼读后感篇八
当一位15岁的男孩陈土豆,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为家撑起一片天空时,我被震撼到了。他的懂事,他的担当,不禁令我自觉惭愧。
陈土豆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与妹妹都去城里了,本来是在父母庇护下的年纪,却独自撑起一个家。好不容易妈妈回来了,却还带来了一个坏消息,爸爸的工地出了事,因为欠债,他和包工头都跑了。爸爸一走了之,可屯里那些被他招去干活的人,都来家里要钱。家里也只有陈土豆、妹妹和妈妈。妈妈因为生活压迫,出去找爸爸,找不到爸爸,妈妈疯了。爸爸回来也得了重病,妹妹又年幼,家里所有的重担都由陈土豆担着。
也许,在亲人弃他而去时,他也曾伤心过;在亲人回来有难时,他也曾迷茫过,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这个家需要他,他必须为家撑起一片天!
担当,简简单单两个字,却拥有巨大的重量。陈土豆在担当的路上,渐渐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在我的.家里,也有一位懂得担当的男人,他就是我的爸爸。听妈妈讲当年的故事。爸爸妈妈结婚不久,家族就分了家。当时,爸爸妈妈才分到一百五十块钱。后来,爸爸妈妈白手起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在家里,爸爸便是“担当”二字的代言人。钱不够了,我去赚;有好吃的了,给妻子和孩子吃。在爸爸身上,确确实实存在着担当精神。更何况,妈妈小时候因为发烧烧坏了肺,不能干重活。作为一个男人,爸爸不仅把家里的一切重活都包了,还要帮妈妈干家务活。里里外外,爸爸简直是一个“超男”!
我敬佩陈土豆和我爸爸,他们都是顶天立地有担当的男人。
在这篇小说中,陈土豆的信念与坚持令人佩服,遇到困难,他总是乐观地想办法,主动去承担。在家庭里,他时刻撑起天,把安稳和幸福送给家人,我想,将来在社会中,陈土豆也一样会撑起一片天。
担当,是中华民族最美好、最动人的品德。男人,就应该像陈土豆一样顶天立地。
读灯笼读后感篇九
每年过完春节后,从正月初十开始,家乡的人们准备庆祝元宵节。听爸爸说家乡的元宵节很热闹,上村放烟花、扭秧歌,下村跑旱船、挑芯子,我们村敲威风锣鼓、打花棍等。最常见、最多的还是村村打灯笼、挂红灯。
家乡的集镇农历每月逢四、七、十日遇集,家乡人将赶集叫“上会”。正月初七的会上,就开始卖灯笼了。到琳琅满目的灯笼会上,各种灯笼五彩缤纷,有大小宫灯、床子灯、火旦灯、莲花灯、绸子灯、铃铃灯、元宝灯……这些灯都是用带芯子的蜡烛照明的传统灯笼。还有许多“洋灯”,就是从西安城郊进货的彩塑做成的各种可爱的动物灯、美丽的人物灯、金灿灿的造型灯,让人目不暇接。
这天买灯的人大多是舅家、干爸家的人,他们还要买一捆麻花、蜡烛等礼物。从初八开始,就带上礼品给自己未满十二岁的外甥(女)、干儿女去送灯。也有娘家人选购大宫灯或床子灯,送给新出嫁回家过第一个春节的女儿,家乡人把这叫做“过灯”。
去年是我的本命年,我体验了一次老家的元宵节。我们还未进村,就听到震天的锣鼓声。走进村子一看,一架直径一米多的大红鼓被四个人抬着,一个人敲着。钹子像草帽那么大,共四套,一面像洗脸盆大的铜锣,边走边敲,后面跟着活泼欢跳的花棍队边走边舞,游街串巷,喜迎丰年。
天快黑时,爸爸先给爷爷等人的坟上去送灯。他用比十六开大的红纸糊成一个圆筒,拿上几根筷子一样粗的竹棍,到坟前先将蜡烛插进土里点着,然后在蜡烛的四边插上竹棍,把红纸筒套在竹棍上,这是最简单的祭祀灯。也有人在集会上买纸灯笼送到坟上。爸爸说自己做的灯送到坟上比买的灯送到坟上更有意义。
天黑了,小朋友们打着自己心爱的花灯笼,在门前的场院里玩耍,口里念着儿歌:“打灯、卖灯,十五黑了赛灯。”“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同时家家门前张灯结彩,亮起形态各异的红灯,门前的红灯和对联在焰火的辉映下,时隐时现,变化着色调,虽比不上城里的霓虹灯那么光彩夺目,也算得上五彩纷呈。
让我最开眼界的还是放天灯。天灯也叫孔明灯、祈福灯。天灯比编织袋大点儿。叔叔们给天灯上写了“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等祈愿的话语,将底部的固体燃料点着,两个人将天灯底盘压在地上,等热空气将天灯鼓起来,感觉到有向上的浮力时,两人将它平稳地托起来,放手后,天灯就直着飘上天空。升高后又遇到微风,天灯又向西南继续上升,同其他人放的天灯汇集在空中,星星点点,将人们的无限希望和祈求带上天庭。
孩子们玩的走动的花灯,家家户户挂的吉祥灯,远处闪烁不定的祭祀灯,天上飞的祈福灯,彩灯万盏汇成巨大的立体灯笼盛会。“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在焰火的陪伴下,人们观灯赏月,如此良辰美景,呈现出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的太平盛世。
灯笼会、灯笼会,家乡元宵节的夜景美不胜收,让我流连忘返!
读灯笼读后感篇十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去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细细品读,从里面品到了一种不同的解释。
我心想:有一个盲人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别人看了很惊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呢?”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这与原文的意思恰恰相反。可是,在“盲人提灯笼”的背后,能有多少人能体会到这里的含义呢?许多人听了这个故事只会暗暗地笑着这个盲人太傻了,但有多少人能知道“盲人提灯笼”的故事?朋友们,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但是,福与祸是没能预料的,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照亮别人吧!让别人感受到灯光的温暖,让别人接受你火一样的热情。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最主要的是也照亮了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你不仅会享受到帮助人的快乐,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你渡过难关。
点燃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读灯笼读后感篇十一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绘本,名叫《我有一盏小灯笼》。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女孩提着小灯笼走山路去上学的故事。她天不亮就出发了,一路上充满了恐怖和危险。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平安到达了学校。
我觉得这个小女孩很可怜。她的上学路永远在黑暗中,而我的上学路永远在光明里。她每天上学、放学要走很远很远的山路,且充满了危险。而我们却是天天坐车,既舒适又安全。但是,就是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还是有些孩子不努力学习,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他们从没想过,在乡村里的孩子们,他们是多么渴望上学,多么渴望学习啊!
我觉得这个小女孩很能干。她渴望拿着一把金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远离贫穷的村庄。虽然摸黑走山路很可怕,但是她勇敢地去面对。虽然一路危险重重,但是她机智地去解决。而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孩子,父母包办太多,从小娇生惯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不足的。我相信那盏小灯笼一定会照亮小女孩的成长之路。
这本书让我久久回味,一寸光阴一寸金,我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加强锻炼,努力打败成长路上的“拦路虎”,争取长大成为有用的人,用更多、更大的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读灯笼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为《盲人提灯笼》的文章,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有价值的道理,值得一看,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王明因为有急事要去一个住在郊区的同事家,为赶时间,便抄近路走进一条偏僻的小巷。他心里害怕的咚咚直响,后悔不该走这条路。走着走着,他发现前面有一处亮光,似乎是一个人提着一个灯笼,便走向前去,却发现他竟是一个盲人,很奇怪,就问那个盲人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赶路。忙人回答,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明,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而且,我的光亮为别人带路,人们也热情的为我带路,使我免受许多危险。读完后,我觉得盲人的做法很令人钦佩。对盲人来说,灯笼确实多此一举,白费蜡,可对别人来说,却很有用。正是盲人的灯笼带来了光亮,才使人们在黑暗中不至于摔跤,同时,盲人自己也得到了帮助。这不正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最好写照吗?照亮别人,多么令人感动!一个盲人都能想到为别人带来光明,我们正常人呢?我们都应学习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帮助是人们经常需要的,乃至自然界万物也需要帮助,而帮助也是人们经常做的事情。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的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以帮助。
读灯笼读后感篇十三
今天,我读完了《陈土豆的红灯笼》的最后一个篇章。我捧着书迟迟不愿放下。我被陈土豆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所有的感悟都告诉给我可亲可敬的老师还有我亲密无间的同学们。
?陈土豆的红灯笼》书名是寻常的,故事是感人的。打开书本,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男孩。他有一个纯真质朴、裹挟着乡野气息的标签式的名字一一陈土豆。他的父母带着妹妹进城去打工。他成了留守儿童。开始独立生活。刚刚看到这里,我已经对陈土豆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小小年纪就过起了自主自力更生的日子,着实让我这棵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感到汗颜呐!
“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陈土豆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独立生活的时候,他父亲的工地出事了。为了避风头,他父亲和包工头远走他乡跑路了。工人们找上家门向陈土豆的母亲索要工钱。他的母亲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也离家出走了。刚刚稳定的生活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读到这里我的心开始忐忑不安。我担心陈土豆的命运,我忧虑陈土豆的前途,我牵挂陈土豆的生活……我真怕陈土豆从此崩溃,从此放弃这个家。可是陈土豆远非我所想象的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他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而消沉而一蹶不振,依旧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支撑着那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呵护着幼小稚嫩的妹妹,在贫穷艰苦缺爹少娘的日子里把自己和妹妹的童年生活过得尽可能美好。陈土豆这种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是多么难能可贵呀!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陈土豆就像一株蓬勃的野草,他有资格骄傲地嗤笑我们这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生活像要考验这个勇敢的小男孩似的。时隔不久,土豆的母亲得了精神病被土豆的同学张春妮发现了并送回了家。紧接着逃亡在外的父亲也因贫病交加回到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父母双双患病使这个本来就冰冻三尺的家更加雪上加霜。土豆拉扯着妹妹,照料着父母,家庭的重担像山一样压在陈土豆的身上。看到这里,我在内心大喊:陈土豆,你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我乞求上苍,愿你的父母早日好起来,愿你的家庭早日好起来,愿你早日返回可爱的校园,愿你考上一个好大学一一愿你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我想会的,一定会的。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呐。在陈土豆的悉心照料下,他母亲的病好了,他的家庭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春节的时候,陈土豆的家门口寸挂上了大红灯笼,那鲜红的光亮,映红了人们的笑脸,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房。是陈土豆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给他的家庭开创了美好的新局面。也给他自己和他的妹妹燃起了新的希望。我放下书本,掩卷遐想,和陈土豆相比,我是多么惭愧呀!父母从来不用我做家务,我的生活基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个学就像有多大功劳似的,父母一督促学习就一肚子怨气,写点作业动不动就哭叽尿嚎的。总之,自己对家庭的付出太少了,对父母的孝心太少了,对学习用功太少了,写作业用心太少了。从今以后陈土豆就是我的榜样。今后我一定要像陈土豆学习。家务劳动多干点儿,对父母孝心多一点儿,对待学习多用功点儿,书写作业多用心点,对待老师多尊敬点儿,争取学习成绩更好点儿。
让陈土豆的红灯笼把我前进的道路照得更亮,愿我的未来和陈土豆的未来一样,是光辉灿烂色彩斑烂的。
读灯笼读后感篇十四
这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读了《陈土豆的红灯笼》,文章朴实无华,就像陈土豆的生活一样。这本书主要写得是留守儿童陈土豆在村子里的生活,本来还能过得去的生活,随着爸爸生意的失败,债主到家逼债,让生活陷入了绝境。
在这种情况下,陈土豆承担起家庭责任,照顾妹妹,妹妹要上一年级了,他在家开始给妹妹补课,母亲发疯后他又把妈妈接回来照顾,后来听说爸爸在外生病,他又把爸爸接回家照顾。我们的孩子像陈土豆那么大的时候,还是家里的宝贝,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玩,大部分时间都有人照顾,回到家张嘴吃饭,伸手穿衣,星期天上课外班还觉得很辛苦,而陈土豆又要种地,又要照顾家,又要上学,又要做饭,这样一个孩子的出现,让学生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当我读到陈土豆生病的.那一章,可怜的孩子高烧不退,家里只有妹妹一人时,都是邻居们帮忙找大夫,三天后醒来的陈土豆是那么的憔悴,听着故事的孩子们神情沉重,感觉好似为陈土豆担心,又似走进了这个悲惨的故事中没出来,有一个女孩悄悄地笑了一声,其他孩子立刻反驳“笑什么呢?没有同情心。”“笑什么,可笑呢?”,说的那个女孩立刻回归到书上,原来走思的孩子也可以这样拉回来。
陈土豆的善良更是所有孩子看中的,他不计较得失,对待动物和人一般,舍不得毛驴受打,舍不得毛驴受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看到了班里很多孩子的影子,尤其是白悦洁,她爱小动物,家里养着小仓鼠,当说起她的小动物时,她可谓是眉飞色舞,说出来都是满满的爱。记得有一次,说到去世的小仓鼠,眼泪汪汪。就这样一个感性的女孩子,在我眼前她和善良的陈土豆重叠成一个人。
在低谷中乐观对待生活,一步一个脚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这样一个孩子,让我佩服,让我学习。
读灯笼读后感篇十五
今天,我读了《陈土豆的红灯笼》这本书,我捧着这本书直到读完还恋恋不舍。陈土豆一个小男孩,能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独自撑起了这个家,我被陈土豆的顽强深深的吸引着。
陈土豆是一个农村男孩,父母带着妹妹去了城里打工,只留他一个人在村子里,陈土豆一个人独立生活。可是好景不长,爸爸因欠债生病了,他的母亲因为生活的压力疯了,这突如其出的变故打破了陈土豆的生活。妹妹年纪小,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陈土豆一个人的肩上,可是他并没有退缩,没有被困难压倒,他迎难而上,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呵护着家人,在他的细心照顾下,妈妈的病好多了,他坚信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转眼间春节就要到了,邻居张豆腐答应送一棵杨树给陈土豆,陈土豆的家门口挂上了大红灯笼,那鲜红的大灯笼映红了家人一张张笑脸。
和陈土豆相比,我们的生活太幸福了,在种种困难下,陈土豆用他的乐观和顽强地生活着,让我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在陈土豆身上我看到了巨大力量,从今以后我要向陈土豆学习,学习他遇到困难不退缩、学习他孝顺父母、学习他无所畏惧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读灯笼读后感篇十六
日出东方,周身金光散却一切阴霾,星宿点点,似颗颗黑丝绒上的钻石,蜡烛滴泪,伴着那微晃的融融烛火发出无声叹息……喜欢光,或许是人之天性罢,我喜欢傍晚湖面浅金的鳞鳞波光,喜欢琉璃瓦上迷离的反光,喜欢望流萤于夏夜点起的.那盏小灯,但我最爱的,还是那轮皓月。提起月,就会想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以及那雪白的玉兔儿,就会想起中秋月下的团聚,元宵月下的欢笑,想起凌晨月至西天时鸟儿轻声的呢喃,想起焰火的绚烂,与其升空时撕裂黑夜的一声尖鸣,想起夜行人匆匆的脚步,几声犬吠……真的,月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的就都是。
记得,母亲曾在某个夜里,拉着我的手,闭眼回忆。她说,十几年前我出生的那个晚上,父亲用棉大衣将怀孕的她裹好,骑着摩托将她送到了医院。她心里害怕,就看着天上的月,心中暗暗数数,以缓解心中的紧张。“那夜的月多好啊,明亮而温柔,我突然轻轻就不紧张了。然后就有了你。”她缓缓同我倾诉着,月色入户,将她脸上的细纹轻轻抚平,却在离开时不小心将她额前几缕头发染成了秋霜,一如月色带着圣洁的光。
“看着才出生的你,我只希望你的眼中能有月色星光,心灵能似月般纯洁无瑕。”
那句话,伴着母亲的爱,流入了我的心间,滋润着我的心田,这是多美的期望啊。
唐时的元宵盛会,鱼龙百戏只恨太过久远,无缘欣赏。偌大的长安城在月光下,会是何等繁华,少女们迈出家门,嬉笑着,同伙伴们比着谁的衣裳艳,发型美,妆容新。或许还会有几个胡人,抚着那蓬乱的胡须,啧啧赞叹着这盛唐气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今的我却也曾于月夜于挂满花灯的路上漫步,耳旁是笑语盈盈,眼前是人流如潮,抬头,见那玉壶光转,恍忽间就不知不觉到了路的尽头。不知千百年前,是否也有人同我一样无心观灯,一意赏月。
塞外,沙场,将军的枪在脚泛着冷冷寒光。此时,你不希望成为周世宗的一名亲兵随他收复燕云吗?你不希望望见那少年将军于泉旁倾酒,与将士合饮吗?在月下,是杨业的以身许国,是李广的含恨自尽,是霸王与虞姬的绝唱……月啊,想必此刻你也会不胜唏嘘,以云掩面,滴泪成雨罢。但在这流血成海水的边境,我仍愿成为一名普通士兵,在胡笳声中,在幽谧的夜色中,盛将一樽月光,一饮而尽,握紧我的戈矛义无反顾地冲在队伍前列,哪怕战死,也是为了故土那片宁静月光。
只是在今日,又有多少人愿举头望明月呢?月光在这无数盏明灯中愈发黯淡。是的,那轮月正被谋杀,当所有人于这夜晚只顾看向手机,电视,电脑时,夜色自有流行乐声来打搅不再寂寞时,月就失去了一切精神上的价值,从人们的精神领域被定性死亡了。夜行的鸟儿啊,忘记月色罢,毋于明灯中失了夜行的方向,趋光的虫儿啊,改变本性吧?莫要在路灯下痴痴打转。如果真的可以,我愿做那带月荷锄归的农人,于田间小道,以袖拭汗,欣赏那片未被污染的,仍属于自然的月色。
读灯笼读后感篇十七
故事里的陈土豆在及笄之年,就以瘦弱的身躯撑起了一个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家庭,成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的勇敢和担当让我自惭形秽。
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活打击,他从不言弃,父亲的离开、母亲的疯病、妹妹的年幼,只会让他更加坚强。在不断承担责任的道路上,他慢慢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父亲欠的债他一力偿还,母亲的疯病他不离不弃,妹妹的年幼他悉心照顾,对比现在很多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抛弃家庭,甚至放弃生命的人,陈土豆的身影显得无比的伟岸。
通过阅读《陈土豆的红灯笼》,使我深深的明白了做人做事要有担当,在生活的磨难应该选择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更不该怨天尤人。我的父母虽然不在我身边,但他们的爱却围绕着我。我要像陈土豆一样,点亮家门口的红灯笼,好让爸爸妈妈看得见回来的路;我也要努力学习知识,点亮希望的红灯笼,让这个社会充满爱!
读灯笼读后感篇十八
?陈土豆的红灯笼》,书名很普通,但故事可不一般。15岁的男孩陈土豆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为家撑起一片天空时,我被震撼到了。他的懂事,他的担当,不禁令我自觉惭愧。
又年幼,家里所有的重担都由陈土豆担着。
担当,简简单单两个字,却拥有巨大的重量。陈土豆在担当的路上,渐渐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我很佩服陈土豆的自立与担当。从而也想到了自己,我觉得自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总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作为一名少年儿童,我的担当又是什么呢?我想我应该更多从小事做起,去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去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
读灯笼读后感篇十九
这个暑假,我有幸阅读了谢华良的长篇小说《陈土豆的红灯笼》,直到读完最后一页,我还有些恋恋不舍。合上书,我闭了双眼,细细回想书中的每一个章节。
十五岁的陈土豆是一个乡村男孩,他的父母带着小女儿到城里打工,只留陈土豆一个人在村子里。可土豆并不感到困难,他靠坚强和独立战胜了一切困难,和乡邻之间越来越融洽,乡亲们都夸他是个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的好孩子,他照顾发疯的母亲,生病的父亲,照顾幼小的妹妹更是无微不至,正是这种优秀品质让陈土豆从一个孩子慢慢地长成一个男子汉。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是最后一章《雪天的红灯笼》,陈土豆把照顾妈妈的任务交给了陈小鱼,自己去城里给小鱼和妈妈买了新年礼物,却没给自己买什么。他告诉妈妈,自己去城里看了爸爸,他想把爸爸接回来住,妈妈听后不吱声,到最后用双手捂着脸,哭起来。我想,妈妈之所以会哭,一定是被陈土豆的孝心感动了。
读到这儿,我的泪水一次次流下来,陈土豆这么顾家,却不顾自己。而我呢?和陈土豆相比,我太自私,太不听话了。陈土豆去买东西都是给家人买,而忽略自己,可是我却从来没惦记过家人。记得又一次,我和姐姐去长春买东西,我给自己买了好吃好喝的,还买了衣服。回到家,妈妈开玩笑说:“给没给我买点啥呀?”我说:“忘了,我就给自己买了。”虽然是个玩笑,但妈妈那一刻多希望我说有啊!可我却自私,只想着自己。
同样都是十五岁的年龄,陈土豆就知道用肩膀扛起一个家,可我却没有那份顾家和淳朴,我想可能是环境不一样吧。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自私、幼稚、不懂付出,而艰苦的环境恰恰成就了一个乖巧懂事、与人为善、快速成长的陈土豆。陈土豆懂得担当、勇于承担责任。我们要尽力成为这样的人。读完这本书,让我彻底领悟了生活的道理。生活是艰难的,它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心,要勇于拼搏。快乐的日子都不是白白得到的,都是经历了辛苦、磨难、考验、打击得来的。让我们在这条成长的道路上,一起像陈土豆一样无所畏惧,快速成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60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