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课程思政感悟(案例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05:39:09
最优课程思政感悟(案例15篇)
时间:2023-10-31 05:39:09     小编:翰墨

感悟是心灵的碎片,通过整合和理解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在写感悟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感悟的分享让我们不再感到孤独,而是与他人心心相连。

课程思政感悟篇一

课程是一种教育体验,是对主体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领域中存在和产生的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因素以及学生获得的教育体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第一篇:课程思政感悟与心得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像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迈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于思考,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抵御西方社会和封建主义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现实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及自身的行为实际。如要联系自己和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实际及热点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分析、思考,解决思想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过程中,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先进事迹,模范英雄人物事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运用所学思想道德理论,分析社会上发生的现实案例。要注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总之,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也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第二篇:课程思政感悟与心得

为深化学生思政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课堂课程可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教育,不仅要授予青年学生以知识,还要予以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政教育和引领。信息学院老师通过讲学授课、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谢建国教授在讲授《互联网程序设计》课程时,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点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专业技术用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处。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引导学生成为守法有道德的技术人员。

英语教育学院教师吕琳琼老师充分利用《教育创新与批评性思维》《德育原理》等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英语教育系2015级2班黄同学表示自己“虽然每时每刻大脑都在活动,但以前却没有想过‘思维’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布鲁姆思维分类学让我意识到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具有不同可信度的信息,如老师讲的微信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经常不假思索地转发一些耸人听闻的帖子,而现在我就会先在微信的‘搜索’功能中先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同一件事有其他什么不同的说法。”

德育教学融入专业课成学校老师共识。除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老师也都有着强烈的“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融为一体”的责任意识。省级教学名师郭桂杭表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选择做一名老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对学生悉心栽培”,“教学案例必须要紧跟时代,知识新、案例新、方法新才能吸引学生”。他说,师生关系更多地是一种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平等、信任的状态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提醒学生,“摆脱学习中浮躁与功利的心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所学的知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去学习与工作”。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徐海平时工作很忙,但他坚持带领学生阅读学术文献,并定期与学生们一同探讨论文进展,引导学生攻克难关。他说,这只是对恩师黄建华教授的做法的传承。“黄老师从来不会对任何人发火,非常体谅后辈。”徐海表示:“他总是以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做学问与做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对学生的责任,不仅在于教导他们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他教授的博士生冯永芳表示:“徐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全方位课程设计、全过程指导推进,将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引领融入专业教师的话语体系,把育人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在每一堂专业课程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专业课程不仅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更能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已经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工作思路,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成长之路。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思政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正在朝着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展,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

第三篇:课程思政感悟与心得

为深化学生思政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课堂课程可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教育,不仅要授予青年学生以知识,还要予以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政教育和引领。信息学院老师通过讲学授课、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谢建国教授在讲授《互联网程序设计》课程时,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点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专业技术用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处。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引导学生成为守法有道德的技术人员。

英语教育学院教师吕琳琼老师充分利用《教育创新与批评性思维》《德育原理》等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英语教育系2015级2班黄同学表示自己“虽然每时每刻大脑都在活动,但以前却没有想过‘思维’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布鲁姆思维分类学让我意识到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具有不同可信度的信息,如老师讲的微信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经常不假思索地转发一些耸人听闻的帖子,而现在我就会先在微信的‘搜索’功能中先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同一件事有其他什么不同的说法。”

德育教学融入专业课成学校老师共识。除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老师也都有着强烈的“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融为一体”的责任意识。省级教学名师郭桂杭表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选择做一名老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对学生悉心栽培”,“教学案例必须要紧跟时代,知识新、案例新、方法新才能吸引学生”。他说,师生关系更多地是一种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平等、信任的状态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提醒学生,“摆脱学习中浮躁与功利的心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所学的知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去学习与工作”。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徐海平时工作很忙,但他坚持带领学生阅读学术文献,并定期与学生们一同探讨论文进展,引导学生攻克难关。他说,这只是对恩师黄建华教授的做法的传承。“黄老师从来不会对任何人发火,非常体谅后辈。”徐海表示:“他总是以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做学问与做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对学生的责任,不仅在于教导他们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他教授的博士生冯永芳表示:“徐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全方位课程设计、全过程指导推进,将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引领融入专业教师的话语体系,把育人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在每一堂专业课程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专业课程不仅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更能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已经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工作思路,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成长之路。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思政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正在朝着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展,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

第四篇:课程思政感悟与心得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像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迈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于思考,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抵御西方社会和封建主义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现实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及自身的行为实际。如要联系自己和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实际及热点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分析、思考,解决思想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过程中,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先进事迹,模范英雄人物事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运用所学思想道德理论,分析社会上发生的现实案例。要注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总之,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也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第五篇:课程思政感悟与心得

这一节课据说是我们全国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要学习的,而且是全国大学生同时间一起上的,所以在还没有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倍加期待,因为这种大型的思政课肯定会讲授许多的知识,给予我们认知上的启迪。

果然,这次的思政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听课。这次的思政课,主办方邀请了四名专家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次的思政课都是根据我们当前实际情况来给我们讲课的,分别从整体的工作规划、具体的预防措施、历史讲解和我们所有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来给我们上课的。这样精彩的讲课,这样精彩的内容,用网络上的方式来说就是“讲的都是干活”,所以四位专家老师给我们线上讲课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来做笔记。这样大的讲课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看网上网友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弹幕一直都没有听过,据说还因为来听课的同学太多都给服务器给挤崩溃了。

这一次的思政课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让我有很多的感触。通过四位老师的讲课,让我对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的防范措施,这些都是能够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方法。

当然,这次的思政课让我体会到的远不止如此,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我知道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我们也越应该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年的责任。越是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就越要坚强,要向那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前辈们学习,要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才能够不惊慌失措到不知所措。我们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更加的爱护自然,我们要为绿色环境做出贡献,我们还要更加的尊重自然,我们每一个生物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和谐共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动植物、不滥砍滥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今后,我也将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虽然现在这堂全国大学生一起上的思政课已经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深刻体会确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真的的震耳发聩。这堂课让我知道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强的使命感,要有强的国家认同感,要具备定的责任意识,要积极向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学习。

第六篇:课程思政感悟与心得

这一节课据说是我们全国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要学习的,而且是全国大学生同时间一起上的,所以在还没有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倍加期待,因为这种大型的思政课肯定会讲授许多的知识,给予我们认知上的启迪。

果然,这次的思政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听课。这次的思政课,主办方邀请了四名专家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次的思政课都是根据我们当前实际情况来给我们讲课的,分别从整体的工作规划、具体的预防措施、历史讲解和我们所有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来给我们上课的。这样精彩的讲课,这样精彩的内容,用网络上的方式来说就是“讲的都是干活”,所以四位专家老师给我们线上讲课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来做笔记。这样大的讲课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看网上网友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弹幕一直都没有听过,据说还因为来听课的同学太多都给服务器给挤崩溃了。

这一次的思政课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让我有很多的感触。通过四位老师的讲课,让我对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的防范措施,这些都是能够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方法。

当然,这次的思政课让我体会到的远不止如此,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我知道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我们也越应该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年的责任。越是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就越要坚强,要向那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前辈们学习,要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才能够不惊慌失措到不知所措。我们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更加的爱护自然,我们要为绿色环境做出贡献,我们还要更加的尊重自然,我们每一个生物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和谐共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动植物、不滥砍滥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今后,我也将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虽然现在这堂全国大学生一起上的思政课已经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深刻体会确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真的的震耳发聩。这堂课让我知道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强的使命感,要有强的国家认同感,要具备定的责任意识,要积极向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学习。


课程思政感悟篇二

为深化学生思政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课堂课程可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教育,不仅要授予青年学生以知识,还要予以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政教育和引领。信息学院老师通过讲学授课、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谢建国教授在讲授《互联网程序设计》课程时,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点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专业技术用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处。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引导学生成为守法有道德的技术人员。

英语教育学院教师吕琳琼老师充分利用《教育创新与批评性思维》《德育原理》等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英语教育系2015级2班黄同学表示自己“虽然每时每刻大脑都在活动,但以前却没有想过‘思维’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布鲁姆思维分类学让我意识到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具有不同可信度的信息,如老师讲的微信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经常不假思索地转发一些耸人听闻的帖子,而现在我就会先在微信的‘搜索’功能中先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同一件事有其他什么不同的说法。”

德育教学融入专业课成学校老师共识。除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老师也都有着强烈的“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融为一体”的责任意识。省级教学名师郭桂杭表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选择做一名老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对学生悉心栽培”,“教学案例必须要紧跟时代,知识新、案例新、方法新才能吸引学生”。他说,师生关系更多地是一种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平等、信任的状态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提醒学生,“摆脱学习中浮躁与功利的心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所学的知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去学习与工作”。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徐海平时工作很忙,但他坚持带领学生阅读学术文献,并定期与学生们一同探讨论文进展,引导学生攻克难关。他说,这只是对恩师黄建华教授的做法的传承。“黄老师从来不会对任何人发火,非常体谅后辈。”徐海表示:“他总是以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做学问与做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对学生的责任,不仅在于教导他们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他教授的博士生冯永芳表示:“徐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全方位课程设计、全过程指导推进,将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引领融入专业教师的话语体系,把育人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在每一堂专业课程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专业课程不仅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更能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已经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工作思路,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成长之路。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思政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正在朝着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展,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

课程思政感悟篇三

感悟新课程享受新作文

-------《我说你做》中年级作文课实录及评析

设计执教:江苏省金坛市实验小学张春明

实录评点:江苏省金坛市教研室周怡和

一、激趣

师(笑问):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生(大声齐答):好!

师: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猜一猜游戏的要求是什么,会做吗?(会)请大家做好准备。(学生很兴奋,产生跃跃欲试心态。)

师:“举手”,(有的学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摸鼻子”,“拎住右耳”,很好,放下。(学生很快放松了身心,神情自然。)

师:“生气的样子”,“高兴”呢?(完全进入了角色,忘记了这是课堂,有的还站了起来。)

师:好的。同学们,反应敏捷,神情丰富。喜欢这个游戏吗?(喜欢。生似乎余兴末哀,一双双眼睛期待地望着老师。)

师: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我说你做”的游戏。(板书:我说你做。)

师:谁愿意暂时离开我们?(生抢着去,目的是呆会儿可以表演。)

(选出王玉婷同学暂时离开教室。)

二、增趣

师:那下面我就开始表演了。(生个个拭目以待。)

(师表演小品,生仔细观察。)(随着老师表演中的一记耳光,听课教师与学生哄堂大笑。)

师:怎么样?看清楚了吗?还要不要再来一遍?(学生响亮回答:要。听课教师笑。)行,这下你们眼睛可得睁得再大点哦!

(师再表演,生再观察。)(生目不转睛,教室鸦雀无声。)

师:看清楚了吧?现在谁能把刚才老师的表演说清楚,说具体?

(生先是一愣,似乎在回味。)

师:那大家还是先自己练习着说说吧。

(生自由练习描述。)

师:谁来描述?好,其他人请仔细听,看看他什么地方说得特别好,还有什么地方不妥,呆会儿提出你的意见。

(指名表述)

生:一天,张老师正在专心致志地备课,忽然不知从哪飞来了一只苍蝇,停在了张老师的脸上。张老师用手一拍,没打到,反而打了自己一个巴掌。这时,他火了,就一下子把苍蝇打死了。

(末等老师开口,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生:他说得不具体。苍蝇一开始是停在张老师耳边的,并且张老师还用手一挥,说了声:“哪来的苍蝇?去去去!”这点他没说。

生:张老师那一巴掌打得很响,我听得很清楚。(生及听课教师大笑。)所以,他应该说:“张老师狠狠地用力一拍。

生:这时张老师很恼火,因为我看到当时老师眉头紧锁。张老师的表情也应该说。

生:当张老师看到苍蝇被自己打死后,十分高兴,还露出了笑容。这点他刚才也没说到。

……

(生交流的.气氛异常热烈。)

三、孕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小作文本,把它写下来。好吗?(生笑答:好!且兴趣盎然。)王玉婷(刚才,离开教室的同学。),难为你了,从选你出去,到现在进来,你一定听到了许多,也想了许多吧?(生点头)那好,你就把这些写下来吧!(生欣然接受。)

---------------------------

(生写片断)

(指名王玉婷同学读心理活动的描写。)(言语间流露出迫切想知道张老师表演的是什么。)

师:真是惟妙惟肖。我们的所做是不是

课程思政感悟篇四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像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迈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于思考,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抵御西方社会和封建主义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现实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及自身的行为实际。如要联系自己和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实际及热点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分析、思考,解决思想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过程中,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先进事迹,模范英雄人物事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运用所学思想道德理论,分析社会上发生的现实案例。要注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总之,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也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课程思政感悟篇五

2022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南谯区2022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及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学习,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与教学,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感。

办好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讲好思政课,争做新时代真善美的“播种者”义不容辞。在聆听省特级教师吴晓静校长专题讲座《关注核心素养,落实“关键课程”》后,我心有所思。

在培训过程中,专家老师们通过精神准备和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对课程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须认真体会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进行认真精心备课,立足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整体规划,准确定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认真分析思政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展示,有助于我们系统把握教材内容,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线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应该结合新要求不断研究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本轮培训,我也学习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引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采用灵活教学设计,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

思政课教学不是难以攀登的高楼,不是一座难以跨越大山,它就在我们身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育就在妙不可言中生成。我们要注重学习,勤下功夫,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和思想政治素养。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幸福人,有道德情操的榜样,有扎实知识的教书匠,有仁爱之心的播种者!

课程思政感悟篇六

首先是时间。现在上面把课程思政提出来了,在教案就可以直接安排思政时间,但以前是没有这方面时间的,所以在专业课上讲思政内容就有跑题,不务正业的嫌疑。另外,专业课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安排很满,45分钟刚刚能讲完专业知识,稍微加点别的,专业知识就讲不完了。所以,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就得把专业知识压缩。这两者的平衡,做起来很难。

第二是课程思政的内容规划。我最初在专业课上讲思政内容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但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心理学,职业规划,文化素养等等问题,高职学生的问题还很大,要想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目标,有血性,有道德…的人,并不是随便说几个故事就行的,需要有系统的规划,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思考,在适当的时机引入适当的内容。内容的引入不光要结合专业课知识点,还要结合学生的状态,这是很难的。

第三是课堂思政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关系。思政课和其他课不一样,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递给学生,而学生是否接受老师传递的东西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进行课程思政的时候,老师不止在讲知识,还在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其实是很难的,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感情纽带,学生愿意听老师的,这才能起到思政的效果。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沟通,老师讲就讲了,学生听就听了,听完不会有所触动,也就起不到效果。课程思政的好处也在这里。一般思政以大课居多,老师和学生接触比较少,很难建立感情,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小,而专业课老师和学生接触一般要多很多,更容易影响到学生。所以专业课老师如果重视课程思政,效果会更好。

但是建立师生感情这件事,是真的难。要做到很好的效果,老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多多关注,了解学生的思想,这是特别费时费力还见不到工作量的事情,只能靠老师自己了。

第四是课程思政需要整体规划。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带一批学生,从第一学期带到最后一学期。这样做的目的是持续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思政是一个连续的工作,老师一直在进行思政教育,学生的思想也一直在变化,每个阶段需要对他们进行的引导都是不同的。第一学期可能需要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建立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第二学期就需要他们思考更深的东西,教育他们爱国,第三学期可以引导他们关注个人成长…就这样一点一点深入下去,学生就可以持续成长了。

我们现在的思政课基本是这样安排的,但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可以相互补充,思政课程中,老师很多时候在讲概念,定义,学生也把这些当做考试内容在背。但是课程思政就可以不用讲这些基本概念,而侧重熏陶,理解和思考。这样两方面就可以互为补充,持续影响学生了。

第四是,课程思政对专业课老师要求很高。思政课其实并不容易,它需要老师对历史,社会,文化等有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成熟的三观,这样才能去引导学生。但是这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

如果是结合专业课内容进行思政,老师就必须对本专业有很深的感情和理解,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候有东西可讲。如果老师积累不够,课程思政就会陷入形式化。

课程思政说起来好说,做得好真难。希望课程思政能在高校课堂发展壮大,把学生培养得更好。

课程思政感悟篇七

最近,我利用周末到西安参加了两天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来自重庆大学的鄢显俊教授和北京联合大学的孔军副部长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有关经验。回来这两天利用零散时间下载了几篇研究论文进行了复习,这里把几个关键的收获及时记录下来。(由于过去几年里,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自己也总结了几条经验,这里一并分享给大家。对于参加培训,可以把面对面的培训当成是专家的点拨和指导,现场记录下一些关键的信息或者关键文献,回来再慢慢下载学习这些文献,同时对照专家的介绍,结合自身的经验尽可能达到“融会贯通”。在培训期间,找各种机会和专家进行交流,及时解开一些疑惑点。

鄢教授的专题是《“思政课教育实验”与“课程思政”操作方法:实务与评估》。在鄢教授的分享过程中,我主要有三点收获。第一个收获是一个启发,关于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开展教育实验研究的启发。鄢教授用做项目的方法去开展教学改革,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教学研究项目,开展“前后测非对等准实验”。第二个收获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鄢教授给出了问卷调查法和教育访谈法(最好是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且给出了宏观层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四个核心指标:学生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获得感;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学生对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可;学生“四个自信”的提升情况。第三个收获是对课程思政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认识。鄢教授介绍,课程思政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价值的发挥需要从“三全育人”的范围系统的考虑。而且,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估不是专业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起码需要辅导员、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三个关键主体的参与。

孔部长的报告专题是《课程思政的认识、实践与思考》,在报告的过程中,孔部长系统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系统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现场还点评了几个真实的课程思政大赛视频案例。在一天的报告中,我同样有三个关键收获。第一个收获是北京联合大学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总结出教师层面的三项基本功: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教育者先受教育。特别是“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一关键的问题,他们有整体部署,稳步推进。第二点收获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北京联合大学关于这个方面的经验是开展“工作评价”,不急于对“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而是对课程思政课程改革的规范化水平,考察是否开展、是否落实、是否规范等方面。第三点收获是关于依托教工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经验。在“课程思政”建设初始阶段,由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解决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初期很多教师有想法没思路、有思路难组织的问题,也在客观上丰富了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途径,使党支部的活动与教师教育教学密切关联起来,实现了良性互动,积累了重要实践经验。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阶段,都回归“‘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在育人上是一体的”这一基本常识,在发挥专业负责人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角色和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当然两天的培训内容不止上述这些方面。上述几点记录,主要是从个人经验的角度,记录了感触特别明显的地方。两天的学习中,还听到了不少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和理解,以及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相同的地方验证了我的理解,不同的地方我也理性看待,从中找到一些启发。变换视角看问题,多数情况下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课程思政感悟篇八

我国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几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成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把我们的教育变成“优质的教育”,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时时停下来,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路程中的每一个脚印,冷静思考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尤其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课改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困难与疑惑。停下脚步进行反思,并非是行程的一种中断,而是蓄势待发。反思,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专业理论,给实践提供更大的支持,保证教育发展有不竭的动力。

为此我精心选读了《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这本书,特别是本书的第五章基础教育的教学变革。在这本书中提到课改一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有效的师生交往中,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师生关系,而是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生生间言语对话而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教学是一种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交互性。二是学生观的变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班、不同的人都要不同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倡导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识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课程改革使得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美国学者齐莫曼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的框架,即:学习动机(为什么学)、学习方法(如何学)、学习时间(何时学)、学习结果(学什么)、学习环境(在哪里学)、学习的社会性(与谁一起学)六个方面。如果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能自己选择或控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为了培养自主学习,就要进行能力训练。

包括:(1)目标设置训练。引导学生设置明确的、具体的、近期目标。这些近期目标的设置其实是远期目标与复杂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可操作性较强,在这其中学生的每一阶段都能因自己完成了目标而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注意引导学生确立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如果目标太简单、容易,学生感受不到成功后的喜悦,容易的目标无须付出多大努力便可实现,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反,太高的目标,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难以实现,即使付出努力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应在尽力了解每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梯度的目标,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还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给自己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

(2)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训练。自我效能感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训练有多种:一是提供学习榜样。在班级中帮助学生寻找与自身情况类似的同学作为榜样。当学生看到榜样的学习状态及获得成功后,激发了自己努力学习的欲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只有体验到努力后的成功,才相信自己是能行的,也只有在体验成功后,才对学习越发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尤其对取得进步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其每一个小进步都给予真诚的鼓励。

(3)自我监控能力训练。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对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时间的分配与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及学习结果等进行分析、评判、即使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等,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我监控应是伴随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的整个过程。通过学习,正如本书所言我知道了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存在急躁心理,对学生信心不够,怀疑学生的能力,有时包办代替,抑制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随意性较强。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树立新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教学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

课程思政感悟篇九

若想在《恋爱课程》里搜寻爱的踪迹,也许最先觅到的,尽是些与想象相悖的关系,譬如滥情,譬如出轨。英格玛·伯格曼这部探讨情爱的作品,让一名情场浪子在情欲的流连中进退有度地翻云覆雨,放到当下来看,仍饶有趣味。

婚姻床与爱情墓

英格玛·伯格曼佳作太多,提起他,难免先想起那些最为煊赫的电影。但看惯了他对宗教的探问、对心理的摸索以及对政治的质疑后,回过头来观赏《恋爱课程》,该会品出不少欢闹乐趣。

《恋爱课程》的上映时间是1954年,那时距离《第七封印》、《野草莓》的问世还有3年,伯格曼还处在名声鹊起的前夕。他借着这段故事,俏皮而乖张地探讨起两性关系的微妙。男主角大卫(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饰)当年从好友卡尔-亚当(艾克·格隆伯格饰)手中夺走玛丽安娜(伊娃·达尔贝克饰)后,结婚15年,并育有一女一子。然而当身为妇科医生的大卫与病患苏珊娜(依冯·隆巴德饰)胡混之时,从女儿妮克斯(哈里特·安德森饰)口中得知玛丽安娜重投卡尔-亚当怀里。戏剧性的一点在于,面对苏珊娜大吵大骂的分手,他忽而顿悟,赶上玛丽安娜去跟卡尔-亚当碰头的列车,又把当年的抢妻事件重演一遍。伯格曼把每个角色的性格都勾勒得非常鲜明,更借大卫与玛丽安娜的相处,给婚姻、爱情的探讨提供许多颇有意味的布景。

玛丽安娜当年本要嫁给卡尔-亚当,却在婚礼前躲在房内寻死觅活,直到大卫寻上门来,互诉衷情后推诿片刻,决定随心而行走到一起。而15年后,大卫面对苏珊娜的勾引,再次一本正经地拒绝,继而双唇交接。大卫就像是很多中产阶级男人的缩影,没有生计之忧,身怀引人资本。他在情感的抉择上颇有大浪漫主义倾向,会在情爱最为鲜嫩之时,愿意不顾一切地采摘。屡次谈起的一句“婚姻之床是爱情之墓”,印证着最初花团锦簇的恋爱不过是一时美好,反正花容月貌的女子总是慕名而来,前一朵红玫瑰再艳,也成蚊子血了。当然,玛丽安娜本就不是省油的灯,既然当年胆敢在亲朋面前与准新郎卡尔-亚当撕破脸大打出手,那么如今面对丈夫的不忠,借前男友激发一些醋意也未尝不可。而妮克斯面对父母关系的转变,也显现出桀骜不驯的一面,在父亲面前还继续表达想当男孩的意愿,总觉得女人对于男人的依附是个不可理解的愚蠢行为。

追溯伯格曼的过往,有太多能与电影对应得上的地方。他的父亲有着足够出色的相貌与仪态,身为路德教会的牧师,同样能够承载各式俊美女人的依恋。而出生中产阶级的母亲,同样有着姣好面容,有着炽热与浪漫的心性。她当年曾有过婚姻之外的感情,与丈夫也有感情破裂以致于要分道扬镳的经历。至于伯格曼自己,拍摄本片时,正在经历第三段婚姻,且开始与另一个女人发展起关系。对于这些,《爱情课程》其实都有很多映照。片中角色口中的忠诚,成了一个值得叹息甚或鄙夷的词汇。而且,伯格曼的父母因为孩子而没有离婚,电影中的大卫也在面对女儿的发问时,其实已经重燃起从旧情敌手上夺回妻子的热忱。

但即便夫妇二人车上重逢后,回想起许多昨日的快乐,甚至在结尾又重归于好,但这段婚姻所遮掩的暗礁,其实都已浮出水面。男人与女人之间不无黯然地讨论着感情细水长流后,如何步入一种平淡之中。男人掩饰着自己的呵欠,女人叹息着对方的老去。男人寻找着新的刺激,女人拧起自己的神经。男人的体面只维持得了三分钟,女人的长情打起了自己的嘴巴。

家庭的叛逆者伯格曼,用镜头语言质疑了一轮婚姻制度的苍白与可笑,但是倒也没有正儿八经地凶神恶煞,反而任由戏谑之意,流窜在男女你进我退的舞步间,让一丝不经意的狡黠,点亮这电影的色调。他构建了一个自由的国度,有情欲,有诱惑,有追思,有竞逐,看似任意妄为其乐融融,其实在每个人追求快乐的`背后,又蒙受着精神上的煎熬。虽是煎熬,却也没有太多辗转反侧的不痛快,一旦动力燃点,其实都是明快剧情的推动。

可以说,《恋爱课程》着力在这种旋转木马般的叮当作响中,让一个个躁烈角色,以浪漫的名义,大行扰攘之事。这么一种明丽轻快的风格,特别是最后酒吧里的一场心痒痒的勾引以及赤裸裸的刺激,也许不是很“伯格曼”。但当然,对于一名建树颇多的大师,也并不能用一条甚至一套标准去定义。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能够畅通无阻地尝试各种各样的风格,倒不失为影迷的福音。再说,对于情爱的描摹,他之前就已在《夏日插曲》、《女人的期待》等片中有过很不错的尝试,此番只是为这类情爱探讨的风格增添一层滤镜而已,内核始终在雕琢情感的保鲜与摩擦,以及撕扯中产阶级并不光鲜的到的外衣,那其实也是伯格曼擅长的领域。

这次跟随伯格曼一同试水《恋爱课程》的演员阵容当中,有两个特别重要。女主角伊娃·达尔贝克不久之前才拍完《女人的期待》,又将立马出现在伯格曼的下一部作品《夏夜的微笑》中,而以后,还会在《这些女人》等片中继续合作,她那独特的戏剧张力,给伯格曼的叙事带来许多丰润的色彩。而男主角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更可堪称伯格曼的御用演员,二者的合作超过了20部,时间跨度也有数十年。他的可塑性更让人难忘,除了可以驾驭《恋爱课程》这类乖张的喜剧,《冬日之光》、《第七封印》等风格陡变的电影,也是手到擒来。一直到伯格曼自称的最后一部电影《芬妮和亚历山大的诞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课程思政感悟篇十

最近有幸学习了专家们《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讲座,可以说受益匪浅。评价是检测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有好多种评价,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做练习的方式,谈话的方式,测试题的方式等等,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评价学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学生互相评价,也可以是小组内评价等等。但是,评价的题目质量要求很高,不但要仅仅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要难易适中,所以做好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是不简单的。下面根据我所学的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根据什么评价的?通过学习可以知道,这个评价不是我们随便出几道题就可以了的,而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出这几题?每一题是检测什么的?所以评价要有标准,也就是新课程标准。评价目标要与教学目标一致,我们学什么就评价什么。评价还分为总结性的,阶段性的,诊断性的。这对于我们日常教学来说很实用,其实我们的课堂有很多评价,上课的提问,新知识后的练习题,通过评价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进行补教。我认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很重要,不仅可以检测被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检测评价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可以同时检测两个学生甚至更多。

出试卷进行总结性评价,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试卷的'难易程度,是否紧扣课程标准,这个我们真的要好好的思考,象一些题目,答案都是在两可之间的,或者都是在咬文嚼字的题,好像故意在为难学生,有时我真的在思考这些出题人的意图,难道他们就是为了让学生钻牛角尖,有意思吗?比如:“3.5的小数部分是5。”这道题,第一印象是错的,我们学的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这里说道3.5的小数部分其实就是5,我认为是对的。像这样的题目很多,所以像这些对老师来说都不好理解的题目还是不要出。要紧靠新课程标准,我们评价的目的不就是检测学生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掌握了吗?而不是让我们深挖知识。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高为基准,以学生多元化能力提高为目标,因此应该摒弃那些传统的封闭的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的评价也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准。

课程思政感悟篇十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我国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才有了主心骨。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纲要》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载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擘画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表述精准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领航作用。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既确定了宏伟目标,又明晰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方法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视野、高远眼光和科学谋划。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把国家发展战略讲得如此清楚,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接近目标越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面临诸多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交织的挑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艰巨。如果应对不好,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课程思政感悟篇十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学习总结,供大家参考。

金牌文档

课程思政上海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郭会玲

为了学习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其他院校的建设经验和成果,在教务处和系里安排支持下我于2021年12月参加了参加了上海职业院校现场观摩“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学习,本次学习内容全面并对课程思政的案例进行了观摩学习。通过本次学习,形成了以下针对课程思政的心得体会总结。

一、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内涵

2004 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

上海课程改革重心由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转变为注重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程,越来越清晰地明确了“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理念。

课程思政是指采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学校教授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切实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素质教育为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2021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2021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假设干意见?,在全国推广“课程思政〞。2021年、2021年教育部先后两次在沪召开的现场推进会上,课程思政被认为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上海方案〞,所有省份借鉴上海各校做法,推进本地改革。经过课程思政改革,学生普遍认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有亲和力、有针对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播到了学子们心间。

二、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和解决路径

目前各学校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方案,但面临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必须使广阔教师明白“三全育人〞的重要

金牌文档

金牌文档

性;

2、教师教学理念需要重塑。必须重塑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观;

5、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学校教务部门在推进课程建设时,在建立课程质量标准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时,没有明确要将课程思政目标纳入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表现:

4、整体上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成效不满意。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艺术的缺乏,课程课堂教学吸引力缺乏,获得的认同感不够好。

解决途径与方法:

1、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领导机制建设,提高教师的认识--学校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科专业建设中“涨力〞、教材中“显形〞、论坛上“发声〞。

2、学校要制定、完善课程保障措施---要制定一套有效地推进课程思政的保障体系,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运行保障机制,要从课程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方法入手,制定规划化的课程思政管理方法,以便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

3、教务处牵头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在开展课程建设时,应明

金牌文档

金牌文档

确将思政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作为课程质量标准的同等重要的组成局部,列入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考核要点,要加强对课程培养方案、教案、教材选定、思政标准等关键教学环节的管理。

4、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的交流机制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定期与专业课教师开展交流,把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载体〞选择关。

5、重新审视、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学业标准体系和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形成包含知识、能力、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的?课程质量标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等,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

6、搭建素质教学交流平台—由教务处、团委、学工部、思政部等职能部门合作建立交流平台,切实推进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素养培养体系的“三位一体〞素质培养体系。

7、强化培训,重塑理念,让广阔教师明白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观---杨福家教授曾说:“一流大学教出来的学生不但博学、优雅,而且懂得如何做人,并且是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合格公民。〞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加快制定职业院校学生终身开展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标准体系。

8、要深入理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

思政课教学--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要用思政课程的学术观点,解决“为谁主张〞、“为谁效劳〞的价值追问,思政课程要上出“学术味〞。要旗帜鲜明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要及时把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让思政课走进学科前沿、更有学术味、更有穿透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专业课程教学--切实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依据不同性质的专业课程,通过大量的与专业课相关的信息资源、典型案例的收集,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提炼出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资料载体,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做到“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益。

9、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载体〞的选择能力---要使广

金牌文档

金牌文档

阔教师明确本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岗位〔群〕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分析表?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中知识、能力、技术技能和素质要求,能有效结合课程内容特点选择适宜的载体,把素质点通过适宜的载体有机地融入知识的传授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价值观的引领者。切实把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

三、结束语

本次培训收获很多,使我对课程思政的相关问题有了比拟清晰的理解,对课程建设思路进一步明确,对以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希望将各地较好的建设经验分享给本校的老师,一起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金牌文档

金牌文档金牌文档

课程思政感悟篇十三

读了王泽农主编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后,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知道物理教学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了解了书中很多内容。受益匪浅。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物理课程的发展。

其次,《标准》下的学生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能够对学生的双基水平、探究能力、创造力水平、从事探究与创造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功能。

1、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式接受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具体表现为:

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己的时间和活动获取知识较少,学生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较少。

2、作业以大量书面习题为主,而观察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很少。

3、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少。

这种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按照统一的要求看待每一名学生,追求单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符合多元化的智力理论要求,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课程理念,强调了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以及品质的培养。新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对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注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巧,使他们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3、科学探究式学习

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了情感、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发展。

1、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

2、教学活动设计指导的基本观点

3、教学活动设计的环节

4、多种形式探究性活动的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过程须要注意的问题

(一)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活动情景

(一)力求使探究活动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

(二)情景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三)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

(四)情境具有可探究性

(五)关注情景中“协商”过程的设计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现代课程理念赋予课程资源的特点

2、注重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教师面临的转变

2、教师角色的转变

3、教师必备的素质

4、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1、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的自省;教师的自学。

2、总结教学实践,参与教学探究

3、积极开发各级教研活动

4、加强物理教师的培训

5、制定政策化的激励机制

1、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特点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1、“以人为本”做好“转变”,体现“发展”是用好新教材的根本

2、物理教学要着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用新教材的观键

3、重视科学探究、注重学科渗透,提倡多样性是用好教材的基本要求

4、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关注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是用好新教材的必需

课程思政感悟篇十四

首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并对用户的要求加以认真的分析,对所有分类进行功能模块化设计,画出功能分析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和e-r图等,这样在进行详细设计时可做到有条不紊一步步地进行。

其次,认真分析数据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设计一开始就应建立自己的设计思想,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再新建各种文件。

第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大量的公共变量,这些公共变量应在各个功能模块的一开始就加以声明,以便于今后对公共变量的管理。

第四,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必须勤动手,才能发现问题,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进一步明确了系统开发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加深了对系统开发的认识,巩固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水平,为我今后在工作和学习上也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并且通过这次做数据库课程设计也使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主要是动手能力的不足,我会努力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继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课程感悟心得篇2

课程思政感悟篇十五

为期八周的构成研究课程让我感触彼深。自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有趣到苦恼制作的困难,再到体会学习这们课程开阔思维的乐趣。这每一步每一时期在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学习中成长的宝贵历程。构成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其中充满乐趣也极富挑战性.我们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这要比整天在理论中找寻答案更有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

构成是物体有序形成的要素,设计离不开构成,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将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产生出无穷变化的图形,从而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它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其它一些图案,它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某种规律性、抽象性的图案的设计。抽象图案依据从具象形态中提取的视觉元素如点、线、面等,运用点的分布,线的节奏变化,面的组合,以及黑白、色彩的对比,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组合关系,表现情感、韵律和力量。平面构成可以使画面的关系,几何化,图案化等等,通过组合规律和构形技巧,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构思、设计、表达,使设计内容更加艺术和完美。

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探讨更合理,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它把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起来,按视觉效果,进行设想来构成理想的形态。

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提高造型能力,同时掌握形态的分解、对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从中选优创造条件。我们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是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立体构成也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它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而无所不在。

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学习步骤是一样的,都是有点线面这些基本要素入手。多个点同时出现时,强弱对比程度高的点将成为视觉中心,这是构成是角逐次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作品就是要有他的视觉中心,杂而不乱,乱而不失中心。

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不同的是,它是有体量的。体和量难以分割。如果作品体量不明显,那就不够立体,通常会被老师点评为“很平面化”。所以,不管作品是给人以舒适,坚硬,令麽,还是亲和的感觉,除形状外,体块的质量也在视觉感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设计离不开材料的因素。有些想法,用纸做出来的和用铁丝做出来的东西,不仅感觉不一样,还关系着作品的成败。有些想法只能用某些材质才能做出效果。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哪怕是废物,能使你的作品发光,就是有用的东西。作品在于求新。

立体构成可以说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研究的方向是追求有关形态的所有可能性,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加强对造型观念的认知,从诸多方面进行形态要素的分解、重构等视觉综合训练,从而加强对形态的全面理解和意识升华。作为形态这个研究的主体,我们除了对造型结构的把握外,还应在构成造型的材质和空间环境的互动上重点加强训练。

但这只是个开始,想要更好的学习这门课还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

课程感悟心得篇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6181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