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案例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10:14:35
专业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案例15篇)
时间:2023-10-31 10:14:35     小编:LZ文人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可以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不同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教案的质量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来提高。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一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习,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习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习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平。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习。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二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正当整个森林乱轰轰一片时,谁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呀?(野牛)

引读: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拦住大象,问:“———”大象说:“————”

野牛非常冷静地问大伙儿:“———”

大伙回答说:“—————————”

野牛非常沉着地问小猴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吗?”小猴说:“————”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问兔子:“—”

兔子说:“———————————”

(四)、出示图四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

大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肯动脑筋

野牛拦、问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案例。《咕咚》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但这是一篇课外读物,如何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阅读话题的设计又不能过深过放,一节一节下来,感觉又比较锁碎,最后,我通过图文结合,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三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四

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尊重事实,遇事多动脑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的随从别人的意见,语文教案-咕咚。

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两课时

课件、画、词语卡片

二、出示课题:

19、小猪画画(齐读课题)学生认识课题中的“猪”字,并读准翘舌音。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师: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由结果探究原因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简要地完整(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话,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画成了一只大怪物,幼儿教案《语文教案-咕咚》)板书:可爱教师出示“结果”(一张大怪物的画)随机认识词语“结果”、“一张”板书:大怪物师问: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生:(因为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鹅的建议)

2、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讨论一下课文怎样读,小山羊的话对吗?为什么?出示课件,检查学习效果:推荐朗读小能手读小山羊的话。师:你为什么把多神气读得重呀?生:小山羊的角的确很神气,它在夸耀自己的长处,挺骄傲的。所以语气在自己的长处上要重一些。随机认识词语“神气”“一对角”师:小山羊的话对不对?为什么?生回答师:小猪想过小山羊的话吗?你从哪个词知道?学生找了出“连忙”一词。师:这个词和前面所学的哪个词意思相近?学生练习用“连忙”说句话。

4、学生自学

5、学生通过连忙、马上、立刻帮助小猪分析画成大怪物的原因。

6、请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猪听。

7、给动画片配音分角色朗读。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五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六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

3、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听到任何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盲目跟从。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正确认识生字,书写生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1课时

一、图画导入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七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提土旁()"。

2.理解"一块儿、游泳"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句子和词语,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和感受,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小公鸡、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懂得有困难相互帮助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提土旁()";理解"一块儿、游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小公鸡、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懂得有困难相互帮助的道理。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八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雪”。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4)让学生当小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

注意:“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给下面的部件足够的空间;“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雪”字底部是“彐”。

2、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第二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九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

1、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竖”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竖”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一)讲解“竖”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上到下)。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图示: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图示: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图示:

5、指名说一说垂露竖、悬针竖、短竖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的字。

1、出示范字:

十上土干工正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十:横平竖直,是悬针竖

上:垂露竖,上面的横稍短,下面的横略长。

工:上面横短,下面横长。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7、比一比,改一改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一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们就会想到那可爱的小鸭子的形象。这不,小鸭子和小公鸡又要一起出去玩了,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去看一看吧!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指导朗读“要是你现在折它,它很快就会枯萎,如果你把花留在这,它还能开好几天”,深刻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都愿意把他们的花留在花园里。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三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本教学设计着力让学生参与读、想、做、演等活动,引领学生深入课文,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在人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在变换多样的声音中我带领孩子们进入深入学习、得到了他们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多的知识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本设计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了篇章结构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创新重组。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四

出示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自由抢答。

(学生读字并组词,其他学生跟读。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模型卡片,请学生认读并组词或用其说一句话,将卡片奖给说得最棒的同学。

2、学生观察字形,汇报一下如何去记。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怎样写好看。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五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

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提问:

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 (逃跑)它为什么要逃跑呢? (害怕)它害怕什么呢? (咕咚)"咕咚"会是谁呢? (幼儿猜测)

二、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一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

——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

——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

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

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我们一起来说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小动物们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咕咚"可怕吗?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呢?

四、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声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儿并提示幼儿:如果不记得自己何时出场,可以借助线索图。

根据实情况,可以再说几次,让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7100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