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和感受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读后感是我们读书后必须写的一种重要作业,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和回顾所读内容,对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情节和思想,提高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读后感可以是在阅读中发现和思考的问题、感受和体会,也可以是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评价和思考。从读后感中可以看到我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可以看到我们对书中思想和人物的思考和评价,还可以看到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的进步。那么如何写一篇有深度和感悟的读后感呢?读后感笔者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展开,比如可以谈谈自己对书中主题和意义的理解,可以谈谈人物形象的感受和评价,还可以谈谈书中的情节和结局给自己的启示。另外,读后感还可以注重细节的描写和感受的表达,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和解析,这样读后感才能更加个性化和有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一
浅析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09-3016:49职业教育通往梦想的另一条途径
网易教育讯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的关注。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下滑,职业教育成为我们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传统高等教育,在某阶段和职业院校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一,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专业主要依据的是学科,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术的`岗位群,也就是说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什么职业技术人才紧缺,就设置什么专业。这种专业设置的显著特征是:由于岗位性或职业性比较强,因而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也比较强。比如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专业体系全面升级,着力培养国家紧缺型人才,新华教育研究院在在全面调研国家it发展战略和it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斥巨资研发“数字艺术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两大培养计划,并与顶级it厂商共建“新华・微软it学院”和“新华・adobe数字艺术学院”。不仅专业技术领先,更通过简化理论,强化实践应用,并通过小班教学,因材施教,分段教学,阶段达标等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快速成为国家紧缺、现代企业急需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职业院校按照宽基础、活模块设置课程,课程体系的重点不在整体性和单一学科课程的系统性上,而强调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开设的课程基本涵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即既要引入前沿知识,又要注重生产实践中已应用的知识。
第二,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区别。普通高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也有实验、实习等联系实际的环节,但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高等职业教育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践教学中,高等教育院校都要重视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研究型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以发现、验证性实验为主;职业院校则以强化技能训练为特点,据悉,徐州新华电脑主修学校成立模拟公司与实训基地,重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和模拟实习的能力培养。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就业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而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在解决就业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开设的“技能+学历”的教学模式,让新华学子们“一份努力,两份收获”。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二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论学问》中提到:“读史使人明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了解国内外教育史、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流派,尤其那些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及其思想何其重要!当然,仅粗略读过《中国教育史》的我远未达到“明智”的境界,但知识具有力量,历史的确让人深受启发,我深刻认识到两点:
首先,教师应具备批判性思维。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清末新政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全盘否定孔教直至后来的全面推崇“西学”都是走极端的体现,倡导者虽出于改良社会现状目的,然而也不能不说矫枉过正了。或许如陶行知先生那样,一方面接受西方“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又结合我国当时社会现状,在理清“教育”与“生活”关系之后,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符合我国实情的教育实践理论才是可取的。生活在被各种信息包围的时代,批判地看问题,批判地接受信息,批判地采纳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不盲从,不生搬硬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选择、有效地实践,这是多么重要。
其次,教师应有开阔的视野。近现代在教育上有所建树的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梁漱溟、陈鹤琴、陶行知等无不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既有先进教育思想又关注国内社会现状、善学善思的才学满腹之人。身为教师,我们当向前辈学习,敞开心胸,不仅关注教育领域,更要了解人文社科各个方面;放眼古今中外,学习范围不局限于当前的方寸之地,开阔眼界,吸收并蓄。这不仅为提升个人素养,更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一丝精彩!
上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人士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他认为接受教育并不只局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教育应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一思想在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我想教师基本是我一生的职业了,我这一生就做好一件事——把“书”教好,可是,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深厚的积累作基础,教好书谈何容易!学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三
教育是一个永远年轻的话题。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陌生,每天都对学生进行着各种教育,从狭义去理解专指学校教育;从广义上去理解,它除了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
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就需要我们教师学习、学习、再学习,打破传统教育的旧思想,更新教育新理念,大胆创新,勇敢开拓,才能浇灌出更完美、更鲜艳的花朵。
一、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就是一切,就是权威,学生的一切都必须服从教师的安排,教师也从不考虑学生的情况及个体的差异,说一不二,利用自己的威信来使学生服从,学生敢怒不敢言。在授课方式上,通常采用的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内容过多过杂,没有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互动,所以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逃避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指引着我们教育的方向。我们一线的教师虽然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但是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这一地位显现出来。教师要从真正意义上去改变自己的观念,把教师以前的权威和架子放下来,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只不过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在学生主动学习中为学生服务,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从被动的“填鸭式”变为主动的探究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有如此大的'变化,还得归功于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教师把具有权威的自己变成了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把“一言堂”变成了参与学生讨论的课堂;把“填鸭式”的教学变成了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激励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生硬,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成绩,作出一定的评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是由教师进行口头评价。在我刚工作的几年中,也是这样简单的评价。后来通过参加一些培训活动以及对一些教育类的刊物的学习,才发现之前对学生的评价是多么的不准确、不全面。现在,在我的课堂中从评价方式来看,不仅有我对某个学生或某个小组的评价,还有同学对同学的评价、同学对小组的评价、小组对小组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评价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或别人的优点,相互学习,指出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评价内容上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评价单位,如:在这节课中哪个小组最积极,哪个小组纪律最好,哪个小组最团结……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他们的情感和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另外,我们在评价中多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少用简单、生硬、打击、挖苦,甚至带有人身攻击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例如:低年级一个学生在计算“15+8=?”时,生答“22”。我说:“你离成功只差一步”。如果我们用过激的语言去评价这个学生,他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得了成功和喜悦。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思绪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评价,是学生学习旅途中的加油站。
三、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在内容,理念、方法等方面都比传统教育课程有了更大的突破,这是新课程的亮点,体现出课程资源在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这就给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我们不能为教书而照本宣科地教书,而要把教材中知识点的外延、内涵相结合,把书用“活”了。
这几年来我校坚持走“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请来了很多有名的专家给我们教师进行培训、交流,同时让我们走到一些有名的学校进行访学、探究。校内也经常组织一些课程研究活动,学习教育刊物相关的文章,让我们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作一些微调,进行适当的整合或取舍,从学生生活中提取教学实例,让学生感到这些知识都是源于生活。所以如何通过整合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实例中找到“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对教学实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提升自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接受新课程的挑战,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四
最近用心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中国新教育》,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所受的思想又非常新潮,所以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受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位同学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够认真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倘若是最后一个原因,那么就可以适当调节作业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是《中国新教育》给我的启发之一。
《中国新教育》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可以说是教育上的有心人了,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有心就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心教育,要不断的总结教育,并记教育日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和旗帜。不断的总结自己教育的经历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体系,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还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理想教师,就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作者对我们的真诚规劝,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以本书中的理想优秀的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五
浅析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2011-09-3016:49职业教育通往梦想的另一条途径
网易教育讯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的关注。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下滑,职业教育成为我们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传统高等教育,在某阶段和职业院校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一,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专业主要依据的是学科,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术的`岗位群,也就是说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什么职业技术人才紧缺,就设置什么专业。这种专业设置的显著特征是:由于岗位性或职业性比较强,因而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也比较强。比如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2011年专业体系全面升级,着力培养国家紧缺型人才,新华教育研究院在在全面调研国家it发展战略和it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斥巨资研发“数字艺术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两大培养计划,并与顶级it厂商共建“新华・微软it学院”和“新华・adobe数字艺术学院”。不仅专业技术领先,更通过简化理论,强化实践应用,并通过小班教学,因材施教,分段教学,阶段达标等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快速成为国家紧缺、现代企业急需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职业院校按照宽基础、活模块设置课程,课程体系的重点不在整体性和单一学科课程的系统性上,而强调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开设的课程基本涵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即既要引入前沿知识,又要注重生产实践中已应用的知识。
第二,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区别。普通高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也有实验、实习等联系实际的环节,但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高等职业教育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践教学中,高等教育院校都要重视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研究型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以发现、验证性实验为主;职业院校则以强化技能训练为特点,据悉,徐州新华电脑主修学校成立模拟公司与实训基地,重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和模拟实习的能力培养。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就业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而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在解决就业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开设的“技能+学历”的教学模式,让新华学子们“一份努力,两份收获”。
《中国传统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六
一本书、一段思绪,一支笔、一个梦想。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百年来的期盼,数代人的夙愿,都在当今华夏每个人的中国梦里。
读北大学者所著的《中国梦教育梦》,感悟万千。教育是中国真正的命根子,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变革史,也是各个时期教育先驱们各自的“中国梦”.看着百年前从郑观应、张之洞开始上书教育变法政策到康有为的教育新观论述,从李大钊、胡适的新青年教育到现在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变革,华夏大地的教育事业也是在摸索中步步前行的,先驱们努力推动着每一次变革。
在很多人抨击教育制度的今天,其实很多人都不曾知道,百年来中国的教育是怎样一部艰难的历程。其实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近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念,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教育,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享受的教育,庞大而又辉煌。每个时代都有先驱者,那是每个时代的特有印记。例如,张之洞在《劝学篇》大声疾呼: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为当时灰蒙蒙的八股科举改革开启了学术学派之争的庇护。梁启超在其所著的《新中国未来记》中的'种种制度变革预言和教育普及论在当今中国都已成为现实,可以说,先驱者的目光在未来,看穿了时间的迷雾,看到了教育革兴的希望。
在当下,教育已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教育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程度密不可分。但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部分,我是个外行,没有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也没有看过多少专业书籍来学习。但是,我自己也受过学校的教育,从小到大,上学是怎么回事,还多少记得一些东西。当今社会,教育是大家的热议话题,关于教育公平,关于教育现代化,每个人都带着些许期待,等待着中国梦实现的时刻。
莫让寒门难出贵子,期待英雄不问出处,这应该算是中国梦的起点了吧。由此可见,实现教育公平,从大了说事关民族复兴大业,从小了说事关我们的孩子上学,大家的关注点不一样可目标是一样的,人们热切关注教育问题,其根本出发点还是希望每个人享受到质量更好的教育。
在新闻中看到不少争取异地中高考的事例,上海中考女孩约辩、北京家长上书教育部,各种辛酸的背后,都是在推进教育公平这个车轮的艰难前进,大家追求机会均等的渴望是热切的。新一届的政府班子,已经在“办出人们满意的教育”方面迈出了辉煌的一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得我们的教育事业又迈进了一步:高考不再定终生,多样化的升学选择可以尽可能地让每个人都成才;京、沪、粤等地尽快出台异地高考方案,多年在此上学的学子终于可以参加机会对等的选拔;教育信息化的大铺设,让通信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营养午餐的开设,使得长身体的孩子在学校比在家吃得更好,长得更高。这是当代每一个对此殷切期盼国人的梦想,实现教育的中国梦,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去推动,去圆梦。
我们人生的历程充满了多种选择,但是我们不后悔出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出生、我们见证、我们努力。我是山西基础教育网的一名编辑,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我的乐趣所在。外人虽感到这些工作比较枯燥,但我享受着这种快乐,教育的快乐。多推出一些好书,多改变一些学生,多做好一些栏目,多服务一些家长。去年夏天,为了使网站图书中心顺利改版,我对一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得知他们有些人一直在关注我所做的好书阅读栏目时,兴奋之余,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也使得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从不放弃每一个建议,用自己的翅膀舞动蝴蝶效应的大旋风。从学生入学到升学考试,从教学资源到学校联动,我的栏目在成长,我们的网站也在不断改进,方便他们,就是在实现中国梦。每天一点努力,每周一点进步,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作者单位: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七
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为我们勾画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和载体,合力打造和优化教育这一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现在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进入知识世纪,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新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这又和我们学校安排的阅读、经典诵读不谋而合!我们学校每天坚持的晨诵、午读、暮省,学校的校本读物《语文主题丛书》等,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跳蚤书市,校园时时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和教师都在平时的阅读中共同成长。读着这本书,我有一种莫名的骄傲与兴奋。
新教育让我领悟了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超越知识”,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中国新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八
《中国新教育》读后感最近用心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中国新教育》。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所受的思想又非常新潮,所以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受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位同学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够认真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倘若是最后一个原因,那么就可以适当调节作业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是《中国新教育》给我的启发之一。
《中国新教育》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读后感)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可以说是教育上的有心人了,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有心就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心教育,要不断的总结教育,并记教育日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和旗帜。不断的总结自己教育的经历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体系,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还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理想教师,就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作者对我们的真诚规劝,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以本书中的理想优秀的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九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乐学,因而学起来不能有什么大的困难。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设计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经典驿站,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第二单元是艺术乐园。全册共有16课。包含“经典回放”、“温馨点击”、“活动广角”和“成长袋”四个单元。经典回放,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温馨点击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活动广角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成长袋学生自我评价。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教学目标:
本学期学习后八课,能背诵书上所选的经典。
了解所选经典的意思。再慢慢品尝、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时间来,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了。童年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记住、背诵下来的东西,才能终生不忘。这叫“童子功”。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中特别有兴趣的课题,搞一点研究。这样不断做下去,你自然就有了一颗“中国心”,从气派到做派,就是真正的中国人了。
在教学中,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孩子真正接触历史,与经典亲密接触,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触摸民族文化的根。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教学措施:
1、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
2、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3、将这本书扩展出去,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4、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5、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6、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7、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8、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9、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10、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11、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教学进度:共八课,每两周一课,详细进度见下表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2随园诗话(读书)
3-4随园诗话
5-6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7-8世说新语
9-10逢老人
海洋教育9课时本册学完
安全教育9课时学校安排
学校课程国防教育18课时学校安排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十
孩子们,在古老的英格兰流传着“一颗钉子毁灭一个帝国”的故事,为了告诫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人们还编了一首歌谣: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马蹄;坏了一只马蹄,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歌谣,代代相传了数百年。它歌咏的是一段真实却又无情的王室争权杖的历史。
两军对垒,旌旗猎猎:战马萧萧,锣鼓铿锵。查理三世气宇轩昂,手挥长剑,一马当先,主动出击,千军万马是紧随其后,而对方是节节败退,不远处是一片辽阔泛着寒光的沼泽地。
胜利女神的微笑已经偏向了查理三世,突然,战马一个趔趄,查理三世跌翻在地,众官兵误以为统帅中箭身亡,顿时军心大乱,慌作一团。处于败势的亨利伯爵乘势大举反攻,在阵前生取查理首级,不仅化险为夷转败为胜,而且从此将英格兰置于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
原来,决战前夕,马夫在给查理三世的战马替换铁掌时,发现少了一枚铁钉,一时寻觅不得,马夫便草率地将就过去了。谁能料到,那只少了一枚铁钉的马掌偏偏松了、掉了;马失前蹄,查理三世怎能不摔倒在地呢?历史无情,缺失了一枚铁钉,丢失了一个国家。
孩子们请记住这句话:“小就是大,大就是小”,因此,希望大家认真做事,真正明白什么叫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十一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图案为金黄色。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黄色象征光明。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日子,我们不会忘记1921年7月23日这一天,我们也不会忘记嘉兴的南湖,以及南湖上那条小游船,因为就是在那碧波荡漾的南湖上,就是在那条小游船上,就是那十几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他们穿过无边的黑暗,躲过追逐的枪炮,艰难而又执着地举起了拯救中国命运的火种,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砸碎铁牢的锤头和收获果实的镰刀交相辉映,为中国未来指明了一条光明而又充满希望的道路。
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千百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披荆斩棘,抛头颅,洒热血,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的猛士,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神州大地,推翻了三座大山,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唤醒了中国的劳苦大众,用鲜血和生命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当开国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响彻长城内外,震惊整个世界,中国人民从此走进了新时代。今天___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响彻大江南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历史告诉我们,100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己不正,焉能正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时代在召唤,党在召唤,凝视着鲜艳的党旗,不忘党的光辉历史,不忘永恒的信念,不忘心中的誓言,不仅对人民英雄的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的召唤。拉近党员干部与老百姓的距离,做到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把对党的忠诚之心转化成为人民服务实干动力,把老百姓工作做得更扎实、细致,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党和政府的“大事”来做,把老百姓解决不了的“难事”当做“实事”来抓,增进党群的深厚感情。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十二
工作之余,以读书来充实我的生活和知识,提高我的自身素质和教育程度。近期,我读完了《中国古代教育史》。这部书通过对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介绍,了解中国教育发展历史的脉络和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通过了解从先秦诸子到明末清初的教育家对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认识。借鉴前人的经验,加深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提高教育实践程度。
《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一部厚重的著作,不仅仅是它广大厚重的装桢,更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漫长教育史的高度总结。当然,对于这部书的阅读的收获绝非一片读后感所能概括,而且,我也无法对这部鸿篇巨著做一个整体的感言。于是,我捡拾起阅读过程中零星闪烁的思考的火花连缀成一片文字,姑且称之为读后感。
当然对于“史”著作,(当然我所说的不是单纯的历史著作,而是涉及文学、文字等的著作)我早已读过不少。《中国文学史》、《中国文论史》、《语言学纲要》等等不一而足。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业已有了些微的认识。特殊是些特殊的时期,在脑海中总是有抹不去的印记,不时会凭窗默坐,品味一个时期的人文历史,个中滋味难以言传。当我再次以“教育”的名义走进这历史的时候,那种沉潜在内心的滋味不禁再次泛起,一些时期、一些人物、一些典故次第登场,给我以触动。
当我在“战国时期的教育”中感受那个动荡时期里私学发达、学术活泼时,我不禁想起另一个动荡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史上,两个时期同样演绎出百花齐放的光辉。诸子百家的著书立说,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共同造诣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事;魏晋文人造诣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发达,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同样多彩多姿。三曹、阮籍、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x、庾信等等都是文学史上残暴的明珠。两个时期有着共同的繁华,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思想解放的文学、文化的发展。就是这样的先入为主的认识让我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充斥期待。因为,我看到了战国时期的教育的盛况。
在战国时期教育部分,我没有读到任何屠杀的信息,恍若走进一个太平盛世。因为,这一时期的教育的盛况,让我感受到的是士子们优游的生活状况,我看到他们自由的身份、看到他们独立的人格,在那个养士的时期,我第一次看到知识分子的分量,也看到他们那份自信甚至可以说狂傲。“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孟子,不满鲁穆公待之以友,以为其应以师事之的子思,他们真正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当我走进齐国的“稷下学宫”时,便彻底被这个时期的教育气氛所折服。管家举行,私人主持的情势给学宫带来思想自由、学术繁华和人才竞出的盛况。各派各家都能够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都能够著书立说教育后学,激烈的争辩,尖利的争锋,相互抵触又相互交融。这不禁让我想起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思想给北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而稷下学宫在数千年前便造诣了这一盛况。尽管这一时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但是,这一现确已经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我真正体验到那个战乱纷争的时期里,教育发展的春天。
掩卷寻思,我除了感慨以外,也留下些理性的思考。细心剖析两个时期,不难看出纷争表面之下的质的差异。战国时期对于士子的器重,对于人才的尊敬不能不说是那个时期思想、教育、文学等等发展的幸事,更重要的是官方举行教育却真正给诸子们留下自由主持的空间。没有大一统思想,没有政治的压抑,这样一个看似纷争的时期其实恰恰有其温驯的一面。而翻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则不难看到血腥,文人志士的鲜血让全部时期充斥可怕。思想的压抑让更多的士子三缄其口,更不要说什么思想自由了。最致命的恐怕就是门阀制度的流毒了,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期,有多少寒门士子的汲汲追求的豪情被浇灭,尽管这份愤懑造诣了诗歌文学,但是,投身教育的心早已死灰。这不禁给历史留下遗憾。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十三
姓名:专业:年级:
一、填空(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每题1分,共15分)
1、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
2、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家庭教育时期和__________教育时期。
3、古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__________所统治。
4、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
5、古罗马共和后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__________。
6、18世纪中期俄国陆续出现了一些儿童慈善教育机构,其中最重要的创办者是__________。
7、_________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
8、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
9、在西方教育史上,__________是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
10、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类型较多,如幼儿园、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特殊幼儿园、
11、1922年德国《__________》确定了德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幼儿教育不是教育制度的一环,而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环。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幼教界受到西方新教育运动影响,出现______________保育思想。
14、裴斯泰洛齐在要素教育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各门学科的教学步骤,从而形成了各门学科的__________。
15、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0分)
1、根据《______》,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教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小学衔接的.四重作用。()
a、巴特勒法案b、费里法案c、哈比法案d、戈勃莱法案
2、二战后______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母育学校。()
a、法国b、德国c、英国d、日本
3、1934年2月______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
a、我国苏区中央人民政府b、南京国民政府c、苏联d、日本
4、_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是《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a、杜威b、克鲁普斯卡娅c、别茨考伊d、乌申斯基
5、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了一所招收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命名
a、儿童之家b、幼儿园c、托儿所d、白天的母亲
6、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被誉为
a、蒙台梭利b、克鲁普斯卡娅c、爱伦・凯d、伊丽莎白・皮博迪
7、1926年日本文部省制定了《____________》,规定幼儿园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
1
a、教育基本法b、学校教育法c、幼稚园令d、幼儿园教育大纲
8、1966年英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发表了一篇报告,即《______》,其中有一章呼吁大力发展英国的幼儿教育。()
a、哈多报告b、教育白皮书c、普洛登报告书d、巴特勒报告
9、儿童救济基金会发起的、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为明确目标、以大城市为
中心的英国学前教育机构是______。()
a、保育学校b、学前游戏班c、幼儿学校d、日托中心
10、赫尔巴特的《______》是西方最早以
a、教育学讲授纲要b、教育学c、幼儿园教育学d、普通教育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幼稚园
2、
3、《儿童权利公约》
4、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
5、
6、
四、简答(每题5分,20分)
1、简述陈鹤琴的课程理论。
2、简述1951年我国《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所规定的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3、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4、昆体良专门给体罚列举了哪些罪状。
五、论述题(共25分)
1、试论19世纪末以来法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态度、措施及其对我们的启示。(13分)
2、试论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12分)
2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十四
中外教育史作为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在教育学考研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中,中外教育史的比重是三分之一。的考试依然如此。但对考察的具体知识点却做了部分调整。在调整的知识点中尤其是新增知识点将会成为08年命题的热点,本专题的系列文章就是海文专业课教研室对这些新增知识点的权威解析,以及对复习的点睛指导。
本文是对中国古代教育部分的新增知识点进行权威解析。是海文教育学名师在教育学强化班上对新增知识点的解析,现摘录如下:
一、知识点解析
1.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杰出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文化学术的下移。他强调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了教育的地位。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的建立作了舆论先导。他从事古代典籍的继承和整理,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学教育体系的基础。他的诲人不倦的为师风范,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他实施了许多好的教育方法,总结出许多精辟的教育原则,如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立志力行、推己及人、勇于改过等,都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且行之有效的。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2.郡国学与鸿都门学
1)郡国学
郡国学是地方官学的最主要形式。汉朝郡国学始创于公元前141年的蜀郡,后汉武帝下令各郡国仿效,至此各地郡国学兴起,至东汉时至为繁荣。郡国学办学目的有二:一是培养本郡的属吏,同时向朝廷推荐优秀学生。二是通过学校定期举行的“乡饮酒”、“乡射”等传统的行礼活动,向社会推行普遍的教化。
2)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创办于公元178年,因校址位于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其性质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规模曾发展至千人以上。鸿都门学为宦官集团力促创办,学生由地方或三公举荐,学校以尺牍、辞赋、字画为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毕业后多封高官,因此受官僚集团抨击。鸿都门学虽在政治上代表宦官集团利益,但在教育上有独特价值。一是打破了独尊儒学的教育传统,以社会生活需要的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大变革。二是作为一种专门学校,其创立了办学的新模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三是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3.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官学时兴时废,但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校类型上出现了变革,使其成为教育上继汉开唐的新时代。
1)西晋的国子学
西晋在太学之外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设立一所传授同样内容的中央官学的开始,是西晋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国子学于公元276年由晋武帝下令设立,278年确立学官制度。国子学规定官五品以上的子弟才能入学。国子学的设立为了满足士族阶级享有教育特权,严格士庶之别的愿望,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其设立使中央官学多样化,等级性更明显。后因晋战乱,国学名实俱亡。
2)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四馆:南朝宋元嘉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官学教育出现了暂时的繁荣。438年,宋文帝下令设立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和文学馆等四馆,各就其专业招收学生进行教学和研究。玄学、史学、文学与儒学并列,是为学制上的一大改革,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的实际变化。
总明观:470年,宋明帝因国学废止,下令设立总明观,又称东观。置祭酒,设儒、道、文、史四科。每科学士10人。总明观至485年因国学兴建而废止。总明观不是纯粹的教学机构,而是藏书、研究和教学三位一体的机构。总明观以结构完备的领导机构统领四科,比四馆在管理上更为完善,使四个单科性质的大学发展成为多科性大学中实行分科教授的制度。
4.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重点】
1)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
中央成立了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并形成了两种教育管理模式。模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模式之二是统一管理和对口管理并举,以统一管理为主。中央设有国子监统一管理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又将一些专科性的学校,如医学、天文学等划归到各个对口的部门中去,由各专职行政部门领导,突出了各个专科性学校的专业特点,有利于专业教育的实施。这两种教育管理模式在当时来说是很有效的。
2)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从入学到毕业,在入学标准,教学内容,考试制度,升级制度,放假制度等都有合理而严格的制度化规定,完善了学校制度,为其后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增添教育内容,扩大知识范围
从学习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学习儒家经典,还是学习有关专科性的知识,其范围、程度远远超过了前代。各种类型的专科学校为学生开设了较为宽广的专业课程,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总的来说,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仍是儒家经典,以传授儒经为职责的各级学校仍然是封建教育的主体,但是也开始扩展了学习经典的范围。
4)教育的等级性明显
唐朝政府明文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招生的身份标准,将教育的等级性以法令的形式加以制度化。教育的等级性和阶级性得到了强化。
5)学校类型的多样化
既有以儒经为教学内容的传统学校,也有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专科性学校。唐朝还在一些行政部门中附设了训练机构,或采取设置博士助教的做法,来培养有关的专业人才。以经学为主、专科性学校为辅的隋唐教育体系,学校类型之多、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远胜于前代。
6)学校的分布面较广
7)重视医学教育
唐朝重视医学教育,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医学校,负责招收学生,研究医术,解除人们的疾病痛苦。政府还派遣医学生外出进行巡回医疗,在地方上设置医学校,这是唐朝教育的重要特点,一方面反映了唐朝医学教育发展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医学发展的水平,说明唐朝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较高的医疗技术,具备了普遍设置医学校的条件。这在当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8)教育、研究和行政机构三者合为一体
唐朝诸多的教育机构或行政机构都承担着多重任务和职能。如弘文馆和崇文馆一方面担负着整理图书、详正图籍的任务;另一方面还招收生徒,进行教育活动。太医署、司天台、太卜署、太乐署等则兼有行政机构、研究机构和学校的性质。这些多重的任务使这些机构既是一个行政机构,又是一个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一面进行专业研究,一面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教育和研究的任务成为行政机关的有机组成部分,行政机构中派生出了教育和研究的功能,这是唐朝教育的一大特色。
6.学校沦为科举附庸、积分法、“五等黜法”、“监生历事”、社学。
1)学校沦为科举附庸
随着科举的规模扩大、日益频繁和重要,以及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科举日益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同时明朝以进入学校作为科举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同时因为科举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使得教育也以儒家经典为主,教育内容固定,僵化。这些都使得当时的学校教育日益教条化,不求实学,在思想上成为科举附庸。
2)积分法
“积分法”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的方法。它始行于宋朝太学,至元朝国子学趋于完善。明清继承和发展了该方法。基本规则是每月考试一次,每次考试上等的为一分,中等的为半分,年积分八分者为及格,可与出身,或者升级。不到八分者继续学习。成绩优异的生员,只要达到积分标准,也可以不受学习年限的制约。由于“积分法”注重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故具有督促学生于时认真学习的积极作用。
3)六等黜陟法
清朝时期实行的地方官学生员定级考试制度,有相应的奖罚措施,即六等黜陟法。学生考试成绩被分为六等,一等补廪膳生,二等补增广生,三等无奖无罚,四等罚责,五等降级,六等除名。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其等级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升降,将其等级与学业成绩紧密挂钩,有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该制度是在明朝“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来的,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
4)监生历事
明朝国子监监生的实习制度。始于洪武五年(1373年)。历事制度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于在京各衙门,历练事务,称为历事监生。除分拨在京诸司办事外,历事监生也被派到州、县,清理粮田,或督修水利。历事后进行考核,上等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中第的再令历练;下等才力不及的,则送还国子监读书;不合格奸懒的发充下吏。洪武初年,因各衙门官吏缺乏,监生历事制度既可补充人手,又可使监生有实习的机会,故得以推行。可被视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后来监生日多,历事又复冗滥,出路极为困难,该制度失去积极意义。至英宗正统三年(1483年)遂废。后清朝初年又曾实行过一段时间。
5)社学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十五
喜欢中国历史,一直是站在读故事与背诵的角度去看,作来一种静默的知识存放在了脑海里。从教育的角度去看时,体会到的是教育与中国各阶段社会命运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前夕,关于中国教育与革命的关系的实践,证明了教育对于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依赖、影响与制约。
从儒家思想统治中国的历史,可以看以曾经使中国一度兴盛,一度又因为宋朱理学的灭人欲的极端而成为中国的桎梏。于是,以太平天国的代表的便举着灭孔反儒的旗帜试图把天下大同的理想实现。在事实的不断证明中,作为封建统治代表思想的儒家思想却又被搬了出来。两次战争的外来侵略,使得清末的洋务运动一度促进了中国的发展。然而,穿着鞋走新路的尴尬终于被新文化运动所替代。
换一种眼光看历史,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中,可以看到,每一种教育思潮,或潮起潮落,总是随着社会的现实需要而存在,其适合与否,总有社会这部不断前行的机车来选择或淘汰。
由换一种眼光看历史,想到如何换一种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如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事件?或许,在以历史,以生活事件为主干,以教育,以数学为辅线,各自构建起一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网,是一种转换角度转换眼光的方式。
2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能够成功?
因为有着位于教育先列的教授们所指导,还有着以北师大为代表的相当数量的爱国青年在影响着,实践着。
3对康有为,陈独秀等的认识改变。
在以前所学习过的历史中,一直把康有为作为变法失败的逃亡者,而与梁启超作以比较。把陈独秀作为右倾投降主义的一员来看。连同那胡适,也都因被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而有着一种近乎于不屑的那种空泛的自尊感。想起那为考学所背诵的历史与政治知识,想想不免有些可笑,或许,那是道德第一的教育需求吧。
走进历史的长河中,伴随着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的开放性思想,认识到康有为、陈独秀都在某些方面为中国的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对于无知,对于历史从属于政治的打破,感受的是,在当下生活的每一个点都是向前前行的着的历史车轮中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点。“历史不相信思想,历史要的是行动”,或许,所有的功过是非,只有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才能更加显现。
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一直是困惑着我的一个问题。当读到唐朝的大度与教育的自由与纷繁现象之时,感受到的是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发展那种无形的推动力量。可是从宋朝开始,到元、明、清,可以看到当时的统治者也都在努力着借助事教育来实现国家的富强与繁荣,但是,又都以维护其统治作为根本。后来,这种思想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的是1840年战争的暴发。当世界已在进行工业革命时,我们还在拿着大刀背着八股文。
单纯站在教育这一方面的理解是狭隘的,但是,可以从一角度看到一斑。
初步看到中国教育史,首先被吸引的是孔子、孟子、老子、墨子与荀子的思想,使我对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说叹服中沉醉。
站在书本的角度,站在中国的角度,只能从一个固定的方向来看,走出课本,走出中国,在比较的体系中,或许,会更清晰些。
从迷雾中走来,再向着新的迷雾走去!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十六
第一,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一个7岁的孩子,经常花钱雇同学来为自己写作业;一位处于花季的女孩,只因为父母未能满足其去香港看明星演唱会的愿望,便从高楼上纵身一跳;一个已经升入大学的男孩,学期末把脏被单和脏被套一次性邮寄回家,母亲洗好后再为其换上……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一种畸形心理,当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之后,温柔就会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就会化作一个圈套。家长的代劳、娇宠和有求必应,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缺乏最起码的劳动锻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第二,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中国家庭代代相传的错误教育模式——经验主义,常常让父母不明就里地照葫芦画瓢。曾经有人向一群孩子发问帽子的用处:5~6岁孩子的答案是扇子、船帆、蚂蚁的船、小猫的摇篮、飞碟等,而10岁以上的孩子则回答:“帽子就是戴在头上的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却在减退。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才能的孩子,问题在于家长如何发现孩子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的智力思维像火一样燃烧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与孩子在交流上产生障碍的原因,其实就是大人的定式思维造成的。孩童时代,孩子们随时都会问出一些离奇或者看似荒唐的问题,而有些家长没一会儿就烦了:“你那小脑袋瓜里面都想着些什么呀?”“你能不能问一些有用的问题?”可能他们没有换位思考过,在孩子的世界中,这些回答意味着什么。等再次想交流时,孩子心里的门已经紧紧地反锁上了。相反,当一个孩子切开苹果时,惊喜地对妈妈说:“苹果里有一颗星星!”妈妈惊讶地回答他:“真的吗?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宝贝你真棒!”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幼稚可笑甚至是愚蠢的。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其实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往往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观察。
第三,人生观教育扭曲,成为变相的拜金主义的诱发因素。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奖励”这个词语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中国父母惯用的杀手锏,比如承诺孩子当考试成绩达到多少分,就奖励他玩具或者金钱。凡此种种,方式不同,但是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而忘记了奖励的初衷,那这样的方式还可取吗?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不局限于眼前的小利益,换一种奖励的方法,也许能让孩子感受到更加精彩的世界。比如说,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看电影,参加夏令营,或者带他们去旅游,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第四,教育手段单一,家长演变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习能力不太优秀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很难得到认可和欣赏,而许多拥有强烈自尊心、良好自信以及灵活创新能力的孩子,可能仅仅因为在某些学科上还没适应或体现出来天分,就被草率地称为“笨孩子”。当这些孩子错误地认为只有优秀的成绩才能得到赏识时,他们所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以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但是当这种努力归于失败时,孩子们的自信心也可能会随之崩塌,这样的后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灾难。
第五,教育目标朝令夕改,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
家长一味的代劳和包办模式,让孩子习惯了听从,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随波逐流,今天学习这个,明天练习那个,并不清楚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及言语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特别深重的。
教育孩子的精髓是了解并理解孩子。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这虽然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书,但在这本书中,作者呼吁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能够尊重孩子的身心规律,尽量避免反儿童、反教育的事情发生,时隔1之久,我们仍然没有完成。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的最大问题是——听话就是优点。然而,好孩子的定义是具有独立性、责任性、懂道理、有主见,未来的人才标准是具备完善的个性、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反应能力以及机敏的应变能力。只有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家人教育观念不统一:比如,爸爸要求孩子简朴,妈妈却要求孩子时尚;父母不让孩子随意吃零食,爷爷奶奶却偷偷让孩子吃。家长对于教育的不一致,一是让孩子无所适从,二是让孩子学会钻空子,更甚者,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朝令夕改,忽宽忽严,以自己的情绪为转移,这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独立,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义务感以及他们的荣誉意识。
中国教育的觉醒读后感篇十七
我们赞美祖国。
我们的祖国风光壮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可以赞美,从首都的天安门,故宫、长城到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我刚刚去台湾旅游,就来说说日月潭吧,日月潭的中间有个小岛,这个小岛叫光华岛,光华岛非常美丽,树木茂密,小草翠绿。日月潭左边是日潭,右边是月潭。日月潭的湖水碧绿,风景优美。
我们赞美中国的美食。
中国的美食有许许多多。还可以向外国炫耀。比如说:臭豆腐、麻婆豆腐、烤全羊、羊肉串、口味虾……。我来说一下烤全羊,我们中国蒙古出产的烤全羊非常非常的美味好吃,咬一口鲜嫩多汁,回味无穷。口味虾的味道千变万化,非常好吃。
我们赞美为祖国做贡献的伟人。
古代的科学家张衡,他发明了地震仪,蔡伦发明了造纸,邓小平把小渔村变为现在繁荣的深圳。我们要感谢邓爷爷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我们中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元宵节吃汤圆,表明各家团团圆圆。中秋节吃月饼赏月,过年吃饺子,阖家幸福。
我爱我的祖国,赞美我们的祖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76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