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文章后,对其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的书面表达。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丰富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一本好书读后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收获和启发,我想我们应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这些。读后感是对我们学习和阅读的一种总结和概括,通过写读后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观点。读后感也是一种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思和表达,通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考。读后感往往是我们对所读书籍的评价和思考,通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书中的内容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对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读后感是一种对读书心得的总结和归纳,通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丰富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储备。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要仔细阅读书籍,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阅读的热情,并且写出更加精彩的读后感。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一
2020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灾难肆虐武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批令人敬佩的英雄,有交警叔叔、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其中也有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
说起钟南山爷爷,那就众人皆知了,2003年,非典爆发,是钟南山爷爷奋力冲在最前线,所有重症患者全送到钟爷爷那里治疗,是他从死神手里抢回一个又一个病人,圆满取得了kang非典的胜利,被评为“kang非英雄”。
如今,17年过去了,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从武汉蔓延至全国各地,钟南山爷爷第一个发声:“不要去武汉”。而他自己却不顾高龄连夜坐高铁挂帅出征,赶往武汉,再次身肩重任,成了人民的主心骨!
疫情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钟南山爷爷更是牵肠挂肚。一个月了,他仍然奋战在最危险的第一线。看望病人,研究治疗的良方,指dao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在一次采访中,他曾表示:“武汉本来就是个很英雄的城市,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武汉是一定能够过关的!特殊时期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呆在家里,不出去添乱。”说着说着,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满了泪花,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是那么决绝,那么坚定,那么令人信赖!
84岁啊!本该是一个在家安享天伦之乐的悠闲年龄,但钟南山爷爷每天依然不顾劳累冲在前线,冲在最危险的地方,锐气丝毫不减年轻人。
什么是英雄?所谓英雄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把什么都担在自己身上的坚强;有困难时第一个挺身而出的勇敢与坚毅,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英雄!
在我心中,他舍己为人,先人后己,全力以赴,勇敢无畏,鞠躬尽瘁······我们应该向他致敬,向这位可敬的英雄致敬!钟爷爷,我们向您致敬!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二
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因为贪吃的人把潘多拉盒掀翻
让可怕的瘟魔到处流窜
让骇人的危机不断漫延
也让惊恐的人群决眦渴盼
是您,
浑身赤胆手把利剑
是您,
赴汤蹈火一往无前
是您,
降妖除魔护佑了华夏平安
再见您,已是16年后的今天
这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疫
因为无知的食客再次把灾祸点燃
让邪恶的病毒冲破围栏
让惊恐的人群四处离散
也让巨大的灾难疯狂燎原
是您,
耄耋之年再赴国难
是您,
决绝果敢勇扛时艰
是您,
为神州大地矗立了一座巍峨大山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三
为什么还是他17载,两次关乎生死的重大疫情,是他,为什么还是他?总结起来,让钟南山院士始终如一的是这四大特质:有本事,讲真话,敢担当,医天下。我们在书里首次公开的前的院士自述中,可以看到这些特质。钟院士是一段跨越的传奇,让我们记住这位不老的民族英雄,这位抗疫战士的青春之路。最美逆行,不怕牺牲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武汉不收泪,我们不后退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此话不无道理。武昌首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自此,武汉就成为了英雄城。本次疫情,武汉封一座城,护一国人,这种“壮士断臂”,必然也会意味着牺牲。对此,我们不能旁观,全国上下都在援助,武汉不收泪,我们不后退,湖北不晴空,我们继续冲。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四
连日来,各地有一些恶意“隔离”举措,让武汉人很寒心。
譬如很多从武汉返乡的上班族、大学生,本着配合相关调查、对抗病毒的想法,到社区里填写了一些与个人信息相关的调查表,却不承想他们的身份证、居住地址、电话等个人隐私信息随后被公开在朋友圈、微信群里;一批在离汉通道关闭之前出行的旅行者,由于航线被迫取消或更改而滞留在全国各地,却被很多酒店拒之门外,过年了也只能住帐篷或流落街头;还有很多关于武汉人吃野味的刺耳声音在网上传播。
采取隔离措施,可以理解。政府也要求武汉人近期不要离汉,以防疫情蔓延。但隔离措施不能恶意,不要作出一些伤害人的举动。
就拿武汉返乡者的信息来说,信息上报、筛查,对隐瞒的要举报,没有错。恶意传播病毒是违法行为,坚决不能容忍。但这个时候,请不要恶意泄露他们的隐私,这并不利于防控病毒,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给社会添乱。
为了防止疫情失控蔓延,武汉在1月23日宣布关闭离汉通道,武汉人也积极响应号召,挑头退了票,主动取消外出探亲、度假的计划,本着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态度,自我隔离。即便是在离汉通道关闭前从武汉离开、返乡的人,也纷纷去社区登记。可以不点赞这些行为,但绝不应该冷语相向,甚至恶意伤害。
武汉是新型肺炎猛烈爆发的地方,武汉人也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人。对抗病毒,是一场人与病毒的战争,而不是人与人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爱,而不是恨和冷漠。要让爱成为对抗病毒的特效药,不要让冷漠成为加剧病毒危害的催化剂。
洪水,武汉人齐心协力严防死守;非典,武汉人齐心参与战斗。现在,武汉“病了”,需要全国各地伸出援手,刚刚广东湛江等地宣布为滞留当地的武汉人提供免费住宿。让我们一起做武汉的守护者,善待武汉人!
钟南山语录
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钟南山传》开头
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什么时候,你把体质锻炼和功能锻炼看成跟吃饭、工作、睡觉一样,那么,你的境界将会达到一个新高度。
体育培养人的三种精神:一是竞争精神;二是团队精神;三是高效率。把体育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来,是极为可贵的。
人最关键的需要一个是呼吸的空气,一个是吃的食物,一个是喝的水。这些都不安全,什么幸福感都没有。
环保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靠政府,这是个全民的问题。
健康是一所学校,人,应该学会关爱自己。
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什么是道德标准的核心?简单一句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别人。
空气好了,老百姓会觉得政府了不起。
健康是一颗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会粉碎;工作只是一个皮球,掉下去后还能再弹起来。
若想身心松,三乐在其中: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评价钟南山
无事小鲜肉,有事钟南山。国人的这种德性要改!
疫情风暴中的逆行者;和平年代真正的英雄。
钟南山事迹
最美逆行,不怕牺牲
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
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
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20,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
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乐观积极,心态良好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
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
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五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钟南山积极推动呼吸病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鉴于他的学识和贡献,他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参与国际急性传染病咨询工作。
钟南山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参政议政,积极献言进策。近年来他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关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议案,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钟南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
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六
“把最危重的人送到我这来。”
——题记
“钟爷爷是谁?”对于母亲说钟南山院士出来治疗“新冠”了,我表示疑问。“钟南山”不是一座山吗?我自己琢磨着。后来,母亲讲述了十七年前的那场无硝烟的战争。
那是在20,钟院士出来抗击“sars”,他成为了人民心中的“战斗英雄”。而这次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这个84岁的老爷爷又来到了一线。我对于这个感染人数显眼的数目所产生的害怕、紧张和忧虑的心态,突然在聆听了这段故事后松弛了下来。
他是一座山,是人们心中可以信任的依赖。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出现,人们的忧虑和愁苦好像风似的一下就飘走了。当在手机上近距离的看到他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的次次身影后,我不禁为此敬佩与感动。
接近九十,耄耋老人,银丝飘飘,头发散而不凌乱,眉头半锁,好像思考着:怎样才能治愈患者。眼光深邃,目向远方,带着一丝对人民的愁苦和战胜疫情的自信。嘴巴紧闭,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青筋暴露,喉结突出,显示出他的坚持与他84岁的高龄,者就是钟南山院士,一个令人敬佩与感动的无双国士。
自从武汉“失守”后,很多人逃出来,而他却走进去,他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逆行者。“新冠肺炎”是一个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从每天像火箭一样上升的数字上能够看出来。但他毫不畏惧,奔抵武汉。他只戴了一层薄薄的口罩,但是他仍然去传染性最强的医院。
他告诉我们“没事不要进出武汉”,他却无私奉献直奔武汉。
他告诉我们“出门要戴口罩”,但他去传染性极强的医院却没穿防护服。他曾说过“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短短几个字却流露出他的担当与毫不畏惧的风采。
他告诉我们“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他却不顾自身安危去了患者极多的医院——金银潭医院。
他那种捐身赴国难,视死如忽如归,无私无畏,勇于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我不禁敬佩与感动。“为天地应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就是一座“山”。一座不会倒得山,一座人民的靠“山”。但,铁打的人也会累倒,愿钟爷爷保佑身体,寿比南山。
致敬钟南山院士!这是一座坚强的山!也是一座让我为之敬佩的山!更是一座让我励志学习,发愤图强想要成为的山!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在上级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体时,说非典得到控制时,他顶住压力,说了真话。他说:
“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两句话,犹如平地惊雷,响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他是钟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你听,那一个个热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动的脉搏。你看,他们是无畏的勇士,他们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败。
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开创,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愿我们可以常见“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我敬佩那面对元朝高官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对弹尽粮绝仍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反动派仍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八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九
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扩展资料: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十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灯塔老人一一钟南山【四】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十一
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是近10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创制的“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国际刊物,被引用次数达438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20余项奖励。
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年至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十二
敬爱的钟南山院士:
您还好吗?
从的非典第一次认识您,到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再次看到您,已经过了17个春秋,岁月已悄悄为您染上了白发。您是一位院士,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战士,是一位遇到困难奋不顾身的坚强战士,您奔跑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了许多人,带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
当各大新闻媒体发布“武汉疫情”时,我们开始极其紧张,家家户户紧闭大门,待在家里,原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大街上变得冷冷清清。就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都渴望早日结束假期去上学。在这样的时刻,人人都心情沉重,就连电视剧、手机游戏都显得黯淡无光,索然无味。
钟南山院士,您来了!您让我们充满了希望。您告诉我们,不要出门,待在家里,避免被感染上病毒。我们记住了,因为我们知道,您这样做是为了我们,为了大家。
在那些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您成了一名骁勇的战士!抗击非典,也就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争,而您以自己精湛医术和坚强斗志,成为了“非典”战场的不倒红旗。而如今,抗击肺炎,您更是坚持在一线,鞠躬尽瘁,这种对工作的坚守,学者的铮铮风骨,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相信,在您的精神感召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战胜病魔,加油!
我衷心祝愿您和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保护好自己!
向您敬礼!
一名中学生
·2·2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十三
他,虽然已是八十四岁高龄,无情的岁月早就染了他一头白发;他,虽然早在十七年前抗击“非典”时就已经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即使功成名就,大可倚靠着曾经的荣耀安享晚年,在国家陷入水深火热的危难时刻,依旧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冠”的研究中。他,不仅争分夺秒地奋斗在前线与疫情抗争,又如桃李春风般温柔地为后方的群众答疑解惑。这个无畏病魔的八十四岁的老人让无数中华儿女肃然起敬。他,就是鼎鼎大名的钟南山院士。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十四
84岁,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不禁让网友慨叹:“大国重器,国士无双。”
照片中,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连轴转的会议、奔赴疾控中心、上媒体直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
不少网友说,“听见这个名字,犹如吃下定心丸”;但也有人表示,“年轻人也要赶快成长,钟教授如此辛苦,除了敬意,怎能没有愧疚?”
的确,照片之所以刷屏,因为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复杂心情,这里面既有对这位高龄院士的崇高敬意,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传递一种相信——在疾病面前对医学科学研究者的相信,对战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相信,更是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的相信。
钟南山院士,成为这场对抗肺炎战役中的一个清晰身影。然而还有很多的医护工作者,在蓝色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下,被模糊成统一的形象。
人们或许辨别不清他们每一位的模样,但崇高的医师职业道德却闪烁在每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身上。
当医护人员在发热病房坚守432个小时夜以继日,人们能感受到他们身心的疲累。当同济医院志愿者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申请书,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写下现代版“与夫书”时,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也是父母、孩子、伴侣,却选择在生命危险面前,兑现救死扶伤的诺言,承担医者父母的责任。
面临危险,始见英雄,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防护服后凝重的眼神、坚毅的表情,与时钟争分夺秒的身影,凌晨时依旧灯火通明的医院……这一切,让这场战役变得不再抽象。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单单是政府部门或者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
谨遵医嘱,这四个字在此时格外具有分量。
平时热衷养生、迷信野味滋补的人,要提高警惕,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尤其是在春节、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更不能轻视疫情。
无特殊事项不要去武汉,武汉市民尽量留在武汉,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每个人加强防护戴上口罩,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养成勤洗手、不吐痰的好习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保护那些奋战在生死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
有网友说,妈妈本来有点为疫情恐慌,但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就跟她爸说:看到钟南山,我心里就踏实了。她爸说:我也是。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十五
中国你那辽阔的疆土,()
湛蓝的天空,浩瀚的海洋。
都是我的梦,我的摇篮。
中国啊!中国
你是那么的辽阔那么的仁爱,
你孕育了中国所有的子民。
你那不求回报的心魄,
让我自愧不如。
你那不畏艰难的胆魄,
让我不顾一切。
中国啊!中国
你在敌人的面前依旧英姿飒爽,
你在灾难面前依旧含笑春风。
你那雄姿盎然的体魄,
让我骄傲。
你那傲视苍穹的雄魄,
让我赞叹不已。
中国啊!中国
你是我初食人间烟火的爱,
你是我奋发向上的目标,
你是我忘却一切的醉,
你是我一生的梦,
我的中国梦。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十六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
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十七
他出生于1936年10月,他是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他就是奔走在抗疫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院士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的领导者,在这次“战役”中,钟南山院士从1月18日开始提出: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的忠告,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他在武汉最需要的时候冲了上去,在那期间,人们都是要逃离武汉,可是钟南山院士却要奔赴武汉,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所以他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陷入恐慌,终南山院士却沉着应对,还为人们关心的疫情问题做出了解答。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努力的挽救病人,不顾自身安危,与死神争夺生命,不愧是最勇敢的战士。
虽然现在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高龄了,但他每天依然努力的工作,当新冠病毒出现时,他毅然和病毒较量,站在了抗疫的最前线,寻找战胜病毒的最好方法,现在疫情有些好转,可就在几个月前,疫情来势汹汹的时候,国家的一切被疫情打乱了。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再次认识了钟南山,认识了这位虽年事已高,却奋斗不止的伟人。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到了最前线,他勇敢而坚强,努力的向病毒抗争。工作上终南山院士是如此兢兢业业,生活中更是艰苦朴素,为人低调。不得不令人佩服。
我们应该向钟南山院士学习,学习他奋不顾身,敢于担当,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站出来,不计个人得失。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真的是我们14亿中国人民最可靠的“靠山”,我们应该向他致敬。致敬我们最美的“逆行者”。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十八
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2003年,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在sars(中国大陆地区民间通称为“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
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扩展资料: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
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
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夺取应对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2003年,钟南山再次被评为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钟南山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6篇《中国钟南山院士抗疫感人事迹素材》,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十九
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厦门人,侨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南山,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并留校任教。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到广州医学院进修。1975年与人合作从扁桃体中提取出转移因子,并应用于临床。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伦敦大学圣巴费勒姆医学院学习。钟南山在英国进修期间,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1981年回国。1983年研制成功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填补了国内空白。
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分会理事。
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
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
1998年6月起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医学会七任会长中的第二位学者,此前多年,中华医学会会长一直由各任卫生部部长兼任。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医学院院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高氧/低氧与肺循环关系研究。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学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与临床医疗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
钟南山-抗击非典
2003年中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2003年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
中国钟南山院士读后感篇二十
84岁,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不禁让网友慨叹:“大国重器,国士无双。”
照片中,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连轴转的会议、奔赴疾控中心、上媒体直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
不少网友说,“听见这个名字,犹如吃下定心丸”;但也有人表示,“年轻人也要赶快成长,钟教授如此辛苦,除了敬意,怎能没有愧疚?”
的确,照片之所以刷屏,因为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复杂心情,这里面既有对这位高龄院士的崇高敬意,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传递一种相信——在疾病面前对医学科学研究者的相信,对战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相信,更是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的相信。
钟南山院士,成为这场对抗肺炎战役中的一个清晰身影。然而还有很多的医护工作者,在蓝色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下,被模糊成统一的形象。
人们或许辨别不清他们每一位的模样,但崇高的医师职业道德却闪烁在每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身上。
当医护人员在发热病房坚守432个小时夜以继日,人们能感受到他们身心的疲累。当同济医院志愿者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申请书,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写下现代版“与夫书”时,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也是父母、孩子、伴侣,却选择在生命危险面前,兑现救死扶伤的诺言,承担医者父母的责任。
面临危险,始见英雄,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防护服后凝重的眼神、坚毅的表情,与时钟争分夺秒的身影,凌晨时依旧灯火通明的医院……这一切,让这场战役变得不再抽象。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单单是政府部门或者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
谨遵医嘱,这四个字在此时格外具有分量。
平时热衷养生、迷信野味滋补的人,要提高警惕,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尤其是在春节、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更不能轻视疫情。
无特殊事项不要去武汉,武汉市民尽量留在武汉,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每个人加强防护戴上口罩,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养成勤洗手、不吐痰的好习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保护那些奋战在生死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77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