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15:19:16
专业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范文(17篇)
时间:2023-10-31 15:19:16     小编:笔砚

读后感是对书籍内容的诠释和自我的表达,是知识与情感的碰撞。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可以适当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背景,体现个性化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一

《大耳朵男孩》是由曹文轩的书里挑出的好文章,《大耳朵男孩》是由不同的故事编辑成的,《秃鹤》这篇文章给我的影响最深,它吸引了我,使我对它印象十分深刻。

《秃鹤》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陆鹤是个小秃子,因此被同学们取名为秃鹤,秃鹤在三年级之前完全不在意他是个秃子,所以他生活得很快活,但是往后的日子,只要有别人想摸他的头,他就要别人用另外的东西作为交换。有一次,秃鹤对他的爸爸说,他不想上学了。爸爸明白了就用了好多种办法,可是这些办法并没有让秃鹤长出头发来,于是他的爸爸就买来了一顶帽子,当秃鹤高兴的上学去了,可是在学校里桑桑和几个同学把帽子挂在了旗杆上,秃鹤十分伤心。有一次学校要举行汇操,秃鹤要参加,可是因为秃鹤的头发老师拒绝了他,在汇操表演的时候,秃鹤站在了台上,一位同学知道后就拉他回教室,在秃鹤的哀求吓蒋一轮答应了,蒋一轮跑回宿舍那帽子给秃鹤并且讥讽而古怪的一笑,在表演的过程中秃鹤在下帽子,扔向远处,学生们看到秃鹤的秃头后一下失去指挥,这场比赛后,大家对秃鹤十分冷淡。春节学校要表演,可是这剧本了需要一个秃子做主角,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秃鹤挺身而出,秃鹤演得十分逼真,因此获得了胜利。

我觉得桑桑们做得他过分了,秃鹤没有头发怎么了,你们还要把他的帽子给挂在旗杆上,如果你们也是秃子,你们希望别人也这样对你们吗??你们也不想想秃鹤的心里是怎么样的…汇操的时候你们不应该把所有的过错都丢给陆鹤,他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你们,你蒋一轮怎么能这样对陆鹤呢,陆鹤想参加,你们也不应该因为头发而决定他能不能参加,秃头怎么了,你们不应该这样对陆鹤。在表演中陆鹤不是演得不是很好吗?还给你们带来胜利吗?我真的很佩服陆鹤。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二

在一个很巧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一本《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本书,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几页,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从智慧妈妈杨澜到放任教育的潘长江,从霸气慈爱的陈道明到言传身教的徐子健,从以柔克刚的梁晓声到狠心爸爸李嘉诚,他们的育儿经验各有千秋,但都值得做妈妈的你去欣赏与感悟。

杨澜的教子经: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大家都知道杨澜是着名节目主持人,每天的工作非常忙碌非常累,但她每天回家都能要求自己细心地听孩子为她讲学校里发生的每件微乎其微的小事,这就是身为一个智慧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尊重。其实做妈妈的都一样,没有谁是天生的智慧妈妈,所谓智慧妈妈也是通过不断学习成长的。只要你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视野更广阔更深邃,让自己的心再细一点,你就会成为一个智慧妈妈,你的孩子会向着你期望的道路越走越顺。

梁晓声:以柔克刚,和风细雨润子心。顺其自然,物尽所能,是梁晓声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这种辩证的观点不仅来自于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刻性,更鲜明地反映了一位名作家的人生观和人才观。在一般人眼中,望子成龙是被家长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以学分高低论英雄更为普通大众司空见惯。由此推断,一些人也会认为梁晓声是名人,他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更高,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一定更会看重高分、名校。梁晓声却不这样认为。他曾对孩子谈过:“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但不是绝对的,丘吉尔、巴尔扎克上中学时都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关键是根据个人的条件选准人生的坐标,定好位,发挥自己所长。”

在这本书中还讲了很多名人的教子经,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一个妈妈,都值得仔细阅读。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三

身为英文专业毕业生,一直不屑于读一些孩子英文启蒙的书籍,这次是为了弄明白自然拼读法,大补这类书籍,汪培e的《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其实与自然拼读法无关,但读来颇有感触,赞叹不已,所以想推荐给更多的家长看,看到身边的很多家长把大把的时间、精力、金钱花在孩子的英文培训上,却收效不佳,甚至适得其反,颇感痛心。

结合汪的经验和我在带儿子英语上的一些教训,做如下总结:

汪的核心观点――给孩子喂故事

不论是英文故事,还是中文故事,给孩子喂故事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甚至养育孩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或者说,亲自阅读的巨大能量远远高于简单的语言训练。

在米乐一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屯英文故事书,而且尽量选取他感兴趣的,比如英国bbc的花园宝宝系列,thomasandfriends系列,richardscarry系列,兰登书屋的stepintoreading级,甚至更难的神奇校车系列,还有一些网友推荐的入门级英文读物,如大连理工的小橡树系列i’mgoingtoread.

我几乎搜刮了卓越和当当30元以下价位的大多数英文原版故事书,我的原则是一本不超过30,有时一小本原版童书会一两百元,那样的话,我的建议还是去国外买。

在我疯狂购入这些英文书时,我相信儿子会和我一样喜欢,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等我想给儿子喂英文故事书的时候,儿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是我一直以来最苦恼的,每次我一开口英语,无论是讲故事还是对话,他就会跟我讲,“不要讲英语,讲汉语。”

同事也是同样的情形,她女儿才两岁多,同事给她念英文故事,她就打妈妈,也是非常明显的排斥英语,看来是小朋友的普遍情况,我不是强迫型的父母,也只好作罢。

跟儿子的英国外教也探讨过这个问题,外教的答案是我儿子需要motivation,建议我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吸引他,让他喜欢上英语。外教说的motivation,其实就是要激起儿子的兴趣,变成他想学。

关于语言关键期

我豪不怀疑小孩子惊人的语言能力,所以有家长问孩子几岁开始学英语好,我的回答一出生就可以,甚至从胎教开始,如汪在书中一再提及的,如果是很小的孩子,如一两岁,甚至一岁以前,在他们还没有太强的自主意识的时候,父母就可以用中英文故事同时喂给孩子,虽然我没有亲身体验,但我相信,孩子在大了之后会对中英文故事都习以为常的,估计对英语的抵触感会小很多。

虽然我没有喂进去英语,但我儿子在方言方面的表现我是有经验的,儿子说话不算太早,但一开口就是同时说武汉话(爸爸说)和普通话(妈妈说),跟我就是普通话,跟爸爸就自然切换为武汉话。这方面我在宝宝树网站的一些混血儿家庭做过调查,和我儿子说方言的情况一样,如果父母跟孩子说不同的母语,孩子就会在一开始说话就具备两种语言能力,同时能够区分对象切换语言。

这里我想插句题外话,我发现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能说好普通话,可以不跟孩子说方言,怕影响了孩子学说普通话,如汪提及的,小孩子的大脑是无比神奇的,那里的语言能力也是惊人的。上次去广州长隆,儿子就从公交广播里自己学了几句粤语,说得津津有味,我甚至都没注意到那些粤语报站,如果有可能,我会把儿子丢到广东和当地人生活一段时间,估计他能掌握粤语,其实方言也是日后孩子步入社会的一种能力储备,我甚至有一种未经考证的想法:无论是方言还是外语,都是对孩子语言能力的锻炼,是相互促进的,而不会相互排斥。

因此,我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外语输入是可以尽早的,但输入什么,并不是花了很多钱,上了很多英语培训就行了,在英语非母语的环境中,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一定要输入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

心一父母推荐的花园宝宝动画片系列我也认为确实是很棒的英语启蒙动画片,男童女童都爱,我从来不给他放中文声音,甚至不想让他知道还有中文版的,不然他就不会为了看他喜爱的动画片儿勉强去听英文了。他爱看的thomas小火车系列,赛车总动员的电影,我也都只放英文,有时他会因为听不懂而失去兴趣,不过我还是坚持这样,他不喜欢可以不看,看其他的,但是看这几部就是英文的,我认为这对培养他的语感有用,相当于把他丢到国外去。

关于语言沉默期

儿子现在四岁半,对于他这两年所表现的对英语的排斥,我暂且用语言沉默期来解释。我的理解就是,像孩子说母语一样,我们会发现,孩子很小开始就能听懂家人的话,他们不会说,但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开口说话,就是一口流利的表达,和成人无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反对很小孩子说“花花”“杯杯”这样的儿语,孩子有足够的能力直接接受成人的语言,无需另创,反而增加孩子的语言负担。

在母语的环境中,况且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纯输入,小孩才会开口。要想孩子能说外语,除非生活在国外,在国内,很多家长就凭孩子一周一两次,一次个把小时的外语培训,小孩就能开口说外语,怎么可能,他们说的不过是一些死记硬背的单词或短句,判断孩子是否具备某种语言能力,首先应该是像母语一样能够自由表达思量。

所以,在国内,想孩子具备一种语言能力,喂故事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故事本身对孩子也是受益无穷的。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汪没有确切说要多久,至少不是一两年能实现的,但父母在这其中会不断发现孩子的变化与进步,需要有足够的信心与耐力。

关于外语培训机构

这里我的观点可能会伤及无辜,但只是我个人想法和做法。汪说道,“美式教育理念,才是全美语学校最大的优点。”

儿子从两岁开始跟外英语,我的原则是一定是外教,而且最好是英美外教,当然,我先入为主的想法也被打破过,儿子的一位意大利外教以他对孩子极大的热忱和多样的方法赢得了每位家长和孩子的信任,儿子至今对他念念不忘。

我一直庆幸为儿子找对了启蒙老师,那是一位美国业余歌手,刚好教学内容也是以唱唱跳跳为主,而且那里是亲子课,我可以看得到儿子的变化。一玩起来,儿子就嗨翻天,但到了一些学单词的环节,他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最终也是这方面的原因,我们退掉了后半年的课程,他不愿意去了强迫绝对无益。

后来我们又去了一家家附近的外资机构,我遗憾的是那里不是以唱唱跳跳为主了,但儿子当时也三岁半了,那里的教学游戏、教学动画片也基本符合儿子的年龄了。那里从主讲老师到教学主管都是老外,有时我也想过不送儿子来了,确实短期内看不到成效的,但一次和他们教学主管的.交流再一次坚定了我的信心,那是一位美国年轻人,他对我提供的建议如饥似渴,他这种誓把事情做到最好的理念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把儿子送过去是放心的。

不过儿子一直还在那个机构的最主要原因是他自己愿意,或许他并不是喜欢外语,而是喜欢外教的贴贴纸,他的英国外教也告诉我,在课堂上,儿子最喜欢画画和唱歌,经常迫不及待,学些单词什么的,兴趣度就低些了。

为什么我迷信外教,非外教不可,简单说我并不是送儿子去学习的,而是给儿子创造机会能够多和老外接触,不管他们在一起是学习,是玩耍,其实都不重要。如汪所说的,并不是进了全美语学校的小孩都能说外语,一周一两次的外教培训就更加杯水车薪了,更关键的还是喂英文故事,这是家长每天都可以做到的。

中文、英文孰轻孰重

汪家里的中英文书一般都是等量增长的,如果因为学英语而不打好中文基础,实在是本末倒置。因此儿子排斥英文故事的时候,我随他心意念中文故事给他听,我发现四岁多的儿子经常会一本故事让我讲很多遍,很多天,讲到他能够纠正我讲故事中的点滴错误,讲到他能够翻着绘本自己讲一遍,虽然他几乎一个字不识。

儿子四岁半了,我们还没有教他识字,但他已经有认字的愿望了,经常会小手一指,问我这几个字是什么,他问的时候我才告诉他,英文更是如此,我根本就不希望儿子尽早识字,甚至拼写单词,这也是我为什么研究自然拼读法,我隐约觉得儿子还没到时机。

如汪说的,把识字的任务交给学校吧,在他不得不学这些的时候家长再助一把力,在有限的学前时光,让他们尽量玩吧。

“有声故事是孩子学习语文的法宝。”

在非英语环境中,原汁原味的英文故事朗读对于孩子语言学习是及其重要的,与父母的讲故事相得益彰,父母讲是亲子阅读,提高兴趣,解决问题,听原版的外籍人士讲则对培养语感帮助极大。

儿子没太听说英文故事,但我家车载dvd里一直是一盘孙敬修老爷爷讲的西游记,从我一年多前买回来,就那三四盘轮换,儿子一上车,就要求“孙悟空”,我从不在车上给儿子开dvd,对大人、小孩都没有好处,这样听下来,每个故事无数遍地听,有一天,儿子突然开口自己把一段讲了出来,那语调、那用词与孙敬修老人无二,因此我非常赞同给孩子听英文故事,最好是他喜欢的,熟悉的故事,父母讲过的故事,再反复地听,不然的话刚起步会听不懂的。

汪多次提到录音带的优势,其实我觉得这其中关键是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自己动手,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自己打开听。确实,选碟片、开碟机对于四岁多的儿子都不是件易事,顺着汪的思路,我准备专门为儿子买个cd机,把他喜欢的碟片整理在一起(最好是刻录备份一下),供他自己选听。

父母如何为孩子读英文故事

尤其对于英文表达能力一般的父母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上次儿子同学的家长跟着我买了几本英文绘本,读给我听,我不好打击她,但如果她这样磕磕巴巴读下去,我确实担心会有副作用。

所以我们在购买时,最好选取有原版声音的绘本或英文启蒙读物,包括我,虽然我跟儿子读没有问题,我还是希望他多听外籍人士的声音。而且父母把有声故事买来后要自己做好准备工作,多听多模仿,再信心满满、语句流畅地读给孩子听,这样既起到了亲子阅读的功效,同时对提高父母语言能力也绝对好处多多。

一句中文、一句英文,中英三遍。

这是汪自己总结的经验,我持一定的保留看法,我目前是整个故事一遍中文一遍英文给儿子在读,当然目前我选的是非常短小的故事,一页几个字,全书十几页,如果再长的故事就要根据小孩的接受情况灵活掌握了,比如一段中文,一段英文。

总之,我认为对译的单位不宜小,尤其是大家习惯的词词对译,对着孩子问,“老虎怎么说,大象怎么说”,记得儿子的英语启蒙老师说过,这样形成习惯,孩子没说一个英文单词都会在大脑中经过一道中文转换,反应速度就低多了,应该让孩子在环境中自然而然地首先想到的是英文单词,这或许就是英文思维吧。

所以我一直理想的是给儿子直接读英文故事,不做任何汉语解释,但目前看,有些仅从图片是不好理解的,孩子还是会问,与其家长顺口解释,不如将中文译文直接读给孩子听,质量肯定会好些,但我担心的是孩子会从小形成翻译思维。

同一本故事书,不要中英文版都买。

汪的这个观点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一直以来给儿子买了不少中英文版的故事书,我的初衷是儿子在熟悉中文故事后,我再将译文版,就不存在理解的问题,但如汪说的,存在兴趣的问题,有中文版在,孩子八成会对英文版不感兴趣,这点我还要进一步观察考证。

其实我还是认为同一本书的中英文版可以省去翻译环节,关键是看英文版能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最后,还是引用汪的一句话,“在不强求的情况下,能先让孩子喜欢上一个完整的英文故事,就算成功了一半。”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我最新的一点体会,一向认准外文原版书的我开始关注外研社的英语启蒙书,尤其是适合英语基础一般的父母,故事音频、动画等配套齐全,《丽声拼读故事会》和《萤火虫世界经典童话双语绘本》是我最近买的,当然萤火虫那套只选儿子想看的。《丽声拼读故事会》是因为心一爸妈推荐英国著名儿童绘本作家juliadonaldson时我寻到的,虽然国内版有所取舍,但原作者的理念是不变的,只是难度更小,更适合英语非母语小朋友。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四

怎样做个好孩子

每个人都要做个好孩子,那就要尊敬长辈,尊敬老师。爱护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

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团结同学。上课时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能跟同学讲小话。老师提问要积极举手发言,学习自觉,刻苦。严格要求自己,让学习更上一层楼。

在家里也要做个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帮助爸爸妈妈做能做的事情。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少看电视,多看课外读物,学习课外知识。

大家一定要养成好习惯,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孩子。

怎样做个好孩子`作文2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五

今天分享来自台湾的汪培e的《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是台湾十年来最富有影响,销售量第一的亲子教育系列书籍,也是华人世界最经典的亲子英文早教书。跟盖兆泉老师的《做好自己对号的英语规划师》的相比,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能治疗焦虑。

上述的种种焦虑与困惑,作者通过自己的亲生经历,在这本书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本书共10章,围绕“孩子英文耳朵”展开,即为什么培养?如何培养?培养中的q&a,以及她的书单。每一章都能帮你消除一点焦虑,增添一点信心。

在第一章,作者就将喂“英文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过程做了概述。

婴儿时期:任何一种语言对婴儿来说,统统都差不多。于是,给孩子读中文故事书的同时,也要读英文故事书。

幼儿时期:故事书也要随着孩子长大,变长,变复杂。

入幼儿园前:妈妈念&孩子自己听(原版音频)

幼儿园时期:持续的为孩子读英文故事书,孩子听英文,就像听中文一样轻松

小学一年级:选书时,不要低估孩子对书本的接受能力

小学二年级:从听故事,只看绘图,到主动阅读文字

小学三年级:妈妈,什么时候买《哈利.波特》第五集?

在第二章中,作者围绕怎么读英文故事书展开,简单概括分三步。

第一步:一句英文一句中文,这里英文完全照书读,中文翻译要口语化,不用拘泥于逐词翻译,除非孩子问问题,否则不要自行加上中文解释。

第二步:一英一中读完3次,以后只读英文。次数可以视孩子的接受程度灵活调整,不必刻板追求3次。

第三步:每本读熟了,再加下一本。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父母在读英文书之前也要做好功课,要确认单词发音,不要忽略尾音,气音,对于难念的英文名字,尽力拼音,并保证每次发音一致。

作者强调学习语言,必须遵循听说读写的规律,循序渐进才是教养的正确方向,也是帮助孩子保持学习兴趣的最自然方法。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听”的环境,只要肯花时间和力气,就可以把孩子的英文听力教给孩子。

在听这个环节,我谈点我个人的看法。1,我也非常主张给孩子听英文原版音频,也就是所谓的磨耳朵。但我认为磨耳朵必须是孩子可理解的情况下输入才会有效果,单纯的盲听只能是背景音乐,即便坚持了也没有太大意义。2,要做到让孩子理解,就必须有一定的视觉刺激。举个例子,比如你让孩子听一首儿歌,歌中的单词孩子都不明白,家长逐句解释后,孩子当时记住了。但将相同的单词换一个语境,孩子可能又茫然了。这时候如果给孩子看看这首歌的图片,视频,通过视觉刺激,孩子就会记得非常深刻。即便换了语境,也能立马想起图片或者视频,可以立即联想到词意。

学校可以教孩子读字,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但无法保证孩子学习的.热情。兴趣和热情是家长必须小心呵护,耐心培养的。

在第五章,作者对上全美幼儿园的孩子的英文问题做了探讨,我就不一一列举。

第六章,是汪培e的私房英文书单,从0岁到5岁,每个阶段的书单都有,篇幅很长,我就不做搬运工了。大家自己去看书吧。关于书单我也简单说两句我的看法:1,任何名家的书单都只能做参考,不能完全照搬。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生长环境不一样,接受程度不一样,喜好也不一样。家长尽可能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着手选书。2,书买回家一定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如果买书时家长满腔热情,买了后就让书吃土落灰,那再好的书单也无法让你的孩子受益。

第七章,作者阐明了学英文的原因,即为了和世界沟通,只会死记硬背,考试,不算真的学会英文。之所以用故事书学英文,是因为故事书是最有趣,最生活化的学习渠道,故事书给孩子的不只是英文,还有无穷的人生乐趣。

第八章,作者建议家长给孩子配合音频听故事,不仅可以训练扎实而内化的听力,学习纯正的腔调和发音,也可以累积语言的能量与潜力。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家长在读故事书之前,要做好心理建设。

1,家里的中英文故事书,数量上要维持平衡;

2,当孩子还小时,中英文都选,都读;

3,等孩子比较大了,强调故事,不要强调语言;

4,与其说孩子不喜欢,不如说不习惯;

6,太早接触考试,可能扼杀孩子的大能力;

7,让孩子学英文,不是为了拿来炫耀;

8,只要孩子愿意听完故事,就算大功告成;

9,别拿故事书来考孩子;

10,让孩子自己提问题,才是教育的首要目的;

11,不要让“爱子心切”变成扼杀学习兴趣的帮凶;

12,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证明自己的能力。

最后一章是q&a,家长想知道的问题,这一章都有答案。

读书笔记分享完了,推荐大家去看看这本书,如果你和作者想法一样,可以借鉴她的实施办法。如果你不认同作者的理念,至少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完善一下自己的育儿方式。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庞杂的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就看到成果,父母能做的只有陪伴孩子,努力改变,见证成长!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六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校的家长会,您对我校的支持是我们全体教师工作的最大动力。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怎样培养一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现代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现代家长的共同心理。家长们都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拥有最美好的未来,因此每位家长都不遗余力,花费大量的精力,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比如,选择优秀学校、给孩子报辅导班、请家教等等。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固然重要,但这些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孩子自己。那么作为家长,怎样让孩子自主的健康发展,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我认为首先要培养一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怎样才能培养一位会学习的好孩子呢?今天我就这个问题向家长朋友们谈谈我的看法。我主要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这三个方面谈起:

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按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兴趣来源于成功的喜悦,一次实践成功,受到赞扬,他就会对此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做好工作的信心,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一般来说,多数孩子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家长和教师的双重教育引导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孩子的学习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主要是靠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培养。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

要想让孩子的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其二,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其三,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读书。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解答出难题后,与孩子分享快乐;当孩子不懂时,与孩子共同探讨。这也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愉快的事。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孩子对背外语单词不感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用外语交流,参加各项外语活动等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背单词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父母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提问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父母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此外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也非常重要,在活动中孩子通过发现问题、产生好奇心。有的父母认为自已的孩子学习劲头本来就不高,再参加兴趣小组会分散更多的精力,就不准他参加其它的活动,这种做法恰恰是放弃了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好机会。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的。

其次,多给孩子买有益的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一般而言可以购置一些通俗的简化本的文学名著以及一些激发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书,如童话、寓言、科幻小说等书。家中书多孩子可以翻阅,有利于阅读兴趣的产生。再者,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时父母不要一会儿送水果,一会儿与他说话,打断孩子的思维。还要注意让孩子多与爱学习的小朋友接触,受其影响,对学习产生兴趣。

5、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心理环境。

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基于以上四个学会,我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七

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智力不指代智慧,两者意义有一定的差别。

创造力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最新的研究指出,相比智商而言,想像商数更能准确地预知宝宝未来的学业是否成功。因此,培养宝宝的创造力是爸爸妈妈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下面的四个方法对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哦!

如何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一、巧设环境激发创新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在活动中,大人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在幼儿园的活动角,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便可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为进一步提高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及时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各式服装外型。用配置的颜色装饰服装后,一个小朋友还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裙子上的绿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还能配出别的的许多颜色呢,我最喜欢这个活动角了。”幼儿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将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二、珍惜幼儿的好奇心

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

例如,小朋友经常会问:“妈妈,雾是哪里来的?”“爸爸,你说太阳下山了,太阳真的下山了吗?”“为什么夏天会打雷,冬天不会打雷呢?”有时候,奇怪的问题的确把我难住了。但是此时父母决不能厌烦,用三言两语打发孩子或干脆批评小孩不该胡说思乱想。这样一来,就会挫伤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我们应特别珍惜幼儿的好奇心,发现幼儿智慧的火花,采用“助燃”方式,鼓励孩子提问,并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像,去创造,去寻求答案。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八

作为一名家长的我,总感觉在教育孩子身上欠缺很多,面对孩子的种种“恶习”,不知如何是好,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习惯的培养最重要,但是在如何养成上还是一知半解。利用假期我阅读了知心姐姐卢勤写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一书,从中受益匪浅。

一、激烈比指责更重要知心姐姐卢勤告诉我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的成长比分数更重要……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教学,应该说平时我对于犯错的学生指责成分还是比较多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把无名火发向学生,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今后我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进行表扬,表扬不但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更是以此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我要给每位学生树立一杆标尺,用他的今天和他的昨天比,着重表扬学生的进步点,希望通过我的改变能还师生一个共同欢乐的课堂,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赢家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的期盼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期盼,忽视孩子学习的目标是当前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误。作为家长,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意愿呢?可以通过四个方法进入到快乐的学习状态中。

(一)打开兴趣之门,让孩子爱上学习这就要抓住兴趣的本质即“好玩”。你想如何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呢?举出比尔。盖茨小时候爱玩的游戏,让孩子借鉴当侦探的思路去寻找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就是错题,孩子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二)打开好奇之门,让孩子学会学习保护孩子“问”的兴趣和能力非常重要。针对孩子提的问题可以说:“哎,你怎么想的,这个问题提的真好,我都没想到,你真棒。”好奇心是孩子成为赢家的根本动力。

(三)打开梦想之门,让孩子获得持久的动力孩子的年龄越小,梦想越大,孩子越大,梦想反而越小,因为被大人扼杀了。从小为孩子树立学习目标,一个人只有心中有了梦想,路才会越走越宽,只有梦想才能给孩子带来持久学习的动力。

(四)打开习惯之门,给孩子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首先要加强生活习惯的培养,明白学习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让孩子养成严谨的作风,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机会。其次,让孩子自负其责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方法。不管孩子有多大,能做的事情一定要他自己去做。

最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收获。衷心祝愿每个孩子成为祖国栋梁之才。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九

我觉得作为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关怀,就是能够给他最好的教育,让他能够从教育中获得通向未来的“钥匙”。当然了,这样的教育一定是要在基于孩子性格兴趣的基础上的素质教育,包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对未来发展的能力,比如基本的应急能力、财商教育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适应未来更好发展所必备的能力。相对于财商教育,我们现行的教育很少有关于这一块的知识介绍,是中国孩子普遍缺少的一种知识。

《培养富足的孩子》是一本针对10岁以下孩子培养基本财商的通俗读物,能够帮助父母们解决如何教育孩子关于金钱的基本知识、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金钱以及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财商,这些基本知识都是中国父母和孩子所缺少的、课堂里学不到的、在社会生活又有着极大用处的必备知识。

这本书是由日本最大的儿童财商学校创办人、日本儿童生存能力养成协会代表、金融策划师三浦康司老师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儿童财商知识讲座和金融策划实践经验积累起来的对儿童财商培养具有重要指导和可操作性的参考书。

如何向孩子灌输金钱方面的知识,而又不让孩子们觉得谈钱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显然,这个问题既是日本家长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家长面临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疑问,将对孩子培养健康积极的财商知识极为不利。

三浦康司老师非常注重这个问题。他在书中写道,“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食物、衣服、玩具样样都不缺的环境中,很缺乏‘辛苦挣钱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这种想法。”“坏了再买新的不就得了?”“没有钱了,找爷爷那不就行了吗?”……倘若不对孩子有意识的进行教育,那么孩子们很可能会对金钱建立起上述错误的认识。

我们可以用过让孩子参与劳动、一起购物、甚至用收集废品换钱的行动,让孩子意识到“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用劳动才能换来的”。“活着就要用钱,水和餐巾纸都不是免费的”,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建立基本的金钱知识基础。

如何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呢?除了上述对金钱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养成“开源节流”的好习惯。“节流”就是要剑圣,能不花非得就尽量不要开支。“开源”就是要学会养成理财的知识和赚钱的方法。只有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够保证钱到用时手头不紧张。

在这里,三浦康司老师为父母们讲解了该给孩子多少零用钱、帮助孩子建立记账的好习惯、认识生意的本质、无形货币、如何赚钱的方法等等。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很多图文并茂的漫画和游戏,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也加深了读者对知识的理解。

将未来不断的具体化,将不确定的未来变成自己可以掌握的来来。作者在这里支出建议,可以将人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0-20岁的“学习阶段”。

要大量学习有关金钱和社会的知识,为未来做好准备。21——60岁的“工作阶段”(实际上,中国孩子大部分会要到22岁以后才能工作)。努力工作赚钱。不但通过工作挣钱,还要通过投资等方式来增加金钱。60岁以上的“享受阶段”(实际上,还可能面临延迟退休的政策)。靠储蓄和养老金生活,重要的是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学习和工作贯穿始终,是终生实践的课题。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十

01

在现实世界里,最常见的关系模式是权力关系。

这种权力关系不仅在工作中突显,在学校和家庭中也屡见不鲜。比如:父母会使用权威对孩子奖励和惩罚,老师会使用权威迫使学生服从。

典型的例子有:孩子想要一个很贵的玩具,父母许诺他,如果期末考试得了前三名就买给他。结果孩子考了第一,得到了想要的玩具。

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被老师罚站,并被告知,如果不好好听课,就会让他一直站到放学。

前一个是奖励,后一个是惩罚。用的都是权力关系,即在我们的关系里,我说了算。

从理论上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不依附于任何人而存在的有想法有个性的人。但是,因为他没有经历来源,衣食住行不得不依靠父母(或其他抚养人)。这就让孩子处于了比较被动的位置。

当他的想法与父母相左,父母又比较强势时,他不得不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他的内心极不情愿,即使父母是错的。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使用权威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惩罚,孩子会因为害怕和恐惧而变得顺从,因为抵抗和反叛的态度会引来更为严厉的惩罚,趋利避害的本能会迫使孩子变得顺从。

这不是自主选择,而是被迫承受。

02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这种反应可能会一直存在,也可能会突然改变。

前一类孩子依然保持服从与恭顺,由于从小养成的这种“你强我弱”的与权威相处的模式,以至于他们成年以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遇到处于权威地位的人,都怀有最深的恐惧。

尽管年龄上他们已长大成人,但在心理上,他们还是那个“害怕和服从权威的孩子”,由于没有机会,或者说没有胆量挑战权威,他们“顺从”的这部分并没有得到成长。

他们被动地服从权威,不敢做真实的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敢捍卫自己的信念,因为他们害怕冲突,害怕被否定,甚至被惩罚。

这类人,可能是“好员工”,“好儿子”,“好女儿”,但肯定不是“好的自己”,他们对自己不满意,或者说,很失望,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要么走上艰难的自我成长之路,要么成为精神科医生的常客。

后一类孩子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力量和勇气,用来尝试抵抗与叛逆。他们反抗的并不是父母本人,而是父母的权威,甚至包括老师的权威、学校的权威和社会的权威。

你希望他做的事情他一样都不做,比如:好好学习、遵守纪律、有礼貌等。但是,你不想他做的事情,他每天几乎都在做,比如:逃学、抽烟喝酒、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充满敌意等。

他们这么做,最常见的心理是,我已经长大了,独立了,自由了,我可以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是以前你不让我做的事情),你的奖励和惩罚对我已经没有效力了。

这一类孩子长大后,可能非常地独立和有主见,能够成就自己;可能一直处在“反抗权威”的位置,郁郁不得志;也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分子”,从而毁灭自己。

0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说:孩子会怨恨那些对他使用权威的人。孩子用来对付他们的自由和独立受到威胁的一个方法,就是跟那些夺走他们的自由与独立的人斗争到底。

他给了那些经常使用权力迫使孩子的行为作出改变的父母一个忠告:父母会不可避免地用光他们的权力,这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早。

即父母迟早有一天会发现,他们的权力对孩子来说,完全丧失了效力。若父母能够放下权力,与孩子互相尊重互不打扰,尚能友好相处。若依然一副“我强你弱听我的”样子,唇枪舌战怕是最小的冲突了。

“小兔崽子翅膀硬了”,是每一个父母必将面对的现实。

只是,有的孩子的翅膀是自然硬朗,从而可以愉快飞翔。

有的孩子的翅膀是在重压下变硬,从而飞翔中带着阵痛。

还有一种孩子,翅膀永远没有硬起来,这一类孩子最悲哀。

若不想在孩子的青春期遭遇被“挑战权威”的尴尬与无奈,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避免“滥用自己的职权”。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限制。而是,以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形式限制,比如,我希望你能在八点之前回到家;我不喜欢房间被弄得乱七八糟;如果你需要钱,请和我讲,不要自己拿。

而不是以一种强迫或威胁的形式,比如,你必须在八点之前回到家;不许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你要是再偷拿家里的钱,看我怎么收拾你。

父母想要赢得孩子的尊重,只能靠他们的能力和知识,而不是靠权威和命令。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权威害怕父母,但不会因此而尊重父母。

从长远来看更是如此。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十一

曾经,学校给每位老师一份礼物――书,我收到的是《历史无间道》,可我更钟情于分给杨庭伟老师教育的无间道dd知心姐姐卢勤卢老师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工作之余,睡前灯下,我便学习了这本深受家长和教师喜欢的书,现在谈谈我的体会。

爱你的机会;激励比指责重要,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要做到几点: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孩子说“太好了”;让孩子喊出“我能行”!多给孩子正面影响,少传负面信息。这些思想理念都让我的一些原本支离的肤浅的教育理念更加立体,全面,它们可以像一张网一样保护正在接受我的教育的孩子们在接受我教育的同时,少受一些不公的待遇。

游戏,冲过一关我就觉得成功了,于是再冲一关。”好老师是懂得鼓励学生的,好父母也应该懂得鼓励孩子。有时候人是需要鼓励的,本来不觉得怎么好,别人说你好,你觉得自己真不错,找到当好人的感觉,谁也不想当坏人。给差孩子一个当好人的机会,谁生下来都是有亮点的。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是一本好书,我将不遗余力地向各位和家长朋友们推荐,由衷地祝愿大家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是孩子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全体家长在初老师的安排下,在学校的会议室观看了知心姐姐卢勤《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的视频。听完讲座后,不仅知心姐姐卢勤的讲话对我触动很大,同时也感触到了初老师的用心良苦。以下是听完讲座后我感触很深的几点。

卢勤老师说:“不是选择最好的,是选择最合适的。”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了。我一直这样认为的,适合孩子的是最好的。比如说选择学校来说,很多家长省吃俭用,不管孩子成绩如何,非让孩子上好学校,其实,孩子背负了太多包袱,学得好,孩子觉得算是回报了父母,学的不好,孩子觉得愧对父母,做父母的也会有许多埋怨。所以,不如根据孩子的成绩,找个适合孩子的学校。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卢勤老师还有一句话很经典:“把书读薄。”是啊,把知识放在自己的脑子里,熟记在自己的心里,你手中的书在你眼里会越来越薄。关于读书,对于孩子我不太限制,只要他喜欢看,各方面的书都可以接触一下。吸取方方面面的知识,开阔一下孩子的视野,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卢勤老师认为“成长比成绩重要”。我感触很深。我也经常说,只要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在中等偏上,就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可是,我还是最关心孩子的'成绩,孩子出成绩那天,一定会迫不及待的问考了多少分。其实,我自己也明白,考得好不代表他把知识都掌握了,考得不好,就先批评,而不是好好的找原因。作为家长,不能单纯的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而是要孩子德、智、体全方面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阳光、自信的少年。

每个孩子都有它的特性,每个教育专家都有她个人的观点,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质,引导好孩子。我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我也要做到改变自己的观点,陪伴孩子过一个快乐、健康、美好的童年。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十三

孩子的分数,永远不如教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重要!

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家长如何培养呢?把财富留给孩子,还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

所以,留给孩子千万财产,还不如留给他这些:

1、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做饭。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使你能善待自己。——(能独立生存)

2、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自由)

3、孩子,你一定要上大学,正规的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一旦走进社会,就进入了市场。)

4、孩子,你知道吗?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拓宽自己的视野,借助知识的视野。)

5、孩子,如果世界上仅剩两碗水,一碗用来喝,一碗要用来洗干净你的脸和内衣裤。——(自尊与贫富无关。)

6、孩子,天塌下来都不要哭,也不要抱怨。那样只能让爱你的人更心痛,恨你的人更得意。——(平静地承受命运,爱你的人自会关心。)

7、孩子,就算吃酱油拌饭,也要铺上干净的餐巾,优雅地坐着。把简陋的生活过得很讲究。——(风度与境遇无关。)

8、孩子,去远方的时候,除了相机,记得带上纸笔。风景是相同的,看风景的心情永不重复。——(徐霞客之所以是徐霞客,不是因为走的路最多。)

9、孩子,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只有5平米。它可以让你在和爱人吵架赌气出走的时候,不至于流落街头,遇到坏人。更重要的是,在你浮躁的时候,有个地方让你静下来,给自己的心一个安放的角落。——(独立人格)

10、孩子,小时候要有见识,长大的时候要有经历,你才会有个精致的人生!——(读别人的经历,找自己的经历。)

11、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请记住,拥有善良,会让你成为最受上天眷顾的人。——(这种眷顾未必是财富与权势。善有善报,所报者,爱也。)

12、孩子,笑容、优雅、自信,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拥有了他们,你就拥有了全部。——(这就是“贵族”精神。)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十四

点评:应试能力有三个层面,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学习能力,三是应试技巧。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并驾齐驱,难分高下的,可到了中学,差距一下子拉大了。拉大的原因主要是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这种情况越到高中越明显。我有个同学(下面称为a同学),从初一开始就是班里的第一名。可到了高中,成绩每况日下,最终由于压力过大患了神经衰弱。休学一年后勉强进了一个专科学校。像a同学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他们的问题不是出在智商上,要知道,初中的东西没有一定智商做基础的话是很难考出好成绩的。她的智商至少是中等水平。她的问题主要出在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上。

学习能力是个综合体,智商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智商是个相对概念,极高智商和极低智商的人注定是极少数,大部分人是中等的智商。很多极高智商的人,可能还没参加高考就已经保送了,很多极低智商的人,到了初中可能就跟不上了。所以参加高考的,一般来说智商都可以看做中等的。有人对高考状元的智商进行了测量,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的智商都是中等智商,应该说,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除了智商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决定着学习能力呢?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在琢磨这个问题。我自己有一些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甚至高三有段时间,老师每周给我安排一节课给同学讲学习方法。进入北大尤其是从事教育研究后,辅导学生的机会更多。

在给学生做辅导时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只能讲具体的知识,而讲方法的时候好像是对牛弹琴。而我清楚地知道,我学习成功的所谓“秘诀”就在方法上,讲这些具体的知识对学生的作用微乎其微。可是,这些学生偏偏买椟还珠,并没觉得这些方法有什么宝贵。

方法能教吗?方法怎么教?这些我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国外教育家早就思考过,不仅思考过,而且形成理论,已经成为国外教育的常态。

国外的研究发现,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大多是“自主学习者”。实际上,不仅仅是国外,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高层次的学习者一定是自主学习者,尤其是到了高中,所学知识越来越庞杂,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光靠着刻苦是很难成为学习高手的。我在“高级思维系列一”里举了两个很简单的例子,学习效率背后就是高级思维。我现在再举一个大家熟悉的“庖丁解牛”的例子: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他的动作极其熟练自如,甚至连解牛时发出的声音都那么美妙动人。站在一旁的文惠君看呆了,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庖丁答道:“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我每次看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感慨一番。其实一个学习高手就是那个高明的庖丁。他从来不会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学习起来又省力,又开心。普通学生看到一件事物,只将其看成一个整体。而学习高手看到一件事物,会像庖丁一样,运用“分析能力”把事物进行分解,发现里面的构造,机理。然后,不管背记也好,应用也好,都能游刃有余。普通学生看到一堆事物,只看到乱糟糟的表象。而学习高手看到一堆事物,会运用“综合能力”找出共性,发现规律。文章详细介绍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十五

我“认识”一个人,在我看来,她教育孩子的一些理念是值得肯定地。

孩子教育好,并不仅仅是指他的成绩好,而是各方面都是全面均衡地发展。其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在初三最花时间的时候,家长还坚持着让他进行小提琴的练习和学习,每周都要花一些时间去学琴,每天都要花一些时间去练琴。

这一点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有些初三的家长恨不得孩子能够24小时不睡觉。孩子在音乐方面虽然并不是太出众,但是他们的这种坚持真是很难得,特别是他们对于这件事情的理解。学琴和弹琴只是因为享受这些过程,并不是为了学和弹而学和弹。

现在这个孩子还在读高中,即便如此,我认为这个孩子做为一个人来说,活得是精彩且成功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代表了广大家长的`美好愿望,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可因为某些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导致了一些悲剧的产生,想来真是可悲可叹!

作为母亲,孩子是我一生中最为美丽的收获,是用财富去培养孩子的一生,还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在《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本书中找到的!

知心姐姐卢勤告诉我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的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我最近在花时间看这本书。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十六

我“认识”一个人,在我看来,她教育孩子的一些理念是值得肯定地。

孩子教育好,并不仅仅是指他的成绩好,而是各方面都是全面均衡地发展。其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在初三最花时间的时候,家长还坚持着让他进行小提琴的练习和学习,每周都要花一些时间去学琴,每天都要花一些时间去练琴。

这一点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有些初三的家长恨不得孩子能够24小时不睡觉。孩子在音乐方面虽然并不是太出众,但是他们的这种坚持真是很难得,特别是他们对于这件事情的理解。学琴和弹琴只是因为享受这些过程,并不是为了学和弹而学和弹。

现在这个孩子还在读高中,即便如此,我认为这个孩子做为一个人来说,活得是精彩且成功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代表了广大家长的美好愿望,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可因为某些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导致了一些悲剧的产生,想来真是可悲可叹!

作为母亲,孩子是我一生中最为美丽的收获,是用财富去培养孩子的一生,还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在《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本书中找到的!

知心姐姐卢勤告诉我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的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读后感篇十七

大脑作为生物体内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组织,掌管着人类的语言、思维、感觉、情绪、运动等各种高级活动。这个精巧而庞大的系统的重要性早已被科学家们证实,这些年来,对于脑科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

《培养孩子就是培养大脑》便是基于脑科学研究写给父母的一本培养孩子大脑的操作建议和指导手册,这本书的作者成田奈绪子是一位小儿科医生和脑科学研究者。她认为,孩子的成长之源在于大脑,我们养育孩子的目标是让孩子长大以后,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拥有幸福的人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家长做的不应是从小学就让孩子埋头学习,成为学霸,而是按照正确的顺序、平衡培养孩子的大脑,为他/她将来的发展打好根基。而培养孩子健全大脑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注意一件事就好,那就是别弄错大脑发育的顺序和培养大脑的方法。

身体脑”之后,就轮到“思考脑”发育了。6岁到14岁是“思考脑”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精细动作和智力发展都与思考脑的发育密切相关。接下来是掌管沟通能力、自制力和想象力的“心灵脑”的发展,始于9岁、10岁前后,到15岁基本成熟。

成田奈绪子认为,在培养大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搞错“身体脑”“思考脑”和“心灵脑”的培养顺序,以及保持好三者的平衡。她以建一个两层的房子来打比方,房子的一层是大脑中最早发育的“身体脑”,二层是“思考脑”。许多家长热衷于提前开发孩子的各种能力,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看似让孩子领先在了起跑线,其实只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她跟踪过两个孩子的发展,其中一个孩子a在2岁左右开始来往于各种早教班,5岁就提前学了小学才要求学习的汉字。因为学习任务较多,孩子睡觉的时间只好推迟到了晚上10点左右。而另一个孩子b从小就喜欢在外边玩,学习虽然不怎么优秀,可是每天都能早睡早起,胃口也总是很好。

a因为很早就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识字量,被周围的大人称赞为“神童”,可是在后续追踪里却发现,a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经常借口“头疼”“肚子疼”而不去学校。他妈妈对此非常担心,和学校进行了多次商谈都没能让情况改善。从四年级开始,a就完全不去学校了。反而是从小就玩各种游戏、好好睡觉、好好吃饭的b,在进入小学后,对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成绩突飞猛进。同时他还很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人缘也极佳。

成田奈绪子说,在2~5岁的幼儿期,只要周围大人悉心教导,完全可以培养出a那样被看作“神童”的孩子。可是,这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和培养大脑的本来目的完全背道而驰。对于我国千千万万焦虑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来说,成田奈绪子的话可谓一剂令人清醒的镇静剂。

生命不是一场短跑比赛,在“身体脑”该发展的2岁就开始过度学习,让“思考脑”拼命工作,只会打乱大脑的平衡,让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后继乏力。因为担心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就送孩子上提前教小学内容的幼儿园,无异于在还没盖好房子一层的时候就去盖二层,其结果不难想象。

许多父母在听过成田奈绪子的演讲后都觉得自己之前做错了,并为此感到深深的忧虑。然而她却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还具备修复能力,不管孩子现在几岁,都可以调整培养方法,重新来过。在孩子出现一些状况的时候,只要回到起点,先照顾“身体脑”,让孩子得到充分的睡眠,吃好每一餐,保证足量的运动,使身体产生“快乐荷尔蒙”——血清素。接下来,再考虑“思考脑”的发展,就可以亡羊补牢。

这个提醒不仅适用于养育孩子,对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极具启发。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孩子和大人的时间都被大大小小的事情填满了。虽然会叮嘱孩子好好吃饭早点睡觉,可是我们自己却经常顾不上吃饭睡觉,工作忙碌的时候,有一顿没一顿、熬夜加班甚至通宵都是家常便饭。

我们过度使用着思考脑,无视身体脑的需求,又给心灵脑带来巨大压力,致使情绪不稳定、分外焦虑和暴躁。这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忽略身体的根基去追寻空中楼阁?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想要有序稳步长久地发展,操之过急、涸泽而渔都是不可取的。想要在生命的马拉松里愉快地跑完全程,终究还是要回到生活,认真对待每一日的饮食、睡眠和运动才行。

孩子作业太多晚上该睡觉的时间实在写不完怎么办)。

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我们的殿堂。教育不是发生在家庭,也不是发生在学校,而是发生在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日子里。《培养孩子就是培养大脑》告诉我们,好的教育理论其实非常朴素,最好的教育,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8120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