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改进自己,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怎样应对压力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提升。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男幼师生需求量不断高涨,男幼儿教师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幼儿师范忧校的音乐教师,要适时改变观念,顺应学校发展,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上入手制订出一套适合男性特征的音乐素质培养模式。
关键词:男幼儿教师音乐课程项目目标
5月,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并人牡丹江师范学校,,月,牡丹江师范学校升格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9月为适应市场需求我校招收了第一个男生幼师班(往届招收的男生与女生同班上课),由此拉开了我省幼儿师范院校职业化背景下招收男生幼师班的序幕。随着近几年来社会对男幼师生需求量的不断高涨,男幼儿教师也成为幼教队伍中的“香悖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由于观念上对男女所从事职业的局限性,在幼儿园男女教师不成比例,更使得男幼儿缺乏男子汉气概,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性格文静柔弱、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点男孩子的感觉都没有。这些都让幼教工作者看在眼里,疼在心中。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校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招收男幼师班。学前职业化教育中音乐是艺术教育的一种,但它又有别于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转型后的学前教育专业既具有师范性,又具有职业性。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素养,以及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弹唱、伴奏、艺术鉴赏能力等。因此,探讨男幼师班的音乐教学培养模式就尤为重要。
1男生班教学师资占首位
现阶段我校音乐专任教师都是音乐学校毕业,也有一些兼职教师是来自其它音乐团体的。学校升专后,无论是教师的数量还是业务素质,都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按岗位、年龄、需要和本人意愿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种培训,有条件的要到其他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进修,以达到专业适应市场,教师适应专业,教学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针对男生班这个特殊群体,一些艺术课就要安排相应人员来上课,比如舞蹈课、声乐课,可以安排男舞蹈教师、男声乐教师专门上课,根据男性的特点安排相应的课程,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男性在幼儿教师队伍中的优势。
2针对男生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合理安排敬材
(1)文字型教材
一些理论课如乐理、和声,包括一些技能类教材文字表述部分都是不可忽视的。男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文字性的知识重视不够,这时教师就要使学生理解:理论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源泉,幼儿教师音乐理论素质直接关系到其他音乐学科的发展,进而直接影响在未来幼儿园工作中的音乐教学水平,因而一定要提高对理论的重视程度。
(2)目标式教材
在一门课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多个目标项目通过一段时间或一学期的学习来完成目标项目,最终达到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目的。
(3)见习实习
通过见习实习活动,男生能摆脱从事幼教事业的心理压力,并把学到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3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指导男生班音乐课教学
(1)指导发现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男生好钻研的特征通过指导的方式对所授音乐教材进行组合,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观察和分析的书面或影像资料,学生在课前结合自己对音乐知识的个人理解进行预习,将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寻解。同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既能缩短技能形成所需的时间,又易于学生深人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发展。
(2)项目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认知规律和音乐技能形成的规律,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小项目,使之成为便于学习的大的项目载体,并建立相应的评估反馈系统。如果达到预定的项目标准,即进行下一步学习;如果没有达到项目标准,则考虑建立新的项目目标,并配以相应的矫正措施。
(3)评价学习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不服输的特征。结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初始技能水平测试的结果,把音乐课程教材内容分解为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并指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对教学状态进行评价,其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追赶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
(4)“问题”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好学好问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提出解决学习问题的五步程序,即“提出问题一确定问题一提出可能答案一分析各种答案一选择合理答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求得对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和技能。
(5)案例实践教学
在儿童剧创新编排的教学中,通过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剧目作为教学内容来分析、排演,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
(6)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分组一小组讨论一学习结果评价”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主张教学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提倡“合作”学习。
当然,每一种现代教学理论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也必然有其各自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所学情况来合理运用。
4提高实践在男幼师班音乐课教学的地位
通过实践,教师可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在他们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通过学习、检验、提高、再学习、再检验、再提高的方式促进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
(1)课堂实践
将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分散到各课程、各教学环节之中,组织、辅导学生根据不同科目编写教案,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将其所学灵活运用,也可提前进人教师角色体验,。并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2)艺术实践
专门为男生设计一些具有男生特征的工作项目,并创造他们与女生班级的项目竞赛,提高他们自身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同时可按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儿童剧或文艺演出,让学生参与策划、组织,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以及在未来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协调配合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示范能力。
(3)社会实践
适时安排学生下乡支教,安排去幼儿园实习,体验教学的乐趣。并带着问题和思考回到课堂,寻求教师的解答和指导。
总之,幼儿师范男生班音乐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性别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要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开拓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3)评价学习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不服输的特征。结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初始技能水平测试的结果,把音乐课程教材内容分解为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并指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对教学状态进行评价,其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追赶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
(4)“问题”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好学好问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提出解决学习问题的五步程序,即“提出问题一确定问题一提出可能答案一分析各种答案一选择合理答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求得对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和技能。
(5)案例实践教学
在儿童剧创新编排的教学中,通过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剧目作为教学内容来分析、排演,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
(6)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分组一小组讨论一学习结果评价”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主张教学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提倡“合作”学习。
当然,每一种现代教学理论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也必然有其各自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所学情况来合理运用。
总之,幼儿师范男生班音乐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性别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要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开拓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二
幼儿教育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智力因素,更能针对幼儿的心理、意识和素质进行培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符合时代的发展,也迎合现代教育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在此浅析幼教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音乐素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以此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与建设。
一、重视音乐理论教育
在当前的幼教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有主观上的认识,其认为音乐教学就是简单地组织幼儿进行歌唱、舞蹈以及简单的弹奏。这是一种错误的主观意识,体现出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教师要在幼教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就应该重视音乐理论教育,要让幼儿对基本的`音乐理论有所认识。进一步说,随着幼儿对音乐的认识加深,其才能从最初级的歌唱和舞蹈,上升为对音乐的探究、认知和鉴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在幼教音乐教学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但要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更应该引导幼儿在音乐教学中更加主动与积极,并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增加幼教音乐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要让幼儿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在游戏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同时对音乐产生好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组织幼儿进行合唱和集体舞蹈等。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但完成基本的音乐教学,同时也在集体活动中分享快乐、获得快乐。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播放《黄河大合唱》,让幼儿在听歌的同时观看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并由此鉴赏音乐,提高幼儿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音乐素质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它更需要教师长久的坚持,要让幼儿在长期的教育中获得逐步的提升。这就需要众多教师不断与交流,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教音乐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三
中学生的年龄都在十七八岁,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随着学业内容的增加,或多或少的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但其心理取向却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延展性,我们应适时地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正确引导他们的心理取向。在物理教学中我努力寻求最佳切入点,培养他们坚韧自信,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和唯美的良好心理品质。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物理教学要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科学性、系统性,也要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结合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实际,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要把握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我根据这一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设置难易适当的问题情境,设置心理支点,让学生学会探索,品尝经过一番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快乐,并由此激发学生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例如,在物体运动的教学中,怎样描述一个运动的物体呢?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到用点来代替物体,这样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使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倍增。并通过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不是只有物理学家能够想到,我们普通的学生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思考的过程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进取心,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追求成功的动机。
二、培养物理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恩格斯曾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也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心理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非常重要。物理学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思想方法上是从绝对走向相对;从线性走向非线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确定性走向随机性;从可逆走向不可逆;从定域论走向场论;从时空分离走向时空统—;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这充分体现了物理的思想方法和物理的'思维方式。同理,这也是我们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科学思维方式。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方法,观察现象——概括、抽象出概念——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类比联想——提出假说或模型——推导理论(定理、定律)——实验验证,同样是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如在万有引力定律教学中,遵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从熟了的苹果为何落地、月亮却悬在空中不落,再到运动的苹果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以不落地。进而从认识万有引力的由来之后,再由开普勒三定律得到引力的大小。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层层递推,使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另一有效途径是在物理教学中穿插思维方式的训练,例如可结合物理过程和习题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局部与整体思维、批判与创造思维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因为掌握了方法,就可以从旧知识中产生出新知识,并在解决问题中产生出新问题,并产生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对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积极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并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思维的魅力,不断增强追求更好的人生信念。
三、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一切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一切观察的过程都需要良好的意志力来保障。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观察现象和各种实验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物理实验课上,要训练学生实验有主次、有步骤、有层次,从而培养学生坚持性,使学生养成执著的精神;要训练学生实验有准备、有计划、有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坚韧性,使学生养成细致的品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物理实验,并不断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训练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总之,在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工作中多思考,勤实践,探索并利用好物理教学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切入点,为培养祖国优秀人才而努力探索。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四
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方式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学理念,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相应的教学方式,因此要想在新课改下掌握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就要对其教学理念进行研究.
(1)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对以往的教学理念更加强调高中数学的基础性.
在新课改下,相应的增加了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高中数学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所涉及的内容都是高中的数学中的最基础的内容,而不同点是在选修课程中增加了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导数等相关内容.
(2)新课改教学理念更加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在以往的数学教学理念下文化价值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来达成的,新课改下数学选修课本3或4的课程里,增加了《数学史选讲》、《风险与决策》等新内容.其中《数学史选讲》的内容讲的是数学的来龙去脉,及其发展轨迹.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下对数学教学的文化价值更加重视,以期让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3)在新课改下对“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程有了相应的调整,分为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就是高中数学学习必须修学的5个基础知识模块.这体现了对高中数学基础性的重视,在这个模块之外新增加了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可以让同学们凭借个人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举例来说,如果有的同学喜欢数学的文化价值,那么它可以在选修模块,选修数学史的课程,以便更好地了解数学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如果有人喜欢研究数学,那么可以在选修课程中选择高中数学的延伸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更加关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们会按照教案以及课程安排来进行教学,教学模式很单一.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们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学质量倒不是很好.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安排课程章节.不仅这些,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增加了选修内容这些课程,要求教师们也得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教师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有关数学教学的其他学科,比如教学心理学等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究
新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教学情境,运用兴趣教学法
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以课本为落脚点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要求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把数学问题尽可能地进行情景演化,从而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把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变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进而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发数学学习潜能.
2.新课改下要求对数学内容新增加的选修部分有清晰的理解和准确的定位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有所增加,这些新增加的内容是新形势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仔细的研究,充分的理解,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把这些新增加的内容与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把握,对新增加的数学内容进行精准的定位.以导数为例,要结合新课标下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对同学们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定要谨记不要以记公式为数学的教学目的.
3.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关注教学成绩,数学教学更是强调对公式的死记硬背,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其实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注重教学的实用性,数学教学更要注重数学的实际功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运用情景教学法,来展开数学知识的教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努力培养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要注重对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
4.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应该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要培养同学们积极主动汲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引导他们主动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在数学学习中要侧重对数学知识规律的掌握.要把同学们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的问题进行创新式的演练与应用,要明确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工程而不是单纯地对数学公式的死记硬背,要注重同学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总结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索过程中要依照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需要依靠教师和广大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积极地创新探索,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中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五
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话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爱看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从中得到启发。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而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
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1、课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想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可谓水道渠成。音乐课的语言应该准确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用准确并有分寸的文学语言,创设和音乐作品的内涵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文学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组织有序的课堂语言是创设情境的保证。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所创设的情情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因此,课堂语言的组织有序就显得破有重要,试想,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能创设出什么样的情景来呢?更不用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
4、语速、语调和节奏要和所创设的情境相互交融,高度一致。
对于创设不同的情景,要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所描绘的不同的意境而议。而一手好的音乐作品,少不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同样,富有情感的语言也少不了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结合运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的情景,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节奏来表现。什么样的音乐需要什么样的情景,就需要什么样的语速、语调和节奏。
如:在学唱歌曲《念故乡》,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急切的怀念之情时,我采用了较慢的语速,低缓和激动想混杂的情绪去朗读歌词,以次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产生共鸣,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从而也看到了御用与素、力度的变化来朗读歌词,对启发学生的情绪产生了极好的效果。而又如《剪羊毛》这首歌曲,本身所描写的是牧民们在剪羊毛时那种欢乐,跳跃,轻快的意境。而教师却用了稳重有余的语调,低缓的语速,较慢的节奏来表现,这样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懒散而又无精打采的情绪不说,还会让学生感到滑稽可笑,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导致严重的后果就是教学任务失败。
因此,教师课堂的语言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音乐的塑造手法,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节奏感应用恰如其分。使创设的情境与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才会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全身心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二、恰当、优美的形体语言艺术是创设情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使观众听不懂表演者的语言,也会体验到戏曲故事发展或轻松或紧张或哀伤的情节。也会体验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演员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形体语言艺术。使观众在听不懂语言的情况下根据任务不同的形体语言而掌握举重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清洁曲折力气的变化。因此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除了美的文学语言,还应当恰到好处的运用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体语言运用恰当,对于创设情景,无疑是锦上添花,增色不少。更可以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1、运用眼神交流,创设正确情境。
从延伸可以洞察一个人的灵魂,利用眼神交流没,是人与生俱来的一向交流本领,世界上无数的文学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一例外的对主人工的眼神作了生动详尽的描写。可见其对于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透彻而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完全可以从教师的延伸中流露出来,所创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的情景,甚至不需要老师更多的表白,学生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了。如:在让三年级的学生欣赏《四季啊,我在想》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只要采用抑扬顿挫的语速、语调,激动的情绪再加以幸福、快乐、期盼的眼神把歌词朗读一遍,就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歌词内容里传达的老师和学生之间那分浓浓的师生情,直接就把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景之中。这样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产生联想,想到自己所尊敬、爱戴的老师对自己关心、爱护的事例会一一再现,激发自己对老师强烈的情感,这样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会取得极佳的效果。
2、利用肢体动作语言,深刻感受情境。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情感。而这些肢体动作对于表达情感是相当重要的。事实上课堂中教师的一切身体动作都可视为肢体语言。很难想象一个只说不动的教师有能力创设一个欢快活泼的情境,也很难想象一个有抓头挠腮习惯性小动作的教师能创设一个忧伤哀怨的情境。所以肢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得当。如在学习歌曲《丰收之歌》时。在导入的时候,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几个简单的舞蹈化的割麦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欢快活泼的情境之中。但也要注意所做的动作不应该过于夸张或不准确,而导致适得其反。
3、辅以面部表情,引领学生顺利进入情境。
特别在一些欣赏课中,当学生进入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后,教师多余的言语解说很可能就会破坏学生的注意力,而这时为了让学生对所欣赏的乐曲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在一些情绪的变化上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可又不能立即打断聆听的过程,这时教师如果能发挥丰富的面部表情,就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也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绝好手段。如:在欣赏《西班牙斗牛士》时,乐曲有激烈、危险的都牛场面,但整个乐曲的表现又不单单只是这些,这里面也渗透出斗牛士沉着应战,信心十足的的表情。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善于扑捉斗牛士临危不惧的情感,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和斗牛士一起经历整个斗牛的场面,尤其是心理上的考验。
在教学手段、媒体层出不穷的.当代,很多教师都喜欢运用投影、课件,而忽视了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这两样自身的法宝来创设情境。殊不知这两样法宝才识人类交流情感的最重要而直接的方式。由上可见,在音乐课创设情景上,除了御用一些现代的教学媒体以外,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中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六
在对陕西省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的调查中,我们选择了关中地区、陕北和陕南地区部分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在调查中我们了解了幼儿教师的学业背景、实际的音乐技能掌握现状和运用情况,以及幼儿园对教师在专业提升方面的要求和培训交流,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1幼儿教师向高学历,专业化发展
从对学历的调查来看,我省幼儿教师已逐步走向了专业化,毕业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达到了66%,职业技术类学前专业的教师达到了26%,民办学前专业的教师达到了4%,也就是说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达到了96%,这个从业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而毕业于其他院校专业的教师只有4%。达到本专科以上的教师达到了98%,研究生达到了2%,中专以及高中学历的教师目前已经没有了,我省幼儿教师的学历较以前明显提高了。
1.2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掌握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低
幼儿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涉及唱歌、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和节奏素养等几方面,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听课观摩,发现教师在音乐技能方面存在掌握不扎实,运用不自如的现象。在声乐技能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受过声乐训练的教师占91%,没受过训练的教师只有9%,说明职前都有过专业的学习。参加过声乐考级的教师只占16%,这又说明技能掌握精湛的教师少。对于节奏素养的调查,有65%的教师能够完成幼儿园教学所涉及的节奏,31%的教师不能准确识别节奏。在即兴伴奏技能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在钢琴即兴伴奏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只有37%的教师能够编配教材中的儿童歌曲,63%的教师是凭感觉无理论的伴奏,或者根本不会。即兴伴奏是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技能,这项技能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所以,这样的技能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也是急需提高的。从这三项幼儿教师音乐技能调查来看,虽然96%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但音乐技能水平不过硬,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
1.3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法欠缺,不能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
通过对个别地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观摩,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法了解少、运用少,幼儿音乐活动形式单一,不能开展富有本地区特色的幼儿音乐活动。调查数据显示,了解过这些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占40%,经常使用的教师占25%,只是偶尔使用的教师占到了60%。这些数据说明,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法使用率较低,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在入院观摩听课中,发现幼儿音乐活动各地区特色少,比如有特色的陕北音乐就可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体现,不仅体现了地区特色,也丰富了幼儿音乐教学。
1.4职后继续教育成效低,缺乏音乐技能培训
幼儿园对教师的职后培训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培训效果却并不理想,并且在培训中理论多、技能少,尤其是音乐技能方面的培训少。从参加职后培训的项目中了解到,即兴伴奏培训最多,占45%,其次是音乐教学法占40%,居第二位,最后还有教学研讨和器乐培训各占37%和34%。但就实际应用和调查来说,即兴伴奏和音乐教学法在使用中问题最多,这足以说明职后培训成效低,实用性不强,需要改进。
2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问题分析
2.1学前教育专业大量扩招,导致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质量下降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我省大量扩建、重建和新建幼儿园,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也随之大量招生,20xx年实行招生改革———高考招生,取消了专业面试,学生进校几乎没有专业基础,这些因素导致了生源质量下降。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没有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经验或者经验不足,都是这两年才新开设的专业,这些因素导致了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不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这就是我们在前面现状中呈现的问题,96%的幼儿教师都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并且学历都比以前的中专学历高,但音乐基本技能却不过硬的根本原因了。
2.2地域差异和园级差异,造成音乐教学水平差异
地域不同会造成教学水平有差异,这一点在这次研究中依然存在。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教育就发达,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相对丰富,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关中地区音乐教学质量明显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一线城市高于二、三线城市,城市又高于区县和农村。在幼儿园方面也存在差异。我省有2902所幼儿园,只有21%是公办园。省级示范园、公办园,大规模园,对就业者吸引力大,能够招收到高水平、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并且就业后流动性小,能够保证音乐教学持续发展。而民办园、私立园和小规模园在教师招聘上,就显得人员层次不一,招收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少,即使有,也相对流动性大,造成幼儿园音乐教学发展不稳定,难以持续发展。
2.3幼儿园扩建、重建和新建,造成幼儿教师质量下降
从20xx年以来,全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我省制定了学前教育发展三步走计划。20xx-2013年第一个三年计划已按期完成。据最新统计,截至20xx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356所,比20xx年增加2428所,其中,公办园1758所,比20xx年增加1047所,增长率达147%。在园幼儿122.8万名,比20xx年增加52.33万名。全省幼儿园教职工共10.05万人,比20xx年增加4.8万人。由于急速增加的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陕西省大量补充了近5万名幼教工作者。这些教师有些有学历、有些没有学历、还有些是非学前教育专业,这都是造成音乐教学水平降低的原因。
3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提升策略和建议
3.1改革幼儿教师培养方式,使其更具实用性
要改善提升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水平,第一步从职前培养做起。明确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加强音乐学科内各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在音乐课中融合有关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和掌握正确的音乐教育观、价值观。围绕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大纲,将原有的专业课———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中,尝试进行整合。在原来单独的技能课基础上加入与幼儿园音乐活动相关的内容,并开展“情景式”教学。让技能学习更符合学前教育特色,更具实用性。
3.2提升各级幼儿园教师入职门槛,制定职前上岗技能标准
在我国幼教事业大力发展时期,我省幼儿园大量扩建和新建,造成幼儿教师严重短缺,虽然我省学前教育专业也随之大量扩招和新建,通过培训补充了一部分幼儿教师,但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依然短缺。虽然幼儿教师依然存在短缺,但我们还是要提高幼儿教师入职门槛,在入职前要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确保教师整体水平。在音乐方面,可以制定一个职前上岗标准,比如歌曲演唱、钢琴弹奏、弹唱以及音乐知识等需要达到的标准,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建的先进经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美国“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简称naeyc)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核心标准,对于职前、职后幼儿教师在专业的掌控方面都有了具体的要求;英国教育科学部也颁布了《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初任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及其具体评鉴方法。
3.3提高职后培训的实效性,促进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
教师继续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幼儿教师的培训效果与教师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表明,按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避免让培训流于形势。在对音乐技能提升需求的调查中了解到:幼儿教师对音乐技能的提升有强烈的愿望。但从目前的培训来看,理论培训大于技能培训,很多培训内容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要对职后培训进行大力改革,提升实效性。首先,要了解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技能方面的需求,其次,根据需求制定适宜的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最后,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的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水平。幼儿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完善的职后培训体系,是促进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的必要保障。
3.4加强各地区幼儿教师交流,推进教师轮岗制度
为了缩小地域和园级差异,应加强各地区、各级别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访,开展各种教学交流、培训交流、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活动,加强交流。还要在各市、区树立1-2所示范幼儿园,意在带动其他幼儿园的发展。在各地区、各级幼儿园推行教师轮岗制度。让发达地区与教育相对落后地区互相轮岗、公办园与民办和私立幼儿园互相轮岗、大规模园与小型幼儿园互相轮岗,争取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七
摘要:“教师提问”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有关“提问策略”的论文也日渐增多。然而,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师提问”的文章还略显微薄,所以本文探讨的就是有关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的提问艺术,主要从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提问的意义、提问的现状以及提问的有效性建议三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教师提问
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以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只凭幼儿自己的能力是不容易理解的,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所以“提问”就成了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一、
总结
分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提问的现状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观察真实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对教师提问这一师幼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反映了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的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师幼双向对话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儿童,倾听儿童内心真实的声音。广大幼教工作者在观念上都已经接受了这一说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像音乐这种以听觉化符号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教学活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想法,轻视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在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的霸权。幼儿园教育在使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预先赋予了教师教育幼儿的社会权威。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年龄上比幼儿成熟、知识比幼儿专深,使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语交往中处于优势。教师一般认为教教学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在代替社会、国家对幼儿实施教育,行使社会和国家赋予她们的将社会认可的合法化内容内化为幼儿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权力,因而她们认为其话语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不容易质疑性。教师的霸权话语虽然代表的是社会的要求,但在教学上形成的教师独自言说的权力,使幼儿没有自己言说的权力,师幼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当幼儿抱在一起创造性地表现“小花和小雨做朋友”的时候,教师否定了。可见,教师控制了教学活动中的发言权,同时也控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话语,成为了教师话语的依附,没有幼儿主动思维的参与,没有幼儿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意见的参与。
(二)提问的内容:局限于表面联想,忽视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幼儿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以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等通过艺术的组合而显示出来的,不同的音乐要素经过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在音乐表现形式的作用下,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形象、意境、风格,体现了特定的情绪、情感和人文主题,也就是音乐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不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而如今的教师提问普遍都处于这样的层面。
(三)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常规的维护
幼儿园通常把常规分为日常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幼儿园教育常规,是指为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规范儿童行为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当然,也就包括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在如今的教学中,常规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常规不再是教学的保障措施,而成为教学内容本身;即遵守常规不仅是一种事实性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规范性认识。常规拥有了事实价值之外的规范价值,且规范价值远大于事实价值。教师借助提问来完成对儿童的控制并借此形成儿童普遍秩序。在这种秩序下,儿童仅被作为教学的客体,被动的接受和驯服,其主动性被压抑、主体性被抹杀、积极性被磨灭、创造性被扼杀。这种教育遮蔽了儿童本应拥有的丰富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儿童自由和主动性的“镣铐”。
(四)满堂问——形式的互动
提问作为师幼互动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与幼儿双方的真实投入,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思维激发与信息交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师与幼儿在进行“积极”的互动,其实是以形式的互动代替实质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表现为教师一呼、幼儿百应,对幼儿智慧活动没有多大激发作用的互动形式。如教学中教师、幼儿都明明知道某幼儿回答正确了,但教师还不止一次地问“对不对”,幼儿一齐回答“对”。
总之,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提问水平低;提问频度高,但以低水平问题为主;提问目的片面性;提问形式化;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策略性不强等问题。
二、提高幼儿音乐活动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从各个视角来审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现状,既是为了找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缺失与不足,更是为了找到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消除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不合理性,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因此,笔者将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提问走向对话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教师提问的建议。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它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如座位的排列形式、班级的规模等,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是一方压制或变革另一方,而是共同参与,塑造一个属于双方的情境。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幼儿处于被动、受抑制或其主体性受到忽视的,实质上被异化为客体的状况。教学要从幼儿出发,充分发掘每个幼儿的潜能,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的设计、实施中把幼儿当成是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被动承受教学活动影响的客体。
(二)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
1、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价值
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有组织、激发、反应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不同类型提问的价值。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紧扣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如问题中心要集中,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语音、语调要突出问题的中心和重点等。
2、给幼儿适当的问题的解答距
教师的“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幼儿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问”的目的。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完毕的过程,称为解答距。首先,给予幼儿适当的问题解答距,给幼儿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是促进幼儿智慧生长的必然要求。其次,“问”与“答”之间要有适当的时间间隔,给幼儿留有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幼儿对问题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够的思考,必要的心理过程没有完成,“问”的效果自然不好。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2-3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想一想,教师等待的时间则要相应地延长。
(三)从提问走向对话
幼儿音乐教学要充满生命的气息,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必须以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独白的方式进行。对话方式的教学为幼儿的茁壮成长和教师的生命成长营造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幼儿会质疑“权威”、反思“真理”、超越“教材”,而不是单纯的聆听权威的“传授”、理解课本的“真理”、适应教材的“内容”,师幼在对话中达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关注幼儿的心灵、呵护现实的生命、尊重幼儿的需要、关照幼儿的感受、接纳幼儿的观点、宽容幼儿的“错误”。师幼在理解、分享、崇敬、盼望、自由、开放、轻松的教学中,敞开自己的心灵,真诚地呼喊出生命的真切感受,知识在生命对话中变为活跃的生命气息流入到幼儿的个体生命。
总之,在提高教师提问艺术方面,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是一致的,都是以提高有效教学为目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提问,提高教学提问的水平,进而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3][美]索里jm&特尔福特.教育心理学[m].高觉敷.刘范.林传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52。
[4]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7]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4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八
初中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师对自身的音乐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一方面可以改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教师营造的音乐学习氛围之内,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理解美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音乐课程在初中阶段虽然是一门副科,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包含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眼界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改进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心灵上的熏陶。那么初中音乐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如何改进音乐课程中的教学问题,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导向作用,使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能够快速的感知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宽泛,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时,往往因为这种教学内容的宽泛而产生一种学习目标上的盲目性,不知道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和积累。
因此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树立起清晰的标杆。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教师应该从明确、有效、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的考量和审视,结合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及结合音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凸显教学目标设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应该以教学大纲为落脚点,做到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的统一和一致,为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找到一个正确的大方向和大目标,同时结合不同章节、不同阶段音乐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制定出相应的小方向和小目标,从而使得课程教学大目标和小目标相结合,层层推进,引导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向着一个正确而清晰的方向逐步前进,使得音乐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能够得到准确而坚实的落实,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坚持以音乐教学为基础,选择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课程和自己的现实生活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在学生看来,音乐课程中的各种知识大都是一些抽象化的符号和声音,学生很难真正的进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情境之中,对这些抽象化的知识进行研读和消化,从而使学生和音乐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膜感和陌生感,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曲目的感知。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心理,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之中,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知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些抽象符号和声音的集合,但是在深层次上,这些抽象符号和声音其实是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蕴蓄情感的一种有效形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程并不是假大空,更不是无用的,而是和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这些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扩充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同时可以使自己掌握一种和世界和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为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找到一个更加含蓄和合适的渠道,扭转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理解和认知,拉近学生和音乐学科之间的距。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出发,引导学生对包含在音乐曲目之中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情感进行挖掘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时还应该认识到,音乐课程和初中阶段的其他教学科目不同,它虽然以音乐教材为基准和载体,但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音乐知识的跟新,不断将全新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形式等,引入自身的音乐教学范畴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教材知识和教材曲目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将不同形式的音乐知识、音乐曲目等,引入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之中,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类型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主体性,使学生能够向教师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意见,和教师一起丰富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爱上音乐学习,并且主动进行音乐课程、音乐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音乐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作用,教师应该立足实际,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乐趣学习、主动学习,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九
一、音乐应该是快乐的,没有束缚的,但不是没有规律的,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提高敏感性。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听音乐时可以不必端正坐好,可以放松身心的。听音乐也是有学问的,不是茫茫然的,不知所云的。我认为听音乐时,可以告诉孩子们,我们要听些什么,音乐里有什么,你可以做什么。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力,想像力,让学生可以大胆的想,敢于挑战,敢于表现。在音乐教学中,根据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入手,在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歌曲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很快的理解掌握。尤其在我们演唱时,如何正确演唱一首歌曲,掌握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情感等等。这都是从课堂中慢慢积累的,这些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的初步体现。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的时候产生的情感反映,这种反应的体现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不同的个人而变化的。这学期我给一年级上的一节欣赏课《小燕子》是一首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同学们在听的时候,不表现出了高度的兴趣。由于大部分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都载歌载舞,边唱边跳,用自己稚嫩的嗓音,表现了对春的喜爱,对小燕子的喜爱,对家乡的喜爱。这就是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起伏产生了共鸣,并从中获得了心里上的艺术满足。同学们通过肢体语言,绘画等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内心情感。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十
【】音乐与游戏一直都有着内在的最深厚的连接,如何还原音乐与游戏的本质,使幼儿能通过游戏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并能通过音乐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以y园大班一节音乐活动为例,通过具体实践、反思提出对大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一些建议。
(一)音乐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在自我掌控的情境下得以自主选择、挑战、印证与自我超越,以及不断的体验自我掌控的一种实践活动。而“音乐的本质之一就是娱乐”[1],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富于游戏化的环节增强幼儿的参与性,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学的游戏化,即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赋予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可以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规则性元素,信号性元素,表演性元素等,并于活动的过程中使其游戏化,从而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优化教学效果。
(二)音乐教学游戏化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培养了幼儿对于音乐的感觉、理解、想象与创造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游戏通常都包含了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环节。“从手部动作到上半身动作,再到全身动作”,这本身就符合了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此外,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在实施中亦可做到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与情感意志,在这一过程中更可以锻炼其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观念,对其身心发展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在进行的过程中能够使幼儿逐步地感受、体验与表达音乐元素(如音高、音色、节奏、节拍等)。以游戏的'形式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锻炼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还原音乐最初的模样。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幼儿可根据生活的已知经验与音乐进行连接,通过身体动作感知音乐,再到创新性模仿创编动作。这种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与表现同样的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不仅使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也促进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在游戏中学习拥有规则意识、尊重他人、与人团结。面对输赢的心态——游戏过程中的胜败、荣辱坦然面对;面对困难的勇于挑战——相信自己;面对问题——学会思考。
(一)活动方案
教育活动计划《春雨沙沙》活动方案(略案表格)
(二)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设计还缺乏让幼儿进行集体讨论的环节,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尝试着加入,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2.由于实际教学中的时间有限,如若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本次教学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具体表现为增加一些其它的领域(如语言领域,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填词,思考春雨中还有哪些植物喜欢雨水,在和雨水说话等等),做到多领域融合。赋予教学活动游戏化与生活化,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结论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开展很大程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上来看,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也优于以往普通的教育手段。同时,本次研究也是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理论——实践的探索,做到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通过一首简短的儿童歌曲《春雨沙沙》在不同的方式下让幼儿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之上到模仿动作再到创编动作。这本身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就是一次全面提升,而不仅仅停留在学会唱歌这一个层面。通过教师几次不同的要求需要幼儿学会倾听、观察、模仿、想象、表现,这本身也是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丰富教学层次,逐步由易到难的提升幼儿的能力,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音乐游戏才是真正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这一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还是有很多可以深层次挖掘的教育价值。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如与五大领域中的其他领域相融合,把音乐游戏作为学习的手段与桥梁。因此,更多的教学方法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与探讨。本次研究中还有许多不足与需要完善之处,今后笔者将会多加研究,与同行、老师取经力求探寻出更多能赋予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内容,从而令音乐游戏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
(二)教育建议
1.利用幼儿已知经验设计音乐教学游戏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的实施原则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一定不要脱离幼儿的已知经验。要善于观察、结合以及运用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事物作为开展游戏的媒介。如运用幼儿熟知的卡通人物,了解的绘本故事作为导入及具体实施环节的情景。教师在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时,可将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用一种积极,温和而又平等的态度与其进行交流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更好地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
2.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完善音乐教学游戏化实践
若要做到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达成优化,教师的前期准备尤为关键。幼儿的学习活动必然要以其兴趣作为支撑,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的设置上要选取律动性或情节性很强的音乐,音乐的选取要易被儿童所理解与接受,需相对生动活泼一些。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亦可以对这部分内容加以改编。通常给幼儿选择的音乐作品往往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必定是经典的作品才能作为幼儿生长的养料。把最好的音乐作品给幼儿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当从曲调、作者、风格、流派、管弦乐、声乐作品中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作品,要避免运用一些通俗的作品,这样对幼儿的审美才能有所帮助。面对一些特点鲜明、故事性很强的音乐时,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及创造性,自主设计并表演动作,把人物情节与音乐相结合,通过肢体动作感受音乐。对于很多幼儿来说,对音乐具有天生的敏感性,适合用它来表达欢快、悲伤、开心等各种情绪,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带领幼儿学习与前进。
[1]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xx.
[2]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一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课程评价应体现中学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并符合中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课程评价应在公平、准确和客观的基础上体现中学音乐教学的价值,并符合中学生音乐学习特点,从而促进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2.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课程评价标准应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具体操作和推广使用。音乐课程评价标准中应减少专业词汇的使用,多使用社会化用语,使全体师生尤其是中学生对课程评价标准能够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评价标准应囊括音乐课程的所有内容并对具体措施进行细化,从而使评价标准在具体操作上简便易行。
二、中学音乐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1.考试评价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评价方法。中学音乐考试有别于语文和数学等科目以试卷的方式进行考试,而是教师规定演唱曲目,要求学生轮流演唱规定曲目,并对演唱效果进行评分。教师在此考试方法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无法选择自身擅长的表现方式完成教师规定的曲目,并且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条件,部分学生由于声带先天受损或患有咽喉部位疾病等原因,无法对教师规定的曲目进行演唱,这就会造成音乐考试的不公平。因此,中学音乐教学应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使音乐考试趋向多元化、个性化与合理化。
2.日常形成性评价
日常评价应贯穿于中学音乐教学全过程,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学生平时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能够体现其音乐水平,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学生在歌曲演唱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并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以了解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音乐水平是否有所提升。
3.特长评价
教师可在学期伊始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测试,以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就其特长进行重点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演唱、舞蹈或编曲等擅长的音乐领域有所突破。学期末考核时,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长,对考核内容做出个性化安排,考核学生在自身擅长的音乐领域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4.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是学生对自身音乐学习效果的评价,强调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评价中以提高音乐学习的信心和自主性。自主评价分为自评与互评两种。自评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自我认知。互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并且使学生学习他人音乐方面的长处,从而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和水平。
5.教师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进行书面或口头评价时,应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说话方式并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评价时应从学生音乐水平的实际出发,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的影响,并且应就学生语调、音准和流畅度等音乐各方面能力进行详细评价。详细评价与只给予学生优、良等级的传统评价相比,更能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音乐学习方面的不足。中学音乐课程评价对音乐教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课程评价应在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原则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与中学生的双向沟通并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中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二
美术与群众文化生活的碰撞【1】
目前,我国群众美术氛围很浓,群众愈来愈喜爱参加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群众美术活动。
总体上看,群众美术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丰富群众日常生活、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美术活动普及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有关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为美术与群众生活的碰撞与融合创建有利条件。
1 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美术活动发展状况
1.1 美术活动开展形式具有多样性 当前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美术活动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团队活动形式、展览形式以及个人授课形式等。
团队形式的美术活动一般指的是书画团队免费为周边居民授课、教导美术知识,开展美术启蒙与普及工作。
因此该方式实施后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个人授课形式本质上与团队活动形式差异不大,由于活动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某些地区可能不具备开展团队美术活动的条件,这些地区的美术工作者出于对美术的热爱,会自发地办画展、出作品,与当地居民一起享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1.2 美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我国美术事业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其已具备丰富的组成内容,而各种美术活动也成功地走进了普通群众的生活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现阶段流行的美术活动有书法、国画、剪纸、摄影、油画、雕塑、刺绣等。
上述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软实力的增强。
2 群众文化美术活动中的问题
可能导致美术工作难以在美术作品和群众美术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以及深刻的内涵与思想,从而制约到群众美术事业的发展。
2.2 美术活动内容倾向性较强 我国群众美术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基本囊括了现有的美术表现形式,然而国内美术活动倾向性较强,具体表现与群众在选择美术活动时偏向于水墨画以及书法等而忽视了其他美术活动内容,越来越多的贴近人民生活的民间美术、实用美术已经被边缘化。
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统美术,促进群众美术活动内容的结构更加趋于均衡化、多样化。
2.3 美术活动经费与场地缺乏保障 与其他活动一致的是,美术活动也需要充足的经费与足够的场地。
当前文化经费保障工作仍然有所欠缺(群众文化的经费总量不足,分配在群众美术工作中的经费也不充分),造成美术图书储量稀少版本老旧、文化馆(群艺馆)免费开放率低的局面。
供美术工作者普及美术教育与开展群众美术文化活动的场地不足,使得美术活动的规模、场次、收益人数以及活动质量都大打折扣。
3 促进群众文化生活中美术活动发展的建议
3.1 提升美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美术工作者在美术活动普及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鉴于国内美术工作者理论研究水平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需要通过组织理论知识培训活动以及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切实提升美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并鼓励美术工作者多观察多写生、不断深入生活,扎实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从而更好地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3.2 鼓励群众尝试不同的美术活动 为了保护一些边缘化的美术艺术,政府需要鼓励群众努力尝试不同的美术活动,不要仅将文化生活的重心放在诸如书法、水墨画等传统的美术活动中,需要学习一些贴近生活的艺术例如服装设计艺术、墙画艺术、剪纸艺术、影视艺术以及摄影艺术等。
3.3 保障美术活动场地与资金 各级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来充分保障美术活动运作资金和场地。
除此之外,也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心,作为政府保障性措施的重要补充。
在资金到位后,需要兴建必要的美术活动场地、文化基础设施以及添置美术图书等,为群众美术活动的普及工作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3.4 鼓励群众进行美术创作 群众是美术活动中的主体,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引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成群众了解美术、热爱美术、热爱生活局面的形成。
因此政府应当创造条件积极鼓励群众进行独立美术创作,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地接受美术工作者的美术普及教育。
大部分群众的美术理论水平总体上是非常有限,在独立创作的过程会遇到许多困难,此时美术工作者应当及时解决群众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5 号召群众参加美术展览比赛 美术展览比赛能够较为客观地检验群众的美术素质与提升其美术素养,因此应当积极鼓励群众参加各种美术展览比赛。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大部分群众的美术水平与专业美术工作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即使群众在美术比赛中没有取得较好的名次,也并不意味着群众美术工作的失败。
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美术活动更倾向于娱乐性、休闲性、普及性,群众美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
4 结语
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长足进步。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2】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
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
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
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
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三
摘要: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都偏重应试教育,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认识到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了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滑坡。
文章分析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思考
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已经达到3.67亿。
这个数量巨大的群体,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数亿普通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现阶段,国际和国内形势风云变化,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确保民族的振兴、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各种不良风气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很多中小学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思想,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常见,有些未成年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挥霍浪费、娇生惯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会出现问题?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哪些缺陷?有很多教师认为是由于当前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有人认为是家庭教育没有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到位。
没有对学生讲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理;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组织好德育活动。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考核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导致了学校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
学校主要职能是教学,而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衡量学校工作好与坏的最主要依据。
学校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任课教师,都只重视提高学生成绩,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则不那么重视。
此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核没有具体的考核依据,干或者不干,干得多或者干得少,似乎都没有什么差别。
因此,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始放松了。
第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给学校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家长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忽视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培养,没有认识到在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具有突出技能的人之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
现在很多家长只想着让孩子读好的大学,因此,他们费尽心思让孩子进入升学率高的学校。
而目前生源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得到家长的青睐,学校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因此,很多学校都是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而轻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
第三,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基本上都流于形式。
现在很多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都是说的很多,但是真正做的却很少;走过场的很多,真正有效果的很少。
每年,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都挺多,可是,下面学校却很少真正去理解这些活动所蕴含的意义,只是做表面功夫,流于形式。
比如,每年三月,学校组织学雷锋活动,大多是跑到大街上打扫一下卫生,或者去敬老院去看望一下老人,草草了事,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屡见不鲜,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出现下滑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只是一味抱怨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因素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要深刻反思我们学校德育教育失败的原因,深入细致和扎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就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学校做好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
要让学校领导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领导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了,在工作中狠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必然会焕然一新;学校领导要是认识出现偏差,不到位,学校的德育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对思想道德教育,要建立一个客观、科学、具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这样才会让学校有加强德育教育的动力和压力,建立这个评价体系比较困难,但并不是无法做到。
当前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各种活动中渗透。
对未成年人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是灌输,也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慢慢渗透进学生的思想。
在学校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各类活动中,实施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行动中体验和理解思想道德教育,明白一些道理,从而升华思想、净化灵魂。
比如,在组织学生上街参加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路的时候靠右走,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从而让学生明白和遵守交通规则;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之后,让孩子们清扫垃圾,这样,就会让孩子们明白不能乱丢垃圾。
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身边的各种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
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题教育活动。
人的思想包罗万象,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多种多样。
针对学生的一些具体思想,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讨论,在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这样做的效果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这种专题讨论设定在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和共青团活动之中。
比如,针对有些学生喜欢穿奇装异服、染发、涂指甲等情况,可以召开专题讨论会,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利弊,自觉抵制社会某些思潮的诱惑。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对于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纠正的。
因此,教师应该在各种场合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在课堂上,或者课外,甚至是每一次学校组织的活动中,都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做课间操的时候要整齐划一,动作规范;在进行升国旗仪式的时候,要学生保持安静、庄严肃穆。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而言是很长的,因此,学校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学校必须要从各个方面训练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要让学生在成功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学生只有在成功的活动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因此,学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工作,要让这些教育活动取得成功。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先辈的故居,如果组织得好,学生真正领悟了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果组织不好,让学生到处游荡,恐怕只会让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加淡薄。
因此,学校组织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一定要严密组织、细致扎实,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思考和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
第五,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劳动创造了人,因此,要让学生拥有劳动的观念。
现在独生子女很多,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围绕孩子转,家长包揽了所有的家务,生怕让孩子吃一点点苦,从而导致现今很多学生都存在懒惰的习惯。
学校应该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要让家长明白只有让学生具有劳动的习惯,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校要和家长携起手来,一起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成为一个吃苦耐劳、拥有独立品格的人。
三、结束语
当今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已经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学校应该要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未成年人开始抓起,培养出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这既是长远战略的需要,也是一个现实的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加强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一个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挑战,全面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3] 龚天平.代际互动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评《代际互动― 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代际维度》[j].伦理学研究,2010, 9(1):142-143.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2】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活跃、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知识群体,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想教育是一个心灵进化的过程,他需要我们的思想不断进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教育更是一种应试教育想素质教育的转化过程,是一种本质的转变。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不断完善知识框架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自身思想动态,一个思想系统的进步,才能带动自身的全面发展,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思想就像就像身体的脊梁一样,非常重要。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是学校的成品,而一个思想先进的大学生更能为以后的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养成教育;修正教育;心理教育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指运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品德素质水平。
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属于90后,大多数孩子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趋于中等水平,孩子从小习惯了相对优厚的生活条件,在各个方面形成了很强的“竞争意识”,这种思想在潜意识里影响了他们的个体行为,在更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鉴于此种情况,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大学生入校后,学校和老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即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杨小平曾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
乌申斯基也曾说过:“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地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由此,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养成教育的意义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大学生的群体里,有不少的学生家庭经济实力雄厚,在生活中铺张浪费,奢侈成风,甚至有个别学生酗酒成风,这样的现象不仅危害到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更给他人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致使个别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跟着效仿,养成了很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使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的生活习惯,作为高校的老师,我们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在班级召开“倡节约、讲文明、做合格大学生”等类似的公开主题班会,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思想教育,通过实例对两类同学进行不同层次的正反面教育,进行定期抽查跟踪,不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家长、为学生、为学校送上满意的答卷,更为社会输送合格优秀的毕业生。
相反,很多同学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把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很好的继承了下来,刻苦学习,不断补充自己所需的一切知识,为积极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在学生不断地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尚未定型的青春期,极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而产生思想波动,处在人生道路的出路口。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着学生灵魂塑造、道路引领的道义责任。
以心理教育理念春风化雨,实施教书育人工程,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添一份固化剂,给一份定力。
现在的大学生是思想超前的一代,他们的很多想法在很多年龄大一点的老师看来都属于“另类”,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并非常人所能理解,但反应速度却是相当的快速,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现在青年人的主流思想,所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是时代的需求、社会的必然,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更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效仿和影响。
很多大学生在刚入大学时,跟所有同学一样有着很多心理问题:首先是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在中学阶段,大家都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考大学,”随着“上大学”这个直接、实在、确定的目标实现,大家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但是由于对大学生生活缺乏了解,所以,确立目标时产生了许多心理冲突。
其次,“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他们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
以前在他们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校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不少的学生选择被动的顺应环境,而不去主动适应环境,使个人与环境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和谐。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交他们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个人评价,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收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大学生是国家各项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尖端技术产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各种细节对自己后期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了对他们修正教育的问题。
所谓“修正”就是对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的细小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自我,教育他们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也可以说是对他们的“塑性”教育、精英教育,他们言行举止的规范化体现了制定国家化的人才标准,为学生将来在治理国家和发展学术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准备。
这样的大学教育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是管理,并且在指导整个社会发展中,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新技术、新知识的主要港口。
新知识、新技能只有通过大学的扶持和传播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除了依靠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和学生个人修养的自我完善,还要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他们之间要做到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但是他律毕竟是外因,大学生更多的需要自我约束、自我校正、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内省与慎独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有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着艰巨的任务和使命,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纯净”、高尚、精英人才的重担,我们要切实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就是一个较单纯的小型社会,每个人都扮演这不同的角色,老师作为这个小社会中思想先进的群体,就要时刻以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只有彼此间相互信任,相互努力,我们思想的进步才会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肖水源.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刘建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笑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4]冯永刚.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应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5]郏凤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嬗变与重构[d].山西大学,2010.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十四
摘 要:音乐需要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鉴赏、创造,音乐不是简单地将音符拼凑起来,而是作者内心真实感情的寄托。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欣赏音乐,还需要自我体会音乐的情感。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才能逐步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实践
高中是一个紧张的学习阶段,学生面对着高考的压力,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下课时间都在绷紧自己的神经,音乐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中,劳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的音乐教材会编入很多优秀的、艺术性较高的民族音乐,能够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情感熏陶,但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兴趣,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从音乐方面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由于高中课程比较紧张,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接触艺术歌曲或歌剧,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根据音乐的表现形式把音乐的内容和背景故事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思想、内容、感情。比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有很多学生可能没有亲眼看见过长江,高中生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教师可以准备关于长江的照片或短片,让学生欣赏过后,再欣赏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喜欢欣赏、学会欣赏对高中音乐的课堂效率是极其重要的。
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是互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位于主体地位,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主动听、主动欣赏,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教师可以在指导时提出有关音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学会主动地听,听对音乐的欣赏是重要的。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发挥想象力,想象音乐的情境,这样的欣赏会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的欣赏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只有多听优秀的音乐,才能够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感受。著名的《沂蒙山小调》,不是听一遍就可以了解它的魅力,学生可以多聆听,了解作品的节奏、旋律、音色的变化,这样才可以做到对音乐的最佳欣赏。
欣赏音乐是高中音乐极其重要的环节,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在音乐课堂上缓解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地参与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杨碧颖。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青春岁月, 20xx(16)。
李芳。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xx(65)。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五
摘要:音乐舞蹈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舞蹈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传统的音乐舞蹈教学是很难达到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对于音乐舞蹈教学中制约因素,简单的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且粗略的例举了一些在课堂中能够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舞蹈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望能为今后的音乐舞蹈教学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音乐舞蹈;制约因素;教学优化;培养积极性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音乐舞蹈在各阶段的教育中发展很快,一些较为新颖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为音乐舞蹈在当代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中带来较为良好的影响。音乐舞蹈教学在陶冶中学生情操的同时,也成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音乐舞蹈教学的方法、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是一项极为赋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在音乐舞蹈教学中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
1.教学环境的制约
教学环境的制约,大致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校园的大环境,比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分为、管理者对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等;二是说狭义的教学环境,这里指的是在音乐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硬件设施等等。当前来看,众多学校的音乐舞蹈教学环境来说,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去全身心投入到对于音乐舞蹈的学习当中去,对于所处学习环境的乏味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音乐舞蹈的积极性。
2.课程设置的制约
当前教育中音乐舞蹈教学方面的发展受到课程的设置影响。音乐舞蹈课程的设置较少,教材单一性以及陈旧性也会对学生在音乐舞蹈的学习中造成影响。虽然当前的音乐舞蹈教师也极力的使教学内容避免陈旧过时,但也难以改变教学课时制约的现状,教学形式上的单一,以及模式的不足,导致在教学的内容上,往往学生们刚调动起积极性,课时就已经临近尾声,无法真正融入到音乐舞蹈艺术的乐趣中去。
3.师资力量的制约
在音乐舞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教师个人水平和业务素养的影响。综合实际情况来说,在目前的教育中,音乐舞蹈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与关怀,因此,师资力量的建设与配置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音乐舞蹈的兴趣。这样一来,即使校园中有大量的对音乐舞蹈有爱好以及富有天赋的学生,但是在师资力量以及课时的设置中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就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了学生在音乐舞蹈学习中的积极性。
二音乐舞蹈教学模式的优化及运用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优化,是音乐舞蹈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根本保证。可在教材选取上尽可能多的选取内容新颖的适合当代学生学习的教材。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要体现出高度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体验音乐舞蹈的乐趣
传统的音乐舞蹈教学课程是比较枯燥、单调的,只是让学生欣赏歌曲、学习歌曲、演唱歌曲,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枯燥的课堂上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是同学们逐渐的失去了对音乐舞蹈课堂的热情,完全变成了被动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最大限度的体会音乐舞蹈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并且充满激情的去迎接每一堂音乐舞蹈课,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在思想和观念上首先进行改变,不能再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教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的良好发展作为音乐舞蹈教学中的唯一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做一些游戏,例如,可以将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几组,进行歌曲接龙,接龙的歌曲不限,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对于接不上的同学进行小小的惩罚,例如表演一个自己拿手的节目,可以是任何方式的小节目,擅长唱歌的可以给大家唱一首歌,擅长跳舞的可以给大家跳一段舞蹈,擅长朗诵的可以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在游戏结束以后,可以让同学们通过投票来选出游戏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同学,在本节课接下来的歌曲学习中担当领唱,通过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现的空间来树立更多的自信,调动学生在音乐舞蹈课程中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将歌曲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并且给学生们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对将要学习的歌曲的理解,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们学习新歌曲的目的。
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对什么类型的舞蹈感兴趣,进行教授,来提高同学们的乐趣,也可以通过教同学们学习当下比较流行的舞蹈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舞蹈的兴趣,在课堂的空闲时间可以带领同学们观看国内外比较流行的音乐剧或者舞剧,来加深学生们对舞蹈的认知范围。
总结:
基于音乐舞蹈教学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可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让学生们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音乐舞蹈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兴趣,间接的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自信心,同时加大对音乐舞蹈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表现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舞蹈。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希望通过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在进行音乐舞蹈教学的同时,结合课堂实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雅丽.浅析舞蹈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职业时空,20xx(24).
[2]乔佳佳.浅谈舞蹈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魅力中国.20xx(02).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十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练习节奏与旋律。节奏的练习主要是指练习的规则与姿态以及反应能力的练习,用声势进行节奏的训练,对节奏基石的提取和练习以及对于节奏进行引导、自编和补充练习等内容。而旋律方面则主要是指演奏歌曲或是乐曲、音乐乐器等其他乐器的演奏规则和方法,为歌曲伴奏,即兴演奏以及自编乐曲、欣赏教学、识谱教学等内容。另外一部分就是基本形体动作的训练,这主要是指动作训练、反应训练、舞蹈表演、动作的伴奏以及即兴动作和动作游戏等内容。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影响
(一)对于舞蹈教学中节奏方面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的节奏清晰明确。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幼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抢拍或是拖拍的情况,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动作的整齐度。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要求舞蹈教学中,选择节奏鲜明清晰的音乐,从而在强重音的刺激下,唤醒幼儿的记忆功能。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记清了,他们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就轻松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教学选择旋律易记的音乐,这样也可以缓解幼儿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二)影响舞蹈教学中听力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影响着舞蹈教学中幼儿听力能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将原本性音乐与动作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听觉神经,让幼儿学会倾听、辨别甚至是想象各种生活中的不同的声音,从而能够帮助幼儿在舞蹈的学习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听力能力,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肢体训练之于舞蹈创编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肢体的训练。比起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理论知识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主要是注重幼儿的实际训练。因此,肢体训练便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肢体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舞蹈创编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充分调动幼儿舞蹈时的各种肢体语言与动作,从而保证他们快速地将教师所教的内容吸收并牢记在心。因此,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对于舞蹈创编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
(一)契合舞蹈主题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表现在教学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题。在幼儿舞蹈创编中,要与具体的舞蹈主题相契合,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质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汇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以及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契合音乐的主题是基础。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表现。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节奏的把握,这对于幼儿舞蹈创编是非常关键的。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音乐,它主张幼儿去倾听以及辨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因此,对于节奏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对音乐的节奏把握清晰了,才能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准确地辨别区分。而舞蹈创编过程中,注重了节奏的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的顺利完成,并且还能确保舞蹈的旋律与节奏不出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节奏的重视,就为舞蹈的创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是坚持人本主义,教学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正确把握音乐舞蹈的节奏,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这就有效解决了舞蹈创编中对于节奏训练的要求,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三)增强想象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学会倾听,学会想象,能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身边人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等。通过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倾听,可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会对所听到的音乐给予一定的肢体反应。这个过程便是幼儿在听到的声音之后,然后经过大脑的想象,从而给予了肢体上相应的动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对于舞蹈创编是相当关键的,只有增强想象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在舞蹈创编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好实现了想象力的加强,因而在舞蹈创编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四)感情升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除了通过契合舞蹈主题、节奏训练以及增强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内容来体现,还需感情的升华。无论是何种音乐,没有感情作基石,那么它就不是好音乐。对于舞蹈也是一样,若是舞蹈不能打动人心,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幼儿感情的激发,让幼儿用心去跳舞。通过引导幼儿倾听、辨别以及想象,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在想象的过程中,幼儿的感情也随着音乐一同起伏,最终达到感情升华的效果与目的。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只有将感情注入其中,才能编出更有生命力与活力的舞蹈。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大。
四、结论
通过本文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我们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舞蹈创编中的节奏、听力能力以及肢体动作等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则是表现在音乐主题的契合、节奏的训练、想象力的增强以及感情的升华等多方面。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帮助我们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七
论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内容摘要: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
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但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中西方哲学智慧,内容以及他们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中西方哲学 智慧
哲学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但仍只是略懂皮毛,
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大家都懂得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哲学思想仍然是不理解。
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谈谈对中西方哲学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哲学。
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而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
公元前5~3世纪,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中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中方哲学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而西方哲学则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
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一、中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
泰勒斯是西方自然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个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然的先哲。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由某种最基本的东西构成的,它就是世界的基始或本原。
泰勒斯对自然的解释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基始是水”。
这个观点为人类认识自然开创了一条可贵的理性认识之路。
它引导人们从自然本身去解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避免了用主观意志或凭个体好恶解释自然带来的任意性和神秘性。
虽然古代西方人对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的认识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但他们都是通过理性方法来解读自然。
其意义在于人类对自然开始有了理性思考,推动了哲学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这对西方后来科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基础意义。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理性主义。
中国的自然哲学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显然,在老子的道家学说中,“道”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老子的“道学”将人们从多元宇宙观发展为一元宇宙观,力图从自然自身解释自然的多变现象,这与泰勒斯是一致的。
在老子那里是“道”带来了一个整体的一,即宇宙这个统一的大系统。
中国人认识自然的视角,从老子开始就与西方的泰勒斯不同,米利都学派追求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分立体;而东方的“道”却是形成整体一的基础,它是抽象的。
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道”的抽象特性,它将引导东方人论“虚”,并乐于思辨玄想,因而缺少微观实证分析的本性。
中国的中医理论体系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由于泰勒斯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分立体,因此,它引导的是西方学者对具体事物的结构和形成规律的寻求。
东方的中国人接受的是道家学说,它的抽象性和神秘性以及它的整体视角和运动本性,它引导的是东方学者用思辨和玄想及经验观察去对整体性质和物质的运动做出把握。
二、中西方哲学智慧的差异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国智慧发展的坚实基础。
东方信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孔孟之道”一统天下,长达五千年之久,这种“伦理精神”和“价值理性”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至使东方的科学技术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
然而,这却成就了东方的文化发展。
西方的智慧是理性的,有两千年的哲学、自然科学发展史,创造了完整的哲学、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有逻辑严谨的数学。
西方人把他们的智慧用于对哲学、科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利用他们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军事,进行殖民扩张。
西方的科学体系推动了全世界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西方庞大的、具有系统性和体系化的欧氏理论与中国的认识论和多神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方智慧以直觉思维为主体,西方智慧以逻辑思维为主体;东方与西方智慧的巨大差异,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结果。
三、中西方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西方哲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了激烈的斗争。
就世界构成“本体”而言,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就认识论而言,是反映论与先验论之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辩证法。
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哲学和宗教哲学。
几千年来,唯物主义作为非官方的民间哲学,长期受到压抑,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就方法而言,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争。
中西方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哲学倾向的贯彻,是为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中华传统思维早就了我们发现知识经验,西方思维造就了他们发现就形成了知识。
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权力。
说不定现在世界上的大部分的高科技知识都是我们国家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是近三百年才开始落后的,在这之前,我们的水平都处在世界的前列,只是这短短的三百年就造成这样巨大的差别,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一下。
以上的这些有些是个人的想法,也有来自对他人的借鉴,尽管这门课的上课时间很短,
但我已经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感受到西方哲学的魅力并且让我对西方哲学增加了兴趣,希望以后可以更多地接触到西方哲学。
参考文献:
《浅析东西方哲学的分殊点及其影响》 沈佳强
《中西方哲学智慧的比较分析》 张志伟
哲学论文:建筑美学形式及美感法则研究
摘要: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建筑美学都是没有国界之分的。
在建筑美学形式中,美感法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设计的美学含义,然后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建筑美学形式中体现的美感法则,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美学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作用
1建筑设计的美学含义
歌德曾经说过:“建筑就是凝固了的音乐。
”建筑是工程艺术的主要属性,其美学形式能够决定其艺术表现力的大小以及品质的优劣。
建筑属于视觉艺术作品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必须和建筑美的定义及建筑美感法则紧密联系起来。
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与艺术美学的一项关键性分支,重点探究的是建筑领域当中有关美的问题。
建筑美学具有两重属性,即科学性和人文性。
在建筑语汇中,其主要表述的含义都树立在建筑空间系统当中。
所以,建筑美学价值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体现在建筑技术的美学价值和功能方面,也是其余艺术形式没有具备的特点。
建筑美学价值也和其余艺术有着一定的共性,拥有多元化人文特色,这也就是建筑的艺术性原则以及美观适用的原则。
2建筑美学形式中体现的美感法则
2.1稳定与平衡法则
稳定和平衡属于人在视觉上产生的直观体验,其主要表现于建筑立面构图方面。
建筑的立面构图通常都有一个重点,如果这一重点位于构图的中间位置,并且两边是相互对称的,那么就可以称之为静态对称平衡。
但如果该重点不在中间位置,而总体看上去依然可以让人产生稳定的感觉,那么这种就称为静态非对称平衡。
和静态平衡对应的概念即是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是利用了变化性的线条、韵律等,给观者带来起伏波动之感。
2.2比例与尺度法则
比例和尺度在建筑美学形式中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若能构造出优秀的比例,会使观者看到的画面比较真实而贴切,不易产生扭曲变形之感。
例如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完美地展示了比例、尺度以及透视之间的联系。
神庙从平面看上去是一个长方形,立面则由八根多里克柱子与三角形组成。
其柱子由柱脚至柱顶都是逐渐收缩的,充分考虑到了比例的问题。
此外,巴黎圣母院也十分讲究比例和尺度。
其以水平三段式和垂直三段式,把立面划分出来。
同时左右两边的高塔又和中间较矮的构造产生尺度对比。
在入口处还设置有透视门,正中间设计了玫瑰花窗和人物雕像带,其比例不一,使整体构图看上去有变化之感。
2.3节奏和韵律法则
在建筑形式中,单一或是多个元素反复出现,就称为节奏和韵律。
这一法则在中国与外国的各种建筑中都有所体现。
比如我国古代所建的塔,依据其形式上的差异可划分成5大类别:喇嘛塔、单层塔、楼阁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
在这5大类别中,都有着节奏和韵律的表现。
整体呈现出微微凹陷的形态,将建筑的节奏及韵律表现得非常到位。
2.4布局的空间排列法则
布局的空间排列法则多体现在建筑群体组合当中,而在我国的古代园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皇家园林中著名的圆明园、颐和园等,都在整体上呈现除了尺度较为宽广的布局和层次感,显示出富有美感的空间排列。
私家园林则大多分布于江南地区,比如苏州拙政园,扬州个园等。
特别是苏州留园,属于小尺度布局的代表建筑,整个园林弯弯曲曲,入口也是一个十分窄小的通道。
后来漫步前行,眼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而北京紫禁城的空间布局又有所不同,其中轴线经过金水桥伸进天安门内,之后又再度敞开,过了端门到午门之后形成狭道,之后再经过“前三殿”与“后三殿”,不断重复,就如同一首变奏曲,最后到达御花园。
因此,关于建筑美感法则中的空间布局排列法则,能够起到变化的作用,使建筑内涵更为丰富。
2.5单一几何形态法则
单一几何形态法则是利用了相对简洁的线条组合,为观者呈现出清晰明了的审美画面。
比如,在建筑美学形式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单一几何形态包括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运用这类几何平面图形进行建筑物外观的整体构建,可以将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审美画面。
一般较为经典的建筑范例,几乎都采用了这种单一或是多个简洁的几何图形。
比如罗马的万神庙,就是一座整体为长方形的庙宇。
其中包括了纵深的前走廊,可以将其视为由方形平面和圆形构成的组合体。
而整个庙宇又属于单一空间和汇集式建筑构图的代表性作品,也是罗马穹顶建设技术的典型例子。
按照罗马当时的风俗,建筑物的穹顶是天体的象征,而在其中间设计一个圆形的洞,就象征着建筑和自然、世俗的和谐统一。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美学也在不断变化,人们的审美能力日渐提升。
建筑形式美的法则经历了十分悠久的发展历程,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如今人们要进行建筑美学形式的研究,就要踏着前人的脚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及拓展,
跟随时代的变化积极探索建筑形式美的法则,使建筑领域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教师音乐论文音乐教师教学论文篇十八
摘要:小学的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了解音乐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丰富小学生的个体情感体验。如今,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融入到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之中,并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及质量产生了许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情境化教学中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和情感情境为例探究了情境化教学模式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情感情境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感知力,也可以丰富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及形式。当前的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需求出发,通过教师运用多种情境辅助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并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来感知事物,且对动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把音乐教材中各种抽象晦涩的文字和图片以更加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在视听结合的双重影响下深受启发与感染,这样既能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又能加强学生对音乐教材相关内容的认识和掌握。音乐的课堂教学相比于其它课程来说,更应该保持课堂氛围的轻松和愉快,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音乐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创设直观化、形象化的情境来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歌曲欣赏、歌词创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传统民谣《乌苏里船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吹奏琴笛来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旋律中所蕴藏的意境之美,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表演展开想象与联想,把听到的各种形象直观化、具体化,从而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音乐奥秘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机[1]。在讲授《森林狂想曲》时,教师可以借助动物世界中的各种音乐来指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并通过对不同动物和植物的观察来让学生逐渐融入到大自然的奇妙环境中,提高学生对学习这首歌曲的主观积极性。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专门的音乐厅或音乐教室进行深入地学习,加强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鼓励学生自由搭配组成小型“乐团”,指导学生完成乐团的日常练习和培训,最后通过举办音乐会和汇报演出等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和团队配合的魅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的内在规律。教师设置具有引导性和指示性的问题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结构,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去深刻理解音乐。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音乐作品别样的美感,这就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龟兔赛跑》这一课时,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加深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室的帮助与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乌龟和兔子各自所具备的特点,并对学生的个体思考进行启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自己对比音乐的节奏快慢,并分析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境[2]。兔子相比于乌龟来说速度很快,所以与之对应的音乐节奏也很快,而乌龟慢悠悠的,它的音乐也就应该是节奏舒缓的,如此一来,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创设情感情境,提供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人类心灵的一座桥梁,其可以跨越国界、跨越时空,无须过度的言语描述,只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品味、去体验,并能产生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共鸣。音乐有让人回归自然、还原心灵本真、超脱世俗纷乱的功能。情感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最显著的特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曲作家的创作心境和情感表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坚韧自强的奋斗精神。例如,在讲解《我的祖国》这一章节时,可以用《义勇军进行曲》来创设一个爱国情怀的情感基调,用雄浑壮阔的曲调最大程度地点燃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然后选让学生学习《红旗颂》,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比学习[3]。学生通过对比可以知道,这两首歌在前奏方面虽然有些相似,但是相比而言,《红旗颂》的紧迫感更加强烈。学生在学习这些爱国主义歌曲时所彰显的爱国情怀和红色精神,正是情感情境所激发出来的,这些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保持昂扬的斗志和进取的心态,用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鼓励和支持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四、结语
如今,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需要不断优化情景教学模式,整合多种情境的优势和特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欣赏音乐能力和审美素养,拓展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高音乐的课堂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81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