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后,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心情和体验。如何写一篇具有逻辑严密、表达准确的读后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读后感样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一
有一天,省围棋队的小棋手来到学校,指导校围棋队的同学下棋。孩子们虽然同龄,但专业的与业余的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小棋手让了五子,仍大获全胜。
老师收到启发:这个女同学的基础差,短期内要求她有大的进步,不现实。让她和全班同学面对同样的试卷,分数当然惨不忍睹。一次一次的“红灯”,不要说是三年级女同学,即使是成年人也无法承受。
家长看到分数,很惊讶,也很高兴,但知道这个进步是降低难度得到的,又觉得自欺欺人。
老师说,降低难度,是为了真正摸清楚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是为了让孩子重拾信心。
家长不信心老师的话,认为老师的努力是白费功夫,甚至认为老师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孩子是你们的,她只是我的学生。你们就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没有希望,就是100%没希望。而我,这一个班有40个学生,一个学生失败,只是失败了2.5%,我为什么要为2.5%煞费苦心?不客气地说,你们失败不起!”老师严肃地说。
老师的话,在家长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一个班级,两个测试和考试标准。这位女同学开始在她这个层面进步。后来,她每次测试或考试都能得到九十分,有时候还能得到满分。老师把她的成绩按正常试卷的难度折算,可以达到六七十分。她学习进步了,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情好了。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一旦他们得到尊重,自尊心就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拔节、抽穗,结出自信与自强的果实。
这是两个成功的教育案例。
真正完全不负责任的老师少之又少,胸怀爱心却
无计可施的老师比比皆是。学生一天一天在成长,知识一天一天在更新,各方面的要求一天一天都在提高。但是,几乎每个班都有所谓的“问题学生”。老师再怎么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于是埋怨、发火、放弃,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紧张。于是,“问题学生”真的成了问题,然后变成家庭问题、社会问题。
我所带的班虽然只有二十几人,但是也有好几个“问题学生”。像王傲天,单亲家庭,跟着妈妈在外婆家生活,家人除了知道给点吃穿,别的什么也不关心,还说什么没有孬的怎么有好的。王傲天成天要么作业拖拉,要么写的寥寥草草,成绩落后。我对他从来都没有放弃,是责任心驱使着我,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他补习功课、辅导他写作业。像王广鑫,是天生的愚笨型的孩子,我对他则降低要求,只要能学会书本上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就行,每天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辅导,还是无济于事,但是,我仍是始终没有放弃。还有陈羽熙、吴大众等几个特殊学生,真是费尽了心血,但是效果不大。
对老师的评价,不仅仅在于是否负责任、是否有爱心,还在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我所有的工作,似乎就在于寻找——寻找一个契机、一个突破口。很幸运的是,这个契机、突破口终将到来,但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在坚守中如约而至。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二
教育家李跃儿形象地将孩子比喻成脚,教育方法比喻成鞋,而教育者则是造鞋人。事实上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原生家庭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从事教育的决心。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当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书中“芭学园的教师守则”这部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给了我们方法。“守则”中不仅告诉我们对待孩子应该有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以及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有与同事和家长的相处方法,更有对教师自身修养提升的要求。细读守则会发现,在幼儿园里教师会遇到的人或事,都不必迷茫,“守则”无疑给了我们指引。也正因为“守则”,芭学园里的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有的是尊重和理解,正是有了这样良好师生关系,如此健康的精神环境,孩子们可以和老师敞开心扉地交谈,可以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芭学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并体验自己的童年生活,积累利于其终身发展的成长经历,为其幸福人生掀开第一篇章,使孩子具有完整的人格和易于生存的基础能力。
以后的教育中,希望自己深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教育理念,学习“芭学园的教师守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努力,努力!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三
当您徘徊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时是否曾经为了一双款式新颖、价位适中的鞋子而心旌摇荡呢?很多时候当试穿的时候会发现这双鞋并不合脚。这时候,售货员准保会适时地为您解除掉心头的疑虑“新鞋都这样,穿穿就好了。”也许一双鞋由新到旧,终究会有合脚的时候。也许,最后这双令您爱不释手的鞋的命运只能是束之高阁——实在是不能为了自己喜欢而让自己的脚受那份委屈。
假期里,学校推荐我们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掩卷遐思,这个比喻是多么地恰当。一双鞋不合脚可以转送友人,可以大方丢弃。但是,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孩子来磨合教育这双鞋吗?答案当然是:no。
这个问题还可以再衍生一下。因为我们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就是造鞋的工人。这么说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任务也更加艰巨了。因为我们的鞋不止给自家孩子穿,还得给全班的孩子穿。买一双适合自己脚的鞋穿穿总不是件太难的事,而要让全班的小脚丫都穿着舒服,那可就是一件大难事了。真的是找不到一双鞋能让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穿,还要穿的舒服。
在很久以前看过一幅讽喻教育的漫画,画中一个个小朋友顶着各种各样的小脑袋——绝少有两个一样的,他们走进了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当他们再走出来的时候竟然所有的小朋友的脑袋都变成了相同的形状,而且大小也绝无两样。现在从这本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双坚不可摧的鞋磨平了所有的脚。这当然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应该是为每个孩子打造一个不同的发展轨迹。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成为了一些老师眼中的“另类”。其实,每一个孩子来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都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他们同样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这才是一双舒服的鞋。而不是,为他们箍上一双不合适的鞋,还妄想让他们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如果如此,后果很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毁了孩子的童年。
说到脚和鞋,我倒是有一个想法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不妨来做一个“超市”,让孩子自己来选鞋。商务正装还是日常休闲,高腰靴子还是夏季凉拖都应该货源充足,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在班级中多了一些适合自己的选择,一定能为自己选择到一双称心如意的“鞋”了。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班中,一些班级干部的任命都是孩子自己来选择的。干活不怕脏不怕累的,就来竞选个劳动委员;能歌善舞有表演能力的,就来竞选个文艺委员,等等等等。除了这些常规的班级干部外,还有一些是孩子自创的职位,例如说每节课在教室门口提醒同学们穿衣服的、专职侍弄班级的花和喂鱼的、提醒同学们午饭前要用湿巾擦手的、甚至简单到就负责随时根据教室明暗情况来开灯闭灯的活也都有人抢着干,而且干得还很好,很负责。我想这就是他们选择了合适的鞋吧。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归到这本书中来看。孩子的童年生活快不快乐除了家庭因素,我们所提供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乐做一名“造鞋人”,为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一双纯手工打造的只适合他一个人的“鞋”。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四
本站后面为你推荐更多教育孩子的书籍读后感!
近日,我有幸读了《魏书生教育
教学
艺术》,对于其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只不过是二、三流的,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
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
三、
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
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些都需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导才能完成。
教师要怎样来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例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内容引进语文课堂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学习,在思考中慢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应因人而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课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然而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我帮忙的地方,我就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引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
总结
”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法就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二)、要把握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加以积极引导。
发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往往收到实效。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互助中取长补短。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所以,我在班上是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查字典竞赛等。或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的任务最多,或是在限定任务量的前提下看谁用的时间少。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所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以致在欢乐中忘记了困难和疲惫。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又如,课堂上常常采用分组朗读或表演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自我,评价别人中,自己的学习能力从中也得到发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散和合作查阅信息,或在共同讨论中达到自己学习效果。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采用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测试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积极性;很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3、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五
“什么是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解孩子到怎样的程度,就代表了你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了怎样的高度。”看到这,不经反思,在生活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总是说要理解孩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但我们习惯上很难让孩子真正自由,尤其当孩子“吵得很”的时候。因此,理解孩子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理解孩子需要“有专业度的爱”作为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努力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用一颗宽厚平和、安静专注的心,坚定且信任儿童,那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洞察力和理解孩子的能力。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这本书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话,“接纳孩子,即接纳孩子因不同的家庭文化所带来的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衣着。接纳的含义就是,不试图把孩子改造成你喜欢的样子。”
是守则,也是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家李跃儿形象地将孩子比喻成脚,教育方法比喻成鞋,而教育者则是造鞋人。事实上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原生家庭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从事教育的决心。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当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书中“芭学园的教师守则”这部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给了我们方法。“守则”中不仅告诉我们对待孩子应该有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以及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有与同事和家长的相处方法,更有对教师自身修养提升的要求。细读守则会发现,在幼儿园里教师会遇到的人或事,都不必迷茫,“守则”无疑给了我们指引。也正因为“守则”,芭学园里的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有的是尊重和理解,正是有了这样良好师生关系,如此健康的精神环境,孩子们可以和老师敞开心扉地交谈,可以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芭学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并体验自己的童年生活,积累利于其终身发展的成长经历,为其幸福人生掀开第一篇章,使孩子具有完整的人格和易于生存的基础能力。
以后的教育中,希望自己深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教育理念,学习“芭学园的教师守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努力,努力!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六
分享一本好书,在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心里默默暗喜,像我这种至少月读一本书的人,应该不缺好书分享。《追风筝的人》《活着》《摆渡人》《小王子》《知更鸟女孩》等等文学类、小说类的书信手拈来,直到陈妮拿了这本《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书。这本书在我入职时就已经放置在我的书架上了,但这一年多来,它一直是书架底部的那几本。我原本想着让它在我的新手道路上添砖加瓦,没想到它却时时让我感到内疚,因为我从来没有宠爱过它。即使到了今天的分享活动,我依然没有研读完它。虽然只看到了第二章,但我仍然被里面的一个小篇章深深吸引并陷入了思考——什么是爱孩子。
什么是爱孩子?芭学园里的是这样定义的:爱孩子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和责任感,你在任何时候看到孩子有困难都会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他,在你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可爱的孩子和不可爱的孩子。所以当你感到孩子可爱时你就会喜欢他,孩子不可爱时你有可能就不喜欢他的时候,其实你只是在享受孩子,你在享受他可爱时给你带来的愉悦。因此这并不是你在爱孩子,而是你在用孩子爱你自己。
在入职之前,我深信我是爱孩子的,我是真的因为喜欢幼教行业而选择它的。可是,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百度输入了“幼儿教师如何爱孩子”。在内容还没跳转出来之前,我突然意识到,爱,应该是由内而发,与生俱来,无需百度教你的呀。我现在居然需要靠一个搜索软件上的各种条条框框、各种理论来支撑我对孩子们的爱。哦~原来,我也只是喜欢孩子。
因为我只是喜欢孩子,所以我每天都在享受他们带给我身心上的愉悦。他们讨喜的长相、甜甜的问候声、萌萌的笑容、爱的抱抱,甚至是穿了一件我们觉得特别酷的衣服,我的眼睛都会被他们吸引,享受着他们;因为我只是喜欢孩子,所以当他们表现出不可爱的时候,我没办法心平气和地为他们排解困难,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我会狂躁、怒吼、生气,甚至直接忽略他们的请求。他们没达到我的要求时,我会批评他们;他们能力较弱时我会在潜意识中忽视他们,一切只因为我只是喜欢孩子,如此而已。
那如何才能爱孩子?我也不知道。你我皆凡人,对我来说爱孩子的这条道路异常深远,非常人所达。但人说,喜欢是浅浅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我相信,即使现在我只是喜欢孩子,但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一定是爱孩子的。或许是有人引领,或许是自我修炼,又或许是经过时间的积淀,但一定不是靠搜索引擎。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七
作为一线的教师,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通过阅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书,我认为,教师对孩子包办太多,导致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我认为应该放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教师要成为守望者。反思自己平时的工作,我们对孩子的一切是不是包办太多?对孩子的呵护是不是太全面?我认为适当的时机应该学会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在磨砺中成长。
但放手不等于放任。特别是户外活动时,可以事先周全考虑好环境、活动中的安全细节,准备充分,功课做足,教师和孩子就可以轻松愉快的一起活动了。有了教师的参与,孩子会玩的更有趣,更开心。
幼儿的体能得到发展,情商也得到培养。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不是放任孩子去玩、去闹,而要有具体的安全要求、游戏规则。在活动之前先提出要求,让幼儿知道怎样玩。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指导、要适宜,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教师才能出现。多数时候教师站在孩子的身后,做守望者,给孩子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玩完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幼儿总结评价活动,让幼儿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努力。教师把握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环节,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规则。只有这样。孩子的“玩”才是安全的、快乐的、有效的,孩子的发展才是健康的。
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作为教师应该怎样爱孩子?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小了。例如在户外活动前,教师先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器械,掌握游戏规则和动作要领等。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增强,学会自我保护,才能幸福成长。可能这期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此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和生命教育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作孩子成长路上聪明的引领者。凡是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评判、去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幼儿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八
一个四年级男生,做作业常常拖拉,有时干脆不做。这一天,他又没能及时、很好地完成作业,而大课间活动就要开始了。今天的大课间活动,班上分成两组举行拔河比赛。同学们都去了,操场上好不热闹。他的眼睛不时地看向窗外,但在我面前装出无所谓的样子。我知道他的内心一定非常着急,他一定想像飞一样感到操场。他是他们这一组中的主力。
我问他想不想去拔河。他看看我,摇摇头。我故意说不想就算啦,先在教室里写作业吧。他着急了,连声说想去。我问他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能去拔河吗,他说知道,说他们都做完作业了。
我点点头说:“你先去参加拔河比赛,结束后找我。我们一起把作业做好。”
他一听,满脸兴奋,向我鞠了一躬,跑出教室。
拔河比赛结束,这个男同学所在的一组赢了。老师没有帮他补课,而是带他回到教室进行比赛总结。赢的一组说,幸亏他及时赶到,否则就悬了;输的一组说,如果不是他赶到,他们就赢了。他一下子成了班级的明星。
第二天,他不仅交了作业给老师,还交给老师一封信——
拔河比赛小组的胜利离不开我,我是主力。班级的进步也离不开我,我掉队就是拖全班的后腿。我要努力,做班级进步的主力。
这件事情发展到后来,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老师以前没少帮助这个男同学,但收效甚微,仿佛“山穷水路已无路”。一次并不正规的班级拔河比赛,起了关键的作用。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名取得很实在,如果一双鞋子不合你的脚,你会觉得舒服吗?当然不会,就如同教育,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就像孩子的脚,教育就是为了这种自然规律所做的鞋子,如果你的教育不适合你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也就不会舒服。
通过阅读,对于爱孩子,我有了重新的定位,爱孩子不只等于喜欢孩子,以前觉得爱孩子就是喜欢孩子,其实这种喜欢是为自己服务的,也就是孩子成为自己享受的资源:觉得孩子可爱的时会喜欢他,感受到孩子不可爱的时候也许会不喜欢他,这种其实是在享受孩子,所以这种爱好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孩子,所以不是爱孩子,而是用孩子爱自己。真正地爱孩子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和责任感,你在任何时候看到孩子有困难都会不顾一切地帮助他,在你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可爱和不可爱之分,如果你把帮助孩子当成你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看到孩子时,你的眼睛就会无意识地被吸引,那么肯定你已经爱上孩子了,这才是真爱。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作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凡是孩子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一次次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幼儿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十
暑假里我看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我最喜欢的书叫《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亚米契斯写的,主人公叫安利柯,他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里,他有可爱、善良的同学,他还有亲切、宽厚的老师;在家里,他有关心、爱护他的父母和姐姐。安利柯用笔记录了一个学年里学校和家里发生的一件件虽然平凡、细微但有趣感人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想起了我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
记得刚去学校时,我非常不愿意回答问题,老师为了鼓励我们,不仅把我们回答问题的次数认真记录下来,并且根据回答次数的多少给予奖励,在学校里老师鼓励着我,同学们也鼓励着我,让我觉得回答问题是件快乐的事,因为经常回答问题,我得到了一颗棒棒糖,那是我吃过的最甜的棒棒糖,糖是老师自己花钱奖励我们的,我感受到了老师无私的爱!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活动“露一手’,这是个让同学们展示特长的活动,老师的讲台变成了我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同学们表演着各种各样的节目,有跳舞的;有唱歌的;还有说相声的,都非常有趣。轮到我时,我也勇敢的上去了,我把我画的漫画展示给大家,可是刚上台我就脸红了,没有心思再说话了,就赶紧下台了,不过,这次让我体验了一次上台的感觉,而且老师还把我画的画贴在了教室前面的墙上,我把和妈妈一起做的面点也拿到班里露一手,大家都说好吃,老师还让我送给了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吃,经过这些事,我变得大胆自信了。
学校的生活给了我很多很多乐趣,瞧!我的学校生活和安利柯的比一比的话也很不错吧!我想感谢老师给了我知识,也感谢同学们和学校给了我快乐!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十一
翻开这本书,才有一种后悔,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失去教育他最好的年龄阶段,这本书讲了是关于七岁以前的孩子教育,今年我又捡起再读,因为我即将要面对一大群七岁的孩子,我想不能再错过。
刘维隽老师的这本《站在孩子的高度》书,让我懂得了教育孩子,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外还有新的家教方法。让我从中的到了新的育儿经验,同时也增长新的知识。刘维隽老师这本书,是在自己小外孙女小荷,结合西方的教育方式为题材。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融入生活从中发现孩子的长处,利用陪在孩子身边玩耍。让孩子通过玩耍来不断地探索、发现自己身边的事和物。从中提高孩子自身各方面能力,来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从事情的各个方面来增长自己的阅历和判断能力等。
本书三个观点值得好好研究:能否做到:站在孩子的高度、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想法是你家教成功的关键所在。我摘录几个经典语录:
让孩子心情宁静——在孩子面前说话一定要柔声细语,将音量降低到刚能听清楚为准,给孩子尽力建造一个宁静的环境,不使孩子烦躁。
管住自己的嘴,多阅读,不唠叨,多树正向样板,少去干涉孩子,多“降低身份”跟孩子平思、平蹲、平视、平坐,坚决杜绝貌似威严,颐指气使的态度和做法。
用威逼利诱不是好办法,威逼使孩子失去自信;利诱也不好,使孩子重器物轻精神价值,会让孩子变得不高尚。让孩子情绪高涨的办法是妈妈要欢笑、幽默、有创意、与孩子一起游戏。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听话”教育和“乖孩子”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自我,扭曲了心态,丢失了独创力,凡事都跟在别人后面学,举国千人一面,万人一腔,随大流,跟人走,鲜有独立思考者和创新开拓人。表扬能激励孩子的自信力,有指导性的表扬不但不会宠坏孩子,反而能有效促使他们坚持用努力来提高自己。大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只需如下几条:欢快有趣充满童心,不吝表扬随时赞赏,绝不批评只作指导。如果能够始终坚持这三条,您的孩子一定是乐观自信优秀的。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十二
以前的我对昆虫是不感兴趣的,而当看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后,犹如开启了探索昆虫世界的大门,使我汲取到很多的的知识。《昆虫记》是发布尔老人把一生观察昆虫的经历编写而成的一部书。
这本书记载了蝉,蜘蛛,蟋蟀,等昆虫由生到死的全过程。而且,法布尔老人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是我们在获得昆虫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学是多么的优美。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写有关蝉的篇章。它的开篇第一句――“蝉的名声是靠传出来的”,是我疑惑不解,读到了后面,我才明白原来是人们的传言才逐渐有名的,这个解释使我哭笑不得。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蝉是怎样产卵和孵化的,蟋蟀是如何捕食的,松毛虫的“家”在哪,蜘蛛常见的种类……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想到要完成这样一本著作需要多少的经验,时间和情亲身的体会啊!法布尔老人很早就立志要为昆虫写历史,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终于完成了他的理想。而我,都已经十三岁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就算有也不会那样专注的实现,更别说一生为它奋斗了。
我们要学习的是法布尔老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他刻苦努力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让我们记住这本昆虫的史诗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十三
手捧《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封面中题目下方的一行小字引起了我的同感: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恐怕还是不容易的。真心与儿童做朋友,我们该通过什么的方式与儿童做朋友,这些方式能够被儿童接受吗?什么样的方式才是与儿童做朋友的最佳方式?何谓真心?这样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史云中教授写的总序,史教授在总序中主要提到了教育家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即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能够全面把握学科知识;会反思和会研究。
书中一个个的案例,让我认识到吴正宪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她对学生的尊重和爱。让她的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了对数学的兴趣,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吴老师常说:“智慧不能像知识那样直接传授,更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
吴老师的数学教育价值观认为:小学数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和规律,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数学教育要用教师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教学目标三者和谐有机地结合。
吴老师追求的是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她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三维教学目标为依托,为学生创造喜欢的数学课堂。在吴老师的课堂中,处处是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在她的课堂上,没有“失败者”的角色,她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付出加倍的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吴老师课堂教学风格中的一个成功之处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唤醒什么?唤醒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新的知识。
所以,吴老师的追求的是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更是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时刻要让学生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的看问题、数学的想问题、数学的解决问题”。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十四
《爱的教育》是用日记的形式写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他仔细观察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用心去爱、去看、去感受身边的一切。
男孩的爱国情谊已经开始在心里萌发,准备往更大的空间成长了。小男孩不许别人侮辱自己的国家,他不接受侮辱自己国家人的金钱,即使他很贫穷,很需要这笔钱,他毫不犹豫地把银币和铜板都扔出去了。如果我们人人都为国家着想,顾全大局,那国家就不愁不会强大富有。少年的品德、思想是很重要的,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所以,少年的品德是关乎国家的命运的。每个少年都应该立志学习成绩优秀、遵纪守法的好少年,那国家的将来会少一些罪人和囚犯。
心动不如行动,其实做好少年很简单,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学好习就可以。学生的职责和义务就是学习,等将来长大后报效国家。
一个人,在小时候不重视心理、品德教育,只重视学习教育,也是不行的,要两头兼顾才行。如果只注重成绩,那这个人道德败坏,他学的知识越多,那他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的一个“朋友”,其中我最喜欢《一个贫苦的爱国少年》这一篇。
读书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田,陶冶情操,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有时候迷茫的人,读一本书后就找到了人生的道路。书籍就是这么神奇,难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呢!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十五
在生活中,我们是大人,孩子是小孩,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话就是:你不可以,不行,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大部分的家长都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因为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有些举动在我们眼里是错误的,是荒唐的。那么,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眼里的世界,孩子的想法。
我的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小班,自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花式哭闹。第一天:哭。第二天:哭。第三天:继续哭。于是我就忍不住了,我说:念幼儿园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别的小朋友也都念幼儿园啊,难道你哭了就可以不用去了吗。当时凶完以后,我女儿很安静,不哭不闹也不说话。我突然醒悟过来:她才四岁,她懂什么叫必须念书?她不懂。
之后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每次都会蹲下来跟女儿说话。会循循善诱的问她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包括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乖乖睡觉。做了什么游戏?学了什么儿歌,我会跟着她的思路走。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是我们大人自己去把她复杂化了。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非常的宠爱,孩子想干嘛,爷爷奶奶就挺她的。常常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水里怕摔了。甚至很多爷爷奶奶来接孩子之后,是抱着回家的,或者说是背着回家的。当然,这个我们无法制止,只是想说,这样的溺爱真的好吗。我们虽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一切事物,但是一味的顺着他的意思这就是溺爱。
家长是孩子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只有家长跟我们老师一起配合好了,才能给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谨以此篇文章感念写下这本书的刘老师,是你教会了我很多。谢谢。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十六
在20xx年,作为明远实验学校联盟成员校之一,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年级组的安排下,我们拜读了顾先生的数部著作,例如《杂草集》、《野花集》、《绿叶集》、《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其中,在阅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感触颇深,书中集合了数篇顾明远老师关于教育的点滴思考,内容涵盖了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这些文章也从各个方面展示了顾老先生对于当下教育的观点和态度,语言平实,易于理解,让身在教育环节中的我深受启发,受益颇多。
作为一名在不断汲取营养成长的教师,在顾老的“教师成长”部分,有很多内容都我带来很多新的思考。例如,“书斋里不会产生教育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四个方面综合互动而成的结果,熟读再多的理论,无法应用到具体的案例中,无法和教育“合伙人”形成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都影响整个的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就行顾老所说:“教育家只能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出来,教育家还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除此之外,顾老还提出:“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我自己的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将教育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当中来,“为学”和“做人”都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目标。所谓大处着眼,大概就是从养育“完整的人”的角度出发,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技能、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书育人”的部分,顾老也有很多观点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教育的含义。“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顾老先生所说,没有用爱滋润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很难真正传递给学生和家长,而用爱去为学生创造成长的环境,哪怕是路上有磕碰,也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认可。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既没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也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但也是秉承着一颗“为学生众生发展奠基”的简单心思,也收获了许多“教育合伙人”的认同和支持。
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让我们在顾老的思想引领下,用爱去教育学生,用兴趣创造学习的发生,关注细微之处的教育机会,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活动去创造成长的机会。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十七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我只看完了第一章和第一张续。爱的教育第一章主要写的是:主人公安利柯小学时的故事。爱的教育以类似日记的形式写出安利柯的小学生活。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心还一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不论哪一条街道,都充满着学校的学生们。有一天,安利柯走进学校。刚刚发生了个意外,洛佩谛,二年级的学生。上学来的时候,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忽然离开了母亲的手,倒在街上了。这时,街车正往他倒下的地方驶来。洛佩谛眼见这小孩将被车子轧伤,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他来不及施出自己的脚,被车子轧伤了自己。突然有一个妇人发狂似的奔到,从人堆里挣扎进来,这就是洛佩谛的母亲。另一个妇人同时跑拢去,抱了洛佩谛的母亲的头颈啜泣,这就是被救出的小孩的母亲。两个妇人向室内跑去,我们在外边可以听到她们“啊!洛佩谛呀!我的孩子呀!”的哭叫声。
续集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安利柯小学毕业了,很用功读书。读书读到深夜,瞌睡来了常伏在书上熟睡,自己也不知道。父亲知道了这情形,曾这样地提醒安利柯:“安利柯!你不是用功过度了吗?昨夜你是伏在书上睡到今晨的吧,从黄昏一到位子上就睡着了!用功原要紧,但如此地用功是有害身体的。这样地把身体弄坏了,所用的功也如同水泡,结果与怠惰没有两样。身体弄坏了,什么事都做不成。你现在正是要紧时期呢,十四岁的血气旺盛的'少年,如果一味读书,甚至于要在案上昏睡,将来身体坏了就要一生成为废物。先生说你在学校中成绩最好,我听了原快活,但与其你这样过于用功把身体弄坏,宁愿你强健地成长啊!”可是安利柯还一味地欢喜用功,毫不运动,每日每日只是读书。竟至连先生所不知道的历史上的事,他也知道,弄得同学们为之吃惊。不料果应了父亲的预料,学年试验一完毕,安利柯病了。最初,医生诊断为胃肠炎,后来竟变了伤寒,并且连气管也有了毛病,三四周中只能饮些牛乳,仰卧了动弹不得,苦楚万分。后来,安利柯的父母把安利柯送到桑·德连寨的叔父那里。
续集的感受是:安利柯很用功读书,但不注重身体是不行的。
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格言,格言总是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朝着自己的目标理想去勇往直前。
我喜欢的格言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虽然每分每秒的时间是很珍贵的,但是,金钱也是很珍贵的,可是就算金钱再怎么珍贵,一旦时间过去,就会一去不复返,金钱是无论如何也买不到的它的。
时间给我们每个人的都是相等的,它不会给谁的多或是少。
有的人,能在这样的时间里做出一番事业来,幸福得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有的人,却只能虚度年华,浪费时间。在写字时,时间在笔尖上溜过;睡觉时,时间在睡梦中悄悄地走过;发呆时,时间从呆眼中掠过;当你发现时间是这样的流过,感到无奈时,它又从你那无奈的叹息声中伶伶俐俐的跨过。时间就是这样流逝如飞,怎样也挽留不住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去好好学习,不要重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悲剧。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第一章读后感篇十八
《为孩子重塑教育》是张敦迎校长在青年教师成长型需要项目组会议上为老师们推荐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教育改革先锋、知名教育创新家托尼·瓦格纳和著名风险投资人、斯坦福大学工程学博士泰勒·丁特史密斯。
书中的推荐序中写道:做教育创新的,有两类最极端的人,一类是最虚妄的人,一类是最谦逊的人。而在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第三类人,他们既怀有对教育的敬畏之心、谦卑之心,能够把理念付诸于点滴实践和辛勤耕耘,又可以利用合适的舞台,有效发声、积极倡导、联合同盟,以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改变。他们谦逊而不迂腐,发声而不虚妄;既有一线的实践经验,又有哲学层面的思考;既有对现状的抨击,又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方法。而托尼·瓦格纳和泰勒·丁特史密斯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共同致力于促进教育创新与学校改革,是教育创新真正的引领者。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可敬又可爱的赵勇校长,他不就是第三类人吗?知晓当前社会的教育现状,对教育怀有谦卑、敬畏之心,带领着各校区把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付诸于点滴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推动教育的改变!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以往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体验都围绕着讲课、记笔记、以记忆为基础的测试和分数来展开。学校的各类俱乐部、体育运动,都是高强度学习间隙偶尔能让人喘口气的休息方式,这样以讲课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对真正的学习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只有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况或者新问题,只有让学生对他们认为重要的话题或问题进行研究,只有让学生展开同学之间的互动、活动和项目,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而非短期记忆,才是帮助学生培养重要技能和动力的关键。而这些技能和动力,就是孩子们未来改变人生的法宝。
所以,我很庆幸能够成为山大附中永锋实验学校的一员,在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先进的集团理念引领下,做好一线教师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深知基础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乃至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而不是只会做题、只会考试的工具。我们希望的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做知识的附庸品。我们培养的是思维敏捷、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而不是只会附和、不懂质疑的孩子,我们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认知技能和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磨练孩子的性格,并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为迎接未来做好准备。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更容易成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校又是如何将科技化配套设施变为考试工具的陪衬?过时的教育体制,遏制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的原因,并告诉我们要以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技能为原则,才能实现重塑教育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更有可能走向成功。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具备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技能,更要在大学锻造孩子拥有决定性的人生优势。
未来理想的教育是学生要学会如何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不是等待老师被动灌输知识;要学会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不仅包括口头沟通,还包括正式的书面沟通和公开演讲;与他人建立有效协作,成为团队中的一分子;用创造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标准答案;加强应对风险和压力的能力,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学会成为一名领导者和变革者,而不是一位盲听盲从的追随者;能够正确取舍,做出好决策;学会制定目标,并按照进度完成目标;具有毅力和决心,学会自我驱动;不拘泥于个人得失,放开胸怀,用自己的激情和才华去影响整个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87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