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作文常考题目(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22:26:40
最新初一作文常考题目(三篇)
时间:2022-12-19 22:26:40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作文常考题目篇一

敢问大家对吃月饼有没有什么见解,嗯,从“侦探角度”分析,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在我们作文班,那规矩可多了!先吟诵诗歌,继而“表演”吃月饼,最后才切入正题——吃!

在作文班,每个人都能当一个诗人。而有些诗人真是名不副实、滥竽充数。拿一些盗版货唬弄我们。例如——洪智杰。他竟把“诗仙”李白的《静夜思》稍加修改,拿出来显摆。只见他摇头晃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看明月,低头吃月饼。”潘老师放宽要求,给了他十分之一的月饼,洪智杰拿到月饼,像千年的饿鬼拿到了食物,一把塞到嘴里,我真担心他会不会噎到。这时,我的喉咙里仿佛卡着一块月饼。但他的表情告诉我:“这点月饼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洪智杰从容的走下讲台。

魏思聪也作了一首“无赖”诗:中秋时节吃月饼,老师在此下砒霜。听了这首诗,我想:这样的诗,会拿到月饼才怪呢!但事与愿违,他居然也拿到了一小块!晕! (*+﹏+*)~

诗情画意已过,现在为您呈现的是无厘头喜剧。张敬浩走上讲台,潘老师拿了芝麻大点的月饼屑,像喂鱼似的投放“饵料”。张敬浩像水中的鱼儿想跃出水面争夺食物,看着这情景,同学们风趣的说潘老师在耍猴。潘老师为嘉奖“小猴”,掰了一块月饼,那一份含量可不少呢!只见他伸出“爪子”,夺来月饼。唉,真是个机灵的小猴!

终于轮到吃了,“吝啬”的潘老师将月饼切成八份分给女生。女生们在美食的诱惑下,抛开往日的淑女形象,狼吞虎咽起来,月饼一口就没了,真少~潘老师问我们有没有看见嫦娥,我们异口同声“没有”。我直言不讳的说:“嫦娥在广寒宫吃月饼呢,不来了!”

月饼品尝会结束了,我为大家献上我自己创作的诗歌“中秋佳节思故乡,抬起头儿把月望,师生一起吃月饼,美妙的味道永难忘!”怎么样,还挺押韵的吧。goodbye!

初一作文常考题目篇二

视线中,不时地出现那弯弯的眼,上勾的唇,银铃般的笑声,那笑声萦绕在耳边,久久不能离去……

——题记

春意是暖暖的,新出的柳枝随着春风优雅地舞动着,拨动着水面,奏出一首动听的歌。

今日,母亲们的节日。

无数的孩子穿逐于大街小巷,小手中拿着或捧着几朵或一束的康乃馨,我慢慢地走在大街上,我并不因康乃馨要卖完了而着急。因为我知道,妈妈最喜欢的花是香水百合。

脚步挪动到花店,看到里面喧闹一片,眉头不觉地皱了皱。喜欢安静的我,一向对喧闹是反感的,疾步出去,远离了那令我烦躁的地方。

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这喧闹的城市中,想要内心得到一丝的平静,并不容易吧?

心想,也许在如此特殊的日子里,不会有让我躲清闲的地方吧?

唉?我怎么到这儿了?这个安静得出奇的地方,在这偏僻的小巷,内心不免有了丝慌乱。

“大姐姐,你迷路了吗?”稚嫩的童声倏然传入了我发慌的心,似妈妈的手把那哭闹的孩子安抚般,我的内心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是呀,大姐姐迷路了,小妹妹你能告诉我怎么到达大路上呀?”内心无比讽刺地说着。

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知道道路呢?这样问,不过只是使小妹妹有自尊心罢了。

转过头,细细地观察这个女孩子,两条辫子胡乱地扎在一起,脸似乎很久没有洗过了,眼睛细眯着,嘴角勾出一抹微笑,两只小手扭捏地握在一起。

“我知道的,大姐姐,我带你去!”小妹妹甜甜地说。

我苦笑着,反正自己在这里等人问路也是徒劳,也许跟着小女孩还能走出去呢。

“大姐姐,你喜欢百合吗?”

“喜欢呀!”

“那,大姐姐,你是不是也要为你的妈妈买花呢?”

“是呀!”

不知不觉,走到了大路。

到了花店,我不知怎的,多买了一束给了小女孩,因为,从她的语言中,我知道,那是她希望妈妈在今天这个日子里得到的,那浓浓的爱。

小女孩那细眯的眼睛忽然睁大了,嘴角弯弯的笑了起来。

多么善良、纯洁的微笑呀!

可爱的小女孩!

初一作文常考题目篇三

槐,一般种在村口或庙前,以让外出的游子思忆家乡,魂归故里。

——题记

那是棵槐树,立在村口的槐树。

那棵树立在那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面前还是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还是低矮的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当它身后的老屋还会升起袅袅炊烟时,它就立在那里。

它的枝干粗如碗口,树顶像盛开的繁花一般茂盛,笔直的挺立在村口,向大地撒下一片浓荫的同时也向外出的游子敞开故乡的怀抱。

我就在它葳蕤的枝叶下学会了走路,绕着它粗壮的树干嬉戏长大。它就屹立在我童年的最深处,代表着那时无忧无虑的好时光。

我还记得那时每到傍晚时分,夕舂还未落下,却已见黄昏爬上枝头。袅袅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升起,又在村子上空笼成一片。它就立在这烟雾最前方,立在这炊烟阵阵的乡村风景中。

人们在饭后向它聚拢来。夏日的大蒲扇,冬时的柴火堆,伴着唠家常的话语,消磨着一天最后的光景。它就立在这平淡幸福的烟火气中,立在这闲谈了了的生活风景中。

突然,它就消失了,带着那片风景一同消失在风中。无迹可寻,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水泥房、一条条水泥路、一座座水泥亭。冰冷又丑陋,残酷地淹没了那片欢喜又美好的风景。

它消失了,消失在跨步向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消失在人类极度贪婪地欲望中。可它消失后,人们还能否平淡的消磨饭后的幸福时光,漂泊在外的游子还能否识得魂牵梦萦的故乡?

我不知怎样去谴责令那风景消失的刽子手们,因为无论怎样弥补它也只能立在我的记忆中了。我惋惜、痛惜、可惜他的灰飞烟灭。并时常在梦中幻想:要是能重来……

它就不会再消失了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965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