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家庭养老论文(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23:30:06
热门家庭养老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0-31 23:30:06     小编:紫衣梦

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不偏不倚地看待自己的表现。在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练、表达得当,避免冗长和啰嗦。下面是一些总结的优秀例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家庭养老论文篇一

一、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的现状和问题

终身教育从0岁开始,0~3岁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共计有7000万,其中城市占1090万。其中又有约80%的婴幼儿散居在家庭里。现阶段家庭早期教养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1.专门教养机构和幼托机构缺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不断升温,家长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养,对托儿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他们更愿意把婴幼儿送入专门的教养机构,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教养压力,而且也能保证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指导。而现实是托幼机构设置严重不足,有些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正规的托儿班,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2.家庭教养中普遍重智商,轻情商

在目前的家庭教养中,家长多重视婴幼儿生理发育、保健和智力开发,忽视婴幼儿心理健康保护以及情绪、感情、社会性发展和人格的早期培养。在婴幼儿发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婴幼儿的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卡内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知识和技能,8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这占85%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指的就是情商,情商应该从小培养。事实上很多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许多家长急于追求婴儿向小大人的方向发展,把一个人一生中应当学会的东西都提前学会,带来一系列超前教育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3.家庭隔代教养带来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上有矛盾,从而影响到亲子关系。

二、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问题的成因

1.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局限于3~6岁幼儿教育阶段。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在大部分地区尚未纳入现行的学前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妇联、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街道居民委员会,好像谁都可以管,又谁也管不好。导致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目前,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婴幼儿进入正规的学前托幼机构。

2.现实原因

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年轻的父母没有条件自己带养孩子,而能让家长放心托付婴幼儿的专门的教养机构和托幼机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请保姆带孩子,保姆的薪酬、健康状况和个人素质等,都是婴幼儿父母顾虑的因素。于是,在城市家庭中,多由祖辈承担起照顾婴幼儿的重任。

3.认识观念存在偏差

对早期教养的认识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忽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认为婴幼儿幼而无知,对他们进行教育如同“对牛弹琴”徒劳无益。因此,只重视婴幼儿的吃穿、健康等生活上的问题,忽略了早期教育。二是传统观念认为早期教养应该在幼儿园、托儿所这样的集体教养机构内进行。面对众多家长的需求,一方面现有的托幼园所在容量上与育儿的能力上都无法适应需要,另一方面家庭中良好的教养资源又被闲置。三是社会和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有些幼教机构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婴幼儿实施超前教育。

三、对解决城市婴幼儿家庭教养问题的思考

婴幼儿的早期教养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全民族的未来,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切实抓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尽快制定0~6岁学前教育法规,推动托幼一体化的进程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该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依法保障每个婴幼儿接受早期教养的基本权利。应深化教养体制改革,建立由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机制,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管理一体化格局,将学前教育的法定年龄从3岁向下延伸到0岁,对婴幼儿教养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探索建立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与婴幼儿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

探索建立一种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与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而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并开展适合社区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早教服务模式,如在社区的市民学校、教育学院或综合活动中心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和服务,建立“育儿教室”,成立祖辈家长委员会等,为市民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3.树立科学的早教观念,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在婴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抚育者,也是保健者、研究者和反思者。要让婴幼儿在自由中孕育创造,在尊重中培育自信,在关爱中感受幸福,在和谐中健康成长。

一是重视婴幼儿情感的早期培养。对于婴幼儿的早期需要,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尊重和满足,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爱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社会在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中,这会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更温顺、更自信。

二是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担负起教养责任。在庭教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包括说话、动作、气质、性格、思想方法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婴幼儿。所以父母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形象,是家庭教育中最有效、最重要的教育。首先,母亲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婴幼儿相处。应该抽出时间多陪伴婴幼儿,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关心和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建立与婴幼儿的依恋感。其次,父亲应多参与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关怀,在0~2岁,母爱是婴幼儿成长中的关键因素。但到了2~5岁,父爱的介入成立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亲的重要作用表现为把依恋中的母子分开,以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形式,并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对于有祖辈参与的隔代教养家庭来说,婴幼儿的教养应该以父母对孩子的亲子教养为主,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养只能起辅助和补充作用。

三是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父母应保证每日有1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创设与周围成人接触,与同龄、异龄伙伴活动的机会,感受交往的愉悦。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到及时赞许、适时引导,满足孩子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在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与孩子多讲话,进行沟通交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各个方面满足和开发他们的良好求知欲望和要求,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珍惜孩子的求知欲望,耐心而热情地倾听,认真简要而正确地回答小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幼教连锁大举进沪传统教育将受冲击.新闻晚报,2001.

[2]杨雄里,董奇等.科学与儿童智力发展.1999,4:32.

[3]张民生.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9.

家庭养老论文篇二

收纳空间设计方案需根据人们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个人偏好等差异化需求,对紧凑型住宅的室内空间进行收纳空间的针对性设计,注重安全、科学、环保、视觉效果标准与家居生活品质的提升,即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都要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4]。

3.2保持大空间完整性,注重零散空间使用

在紧凑型收纳空间设计中,非常禁忌将室内的大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小空间,一定要保证室内大空间的完整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紧凑型住宅收纳效率。具体的做法是,在开展收纳空间设计工作之前就对对住宅室内空间实施整体性的平面布局,之后再进行收纳空间设计。

3.3选择功能性强的可变形家具

现在科学技术的成果转换,让我们见到了很多多功能且可变形的家具产品。选择各类收纳功能性很好的折叠容易、用途广泛和移动方便的生活家居用品,就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家居用品的位置和形态,实现一物多用、不受空间局限等的目标。

4多功能可变形的家具在现代紧凑型住宅空间内的运用

在紧凑型住宅中,可利用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家具的空间占有率又是最大的,因此,不仅仅要最大程度的让家具发挥其应具备的作用,更应该注重选择那些功能性很强且可以变形的家具,即满足功能需求,还非常时尚新颖,一物多用,也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4.1根据空间条件转换家具角色

多功能可变性的家具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随时随地根据实际需求和空间条件转换角色,这对空间的节省效果是非常好的,例如可移动茶几,它完全可以很好的游走在茶几本身、小餐桌和床头柜三个角色之间。

4.2节省空间的高效性

节省空间,作为多功能可变形家具的最大特点之一,它可以实现一物多用,例如现在非常常见的很多可折叠沙发,展开以后就是一张感觉很不错的床。对紧凑型住宅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沙发就成为了一个客房。

4.3平添生活的趣味性

紧凑型住宅因为其空间有限,收纳空间设计不好往往在家具堆里会让人感到窒息和压抑。这时候,设计可以从空间的色彩变换来对空间进行调节。比如,墙绘或者零散空间的颜色搭配等。另外,一些多功能家具,功能很多,且极具创意,在解决空间问题的同时为生活平添了许多趣味性。

5结束语

紧凑型住宅建筑面积小,室内空间紧凑,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家居品质的降低。相反,紧凑小户型住宅因为其具有经济性和可以进行各种“diy”的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年强人的青睐。通过收纳空间设计,结合人们各自的差异化需求,对空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即可构建了一个创意性和实用性十足的家居环境,提升空间综合利用率的同时,还丰富了视觉效果,从各方面提升了家居生活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徐威.紧凑型住宅收纳空间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2]紧凑型住宅收纳空间及收纳家具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0,(4):42~43.

[3]邱素芳.基于低碳理念的紧凑型住宅室内空间增值设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5.

[4]赵泳林,王逢瑚.小户型住宅室内收纳空间设计分析[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39(5):34~37.

家庭养老论文篇三

摘要: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最早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马上或者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更为严峻地面临着经济、精神、照料等诸多养老问题。我国独生子女大多是“政策性”独生子女,国家应当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给予经济、政策支持,同时,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个人养老应当共同成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本文指出可以通过国家养老保障计划、异地就医制度、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等途径解决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

关键词:独生子女;养老;责任;路径

自1980年我国提出“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我国城市中出生了数量庞大的“政策性”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引起了城市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的父母在老年之后面临着赡养、照顾等一系列特殊的问题。1976年至1985年这中出生的独生子女,被称作第一代独生子女。截至今年,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成长到26至36岁之间,他们的父母正在或者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计划生育政策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影响

1、计划生育政策促使我国老龄化加速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预计到,老年人口将约占总人口的1/6,2025年将占1/5,2050年将占到1/3。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完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的数量在总人口数量中的比重不断加大。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尤其是我国城市生育水平显著下降,我国低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加速了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庞大的养老需求对子女、家庭、社会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计划生育政策引起我国家庭结构变化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变成核心家庭,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核心化。民政部及中国老龄委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49.7%。独生子女成家之后大部分选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还有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从上大学开始就长年不在父母身边,“中年空巢”成为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现实。当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之后,会成为大量的城市“空巢”家庭,这对其父母老年阶段的生活和保障产生很大的影响。

3、计划生育政策增加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家立业,“421”家庭是许多“双独家庭”的真实写照,两个独生子女成家之后面临着四个老人的赡养和一个孩子的抚养,“8421”家庭在大城市中也不少见。子女对老人的照顾包括了经济供养、生活照顾、精神慰藉,这些方面都需要独生子女大量的感情、精力及金钱付出,同时赡养多位老人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压力重重。特别是当老人生病失能之后,巨大经济和精力的压力更让独生子女难以承受。加之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独生子女在异地就业后,对老人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更是少之又少。

二、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责任分析

1、国家责任

我国城市中的独生子女大多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政策性”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为了国家的发展放弃了自己的生育权力,国家有责任帮助家庭由于计划生育而可能面临的养老困境。我国有一些省市已经开始对独生子女家庭以发放养老补贴为主要形式的尝试。如6月1日上海市修订实施的《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中规定:“持有光荣证的上海市户籍公民女年满55周岁或者男年满60周岁的,给予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5000元。”6月1日郑州市实施的《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生育补贴办法》规定:“对年满60周岁、符合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的领证独生子女父母和农村计生双女父母,在规定的基础养老金基础上,再给予每人每月40元计划生育养老补贴。”这些补贴保障力度较小,并且限制只有已经参加养老保险的独生子女父母才可以享受,远远不足以满足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需求。

2、家庭责任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我国《宪法》、《婚姻法》等多部法律都肯定了家庭养老的法律地位和子女要对父母履行赡养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子女对于老人的心理慰藉是其他养老方式难以实现的。子女在照顾老人时,也有一定的优势,如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由于对父母的爱照顾格外尽心尽力。但是独生子女能够提供给父母的养老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独生子女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多,平均到每位老人身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很有限。二是因为独生子女不在父母身边,很难对父母进行日常生活的照顾。因此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照顾的缺位是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主要困境。

3、个人责任

我们不应当把老年人看做没有自理能力、没有经济收入、完全需要他人照顾的人群。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在步入老年之后最初若干年里都是健康的、能够自立生活的。社会学中把老年分为老年初期和老年后期,处于老年初期的老人身体基本健康、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不需要有人经常在身边照料,子女可以以提供精神慰藉为主。还有部分城市老人在退休之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这种选择既填补了老人退休之后的心理空缺,又成为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从经济上来说,城市老年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工作的,退休之后有固定的养老金,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是完全足够的,甚至有些老人还会接济处于供养孩子阶段的子女。因此在老年初期,身体健康的独生子女父母有能力依靠自己来满足自身的基本养老需求。

4、社会养老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国家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必然较长时期处于“低标准、广覆盖”的水平,家庭保障的功能在逐步弱化,个人的自我保障也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化养老服务必然会养老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化养老包括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基本模式。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低价购买或免费获得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如送饭、陪护、洗衣、康复训练等,它保障了老年人在熟悉环境中养老的心理需求和保持原来人际圈的社交需求。机构养老是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居住,获得护理、食宿等服务,需要交纳规定的费用。机构中设施较为完善,服务更具有专业化,能够满足老人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需求。全国老龄办的调研结果显示,85%以上的老年人有居家养老的意愿。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愿意进入到机构中养老。

三、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路径分析

1、实行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经济保障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补贴,加大现行省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补贴的力度。采取一次性补贴和长期补贴相结合的形式,既给予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的奖励,又能使其长期生活受到保障。根据不同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状况进行差别补贴,将独生子女就业与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有养老金或退休工资等因素作为差别补贴的依据。根据城市物价水平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补贴进行动态调整,保障独生子女父母的基本生活水平。对独生子女家庭成员收入进行税收减免,减轻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

2、建立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对积极推进医保异地就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制度主要包括刷卡就医和即时结算。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实现参保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异地刷卡就诊和购药。其次,建立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缓解参保人异地就医的医疗费用个人垫付时间长、负担重的问题。这将从根本上保障独生子女的父母跟随异地就业的子女进行异地养老时看病就医方的方便快捷。

3、加快社区居家养老配套建设

各级政府要重视和促进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并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筹集方式。在社区中配置老年服务和娱乐设施,如建设多功能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娱乐中心、老年图书馆等。进行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创办医疗服务机构,如老年护理中心、家庭保健指导机构等,满足老年人小病和保健康复的需求。积极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和老年人照顾服务业,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提倡社区互助养老,鼓励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去帮助其他老年人,累计服务时间,在他们年老后也能够获得相应时间的免费服务。

4、完善养老机构服务体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并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服务监管,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完善养老机构的设施,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老年建筑规范设计手册》要求设计建造养老机构,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增加具有护理、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数量,加强培训和考核,保证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意识,关注老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多组织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针对老年人年龄特点设立特殊的老年人照顾服务,如老年痴呆症患者服务等。

5、加强独生子女养老责任

加强独生子女的“孝观念”,明确其对于老人的赡养义务,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养老观念的变化不应改变子女对于老人的关心和支持。独生子女应当给予老人经济上应该力所能及的供养,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鼓励独生子女尽可能与其父母就近居住,政府可以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如买房补贴或租房补贴。如果独生子女与父母距离确实较远,鼓励子女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常回家看看,从精神上给予父母寄托和慰藉。

6、强化独生子女父母自主养老观念

独生子女父母可以通过锻炼、保健、娱乐活动、业余爱好等方式保持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延长自己的健康年龄;有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可以再就业,充实老年生活、获得自我价值,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和精神依赖。

参考文献:

[1]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5).

[2]乐章,陈璇,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

[3]石燕:关于我国独生子女养老经济负担的调查研究—以镇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10).

家庭养老论文篇四

摘要:建筑的目的在于空间的表达形式,而室内空间设计的本质在于形态创作中的精神构建。20世纪建筑大师赖特将这点在他的建筑及建筑理论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其中,有机建筑理论阐明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关联性,强调以“人”作为衡量尺度,构造建筑空间及内部细节的形式特点,充分体现出建筑的本质是以“人”为溯源。本文则结合有机建筑空间的实例,分析具有人文情怀的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并探究当下住宅空间设计的全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有机建筑;人文情怀;住宅空间

在整个19世纪都被工业时代包围的情况下,机器的利用使时代的脚步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成为建筑师们的“新宠”。随时代更替潮流爆发的新艺术运动影响着所有建筑师的思潮,赖特也不例外。但他并不像威廉莫里斯那样排斥机器的“入侵”,也不像柯布西耶那样迷恋。而是在沙利文的影响下逐步探求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建筑形式。20世纪初,赖特在对建筑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后首次表露有关“有机建筑理论”的相关内容。

一、有机建筑理论从“形”到“人”的发展

1、形式的“功能”

有机建筑理论的形成出自于赖特对建筑形式的深刻理解和辩证思维,正因他独特的理念,才对折中主义抗争,对国际主义排斥。建筑形式被赖特形容为是附有“诗意”的。因为它是一种自然的艺术,是模拟自然,忠于自然的。草原式住宅以单纯,水平的低矮造型展示了美国中西部草原的广阔,这就是对自然的表达。然而,能让建筑本身的形式融入自然必不可少的还有材料的天然性的表现。建筑本身对材料的应用就非常固定,将材料展现真实的意义,无非是为建筑本身增加创新点。西塔理森被称为“沙漠方舟”,其最匠心独运的就是大量的使用当地的红木做房屋结构,将木材与帆布,山石结合,不仅使建筑形式契合沙漠氛围,连室内都呈现出独特的韵味。木材是赖特怜惜的材料,因为他说过,木材是最有“人情味”的,人是最愿意亲近木材,抚摸木材的。有机建筑理论所表达的形式自然并不只是单一的表现外在,对于整体性,内在关联性及人文性更是深刻。

2、功能的“形式”

建筑本质的表现是其内部空间的利用,为人所用的空间结构及具有精神依托的构建。著名的有机建筑理论家赛维曾表示:“关于赖特的唯一现实的讨论焦点是他的空间观念。”在他提出的建筑语言中,即反对透视的三度,传统方盒子建筑的解体,空间的连续性和时间化,以及建筑内外部与环境的统一。这些见解在有机建筑空间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威立茨住宅是第一个较为成熟体现赖特建筑理论的住宅。十字形平面使住宅与外部环境相联系,内部壁炉位于空间中央成为视觉中心,凝聚着美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空间也由此散发开来,延展,平伸,连贯的空间线条展示出空间的连贯性与整体性。赖特曾认为有机建筑就是一种生物,生存的意义在于简单的内在与更符合本质的目的性。建筑空间的形式可以摆脱几何,造型,材料的束缚,将对人的关怀提高到重要的位置,空间便更具有逻辑性。从有机建筑理论来看,建筑的形式,技术等都依托于人类精神,文化本质,性情以及最为基本的物质条件做根本的目的要求。

3、为“人”的功能与形式

由外至内的形式与功能固然有其必意,而赖特早期受沙利文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便认为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才能作为建筑整体性的基础概念,也就是对室内外的考究。赖特曾说:“我们称之为建筑的这类房屋就是人的情感所创造的伟大而且和谐的富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其本质是认为建筑是人类精神层次的表达。对于住宅建筑的内部空间更是从人类内心深处出发,无论是文化,家庭概念,生活情趣,均能体现出几何构造是精神构造的出口,形式。考夫曼住宅的光环不仅仅停留在与环境的整体性的融合上,更珍贵的义在于内外空间的一致性,以及室内对人文情怀的表达。住宅室内一贯是低矮延伸的连续性构造,壁炉作为整个空间的“凝聚力”,由一些天然的岩石从地面延展出来,作为壁炉的屏障。空间的整个色调呈现出暖意,墙壁用石材的真实性作为独特的装饰元素。家具造型简洁,并大部分呈现出木材本质的“人情味”。楼梯的层次间被赖特设置成为书架,层层递增的书本,更增加了室内的精神气息。与其说是书架增加了室内的文化气韵,不如说它是赖特对住宅室内空间中对“人”的一种思考,带动和提升。在有机建筑理论中,空间内外的交流必然重要,然而那多出的一份人文情怀是其不能割舍也是最打动人心的。

二、有机建筑具有人文情怀的室内空间

1、“活”出来的室内空间

“有机”之美的魅力在于赖特将建筑看做是有生命的自然体,属于人类模仿自然的一部分,它和生物有着相同的生命韵律,是不断生长发展的。而自然便是承接着一切的载体。在有机建筑理论中,赖特更注重的是对自然的理解与臣服。他曾说过:“我所用的自然这个词应被理解为活的原理,它形成和创造了事物的外观,说明了这些外观出现的原因和本质。正因为自然本质的,天然的,内在的作用,我们面前才会有变幻无穷的形式和特征。”这种内在的作用被理解为“内部自然”,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结构空间决定着建筑外在的形态。在许多得定义为有机建筑的作品中,“内部自然”追求的首先从结构形态表现出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可塑性为基准。室内空间连贯成一整体,表现出结构的关联性,革除梁柱各自称重的独立体系,改为连续构件受力的特点。从20世纪开始打破方盒子的传统空间造型开始,连续空间就是代表着有机建筑对内部自然的思考。然而,从结构趋于自然的同时,对材料“本性”的利用,也是体现有机之美的`重点。基于泛神论自然观念影响的赖特决定了他对材料天然性的尊重。室内空间中对的材料表现,将人工材料与天然材料加以结合,展现其色彩,纹理,形态的线条,这不仅是天然的装饰,更是对自然的贴合。

2、有“个性”的室内空间

赖特在最早发表的六条有机建筑理论中提出:“正如有许多民族一样,也应有许多多样式的房间,像有许多不同的个性一样。一个有个性的人(谁没个性呢?)有权在自己的环境中表现自己。”对于“个性”的理解,在有机建筑中有着明确的答案。赖特早期的建筑室内就明显突出了对人文性的体现,“壁炉”作为美国人家庭观念的精神寄托,在民族性的高度上似乎太过牵强,但在家庭观念上的确是人心灵的依托。住宅空间本身就寄存着每个人内心对家庭不同的情感,精神生活的依存。赖特的有机建筑也在努力的寻求自己的本土的文化特色,励志改变美国住宅,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文化。因此,在住宅中能够表达家庭情感,民族特性的空间才是人们所需要的,有居住者文化体现的空间,更容易使人有情感的寄托。

三、有机建筑理论对住宅空间设计中人文情怀的影响

1、室内格局的自由性

在住宅室内中,简洁的空间布局是基于人们作息休息的良好选择。所谓的简洁,并不是体现空间的单一化和空洞性,而是将一切不协调的东西清除,形成总体的空间,对于局部空间的分隔,如起居室等,用于一些处理手法从中自然的划分,完全体现空间格局的自由形式。所以,以尽可能少的房间去满足我们的生活,仔细推敲房间的组合,使舒适,有效与美观相结合。空间格局的自由搭配完全可以体现出居住者的个人思想在生活中,人文个性的突出也将是住宅空间设计的趋势。

2、布置陈设的整体性

居于有机建筑理论中对装饰效果的提出,住宅内的整体装饰与空间风格一致或是更为简洁反倒是最好的效果。家具是最能代表室内风格的,最令人舒适,满意的房间无疑是空间整体与家具风格相一致。空间布置陈设的整体性趋于整个住宅的室内风格,是设计整体的一部分,也是人对物质乃至精神情感的依托。

3、装饰色彩的柔和性

与贴合自然的装饰风格一样,在室内色彩的选择上必须要符合居住习惯。赖特主张室内色彩应道自然环境中去寻找。使用柔和,温暖,舒适的色调,更能舒顺人心,是多数人适合身心活动的暖色调。然而,如今更多的室内装饰风格的出现,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新奇,甚至古怪的色彩搭配。对于当下住宅中,更多的应该考虑在繁华世俗的循规蹈矩下,回归简单,内在本质的室内空间中才是最能满足人类需求的。

4、室内材料的天然性

在“内部自然”的原则中,材料的天热性利用是重点。突出材料的本性,使之与设计密切的契合。在设计中完全可以显露砖,石灰,木材本来的面目,它们都是与自然相依的。以今天的眼光看,材料除了尽可能的表现其本质外,在特定的环境,选择适合其环境需求的材料同样重要。按材料的特性去使用它们,每一种材料都意味着一种新的形式。同时,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创新发展,人工材料与传统材料同样重要。如今,材料正确运用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视觉的领域而直接影响着心灵的感受。

5、空间文化的民族性

住宅空间的室内设计也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地变换着,更多的风格涌入设计浪潮。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追求。然而,最本质的内容是不容易被丢弃和遗忘的。不同的种族,民族居住文化都是不同的,在多元化的今天,一种风格是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的,但是在新文化入侵的同时,最本质的思想应是主要的设计思潮。坚持在住宅室内空间中体现本民族特色是不现实的,但是能形成一种简洁又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特点,也是对文化的体现。人的精神依托都是建立在自己独特文化基础之上的,贴合人文情怀的空间设计,不可能丢弃民族文化。

四、住宅设计对有机建筑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赖特曾说过:“形成有机建筑有三种契机,从内到外的整体性,材料的特性以及人的本性。”这3种契机给予新的建筑师指导原则和良好机会。建筑是服务于人的,而又是创造建筑的,对于住宅空间的设计更贴切于人的本性。对于我们所创造的多元化空间来说,生态环保都是首当其冲应该注意的问题。住宅通过高科技手段,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全面打造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室内空间,通过更为环保的装修过程与材料的结合,创造多元的,健康生态的室内空间。尽可能的多利用再生资源与环保材料,让住宅空间在现代技术条件的带动下,成为贴近自然,健康生态,也更贴近人心的有利空间。科技带来的时代进步,使设计方式,手法以及材料的选择上等等都不再拘泥,多样性带来的便捷和方便更是对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和重视。千篇一律,忽略功能,模仿造作的设计风格的年代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更注重生活品质,人文情怀与规律的住宅空间设计才是主流。

五、总结

住宅空间作为精神构建的主要依托,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文情怀表达的同时更要求精神思想与文化的统一。有机建筑理论强调建筑整体性与“内部自然”由内而外的准则,重视人文与建筑整体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人作为设计的衡量尺度,从整体内外环境到室内细节装饰,材料,色彩都以人的需求为基准,极力构建符合人文情怀的居住空间。当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应该将有机建筑理论与住宅室内设计相结合,创造出高品质,高情怀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项秉仁.国外著名丛书---赖特[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92

[2]张丽安.弗兰克劳埃德赖特[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

[4]张广敏,赖特与贺林的有机建筑理论与形态解构.[j].先锋论坛,

家庭养老论文篇五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众多国家共同面临的同一问题,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并以每年3.3%的速度递增。据统计,截止20,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5%。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庞大的人口基数致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而老年人住宅空间环境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住宅空间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一、老年人的基本特征

(一)生理特征

进入老年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皮肤松弛,失去弹性变得不敏感;记忆力减退,视力、听力下降,影响日常交流,对外界刺激反应比较迟钝;骨骼钙质流失,关节活动不灵活,容易摔倒,上下台阶比较吃力,坐着站起变得更加困难;排泄次数增加,需频繁往返卫生间……这些变化导致老年人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给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二)心理特征

生理上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变对老年人的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老年人行动不便,社会活动也逐渐变少,加之子女工作压力大,和老人缺乏沟通,都易使老年人焦虑不安,产生孤独和空虚之感。长时间的独处,与社会的脱节,也容易造成老年人的情绪不稳定,变得急躁易怒、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

二、老年人家庭养老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家庭养老”模式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只占很少一部分。选择家庭养老的老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子孙同堂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们希望子孙环绕,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邻居和环境。家庭养老符合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减免了高额的机构养老的费用,更满足了供养双方精神上的相互慰藉。然而现在大部分老年人的住宅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设计,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家具摆放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全、长期缺乏维护、缺少无障碍设计、医疗服务跟不上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切实需要,延长老年人独立生活的时间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老年人住宅空间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

安全性是老年人住宅室内设计的重中之重,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对周围环境的应变能力变弱,特别容易发生意外。视觉的退化会使老年人分辨不出细小的物品,色彩的感知度降低;听觉的衰退致使老人听不到或听不清门铃声、电话声、燃气报警声;嗅觉、味觉的不敏感,使他们难以觉察有害的气味、变质的食物……这些都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所以在进行老年人住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特征,遵循人体工程学和无障碍设计的准则,为老年人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生话环境。

(二)健康性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弱,因此设计良好的住宅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老年人的住宅要阳光充足、通风顺畅,适当的绿化会让人心情舒畅。室内的装修材料要精心挑选,保证安全、低辐射、甲醛含量少,装修尽量简化,不需要复杂的造型设计,保证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三)适用性

老年人的住宅应从老人自身的健康状况出发去进行设计,满足老人对居住空间的特殊需求。其中包括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对家具的摆放、样式、大小高低的要求,对储藏空间的偏好,对电气设备的要求等,都应以适合、方便老人的使用为原则,提高老年人的自立、自理能力。同时还要兼顾子女及护理人员的需要,方便就近照顾,以及为老人日后的看护留有一定的变化空间。

四、老年人住宅空间设计要点

(一)地面

地面注意要防滑、平整、易打理。老年人行动不便,地面铺设要平整,最好不要有台阶、坡度,防止绊倒。客厅、卧室可选用木地板或柔软的塑胶地面,脚感较好,还可以保障老人的安全。厨房、卫生间和浴室可选用防滑耐污的瓷砖,即便有水时也不易打滑,并且易于擦拭。如果室内有楼梯,台阶边缘需设防滑条,楼梯踏步选用的材料要防滑、易于辨识,防止老年人踏空事件。

(二)墙面

墙面造型要尽量简化,不做突出的造型,墙体阳角最好处理成圆角,避免老年人行走时发生擦伤事件。墙面的材料要安全无毒,色彩可选用柔和淡雅的色调,不宜过多、过于鲜艳,避免给老人造成眼花缭乱的感觉。可选择明度较高的暖色,保证住宅空间的亮度,易于老年人辨识。

(三)家具

在进行家具摆放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尽量集中、稳定,不要摆放过多的家具,为老年人的行走和轮椅的回旋留有充足的空间,保证顺利通行。家具的布置要适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大小、高低、软硬等要方便老人使用。家具的样式以简洁实用为主,避免带尖角的造型,不易过高,要方便老人取放物品。厨房和卫生间的家具还要多考虑无障碍设计,如厨房的吊柜下方可加设中柜,保证老人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取到日常用品。洗涤台、灶台以及卫生间洗面台下方最好留空或向里凹进,以便轮椅接近或方便老年人坐姿操作。

(四)照明

由于老年人视力的衰退,对光的感觉变弱、明暗的适应能力和色彩的辨别能力下降,因此对于灯光的要求更高,我们可以通过照明设计来改善老人视力衰退带来的影响。1.整体照明首先,室内整体灯光的照度要比年轻人的室内高一些,才能满足老年人正常活动的需求。其次,各空间灯光的强度要均衡,明暗的差别不要过大,使老年人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空间的光环境。再次,尽量不要选择有色光的光源,这样更有利于老人对室内色彩的分辨。2.局部照明为了老年人在室内的安全和方便,可在局部地方配置照明灯具。如卧室和走廊可设置小夜灯,便于夜晚老人起夜;厨房吊柜下方可设置几盏小射灯,方便老人在橱柜台面上的操作。

(五)开关、插座

开关的位置要明显,电路不宜过多,避免老年人将按键弄混淆。开关的安装高度要兼顾一般老年人和坐轮椅的老人,通常距地面1100-1200mm。走廊和卧室的开关易安装成双控开关,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插座的高度要根据使用情况来定,尽量避免让老人弯腰或点脚。一般高度为400-600mm,床头柜和电视柜旁的插座置于台面上方会更方便使用。卫生间的插座根据用途不同设置的高度差异较大,一般会在洗面池旁安装一个防水插座,方便老人使用电吹风、刮胡刀等,另外马桶旁边最好要预留一个智能座便器的插座位置。厨房有大量的小电器,可根据小电器的摆放位置就近提供方便使用的插座,但是也不宜设置过多。

(六)其他

1.安全扶手安全扶手对于老年人住宅来说非常重要,老年人行动不便,很多时候都需要扶手的协助来完成行走、起立、转身等动作。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在相应的位置加设扶手,高度一般在800-900mm,和墙壁的间距保持在40-60mm,扶手的末端朝向地面或者墙壁。卫生间是老人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在座便器的侧墙上需安装l型扶手,保证老人坐下、站起时的安全。洗面盆、浴盆或淋浴的两侧,可在墙上安装安全扶手,方便老人借力。另外,还可以在淋浴区设置可折叠的淋浴凳,让老人可以坐姿洗浴。

2.门老年人住宅中门的宽度应适当增加,不得小于850mm,要确保行动不便的老人和轮椅等护理器械能顺利通过。条件允许的话室内的门可采用推拉门,并将下部轨道嵌入地面,或安装在顶棚,以避免地面产生高差而影响老年人通行。卫生间的门应设向外开启的平开门或推拉门,以便老人在卫生间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施救。卧室的门最好能带观察窗,可以随时观察到老人的状况。门把手不要选择球形的,因为球形把手对于抓握能力较弱的老年人来说不容易开启,可以使用杆式的,方便用力。

3.呼叫按钮在卫生间座便器旁边、卧室床头应安装呼叫按钮,使老人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够发出求救信号,及时得到救助。五、结语良好的住宅环境有利于老年人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增强老年人的自立能力。我们应尽可能地改善老年人的住宅空间环境,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日常活动,能够长时间地做到全部或者部分生活自理。通过对住宅空间的精心设计,从而满足不同特征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提高中国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家庭养老论文篇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家庭养老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养老方式。作为一个具有华夏民族传统家庭观念的国家,家庭养老在我国尤其重要。本文将从关注老人的健康、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加强沟通交流、营造活跃的氛围和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总结和分享家庭养老的心得体会。

首先,关注老人的健康是家庭养老的首要任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普遍较为脆弱,各种疾病和不适常常困扰着他们。因此,家庭养老应该注重老人的健康护理。在饮食方面,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膳食。比如,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减少盐分和糖分的摄入。在户外活动方面,可以带老人适度地参加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太极等。此外,还要定期陪老人到医院体检和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其次,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对于老人的幸福感尤为关键。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首先,要给老人打造一个宽敞明亮的居住空间。保持室内的通风和采光,并且合理布置家具,以方便老人的起居活动。其次,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整洁和卫生,定期清洁房间和更换床上用品,以防止细菌滋生。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老人的生活空间内增加一些老年人常用的便利设施,比如扶手椅、护理床等,以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质。

第三,家庭养老需要加强沟通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沟通困难等问题。在这个时候,家人们要有耐心和关爱,尽量与老人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在家庭中的价值和地位。我们可以利用家庭聚餐的时间,分享和讨论一些话题,比如家庭的喜事和悲事、老人小时候的故事等等,以激发老人的兴趣和参与感。此外,我们还可以给老人讲述一些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让他们与外界保持联系,增加他们的交流机会。

第四,家庭养老要营造活跃的氛围。老年人在居住家庭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可以帮助老人报名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比如唱歌、舞蹈、书法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老人学习一些新技能或者兴趣爱好,如学习电脑、摄影等。这不仅可以增加老人的社交活动,还有助于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最后,家庭养老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华夏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家庭养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让老人参与到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中,如中国画、剪纸、酿酒、包饺子等。这不仅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让我们一代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总之,家庭养老是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它涵盖了关注老人的健康、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加强沟通交流、营造活跃的氛围和传承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给老人提供一个优质、舒适和有意义的晚年生活,同时也能够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幸福。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家庭养老中为我们的父母奉献出最真挚的关爱和尊重。

家庭养老论文篇七

一、我国社会迅速发展,家庭物质条件改善明显,然而,大部分家长过于重视文化教育,却缺乏心理教育方面的意识和知识,导致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1、过高期望形成心理重压。

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其寄予的期望值会比多个孩子的家庭普遍要高,本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望子成龙”的观念,加上只有一个孩子,自然就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更成功,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地位,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于是,家长对孩子创造一切好条件来帮助他们成为人生赢家,给其最好的物质条件,为其争取最好的教育条件,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有些家长甚至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也加诸于孩子身上,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心理情感需求和承受能力,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可是家长却没有及时关注到这个问题。

2.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不良心理习惯。

过于专制严厉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胆小怯弱的心理习惯,但是内心深处却也有深深的叛逆心理。通常这种父母都比较强势,有些在社会上比较成功,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将自己成功的社会经验传授给孩子,而忽视了孩子的客观心理要求。过于专制严厉的家庭教育,剥夺了孩子的自由选择权,也压制了孩子的表达权,使得孩子默默承受和服从,从而堵塞了孩子心理情感表达和疏导的通道,损害其心理健康,很容易造成压抑,叛逆,懦弱,仇恨等心理问题。(2)过于骄纵放任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自私,缺乏勇气,任性等心理习惯,即使这样,这种孩子心理依旧可能会感到孤独。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二代独生子女,整个家庭就围着一个还转,一切顺从孩子的意思,给孩子吃穿用都是最好的,几乎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甚至把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从儿童到以后学习,工作和成家立业的事情都给规划好了,家长几乎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生怕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懂得尊重,不懂得感恩,心态上唯我独尊,无法跟同龄孩子正常交往,实际上也是心理孤独。

3.家长缺乏必要的心理教育意识和知识。

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家庭,除非其长辈(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本身从事与儿童教育相关的工作,否则大部分家长都不太重视对儿童的心理教育,一方面是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毕竟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儿童的心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很多家长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尽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也无法更好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引导者和执行者,既然家长没有意识和能力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就不奇怪了。

二、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解析

由于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问题,大部分独生子女会呈现出独立意识不强,叛逆心理重,性格不太合群等心理特征,不过其思维较为独立,不少人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对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进行解析,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从而提出有效的心理教育建议。

1、富有自尊心,接受挫折的能力差,对负面评价比较敏感。

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核心,自然受到万千宠爱,得到的表扬要远远多于批评,因此其自尊心特别强,然而由于缺乏社会真实历练,所以对社会竞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一旦遭遇挫折,就很容易灰心丧气,抗挫折的能力较差,并且无法忍受和理性对待负面评价。

2.缺乏独立性,对家庭和父母过度依赖。

家长为了保护孩子成长,很多事情都会为孩子代劳,不让孩子去面对那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这就使得不少独生子女没有机会去单独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有较强孤僻性和脆弱性。

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在家中缺乏跟差不大的亲人亲密交流的机会,因此心理会感到孤独,即使有邻居间的'小伙伴,但是其亲密程度和交往时间跟兄弟姐妹还是没法比的。此外,父母长辈等忙于工作,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独生子女成长,因此也增加了其孤独感,久之就容易造成孤僻心理。

4.容易产生逆反与任性心理。

独生子女家庭中,一个孩子就是唯一的希望,不少家长为了让唯一的希望在未来的社会更加成功,更有竞争力,通常会给其无法承受的压力和爱,具体表现为喜欢给他们安排好一切,用严格标准来强制孩子执行,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形成,叛逆心理更重。而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宠溺也很容易把孩子养成任性的性格,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呵护,缺乏对别人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更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忽视别人的看法,也不会去顾及别人的感受,任性而为。

三、独生子女家庭心理教育对策与建议

独生子女群体最终要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流。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对于独生子女的心理教育也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将来走向社会独生子女群体才能逐步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公民。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心理教育问题,要从孩子本身的心理特征出发,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情感要求。

1、要尊重生命规律,从孩子心理特征出发来进行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们有着自己的生命规律,父母要尊重这种成长的生命规律,不要去勉强孩子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不要试图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改造孩子。父母要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喜好与心理特征,然后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合理的引导。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爱好不一样,心理特质和需求也不一样,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做的就是承认这种个性特征,尊重这些差异化的特点,不给孩子提过分的要求,不给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千万不要试图培养完美的孩子,而应该把目标定位在身心健康上。

2.培养孩子的勇气与独立性。

现代教育强调体验,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去勇敢尝试,勇于体验,放开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去自主学习和玩耍。独生子女吃苦的机会少,因此更要培养孩子乐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勇气,这样孩子以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只有经历过意志的磨练,通过困难的考验,孩子才会培养坚持意识,面对困难才不会那么容易崩溃,而会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3.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学会交流与合作。

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成为家庭的中心,而父母长辈为了宠爱孩子,在很多时候都会顺从孩子的意思。这样的生活形成习惯之后,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自私利己的心态,从而不懂得如何与人分享,这对于其以后跟其他人相处时极为不利的。作为父母,应该多教育和鼓励孩子学会和家人,和小朋友分享东西,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分享自己的心情等。这样他们才能交到更多适龄的朋友,也有利于培养起未来适应社会的品质。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迅速了解和学习其余孩子的特长,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合作的心理意识。这种分享和合作的快乐,更有成就感,而且有助于消除独生子女的心理孤独感。

独生子女的家庭心理教育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这些问题关系着整个家庭的幸福发展。对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不仅仅要给她们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他们的心理需求,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成人,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培养孩子乐于分享、勇敢诚实、谦虚友爱、讲究信誉、重视承诺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全发展。

家庭养老论文篇八

伴随着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87%,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了1.87%。其中,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由老年独居户和老年夫妇共同居住户构成的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为31.77%,比20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了8.94%。

一、城市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模式

养老模式是指养老经济供给、养老服务来源及养老地点上所具有的特征与存在形式。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生活在家中,由家庭成员(如配偶或子女)提供养老资金和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是老年人生活在养老机构中,由家庭、政府或社会提供养老资金,由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是老年人生活在家中,由家庭、政府或社会提供养老资金,由社区提供养老服务。

二、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中的互助服务

互助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思想,在儒家的大同思想中早有体现。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提到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鳄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以看作是我国古代互助养老的思想渊源。

(一)搭伴养老

搭伴养老的实质是男女互助,具体是指男女老人在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生活在一起,实现晚年相互照料的一种生活方式。搭伴养老既是一种准婚姻模式,也是一种养老模式。由于财产制度、亲子关系、社会政策等方面的障碍,老年再婚之路困难重重。

(二)轻老互助

轻老互助是指年纪较年轻的低龄老人与年纪较年长的高龄老人结成互助小组,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方面的帮助;而等到低龄老人成为高龄老人之时,再与比他更年轻的低龄老人结成互助小组,接受下一代的低龄老人为其提供的养老方面的帮助。如此代代循环,成为一种可持续的互助养老形式。

(三)精英与大众互助

精英与大众互助是指精英老人和大众老人结成互助小组,精英老人带动大众老人,大众老人支持精英老人,实现养老过程中的互动与互助。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祟托认为,精英“就是那类在自己的活动领域中具有最高指数的人”。

(四)邻里互助

邻里互助是指在空间距离上住得比较近的几家老年人结成互助小组,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相扶相携,共同面对和解决养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大都腿脚不便,活动区域相当有限,基本限定在以自家为中心的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因此,距离自己最近的人往往是自己最常交往的对象,也是最能在第一时间给予自己帮助的人。

三、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中的智能服务

1991年,美国麻省理土学院的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人类从此步入了一个“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高科技时代。物联网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一)生理指标监测

进入老龄阶段以后,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开始偏离正常水平,机体自身对致病因子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随之减弱,整个机体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之上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智能服务,首先就要对空巢老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以防止身体健康意外状况的发生。为此,可以通过将体温、血压、心率、心电、血糖等传感器植入老年人可穿戴的服装、腕表中,对空巢老人的各项主要生理参数进行随时随地地监测,同时将传感器连接到zigbee模块,形成生理指标监测感知节点,将监测到的各项生理参数通过无线网络发射到智能养老平台网关中的zigbee协调器。zigbee协调器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节点相连接,构成一个星形结构内部网络,并可通过internet实现与外网的通信。

(二)人身安全监护

由于老年人身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呈现出不断衰退的趋势,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随之降低,对危机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随之钝化。例如,老年人极易发生跌倒,可以在空巢老人穿戴的衣服、鞋子里植入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及脚底压力传感器等跌倒传感设备,并将各种跌倒传感设备与zigbee模块进行连接,生成意外跌倒检测感知节点(霍宏伟、张宏科,)。各种跌倒传感设备将采集到的空巢老人意外跌倒数据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射到zigbee协调器,并通过以太网卡及gsm/gprs模块将相关信息发送到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实现对空巢老人意外跌倒的实时监护。智能养老平台一旦发现空巢老人有意外跌倒现象发生,立刻通过gps/agps进行定位,并联系相关人员前往提供帮助或救护。由于一人独居或仅与老年配偶共同居住,空巢老人在家中也极易发生各种人身意外。因此,可以在门口的对讲机内植入摄像头和语音芯片等图像和声音传感器,并与zigbee模块相连接生成可视对讲感知节点,采集来访者的图像和语音信息,方便空巢老人通过以上信息对访客进行识别,确认熟悉或安全后再为其开门。在房屋内部的不同角度、位置可以植入相应的意外发生传感器,如厨房植入可燃气体传感器、浴室植入水温传感器、房间植入温度湿度传感器、门窗植入玻璃破碎传感器、地板植入跌倒传感器、床边植入坠床传感器等,此外还有幕帘式红外防盗探测器和火灾探测器等自动报警系统,并将以上传感器与zigbee模块相连接,形成相应的意外感知节点,采集空巢老人的意外发生数据信息,通过zigbee协调器发送到智能终端,实现对空巢老人人身安全的实时监护。

(三)养老服务远程呼叫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自我照顾能力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日益下降,对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服务需求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生理功能的老化,老年人的行动能力日益受到限制,依靠自己逐个找多样化的服务十分不便。空巢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所需的养老服务,如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疾病看护、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通过智能终端上的相应按钮,在家中向智能养老平台发送服务需求信息。智能养老平台的工作人员通过空巢老人智能终端和服务平台的对接,对其服务需求做出应答,采用gps/agps技术对空巢老人进行定位以确定其具体位置,然后根据距离远近和服务类型为其安排相应的服务人员,并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对服务人员的身份进行自动扫描识别,确保服务人员的安全可靠,为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四)住宅设备远程调控

个体的老龄化是一种全面的老化,既包括生理功能的老化,如体力的下降,也包括心理功能的老化,如记忆力的衰退。由此导致了老年人行动不便,并且经常丢三落四。为此,可以在空巢老人家中安装由单片机、继电器、红外发射模块等组成的住宅设备传感器,并与zigbee模块相连构成住宅设备远程监控感知节点,采集住宅设备开启与关闭的相关数据信息。住宅设备远程监控感知节点与网关中的zigbee协调器构成了一个星形网络,相关数据信息可以经由无线网络技术发射到zigbee协调器。然后,由智能养老平台的核心一一嵌入式web服务器连接zigbee无线收发模块、gprs通信模块和以太网卡形成的网络层,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加土,并将处理结果发送到各个智能养老平台的各个智能终端,不仅让智能养老平台的工作人员实现对空巢老人家中住宅设备开关情况的实时监控,而且让空巢老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终端对住宅设备进行任意调控,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家庭养老论文篇九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家庭养老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思考如何提供最佳的关怀和支持。我是一个有幸经历了家庭养老的人,通过这段经历,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家庭养老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第二段:改变角色与沟通(250字)

当父母渐渐步入老年时,我们面临着改变角色的挑战。我们从过去被照顾者的位置上升到照顾者的地位,需要主动关心和照顾他们。这个过程中,沟通变得尤为重要。和父母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而不是强加我们自己的主张。在家庭养老中,双方的沟通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照料父母的身心健康。

第三段:创造舒适的环境(250字)

为了让父母在家中得到舒适的照顾,我们需要创造适宜的家庭养老环境。首先,要保证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舒适,例如移除地毯等易滑的物品,安装扶手以便他们行动,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床铺和洗漱用品。其次,要保证充足的自主空间,让父母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减少亲属间的冲突和矛盾。此外,为父母提供丰富的生活娱乐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和运动,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体质和心理健康。

第四段:科学管理与关怀(250字)

在家庭养老中,科学管理和关怀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并与医生保持紧密联系。按时给父母服药、做身体检查,定期带他们进行健康体检,是重要的养老管理措施。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陪伴。我们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乐观向上的思维方式,让父母感到温暖和关爱。

第五段:发展社会化养老(300字)

作为家庭养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社会化养老的发展。社会化养老是指通过社区的力量,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能够在社区中得到照顾、关怀和支持。有了社会化养老,我们不仅能够减轻家庭的压力,也能更好地满足父母的养老需求。我们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其他老年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也能通过社区资源获取更多的养老信息和服务。

结论(100字)

家庭养老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为父母提供最佳的关爱和照顾。通过改变角色与沟通、创造舒适的环境、科学管理与关怀,并积极推动社会化养老的发展,我们可以使家庭养老更加顺利和温馨。同时,这也是我们对父母的一份回报,表达我们对他们无尽的感激之情。

家庭养老论文篇十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男女老少都可能需要用到协议,签订协议可以使双方受到法律的保护。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协议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庭赡养老人协议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被赡养人姓名

父亲: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

赡养人姓名

长子:_______________次子:_______________

为维护被赡养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被赡养人的晚年生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赡养人和被赡养人签订如下养协议。

1、赡养人不分男女都有赡养被赡养人的义务,各赡养人应积极履行对被赡养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赡养人应尊重被赡养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隐私,禁止侮辱、诽谤、殴打、虐待和遗弃被赡养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家庭成员应尊重、照顾被赡养人。被赡养人所需的各项赡养费用和物资由赡养人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协商负担。

2、被赡养人在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给赡养人及家庭以帮助,酌情减轻赡养人的负担。被赡养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给予赡养人一定的帮助,但赡养人不得要求被赡养人承担不愿意或力不能及的劳动。

3、被赡养人的房产权、房屋租赁权和居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被赡养人同意或者授权,赡养人及其配偶、子女不得强占、出卖、出租、转让或者拆除。经被赡养人同意由赡养人出资翻建的,应当明确被赡养人享有的产权和居住权。

4、赡养人不得强行将有配偶的被赡养人分开赡养。赡养人应当尊重被赡养人的婚姻自由,被赡养人有权携带自有财产再婚;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不得以被赡养人的婚姻关系发生变化为由,强占、分割、隐匿、损毁属于被赡养人的房屋及其他财产,或者限制被赡养人对其所有财产的使用和处分。被赡养人再婚的,赡养人仍有赡养的义务,不得以此为借口不尽赡养义务。

5、被赡养人有权依法继承配偶、父母、子女的遗产和接受遗赠。被赡养人的财产依法由被赡养人自主支配,赡养人及其配偶、子女不得向被赡养人强行索取。赡养人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可以对被赡养人适当多增加赡养费,经济条件较差的,在征得被赡养人和其他赡养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赡养费。

1、赡养人应保证被赡养人每年添置两套外衣、一套内衣、鞋帽等个人物品,所需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赡养人保证被赡养人的衣服、被褥干净、整洁,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由当期赡养人负责,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共同居住的由同住赡养人负责。

当期赡养人是指赡养人按照本协议轮流赡养、护理、照顾被赡养人,当轮到具体的赡养人时,该赡养人即为当期赡养人。

2、赡养人应妥善安排好被赡养人的膳食结构,保证被赡养人吃饱、吃好,保证每周至少有一顿肉、鱼、蛋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品的购买、烹饪和餐具的清洗,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由当期赡养人负责;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共同居住的,由同住赡养人负责。被赡养人对膳食有特殊要求的,应尽量满足被赡养人的要求。被赡养人单独居住自己负责购买、烹饪的,所需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在征得被赡养人同意的情况下,赡养人可以提供粮食、蔬菜以及柴、米、油、盐等实物。

3、赡养人应为被赡养人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居住场所以及其它生活用品。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被赡养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被赡养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如房屋损毁,赡养人应负责及时维修,确保被赡养人的住所不破、不漏,卫生整洁,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如被赡养人租赁房屋居住的,房租由赡养人共同承担。因房屋拆迁被赡养人没有居住房屋的,被赡养人可以选择到任何赡养人家居住。被赡养人的拆迁补偿款任何赡养人不得截留、侵占。

4、如被赡养人不能自行出行,赡养人应安排时间负责被赡养人出行,所需交通费由当期赡养人承担。被赡养人单独居住时所需的水、电、煤等日常必须费用由各赡养人承担。被赡养人生活用品、个人用品的更换、维修费用由各赡养人共同承担。

5、被赡养人生病,赡养人应及时给予医治,并负责生活照料与护理。被赡养人日常检查、就诊、买药由当期赡养人或同住赡养人负责,就近购买。被赡养人大病需住院治疗的,应就近治疗。被赡养人住院期间由各赡养人轮流护理,没有时间或条件亲自护理的,由当期赡养人聘请专人护理。

6、被赡养人生活不能自理时,赡养人自行护理的,每个月轮换一次,由当期赡养人护理。个别赡养人不能亲自照料被赡养人的,可以按照被赡养人的意愿,请人代为照料,并及时支付所需费用。赡养人之间可以协商由其中一个赡养人护理,其他赡养人应支付相应的补助,补助的数额由赡养人共同协商。

7、被赡养人体弱多病行走不便的,赡养人要及时给予医治、照顾和精心看护,在精神上关心被赡养人,不得用粗暴蛮横的语言对待被赡养人。

8、赡养人每年要为被赡养人庆祝生日,宴会费用由全体赡养人共同承担。庆祝期间赡养人尽可能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不得谈及伤害、侮辱被赡养人或其他赡养人的话题。

9、赡养人有义务根据被赡养人的意愿代耕、代种、收割被赡养人的责任田、承包田、自留地,照管被赡养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被赡养人所有。被赡养人可以对提供劳务的赡养人给予适当补助。

10、赡养人有义务按照被赡养人的要求代为缴纳各种费用,接送物品、邮件。赡养人有义务按照被赡养人的要求管理其他事务,其他赡养人不得干涉。

1、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人应主动上门赡养,各赡养人每个月轮换一次。

2、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同住的,各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每个月轮换一次,下一顺序的赡养人负责上门接回被赡养人。

第四条赡养费及共同承担的费用数额、给付方式、给付时间

1、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人每月给付被赡养人赡养费元。

2、赡养人应以现金方式支付赡养费,赡养人应填好相应凭证,赡养人应对支付赡养费或共同分担的费用承担举证责任。

3、赡养费或共同承担的费用,由赡养人承担。如被赡养人有退休工资或其他收入的.,赡养费或共同承担的费用从被赡养人的退休工资或其他收入中优先支取,具体由当期赡养人、同住赡养人或预定的监护人、被赡养人委托的人负责支取。

被赡养人有医疗保险的,从医疗保险或医疗保险卡中支取,医疗保险不能报销的或被赡养人无力支付的医疗、护理等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被赡养人同意从存款或其他财产中支取的,在保留丧葬费用的前提下,赡养人可以从中支取,不足部分,赡养人共同承担。

4、赡养协议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费标准按照当地物价上涨幅度每二年浮动一次,并不低于当期赡养人家庭成员生活标准或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以两者高者为标准)。

1、被赡养人的衣、食、住、行、医疗等费用。

2、被赡养人单独生活发生的水、电、煤等生活费用。

3、被赡养人生日宴会费用。

4、丧葬费用等被赡养人花费的其他需要共同分摊的费用。

1、被赡养人去世后,赡养人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丧事,丧葬费用从被赡养人的遗产中支取,不足部分由赡养人共同承担。

2、赡养人应遵守国家关于丧葬的有关规定,不得铺张浪费。个别赡养人在未同其他赡养人协商的情况下,超过正常标准办理丧事的,所花费的费用,由责任人自行承担。正常标准范围内所支出的合理费用,赡养人共同承担。

3、被赡养人去世后,被赡养人的遗产有遗嘱的按遗嘱执行。没有遗嘱的按照《民法典》(于20xx年1月1日生效)的规定继承。被赡养人的个人物品、金银首饰等遗产可以由赡养人通过竞价的方式获得,所得款项按照《民法典》的规定继承。

1、变更本协议应取得被赡养人、赡养人全部同意后方可变更、修改。

2、因履行本协议出现纠纷的,赡养人各方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等调解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由被赡养人、赡养人向被赡养人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3、赡养人在协商、调解的过程中,各赡养人应本着实事求是、求同存异、最有利于维护被赡养人利益的原则进行协商,妥善处理好争议事宜。

1、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被赡养人婚姻关系变化或其它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2、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3、赡养人不履行给付赡养费、共同分担费用的,除了支付赡养费、共同分担的费用外,还应按照应当缴纳的赡养费、共同分担的费用数额的每日1%支付违约金。因赡养人不履行本协议而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交通费、赡养期间的护理人员费用由违约的赡养人承担。

4、赡养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在继承遗产时少分或不分。

5、部分赡养人不履行义务,其他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由不尽赡养义务赡养人的下一顺序赡养人继续履行赡养协议约定的义务,任何赡养人不得以此作为自己不履行义务的理由。

6、本协议赡养人共同委托村民委会监督执行。

7、本协议共_____页,一式_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赡养人、被赡养人、协议履行监督人、村(居)民委会各执_____份。

被赡养人

父亲: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

赡养人协助赡养人

长子:_______________配偶:_______________

次子:_______________配偶:_______________

协议签订时间: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协议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养老论文篇十一

家庭养老,是当下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意识到养老的重要性。本人也是一名家庭养老者,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对于家庭养老有了一些深度的认识和体悟。

第二段:建立家庭养老意识

养老是一件长期的、不可避免的事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因此,家庭养老是大势所趋。建立家庭养老意识,意味着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养老的重要性,并对家庭养老进行投入和规划。只有这样,在家庭养老时才会更加有计划、有效率。

第三段:重视家庭养老的过程与方式

家庭养老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过程。重视家庭养老的过程与方式,是养老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的原则。在对养老过程进行规划时,应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为老人制定合适的养老计划,包括日常护理和休息时间的安排等。同时,也要注重养老方式。选择一种适合老人的方式,比如家庭陪伴、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第四段:加强家庭养老的管理

家庭养老的实施过程中,养老管理尤为重要。家庭养老管理包括从护理、饮食、健康监护等方面入手,以保证老人生活能够在家中得到优质的保障。需要注意,家庭养老的管理也不能过于繁琐,需要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单而有效的管理。同时,要保证老人在家庭养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爱护。

第五段:总结体会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家庭养老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养老意识,对家庭养老进行规划与管理。同时,还需要注意坚持适当的养老方式和养老管理原则。家庭养老让我懂得了关爱,更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与无价。

家庭养老论文篇十二

赡养人姓名

长子:_______次子:_______

长女:_______次女:_______

为维护被赡养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被赡养人的晚年生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赡养人和被赡养人签订如下协议。

1、各赡养人应积极履行对被赡养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

2、赡养人应尊重被赡养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隐私。

3、被赡养人在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给赡养人及家庭以帮助,酌情减轻赡养人的负担。被赡养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给予赡养人一定的帮助,如照顾孙子女、简单家务等,但赡养人不得要求被赡养人承担不愿意或力不能及的劳动。

4、赡养人应为被赡养人提供适合其需要和健康状况的居住环境,提供必要的健康保健,使被赡养人能够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并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度过他们所希望的独立生活。

5、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家庭成员应尊重、照顾被赡养人。被赡养人所需的各项赡养费用和物资由赡养人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协商负担。

6、被赡养人的房产权、房屋租赁权和居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被赡养人同意或者授权,赡养人及其配偶、子女不得强占、出卖、出租、转让或者拆除,不得擅自改变租赁关系。

7、赡养人不得强行将有配偶的被赡养人分开赡养。赡养人应当尊重被赡养人的婚姻自由,被赡养人有权携带自有财产再婚;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不得以被赡养人的婚姻关系发生变化为由,强占、分割、隐匿、损毁属于被赡养人的房屋及其他财产,或者限制被赡养人对其所有财产的使用和处分。

8、被赡养人有权依法继承配偶、父母、子女的遗产和接受遗赠。被赡养人的财产依法由被赡养人自主支配,赡养人及其配偶、子女不得向被赡养人强行索取。

1、赡养人应保证被赡养人每年春、夏、秋、冬合理添置新外衣、内衣、鞋帽等个人物品。赡养人保证被赡养人的衣服、被褥干净、整洁,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由当期赡养人负责,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共同居住的由同住赡养人负责。

当期赡养人是指赡养人按照本协议轮流赡养、护理、照顾被赡养人,当轮到具体的赡养人时,该赡养人即为当期赡养人。

2、赡养人应妥善安排好被赡养人的`膳食结构,食品的购买、烹饪和餐具的清洗,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由当期赡养人负责;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共同居住的,由同住赡养人负责。

3、赡养人应为被赡养人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居住场所以及其它生活用品。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如房屋损毁,赡养人应负责及时维修,确保被赡养人的住所不破、不漏,卫生整洁,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如被赡养人租赁房屋居住的,房租由赡养人共同承担。因房屋拆迁被赡养人没有居住房屋的,被赡养人可以选择到任何赡养人家居住。被赡养人的拆迁补偿款任何赡养人不得截留、侵占。

4、赡养人应保证被赡养人为满足日常需要自由出行的权利,所需交通费用由赡养人共同分担。如被赡养人不能自行出行,赡养人应安排时间负责被赡养人出行,所需交通费由当期赡养人承担。被赡养人需要添置轮椅的,赡养人应及时购买,所需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当期赡养人应经常陪同被赡养人到户外活动。

5、被赡养人单独居住时所需的水、电、煤气、电话、有线电视、零用钱等日常必须费用由各赡养人承担。被赡养人生活用品、个人用品的更换、维修费用由各赡养人共同承担。

1、被赡养人生病,赡养人应及时给予医治,并负责生活照料与护理。被赡养人日常检查、就诊、买药由当期赡养人或同住赡养人负责,就近购买。被赡养人大病需住院治疗的,应就近治疗。

2、被赡养人住院期间由各赡养人轮流护理,没有时间或条件亲自护理的,由当期赡养人聘请专人护理。

3、被赡养人生活不能自理时,赡养人自行护理的,每个月轮换一次,由当期赡养人护理。个别赡养人不能亲自照料被赡养人的,可以按照被赡养人的意愿,请人代为照料,并及时支付所需费用。赡养人之间可以协商由其中一个赡养人护理,其他赡养人应支付相应的补助,补助的数额由赡养人共同协商。

4、赡养人可以在征得被赡养人同意的情况下,将被赡养人送到社会兴办的托老所养老,所需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

1、赡养人应尽力满足被赡养人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保证被赡养人生活充实、精神愉快。

2、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并对被赡养人的生活给予妥善安排。

3、被赡养人有权利参加老年学校、老年秧歌队、法律知识、保健知识培训班,有权参加有关组织的秧歌、体操、卡拉ok演唱、文体活动等比赛,赡养人及其配偶、子女不得干涉。

4、赡养人每年要为被赡养人庆祝生日或结婚纪念日,赡养人的家庭成员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尽量参加。宴会费用由全体赡养人共同承担。庆祝期间赡养人尽可能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不得谈及伤害、侮辱被赡养人或其他赡养人的话题。

1、赡养人有义务按照被赡养人的要求领取房租、退休金以及其他物品,代为缴纳各种费用,接送物品、邮件。

2、赡养人有义务按照被赡养人的要求管理其他事务,其他赡养人不得干涉。

3、被赡养人参加亲朋好友的婚、丧、嫁、娶等需要随礼的,当期赡养人应负责安排接送,赡养人不得干涉。

1、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人应主动上门赡养,各赡养人每_______个月轮换一次。

2、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同住的,各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每_______个月轮换一次,下一顺序的赡养人负责上门接回被赡养人。

3、赡养人聘请专人护理或委托托老所养老的,应事先仔细考察护理人员或托老所的实际情况,事后经常探望,不得事后对被赡养人置之不理。

1、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人每月给付被赡养人赡养费_______元。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共同居住的,其他赡养人每月支付被赡养人零用钱_______元。

2、被赡养人居住在托老所的,赡养人按照托老所的要求,及时、足额缴纳自己应当分担的费用,赡养人每月支付被赡养人零用钱_______元。

3、赡养人可以被赡养人的名义建立养老专用账户,各赡养人通过转账方式将赡养费或共同分担的费用转入专用账户。设立专用帐户、采取转账方式有困难的,或被赡养人要求现金方式支付的,赡养人应以现金支付。赡养人应填好相应凭证,赡养人应对支付赡养费或共同分担的费用承担举证责任。

4、本协议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七条第1、2项、第八条中所涉及的赡养费或共同承担的费用,由赡养人承担。如被赡养人有退休工资或其他收入的,赡养费或共同承担的费用从被赡养人的退休工资或其他收入中优先支取,具体由当期赡养人、同住赡养人或预定的监护人、被赡养人委托的人负责支取。被赡养人有医疗保险的,从医疗保险或医疗保险卡中支取,医疗保险不能报销的或被赡养人无力支付的医疗、护理等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被赡养人同意从存款或其他财产中支取的,在保留丧葬费用的前提下,赡养人可以从中支取,不足部分,赡养人共同承担。

5、赡养协议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费标准按照当地物价上涨幅度每二年浮动一次,并不低于当期赡养人家庭成员生活标准或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以两者高者为标准)。

1、被赡养人的衣、食、住、行、医疗等费用。

2、被赡养人单独生活发生的水、电、煤气、电话、房租、维修费等生活费用。

3、被赡养人生日或纪念日宴会费用。

5、丧葬费用等被赡养人花费的其他需要共同分摊的费用。

1、被赡养人去世后,赡养人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丧事,丧葬费用从被赡养人的遗产中支取,不足部分由赡养人共同承担。

2、被赡养人去世后,被赡养人的遗产有遗嘱的按遗嘱执行。没有遗嘱的按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被赡养人的个人物品、金银首饰等遗产可以由赡养人通过竞价的方式获得,所得款项按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1、变更本协议应取得被赡养人、赡养人全部同意后方可变更、修改。

2、因履行本协议出现纠纷的,赡养人各方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当地社区、街道、居民委员会等调解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由被赡养人、赡养人向被赡养人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1、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被赡养人的婚姻关系变化或其它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2、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3、赡养人不履行给付赡养费、共同分担费用的,除了支付赡养费、共同分担的费用外,还应按照应当缴纳的赡养费、共同分担的费用数额的每日1%支付违约金。因赡养人不履行本协议而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交通费、赡养期间的护理人员费用由违约的赡养人承担。

4、赡养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在继承遗产时少分或不分。

5、部分赡养人不履行本协议义务,其他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由不尽赡养义务赡养人的下一顺序赡养人继续履行赡养协议约定的义务,任何赡养人不得以此作为自己不履行义务的理由。

1、赡养人无行为能力。

2、赡养人部分丧失行为能力,且没有经济收入。

3、赡养人无经济收入,不能独立生活。

4、被赡养人对赡养人或其家庭成员有严重犯罪行为。

本协议共4页,一式___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被赡养人

长子:_______配偶:_______

次子:_______配偶:_______

长女:_______配偶:_______

次女:_______配偶:_______

协议签订时间: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协议签订地点:_______

家庭养老论文篇十三

甲方:__(二人均系__社区居民) 乙方:__(二人均系__社区居民)

丙方:__ (__系__社区居民,__的长子。经由已故居民__的原

配妻子__同意,由__承担赡养义务和合法继承财产)

甲方之一__与原配妻子__(已故)婚后生育两个女儿,长女__,次女__。

甲方之二__与原配__(已故)婚后生育一子,名为__(已故) 甲方__和__在____年结婚,婚后未生育子女。

甲方现有房产座落__新村16号楼一单元403号,房屋建筑面积为64。7平方米。甲方在该房屋居住。

甲方__,男、____年1月10日生人,现年91岁。__,女、__年12月14日生人,现年86岁。由于两位老人年迈,生活不能自理,经两位老人同意,乙方和丙方达成赡养老人和甲方身后财产处理协议如下:

1、根据甲方的意见和该家庭的特殊情况,乙方和丙方通过协商一致同意两位老人分别由乙方和丙方各自承担赡养责任,即乙方和丙方按月轮换负责老人的生活(包括雇保姆工资和生活费用)

2、甲方__的.医疗费用由乙方承担,__的医疗费用由丙方承担。

3、甲方两位老人全部故去后,对该房产进行作价出售,出售全部房款归乙方和丙方两方平分。

4、甲方_____的低保金、占地老人生活费和居民保险以及困难补助等收入,__的一切收入归乙方,__的一切收入归丙方。

5、甲方现有存款人民币肆仟元,该款归乙方和丙方两方平分。

6、未尽事宜,由乙方和丙方协商解决。

7、此协议一式五份,甲、乙、丙、见证单位和公证处各一份,该协议公证后生效。

甲 方:乙 方: 丙 方:

见证单位:______ 见证人: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家庭养老论文篇十四

甲方:

乙方:

被赡养人:___,女,现年__岁,为被赡养人,被赡养人___为权利人,要求赡养人儿子必须履行,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不折不扣的.`必须执行,否则我有权进入法律程序,提起诉讼。

一、从本协议履行起,5家轮流每月一次从老大一家起顺序排列,每一家对我好与坏我有权陈述。

二、生活补贴,每人每月现金100元整。公历5号前付现金到位,超出一天另加10元(另加部门10元不在其内)。

三、每年新春佳节每人500元,农历11月初10前必须到位,超一天另加100元(另加100元不在其内)。

四、关于责任田地半亩权属归我___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去世后归5家所有。

五、__地对面有荒地一片,以上附属物杨树25棵归我所有。

六、我百年去世后,所办后事在老大___家办理,其余4家每人支付500元给___为占地皮钱。

七、以上本协议生效后必须遵照履行,不得违约,谁违约本协议应罚款30000元(叁万元)。

甲方:

乙方:

家庭养老论文篇十五

被赡养人姓名:

父亲:______

母亲:______

赡养人姓名

长子:______

次子:______

长女:______

次女:______

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促进家庭和睦、和谐,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赡养人(本协议以下简称“子女”)和被赡养人(本协议以下简称“父母”)签订本协议。

父母于 年结婚,婚后生有 儿 女,现已长大成人。因父母年事已高,生活行动不便,需要各位子女的赡养。经过父母、各子女的充分协商,各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协议如下:

1、子女不分男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各子女应积极履行对父母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使父母能够在身体、心理和智力方面尽可能得到妥善的照顾,幸福的生活。

2、子女应为父母提供适合其需要和健康状况的居住环境,提供必要的健康保健,使父母能够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子女不得强行将有配偶的父母分开赡养。

3、子女的配偶有赡养公、婆(岳父、岳母)的义务。子女的子女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积极协助、支持父母履行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义务。

1、所有子女按照事先共同商定的顺序每人轮流接到自己家中(或到父母家中)赡养一年,赡养期满后由接续赡养子女负责将父母接到自己家中(或到父母家中)赡养一年。轮流赡养的当值子女应保证父母每年春、夏、秋、冬合理添置新外衣、内衣、鞋帽等个人物品,所需费用由当值赡养子女承担(其他子女爱心购买的除外),并保证父母的衣服、被褥干净、整洁。

2、当值赡养子女应妥善安排好父母的`膳食结构,保证父母吃饱、吃好,其他子女不得过分挑剔指责。食品的购买、烹饪和餐具的清洗由独立赡养子女负责,父母对膳食有特殊要求的,应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

3、当值赡养子女应为父母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居住场所以及其它生活用品,妥善安排父母的住房,不得强迫父母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1、父母日常生活和感冒等轻微疾病,当值赡养子女应及时给予医治,并负责生活照料与护理,就诊、买药费用由当值赡养子女负责。

2、父母大病住院期间由各子女轮流护理,没有时间或条件亲自护理的,可以按照父母的意愿,请人代为护理,并由当事人支付所需费用。子女之间也可以协商由其中一个子女护理,其他子女应支付相应的补助,补助的数额由子女共同协商。

3、当值赡养子女在做好物质赡养(包括衣、食、住、行、医、水、电、煤气、电话、采暖、维修费等)的同时,应尽力满足父母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保证父母生活充实、精神愉快。其他子女应当经常问候、看望,对父母的生活给予关爱。

4、父母体弱多病行走不便的,当值赡养子女要及时给予医治、照顾和精心护理,在精神上关心父母,不得用粗暴蛮横的语言对待父母,要使父母在精神上感到温暖。

5、子女每年要为父母庆祝生日或春节等节假日聚会,子女的家庭成员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尽量参加,聚会费用由全体子女共同承担。其他子女平常看望父母时,应以协助照顾父母为出发点,尽量不给当值赡养人增加不必要的经济、精力负担。

1、父母双方在世的情况下,赡养费(重大疾病费用除外)由当值子女从父母双方的退休工资中支取,其他子女不负担赡养费。父母一方过世的情况下,另一方的的赡养费由当值子女从父母房屋出租收入中支取,其他子女不负担赡养费。父母的存款任何当值子女不得作为赡养费使用。

2、父母有医疗保险的,父母大病住院费由当值赡养子女优先从医疗保险或医疗保险卡中报销、支付,其他不能报销费用由所有子女平均负担。父母无医疗保险的,父母大病住院费由所有子女平均负担。

1、子女执行轮流赡养义务前,父母应无保留地公开现有存款及借贷往来账目。经父母及所有子女确认并认可,父母现有固定财产如下:父母现有产权住房1处,建筑面积 平方米;现有存款 元;父亲每月退休金 元;父母其他财产 ;父母其他收入 。

2、父母双方有任何一方在世的情况下,房屋产权归父母所有,并受法律保护,此期间任何子女不得出售,但父母房屋闲置时可以出租,出租期间所获租金可由当值赡养子女作为赡养费使用;此期间如父母房屋拆迁,其拆迁补偿款任何子女不得截留、侵占。

3、父母去世后,子女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丧事,丧葬费用从父母的存款中支取。子女应遵守国家关于丧葬的有关规定,不得铺张浪费。个别子女在未同其他子女协商的情况下,超过正常标准办理丧事的,所花费的费用,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4、父母全部离世后,父母住房、现金、其他财产等遗产由所有子女共同平均继承。轮流赡养父母期间拒绝轮流赡养父母一轮以上的子女无任何继承权,并配合有关法律部门履行放弃继承手续。

1、变更本协议应取得父母、子女全部同意后方可变更、修改。

2、因履行本协议出现纠纷的,子女各方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当地社区、街道、居民委员会等调解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由父母、子女向父母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3、子女在协商、调解的过程中,各子女应本着实事求是、求同存异、最有利于维护父母利益的原则进行协商,妥善处理好争议事宜。

1、子女对本协议的内容要完全理解和认同,并同意替代此前所有口头、书面协议。本协议一经签订,未经其他子女、父母书面同意,任何子女不得随意更改本协议中的任何条款。本协议经各方签字后生效,任何更改(包括父母另立遗嘱等)均需各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2、本协议生效后,子女必须切实遵守,赡养关系不存在时自然终止。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各方签署补充协议进行约定。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未达成补充协议的参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行。

3、各方变更通讯地址或其它联系方式,应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将变更后的地址、联系方式通知所有子女、父母,否则变更方应对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

4、本协议的理解与解释应依据协议目的和文本原意进行,本协议的标题仅是为了阅读方便而设,不应影响本协议的解释。

5、已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可以向未尽赡养义务的人追偿其应分担的赡养费和其他应当共同分担的费用。子女不履行本协议约定义务的,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

6、本协议可经律师见证或公证,未见证或公证的,不影响本协议的法律效力。本协议子女共同委托协议履行监督人监督执行。

7、本协议共7页,一式8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子女、父母、协议履行监督人、居民委员会各执一份。

被赡养人

父亲:______ 母亲:______

赡养人______ 协助赡养人______

长子:______ 配偶:______

次子:______ 配偶:______

三子: 配偶:______

长女: 配偶:______

次女: 配偶:______

协议履行监督人:______

协议签订时间: 年 月______ 日

协议履行时间:______ 年______ 月______ 日

家庭养老论文篇十六

男(女),岁,住址:男(女),______岁,住址:赡养人(被赡养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男(女),______岁,住址:

男(女),岁,住址:

男(女),______岁,住址:

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传统美德,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促进家庭和睦、和谐,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的有关有关规定,赡养人和被赡养人签订家庭赡养协议如下:

1、被赡养人与赡养人共同生活的,被赡养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成员生活水平。对无经济收入的被赡养人,根据其实际需要和赡养人的实际支付能力,赡养人每月(可按年一次付清)付给被赡养人零用钱元。赡养协议2、被赡养人系单独居住且无固定收的,赡养人每年(可按月平均)付给每位被赡养人现金元,粮食公斤,食油公斤,燃料,以及其它日常生活用品,赡养标准不低于赡养人家庭生活水平。交付粮油时间应在夏收、秋收后的`每一个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赡养人应相应提高赡养标准。

3、被赡养人生病,赡养人应及时给予医治,并负责生活照料与护理。被赡养人无力支付的医疗、护理和照料费用,由赡养人承担。

4、被赡养人生活不能自理时,由赡养人护理。赡养人不能亲自照料被赡养人的,可以按照被赡养人的意愿,请人代为照料或者送养老机构,并及时支付所需费用。

5、实行医疗保险的地方,赡养人为无经济收的被赡养人交付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费。

6、赡养人应为被赡养人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居住场所以及衣物、被褥等其它生活用品。被赡养人的房屋被损,赡养人应负责及时维修,确保被赡养人的住所不破、不漏,卫生整洁。

7、赡养人有义务根据被赡养人的意愿代耕代种被赡养人的承包田,收益归被赡养人所有。

8、在做好物质赡养(衣、食、住、医等)的同时,赡养人应尽力满足被赡养人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保证老年人生活充实、精神愉快。被赡养人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给予被赡养人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慰藉。

9、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被赡养人的婚姻关系变化或其它理由,拒绝发行赡养义务,也不得强行将有配偶的被赡养人分开赡养。

10、被赡养人去世后,赡养人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丧葬,丧葬费用由赡养人承担。

11、未经被赡养人同意,赡养人不得侵占或私分被赡养人的财产及其它合法收入。

12、赡养人的配偶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各项赡养费用和物资由赡养人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协商负担。

13、被赡养人在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给赡养人及家庭以帮助,酌情减轻赡养人的负担。

14、其它(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的特殊约定)

1、本协议为永久性契约,赡养人必须切实遵守,赡养关系不存在时为自然终止日。

2、赡养人不发行本协议约定义务的,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

3、本家庭赡养协议由村(居)委会监督执行。

4、本家庭赡养协议可经司法公证。

5、本协议未尽事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6、本家庭赡养协议一式三份,赡养人(多位赡养人可复印留存)、被赡养人、村(居)委会各执一份。

赡养人:_______(签字或盖章)

被赡养人:_______(签字或盖章)

村(居)委会:_______(签字或盖章)

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家庭养老论文篇十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村老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由于农村家庭供养意愿和供养水平普遍较低,老人的生活水平还停留在温饱线附近。

一、农村家庭养老制度面临的困境

目前在农村,由于代际关系“轻老重幼”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家庭物质资源的代际间分配严重扭曲,老年人处于被忽视被排斥的地位;另一方面,老人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话语权也在迅速失落,他们不但缺乏与子孙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而且连表达个人意见和不满的权利也经常被剥夺。老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化与农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农村以年龄和代际为界的社会分化业已形成,并在不断扩大。

第一,家庭养老的制度基础已经改变。一般认为,家庭养老是在长辈对知识和家庭经济具有控制权威的社会中形成的制度性传统,父辈对财产等资源的控制地位是其赖以获得子孙赡养的主要制度基础。我国农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流动与交往范围的扩大,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长辈对家庭经济和其他资源的控制性地位已不复存在,他们可用于与子女交换赡养的物质基础亦非常有限。在农村,儿孙对老人的赡养意愿和赡养水平,通常与老人的财产和收入状况密切相联。由于父权基础的普遍衰落,除亲情约束之外,养老不再具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力和保障,较大程度上主要依赖子女的个人意愿和内在道德的支撑。

第二,家庭养老的支持性文化正在衰落。有研究认为,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即“孝”文化可以成为当今家庭养老制度的主要依托性资源。但调查表明,“孝”文化的支撑作用并不乐观。在农村,对赡养内涵最具共识的看法是“给老人吃饱”,这种基本义务也成为普遍的标准赡养行为。例如,兄弟几人每年合供每位老人500斤谷子或300元钱后,对老人其余衣食寝饮、情感悲欢不闻不问,以“供”代“孝”,有“养”无“孝”。虽然农村目前还能普遍接受家庭养老制度,但是在养老的制度基础逐渐瓦解后,作为其文化基础的“孝道”观念也已逐渐式微。

第三,人口流动背景下的老人照料资源短缺和血缘关系弱化。调查显示,贫困农村家庭的养老仍然主要依赖子女数量。农村劳动力在地理上的流动和迁移,使得因计划生育和家庭小型化而出现的老人供养及其照料资源短缺的问题进一步加重。流动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家庭养老所赖以存在的重要条件———紧密的血缘联系。地理间隔使得农村老人从儿孙方面获得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变得不现实。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后果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公民化”过程的开启将会导致血缘关系的重要性逐步降低,人们对家庭养老模式的认同程度也会随之下降,从而进一步削弱家庭养老的基础。

第四,养老行为的规范资源消失或功能减弱。作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家庭养老制度还包含一套规范人们养老行为的制度维护机制,如法律、社区行政组织、宗族制度和公共舆论等,对不赡养行为予以规范和惩戒。但农村的现实情况是,除法律外,其他传统的制度维护机制作用都在显著消退,家法族规和公共舆论曾经是农村最重要的规范资源,但是这项制度资源的功能也在弱化中。村干部对眼皮底下发生的一些赡养纠纷通常持消极态度,“民不举官不究”,“管不了,没法管”。一旦发生不赡养或其他事件,老人能够从制度渠道获得的救济非常有限。

第五,新的制度资源开始进入,但是远远不够。一些新的支持性制度资源正在进入农村并且受到老人们的欢迎,如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奖励制度等。但是这些制度资源目前还存在着资源量小、覆盖面窄等问题,总体而言,还只是杯水车薪。

二、解决农村家庭养老困境的政策思路

农村养老制度目前面临两难选择,所谓资源困境实际折射的是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的背景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因其制度化基础改变而难以为继。对此,首先要改变对农村养老方式的自然主义态度,加强国家对农村养老行为的积极干预、扶植和管理;其次,要创造新的资源形式,立足农村资源的开发,鼓励探索和实验新型养老方式。

第一,政府主导在农村兴起尊重、关怀老人的风气,以政府的威望代替老人在社区和家庭中日益没落的'权威。除必要的大力倡导和宣传工作之外,还应考虑采取一些制度措施,如成立老年人协会等,并规定其在村庄相关事务决策中的一定地位,以提高老年人在社区中的话语权来带动老年人其他权利地位和权利意识的提升。

第二,强化村级组织在社会风气、道德建设方面的规范、监管职能。在养老制度以道德自律方式难以充分维持的情况下,应补充以行政文秘站:手段,建立新的尊老敬老的村规民约,以及群众投诉和举报的受理责任制,切实解决不赡养和其他老人的行为。

第三,倡导移风易俗,鼓励女儿赡养,挖掘农村新的养老资源。在多数老人看来,儿子供养是出于义务,女儿赡养则是出于亲情,女儿的重要性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能得到体现。但传统的风俗习惯制约着老年人在儿子和女儿间自由选择赡养者。对女儿而言,因有义务而无权利也存在诸多不平等问题。所以在农村,倡导新观念,宣传和推进儿子女儿平等的继承和赡养地位,不仅有利于普法而且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

第四,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区集中供养试点,探索社区和邻里相助的福利功能。如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庄,由村委会负责,子女部分出资,尝试将老人的赡养或部分赡养职能集中在一起,建立老人的疾病、照料、闲暇等统一管理和相互照顾制度等。

第五,针对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年的“准老人”,逐步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些“准老人”与集体化时代过来的老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大多数有自我养老的意识,也经历了一定的市场化洗礼,并且具备一定的财富准备。只要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合理,经过若干年后,农村能够实现从完全的家庭养老过渡到合理的家庭与保险制度并重的养老方式。

第六,针对老年人是疾病多发群体、医疗消费的最困难人群,应在合作医疗制度中设置倾斜性资金。可以考虑国家拨付专款,对65岁以上老人提高一定的医疗报销比例。还可针对老人“大病等死”的窘境,建立专项的“大病扶助基金”,规定家庭和国家不同的出资比例等。

家庭养老论文篇十八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家庭养老正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父母会变老,需要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照顾。为了让他们有尊严地与我们享受晚年,我们应该好好地对待我们的家庭养老照顾的义务。

第二段:建立健康、稳定的家庭

要想实现好的家庭养老,首先要建立一个健康、稳定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体现互助和爱心。成员间相互信任和尊重,共同维护家庭团结与和谐。同时,与父母多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将他们的要求纳入我们的规划中,才能做到家庭养老之道。

第三段:科学规划,布局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设立养老预算,制定养老计划,包括生活、医疗、财务、康复、兴趣等方面。要考虑到父母的年龄、身体状况、医疗支出、孩子教育费用等因素。同时,在布置居室时,为老人设置易于使用和安全便捷的设备、家具、床品等,以满足他们的生活和照顾需要。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把家庭养老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段:做好照顾老人的准备

照顾老人是一项艰苦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掌握一些相关照顾技巧。这包括老人饮食、起居、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我们也应当为老人寻找适当的社交渠道,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维持心态健康。同时,要感谢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给予的帮助,让老人享受到更全面的照顾关爱。

第五段:珍惜时光,守望家庭

最后,我们要珍惜和家人一起的时光,守望家庭。家人间彼此关心、支持、照顾,将是实现良好家庭养老的关键。我们不能因为生活的繁忙而忽略了对家庭养老的态度和身体、精神上的投入。让我们一起共勉,共同为实现家庭养老这一重要任务而努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9758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