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宁夏区情报告(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02:37:17
热门宁夏区情报告(模板15篇)
时间:2023-11-01 02:37:17     小编:LZ文人

在撰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最后一步是对报告进行审校和修订,以确保语言表达上的准确和流畅。通过阅读报告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常见问题和挑战,并学习相应的解决方法。

宁夏区情报告篇一

根据全国律协地方律师协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国律协地方律师协会建设指导委员会2010年调研工作方案》,宁夏律师协会成立调研组,从律师协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规则建设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就宁夏协会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开展了调研,探讨、论证构建适应宁夏律师事业发展的律师协会建设与管理机制,推动我区律师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宁夏律师协会基本情况。

1、律师事务所及律师。

宁夏注册的律师事务所有78家,执业律师达到20人的有11家。全区注册律师993人,平均每个所约为13人。

2、组织机构。

(3)执行机构:设秘书处为工作部门。

二、宁夏律师协会建设及行业管理的经验及做法。

(一)律师管理体制。

1采用的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宏观管理与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两结合‛管理体制。司法行政部门主要行使宏观管理职能,律师协会主要致力于做好行业管理工作。

(二)行业管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3)开展‚千名律师进万家企业,深化法律服务促发展‛活动,为企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化解风险、防止企业矛盾社会化,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等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专项法律服务。

2、分三个层面开展律师培:具体做法如下:

(1)第一层面:由律协聘请著名外地律师及专家讲课,一年1-2次;

(2)第二层面:积极推动和鼓励本协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承担培训任务;

(3)第三层面:十分注重对青年律师及实习律师的培训和教育并积极推动律师事务所承担该项任务。

3、注重律师惩戒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成立专门的投诉中心,设在‚148‛;

2(3)对有争议的投诉案件,通过网上评议来决定;(4)定期在内部律师杂志及网站上公示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

三、在调研过程中获得的启发性观点和建议。

1、关于专业化问题。

第一:作为专业化律师,首先须有专业知识,其次须有专业工作经验和经历。如:大连最具专业化特色的海事海商律师,都来自于大连海事海商大学的老师,没有这种专业化知识、经验、经历和背景的律师,几乎不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业化律师。又如:大连法大律师事务所的房地产法律事务部是大连最有实力的房地产专业律师团队,之所以其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专业团队,是因为整个团队为宁夏的房地产立法课题无偿工作付出了3年。

第二:不是所有律师都必须专业化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事实上,‚传统业务开新花‛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如:现在的继承、婚姻案件,都是传统案件,但诉讼标的和律师费已今非昔比,许多律师专注于此类案件,一样发展得很好。此对于年纪较大的科班出生的传统型律师尤为如此。因此,专业化并非就是‚房地产‛、‚金融证券‛、‚知识产权‛、‚信息产业‛等等之类的新型业务,也包括继承、婚姻、损害赔偿、侵权及各类刑事案件等传统业务。如果已来不及或不想进行新型业务的专业化,不妨试试传统业务的专业化,这实际上是一条被后生可畏的年轻律师忽视的对年纪较大的律师来说切实可行的专业化道路。

2、关于规模化问题。

3第一: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应与当地的经济规模相适应,无必要盲目扩张;

第二:是否规模化取决于法律服务市场的体量,即规模化也应当与时俱进,提前或落后都会被无情地抛弃。

3、关于提成律师的问题。

第二:鉴于上述原因,事务所对于‚提成律师‛有两条路:要么将其发展为合伙人,要么叫其走人。

4、关于事务所分配机制的问题。

大连的律师事务所目前存在两种合伙人分配制度,一种是成本分摊制,一种是利润分享制。由于分配制度的不同,发展情况也大不相同。前者重头,后者重尾,前者重利,后者重义;前者重眼前利益,后者重长远利益;前者分光吃光,后者注重积累;前者重利益,后者重发展;前者较多,后者较少;前者事务所较松散,后者事务所较紧密;前者合伙人勾心斗角较多,队伍不稳定;后者合伙人较团结,相对稳定;前者传统所较多,后者新兴4所较多;前者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或解体较多;后者发展迅速,前景看好。

四、总结与体会。

(一)关于律师协会建设方面的总结与体会。

1、宁夏律师协会根据青年律师渴望多接触社会,增加技能和经验的实际需求,成立青年律师志愿团进社区提供无偿法律咨询等公益活动。此类活动一箭双雕,既为青年律师提供了一个无偿学习、积累及进行业务实践的平台,也是一项公益性活动,有利于提高和塑造律师的地位和形象。

2、宁夏律师协会根据相对多的律师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大连律师合唱团,经常开展以合唱为主的文艺活动,不仅有利于律师之间沟通交流,而且大力宣传律师的正面形象,扩大了律师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是一项人性化与功能化相结合的较好措施。

3、大连是足球之乡,足球运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宁夏律师协会根据上述情况成立了大连律师足球队,经常开展以足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这不仅活跃了律师团队文化,加强了律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贴近群众,深入社会,有利于树立律师健康形象,增加社会影响。

4、宁夏律师协会除聘请著名外地律师及专家讲课外,致力于积极推动和鼓励本协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承担培训任务的务实培训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著名外地律师及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固然是好,但是,第一,是否符合本地实际情况是不确定的;第二,毕竟水平和所处环境及条件差距太大,无法进行切身体验、对照和模仿。而本地律师就不同了,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条件基本5相似,具有更多的参照性和实际意义,同时也能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可以起到树立标杆和榜样,有利于律师及律师事务所更加务实的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

5、宁夏律师协会成立了专门的投诉中心(设在‚148‛),基于人性化考虑将惩戒委员会改为纪律委员会,由一名副会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和书记,由7名委员组成;并对有争议的投诉案件,通过网上评议来决定,既体现民主,也体现公平,同时也有很大的震慑作用。

6、青岛市律师协会努力将律协建成律师界的感情交流中心、管理经营指导中心、律师执业维权和维护形象中心及业务理论学习培训中心的设想和目标值得我们借鉴。

(二)关于律师事务所建设方面的总结与体会。

1、律师事务所整合与发展的经验与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连律协提出的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也应当与时俱进。(2)大连杰仕孚所的以志同道合促事业发展机制。(3)大连杰仕孚所的做愉快律师、建和谐律所的发展机制。(4)烟台鑫仕铭所的以质量推动发展的机制。(5)青岛清泰所的以制度促进发展的机制。(6)青岛德衡所的敢于创新,敢于投入发展机制(7)青岛琴岛所的名人品牌、名所品牌机制。

2、推进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宗旨和理念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连杰仕孚所的愉快与和谐理念;(2)烟台鑫仕铭所的感恩与尊重理念;

6(3)青岛清泰所的制度与整合理念;(4)青岛德衡所的创新与投入理念;(5)青岛琴岛所的品牌积累与放大理念。

3、事务所的团队建设与和谐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3)青岛清泰所的制度先行、注重公平、强调执行的团队建设措施;

(5)青岛琴岛所的注重历史积累、增加品牌投入、凝聚力量、统一思想的团队建设机制。

4、事务所开展文化建设的途径及特点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连杰仕孚所的‚做舒服的律师,做愉快的律师‛的文化;

(4)青岛德衡所的先立志、再立人、大胆做,敢担当的文化;(5)青岛琴岛所的荣誉至上文化。

(三)事务所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连杰仕孚所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及《意见反馈表》,既有利于律师规范办案,也有利于风险防范。

2、烟台鑫仕铭所质量方针(尽心尽力至专至精)及利用该所以通过的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的方法、手段、流程、步骤、技术、规则等来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

3、烟台鑫仕铭所运用制作接案笔录、委托人法律文书及证据台帐、提示与告知清单等手段和方法控制和防范风险(详见附件)。

4、青岛清泰所及德衡所均以较为完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等手段和方法来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

5、青岛琴岛所利用该所以通过的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的方法、手段、流程、步骤、技术、规则等来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

(四)事务所营销策略和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总结与体会。

1、大连杰仕孚所的抓住大案要案、展现内部团结、笼络专业人才的营销策略;

2、烟台鑫仕铭所的以质量赢得市场、以精英拓展市场、以管理稳定市场的营销策略;

5、青岛琴岛所的以打造名人塑造名所,以获取荣誉提升影响,以名牌效应营销市场。

6、大连律协提出的‚传统业务开新花‛及‚必须以具有非法律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律师开展专业化‛的律师专业化发展道路。

(五)事务所制度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体会与总结。

1、大连杰仕孚所的个性化合理分工管理体制;

3、青岛清泰所的合伙人会议、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三级管理体制;

4、青岛德衡所的全员律师坐班制的管理体制;

(六)事务所分配及薪酬体制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连杰仕孚所的利润分享制;

2、烟台鑫仕铭所的定薪律师制度、合伙人三次分配制度;

3、青岛清泰所的合伙人律师‚计点制‛盈余分配办法、非合伙人律师‚授薪制‛分配办法、律师助理、法律秘书‚计时制‛考核办法。

4、青岛德衡所的全员年薪制;

五、建议。

(一)考察活动让我觉得十分具有实际意义。从本律协内部来讲,不仅能加强考察组律师之间的友谊,更是增强本律协内部交流的好机会;既有利于内部整合,也有利于互相学习。从外部来讲,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每一次考察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9同时也提升了本律协在全国各地的知名度。建议律协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考察次数,扩大考察范围,不仅考察发达地区,向强者学习先进经验,建立长期联系;而且也考察欠发达地区,为相对落后律师同仁提供帮助和指导。这既有利于提高本协会知名度,增加会员荣誉感;又可为会员寻求合作伙伴,拓展市场,获取发展资源提供机遇和平台。

(二)考察让我发现一些共同现象,即成就名所,必须以名律师为领军人物;成就大所必须以精英团队为核心和支撑。建议律协集中优势资源,有意识地在本协会范围内引导和培育一批精英律师和领袖型律师,为昆明律师的整合与发展奠定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发达地区律所注重横向资源整合与配臵也是考察得到的启示。建议以律协的名义在律协平台上加强与律师业务密切相关的行业协会如会计、审计、公证、鉴定、房地产、金融、投资、矿业等协会进行沟通和交流,为行业发展及律师的业务拓展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律协的影响力和增加律协的凝聚力。

(四)发展得较好的律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制度新颖完善,思想理念先进统一。建议律协大力鼓励、支持、宣传和推动律所会员进行制度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市场创新和业务创新。律所会员过时而落后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已成为目前我市律师发展的重大障碍,如果不能突破和创新,那么,被发达地区制度先进的律所边缘化将是我市律所在不久的将来必然面对的现实结果。

(五)律所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而非律师兼职管理已成为律所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已被我们考察过的许多发达地区的律所所采用。事实上,律师以律所职务头衔招揽业务的剩余价值已所剩无几,现在的当事人更看重的是律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律师从繁杂的自己并不擅长的管理事务中抽身而出,既能至精至专地做好业务,增加收入;又能为国家多解决几个就业岗位,回报社会,何乐而不为。在此我建议广大律师,把心思放在业务上,争取做著名律师、高水平律师、学者型律师、财富律师,尽量不要去做可能毫无建树的所谓‚主任‛律师。

(六)在考察中,‚人才‛、‚团队‛、‚制度‛、‚胆识‛、‚目标‛、‚定位‛、‚营销‛、‚质量‛、‚产品‛、‚投资‛、‚市场‛、‚服务‛、‚客户‚、‚形象‛、‚品牌‛、‚商誉‛、‚风险‛、‚培训‛、‚管理‛、‚专业‛、‚规模‛、‚知识‛、‚信息‛、‚理念‛等等这些曾经只与企业有关而与我们无关的经济学名词不绝于耳。让我自叹知识浅薄,观念陈旧、思想落后。虽然近来因为它们与我们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不得不天天挂在嘴上,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如此长久地挂在嘴上,还应该尽快落实在行动上。我们与发达地区律所的差距就来自于我们对这些名词的理解、把握、运用和实施程度的差距。建议广大会员好好研究这些名词,如果还没有在意,请把它们挂在嘴上;如果已经挂在嘴上,请把它们付诸实施;如果已经付诸实施,请把它们坚决彻底地贯彻执行到位。

(七)我们考察过的律所无一例外都十分注重公共积累,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的价值观,强调合伙人的地位与义11务相统一。我想这一定是这些律所发展较好的因素之一,因此,建议我们的律所会员注重集体公共积累,如果穷得只剩下人了,恐怕也难持久了。如果没有起码的集体公共积累和必要的物质基础,就如一个声称已经立国的国家没有土地,那么所谓‚国家‛只是一个虚幻概念,创造和确立这个概念的人会存在,但这个国家不会存在,更别谈发展了。只有具有一定的公共积累,才可能在眼下为未来投入,也才可能在未来为现在收获。我们老一套的分光吃光拿光的‚三光‛政策,对律所来讲无异于自杀。没有共同物质财富为纽带而联合起来的群体,就缺乏生存和战斗在一起的必要性。我们许多没有公共积累的律所就犹如一盘散沙,如果现在沙还没有散,那是因为风还不够大,问题是: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必然会形成而且一定会吹来并且肯定可以吹散我们的一盘散沙,信不信由你。

(八)到华东考察时对‚提成聘用律师是事务所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建设的障碍‚这一问题有所认识,本次考察却感觉到这一认识俨然已经成了发达地区律师的一种共识了。上海锦天城所、杭州凯麦所、杭州天册所、青岛德衡所、青岛清泰所等,这些发展得很好的律所,无一例外都取消了提成律师。即使是像上海申达所、南京刘洪所、烟台鑫仕铭所这些中型律所已只保留了部分提成律师,大部分已实行薪金制。看来是提成律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关于这一问题,还是辽宁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及宁夏律师协会副会长张耀东说得到位,他说‚所谓‘提成律师’,在国外是一种律师事务所因特殊业务需要临时雇用的律师,而非该所在册律师,业务完成后,雇用关系即终止。因此,‘提12成律师’历来不是律师事务所的固定成员,也无法成为律师事务所的团队成员,所以要求其为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着想本身就是非分之想,这是一个客观问题,而非主观问题;这是一个整体结构性问题,而非局部利益分配问题;这是一个实质性问题,而非程序性问题。只要‘提成’是律师与事务所之间的唯一纽带和关系,那么,再好的事务所制度也留不住‘提成律师’的心‛。因此,在上一次考察报告已提出建议的基础上,本人此次考察报告再次强烈建议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应尽快实行薪金制;没有条件的应尽快创造条件实行薪金制。

(九)此次考察,青岛律所给我的震撼最为强烈。青岛并非省会城市,律师人数也和昆明差不多,但却有两个超过100人的大所。相比之下,大连的经济规模、地理位臵、城市地位、律师人数与青岛相差无几,但大连却没有一家上50人的律所。原因何在?我认为客观条件是律所发展的基础,但主观因素是律所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客观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律师的思想观念、胆识、献身精神、创新能力等往往是律所发展的关键。落后僵化的思想理念、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商人心态往往是律所无法做大做强的心智障碍。事实上,我们昆明律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并不亚于青岛律师,但为什么就没有一家百人大所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如何解放思想、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可能是我们昆明律师应该在意识层面上进行深刻反省的问题,应当引起广大会员的足够重视。

宁夏律师协会2011年4月10日。

宁夏区情报告篇二

作为劳动者的代表,总工会在班子成员、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会员中间进行了一次报告,向大家介绍了过去年度工作的情况,并总结了经验教训,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次报告让我深受启发,对总工会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总工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中,总工会积极推动为劳动者争取更多的权益,包括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等方面。这些举措对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职工,我深深感受到了总工会为我们争取权益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汗水。感谢总工会在这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劳动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有保障。

其次,总工会在职工培训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报告中强调了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并提到了总工会在过去一年中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帮助职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通过参加总工会组织的培训班,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同行业的优秀人才,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通过职工培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第三,总工会在推动工会组织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中,总工会在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加强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会作为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工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各级工会的努力,推动了工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壮大。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能够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四,总工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报告中提到,总工会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关爱老人和儿童等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亲眼见证了总工会组织的慈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也能够发挥出我们作为劳动者的力量和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总工会在维护劳动和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报告中指出,总工会积极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推动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和谐合作。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中,职工和企业才能共同发展,实现共赢。我相信,在总工会的引领下,我们将能够进一步改善劳动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总的来说,宁夏总工会报告让我深受启发,对工会的工作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会活动,为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职工培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维护劳动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在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宁夏区情报告篇三

实践报告是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调查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是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一、前言。

(一)调查目的: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了解银川市贺兰县土地流转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又好又快进行,宁夏师范学由思政部领导的大学生践行社对此项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在寒假中,让同学们对宁夏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活动中,使同学们更深一步了解宁夏这几年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可喜变化。作为践行社里的一员,我积极参加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希望同过此次调查能有效的提高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

(二)调查对象:

从人大农业委、政府办、农办、经管局、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抽调50名干部,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场30个行政村100户农户。

(三)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随机抽样),并兼有个别访谈。

(四)调查工作分配:

在各乡、村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基层群众意见,并随机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统计了有关情况。

(五)调查人员:

调查员:刘海娜撰写报告:刘海娜。

(六)调查时间和地点:

于2014年1月23日--1月28日在贺兰县各个村进行调查。

(七)调查过程:

宁师大学生践行社在接到思政部马老师关于宁夏土地流转的实践调查通知后,我积极参与、配合,这次调查的主题是关于宁夏土地流转的调查。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在寒假中利用各种机会,通过跟随村支书走访各村部了解情况,并通过座谈会和对村民的访问中,得知他们对土地流转后的看法。综合了不同人的认识设计了这一问卷,以期多维度、综合地对贺兰县人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

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一)了解土地流转的基本常识。

(1)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产生背景编辑本段: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5)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编辑本段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互换期间,如流转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后,补偿费的分配应当由流转双方在流转合同中约定。

(6)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入股是指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份投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入股期间,如流转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依法应当支付给被征地农户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应当归承包方。

(二)贺兰县土地流转现状及成效。

据习岗镇镇长介绍,贺兰县今年新建了失地农民创业园区,规划占地1400余亩,建设二代节能日光温棚500余栋,以每亩12000元的价格进行长期转让,可解决450余户、2000多名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问题。目前,梁道砌护、土地平整、钢架搭建等皆已完成,部分温棚已经定植。

目前,银川已在全市所有乡镇成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并规范流转程序,目前已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23541份,占全市应签流转合同的98%。据银川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现共有农业人口63.19万人,承包耕地面积114.43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5.26万亩,较上年增长68.9%;流转涉及农户24486户,较上年增长64.3%。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和发展设施园艺,还有一部分用于设施渔业、陆地蔬菜种植、发展农家乐等。

贺兰三成承包土地流转:6月2日,贺兰县金贵镇关渠村,土地承包户在流转承包地里播稻秧。2003年以来,贺兰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11.41万多亩,涉及农户9521户。

贺兰县流转农村土地11万多亩:11月18日,记者从贺兰县政府获悉,贺兰县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达3.88万户,承包耕地面积37万多亩。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11.41万多亩,涉及农户9521户,分别占承包面积的30.2%和承包户数的24.5%。

贺兰县政府对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组织的村,现已探索出土地流转的7种模式:龙头企业带适时成立了兰光村劳务输出协会,将全村的劳动力全部吸纳合作社成员。组建多动型、全程机械化“服务型”、经营大户带动型、农民自发联合型、“支部+协会”引领型、科技人员创业促进型、土地股份合作型,增加了农民收入。

宁夏贺兰县:村集体探索土地流转“握指成拳”:12月20日清晨,寒意袭人。然而,宁夏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村部里却暖意融融。当天,村里180户农民领取到今年120万元的“工资与土地租金”。村民王占福第一个办理完领取手续,清点着1万余元的“红利”让他乐不可支。

据了解,兰光村共有耕地7680亩,共计547户,总人口达2300多人。2010年,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5%。今年,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0%。为保证两茬种植,村里从温州等地引进客商发展起了盘菜种植基地;建立移动温棚瓜菜基地,打造“兰光”品牌西瓜、蔬菜;在稻田养蟹基地,发展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区。“跳出土地,外出经营,解放劳力,劳务经济”。兰光村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成为了“农业产业工人”,村委会个施工队,村“两委”成员任各施工队队长,安排人员在本村、本镇的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项目、小农水项目以及组织其它务工形式。年均劳务收入达150余万元。同时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二是引入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参与土地流转;三是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把土地流转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四是土地流转一定要坚持农民自愿、有偿、合法、有序流转的原则。

三)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观念未改进。一是守地思想严重。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土地就是农村人的立业之本,不愿轻易放弃。特别担心土地流转后找不到新的就业途径。二是奋进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小农意识较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不敢投资也不愿投资。三是既得想法过重。随着农业税全面取消、种粮补贴不断增加,农民把土地看得更加珍贵。四是政策理解难度大。

规模未形成。一是总体上来说,近些年来贺兰县土地流转面积偏少。二是流转规模不大。三是流转期限较短。

程序未规范。一是流转前交易形式不规范。由于缺乏土地流转交易机构,大多数农民为不让自己承包耕地抛荒,临时委托他人耕种。二是流转中合同签订较随意。

机制未健全。一是信息相对闭塞。我县的土地流转农户想要流转土地多数是通过邻里四周的口传才能打听到消息。二是监督制约机制未形成。由于合同的不规范引发纠纷缺乏流转调处机制,致使当事人因争执不下而爆发冲突的现象较多,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的又一诱因。三是机关评估机构缺乏。流转价格基本由双方自行协商。一旦出现价格纠纷,无法仲裁。

三。建议。

在政策层面上,应加快流转体制建设,优化流转服务环境。

一是实行备案登记,规范土地流转。由县经管局负责统计汇总。同时,在经管部门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二是开展中介服务,推动土地流转。建议允许社会各界资金投资土地流转市场,特别对准备实施整理的土地。三是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土地流转。在政策措施方面,建议集中所有涉农政策和资金全力推动土地流转,服务现代农业的发展。四是加大基础投入,夯实流转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土地整理、水利设施修建和农机化推广。建议按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对全县所有农田和其他农村土地进行上述三个方面的详细规划,并逐年解决,不断提高农村土地基础条件,以利于土地规模化流转和生产。

在操作层面上,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体,政府重点扶助为支撑,全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一是加大宣传。建议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二是推介典型。一方面,建议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及各村群众到土地流转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学习考察,吸取经验。另一方面,重点组织力量对县内土地流转典型进行剖析、总结,对优秀典型进行表彰,扩大典型在全县范围的影响。三是强化服务。建议农口部门加强技术服务,及时提供技术、气象、农资、农机和病虫害防治等信息及相关服务。

加大对农村土地的基础投入。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群众普遍反映,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土地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仍显不够。因农业效益较低,农民自筹资金比较困难,农村土地基础设施还不能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土地的基础投入,重点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设施修建、农机化推广等方面。尤其建议专门列出资金用于不适宜土地整理的山区农田修建机耕道,便于农机化耕作。

允许中介组织介入农村土地市场。

尽管目前已经明确土地使用权承包长期不变,但老百姓仍然担心政策会变,土地流转时要求一次性付清流转费用的较多,而生产企业或个人因担心收不回成本,总想逐年付款,容易出现一些矛盾。为促进土地效益发挥,我们建议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允许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进入土地流转市场,可以赚取适当差价和利润,以分散农户和生产企业的投资风险。

制定流转土地被征后利益分配政策。

调查中发现,由于政府规划或基础建设需要,流转后的土地被依法征用后,征地补偿款已经成为流转双方争夺的焦点,虽可由相关部门调解,但仍缺乏相关政策依据。特别担心引起流转双方走上诉讼之路。为此,建议市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政策指导已流转土地被征后的补偿款分配,明确分配原则和比例。

四。结束语。

通过此次调查,让我真正明白宁夏应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大、涉及面广,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资本、劳力、生产资料、技术等生产要素如此,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也不应例外。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既具有长远的重要性,又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然。全社会必须从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年1月28日。

参考文献。

刘艳;从《物权法(草案)》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j];乡镇经济;2005年01期。

蔡玲;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j];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06期。

区别情况归还承包地[j];农家致富;2008年17期。

王丽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物权化[j];湖南农机;2007年01期。

黄兰;;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现状[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宁夏区情报告篇四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工会工作的宁夏总工会报告会。会上,宁夏总工会的领导们详细阐述了工会在过去一年所开展的工作,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思路。通过听报告、交流讨论,我深受启发,对工会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宁夏总工会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宁夏总工会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成就。在报告中,总工会领导们以大量具体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过去一年工会工作的亮点和成果。例如,在工资待遇方面,宁夏总工会积极维权,为工人争取到更加合理的待遇;在职工培训方面,总工会加大了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培训项目,提高了职工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宁夏总工会的努力和奋斗,他们全身心地为广大职工谋福利。

其次,宁夏总工会在报告中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工作思路,展现出了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报告中提到了加强服务职工、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以及推动工会的机构改革等方面的工作。这些目标和思路的提出,为宁夏总工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推动工会机构改革方面,报告中提到了通过创新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等来提高工会组织的执行力和服务效果,这无疑为工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此外,在听取报告的过程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宁夏总工会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报告中提到了为职工办理各类保险、开展文体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实实在在地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彰显了工会组织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我深刻认识到了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表,应该始终站在职工的一边,为他们排忧解难,促进职工的切实利益。

最后,宁夏总工会的报告中提到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调了工会组织的廉洁自律。这对于当前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频发的情况下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中提到了加强组织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维护工会组织的廉洁和透明。这种自我反思、自我警醒的态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会组织的形象和声誉,也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风气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宁夏总工会的报告对工会工作进行了全面概括和总结,为广大职工带来了诸多福利和改善。同时,报告中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工作思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宁夏总工会的努力和创新,无疑推动了工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对宁夏总工会的报告表示由衷的赞扬,并希望其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广大职工谋求福利、发挥作用。

宁夏区情报告篇五

枸杞为宁夏“五宝”之首,是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享誉中外,对宣传宁夏、提高宁夏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枸杞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枸杞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把枸杞产业做为我区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自治区政府决定不定期举办枸杞节,并支持中宁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为枸杞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各地特别是枸杞主产区充分发挥枸杞产业的品牌、科技、种植、加工和市场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目前全区枸杞面积达到44.5万亩,约占全国的30%。20xx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产值达15亿元,其中原果收入6亿元,加工产值9亿元。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60%,出口创汇最多年份达500多万美元。全区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其中枸杞规模加工流通企业52家,形成了以宁夏红、杞浓、圣杞乐、早康等为主体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40多种产品,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了总产量的15%。主产区中宁县已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

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迅速,枸杞产品产销两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产业布局上取得了突破。在全区推行“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枸杞南移工程”,建设万亩枸杞园区4个,千亩园区30个,500亩以上联片种植区近百个,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宁为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和银北灌区为两翼的产业带。

二是在科技服务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在发展枸杞产业中都十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宁夏枸杞研究所和中宁等主产区建立了优质枸杞育苗基地,推广先进的繁育技术,全面淘汰了落后的传统繁育方式,以“宁杞1号”等枸杞优良品种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同时积极推广日光烘干、热风烘干等技术,加大了硫磺薰蒸枸杞的查处力度,使枸杞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有了明显提高,较好地维护了“中宁枸杞”品牌乃至“宁夏枸杞”的良好声誉。

三是在标准化生产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加大了枸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统防统治力度,仅中宁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65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11.5万亩的40%,已有8万亩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万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分别占全县种植面积的69.5%和26%。

四是在品牌创新上取得了突破。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了“宁夏红”、“杞浓”、“早康”、“杞王”等枸杞产品系列品牌,尤其是“宁夏红”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对“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品牌的保护,注册使用了“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对其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是在关联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枸杞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流通加工、印刷包装、交通运输、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据初步统计,仅关联产业收入达15亿元。枸杞市场营销网络建设速度加快,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点,从事枸杞营销的人员达10000余人。20xx年,有40多万人加入了枸杞种植和深加工领域,有近20万劳动力从事枸杞采摘,使主产区和周边邻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六是枸杞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据我们调查,枸杞主产区亩纯收入一般都在—3000元,收益很高。中宁县农民收入1/3以上来自枸杞产业,惠农、原州区、同心等发展重点县、区枸杞集中乡镇或村农民来自枸杞的收入在40-80%以上。全区有10万农户依靠枸杞产业增收致富。全区农民纯收入中枸杞收入人均380元。

二、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枸杞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枸杞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枸杞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新兴产业。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正常情况下枸杞亩均投入过千元,按我区目前的枸杞种植规模,仅生产环节每年需要投入资金4-5亿元,加之加工、流通和研发等环节,枸杞产业每年需要资金(主要是周转资金)约8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少量补贴和茨农的有限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每年的资金缺口约2-3亿元。资金不足制约着产业的扩张和升级。

二是枸杞标准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茨农的分散种植给统种统管、统防统治造成了障碍;部分茨农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制干技术落后、统防统治以及检测工作滞后、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无公害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绿色和有机产品发展较慢,有些产区还存在化学药物熏蒸加色等危害消费者安全的不法行为,这些现象都对“宁夏枸杞”的品牌、声誉乃至茨农的收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枸杞产业化水平较低。由于缺乏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化优质服务,受资金短缺、烘干储存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广大茨农无法摆脱受制于营销商的被动局面。特别是枸杞加工龙头企业与多数基地、农户缺乏有机结合,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四是枸杞深加工转化能力有限。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全区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目前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5%,85%的枸杞仍以干果形式出售,影响了枸杞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

五是枸杞科技服务相对滞后。科技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工作滞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研发不够。枸杞的烘干、储藏技术还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枸杞采用落后的人工手段采摘,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资源约束严重。

总之,从资源支撑、市场容量和产业递进规律来看,枸杞产业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初级阶段即扩张阶段的发展,逐步进入中级阶段即内涵式发展阶段,需要适时调整发展指导思想,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对做强做大枸杞产业的建议

1、完善枸杞发展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四是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拔千金”的作用,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枸杞产业,促进枸杞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当前加快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加大品牌和资源的整合力度,探索整合组建不同系列的枸杞深加工集团,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同国内外著名的加工集团合作,形成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集团。打造经济实力强、销售网络完善、经营规模大、经营信誉好的营销龙头集团。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引导和鼓励广大茨农积极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茨农的产销组织化程度。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茨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茨农参与枸杞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茨农在枸杞产业化发展中的获利水平,促进枸杞产业不断升级。

3、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市场监管,增强品牌效应。

一是加大推行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普及力度,质监部门要加快无公害枸杞产地和产品认定及认证工作。科研与推广部门要积极研发推广新技术,不断完善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开展绿色、有机枸杞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普及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提高枸杞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宁夏枸杞质量。

二是工商部门要尽快制定我区枸杞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严防非标准化生产等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我区市场,败坏宁夏枸杞的声誉。

三是全力打造宁夏枸杞传统文化品牌,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大力宣传宁夏枸杞及其传统文化,让国内外消费者认知宁夏枸杞,满意消费宁夏枸杞产品。要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宁夏枸杞品牌,加强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保护和“宁夏枸杞”商标的启用与管理工作,形成保护合法使用宁夏枸杞品牌的良好氛围。

宁夏区情报告篇六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宁夏政府。

工作报告。

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积极应对,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勇闯难关,以实打实的作风干工作,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统筹稳增长、推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0亿元,增长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5%、8.6%、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0亿元,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7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8.8亿元,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148元和9167元,增长8%和9%。这是在工业品价格和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资源环境约束上升、经济总量基数增大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经济运行企稳回升。针对年初经济低迷、投资乏力、增速下滑的困局,我们及时出台“工业18条”“财税20条”“小微企业23条”等政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工业风险补偿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和银行授信130亿元支持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7亿元,减免各类税费近30亿元。积极拓宽资金渠道,争取中央转移支付690亿元,盘活存量资金312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46.6亿元,发行债券融资63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539.3亿元。完善金融支撑功能,成立自治区金融工作局,制定“金融18条”,挂牌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引进金融机构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6家,成功重组银广夏,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形成。自治区确定的4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宁东至浙江输电、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等超百亿元项目加快推进,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大地轮胎、轨道交通轴承等建成投产,沿山公路拓宽改造竣工,银西高铁、宁夏石嘴山至固原城际铁路(吴忠至中卫段)开工建设,企盼多年的“高铁梦”正在变为现实。

(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农业上,推进“五百三千”计划,粮食生产获“十二连丰”,总产达372.6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237家、永久性蔬菜基地10万亩,新建枸杞基地5.4万亩,新增和改造提升葡萄种植7万亩、新建酒庄14家,特色优势农业量效齐增,占比达85.7%;完善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设施,培育农民合作社365家,新增销售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工业上,实施“1561”工程,建成了全球最大单晶硅棒加工项目、西部最大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新增风电405万千瓦、光伏91万千瓦,新能源占到电力总装机的36%,成为全国新能源外送基地;现代纺织、清真食品等发展强劲,轻工业增速17%,比重工业快11.8个百分点,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机构实现清真标准互认;淘汰落后产能139.8万吨,高耗能工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服务业上,启动全域旅游试点,组建宁夏旅游集团,新增5a景区1家、4a景区2家,开通“丝路驿站-宁夏号”等4对旅游品牌列车,接待游客1860万人次,旅游收入168亿元,增长15%;搭建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围绕交通节点的各类物流园加快推进;保持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取消限购性措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一网一库一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宁夏“政务云”等上线运行;银川ibi育成中心跻身中国产业园创新力百强,网上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

(三)锐意改革,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面推进222项改革任务,聚焦突破32项重点。制定并公布自治区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职权事项由6264项清理调整为1941项,精简近70%;非行政许可全部清零;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费让利2亿元。建成与国家贯通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186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新登记企业2.67万户。改革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置换旧债207亿元。完善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履职待遇管理办法,完成农垦企业化改革,25家区直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并将其移交国资委监管。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补贴制度。完成区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户籍制度等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累计确权1607万亩,集体林权确权率98%,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全部确权,平罗农村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

(四)落实规划,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实施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完成全区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制定银川都市区、清水河城镇产业带等区域规划,评估18个市县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向“一主三副”“两带两轴”集中。实施旧城改造项目298个,建设美丽小城镇22个、美丽村庄123个、市民休闲森林公园26个。植树造林120.7万亩,治理荒漠化50万亩,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88万亩。持续开展主干道路大绿化大整治,提升了宁夏的美誉度。重拳治理入黄排污,关闭取缔非法采矿点103处,关停燃煤茶浴炉861台,淘汰黄标车3.8万辆。全国城市环卫保洁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住建部在全国开展学习中卫城市保洁经验的活动。

(五)铸好平台,内陆开放扎实推进。出台了“开放宁夏20条”,高水平举办第二届中阿博览会,中阿技术转移、商事调解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等5个双边合作机构落户宁夏,签约项目241个、投资额1830亿元。银川综合保税区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入驻企业190家。加强与深圳、天津、青岛等跨区域通关协作,新开直飞迪拜、吉隆坡等5条国际航线,河东国际机场往来旅客突破500万人次,跻身大中型机场行列。丝路通等电商平台上线经营,宁夏保税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建成营业,跨境人民币结算超百亿元。建工集团等24家企业走出国门,海外投资增长3.4倍,利用外资增长1倍。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00亿元,增长12.5%。

(六)协调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改建幼儿园69所,改造1086所学校供暖设施,农村学校结束了火炉取暖。建成9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学生资助工程受益31.3万人次,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8万学生。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先诊疗后付费”全面推开,31万人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建成自治区儿童医院,迁建固原、吴忠市医院。新建乡镇文化站8个,扶持农村示范文化室和文化大院150个,送戏下乡和广场文艺演出3400多场,《神秘的西夏》入选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优”。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平安宁夏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96%以上,信访总量、重大刑事案件分别下降15.4%和19.1%。

(七)加大投入,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安排74.7%的财力改善民生。狠抓扶贫攻坚,生态移民搬迁5万人、累计达32.9万人,脱贫销号200个村,减贫12.1万人,为20万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有45.7万人喝上安全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亿元,支持创办小企业3600个,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3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9.48万套,改造危窑危房8.02万户,60多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新改建社区服务站170个,开建老年活动中心和敬老院50所,建成农村老饭桌420个,4.05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建成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提高了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补助、高龄津贴和社会抚恤标准。

(八)勤政务实,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政府常务会决定重大事项90个,主席办公会、政府专题会解决突出问题220个。在全国率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行政程序规定、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三部规章。提请自治区人大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1件,制定、修订、废止政府规章11件。207件人大代表建议、599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推行“电视问政”“政务微博”,开展行政审批和处罚双公示。开展“从严从实抓落实、大干实干100天”活动,实行最严督查问责,重点项目公开公示,省级领导带队督查,推动工作落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政府项目资金管理、红顶中介等专项整治,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个,问责处理172人,勤政自律意识不断增强,不敢腐的态势初步形成。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双拥优抚等工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外事、侨务、统计、新闻、出版、慈善、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地震、地质、人防、气象、档案、文史、社科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总结20xx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回顾整个“”的发展变化,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付出了艰辛,创造了辉煌。

五年来,我们把宁夏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深入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自加压力,敢为人先,沿黄经济区进入国家18个重点开发区域,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阿博览会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平台,银川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建设世人瞩目,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名扬海外,国家各部委也给予了极大支持,我区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

五年来,我们直面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坚决贯彻中央一揽子应对措施,一切从实际出发,倡导“深、实、诚、细、严”作风,落实省级领导项目推进责任制,突出“三重一改”,狠抓工作落实。地区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1690亿元增加到2900亿元,年均增长9.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54亿元增加到373.7亿元,年均增长1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557.5亿元增加到1188.8亿元,年均增长16.3%;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是“”的2.9倍;进出口总额、招商引资、贷款余额等均比20xx年翻了一番。

五年来,我们针对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实施“1+3”产业调整方案,新型煤化工、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现代纺织、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占比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银川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沿黄城市带、山区大县城建设成效明显,“一主三副”“两带两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率提高7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推行机构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整合了有关厅局,归并了市场监管部门,精减了行政审批,自治区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12项调整为304项,在农村、财税、金融、教育、社保、商事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

五年来,我们在政策性减税、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幅压缩的情况下,民生投入逐年递增,累计达3504亿元,是“”的2.8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2.3%,农民收入增幅连年高于城镇居民。实施35万生态移民和65万人就地扶贫,建设慈善园区,打造黄河善谷,累计减贫43万人;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看病、饮水、居住、出行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交流。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区各族人民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贡献了聪明才智,洒下了辛勤汗水,各项事业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成绩难能宝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宁夏改革发展的国家部委、兄弟省市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发展不足仍是最大区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全面小康的短板问题突出;二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创新人才短缺,改革的“硬骨头”较多,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三是山川城乡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够,精准脱贫任务艰巨,改善民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四是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政府效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切实解决。

二、科学谋划,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是我区创新发展、转型追赶的关键期。

今后5年,我们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引领、空间规划、生态优先、富民共享战略,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宁夏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xx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7.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再上台阶,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各位代表,确定这样一个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全区人民的期盼和愿景,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扛起的光荣责任和庄严使命。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将持续,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复苏缓慢,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兴起;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区加快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形成,深化改革的红利正在释放,开放开发的空间正在拓展,全区上下思富求进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全力以赴,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发展与民生并重,产业与生态共举,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治理手段,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放活,让政府、市场和社会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把依法行政作为硬约束,治贪治腐不手软,治慵治懒不松劲,杜绝不作为、乱作为,以良好的状态和作风,投身全区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

今后5年,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战略性突破: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转型追赶,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升级是主攻方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创造引领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强化科技和智力支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引擎。到20xx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一特三高”为引领,坚守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抓好“1+4”特色优势产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到20xx年,农作物、畜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5%和9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80%和70%。落实中国制造20xx宁夏行动纲要,实施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过剩和落后产能化解淘汰“四项计划”,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企业集团,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xx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多元的大趋势,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等融合,加快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左右。加快“四化”同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一网一库一平台”等基础设施,突出政务民生的宁夏特色,打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二)实施开放引领战略,着力推进共赢发展。宁夏是内陆欠发达省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加快开放、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将向西开放优势转化为新的动力,努力把我区建成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全球的内陆开放示范区、中阿合作先行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发挥中阿博览会的平台功能,打造以中阿合作为特色的国际会展经济高地。依托银川综合保税区和中阿产业园、商贸园、科技园、文化园等,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跨境贸易等合作,加快打造陆上、空中和网上丝绸之路。以丝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化科技人才、教育卫生和文化旅游等交流,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先行先试国家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投资、贸易、金融等服务便利化,营造在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的开放环境。

(三)实施空间规划战略,着力推进协调发展。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抓手,推进城乡、山川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尊重城市化规律,推进“多规合一”,优化“一主三副”格局,统筹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和中心村布局,银川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吴忠建成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中心,石嘴山建成宁北及蒙西地区重点城市和物流中心,固原建成宁南山区中心城市,中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完善沿黄城市带承载吸纳功能,建设太中银和银宁盐发展轴,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打造中南部地区脱贫致富带和经济增长极。健全城乡一体发展机制,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到20xx年,城镇化率达到60%。

(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优美环境是宁夏最大优势,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一靓丽名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土地、资源和环境底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健全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综合治理重点流域、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区,加快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巩固禁牧封育成果,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构建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到20xx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8%。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健全资源利用回收体系,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条,倡导绿色消费,推动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切实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保持好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人居环境。

(五)实施富民共享战略,着力推进和谐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和谐共享作为全面小康的本质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2年实现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扎实推动创业就业和居民增收,让人民群众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让所有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实现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全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增加和谐因素,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展望“十三五”,我区创新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转型追赶的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实现,宁夏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宁夏区情报告篇七

多年来,眉县积极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树品牌、占市场、保安全”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猕猴桃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猕猴桃产业已成为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0xx年11月4日农村科调研组对眉县20xx年猕猴桃生产销售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眉县齐峰果业、鹏盛达果业这两大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深入了解到猕猴桃生产-销售产业链过程。先是召开座谈会与工作人员细心交流,详细询问猕猴桃入库、分拣、包装以及销售数量的相关数据,随后分别参观了齐峰果业和鹏盛达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作业车间。通过走访座谈实地查看,对眉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做大做优品牌、强力应对果业销售市场风险等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20xx年猕猴桃生产情况

1.种植面积:20xx年,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2万亩,其中徐香16万亩,海沃德8万亩,秦美3万亩,红阳0.8万亩,翠香、金香、华优、亚特、黄金果、金艳等新优品种2.4万亩。品种结构合理,形成了以徐香、海沃德为代表的绿肉猕猴桃系列,以红阳、脐红为代表的红肉猕猴桃系列,以华优、早金为代表的黄肉猕猴桃系列。

2.挂果面积:20xx年,全县挂果面积28.1万亩,较去年挂果面积26.56万亩增加了1.54万亩,增加了5.8%。各品种挂果面积分别为:徐香14.3万亩,海沃德8万亩,秦美3万亩,红阳0.8万亩,其他品种2万亩,其中徐香和海沃德挂果面积占总体挂果面积的80%。

3.果品产量:20xx年,全县猕猴桃总产量达到48.43万吨,较去年增加2万吨,增长了4.3%。其中徐香平均亩产为1700公斤、总产24.31万吨,海沃德平均亩产为1800公斤、总产14.4万吨,红阳平均亩产为900公斤、总产0.72万吨,秦美平均亩产为2000公斤、总产6万吨,其他品种平均亩产1500公斤、总产3万吨。

二、20xx年猕猴桃销售不畅的原因

近几年,眉县猕猴桃一直保持一路畅销、供不应求、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但20xx年后期出现产品滞销、价格下滑现象。

1.天气因素影响。9月中下旬以来,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特别是进入10月份后阴雨连绵,对猕猴桃上市销售和采收入库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2.市场竞争激烈。近几年,在猕猴桃产业效益带动下,国内有10多个省竞相种植猕猴桃,我省实施猕猴桃“东扩南移”也推动了省内猕猴桃种植面积迅猛增长。汉中、武功、扶风等产区发展的猕猴桃今年已大量上市,而且这些地方猕收购价低于眉县0.8元/市斤左右,导致部分外地客商转向外地新产区,给眉县鲜果销售带来了很大压力。例如:往年在入库前鲜果销量达到总产量的50%以上,今年仅销售30%。

3.果农期望值过高有待价惜售。多年来,以徐香为代表的眉县猕猴桃总体品质好、质量高,因此虽然单价高,但也不愁卖。但今年因为天气和市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客商收购价不能达到果农预期价格,相当一部分果农待价惜售。

4.销售价格:20xx年,眉县猕猴桃销售价格出现均价普遍下降局面,品种不同价格差异较大。20xx年徐香猕猴桃销售均价为3.4元/斤,最高达到7元/斤,较去年销售均价3.7元/斤下降0.3元/斤;海沃德售均价为2.7元/斤与去年同期持平;秦美售价为2.3元/斤与去年同期持平,红阳销售价为8.5元/斤,个别果园达到11元/斤,较去年销售均价9.0元/斤下降0.5元/斤。按初步统计全县20xx年猕猴桃总产值为30.69亿元,较去年增加1.69亿元,增长5.8%。

三、建议

1.加大对眉县猕猴桃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自媒体、户外广告等形式,宣传眉县猕猴桃品牌,营造良好的生产销售环境。

2.加大对眉县猕猴桃产业的政策支持。建议省、市列支部分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合作社在主销市场设立直销窗口和形象店,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3.加大猕猴桃贮藏冷库建设和猕猴桃深加工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宁夏区情报告篇八

宁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自治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探索。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宁夏实践报告”活动。在此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宁夏的发展现状和历史文化,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让人叹为观止。我学习了宁夏的藏区文化和沙漠文化等的文化元素,对于宁夏各族群众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还了解了宁夏的历史变迁和经济发展。通过实地考察当地的企业和农业项目,我深深感受到宁夏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段:关于扶贫攻坚。

宁夏是我国的贫困地区之一,但是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宁夏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我深切感受到宁夏的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的力度。通过参观农村的电商平台,访问当地的农民和企业家,我看到了许多生动的扶贫案例。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其他地方借鉴和学习。

第四段:发展旅游业的机遇。

宁夏的经济正在发生转变,旅游业成为宁夏振兴的新动力。作为旅游目的地,宁夏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点具有无限吸引力。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发展旅游业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推出精品旅游路线、打造特色民宿等。我在宁夏参观了很多景点,深深感受到当地的热情好客和美丽景色,这也让我对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有了更深的期待。

第五段: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报告,我深入了解了一个贫困地区正在发展的过程和群众正在改善的生活状况。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处在转变和创新的背景下,众多机遇和挑战并存。我相信随着宁夏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它将进一步强大,为全国表现出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更加鲜明的个性。

宁夏区情报告篇九

1、枸杞德令红,健康绿灯行。

2、德·厚万家,令类体验,红·动天下。

3、有机好枸杞,德令红传奇。

4、天然滋补降三高,养元固本抗衰老。

5、天然德令红,自然更出众。

6、天然枸杞,德令红福。

7、为自然而生,因品质而红。

8、好在天然,贵在有机。

9、圣水哺乳杞,得天独厚食。

10、每一粒都是冰川的新鲜。

11、天山养生道,绿色德令红。

12、天然德令红,品质更出众。

13、中国红,传承爱。

14、天然枸杞,绿色有机。

15、德令红动天下,枸杞健康万家。

16、粒粒天然零污染,优优品质德令红。

17、大自然味道,德令红骄傲。

18、冰川枸杞德令红,补气扶正更出众。

19、德厚万家,令望所归,红动中国。

20、“杞”于冰川,红于中国。

21、枸杞营销全方位,创业致富零距离。

22、德令红,用枸杞告诉世界。

23、天然枸杞德令红,健康优品大不同。

24、冰川的圣洁,独厚的阳光。

25、青海山水美如画,天然枸杞甜天下。

26、极品枸杞德令红,五大保障铸双赢。

27、枸杞德令红,健康大不同。

28、德令红枸杞,健康零距离。

29、天然德令红,健康你我他。

30、德令红四方,健康齐分享。

31、生态健康,又专又红。

32、生态枸杞盛宴,营销合作典范。

33、天然绿色无公害,高原枸杞人人爱。

34、天高地更远,枸杞德令红。

35、高原上的枸杞,纯天然的优品。

36、雪域圣水,传承经典。

37、食尚枸杞原生态,营销致富人人爱。

38、千年冰川滋养,国人健康梦想。

39、天然德令红,健康自然享。

40、天然枸杞德令红,健康优品更岀众。

41、藏域奇珍德令红,天然健康我最红。

42、悠悠冰川情,粒粒德令红。

43、德令红,“杞”止是冰川滋养。

44、枸杞益众生,一品德令红。

45、山水德令哈,德令红天下。

46、天然养生经典,创业双赢首选。

47、冰川枸杞德令红,基地直供一条龙。

48、善用自然力,为民尽所能。

49、枸杞大不同,优品德令红。

50、枸杞精华,健康绿卡。

51、绿色养生都需要,营销创业新渠道。

52、冰清玉洁不“枸”同,自然健康更出众。

53、高原滋养德令红,天然健康乐无穷。

54、枸杞养众生,一品德令红。

55、高原天成德令红,养生天赐健康梦。

56、雪域圣果德令红,健康生活中国梦。

57、高原枸杞德令红,天然滋补健康行。

58、品质赢天下,德令红中华。

59、德令红杞,康泰万家。

60、枸杞专供基地,定制天然养生。

61、千年冰川滋养,一品枸杞珍稀。

62、雪域圣果德令红,健康生活中国梦。

63、生态德令,红养四海。

64、诗品风雅颂,枸品德令红。

65、德令红,你的私人专属。

66、德令天然,红遍天下,德令红枸杞。

67、枸杞德令红,绿色第一粒(礼)。

68、信立德令红,诚就健康梦。

69、绿色养生新典范,创业收益看得见。

70、养生正能量,枸杞德令红。

71、德令红,枸杞中的天籁之音。

72、百年健康梦,缘结德令红。

73、饱吸千年冰川净水,仰卧万亩有机高原,孕育一粒天然枸杞。

74、扶正固本良药,营养滋补佳品。

75、不以养生自居,只为共赢第一。

76、和冰川对话,与健康握手。

77、绿色天然有机杞,三专演绎更神奇。

78、每一粒,都是生命中的青藏高原。

79、德令红,健康红。

80、出身不“枸”同,自然大不同。

81、冰川枸杞,健康首选。

82、粒粒天然德令红,绿色健康无污染。

83、德令红枸杞,绿色纯有机。

84、圣洁德令红,健康中国梦。

85、天然绿色德令红,呵护健康更出众。

86、零污染天然生,健康用德令红。

87、好吃又营养,德令红四方。

88、德令于心,红遍天下。

89、天然健康大不同,优品枸杞德令红。

90、德令红有机枸杞,天然健康传奇。

91、青藏高原德令红,华夏养生第一品。

92、多少梦想在心中,天然绿色德令红。

93、纯有机,自然红,德令红枸杞。

94、天然德令红,健康我心动。

95、德令红天下,健康你我他。

96、天然养生品,德令枸杞红。

97、强身健体之道,补肾养元瑰宝。

98、健康中国梦,天然德令红。

99、一粒不一样的枸杞,大众都相同的选择。

100、有特色,更出色。

101、天赋高原美,地道枸杞甜。

102、德令红,您的私人定制枸杞。

103、青藏高原美,枸杞自然甜。

104、心与梦的原生态,你和我的德令红。

105、枸杞销售量身制,彰显专业新品质。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

**县**镇**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镇**村,20xx年8月成立,现有社员69户,带动农户1000余户,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流转土地1400余亩。

一、土地流转模式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决村民耕作难,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应广大村民强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20xx-20xx年,承包土地200余亩,托管部分外出人员土地300余亩(100-200元/亩),流转土地900余亩,流转形式有合作社向农户每年支付750-1800元,有合作社向农户每年支付200-1900斤粮食,有部分农户只种一块,有合作社无偿提供耕作收获,下余土地交合作社经营。

二、主要成效

1、机械化率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用合作社优势,改变单一耕作方式,从化肥种子使用到土地深松。

2、解放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服务模式,农民不需要参与劳动,彻底从繁忙的耕作、劳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农忙时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轻人在外务工不用请假了,农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时,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的现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先进的理念、生产技术,为使合作社发展壮大成立了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心。20xx-20xx年,在省、市、县农机、农业部门支持下,为我县选定优良小麦品种2个,水稻品种6个,花生品种2个,玉米品种3个。通过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花生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获、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社会资源重组,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社会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土地收入、就业、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为农户增加直接和间接性收入600余元。一是统一经营带来成本降低。由于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使用机械,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原农户亩成本需700元,现为500元,亩节约成本200元。二是节省劳动力,增加务工性收入,土地流转可为农户增加10个外出务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计算,可增加600元工资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组***等在外月工资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粮食增产带来增收。流转土地比分散经营土地每亩每年可增加产量180斤,按市场价格折算,可增加200余元收入。

5、推进了农业组织创新,有利于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20xx-20xx年,合作社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进行土地深松、土壤测肥、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先进优良品种推广等,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紧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自身得到发展壮大,社会效益显著增加,新农机、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农机、农艺完美结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合作社通过机具、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整合,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既满足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及广大农户对农业机械不同的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又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托管、代管,有效破解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与分散型、消耗型、传统农业之间矛盾,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制约合作社发展、土地流转主要因素:

1、推动土地流转困难。一是农民对土地固有情节,旧习惯根深蒂固,外出务工经营的农民大多对土地眷恋很深,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转让土地,制约土地流转规模。

2、不连片、不集中。合作社所流转土地,分布在各组,有些连生产路都没有,致使规模成本增高,出现土地经营亏本。

3、风险大、效益低。农业是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效益比较低,农产品卖难、自然灾害突出、水利设施跟不上。20xx-20xx年,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总计5000亩,本来是丰收年景,因天旱无雨或水利设施不到位,实际机插面积3000余亩,造成亏本经营。

4、金融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合作社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土地流转规模。

如何发挥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作用,提一下几条发展建议:

1、拓宽土地流转的服务主体。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较少的.原因是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比较少,要拓宽服务主体,争取大户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龙头企业联办,外来工商资本协办的方式,拓宽服务主体,形成市场化多方联动的格局。

2、抓住机遇,建设亮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在现有的合作社中,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大、后劲足的农机合作社,在政策上支持、资金上扶持、政治上关心、困难时帮助,尽快把这些农机合作社建成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示范点和亮点,通过宣传带动,实现土地流转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3、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土地流转要想得到全面推广,需要上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承包经营户从政策、资金、农作物保险等给予全方位扶持。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一

,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积极应对,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勇闯难关,以实打实的作风干工作,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统筹稳增长、推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0亿元,增长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5%、8.6%、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0亿元,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7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8.8亿元,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148元和9167元,增长8%和9%。这是在工业品价格和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资源环境约束上升、经济总量基数增大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经济运行企稳回升。针对年初经济低迷、投资乏力、增速下滑的困局,我们及时出台“工业18条”“财税20条”“小微企业23条”等政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工业风险补偿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和银行授信130亿元支持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7亿元,减免各类税费近30亿元。积极拓宽资金渠道,争取中央转移支付690亿元,盘活存量资金312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46.6亿元,发行债券融资63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539.3亿元。完善金融支撑功能,成立自治区金融工作局,制定“金融18条”,挂牌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引进金融机构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6家,成功重组银广夏,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形成。自治区确定的4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宁东至浙江输电、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等超百亿元项目加快推进,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大地轮胎、轨道交通轴承等建成投产,沿山公路拓宽改造竣工,银西高铁、宁夏石嘴山至固原城际铁路(吴忠至中卫段)开工建设,企盼多年的“高铁梦”正在变为现实。

(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农业上,推进“五百三千”计划,粮食生产获“十二连丰”,总产达372.6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237家、永久性蔬菜基地10万亩,新建枸杞基地5.4万亩,新增和改造提升葡萄种植7万亩、新建酒庄14家,特色优势农业量效齐增,占比达85.7%;完善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设施,培育农民合作社365家,新增销售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工业上,实施“1561”工程,建成了全球最大单晶硅棒加工项目、西部最大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新增风电405万千瓦、光伏91万千瓦,新能源占到电力总装机的36%,成为全国新能源外送基地;现代纺织、清真食品等发展强劲,轻工业增速17%,比重工业快11.8个百分点,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机构实现清真标准互认;淘汰落后产能139.8万吨,高耗能工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服务业上,启动全域旅游试点,组建宁夏旅游集团,新增5a景区1家、4a景区2家,开通“丝路驿站-宁夏号”等4对旅游品牌列车,接待游客1860万人次,旅游收入168亿元,增长15%;搭建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围绕交通节点的各类物流园加快推进;保持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取消限购性措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一网一库一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宁夏“政务云”等上线运行;银川ibi育成中心跻身中国产业园创新力百强,网上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

(三)锐意改革,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面推进222项改革任务,聚焦突破32项重点。制定并公布自治区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职权事项由6264项清理调整为1941项,精简近70%;非行政许可全部清零;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费让利2亿元。建成与国家贯通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186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新登记企业2.67万户。改革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置换旧债207亿元。完善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履职待遇管理办法,完成农垦企业化改革,25家区直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并将其移交国资委监管。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补贴制度。完成区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户籍制度等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累计确权1607万亩,集体林权确权率98%,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全部确权,平罗农村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

(四)落实规划,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实施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完成全区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制定银川都市区、清水河城镇产业带等区域规划,评估18个市县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向“一主三副”“两带两轴”集中。实施旧城改造项目298个,建设美丽小城镇22个、美丽村庄123个、市民休闲森林公园26个。植树造林120.7万亩,治理荒漠化50万亩,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88万亩。持续开展主干道路大绿化大整治,提升了宁夏的美誉度。重拳治理入黄排污,关闭取缔非法采矿点103处,关停燃煤茶浴炉861台,淘汰黄标车3.8万辆。全国城市环卫保洁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住建部在全国开展学习中卫城市保洁经验的活动。

(五)铸好平台,内陆开放扎实推进。出台了“开放宁夏20条”,高水平举办第二届中阿博览会,中阿技术转移、商事调解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等5个双边合作机构落户宁夏,签约项目241个、投资额1830亿元。银川综合保税区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入驻企业190家。加强与深圳、天津、青岛等跨区域通关协作,新开直飞迪拜、吉隆坡等5条国际航线,河东国际机场往来旅客突破500万人次,跻身大中型机场行列。丝路通等电商平台上线经营,宁夏保税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建成营业,跨境人民币结算超百亿元。建工集团等24家企业走出国门,海外投资增长3.4倍,利用外资增长1倍。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00亿元,增长12.5%。

(六)协调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改建幼儿园69所,改造1086所学校供暖设施,农村学校结束了火炉取暖。建成9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学生资助工程受益31.3万人次,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8万学生。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先诊疗后付费”全面推开,31万人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建成自治区儿童医院,迁建固原、吴忠市医院。新建乡镇文化站8个,扶持农村示范文化室和文化大院150个,送戏下乡和广场文艺演出3400多场,《神秘的西夏》入选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优”。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平安宁夏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96%以上,信访总量、重大刑事案件分别下降15.4%和19.1%。

(七)加大投入,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安排74.7%的财力改善民生。狠抓扶贫攻坚,生态移民搬迁5万人、累计达32.9万人,脱贫销号200个村,减贫12.1万人,为20万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有45.7万人喝上安全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亿元,支持创办小企业3600个,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3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9.48万套,改造危窑危房8.02万户,60多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新改建社区服务站170个,开建老年活动中心和敬老院50所,建成农村老饭桌420个,4.05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建成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提高了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补助、高龄津贴和社会抚恤标准。

(八)勤政务实,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政府常务会决定重大事项90个,主席办公会、政府专题会解决突出问题220个。在全国率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行政程序规定、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三部规章。提请自治区人大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1件,制定、修订、废止政府规章11件。207件人大代表建议、599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推行“电视问政”“政务微博”,开展行政审批和处罚双公示。开展“从严从实抓落实、大干实干100天”活动,实行最严督查问责,重点项目公开公示,省级领导带队督查,推动工作落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政府项目资金管理、红顶中介等专项整治,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个,问责处理172人,勤政自律意识不断增强,不敢腐的态势初步形成。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双拥优抚等工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外事、侨务、统计、新闻、出版、慈善、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地震、地质、人防、气象、档案、文史、社科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总结20xx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回顾整个“”的发展变化,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付出了艰辛,创造了辉煌。

五年来,我们把宁夏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深入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自加压力,敢为人先,沿黄经济区进入国家18个重点开发区域,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阿博览会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平台,银川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建设世人瞩目,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名扬海外,国家各部委也给予了极大支持,我区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

五年来,我们直面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坚决贯彻中央一揽子应对措施,一切从实际出发,倡导“深、实、诚、细、严”作风,落实省级领导项目推进责任制,突出“三重一改”,狠抓工作落实。地区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1690亿元增加到2900亿元,年均增长9.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54亿元增加到373.7亿元,年均增长1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557.5亿元增加到1188.8亿元,年均增长16.3%;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是“”的2.9倍;进出口总额、招商引资、贷款余额等均比20xx年翻了一番。

五年来,我们针对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实施“1+3”产业调整方案,新型煤化工、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现代纺织、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占比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银川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沿黄城市带、山区大县城建设成效明显,“一主三副”“两带两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率提高7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推行机构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整合了有关厅局,归并了市场监管部门,精减了行政审批,自治区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12项调整为304项,在农村、财税、金融、教育、社保、商事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

五年来,我们在政策性减税、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幅压缩的情况下,民生投入逐年递增,累计达3504亿元,是“”的2.8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2.3%,农民收入增幅连年高于城镇居民。实施35万生态移民和65万人就地扶贫,建设慈善园区,打造黄河善谷,累计减贫43万人;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看病、饮水、居住、出行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交流。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区各族人民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贡献了聪明才智,洒下了辛勤汗水,各项事业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成绩难能宝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宁夏改革发展的国家部委、兄弟省市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发展不足仍是最大区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全面小康的短板问题突出;二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创新人才短缺,改革的“硬骨头”较多,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三是山川城乡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够,精准脱贫任务艰巨,改善民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四是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政府效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切实解决。

二、科学谋划,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是我区创新发展、转型追赶的关键期。

今后5年,我们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引领、空间规划、生态优先、富民共享战略,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宁夏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xx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7.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再上台阶,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各位代表,确定这样一个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全区人民的期盼和愿景,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扛起的光荣责任和庄严使命。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将持续,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复苏缓慢,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兴起;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区加快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形成,深化改革的红利正在释放,开放开发的空间正在拓展,全区上下思富求进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全力以赴,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发展与民生并重,产业与生态共举,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治理手段,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放活,让政府、市场和社会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把依法行政作为硬约束,治贪治腐不手软,治慵治懒不松劲,杜绝不作为、乱作为,以良好的状态和作风,投身全区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

今后5年,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战略性突破: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转型追赶,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升级是主攻方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创造引领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强化科技和智力支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引擎。到20xx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一特三高”为引领,坚守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抓好“1+4”特色优势产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到20xx年,农作物、畜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5%和9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80%和70%。落实中国制造20xx宁夏行动纲要,实施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过剩和落后产能化解淘汰“四项计划”,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企业集团,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xx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多元的大趋势,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等融合,加快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左右。加快“四化”同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一网一库一平台”等基础设施,突出政务民生的宁夏特色,打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二)实施开放引领战略,着力推进共赢发展。宁夏是内陆欠发达省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加快开放、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将向西开放优势转化为新的动力,努力把我区建成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全球的内陆开放示范区、中阿合作先行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发挥中阿博览会的平台功能,打造以中阿合作为特色的国际会展经济高地。依托银川综合保税区和中阿产业园、商贸园、科技园、文化园等,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跨境贸易等合作,加快打造陆上、空中和网上丝绸之路。以丝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化科技人才、教育卫生和文化旅游等交流,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先行先试国家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投资、贸易、金融等服务便利化,营造在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的开放环境。

(三)实施空间规划战略,着力推进协调发展。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抓手,推进城乡、山川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尊重城市化规律,推进“多规合一”,优化“一主三副”格局,统筹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和中心村布局,银川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吴忠建成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中心,石嘴山建成宁北及蒙西地区重点城市和物流中心,固原建成宁南山区中心城市,中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完善沿黄城市带承载吸纳功能,建设太中银和银宁盐发展轴,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打造中南部地区脱贫致富带和经济增长极。健全城乡一体发展机制,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到20xx年,城镇化率达到60%。

(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优美环境是宁夏最大优势,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一靓丽名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土地、资源和环境底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健全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综合治理重点流域、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区,加快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巩固禁牧封育成果,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构建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到20xx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8%。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健全资源利用回收体系,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条,倡导绿色消费,推动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切实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保持好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人居环境。

(五)实施富民共享战略,着力推进和谐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和谐共享作为全面小康的本质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2年实现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扎实推动创业就业和居民增收,让人民群众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让所有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实现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全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增加和谐因素,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展望“十三五”,我区创新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转型追赶的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实现,宁夏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3

页,当前第

1

1

2

3

--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二

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在经过一周的考试煎熬后,我来到了祖国西部的宁夏区,为期七天的实践课程让我深刻认识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和人民生活。在这一周中,我亲身感受到了宁夏特色的民俗文化,品尝了各种美食,了解了这里的历史变迁。

第二段:寻访宁夏的文化魅力

我深知,一个地区的文化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当地人民的创新,而文化旅游正是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在宁夏,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苏腊城文化氛围,看到了卓尼古城的石墙砖瓦,去参观了贺兰山石窟,以及著名的景点如西夏王陵和银川第一塔。在宁夏的景点中,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兴庆寺,这里的建筑气派雄伟,气息庄重。我对于宁夏的文化恍如已现。

第三段:走访宁夏的美食

在宁夏,我更是对于当地的美食印象深刻。绿豆糕、银川河套水羊肉、炒面皮、贺兰山蜜枣和灰窑烧饼是我对于宁夏特色美食的印象,每一道菜肴都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宁夏的美食多以羊肉和面食为主,不仅仅在本地颇受欢迎,宁夏美食也在中国其他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第四段:人文与社会的感受

宁夏虽然地处边陲,但是经济得到不小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领域,宁夏已经站在了中国旅游地图的各个角落。在宁夏的旅游中,能感受到当地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巨大珍视,同时也感受到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速度,这是我所认为的一个健康的社会的标志。

第五段:总结

宁夏是一个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区域,它正在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但是它的民俗文化和美食却经久不衰。一个地区好不好,一个地区的发展好不好,除了经济上的数据之外,体验当地的文化风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在这七天的学习和走访之后,我真正体会到了宁夏区的魅力,我相信,在它的发展之中,它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三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部内陆,是中国的一个省级单位,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它以其多元文化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而闻名于世。游客可以在宁夏的城乡百态中找到各种流传已久的民俗和习惯,享受到不同寻常的人文和风景。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宁夏区情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二、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尽管宁夏的历史和现实充满了磨难和挑战,但它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非常强烈。宁夏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之一,此外还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信仰。游客可以参观宁夏博物院,了解宁夏历史文化的丰富性,探索回族、满族、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和生活方式。在宁夏,你也可以欣赏到国际一流的绝妙的回民音乐和舞蹈。

三、自然景观和旅游地点

从砂丘到沙漠到山峦,在宁夏,你可以找到广阔而壮观的自然景观,例如著名的贺兰山和银川西部的摩天沙丘。此外,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如西夏王陵、西夏会战场馆以及中华回民文化园等,也都在宁夏境内。这些都是游客不可错过的地方,它们带给人们的体验和记忆是无与伦比的。

四、宁夏的人民和文化

在宁夏,你可以容易地接触到当地的人民和文化。回族是宁夏最主要的民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他们保留着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服装和甜食等。人们在宁夏是非常友善和热情的。他们欢迎游客来拜访并与他们分享他们的传统文化、宗教和饮食文化。

五、富有活力的现代城市

宁夏区情既然文化底蕴丰厚,对一些现代元素的融入和发展也相当敏感。银川市为宁夏的省会和最大城市,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也是全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银川市里规划高明,市内风景如画,建筑和街道设计特别独特。银川人口不算多,但人们生活在那里似乎更具动力,城市里充满生机活力,网红店和夜市也不少。去过一次了,你就会发现宁夏区情并不单单只是古老和传统,它同时还是个时尚和活力四射的都市。

六、结论

回首这篇文章,我认为宁夏区情是一个非常值得游客一探究竟、体验和享受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多样文化,走遍宁夏,你会发现这片土地和人民都非常美好。充分尊重并融入当地的文化和习俗,才能真正领略到宁夏的魅力。所以,期待我们青年人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更新观念,发掘宁夏区情的无穷魅力和可能性!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四

近年来,全县各地在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积极引进业主,不断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有效地促进和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为深入了解全县土地流转和经营状况,对全县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目前土地流转中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7000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xx%,涉及29个乡镇112个村314个组8500余户33940余人。全县从事土地承包经营的业主共有108个,其中土地承包经营规模达1000亩以上的业主共有xx个,承包经营面积达5000亩的xx个,业主共投资1326万元,年创造产值5060万元,年收入3100万元,农户年获益896万元,年人均增收29元。土地流转的年限一般为30年,短的二、三年,最长的达到50―70年(主要是荒山、荒坡),其中,土地流转年限30年以上的约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xx%。

二、主要形式

1、转包。经村社同意,在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以不超过剩余年限转包给第三方,自己仍保留承包权,转入方拥有使用权,双方签订契约,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而承包方与发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双方的权利、义务。这种方式目前较为普遍,涉及农户1500户,5000余人,土地面积余亩(主要是田),约占流转面积的12%。

2、租赁。集体经济组织或承包农户,将土地使用权出租给社外的业主从事农业开发,并与之签订相应的土地租赁协议,由业主向农户或集体支付租金。全县最具代表性的是xx镇南阳片区(原xx乡)的南阳村、川山村、石桅村、南峰村和凤阳村,土地被成都桃园实业有限公司租赁,现租赁面积xx亩,公司规划三年间在%%片区租凭土地1万亩,独资经营50年,发展伏季水果、种草养畜和发展旅游业。当地农民不但可以直接从土地上每亩收入100―300元租金外,还可在该公司务工,人平年劳务收入可达3000――5000元。该种流转形式涉及农户6000余户,20000余人,土地面积14000亩,约占流转面积的82%。

3、借用。承包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无偿借给他人使用,借用人无需向出借人支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费,农业税仍由原承包人承担。涉及农户500余户,1500余人,土地面积1000余亩,约占流转面积的6%。

4、入股。承包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将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组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如双河镇铜锣、佛头、大佛、笔架、犁头、杨柳等8个村社,通过土地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茶场,经营收入在扣除应交税费和成本后,按股分红,农户还可应聘进企业务工,获得劳动报酬。

5、拍卖。主要是对那些闲置的“四荒”地,由乡镇、村社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其年限的使用权进行拍卖。如竹海镇益心村集体有荒山40亩,原以每亩10元/年的价格分户承包给农户经营,由于农户经营能力弱,效益低下,承包费从未收齐过,后村两委经批准对荒山使用权进行公开招标拍卖,每亩25元/年,30年一次付清,既壮大了集体经济,盘活了闲置资产,农户又可就近打工,增加收入。

6、互换。农户为方便耕种或流转,与集体或其他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对各自的土地经营权进行交换。目前全县互换土地涉及农户100余户,200余人,100余亩土地,约占流转面积的12%。

三、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县土地流转机制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当前在一些地方仍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一些乡镇政府没有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放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大局来认识。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一些农户和部分土地承包业主对推进土地流转还存在“三怕”:一是部分农民怕土地转包出去后,自己丧失了土地经营权,没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线”,因此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后,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转包出去。二是部分业主怕政策不稳,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赁权,不敢大胆投入。三是部分业主怕市场前景不佳,承包无效益,不敢大规模搞开发。

(二)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服务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进程。当前土地流转大都是群众的自发性行为,缺乏约束力和规范性,政府在土地流转上缺少应有的管理、引导和服务,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一些乡镇和村社没有认识到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在工作中还存在错位、越位的现象,在土地流转问题上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化操作方式,个别村社强行要求农民退出承包地统一转包给业主,群众对此不满意,甚至引发了新的干群矛盾。

(三)土地集中成片流转难,业主开发难成规模。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土地分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存在矛盾。由于推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业主在实施土地规模流转时,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不能谈妥,而使土地规模化流转难以成功,从而导致土地流转比较分散,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

(四)融资困难,业主开发资金匮乏,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大面积承包土地从事高效农业开发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土地承包大户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又不能将土地使用作为贷款抵押,因此很难从银信部门贷到贷款,加之一些地方交通等基础设施和自然基础条件较差,更难筹集资金或引进资金,致使部分业主在土地开发上存在严重的资金困难,规模难以扩大,效益难以提高。

(五)部分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容易产生合同纠纷,影响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突出表现为一是合同的主体不合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集体“四荒地”流转的主体是农业社,而部分业主承包土地时不管是何种土地,一律与村社直接签订协议,致合同的主体不合法,不能生效。二是合同承包期限不合法。协议中签定的土地流转的期限超过了第二轮土地延包期的剩余期限,致使合同无法履行。三是部分业主借土地流转改变了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致使合同不合法。这三种表现形式都会造成维系农户与承包经营户、业主之间土地承包关系的协议无法生效和履行,加之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排他性的影响,使作为农民最后生活底线的土地,必然是农民的最终选择,从而形成农民与承包户间的矛盾,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阻碍土地流转进程,影响农村稳定。

四、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

土地流转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是实现规模农业、效益农业,推动农业产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因此,解决好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打破阻止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思想桎梏尤为重要。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摒弃“搞土地流转就是搞土地私有化、搞资本主义”等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发展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市场的观念、效益的观念。其次,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要把土地流转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村经济这个大局来认识,正确引导规范,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将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

(二)加强引导和规范,切实解决好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服务机制的问题。

正确引导和规范是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的关键。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服务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要政策引。要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示范工作。在平等、自愿、互利原则下,通过公司加农户、业主加农户等方式,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大胆试点,以点带面,滚动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要坚决杜绝“一刀切”、“运动式”、简单化的操作处置。二是要环境促。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对运用土地流转进行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立项开发的,给予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的倾斜。同时,要抓好市场建设,疏通流通环节,缩短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让农民、业主有想头、有干头。三是要服务帮。加强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农民、土地承包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动做好政策、法律的咨询和指导调解工作,引导土地流转步入正轨。

(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切实解决土地流转的规模问题。

现代经济越来越朝着规模经济的方向发展。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也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突出规模效益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土地难以集中成片,不易形成规模的问题。解决土地流转规模问题,首先,地方乡村两级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时要统一规划,科学安排。其次,要做好“四荒”土地的调查和统计,在此基础上超前规划,合理安排,要在耕地的深度开发,非耕地的广度开发上下功夫。第三,要在充分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托管为载体,对撂荒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建立土地信托服务中心,对拟流转的土地集中统一管理,使之形成规模开发。政府要积极引导,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业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托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体现规模效应,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

(四)加大资金扶持,切实解决好业主开发资金匮乏的问题。

生产启动资金匮乏是阻碍土地流转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加大对土地流转所需资金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银信部门的贷款支持力度。对利用流转土地搞规模开发,比较效益高,优势明显的项目,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银信部门要积极给予贷款支持。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政府要加大农业资金投放力度,对利用流转土地搞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的优先投放资金。三是通过公司、业主的投入解决资金问题。采取承租反包、购买土地使用权、股份合作等模式,让公司、业主和农户共同投入资金搞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从而降低业主和农户风险,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资金难的问题。

(五)加强对契约的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好土地流转契约不规范的问题。

当前,农民与承包经营户、业主之间的承包关系都是用契约来维系,而且大部分契约又具有不规范性、不稳定性和松散性。因此,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契约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明确承租双方的责、权、利,引导承包方和农民遵守合同协议,积极做好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合同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规范双方的履约行为,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五

xx县xx镇xx第___组农业社社员(以下简称甲方)

xx县xx镇xx第___组农业社社员(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因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的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协商、自愿、相对集中、有利于耕种的原则,依法达成如下互换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一、甲方自愿将本家庭承包的座落在托县五申镇xxxx第____组农业社的承包地_____块,面积______亩,折合面积____亩。与乙方家庭承包的座落在托县五申镇xxxx第____组农业社的承包地_____块,面积____亩,折合面积______亩,进行互换。

甲方地块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合计面积___________(亩)

乙方地块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合计面积_________(亩)

二、互换起止日期:自______年月日起到永远。

三、互换后如果遇到土地被国家征用或集体规划使用时,所得到的补偿,各自享受或承担互换前的土地。

四、粮食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面积不变,与农业社的承包地面积不变,与农业社的承包合同不变。各自享受自己原来该享受的',各自承担自己原来该承担的。即各自享受或承担互换前的土地。

五、违约责任:本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要共同遵守,如一方违约,将赔偿另一方由此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

六、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和中间人各一份。

七、本协议由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八、甲乙双方应尊重对方在使用土地(互换后)上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互不干涉对方经营活动;各自利用该土地所产生的一切成果全部归新主人。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___

签约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0404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